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范文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篇1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 生态经济化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29-02

近几年来,面对世界性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政府于1994年就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资源丰富的中国,全面提升经济质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环境资本经营,实现其资本收益的回收,即生态经济化;二是产业经济部门的生态化经营,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输出、大量废弃的低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环境资本收益流失或环境资本经营亏损问题,建立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资源―产品―资源化产品―环境加工―再生资源”的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生态经济增长方式,即产业生态化。

1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内涵

1.1 产业生态化

1.1.1 产业生态的概念

产业生态化就是把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内容的产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总交换中,实现产业活动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实现产业生态化要求我们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生产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倡导绿色环保消费。

1.1.2 产业生态化精髓

产业生态化的精髓是实现产业流程的生态化再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产业经济流的生态化再造,通过建立绿色可持续国民账户,科学评估反映生态经济效率、生态可持续能力、财政运行可持续性、代内平衡与代际平衡等质量经济指标,实现环境资本收益的回收。(2)产业代谢过程的生态化再造,通过投入产出的分析、生命周期分析等方法重建产业过程中物质、能量、信息以及资金流动的生态化网络系统,实现系统成本最小化、消费最小化、效率最大化的产业生态实体。(3)产业集群布局的生态化再造,通过资源循环、互补与共生的内在流动规律,实现关联关联产业的生态化集群,最大限度地利用该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创造价值,实现整个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产出。

1.1.3 产业生态化的作用与意义

产业生态化是为了经济走向质量与循环的优先发展道路,而不是狭隘的以保护生态来遏制经济发展,因此这要求以质量经济为最终目标的经济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相互协调。这就是说产业生态化并不是简单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而阻碍经济发展,而真正要强调的本质是实现以低耗、优化利用生态原料资源的产业经济系统,强调生态资本货币价值最大化的生态产业经济化系统、重新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这个系统在实现低耗优质的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同时,更能够实现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资本化经营实践,这种发展系统正是与科学发展观要求是相一致的,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的安全、社会发展的稳定、经济发展优质的循环经济发展系统。

1.2 生态经济化

1.2.1 生态经济化概念

生态经济化就是采用合理经营和适度利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环境资产的真实价值,合理回收环境资产的增值,建立健全绿色会计制度和国民账户体系,真正建立环境资产资本化经营机制,实现环境资产的有机生态循环以及环境资产持续考虑的价值供给和增值(亦即还原环境资产的资本性本质)。

1.2.2 生态经济化本质

生态经济化就是认为:环境是资产,是一种特殊资产。作为资产,它能够通过交易发生产权或使用权的转移,并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拥有者(企业)带来利益。作为特殊资产,一则体现在它与人力资本并列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典型方式包括:一是通过有形物质转移实现价值或价值增值,如矿产、水、森林、土地以及各种生物等环境资源性资产;二是通过无形生态服务实现其价值或系统网络外部性价值的增值,如区域性生态环境的生态净化、生态舒适度、生态美度等环境功能性资产。尽管这些环境资产有诸多差异性,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传统经济方式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强度的增强,环境资产愈加稀缺和有限,甚至形成环境悲剧。

2研究现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产业生态化”产业经济发展思想,正是因为它与人类生存安全和真正富裕的质量经济的需要相一致,随后,很快就由概念转化为指导产业设计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回顾其早期的研究与实践,“产业生态化”仅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于产品和流程的产业设计中,目的是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消费的优化,废弃物产出的最小化;随后发展到运用原理革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以此来指导产品和产业过程设计,指导生产和消费赖以存在的经济制度的设计,并指导人们深入分析经济系统中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规律。如同Cantlon的研究结论:将生态原理融入文化和制度革新,融入产业与政治经济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经济中,才是令人满意的、可持续的系统。

3存在问题

显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如何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对于生态环境资源价格的制定缺乏一定的标准、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职能部门。(2)没有形成良好的自然生产要素市场。(3)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化和价格扭曲。(4)传统的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方式存在弊端,没有将生态环境的贡献纳入其中。(5)对于如何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相互融合,仍然存在缺乏成熟完善的措施。

4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相互融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1 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有机融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前者是产业过程的变革,后者是生态系统的价值化与货币化。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生态化和经济化,实现社会的真正富裕。

(1)产业生态化为保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把产业活动纳入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以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2)生态经济化是扫除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障碍的重要手段。当前许多公共资源产权不明,价格扭曲阻碍了产业生态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因产权不明而导致的资源无价、低价,因补贴而造成的某些生产资料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等。生态经济化就是通过制定规则,对污染量进行定价,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价格进行正确评估,从而有效地利用价格效应,进行市场交易。在市场价格效应下,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会激励厂商企业节省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以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要使我国强大的环境资本成为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稳定、高效率增长的循环动力,就一定要革新高耗、低效的滥用环境资源制度,必须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有机融合,以确保资源性资本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

4.2 实现有机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1)制定环境价格。价格是引导行业行为的有力杠杆。我们要根据一定原则对生态环境资源实行定价,以便所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主体都因损害了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任何保护环境的产业都能因其恢复和增加了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而得到丰厚的报偿。(2)完善产权制度,提出完整的产业体系政策指导,加强环境立法。产权界定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生态环境资源是可以事实产权界定的,如森林、山林、草原、流域、湖泊等,可将限定用途的使用权交与一定的主体加以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并且赋予其不受污染破坏的权利。有的环境要素如大气、海洋等不好进行产权界定,则需要采用立法的方式加以保护。(3)建立一个新的要素市场―― 自然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获取这些要素,它们可能造成的外部成本就事先被内部化了。这就势必使企业尽可能节约利用资源,推动产业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生态化是一致的。我们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上多下工夫,要在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的进程,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发展的同步。(5)转变观念,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纳入政绩考核之中。我国在长期加强政府职能以来,认为环境产权公有,甚至认为生态环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忽视了它们是人类生存之本的重要性,或者是由于为了政绩、为了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发展,而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破坏。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宣传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并且将环境保护与经济质量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有机结合。(6)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和国民账户体系,利用绿色GDP来衡量社会的发展水平。绿色GDP=现行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充分体现生态环境资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量。

5结语

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有机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加强宣传教育,强调协调发展,提高经济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从而达到产业生态化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产出经济化与最大化、排放最小化与生态化的循环经济,质量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一是实施“定向支持”。保障实体经济中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柱产业等重要领域的资金需求,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二是推动经济金融对接。做好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加大县域金融投入。进一步完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发放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不断提高县域存贷比,确保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幅;四是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针对实体经济不同融资需求,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二、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

今年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关键年。各地要认真查找全覆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本辖区的工作任务分解表,力争各项指标有明显提升。要把提升县域存贷比和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作为今年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争取有实质性突破,努力完成县域存贷比比上年增长2到3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完成分年度、分地区、分金融机构的全覆盖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并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各县(市、区)也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各金融机构完成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各项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检查和奖惩工作。

三、加大企业信用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培植优质信贷主体

2012年各级政府要把培植和创建A级信用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抓出成效。一是制定培植计划。全市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量增幅力争达到30%以上。相关主管部门要筛选一批初具创A条件、发展态势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给金融机构作为培植对象,并指导企业积极创建。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培植计划,明确措施,帮助企业进行创建。二是组织企业信用评级。要引导全市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第三方信用评级,金融机构要把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结合起来,促进信用企业创建。三是大力支持诚信企业发展。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切实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A级以上信用企业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多方位扶持,努力为中小企业成长做好政策上的引导、管理上的指导、信息上的传导、融资上的疏导,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优质企业加入到A级信用企业行列之中。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各级政府要制订《A级以上信用企业培植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

四、加大社区信用工程建设力度,推动下岗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信用社区的创建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和社区的职责,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依托社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有关规定,将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再就业。要加强社区细胞工程建设,积极引导社区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等活动。

五、加大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力度,将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之中

2012年市政府将加大对各县(市、区)政府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各乡镇、相关部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纳入综合考核目标。通过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社区的创建活动,推动辖区内社会信用意识普遍提高,信用指标明显好转,信用质量不断提升。各地要对照新修订的A级信用市、县考评指标体系,认真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大监测评价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监测评价体系

省政府已将各地金融生态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对全省金融信用市、县的考核内容,且所占权重逐年提高。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金融生态监测评价工作,及时、真实采集各项监测数据,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各地金融生态办要综合运用监测分析结果,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的分析报告,积极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当好参谋,推动金融生态建设。

七、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全面开展“信用十年建设之路”宣传活动

2012年是省开展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十周年,要以“信用十年建设之路”为主题,在全市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要通过举办以“信用”为主题的电视宣传片制作大赛,评选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举办信用论坛等多种形式,全面总结十年来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深化信用环境建设成果。各县(市、区)要以“信用十年建设之路”宣传活动为契机,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和其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充分展示信用环境建设成果,扩大相关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突出“信用”品牌形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篇3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总之,开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和繁衍。

1.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开阳县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2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2.1意境创造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2.1.2利用优美的姿态 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质;柳象征强健灵活,适应环境的优点。

2.1.2利用丰富的色彩 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

2.1.3利用沁馨的芳香 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2.1.4利用美的芳名 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富贵、幸福;迎春:象征欣欣向荣,大地回春。

2.2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2.2.1空间处理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开阳县的气候特征可分为:

2.2.1.1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樱花、玉兰、桂花、栾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杨树、椿树、樟树。常绿乔木:雪松、华山松、侧柏、洒金柏。

2.2.1.2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紫薇、龙爪槐、金银木、垂丝海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红叶小檗、红叶李、金叶黄杨、紫薇、小叶女贞、红花榉木。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海棠、紫叶李、紫薇、月季、迎春、牡丹。

2.2.1.3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金银花、草坪草、常春藤。

2.2.1.4攀缘植物:在居住环境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如常春藤、爬墙虎、爬山虎、藤本月季。

2.2.2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2.2.2.1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小叶黄杨、金钟花、火棘、迎春、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2.2.2.2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洒金柏、侧柏、龙柏等柏类植物,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2.2.3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应做到:

2.2.3.1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wenzi/翠绿常延。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根据气候环境,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海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梅花。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1.3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1.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1.5努力提高景观质量

2.景观设计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开阳县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2.3.2一个小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四季花园中,杨柳阁以杨柳为主,樱花阁以樱花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上层以乔木银杏、枫以金黄、红叶色渲染秋景,柿子果实秋冬季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雪松、云杉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

2.2.4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

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付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经济植物,如核桃、葡萄、枣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以“企业信用、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为主体的四大信用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金融机构营运环境、社会信用环境、行政司法环境、信用中介服务环境,建立政银企交流平台和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确保全县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县社会信用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关系更加和谐,经济、金融运行机制更加协调;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金融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全面提高;全年各项贷款比上年增长20%以上,到期贷款本息能按期收回,无新的逃废债行为发生,银行不良贷款占比年递减10个百分点以上;信用乡镇占比继续保持100%,“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城区信用社区保持在10个以上。全县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信用为表率、金融信用为动力、企业信用为依托、民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和职人员贷款本息完全清收,村组银行债务基本化解,金融债权维护司法机制、失信行为惩戒机制、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基本健全,无严重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和破坏金融秩序的事件发生。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政府、部门和银行信用建设。各地要积极发挥表率和主导作用,精心组织创建活动,制定落实奖励惩戒措施,支持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县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自觉加强本系统诚信建设,制定完善便民优惠措施,为企业、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紧紧围绕信用创建,制定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目标,完善实施措施,并将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落实考核结果纳入对各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年度工作目标以及主要负责人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符合社会需要的金融产品,及时将授信签约的信贷资金根据企业的需求落实到位,并主动帮助贷款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提升信用等级,增强互信合作。

(二)大力培植信用企业。健全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适时修定企业培植计划和方案,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落实规费减免政策,重点扶持涉农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不断做大做强。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民营企业和小企业的培植评选工作,充分扩展信用企业的覆盖面。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培植对象的帮扶指导,激发企业争创信用企业的主动性,力争年全县“A级信用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三)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县农合行具体负责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模式,把农村信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各地要深入开展信用乡镇、村组、农户创建活动,强化对信用乡镇、村组、农户的动态管理,严格按标准进行考核、升级、警告、整改、摘牌,确保全县各乡镇继续保持信用乡镇的创建标准。各涉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规范自身的信贷管理,创新信贷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小额信用农贷发放力度,提高小额信用农贷额度,力争实现全县涉农贷款“三个高于”工作目标,即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和占比均高于年。

(四)夯实信用社区创建基础。加大“诚信企业”、“诚信经营户”和“诚信居民户”创建力度,切实提高社区企业、工商经营户、居民诚信意识。同时,把创建信用社区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县财政、人社等部门及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和社区居委会在信用社区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力争保持10个城区信用社区的创建目标,在全县形成政府主导扶持,人民银行与社区居委会协调推动,社区积极参与,金融支持,部门配合的整体联动创建模式。建立社区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推动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有明显增长。

(五)推进区域信用工程建设。继续按照区域信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创建要求,坚持争创与保级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强化工作措施,规范各种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不断增强社会众的信用意识,通过信用企业、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等创建,以及大力化解、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实现单项信用指标的好转和特定对象、群体信用状况的提升。引导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的信贷投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六)构建政银企长效合作平台。建立政银企三方沟通合作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政银企长效合作平台。县经济主管部门要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政府、各金融机构提供重点建设项目及工业、农业、商业等企业的信贷需求信息,通报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人民银行县支行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银企对接平台和银企签约跟踪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落实对企业的金融授信。各企业要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信用等级,力争成为金融机构“A级”以上信贷客户。

(七)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按照“省金融生态监测评价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县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数据库,探索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办法,建立健全日常监测评价结果与年终信用环境考核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县统计、工商、民政、国土资源、房产等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数据统计,并及时将数据上报县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室。县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室要做好数据采集、报送及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及时分析监测评价结果与信用环境考核指标落实情况,定期向相关部门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信息。

(八)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深入开展金融法制宣传,努力为金融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加大金融机构各类胜诉案件执行力度,有效保全和减少金融机构资产损失。加强不良资产清收的协调工作,督促已签订降低不良贷款承诺的企业和个人履行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各地要大力支持县农合行清收化解不良资产和村组历史债务,确保县农合行不良贷款占比(按五级分类)较年有明显下降。逐步完善和广泛使用征信体系,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失信违约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处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形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巩固全省“金融信用县”成果。县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信用创建和一年一度的申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信用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履行服务承诺,扩大信贷投入,落实授信资金,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篇5

朱丹今年26岁,是北京一家培训公司的文员;先生大她一岁,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夫妻俩都特喜欢孩子,结婚后马上就安排了生育计划,如今女儿已经两岁了,走路、说话都学会了,正是最招人喜欢的时候。家庭收入稳定

朱丹每个月的税后工资有4000元,先生则有6000元。两人的工作和收入都相对比较稳定。支出方面,日常生活开销大概要4000元。“由于孩子需要照顾,已经退休在家的奶奶和姥姥会轮流来照看。”同时,既为带着孩子出去玩,也是领着老人休闲,朱丹夫妇几乎每周都要安排全家去京郊度假,这笔支出大概在1500元。另外,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养车费用。

年度收支方面,年度收入主要是两人的年终奖,加起来共有4万元。而支出主要为全家购物,其中包括孝敬双方父母,费用在15000元。此外每年还有车险费用4000元左右。

房产和汽车都已具备

现在,朱丹家庭拥有现金及活存2万元,定期存款3万元,市值5万元的股票以及4万元基金。

虽然朱丹和先生毕业工作年限不算太长,也并不属于高收入阶层,但是他们现在房子和家用轿车都已经具备,这主要得益于双方家庭的支持。

由于朱丹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经济条件还都不错,因此,结婚时,朱丹父母为他们解决了代步工具问题。目前这辆小轿车的市值在10万元左右。而目前居住的这套150平方米的自住房,则是先生毕业留在北京后,父母买单为他置下的。房子在北京的望京地区,紧邻北四环,出行非常方便。房子市值保守估计约为150万元。

家庭保障亟需完善

在家庭保障方面,朱丹和先生除了公司提供的“四险一金”外,暂无任何商业保险。女儿则有一份在街道参保的“一老一小”保险,每年50元;另外有一份平安意外伤害保险,也是每年50元。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上有四位老人,虽然父母还都比较年轻,刚50多岁,但是毕竟一天天老去,上有老下有小,未来肩上的担子不轻。”朱丹说,她和先生特别担心发生意外或者大病,一直有买保险的打算,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打算请理财师全面给规划一下保险保障,买哪种类型的,保障额度在多少等等。

朱丹还希望,也为双方父母添置一些保障,以减轻生病或者意外带来的压力。

两大生活规划

在保险计划外,朱丹说未来家中的另外两项涉及财务的目标分别是:生育二胎计划和投资计划。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要两个孩子。因此朱丹和先生有生育二胎的打算朱丹说:“一方面,我们都喜欢孩子;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孤单。我妈妈有四个姐妹,分别居住在几个不同的城市,小时候经常走亲戚,感觉特好。而且,看她们经常互相电话关心,姥爷姥姥生病她们一起想办法,那情景让我羡慕。”朱丹已经和先生商量好再要一个孩子,基本打算就是未来两三年内的事情。或者,如果经济状况紧张,再推迟一两年也可以。

因此一方面,他们要为生育第二个孩子做相关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尽早筹备教育金,不能因为有两个孩子就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质量。但是,毕竟是两个孩子,花费要多出一倍。

在投资方面,目前家庭投资是朱丹买基金,先生炒股。“对这些投资,两人都不是太懂,就是跟着同事买,到头来一算,收益少得可怜。”朱丹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在投资中进行合理的配置,然后通过投资获取稳健的收益,让财富不断增值。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谭美娟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家庭的权益结构的一项指标。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家庭的权益结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财务越安全,因此一般将负债率控制在20%-60%的范围内。朱丹家庭资产负债率为0.1%,此指标远远低于合理范围内,负债水平非常低。

朱丹家庭目前的金融类资产为14万元,实物资产为160万元。从资产结构角度分析,固定资产(即房产)占了其家庭资产的绝大部分,达到92%。实际上,该比重不宜过高,否则家庭现金储蓄不足,容易造成财务危机。

从朱丹家庭的年度收支情况可以看到,年家庭收入16万元,家庭总支出近11万元,净储蓄率接近36%左右,其家庭的储蓄能力在合理水平范围,家庭的开支计划和预算能力较好。

朱丹家庭紧急备用金倍数为6.6,基本与3--6个月的生活支出现金储备相符合。

朱丹家庭的偿债比率为100%,偿债率保持在50%以上,就说明资产负债情况基本安全。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偿债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适度负债进行投资可以获得更佳收益。

朱丹家庭未来一段时间主要支出都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上,因此,朱丹夫妇可以在保证稳定收益前提下适当追求较高的收入成长率,逐步积累家庭财富,实现家庭投资目标。

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生育二胎计划朱女士家庭要为女儿及未来的第二个孩子准备教育金,为两个孩子准备教育金,应从初始目标逐渐向高级目标过渡,分步筹备。

女儿抚养费以及未来第二胎宝宝抚养费是夫妻双方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按照夫妻原定计划,二胎宝宝会在两三年后出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宝宝的抚养费以及教育费等各项开支。考虑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建议将浮动收益类投资产品以及基金产品匹配到此项理财目标上分别考虑。

按照货币时间价值方法核算如下所示:按照通货膨胀率3%计算,现年2岁的女儿,上中等幼儿目的话每年费用大概需2万元,3年共需要6.18万元;9年义务教育按照每年1万元计算,共需要10.16万元;3年高中教育每年1万元,共需要3.09万元;四年大学教育每年2.5万元,共需要10.46万元;因此,未幕19年的宝宝教育费用总需求约为30万元:未来第二胎宝宝,前2年抚养费大概在4万元,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在30万元左右。因此,粗略计算,两个孩子共需教育抚养费约70万元。目前朱丹家庭以14万元资金以及未来每年2.5万无的资金投入,按照年收益率3%计算,21年后可得约83.4万元。因此,以朱丹家庭现有的收入状况和资产状况来看。只要像证每年3%的收益率,就可以负担两个孩子的基本花销。

当然,这部分计算只是按照朱丹夫妇现有的收入水平和结余进行的。实际上,按年龄来讲,两人工作正处于向上稳步发展的通道,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业务水平的提高,收入不断增长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庭也将有更多的结余资金,用来规划家庭的保障、养老等理

财需求。

投资调整从目前朱丹家庭的金融资产组成来看,活期、现金、定期存款属于本金安全、收益稳定的低风险资产,占比为36%,股票属于本金和收益都不确定的高风险资产,占比为36%,基金相对比股票风险低些,占比28%。

建议降低股票投资,可以考虑加大基金投资,理由有如下三点:第一是朱丹作为一名文员,先生作为技术工程师,并不是投资专业,尽管关注投资方面的电视节目,但是不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还是难以掌握的;第二是当前的股市正处在震荡调整之中,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的投资蕴含着更大的风险;第三是朱丹虽然年轻,理论上具备亏损了再重来的时间基础,但考虑到近几年有几项重要生活目标需要实现,过大的波动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具体理财建议

建议朱丹做如下财务调整:

积极打理结余资金如果朱丹一家每月收入支出情况保持稳定,那么在未来3年,扣除家庭支出后每月都会有2500元的结余,也就是每年有3万元的结余,在保持平时应急资金有45000元的基础之上,建议从明年起每月通过定投的方式处理结余资金。

朱丹还很年轻,对风险的承受力比较强,建议将结余定投到高增长的股票及指数型基金中,年底奖金结余2.5万元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投入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中。

股票投资减少后,资金也可以考虑投入到股票型基金或者指数基金中。

与此同时,提出两方面的理财建议:

缩减开支“80后”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生活品质并喜欢享乐,在消费行为上有时比较冲动。因此,可调节和缩减的幅度较大。建议朱丹夫妇将月度支出缩减在月收入的50%左右,余下闲散资金,可进行投资或自我增值的培训。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财规划不仅仅是财务上实现保值增值,而是一个人一生的生涯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份合理的理财规划,它将使理财者本人有更多的财富可以打理,并获得个人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建议朱丹为自己建立一个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考虑参加各类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增加自己在专业性方面的砝码。

保险建议张艳恒

朱女士家庭状况是都市白领一族的典型代表,夫妻二人共同撑起家庭的经济大梁。根据朱女士一家的基本状况,目前处于家庭的成长期,有一个2岁的女儿,承栽看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而双方父母相对年轻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本阶段家庭保险规划主要是进行人生风险的管理和原始财富累积,保障方面主要考虑意外、残疾与重大疾病风险及对家庭责任的确实承担。

具体而言,朱女士夫妻俩都有社保的“四险一金”,具备基本的医疗、养老保障,商业保障需求主要补充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及生命价值保障。根据朱女士夫妻的实际收入状况,朱女士年收入约7万元(加上年终奖),先生年收入约9万元(加上年终奖)。建议寿险保额分别为各自年收入的5倍左右,即朱女士寿险保额36万元,重疾保额24万元;先生寿险保额48万元,重疾保额24万元。再辅以30万元保障额度左右的综合意外险。以信诚人寿相关产品测算,夫妻俩年保费支出共需1.5万元左右,相当于年收入的10%不到,在15%的保费支出限度内,以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接受。

女儿有一份在街道参保的“一老一小”保险及平安的意外伤害险,年报销额度最高可达17万元,再补充一部分医疗报销及重疾保险就较为全面了。

篇6

过去十年,我国网络服务经济借助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网络服务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实现了由传统实体经济向现代网络平台服务经济的跨越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此衍生出的风险。一是畸形的定价机制。传统经济产业定价权始终掌握在产品和内容制造商手里,服务流通环节是在产品制造成本基础上增加服务附加值而形成的定价机制。而目前的网络平台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则是服务平台商主导绑架消费者,制造商困于低价销售。这既造成了经济不能有效循环、良性发展,催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不利于营造制造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的市场环境。二是网络付费消费的机制不健全。由此滋生了各种深不可测的不透明商业模式,造成价值分配扭曲和价值泡沫化,使得真正的产品制造商和专业内容服务提供商难以获取实际的制造和创作价值,对网络服务望而却步。三是网络可信监督机制不完善。知识泛化成了不确定的模糊信息,原本希望通过网络搜索得到的精准信息定位和专业知识解答入口成为虚假广告的策源地,大众不得不擦亮眼睛、自我明辨是非。对网上假冒伪劣产品缺乏有效监督和惩戒机制,建立社会化监督机制势在必行。四是竞争性垄断现象严重。网络平台服务经济造就了少数大平台任性撒钱、垄断市场的格局,中小服务商难以独立生存,要么被大平台收购吃掉,要么因烧不起钱而破产。因此,现阶段的网络平台型服务经济形态应该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新兴行业自发行为,并非健康良性的数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最终形态。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发展要素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继传统实体经济向网络平台经济跨越发展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发展阶段,是一次新的跨越。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是修正企业主导的竞争垄断型平台经济弊端,构建以产业生态环境为核心的透明服务网络数字经济运行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更强调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和社会化监督等方面的体系化和生态化布局,可以支撑价值分配更均衡、资源信息更透明、公共服务更公平、经济协作更高效、生产服务更专业、网络治理更精准、社会监督更穿透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网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措施。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着力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

把握数字文化经济价值高地,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核心价值。过去,我国文化产业主体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缺乏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的主动意识,导致在企业主导的网络平台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传统文化产业难以形成集聚化经营资源和竞争优势。在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期和机遇期,文化产业应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进程。二是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文化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文化资源和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而是涵盖文化发展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首先,要将优秀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网络经济价值的资产。过去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文化遗产资源全拿过来,不分优劣、不谈价值地全盘转化,这是缺乏意义和效益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整个中华民族拥有的财富,是全社会的和公益的。这些资源只有在有限权责下经过加工整理处理,形成可复用、可转换的资产,才会具有经济循环的产业价值。其次,要积极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形成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按照新型数字经济运行格局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以及社会化监督生态化体系构建的要求,建立包含文化市场监管、数字版权保护、舆情风控与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保障等功能的数字文化市场治理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文化市场治理现代化;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数据采集从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剥离,统一下移至公共基础服务体系中;建立公平透明的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体系,保障产业生态中各方利益,打击垄断性定价,杜绝价值迂现;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化监督及辅助管理体系,强化从业自律及社会化监督管理功能。

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切实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

篇7

关键词:粗糙集,突变级数法,生态经济区划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00105

1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调整生态与经济相分离的发展理念,对区域生态经济功能定位,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及研究[1]。目前,生态经济区划方法主要有地图叠合法、生态适宜度法、生态因子指标法和数值分类法,并已出现复杂系统划分的熵方法及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分区方式。数值分类法是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进行定量分类,包括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及聚类分析法,因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定量化的需要,数值分类法应用较广。各种区划方法的应用均对生态经济区划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诸如,定量化分析方法往往忽视指标本身的重要性差异,丢失了数据的一些有用信息;多数生态经济区划方法在指标选择、权重确定时需依赖先验知识、专家意见,受主观因素影响;一些方法对数据的要求非常苛刻,导致区划不易实施。粗糙集理论[2~6]是一个处理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突变理论[7~9]是研究不连续现象的新兴数学分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二者自出现以来在医学、地质学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在生态经济区划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基于以上区划方法的现状,本文尝试将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引入该领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2 粗糙集及突变级数法

2.1 粗糙集理论

粗糙集理论(Rough sets theory)是由波兰学者Pawlak Z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集合论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一个分析数据的理论,其基本理论包括5个方面。

2.1.1 知识

一个知识表达系统或信息系统可以表示为有序4元组:

S=(U,R,V,f).(1)

式中U={x1,x2,…,xm}为论域,是全体样本的集合;R为属性集合;V=∪[DD(]r∈R[DD)]Vr为属性值的集合;f为U×RV的一个映射,称为信息函数,它为U中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赋予一个信息值。知识表达系统通常简记为(U,R)。

2.1.2 不可分辨关系(indiscernibility relation)

设S1=(U,A)为一个信息表,对象xi,xj∈U,属性集BAR,b(x)为x的属性值,对歇b∈B,如果满足b(xi)=b(xj),则称对象xi,xj对于属性集B不可分辨,B上的不可分辨关系记为ind(B)。

2.1.3 属性约简

若R为属性集,P∈AR,对于一族等价关系,如果公式:

ind(A)=ind(A{P}).(2)

则可将A约简为(A-{P})。属性约简就是在保持信息系统分类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删除其中不相关或不重要的知识。属性集A的约简可能有多个,A的所有约简组成的集合记为red(A)。

2.1.4 核

属性集A中所有约简的交集简记为∩red(A),称为为A的核,即:

core(A)=∩red(A).(3)

核是A的最重要的属性子集,它包含于A的每个约简中,在不改变分类能力的前提下,其中的任何元素均不能被去掉。

2.1.5 区分矩阵法

区分矩阵是由波兰华沙大学著名数学家Skowron提出来的一个粗糙集约简方法,可方便的计算核和约简。令S=(U,A,V,f)是一个知识表达系统,|U|=n,S的区分矩阵是一个n×n矩阵,其任一个元素为:

a(x,y)={a∈A|f(x,a)≠f(y,a)}.(4)

核是区分矩阵中所有单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即:

core(A)={a∈A|a(x,y)={a},其中x,y∈U}.(5)

对于每个属性a∈A,若a(x,y)={a1,a2,…,ak}≠联,则指定一个布尔函数a1∨a2∨…∨ak,用∑a(x,y)表示;若a(x,y)=猎蛑付ú级常量1。区分函数Δ:

Δ=∏∑[DD(](x,y)∈U×U[DD)]a(x,y).(6)

区分函数Δ的极小析取范式中的所有合取式是属性集A的所有约简。

2.2 突变级数法

2.2.1 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通过势函数研究突变现象,分析分歧集的性质实现对突变现象的界定与控制,其基本概念有以下2点。

(1)势函数:

V=V(x,c).(7)

式中V为势函数;x为状态变量,x=(x1,x2,…,xn),c为控制变量,x=(c1,c2,…,cn)。

(2)分歧集。对方程dV(x)=0与势函数的Hessen矩阵detH(V)=0联立求解,消去全部状态变量(单变量时为x)而得的解集称之为分歧集,亦称分叉集,即由所有控制参数所构成的方程,落在分叉集内的控制变量的取值会使状态变量发生突变。

2.2.2 突变级数法

突变级数法是由突变理论衍生出来的一个多准则评价方法,它首先要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再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逐级进行综合量化计算,最后归一为一个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对突变模型的分歧集方程进行变换、推导,将模型中状态变量、控制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制在0到1,即可得到归一模型,亦称突变级数,在归一模型中,x为状态变量,u,v,w,t为控制变量,前面为主要控制变量,后面为次要控制变量。在利用归一公式计算每个状态变量值时,若诸控制变量之间是非互补关系则对各控制变量的计算结果“大中取小”,若为互补关系则取平均值,这样方能满足分歧集方程,达到质变。

2.2.3 常用突变模型及其归一模型

常用的突变模型有尖点突变、燕尾突变与蝴蝶突变3种,它们的状态变量维数均为1。尖点突变控制变量维数为2,势函数为:

v(x)=x4+ux2+vx.

归一模型为:

xu=u,xv=3v.

燕尾突变控制变量维数为3,势函数为:

v(x)=x5+ux3+vx2+wx.

归一模型为:

xu=u,xv= 3v,xw=4w.

蝴蝶突变控制变量维数为4,势函数为:

v(x)=x6+ux4+vx3+wx2+tx.

归一模型为:

xu=u,xv=3v,xw=4w,xt=5t.

3 基于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的生态经济区划

3.1 粗选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

通过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各要素进行考察,结合该县特征,按照科学性、简明性、代表性、完整性、动态性、获取性及主导因素原则建立该县生态经济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确定生态经济区划总目标,其次从总目标开始,进行多层次分解,建立的3层(目标层、系统层和变量层)指标体系见表1。

目标层A反映该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能力总体水平,即一定时期内该区域内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社会经济活动方向、规模相互协调的程度,它的相近程度反映出地区间发展的同步程度,因此可根据其进行生态经济分区。系统层B反映各子系统的状况,变量层C为基础指标。

3.2 评价指标筛选

利用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对粗选生态经济要素评价指标进行筛选。

3.2.1 数据准备

以该县17个乡(镇)作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的研究单元收集原始数据。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简化后续运算,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按式(8)~(9)极差变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0,1]的值:

正向指标(指标越大越好)的无量纲化值:

yi=xi-xminxmax-xmin.(8)

逆向指标(指标越小越好)的无量纲化值:

yi=xmax-xixmax-xmin.(9)

式中yi为原始数据xi的无量纲化值,xmin、xmax分别为xi所在属性最小值及最大值。

在变量层的21个指标中,SO2现状排放量、TSP现状排放量、化肥施用强度是逆向指标,其余均为正向指标。

为了将无量纲化后的值变成粗糙集所能识别的数据,将该数据离散化,其本质是利用选取的断点来对条件属性构成的空间进行划分,此处采用等距离划分算法将指标离散为1~4 4个级别,分别代表值的范围在[0,0.25),[0.25,0.5),[0.5,0.75)和[075,1]。该县经济发展指标无量纲化、离散化的结果见表2。

用同样的方法可将该县资源状况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及环境质量指标的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后离散为1、2、3、4 4个级别。

3.2.2 指标(属性)约简

为了去掉冗余指标,以降低计算的复杂性和决策的难度,同时为了迎合初等突变模型只能处理不超过四维的数据的需求,对以上各类指标(属性)应用前述区分矩阵法进行约简。

据式(4)计算该县经济发展类信息表的区分矩阵,因其对称性只需计算下三角元素,结果见表3。

据式(5)知核是C1,C3据式(6)求出区分函数:

Δ=c1∧c3∨(c2∧c6)∨(c5∧c6)∧(c4∧c6)=c1c2c3c6∨c1c3c5c6∨c1c3c4c6,

由区分函数可知最小约简是C1,C2,C3,C6 或者C1,C3,C5,C6;或者是C1,C3,C4,C6综合考虑数据获取成本以及数据可得性,选取C1,C2,C3,C6做为筛选后的指标。即经济发展类筛选后的指标集为{C1,C2,C3,C6}。

同上法可以求得,资源状态类约简后的指标为{C11,C9,C10};社会发展类约简后的属性为{C15,C16};环境质量类约简后的属性为{C19,C20,C21}。

3.3 指标浓缩

3.3.1 属性重要性计算

属性重要性的计算基于信息熵的概念,引入信息熵:

H(Xi)=-∑[DD(]ni=1[DD)]piInpi.(10)

式中pi为Xi发生的概率,若用H表示原来的熵,H(I)表示已知信息I后的熵,很明显H(I)≤H,信息I提供的信息量即为H-H(I),信息量越大,则该信息越重要。对信息系统S=(U,R),属性r∈R的重要度S(r)=|H(R-{r})-H(R)|,S(r)值越大,说明属性r在属性集R中的重要程度越高。

经计算,约简后经济发展类指标重要度为:

S(C1)=|H({C2,C3,C6})-H({C1,C2,C3,C6})|=0.91,

S(C2)=|H({C1,C3,C6})-H({C1,C2,C3,C6})|=0.64,

S(C3)=|H({C1,C2,C6})-H({C1,C2,C3,C6})|=1.12,

S(C6)=|H({C1,C2,C3})-H({C1,C2,C3,C6})|=0.52.

3.3.2 主要与次要控制变量确定

依据属性重要性计算结果,确定主要控制变量和次要控制变量。由以上计算知,经济发展类指标的重要性为:C3>C1>C2>C6,因此C3(农业产值占总收入比重)是主要控制变量,C1(原煤产量),C2(工业产值占总收入比重),C6(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等是次要控制变量。

同上法可求得约简后资源状态类指标中C11(四旁植树)是主要控制变量,C9(矿产资源)、C10(人口密度)是次要控制变量;社会发展类指标中C15(万人拥有医院数)是主要控制变量,C16(人均用电量)是次要控制变量;环境质量类指标中C19(化肥施用强度)是主要控制变量,C20(SO2允许排放量)、C21(TSP允许排放量)是次要控制变量。

3.3.3 指标浓缩

应用突变级数法进行指标浓缩。经济发展类指标{C3,C1,C2,C6}有4个控制变量,按照蝴蝶突变级数模型进行计算,四者之间属于互补关系,按互补原则取其均值做为上一层指标值,即:

B1=(C1/23+C1/31+C1/42+C1/56)/4.

资源状态类指标{C11,C9,C10}有3个控制变量,按照燕尾突变级数模型进行计算,3者之间属于互补关系,取平均值则:

B2=(C1/211+C1/39+C1/410)/3.

社会发展类约简后的属性为{C15,C16},按照尖点突变级数模型进行计算,2者之间属于互补关系,取平均值则:

B3=(C1/215+C1/316)/2.

环境质量类约简后的属性为{C19,C20,C21},按照燕尾突变级数模型进行计算,3者之间属于互补关系,取平均值则:

B4=(C1/219+C1/320+C1/421)/3.

计算系统层指标B1,B2,B3,B4重要度,可知其重要度关系为:B1>B2>B3>B4,主要控制变量为B1,B2、B3、B4为次要控制变量,按照蝴蝶突变归一公式进行计算,4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关系,属于非互补关系按取小原则,即:

A=min{B1/21,B1/32,B1/43,B1/54}.

运用EXCEL计算可得B1,B2,B3,B4和A的值,为了突出特点,对A值进行特征化处理,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得到A′,结果见表4。

3.4 生态经济区划

以生态经济综合指标A的特征化值A′作为条件属性,以该县17个乡镇所组成的集合作为论域,依据粗糙集的不可分辨原理对研究单元进行区划。U/A′={{町店镇,西河乡},{凤城镇,白桑镇,北留镇,润城镇,演礼乡,固隆乡,次营镇,驾岭乡,蟒河镇,东冶镇,寺头镇},{董封乡,河北镇},{芹池镇},{横河镇}}以上由不可分辨关系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将该县划分成了5个区。

4 结语

本文尝试将粗糙集与突变理论引入生态经济区划域领域,使区划方法建立在实际数据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观因素对区划结果的影响。该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较为宽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弥补了现有分区方法的不足。首次采用粗糙集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应采用的突变模型。

通过实际调查验证,本区划方案在分区内部类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在各分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基于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的分区方案是合理的。该方法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生态经济区划的技术方法,也扩大了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杜文渊,杨 丽.我国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6):97~99.

[2] Pawlak Z.Rough se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J].Information Science,1982(11):341~356.

[3] Pawlak Z.Rough classification[J].J Man-Machine Studies,1984(20):469~483.

[4] 王国胤.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Polkowski L,Skowron A Rough set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1: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M].Heidelberg:Physica-Verlag,1998.

[6]Polkowski L,Skowron A.Rough set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2:applications,case studies and software systems[M].Heidelberg:Physica-Verlag,1998.

[7]黄奕龙.突变级数法在水资源持续利用评价中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1(15):167~168.

[8]赵正跃,项成龙.突变理论在环境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4):60~69.

[9]李 艳,陈晓宏.突变级数法在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0~53.

Study on Eco-economical Zoning Based on Rough Sets and Catastrophe Propression Method

Xu Mingde,Ning Zhihong,Nan Ya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e,Taiyuan,Shanxi,030024,China)

篇8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

一、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占了最大组成比例,使得生态结构从正金字塔变成了倒金字塔,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为、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高质量(物理学意义上的),同时,也具备了完全取决于人类对其所施加的影响而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演替的特性。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苗木的生产绿地。再者,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等都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我们仍需要大力提倡乔、灌、藤、草、地被结合,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大树。关于种大树的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会显得这个城市非常地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沉淀,就象一个暴发户,梁实秋描述暴发户用的就是‘树小墙新画不古’这么一句话。在绿地建设时适当种些大树还是必要的,但在种植大树时,必须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等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中的大树。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我们在市民广场建设中,1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基本上用的都是全冠树木,效果非常好。

此外,园林主管部门对所有的绿化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批把关,做到保证有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绿量问题还有一方面是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努力争取在所建绿地中尽多地安排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二、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周时已筑台掘池开始有囿的营造。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进行山水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的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一些官僚地主、文人雅士居住于繁华的城市,渴慕田园生活,欲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辟地茸园,园中就低掘池,就高缀山,接以亭廊,立楼建阁,修竹茂林,悬藤垂萝,造园水平已相当高明。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为代表,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迂回曲折、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其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古典建筑,或是皇宫禁苑,或是豪宅大院。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所等组成,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但现在的园林建设大量地模仿国外的造园手法,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不时出现,造成千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则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并非好的绿化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真正的精髓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模仿自然,胜过自然,以意境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但恰恰这意境二字很难用文字和图画表述,明朝计成《园冶》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这正说明了造园艺术的深奥所在。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可以浓缩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高不盈尺的一棵树上产生出许多联想,所以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叫缩地千里、缩龙成寸。我们在造景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我们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在当前的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的做法,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1)片植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量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2)草花

城市需要绿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按杭州市的绿化养护标准,每平方米草花全年的费用是270元,大约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高的维护费用,显然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更加重绿化养护经费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凤仙、一串红、鸡冠花、茑箩、紫茉莉、蜀葵、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3)树种

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则要看我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护了,要大力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不用或者少用外来植物。

(4)土壤(施肥)

城市绿地建设中,种植土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但现在在建绿地时,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建筑废土,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建成后绿地上树木今后的生长,但因种种原因所限,目前在绿地基础土壤处理上,很难做到按《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所要求的来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尽力争取使用符合要求的好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补充树木所缺乏的各种养分,也就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残体粉碎后返还于绿地。美国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植物地上部分出问题,如病虫害,大部分是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所至。

(5)地被(草坪)

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经过实践检验,在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不好等弊端,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量仍然过大,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仍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市民广场的绿化建设中,我们就使用了大量的地被植物,如花叶蔓、书带草、紫金牛、萱草、银蒿、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鸢尾、常春藤、玉簪等。效果很好。

就是种草坪,在草种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在台州地区,我们就曾经一直都被草种选择问题所困扰。台州地区位于亚热带中部,冬季寒冷,一般最低温可达零下3-5℃,夏季高温干热,最高温度可达38-39℃,尤其是六月份的霉雨季节,往往持续一个月的多雨湿热天气,紧接着就进入高温干旱的伏天,极不利于各种草坪的生长。我们试种过多种草种,都因其各自的缺点而难以满足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双重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结论是在本地如果不要求一年四季常绿,就种马尼拉草或天堂草,要达到冬天也绿,可以在马尼拉草上补播黑麦草。这样的草坪相对来说养护费用是比较低的。

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1 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基础必须是城市生态系统,即通过获取城市生态效益,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高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基于此,现代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就把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作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就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展开讨论。

1.1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和绿地率

就现代住宅小区而言,建筑物、道路、硬质广场等不透水部分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反之绿地面积占据的比例极少,由此可见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配置好山石、植物、道路间、建筑物与水体间等诸多要素的比例关系,同时突出植物造景,以此提高住宅小区的绿视率和绿地率。此外,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认识到嵌草石板铺路优于纯石板铺路;攀缓植物景墙的生态效益优于单纯漏空景墙;花架的绿视率优于亭榭。

1.2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面积系数

所谓叶面面积系数,它是叶面面积总数与单位绿地面积的比值。研究证实,园林绿地领域的能源率数量与物流数量对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园林绿地的绿化水平完全可以通过改善植被空间分布状况来提高。此外,基于生态园林原理的多层次人工植物结构要求把地被植物和灌木加栽到乔木丛内,由此形成人工植物群落,进而增加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积总和。

2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结合生态园林原理可知,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该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方面,即住宅小区的景观效果和住宅小区的绿地使用功能。

2.1 意境创新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意境创新通常把植被作为主要素材,同时通过植物、山水/石、道路、建筑小品等素材体现出来。无可否认,基于园林植物的意境更具生态效果和优越性,究其原因为园林植物的姿态更优美、色彩更绚烂、芳香更宜人、名称更具意境,同时园林植物皆为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独特个性,以便使园林植被优越性得到最大化发挥,进而为现代住宅小区营造一个更具意境和生命力的生态园林。

2.2 植物配置

2.2.1 空间处理。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中心绿地和建筑物的四周,其中建筑物四周绿地的布局多以行列式分布,而狭长空间更能体现出此类分布形式。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完全可以运用植物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打破传统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僵化空间,进而营造出一个和谐且极富生命力的空间(见图1)。

2.2.2 线条处理。现代住宅小区绿地的线条多为平行直线,那么住宅小区植物配置完全可以充分运用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和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以此实现平行线与曲线的完美结合,如结合花灌木枝密、矮小、叶茂等特点密栽迎春、金钟花等花灌木,由此构成曲线条。林冠线起伏变化的常用手段为利用龙柏、水杉等尖塔形植物的起伏变化曲线来进行植物配置。

2.2.3 季相变化。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理应具有一定的季相变化,且能做到与居住者生活规律同步,由此体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独特景象。基于此,较能体现季相变化的植物配置如下:春季为樱花(主)+玉兰(次);夏季为夏日红(主)+棣棠(次);秋季为石榴(主)+两株红枫或柿子树(次);冬季为腊梅、云杉(主)+红端木(次)。总体而言,住宅小区属四季园,其季相变化设计方案可以为:大叶黄杨与云杉互衬(主)+富有季节性的花卉树木(次)。研究证实,该景观设计方案非常符合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对人居环境的要求。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绿地率、叶面面积系数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环境设计问题;从意境创新、植物配置两个方面讨论了景观设计问题。总体而言,住宅小气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直接关乎到现代居民的人居环境的质量,则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创业;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 C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73-3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Optimiz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Environment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Wu Wentao

(West China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and the problem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and on this basis, provides the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Keywords:new economic norm;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suggestion

在经济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了创业。创业、创新被赋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1]。创业有助于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激发创新和创造工作机遇的重要动力,是解决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增长、就业率下降等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 大学生创业的内涵

创业是指个人或群体开展的以创造财富为目标的活动。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开发利用创业机会,组织并配置各种资源提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在这里主要是指在校大学生和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个群体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理念最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创业的动力强。大学生创业是指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自己专业知识优势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中寻找机会整合可用资源,自主独立创办新企业,提品或服务,最终实现创业的过程。

2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自1980年以来,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中,80%是新企业创造的。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10万,2012年达到680万,2013年达到近700万,2014年大学毕业人数首次突破了700万,达到了727万,2015年的毕业人数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攀升,达到了749万,2016年可能还要提高,数量的增加,就业的压力就增加[2]。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速率的调低,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种种原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岗位萎缩、就业空间狭窄,引发了一系列的就业难题。鼓励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快建造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多渠道多模式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2 大学生创业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据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创业活动越活跃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下行,2010年GDP增速是10.6,2011年是9.5,2014年是7.4,2015年中央的要求是7左右[3]。在经济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增长、就业率下降、劳动力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加剧,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制造新的需求,比如计算机和手机,这些产品刚刚出现的时候,谁也想象不到它们会带来这么大的市场。由此可见,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2.3 大学生创业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业被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学生创业可以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创新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创业上拥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大学生是创业群体中不可或缺的新鲜力量。大学生创业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能够给予系统的支持,并做出全面、积极的贡献。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还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带来一定的动力,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均比例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5%,相比过去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20%-30%相比,我国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小,创业的水平差距较大。

3.1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比例比较低

大学生是最有能力、最有潜力创业的群体,大学生自主创业更能体现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发展壮大的基因和根基。虽然我国下了大力气,在资金支持、贷款配套服务等方面都给大学生政策倾斜,但我国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实际比例多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显示:2007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2008届为1%,2009届为1.2%,2010届为1.5%,2011届为1.6%,2012届为2.0%,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9%,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3%,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0%,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8%。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大学生中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仍然是极少一部分,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一般为20%-30%。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创业没有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

3.2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较低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关注,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条新兴之路。在逐渐高升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虽高但实际成功率却不如人意。据相关的问卷与实地调查显示:在当前的创业激情下,大约80%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但实际的创业结果却不如预想的一样成功。据不完全统计,非大学生创业者失败率近70%,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98%,远远高于一般创业者,能够持续经营并自主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仅占2%。这样的低成功率现象让人诧异,更值得我们思考。

3.3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资金严重缺乏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资金支持。注册企业、寻找场地、开拓市场、提品和服务,处处需要钱。没有多少积蓄的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最先感到缺的就是钱,众多的大学生创业者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创业资金的缺乏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

据调查显示:我国有70%左右的创业大学生因缺乏资金支持而宣告创业失败。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难问题,国家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简化反担保手续、延长担保责任期限等资金支持政策,用来缓解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缺乏问题。但据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表示自己及身边的同学们很少有去申请的。例如:在2012届毕业生中,60%左右的创业资金是由“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而来,他们充当了“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其次的资金来源是积蓄和银行贷款,占25%左右,而由政府提供资助的比例约为1%。这说明在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政府发挥的资金扶持力度还很微弱。

据调查:导致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难题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其一,创业大学生由于缺乏资产质押,故从银行借贷的可能性很小;第二,创业大学生由于缺乏成功经验,通过民间借贷获取资金的可能性也很小;第三,拥有项目的创业大学生与拥有资金的投资者之间缺少较好的对接平台。这样,就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创业计划一拖再拖。缺乏资金是造成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鼓励各类投资者积极助力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创业者积极、无障碍地对接。

3.4 大学生缺乏进行自主创业的经验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对企业的运营、市场的运作、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都缺少了解,对资料没有进行全面的收集,更缺少相关的经验。忽然出来当“小老板”,在匆忙之间就做出选择,仓促上阵,无法应付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据调查,在校大学生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70.2%的受访者认为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团队的经验和能力不够也是另一个失败原因。对此,要建立健全青年创业辅导制度,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天使投资人当中选拔一批青年创业导师。积极帮助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有效积累经验。

4 经济新常态下优化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新环境的建议

2015年7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要解决就业或者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首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学生培养的质量提得更高一点,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更强一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服务,这是大学的责任[4]。同时,政府应该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等方面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这也符合现在所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和大背景。为了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建议如下:

4.1 为大学生创业拓宽创业资金筹措渠道

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基金),加大对创业工作及创业大学生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与金融部门、小额担保贷款管理部门、微众银行、民营银行等进行的合作。探索设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指导服务站,本着风险可控和方便大学生享受政策的原则,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重点培育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创业项目和新兴服务业项目,支持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注册“网店”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学生创业精品项目。为了满足学生创业资金需求,使想创业的在校学生拥有相应的风险保障,解除失败的后顾之忧,四川大学与工商银行共同设立了5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通过校友支持、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在全球校友的支持下筹划设立金额在4~10亿元的优秀学生创业众筹基金。与成都市协商共同设立校地合作资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共建“四川大学天府创新研发中心”,共同打造1亿元的面向全球优秀学生的创新创业基金。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签署校地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共同设立校地合作资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共建“四川大学天府创新研发中心”。

4.2 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训练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高校应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全覆盖,将《创业基础》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同时,建立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和自主创业,并将成效折算为学分,对休学从事自主创业的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例如:四川大学为破解课堂教育与创业实践“两张皮”的难题,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针对性和衔接性,不断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在“书本”落地的同时,精准有力地提升实践质量。自2012年起,学校启动了万门课程建设计划,将在10年时间建设10000门左右的课程,其中,学术研究型课程5000门,新建、升级改建创新创业型课程2000-3000门,社会实践型课程2000门。目前,川大学子每年都能选修300多门来自社会精英、行业翘楚、杰出校友等来校开设的创新创业及实践应用型课程,旁听500余场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在“社团+创业项目”的学术型社团模式激励下,学生自发组建形成了400多个学术型社团,招募到近万名学生会员,年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1000多次。不仅每周举办创业分享会,每月开展大型讲座,每年举办大型创新创业论坛,还形成了创业大讲堂、创业体验赛、周末创业沙龙、大学生暑期创业操盘实践等品牌项目。

4.3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创业实践孵化

加强实施教师创业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将提高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教育教研机构,配齐配强创业就业指导专兼职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依托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专业实验基地、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等现有条件,建设符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创业实训和创业园,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提高利用效率和孵化成功率。借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共建一批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参考文献:

[1] 朱帅.浅析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融资渠道[J].商情,2011(3).

[2] 孙,解长福.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1(9).

篇11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思想文化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良好,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讨论如何促进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1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同理论分析

1.1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经济学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1988年成立的国际生态学会(ISEE)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探索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规律的一门学科进入科学范畴。生态经济是站在经济学立场上,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其内容包括能量传递、物质交换、价值增加和信息沟通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体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愈加突出,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并统一于现代化建设,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

1.2思想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增长点

思想文化产业既与思想文化相联系,又与经济相结合,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产业日益重要,思想文化已成为国际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不到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产业概念,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1947年)首次提出的(Culture Industry)。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思想文化产业思想文化产品就是生产、再生产、分配、储存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这一活动在工业标准下进行。我国提出思想文化产业一词是在国家《思想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04年)中确定的,其中对思想文化产业做了详细阐述。思想文化产业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内容。

1.3协同理论

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了协同理论,依据这一方法,规模化、差异化的子系统在开放环境下,相互之间以复杂的方式交互活动,从而产生新的复合系统,由于各个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使得整个开放系统有杂乱无章变得整齐有序,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关系,两个子系统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用增大,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因此,我们应借鉴以上理论,统筹协调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两个正外部性系统结合产生的放大效应。

2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国际环境的适应性不强。参与国际市场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相关监管没有同步到位。在专心工作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进行监督等,其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仅停留在表面。当前国内公司之间、业务之间现行体制没有理顺,没有完善的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业务货币供给、转移渠道的可控制监管,根据政府政策、市场调节的反映速度慢。经济发展快速时,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滥投资,也客观给建设中的洗钱创造了温床。

(2)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不够完善。市场经济逐步放开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中,所得投资汇算清缴的理解偏差,对自身经营的理解情况,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各种风险。企业绞尽脑汁多方吸取投资者资金,但往往通过不记或少记利润、多计虚报成本等“对策”,以逃避利润分红。这些方式及时在一定的时期中,能够让企业减少分红、多多吸金,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然而从长远看,是无法真正的让企业有效建设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反而伤害了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声誉。

(3)人才的匮乏与制约因素。如今,互联网教育的加速发发展,许多部门的待遇有了保障,例如现在有的大学生宁愿到北上广做简单工作,也不愿进“生态气度”。加上许多思想文化产业于生态经济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地形复杂、工作相对艰苦,在引进人才方面,就没有竞争力。加之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引进的程序较以前复杂了很多,按事业单位进人的程序引进人才,各方限制因素较多,例如空编数的核定等处于严格监管,对教育部门又作出了清晰的限制,而教育机构在进人和待遇方面都缺乏自,以及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收益见效慢,客观造成了人才缺乏。

3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注意之处

(1)与自身经济结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此,我们从谈两点:第一,投资者价值纳入生态经济之上,思想文化产业纳入经济价值当中,综合“经济生态思想文化”价值,使其统一体协同进步;第二,是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中,使投资者对建设项目目标综合思考,遵照循着资源投入产出最优的模式,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产出。

(2)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经济风险评估机制。本世纪以来,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被人们关注,并最终在各地遍地开花,但许多属于盲目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具体投资中,投资者要依据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市场的运行情况、业务、行业等相关信息做好风险等级和程度等级评估。对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信息应该从全方位考虑,规避投资的主观盲目性。

(3)多方引进优秀人才。目前许多生态经济于思想文化产业地区的工作较为辛苦、待遇比较欠缺是现实,拥有良好技能并具有相当研究开发能力的毕业生还不满足新疆许多地区的现状,更别提认真从事工作,再者拥有资深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人心思动。因此,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待遇问题以留住人才值得探讨。首先,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要积极与各大专业院校联络招收人才;其次,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要提高相应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备基础管理设施,尽量做到设备齐全,保证设备的高效利用。

4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析

4.1多种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奠定生态思想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其形态取决于特定经济基础,伴随着这一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为工业思想文化转变到生态思想文化奠定经济基础。顺应时代要求,生态经济要走循环化、低碳化之路。要依据各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本地优势产业,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本地生态经济规划,发挥其指导扶持作用,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能源集约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产业经济循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如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等);推广生态循环型农业,积极研究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制定农业产业化标准,引导节能与环保产业发展。通过以上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奠定生态思想文化基础。

4.2发展生态思想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思想文化发展的产业载体

随着生态思想文化的发展,生态思想文化逐渐形成一项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正逐步引导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各地应大力发展生态思想文化产业,以此促进生态思想文化建设和发展。一要立足各地地域思想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地域生态思想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挖掘地域思想文化中的特色元素、生态元素,把各地区域特色思想文化多样化地融入各项基础设施设计中,融入餐饮、商贸、会议等项目中,打造标签化的地区生态思想文化产业;二要建立标志性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节约型优势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旅游服务型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等三大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加快生态思想文化旅游业、休闲业、广告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推动生态经济,打造更多有机品牌,并努力提高有机产品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挖掘各地生态环境优势,利用体现各地地理、人文特色和普及生态文明的思想文化产品,也要努力发展娱乐、演出、展览等精神思想文化产业,还要加快发展生态思想文化软件、通讯、计算机等信息思想文化产业。

4.3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品牌,培育生态思想文化特色

创新是思想文化的关键,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力量,要创新生态思想文化的品牌,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应该选择合适的载体。一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创建时代华、特色化的生态思想文化名城,发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优势和特色。在加快推进生态化进程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要打造好生态思想文化名城效应。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学习并推广,以取得更大的生态效应;二要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打造农村生态思想文化发展品牌。“恭城模式”、“大新模式”等在生态家园建设方面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三要实施生态思想文化精品战略。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品牌数量固然重要,品位和质量更加重要,实施精品战略尤为重要。为此,要保障生态思想文化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态特色、水平较高的生态思想文化产品。在思想文化特色中,要避免一味求新求洋,要注意挖掘我国的思想文化宝库。

鉴于此,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思想文化与民生发展的基础,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资金保持较快增长。未来,要综合各种方法来打造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的助力,初步出现国内一批先进的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单位。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股的大潮中,只有充分利用好多方面助力,处理好各种管理情况,才能保障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合力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长久性,不是一蹴而就。真正让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场为我国经济、民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正.生态经济的发展新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谈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J].上海科技教育,1999(1).

[3] 刘保正.从地域角度谈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企业家天地,2003(1).

[4] 李江.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规划[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篇12

关键词:城市环境 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 生态园林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和严重的发展问题,即只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致使现如今城市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城市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于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继而提出了城市环境保护策略,并大力开展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以实现环境保护,还原生态的目的。以下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指出了当前城市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论述了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园林建设的相关问题。

1、城市环境问题

1.1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1.2大气质量恶化严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垃圾成堆现象严重。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1.4噪声扰民现象严重。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统计,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为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效益,还居民一个健康、绿色无污染的生活环境,就必须要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力阻止城市建设的无序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发展,加大对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严格把关各种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禁止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项目开展实施。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从全面出发,努力打造健康、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城市。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城市环境的保护规划设计中,尤其应当注意实现以下几方面内容:

2.1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2大气污染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3水污染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2.4固体废物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3、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4、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在对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进行规划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污染状况、经济现状等各方面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最终选用一个最佳的生态园林建设方案。生态园林建设可以根据设计中所选用的植物群落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较为常见的几种生态园林建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4.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这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美学原则强调意与形的统一。如利用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等。

4.2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这种植物大都属于绿化环境效果显著,生长较快,且适应性强的植物,如杨树、松树、柏树等。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当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较为常见的植物群落种植模式,对于快速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减少噪音污染等危害、促进局部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3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这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例如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广玉兰散湿风寒;银杏叶含有氢氰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4.4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5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4.6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篇13

关键词:营林;管理措施;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营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营林上不去,山上增资源就是一句空话,必然制约山下增效益。实践还将表明,没有持续发展的营林,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林业。营林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营林,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营林,营林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消弱。为加强营林基础工作,使之落到实处,必须赋予“以营林为基础”更为实际的时代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工程”的有力推进,造林更新已成为维持林业简单再生产的主要条件,提高造林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是林业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林地是营林基础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林地被随意挪作他用,每年“蚕食”不少,因此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保证营林规划的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1、加大营林生产的投入

1.1 营林投资的风险

一般来说,林业可以承包给企业进行种植,但相关企业必须遵照当地政府部门和林业部门的管理规定。当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营林也可由政府投资进行。林业需要经营,无论是哪一方来抚育和经营林业,都期望获得高额的收益,显然,营林是存在风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难以预测市场的波动。虽然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营林(天然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等)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其周期较长(一般为几年之久),不排除在培育周期下出现市场波动造成风险的可能性。营林通常有政府、企业、林农和购买方四方参与,一旦由于市场波动使得供需产生矛盾或是板材价格发生剧烈下滑,就会导致四方之间的利益链断裂,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亏本。(2)政策风险。森林资源是国有重要的土地和环境资源,政府对于树木的采伐有着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过于严格时就会降低投资方和林农的积极性。所以在提高生态环境和保持经济效益之间存在风险因素。(3)抚育和管理风险。不同的树木在种植时需要适合的管理方式,并且由于营林是一种长周期性的项目。一旦在抚育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火灾、盗伐、病虫害等,就会使营林利润大幅下降。

1.2 我县营林的现状

我县营林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弊端有:1、集约经营水平低、林分质量低、经营形式粗放;2、营林机构不健全、营林团队素质欠缺、技术薄弱;3、在传统大木头经济影响下,现今营林的基础地位不稳定;4、树木种植的科技含量较低;5、林区大多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山区。

1.3 营林生产的抚育和管理措施

1.3.1 建设优质的种苗基地

现代营林是人工造林的一种。良种树苗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是高产、高收入。相对于发达地方来说,我县良种树苗的培育尚欠规模,从长远的经济效益来看,科学育苗、建设种苗基地的建设是必要的。另外,还要加强对母树林的抚育管理,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母树林的结构组成,这便于达到林木的良种化。

1.3.2 做好成苗的管理工作

一般树苗最重要的生长周期是第一个周期,分为出苗、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后期。通过了解当地气候,选用适合品种,深入研究苗木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出生长期相应的抚育措施。

1.3.3 做好营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病虫害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为得到优质的木材,就要保证树木生长的健康。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任务艰巨,林农必须做到时刻观察监测,加强苗木的抚育管理,可以利用益虫、益鸟或是常见病虫的天敌来抵御,效果不明显或是病虫害严重时,就要施放一定的农药来治理。

1.3.4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造林

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育林造林技术薄弱的弊端。育林、造林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学思想、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模拟技术,将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树种有效地遗传给后代,也可将提升树木的抗寒性、抗病虫害性、高保存率、高木材比重等性质。

2 营林投资的经济效益

获得高的经济效益是营林投资的重要目标。首先,在选用树种时,要选用相对易于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利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空间。

2.1 营林经济效益评价准则

由于营林周期较长的特殊性以及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发生改变的性质,营林的经济效益的预测和评价要采用“动态经济分析法”,即是指把不同时间价值下的货币换算成相同时期的价值,加以计算和比较,这里的比较计算指的是用营林过程最终产出的木材价值减去营林过程中的木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和(标准费用),得到的费用差。由于各地林地等级、蓄积量以及不同树种的培育周期都有差别,故在评定经济效益时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2 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营林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且这些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有波动的在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等级林地培育的木材等级存在差异(2)市场经济条件下,木材的售价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营林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等);(4)营林投资方还受贷款利率的影响;(5)管理费、营林设施费、维简费、育林费等都应算作营林成本。

2.3 对林区实行综合开发

这是今年来兴起的方式,为林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所谓营林过程中林区的综合开发,指的是依靠林区天然条件优势,开发森林旅游、花卉园艺以及特色加工业。这样能充分开发出林区的潜力,创造出额外的经济效益。

3 营林的生态效应

政府重视和支持营林的发展和扩张,主要看中的是营林所带来的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效益。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等要求的严格,营林的环境效益越发受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关注。

3.1 植树造林的生态意义

首先,植树造林有良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风沙席卷的地方,轻则空气质量大幅下降,重则会对水源造成污染、甚至淹没田地和城市。树林能够大大减小风沙的速度,一般来说,风沙遇到树林,其移动速度可降低8成,风沙中的沙尘和沙砾就会沉积在树林底部的草丛中,不易再被刮起。树木的根系较大,埋藏在泥土里的深度也较深,故能聚合泥土,且能牢牢抓住地面,树木植被可防止水土流失。当降水量相应减少时,树木的根系还能吸收土中的水分并且蓄积起来。

树林能起到消除污染的作用,一亩树林中的树木在一年中可以大约吸收70kg的二氧化碳、48kg二氧化硫(有毒物质)、约4万kg的尘土,并能释放出约50kg的氧气。有的树木还可分泌出杀死病虫害的杀毒素。另外,树林还可以减低噪音强度。总之,植树造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灾害的发生,并能美化环境,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3.2 采用可持续的经营方式提高生态效益

森林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益处多多,它是一种可维护、可创造且可更新的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采用可持续的营林模式是一种必然,它有利于不断创造出经济和生态效益,而且能持续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带来益处。森林能够提供巨大的环境价值,现代林业应该是综合性、多方面发展、满足人类多种需求、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加大营林的投入,扩大国土森林的覆盖率,发展可持续生态林业已经成为现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政府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作营林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而且修改了《森林法》,并制定出相关政策。如何做到营林的可持续发展,以下给出几点意见:(1)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即是向生态资源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向对生态资源保护付出代价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

补偿;(2)完善林业保护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各地区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机构应各尽职责,对违法征用领地、毁坏林地、开垦林地的现象予以监督和制止。将林地的监察落到实处;(3)完善有关林权的法律法规。林业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整体上监督和完善各项保护和管理制度,以免它们出现冲突制约林业的可持续利用。

4 总结

现正处于营林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林业,是改变国民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冯宏武,关世印.论如何做好营林建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篇14

关键词:生态园三湿地 沙河村 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温州生态园占地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由三湿地和大罗山组成。其中三湿地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小161个岛屿组成,湿地内水网密布,村落沿河布局,民居临水而筑,自然风光秀丽旖旎,有“浙南威尼斯”美誉,是城市中心独一无二的生态宝地。三湿地公园湿地面积比杭州西溪湿地还大。“橘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将是建成后的三湿地公园的生动写照。沙河村景观工程正位于三湿地东北面,沙河村东侧,北临贯穿温州市区的瓯海大道,本工程有三个狭长小岛南北平行排列构成,分为东、中、西三个区,总用地面积5.12万平方米,本景观是三湿地的组成部分。

1.2 对现状生态调查

三个狭长的小岛被河水包围着,河水因电镀企业污染而变黄,三湿地还遭到水葫芦的入侵。水葫芦的大量繁殖,严重威胁三湿地的生态系统,还可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河岸尚未被硬化,小岛上部分是村民的瓯柑园、菜园,其余长尾草、芦苇、更多的是有害藤本植物,爬满废旧的电线杆,还有几株水杉,村民违章建筑、简易工棚,砍伐树木等破坏现象还是触目可及,无纺布企业排放的烟雾仍然弥漫三上空。

调查表明,作为城市自然之肾的三湿地,目前已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原始性,野生鸟类急剧减少,珍贵的黑嘴鸥已难觅踪影,就连白鹭的数量也大幅下降,整体水质处在IV类以下,目前三湿地现实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为理论价值16.4%。目前园区整体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继续加重,导致生态全面自然退化。

1.3 规划意义

1.3.1 在温州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

温州生态园位于我市未来大都市的核心,由大罗山和三湿地组成,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其中,大罗山117平方公里,位于瓯江和飞云江之间,是我市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城市 “绿肺”之称;三湿地与大罗山相连,面积为13平方公里,内部水网密布,由161座岛屿组成,自然风光旖旎秀丽,有城市“绿肾”之称,而沙河村景观工程正是连接市区和绿肾的最主要的接口,起到引人入园的作用,主要是市民日常文化交流、游憩交往、健身锻炼、游戏娱乐、观赏为主。

1.3.2 在温州市历史文脉中的地位

明朝朱元璋攻驻温州城后,一日和刘基上吹台山察看地势,偶见鹿城东南一带河流如蛛网,陆地如岛屿,星罗棋布,郁郁葱葱,烟雾蔼蔼,和平清静,赞叹:“鱼米之乡,宛如神仙境地!”刘基对言:“那就称它为南仙吧。”后因方言谐音所致,自清至民国称“南西”。在战乱纷纷的年代,因三河道阻隔,地势不易遭扰,历来是温州人避乱住所。每年端午节,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会在这里举行划龙舟比赛,是温州市民风俗特色非常浓郁的地方。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按照亲水临河的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的,建筑非常有特色,而且部分保留完整,是江南水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沙河村景观工程性质定位及设计要求

生态园以优秀的地景、水景、建筑、胜迹和生物景观为景观特色。其中,地、水、建筑、胜迹组成了生态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演绎了其历史文脉,而生物景观是现代农业的体现,展示了生态园新时期的新景象。

景观特色归纳如下:地旷物博,地形复杂;旷幽兼具,刚柔并济;水乡泽国,诗情画意;源远流长;空气清新、小气候优越。

沙河村景观工程定位为文化休闲性质的生态公园,以文化交流、游憩交往、健身锻炼、游戏娱乐、观赏为主,与市民的室外生活紧密相联。同时协调好景观区和周边环境及建筑的关系,设计中突出湿地绿地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及小品设计。

3 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注重对现有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将景观建设与植被恢复过程相融合,整体景观建设与城市人工环境景观建设相协调,区内人工景观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景观建设以增强区域景观联接度、增加景观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为主要目标。高度重视现有植物、裸岩、溪流等自然景观与村落民居等人文景观的保护。

三湿地保护游赏区――以湿地景观恢复为重点,通过湿地水城、湿地果林、湿地草丛、水禽栖息地等景点的建设,形成以桔岛水乡为特色的湿地型滨水景观区。

4 园林绿化生态设计

4.1 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对策

1.水污染治理:拆除不合法的电镀、无纺布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迁移合法的企业厂房,通过截污、净水、生物吸附水等基本措施,以降低水体污染物输入,改善水质,提高水体透光率。

2.湿地植被建设:拆除违章建筑,还上沃土,选取合适乡土和引入物种,在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湿地植被,使乔、灌、藤、草相协调,提高初级生产、增强环境效益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整体景观建设:结合基质修复和湿地植被恢复工作,进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建设,适度拓展水域面积。

4.亲水岸滩建设:维持现有的天然滨岸外,根据岛屿的功能类型设计相应的滨岸;采用多种护岸形式,在保证滨岸功能的同时,提高景观的多样性。

5.水生植被建设:通过河道绿化,引种、繁育,恢复沙河村湿地特有植物种类;重建湿地植被生长区,恢复湿地植被,拓展湿地区域面积。在适宜区域营建由“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组成的湿地植被全序列或半序列湿地景观。

6.生态旅游点建设:在沙河村湿地修复后,建设生态旅游的接待设施和相应的娱乐、民俗活动设施。

7.生态人居建设:利用现有旧村,因地制宜,与生态产业建设相协调,建设成为以“绿色-生态-健康”为主题的生态家园。

4.2 绿化设计

4.2.1 东片区绿化设计

东片区是沙河村生态景观的入口,入口中设置了停车场,停车场为草皮砖地面,停车场的中间一排是黄山栾树,起到给车遮阴作用,再大的阳光也给黄山栾树给挡着,车在树下乘凉,形成凉爽的小气候;一进生态园,就是温州本地的瓯柑,保留了温州的特产,实现整个生态园“3月到9月可以观鸟、4月到10月觅蝴蝶听蛙声、5月采摘杨梅、7月到8月逗蜻蜓赏荷花、10月到12月品尝瓯柑……”中的“品尝瓯柑”,突出沙河村生态园的主题作用;在瓯柑边上,还种上了可观赏性的树木如:婴花、鸡爪槭、马褂木、黄山栾树、广玉兰、乐昌含笑、榆树、青冈、红花继木球等,树下草进行混播,他利于生态平衡,季节变化总有绿色,其中有黑麦草、细叶结缕草、石蒜、书带草、灯心草;在生态厕所边上种植了三湿地的水竹、有呼附异味及尘土作用的夹竹桃;河岸为原始河岸,不加砌筑,并在岸边栽上生态园本有的水杉、柳树,亲水处栽植更多水生植物:其中有菖蒲、美人蕉、鸢尾等。

4.2.2 中片区绿化设计

经过温州特有的廊桥或是三岛相联公路,就可进入中片区。中片区以民俗景观为主,绿化加以衬托,在龙舟广场栽植凤尾竹、芭蕉、金丝梅、等低矮植物,只在茶楼这边载植高大点的树木,如浙江樟、银桂、榔榆、石楠、羊蹄甲、皂荚树、花石榴、结香、凤尾兰等。为了增加层次感,树下中间层有各种球形植物,如龙柏球、红花继木球等。树下层混种草,如红花酢浆草,黑麦草、细叶结缕草、千屈菜、白三叶、五节芒等,在中片区的最北面保留了原来的瓯柑园,保持地方特色。

4.2.3 西片区绿化设计

经过曲折式的栈桥或是三岛相联公路,就到了西片区,在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水域面上,就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来增加水的自净能力,改变生态园的水质。栈桥下的河里有规律的种着睡莲、再力花、菖蒲、美人蕉。岸边是千屈菜、五节芒、鸢尾、菖蒲、灯心草,上部树林是水杉、池杉、落羽杉以杉类为主,休现三湿地主要树种的地位。内部树种多样,以杨梅为主,体现“5月采摘杨梅”的主题,其中还穿插着红枫、花石榴、银桂等观赏植物,真是即饱口富,又饱眼富。在民俗楼边上,种上蒲葵,很像南方的海边的椰子树,另有一番海边气息。在这个片区里,还有大量的毛竹,形成竹林,也是最具温州水乡特色的了,树下是黑麦草、细叶结缕草、石蒜的混播,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

5 园林景观设计

在环境景观设计上,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至上的原则,尊重原有地势地貌,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确立项目的布局、主题,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得用地形,尽可能的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尽量保持地形地貌的原生态,对亲水岸线不作人为的修筑,保持自然界面,适量布置一些,尺度形式,规模和空间环境适宜,协调的建筑。绿化景象充分体现乡土风貌,培育湿地群落,建设都市雨林、小品设施和环境协调,与建筑绿化等共同创建富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湿地景观。

5.1 东片区景观设计

停车场进入后就是生态园的大门,本大门设计和温州的祠堂大门设计相同,门庭屋顶是带翘角飞檐。门和廊连成整体,廊的另一面是带有空花窗的墙,这样把生态园内外分开,又可通过空花窗看到生态园内的景色。

石拱廊是本片区的主景,在解放前,日本军侵略温州,温州市民就去三湿地躲避,三岛屿众多,地形复杂,日寇不熟地形,往往失败告终,为了记念三是温州市民的避风港,设计一个像城门的石拱廊,石拱廊的外表主要装饰是花岗岩,所以又像碉堡。这个石拱廊成半圆形,朝向温州的城区,代表温州市民永远平安,和协发展。石拱廊的中心是个圆形的广场,代表温州人民抗日后的圆满生活。整个石拱廊的设计具有历史意义。

亲水平台离常水位只有36cm,更进一步的伸向水面,在亲水平台上可以得天独厚的看到河面的风光,鱼光点点,只要来这里的人们可以感受一个这里的绿水,亲近大自然,进入深入大自然的怀中一样。

5.2 中片区景观设计

从东片区到中片区,其中相连了一座廊桥,廊桥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处美丽的风光,但今天善存无几,只有在温州的太泰还可见到,而现在在这美丽的水面上,廊桥造得恰当好处。在廊桥上可以看河光山色,廊桥上还有座椅,可供在桥上歇脚、乘凉、观光作用。这水面上高处的廊桥,正和东片区低处水面上的亲水平台遥遥相望,相互呼应。

中片区主要是民俗活动,每年会在这里举行划龙舟、包棕子比赛,所以龙舟广场是这片区的主景,主建筑龙舟长廊从平面上看成正体“山”字形,也表达龙舟比赛的公正、公平。每年端午节来这里参观民俗活动人很多,所以设计龙舟长廊空阔,可作游人活动。另外龙舟上岸后也可作为存放地,龙舟成为艺术品,摆列那给游人各市民观看,学习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龙舟廊后面就是茶楼,龙舟廊和茶楼就用了一个照壁来隔开,分开一面是热闹龙舟廊,另一面是清静的茶楼,在这个生态环境里,让人放松心情,那就来茶楼品茶吧。茶楼为两座,两座之间用廊相连,茶楼为二层,防民住宅大院式,小青瓦屋顶,带花头翘角,整个茶楼古朴风雅。1号茶楼分内庭,休息厅,2号茶楼主要为展厅。

5.3 西片区景观设计

经过栈桥就到了西片区,栈桥曲折,竖横,布在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水域,在这个栈桥上可观水中的鱼嬉戏,和水生植物,引来的蜻蜓。

西片首先入眼就是很么长的竹廊,你是不是感进入农家园呢,竹廊全部用本地的毛竹做成,屋顶上还盖上了芦苇草。

民俗楼是展示民间艺术的,本地古老的文化,介绍温州的历史,生态园的历史,他的结构和茶楼基本相同,特别的是外廷了廊,廊连接了水榭,水榭为四方形,伸向水中,像是又增加了一个小陆洲,更体现三湿地水多的特点。

6 道路系统

整个生态园区共规划3个级别的道路,1级路为黑色沥青砼主环路,宽6m,可供通管理车。它以自然流畅的曲线贯穿全园和各个入口,穿越水面的部分设桥,自成循环系统,成为连接各景区的纽带。2级路联系主路,引导游人伸入各区游览,并在人流密集处,开辟出面积较大的铺装休息地,供游人集散。路宽2.5m,以花岗岩路为主,铺成各种花纹。3级路是景区内通往各景点的散步、游玩小路,路宽0.92~1.2m,路面有仿石路面、卵石路、踏步路等形式,宜曲不直,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