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范文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1:20:59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228-01

近年来,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的更新。体育体能训练是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求并通过符合的动作训练,目的是改善运动员身体状况,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的组织机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促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随着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被应用到体能训练中。目前,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中被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有软体训练法和计算机训练法,这些体能训练方法更加注重从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出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总结经验教训,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帮助很大。该文就传统与现代训练方法进行简单分析研究,为现代科学体能训练方法的应用做出更多贡献。

1 传统体能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的指导

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是体能训练指导的方向,是训练的理论支持和基础,对体能训练的过程和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体能训练所依靠的理论知识在时代的发展下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体能训练的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打着“科学”的旗号,贴着“科学”的标签,实际上这些理论并不科学,知识照抄照搬,并不适应我国体能训练发展的实际情况,或者引用的是错误的思想理论。这种现象在目前的体能训练普遍存在着,这些理论认识急需被更加科学的理论方法所取代。如果继续存在,将对未来体能训练的提高,竞技成绩的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发展创新更加先进科学的思想理论对体能训练的发展非常重要。

1.2 传统的体能与技术相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

体能训练方法应讲求体能与技巧的结合,不仅需要运动员良好的体能基础,训练过程中的技巧训练更加重要。传统的体能训练也讲究体能与技术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将他们合成一个整体,而是更加注重体能的训练,在注重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忽视了技巧对体能训练的影响,导致了体能与技巧逐渐分离的现状。这种不科学的分离状态也造成了庞大的体能训练的堆积,造成体能与身体素质的极大不适应,体能训练的程度也难以深入,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难以上升的现象。因此发展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将传统的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相结合,才是提高体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2 现代科学方法应用到体能训练中的建议

2.1 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思想指导实践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传统的体能训练出现了严重的注重实践却不注重理论的现象,甚至是在利用了错误理论的情况下进行着错误的训练,也成为了我国体育体能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的最大原因。因此,更应该慎重选择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要借鉴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运动员体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体育训练人员的体质。同时理论也应该是发展着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有关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也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员整体体制等需求。理论的创新发展也应该是在研究目前运动员体质和借鉴国际标准水平理论的前提下,不能盲目更新,造成理论脱离现实的困境。

2.2 注重传统与现代训练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训练方法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也是经过漫长的研究总结出来的方法,因此在创新训练方法的时候不能将传统方法一味的否定,而是应该在有利于提高体能训练效率的前提下,将传统的训练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训练目的。除此之外,运动员体能具有延续性、间歇性、重复性、循环性,在吸收传统训练方法精华之外,要研究利用一些有高技术含量的更加科学的现代方法,例如程序训练法、计算机训练法、软梯训练法等等,它们给传统的训练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它们相结合能够在保持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训练方法碰撞出火花,为现代科学方法应用到体能训练中做出贡献。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方法,因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和理念,这是提升体能训练水平的重要方面。首先,理论方面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现代科学理论方法,要通过研究逐渐摒弃错误的思想理念,摘除阻碍体能训练发展的各种标签,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技能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做出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研究,为将来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在时间方面要坚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做出合适的引导,要在运动员身体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下完成各种实践练习,避免由于超负荷训练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提高体育体能训练的必要途径,因此,在体育训练中更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将理论应用到合适的实践活动中才是提高体育体能训练的重要方法。

3 结语

体育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必要途径,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的体育体能训练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忽视了思想理论和技巧对体能训练效果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发现传统训练方法中的弊端,人们在深入研究现代科学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训练方法相结合,并在理论方法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逐渐的转变目前部分错误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提高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为将来我国的体育体能训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清宾.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在中学跳远训练中的应用[J].神州.2013(12).

篇2

1、增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应配备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网球体能教练员及其他辅助人员。广泛运用科技成果、制定科学训练计划、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能训练全过程实施最佳调控,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良好的运动成绩。

2、将传统与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相结合。现代竞技体育中非常重视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并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不仅保持了传统的持续、间隙、重复、循环、游戏等方法的精华,更加重视现代运动训练中较为流行的程序、模式、模拟等训练方法的运用,并逐渐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发展了诸如电刺激法、计算机超等长训练等方法。

3、创造条件,使训练负荷进一步增大。合理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程度,使之更接近比赛实际。

4、重视伸展性练习。高效能的恢复训练体系,重视训练过程的科学管理。

二、体能辅助训练

1、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储备由有氧、无氧和混氧三个方面组成。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首先应考虑运动生物化学的因素。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既要注意有氧供能的耐力训练,又要注意无氧供能和无氧一有氧混合供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大运动量、超负荷的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来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课。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教练员应科学地掌握好训练方法,如能有效提高和发展无氧耐力的间歇训练法等。

2、合理安排运动训练与恢复。现代网球运动员体能恢复多采用训练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调整。其中营养物质补充作为加速体能恢复过程的生物学因素和体能恢复过程的物质基础,对网球运动员体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处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物质作为加快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体能恢复,在提高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的同时,确保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良好发育。

三、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1、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青少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掌握耐力、速度耐力训练的强度至关重要。这就要考虑其发育不完善,不能像成年运动员那样安排强度过大的运动量。但又要给予一定的强度刺激来促进球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更快地发育和心肺功能的提高,从而使心肺具备适应大强度训练的功能。在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组织一些像田径运动员那样的速度耐力训练。运用重复训练法练习短距离冲刺跑或减少人数、延长时间的分队比赛,这样才有利于网球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耐力的迅速提高。

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负荷,要逐步有节奏地增加。所谓逐步增加就是在网球训练或比赛中。无论是运动训练强度还是运动训练量总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适应的过程。当负荷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条件下,机体的应激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应的范围内。

3、体能训练要注意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分配。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一般呈现一种波浪起伏的状态,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变化通常有三种搭配形式:①既加量也加强度;②加强度减量;③加量减强度。对青少年尤其18岁前如果进行大运动量单调的训练。容易使他们大脑皮层活动抑制,在过于疲劳的情况下容易使尚未成型的动作变形,对训练和提高技术是不利的。只有运动量适宜,在每组训练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这样才有充足的体力和兴奋性来完成下一组的训练,才能保证动作的质量。

4、要根据网球训练的不同任务来安排运动负荷。在网球训练中如果学习掌握新技术,则强度不宜安排过大。如果主要任务是发展某一身体素质,则负荷的量和强度都应加大。如耐力素质的训练,应在每组练习后机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就要进行下一组训练。在比赛前期的训练,应模拟比赛负荷的要求突出进行专项强度训练。

篇3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篮球运动的特征及其训练过程中几个要点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现代篮球运动集体与个体的统一、攻守之间的整体性以及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的结合三个主要特征,然后又在此基础上对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创新、训练过程的优化控制、运动损伤及预防三个训练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 篮球训练 运动特征 要点分析

一、现代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集体与个体的统一

现代篮球运动更重视赛场上集体与个体之间的有效统一。也就是说,在要求充分体现一个团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风貌,默契的完成战术配合的基础上,同样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在重视集体的前提下,能够让个人的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攻守之间的整体性

现代篮球运动更重视进攻、攻守转换、防守之间的联系性,将其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来看待和训练,并在比赛中强化攻守转化意识的运动,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结构体系,从而使现代篮球运动具备了攻守整体性的特征。

(三)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的结合

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是现代篮球运动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只有在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的条件下,才能争取更多的得分机会,并进而保持较高的投篮命中率,并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

二、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要点问题分析

(一)现代篮球运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创新

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方法实质上指的是,让篮球队员按照教练员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不断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进行实践,从而实现对篮球运动中所涉及的技战术内容熟练掌握的手段和方式。篮球运动训练方法选择的科学与否会对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于现代篮球运动训练来说,在选择和创新日常的训练方法时,主要有三方面的依据:首先,所选择和创新的训练方法必须要符合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这一点也是在选择篮球训练方法时最为重要和最为关键的一点;其次,在选择和创新篮球训练方法时,要科学的融合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不断提升现代篮球训练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最后,在选择和创新篮球训练方法时,一定根据实际的训练计划、训练任务、训练内容以及队员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保证训练方法的适宜性。

除此之外,要真正做到对现代篮球运动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创新,只关注以上所提到的几点是不够的,还应符合现代篮球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教育训练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首先,教育训练原则。现代的篮球运动训练,关注的并不单单是队员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而是队员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科学的训练方法还应符合教育训练原则,在训练的各个环节巧妙的对队员渗透各方面的教育,以实现教育和训练的有效融合。例如:科学的现代篮球训练方法,应该有助于队员篮球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助于团队良好的运动风起的形成等等。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任何运动训练中理论和实践均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在现代篮球运动训练中也不例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篮球运动技能的形成无从谈起,而仅有实践没有理论,队员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则永远无法实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在设计现代篮球训练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符合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篮球运动训练过程的优化控制

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过程,也就是队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篮球竞技水平和竞技能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囊括了诸多的要素,复杂而系统,要想取得最佳的训练成效,就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优化控制。

在对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过程进行优化控制时,主要有篮球技术训练的优化与控制、篮球战术训练的优化与控制、篮球体能训练的优化与控制以及篮球心理训练的优化与控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篮球技术训练的优化与控制工作是在系统论、控制论等多种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实践过程,而在这个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主要从进攻技术要素和防守技术要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其次,篮球战术作为影响团队力量和个人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篮球战术训练的优化与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针对篮球战术训练进行优化控制时,教练员应注意在遵循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大方向的基本前提下,将本队队员的实际情况、现有技战术水平、战术指导思想以及预期的训练成效有效的融合,并通过具体的训练方法对队员产生作用,并根据训练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调整,在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同时,不断对战术训练的过程进行优化。第三,篮球队员的体能状况也是影响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篮球体能训练是现代篮球运动训练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要对篮球体能训练进行优化控制,必须要注意遵循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训练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最后,篮球心理训练的优化与控制。在对篮球心理训练进行优化控制时,应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队员的注意能力,并通过挫折教育、实战练习等多种方式来提升队员心理素质水平。

(三)现代篮球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

篇4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运动是现代人群健身、休闲及娱乐的不二选择。运动训练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方法更是重中之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决定着其理性程度和创新水平。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方法,针对高校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的动因及发展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校 运动训练 创新动因 创新发展

运动训练方法是具有中介性质,存在于训练目的与训练结果之间的,在整个高校体育训练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提升运动员水平的杠杆。因此,训练方法的创新成为体育运动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体育建设过程的时代性标志。

一、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动因

(一)训练方式的转变:经验与科学的张力

一般来说,运动训练必然是活动和方式的合体,并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展示出来。伴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普及与深入,运动训练由原来的“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改变了以往“师徒传承式”的“单兵作战式”的训练方式。立足于训练方法,在经验和科学的张力推动下,训练方法走上科学化的道理,进而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开来。

“经验型”训练方法指的是根据以往长期训练积累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方法,“经验型”训练方法是一种最为传统、常见的训练方法,此训练方法具有重复、单一的特点,简单的维持着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果之间最表层的因果关系,实际应用性却不及“科学型”的训练方法。“经验型”的训练方法最好的发展是创新,而创新之路的必然趋势是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发展。而“科学型”的训练方法主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实际而周密的分析,由此形成的方法。“科学型”的方法是认识的更高一级的阶段,超越了经验,根据事物的自身情况正确的进行反映,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科学型”的训练方法遵循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果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型”训练方法可为高校运动训练的时代化发展铺平道路。

(二)训练认识的不断提高:知识与手段的张力

在运动训练中,无论是教练员、科研人员的选择还是训练方法的创造与应用,其本质都是认识活动。可见,对于运动训练的认识也是训练方法革新的重点任务。

正常情况下,新的认识对应着新的活动,而新活动的运营也不然离不开预先的认识。随着运动员能力和水平的不断进步,训练的层次和难度也相应变化,运动员的每一次状态转变,都具有特定挑战性和创造性,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复训练。原有经验性的认知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训练活动的发展。原有的训练知识系统会导致人们陷入认知困境,从而走进训练困境。而训练困境的摆脱需要科学的认知能力。由于人的知识水平差异,因此所受困境也有很大差异。科学具有开发、创造和发展的特性,因此,坚持科学的认知是摆脱认识训练困境的有效途径。知识困境的突破和发展是运动训练创新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体育科学运用的确立:认识与应用的张力

体育与科学的结合已经是现代社会中的常见现象。科学与体育彼此间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互为你我的整体,不可分割。体育的科学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科学体育已经由年轻走向成熟,由理论走向实践,成为现实应用性极强的门类。运动训练的开发已经步入最为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运动水平不在是经验和勤奋能够完成的了,需要努力的跟上时代的步伐,科学、规范的认识,进而实现最大化训练效益。科学性的体育探索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探究,做到学科的交叉渗透,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运动训练中各类问题。科学理论的渗入对训练方法的成功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二、运动训练的创新性发展

(一)训练方法的连续性发展

训练方法的连续性是训练方法创新发展的特征之一,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形式。连续性的训练方法是坚持固有科学运动原理,以改变训练手段和操作程序为主要内容,从而促进训练方法的完善。训练方法的渐进性是遵守科学规律和训练实际,进而循序渐进的改进训练方法。它并不是“盲目改版”,而是一种更科学、成熟的训练发展模式。训练方法的实际应用需要正确的训练理论作为“补给营养”,同时,还需要针对性“去伪存真”,保证训练理论的纯正性。

(二)训练方法的间断性发展

训练方法的间断性发展主要是指一种跃进式的发展模式。针对于经验式的陈旧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的革新,根本的改变。改变整个运动训练的模式,全新的理论对应全新的训练方法。这类跃进现象对于训练方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心理训练方法,该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以语言等的精神手段发挥作用,最近几年随着生物理论和技术的开发,采用现代化仪器,利用视觉和听觉使运动员获得信息,运动员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知,主动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训练方法派生的训练方法正是训练方法的间断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三、结语

训练方法主要运动训练的关键部分,训练方法的创新是体育时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运动训练方法受人的意识支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正确的认识运动训练的发展规律。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运用,才能促进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推进为体育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仑,张俊青.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学建构的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2.

[2] 吴贻刚.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研究探索[J].中国体育科技.2000.

篇5

【关键词】“以赛代练”形式;调查与分析

引 言

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因此体育教学围绕着实现教学目标,引入现代教学法,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1]。本人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并对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课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对篮球技术的掌握,改进篮球教学方法提高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篮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篮球运动中“以赛代练”的相关文件,针对篮球运动中“以赛代练”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进行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

对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队员发放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组内“以赛代练”教学模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答卷92份,有效答卷率92%。

1.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软件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为分析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1.2.4逻辑推理法

对上述问卷调查和临场统计所得材料进行归纳推理,并运用有关理论按演绎与归纳推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以赛代练对队员自身素质的影响程度调查分析

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对实战经验的影响很大。实战经验就是通过实际作战,亲身经历总结出的经验。实战经验只能通过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得并积累,这是常规传统训练所做不到的。篮球意识是通过参加篮球活动获得的对篮球运动的正确判断的特殊能力。篮球意识可以通过比赛获得,但是在训练中进行战术训练和一些有针对行的局部配合,也能提高篮球意识,并不是只能在比赛中获得,说明以赛代练对自身篮球意识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运动时的肌肉能力,它直接影响到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赛中虽然对抗激烈,但是针对性不是很强,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不够明确,因此要想提高身体素质,还是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效果更好。以赛代练对篮球技术水平有一定影响,但是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充分锻炼和提高篮球运动员各方面的技术水平,因此要想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技术,还是针对性的单项训练效果好。

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可以为篮球运动员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传统的训练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单一的训练,对篮球意识,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有一定影响。二者共同影响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2队员对以赛代练的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表4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队员对以赛代练的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N=92

5年以下的训练年限的学生认为采用常规训练模式更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从事篮球训练的年限较短,有些技术动作还没有成型,需要更多通过单项技术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在以后的比赛中更好的发挥。而过多的参加比赛,使其一些技术特点不能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起不到锻炼自身能力的价值。5―7年训练年限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基础,这些学生认为在比赛中能够发现其技术的缺陷,并通过一些常规训练能够提高他们个人的篮球技术水平。7―10年训练年限的学生认为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更能提高他们的篮球技术水平,因为这类学生从事篮球训练的年限较长,一些技术动作已经定型,只有通过比赛,丰富自己的比赛经验,才能使自己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熟练运用。10年以上训练年限的学生,认为以赛代练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这些人的技术水平在多年的篮球训练已经成型并且在比赛中能够熟练运用,因此他们通过增加比赛经验来提高自己篮球技术水平。

2.3队员对以赛代练的看法调查分析

学生赞同学校在每学期末组织训练队之间的对抗赛。因为对抗赛能够给每个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有能学到许多训练中学不到的东西,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篮球水平的提高。学生喜欢以对抗赛的形式进行考核。篮球运动就是一项竞技项目,单一的单项考试,有客观因素,不能正确且全面地衡量每个队员的真实水平。对抗赛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将一学期所学技术充分运用与发挥,综合评定学生训练水平。学生认为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过多的占用训练时间会影响自己篮球单项技术的提高。因为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在训练中加以改正,但以赛代练缺少单独提升的机会,使学生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阻碍篮球单项技术的提高。学生不赞同以教学比赛的形式代替教学训练。因为以赛代练就是以比赛代替教学训练,可以使篮球运动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并积累作战经验,但对于水平一般的运动员,只作战参赛不进行常规训练,不能够全面提高篮球竞技能力。常规的教学训练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单项训练,培养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的基础能力。

3、结论

(1)以赛代练对运动员自身素质具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2)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更适合一些训练年限较长,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年限短,水平一般的运动员更适合常规训练。

(3)以赛代练与教学训练相结合是天津体育学院09级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组队员理想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张超.“以赛带练”的理论基础及控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

[3]王定明,李喜艳.浅谈“以赛代练”和“以赛带练”在大学篮球专选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0(9).

篇6

关键词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发展趋势 训练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前言

自北京奥运会以来随着体育科研、训练方法的不断对外交流,以体能训练为载体的、代表西方最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进入我国竞技研究和训练领域。对我国传统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带来竞技训练理论体系、训练理念及方法应用的突破。本文探讨现代体能训练国际国内发展、体能训练发展中的国外及国内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国部分体育院校和训练队,以及青少年体质、大众健康等方向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首都体育学院的大量学术期刊和书籍等有关资料,依据这些文献资料,制定有关调查问卷,确定访谈内容,对高校利用体育网络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奠定里理论基础

2.调查法

就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需要,对五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从多角度,广范围进行全面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认识

功能训练理论是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伦敦奥运周期过程中引入我国的,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体系。功能训练理论分类体系以人体运动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为依据,通过功能训练系统、功能动作系统、功能动作练习方式三个层面对功能训练体系进行阐述。功能训练是在打破传统体能训练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体能训练起到推动作用的新方法、新模式功能训练归属于体能训练范畴。在运动损伤康复领域、体适能训练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竞技体育对体能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和专项化,功能训练的提出及方法体系的构建冲击着单一性、数量化、高强度和大负荷的传统训练观念与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1.国际上功能训练的发展

以西方体能训练为载体大量研究成果代表西方流派训练学,这区别于传统的苏联和东德体系的传统训练学。西方流派训练学是西方国家几十年竞技训练领 域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完美地将诸如生物力学、生物 化学、生理学等运动科学密切的融入到竞技训练过程中,实现训练过程的科学化。西方国家在体能训练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和训练经验积累,以美国体能协会 (NSCA)、美国运动医学学会(NASM)、英国体能训练体系、澳大利亚体能训练体系等学术组织,都构建了自身 独具特色的系统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系统,大大推动了西方国家训练的科学化。

2.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以体能训练为载体的、代表西方最新的系统的训练体系、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得以进入我国竞技研 究和训练领域,对我国竞技训练带来深远积极影响。2011年11月,中国奥委会体育部与美国身体功能训练学院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蔡振华指出,身体功能训练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理念之一,其所倡导的核心训练等理念恰恰都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理念的空白,其功效已经得到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证实。

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体能教研室标志着我国体能训练学科发展的开端。2011年首都体育学院成立体能教研室。首都体育学院以身体功能训练作为申请博士授予点。目前,国内体育院校中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也都酝酿成立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研室。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功能训练是在打破传统体能训练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体能训练起到推动作用的新方法、新模式功能训练归属于体能训练范畴。并积极推动我国体能训练的发展,功效已经得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证实,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学习阶段。

(二)发展我国体能训练的主要对策

重新认识体能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提高体能在竞技体育、特种行业、青少年体质、大众健康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的体能训练专家;建立中国体能训练协会;组织体能教练认证培训体系;加大体能训练原创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孙璞,杨国庆.功能训练的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408-410.

[2] 王智慧.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理论热点与综合向度[J].体育与科学.2013,34( 5) : 4-8.

篇7

【关键词】运动训练 发展趋势

【Abstract】Athletic sports would have gaine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rapidly carrying out. Aim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sports trai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ill be better to promote the fast advancement of modern sports.

【Key words】Exercise training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开展,竞技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对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问题进行探索,无疑会更好促进现代竞技运动的快速发展。

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有:

1.现代运动训练的专项化

训练的专项化是指:在训练中,根据专项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和项目特征,积极发展与专项有关的各项身体素质、技术等运动能力的训练。

廖菲菲等人指出:“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运动素质之间的良性转移是有条件的,它需要各运动素质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要求,所需能量物质的种类、对器官系统功能的要求等相同时才有可能实现,并且各练习之间的动作结构及肌肉工作特征须相似,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训练发展了的运动素质才能相互促进。”可以看出,符合这些条件的身体联系已完全失去了一般训练的意义而转为真正的专项训练。也就是说,在专项训练的层面上实现相关运动能力的良好促进作用,而此时一般训练因素其远离专项要求而遭摈弃。

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现代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和激烈对抗性,促使人们把提高比赛能力的任务和为提高这一能力的专项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及训练负荷都表现出专项化的趋势.因此,在各项运动训练中,加强专项素质训练内容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

2.现代运动训练的实战化

训练的实战化是指:按照专项比赛活动的特征与要求进行的训练活动,随着体育竞赛制度的变化、商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现代高水平运动训练与竞赛有机在一起,传统的训练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练为战”的表现日益突出。

机体对训练刺激具有选择性应答,接近实战化得训练可使机体产生实战性应答反应,现代竞技比赛大多是在比“强度”,所以日常训练理应朝此方向发展,尤其是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或速度力量为重点的训练。如短距离项目,即使在准备期高水平运动员也应强调训练的“强度”。因为“量”大而“强度”低的一般训练只能够对慢肌产生刺激,而那些对速度力量具有决定作用的快肌得不到锻炼。如果以低强度和一般训练内容为主,则不可能使机体得到应有刺激,也不会获得良好的机能适应。长期脱离实战要求的训练,不仅不会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且会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朝非专项的方向发展,导致与训练目标背道而驰。

3.现代运动训练的个体化特征

训练的个体化是指:要根据运动员个体特点的不同进行针对性训练。由于各人的遗传素质不同及后天的训练实践经历不同,在优秀运动群体中虽然运动成绩可能较为接近,但每个人在致力于发展的各项竞技能力上是有差异的。就体能中的运动素质而言,每一个人需致力于发展的方向也是不同的:有的速度较差,有的力量较差,而有的耐力较差。因此,训练方法、手段要因人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手段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无论是专业教练员、还是基层体育工作者,只有对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际训练工作,获得好的训练实效。

篇8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展现出社会与自然科学的综合。由于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挖掘运动员的多种潜力,追求专项体能的最优化发展和专项技术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因而决定了田径运动训练活动必须服从于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而人体的运动又必须遵循生物力学的原理。田径运动训练活动的上述特征决定了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具有鲜明的自然科学属性。同时,训练竞赛的社会化属性又决定了运动训练所具备的社会科学属性。因此,无论是完善田径运动训练理论,还是解决田径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所提出的具体问题,都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广泛地吸收精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才能积极促进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为田径运动技术的迅速提高提供有力的根据。

田径运动训练是人类竞技体育行为中非常活跃的组成部分,田径运动竞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强大的感染力,田径运动的社会化趋势明显地加快了田径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工作的分工。许多田径专家和教练员都在密切关注着各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成就,以求最快速地接受和引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以稳住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一直以来,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实践的总结和解决运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用“实践技术理论”这样一条路线来表示。这一路线在早期的运动训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带有明显的“理论技术实践”的趋势。可见,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超前性。现代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理论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地应用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一切可以运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在传统的经验法,文献法基础上,更多地采用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等。同时运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一个问题,体现了现代田径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现代性和综合性。也就是说,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能够用单一的学科理论知识能够解释的,必须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才能够多角度地去解释和回答所面临的田径运动训练出现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对于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划分,业内人士有过多种分类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业内人士对田径竞技能力认识水平的提高,对竞技能力的构成与划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划分的进步在于从逻辑上清晰地表明了不同层次上各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程度上使划分标准趋于统一,明确了不同层次上组成要素的内容。这一成果使人们对田径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对于田径运动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竞技体育比赛的越演激烈,运动员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比赛的胜负往往差之毫厘。由此可看见他的训练效果是那么的强悍。比赛是训练的反映,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比赛,只有大大提高运动训练的强度负荷,使运动员从身心各方面都达到比赛的要求。“大强度”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大势所趋,但同样也应该注意到,重视强度负荷并不等同于每次训练安排都突出大强度,对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离运动顶峰期还相差甚远的青少年运动员,循序渐进增加强度负荷仍是一条主要原则。

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训练的周期划分不够严格,而是表现出“步子小、节奏快”的特点。为适应这种形势,以往那种长周期只能被压缩成“短周期”。这里“步子小、节奏快”就是指为使运动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周期内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上体现出节奏快;在整体上看则是每一个小周期的安排都恰似一小步的递增与叠加,使运动水平由低层面向高层面逐步前进,没有大的起伏,也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正常训练中也要出现并保持住一定的竞技状态。所以,必须加快训练周期的节奏,以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篇9

关键词:现代舞;技术训练;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28-1

现代舞是近年来才出现在中国的新舞种,对中国舞蹈界的贡献以及影响力都相对较弱,很多人更感兴趣的是现代舞的独特风格,但是,我们应该先认识到它的授课方式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清晰地定位它。

一、训练内容

早期现代舞是先有了他们自己风格的舞蹈才开始有了这样风格的训练体系。

前人经验的不断吸收和新的现代舞培训要素的融合,形成了广泛的不定式风格。这一部分技术培训保存了很多早期系统的重要因素,并将许多民族的文化整合在一起以进行有效的培训。

因为在高校中,现代舞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是融合互通的,而不能展现一个特定的个性风格,因此,院校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是它既需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又需要具有普遍意义,这是我在现代舞培训中遇到的难点。我把不同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预热,中间特定具体培训和综合组合三部分。课堂培训是一步一步的,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首先预热是必要的。无论什么样的热身活动都是在为后续培训的具体要求做准备。这是课堂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它量很少而且简单,但他却是现代舞老师反复思考和编排时,需要花费最多时间的一步。中间特定具体培训的组合培训形式多样,风格也不尽相同,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不同,则选择的组合也不同,所以这个环节是最为自由的。举个例子,我可以列出一个完整的古典现代舞排列组合,这个技术系统包括了:下蹲、擦地,控制,踢,跳跃。虽然动作的风格是非常不同的,包括动作的连接方式,使力的方法,变化方向的方法,变化速度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培训目的是学习对象清楚和熟悉的,概念上可接受的补充培训效果。综合组合很少出现在学院和大学训练中,这个步骤可以反映在创作课程和排练课程之中。由于它的形式等同于一个原创的舞蹈片段,因此舞团常常会使用这种大型的舞蹈动作以作为综合训练。这样不仅能使得舞者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而且也能保证舞台训练的质量,同时还可以积累创作剧目的素材。

二、行课方式

现代舞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体能培训”和“风格培训”结合的教学方法。体能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学习者的肌肉素质,磨练毅力和耐力。体能培训需要反复进行,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来达到训练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和身体必须完全平静;风格培训则不同,准确把握动作的词汇是为了理解表现的心态。因为包含风格的动作是为了表达特殊的意义,这种动作往往是为了把自我情绪表达给观众而形成的,其中饱含性格色彩和感彩。

意识到这些,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时让心情带动身体,它和追求心灵平静的前者正好相反。因此,现代舞教师在授课中往往顾此失彼,对应该强调要求哪一方面才能产生效果感到为难。

现代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喜欢使用情绪强烈的个性词汇和动作,使用这些词汇和动作时,应该结合培训目的。笔者认为,如果确定了体能培训的目的,任何风格的排列组合均可以达到培训的效果目标。课程强调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力方式以及用力过程,这样动作的形态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展现培训的效果和风格需要运用正确的用力方式。这一点不仅是教师上课的普遍规律,也是现代舞中应该发现和重视的,现代舞训练因为这种行课方式而有了显著的效果。很多现代舞老师自行编写教科书时,常常自身先实践一遍,所以更容易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三、组课方式

由于现代舞技术课是随着作品风格和个人风格而形成的,所以其中创造性、展现性的内容使其最后的组课形式很象一堂表演课,或说是展示课。通常在组课中会注意三个问题。首先,当然是训练过程的展示很重要,也就是技术训练脉路。

如单一动作训练一单句训练一组合训练,这样既能展示出技术形成的过程,现代舞课程中的技术课程是根据个人和作品的风格而形成,所以其内容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得该类形式的组课更像是一次表现展示课。有三个问题在组课中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非常重要的训练过程展示,即技术培训的方法。比如动作培训、语句培训或者组合培训,从而在展示技术形成过程的同时,又能展示出运用技术的可能性,训练课的特点需要依靠技术形成过程的展示来体现。第二点,是整体训练语汇风格要相对统一。这一点说是非常简单,但是事实上是最困难的。有了特殊风格的训练,或训练具有重要的思维和想法的进入到是非常罕见的,关键在于对这个想法的实施效果,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训练课是不同于编排剧目的,因此在组课时必须对长久以来所做的思考和实施,以及是否形成一个相对成熟、有特点的训练课,做一个清醒的审视。这个环节是需要提前准备的,而不是在组课的时候一刹那去修补。这是必须注重的环节,因为只有此时才能看到阶段性的效果。第三,是音乐伴奏的问题。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取决于教学条件和环境,钢琴和打击乐伴奏,低音,电声音乐。

四、总结

作为现代舞教学工作者,现代舞教员应该多练习刨作工作,与社会现实做亲身体验和沟通,来实践自己的想法,以更多的创作经验来积累对专业上的认识。然后潜心研究有价值的训练风格和方法,为舞蹈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粟力. 现代舞技术训练授课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学院学报, 2007,(04).

[2]章娟. 浅谈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程的课堂组织结构[J].大众文艺2009,(10).

篇10

【关键词】:现代足球 实战训练 理念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57-02

从中国男、女足近八年国际大赛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惧怕紧逼,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较差,进攻的最后阶段传接配合质量不高,失误多、成功率低,缺少善于组织的场上核心球员,国际大赛的经验不足,心理不够稳定,整体战术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高强度比赛。这些问题长期未能解决,重复发生在一批批年轻运动员身上。笔者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足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而造成我们的竞技训练理念有所偏差。本文的研究正试图为改进中国足球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整理和分析国内、外足球教材、理论书籍和学术研究的相关成果,包含足球运动水平较高国家有关训练方面的书籍、资料以及国外专家来华讲学的讲义等。

1.2 观察与数理统计法

观看不同时期国内、外球队比赛录像,并选定一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摩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中国队的三场比赛,2004、2007两届亚洲杯,2006年世界杯部分比赛,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东亚男、女足足球锦标赛,2004-2007年欧冠赛等,并对部分比赛进行统计分析。

1.3 逻辑分析法

运用类比、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 符合现代足球实战需要训练理念的理论基础

足球属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目,足球的比赛特征,有对抗、快速、多变等,因此,训练必须符合实战是第一位的[1]。有目的的比赛是从实际出发和结合实战的最好方法。国际足联的《足球教练员培训教程》中对“符合实战训练”进行了专门的阐述,“要达到积极训练的目的,训练必须尽可能地与比赛的情景一致,最大限度地与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因素越近越好”,“比赛的结果取决于训练的方式,否则要训练何用? 如果脱离比赛去训练,结果将一事无成”。国外优秀足球教练员训练的特点在于他们能够注意运用足球运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指导训练,力争做到实用、朴实和结合比赛的实际。

要做到训练与实战结合我们应认清两个问题:1) 不能用比赛完全代替训练。比赛可以发现问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球队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运动员在某些技术环节有错误或不完善仍需要改进,但在比赛中该技术环节重复次数非常有限,不可能完全依赖比赛在短时间内达到强化和改正。2) 训练是比赛情境的重复,脱离比赛实际的训练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练员在设计训练方法、手段时应紧密结合实战情境,通过尽可能多的重复刺激,使球队或运动员打破不正确的技术和战术动作定式,形成正确的技、战术定型。

3 对符合现代足球实战需要训练理念的特征分析

训练理念是人类进行训练实践的指南,它约束着人们规避与训练理念相悖的行为,指导人们进行与训练理念相符的训练实践,能将人的智慧与行为集中于训练理念所指引的方向。没有先进的训练理念,便没有符合规律的训练实践,也就不会达到理想的训练目标。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其训练实践便是一种低级、落后的重复活动。因此,构建先进的训练理念是现代足球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的前提,也是改变我国足球落后局面的根本出路[2]。

3.1 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发展足球基本技术。技术是比赛中通过运动员完成各种射门、传球、接球、运球、防守行为等各种临场行为表现出来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技术一定是要在比赛状态中,在对抗的条件下进行,对抗性是足球技术本身所固有的特性。而技术动作则是概念化的技术表现形式,是指具体行为的性质、表现形式、运动节奏、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时间、动作力量、节奏等。技术动作与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3]。如何理解技术与技术动作是把握现代足球运动规律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欧、美教练员的认识非常深刻,更重视“实”而非“形”,注重在训练或比赛的同时学习技术,而不是脱离训练或比赛去另搞一套抽象的、公式化的练习。技术要寓于其应用方式之中。所以,我们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足球基本技术的训练更应强调对抗性、实战性,同时,要简单、精确、实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3.2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可分割

足球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体能已成为法宝”。在足球运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战术的发展己日趋完善,训练与比赛中的体能问题则上升为现代竞技足球中突出的问题。足球比赛是技、战术和体能紧密结合的统一体,体能必须与技、战术水平同步。只有在强体能的保证下,技、战术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得以正常地发挥[4]。当然,仅仅坚持超负荷的体能训练也不符合足球运动特点及规律,更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提高技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训练,使发展的体能是真正属于该项目的体能;而在强调体能训练的同时尽可能地多溶进技术和战术这两大元素,使技术与战术更具活力与实践性。

欧、美足球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每一项运动都与足球运动的技术与竞赛特点紧密相连,无论是训练的负荷、内容都符合实战的需要。训练内容的每一项都结合了足球技、战术内容,比如足球场上的跑动、急停、变向、启动、射门等。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不可分割,指导我们在技、战术训练中发展体能,在体能训练中巩固技术,两者有机结合是推动现代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3.3 心智训练的贯穿性理念

心理和智力训练是足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欧洲的许多优秀教练并不刻意采取专门的心理和智力手段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中同时贯彻和实行。每项技、战术训练任务都包含有心理和智力训练的因素;某项技术训练中有时会有心理压力的指标,使运动员完全是在有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柯柯维奇在执教山东鲁能U-17队时,所坚持的心理和智力训练是要求运动员在每节课后都要认真地思考当天的练习内容以及是如何运用的,使运动员对练习的内容有所记忆和理解,及时消化。

3.4 高速度、高强度、强对抗,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符合实战训练的核心

现代足球比赛,时间与空间的争夺更加凶狠激烈,球员身体对抗不断加剧。现代足球注重有节奏地加快攻防转换速度,从而快攻反击次数增多,快攻得分率提高。现代足球已特别普遍重视在高速度、高强度及高对抗中保持较高技术运用的有效性、配合和默契性以及射门的准确性,是在保持成功率的前提情况下提高速度。以速度争取主动,以争取时间用速度来控制空间,赢得胜利,已是现代足球比赛对抗的又一特点和发展趋势[5]。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人们对速度的理解也将更加全面和合理。对此,我们必须全方位地提高“快”的认识,革新在强对抗、快速运动中运用新的技、战术的手段与行动要求。根据对足球世界杯赛的统计,一场比赛攻防转换达300次以上,2002年第17届世界杯赛进攻低于10s的进球占53%,2003年女足世界杯半决赛后的22个进球(除定位球)中,94%是3次以下传球攻入的,仅6%是3脚以上的。促使运动员更加增强快的意识,提高运用技术和转换技术的速度,强化攻守转换的速度。快攻将进一步发展,阵地战进攻也将进一步精炼而有效,比赛也将随之进一步紧张、激烈。

因此,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对抗训练的核心,对抗训练必须最大限度地包括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因素,让运动员从紧密联系比赛实际的练习方法中掌握比赛和比赛技能的基本知识。对抗训练中练习的技巧,要经受比赛的检验。在比赛中发现的问题,应回到训练中去改进和提高,经过提高和改进的技巧再回到比赛中,在实战中成功运用,依此一直循环往复。对抗训练要求教练员、运动员有良好的分析、判断、预测,有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辩意识和习惯,并能在对抗训练中提高、发展和完善。

3.5 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强调针对性

训练计划是实现训练目标的基本蓝图,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规划运动员由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转移的通路。足球运动训练计划是复杂的,目的是对从事足球比赛的个人和全队的发展、提高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施加影响。训练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体现了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和对足球运动规律的认识水平程度。训练内容是符合比赛实战需要训练重要的部分;比赛反映了训练效果,在训练时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富有激情是非常重要的[6]。

在欧洲,足球训练计划非常周密,无论是全年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还是课计划都非常详细。如阿贾克斯俱乐部的12 周的体能训练计划紧紧围绕比赛需要的素质进行,一周的体能训练计划有三次在足球绿荫场上进行。曼彻斯特联队著名教练福格森的课训练计划, “韩国足球教父”希丁克的每阶段的日训练计划都可以表现出符合实战的针对性。在训练中他们都能严格按训练计划执行,一般在训练前30min向队员宣布当日的训练计划,目的是让队员理解并记住训练的内容,并对训练计划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保证充分的训练时间,避免过多地讲解训练方法和要求而减少实际的训练时间,从而影响训练的连续性和训练的密度。

参考文献:

[1]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莱斯・里德. 球队基本建设[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95-298.

[4] 茅棚. 运动训练新思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篇11

论文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分析,探讨符合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了解项目的特点和运动特征。足球比赛具有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可分为走动、慢跑、中速跑、冲刺跑、带球跑、后退跑等6种基本形式。而这6种运动形式的交替出现则产生了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出现,而且还要在不同的运动距离上完成各种足球技术动作。

1.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据统计,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活动的总距离为8706—14274m,快速冲刺跑200次左右,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爆发性动作,其中走步占26.3%,慢跑占44.6%,快速冲刺跑占18.9%“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糖、脂肪)的有氧氧化”ATP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供给,首先起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其次起动乳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功能系统“因此足球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它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足球运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ATP—CP系统提供的,但无氧能量的产生也非常重要,这是高强度运动的需要,在比赛中一流球员大约要进行200多次3s以内的冲刺,这就是由无氧系统提供的能量“在足球运动中,乳酸的浓度和部分田径项目有所不同,糖酵解供能强度是较低的,比较集中于有氧供能和非乳酸无氧供能”因此,足球比赛时能量供应较集中于有氧和非乳酸无氧供能,无氧糖酵解能力则相对较低,运动员无需很强的耐乳酸能力。

2.当前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在平时训练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强调体能测试要求,而要合理有效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解决好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与比赛等关系,一般把身体素质训练作为准备期,恢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状态的手段或为比赛需要,来保持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手段,并要求运动员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将体能训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这样可使运动员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与乏味,且能达到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安排技术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循环练习法手段,在单位时间内,强调运动员练习的数量及质量,减少练习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采取不等时的间歇方法或在模拟比赛对抗的情况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技战术组织配合“采用非同等情况下的对抗(以多打少,以少打多)等方法“延长练习的时间,控制练习质量,因此,在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同样达到了体能训练的目的,最终达到训练为比赛服务的目的”。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员一般和专项耐力的强度控制主要有四种方法,分为持续法、间歇法、重复法、比赛法(重复法主要用于速度训练)。现代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是糖与脂肪交替供能,快肌、慢肌纤维交替活动,研究证明,目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决定性限制因素并非球员的心肺功能,而是球员的肌肉耐力水平,特别是肌肉无氧耐力水平“所以重点发展足球运动员肌肉无氧耐力水平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是特别重要的。

2.1有氧耐力训练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应注意适宜的强度,目前运动生化学以无氧阈为标准,即由有氧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为强度指标,这种有氧与无氧的混合代谢区域是指把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有效区分“每分钟心率以不低于150次作为基本强度标准”,这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耐力项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1)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没有间歇”每次负荷时间不应少于30min“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达到60—100min”。

(2)重复训练法:“它是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或比赛能力,负荷强度比较大,每次练习应得到完全恢复以后,在重复进行”。

(3)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就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训练,由于身体在缺氧条件下的应激作用,能促进红血球和血红素的提高,血乳酸可达到平原训练达不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无氧糖酵解和抵抗酸性物质的能力”。(4)交替跑训练:“由三组运动员在同样的距离内进行往返交替跑,如A、B两组在一边,C组在另一边,练习由A组运动员开始跑向C组一边,当A组跑至C组一边时,C组跑向B组所在的一边,然后,当C组达到时,B组在迅速跑向A组的一边,依次往返进行交替跑,距离可定在30—60m之间;练习时间可控制在20—30min,通过交替跑的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

2.2无氧耐力训练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攻防战术的需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反复冲刺跑,对无氧耐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无氧耐力训练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无氧耐力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机体在活动中有高的乳酸值产生。为此,大强度和必需的持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应在10s以上、1min以下,如果时间过短,主要发展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时间过长,则因强度降低而形成有氧耐力训练。

(2)间歇训练法是当今足坛普遍用以发展无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掌握合理的间歇时间,是训练效益的决定因素。当间歇时间过长时,血乳酸值会随休息时间长而减少,形成主要发展速度素质。因此,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状况安排适当的间歇,保证机体始终处于高乳酸值状态,是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实现的根本保证。

(3)随运动员无氧耐力素质的改善,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教练员应及时地调整训练方法,如不变间歇时间、加长练习时间、或不变练习时间、缩短间歇时间等。

(4)无氧耐力训练是一种大强度活动,运动员需要在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在间歇期应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免因突然停止大强度活动后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头脑发生昏厥现象。间歇训练法用于无氧耐力训练,是以产生乳酸值为基本准则的,任何一种间歇训练方式,只要能满足这一基本准则的要求,都可在实践中采用。

参考文献:

[1]秦志辉.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36-138

[2]耿建华.现阶段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的分析与训练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111-113

篇12

【关键词】体能训练;方法;武术训练;发展

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两个层次。健康体能是指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竞技体能是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武术作为一项竞技项目,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武术上有所建树。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是武术训练的基础,是促进武术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的前提。掌握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是现代武术训练的发展趋向。

一、体能训练的多样化原则推动武术训练的发展

武术训练属于技能主导性运动,是一种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项目,对身体的速度、力量、协调性、柔韧和身体的灵敏性要求较高。武术是一项竞技项目,观赏性价值较高,必须要有发力作为支撑,而力量属于体能训练的元素,如果武术表演时没有力量,表演出来软绵绵的,没有美感,让人看了都觉得瞌睡,这样完全颠覆了武术的价值。我们看到很多高级选手无论在武术训练还是竞技比赛时都表现出了武术的精气神,给我们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看了耳目一新。武术作为一项高难美项目,在训练的时候要遵循体能训练的多样化原则,训练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如若只按一种方式去训练,难免在训练中会让训练者觉得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就会丧失训练的兴趣,没了兴趣和激情,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武术训练的发展。因此,单一的传统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技术水平的发展,科学化、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是当代武术的发展趋势。

二、武术训练的核心――发力

武术以及任何其他任何运动训练的核心在于学习发力,要么就是更快,要么就是更强,核心都在于掌握发力的规律。发力有外力和内力两种,发力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学好的,它是靠日积月累一步步来的。尤其是武术的内力的学习,是靠气发出的,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来。而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训练环节就是力量训练,发力训练属于力量训练的一种,在武术训练中能够把武术动作打的铿锵有力,发力动作做的好,才能博得观众们的喝彩,不会丧失武术的观赏价值。对于体能的力量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是做俯卧撑、引体向上、高抬腿等,一周三、四次,这些方法对武术训练也是很实用的。武术中的站桩和跑步训练,对于发力训练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把发力练好了,才能把武术动作展示的淋漓尽致。否则,就是别人说的武术表演的花架子,没有亮点,自然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也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三、“双基”训练是武术训练的关键

武术的基本功、基本技术训练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它是初学者入门的基本功,也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坚持常年练习的内容。双基也是对体能训练的一种体现,只有具备较硬的体能素质才可以练好基本功和基本的技术。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人是不可能把基本功和技术练好的,更不可能在技术上有所造就,必须要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长期坚持训练。俗话说:“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这说明了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在武术训练中要创造出高水平的成绩,突出运动成绩就必须通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技能和技术的不断训练、不断适应,这种适应有利于迅速提高技术水平,也是长期积累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随着套路中的指定动作的出现,双基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在训练中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每次训练练习腰上动作都是必要的。绝大部分指定动作都和双基训练密不和分,剑术中望月平衡、仰身平衡、撩剑等都与双基训练不可分割。所以,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没有良好的基本功,无法完成难度动作,更不可能做个优秀的运动员。在武术训练中一定要注重技术动作的提高,才能为套路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要注重武术训练的科学化,发挥身体机能潜力

在武术训练中一定要根据科学性和实效性,注重负荷的管控,不可盲目的训练,以此超出运动员可承受的负荷限度,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员的受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运动员身体负荷和恢复这层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训练,才可实现运动员终身参与训练的要求,挖掘运动员最大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能力,才有可能表现出最好的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有鲜明的演练风格和特点。当然了,除了进行科学的训练还远远不够,还要运动员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各个方面要全面发展,从技术上看,动作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指定动作”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在《武术竞赛规则》中规定运动员必须完成规定的指定,促进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坚持武术的传统风格和规范化,提高竞技水平。运动员要提高竞技水平,表现出更满意的成绩,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技术动作上充分发展柔韧性、动作速度、爆发力全面发展,综合提高。“指定难度”训练已经受到更多教练员的高度重视,加大动作难度,注重组合的内容快速多变和起伏,在规定的时间里充分让你展现出技术水平,这也是现代武术运动发展的需要。

结论

通过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分析,得出体能训练主要分为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柔韧性训练这几种训练方法,而这些训练方法也正是当代武术训练不可缺少的。高效创新而科学性的训练方法是武术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体能训练的多样性、平衡性原则是武术训练的基础。要想在技术上有所造就,必须要不断创新,科学化训练,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全面发展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使自己在技术水平上更进一步,促进武术训练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 运动训练周期;篮球事业

1965年由前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教授创建了训练周期理论,40年间影响了多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特别是对运动员的延长起到了重要的意义。但是训练周期理论毕竟受年代的限制,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对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解释不足,特别是对运动员缺乏科学的方向指导。对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体育正面临一个重要难题,而中国竞技体育的一线教练和科研人员的训练思路以及运动训练周期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影响

1运动周期理论的分析

1.1经典训练理论――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

“训练周期理论”是由前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教授提出,他认为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具有周期阶段性特点的过程,即需要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的阶段,他根据这一特点包不同阶段得过程又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3个时期,即(1)准备期,运用一般基础训练手段,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负荷以量为主,培养和准备良好的竞技状态。(2)比赛期,发展专项训练手段,提高专项的身体能力,训练负荷以专项强度为主,在比赛中达到运动成绩的最高水平。(3)过渡期,积极性恢复,将训练状态保持在一个确定的水平上。同时他又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一套在训练目标,训练手段和训练内容上不同的训练理论。

1.2训练周期内容与实质

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核心在于一年度为时间单位划分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3个训练周期。并以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不同时期的安排比例为特点。即,在准备期以训练量和一般身体训练为主,在比赛期以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为主构成了运动训练周期的理论。

2传统运动训练周期与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的不同

2.1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已不适应赛制的发展

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的原则已不适合现代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现代比赛比六,七十年代增加了很多,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商业性比赛的参与和介入。田径的冬季室内赛,公路自行车项目大约赛季长达 10个月。不可能有更长的准备期时间。比赛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运动员无法像原来那样从容的进行准备,只能加快体能的恢复,变传统的被动恢复为主动恢复,同时改变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质量,迫使机体适应频繁的比赛。并将一部分比赛作为提高训练强度的一种手段。但是仍有少数的运动项目保持着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中的训练方法,如长时间耐力项目的训练和全能多项运动员的训练仍延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2.2现代训练周期理论的改良

现代运动训练将训练过程视为机能性运动系统。系统机能的提高和发展主要以生物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即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性。首先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人为设计周期中的累加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其次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长期运动训练下,身体器官的适应性的结果。专项训练的负荷量应作为衡量和鉴定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一般训练负荷量。专项训练的角色要大幅度提高。

2.3高水平运动员在两种理论下的生涯期的不同

2.3.1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生涯的阶段

一个优秀运动员完整的竞技生涯大体需经历4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训练阶段、高水平的最佳竞技训练阶段和竞技保持训练阶段各个阶段依次相连,有机衔接使运动竞技生涯完整而有序。

2.3.2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对运动员的不适用

相比较现代训练周期理论而言,传统周期理论存在很多弊端,20世纪70年代初,不少的国外专家和学者对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提出了质疑,并且对传统训练周期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抨击,在“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中的终结”一文中指出训练系统的建立依据不是在逻辑的经验基础上,而是更多的借助生物学知识的研究和实验证明的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不时用于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特别不适合球类,耐力性项目,体操及在田径中快速爆发的运动项目,并且不能很好的延长运动生涯的寿命。

2.3.3现代训练周期理论的模块理论对运动员的好处

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集中在三至四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二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板块中通过素质,比赛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集中检查训练效果。可以加快运动员对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快速掌握和运用。

3现代运动训练周期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影响

3.1现代运动训练周期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影响

对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说,中国篮球事业发展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从篮球发展史来看人们把中国篮球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前姚明时代”、“姚明时代”和“后姚明时代”。而断层现象就产生在“后姚明时代”。目前,我国篮球事业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险胜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全败,再到2014仁川亚运会第五名,无一不体现中国篮球正处在下坡路。而现代运动训练周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我国的篮球发展事业,我国一线教练和科研人员开始注重合理的素质练习,更加注重提高我国篮球事业后备人才的身体素质练习,并通过合理运用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的里理论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大大加长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并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上产生了深远意义的影响。

3.2我国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设想

1负荷量的堆积主要在传统的准备期中规定太多需要发展的素质能力,这与身体的适应性生理过程没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如果没有更多时间去保持这些素质,这些能力就会明显下降。

2力量耐力和有氧耐力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适应,这取决于因人而异的个人身体能力。总是一种素质先达到,另一种素质稍晚。

3一个准确的时间过程对适应性恢复是很难确定的,因为在训练过程之中,过去的负荷一直对适应性有滞后的影响。耐力训练的适应大约需要3040天的协调磨合期才能建立一个神经肌肉系统的通路。

4不同的素质能力所保持的时间不尽相同,在训练中的负荷-疲劳-恢复过程产生的最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远金 试论现代运动周期理论 [D] 2006,08(17)118-119

篇14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篮球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与策略

篮球作为一项攻防转换多变且充满无限激情的运动项目,不但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而且以它那独特的雄姿跻身于世界体坛强项之林。在篮球技术与战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篮球比赛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这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体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体能素质作为篮球运动员取到球赛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通过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来提升体能素质水平。

1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是通过使用有效的手段来提升篮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练习过程。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潜力、提升技战术能力为目的,让篮球运动员通过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更为顺利、高效的参与篮球比赛,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篮球运动的专项体能素质训练主要包括了:篮球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篮球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篮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篮球专项柔韧、灵敏素质训练等等。

2分析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特征

2.1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

时间作为篮球比赛的一个基本特征,严格的时间规定充满篮球比赛的各个环节。国际篮联对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规定为四十分钟,每节比赛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等等。这些时间规定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篮球比赛的精彩程度,另一方面要求比赛的双方要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完成攻防两端的比赛行为。

2.2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空间特征

篮球比赛空间的立体性是特征之一,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既有地面的争夺,也有篮板球等高空的争夺。篮球比赛的场地是一块长28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场地,篮筐的高度在3.05米,高度与面积的大小让篮球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篮球比赛的空间特征也变得更为复杂,决定比赛生理的关键因素既有时间方面也有空间方面的。

2.3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对抗性特征

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赛场上的对抗主要有:第一有球的对抗,在比赛的时候,球在哪个位置,防守的重心就在哪个位置。这是因为比赛的时候双方争夺的关键点就是球权问题。因此,在赛场上篮球队员的防守对持球队员来说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两个队员之间的对抗,需要身体与智慧的参与;第二是无球的对抗,在比赛的过程中,场上一名篮球队员,只有一个队员在控制球,而其余队员处在无球状态,这个时候无球的进攻方队员需要快速的移动来获得进攻的机会。

2.4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征

篮球比赛要求进攻方在24s内完成一次进攻,需要进攻方从抢到后场篮板或者后场发球,在8s的时间内将球从后场推进到前场,持球队员持球的时间要小于5s的时间,进攻队员在对方限制区的停留时间要小于3秒。从篮球的技术动作层面来分析,篮球的跳投、持球突破、盖帽、扣篮等动作,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动作。这些短时间内篮球动作的完成需要篮球运动员优秀的无氧代谢系统来提供能量。

3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施路径

3.1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在比赛的过程中,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优秀的整体力量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激烈对抗的需要。整体力量是篮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协调配合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力量。在日常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加大对篮球运动员整体力量的培养,在科学的力量训练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整体力量的发展效果。篮球运动的专项力量素质包括: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等。篮球专项力量的训练需要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常用的有:借助篮球运动员肌肉生理横断面,来提升运动员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协调能力,来提升篮球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等;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有:负重练习,常见的腿部绑沙袋跑、肩背器械跑等负重力量素质的训练。

3.2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升整个球队的进攻次数,要加大对篮球运动员比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快速的转换与衔接,提升对比赛的进攻质量与次数的双重提升,为比赛的胜利创造良好的条件。速度素质作槔呵蛟硕员专项体能之一,在速度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手段进行,篮球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能够帮助篮球运动员获得更多的攻防主动权,专项速度的训练与篮球技战术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提升专项速度训练的实践性,也可以更好的提升篮球运动员场上的速度变化能力。常用的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有:两个队员全场快速传接球、单人全场变速运球突破、半场和交叉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每次队员允许在途中传球3-4次,并逐渐的提升到传球2-3次就要进行投篮。

3.3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耐力素质作为运动员身体运动的持续时间,在篮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运动员专项能力的高低与耐力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篮球比赛强度高、对抗激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专项耐力等体能素质。因此,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通过反复的短距离、高强度的往返跑、跳跃练习等发展其体能。耐力素质训练是提升篮球运动员身(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2页)体摄氧及用氧能力的手段,耐力素质的训练常用的有持续、匀速负荷训练、变速负荷训练等运动训练方法,耐力训练的负荷强度基本上控制在无氧代谢强度范围内,运动员耐力训练心率一般控制在150~170次/min;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个人全场快速运球――上篮――抢篮板,每个运动员一组往返10~12次,通过动态调整来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3.4篮球运动员灵敏度的训练方法

在现代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激烈的比赛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优秀的灵敏素质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攻与防守的先机,为比赛的胜利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优秀的灵敏素质能够为篮球运动员创造良好的空间感,对于迅速的判断篮板球等的落点、防守位置的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运动员场上位置感、进攻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感、球感的培养,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灵敏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篮球比赛的需要,为体能与技战术能力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4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4.1提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契合度

需要篮球教练员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趣味体能比赛等活动,来提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与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提升对篮球运动员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方法、评价方式的研究。通过有效的研究与实践,来提升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同时,在篮球队训练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要配置专门的体能教练员,为体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开展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

4.2科学处理专项体能训练与恢复的关系

在篮球运动员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后的体能恢复工作。主要的措施有三个:第一个是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来提升体能恢复的效果。第二个是以积极的休息来提升恢复的效果,第三个是借助心理恢复,第四个是借助按摩、温水洗浴等进行恢复。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基础,实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实现体能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将技战术训练融入体能训练当中,实现体能与技战术训练的双向提升。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时候,常采用的方法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等。例如为了有效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借助中长跑训练的方法可以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肌肉耐力,让篮球运动员血乳酸的清除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篮球运动员赛后体能恢复的速度。这一训练的方法在比赛准备期使用的较多。

4.3提升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性

在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力量训练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分析现代篮球比赛专项特征的基础上,发展与现代篮球相适应的力量素质。在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时候,可以淡化跑的细节训练,将跳跃训练作为提升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主要手段。同时,要提升跑的训练的趣味性,为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篮球运动员篮球体能训练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到篮球队的年度训练计划中,不能存在把篮球技战术训练与篮球体能训练隔离的观念。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在保证训练量的基础上,注重篮球核心力量的训练。加强篮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训练。

5结

总而言之,在当今篮球运动竞技如此激烈的背景下,优秀的体能素质成为技战术完成与否、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篮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篮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安全性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运动员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度素质等等。从而保障我国篮球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进.篮球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J].运动,2015(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