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教师培养策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15:16: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师培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师培养策略

篇1

关键词:教育实习;实习态度;培养方案;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0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03

每年我校都会接收来自各大院校的学生进行实习工作,通过教育实习将所学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领域,既能巩固学识,又能增加阅历,拓展视野,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这些大学生散发着浓浓的“书生气”,普遍缺乏成年人应具有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为了能让这些“未来的老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期内能早日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他们的导师,我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笔者现将做实习生导师的经验阐述如下。

一、把实习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只有付出了真心的帮助,才能争取到真实的进步。作为实习教师的导师,我必须从心底上接受他们、关怀他们、帮助他们。这些实习教师有许多都原先是从我校考出去的,他们以往的一言一笑甚至还可以回忆起来,这就为分析实习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了正确的认识基础。就算不是我校毕业的学生,通过短短几天的了解,我也能对他们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本着对学校教育工作负责和对实习教师成长负责的态度,我勤与他们沟通,谈论教育工作所涉及的一切知识,甚至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个人喜好习惯、语言风格、举止教态,甚至是所要面对的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技巧。我把实习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真心地帮助他们快速获取进步。我从不对实习生贸然施发工作命令,我根据实习生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教育之路上的各种困惑难题。

二、进一步端正实习态度,绝不出现“蒙混过关”

许多实习生的实习态度非常不端正,有的人竟然第一次见面就把实习报告交给我求我帮他写鉴定,也有的人实习了一两天便以种种借口逃避实习。当然,现在未经实习便将实习手续办完的人不在少数,我把这种“自欺欺人”“蒙混过关”的行为归列于“形式主义”,对于这种毫无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诚信素养的投机取巧的人我虽只能“敬而远之”,但绝不给予“实习鉴定”支持。我对每一届的实习生都郑重言明:“我们是在锻炼自己的,不是来滥竽充数的,不能搞形式主义的 ‘花架子’。如果想让我在你们的实习鉴定中给予满意的评价,你们就必须进一步端正实习态度,把各项实习任务完成好,否则就算校长帮你们求情,我也是不会签字的……”我反复向实习生讲述实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确实习锻炼是他们丰富知识和能力、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让他们形成一种“无机可乘”“无法作弊”的心理认识。通过端正实习动机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安心和有信心在学校完成实习任务。

三、量身设计实习项目,让每一位实习教师都“信心百倍”

每所学校几乎都已建立了一整套实习生培养方案,但未必适用于每一位实习生,如果机械地按部就班,而不考虑实习生的接受能力,势必会给实习生本人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认真分析所负责的几名实习生的优势和不足,量身打造了不同的实习计划,实施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实习实践项目既有实际意义又有可操作性。我把实习期内要完成的目标细化,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使他们觉得实习任务的完成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完全可以出色完成的任务。

四、精心指导实习教师的第一节课,让每一位实习教师都“大放异彩”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难教,中职学生更难教。我虽然从事中职农学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但丝毫没有“驾轻就熟”的感觉,每次上课前,我都做足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全心全力地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我把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无私的传授给实习教师,并指导他们如何把课前工作做好,从教师形象、语言、教态、心态、教案、授课内容、讲课方法、作业布置等各环节都做了具体的指导,并把他们带到一个无人打扰的小教室内进行了多次的“预演”。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共同对这即将上场的小教师的表现进行中肯的分析,直到他的授课水平达到众人所认同的标准为止。

很多实习生的导师为了直观检验实习生的上课情况,往往在实习生的第一节课中亲临观摩,甚至会把其他教师或学校领导也邀请过来共同听课,此举虽有积极意义,但我为了能减少一分实习教师的心理负担和惧课情绪往往言明不去听课,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实习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给他们一定的创造空间和信任感。但在课后,我会详细调查班级内的学生对新老师上课的评价,然后根据这些评价,适当调整实习教师的辅导策略。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我的精心指导下,多数实习教师均能在第一节课中“大放异彩”,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不影响学生对实习教师的良好评价。既然开头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好了。

五、尽量多给实习教师创造在岗锻炼的机会

很多实习生的导师也许是带着“求稳怕乱”的心态,在实习期间内只留给实习生不足十节课的“实战”机会,又或者是给表现优异者多些机会,而对于表现稍差的实习生较少机会。而我则更愿意给予那些表现稍差的实习生创造更多的“实战”机会,以此来弥补他们向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不足。否则,导师为了维护课堂实效而吝啬自己的课时,只让表现稍差的实习教师去忙碌于批改作业、打印复印、清洁卫生等“务虚之事”,真正的教师能力却得不到检验巩固,这些实习生的实习生涯无疑只是一张充满遗憾色彩的画纸。这样,我们不仅愧对“导师”之名,也成了扼杀教师成长的“刽子手”。

六、多种措施促化实习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

实习教师虽还不是正式教师,但也应以正式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经常与我的实习生们开展谈话交心活动,倾听他们的成长需要,对他们的实习业绩给予正面激励,建议他们不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磨炼自己。我经常带着实习生教师到各课堂听课评课,不仅要听评本专业课程,更好听评专业外课程,多方借鉴,向众多教师汲取宝贵教育经验,在网络中和书籍中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潜心研究为师之道,坦然正视自己的知识水准、专业特长、能力特征、心理状态、情感特点,不断寻找自己的能力增长点,努力缩短自己的岗位“适应期”。

总之,实习教师导师的指导工作也是一项充满挑战、意义深远的工程,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反思,扬长避短。我们应该为了实习生将来能胜任教师工作而尽心尽力,让短暂的实习期成为实习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让他们在切实有效的指导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第一步:扶着上架——培养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经过对新教师的跟踪观察,我们发现不少新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都会出现相似的问题:(1)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组织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所以班上孩子经常处于自由活动状态。(2)不知道相应的活动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于是很多环节匆匆走过场。参加工作时间越短的教师,这些问题表现得越突出。

仔细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新教师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她们不知道每个环节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由于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她们不能够结合班级实际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也不能根据班级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因此,我们将新教师培养的第一步放在提高她们组织一日活动的能力上,开展了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首先集中园内的骨干力量,结合幼儿园实际制订了《一日活动管理要求》,以条文的形式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教师的工作和幼儿的常规作出了硬性的规定,并在第一时间内将《一日活动管理要求》发到每一位新教师手中,要求她们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研读、内化。

其次对新教师的配班师傅提出具体的要求,每位师傅要对新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方位跟踪观察,填写《半日活动跟踪观察记录表》,所有的观察记录要详细到每一个时间段。同时园内的教学负责人定期和师傅一起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新教师进行交流,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议。

第二步:赶着上架——训练教学基本功

为了提升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园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赶”着新教师不断向前。

1.但凡有新教师加入,园内都会挑选骨干教师组成测试小组,对每一位新教师进行“弹跳说唱书写画”全方位的测试。了解新教师的基本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排新教师参加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2.教学负责人不定期对新教师进行基本功抽测,内容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几项,抽测结果纳入新教师的考评。

3.业务学习时专门留出时间,让新教师对下周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故事、歌曲等进行讲、弹、唱,并邀请师傅及园内骨干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4.学期末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过关考核,对于考核不理想的项目园内进一步组织力量对新教师进行重点辅导,同时还会将此作为下学期抽测和展示的重点项目。

第三步:逼着上架——培养班务管理能力

一个班级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有安全、家长等班务管理工作。很多幼儿园只注重对新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班务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容易让新教师产生只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好就行了的想法,对班级的其他事情则放松了要求。

为了培养新教师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她们的班务管理能力,我们对工作满一年的新教师采取了“逼着上架”的策略。让师傅退到幕后,将结对的徒弟推到台前,让徒弟先尝试着做一学期的班主任。被“逼上梁山”的新教师不仅要学着制订各种活动计划,尝试着规划班级的各项活动,还要克服各种困难主动与家长接触和交流。

篇3

【关键词】新教师;培养;以老带新

近年来,我园每年都有新教师加入,如何让这些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快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我园是这样对她们进行培养的。

第一步:岗前培训――利其尽快适岗

经过对新教师的跟观察,我们发现不少新教师在初入园时都会出现相似的问题:1.不知道保育员、老师的具体分工,不知道自己在班里主要负责做什么事情,要等班上其他老师告知;2.刚进班里,不知道如何配合老师上课,所以班上老师上课,她们不知道该干什么;3.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参加工作时间越短的教师,这些问题表现得越突出。

仔细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新教师对教师、保育员的工作职责不太了解,对幼儿园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熟悉,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她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每个环节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由于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她们不能够结合班级情况实际组织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将新教师培养的第一步放在岗前,即在假期里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学习。

首先是组织每一位新教师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纲要》以及《3~6岁幼儿发展指南》,帮她们树立新的课程观,然后分别负责前后勤的园长、主任按新教师分工的不同,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向她们介绍教师、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向她们讲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要求》,讲述进班里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的工作分工,以及如何与配班老师的配合等等,让她们先做到心中有数,尽快地胜任幼儿园的常规工作。

其次,对新教师进行专业业务能力的观察了解,请她们自我介绍并进行弹唱、舞蹈、讲故事、画画、备课说课等一系列测试,让她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爱好,以便分配最适合她们的岗位。

第二步:以老带新――助其快速成长

为了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提升她们的专业基本功,我们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方法来助其快速成长。

1.但凡有新教师加入,园内都会挑选骨干教师与她们结成师徒对子,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她们,这样一对一地、手把手地教,组成了新老搭配的学习共同体。

2.园内每学期组织的轮教活动,每次教研小组开展组织的“一课三研”、“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都有意识地让新教师多讲、多练,并请老教师们与她们一起备课、一起研讨,给她们提出改进意见,并让她们多反思,勤总结。在对新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方面,我们做到了:(1)大胆“猜”“想”。在新教师每次活动前,师傅首先要鼓励她们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猜测”――幼儿可能会怎么回答,然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想”――我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应,怎样提升幼儿的经验。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新教师对活动的把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2)鼓励“问”“说”。师傅多多鼓励新教师追问“为什么”或“怎么办”,让他们在一步一步的“问”和“说”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3)以“示”促“长”。在新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师傅对他们不能处理的教学细节,会亲身示范,让他们知道该怎样处理,从而使新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清晰,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获得提升。(4)及时“反馈”“调整”。在每次活动后,师傅都要在第一时间和新教师教学互动,及时地让新教师了解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明白以后再进行这样的活动应该如何调整。

3.每学期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过关考核,如边弹边唱、简笔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技巧,对于不理想的项目园内进一步组织老教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同时督促其下次顺利过关。

第三步:委以重任――促其展翅翱翔

首先,她们自己制定一份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这样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方向,工作起来更有劲头,更有奔头。有些年轻教师,勇于克服了懒、散、享乐的坏习惯,利用假期、休息时间,报考了成人自学、函授大学等的学习,提高了她们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现在我们全园有90%以上的教师都有了本科文凭。

其次,当新教师对幼儿园工作比较顺手了,我们就敢于放手,让师傅退到幕后,将结对子的徒弟推到台前,让她们勇挑重担,先尝试着做班主任工作,强化了她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她们的班务管理能力。这些“新”的班主任不仅要学着制定各种活动计划,尝试着规划班级的各项活动,还要克服各种困难主动与家长接触和交流。为她们搭建了学习和展示的各种平台,让她们更加成熟,更加优秀!

篇4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从娃娃开始培养提问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何采取措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培养幼儿提问兴趣、提问能力,使他们从不敢提问、不愿提问、不善于提问逐渐走向愿意提问、喜欢提问、大胆提问、会提问题,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研究的工作重点。

1 幼儿提问的发展现状

一个生理健康的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从自己能看、能听、能动的那一刻起,就在和自己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对人和环境产生疑问。我们看到,2、3岁以前的幼儿很喜欢问问题:这是什么?它是谁?它在干什么?它为什么长得这样等等……然而,奇怪的是,2、3岁以后,幼儿的提问越来越少。我们发现,在幼儿园里随着幼儿的年龄增加,幼儿的提问能力呈下降趋势,常常表现为:不敢提问、不愿提问、不想提问、不会提问。幼儿在长大,与人和环境的互动越来越动,好奇心越来越重,为什么提问能力倒反下降了呢?

2 影响幼儿提问发展的因素

在幼儿园,我们观察发现,影响幼儿提问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2.1 师生关系较紧张:

我们发现,受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师道尊严、教师是权威的,习惯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一些教师较严肃,对幼儿的要求也较严格,常常规定幼儿按照班级或教师制定的要求去做,如幼儿进餐时要求不说话,就不允许幼儿以任何借口说小话;要求幼儿不能去玩玩具,就绝不允许幼儿以任何借口去私下拿玩具等等。甚至有的教师在幼儿无意违反教师的规定后,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幼儿从内心害怕这样的教师,担心自己被教师批评、指责,紧张的关系,使幼儿不敢向教师提出任何问题。

2.2 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较保守、传统: 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仍较保守、传统,表现在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仍然将课堂提问视为教师的专利,习惯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较少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长此以往,幼儿习惯了听老师说,却越来越少提问的行为;还表现在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虽然也常常问幼儿: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但对幼儿的提问并没有予以重视,有的教师甚至在幼儿提出问题后都没有及时予以肯定或表扬、鼓励,没有让提问的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提出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喜悦,也没有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提问后的成功感,久而久之,幼儿不愿意提问,也不再喜欢提问。

2.3 幼儿生活经验的贫乏: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虽然在与人或环境互动中产生了疑问,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去问、怎样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怎样将自己的疑问表达清楚,也是造成幼儿不敢提问、不会提问、不愿提问的原因。

3 幼儿提问培养的教师策略

从幼儿提问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幼儿提问的因素来看,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培养幼儿提问能力要注重教师的指导策略。

3.1 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见,要让幼儿提问,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也就是说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平等地对待幼儿,和幼儿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消除幼儿对教师的畏惧情绪,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发挥大胆探索、大胆发现的天性,从而愿意提问、敢提问。

3.2 创设让幼儿发问的环境: 创设让幼儿发问的环境,首先要从教师做起,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认识到培养幼儿提问的重要性,从而在设计、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想到给幼儿创设提问的机会,搭建给幼儿提问的平台。其次,精心设置问题环境。带有问题的教学活动环境应能够引起幼儿的问题意识,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玩、去探索,激发幼儿提问的欲望。如在主题《火与电》中,我们布置了一个活动场景——城市的灯光,幼儿惊奇地发现有的小亭子里有灯光,有的小房子却没有灯光,场景的布置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致,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灯亮、有的灯不亮?为什么灯会亮等等。

3.3 采取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手段: 培养幼儿提问的能力,让幼儿从不敢问、不愿问到大胆问、愿意问,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手段也很重要。在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中,首先,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让幼儿无所顾忌地大胆发问,如教师创设了活动环境后,当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太多的限制幼儿的提问,应鼓励幼儿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其次,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提问,不要对幼儿的提问不予以回应,更不要对幼儿的提问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最后,教师对能提问、敢提问、大胆提问的幼儿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表扬他们的提问行为,肯定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制作一些表格,将幼儿提出的问题记录在表格内,将幼儿的提问留下痕迹,不仅使教师能了解幼儿在提问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且能使教师及时对幼儿的提问行为予以肯定,从而激励幼儿有更多的提问行为。

篇5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52―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将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全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随时对自己的工作、教学实践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和整合,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反思能力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完善,并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

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1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对实践进行持续性的反思

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把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是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的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是一种终身的教育过程。事实上,这种反思过程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过程。它的基本步骤是,实践一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一分析实践背后的理论知识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一在实践中检验假设。这种对实践的反思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策划并付诸实践,由此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反思。显而易见,这种反思是持续性的,它不但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研究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过程和方法。

2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决策能力

教师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专业教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强选择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过程,其中教师的决策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一个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决策不仅需要以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为基础,而且需要教师从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境出发,清楚地认识教师、学生、课堂活动三者如何综合互动、共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决策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由此产生的优秀教学也在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活动。

然而,多年来人们一直把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因此,无论职前的还是在职的教师培训项目大都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掌握某些教学的培训为主。教学被看作是一种技术,学习教学就是学习优秀教师的技术,教师培训者的任务是教会老师如何遵循一定的规则实施这些技术。然而这样的教师对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演示、变化、练习、组织、结束等具体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无论是对教学技能的系统认识,还是对教学技能的有意识使用都比较低。他们也许知道如何使用(how)一种技能,但是,这种技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使用(why)却不得而知,因而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所作的决定是盲目的。通过这类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问题的反思,使得教师有机会对教学的内容、意义和目的进行完全、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从更高的层次重新认识并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正是反思,使教师能够有机会对所作的决定进行回顾,对影响决定的因素进行思索,对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从而使自己进入建立于经验之上的自我指导性的学习过程。

3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实践中的行为其实都受到了某种或某些理论的影响,只是有时教师能够意识到这些理论的存在,有时意识不到。当潜意识里的理论与教师自认为遵循的理论发生冲突时,如果教师能够认真思索,讨论自己行为背后的理论及其形成原因,他便能获得进步。通过反思的过程,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教师发展的关键就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实现两种知识的融合。

4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和学会使用反思的具体方法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不同的方法。

4.1教师撰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可以涉及有关实践主体(教师)方面的内容;有关实践客体(学生)方面的内容;或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把日记当成一种反思工具,对日记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回顾,并通过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才能形成职业反思意识,进而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4.2教师设计问题单。

问题单是指教师为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些方面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而使用的一种问题调查表。问题单通常要在课前设计好,教师根据课堂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问题单使得教师有机会对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客观评价,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师通过问题单可以对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探索。

4.3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反思方法。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其效果等做出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够更深人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通过学生反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估,是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反思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4.4教师与外界交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