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炭行业的发展范文

煤炭行业的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5:14: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煤炭行业的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煤炭行业的发展

篇1

[摘要]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煤炭的供求差距在扩大,出现“煤荒”现象;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煤炭消费和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作者认为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应该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兼并收购中小煤矿扩大产能、储备资源,提升主业规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有限多元化战略,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煤

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作力度。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总数的33.8%,煤炭可采储量,我国次于美国(25.1%)、俄罗斯(15.9%),居世界第三位(11.6%),达1145亿吨。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煤炭的供求差距在扩大,出现“煤荒”现象

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煤窑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较快。后因煤矿安全等因素,小煤窑一直处于整顿、关停状态,产量有所减少。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渐拉大,其中,煤炭在20__的可供求量为15.2亿吨,而消费量却达16.5亿吨,供求差达到了1.3亿吨。预计20__年供求差将增加1000万吨,缺口达到1.4亿吨。作为煤炭行业的下游用户,电力、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国际煤价的上涨,对煤炭需求开始加大;同时,煤电之争、铁路运力矛盾等问题,造成近期煤炭需求量增加,引发“煤荒”现象。

2.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

从我国能源结构的趋势来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1995的75.3%下降到20__年的65%,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下降,这和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其原因主要是:天然气、水电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潜力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其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煤炭作为一种非洁净能源,在目前技术水平还未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其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此外,煤炭的储量有限,可开采量将不断减少,这也是导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在基础能源中的地位短期内仍不可动摇。这是因为:

首先,煤炭在我国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小而且开采成本很高。

其次,煤炭相对石油、天然气具有成本优势。在所有石化能源中,煤炭是最便宜的一种,同等的发热量,用煤的成本只相当于用油的30%,天然气的40%。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使用石油、天然气的成本将是煤炭的8倍,甚至更高。从目前我国的能源构成情况看,靠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设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第三,我国煤炭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我国有几十万个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一半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但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

3.目前煤炭行业发展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l)油价上涨带动煤炭的需求增加

近来,油价持续上涨,超过了其与煤炭的合理比价,企业必然对燃油和煤炭的消费进行综合价格比较,向可替代品转移,从而增加煤炭市场需求。

(2)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煤炭行业发展

我国原煤炭产量近50%是由小煤窑生产的,出于对生产安全的保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从1997年开始逐步提高安全生产门槛,实行关井压产,逐渐关闭不合格的小煤窑,由此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并使行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3)经济发展带动煤炭等基础能源的需求增加

目前,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以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业的发展。我国煤炭产量自1999年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__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11.5亿吨。

4.煤炭消费和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大型坑口火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西部地区煤炭生产和消费增长。二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铁路实行“网运分离”,将进一步改善煤炭运输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煤炭开发,有利于煤炭开局重点向西部转移。三是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石油、天然气价格变动,将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带动煤炭消费增长。四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三峡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投产,将改善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将放缓。

5.煤炭行业将由分散趋于集中,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国煤炭行业极为分散,属低集中度行业。虽经过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但仍有各类煤矿3万多处,煤炭行业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0__年,原煤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企业只有17家,仅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0%。而美国4家最大产煤公司1996年的产量为3.49亿吨,占其当年产量的36%。

由于行业过于分散,从而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极为分散的行业格局,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对该关闭的小煤矿决不手软;另一方面,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使整个行业由分散趋于集中。

二、影响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弊因素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能源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决定了煤炭行业仍将发挥其在能源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能源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75%左右,且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行业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

(2)现代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能源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量、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还开拓了新的煤炭产品品种。同时,我国在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大大提高了煤炭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在煤炭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3)政府的宏观政策和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环境。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基于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认识,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扶持和倾斜。

(4)煤炭市场形势逐步向好,国际煤炭市场存在机遇。随着主要用煤行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煤炭的需求量增加。世界煤炭产品市场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煤炭出口形势相当喜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__年,亚洲市场煤炭将增加15亿吨,今后日本燃煤电厂每年需扩大进口4100万吨,韩国每年需扩大进口1500万吨。日本和韩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煤炭进口国,我们有隔海相邻的短途运输优势,与这两个国家的煤炭贸易前景看好。

2.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

(1)受传统行业限制,发展空间有限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转产经营是所有煤炭企业迟早要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煤炭行业是一个成熟行业,其成长性受到限制;在“新经济”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主营业务获利空间面临增长性不足的问题,需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企业要维持再生产就必须拓宽经营领域,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面临着规模效益问题

煤炭行业因本身进入壁垒低、退出障碍高的特点而成为一个分散型行业,即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煤炭行业这种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导致了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生产资源浪费较大。

(3)煤炭企业的组织分布跨度大,对管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的注册地和生产基地相分离,业务组织的分布跨度较大,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业务有序发展,并使企业管理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需要企业建立健全并完善高效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

(4)涉足全新领域,面对新的挑战

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看,煤炭业必将逐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涉足一些全新领域。由于涉足全新领域面对的是新市场、新环境,煤炭企业应对项目深入调研,以减小项目的投资风险,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元化经营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尽量避免新领域、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新的经营风险。

三、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1.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煤炭行业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价格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有关。煤炭行业改革已走过了10多年的漫长路程,投资和定价却仍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模式,这已成为问题的核心,也是煤炭行业利益失衡的症结所在。应当说,国家在煤炭资源管理与供应体制上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煤荒”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煤炭行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从价格到市场准入实行全方位的放开,通过深化改革来彻底解决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是用煤和产煤大国,但在煤炭的利用上,很多还是原始的直接燃烧,煤炭的综合利用、进出口以及整个煤炭能源的战略规划,均应提到议事日程。要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来统筹安排煤炭发展规划,同时,协调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与规划,以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兼并收购中小煤矿扩大产能、储备资源,提升主业规模

为改变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国家的产业政策应是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

煤炭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占有资源。由于目前大规模的新建矿井很少,因此很多企业都在超能力生产,以缓解市场煤炭紧张的状况。同时,要通过兼并和收购小煤矿的办法,加紧扩张生产能力,为市场竞争储备资源。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炭销售收入是煤炭采选类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些煤炭类上市公司,通过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这也是煤炭行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增加洗精煤的产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实施有限多元化战略,延长产业链条

我国煤炭企业跨行业发展起步晚,速度慢,步履维难,大多数煤炭企业仍是单一产业和生产单一产品,而国外大型煤矿一般均采取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同步经营,综合开发的发展路子,企业效益好,竞争力强。因此,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业经营是较好的选择。因此,利用煤炭的资源优势,延长煤炭产业链的战略,已成为煤炭企业的共识。目前,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煤--电、煤--炼焦--化工等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5.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运输是煤炭销售的瓶颈,对煤炭销售形成制约。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在解决生产瓶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赢利能力。

6.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作力度

充分依托资本市场,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证券市场实施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快速吸收优质资产,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将公司塑造成为以煤炭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电力生产等为主业的综合类集团公司。

篇2

【关键词】 煤炭 经济 SWOT分析 同煤集团 可持续发展

一、行业定义及特征

1.定义。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定义是:“主要从事煤田地质勘测、基本建设、生产、设备制造、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与煤炭相关的科研、教育、检测鉴定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2.特征。该行业的主要特征为:主要以一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重点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通过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建设煤炭过剩产能企业创业载体。

3.分类。按行业生命周期分类:它属于成熟阶段。按经济周期的反应分类:属于周期性特征较为强烈的行业。按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煤炭行业属于第二产业。

二、宏观分析

1.指标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万亿元,增长6%,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景气。以下是2010--2015年间,原煤的生产总量以及比上年增长的比率。

近年各项工业指标的下降,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下降到了64%左右。由此可见,GDP增长是支撑煤炭需求量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

(2)就业率。由于化解产能过剩将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据中国财经报报道指出,对兼并重组后新企业吸纳分流人员达到30%以上的,以及其他企业吸收化解产能企业分流失业人员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

(3)煤炭消费量。2015-2016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2015年1-5月据统计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51亿吨、0.55亿吨、0.49亿吨、0.22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2.9%、-2.7%、-9.8%、8.2%,全国累计商品煤消费量15.58亿吨。

(4)煤炭库存量。截至2015年7月,煤炭企业库存量为1.07吨,同比增加534万吨,增长5.25%,比年初增加2043万吨,全国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的煤炭库存量为3735万吨,同比减少692万吨,下降15.6%。

2.趋势分析。

(1)煤炭行业领先指标。火电增速是动力煤价格变化的领先指标,领先时滞也在1-2个月之间,

(2)煤炭行业同步指标。例如在指标分析中提到的GDP、煤炭消费量和基础建设投资增速等等。

(3)煤炭行业滞后指标。包括煤炭板块指数以及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煤炭板块指数在2016年5月下跌10.7%,而2011到2014年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26%快速回落至-10%。2015年1月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6.5%,创历史新低。

(4)经济周期性特征。宏观经济景气是支撑煤炭行业高景气的基础,煤炭消费受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较大。

3.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由于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下降及总需求继续回落使得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月有陷入通缩的风险,但上半年经济下调也意味着政策继续宽松将显得非常有必要。货币政策的宽松会继续刺激需求的恢复。

(2)财政政策。由于煤炭是典型的下游需求推动能源行业,因此在铁路大力建设,以及随着铁路的大力建设,对煤炭下游行业钢铁、水泥行业的发展将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将在总体上增加对煤炭的需求与消费。因此,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煤炭的需求与有效供给两方面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女政策,拟对煤矿收取“资源占用费”,遏制煤矿“透支”,这将其也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公司分析。

1.企业简介: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SH:601001)是传统能源行业,在早期的煤炭生产和技术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今其整体盈利水平每况愈下,前景堪忧,亟待寻找突破口走出行业困境。

2. PEST分析

(1)政策环境。我国能源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将进行去产能,兼并重组,有待建立优质大型煤炭集团,电力行业仍将成为用电大户,政府采取措施安置退休人员并推动技术变革。

(2)经济环境。受清洁能源等替代品的威胁,同煤集团近年的盈利水平较差,而且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

(3)社会环境。效益不稳定导致的员工收入水平较低,对于一些被迫停产的行业,如何安置失业矿工也是一大难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技术环境。煤矿瓦斯治理有较为明显的改进,通风区采用进口设备,加强监控,但是对煤质的改进仍需提高

3.SWOT分析

(1)优势。同煤集团采煤历史悠久,所以在人才队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体系,而且煤储较多。

(2)劣势。融资渠道不畅,缺乏高新技术人才,集团税负也较为严重,而且物流环节在近几年表现出一定的问题。

(3)机遇。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同煤集团成功兼并重组等多家小煤矿,

(4)威胁。一些新能源的替代威胁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对同煤集团的发展很不利。

篇3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思考

1.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炭作为一种世界上分布最广、储量最多基本能源,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煤炭打过,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7.7%,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煤炭开采总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的产量和消费水平正在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较为分散,当前还处于一个自我的整合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煤炭消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的主要地位;煤炭的需求和供应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阶段;煤炭运输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煤炭价格逐年上涨;不同煤炭企业之间的较为激烈,煤炭资源十分分散。

2.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对各种资源进行循环的高效利用,它发展的主要原则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开发使用,这种经济一般具有资源使用量小、污染排放水平低、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与当前流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是传统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具体到煤炭行业,就是指煤炭企业应该在没谈的基础上,以自身生产的煤矿为依托,充分发展各种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各种相关的产业从而实现对煤炭生产废料和余能的充分利用回收,最终实现不同资源之间的合理循环利用,在保护环境和避免浪费的前提下,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传统的工业资源生产企业,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的环节资源束缚矛盾。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以煤炭等资源大量消耗的工业生产为基础上的,在将来如果想要继续保持高度的发展态势,利用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当前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也无法支撑之一目标的实现。所以说,要想降低经济发展给资源开发带来的巨大压力,就必须要大力发展资源的循环经济,进而使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和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当前我国煤炭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各种环境污染因素较多,如果我国的煤炭利用水平可以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那么我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将会减少400万吨。各种煤矸石的利用率如果提高1%,那么我国每年将会减少向大自然排放1000万吨的废弃物。从上述这些数据来看,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环境污染,使整个生产过程变得更加清洁,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很好的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煤炭生产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煤炭生产过程中产出率、利用率、循环使用率等指标较低,而这些较低的利用水平也直接使得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应该引起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把它当作是企业生存的头等大事。

3.反战煤炭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利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提高自身煤炭开发利用的效率,逐渐改变原有的粗放式开发方式,逐步向着资源保护型开采方式转变,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应该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积极采用新技术和设备来增加开采过程中的开采效率。在进行工作面的设计时,首先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的分析,尽量采用大采取、大倾向、大长度的方式进行开采,从而有效的避免因为布局的问题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煤炭开采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从而有效的提升人员和设备的生产效率。对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技术管理,及时的对煤矿总量、可开采量、已开采量等数据进行监督和考核,进而提升回采率和回采效果。此外,矿井中还应该注意边角煤和薄煤层的开采,从而保证煤炭资源的充分开采利用,提高矿井的综合利用率。

积极采用煤炭洗选工艺,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煤炭企业在开展循环经济建设时,应该积极推广煤炭洗选加工工艺,从而有效的提升煤炭的组成结构和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洗选加工可以有效的排除原煤中的洗矸以及硫份,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原煤的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不必要的运输量。

逐渐由传统的输煤向输电方向转变。煤炭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中,较为有效的一条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电厂,煤炭企业建设电厂的主要优点有:可以有效的减少煤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对于缓解自身煤运输过程中的袁术压力也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使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支出;煤炭企业就近对煤炭进行利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煤矸石和煤泥的产出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合理利用煤层气进行发电。当前煤层气发电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积极鼓励的一个项目,它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通过煤层气发电技术可以实现以用促抽、以抽保安的合理循环,在保证矿井生产安全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加强矿井水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矿井水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伴生物,为保证安全生产,需抽排到地面,如不净化处理,则无法利用,浪费水资源。矿井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作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减少企业对外取水域。据估算,2007年我国煤炭生产排放的矿井水达54亿m3,利用量约29.7亿m3,利用率达55%。

强化企业节能降耗和综合管理。在企业内部推行节能措施,优化生产系统,强化系统内部过程管理,减少因工序不合理造成的无效能耗。提高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推行煤炭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清洁管理。

4.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

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十五”期间煤炭工业投资持续增加,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因此建立有效顺畅宽阔的融资渠道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它需要广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循环经济意识,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帮助。

[1]商连会.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9

篇4

关键词:煤矿;发展趋势 ; 开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为了研究综采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详细地分析煤矿的煤层赋存和现有生产技术状况,并对煤矿进行了现场考察,收集了各矿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开采的有关技术资料,经过分析对比认为,目前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设备,具有较强地适应能力,在煤矿使用是可行的,必将进一步加快以减队减面,增产增效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发展步伐,推动采煤技术发展,促进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本文以简单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企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企业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1、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企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2、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但是煤炭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源保证程度低。

3.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4.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5.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

煤矿开采技术发展

1、综采放顶煤开采和大采高综采

我国煤矿厚煤层储量占44%,而厚煤层产量占45%以上,绝大多数高产高效矿井是在以厚煤层开采为主的生产条件下实现的。目前,煤矿厚煤层开采方法主要有综采放顶煤开采和大采高综采两种。放顶煤开采虽然已经在发展成为一种厚煤层高产高效采煤方法,广泛应用于5~15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但仍有许多难以解决技术难题。对于4~6m的稳定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优势, 近十年来很多煤矿依靠得天独厚的厚煤层覆存条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采用国际一流装备,进行4~6m一次采全高,不断刷新工作面高产高效纪录,工作面年产超过1000万t。部分煤矿采用国产大采高液压支架,成功实现一次采全高,月产突破80万t,创造了世界最大采高高产高效纪录,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厚煤层开采主要采用一次采全高长壁开采。

2、高效综采的快速发展

世纪之交的十多年间,以长壁高效综采为代表的煤炭井工开采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新进展。高效综采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采区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矿一面”年产数百万吨煤炭的高产高效和集约化生产模式;二是高效综采装备和开采工艺不断完善,推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厚煤层开采、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和薄煤层全自动化生产等技术和工艺取得巨大成功;三是高效综采装备的研制开发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年生产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自动化,大型综采矿井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达到大型先进露天矿水平。

结束语

篇5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要立足于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资源消耗的节约、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零排放”,促进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矿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矿区。主要指标为: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矿井水为主的液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土地复垦为主的生态环境美化率要达到90%左右;煤层气的利用要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加工的比例,加大共伴生产矿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借鉴国内外煤炭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应包括促进煤炭资源回收率、转化率和利用率的提高,煤炭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减少,矿区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小循环――煤炭企业

从煤炭的生产开发上就要节能、使用可再循环的原材料、提高资源回收率。在建井设计之初就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考虑矿井在生产期间可能出现大量的废弃物,配套建设洗煤厂、煤矸石热电厂、矿井水处理站、建材厂等。从整体设计规划上,按“输入―过程―输出”进行全过程物质循环利用,由整个生产系统构成工业性的“生态”平衡。

1.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

我国已利用煤炭资源量3469亿吨,其中乡镇小煤矿占用资源达2200多亿吨,而且很多是优质资源,矿井的平均规模只有1万吨/年左右,回采率只有10―15%。小煤矿点多面广,资源占有量大,浪费非常严重。因此,必须从煤炭开发的源头提高资源的回收率,节约煤炭。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依据资源条件,合理确定新建矿井规模,重点建设大中型矿井,限制小型矿井,从源头减少煤炭占用量,减少浪费。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实质性改变小煤炭的生产状况,提升小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回采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已动用的资源。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煤炭资源条件的开采方式,提升煤炭资源的开采范围,制定新的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制度,限制采用落后生产方式和资源回收率低的矿井生产。

2.清洁开采

清洁开采是立足于煤炭开采的生产过程,通过对采煤方法和工艺、岩层控制以及相关技术、实验研究平台等的开发和建设,改变传统开采工艺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问题。减少煤矸石排放。改革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优化采区巷道布置,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减少煤矸石的产生。同时,要大力推行井下煤矸石处理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煤矸石污染的危害。减轻地表沉陷。根据资源条件和地质情况,采用充填、联合、协调、条带、房柱式开采和离层区注浆等适当的开采方法,控制地表沉陷。减少瓦斯排放。推广高效瓦斯抽放技术,实现综合抽放,提高抽放量和抽放效率。研究低浓度瓦斯的回收、浓缩技术,减少瓦斯直接排放量。减少水资源破坏。开展采矿与排水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加强保水采煤技术的研究与工业性试验,限制和降低煤炭开采过程对水资源的破坏。同时,应采取“清污分流”或“分质分流”等措施,将未被污染的干净地下水用管道排到地面,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少材料消耗。煤炭企业在生产能源的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电力,也要消耗大量的钢材、建工材料、火工材料、油脂及木材等。加之煤矿大多为地下作业,浪费现象时而有之。为此,应在煤炭企业大力推广节能装备、节能工艺与技术,减少生产能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

瓦斯利用。研究瓦斯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两种方式的适用性与经济性。研究生产适合我国瓦斯地质条件的钻井、压裂和排采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瓦斯发电、瓦斯生产炭黑及瓦斯民用等。研究采煤塌陷土地的土壤特性变异分布规律,塌陷地不同复垦工程方法的复垦土壤重构技术,塌陷地复垦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塌陷区复垦耕地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开采塌陷后土地复垦的最佳时机及土壤重构、改良的方法技术,形成适应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开采工艺和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重构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主要领域是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复垦、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及煤矸石制造肥料和提取化工产品,重点应是煤矸石发电和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矿井水净化。研究矿井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使高矿化度、高硬度矿井水资源化。

4.其他共伴生矿物的综合开发

我国很多煤矿都伴生高岭土(岩)、膨润土、油母页岩、蒙脱石、石膏、硫铁矿、硅藻土、耐火粘土等矿物,加强这些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循环――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或城市

以煤炭企业为核心,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建设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园区内废物的零排放。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加工链,谋求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具体地说,在园区内设计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延伸。

1.洁净燃煤

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为宗旨的洁净燃煤技术已成为世界煤炭利用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国际高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推广先进、洁净燃煤技术是提高燃煤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应用先进发电技术。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可用率、发电效率、单位煤耗、环保性能、投资和成本等因素,应在全国电力行业大力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推广烟气净化技术。应加大力度,推广烟气脱硫技术、烟气除尘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和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减少电厂的烟气污染。粉煤灰综合利用,主要领域是粉煤灰制作建筑材料、粉煤灰井下回填和充填矿井塌陷区、粉煤灰筑路和从粉煤灰中提取化工原料。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针对我国锅炉煤种供应多变、原煤直接燃烧比例高等特点,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热电联产和小机组。

2.煤炭转化

地面气化。逐步改造和淘汰中小规模和落后的煤气化工艺,发展先进的加压固定床、加压流化床和加压气流床技术。同时,应将大规模高效煤炭气化工艺作为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地下气化。加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将气化遗留地煤柱、采用常规方法不宜开采的煤和限制开采的高硫煤为主要方向,以达到回收煤炭资源的目的。多联产技术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它将多种煤炭转化技术通过优化集成组合在一起,可同时生产各种化学品、液体燃料以及燃气、电、热等洁净二次能源,实现了煤炭价值的梯级利用,使煤炭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优化。

(三)大循环――社会

要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控制,减少煤炭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1.使用清洁能源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应发展和使用二次能源和可再生产能源,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应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并形成优质能源优先供应商业和民用的能源供应机制。改变煤炭消费结构,大力推广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将大量的原煤直接利用,转变为利用洗煤、型煤、水煤浆等,以提高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清洁贮运

建立封闭贮煤仓,减少露天煤炭堆放量,减少贮煤区的环境污染。建立封闭运煤系统,减少煤炭运输沿线的环境污染。

二、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议采取以下政策

(一) 产业技术政策

要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煤炭产业政策的核心标准,建立科学的储量管理体系,避免企业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加大推进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政策的力度,加快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强中小煤矿的管理,强化中小煤矿的技术改造政策,促进煤炭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新建煤炭矿区要规划、设计入手,既规划设计煤炭、洗选、发电、建材等的能源生产主线,也要配套规划设计土地复垦、矿井水利用等的资源开发副线,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形成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的界限,实现煤电、煤化工的有机联合,实行相关产业联营,推动坑口大机组火电、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延长煤炭产业链,将煤炭转化成电能、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等洁净能源和化工原料,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梯级利用,能量转化率。综合开采。鼓励煤炭企业在开采煤炭的同时,对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加工利用,拓展企业的生产链,减少资源浪费。

(二)技术政策

加强环保手段与洁净煤技术的衔接,推动以煤炭洗选取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加大煤炭转化、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和控制污染为主要内容的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制定严格的能效计划,坚决摒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技术,鼓励节能、环保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加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并强制执行。

(三) 投资政策

加大矿区污染治理的投入。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多、污染范围广、积存量大,治理污染耗资大,企业承担不起,所以需要国家给予相当数量的投资或设立专项贷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立中,项目总投资要包括矿区污染治理的费用,以避免出现新的污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基金或专用资金渠道,加大对洁净煤技术的研发投入,对洁净煤技术的示范工程和商业化推广应用予以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煤炭企业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MD),在获取先进减排技术的同时,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投资,促进我国煤炭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篇6

1 山西煤炭资源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山西煤炭形成“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总的来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山西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低,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大量的矸石和煤层气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许多煤炭企业将这些“废料”直接排向周围环境,既严重污染了生态,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煤炭的伴生矿产资源存在着严重的破坏和浪费,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持续,将对山西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低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将对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资源替代转型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1.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以煤炭产业为主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增长,还有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长期以来,各地方片面追求煤炭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积累性后果。煤炭开采带来水资源的破坏及水土资源的流失,煤炭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粉尘排放和煤炭燃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最终形成了山西污染大省、生态环境恶劣的严峻现实。

1.3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山西煤炭为我省的主导产业,大中小煤矿之间的安全生产水平差距十分明显。煤矿管理不严格,煤矿设备存在隐患,矿工工作安全意识不足,非法开采屡禁不止,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2 山西煤炭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行业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煤炭工业实际,可以把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总体思路概括为: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维整合为目标,以3R 原则及煤炭工业配套三原则为手段,以六条主线为主要内容,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强有力的政策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彻底改变煤炭工业粗放的增长方式,精心设计安排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规划,使煤炭工业走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要在内容上突出以下六条主线:

第一,从资源稀缺性和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出发,以节约为主线,并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优先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避免资源浪费;二是节约煤炭行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能耗与物耗。

第二,从环境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出发,把清洁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由于煤炭行业环境问题有其特殊性,比其他行业复杂并且治理成本较高。因此,要把治理环境的项目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第三,把一体化整合作为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型煤矿企业可收购小煤矿并进行改造,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解决小型煤矿企业规模过小和非正规开采带来的问题。

第四,在搞好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可发展与煤炭相关的其他非煤产业,但是选择相关产业需慎重,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与当地实际结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决策。

第五,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

第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结合政策法规,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管理创新。

3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构建

由于循环经济发展理论还不完善,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更少,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力图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实用的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

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对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从经济、生态环保及循环经济特征等多个方面综合进行衡量。

(1)目标层。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的总目标是循环经济模式下煤炭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益的量度,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同时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对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状况的评价,因此经济、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特征三个方面构成评价体系的目标层。

(2)准则层。准则层是目标层的具体反映,本研究设置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污染排放强度、环保控制力度、生产安全环境、循环管理能力、物质能量消耗、资源利用效率、投入减量化九个方面。

(3)指标层。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的指标层是影响评价对象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形成的指标,它提供了收集信息的基本框架,一般不需要综合,反映的是影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某方面的基础信息,即右图所示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3.2 经济指标

煤炭工业经济状况是衡量整个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经济指标既反映工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又反映工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反映评价对象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设置若干三级指标。

3.3 生态环保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的强度和水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煤炭工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矿区“三废”的产生和不当处理,以及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作为一种广义的环境概念,煤炭工业生产和劳动环境的安全性也应纳入评价范围。本研究选用污染排放强度、环保控制力度两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生态环境状况。

3.4 循环经济特征指标

循环经济特征指标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参照生态工业效率指标进行筛选,它反映了煤炭企业对物质能量的利用水平。其中,包括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管理能力指标、反映物质能量投入利用水平的物质能量消耗指标、反映企业废物资源化水平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还包括反映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效果的物质能量投入减量化指标。

4 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难以完成,仅仅依靠行业主管部门的力量也难以完成,必须从社会层面采取措施,因此,山西省各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指导职能,协调各方利益,尽快制定完善的山西省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构架。

4.1 政府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国家和政府应积极制定政策。①完善山西省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引导其健康发展。②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和规范,具体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③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达到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并使环保真正发展为一个产业。④制定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财政政策,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足够的鼓励性政策。⑤加强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试点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已成为山西省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示范企业。⑥促进国内外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走对外开放之路,与国际接轨。

4.2 煤炭行业协会的作用分析

充分发挥煤炭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指导煤炭企业制订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中心作用,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4.3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

(1)转变观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思路上要充分认识人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思想。

(2)强化管理。企业应当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在环境与效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

篇7

1.机械自动化的定义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它代表着机械从人类的手动操作到程序的自动操作的改革。机械自动化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农业生产上,可以运用机械自动化进行连日作业,无需人的手动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工程建筑方面,通过对挖土机、挖掘机的自动程序进行设置,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另外,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应用到煤矿开采中,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下面就对机械自动化在煤矿中的应用作相关介绍。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2.1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的掘进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掘进是煤矿开采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如果基础打不好,会严重耽误后续的煤矿开采工作,掘进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开采过程效率的高低。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中的主要应用在于掘进机的使用,其采用了安全型开关箱、操作箱、照明灯、压扣控制按钮等自动化系统,并且与液压系统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掘进的效率,为整个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后续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的应用

煤矿主要的生产作业就是产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采煤作业的安全。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应用的最典型的一个实例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其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通过事先设定的程序,实现无人操作。电牵引采煤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实际操作也比较简单,对于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只要手动选择时间和方式,电牵引采煤机就可以自动完成采煤任务。电牵引采煤机的适用性很强,适合应用在复杂的煤层中,结构简单,程序可靠。因此,此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矿井提升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矿井提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的矿井提升是指煤炭从地下运往地上的过程。在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之前,在矿井提升中存在着2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提升效率的问题,由于在没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时候,提升主要是靠人力来完成,效率低。而自从应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后,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是安全问题,在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之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提升机的主要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而且对安全性有着很大的保障。

2.4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炭输送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炭运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没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时,每天主要的输送方式就是人力将其运到矿车上,然后统一输送到储存煤炭的地点。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到煤矿后,就不再使用以前的方式进行煤炭输送了。根据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出的皮带式传送带,大大地提高了输送的效率,直接用输送带将煤炭输送到储存煤炭的地点,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上的开支。皮带式传送带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在安全运行上比较可靠,运输量大,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白天夜晚都可以输送,效率高,因此在煤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机械自动化技术由于其本身的优势,在提高生产率方面有着很大的空间。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势:(1)在安全性方面,由于煤矿作业是高危险作业,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减少了煤矿存在的很多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2)在生产效率方面,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产业的生产率。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通过对程序的选择,实现自主作业,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而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3)在技术更新上,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煤矿产业的技术更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和煤矿中的其他开采输送技术配合使用的。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相对于以前的煤矿技术来说比较领先,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需要和其他先进的技术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炭产业技术的更新升级,促进了整个产业上的技术革新。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中前景广阔。

4.结语

篇8

关键词: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因素;策略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因此,就煤炭行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浅析一下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分析。

一、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0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煤炭的需求。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煤炭行业在整体发展上还处于一个层次低、水平低、效率低的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1、我国煤炭行业现行状况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总数的33.8%,煤炭可采储量,我国次于美国(25.1%)、俄罗斯(15.9%),居世界第三位(11.6%),达1145亿吨。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2、煤炭的供求差距在扩大,出现“煤荒”现象

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煤窑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较快。后因煤矿安全等因素,小煤窑一直处于整顿、关停状态,产量有所减少。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渐拉大,其中,煤炭在2003的可供求量为15.2亿吨,而消费量却达16.5亿吨,供求差达到了1.3亿吨。预计2004年供求差将增加1000万吨,缺口达到1.4亿吨。作为煤炭行业的下游用户,电力、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国际煤价的上涨,对煤炭需求开始加大;同时,煤电之争、铁路运力矛盾等问题,造成近期煤炭需求量增加,引发“煤荒”现象。

3、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一些老煤炭企业由于年限长,现场条件差,设备严重老化;小煤矿点多面广,技术设施落后,违章违规操作屡禁不止,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

4、煤炭开采加重环境压力

煤炭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原始径流,采煤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利工程破坏,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因采煤沉陷需要搬迁的村庄越来越多,煤矸石占用土地已超过5万亩,煤炭洗选加工、清洁燃烧和污染排放技术发展缓慢,煤矿抽放的瓦斯85%以上直接排空。

5、煤炭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煤矿办电、煤化工、煤炭液化等战略性工作进展较慢,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还远远不够,大部分煤炭企业至今尚未摆脱单一产业、单一经营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路。

二、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受传统行业限制,发展空间有限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转产经营是所有煤炭企业迟早要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煤炭行业是一个成熟行业,其成长性受到限制;在“新经济”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主营业务获利空间面临增长性不足的问题,需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企业要维持再生产就必须拓宽经营领域,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面临着规模效益问题

煤炭行业因本身进入壁垒低、退出障碍高的特点而成为一个分散型行业,即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煤炭行业这种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导致了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生产资源浪费较大。

3、煤炭企业的组织分布跨度大,对管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的注册地和生产基地相分离,业务组织的分布跨度较大,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业务有序发展,并使企业管理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需要企业建立健全并完善高效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

4、涉足全新领域,面对新的挑战

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看,煤炭业必将逐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涉足一些全新领域。由于涉足全新领域面对的是新市场、新环境,煤炭企业应对项目深入调研,以减小项目的投资风险,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多元化经营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尽量避免新领域、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新的经营风险。

5、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运输是煤炭销售的瓶颈,对煤炭销售形成制约。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在解决生产瓶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赢利能力。充分依托资本市场,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证券市场实施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快速吸收优质资产,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将公司塑造成为以煤炭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电力生产等为主业的综合类集团公司。

三、解决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煤炭行业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价格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有关。煤炭行业改革已走过了10多年的漫长路程,投资和定价却仍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模式,这已成为问题的核心,也是煤炭行业利益失衡的症结所在。应当说,国家在煤炭资源管理与供应体制上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煤荒”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煤炭行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从价格到市场准入实行全方位的放开,通过深化改革来彻底解决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是用煤和产煤大国,但在煤炭的利用上,很多还是原始的直接燃烧,煤炭的综合利用、进出口以及整个煤炭能源的战略规划,均应提到议事日程。要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来统筹安排煤炭发展规划,同时,协调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与规划,以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兼并收购中小煤矿扩大产能、储备资源,提升主业规模

为改变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国家的产业政策应是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煤炭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占有资源。由于目前大规模的新建矿井很少,因此很多企业都在超能力生产,以缓解市场煤炭紧张的状况。同时,要通过兼并和收购小煤矿的办法,加紧扩张生产能力,为市场竞争储备资源。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炭销售收入是煤炭采选类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些煤炭类上市公司,通过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这也是煤炭行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增加洗精煤的产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实施有限多元化战略,延长产业链条

我国煤炭企业跨行业发展起步晚,速度慢,步履维难,大多数煤炭企业仍是单一产业和生产单一产品,而国外大型煤矿一般均采取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同步经营,综合开发的发展路子,企业效益好,竞争力强。因此,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业经营是较好的选择。因此,利用煤炭的资源优势,延长煤炭产业链的战略,已成为煤炭企业的共识。目前,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煤--电、煤--炼焦--化工等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5、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运输是煤炭销售的瓶颈,对煤炭销售形成制约。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在解决生产瓶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赢利能力。

篇9

【关键词】 三项国家标准成人教育培训煤炭行业继续教育教育培训机构

1 三项国家标准对行业成人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行业是个高危行业,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三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对于规范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市场、提高成人教育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评价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能力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同时也为煤炭行业的教育培训提供了服务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规范。三项国家标准将进一步规范行业成人教育培训的发展。三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依据既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标准相衔接,又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相衔接。三项国家标准的出台,必将改变过去的无序化,实现有序化发展;改变过去的乱象横生,实现良性发展;改变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实现可度量的基础标准化;改变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不均衡,实现规范的效果和质量的均衡化发展。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必将对煤炭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起到巨大的规范作用。

(2)调整。三项国家标准将引起行业教育培训领域一系列的调整。随着三项国家标准的逐步贯彻实施,将会使行业教育培训的主体——教育培训机构实现自发的内部调整,这个调整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但是会是深远的。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与受培训者之间的关系将在三项国家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优化,受培训者的地位和权利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行业的进入门槛将有标准可依,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将随着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作出调整和改变。

(3)提升。三项国家标准将有利于行业教育培训总体水平的提升。成人教育培训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施是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促进和发展,是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走的重要一步,对于提升行业教育培训的总体水平,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实现诚信教育、诚信培训、诚信服务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煤炭行业组织在贯彻落实三项国家标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煤炭行业专业性强,继续教育行业特点明显,煤炭行业组织必将为三项国家标准在全行业乃至全国的贯彻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1)支撑。行业组织与三项国家标准推广工作将互为支撑发展。一方面,三项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依托行业组织的支撑可以快速实现在煤炭行业的认可和推广;另一方面,在三项国家标准的支撑下,行业组织在成人教育培训领域的工作开展将更加有力、更加深入、更加扎实。

(2)加速。独有的渠道将加速三项国家标准在基层落地。行业组织在煤炭行业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着覆盖全国的网络和组织渠道,可以为三项国家标准在行业的推广实施提供便捷的通道和条件,这种伸向基层群体的独有渠道,将加速三项国家标准在基层落地。

(3)深化。促进三项国家标准向行业标准的深化与拓展。三项国家标准是面向全国各行各业的广义上的国家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成人教育培训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特色,面向煤炭行业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工作者以及培训服务术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行业组织应该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三项国家标准的框架和规范,着手制订煤炭行业教育培训相关的三项行业标准。

3 行业组织在贯彻落实三项国家标准中的措施研究

(1)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服务煤炭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导思想,依托政策资源,运用行业渠道和资源,全面做好三项国家标准的实施与规范。

(2)三项国家标准实施工作的组织设计。行业层面要实现行业组织的统筹协调职能,统筹行业组织内部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统筹行业组织与煤炭高等(高职)院校和煤炭大型企业集团的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实现各级目标的趋同和一致动向。

(3)实施工作具体措施研究。将三项国家标准在煤炭行业实施与落实在措施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是组织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大力推进阶段。第四阶段是持续改进阶段。1)宣传发动。主要的工作应该是一是确定煤炭行业“三项国家标准”试点单位。二是印发试点文件,召开行业宣贯会议。三是利用全行业媒体进行宣传推动。四是培训三项国家标准宣贯师资团队。五是编写行业的配套讲义或教材。2)组织实施。一是全面开展试点单位培训。二是制订《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三是开展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四是开展机构评估活动。五是制订职业资格评价实施细则。六是职业资格评价认证。3)大力推广。全面总结“三项国家标准”在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将其运用于全面推广与实施。4)持续改进。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随时优化流程和关键环节,持续改进工作效率,实现落实过程的科学和可持续。

篇10

[关键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原则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09-02

1煤炭行业概述

所谓煤炭行业是指从事煤田地质勘探、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设备制造、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与煤炭相关的科研、教育、检测鉴定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的统称。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贵州、云南、四川、新疆等省份。2012年度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11320亿吨。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大部分需求。煤炭行业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能源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的战略性资源。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明确了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煤炭消费所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这种能源消费构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阶段不会有大的改变,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并且消费的绝对量将有增无减。

2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2.1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形式,是人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和抽象出来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规范和运行标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建立在一定生态阈值和资源储量基础上的整体动态发展系统,这一系统包含着发展观念、发展理论、实施主体、政策制度、信息技术、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2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

(1)清洁生产理论。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首次提出了“清洁生产”,也可称为“无废工艺”、“污染预防”、“废物减量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指的是在生产过程和产品上整体持续地应用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以降低对人类及所生存环境的风险。生产过程方面,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原材料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有毒原材料的淘汰,并且确保全部的排放物以及废弃物在脱离生产过程之前数量得到削减,毒性得到降低;产品方面,清洁生产策略的目的在于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类以及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清洁生产的内容,应该包括清洁能源、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

(2)生态工业园理论。中国国家环保局提出的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是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结合到煤炭行业,则可以成立煤炭行业生态工业园区。

(3)产业生态学理论。产业生态学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产业生态学更关注产业生态系统,该系统是指区域内一系列企业通过交换和利用副产品或者能源,实现在传统的未实现链接模式下无法获得的收益,即原材料使用减少、能源效率提高、废弃物减少和有价值输出物数量和种类增加。传统的产业单元企业,都是从环境中调入原材料,而将大量副产物以废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这样的传统产业发展体系普遍把经济活动视为一种开放体系,无法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

(4)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思想首次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的认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3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1)非线性。如果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作为线性生产系统,则循环经济则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非线性生产方式,形成相对闭环式经济系统。这种非线性生产系统,要求生产企业在确定经营方针、从事经济活动时,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2)环境友好性。循环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促进整个社会减缓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的关切。

(3)服务优先。循环经济通过优化物品使用的可长期性,促进生产者变推销产品为推销服务,鼓励使用者无须购买和拥有物品,只需在一个为满足其需求而组织起来的体系中支付服务费用就可以了。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经济通过持续不断地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形成“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实现“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的可持续性增长方式。

3传统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煤炭工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来源的同时,正面临着种种危机,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压力,煤炭工业如何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关键所在。生产和使用煤炭的行业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动性最大的行业,也是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污染范围广的行业。传统经济模式主要是指传统煤炭行业发展模式,它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是以“资源―产品―污染物”为物流模式,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冲击,经济增长靠的是大量地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矿业生产以开发矿产资源这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主,且采用单向非循环的经营发展模式。煤炭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对矿区内的土地、大气以及水资源造成极大破坏。②煤炭储运问题。由于特殊的赋存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煤炭消费则主要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构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基本格局。

4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3R原则

3R原则(The Rules of 3R)是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的简称。循环型矿区的构建是以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的,因此对于矿区的构建应该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的原则,“3R”原则,也就是循环矿区的构建需要符合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的原则。其中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3R原则中各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按照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对待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减量化)、反复利用(再利用)和最终处置(再循环)。

4.2系统性原则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矿区的建设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循环经济矿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全面地衡量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矿区的设计也必须注重系统性。

4.3动态性原则

循环经济矿区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地反馈改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矿区的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必须能够反映一定时间内的动态改变以及趋势。

4.4科学性原则

循环经济矿区评价指标体系所要评价的是矿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因此对于评价的数据来源必须保证真实、客观,数据处理的方法也要合适、科学。

4.5可操作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是否能够获得,或者是量化的表示是否合适,等等。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又需要调查项目能够规范的表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就是为了对矿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因此其指标应该具有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刁小冬,周凯慧.浅析循环经济在固体废物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

篇11

关键词: 煤炭行业 人才 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煤炭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煤炭行业的发展历史等原因,目前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致使大型矿难事故时有发生。在影响煤炭工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才问题是关键因素。我国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煤炭行业人才工作新局面的要求,也是促进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人才源不断、流不尽,人才在源流上始终可满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人才资源的管理及使用的科学性。人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是以人才为根本内容的国际竞争和科技、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1]煤炭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建立一支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科技人才队伍。

二、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受煤炭行业特点及历史因素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行业出现人才危机,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的好转,人才问题有所改观,但人才断档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短缺。由于煤矿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待遇低,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其它高层次人才一般不愿在煤矿工作,致使煤矿企业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短缺。以河南省为例,目前煤矿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7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具有大专学历的约2.3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6;具有高中、中专及技校文化程度的有近1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2%;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31 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2%。[2]在各类煤矿企业一线生产中,真正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采煤、机电、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相对较少。[3]煤炭企业人才断流,不利于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和梯队建设,加剧了煤炭企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而且造成了人才队伍的不稳定[4]。

(2)煤炭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日见萎缩,人才培养数量减少。各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普遍地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宽和转向,由原来单纯为煤炭行业服务改为社会通用的宽口径专业。原煤炭院校地矿类专业的逐年萎缩,使煤炭行业专门人才成为无源之水。据对原煤炭高校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2年共有毕业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只有3538人,占9.3%,其中地矿类专业毕业生1454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768人,除了到各级煤炭机关和事业单位就职的,到煤矿一线工作的屈指可数。

(3)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井下职工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甚至文盲、半文盲的占多数,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

(4)地方国有煤矿人才情况总体上与国有重点煤矿差距较大。某矿务局2004年全局产量182万吨,有职工7000人,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的1.5%,全局从1999年后就没有进过大中专毕业生。实际情况是有些乡镇煤矿只有1~2名中专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科技人才的缺乏和整体素质的有待提高,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再招不到大学生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是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的话。就在煤炭行业近来得到长足发展的时候,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强化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煤。全面加强对煤炭行业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培训教育工作,为最终实现人才强煤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领域的具体体现,对煤炭行业这一特殊行业来说更具有时代特征,是指导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政策、煤炭行业人员工资待遇、企业用人机制、教育机构教育改革等多方面做起。

(1)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是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基础。煤炭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煤炭行业服务的,所以首先要明确煤炭行业的发展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国务院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发展格局,可见煤炭行业在一定时间内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不会改变,这为人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提高煤炭行业相关机构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已给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人才需求矛盾的显现和逐步加剧,给煤炭企业敲响了警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煤炭企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增强人才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切实把人才规划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规则中,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各煤炭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研究制订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应急措施和保证人才长远需求的长效措施。要以超前的、战略的眼光,制订本单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提高职工素质的规划措施。从现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几年的努力,这种困难局面将会得到转变,务必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短视行为和临时思想,切不可效益好了就抓,效益不好就放在一边,因为人才可持续培养需要一个过程[4]。

(3)实施煤炭行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教育工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全面推进煤炭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必须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煤炭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要求[5]。推进素质教育工程是煤炭行业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4)积极推进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政策改革,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和政治基础。煤炭行业的人才队伍是煤炭工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从政策上加以倾斜,给予支持,促进煤炭系统人才队伍的开发、培养、发展和壮大,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比如在教育制度中设立政府专项经费,对采矿、矿建通风安全、地质测量等煤炭行业特有专业学生减免学费,同时加大奖学金发放力度;在招生政策上,给报考煤炭行业特有专业的考生更大的加分优惠;在分配上实行国家包保的特殊政策; 对愿意到企业和边远地区煤炭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助工资和发放安家费等措施;对在煤矿一线工作的煤炭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发放政府专项津贴;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炭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依赖专门人才的外在补充,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6]。

(5)提高煤炭行业人才待遇,这是煤炭行业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炭行业人才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必须提高他们的待遇。物质利益是煤矿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近几年,煤炭价格上升,经济效益普遍好转,因此煤矿企业要从工资、奖励、住房等多方面,通过一系列优厚的待遇驱动,为煤炭行业留住人才,为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6)大力实施企业用人机制改革,按市场规律配置人力资源。为了留住人才,要建立优秀科技人员奖励机制,对在煤炭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制度。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的同时,增设相当数量、较有力度的岗位津贴。要改善环境和条件,搞活系统内人才,吸引系统外人才。通过高校招聘、社会引进、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等多种方式吸收培养人才[6]。

(7)推进教育机构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体制。大中专院校是培养煤炭行业科技人才的主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煤炭行业院校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采矿工程专业,由于对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拓宽, 对专业课学时大量缩减、实习情况达不到要求等因素,致使毕业生培养质量下降,很难达到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5]的要求,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另外,煤炭行业发展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的深井开采问题、煤与瓦斯共采问题,许多问题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煤炭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煤炭行业目前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煤炭行业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调整,以适应目前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单凭正规的普通高校教育很难解决目前煤炭行业人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煤炭行业人才采用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紧缺人才班教育、安培中心、集团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多渠道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

四、结论

煤炭工业的发展,急需我们正视煤炭行业人才问题,加大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煤炭工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7],切实加强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煤炭行业人才工作新局面,促进煤炭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万忠.树立人才可持续发展观[J].中国人才,2005,10.

[2]孔留安,张文勇,李武.河南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状况透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16-22.

[3]刘法根谢康兴.从河南省看煤炭行业人才需求[J].中国煤炭,2005,31(7).

[4]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课题组.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1-6.

[5]徐学锋.21世纪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研究[J].煤炭技术,2007.26(1).

篇12

关键词: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3-0004-03

煤炭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煤炭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煤炭供应链的竞争成为了当下煤炭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因素。

供应链,就是指企业由原料购入到产品加工完毕销售给终端商的这个过程,而作为煤炭行业来说,它的供应链较普通企业要复杂的多。煤炭供应链中有关企业,所包含关系复杂,有独立法人企业,有业内隶属企业,还有相互关联的企业,错综复杂,因此,增加了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链的风险。

1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

1.1储量大,质量低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备也很充足,据调查,我国煤炭资源居于世界第三位,在世界煤炭储备中占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煤炭质量却不容乐观,煤质差,煤种比例不均匀,优质煤较少,应用范围比较有限,给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1.2行业规模大,个体规模小

作为我国最常用且比较丰富的能源物质,煤炭行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规模呈上升趋势。但我国煤炭开采行业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占多数,个体规模偏小,科技技术水平有限,使得我国煤炭企业的平均采煤率十分低下。

1.3发展方式不合理,危险系数大

过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盲目开采作业,是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发展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目前来说,我国对煤炭行业整体的规范还有所欠缺,各地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还有待加强。同时,我国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环境治理工作较差,使能源行业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

2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特征

煤炭供应链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产业链的错综复杂,导致了煤炭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以下是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的共同特征:

2.1复杂多样

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中所涉及到的单位企业较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工作关系到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洗选、销售等多个具体环节,因此,使得煤炭行业供应链中所能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复杂多样。

2.2突发频率大

国家非常重视煤矿安全问题,但由于特殊的开发环境,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屡有发生,其中,地震、水灾对煤炭采矿现场的影响最为巨大,造成严重人身危害,且造成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故,这些不可控的意外因素,使得煤炭供应链的风险大大提高。

2.3必然因素

煤炭行业同样也会受到自然条件、气候变化和电力消耗等因素的影响(冬季和夏季对煤炭的需求量要远高于其他季节),加上我国对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定期调整和完善,导致了煤炭行业的运作环境复杂多变,很多小型煤炭企业被迫关停,这也对煤炭供应链的风险性造成了很大

影响。

2.4后果严重

煤炭行业供应链的错综复杂,也相应地增加了煤炭行业供应链的风险问题。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条煤炭产业链,对煤炭企业工作开展造成及其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波及和影响。

3煤炭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降低煤炭供应链损失的重要手段,是确保煤炭行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工作项目,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根据煤炭供应链的组成,我们可以将煤炭行业供应链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

3.1内部风险的识别工作

内部风险的识别工作主要针对于煤炭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包括了设备供应、开采、洗选、销售、终端用户等。

3.1.1机械设备的采购风险

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便是煤炭施工设备,因此,设备供应商在煤炭供应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的开采工作、洗选环节都需要成熟的技术设备,才能确保煤炭质量及效率。而由于我国煤炭开发地形的差异及开采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设备供应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相应的,也增加了设备供应商在煤炭供应链中的风险。

3.1.2洗选煤炭风险

洗选流程对于煤炭供应链的影响同样巨大,洗选流程的好坏,洗选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都煤炭的质量和数量。目前,我国洗选煤所应用的相关设备较为陈旧和落后,洗选标准也有所偏差,导致了洗选工作的问题增多,也使得煤炭供应链中的风险随之增加。

3.1.3客户供应风险

煤炭行业的主要客户为火电、焦炭、建筑、农资等相关产品生产制造行业,对于煤炭的质量要求和煤炭的种类要求有所差异,煤炭质量的要求程度也有所区别,在实际点的供应过程中,客户也会因为自身企业的运转问题、企业战略调整、需求面改变等原因终止业务往来,造成了相应的风险问题。

3.2外部风险的识别工作

外部风险对煤炭行业供应的影响也比较大,所涉及的范围就更为广泛,其中包括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影响,使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大大增加。

3.2.1非人为灾害

非人为灾害,即是指由不可控因素或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险灾难,其中,对煤炭行业产业链影响最为巨大的当属地震、水灾问题,这两种自然灾害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最大,不可控因素太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施工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供应链的风险大大增加。

3.2.2国家政策法规

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公布,直接关系到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对煤炭行业产业链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税收调整、开采数量控制以及对开采规模的要求,每一条都将对煤炭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使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3.2.3国际市场变化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相对我国的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不再局限与国家内部因素,而需要着眼于全球经济。相对于国内煤炭资源,欧美国家的煤炭的开采质量高,价格低廉,这样就对我国的煤炭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供应链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4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预防措施

面对错综复杂的产业链环境,对于我国煤炭行业来说,如何将供应链风险降低和避免是煤炭工作开采及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风险问题,我们需要针对问题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

4.1加强对煤炭施工环境的治理

加强对煤炭施工环境的建设,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施工现场条件的改善和紧急事故的预防手段,对于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使得施工环境的破坏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大大降低,有利于灾后的重建和快速投入生产之中。

4.2设备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洗选煤、开采等环节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也应该进行更新和完善,加强设备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提升煤炭开发量及开采质量,巩固我国煤炭产品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的经济地位,确保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4.3加强信息获取能力

对于国家宏观调控和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是对煤炭行业市场的规范和刺激,确保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应该拓展自己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及时了解国家的决策信息,以最快速度做以战略发展的调整和开发任务的改变,最大限度地适应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4.4加大煤炭储备

资源储备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一定煤炭资源的开展储备工作,限制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确保煤炭资源的产能储备。当国际市场或国际环境遭受一定影响的时候,这一举措便能够减低国家所受到的波及,并确保对我国煤炭汗液市场的调控,减少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

5结语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行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煤炭企业运作过程中,煤炭企业供应链会碰到很多来自外界和内部的风险,我们需要做好风险的评估工作,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降低和缓解,是煤炭行业稳定繁荣的走下去,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真正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耿殿明,傅克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供应链风险的系统识别及防范[J].管理实践,2008,(12).

[2]吕涛.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与协调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钱明高.煤炭开发的科学技术与协调管理[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12).

[4]杨红伟.我国煤炭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及风险分析[J].神州,2012,(2).

[5]马士华.如何防范供应链风险[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6).

[6]潘文荣.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J].北方经济,2011,

篇13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利用能源。陕西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其煤炭行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随着新能源的开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正不断下降,陕西煤炭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陕西煤炭行业的潜力不可限量。

一、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现状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境内山峦起伏,地质复杂,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部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这些独特的地质环境,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陕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齐全。从煤炭资源总量来看,预测储量3107亿吨居全国第三。从煤炭的产量来看,截止到2014年5月份,全省累计产煤16843.44万吨,同比减少896.94万吨,降幅5.06%。从煤炭销量上看,截止2014年5月份,全省累计销售煤炭16099.35万吨,同比减少740.25万吨,降幅4.40%。从煤炭存量来看,截止2014年5月31日,全省煤炭库存332.18万吨,同比减少9.21万吨,降幅2.70%。从煤炭的价格来看,全省煤炭综合售价为287元/吨,比上月末下降5元,同比下降73元/吨。①

陕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发展前景优越,但是从上述数据明显看出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明显不如前几年,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不仅在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煤炭资源的冲击,而且在于陕西煤炭行业在发展时的一些自身原因。首先,陕西煤炭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在“十二五”期间,在已建项目中,陕西省新增产能1亿吨,其中陕北新区增加6000万吨左右,彬黄西区增加2500吨左右,渭北老区增加1500万吨。对于在建项目,经过资源整合,295座整合矿中,已建成104座,尚有162座在建,29座停产,整合矿全部投产后,在建产能达37000万吨。而根据陕西省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全省的煤炭产量将达到6亿吨,其中主建设两大基地:1.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新增产量1.8亿吨,2.关中煤炭产能接续基地:新增产量0.6亿吨。从数据上看,煤炭的产能远远高于产量,这与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低迷以及煤炭的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高外销减少有很大关系。其次,陕西煤炭行业的运销能力不足。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与公路,从陕西省来看,2013年铁路运力不足1.5亿吨,而且神华神东集团的自备铁路就占据了近80%的运力。其他煤矿基本还要依赖公路运输。而且,陕西煤炭铁路运输总量同比减少,运输结构也不尽合理。除部分企业在山西上站发运外,彬长矿区大部分企业将煤通过汽车运到鄂西再通过铁路运到武汉。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铁路建设施工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空车数量不足造成的。最后,陕西煤炭加工深度不够。造成煤炭加工深度不够的原因主要在于深加工的核心技术薄弱,虽然陕西省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在煤化工领域,尤其是煤液化领域,拥有先进设备并在某些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但是,还缺乏发展煤化工的核心技术,煤化工产品仍然以最初级的焦炭为主。掌握先进技术的煤液化,受种种条件制约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难以大范围推广。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炭深加工水平受技术条件制约还处于较低层次,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二、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展望

陕西省也认识到了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整体上来看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势头良好,未来值得期待。

从宏观上看,存在着有利于煤炭行业发展的大环境。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国煤炭能源扔处于较快发展的阶段。随着新能源的开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从当前的煤炭利用来看,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60%以上,煤炭仍然是我国的能源主体。③陕西煤炭行业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下,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针对陕西煤炭行业供过于求、运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陕西省积极组件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将煤炭市场交易慢慢转变为网上交易,推动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陕西省将在“两纵五横四枢纽”的基础上构建“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络,建成通江达海的客运专线、增密成网的铁路干线和扩容增量的能源通道,预计到2015年全省煤炭调出量将达3亿吨以上。

最后,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陕西省针对本省煤炭的深加工不够问题,运用技术创新,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加快煤制甲醇等技术的产业化,构建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促进煤炭生产的规模。随着建设中煤集团120万吨烯烃、兖州煤业煤制甲醇、彬长矿区180万吨煤制甲醇深加工、大唐府谷180万吨甲醇深加工、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煤炭转化和煤炭洗选综合利用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投产,优化了以往的经营格局,为陕西煤炭行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总体来看,陕西煤炭行业的资源储存量丰富,为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运输能源通道的建设,解决煤炭运输瓶颈的制约;技术创新为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充沛的资源储备和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必定会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价值,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三、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陕西煤炭行业经过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时期的发展,初具规模,其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进一步的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除了陕西金融政策以及银行借贷的方式给予煤炭行业以支持外,现阶段更加重视煤炭市场、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煤炭金融行业,促进煤炭行业的纵向发展。

(一)加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对陕西煤炭行业支持作用时,要特别考虑陕西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宏观规划的要求,以及《陕西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合理的确定煤炭企业信贷规模,针对不同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发放不同数额的贷款予于支持:针对中小型企业,积极的给予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扩大;针对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以帮助煤炭企业开发煤炭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为煤炭行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和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陕西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陕西煤炭行业的融资能力

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陕西煤炭行业应该利用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投、贷、债、租、证的渠道,达到扩大融资的目的,彻底改变传统的煤炭行业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的金融支持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小型的煤炭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对于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通过发行新股、再融资等手段,扩大融资规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拓宽煤炭行业的融资渠道,提高煤炭行业的融资能力,为陕西煤炭行业将来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三)增强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煤化工产业是典型的高耗水行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煤制油吨产品耗水量通常都在15~20吨,一个年产3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年用水量将达6000万吨左右,这相当于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水资源保有量。④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却相当匮乏,既存在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又存在严重的工程性缺水,所以要想发展陕西煤化工产业,实现煤炭的深加工,必须从解决用水问题入手。一方面充分利用陕西省内水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陕西省附近水资源,加快黄河引水工程、涧峪水库工程、尤河水库加坝加闸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解决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用水需求。

注释:

①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2014年5月份全省煤炭主要指标情况》

②刘冰、明创森:《产能过剩和运输瓶颈成内伤》,载于《中国煤炭报》,2013年8月30日。

篇14

【关键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管理机制

煤炭行业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作支撑而得以进行的行业,因而其在人才培养和需求上需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科学的认识煤炭工人工作的特殊规律,既要引得进专业技术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为专业人才在煤炭行业长远深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将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高超技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煤炭行业专业技术队伍现状

(一)专业技术型人才紧缺,人才总数不足

煤炭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大批施工单位都相应程度的扩大了煤炭开采的规模,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保证煤矿企业扩大规模生产的支柱,是企业能否节约成本、安全生产的关键,这便使得煤炭专业的相关人才十分紧俏,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煤炭行业发展的速度,人才输送量也弥补不了人才需求量的缺口,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总数严重不足。

(二)专业人才稳定性差,流失情况严重

煤炭行业的特殊工作环境是不少人退出煤炭领域的关键因素。极端的环境条件使原本意欲投身煤炭行业的人才望而却步,即便是进入到煤炭行业队伍中,也存在着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技术不钻研的问题,人员流动性很强。专业人才过于频繁的流动给煤炭行业发展笼上了阴影,越来越多的人才都不愿在本行业内有长远发展。

二、影响专业队伍建设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煤炭这种产能低、耗能大、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供应模式,社会已经在想法设法的缩小其生产规模、降低其财政投入,并不断研究开发可再生能力强、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替代性能源,因此煤炭行业失去了原来的诸多政策优惠、专项投入等优势,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基于此,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也有了一定的“缩水”,学校招录比例的改革使得煤炭专业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校的实践机会及校企合作项目减少,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储备就明显不足。

(二)自身价值因素

煤炭行业长久的在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环境落后的地区开展,并且工作难度系数大、危险系数高,生产的效果还不甚理想等诸多因素都造成专业人才对自身行业缺少认同感,工作热情缺乏。长久的生活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从业人员很容易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并难以将自身价值体现,久而久之就出现人员流失的现象。

三、构建煤炭专业技术队伍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扶持

国家在现有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原有的煤炭行业改变生产方式、改进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煤炭产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并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污染处理的技术支持。在高校人才培养上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放宽,尤其是在招生方面的生源地控制上放宽标准,提高生源质量。设定专项的煤炭行业研发基金以供高校的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环境建设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把专业人才安置在对口的岗位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到学有所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业才能,调动其工作的能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改变原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脱离的状况,让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决策管理会使决策更具科学性、时效性,是对技术人员个人价值的认可,利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煤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煤炭主管部门、高校团体、社会科研组织、媒体舆论等社会力量,共同营造一个积极优良的环境,引导优秀青年人才投入到煤炭行业发展建设中去。

(三)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煤矿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储备专业人才。煤矿企业是专业人才的输入地,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地,而这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高校的教学资源、教学场所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地训练和提升,很难为煤矿行业发展需要的实际相结合,停留于纸上谈兵的人才是不专业的。此时的煤矿企业就应该发挥其资源优势,将企业内资深专业的技术人才派往参与高校授课交流、实验指导、科学讲座等活动,将一线工作所需的东西呈现给学生,让其明确学习的方向。企业可以在安全可能的范围内为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教学场地和技术支持。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应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将来要从事职业的专业性,增强其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也便于将来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四)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工作

煤矿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技术,还拥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因而要在思想工作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教育,让其树立起爱岗敬业、勇于探索、乐于钻研、节约资源等良好的意识,并利用这些思想观念指导其工作的高效开展,增强其职业热爱程度和职业自豪感,规划建设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煤炭行业经虽历起起落落,但不可否认其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进完善其生产运作方式以期长远发展是对煤炭专业技术人才提出的考验,他们是煤矿建设发展你的主力部队,构建专业人才技术管理队伍机制是培养人才、激发人才潜力,创造更大价值的根本,是建设打造专业煤炭技术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是更好的发挥煤炭行业余热的基础,因此必须毫不迟疑的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寒梅,桑玉军.黑龙江省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2).

[2]米娟.浅谈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J].青年与社会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