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

基础护理的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15:16: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础护理的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础护理的重点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故障处理

继电保护对与电力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好继电保护装置,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才能够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继电保护出现故障具有多个种类,在对不同种类的继电保护故障进行处理时,一定要根据相应的处理原则进行。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

在复杂的电力系统当中,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不能小觑,它是一种运行保护装置,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稳定的秩序,而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第一时间准确的确定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位置,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进行有效的检测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方便,它能够为检修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有效依据。继电保护装置不仅能够及时对电力系统中故障区域进行检测,还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同时将故障进行切除,减少故障所带来的损失。

2 继电保护系统故障处理的主要方法

2.1 短接法

使用短接法进行继电系统故障排除的优势是较为有效,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制止故障继续向外扩散,能够有效减少由于故障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如图1所示的电磁锁失灵故障,图中7D2DS动作的前提是8G、3G、4G、9G同时闭合,而当7D2DS发生故障涉及了主变三侧隔离刀闸辅助节点,由于故障发生时220kV的变电场所过大,无法跑遍整个场地检查出到底死那个节点发生了故障,因此此时使用短接法比较方便,将短接线首先接入熔丝32RD和33RD的两侧,可检测出电压是否正常,再将短接线接到898和882之上能够监测处电磁锁本身是否出现故障,接下来再将短接线接入900和882就能够对8G的好坏进行判断,这样依次排查,会发现如果短接线接入902和882时7D2DS失灵,那么则说明故障节点为3G,接下来我们直接去主变220kV侧隔离开关处检查该节点即可。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

2.2 直接法

在继电保护故障中存在着一些仪器无法找到故障位置的盲点,这些盲点只有得到有效的查找和修复才能使电力系统恢复正常,因此此时,只有用直接法来进行检查。例如,一个高功率开关发生了拒合故障,在接收到操作命令后,发现能够正常工作的只有跳闸线圈,我们就能够推断出故障问题应该是出现在系统的内部之中,而且在接下来的操作过程中如果跳闸线圈仍然可以正常的进行动作,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继电保护器的内在进行观察,发黄和焦味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直接的发现故障所在地点,进而帮助我们处理故障,使电路恢复正常。

2.3 电位变化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针对每个节点的电位变化和直流电压在二次回路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跟踪测量,以这种做法来判断故障发生地点,这种方法在针对某些问题时特别适用,例如控制回路中的一些红绿灯和开关的拒合、拒分现象。

(1)如图2所示,该线路的开关所处的状态是分闸,绿灯代表的回路却没有亮。KTP为继电器的跳闸地点,KB是方条闭锁断电器,GN是绿灯的指示开关,万能转换开关和合闸线圈分别是KK和HQ,14节点是正电源,2节点是负电源,开关辅助节点为DL[2]。

(2)电路开路的运行状态要通过保护传动试验进行分析。在对主变保护进行检测时,该系统中其他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而与此同时,投上压板的连跳动作是没有设备来支持的,在图3中,作为主变保护跳闸继电器节点的为KT,跳闸出口回路节点和出口压板分别为33和XB。

在对节点1的对地电位进行测量之前,一定要保证万用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压板是退出的情况。这是启动主变保护,KT出口开始工作,就会将一个正电位给到XB压板的节点1处,此时正电位翻转就是电压表会产生的现象,如果反转没有出现,那么则说明有异常状况出现,接下来要针对XB压板的节点2进行测量,如果负电位没有出现,那么则说明下一级电路出现了异常。

3 结论

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是与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可靠息息相关的。因此,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电力单位的高度重视,电力单位不仅要加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方面的重视和改进,对其他相关的一切设备在故障处理方面都要进行不断的改进,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高坚.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探讨[J].通讯世界,2014,20:128-129.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继电保护技术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主要有电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和计算机辅助装置四种类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的飞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特性及任务

(一)特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甚至一些高端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而由于科技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不断更新完善,即使这样,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所以偶尔会发生故障,这就要用到了继电保护系统对电力自动化进行保护。继电保护技术之所以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电力系统中的问题,是因为继电保护技术中存在以下相关优秀特性。

1、选择性。与其他技术不同,继电保护系统可以选择较小范围内的故障元件,减少了无故障元件被连带误判的概率。当继电保护技术识别故障元件后,选择性特性立即发挥其优势,增强继电保护技术的科学性。

2、可靠性。可靠性是保证继电保护技术保护我国电力系统的基础。适中的可靠性可以保证故障元件不被漏检、不被误检,是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前提。

可靠性的基础是速动性,当检测到故障元件时,可靠性能使保护系统快速动作,发出警报,缩短了所需的维修时间。而可靠性的特性又类似于灵敏性,即可靠性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低会检测不到故障元件,使大面积的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对其他元件带来损失。而可靠性过高有会发生误切事件,减少正常元件的使用寿命,对电力亦会造成损害。

3、灵敏性。灵敏性是继电保护技术合理化的基础,比其他保护装置更加适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只有继电保护灵敏的条件下,才能对故障元件进行快速判断,缩短相应发现时间,为维修人员的维修带来便利。

灵敏性有一部分是由灵敏系数体现出来的,并不是灵敏系数高的继电保护系统好,而是每套系统都对应其电力自动化系统,只有灵敏系数适中的系统才可以更好的保护相应电力系统。

4、速动性。顾名思义,速动性可以保证继电保护系统快速切除故障元件,保证无故障部分元件不受牵连,继续为居民或工业生产供电。减小停电范围,降低所需要检查故障元件的时间。

速动性与选择性二者相互独立工作,但是两者工作结合协调,使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元件,不仅如此,更可以缩小了停电范围,保证了非故障的电力系统的继续工作,减少对正常元件的使用量,有利于工业与人民用电的正常与稳定。

(二)任务

1、当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或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能及时采取措施,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如减负荷),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反应不正常工作状态的继电保护,通常都不需要立即动作,可带一定的延时。

2、当被保护的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地向离故障设备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无故障设备继续运行,并防止故障设备继续遭到破坏。

3、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可在输电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时,迅速恢复故障线路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三、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输配电线路进行接地保护

在配电线路中可以分为大电流的接地方式和小电流的接地方式,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其配电线路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不同。大电流接地方式的保护原理是:当配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的时候,大电流接地系统会及时地进行跳闸,从而有效的切断发生故障的设备;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保护原理是:当配电线路中发生故障的时候,小电流接地系统不会立即切断故障线路,而是能够再持续的工作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发出警报提示信号。下面我们主要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如何进行接地保护进行阐述

在通常的情况下,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时候,对于负荷供电不产生影响。小电流可以选择下面几种接地保护方式:一是通过零序电压实施保护。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没有零序电压,并且三相电压是对称的,各自的相电压分别通过电压表显示出来。当信号继电器发出警示信号的时候,就说明配电线路中发生了单相的接地短路事故,因此在系统的各处会出现零序电压。在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通过读取电压表的数值来进行判断,这时发生故障相的电压表的数值会降低,而没有发生故障相的电压表的数值则会升高。二是通过零序电流实施保护。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对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和发生故障的线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中零序电流要小。在安装了互感器的线路方面,人们大多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保护。三是通过零序功率实施保护。有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发生故障的线路与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中零序电流的差别几乎很小,很难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区分保护,实现其对灵敏度的要求。

(二)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也能保证电力系统输送电力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因线路故障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我们需要对变压器实施必要的继电保护措施。

1、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把配电线路中的中性点进行直接接地,从而起到对变压器的保护效用。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时,主要是借助于两段式的电流来实现的。

2、对变压器进行瓦斯保护。对于大型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我们一般主要采用瓦斯气体进行保护。瓦斯保护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保护措施,并且具有很独特的保护优点。瓦斯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当变压器的油箱内部发生故障的时候,变压器油箱里的绝缘性材料和变压器油就会在故障电弧的推力下,进行分解并产生出瓦斯气体,瓦斯气体能够迅速而灵敏的将变压器中的开关断开,并发出报警的信号,从而实现对于变压器的

有效保护。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使微机保护装置具备一台PC的功能。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投资大,且使得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结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电保护系统不仅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限制事故的影响和范围,而且还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对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长,现在企业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的机器设备更是不断增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3

临床资料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VLBWI患儿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出生体重1380g,出生体重最低为1150g。最小孕周为28+1周,平均住院天数为30天。治愈27例,转院2例,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

临床特点与护理

低体温的特点与护理:VLBWI体温调节功能差,缺少棕色脂肪组织,基础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靠自身很难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过低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本组病例入院时肛温在33~35℃者15例,35~36℃者17例,体温均低于正常范围。①复温:入院后立即将其放置于温度为36~37℃的辐射式保温台上进行保暖,擦干全身,用蜡腊油棉球擦除患儿身上的胎脂。待其肛温升至36.5~37℃时即将患儿转入预热好的保暖箱内。②保温: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将暖箱温度调至34~35℃,相对湿度>70%[2]。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其正常体温的维持和减少水份的丢失。对胎龄<30周的VLBWI在生后1周尤为重要。每1~2小时监测肛温1次,使期肛温维持36.5~37℃。并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暖箱的温度,使患儿两次体温波动在<±0.3℃为宜。

呼吸暂停的特点与护理:VLBWI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频繁呼吸暂停严重威协早产儿的生命,严重低氧血症可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是VLBWI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32例患儿有24例(75%)发生呼吸暂停,其中2例于24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仰卧时可在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曲屈。给低流量氧气吸入,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分,可视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使患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3]。避免长期持续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发生氧中毒,并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设定呼吸暂停报警,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即给予托背,弹足底,加大氧流量等处理,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无效时遵医嘱给予氨茶碱或纳洛酮静滴,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避免呼吸暂停――脑损伤――呼吸暂停的恶性循环,因此护士要按时准量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呼吸暂停频繁发生的患儿,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Ⅰ型呼吸衰竭者用CPAP治疗。水柱压力为3~4cmH2O,氧流量为4~6L/分,并用温生理盐水3~5ml雾化吸入2次/日,以湿化呼吸道,保持鼻腔及呼吸道通畅。及早进行CPAP治疗可使不少VLBWI避免使用机械通气,本组患儿有24例使用CPAP治疗,病情改善,避免使用呼吸机。

吸吮及吞咽功能差的特点与护理:由于VLBWI吞咽反射及吸吮能力差,不能摄入足够的奶量,而提高VLBWI的成活率,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①胃肠外静脉营养:常用葡萄糖、小儿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混合后从静脉由微量泵持续输入。在配制营养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营养液污染,并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血管,尽量避免头皮小静脉,临床上通常选用四肢外周血管并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注意保持输液通畅,防止营养液渗漏造成局部坏死。②胃肠道营养: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无母乳时可选用早产儿配方乳,对VLBWI提倡早期喂养,即使每天经胃肠道摄入很少的乳汁,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却能使胃肠道更快成熟,促进胃肠激素分泌,从而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常采取间歇性胃管法,胃管最好经口插入,因经鼻插入胃管可使通气减少,气道阻力和呼吸功增加,易导致周期性呼吸和呼吸暂停发生[4]。喂养奶量应根据患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并记录每次残余奶量及喂养情况。③喂养不耐受及其护理:若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胃残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大便潜血阳性、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可考虑喂养不耐授。应暂禁食,用1%碳酸氢钠洗胃,延长喂奶时间或减少喂奶量,用导管插入排气或用3~5ml开塞露通便,并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排气排便。本组患儿出现呕吐8例,腹胀12例,持续心动过缓2例,经处理后症状缓解。

抵抗力低下的特点与护理:革兰阴性菌是VLBWI感染的主要致病菌[5]。所以要执行保护性隔离,最大限度减少感染的机会。护理上要做到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的全部用品要进行高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每日清洁口腔1~2次,动作要轻柔,预防口腔感染。脐部每日用3%双氧水清洗,并用2%碘酒及75%酒精消毒1~2次,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皮肤每日用温热水擦澡1次,保持皮肤清洁,每2小时帮助翻身1次,避免局部受压过久而引起压疮和发生肺炎。保持暖箱清洁,每天用0.05%的消佳净将暖箱内外擦拭干净,然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湿化器水箱的水每天须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每周更换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1次,定期作细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温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讨 论

VLBWI属高危儿,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表现,如体温低,呼吸不规则或,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燥不安、反应低下、惊厥、黄疸出现早或程度重、拒食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从而提高VLBWI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英.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8,21(6):1231-1233.

2 樊绍曾.极低出生体重临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41.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基础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4-02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选择代表性强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通过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所得到的实际信息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有效决策、协调、沟通、激励等方面的能力,在这种社会需要护理人才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以行动和目标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把护理的实际案例恰到好处地引入基础护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笔者对案例教学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首先,案例教学法产生的条件是护理案例必须是真实事件的描述,案例内容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其中蕴涵着很多疑难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学生去解决问题提供平台。

其次,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真实性、完整性、启发性的案例,使学生积极开展了对按例的调查、思考、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对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基本知识、情感态度的融合与学习,以便将来发生类似事件的时候学生能够合理妥善处理。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中应用的新认识:

认识一:教师尽量多参与临床实践并自己制作案例,因为这样教师在撰写或制作案例过程中,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案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融合、统一。如果想让学生的课堂讨论更加活跃,教师最佳做法是把案例以文本的形式打印并发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并进行系统思考,为课堂开展讨论奠定基础。

认识二: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同的案例展示形式,如文本展示、多媒体播放、分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师导语要简洁扼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认识三: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一般以6到8位同学为一组,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诱导、调控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人人参与的开放式课堂。对于每一个案例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挖掘不同的意义,有的只找到了深层次的信息,有的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学生的思考或评价是错误的也不要忙于制止,教师可以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

案例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带来实效的新认识: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抽象的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发言,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案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的呈现形象生动,并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深刻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护理关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临床案例所涉及到的护理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快熟悉以后的护理环境。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案例教学不仅能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能使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锻炼,从而开发学生心智,增长智慧,提高学生吸取和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无限的知识海洋和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受益终身。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中是有必要应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有效活动,其具有两大功能:一种功能是促进个人的发展,另一种功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和社会的发展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也使我国的护理教育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当今国际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就是教育的竞争。护理教育还需要更大的改革,护理教育既需要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也要体现专业对培养人才的期望及其专业的理论和价值观,开展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实现护理教学改革的要求,曾经有句名言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而是思维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他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12期

[2]李健芝,于小华,胡丽,张平.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01期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处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54

从目前的分析情况来看,虽然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面前,继电保护还是会发生故障,而这些故障的产生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所以积极的进行故障的分析和问题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系统的分析继电保护故障的产生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便有了非常重的现实价值。

1 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故障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装置自身的老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材料有自身的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材料老化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材料性能下降出现故障。第二是继电保护装置受到系统不稳定电压或者电流的影响出现故障。在某些特殊的时刻,电力系统的电压或者电流会发生暂时性的紊乱,由此会形成继电保护故障。第三是外力破坏导继电保护故障。因为自然力或者是人为力的破坏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异常,所以此异常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

2 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出现的问题

2.1 故障检测不到位

故障检测不到位是目前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在电力系统当中,继电保护的位置设备比较多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实现对线路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保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设置比较繁多。在繁多的继电保护装置中,对故障装置进行有效的判断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故障解决的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工作中,这种故障检测不到位的情况十分的普遍,所以造成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性下降。基于此,在故障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监测强化意义重大。

2.2 故障分析不足

故障分析不足也是目前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故障有明确的分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因为环境的不同以及接触因素的差异,整个故障的原因显得更加的复杂。这时候,为了更快的找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必须要对故障进行全面的分析,无论是系统层面的,还是细节层面的都不能放过。但是在目前的工作中,往往是在因素分析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措施的采取,因此会出现较多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故障解决的专业性不强

故障解决的专业性不强也是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的一个显著问题。专业性不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培养,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综合提升,故障解决才会具有专业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方面都存在缺陷。第二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于技术的研究深入也不够,因此技术对于故障的针对性比较差,所以故障解决的专业性也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

3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有效措施

3.1 利用完善的监测系统为故障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

在继电保护的故障处理措施中,一项有效的策略就是利用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进行监测,这样既可以获取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消息,还可以在故障发生的时候获得及时的信息。而要进行完善的监测系统布置,则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通过位置分析可以判断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而这个范围可以为监测提供一定的区域参考。第二是在区域参考的基础上进行电子监测设备的安装。电力监测设备可以很好的将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控,这样,只要通过设备监控端便可以分析继电保护的运行,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异常也可以事先进行判断。

3.2 利用全面性的分析找出故障解决的针对性策略

利用全面性的分析找出故障解决的针对性策略是在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中运用的另一项有效策略。从实际分析来看,造成继电保护故障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问题分析不具体的情况下,故障解决策略很难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分析故障便有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的故障分析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两个:第一是对故障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虽然说继电保护故障发生具有统一性,但是在具体结构表现方面存在着细致的差异,所以通过结构判断可以分析产生的原因。第二是对针对故障进行假设分析,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问题的可能性判断。故障解决注重的一个要素是时效,所以利用此方式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简言之,在可能性分析和结构判嗟幕础上,故障问题分析更加具体,所以措施采取也会更加的具体。

3.3 运用专业化的人员及手法进行故障问题的针对性解决

在电力系统变电故障解决的过程中,另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专业化人员以及技术的利用,在此技术上实现问题解决的针对性,故障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而在专业人员和技术运用方面需要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进行专业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专业的人员队伍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具备专业理论的工作人员,因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所以具备了专业的理论可以让实践更加的具有目的性。其次是标准的操作。在理论指导下执行标准的操作,整个实践的效率和质量会提升,所以工作人员对于理论和执行操作方面要素缺一不可。第二是进行专业的技术分析。在故障类别划分研究的深入情况下,针对性的提升技术,故障问题解决的质量会更高。

4 结束语

虽然说电力系统的工作对继电保护较为重视,但是继电保护的故障确实不能避免,因此,详细的分析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讨论故障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故障消除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谢春霖.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处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15.

篇6

在日常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以下五个步骤:教学分析、学习目标阐明、环境与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其中,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环境与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对教学资源的设计

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可以分为对白板软件内置资源的设计和对本机中或网络上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白板软件内置资源库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其开放式的框架也为我们自主开发或校本开发资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课前,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与内容在内置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素材或资源。对于一般素材,要进一步考虑其加工利用方式;对于直接可利用的资源,要设计其呈现方式。

例如,在“透镜”一课中,我课前把绘制的各种透镜添加到图片库中,课上让学生进行分类拖动;在归纳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时,各种方法可以随意拖出,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随意性和针对性。

另外,白板在其配套软件的支持下,为我们提供了计算机界面工作模式、tracebook等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使我们方便地调用白板内置资源和计算机本机资源,并且可以随意切换,为我们在课堂上展示资源、组织活动提供了更多便利。

二、对学习活动的设计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具有如下特征,比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练习所学内容的机会,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中社会交流的作用等。其中的许多特征都是在充分交互的前提下才能有所体现。白板的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为增强课堂上的各种交互提供了广阔平台。

在白板环境中,交互活动的设计包括人―机活动设计与人―人活动设计。人―机活动指教师或学生利用感应笔对白板和计算机进行一系列操作,人―人活动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例如,在简单电路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感应笔对仿真物理实验室中的器材进行操作,边进行仿真实验边讲解;学生也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学习电路的连接、进行电路的设计;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以对电路进行修改。这样的交互活动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对话协作,展示、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从而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教学中学习。

三、对教学评价的设计

交互式白板可以对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所有操作信息进行记录,这些记录是开展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依据之一。

例如,在有关光现象的作图复习中,我们可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把自己的作图与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要求进行对比,看哪里已达到要求,哪里还有不规范的地方,从而改进自己的作图。(2)过程评价。让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现场作图,老师就学生在白板上作图过程中的小细节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以点带面地加以引导。(3)交互评价。其他学生对白板上的作图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篇7

关键词: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维修技术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复杂,包含许多环节,所以在运行过程中,若某个不起眼的装置发生问题,就会对总体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用电需求量提升,供电系统也不断对电力装置和管理系统实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解决一直遗留下来的不足,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

1 变电运行故障

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在其管理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对总体电力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作用巨大,可当前情况下,变电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发生诸多故障,此类故障极易对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造成影响,所以,变电运行的有关管理者要提高重视程度,变电运行的故障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变压器运行故障。变压器在正常运作中,常常会遭到多种因素作用,最终造成多种运行故障,例如,变压器长期于高温条件下运作,就会降低内部电绝缘纸板使用年限,造成电绝缘纸板容易脆裂,丧失绝缘功能,最后导致绝缘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放电或导电的现象,绕组绝缘老化,且加快绝缘油劣化,对其使用年限造成不利影响。

(2)断路器运行故障。变电运行过程中,断路器出现最多的问题是拒绝分合闸,若处理该问题花费时间较多,有可能会增大故障严重性,比如,直流回路属于封闭回路,若一端接地,电压差无改变,对直流回路顺利运行无影响,若两端接地,就会导致断路器运行故障,若属于同极接地,产生控制继电器线路中的零线与火线错接在一起,线路出现了部分短路现象或者直接到出口,很大几率会导致断路器在无故障时动作,若属于异极接地,回路直接电流不经用电器,直接连电源两极,造成之后的继电器都不能正常运作,可能会导致继电器在有故障时不动作。

(3)接地故障。一般状况下,为确保35千伏等级和低于35千伏电力网电能供应不间断,通常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进行接地或者不接地,线路出现三相系统中的其中一相和大地发生了短路时,可以持续运作2小时,这时,故障系统中装置中三根火线中任意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会增大,对变电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与运行维护人员的处理都提出了高要求.另外,变电运行的操作过程中,若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发生操作故障,就有几率造成无切断用电器的情况下拉闸等情况,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2 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维护技术的应用

(1)验电方式维护的应用

针对需维修或处置电线的变电设备,首先要确定停电设备是否无电压,了解变电设备维修是否安全,避免带电进行接地工作,确定无电压之后,要及时对装置进行接地,要特别重视的方面为,确定停电设备是否无电压的维护工作,该工作要针对装置的进线和出线分别进行,且验电人员要充分实行防护工作。

(2)监控管理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是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稳定的切实方案,所以,变电运维过程中,确保监控属性的准确完整极为关键,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要与监控数据优良结合,推测评价可能发生的故障,且通过有相应的应对方案,实现未雨绸缪,对预先防范和掌控故障切实有效,与此同时,要提高对运维人员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利用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讲座以及业务培训等方式,同变电运行的现实状况教育相结合,强化变电运行中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最后提升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的能力和成果。

(3)为二次设备供电的电源维护

首先,确保变电装置供电的高效性和持续性,使变电运行具备对应的基础支持,其次,和变电运行的详细状况相结合,通过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最后,针对变电直流系统采用多路高频开关,强化针对交流持续性的稳压逆变电源的运维工作。

(4)远程信号控制技术

第一,运维工作中,在远程载波通道装置中加装防护装置,例如信号隔离器,对外部的干扰进行控制,减少装置的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遇到的电阻,以确保远程信道更加可靠,保证数据无误,第二,制定科学的防抖动时间,把握远程信号抖动情况,安置光控制机电信号隔离器,以掌握强电作用,确保数据更准确,减少远程信号误动的可能性,第三,在装置上加装滤波电容,把握电源波动对远程信号产生的作用,第四,在传输远程信号的装置上安装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不受外电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电源,使其稳定可靠,第五,设立有关的运维方案和定期维修系统,确保继电器等装置能够反映现实的变电运行状况,达到与设备同步。

3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变电运行在电力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相关电力机构要设立健全的设备运维管理方案,实时找到变电设备中影响正常运行的隐患与存在的不足,并选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提升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维护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24):140,142.

篇8

关键词:反渗透 膜 水处理

1 反渗透技术简介

反渗透,是60年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反渗透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I)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现今反渗透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及东南沿海电厂被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了解认识反渗透系统对我们以后的运行维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反渗透基本原理

反渗透装置的核心是反渗透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反渗透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其原理图如下:

如图一所示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置于反渗透膜的两侧,纯水侧的水将从纯水的一侧向盐水的一侧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渗透,当盐水侧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盐水侧与纯水侧的压力平衡,此时盐水侧与脓水侧形成的液位差称之为渗透压。如图二所示。

当我们在盐水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盐水侧的水将会向纯水侧流动,如图三所示,这种现象就是反渗透。

3 反渗透装置在我厂的应用

我厂用水采用丰镇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污水,经过电厂深度处理后作为电厂工业水补给水源。丰镇市巨宝庄水库地表水作为电厂锅炉补充水水源。城市地下水作为电厂锅炉补给水备用水源。厂内设置中水处理站,采用的是MBR处理工艺。

3.1 系统连接与运行方式 首先进入化学水处理装置的水我们称之为原水,原水通过生水泵进入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然后经由保安过滤器,出水通过高压泵进入反渗透膜组,通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水称为淡水。我厂反渗透装置包括两台保安过滤器、两台高压泵,为串联运行。一般情况下为一用一备状态。备用的反渗透需要每日进行冲洗。如图四。

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要求:SiO2

μs/cm。

3.2 反渗透系统组成 反渗透系统由两套5μm保安过滤器、高压泵、RO膜组、两套阻垢剂投加设备、一套清洗装置组成。

3.2.1 保安过滤器 5μm保安过滤器设置在RO本体之前,目的是防止水中的大颗粒物进入反渗透膜,损坏反渗透膜,确保RO正常运行。保安过滤器是立式柱状设备,内装57支长40英寸的均孔PP喷熔滤芯,过滤精度为5μm。

3.2.2 高压泵 反渗透的原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纯水克服渗透压,才能透过反渗透膜进入产水侧。高压泵就是为反渗透装置提供足够的进水压力,使纯水能够透过反渗透膜,达到设计的产水量。

3.2.3 反渗透膜组 高压泵的出水进入反渗透膜组后,称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淡水,另外一部分是浓水,由浓水调节阀控制产水和浓水的比例,及回收率。一般要求反渗透的回收率达到75%以上。而反渗透的脱盐率=(进水浓度-渗透液浓度)/进水浓度,反渗透的脱盐率需要达到98%以上。

3.2.4 阻垢剂投加系统 阻垢剂投加系统在RO进水中加入阻垢剂,防止反渗透浓水中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等难溶盐浓缩后析出结垢,堵塞反渗透膜。阻垢剂的配比需要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定,并且需要根据水质化验结果调节加药量。一般情况下只要启动反渗透系统,必须投加阻垢剂。

3.2.5 清洗装置 反渗透膜应该定期清洗,一般半年清洗一次,反渗透膜的清洗最好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出力以及膜上主要污染物质确定清洗方案。

4 反渗透预处理的必要性

在反渗透过程中,进水的体积在减少,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会沉积在膜上,堵塞进水流道、增加摩擦阻力(压力降)。难溶盐在超过其饱和极限时,会从浓水中沉淀出来,在膜表面上行成结垢,降低RO膜的通量,增加运行压力和压力降,并导致产水水质下降。这种在膜表面上形成沉积层的现象叫做膜污染,膜污染的结果是系统性能的劣化。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在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进行预处理,去除可能对反渗透膜造成污染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和过量难溶盐组成,降低膜污染倾向。对水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改善进水水质,使RO膜获得可靠的运行保证。国内电厂RO应用事故中70%以上与预处理有关。

以我厂为例,我厂在投产初期使用地下水,没有考虑系统设计为使用地表水和中水的情况,继续在多介质过滤器的入口添加聚合氯化铝,导致保安过滤器滤芯表面粘附大量氢氧化铝胶体,保安过滤器运行压差上升速度快寿命下降,由于及时发现没有导致反渗透膜的污染,停止加药后保安过滤器运行恢复正常。

原水进入反渗透装置之前的预处理需要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以及保安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以及活性炭过滤器中滤料对于悬浮物,有机物起到了很好的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有机物、余氯等有害于膜元件的杂质。但是活性炭在正常运行中必须防止因活性炭过滤器失效过头导致水质的二次污染。若是活性炭过滤器运行欠佳,活性炭出水COD反而会增大。同时保安过滤器主要目的是为保证RO进水不损坏膜组件,可以去除水中的大颗粒物,因此运行中水头损失增长较慢,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保证了RO入口水符合要求。保安过滤器按运行方式可分为反洗型和不可反洗型。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保安过滤器多为可反洗型,操作上复杂些。如果预处理效果不好,需要每天反洗一次,并且还需要定期超声。不可反洗型过滤器为一次性滤元,运行费用高,但是效果好。如果对于复合膜,不允许含余氯。保安过滤器则成为系统中细菌滋生及污物沉积的主要隐患。因此,滤元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建议采用l5t/(h,1TI)滤元过滤面积,以便减少更换周期。这样,每次更换滤元的数量少,同时降低投资,防止了细菌滋生等隐患。

RO系统加酸凋节入口水PH值,其剂量不仅要保证防止CaCO3垢,还要考虑膜元件的最佳运行PH值。对于CA膜其最佳运行PH值在5.5左右,对于TFC膜则在6~7左右(不同公司的膜的最佳运行PH值范围有所差别)。对于RO用户应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反渗透加药也是反渗透预处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具体需要根据各厂实际水质情况而定,预处理加药的目的是通过加入各种混凝剂以除去水中悬浮物,胶体等杂质。但如果不根据水源实情,一味地添加,不仅改善不了水质,相反会因药剂本身或药剂中所含杂质,而使水中带入对RO膜元件有害的物质。国内电厂RO事故中以此为因的不乏其例。轻则减短膜元件寿命,重则使部分膜元件报废。同时药剂之间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如:使用六偏或聚丙烯酸为阻垢剂时,则混凝过程中不应使用阳离子型聚电解质作助凝剂。

5 反渗透系统的清洗

反渗透膜对入口水质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对反渗透膜具有较大危害的物质有:水中的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有机物、细菌、余氯、钙盐等等。

如果RO运行正常,每年只须化学清洗一两次。至于有些电厂由于运行不好而频繁清洗RO,把清洗改为固定管路,应属例外。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清洗配方,清洗液多采用柠檬酸为主要成分,也有用盐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针对已严重污堵膜元件的清洗,应以试验为依据,或者采取离线清洗的方法。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及运行维护中需注意的问题。反渗透装置因具有特殊的优越性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反渗透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连续出水,耗能低,运行监督方便等优点。但是反渗透的运行维护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因为对其不重视已使许多企业用户受到了严重损失,所以要做好平时的运行维护工作,避免出现严重问题。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冰如,欧阳清华,李风亭.快速评价反渗透专用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实验技术[J].膜科学与技术,2004(06).

篇9

[关键词] 电子白板 高效交互 互动 兴趣 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黑板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它的直观性有目共睹。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教育学》中也说道: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眼睛。板书有着快捷、灵便、经济的特点。可单凭教师一个人板书,有时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多媒体投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些原先在投影幕上的物理教学资源,尽管也有视频、实验等,但还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老师既不能在投影幕上书写,学生也不能走上前来方便的操作,这就导致了多媒体的交互性并不是很强,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

所以电子白板正好填补了这一缺陷,老师不但可以不用去反复的在电脑和投影幕之间来回,还可以在白板上书写、勾画,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也能走上前来操作课件,在白板上画图、板书。可以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合了两家之长,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又保持了传统的普通黑板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更好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潜能。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来谈谈电子白板在使用中的一些感悟。

一、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兴的媒体,电子白板给传统的课堂一个很大的冲击,而且学生对于这种电子白板感到好奇:它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备注、可以随时调用资源、进行历史回顾,因此具有强大的可视性和交互性。在这种交互性的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凸显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无缝连接。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我应用了多幅拐弯图片:摩托车拐弯、汽车拐弯、火车拐弯、飞机拐弯等,这些精美图片的依次出现,伴随着车行驶的声音,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学习的兴趣也被极大的激发。这时,教师提出:图片表现的这些运动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兴趣的召唤下,学生自觉的进行运动类比,从而自主建构了知识。

二、利用电子白板,生成概念

在高中的物理学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一些物理概念,比如加速度,冲量,动能等等。 由于这些概念抽象,学生从心理上惧怕它。如果按照以前的老的教学模式和旧的课堂教学手段,这些概念的教学效果的要求就很难达到。

比如在学习《电压》时,由于运用了电子白板,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际上使这节课变成了一节比较综合性的课,因为电压概念的引入决定着后面电压的规律,所以在运用了电子白板之后,通过电压和水压的动画对比,学生自然领会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而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再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荡秋千的图片创设探究情境,研究荡秋千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人的重力和绳上的拉力的关系,逐渐建立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概念。因此将学习活动构建在电子白板定制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自然形成概念。

三、利用电子白板,参与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学生毕竟还是一位 “旁观者”,学生并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学习的快乐。而采用了电子白板后,教师演示,学生看的单一情景就被多元化的互动给取代了。还有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经常要建立物理模型,然后从相关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用图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表示出来。而电子白板有助于教师直接在图上分析,直接讲解,使学生图像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比如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路的连接,我们可以打开电子白板自身的资源库,利用电子笔可对选定的一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等)进行拖动、缩放,调整位置。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可以让学生按要求在白板上连接电路图,也就是说保留了传统黑板的特色。

可以说,电子白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冲击,它大大提高了交互性,使课堂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如果把电子白板当成了一种出彩的工具,这就违背了电子白板的设计意图。因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电子白板是“黑板”,而不是“课件”。很到老师在使用电子白板时,老是喜欢把电子白板复杂化,喜欢把它看成是课件。实际上,电子白板还应该具备“黑板”的功效,只是交互性更好而已。

2、不能忙着操作“电子白板”,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很多老师喜欢整堂课都在操作电子白板,他们认为这样更能体现交互性,于是该做的实验不做了,用模拟实验来做,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了自主性,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ICU; CT检查; 便携式呼吸机;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portable ventilator in CT examination of ICU patients. Methods: Thirty-three ICU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ur hospital used a portable ventilator to go out for CT examination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nursing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Results: In this study, 33 patients had a successful rate of 100%. All patients were safely returned to the ward, 1 patient had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1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ntagonism by human beings. Symptoms were relieved. Conclusion:Detailed observation, careful arrangements, and safe use of a portable ventilator to carry out CT scans for ICU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shipment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spections to ensure successful transshipment.

Keyword: ICU; CT Examination; Portable Ventilator; Nursing;

ICU机械通气患者因病情需要必须进行临床检查, 而CT检查尚不能在床旁完成, 只能转运患者外出至CT室进行疾病检查[1]。在转运过程中, 往往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 但外出病房进行CT检查的转运期间存在一定风险。为确保CT检查的顺利完成, 需要医务人员周密安排, 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管理, 从而降低ICU转运风险, 确保医疗安全性。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外出进行CT检查的ICU患者进行分析, 进一步总结并探讨了ICU患者CT检查中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3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均外出行CT检查,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5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 (51.4±6.8) 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8例, 多发性创伤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 胰腺炎2例, 重症肺炎12例。全部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 检查前血压、心率、神志基本正常, 无恶性心律失常、休克、血压急剧升高等情况。

2、 呼吸机应用及结果

我院使用的便携式呼吸机为德尔格Oxylog3000急救转运系统, 主要性能: (1) 通气模式:Bi PAP、CPAP、IPPV、ASB; (2) 呼吸频率:2-60次Cmin; (3) 吸呼比:1:4-3∶1; (4) 潮气量:50-2000ml; (5) PEEP范围:0-2k Pa; (6) 最大通气压力:2-6k Pa; (7) 吸入氧浓度:40-100%。使用前检查电量、氧源是否充足, 确保呼吸机性能良好;对管道和湿化器的连接进行检查, 准备简易呼吸机和匹配面罩;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增参数, 备齐抢救药物。

全部患者成功转运, 成功转运率达100%。CT检查途中, 1例患者出现呼吸急促,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吸氧浓度后, 得到有效缓解;1例患者出现人机拮抗, 镇静剂给药后呼吸平稳;其余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均安全返回病房, 无非计划性拔管、死亡等事件发生。

3、 观察与护理

3.1、 外出前的护理

(1) 交流与沟通: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CT检查的必要性和转运途中的危险性,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运转及检查;通过交流与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 引导其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恐慌、紧张情绪发生。 (2) 病情评估[2]: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 了解生命体征变化、血气分析结果、自主呼吸强弱、静脉通路及管道通畅情况, 达到转运条件时方可转运, 避免盲目操作。 (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 监测心电, 测量血压, 注意是否出现神志改变、血压升高、休克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变化, 及时终止外出检查。 (4) 外出前的准备工作:配备、携带简易呼吸机、急救箱、吸引设备和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 出发前进行全面检查, 保证所需物品准备齐全, 避免遗漏;转运途中缺少大型吸引设备, 外出前必须充分吸痰;管理静脉通道, 避免出现堵管、脱针情况;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和脉氧饱和度, 确保生命体征平稳;连接便携式呼吸机后, 察看设备参数, 保证呼吸机设备运转正常。

3.2、 转运途中的护理

(1) 呼吸道畅通:观察胸廓起伏幅度, 对呼吸频率、脉氧进行监测, 咳痰患者应摘下呼吸机管路, 使用吸痰管与50ml注射器进行吸痰, 完毕后及时连接呼吸机管路, 增加氧浓度至60%, 维持2min;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吸痰操作, 期间注意了解患者的呼吸、吸氧情况。 (2)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及体征变化,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脉氧饱和度, 保证人机协调;意识清醒患者可以询问其主观感受,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 同时分散其注意力, 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担。 (3) 呼吸机运转情况:注意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避免发生管道弯曲、折叠、堵塞情况;呼吸机发出警报时, 立即查明报警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推动病床时, 注意管道连接情况, 如有脱落及时连接固定, 否则造成缺氧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3.3、 CT检查时的护理

(1) 安全搬运:多人配合, 安全搬运患者至检查床位上, 注意各种管路, 避免拖拽或扭断。 (2) CT检查:增强扫描时, 相互配合, 安全推注血管造影剂, 造影剂注射会产生一过性热感, 注意抚慰患者情绪, 使其身心放松, 继而加强患者CT检查的配合度, 保障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 (3) 体征观察:注意患者有无肢体晃动、呕吐、气急、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影剂过敏情况, 一旦出现上述反应, 及时予以抢救措施;CT检查结束后迅速转送患者返回病房。

4、 小结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危重, 外出病房进行CT检查, 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气体交换等情况, 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便携式呼吸机是ICU患者转运途中所需的重要设备, 其具有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良好作用, 从而为CT检查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便利条件。实践操作过程中, 为确保患者转运工作的安全性, 必须进行周密安排, 通过转运可行性评估、病情观察、呼吸机管理、情绪安抚等环节的全面实施, 对转运患者进行妥善管理。总之, 认真细致的进行转运工作, 加强观察与护理, 降低外出检查转运的风险性, 才能确保ICU患者CT检查期间的转运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保军, 许志强.呼吸衰竭患者院际间转运的呼吸机治疗48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 21 (2) :125-126, 131.

篇11

关键词:原油储运行业电气设备管理维护故障消除

中图分类号: S97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合理的安装和使用、检查维修要及时

要做好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就要严格的按照标准做好下面的每一步,从设备的安装到使用,再到检车和维护,都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1)电气设备安装的标准化

在对设备进行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电缆的走向,要做到合理优化布置,特别是对于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一定要分开布线,对于通信电缆,一定要做好屏蔽工作,而对于那些受力的电缆或者是垂直的电缆,一定要固定好。这样做就能够预防电缆被无意破坏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保证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很难被动力电缆所干扰,垂直布置的电缆不会因为重力原因损坏插件部分插针。

(2)电气设备检查要仔细认真,不能漏项缺项

电气设备的维护要及时,不能超保漏保。由于检查维护不及时而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情况屡有发生。

(3)作好电气设备及元件的散热工作

电气设备要避免过热,保证散热良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就电气设备,保证电控房空调工作正常,控制柜内风机正常,电机风机正常。设备进排风口不能被遮盖应保持畅通,水冷电磁刹车保证使用时不停水,风冷电磁刹车不停风。避免其它设备排出的热气直吹电气设备。夏天如电气设备温度过高可搭遮阳棚,加风机强制散热。

二、处理故障三思而后行

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但不能杜绝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盲目维修,要弄清楚,想明白再修理,不然会将故障扩大化,为后期修理带来了不便。

现在电气设备进入数字化时代,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机界面和操作窗口,但由于自动化系统都使用PLC,由于PLC采用通讯和内部处理各种逻辑与模拟信号,没有接触器和模拟电路时那么直观,出现问题时往往让人无从下手,致使现场人员通过该变参数、改变设置来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复杂化。其实自动化设备上提供的人机界面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是用来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和设备状态的,此类电气设备在设备出厂之前各种参数都已经调试好了,若非特殊情况不需改变参数。如某钻井队ABB变频器不报故障也启动不了,现场人员以为参数或程序有问题,于是改来改去也未解决问题,后来才发现钻台急停按钮被按下。

三、故障诊断知识及获取与管理

一般的设备故障诊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故障树方法:这种方法是借助于系统内的设备故障逻辑信息结构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利用错误的信息输出找到可能发生的错误的内容,在相对简单的生产装置系统内,这种方法比较适用。第二种是专家系统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建立装置设备系统故障的知识库与推理机,计算机借助现场采集到的实时监测数据然后利用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分析,找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专家系统的学习功能还可以根据推理的结果修改知识库,改善专家系统的性能。这种方法比较的适用于系统结构复杂的大型现代化的工业系统。石化企业由于采用的是系统结构复杂的大型工业系统,因此在故障诊断时使用专家系统。

(1)故障诊断知识的获取

电气设备故障知识获取的基本任务先是由专家系统获取该电气设备故障知识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知识库来满足电气故障诊断问题的需要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获取的任务见以下几个步骤:知识内容的提取、知识内容的转换输入以及知识内容的检查验证。

存储的知识内容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的显性知识为人们可以直接接受的知识内容,如书本中的知识,看到的图形等都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隐藏知识在大脑中的,它表现为专家的经验和直觉,其中有些可以通过与专家对话的总结,有的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故障诊断的知识也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分类,明确知识,我们主要通过机器的运作,技术文件和其他信息提取;隐形知识通过对话解决故障诊断专家知识表示;为隐性知识,通过机器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同时我们可以模拟不明确的隐性知识。通过这些手段,传播知识的内容提取活动。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提取知识。

对于技术文档资料、专家交谈的记录、维修记录生成的规则进行整理,如果的部分可以整理出故障的原因,进而获得对现场电气设备的监测点;部分则总结出电气设备产生的故障类型。这样可以将每条信息记录表示成向量信息(X1、X2,..、Xn,Y:j),Xn 表示第 n 项检测指标达到的值或对应的状态(用 O,1 表示状态是否满足要求),Yj 则表示此时对应的故障。由此产生的向量集可以被用来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通过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其转移到网络组织。同时神经网络本身有不同的规则和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诊断后,有一些模糊的指导,它可以获得部分隐性知识表达不清楚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转换方式,将生产装置现场、专家的知识用神经网络加以表示和描述。

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知识提取的工作后,需要一个交互性良好的知识输入界面,由专门的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人员来进行知识内容的输入。同时知识在录入时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其正确性、一致性。在这里将前面工作中采集到的知识内容准确无误的输入知识库系统中。一致性是指没有明显的逻辑中产生的错误和逻辑冲突,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获取的知识本身有误,或者知识转换时出现差错。正确性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输入界面设计确认对话框,要求员工对每个输入知识确认避免输入错误。对于第二种类型的错误,对知识规则和遵守规则进行了分析,问题的系统提示输入,进入知识的确认。

(2)故障采集和及时性

PLC 可与工业计算机连接进行通信,工业计算机参与编程并对 PLC 进行现场控制和管理这样使用起来就更加的方便。我们需要把经过监测得到的电气故障信息传递到控制室中的工业计算机中,然后由工业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的依据是根据故障诊断系统数据库参数来判断的,以确定电气设备故障的具置和产生原因,我们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能力,可以使上位计算机随时了解系统的工作信息,当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时经过数据的采集在电脑显示器显示出相关的故障信息。所以我们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必须解决它与下位机通信信息传递的问题。上位工业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相对应的串行接口与 PLC 的接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局部的数据传输的网络。这个形成的小型的局部数据传输网络该小型数据传输局部网络的信息内容在传输的过程点是:前面的上位工业专用计算机是主动性的而 PLC 是被动的,通讯时由工业计算机给 PLC 发出指令,当 PLC 接到该指令后进行执行。信息通讯的目的是把上位计算机作为操作控制台,把 PLC 从现场监测到的输入输出的实时下的状态、收集后输送录入到该寄存器中并进行保存,再这过程完成之后就把之前得到的信息内容送到下位的工业计算机中来进行信息处理的工作内容,这样作就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数据内容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还能够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监控,装置中现场的工艺流程情况的实时状态也能够显示打印出来。

结语:本文通过对电气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了介绍,并对如何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做了研究,最后如何及时有效的消除故障做了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暂态保护

随着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的深人研究,相继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确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用小波理论的数学手段分析故障产生信号的整个频带的信息并用于实现故障检测。这些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为提高故障判别精确度提供了手段,而且能够使一些基于单一工频信号的传统算法难以识别的间题得到解决。然而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没有能够提供取代传统保护的新的原理,而且这些方法的应用同样受传感器频宽的限制,其结果往往是通过复杂的计算和繁琐的工作只能换取故障识别的准确度或可靠性的一点提高。通过检测故障暂态产生的高频信号来实现传输线及电力设备等的保护:“是新一代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思想,简称“暂态保护”。故障暂态产生的信号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故障的类型、方向、位置、持续时间等。这些信息贯穿于信号的整个频域,从直流、工频到高频。在基于工频的传统保护方式中,故障产生的高频量被当作于扰滤掉,大量的研究工作用在设计滤掉高频信号的滤波器上。“暂态保护”首先通过特殊设计的高频检测装置及算法来从故障暂态中提取所需的高频信号,利用专门设计的快速信号处理算法来判断故障。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暂态保护的实现成为可能。

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提出拥有限脉冲相应(finiteimpulseresponse)ANN构造单相和三相变压器的差动保护,这种ANN模型适于处理瞬时信号,研究了3种结构:第一种用于检测单相变压器的内部故障;第2种用于检测三相变压器的内部故障;第3种由一组第1种结构的ANN组成,用于检测三相变压器的内部故障。在分析BP算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变结构神经网络的最大值算法,通过简化训练过程,加快网络收敛和诊断推理速度,从而提高故障识别率,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智能化综合保护。需要指出,神经网络方法虽然有利于克服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瓶颈、知识库维护困难等问题,但它不适于处理启发性知识。而且,由于ANN技术本身不够完备,它的学习速度慢,训练时间长以及解释功能弱,从而影响了神经网络的实用化。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3人工神经网络型继电保护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人脑组织结构和人类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系统。早在1943年,已由心理学家WarrenS.Meeulloeh和数学家WalthH.Pitts提出神经元数学模型,后被冷落了一段时间,80年代又迅猛兴起〔,飞。ANN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质的非线形特征、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其中研究得最为成熟的是误差的反传模型算法(BP算法),它的网络结构及算法直观、简单,在工业领域中应用较多。对于电力系统这个存在着大量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来讲,ANN理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

4模糊理论

1965年,美国学者L.A.Zadeh在“Informatio-nandConirol’,上首先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其论文“FuzzySets”开创了模糊数学及其应用的新纪元。在模糊理论发展的初期,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十分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系统的工程师首先考虑的是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模糊逻辑还持有怀疑态度。但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教授提出在特征层次上模拟人脑识别事物的方法来识别电气量的特征。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在特征层次上对事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并不需要复杂、精确的计算。模糊模式识别为进行这类特征识别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微机保护正是在这一点上模拟人类识别事物的特征,辨别和区分不同的对象,最终通过原理上的智能化实现更高的性能。用模糊理论构造变压器保护原理,以区别内部故障、涌流、过激以及电流互感器饱和情况下的外部故障。选取变压器原、副边的电流为特征量,根据EMTP程序得到的仿真结果,采用统计方法得到模糊规则。之后,采用DemPster一Shafer证据理论对模糊规则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结果。基于模糊理论设计一种序分量高压线路保护选相元件。目前华北电力大学研制成功应用模糊理论的高压线路保护一套,现已通过鉴定,并批量投人运行。然而,在模糊理论中,由于隶属度的获取,复杂系统的模糊模型的建立、辨识,语言规则的获取、遗忘、修改等理论和方法还不够完善,使该理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从目前情况来看,将模糊集理论与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相结合不失为解决这一困难的好方法。

5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是一种崭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和对信号自适应、“变焦距”多尺度分析能力,适合于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小波分析是Fourier变换的突破性进展,并发展了窗Fourier变换的局部化思想,它的窗宽随频率增高而缩小,符合高频信号的分辨率较高的要求。小波分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具有用多重分辨率来刻划信号局部特性的能力,从而它很适合探测在正常信号中出现的瞬态反常现象并展示其成分。建立了电压行波的故障特征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之间的联系,为构造性能优良、可靠的行波测距和行波保护奠定了重要的数学基础。提出一种用小波理论区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短路电流的新原理。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刘万顺教授提出利用小波理论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模糊集方法区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故障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的符号特征来提取励磁涌流的间断角特征,这种从定量到定性的识别方法为研制新型的变压器保护提供了一种较先进的新原理。采用小波变换对故障后的暂态现象进行分析,以快速识别故障类型,可用于高速保护。提出用小波变换和ANN检测变压器故障。先用EMTP程序产生变压器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的信号(主要是电流信号),之后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提取特征量,最后用ANN进行训练和估计。通过应用小波变换提取重要的特征量,ANN的结构得以简化,训练速度得到提高。

6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将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保护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是今后智能保护的发展方向。虽然上述智能方法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理论本身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某些应用还只是处于探讨和实验阶段,距离工程实际还有差距,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应用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通信等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斌.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与发展[J]. 广东科技. 2009(22)

[2] 张梓奇,苏健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资讯. 2007(21)

篇13

【关键词】 电力信息安全, 问题 ,技术措施

【 abstract 】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domestic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called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indispensable help,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s not exceptional also,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energy supply and the people are closely related, so do the power information safety protection work significance is self-eviden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cept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 key words 】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security, questions,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共享为和网际协作的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采用了开放的TCPhP网络通信协议,导致电力信息系统成为了攻击的目标。尤其是一些针对电力系统运行以及营销管理的系统的攻击成为了不法分子攻击的在主要对象,破坏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我国的电力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电力信息安全作为电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电力信息安全概述

电力系统作为基础公共事业之一,确保其信息安全运行是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是电力信息流结构。要想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到位就需要正确地认识电力信息流的结构。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电力信息的安全传递。电力信息尤其是实时监控信息是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电力生产信息、营销信息、资源信息也是其重要内容。

2、电力信息安全防护结构。电力信息系统根据信息功能可以分为三层,即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及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在这样的框架下,我国电力企业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策略入手进行了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和一些备份系统等等,但总体而言大都属于局部防护措施,并未达到高水平防御阶段。

二、电力信息系统及其受到的主要威胁

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作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及传输控制的一个信息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电力信息系统分为这样三种:

1、行政管理系统

作为电力信息系统内部的日常管理,典型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物资管理系统等。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比较开放,使用人员较为复杂,尤其是当前移动存储设备较为普及,且其中所带的病毒较多,对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极为重要负面影响。行政管理系统主要采用Windows、Li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系统的漏洞较多,不及时的打补丁将导致真个系统的瘫痪。

2、市场营销系统

市场营销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实现利益的关键环节。作为联系供电企业、电力物资供应商以及电力用户之间的纽带,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电力系统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电力信息系统的市场营销系统逐渐有更加开放的趋势,这也导致威胁呈现出攻击多样化的态势,将受到从网络、应用程序以及系统程序等多个方面的威胁。

3、 电力生产与控制系统

该系统直接与电力生产相关,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分配系统、配电网络自动系统、微机防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和电厂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对于可靠性与可实时控制性能的要求极高,整个系统的通信是通过电力调度通信专网实现的。当前的电力生产和控制已经发展到了就地控制向集成控制拓展的阶段。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控制性,虽然采取了有效的防电磁干扰与冗余技术,但是在信息通信过程中的高频与微波通信链路之上依然存在篡改、窃听已经重放等形式的网络威胁。这对于电力生产与控制系统中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在控制系统中由于工作人员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中可能带有病毒,或者是携带有恶意竞争对手所植入的蠕虫、逻辑炸弹等破坏性代码,对控制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

三、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企业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电力信息系统并逐步建立电力信息防护工作体系,购买了网络防病毒软件并在网络间设置了防火墙甚至还设有数据备份设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往往选择一台工作站备份数据,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也没有相应的数据备份的管理制度。第五,身份认证制度薄弱。计算机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商用软硬件系统,用户身份认证基本上采用口令鉴别模式,甚至还将用户名、口令等安全信息记录在数据库或者文件当中。

2、近年来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的生产经营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安全策略、安全技术以及安全体系建设投入较少。

3、虽然我国政府与电力企业开始认识到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意义,但迄今为止尚未出台能够指导整个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管理规范。

4、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相关工作人员对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认识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四、电力信息安全的防护技术措施

1、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管理措施

第一,安全意识以及相关技能的教育是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实旖力度关系到电力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的执行程度。为了确保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消息,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了解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整体策略的技术措施。

2、抓好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对各种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的安全策略。

3、,在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要对各类密码进行妥善管理,禁止管理人员设置默认密码甚至不使用密码,也不能使用简单而容易被破解的密码。除此之外,密码还应当及时更新,一旦有人员调动时密码一定要立刻更新。

4、要想确保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效果就应当保证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防止网路机密的泄露,尤其是在人员调动的过程中。对电力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中的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的操作都需要履行签字许可制度以及操作监护制度,减免操作人员的误修改甚至非法操作。

(二) 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技术措施

1、入侵检测系统是针对黑客攻击而设置的安全产品,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施监控,提供有效的安全检测,为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入侵检测系统采用攻击防卫技术,有着强大的功能和友好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防止各种类型的攻击并针对入侵启动相应的动作。管理人员能够在网络中的多个位置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2、防火墙是局域网到外网的出口,所有的访问都需要通过防火墙,不能允许绕过防火墙的连接。要想做好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就需要正确地设置防火墙的访问策略,拒绝除明确许可外的任何服务,即拒绝一切未予许可的服务。

3、要想保护电力信息系统免受病毒侵害就需要构建从主机到服务器的防病毒体系。在网络防病毒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的服务器程序,以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核心,通过派发的形式对整个电力信息系统进行杀毒,服务器可以通过在线升级从免疫中心实时获取最新的病毒信息并对发现的病毒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除。客户端应当采用登录网络自动安装方式,确保电力信息系统内联网的计算机都安装并启动病毒防火墙。

4、对于电力信息系统而言,数据备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必须建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数据备份设施以及切合实际的数据备份策略。

五、结束语

总之,电力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以保障供电的基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学校引进电力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电网的特点,建立健全电力信息安全防护,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供电,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J王保义.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DJ.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09,0

[2]李文武,王先培,孟波.电力行业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初探[J].中国电力.

篇14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监理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3)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时,对带有深基坑支护开挖的工程尽量减少单独发包工程的数量,最好采用总承包的工程管理模式,让支护、止水、降水、挖土、监测等由总承包统一管理,以便减少施工协调的难度,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