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科学专业的现状和前景范文

生物科学专业的现状和前景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15:16: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生物科学专业的现状和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期望;对策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阻力,既有社会及用人单位等外在因素,也有学生的就业期望较高、就业能力不强等内在因素。周口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期望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他们就业观念中的思想问题,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最后实现顺利就业。

二、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00人。

(二)研究方法

设计“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三)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就业期望的调查,第三部分为就业期望影响因素的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达到83.75%,远远高于男生的比例,而且有61.25%的学生来自农村,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需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或是其他资助形式完成学业。被调查的学生中81.25%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二)就业期望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2000元~3000元,还有40%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3000元~4000元,18.75%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4000元以上,1.25%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1000元~2000元。但在现实中,河南绝大多数地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为1500元~2500元。这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2.对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

被调查者中,有88.75%的学生首先选择到政府机构或者教育、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而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学生不足5%。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

调查对象中95%以上是河南籍。在“所期望单位所在地”一题的调查中,学生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自己家乡、省会等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

4.对声望地位及工作稳定感的期望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等各项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

5.对就业形式的选择

在直接就业、灵活就业、待业、创业、升学深造5项选择中,56.2%的学生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选择创业的学生仅为2.5%。

(三)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1.对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

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2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悲观。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在这项调查中,81.2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比较难。

3.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认识

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的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认为生物科学专业发展比较正常,不会出现动荡;35%的学生认为该专业发展比较迅速。

(四)影响就业期望的原因分析

1.家庭的影响

在调查中,4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择业决策影响最大的人是父母。同时,调查对象中61.25%的学生来自农村,而且近50%的学生需要通过国家的资助政策完成自己的学业,所以很多学生将自己的薪酬期望定位在2000元~4000元,渴望能够快速改变自己家庭相对贫困的现状

2.专业的影响

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学校、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有关的教学、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除到中小学从事生物教学外,其中相关每一个职位,都基本上有对应的专业存在,会受到生物制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挑战,也会受到园艺园林、植保、畜牧兽医、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冲击。所以,当毕业生去应聘同一岗位时,竞争优势不是很明显。

3.学校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是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就业期望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范技能不扎实。二是动手能力不够强。这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关系很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实验课程的学习,而学校对学生的实验课重视也不够。三是实验设计思维狭隘和实验分析能力比较差。

4.个人的影响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具备一些专业方面的技术,但是综合素质方面尚有欠缺,如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等。许多企业将招聘的重心转向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生物类人才甚至其他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物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改善就业期望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做好职业规划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就业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摒弃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稳定安逸的就业观念。通过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认知自我,引导毕业生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需求,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采取积极的具体行动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2.提高学生能力,增大就业砝码

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没有工作经验、眼高手低等因素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学校期间就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是实现自己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懂得如何把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3.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

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深化高等教育与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课程和服务基础教育平台,在培养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按照“师德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计划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德刚.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2009届本科毕业生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2009.

篇2

主干课程;生物学

生物,无处不在

“当白衣天使给你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使你很快恢复了健康时,你得感谢微生物给你带来的福音,因为抗生素是微生物的‘奉献’。”最初是在微生物课本中看到这段文字的,它告诉我生物就在身边,生物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其实细细想来,何止是微生物。在我们丰富多姿的大千世界中,生物的种类成千上万,甚至自诩聪明智慧如你我的人类不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理学大类下的生物科学类,毕业授予理学学位。其专业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生物科学之下也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如动物生理学(Animal Physiology)研究生物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及其产生机制,以人体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原理为主要内容;生化及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遗传学(Genetics)主要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研究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等诸多方面;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科学的前沿领域

生物科学既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又是当今蓬勃发展的热门学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生物科学正从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等不同层次上综合运用现代技术,系统地研究生命的奥秘。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生物科学正成为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厂的学科之一,其研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带来了深远影响。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宽、创新能力强,具有相关农业知识的生命科学研究型人才。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注重科研训练和实践教育,大力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生物科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而笔者所在学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即为师范类。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工作者。鉴于其与非师范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在大学本科的实际教学中,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还会开设基础心理学、学校教育学和生物教学论等与教学有关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从而为学生入职做好铺垫。除此之外,老师从重点讲解与举例方向性、差异性的拓展等方面,对于讲课内容也会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方向学生的发展需求。

“生科人”,就业需努力

与偏重实践的生物技术专业相比,生物科学的学习内容更重理论,因此,本专业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读研继续深造。除此以外,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多选择了从事教育行业。不过,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有“高不成、低不就”之感。一方面,好的科研、企业单位是理想的择业对象,可是其要求自然也比较高,本科生的竞争优势不是很大;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就业容易,可是条件差,发展也不太理想。对于求职者来说,文凭其实只是一小方面,招聘单位对文凭作出规定,无非也是希望应聘者有更高的专业能力。所以说,专业知识强、能力过硬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方法。

拥有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失学、中山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大学、延安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

水产养殖学:“水产”不水 邹林虎

主干课程:生物学、环境科学、水产学

水产养殖,不只是养殖水产

2008年,伴随着5·12地震带来的恐慌,我秉烛夜读,取得最终的胜利。像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勇夺金牌一样,那年,我收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者注:作者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残奥会开幕了,我的大学生涯也拉开了序幕。

也许很多同学会问,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教养鱼呢还是养虾呢?那你就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理解太狭隘了。水产养殖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水产动植物养殖及水产动植物疾病诊断、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水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疾病防治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水域生态学、水环境科学、水生生物技术以及水产动物生产、水产品加工与贸易和水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水产经济动植物生产、水产饲料生产、水生生物病害检测与控制、水域环境监测、水产资源开发、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与“水产品”打交道的专业

在此之后,鱼类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课程也粉墨登场。大三、开始,本专业的课程涉及到更多方面,如动物遗传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环境化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等。不过,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也越来越觉得这些课似乎和水产养殖学专业没多大关系。

将近一年的实验室生活,我们才开始真正明白国家设立水产养殖学专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渔民,更是为了解决水产养殖上的难题。比如养殖品种的培育、营养优化、病害防治、产业链整合等。同时,水产养殖学是生命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所学习的内容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在生命科学中也是通用的。

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其实有很多趣味,比如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的理论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水生观赏动物的主要种类。实践中,我们在水族市场调研各种水生观赏动物的市价,在海洋世界里参观名贵品种和水族器材,并且在学院的资金支持下,进行水族箱的设计比赛。

守卫水域世界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这个小家庭的成员也将奔向祖国各地开始新的生活了。他们的归宿如何呢?有的同学进入各大高校继续读研深造,有的同学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水生生物生产、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大家分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当然。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比如培育像七彩神仙鱼、金龙鱼、银龙鱼等名贵品种。大家都明白,物以稀为贵,之所以名贵不仅因为这些品种的外观光彩照人,更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人工繁殖技术,这就需要更多的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子发挥专业所长。

拥有水产养殖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农学院,大连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海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淮海工学院、集美大学。

生物工程:生命通往应用的桥梁 李佳丽

主干课程: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与工程的契合

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组织、细胞及其组分)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性和社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开发、生物制药、农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生物工程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生产的桥梁。在这一科技下,生物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培养出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生物与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等领域的生产企业及事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实验室与社会接轨

学习生物工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包括不同领域的实验操作。比如: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酶工程实验等。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认识化学反应。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如下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化分离、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育生物学、酶工程、遗传学、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工程基础及专业实验等。

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重其发展,相比国内该专业的现状,出国深造对于以后发展更有利。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从事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理性对待专业前景

如今,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冶金、化工原料、动植物、净化等各个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美好的前景,生物工程专业也将日益壮大。

不过,本专业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根据笔者经历,本专业大部分同学选择继续读研,直接就业的同学较少。原因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不足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家希望能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掌握更多先进的专业技术。并且,生物工程专业各高校的教学水平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有意愿就读该专业的,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院校。

拥有生物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大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贵阳学院、湖南科技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淮阴工学院、宜春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合肥学院、石家庄学院。

动物科学:畜牧人的摇篮 杜拜伦

主干课程: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向未来新兴产业转变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消化繁殖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鱼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将了解兔子、禽类、牛、猪、羊的动物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他们繁殖后代等的科学方法。

随着动物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启动和阶段成果的取得,动物科学已深入到基因层面认识动物的遗传、发育、繁殖和代谢的调控规律。分子与细胞工程技术已逐步成为畜禽新品种培育、良种快速扩繁、动物营养饲料的重要手段。动物科学专业除面向传统的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外,从事动物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将是其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方向。

掌握核心技术

顾名思义,动物科学专业学习的课程也与动物密不可分,大学四年需要学习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生物统计学、饲料分析技术、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畜牧生产系统、动物育种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配合饲料工艺原理与技术、企业管理学、反刍动物营养、猪营养、家禽营养、鱼虾动物营养等。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具备丰厚的生命科学、动物生理生化、饲料工程、环境工程科学等基础,掌握动物产品高效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动物生长发育规律、营养调控等理论与技术,成为能够从事动物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胜任动物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动物产品开发、生态农业建设的科研与管理,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高级专业人才。作为新一代“畜牧人”,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背景下,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更是质量的提升。我们的研究对象也从最初的陆生动物扩展到目前的水生动物。

发展中的“潜力股”

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农业部、国家检疫局等各级部委及相关机构、国内外著名上市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从事管理、技术总监、教学、科研和产品开发等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农业部、国家检疫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粮集团、首都农业集团等。

篇3

素质教育历来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中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尤其是对生物学而言,更应该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生命科学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①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活跃、最富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是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因此,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新时期的生物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当代大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现状、实施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供方家借鉴。

1 当代大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生物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扎实,对生物技术发展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具备良好的科技强国的信念。但是,他们对高新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实验技术了解较少,生物科学实验实践技能较差,对生物科学科研精神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不足。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的一些生物热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的认识不足。在理性上,有43%的学生是盲目的怀疑,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在探索求知精神上,“科学功利主义”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使得学生视本文由收集整理野狭窄、目光短浅;在实证精神上,有62%的学生缺乏实验实证精神,偏重抽象思维,缺乏科学实验的精神和价值眼光。②此外,许多高校只注重生物专业课的常规教学,很少举办专门的科研活动,且科学技能培养与锻炼的途径缺乏,这使得大学缺乏浓郁的科学素养氛围,学生较难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由此科学实践能力也较差。

2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本科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一起同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并广泛渗透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和农业、医学、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细胞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要理论与实践密切地联系着。随着生命科学自身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建立与其专业层次、研究方向相符合的细胞生物学知识构架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的重要作用。然而,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始终将其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3.1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融合

细胞生物学的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难于理解,教师可以试将抽象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有此联想起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或事物,这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动态化,使其容易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蛋白质的分选”时,引导学生由细胞社会联想到人类社会。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发挥结构或功能作用的部位几乎遍布细胞的各种膜区和组分,只有当蛋白质各就各位并组装成结构和功能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这就好比在人类社会中,各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才能发挥所长。总之,运用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将细胞生物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配合以

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掌握。

3.2 侧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新颖性

细胞生物学发展极为迅速,随着科学家们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其内容处在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科的前沿和热点,讲述较先进的科学结论,跟踪国际上最新进展。此外,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宜以科研并举,以科研引导和促进教学;教学与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最新科研进展同步,使学生在正确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学会解决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问题。如将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样既生动又贴切,学生又很熟悉,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亦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钻研精神。

3.3 增加细胞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综合性实验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较为复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准备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所需试剂,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实验进程,设计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由此可见,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由于实验条件和课时安排的限制,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④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增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我们精选了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提取、纯化、鉴定、扩增、酶切、重组、转化、筛选的大实验,膜蛋白的分离与鉴定等综合设计型大实验,这些实验中的每个实验都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整体,同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做到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每一次的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已学习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术,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资料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组织各种“科学小组”,布置学科发展前沿的讨论,与全程科研训练对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45-04

生物学作为理科学科,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师范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目前,中学生物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相对应的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要求也提高。生物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实验教学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2]。生物实验教学能力是以生物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教学理论,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生物实验有机结合,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可以更直观、更浅显地呈现生物知识。影响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养成的因素可以分为学生、教师、环境三大因素[3]。学生实验能力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上。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4]。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逐渐增多,操作机会也逐步增多,因此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应逐步提高。但从近来的师范生追踪反馈情况来看,不少新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较强,但是实验教学、实验操作较为薄弱。为此,笔者针对师范生实验技能的养成,对广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校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了一本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实验教学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些设想。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3份,包括专业中各个年级的师范生,占调查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的94%。由于师范生生源不同,生物学的基础不同,进入专业的原因不一,对修读专业的兴趣有差异,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由“考纲”决定实验开设内容和深度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学对初中“课标”实验、实践建议内容的53项[5],一般开出4―11项,对高中“课标”必修实验、实践建议内容的34项[5],一般开设3―15项,有4.6%的学生完全没有进入过实验室,没做过实验。所以,部分师范生入学前完全没有实验基础。由于中学开设的实验数目较少,学生一般对做过的实验教学内容记忆犹新。因此,在中学按大纲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很有必要。

直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吸引眼球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深究的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学习。本次研究通过对四个年级的师范生进行关于实验课程兴趣的调查发现,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的比率,大学明显低于高中(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课的兴趣非常浓厚,有44.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感兴趣”,有32.4%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到了大学,虽然大部分师范生对生物实验课仍保持着兴趣,但相比高中,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有了一定的下降。其原因是:在中学,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生物学,完成生物学实验,加上开设的实验项目不多,学生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提升。到了大学,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有着更多的诱惑,此时的他们有了太多的选择。同时,每周课程都安排有生物实验课,学生对生物少了新鲜感与好奇心,兴趣相比高中自然会下降。

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出高中与大学各年级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学习的差异,这其中有外界原因也有自身原因。首先,外界原因,如没有高考压力、实验内容增多、大学对学习约束宽松、课堂要求与中学完全不同、大学要求自学能力更高等;其次,自身原因,如大学生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而分心学习之外的诱惑,学业成绩与就业的直接关系显现不明显,自律性要求更高等。此时,师范生主观能动性与能力养成的关系体现很明显,如果个人对于生物实验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不主动,态度不端正,那么影响会从第一学期开始,延伸至大学毕业。

高中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往往是盲从或跟风的,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对专业的了解仍不多。而师范生就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并非每一个选择修读该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完全清楚,而且随着师范生就业条件的改变,是否选择教师为职业,在其四年的学习过程也会发生改变(表2)。此外,由于专业调剂的原因,该专业每年有10%―20%的师范生是调剂生,这部分师范生本身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为追求一本学校而填报服从调剂的意向。但入读后由于转专业的限制,使这部分师范生始终没有兴趣进行专业的学习。

近年来,教师的准入制度发生了变化,从教者不一定源自师范专业。从2016年起,教师资格证的获得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使师范专业的优势削弱,这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择业目标。从表2可以看出,未确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生最少。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不确定的学生数量占较高比例,着说明就业的严峻性,使不少师范生持观望态度。但不能忽视的是,经过专业的学习,师范生的职业选择是有作用的。经过四年的学习及教育实习,有不少大四学生开始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所以大四学生选择当教师的比例是最高的。这让我们得出一个启示:要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有预见性,在将来就业竞争中具有优势,在大学开展深入细致的职业规划很有必要。

师范专业要遵循“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针对师范专业特性开展相应的训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是有效提高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实验中获取数据,从数据得出结论,对成功的总结或对失败的分析,可以使师范生通过总结、分析、比较,在实践中能够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师范生提高实验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校的实验设计中,虽然留有一定的空间,但师范生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与师范生的知识掌握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见表3。

在访谈中,绝大多数师范生认为,生物实验课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帮助,通过实验课的实践能够提升实验能力,但是大部分师范生都没有实验课前预习,实验课后总结归纳的习惯,所以应该加强对师范生这方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

基于生物学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师范生实验思维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学科知识会得到提高。然而,对高年级师范生进行的能力调查显示,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师范生,不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表4)。

从表4看出,有超过31%的师范生无法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这意味着以后如果走上教学岗位,这部分师范生实验能力整体上是欠缺的。由于相当一部分师范生是调剂进入专业的,而生物科学的就业前景在国内并不好,这就导致了师范生对专业实验技能的学习热情度不高,主动性不够。在访谈中,不少师范生表示,在实验课中,如果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时,会一直充当辅助角色,只有少部分学生始终是主力。这也是部分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较差的原因。

在访谈中,也有共通性的观点:通过实验课的实践以及野外实习,师范生由大一年级到大四年级的实验能力都有提升。大部分师范生对自己的实验能力的评价集中在“良好”、“中等”两个选项上。四年级的师范生对于生物实验能力的认知非常清楚,在教育实习中也亲身体会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此外,44%以上的受访师范生认为,对于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生物专业并非是首选,只有在找不到其他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考虑生物方向岗位。同时,他们认为实验能力只会对从事本专业有帮助,对从事其他工作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这与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有关,同时这也是生物师范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只有少部分师范生参加过学院举办的诸如生物科技节、生物实验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但参加的同学普遍反映实验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二、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养成的策略

1.改进转专业机制,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只有对专业有兴趣,学生才可能有学习的意愿。部分高三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受地域、重点本科与普通本科区别、家庭意愿等因素的影响,会填报本人不感兴趣的专业或选择服从调剂。但进入高校后,一些学生对学习该专业感到吃力或不感兴趣,加上高校自由度增加,自制力不足以控制自身意念等因素的影响,其由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导致将短暂的过渡阶段变成常态,从而产生对专业的抵触情绪。因此,高校应该在加强专业介绍,强化学生专业思想的同时,改进转专业机制,实行大类招生,或一年级不分专业等措施,使学生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利用好大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尽管师范学校准入门槛放宽,但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针对性的。师范生利用课上、课下提升自身的师范素质,将来在竞争中会占得先机。但是,师范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目标确立后,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形成。因此,关键是要尽早确立工作目标。所以开展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划,使师范生尽早有目的、有步骤地针对目标职业,开展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验能力提升成为可能。

2.营造氛围,培养师范生对专业的兴趣。影响实验能力养成的三大因素中就包括学生因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若是对生物实验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实验能力自然是得不到提高的。因此,学院可多举办一些专业活动,如: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挑战杯”立项、生物科技节等,鼓励师范生参与,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学院对一年级新生多开展一些讲座,在选题上侧重于专业发展尖端领域的介绍、富有趣味性的生物内容,向其展现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体验生物的趣味、神奇和前景,通过活动使师范生喜欢上生物,发现其自身特长,尽可能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相信其兴趣的增加,是实验能力的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另外,有部分师范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才进入生物师范学习这个专业的,这也造成了他们对这个专业兴趣不高甚至有抵触的情绪。学院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相关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师范生加以重视,多进行心理辅导,开导他们,同时多鼓励他们参加学院举办的生物活动,培养他们对师范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作为动力,实验能力的提高就有了基础。

3.加强实验课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科学专业课的课时在不断压缩,这也导致了实验课时的减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减少部分验证性实验,这样导致师范生开展实验时,基本训练的内容减少,有时实验失败也完全没有时间重新再来,如此无疑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对实验的兴趣。加上地方高校很多师范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如此多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这也造成了师范生对实验的内容一知半解,做起实验来事倍功半,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实验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因此,优化实验课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置符合师范生的实验内容,在完成“课程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其实验能力。此外,由于生物类实验有不少实验材料为鲜活类,实验耗材成本的提高,使师范生不能一人一组开展实验,不少人因此操作技能无法训练,渐渐地成为了实验的观看者。所以,实验内容的整合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实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得以提高。而实验材料要优化,选择一些地方材料取代部分经典的材料,降低实验成本,使人人动手成为可能。

在调查反馈中发现,地方高校师范生的独立实验能力比较差,这说明了师范生在实验中对教师的依赖比较重。但师范生工作后是没有人指导的,所以这块短板必须克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师范生实验基础过于薄弱,没有独立实验意识。所以,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要尽早了解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能力较为薄弱的部分师范生,侧重实验基础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实验基础。对于无法独立进行实验的师范生,要让他们多做实验,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训练。同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辅导,或让师兄、师姐帮助。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提交实验预习报告。长期坚持下来,这种局面势必会有所改变。

总之,只有切实把握师范专业的优势,认清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师范生素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性,才能全面推进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苏玲丽.准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9):105-108.

[2]刘良科.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8):2.

[3]姚蕾,吴星,徐道宏.影响学生物科学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4,(9):21-24.

[4]郭玉英.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国外的研究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7):11-12.

[5]陈继贞.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8-230.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bility of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CHEN Jian-hui,ZHU Chuang-j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00,China)

篇5

关键词:建设发展;社会市场;健身指导;休闲保健;康复保健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1998年7月,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原专业目录“体育类”中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和“体育生物科学专业”依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12月,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使用体育保健专业这个名称,专业代码为:660304;并在随后颁布的《本专科专业对应表》中规定体育保健专科专业对应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体育保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为全民健身运动、专业(职业)运动的个人、单位包括各种运动队、运动俱乐部和运动训练基地等提供保健指导和卫生服务以及为家庭、社区以及各种保健、康复行业机构(部门、企业)从事医疗、保健及相关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并忠诚于民族和祖国,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民族光荣传统,发扬先辈进取精神;在德、智、美、体、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综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自发地、自觉地服务于民族,服务于祖国,服务于社会。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包括体育生物科学与体育保健康复学等)的完整体系、民间传统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理解“健康第一”这大众体育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保健理论指导体育健身,运用保健方法服务于体育健身,能把体育运动作为有效简便的方法运用于保健和康复。熟悉保健的广泛领域,能综合医药卫生、体育运动等多学科知识应用于体育事业、保健事业。

二、专业建设发展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情况

(一)社会市场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要以人们更高的生活质量为基础,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使大众健身和保健康复市场中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空前高涨,并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国家社会安定,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消费结构优化,体力活动减少,多种慢性病和亚健康体质越来越困扰着人们,健康教育和促进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体育保健专业人员的专业服务和指导,进行科学健身与合理康复来提高健康水平。

竞技体育中,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是运动负荷越来越大,运动技术难度增大,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已成为影响优秀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制约因素。因此,运动康复和运动营养在科学训练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各省市体育局相继建立或筹建体育医院(运动康复中心),专业运动队急需高水平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专门人才,为运动员进行伤病康复和体能恢复,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身体健康。

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两倍。有关部门统计,现今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数不足万人,今后十年内相关人才缺口在几十万以上。目前,国内从事体育保健、养生康复、膳食营养指导等相关的职业者少之又少,竞技体育部门从事训练恢复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而言,体育保健相关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1]。

(二)体育保健专业的开设情况

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6所体育高等学府和部分地方体育院校,设立体育康复保健专业(现为人体运动科学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颁布而规范了体育保健专业的名称后,各地体育院校、高职高专的体育系,甚至有些医学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但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只有阿坝师专开设有以“体育保健”为名称的专业,本科学校开设的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而其它高职高专均没有这一专业,个别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有“体育保健、康复”这一培养方向。可见,社会市场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时,而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存在不平衡。

三、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可度不高

受民众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就业体制僵化的限制,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招生就业渠道不够通畅。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其可行性是经过充分论证的。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方位、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大量培养体育保健专业的人才不但是医学院校的义务,也是体育院、系的责任,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会更具有专业特色。但自体育保健专业建立后,多数民众对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在相当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虽然知道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但一谈及保健康复,都认为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培养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应该是医学院校的责任,体育院系设置体育保健专业似乎不合常理。这些错误观念无疑会对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民众对本专业的认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2]。而高职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喜欢盯住“保健”这个词,将其理解为“医疗保健” 并作为依据而把体育保健专业按医学专业模式培养,这样又无法得到社会市场的认同,使专业建设面临学生就业困境。

2.专业毕业生没有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认证

虽然现在许多部门和单位十分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的专门人才,但真正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才却难以被录用。国家卫生部根本就不允许非医学专业学生取得如医师资格证、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等医疗卫生职业的认证。所以,由于没有准入通行证的限制,该专业毕业生较难进入医疗卫生部门,即使能够进入,也不能获得处方权;所以只能在医师、康复治疗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辅的康复理疗操作,如:按摩、刮痧、拔罐和熏洗等,这给他们的印象是:一辈子都当徒弟。由于工作缺乏思想性、创新性以及可让工作者持续发展的职称制度保障,时间稍长便使人产生厌倦并对前途出现迷茫情绪,于是造成了体育保健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从事康复保健工作却很快就转行的现象[3]。相当数量的医疗单位为了升级的需要而设立康复科室,却受重视程度往往不高,或限于编制原因而成为单位的“政协”,鲜有接收具备专业知识的康复专业毕业生,更何况是非医学性质的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4]

(二)对策探讨

1.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保健中的“保健”是“保卫健康”之意,在医学中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而本身却包罗万象,环境、医药、营养、体育运动等等都与保健密切相关[5]。体育保健专业的培养方向包括康复保健、休闲保健与健身指导这三大方向。而这其中康复保健(或称康复理疗)方向不应作为专业发展的分支,除非这个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并被卫生部门认可为医学专业,否则会让毕业生置于“无证上岗、非法行医”的尴尬与无奈中。社会市场对休闲保健与健身指导人才有极大需求量,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挤医疗工作的路子,何况这不是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强项。而且,休闲保健(含康乐服务)与健身指导工作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个人业务水平提高、职位上升的空间,使人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专业,会有一套比较成熟而完整的培养模式,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相对固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而且有着可资比较的中外培养体系框架。但作为高职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类型。因此,体育保健专业必须要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不能做成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压缩饼干,或是仅仅将原有的学科课程简单重组。如果因学生“专升本”或筹划本专业“升本”的需要而套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体系,拚弃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把体育保健专业当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预科”或“简版”来办学,势必对学生就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5]。

2.优化专业课程组合,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市场的需要

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课程大体上可分类为体育健身类、体育生物科学类(与基础医学科目整合)、医学类(含传统医学)、体育保健与康复综合类以及体育保健相关应用类(如体育营销、医药营销、体育管理、医疗保险等),这五大类课程构成了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涵盖了专业培养的主要方面。优化课程组合,特别强调增加体育健身类与体育保健应用类选修课程的数量,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与自己人生规划更为相符的课程。如,体育健身类应开设与社会健身密切相关的《休闲体育学》、《太极运动》、《武术基础》、《健身操》、《健美运动》、《体育舞蹈》、《户外运动》、《网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和《轮滑运动》等课程;而与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就业相关的应用类课程如《卫生经济学》、《体育经济学》、《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医药商品与市场营销学》、《体育营销学》、《医药市场调查与卫生统计学》、《医药营销策划》、《医药广告学》、《商贸与物流》、《卫生管理学》、《体育管理学》《职业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老年卫生与护理》和《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等也应开设为选修课。体育生物科学类(即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基础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营养学基础》和《医用物理学》等整合到上述的体育生物科学类课程中,减少课程科目数量,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实现资源共享[5]。

3.加强职业资格的培训,以岗位要求为标准

加强职业资格的培训,其指导思想就是更加注重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体系,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所实施的技能更加接近企业的岗位标准,接近用人单位的标准[5]。我们学校把体育保健综合应用类主要分以下几个小模块:康复保健类、休闲保健类、营养健康类以及运动人体科学应用类。康复保健类的课程主要有《推拿学》、《反射疗法学》、《中医筋伤与康复疗法学》、《运动创伤学》和《全科医学》等;休闲保健类的课程主要有《芳香保健学》、《美容彩妆与美体护理》、《休闲保健学概论》和《康乐服务与经营管理学》等;营养健康类的课程主要有《营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学》、《中医养生学》和《预防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应用类的课程主要有《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生物学监控》、《生理机能评定》、《健美运动基本原理》、《传统体育养生学》和《康复体育与运动处方》等。这些课程特别加强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为学生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推拿师、足部按摩师、反射疗法师、保健刮痧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和康乐服务师等相关职业技能资格提供了保障。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导,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现技能和理论紧密结合,着眼于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社会体育大量需要懂得科学健身的专业人才,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在专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是不应仅局限于某些事业单位和升本,他应有自身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应摈弃传统的就业观念,要做到哪里能发挥个人才能就到哪里去。(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阿坝师专校级青年课题(ASC09-09)

参考文献:

[1] 黄昀,李杰,蒋寅.关于体育高专体育保健专业教材特色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694(18).

[2] 王乃茹,黄辉.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的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132(20):195-196.

[3] 覃荣周,王琪林.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市场分析[J].商.2012,(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