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15:16: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

篇1

关键字: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层次分析法;评价

1 问题提出

1.1背景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起初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活节奏愈发紧张,很多城市居民在节假日选择去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的农村或者郊区,进行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田园生活和休闲度假。由此,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促进市民绿色消费的、生态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态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迅猛,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企业层出不穷,都努力想在这个市场里面占得一席之地。但是纵观整个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行业内低水平重复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发展成本高、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这些种种问题制约了生态休闲农业实现质的突破,导致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究其根源是缺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立起自身的商业模式思路,构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生态休闲农业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商业模式评价是当前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也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研究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商业模式定义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盈利模式论、价值创造论、系统论、战略论。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及商业模式定义的概念构成要素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如表1所示。

1.2.2商业模式要素选择。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描述在深度、广度、严格和详细程度等方面差别很大。下面仅对一些影响较大,被大量其他文献反复引用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企业类型、数据来源进行对比阐述。如表2所示。

1.2.3商业模式评价。在商业模式评价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商业模式实施前的评价和商业模式实施后的评价。这两种评价视角从评价目的和评价重点、评价要素选择上都存在差异,如表3所示:

1.2.4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在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旅游业的相关商业模式,比如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旅游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分类等,主要是从价值链、价值网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关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直接性研究甚少。

从文献梳理发现,虽然国内对生态休闲农业和商业模式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有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但是整体上,国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还不太成熟,不成体系、不够深入。在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体现生态休闲农业特色、行业公认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为了从根本上厘清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本文旨在利用价值链理论、概念研究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从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体系结构框架,以期为生态休闲农业企业评价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赢利水平提供借鉴,基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增加机会,实现可持续盈利。

2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2.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社会及媒体等。在生态休闲农业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投资运营主体(大户、企业、合作社、农场)、政府管理主体、产业链合作主体、科研主体等。在生态休闲农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投资运营主体的评价,本文主要是选择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为评价主体去进行商业模式评价。

2.1.1生态休闲农业的内涵。生态休闲农业融合了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特性,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为支撑、休闲农业为拓展的综合性农业,是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优特产品、现代服务、时尚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体。 在生态休闲农业中,“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态”是一种关系方式,“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态休闲农业将生活、生态、生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新型业态。

2.1.2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分类。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是生态休闲农业领域的企业。首先农业企业,其次是用生态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最后是能够满足休闲功能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属性包括农业、生态、休闲三种,具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所以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可以分成生活主导的企业、生态主导的企业,生产主导的企业。在研究时主要是以这三种类型企业为评价主体进行构建评价体系的。

2.2 评价客体

评价的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本文的评价客体主要是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2.2.1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得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以盈利为核心,资源能力、客户价值、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为基础,产品功效、组织机制、营销策略、渠道管理为桥梁,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体系。

2.2.2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得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是一种在特定情境功能下,以实现客户价值为前提,通过体验休闲、采摘、观光等价值活动使得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机会,以最终实现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为目标,它是由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大要素构成的整合框架。

3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构建

3.1构建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评价的体系选取的指标数据要有可度量性,能够符合生态休闲农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且方便资料的收集整理,便于计算,具有可操作性。

3.1.2科学性原则。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否科学。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系统时,要充分地考虑指标结果整体的科学合理性。

3.1.3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尽可能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视角反映影响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盈利、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2 构建思路

首先,在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和价值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抽取其中主要部分,建立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其次,从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个方面确定指标,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最后,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定各个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3.3 指标确定

基于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梳理,本文结合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特点,从价值的角度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客户价值、经济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四个维度,由此提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

3.3.1客户价值指标。(1)客户价值。从客户的层面来讲,是指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即客户通过体验、采摘、观光等活动来感知企业提品和服务的价值。客户价值由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收益与付出的成本组成。

(2)客户付出成本指标:客户选择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态休闲农业,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学习成本、风险成本4个部分。

(3)客户获得收益指标:客户获得的收益包括物态因素的收益、服务因素的收益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因素的收益。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收益的评价指标分为休闲环境、主题鲜明、服务质量、产品个性化3个部分 。

3.3.2内部价值指标。Morris等认为商业模式评估的关键是评估商业模式的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内部价值是企业作为核心竞争力在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深层次的表现。二级指标包括管理机制、企业文化、企业资源。

(1)管理机制:企业的管理机制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力量,以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发展的机会,维护企业的良性发展。管理体制指标包括:经营结构匹配性、风险控制、后续发展能力、管理成本、整体协调性。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在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中,企业文化主要是评价员工的认同性。

(3)企业资源: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要素的总和。雄厚的企业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资源分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

3.3.3 合作价值指标。对于企业来讲,维护价值链网的高效运转,必须要与伙伴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价值,实现“共赢”。合作价值是企业的外部资源,一方面是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与其竞争对手的关系。网络价值分为合作伙伴、隔绝机制和渠道管理3个评价指标。

(1)合作伙伴:很多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合作现已不局限与本产业链中企业联系,也与之外的其他企业联系。合作伙伴的数量越多,合作伙伴实力越强,则该企业本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能力就越强。因此,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伙伴价值分为合作伙伴数量和实力。

(2)渠道管理:渠道管理的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合适的人群。生态休闲农业的渠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中间商渠道之外,还有就是企业的自有渠道。所以渠道管理的评价指标有:中间商渠道、自有渠道。

(3)隔绝机制:隔绝机制是指为企业价值免受侵蚀和伤害而做出的机制安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隔绝破坏者和模仿者,使生态休闲农业价值创造活动不被外来因素所破坏。主要分为行业带动能力、融资能力两个部分。

3.3.4 经济价值指标。商业模式将生产力要素通过一定的规则整合在一起,产生经济效益称为商业模式的经济价值。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盈利性来表示。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增强企业获取长期利润回报。笔者在经济价值评价指标的设定主要是参考借鉴了Afush教授的指标:盈利性指标和盈利预测性指标。

(1)盈利性指标:盈利性指标是衡量企业把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转化货币从而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笔者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能创造的净利润能力越高。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盈利预测性指标:优秀的商业模式不但要帮助企业在现阶段盈利,也有助于企业在未来获得长期利润回报率。因此,盈利预测性指标包括利润率、市场份额、收入增长率。

3.4指标权重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指标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需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因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鲜的概念,国内外对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理论还不成熟、不够系统,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并没有完全地界定清楚。而且建立的指标中含有一定主观评价指标,这也造成了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无法做到精确来计算。所以本文采用相对主观的AHP层次分析法对确定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各项指标的权重。

第一步:建立各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指标。从准则层开始,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两两以1-9比较尺度进行相对重要性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给予赋值。如表5所示。

第二步:计算权向量。求出比较判断矩阵 A 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各准则对目标或各方案对某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将比较判断矩阵列向量归一化:

(i)将比较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

=(ij)=ij/ij;

(ii)将按行和得:

=(1j,2j,3j・・・nj;

(iii)将归一化后,得排序向量:

W=(ω1,ω2,ω3・・・ωn)T;

(iv)最大的特征值

λ=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进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权向量;若一致性检验不通过,需重新进行个因素的指标评价赋值,构造对比较阵。检验公式:

CR = CI /RI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阶的判断矩阵的RI值参见表3。

当判断矩阵A的CR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从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个层面出发,以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为微观价值载体,客户和产业链其他合作伙伴为宏观价值载体,构建生态休闲农业构建商业模式评价体系。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每项指标设置权重,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但是商业模式是一个多主体参加的复杂动态系统,加之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相关研究借鉴的资料比较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还更多侧重的是静态分析和评价。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基于生态休闲农业的分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各项指标赋予确定的分值,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得出总体上的量化评价,这就大大加强了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给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全面综合评价结果。(收稿:2013-11-21)

参考文献:

[1]林伟贤.最佳商业模式[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8.

[2]刘卫星.基于六维平衡计分卡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10,12

[3]欧阳峰.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03.

[4]张婷婷.基于"3-4-8"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5]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6]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1

[7]张博.B2C商业模式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6.

[8]车靓.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05.

[9]周金波. 郑州都市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2012.

[10]郑晓颖.旅游电子商务模式评价体系初探[D].2012,12

篇2

针对农资制造业的特点,农资制造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从技术研发开始。技术研发指新品种、新技术从创新构思的产生直至品种、技术审核确定的环节。是研发人员或研发机构根据市场现实或潜在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材料和技术路线,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筛选出具有能满足市场需求或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服务。中国制造业大都喜欢模仿而非创新,而农资制造业也是如此。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国际农资巨头进入中国数十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份额,是因为他们注重技术研发。

在第一节品类的叙述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研发的重要性,企业技术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普通喷浆造粒的代表湖北洋丰、高塔造粒的芭田、控释肥的金正大等;这些代表企业都在每次行业技术革命期间把握住了机会,通过战略规划在各自擅长的品类上面获得巨大的成功。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品类的有效规划、品牌的有效传播一举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成为上市公司的新贵。他们取得这些成果无一不在研发上面下足功夫。只有掌握先进的产品和工艺技术,特别是拥有独家技术决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掌握高塔技术、缓控释肥技术、增效氮肥、微生物菌等的生产厂家无一不在技术上做足功课,从研发投入、硬件设施、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建立技术壁垒的高墙,从技术单元上拉开竞争对手,一时间风光无两。

另外,农资制造业在研究生产工艺革新、技术调整的同时还应注意一点就是结合产品的使用用方式方法、农业性状,将农资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复混肥料发展与展望》中对于复混肥的研发部分就提出了集中表现在对复混肥料的基础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1、目前我国的农业研究以单质肥为研究对象,没有考虑到复混肥料氮磷钾的协同作用;2、工业生产考虑的是工艺简单化和成本优化,对原料的选择也以成本为先,对养分形态很少考虑;3、生产企业用工业标准来监测产品的合格与否,对植物养分吸收的物理、化学性状几乎不考虑,如颗粒养分强度、大小,养分释放速度、强度,颗粒散开速度等;4、农业上对复混肥料里化性质研究不够,导致配套的技术跟不上,施肥事故层出不穷。以上4点提出了技术研发不仅要从生产角度出发,更应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好的效果才能得到市场的拥戴,技术研发的生产应用对于每个制造企业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全力以赴去攻克。

第二个方面,是要在采购上面作文章。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采购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有机体为维持正常运转而寻求从体外摄入的过程。分为战略采购和日常采购两部分。采购流程分收集信息,询价,比价、议价,评估,索样,决定,请购,订购,协调与沟通,催交,进货检收,整理付款等。而农资制造企业采购项目内容主要分为原材料、辅料、包材、机器设备及其他;而其中价格变动最大,采购难度系数最高的属于原材料采购,而技术难度属于机器设备。用于农资价格行情波动比较大,所以采购工作至关重要。另外,关于原材料采购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后续生产的质量,通过对采购供应链的管理,能更好的节约采购成本,让采购工作保质保量进行。所以说,采购物资的价格和品质对于企业整个后续的生产、营销、服务起着关键作用。

篇3

Abstract: Since 2012,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explosively in our country. The fresh products supply chain which core is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C in operation mode. This paper began with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resh products SC,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C which core is E-commerce enterprise. And then discussed its change in information flow and business flow and producing plan and logistics. At last it put up forward some relating advices.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SCM; E-commerce 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

生鲜农产品领域被称为电子商务最大一块蓝海。随着阿里、顺丰、京东、中粮、苏宁等企业的加入,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颠覆了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本文将试图分析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化。

1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建和运行的。链条从农户延伸到最终客户,节点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批发市场流通效率不高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总体规划,大部分农批市场地处市区地带,受到严重的交通制约;而且很多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后期建设没有跟进,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相对落后,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而且流通环节的增加延长了流通时间。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1.2 质量安全隐患和高昂的流通成本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很难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物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保鲜贮藏的一系列标准,因此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链条越长越不利于企业间合作关系,无法达到整体效率最优。因此造成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低下,市场混乱,供应链保障能力良莠不齐,市场各个模块没有系统性连接,配合不紧密,最终导致流通成本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1.3 产销结合不紧密

传统链条中,分散的农户没有完全介入供应链活动之中,在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对接中话语权不足,在农产品供应链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使风险更多地转移到了农户身上,且使其利益受到侵害。而且由于农户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使农户的种植生产极具盲目性,因此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1.4 信息化水平低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太低,信息流通不顺畅。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批发、运销、零售等环节的经营参与者以小规模生产者和商家为主体,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而且在农产品生产者、个体经营者和农产品经销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因此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

2 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即以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组织供应商、物流企业共同建立的功能网链,并由电商企业实施运营管理。近几年,随着电商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商企业纷纷将触角延伸到被誉为电商领域的最大蓝海――生鲜农产品市场,京东、阿里、苏宁、1号店等电商企业开始角逐电商领域这最大一块蛋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出现,使农产品市场和供应间的环节减少了,距离拉近了。需求信息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反馈到前端农户处。这样的条件下,农户的生产决策就会更贴近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在用户拉动下进行生产。这使得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农户对应大市场迎刃而解。

按照供应链运作的驱动力,可以将以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供应链结构进行分析。

2.1 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如图1所示,在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结构中,电商企业作为核心环节,根据自身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品类,寻找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向其采购并储备生鲜农产品。再根据顾客的订单情况,经由电商自建的物流或者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协助下从电商仓库转送或者直接从产地直接送达顾客。上游供应环节包括原产地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甚至部分电商也拥有自建基地,比如沱沱工社在北京平谷区马昌营镇自建有机农场1 050亩,以有机蔬菜和水果为主,面向顾客提供自产蔬果。推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农户或合作社、经销商基本是要凭借自身对销售趋势的预测,来进行生鲜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购,再根据电商企业的订单销售出去。推动式供应链对于电商企业而言要求较高,需要电商企业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同时也要求电商拥有生鲜产品的具备专业的储存设施设备,对生鲜农产品能够进行高效的储存管理以及产品供应,从而保障对客户订单的满足。

2.2 拉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在拉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中,供应链的运行是在订单的驱动下进行的。当客户下达订单后,电商企业需要按客户订单进行采购、备货、发货,完成订单。在这种结构中,电商企业需要与上游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运行,以保证客户的订单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但是由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上游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运行过程中,则基本还是拉动流程进行。在此结构中,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不需建设仓储场所。比较常见的是在应季农产品的预售过程中,电商企业通过平台获得客户的预订信息,并迅速传递给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则根据客户订单进行采摘和配送。较为极端的案例,是在淘宝聚划算平台曾在2014年推出的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可以按照聚划算平台的各种套餐,支付一定金额,自行设计一定规模土地上的种植计划,并在收获期获得土地上的全部产出。这种链条的运作是完全的拉动形式,从最前端农户的种植环节开始就是在客户订单下进行的,因此完全实现了市场供求的对应,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

3 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

对照传统供应链与电商企业为核心的新式供应链,可以发现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信息流变革――信息共享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信息的传递基本逐级经过供应链上众多节点企业传递的。节点企业只能依据上下游企业了解生鲜农产品供应或需求信息。作为供应源的农户而言,与市场需求方完全是信息割裂的。因此,牛鞭效应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直接通过平台获取客户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且借助信息平台与上游供应方及时共享,因此信息流更体现了共享与同步,从而为上下游企业的同步运作提供了有效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拥有信息流的管理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凭借着平台和背后强大的数据库,电商企业比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甚至零售商更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并对市场需求信息作出更准确的挖掘和分析,对客户消费行为、消费规律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为供应链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流的变革,有助于消除上游农户与下游客户间的信息壁垒,为生鲜农产品供需对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商流变革――传统市场转向互联网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商流是在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等实体节点企业间进行的,主要是发生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基本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物流与商流并行的形式进行。但是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商流的发生则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客户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产品的挑选,并进行交易。客户的选择余地更大、商流资金流的进行更便捷。但从另一角度看,商流物流的分离,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等问题。而且客户在没有看到真实产品的情况下,购买的主动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商流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要求电商企业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物流信息,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消除客户的种种顾虑。

3.3 生产计划变革――需求预估能力

由于生鲜农产品种植具有周期性特点,但其消费是持续性的,因此在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生产计划的制定也发生了变化。不同于传统模式下供需完全分离的计划方式,电商企业为核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要依托平台优势,借助强大的数据资源,对需求进行相对精确的预测基础上,更合理地制定中长期采购计划,从而驱动上游农户、合作社制定合理的生产种植计划,以实现供应与需求对应。甚至可以考虑将看板管理思想引入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中,根据客户的订单周期或历史订单规律,对需求品种以及时间进行预判断,结合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制定农产品的倒茬轮种计划,从而使产品供需更趋于一致。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电商企业推出的生鲜农产品的预售中,电商企业根据预售订单信息,向上游农户或合作社发出采购订单,农户或农合在指定周期内,采摘生鲜农产品,并发给客户。如前面提到的阿里聚划算平台推出的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的订单,决定了土地上的种植品种,实现了完全的拉动式生产计划。这种生鲜农产品的预售形式,将订单农业做到了极致,也为农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思路。

3.4 物流变革――原产地直供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多,因此物流时间长、环节多,经常造成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损耗严重等问题。而以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的节点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因此物流环节也相应减少,损耗也大幅降低。甚至还可以根据电商平台接收的订单信息,直接由原产地发往客户的更直接的物流过程。这种变革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供需直接对接,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损耗。当然这对于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生鲜农产品物流质量,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有限,物流成本偏高。这也是生鲜电商企业要突破的一道壁垒。

4 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的相关建议

4.1 建立与上游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

电子商务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供应的不稳定。由于上游对接的是分散农户,因此作为核心企业的电商企业要想保证供应质量以及供应的稳定性,就需要与农户或农合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扶持,同时对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还要重视对农户或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意识、履约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以保证链条运行的稳定和产品的品质。在这种模式变革之下,合作社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既代表农户与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代表电商企业对农户提出质量、时间等要求。是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4.2 推行冷链物流跨区域合作

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专用性、时效性是制约电商企业的瓶颈因素。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新鲜的产品送达到客户手中,除了要对库存品类、数量以及仓储技术合理管理外,还要对于运输配送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基本是采用外包和自建物流两种模式。自建物流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管控物流环节,确保物流质量,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设施设备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只有资金雄厚的电商企业能够维持。因此电商企业应与冷链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积极拓展区域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推行跨区域运作。

篇4

我们认为,部分原因是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PE和VC行业全年募资及投资额下降;另外,2012年是农业经济运行的“小年”,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业企业利润水平下滑,这也是农业投资放缓的主要因素。

2013年的农业投资,面临非常好的机遇:

其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回升必然带动农业经济的走强。经历了2012年的周期低谷,2013年部分农产品走势将会出现反弹,如猪肉价格,相关农业企业将会受益。

其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村人口和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减少,为农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已于2010年超过50%,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但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城市化率还有较大差距,按照每年2%左右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10~15年。

其三,消费升级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机遇。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大量的、松散的农户所供应的农产品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从长期来看,还要依靠标准化、工厂化的农业企业来解决。

未来有四种类型的农业企业可能会脱颖而出:

1.规模型农业。农业本身是传统产业,在过往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大批靠规模取胜的企业,比如涉及大宗农产品的种植与养殖类的公司等。这类企业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对资金需求有较高的Cye门槛,后来者进入该领域短期内不会马上建立竞争优势。这类企业虽然短期利润率水平不高,但是盈利能力比较稳定,对于投资人来说是“现金牛”企业,商业模式成熟,可以快速的扩张和复制,而且在稳定的现金流保证下,企业可以向上游和下游同时拓展,延长产业链。

2.技术型农业。农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不断有新技术加以应用,农业科技化水平也越来越高。比如种子、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所从事的细分领域技术壁垒较高,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人才和物力的积淀,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门槛较高。这类企业通常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估值,因此也是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而且这类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国家的登记和认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未来更容易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在行业整合中受益。

篇5

本届洽谈会主要围绕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话题举行主题演讲活动,同时启动“金融支农服务”展览、优秀项目展示等系列活动。洽谈会还引入国际先进的会谈方法――“世界咖啡屋”,开展农业企业与投资机构面对面的大型对接活动。洽谈会邀请了来自中央及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企业、金融及投资机构、国内外各相关农业食品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嘉宾出席。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美国泰山投资、联想控股、北京农业产业基金、中美技术资源集团等资本大鳄纷纷畅谈对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企业投融资的观点。

本次洽谈会与国际农商俱乐部、新浪网、《创业家》杂志联合颁布“中国农业/食品领域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评选会根据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口碑、企业创新性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筛选入围企业。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深圳中央大厨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武威甘鑫物种有限公司和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农业/食品领域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主办方说,通过投资企业与农业企业代表的思想碰撞,多角度展现出中国农业投资领域的无限前景。此次会议能够真正帮助农业企业搭建与政府、投资机构的综合交流平台。

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产品的供给形势将加剧,为进行缓解,相关的农业投融资体系需进行调整。在进行具体的调整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货币政策给予补贴、税费进行减免、改善农村金融监管水平。

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副总裁马天骄:我们选择投资的企业,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利润水平,其次要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不是纯粹的靠天吃饭。另一方面,作为投资方,绝不仅仅是单纯投资上市,更应该考虑到投资之后的价值,一方面为企业带来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更要考虑为企业带来了哪些价值。

中信证券农林牧渔首席行业分析师毛长青:PE和vc对农业产业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资金上,还体现在它可以推动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提升上。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克军:一个好的投资人必须懂农业,投资方与企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资本上市,更应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中美技术资源集团总裁杨承陆:商业模式、团队的执行力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对于一个企业吸引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贵州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兴邦: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销售,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好的销售员。

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兴业:企业的全产业链不在乎对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每个环节样样俱到的把握,最主要的是对主要环节的把握。

篇6

互联网冲击传统农业

作为一家传统农业企业,大北农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生物饲料、种猪六大产业为主体,2013年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66.61亿元。虽然业绩斐然,但他们的管理层还是认为,这些年农业企业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第一个发展机会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当全世界都已经进入IT时代时,很多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却认为IT跟农业没有关系,导致农业企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错失了发展机会;第二个发展机会是手机的普遍应用,农业企业也没能跟上步伐,反观那些科技公司,如2010年4月创立的小米科技,目前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而这正是时代带给它的价值。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都试图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北农也不例外。在PC时代,农户们还没有普遍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但到了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对农户和大型养殖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他们获取数据的能力,获得信息的对称性加强了。以前在农村,尤其是那些偏远的乡村,农户们的信息获取非常有限。然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使农户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由此导致的问题是,以前靠区域性差异带来的价格竞争优势没有了,所有人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比价,这就给农业企业带来挑战,必须改变其产品模式和服务方式。

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也在不断缩小,以前靠渠道营销的模式已经不断淡化,以前的经销商在不断变成服务商、体验店模式,逐渐地不再以参与产品本身的流通作为其唯一业务,而是改为提供各类创新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小,可追溯的东西越来越简单,再加上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整个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智慧大北农计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几年大北农做了很多探索。薛素文认为,“传统财务更多是核算概念,但财务本身能创造更多价值,要把公司财务前移,延伸到市场层面,通过帮助客户改变商业模式和提高管理效率来改善客户本身的盈利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增长。”其中最核心的改造是在供应链环节,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部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建立一个虚拟平台――智慧农业网(简称“智农网”,见图1),从2011年到目前,大北农绝大多数的交易和服务都要依赖这个平台来完成,2013年,在智农网上完成的交易额达到了150亿元。为了更好服务自己的农户,大北农在这个平台上部署了很多互联网产品,来帮助农户完成交易或体验各类增值服务。比如为合作伙伴(经销商)提供了进销财、农富宝、智农网店、体验中心等系统,为养猪户开放了猪管网、行情宝、猪病通、微信养猪等网络平台或APP系统,全面解决了智农网平台上的成员企业的公司化运营、科学养猪、融资理财、网上开店、品牌宣传、信息获取、疫病管控、学习提升等各方面的需求。

以养猪业为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要想统计出全国每年出栏的几亿头生猪具体在哪个农户、哪个猪场,每头生猪的生存状况如何,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些在互联网时代都不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北农的解决方案是推出“猪管网”。也就是智慧大北农中的智慧养猪计划,让养猪户使用大北农为养猪企业量身定做的“猪管网”,目的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尽可能多的猪管起来,让养猪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高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时知道生猪的成长状况、环境变化、养殖状况,并形成各种数据,包括养殖户补栏、出栏、存栏的数据、猪价数据、疫病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知道客户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他们目前在考虑利用猪管网积累的数据形成养猪的可追溯系统,直接对接部分屠宰企业,形成从养殖户直接到屠宰场甚至是终端消费者的安全生猪交易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生猪交易过程中对养猪经纪人和猪贩子的依赖,缩短生猪交易链,为消费者吃上安全猪肉提供更好的保障。

篇7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吃双汇瘦肉精的火腿,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喝杯添加了芒硝和工业氯化镁的奶茶,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某某自由言论网,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

当有人质疑“核辐射算啥,很盐重吗?”这样的问题时,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普通老百姓普遍为之焦虑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今年4月末,北京百年栗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再次获得超常规发展,引入德同资本领投的1亿资金,受追捧原因无非“有机,安全”。

百年栗园的成长史是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日俱增的。

2007年的“苏丹红事件”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对于百年栗园,这却是个天赐良机。做为一个主营有机鸡蛋和鸡肉的小企业,百年栗园2006年营收只有200多万元。突如其来的事件让超市将所有的品牌鸡蛋全部下架,除了少数没有查出问题的企业如百年栗园。这一年,百年栗园业绩一下子蹿到了1200多万元。

对于最早投资百年栗园的天图创投合伙人王芩而言,低碳农业目前是他“喜欢看的产业之一”,他预计,未来3-5年,天图在这一块的投资还将达到3亿~5亿。2010年8月,天图注资百年栗园3000万人民币,就是很看好其作为密云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有机鸡蛋和有机油鸡生产销售上的规模效应;天图注资后,公司将往有机大米,有机杂粮、有机蔬菜等有机食品上延伸。

看到百年栗园生态的有机绿色时任何人都会发现: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传说中“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在现代化科技的指引下呈现出一派“钱”景。

《福布斯》杂志最新调查表明:农业已经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其次才是房地产和金融。“中国新富起来的人群是会愿意为农产品支付附加值的。”

资料显示:蒙牛自2002年起的4年问,增长速度都在229%左右;英联投资在中国的另外一个投资案,专门生产枸杞酒的宁夏红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另一个受到关注的行业――普洱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建龙分析,其收益增长率也数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对此,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表示,,自五年前开始有农业投资,到去年逐渐白热化,今后现代农业的投资力度还会更大。“目前是投资现代农业较好的时机,一方面有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逐渐体现。

融资机会从消费终端开始

记者采访的某有机农业生产企业,早在十几年前就率先进入“有机”领域。最早公司在北京郊区一次性租下几百亩农地,雇佣成熟农民进行大棚有机种植,并使用源头跟踪等体系,使得有机产品从源头到销售都能得到绿色的保证。据记者了解,该公司可能是北京甚至全国最早最纯粹的“有机”企业之一,他们的产品主要销往超市,以及国外驻北京使馆的外籍人士(这部分人为会员制)。

遗憾的是,该公司的规模一直做不大,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公司无固定资产抵押,融资困难,一直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第二,公司彻底贯彻有机标准,本身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或肥料,使得成活率仅为普通农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第三,公司主要销售渠道是大型超市,由于超市对产品外观规格有要求,有机产品一般长相不好,因此,大概有15%的产品无法进入超市,进入超市的部份,如果当天销售不掉的话,基本就损耗了,这部分损耗为20%左右;第四,由于超市主要是走销量,对产品价格压得很低,有时公司为了打品牌,几乎无利可图。

2008年以后,随着人们对有机的重视,公司开始产生爆发式增长,利润率也达到了10%。(这个数字在农业企业里相当不错了)。

记者了解,这一转变首先得益于公司调整了营销渠道,改超市营销为自营店为主,其次是愈来愈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使人们的“有机”意识提高,有机食品日渐风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获得了大概1000万的风险投资,有能力做渠道扩张。

从2000年成立到2010年获得风险投资,该公司的融资之路可谓艰难。而据记者了解,在北京更有很多农业公司因为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不得不苦苦挣扎着。由此可见:即便是瞄准农业的投资如火如荼,但得到资本青睐的企业仍是极少数。在农业这条产业链上,哪个环节会让资本青睐有加呢?

在北京振华投资副总经理王军看来,上述公司之所以获得风险投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具有“有机”的概念,并建立起完善的有机认证体系,符台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二,公司从种植到销售,自己都可以控制,大大降低了各环节的风险,降低了成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公司是一家与终端消费相关的农业企业,这样的企业在今后几年会得到资本的大力关注的。

其实早在两年前,深交所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行上市问题研究》报告,对这个问题就有所论述。报告对2000年以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认定的93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该报告列举的风险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已投资的相关案例来看,最受青睐的还是与大众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农业企业。

从记者找到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到,PE们青睐的项目,首先是与百姓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消费类农业企业,比如浙江创投投资的虹越花卉、今日资本投资的德清源鸡蛋、深圳创投投资的好想你枣业等,随着老百姓人均收入的增长,这类产品的消费将同步增长;红杉资本投资的福建利农,看重的是有机蔬菜的发展前景;深圳创投投资的丽都花卉,扶持的是鲜切花生产的龙头企业。

上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终端做起,逐渐往前端走,这也是投资和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记者采访的PE均认为,他们主要在消费终端寻找机会,当然也会顺着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去寻找一些投资机会,比如加工企业、育种企业甚至改进种子性质的生物技术企业。

“此外,对于这类消费类企业,有无独立销售终端很关键。”王军指出,农业投资方面有几点非常重要:一是无公害产品,有绿色技术研发、保险储运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产业环节;其次是可持续、新型的种子、化肥开发、秸秆还田、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第三是规模化养殖和农业设施装备等,那些工业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容易受到关注。对于北京而言,他认为农业除了提供食品之外,还具有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环境维护等功能,这些功能符合北京的城市定位,因此,以上领域还有许多投资机会。

成熟企业更受PE关注

与百年栗园获得的大手笔投资相比,上述北京有机企业在成立10年后仅获得1000万人民币投资,同样是有机农业,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记者采访的某PE表示,这家企业虽然成立年代比较长久,但是仍未建立非常核心的竞争力。他指出,在国外,有机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标准,而在我国,这一概念在现阶段却难以支撑产品的差异化水平,上述企业只是掌握了一些有机的种植技术,这种差异的消失虽然有一个过程,但不会很长;其次,在国内,上述有机企业所做的只是一些非常初级的有机农产品,没有涉猎深加工的有机产品,而这一块,进入门槛较高,产品的附加值是非常大的。

该PE同时坦言,就农业投资而言,存在很大的风险:不仅仅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投资一个早期企业,从投入到盈利周期会比较长,对PE是一个莫大的考验;此外,投资农业还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法律不健全,政策朝令夕改,这些都是农业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显然,农业要真正收益,必须转化传统的生产方式。”王军为记者列出了新农业公司必备的几个条件:第一,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够分工协作;第二,工业化的标准控制和生产流程;第三,最终能够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只有符合这三点条件,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企业才会越做越大,也才能够在市场中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保持高附加值。”

“当然,这样的公司一定要有规模种植,从种植到加工,渠道到品牌,企业也必须能够完全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安全,也才能实现品牌的持续增值。”与之相适应的,一直以来,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都失败的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也遭到投资人抛弃。他指出,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出技术,做监督,农户生产产品,然后公司回购。由于生产环节不在公司,质量不易控制,容易出现问题,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例子。因此,很多投资人对农业企业,尤其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农业企业,一定要求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源头,并对源头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就使农业重新回归重资产宿命。

成立初期,百年栗园创始人刘成军选择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于把控质量,他有自己的理解:其实是利益分配问题。跟他们合作,农户受益是养普通鸡的3倍。一个鸡蛋批发价1元钱的话,他们就给农户7毛钱。在充分保护农户利益的情况下,农户积极和他们合作。并且由于农户的违法成本很高,一旦检测到不合格的鸡蛋,就相当于自动退出合作。有谁愿意砸自己的饭碗呢?

为了保证农户生产的鸡蛋质量可控,刘成军请来农业专家制定操作规则,比如建立鸡合标准,完善养鸡流程,包括何时鸡舍亮灯,何时喂水,何时把鸡放到山林等等,同时要求农户每天填写细致的饲养表格。百年栗园就这样把种鸡苗、饲料卖给农户,然后把肉鸡和鸡蛋收回,再送到超市销售。

“目前我们的鸡蛋在北京有30%~40%市场份额。”百年栗园鸡肉和鸡蛋的收入比例是4:6,但刘成军希望未来鸡肉能占到收入7成。由于屠宰环节外包,百年栗园的鸡肉还是冷冻出售,且没有做分割处理。刘成军正准备融资,然后建立自己的屠宰车间,做鸡翅、鸡胸肉等产品的分割出售。

对此,冯坡表示,PE投资农业企业主要看中的就是商业模式和食品安全,因为现代农业企业都是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较大。也因为此,投资早期农业的PE并不多,大多都是上市前的投资,或者是投资已经成熟的农业企业。一般来说,就资金的需求缺口大小来看,还要看该农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哪个位置,如果是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那么需要的资金量较小;如果是处在产业链的下游,需要的资金量则较大。

据记者了解,很多PE,甚至一些政府成立的农业产业基金,他们所投资的农业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已经盈利,最好企业处于IPO前期,毕竟基金未来需要通过企业上市或者其他渠道退出。就这一点而言,投资成熟的农业企业风险确实更可控,至少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他们已经走过了一段烧钱的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做大做强的成功率更高。

虽然重归重资产模式,但稀有PE直接冲着土地流转制度而来,至今仍没有这样的案例:某农业企业因流转了一大批土地而获得一笔风险投资。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模式可模仿的路径似乎很清晰:一大片的农庄,现代化的机械,规模化的生产。不过,VC们用熟知中国国情的头脑来看土地流转时,看到的并不是大片大片的农庄。

受访的PE们均持以下判断:“中国的大农庄时代还为时尚早,土地集约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土地流转除了政策因素外,还取决于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只要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出路问题没解决,土地流转就不可能彻底实现。

但中国的土地流转还是让PE们看到了另一个美好的前景:稀有土地资源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特定的动植物在不同地区环境中会有特定的附加价值,比如山茶树、田七、人参以及野生动物养殖都有这个特点。

“你获得了垄断资源,就拥有了高议价能力。”一位PE说道。资源垄断者还可能向下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议价能力就可能带来产品的高溢价,这是PE和VC们所看重的。比如这几年,鲜花种植和茶叶种植、甚至有机大米种植企业等地域性很强的企业都获得了投资。

但对于PE们来说,他们投资的主流还是养殖业以及农药、种业这些不是很依赖土地资源的细分农业,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点:拥有产业的议价能力,覆盖了产业链的诸多关键环节,或是通过商业模式,或是通过技术赢得了规模和一定程度的垄断。

篇8

2016年1月10日,也就是农历的腊月初一,新年的节奏刚刚开启,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就联合河南中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倾情为三农企业家们奉献了一场“聚焦三农 畅谈资本”高端私享会。

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不同属性的资本以财务投资、产业投资等形式进入农业,带来理念、资金、人才、商业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企业的壮大,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资本打交道。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懂得资本的逻辑,才能发挥资本的力量。资本也应该懂得各地、各细分领域不同的农业特性,才能找准投资方向。

本次私享会的参会人员并不多,但均是业界精英。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专家谷建全,河南影视集团总裁闫立强,中财创投董事长王平等领导专家应邀而来,万创控股集团、河南万家中药材物流有限公司等数家实力非凡的三农企业家也纷纷慕名前来。

通过资本市场 创造财富神话

农业产业及其衍生产业非常宏大。长期以来,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被忽视。农业服务于工业,服务于城市,但一个正常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如资本、人才、科技等严重不足。虽然在宏观政策层面上描绘了农业的重要性,但资本的阳光一直没有照亮农业产业领域。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见证者,王平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三次浪潮记忆犹新。从20世纪90年代振奋人心的上交所成立,到2005年心有余悸的全球经济危机,再到眼下如火如荼的新三板,中国经济发展的风云变幻让人感慨,而由此也给农企带来了“危”与“机”并存的发展格局。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领域的机会逐渐被资本市场看好。业界认为,相比其他行业,农业企业的成熟度较低,但其他产业的经验和资源一旦应用到农业领域,就会产生很大的提升力。

王平表示:“农业并不是高风险低收入的产业,相反,在眼下诸多机遇和政策红利的情况下,农业的前景相当可观。他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悄然进入金融资本时代,农业企业也到了升级转型的关键节点,必须突破固有思维,进行金融创新,通过资本市场来创造财富神话。”

在他看来,农业企业上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上市公司身份显赫,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形象和实力。虽然长期以来,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强调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但农业依旧相当脆弱,农业企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约束。农业企业上市融资,不仅可以募集大量的资金来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管理、人才、市场、信用、品牌以及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的全新变化,推动转型升级时期农业的发展。

但农业企业往往面临很多风险,上市培育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的支持,共同为促进农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可以预料,借助资本市场,农业企业将获得飞速发展的机会。

勇于开拓思路 启动多元融资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余额宝、P2P、众筹等,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体现。”投贷联动网总监惠志超认为,金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三农企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

目前,多地农业企业的融资除了自我筹资和银行贷款之外,融资渠道狭窄,这早已成为农业企业难以突破的桎梏。实践证明,不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企业,终究难以在市场胜出。然而,资本对农业投资的担忧逐步增加,投资决策变得更加谨慎。除回报率不算高、上市存在困难等原因,农业企业还普遍存在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的财务不规范问题。

由于农业企业在存货、销售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的行业特殊性,使其财务不规范,甚至造假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农业企业的财务内控也不尽如人意,使得企业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存疑。同时,农业企业还面临很多特殊法律问题,比如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这些都会阻碍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进一步实现,是纠纷产生的“高危区”。

国内大部分农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此外,农业企业缺少的不仅仅是资金,更缺少清晰的企业战略、现代管理体系和精准的营销定位。中财创投董事长助理、投资总监刘红梅认为,企业家应当清晰界定公司资产与企业家个人财产的范围,并逐步建立适宜公司发展的管理体系,降低管理混乱的可能性。

“应该开拓思路,启动多元化融资。”刘红梅从具体操作层面认为,“要在重视财务规范运行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寻找融资;用产业思维做企业,用圈层思维做产品,用互联网信息化思维、模式、工具对内改造生产要素,改善和消费者、投资人等外部资源的关系,要学会借船出海,整合外部资源。”

特别是她提出的“外来企业之间进行整合或者重组,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个行业,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业界也普遍认为,正是因为我国农业产业高度分散,企业规模小、品牌化滞后,尤其是国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强烈诉求,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企业的并购重组机会将是巨大的。

进行产业升级 争取金融支持

本次私享会的压轴大戏,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对“三农企业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的解读与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过去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应。除此之外,经济增长的动力,也要靠创新来推动。所以,下一步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谷建全指出。

农业企业融资难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因农业的特殊性、制度约束等原因,问题解决进展缓慢。在现实中很容易发现,农业企业想法很多,资金却很少,融资渠道依然狭窄。

在2015年8月,经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切实发挥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以及创业就业的重要作用,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

篇9

2008年被视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汶川大地震放大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同时也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更多时候企业社会责任被认为服务于企业品牌。事实上,我们也见到不少企业其相关的社会责任部依旧挂靠在企业品牌或公关部门之下。这些常见的社会责任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防御性色彩,比如公司慈善活动、风险管理等。

当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通过诸多社会责任活动进行企业品牌、产品的推广本无可厚非,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挂靠并非一种错误,而是一种企业的战略短视。事实上,在信息透明的公民社会的商业语境之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形象的提升,更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所谓“责任所系,商机所在”。

一些雄心勃勃的公司认为,如果能在这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游戏中领先一步,那么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甚至还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这也是时下企业社会责任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层面,即强调主动把握甚至创造机会以产生价值。

用通俗的话来讲,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去做一件“好事”,但这件“好事”并不必然同时也是一笔“好生意”,做得不好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迈克尔・波特和马克・克雷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说,如果采用战略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这正是CEO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迫切希望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中,使之成为公司DNA的组成部分,以影响公司各个方面的决策。然而,按照波特的说法,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趣急剧增加,但多数情况下这仍然“太不集中,太随意,往往和公司业务没有实际联系”。

那么,怎样才能让“好事”与公司业务进行无缝对接,让它同时也变成一笔“好生意”呢?永业集团将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做法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立足三农

“责任所系,商机所在”意味着企业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商业模式的结合,这既需要企业将自身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的无缝对接,也需要企业在战略高度,将自身的资源、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组合与社会责任的匹配。这样意味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慈善捐助,也不是盆景式的口号宣传,而是将自身在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与社会责任的完美匹配。

与商业模式一样,企业的社会责任(或公益)模式同样需要一个逻辑合理的模式运行。其社会责任模式可以归纳到三个维度:首先,一个社会责任模式必须有独特的公共价值主张。正如一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满足或创造了一种普遍存在但又被大大忽视的需求,一种社会责任公益模式能否成功,同样取决于它能否在显性的公共需求之外发现巨大的隐性需求。其次,一个社会责任公益模式是否成功还需要与这种价值主张契合而适配的自身资源和能力。在公益实践中获得“核心竞争力”。最后,此模式还必须考虑到其项目的可持续性以及可延展性。

事实上,相比较其他产业而言,农业有着其特殊的性质。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表示,在创业最初阶段,本世纪之初“三农问题”成为国内热议的问题,永业也意识到了“农业不好做”,它不仅是整个经济构架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当然,在看到“三农问题”的同时,永业也敏感地意识到了这可能是最大的商机。“不管经济如何,人们始终是要吃饭的,食品、菜篮子始终都是朝阳产业”。

“以往的企业总是把社会责任看作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没有把它作为企业战略。”程坦表示,“我们认为,企业其实可以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结合起来。”

正如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所言,“自利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也是百年基业的唯一途径”。利己便是企业盈利,那么对于农业企业而言,该如何“利他”,而“他”又是谁呢?

从价值产业链而言,“他”意味着你的经销商以及目标消费人群,但作为相对特殊的农业企业而言,“他”还包括了企业的“间接消费者”――即食品使用者,农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也就是说,一方面永业要保证农民与经销商的创富增收,企业的盈利,同时也要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一些消费者“谈食色变”,对于永业而言,在决定进入农业之后,同时也需要通过以企业的身份介入并推动国家食品产业的进步。

那么,永业该如何构建其“有责任的产业价值链”,如何在企业盈利的同时,兼顾经销商、农业从业者以及大众消费者的利益呢?

产品+服务增值

与其他产业的营销模式不同,对于农业而言,农民更注重实际效果,这也相应地需要企业在营销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让目标客户能够更放心地选择高科技永业生命素产品,永业独创了“眼见为实,逆向营销”的蓝海营销策略。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告诉我们,“按照科学统计,使用永业生命素产品的农作物基本上能够增产10%~30%,当然,不同农作物的增产幅度是不同的。永业科学院始终致力于积极开发针对不同农作物的全产业链科技产品。”

为了积极打造“责任价值链”,永业将企业公益与商业模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3+1”战略模式。“3+1”中间的“1”是指永业的核心高科技产品永业生命素。“3”是指农民、经销商以及零售终端即永业科技服务站。

显而易见,对于农民而言,这一模式中的价值主张便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程坦表示,“根据统计,农户经过科学使用永业生命素产品,基本上能够实现投入1块钱的产品,便能够达到多增加10块钱的收入。永业生命素对于农民而言,达到增值效果不仅是产量方面的,更能够保障农产品提前挂果,并相应地延迟下挂期。也就是说,永业生命素能够延长农作物的生命周期。”

价值延伸

2010年,永业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了两期为期两周的总裁培训班,旨在与经销商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并且帮助他们与永业一起成长。程坦说:“与以往企业与经销商的简单买卖关系不同,我们更希望是一种更加深度的合作关系。我们在组织构架方面,更是将经销商看作我们的员工,享受着与我们员工一样的福利与待遇。”

永业如此看重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源于永业的战略定位,而更为现实的原因则在于,对于农业经销的特殊性要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认为,制造流行的三法则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以及环境威力法则,其中个别人物法则中,商品的产销需要“关键联系人”,或类似“消费顾问”的角色在厂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某种沟通的桥梁。而在农业经销方面,经销商则是“个别人物法则中的关键联系人”,他们更多时候,除了扮演着经销角色,更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方面永业将经销商的位置提升到“管理平台”,为他们提供员工享受的福利待遇,而另一方面,永业对于其建立在全国乡镇、村庄的科技服务站也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不仅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更需要有着不可或缺的服务意识以及农业技术基础。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说,“农资经销渠道为王,我们希望永业的管理平台不仅仅是为其他企业提供重要的面向农村市场经销渠道,更希望它也能够为农民提供科技致富的一个教育平台”。

篇10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一次演讲中就说,“假如我现在20岁,肯定放弃金融,去学习农业,因为在未来几十年中,农业酝酿着巨大的机遇,农民会比基金经理富裕得多。”相信农业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会越来越强,不过机遇与风险同在,在农业领域投资时,股权投资公司尚需多一些智慧。

01

农业产业的投资理念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毋庸置疑是值得发展和关注的行业,格林斯潘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选择农业行业作为投资题材,符合股权投资的基本诉求:

首先,农业发展对于人类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是一个经济周期变动的产物,也许是气候周期变动的产物,但除非是全球同一类气候变动,否则也不存在整体性或持续性波动。当然这里是就整体农业而言,在细分领域也会有不同;

其次,市场规模不言而喻,人口基数13亿人和国民收入提升(人均GDP4000美元),构成了足够大的市场;

第三,社会效益方面,部分农业企业的确对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伤害,但总体而言,农业企业是在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并不断的探索改进方式,其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第四,盈利能力则是很多投资人发愁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投资方向的重点,其实中国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且分散小作坊居多,但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逐步引入及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农业产业中已经出现很多附加值高的企业,而且产业链的布局和延伸也越来越完整,这值得投资公司进行深挖。

农业行业中企业的选择,需考虑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我们已经走过了自然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从21世纪开始,人们便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及稀缺性,同时人口红利的优势也慢慢丧失,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我国农业也面临转型,包括生产种植方式、产业细分、产业链连接、销售方式等。传统高能耗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无疑不再是股权投资的主要标的,投资标的方向应包括以下几类:掌握核心技术,改进原有农业作业模式,并形成较好财务效益;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在某些细分领域形成垄断优势;互补性生产或多品种设计,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及气候差异等因素,规避环境风险;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缩短从产品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等渠道改善,增强获利;产业链完善,形成良好的价格传导机制,有效降低上游成本波动影响。

农业专注基金应运而出,包括很多有产业背景的农业基金活跃在这个舞台上,包括中粮基金等,他们在行业协同方面优势更强,提供给企业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上下游的渠道、同行的并购整合等,当然专业人才输入更为直接。

02

农业产业投资的财务风险

农业有其固有的产业特点,即参与者大都是农民或个人,且很多行业还是国家指导及定价,比如棉花等,而在农业的中游种植、养殖等阶段的土地问题也无解,这造成股权投资公司在农业领域挖掘企业时,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但这些仍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共同改进的方面。

财务规范性及真实盈利能力问题

由于农业的行业特性导致大多农业企业内控不健全和财务无法确认等问题。体现在如下方面:上下游都是农户或个人,所以缺少规范单据流转,进而缺少财务确认的证明单据,对收入成本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无法准确辨认;现金交易较多,资金管理不健全,存在很大后门和漏洞;农民工人的管理松散,无正规合同或保险等,入账不完整;家族农业企业较多,内控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督管理基本缺位。

资产确认问题

农业的资产和很多传统加工制造企业类似,但其在资产确认方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存货大多为活性资产,或生物资产,核实和盘点,并预计相应损失储备是农业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

土地权属不明朗,由于我国土地流转政策限制,很多农业土地所有权不清晰,造成农业企业的土地租赁或使用方面存在瑕疵;

现金交易多,银行账户多,甚至采用个人账户结算,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入流出无法记录,进而企业的业务记录不完整。

定价权掌握问题

农业目前还有很多领域是由国家限制或国家主导价格,比如棉花、种子等,这使得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无法游戏应对市场竞争,价格传导机制不灵活,从而造成未来的财务投资回报不确定。

估值问题

由于财务资产和收益确认存在不确定性,对于估值方法的选择,无论是以利润为基础PE、EBITA等,或净资产为基础PB,都存在风险,估值不确定,投资价格和回报也无法确定。

针对以上财务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股权投资安排时,可相应参考一下应对措施。

规范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规范

引入外部管理人员,改善公司经营层,冲淡家族色彩,增强管理层制衡。投资公司一同帮助企业设立董事会、财务管理委员会等机制,并承担相应外部审核和规范角色,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财、物方可附立。

盈利能力确认的参考

盈利能力虽然不能依赖企业原有的财务基础,但其他佐证信息对帮助投资公司了解农业企业还是很有价值的。

1)种植养殖端的项目,土地面积是直接要素,有多大地才能有多大产量,才能有多大的销售,所以土地面积的确认是关键;2)加工生产端的项目,好用的水、电、气等测算,与同行业比较、或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以验证发现其运作实力;3)对于价格变动,目前农业企业的各个端点都可以找到公开的价格信息,相对透明,可直接查询;4)外部访谈,包括行业专家、监管部门、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等访谈,对企业的掌握会更加全面。

资产确认的参考

资产确认的财务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季节性生产能力,土地面积测量,现场产品的毁损程度、储存条件、销售特点等情况,判断存货价值;2)国土部、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等部门对农民土地的划分有一定存档资料,可在核实土地价值或土地权属时,与这些部门核定,而后规范处理,包括合同签署,租金支付等;3)通过规范资金结算制度,银行账户管理等,加强资金的体内循环,尽量减少体外操作。

定价权分析

定价权的管制属于特定时期的产物,应积极跟进相关行业政策法规,在某些阶段,有效利用国家的保护政策,并取得细分市场的进入许可,尽快形成垄断优势,布局产业链,分散国家垄断的部分,从而构筑企业的盈利模式,传导成本压力。

估值方法

篇11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传统要素投入方法的重构,以可持续思维对生产方式的升级,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职业化农民替代传统兼业散户的结构性升级将成为未来数十年间的主导趋势,由此将会对农业科技、组织模式和生产服务等提出更高的需求。对这些优质种植/养殖户的占领,将导致未来农业企业从总量普惠式发展,转向技术、产品升级、多产品多服务综合一体化等竞争优势放大式发展,优势市场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并突破边界,成长为大市值公司。

农业科技、经营新模式、农业生产服务领域,以及农业信息化、生鲜物流、农村金融等工具性产业有望孕育出一批大公司,而基于有壁垒产品、展现服务效果的综合服务平台成功概率更高。

周期方面,农业板块底部反转的趋势已经明确,2015年将是市场见证周期力量的时刻。当前能繁母猪存栏创历史新低并仍处于下降通道中,本轮周期累计降幅或将达到14%,即便考虑到需求的小幅下滑,供求缺口也足以奠定牛市基础。同时规模化进程中,养殖户加杠杆经营将放大猪价向上弹性,这是有别于以往周期的显著特征。2015年猪价周期高点或将突破20元/公斤,头均盈利达到400元/头,部分高效率企业的盈利中枢将被锁定在550元/头以上。此外,肉禽产业链周期与猪周期同步,饲料、疫苗等后周期品种也将在2015年迎来景气上行期。种业库存预计在2015/2016销售季迎来实质性拐点。同时,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畜禽肉价的周期性回升,拉动CPI上升预期,进而有望提升农业板块的估值。

基于2015年农业基本面周期牛市、转型整合加速、CPI预期上行,2015年将是周期买点与长期空间释放叠加的关键年份,目前整个板块2015年的动态PE为20倍左右,农业作为既传统又新兴的产业,在降息周期与政策催化中,显然是被严重低估的。

商业模式升级大市值公司隐现

长期以来,总量保障模式下的中国农业发展,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并成功推进了大规模城镇化,尤其是以来,制度创新极大释放了土地产能,中国农产品总量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粮食市场、种子市场放开等一系列重大体制变革,中国的农业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一大批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并成功上市。

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模式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1.粗放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化学要素投入过度,导致土地肥力中长期下降;2.小规模的经营给农户带来的收益太低,农户缺乏种粮的积极性,农村劳动力劣化甚至短缺;3.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突出,缺乏标准化和产品分级。

从宏观层面看,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业迫切需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保护土地产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微观层面看,中国农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收入体量已经巨大,抬头甚至可见世界级产业巨头,但是盈利能力远不及国际同类大公司。传统的产能驱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对行业周期,抗风险能力捉襟见肘;低层次无差异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已经处在新一轮变革的前夜:一方面在产业内生发展驱动下,过去10年中,种植、养殖规模化加速推进,目前已经到了诱发产业变革的临界点;另一方面,城镇化推进使得农业适度规模化成为可能,政策对于规模经营作出了预见性顶层设计,未来更多便于规模经营的制度安排将陆续推出;再次,新技术储备和产业化,也已经为提升规模经营效率、实现土地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做好了充足准备。

以现代经营理念改造传统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策在引导、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不断加码。总体来看,政策主线包括推进生产主体变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变革(可持续型生产方式)两个方面。

在政策和产业逻辑双重推动下,2014-2015年将是中国农业发展方式重大变革的关键年份,资本对产业的推动力在集中显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和可持续型生产方式要求:社会化服务需求加强、产品升级高端化、行业门槛提升和产品差异化等。领先和适应这些变化的企业将在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大放异彩,实现市场集中度的加速提升和盈利模式升级,并有望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市值约束,成长为世界级农业企业。

畜禽养殖处于周期牛市

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四个月创新低,即便考虑需求小幅下降,2015年供给下降幅度较需求下降幅度之差也达到10%以上,猪价周期回归牛市的标准已经达到。本轮毛猪价格的周期高点仍或将超过20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以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为核心的产能过度下降,是看多本轮猪周期反转的基本逻辑。截至2014年10月,农业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已经连续四个月创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新低,降至4422万头,比上一轮周期最低点再低160万头,累计降幅达到13%。由于农产品价格对供给的弹性十分巨大,通常供给下降8%-10%就引发大幅度的价格反应。上一轮周期中(2010)能繁母猪存栏的累计降幅为8.6%,价格周期涨幅最高达到100%。因此,当前的能繁母猪存栏下降量已经达到了触发周期牛市的标准。

生猪养殖类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生产性生物资产项是反映其能繁母猪存栏信息的基础项目。从各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的2013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生产性生物资产来看,也暗合了农业部公告的产能下降力度,牧原股份(002714.SZ)三季报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比降11%,雏鹰农牧(002477.SZ)中报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比降12%,正邦科技(002157.SZ)三季报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比降13%(其中后备母猪价格下降会对存栏下降幅度有小幅影响)。

禽肉大周期与猪价周期一致,是供给收缩幅度大于生猪,且单个环节阶段性收缩幅度急速放大,肉鸡、鸡苗价格2015年将加速上涨,弹性将高于猪价。圣农发展(002299.SZ)屠宰单只盈利有望达到3.5元/只,商品代鸡苗单只盈利有望达到2元/羽;父母代鸡苗价格滞后,上涨周期或将持续到2016年,高点料将突破30元/套以上。

顺周期叠加变革 龙头企业优势凸显

饲料:景气加速回升,差异化竞争放大业绩弹性。饲料的景气周期一般滞后于猪价拐点4-6个月左右,这是因为猪价出现向上拐点后至实现盈亏平衡的期间,养殖户仍然亏损,资金压力下使得养殖户对工业饲料的需求下降。但随着猪价上涨,进入盈利期后,饲料需求将逐步好转。预计饲料行业景气度有望在2014年四季度继续改善,并在2015年2季度迎来同比大幅增长期。

篇12

近期,包括法国里昂银行、美国大摩等在内的海内外投资商先后投资或参股中国的优质农业企业,培育广阔并且正在快速兴起的中国农产品市场。由前摩根士丹利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汪潮涌创办的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透露正在筹备一只5亿美元的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农业领域。

对农业表现出极大兴趣的PE/VC并不是少数。联想投资相关人士称,公司目前已经开始积极寻觅一些农业方面的投资项目。这家背靠联想集团的创投此前也主要是在泛IT领域展示拳脚,对于农业领域的关注也是一次很大幅度的跨域。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卢峰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金缺口较大的状况下,目前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已呈现出数量增大、趋向多样化的特点,而政府扶持性、补贴性的资金投入和传统的农贷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许多农业产业更加需要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这也为众多PE/VC提供了机会。于是,风投潜心当起麦田里的守望者。

整合正当时

“中国农业企业比较分散,农副产品主要集中在区域市场,而且市场售卖的基本都是本地企业的产品。拿豆类产品来说,美国几个企业就占领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日本‘山水豆腐’占有全国60%市场份额,而中国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规模都很小,连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村庄的市场份额都占不到。这样看来,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农业企业去整合市场的机会。”卢峰分析。

鼓舞人心的是,管理层也在努力给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领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虽然农业领域的成长性并不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但前段时间,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让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乍现。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支农力度的政策支持,又为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农业投资得到了保障。

优势资本有限公司总裁吴克忠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他所在公司已经在福建投资了蔬菜项目,在内蒙投资了养鸭企业,还在山东投资玉米加工的企业。与此同时,由于农业投资周期比较长,收益比较稳定,农业企业的正常增长曲线应该是流畅的,没有陡然的上升与下降。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安全的。回顾近几年,早有海内外嗅觉灵敏的风投商当起了“下乡”的探路者。

质量风险可控

“显然,对于投资人来说,抛弃‘公司+农户’、抛弃轻资产的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不仅使整个产业,甚至使国人也对农产品安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首先看到的是机会,也从中开始重新审视公司的商业模式,以质量风险是否可控、产业链地位是否安全作为投资衡量的首要标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2008年12月23日,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KKR获批向蒙牛现代牧业投资1亿美元,与KKR同时入股的还有香港私募基金鼎晖投资。同时,业界也频频传来内蒙古奶联社与风险投资接洽的消息。这次风险投资瞄向奶牛养殖业,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奶牛养殖业整个领域,对陷入困境的中国牛奶行业,有“正本清源”的关键作用。

今年3月26日,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早籼稻期货交易。市场预计此举将有助于政府、企业及种植户了解市场的变化趋势,方便政策制定,方便种植户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对健全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完善稻谷的价格形成机制、增强企业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思路

张颢瀚说:“当现代农业逐渐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焦点时,相对于国外具有多年运作经验的农业投资,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农业领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VC和PE的目光。现代农业的投入必须多渠道。如果各地能够不仅仅依靠国家投入,而设法吸引多元的投资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那么,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才可能得以加快。”

所谓现代农业,一要有一定科技含量,二是必须规模化经营,在此基础上工业程度高的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在现代农业投资方向上,投资思路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紧扣农业生产链条的各个时间段,在这方面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显然对处于终端的农业产品领域更感兴趣,因为与终端相关的产业能让机构看得更为清晰,成本和风险更低。另一方面则是围绕农业主题的农业服务领域,诸如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农业观光、绿色旅游等延伸领域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张颢瀚进一步分析。

也有业界人士提醒,投资现代农业看似成为“避风港”,但是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三类农业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一类是在去年农业原材料上涨的时候采购了大批原材料的企业;二是产能迅速扩大的行业企业。比如说养猪业;还有一类是生产高端消费品的行业,比如有机蔬菜企业。

■视点:培养农业公司职业经理人

从总体状况来看,由于目前农业项目还很不成熟,大部分的项目还很难满足投资商的要求,因此,虽然农业可投资领域非常多,可供选择的项目也非常多,但是农业投资并非已经吸引了大批资金进入。相反,从统计情况来看,农业领域投资项目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增长。事实上,农业投资市场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影响风险资金进入农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公司本身缺乏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近期农业领域投资案例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些特点。风险投资资金往往会选择一些已经非常成熟的公司进入,而且往往会非常关注该公司领导层。

篇13

《智慧城市》: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农业”?

杨学山:“互联网+”是我国最热的词汇之一。但是,各方对于它的理解确实并不一样。“互联网+”的概念有大、小两种不同说法,从大方面来说,它是一个相对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形成的新生产力和新技术体系代名词,就像我们今天把“互联网+”看作是信息技术取得的巨大标志性产物一样。但是我比较赞成小概念,将“互联网+”理解为“3+3”,即三个要素和三个构成部分。

其中,三个核心要素是指联接、信息和平台。联接是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个东西加起来,不仅是物相联,也是人相联,所以联接是“互联网+”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正是这个最基本的要素产生了很多原来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更不用说做的事。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泛在的联接,当把几十亿、几百亿的物联接在一起时,我们所看到的就不仅是农业,且农业本身也在这个连接中被改变。第二个要素是信息,互联网汇集、提供了极其广泛的信息,不要小看了这些信息对大家的影响,它将是极其深刻和巨大的。第三个要素是平台。以农业部的信息中心为例,若在二三十年前,想要建立一个全省和全国的联接平台是很困难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任何企业要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平台,甚至延伸到国外去,也很容易。

那么,既然有了“互联网+”,我们就要抓互联网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来加快农业的发展。在这里又要谈到三个部分,即互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

众所周知,互联网基地首先要有互联网,它能够支撑联接、信息、平台三个要素为我所用。但是目前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来说,无论是信息还是平台方面都还不够。所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更高性能、更广泛普及、能让所有人都能用的基础设施。

第二就是“互联网+”。有人会问“互联网+”和“+互联网”究竟有何区别?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既可以区分,也可以不区分,既可以这样区分,也可以那样区分,就看你如何定义了。在我的理解里,“互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如果你做这件事是基于互联网的,那就是“互联网+”;如果是基于原来领域、原来技术,是把互联网的三个要素+进去的,就是“+互联网”。

大家对于互联网企业都不陌生,尤其是互联网提供了如此方便的平台、信息和联接。所以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正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这一点都没错。在全国有多少地方,多少人正在基于互联网走向创业,这将使我们原本很多没有想到要做的事都在网上实现,同样也给我们的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但是,“互联网+”和“+互联网”是要连在一起看的。因为通常此时,很多传统的企业会很着急,“他们怎么把我们的领域也做过去了。”其实不要紧,我们还有“+互联网”。因为当互联网成为了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如果你不用它,别人就会用。不仅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要做,你的竞争对手也会做。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我们必须要进行“+互联网”,用它的联接来为我们的销售、创新商业模式服务,用它的信息为我们的决策、管理服务,用它的平台实现我们商业模式服务的转换。

这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非常焦虑,好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其实不然,想想在你擅长的领域中,在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里,在你的市场里,你要比别的企业熟悉得多,你在这些方面的基因要比他们强大得多。千万不要以为互联网基因可以同化所有一切,这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基因是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则是另一方面,只有这两者相加才能变成农业企业活下去的真正发展力量。

《智慧城市》:工业4.0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杨学山:当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时,用什么样的旗帜和口号十分重要,特别是工业4.0给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启迪,在此我觉得农业4.0的概念运用还是挺合适的。但农业4.0绝不是工业4.0,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工业发展路径也不一样。可工业4.0里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理念,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用的。

还记得在《德国的工业4.0》一书中,第五部分是整书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两个整合。其中,垂直整合是从工业链开始一直到自身产品再到用户这一侧流程的无缝整合。而横向整合是从用户角度提出新的需求,企业根据这一需求来安排工艺生产,然后再把产品卖给用户。它们在整个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的无缝连接。这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

那么对于农业来说,就要在进行农业生产之前,在生产者、农民、农业企业之间实现真正无缝数字化的高效对接,使我们的生产过程,从种子栽种到最后收获都有一流的科学、精准信息指导。实现了这样的链环,是否就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如果抛开具体的形态不说,这样的思路和抽象化的工业4.0几乎完全一样。

所以说,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使到现在为止,组织化、企业化程度还不高,且千家万户的现有状态还要延续很长时间的农业生产,与现今互联网提供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要走向农业4.0的基本含义。

《智慧城市》:在“互联网+”服务“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中,有哪些关键的事情需要重视?

杨学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里已经明确了两个核心指标:第一个是产业迈向中高端,农业也是产业,所以也要研究如何让农业迈向中高端;第二个是2020年时GDP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两项任务实质上是硬指标,2020年时都要进行考核。所以在此过程中,如何把“互联网+”与完成如此既是历史性的,又是具体的,且很快就要到考核期的任务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我提几个自己的想法: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这些概念中的灵魂是“人”,即无论农业的生产条件、组织形式或市场规模如何,最后都是人在做。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时我在想,当5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不能干农业了,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当80后为整个社会挑大梁、成为主力时,农业又将会怎样?因此我觉得要农业现代化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所以不管是互联网亦或是大数据,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和最值得下功夫的事,就是怎样利用互联网来使具备了足够能力的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而服务。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干农业没有退休一说,因而从今开始,如何让包括在城市中操作农业和从事农业发展的人在内的群体,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是第一件要事。

篇14

未来三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机会更大,但是伴随着机遇的,是机会中的复杂性上升,占领市场的难度加大。行业的变革便意味着新一轮的洗牌,领先的冷链企业应继续夯实资源实力、捕捉新生机遇。

2014年12月12日,第七届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开幕,会上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冷链物流50强企业名单,并且通过50强的评选活动总结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此来指导冷链物流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

冷链50强状态分析

1.50强企业平均增速比行业相比更快

50强企业的平均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冷链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过去三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而50强企业增长速度达28.2%,排名第一的企业增长了51.3%,增速迅猛。

2.50强企业的结构更为多元化

随着冷链行业的发展,组成结构继续变化,其他行业也陆续加入到冷链物流的队伍中来。目前主做冷链物流的企业占总数的37%,食品企业的配套企业占29.5%,冷库占22%,农业为主的企业占4.2%,物流企业占4.5%。

3.50强平均毛利水平上升

毛利水平提高最明显的是冷库型的企业,其次是农业企业延伸的企业,第三是冷链物流企业,最后是食品企业配套的冷链业务。食品企业的配套冷链业务从单纯的服务自己,转变为服务市场上的客户,迫使企业转型,逐步实现适应市场规律,能否成功还需要走一条荆棘之路,需要企业自身更多的努力。

4.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不均衡

领先的企业多数集中在发达城市或沿海地区,50强中华东、华南两个区域占60%。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资源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形式会改变。另外,目前的冷库仍以低温库为主,占到70%。第三个不均衡发展在于配送类车辆的增速加快,间接佐证了冷链企业正在向终端延伸的趋势。

未来冷链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冷链行业在2014-2018年间有五大趋势值得企业关注。

1.增长态势持续

未来3年,冷链物流行业将面临一个大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达25%以上。这种增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农村市场的增速;二是与国际的合作使得更多的日用品、农产品进入中国,增大了合作机会。从过去三年来看,冷链物流的增加速度飞跃,肉类提高了32%,乳业提高了40%,水果提高了16%。这些进口的国家80%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电商渗透加快

生鲜电商推动冷链服务的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变,很多大公司的目光都已经开始转向电商。以保洁为例,保洁预计以后销售额的20%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已经开始设立天猫商城来适应市场变化。

电商发展中,冷链物流给生鲜食品带来了更大的商机。目前生鲜食品的渗透率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增速会加快。一个是跨境电商的对接,使生鲜食品的机会增加;另外一个是网络直销商品的增多,比如大米、螃蟹等。

3.未来冷链生态圈体系的显现

随着新的贸易链条出现,未来的发展不再主要是自身发展,而更主要的是努力适应这个生态的社会,“一站式”、“完整配套”将成为新的发展

关键词 。

4.兼并收购活跃

冷链领域的并购合资持续活跃,主题日趋多元化。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实现了和物流企业的并购,进一步推进行业的发展。

5.技术革新升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