发布时间:2023-12-21 10:31: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必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应在生活上、思想上多关心他们,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应经常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轨迹,及时发现问题和疏导问题,不能一味责怪和埋怨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极其脆弱,在懵懂、叛逆心理极强的成长阶段,家长的责骂、埋怨甚至暴力行为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另外,家长的素质会影响到子女的素质,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就不易走上歧途。所以,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积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并且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子女的法制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够沿着健康而正确的轨道前行,在施展才华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自由翱翔。
二、发挥课堂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老师在上《思想品德》《历史》等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及语文、生物等相关学科时,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长此以往,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不失时机地召开主题班会,充分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那么德育工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生都有这种想法:只要不犯大错,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的同学随意迟到,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的认为抽烟、喝酒、打架、去游戏厅算不了什么……这时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朝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就有可能引诱你走向犯罪的深渊。学校要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置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应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另外,为了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法制教育,学校应专门邀请法制副校长作精彩的报告会,通过那些活生生的事实给同学们敲响警钟。还可以精心设计并依托青少年学生喜爱、乐于参与的丰富载体,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教学的质量。如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征文,演讲,观看电影,参观少管所,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中的审判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法律素质。
一、健全法治教育队伍
一是指导全县中小学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由县司法局牵头,联合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委政法委、县关工委成立的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队伍主动进校与班级对接,加强青少年法纪自律意识,对青少年法纪规范、道德行为、人生理想价值、心理及习惯矫正、学校同学关系和社会家庭关系处理进行讲解与引导;二是培训了60余名法治课老师,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纳入教师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师法治素养。
二、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一是建设法治教育基地。紧密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打造武警县中队、熊猫青少年宫、县看守所三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二是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落实学生家长第一监护人职责。与家长签订责任书,加强工作联系与沟通,促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未成年人的第一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同时,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学生家长的法治宣传工作,培养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是打造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亮点工程。在每个学校设立1个法律图书室,开辟1个法治宣传专栏,各班黑板报定期有法律知识的内容,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四是开设家长普法教育讲座。组织退休法官、人民调解员分别到实验小学等学校,为学生家长开展以“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普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家长运用法律法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
一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以“六个一”丰富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即开一次法治班会、看一部法治教育视频、谈一次观后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问答、办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黑板报、上一堂法治课。强制度建设,促进法律进校园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主题讲座。县司法局牵头开展“法雨育人”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适时召开法治讲座,教育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是我县各学校普遍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法治在我心中”、“普法大调查”、“拒绝进校园”、“远离网吧”等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和法治素质;四是上好金秋开学“法治第一课”。利用法治讲座、班团会活动、等形式,向同学们传达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以案说法”,向同学们宣传了遵纪法律法规的必要性,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及后果。
关键词:法律知识;青少年;成长;宪法
青少年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干力量,民族的希望。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增添删减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最精华的法律知识,上述举措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有利途径。但与此同时,教师也需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是时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未成年人犯罪率的逐年攀升,这与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存在着直接关联。若法律教育开展的深度不够,学生很容易越界。因此,有关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是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一、法律知识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分析
宪法是我国的第一大法,是制定各项法律所需参照的母法,其中对青少年所应享受到的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能够保障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对于中学生群体来说,其处于即将步入成年的人生成长关键期,虽然并未完全进入社会,但法律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早已渗透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开始,法治教育就开始了,通过幼儿园及小学阶段长期的法律熏陶,其中所倡导的各项文明美德,早已在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例如,在学校要遵守校规,在班级要遵守班规;努力学习,不负韶华;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凭着自己的实力交出一份真实的答卷,不作弊,不抄袭;在放学的路上,更应遵守交通规则,做新时代遵守规则的好青年。上述青少年应做到的行为目标是遵纪守法的最直接体现,是底线,是原则,是学生能更快融入社会必备的素养之一。据青少年法治与社会行为融合程度调查表明,多数青少年都能很好地理解并纠正自身的行为,这与教师在思政课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长期法律教育有着直接关联[1 ]。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高度,其影响也是较为深远的。在思想政治教材中重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论是有何特权的人,都不能逾越法律这道红线,这也正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人最公平正义的武器。通过法律教育,学生能很好地认识社会,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努力去争取自己未来想要的同时,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权益,从个人做起,去感染身边的人,只有社会每个人都遵守法律准则,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现状浅析
(一)仍存在着部分学校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认识不足的现状
从当前来看,分数成为了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应试教育的功利化(重分数)表现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课时安排中实际占有的比重严重缩水,表现为实际则为学校与社会并不真正重视法治教育。从当前来看,法治教育仅局限在线上课堂中,缺少实践课堂的比例,从而忽视了对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养成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另外,相关人员更应清晰地认识到,法治教育在课程中的定位较为模糊,法制教育与反腐败教育、安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间的关系仍处于难以厘清的状态。形成体系的法律教学,当前只在法律专业的学生可见,这是极其不利于法制教育广泛进校园推广的。
(二)学生对一言堂的法制教育形式并不感兴趣
知名教育学者王静波曾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开展方式既不感兴趣,也不讨厌。这说明当前的教育方式仍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方式不科学的现状。建议教师采用针对参与式、互动课堂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式,利用调动起其实际参与度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法治理念的认同与法律知识的了解。
三、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
据调研表明,曾接受过一定法律教育的学生相较于法律知识了解匮乏的学生,在校园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处于较低水平[2 ]。可见法律知识匮乏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带来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学生难以在社会中获取到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思政教育中提升法律教育在课堂中的比重,用教育手段扭转学生法律知识匮乏的现状。从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可通过如下途径开展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训练:
(一)引入案例教学法,提升法治知识宣传质效
法律作为一种工具,涉及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对于青少年而言,考虑到其尚未进入社会,对于部分如合同纠纷等领域的法律知识,只需稍加了解即可,但不能一点也不了解。其更需要重点学习的应该为涉及自身权益保护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生动的案例宣传法律知识;播放案件片段,并采用旁白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基本案情。如在自我权益一章中,教师介绍如下事例:小白与父母曾到某一知名景点游玩,并使用照相机拍摄了几组游玩照片送至冲印馆。后冲印馆未经小白及其监护人许可,将其中一张有小白的照片置于展览橱窗中展览,使得其生活中遭受了很多无关的困扰。后经法院裁定认为:冲音馆需赔偿给小白4000 元,并主动向其赔礼道歉。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教师更要充分发挥交互性课堂的作用,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如向学生询问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肖像权等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教育学生应如何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态度,特别是在移动智能终端盛行的背景下,应如何保护收集存储照片安全、电脑数据安全等方式。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播撒法治精神种子,让学生了解法律,尊崇法律,树立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也可通过定期举办法律活动的方式,利用动漫视频、抢答互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3 ]。
(二)教师应定期持续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减少校园欺凌案件发生
据中国青少年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35%的学生偶尔被欺负、6.2%的人常常被高年级同学所欺负[4 ]。通过分析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学生对自身权益维护及法律知识缺乏有关。因此,学校既要重视学生的成才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成人教育,切不可重分数而轻人格。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流价值观导向的好坏,正确选择人生之路;另一方面需尤为注重“差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加以干预,重视其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用教师的一己之力,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与校园欺凌事件干预工作。
(三)增添第二课堂比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育远远达不到扩宽学生眼界的标准,开展延伸课堂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学校应联合教师,采用多元化形式,为学生进行直观且生动的法治教育。例如在大课间等空闲时段播放法治教育电影、案例等;在学校走廊的展览橱窗中,增设法治宣传模块;结合社会热点法律事件,让学生充当旁听者,更好地了解学习法律后,应如何利用法律中的哪一项要求对维护当事人的权利有益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随着当前,“互联网+法制教育”模式的逐步推进,教师与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也更加便捷。例如我校定期在课堂环节中,增设模拟法庭环节。关注“罗翔说法”公众号为案件来源,定期组织模拟法庭;在思想政治期末考核中,增设法律知识问答模块,并纳入最终成绩,此举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四、结束语中小学生守、用、知、护法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动力源泉,是传播法治正能量的有利途径。《少年中国说》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值得每位青少年铭记于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育人,先育人后育才,法律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在青少年成长路上具备不可或缺的作用。法律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认知,为其未来人生发展提供坚实的导向作用。
根据上级部门普法规划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 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
根据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规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为副组长,各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 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师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宪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师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一段时间,个别社会渣滓、地痞流氓到学校寻衅滋事,小商小贩违章在校门口设摊摆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现在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一方面,由于依法治市活动的开展,使这类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由于加强了依法治教工作,学校拿起了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向这些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宣战,从而优化了学校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对法治意识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显示,68.35%的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般了解,只有1427%的学生对宪法非常了解;当问到“假如你的家人或亲属触犯了法律,你会采取什么态度”时,89.27%的学生选了劝其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85.30%的学生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找政府相关部门解决;80.69%的学生从未浏览过非法网站;63.09%的学生过马路遇到红灯时,会等待绿灯亮后再通过。这表明,当前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也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
但是,有17.38%的学生对我国宪法知识不了解;仍有17.02%的学生不希望举办法律方面的宣传,或者法律知识的培训,或表示无所谓;5.79%的同学在家人或亲属触犯了法律时,竟然选择帮助隐藏;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6.22%的学生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和侵害者争吵,进行报复,还有8.48%的学生表示会忍耐;当过马路遇到红灯时,3.97%的学生会闯红灯,32.94%的学生选择看情况而定。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高中生的权利意识有所增强,但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和法治意识的淡薄将给他们今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二、对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的法治意识现状,笔者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理念,完善校规校纪。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法为准,依法治校”的治校理念,把依法治校上升到能否办好学的高度去认识。为了真正把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学校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包括学校的《普法实施方案》《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学生奖惩条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增强校规校纪的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形成法治教育合力。
(1)以“法律进学校”为主题,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学校要定期制作宣传标语、展板、橱窗,组织学生开展“自觉学法守法,争做文明学生”的签名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学校信息期刊、校园广播站等阵地,营造“法律进学校”氛围,使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刻刻都能感受法律的威严,让法治意识在学生头脑里生根发芽。
(2)积极优化法治育人环境,营造法治教育氛围。学校一要有计划地邀请法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派出所等公安司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治讲座,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二要积极争取执法机关和社区的配合,对学生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要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3.教要提高法治素养,坚持依法施教。
对教师进行法治教育是提升教师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执教的关键环节。教师〖HJ2.45mm〗只有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需要的一代接班人。
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严格依法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既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和典型案例,以提高对依法施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又要自觉依据教育法规,不断反思和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学校要完善依法施教的监督机制,建立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制度,完善学生和家长对教师依法施教的监督机制,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依法施教的观念,从而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立足课堂,提高法治教育的渗透性。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教材、教师、课时“三保证”,确保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共青团活动及班会时间,开展“我是小法官,我是小律师”演讲比赛、“法律课堂”等活动,也可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这种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使同学们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增强了法治意识。
5.发挥家庭法治教育作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家里度过的,如果家长的法治意识淡薄,对孩子的法治教育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学校要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家长懂得教育法规,提高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的能力。一要指导家长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的法治意识;二要建议家长对孩子不溺爱、不放任,让孩子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三要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把基本生理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四要提醒家长注意孩子言行中的不良苗头,防患于未然;五要提议家长教育孩子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