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范文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篇1

(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互促共赢的理念,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继续深化银企合作,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投入。力争全市全年贷款增幅高于市贷款平均增幅和全市GDP增幅,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和占比高于上年。

(二)保持全市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定向调控和预调微调,确保信贷投放合理有效。市人行要引导各行做好信贷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法人金融机构合意贷款规模,放宽合意贷款容忍度;全年争取支农再贷款限额不低于3亿元,加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市农商行等法人金融机构要建立保持自我稳健的信贷投放弹性机制,在执行合意贷款规划值的前提下,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力求资产负债总量适度增长和期限合理匹配;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非法人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将我市作为金融资源投放的重点区域,确保满足所有符合条件项目和企业的信贷需求;组织开展贷款“清零”行动,有效防止国有商业银行恢复设立县域网点只存不贷的“抽水机”现象。力争全年完成存款总额245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同比增长9%;本级贷款余额150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同比增长13%。

(三)进一步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大力拓展理财、信用证、保函、保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贸易融资等表外融资业务。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跟踪做好兴田生物、圣融科技等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工作,全力做好丹司发行企业债券的服务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票据发行;引导外地股份制银行加大对我市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二、优化信贷结构,为市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四)围绕工业经济转型加大信贷投放。大力扶持冶金、化工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创建、技改扩规、链条延伸等环节的资金支持;对水资源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创新抵质押方式,加大信贷份额;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两化”融合,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东环工业新区、中关村海淀园分园、六里坪工业园(二期)等园区建设;各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实施“亿元企业倍增工程”和企业家成长工程,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培植工作。确保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当年全部贷款增速,其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

(五)切实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开展“一对一”金融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鼓励金融机构进行订单融资、农民联保、乡镇联保、农村两权抵押、农机具抵押等产品创新,缓解三农融资难。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以农业保险撬动农村信贷业务发展。加快“双基双赢”贷款的推广力度。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加大转账电话农村布放以及以卡换折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十二五”任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力争“三农”贷款增幅超过贷款平均增幅。

(六)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围绕“武当山、源头水”两张世界级旅游名片,满足旅游产业链上的融资需求。支持跟进五龙宫、太极剧场、遇真宫等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武当大明峰景区、武当太极文化旅游区等环武当山旅游圈开发,武当国际旅游港、水库5A级风景区创建、沧浪海水上乐园等重大旅游项目,提前介入,加大项目储备申报力度,争取早跟进、早投放。

(七)积极跟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全市100个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环库16个交通项目、土武一级路、武十城际铁路南站等重大项目融资工作。

(八)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开发消费信贷产品,积极拓展汽车、家电、助学、旅游等消费信贷业务。进一步落实大学生村官、妇女创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扶贫贴息开发贷款政策。留足开发贷款额度,优先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支持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三、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九)进一步推动信贷产品和融资方式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作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设立中小企业还贷调度资金,切实解决企业还贷周转困难问题。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解决一批无抵押、抗风险差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继续推进助保贷、善融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推广。开展农村两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解决三农融资难。开展政银企全方位对接,组织开展好银企、银农、银商、银园对接活动。做实“金融服务行长(经理)接待日”品牌。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金融需求的接待活动,搭建金融高管与企业、居民的交流平台,增强金融系统与地方经济的黏合度。

(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和现代支付体系。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贷款公司、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市落户或开展业务。加快随州农商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开业步伐,规范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机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等民间金融机构的设立。支持辖内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推动发展金融机具下乡、手机银行、银行卡助农取款等新业务,继续完善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的汇划网络和快捷支付渠道。深化“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库直接支付惠农资金发放范围。加大金融IC卡应用推广力度,力争2015年在我市成功推行公交IC卡服务,打造城市金融品牌,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现代化小额支付服务。

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十一)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继续做好对金融机构涉农增量奖励、存款准备金达标考核、金融业综合评议、政府信贷目标考核工作,不断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奖励办法。不断改进财政资金存放与信贷挂钩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融资的功能。

篇2

Abstract:“35” the plan summary developed to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ic society proposed the new request, the important spot was the policy formulation must favor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rejection only GDP theory, promotion society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happy index because of its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may the policy formulation which develops to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ic society give the instruction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

关键词:幸福指数 县域经济 社会发展

Key word:The happy index county territory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s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各地编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来看,幸福指数被频繁提及。幸福指数为什么在“十二五”开篇之际被广泛重视,它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指导性意义到底有哪些是本文要着重分析的问题。

一、 幸福指数在我国的应用

幸福指数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幸福指数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在我国的探索及应用也就大约10年的时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幸福指数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国民幸福水平。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以GDP指标为中心的,很少有县级领导重视幸福指数,而“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了有关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幸福指数因其本质特征必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层面提供指导。

二、 幸福指数简析

幸福指数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其中客观指标有人均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主观指标包括个性因素,如人际关系感知、精神健康等;公众对整个社会的满意度就是幸福指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观考察。幸福指数与GDP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能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客观给予双重衡量,以人为本,摒弃了唯GDP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代表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一些县域,尤其是全国百强县的民众,越来越希望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幸福指数顺从民意,给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导向。

三、 幸福指数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指导

(一) 强调幸福指数要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公众对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关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变得越来越强,甚至可以牺牲部分收入来换取更优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么局限于能源依赖,走吃老本之路;要么过分强调项目拉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要么坐享“土地财政”带来的收益,不去优化配置资源。城镇化的盲目突进,工业对农业的侵入,第三产业得不到重视等众多问题越来越呼唤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幸福指数强调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更重视经济与社会,尤其是个体的发展质量,这就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争取的项目应是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民意导向型的,同时要扩大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规模中的比重,保持农业最基础产业的地位。县域发展应立足本地,战略取舍,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强调幸福指数会引导政策更多的倾向民生。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幸福指数关注民众对社会的主客观评价一致。幸福指数从个体的主观感受出发,强调就业条件、健康状况和社会关系和谐。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就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时敢于挑战利益面,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国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应落脚于民众对生存环境的主客观评价,只有这样的政策才是得民心顺民意的。

(三) 强调幸福指数需关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幸福指数不是概而全的,民众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区域有特殊感情,表现为依赖、引以为豪等。如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路径和结果都趋同,那么就失去了幸福感的特殊性。而幸福感的特殊性必须以社会发展特殊性为载体,从这个角度出发,如能培育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民众对于外界的幸福感会特别强烈,甚至在执政者意料之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可首先选定主攻方向,立足本地实际。关键是让地方领导干部、民众参与其中,享受核心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精神成果。可以预见的是,科技发展之路、精神文化发展之路等模式将越来越受执政者的欢迎,这些路径有一个共同的现实特征,那就是都在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力度。

(四) 强调幸福指数必须关注三农问题。

篇3

第一,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支撑。要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当前立法领域的重要任务是提高立法质量,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而要提高立法质量,必须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探寻并遵循各类社会关系产生、发展、运行的规律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此为科学立法。克服部门立法的做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征集并倾听民意,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此为民主立法。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必须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推进立法精细化。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重点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对外经济贸易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导力量。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是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必须推进机构、职能、权限和程序法定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及时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贯彻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法治理念。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和民商事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政府都不得加以限制。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二是要提高依法执法和服务水平。法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必须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这就要求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三是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的作用,提供便捷的执法公开服务。

第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纠纷层出不穷。如何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司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要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首先,尊重司法规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规律的最基本和最原初的内涵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只有独立才能公正。因此,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在司法活动中做到“去行政化”,保证独立行使司法权。其次,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尺度就是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此,要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改革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再次,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因此,要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第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氛围。法治宣传和教育是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坚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为法治宣传和教育的重点,实现全覆盖,力争使所有领导干部都能听一场讲座、参加一次案例讨论或者观摩一场现场办公,花大力气提高其法治定力。其次,要切实推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再次,要创新普法机制,普及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法治素质,鼓励民众进行法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增强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法律知识、法治理论和法治精神的熏陶。最后,教育和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编写法治教材、设立法治讲堂、建设法治课程,尽快规划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方案。

篇4

一、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价格关系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价格总水平的大幅度波动,就会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就容易滋生并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把确实保持物价稳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千方百计保持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价格权益。目前,虽然价格监测与宏观调控在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仍需密切关注市场物价变动趋势。一是严格控制调价项目出台,同时加强内部调定价管理,不越权出台定价批费项目:二是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与分析,重点突出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和钢材、水电、煤炭及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完善市场价格测报网络,做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和农民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三是强化对市场价格的紧急干预措施,建立健全价格异动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确保价格应急预案的正常运作与落实,提高对突发市场价格上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四是通过召开价格形势分析联席会、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市场供求及价格动态等方式,努力提高价格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应对水平,做好价格总水平的分析报告工作,为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据。2003年上半年,我市和全国一样突发非典疫情,抗非典药品及相关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面临严峻形势,全市物价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了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稳定了市场物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去年以来,我市又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价格异常波动及化肥等农资、粮食作物种子、主要粮食销售价格等四个干预预案,加强了价格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格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成果有目共睹,价格杠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凸显。到2004年,我国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商品的比重只占4%,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框架。今后价格工作的重点:一是放活价格,打破垄断。坚决破除妨碍市场形成价格的制度障碍,价格该放开的坚决放开、放活,真正把定价权交给企业、交给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二是积极导价格矛盾,缓解资源约束瓶颈。尤其是要协调煤电油运等能源运输价格,坚决执行国家煤电联动等相关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和完善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扩大地方价格管理权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粮食购销价格、城市公交运输价格和城市自来水价格、城乡电价、邮政通讯资费、药品价格入医疗服务价格等数十项价格改革。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个目标、三个加快"发展战略后,全市农村电价和城市公用、公益事业价格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今年我们对大部分县市电网电价进行调整,除了农业、中小化肥生产、居民生活用电外,其他用电价格提高了2-3.9分/千瓦时,从而缓解了价格矛盾,使价格体系更趋合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我市的"三化"进程。

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价格作为宏观调控重要经济杠杆之一,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经济秩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价格主管部门要发挥好价格职能作用,大力整顿和规范价格秩序,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价格问题,千方百计体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首先,从源头上对价格政策进行清理和规范。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进行清理,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取消农民跨地区就业、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其次,加强和改进重要价格和收费的管理。当前医疗服务、教育、电信、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等价格和收费,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物价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始终保持对价格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并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价格管理办法。再次,开展好价格执法,强化价格监督职能。加大对重要商品、重点领域、垄断行业的价格检查力度。开展教育、医疗收费和房地产行业的价格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读书贵"、"看病贵"、"住房贵"的问题,依法查处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自《价格法》颁布实施七年来,我市三次大规模全面清理收费,取消、降低和规范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和标准,累计取消637项,降标405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2.5亿多元。据统计,仅今年1-8月,全市共查处违价案件451起,查处价格违法金额1279.76万元。通过强化价格执法,有效地打击了价格违法行为,使我市经济领域的价费秩序有了明显好转,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篇5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对策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重要的队伍,是群众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传播者,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骨干力量[1]。在发展社会体育事业、增进国民身心健康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自发展以来已经有二十多年,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取得较大的增长。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各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100万人,拥有高级资格的指导员也已经达到10万人以上[3]。新背景下,培养一支专业技术强、思想素质高、综合素质好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仅是推进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本文以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有助于为汕头市今后的群众体育工作和体育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参考[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为了调查汕头市所属的六区一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汕头市区(六区一县)的4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6,有效回收率96.5%。

1.2研究方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研究结果

2.1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东省作为我国南方大省,既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体育强省,又是引领社会发展潮流、对外开放的典范。特别是广东省的体育发展,更是最先实现体育强省的省份之一[5]。而汕头市也一直是广东省的体育强市,各类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为国家培养很多的优秀的体育人才,而群众体育发展更是走在全国前列[6]。拥有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和全民健身活动站达到129家之多,各社区、学校体育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全市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3%高于全国水平[7]。同时汕头市的六区一县中,各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11348人左右。也高于全国水平(1:8500),整体呈发展势头良好,也是源于汕头市经济发展快,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8]。表1所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国家级1人,一级7人,二级38人,三级340人。其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82%),因此急需进一步的优化其技术等级结构。社会体育指导员按工作特点与性质分两种类型:即为组织管理型和技术指导型[9]。统计显示其中组织管理型指导员占40.5%,高于全国的36.57%。技术指导型指导员占60.5%低于全国63.43%。这种分类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应该提高技术型指导员的比重。表2所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30岁以下的占6%,31-40占27%,41-50岁的占41%;51岁以上的占26%。从总体上看年龄有些偏大,年轻的体育指导员数量明显过低,结构需要调整。表3所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3.1%,大专学历占33.2%,大学本科占48.3%,研究生学历的占5.4%。通过对其学历的分析,认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层次较高,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且多数人在高校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表4所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动机排序,依次为强健身体占23.7%,义务奉献占20.9%,防病治病占18.9%,兴趣爱好占9.7%,消遣娱乐占8.3%,社会认可占8.3%,经济收入占5.5%,其它为4.1%。由此看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社会体育指导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其次是义务奉献,防病治病并获得自我满足所占比例也较大,可能是受个人承担医疗费用比重增加的影响,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观点已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在指导他人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锻炼,强健身体、防病治病。调查发现汕头市市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认同度不高,仅有8.3%。可以说广大市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持否定,原因是没有看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做了什么工作,还有部分市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这些充分说明汕头市社会指导员在指导市民健身方面的工作没到位,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以上的是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现状情况,通过相关的分析,认为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指导员技术等级的结构不合理,高等级者偏少;第二、年龄结构过于高龄化,年轻指导员数量低;第三、性别失衡,女指导员比例低;第四、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层次需要提高;第五、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市民健身指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同。

2.2影响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原因

2.2.1体育健身设施等物质条件有限

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市民锻炼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该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水平,同时也为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汕头市作为粤东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可以说市区体育设施建设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面积却很低,很多的体育设施场地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体育场馆、训练场。而汕头市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比例高达43%。所以说汕头市现有的体育健身设施已经满足不了广大市民锻炼的需求。局限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制约了市民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开展,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2.2缺乏科学有效组织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是一项系统、可持续的工作。调查显示,汕头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管理方面存在不健全和不合理的地方,如在培训、酬薪、晋升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在队伍建设方面,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梯队建设、成员构成等有待优化;在健身实践指导工作方面,各部门和体育协会也没有形成有效互动,缺乏联系,其工作效率也不高,指导也较为单一,以上这些问题和我国当前的体育体制改革要求是不一致的。汕头市应该努力探索,与时俱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

2.2.3身份认同度低,人才流失严重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对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全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重要角色扮演,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人才使用和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了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角色认同度不是很高,所做出的成绩有限,并没有赋予指导员角色意义。这也导致汕头市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加上报酬、福利、晋升等原因没有等到落实和保障,因此退出指导员行列,有研究指出:在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均存在着逐年流失的现象[9]。汕头市同样也有部分指导员由于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而放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的。

2.2.4体育经费投入有限

体育经费是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影响着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虽然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工作是公益,但是也应该得到一定的报酬。汕头市当前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对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专项资金投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则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10]。

2.3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对策

2.3.1保持数量增长,优化队伍结构

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汕头市首先要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抓手,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人口,继续保持数量上的增加,以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加的健身指导需求[11]。其次,要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学历和再教育,提升其技术等级,培养更多的国家级别的高层次队伍。最后,平衡好男女指导员性别比例,增加女性体育社会指导员数量的增加[12]。

2.3.2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效率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与社会性组织、团体协调配合,向下放权,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社会组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的培训;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面向体育各个单项运动协会指导员,培训技能骨干;三是要与高校教师、学生培训相结合,逐步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年龄结构;四是深入到社区、俱乐部等地加强健身实践指导,总之,强化技能、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才能赢得广大市民的认同[13]。

2.3.3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其原因在于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机制落后[14]。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服务型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前汕头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理念,树立“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二是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放公共体育场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体育人口比例,以此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需求;三是加强政府主导,联动社区-体育社团-俱乐部等,拓宽公共体育服务渠道;四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总之,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2.3.4扩大社会宣传,加大经费投入

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群众体育的大力支持,当前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下,汕头市群众体育快速发展,而提升群众体育发展的质量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当前相关部门应该热切关注群众体育、积极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政府应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待遇,广大市民应该认同其身份,只有全社会肯定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才能更加积极、有动力、有成就感。其次,加大群众体育经费投入,完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社区体育公共信息网络,优化社区体育锻炼环境,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效率,推动汕头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

3结论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才类型,与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场地工作者一样,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汕头市应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关注度,认同其角色,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环境,提升人才竞争力,以此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汕头的全民健身事业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作者:郑遐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瑞林,王先亮.高校体育职能的建构与完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44-45.

[2]蒋宜宾.广州市天河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4):6.

[3]辜德宏,吴贻刚陈军.我国竞技体育内生式发展方式的概念、分类、内涵与特征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7(5):382-385.

[4]陈霞明.泉州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12):24-25.

[5]汪广茂,宋允清,侯远峰,等.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59-65.

[6]扶健华,梁恒.基于实体化管理的广东省体育社团运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20-125.

[7]彭红星.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看中国体育的发展道路——兼论广东体育的转型和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10-13.

[8]王腊姣,林红,陈晓枫.汕头市民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4(03):25-26.

[9]邓建伟.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5(5):286-287.

[10]邱宝勤.体育教师如何保持工作热情[J].体育师友,2013(6):45-46.

[11]刘德新,李少龙,任保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目标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23-28.

[12]闫永涛,许智东,黎子铭.面向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广州为例[J].规划师,2015(7):11-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