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5:14: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41-03

Th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s biomedical industry

ZHANG Zhiran1, DIAO Tianxi2, GAO Yunhua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PLA 210 Hospital, Dalian 116021, China; 2.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850, China)

[Abstract]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is changing rapidly in Japan, the challenges that faced to some large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nterprises are the policy reforms and foreign competitors, which are in control of Japan's bio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l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public equity investment in such field is dying down, the growth of Japan's emerging biotechnology are also encounter challenges such as funds. In this paper, the promotion of policy, the status quo of industry,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main M&A League of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have been analyz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s of biotechnology in Japan have been looking ahead.

[Key words] Japan; Biomedical industry; Status quo fo development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里,日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21世纪,在商业界的支持下,日本政府已出台各领域的重要政策来利用生物技术革命。日本的生物医药领域变得越来越富有竞争力和动力,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国家政策和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了新公司的成立、并购和全球合作。现分析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如下:

1 日本生物领域发展政策

1.1 出台“生物产业立国”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2002年12月26日,日本政府出台生物产业立国的国家战略,力争把生物产业培养成国家支柱产业。战略主旨是大幅增加生物技术领域的开发投资。2002年日本有关生物技术的政府预算为4 400亿日元,占政府科技预算的13%,不到美国生物技术政府预算的1/7。2006年政府科技预算大幅向生物技术倾斜,生物技术研究经费较2002年增加1倍,总金额约为8 800亿日元,主要用于巩固日本生物技术基础和培养生物技术人才。根据日本政府颁布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其近期目标是建立一个2 36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并要创建1 000家生物技术公司和8万名专业技术人员[1]。

1.2 鼓励科研转化成立创新型公司

一直以来,日本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化方面比较落后。2003年末,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成立新的商业公司和大学创办新公司。2004年4月,政府对大学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加强了大学的独立性和商业化运作能力,旨在鼓励日本的大学技术转让。这些改革措施通过对国立大学进行重组使之成为独立公司,并且不再受教育部的监管。同时大幅度削减了85个研究所的基金,并鼓励大学更重视商业研究。知识产权的变化是这项改革的重点之一。过去专利只属于有发明成果的教授个人,而现在这些专利将归大学所有。专利所有权的变化促进了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类似于美国的Bayh-Dole法案[2]。

1.3 修订《药品事务法》加快生物药审批

日本政府通过修改药品事务法对审批政策体系进行了审定。药品事务法于2002年通过,2005年4月生效。修订版药品事务法修改了日本药品审批体系,将以药品制造为基准的审批体系修改为市场准入为基准体系。新的政策管理体系允许制药公司将制造外包给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制造商。2006年,为了增强国内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竞争力,日本继续完善其改革措施,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部(PMDA)开始审查其药品上市审批速度。PMDA于11月宣布建立能够与全球同步的药物审评系统的计划,包括分子靶标、治疗抗体和其他生物技术产品。PMDA计划到2009年新药评价人员从18人增加到110人,同时建立双轨评估体系的计划[3]。

1.4 改革金融市场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生物技术的高风险、高收益特性吸引了大量的创业投资,生物技术创业企业的股份在市场上公开交易,作为创业投资就被认为成功了。日本企业上市较难,公开的最低条件是纯资产2亿日元,每股扣税前利益10日元,而实质上不到这些最低条件的5倍证券公司是不接受的,这样做的初衷虽然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但其结果则将风险虽高、却有较高成长性并最需要启动资金的创业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了。为了在公开市场创造更利于培育创业企业的环境,1995年日本开始了柜台登记特股种制度。

1.5 修订《日本商业法》促进企业并购

日本并购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停滞状况,是因为日本公司尤其是大型制药公司认为并购花费太大,相对于企业联盟而言风险更大,从而阻碍了企业经营的扩张发展。鉴于此,2006年5月开始修订日本商业法,该修订版将允许兼并方使用现金和母公司股份,此前只许使用认购公司股份,但是直到2007年5月日本公司的国外认购方案才得到通过。该法案有望使得生物技术领域加快并购活动[4]。

2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2.1 生物科技发展居于全球前列

日本的医药市场居世界第2位,但许多畅销量的药物都是由西方国家研发的。虽然日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急于夺回其失去的阵地。在投资集团的支持下,政府已采取了多项重要改革措施。200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生物技术战略指南,促进日本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计划从2003年度的8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扩增到2010年2 000亿美元。

据安永公司统计,在政府对生物技术研究的大力支持下,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的科技文献、专利申请量分别居全球第4位和全球第2位,显示日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基础已经居于较为领先的地位[5]。

2.2 生物技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企业界的努力,日本的生物技术市场呈逐年增长态势。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市场1998年不过2 000亿日元,2002年增长到1.2万亿日元,2003年达到1.66万亿日元。2005年为6.67万亿日元,约占全球生物产业市场的10.7%,其中医药类占12.3%。如果把生物产业市场划分为传统生物产业市场和现代生物产业市场,那么2005年日本的传统生物产业市场为5.17万亿日元,其中保健食品领域约占77.9%,医药类居次占12.3%。2005年日本的现代生物产业市场为1.5万亿日元,在分布比例上,医药领域高达69.2%。这表明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更为广泛。从2002年到2005年,日本生物产业市场的发展速度每年约为139%。

2.3 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生物风险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由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和完善的研发设施,近年来日本的生物风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据日本生物产业协会统计,2000年日本新创的生物风险企业达254家,2003年为387家,2004年为464家,2005年增至531家。生物风险企业涉足的领域主要有基因药物研究、生物芯片开发、功能食品制造、组织修复、再生医疗等。其中从事生物信息学等研究辅助型的企业占第1位,从事药品、诊断试剂开发及再生医疗的企业占第2位,从事环境修复技术等环境研究的企业占第3位,其后是从事转基因技术等农作物开发的风险企业。如今这些生物风险企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3 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募集

3.1 政府基金与风险投资为新成立公司奠定基础

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和加强专利保护、大学技术转让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已经开始营造了与西方国家相似的日本风险投资氛围。企业化大学为新成立的公司筹措了大量资金。基金的资助大大促进了生物技术企业的产生,根据日本生物产业协会(JBA)的统计,自2000年以来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猛增84%,这些新成立的公司有34%是以大学的创新技术为基础的。近几年来成立以大学为基础的生物技术新公司是最为成功的风险投资项目。

然而由于缺乏后期研发的竞争产品,风险投资在日本生物技术领域还不成熟,近年有些停滞不前。根据Nihon Keizai Shimbun公司调查,日本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2006年3月下降了32%。除了那些广为关注的成熟产品之外,日本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相对较少[6]。

3.2 证券市场融资使企业走向成熟

大多数的日本生物技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是在2001~2004年完成的。2004年,5家公司上市筹资的总金额为350亿日元。2003年公司上市募股的热潮一直推至2004年,但是在2004年后半年逐渐冷却下来。到2005年3月,2004年的5家IPO公司中有4家公司的股票远远低于其刚上市的价格。

从2005年开始,日本的生物技术领域IPO市场表现开始转入低谷,2005年只有第一季度的两只IPO上市,而且市场反应平平。但是,美国的MediciNova公司于2005年在日本上市,是第一家在日本上市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ediciNova公司得到了日本投资公司的鼎力支持。2006年没有一家生物技术企业公开上市发行。

4 日本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策略

4.1 联合以求生存

国内外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合作项目的增加是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增长动因之一。这些合作使日本成为生物技术和药物创新的国际中心,并在全球的药物研发中具有很强竞争力。2004年,藤泽药品公司和山之内制药公司宣布合并,形成一个新的公司,称为Astellas制药公司。同年,大日本制药公司和住友制药公司宣布合并,形成了大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三共和第一制药的合并也于同年完成。第一制药三共株式会社超过了新建立的Astellas,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制药企业。年底时,帝国制药和Grelan制药合并,三菱化学和三菱制药合并。

日本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加快发展,也在与国外公司协商合作协议。2004年,日本的制药公司与国外的生物技术公司协商的交易有55笔。其中,武田公司付给美国BioNumerik制药公司5 200万美元换取一种处于临床Ⅲ期的化疗辅助制剂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销售权。2006年,日本有60起日本公司与国际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大多数合作是在发现和研究领域,致力于产品流程的开发,例如武田制药公司与美国的XOMA的合作,选择了XOMA公司的多靶标治疗抗体研发项目;Astellas公司与美国FibroGen生物技术公司达成8.15亿美元合同进行贫血生物药物的研发。2007年12月,美国Quark生物技术公司与大阪大学在肾病治疗方面开始合作研究。而FibroGen公司获得了Astellas制药公司3亿美元的前期投资[7]。

4.2 全球性并购推动发展

当日本开始促进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生物医药类公司面临国内市场的挑战时,日本企业于2005年走向全球,寻找获利机会和与外国的同类公司的战略联盟。东京的Sosei公司以1.065亿英镑(1.96亿美元)并购了英国的Arakis公司,并购的公司将拓宽产品线,在临床研发的早期和晚期阶段有更多的候选产品。Takara生物公司以6 0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的子公司Clontech实验室。这一交易使Takara进入了Clontech在美国市场的交易网。2005年,武田公司以2.7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Syrrx Inc,然后又收购了英国的Paradigm Therapeutics公司。2008年4月,武田公司将重点放在收购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上,以8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illennium公司,这也是历史上日本制药企业进行的最大一笔收购。

4.3 技术许可获得利润

与大型制药公司一样,日本生物技术公司也在寻找各种合作以开发新的产品并获得利润。BioMatrix研究公司是东京大学的一家小公司,与英国牛津基因技术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协议,BioMatrix有权在日本生产牛津的寡核苷酸技术专利产品并销售。同时,AnGes公司作为第一家在东京证券市场上市的日本生物技术公司,与美国的Vical公司达成协议,研发并销售其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另外,日本EnBioTec实验室与Tripos公司合作,进行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物核受体的研发。

5 结语

日本一直拥有雄厚的专家技术资源,包括基因分析、基因重组、蛋白质工程、糖工程、生物信息以及基因组药物创制等关键领域。生物技术园区的发展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包括正在逐步进行的制度改革等。但是,成功的关键还是有赖于生物技术领域的产品商业化的能力。更多的药物进入审批程序、更多的全球临床试验项目将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本政府制定生物产业立国的国家战略[J].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3.

[2]吴曙霞,雷霆,武士华.技术预见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7,1(3):26-34

[3]郑风田. 日本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评述及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06,24(Z2):30-33.

[4]李静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L].北京化工大学,2006:45-57.

[5]安永全球生物技术部.2005年度全球生物技术报告[R].纽约:安永公司,2006.1.

[6]安永全球生物技术部.2006年度全球生物技术报告[R].纽约:安永公司,2007.1.

篇2

刚性需求充足整体发展平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转贴于  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金融危机对医药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而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国家新增贷款既要投向生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也要投向那些融资遇到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

篇3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四川广元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343-02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扶持、鼓励中药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适宜中药材种植的气候地理条件,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元市中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内其他中药材产业发展强市相比,广元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为此,对广元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资源概况

广元市现有中药材资源2 000余种,大宗药材327种,自然蕴藏量近10万t,杜仲、柴胡、天麻、川明参、油橄榄、银杏、金银花、瓜蒌等道地药材和大鲵、僵蚕、雄蚕蛾等名贵动物药优势产业带正逐步形成。广元市是科技部、工信部认定的国家柴胡道地主产区,旺苍被命名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青川天麻已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苍溪被誉为全国“川明参特产之乡”。旺苍杜仲、青川天麻、苍溪川明参、汉王山大鲵、青竹江大鲵、广元油橄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境内杜仲、柴胡、天麻、川明参和大鲵等中药材享誉全国[1]。

1.2 气候条件

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立体气候明显,山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适应多种植物生长。广元地处秦岭南麓,是南北的过渡带,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南部低山,冬冷夏热;北部中山区冬寒夏凉,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年降雨量800~1 000 mm,年日照时间处于1 000~1 500 h范围内,无霜期220~260 d,这种优越独特的南北过渡型气候条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丰富的中药材种植传统与经验,造就了广元市丰富道地药材资源。

1.3 产业基础

近年来,广元市按照“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中药种植为基础、中药工作为重点、中药商贸为纽带”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来推动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促使广元市的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已建成杜仲基地3.3万hm2,油橄榄基地9 200 hm2,银杏基地3 733 hm2,金银花基地1 400 hm2,柴胡基地3 667 hm2,川明参基地2 933 hm2,大黄、栀子、瓜蒌基地7 200 hm2,天麻基地200万窖。中药材基地总面积达6.17万hm2,产量达到6万t,产值达到7亿元。建成医药产业园区3个,入驻企业26家。涉及种养殖、加工、商贸物流等医药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8家,涉及中药饮片加工、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中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兽药等。药品品种136个,其中国家新药5个、专利药品3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个;兽药品种200余个。2014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产值实现32.5亿元,全市中药产业带动中药材种植区农户人均年增收380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范种植水平偏低,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不足

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中药材种植单产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能力明显低于其他经济作物。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滥采、滥挖、滥猎严重,大宗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品质下降,优势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2.2 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产业化水平较低

大部分药材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售,种植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与人才匮乏,导致对中药的系统研发严重滞后,企业竞争力不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不足15家。

2.3 药农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发展中药材产业,生产需要在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的大山深处、千家万户进行,但销售必须由经营企业、营销大户打理,这与一般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区别。但广元市中药材生产多年来一直是药户独立经营,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更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药农由于信息不灵,对市场不能准确地分析与把握,跟不上市场需求步伐,盲目种植导致效益偏低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在药材种植、成分提取、标准制定、成药设备、产品研发等方面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精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围绕中药材大宗品种,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相关产品等全产业链的品牌产品建设乏力[2]。

3 建议

3.1 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规模化水平

中药材区域布局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中药材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坚持最适生态原则,以道地药材和特色药用植物为重点,在最适生态区发展重点品种;坚持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原则,重点扶持生产和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区域;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地要有重点地、科学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贵、稀”品种作为主导品种来发展,并引导特色品种进行集约化经营[3]。南部低山丘陵河谷栽培区可主要发展川明参、柴胡;中部河谷走廊栽培区可主要发展黄姜(盾叶薯蓣)、瓜蒌、板蓝根;北部中山栽培区可主要发展杜仲、天麻、金银花、丹参等。

3.2 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对中药材产业的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对中药材生产及产业化进行管理协调,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规划、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要把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起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奖惩到位。

3.3 加强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建设高素质产业发展队伍

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的科技力量,形成市、县、乡结合的技术培训与服务网络。把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作用,鼓励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机构兴办实体,到一线开展科技承包、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各地龙头企业要积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加快技术、人才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对基地乡镇农业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指导、服务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

3.4 依靠科技,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

提高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核心是科技。各地要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集中培育基地建设所需的优质种子和种苗。积极兴建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以科技示范区为核心,加强有关科研力量与龙头骨干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人才等要素的集成,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一系列符合广元市实际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中药材生产,全面提升其卫生安全质量。

3.5 扶持龙头,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资源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产品深加工、销售企业,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协作,有力推进广元市中药材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和产业链的延伸。切实加强龙头企业与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的紧密结合,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力量,狠抓规范化、产业化绿色药材基地建设,使药材基地真正成为中药材产业链中的“第一生产车间”和主要支撑力量。同时,抓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契机,大力扶持科技型、加工型、生态环保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民营业主对中药材产业的开发,以加速广元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步伐[4]。

3.6 增强风险意识,实现稳步发展

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特别是要让药农清楚地意识到发展中药材可能遭遇的种种风险,政府要与保险公司积极沟通,争取通过投保等方式适当降低风险。同时还要通过选择适宜畅销品种,坚持科学种植,强化技术服务,增强抗灾能力,尽量减少或化解市场风险、灾害风险及人为失误,提高中药材生产的效益,进而使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张存龙,王润芳.甘肃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未来开发的思路[J].中药材,2001(6):441-443.

[2] 何伯伟,潘慧锋,罗仁宏.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6(1):6-10.

篇4

[关键词] 荔波瑶山鸡 现状 效益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58-01

1 基本情况

荔波县地处贵州省南部,全县总人口17.5万人,农业人口占92%,全县国土面积2431.8平方公里,可开发非耕地250万亩,天然草场1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85%,具有发展畜牧业等“绿色产业”的有利条件。目前,瑶山鸡存栏量达100万羽,年出栏量达150万羽,年总产值达7000万元,2015年我县通过“瑶山鸡产业”覆盖贫困户150余户,累计带动80余户300人脱贫。预计到2018年,荔波“瑶山鸡产业”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000人以上,将成为我县“可操作性强、周期短、效果好”的精准扶贫产业。

2 荔波瑶山鸡产业发展现状

2.1 生产环境

瑶山鸡主要产于瑶山瑶族乡, 产区是瑶族群众聚居的地方,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喀斯特地形地貌复杂,水质优良、昆虫、草籽丰富。每家每户一般饲养量都在50 ~100羽左右,多者达2000多羽,全部是自繁自养,以放养自由采食昆虫、草籽为主和舍饲人工补料为辅的生态养殖方式相结合。很少有外地鸡种进入,在此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封闭饲养和选优提纯,逐渐形成了羽毛亮丽、耐粗饲、适应性强、个体大小适中、风味独特、肉味鲜美、肉蛋兼用的瑶山鸡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2 产业发展情况及成效

荔波瑶山鸡是贵州省优良地方鸡种,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获得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认证和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品认证。近年来,荔波县紧紧围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绿色、生态、健康”的产业发展思路,抓好瑶山鸡特色养殖基地建设,产业发展10多年来获得国家扶持发展资金1000万元左右,目前,荔波县瑶山鸡常年存栏达100万羽,年饲养量达250万羽,拥有养鸡专业合作社5个,规模养殖户9个,(其中年出栏5万羽养殖场5个)家庭农场45个,有集散批发中心2个,年出栏瑶山鸡达150万羽,实现产值7000万元,县内自销约30%,县外销售占70%。近年来养殖场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每个合作社可带动贫困户在10户以上,户均养鸡收入为3-4万元/年,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达50%以上,目前我县瑶山鸡产业正朝着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产业初具成形。水利村罗银春瑶山鸡养殖场获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2015年“科技示范户,科普带头人”。为我县瑶山鸡养殖户树立了较好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按当前市场价计算,每批鸡平均饲养120天,每只出栏均重3.5斤, 市场均价11元/斤,只均售价38.5元。每只鸡饲料成本(12斤×1.6元/斤)19.2元,鸡苗费9.5元,防疫保健费0.5元,共29.2元。以饲养5000只鸡计算,成活率按95%计算扣除各种成本费用(不包括劳务费)后,只均纯收约8元,按农户每年出栏1万羽鸡的纯收入为8万元,具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增收主导产业,实现助农增收脱贫;二是增加就业岗位,改变单一的传统农业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得到增强;三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技能培训,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四是带动运输、营销、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更快发展。

3.3 生态效益 ;采用林下养鸡、果园养鸡、草地养鸡养殖模式,养鸡场建在山上,舍饲与野外放养相结合,鸡粪就地还田,不会造成污染,还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对于加快林木生长,提高果园产量,改善果品品质,降低人工草地建植管护成本及环境保护都有很多好处。

4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因素:养殖企业贷款融资难,养殖链出现断裂无法支撑产业继续发展。

4.2 产业整合因素:目前我县产业还没有实现资金整合,没有对重点产业进行突破,基本还是各做各的项目,产业集群没有体现。

4.3 市场价格因素:纵观近几年畜产品价格波动太大,而饲料原料基本持平,对于资金薄弱的养殖企业来说每受到一次价格冲击就会跌入谷底,有的甚至破产。

4.4 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尚不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础薄弱,人员严重缺编,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4.5 是投资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少。重点养殖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养殖企业在投产后,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畜禽养殖业利润严重“缩水”,部分养殖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4.6 畜禽养殖结构不尽合理,优势产业没有凸显,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4.7 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大型龙头企业较少,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匮乏,产业链条短,没有自己的“拳头”品牌和产品。现有的养殖龙头企业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畜牧产业方面措施不多、效果不好。

5 意见及建议

5.1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冲刺期,消除贫困,荔波作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议在瑶山鸡产业化发展给予项目倾斜及资金支持。

5.2 建议我县规模养殖企业扶持资金政策在贷款贴息、融资、贷款发展等方面的扶持。

5.3 建立健全瑶山鸡良种繁育体系保证优良的瑶山鸡种源供应:以瑶山鸡品种改良为重点,建议给予项目资金建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全县瑶山鸡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供种能力增强。

5.4 结合扶贫攻坚国家政策,将扶贫资金重点扶持适度规模养殖瑶山鸡企业,以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养殖瑶山鸡致富脱贫,助推我县瑶山鸡产业走上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5.5 建立瑶山鸡产业养殖保险制度,降低养殖户养殖风险。

篇5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进行少无切削加工的主要工具。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成本、新产品的投产及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以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与市场竞争力。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 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模具工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CAD/CAE/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第三,模具工业是装备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98年l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大装备工业的开发力度,推进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将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工业,把它同一般的加工工业区别开来,是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定位。

二、冲压模具在国内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冲压模具市场的情况是: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低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很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上都有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CAE能力。

模具设计制造能力状况:部分高精度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已达到世界水平,且模具制造周期也已达到国外同类模具水准;信息工程等现代制造技术已在许多模具厂得到应用等。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模具质量状况:模具质量主要反映在精度和寿命方面,其次是结构和外观方面。当然,一套好模具,维修还应该是方便的。由于我国冲压件批量偏小,所以我国冲压模具在国内市场上寿命问题相对来说并不十分突出,而精度达不到要求、结构不合理、外观差往往成为质量的主要问题。

模具行业专业化程度及分布状况:我国模具行业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模具自产自配比例过高。国外模具自产自配比例一般为30%左右,我国冲压模具自产自配比例约为60%。这就对专业化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由于自配比例高,所以冲压模具生产能力的分布基本上跟随冲压件生产能力的分布。

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2模具检测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模具加工设备向高速、一体化方向发展;4一体化加工中心是目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5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6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认同。

三、级进模的应用

先进模具之一的多工位级模具是当代所有模具中冲压功能最多、结构最复杂、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冲模。由于采用高硬度硬质合金等材料制造模具和采用先进的精密加工技术,多工位级进模也是使用寿命最长和模具精度很高的一种精密模具。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广泛使用起来。转贴于

使用级进模的条件:

1、制件的产量比较大(一般不少于5万件,但这个数不是绝对的)。

2、制件的精度适中,一般为大于IT10级,近几年随着模具加工技术的进步,多工位级进模的制造精度明显有了提高,从而使制件精度也提高,有的在IT8级以内。

3、用单工序模不经济,用复合模又难于冲压加工的情况下,只能用多工位级进模。

4、用单工序模不便定位和冲压加工,只能用多工位级进模生产的某些小而复杂的微型或超小型件。这种情况下,制件的产量大小往往不去过多考虑。

四、模具设计中模具CAD的优越性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采用CAD/CAM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采用CAD/CAM技术,无论在提高生产率、改善挤压件产品质量,还是在降低制件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发面,都比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有绝对优势。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挤压件产品质量。过去,在人们凭经验设计计算时,不可能进行多方案综合分析比较。而采用CAD之后,由于计算机的最显著特点是不怕千万次重复计算,而且效率又极高,所以能进行多方案论证,多变参数模拟。又由于在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存储模具设计标准和设计准则等各种有关设计资料,为挤压模具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并可极大的减少人为因素对设计质量的影响。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也可使模具的参数和结构更加合理化。通过CAD设计数据直接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和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也可使加工出的挤压模具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采用CAD/CAM技术可大幅度的提高挤压件质量。

(2)缩短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及提高生产效率。采用CAD的工艺分析和绘图,大大缩减了模具设计时间,而CAD与CAM的集成则可显著的缩短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周期。由于模具质量的提高,可靠性增加,调整及修模时间明显减少,实际上也就是提高了生产率。

(3)减少对熟练工程技术设计人员的需求。由于设计及计算工作采用人机交互型系统,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明显的减少了对熟练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并且,大量的工程计算及模具图样设计都由计算机、自动绘图机来完成,所以设计人员从繁冗的设计和绘图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使设计人员能更好的从事其他创造性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