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范文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1:20: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体能训练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

篇1

摘 要 本文以网球运动的体能特点为基点,对当代网球体能训练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并重点讨论了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建议: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制定多方位多层面的训练计划及内容。以期最大限度的激发运动员的潜能,为我国网球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关键词 竞技网球 体能训练方法

网球运动是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一项复杂竞技项目。随着网球项目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技战术变化多样,网球对力量、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体能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同时随着网球运动员技能的综合提升,结束一场比赛的时间也在不断加长,2012年,伦敦奥运会特松加和拉奥尼奇创造了“历史用时最长的奥运会三盘赛事”用时3小时57分钟。显然,随着网球各项指标的提高要适应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的比赛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因此系统化、板块化、短周期的体能训练必须贯穿于全年训练的整个过程。

一、基础性体能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即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敏捷训练、反应判断训练。基础体能是发展专项体能的基础,各项素质指标犹如组成木桶的木板,一项水平低,将导致整体水平受限。因此必须严格认真的对待基础体能训练,每一项素质都要抓,为以后更好的体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专项性体能训练

专项身体训练就是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与专项技战术紧密联系的相关针对性的专项身体练习,改善直接影响专项运动成绩的相关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合理有效的运用。

(一)专项耐力训练

体能训练中,耐力受强度、频率、频数影响。耐力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是做无负荷或轻负荷的中等速度的练习。根据网球专项耐力素质的要求,提出下列训练方法:

1.3min的跳绳,每次3组,每组间隔1min;2.1min个人特点的步法与手法相结合的练习,单打边线范围做正反手击球动作,每次3-5组,每组间隔1min;3.持2kg实心球做转体、侧掷、前后掷练习,不间隔传递,3-5组,每组各6次,每组间隔1min。

根据运动员训练成果及时增加训练时间和组数。

(二)专项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指人体克服阻力及完成动作时肌肉收缩的能力。力量是网球运动员发展身体各项技能的基础。因此,网球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对提高网球运动员水平有重要意义,这里介绍一下几种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①指卧撑每组10个,3-5组,每组间隔1min;②原地弓步交换腿跳30个,3组,每组间隔1min;③两头起10个。两手尽量触两脚背,3组,每组间隔1min;④蛙跳10个,3-5组,每组间隔30s。

2.器械练习。①持哑铃仰卧单臂上举;②颈后臂屈伸;③手持固定皮带做正反手挥拍练习;④负重深蹲、半蹲、弓步蹲、提踵。

(三)专项速度训练

专项网球速度以提高转体挥臂摆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为主,在练习中应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及稳定性。根据网球专项速度特点,提出下列训练方法:

1.左右侧滑步30s,5组,每组间隔30s;2.左右交叉步30s,5组,每组间隔30s;3.左右侧跨步30s,1-3组,每组间隔30s;4.横向及纵向折返跑,以两侧单打线及网和底线为标,一组各5次,每次3-5组,每组间隔1min;5.单一击球技术加单一步法回击不同落点球50个,3组,每组间隔3min。

(四)专项灵敏训练

专项网球灵敏素质以快速判断来球的落点并准确跑动到位做出正确回球动作为主。练习中应注重预判及快速提前移动。根据网球专项灵敏的特殊性,提出以下训练方法:

1.单腿摆动协调练习15秒。单腿有节奏的跳跃,异侧腿配合做摆动,两臂前后摆动,触摆动腿的脚尖,3组,每组间隔30s。2.教练抛多球30个,运动员快速移动到位并触球(凌空球),3组,每组间隔1min。3.双脚开立,原地小跳预动,教练向左或右侧抛多球30个,运动员向左或右侧大跨步接球(侧空球),3组,每组间隔1min。4.手持拍,教练手持网球做手势为指令,向前、后、左、右快速移动1min。左右侧向移动步法要求:第1步采用交叉步,第2步以后并步移动。3组,每组间隔1min。

(五)专项柔韧训练

柔韧是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范围、肌肉和韧带伸展的长短及弹性的大小等。专项网球的柔韧以胯部、腰部、肩部为主。根据网球专项柔韧特点,提出以下训练方法:

1.胯部的伸展。前后下叉,各持续5s,然后做行动中腿部离合及外摆;2.分腿半蹲转肩,左右反复练习30次,要求腿部不动,身体直立;3.跪姿压肩:手扶地做下振动作,10次下振后压肩至极限后静止15~20秒。

三、综合性体能训练

指体能与技能、战术、智能、心理等的综合运用与实战。综合体能训练计划的实施可穿插于正式的比赛当中,起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效果。

四、结语

世界网坛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不再仅仅取决于拥有娴熟的技术,更要有充足的体能作为保障。因此应该重视体能在网球中的重要性,不断的引用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不断的总结符合时代要求的训练方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科学合理的制定多方位多层面的训练计划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创造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姜滨,白侠.浅谈网球的体能训练[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35-538.

篇2

随着体育的不断发展,现代五项运动应运而生,现代五项运动中包含较多的运动项目,比赛观赏性强,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好。我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相关标准,对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做了详细的规划。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体育项目之一,现代五项运动训练方法,特别是体能训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五项体能结构特征

现代五项运动中,运动员要在一个比赛日内按顺序完成五项运动项目,而五项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又存在较大的差别。现代五项运动对运动员体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击剑项目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以及速度和有氧耐力;马术则要求运动员具备下肢流量、平衡能力以及核心力量;跑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速度、稳定性以及较强的上肢力量。

现代五项运动不仅对运动员有不同的体能需求,还会导致运动员不同的能量代谢。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要想赢得比赛,必须移动迅速,精确完成攻防动作,击剑运动要求攻防迅速且具备爆发力,运动中主要由ATP-CP系统提供能量,同时有氧也进行能量供给。200米自由泳比赛为2-3分钟,糖酵解为运动员提供主要能量,高效完成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可达20mmol/L;跑射项目中,运动员完成每组跑步后,心率约为180-190次/分钟,血乳酸值约为16mmol/L。

二、现代五项体能训练特征

高等院校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前,要制定高质量的训练计划,并且认真贯彻执行。训练计划和训练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运动员单项运动的能力训练,还要分析单项运动训练对其他项目能力的影响,保障运动员五项运动均衡发展。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范围较广,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提升单项运动体能训练对整体项目的贡献率,降低项目之间的重复劳动率。击剑、游泳、跑步以及马术等都需要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马术运动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跑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因此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中,要针对五项运动的体能需求进行基础训练,然后根据每项运动的特点制定出与项目运动相匹配的体能训练方式。现代五项运动中,游泳、跑步等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进行有氧训练以及速度训练,此时可在同一训练中完成,从而在单项运动训练中完成专项体能的训练。

三、我国高校现代五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遗传优势,采取渐进性的训练方式

高等院校在甄选现代五项运动员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在运动员中选出天赋较高的运动员,进行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在选拔后,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优势制定出体能训练的计划,从而提升运动员现代五项运动的水平。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充分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以及机能进行训练方式的选择,对训练成绩较好的运动员进行拔尖训练。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训练量要从少到多,训练的强度逐渐增强,最终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二)加强理论指导,提高自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五项运动体能训练前,教练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此之前,教练员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学习体能训练的理论内容,以及现代化的运动生理知识以及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结合训练实践中,并且定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世界现金训练技术,从而制定出最科学、最适合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还要将训练内容进行整理,将训练技术传授给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与现代五项运动员要做到共同进步。教练员加强与运动员沟通,运动员才能更好的理解训练方案,有助于提高现代五项运动员的训练自觉性和自主性。

(三)利用板块训练模式加强专项训练

现代五项运动训练中,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格局与方式,通过板块训练的方式,将技术性项目与体能性项目进行细化,形成模块性的、单元性的训练模式。通过某个体能项目将1个或2个项目合并成一个训练模块,从而形成两个训练板块。而板块训练结束后,进行阶段化的强化训练,同时进行常规化的训练以及集中性的强化训练,从而使训练的强度和复杂度增加,不断增强训练的难度。将训练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教练员制定出强化训练的时间,从而交替进行两个板块训练。当保持板块还在稳定状态时,新的强化训练又开始,而新的强化训练有了更高的起点,训练的状态会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

篇3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1.前言

为了在技巧啦啦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体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陈月亮[2]说运动训练的专项化、实战化和个体化是目前各项竞技体育训练所需遵守的共性规律, 具有普适性特征。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及其负荷安排特征, 是运动训练由现实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载体。

本研究希望能通过结合现有研究对于技巧啦啦操所需体能素质的需求分析,对不同体能训练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寻求更适合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同时对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查阅《国家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规则》《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等书籍。登陆了CNKI(中国知网)网站了解有关啦啦操训练最新动态的相关资料。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针对本文的调查对象有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教练员,他们的访谈内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2.3数理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调查问卷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3.结果与分析

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体能是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综述法,对围绕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技巧啦啦队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重复、间歇训练方法。根据调查得出速度训练方法的使用频数占最高,其次为灵敏与重复训练方法。

3.2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进行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研究之前,根据技巧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方法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因素有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健康状况。

3.2.1训练方法单一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都是由多组肌肉群协同或者是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功完成的。教练员在训练中使用的两头起+仰卧起坐、以及静力性体力等训练方法大都是在稳定、单一肌肉做功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项目所需的能力不相符;而且在训练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单一训练的方式,没有与项目紧密结合,因此不利于完成高难度动作。

3.2.2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最主要分为训练的自然环境、训练的场地设施环境和训练的人文环境三项, 其中训练的场地环境占据主导地位。而训练场地环境中的训练场地安全和训练场地器械多样化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很大。

3.2.3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主要分为训练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三项, 其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居主导地位。

3.3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改进方案

3.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

在通过对技巧啦啦操体能现状的调查得知目前的体能训练方法单一,故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在改进方案中主要实行卧推杠铃+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双臂杠屈伸+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

3.3.2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场地环境

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是开展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保证,因此,设立专管人员老师并负责场地的整修,布局的调整,设施的更换,并保证群体活动有场地器材并能顺利开展。在带有器材的训练场地时,教练员一定要给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在今后的体能训练中,应该充分的配合运动器械来进行体能训练,并且要保证运动器材不仅仅少数的,运动器械的增加,可以直接对技巧啦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更加全面。保证了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同时让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对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更加彻底的投入到体能训练中。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文献资料法得知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和健康状况。

4.2建议

4.2.1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针对不同的体能训练来安排不同的方案,不能是训练方法单一。同时配合动作技巧进行体能训练。

4.2.2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场地环境,有场地的安全维护、训练场地器材要多样性,要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CSARA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规则(2006-2009版)[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6.

[2]陈月亮.现代训练发展趋势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概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7):67-89.

篇4

一、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NBA著名教练哈里斯接手中国男篮之后迫切提出3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体能和力量训练计划,并认为这是现在中国队最需要解决的。这说明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在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种指导思想导致跨年度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没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长期一个标准或模式进行训练,比较单调枯燥,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这样不仅没有多大成效,还容易造成由过度疲劳引起的一些意外伤害。

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节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们采用一般体能训练蹲杠铃的方法来发展起跳力量,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还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注意一般体能训练,过多的专项体能训练虽然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但由于忽略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作用,造成训练时难以承受较高的负荷,最终影响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负荷结构不合理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负荷的大小则决定了对某一部位刺激的程度,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确保体能的效果训练方向发展。只有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水平。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式的单一落后。目前,我国有许多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还是多采用杠铃训练,在练习要求上没有创新,训练效果不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运动员的膝关节造成了损伤。对耐力训练则单纯采用田径的组合,对训练负荷的认识则停留在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的组合,训练方法不科学,导致起跳过多、过频,局部负担过重,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极易引起疲劳,致使运动员受到意外伤害。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

四、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对有氧耐力的训练重视不够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无氧耐力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也才能利用短暂的比赛间歇时间使身体迅速恢复,延缓运动疲劳。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有氧能力低,大赛中经不起折腾和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

五、结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应意识到青少年体能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和对体能的专门要求,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从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进体能量训练计划的实施,建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符合篮球专项运动特点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计划,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 路泽全.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篮球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与策略

篮球作为一项攻防转换多变且充满无限激情的运动项目,不但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而且以它那独特的雄姿跻身于世界体坛强项之林。在篮球技术与战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篮球比赛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这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体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体能素质作为篮球运动员取到球赛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通过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来提升体能素质水平。

1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是通过使用有效的手段来提升篮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练习过程。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潜力、提升技战术能力为目的,让篮球运动员通过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更为顺利、高效的参与篮球比赛,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篮球运动的专项体能素质训练主要包括了:篮球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篮球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篮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篮球专项柔韧、灵敏素质训练等等。

2分析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特征

2.1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时间特征

时间作为篮球比赛的一个基本特征,严格的时间规定充满篮球比赛的各个环节。国际篮联对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规定为四十分钟,每节比赛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等等。这些时间规定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篮球比赛的精彩程度,另一方面要求比赛的双方要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完成攻防两端的比赛行为。

2.2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空间特征

篮球比赛空间的立体性是特征之一,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既有地面的争夺,也有篮板球等高空的争夺。篮球比赛的场地是一块长28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场地,篮筐的高度在3.05米,高度与面积的大小让篮球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篮球比赛的空间特征也变得更为复杂,决定比赛生理的关键因素既有时间方面也有空间方面的。

2.3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对抗性特征

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赛场上的对抗主要有:第一有球的对抗,在比赛的时候,球在哪个位置,防守的重心就在哪个位置。这是因为比赛的时候双方争夺的关键点就是球权问题。因此,在赛场上篮球队员的防守对持球队员来说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两个队员之间的对抗,需要身体与智慧的参与;第二是无球的对抗,在比赛的过程中,场上一名篮球队员,只有一个队员在控制球,而其余队员处在无球状态,这个时候无球的进攻方队员需要快速的移动来获得进攻的机会。

2.4当代篮球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征

篮球比赛要求进攻方在24s内完成一次进攻,需要进攻方从抢到后场篮板或者后场发球,在8s的时间内将球从后场推进到前场,持球队员持球的时间要小于5s的时间,进攻队员在对方限制区的停留时间要小于3秒。从篮球的技术动作层面来分析,篮球的跳投、持球突破、盖帽、扣篮等动作,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动作。这些短时间内篮球动作的完成需要篮球运动员优秀的无氧代谢系统来提供能量。

3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施路径

3.1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在比赛的过程中,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优秀的整体力量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激烈对抗的需要。整体力量是篮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协调配合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力量。在日常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加大对篮球运动员整体力量的培养,在科学的力量训练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整体力量的发展效果。篮球运动的专项力量素质包括: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等。篮球专项力量的训练需要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常用的有:借助篮球运动员肌肉生理横断面,来提升运动员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协调能力,来提升篮球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等;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有:负重练习,常见的腿部绑沙袋跑、肩背器械跑等负重力量素质的训练。

3.2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升整个球队的进攻次数,要加大对篮球运动员比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快速的转换与衔接,提升对比赛的进攻质量与次数的双重提升,为比赛的胜利创造良好的条件。速度素质作槔呵蛟硕员专项体能之一,在速度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其他手段进行,篮球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能够帮助篮球运动员获得更多的攻防主动权,专项速度的训练与篮球技战术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提升专项速度训练的实践性,也可以更好的提升篮球运动员场上的速度变化能力。常用的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有:两个队员全场快速传接球、单人全场变速运球突破、半场和交叉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每次队员允许在途中传球3-4次,并逐渐的提升到传球2-3次就要进行投篮。

3.3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耐力素质作为运动员身体运动的持续时间,在篮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运动员专项能力的高低与耐力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篮球比赛强度高、对抗激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专项耐力等体能素质。因此,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通过反复的短距离、高强度的往返跑、跳跃练习等发展其体能。耐力素质训练是提升篮球运动员身(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2页)体摄氧及用氧能力的手段,耐力素质的训练常用的有持续、匀速负荷训练、变速负荷训练等运动训练方法,耐力训练的负荷强度基本上控制在无氧代谢强度范围内,运动员耐力训练心率一般控制在150~170次/min;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个人全场快速运球――上篮――抢篮板,每个运动员一组往返10~12次,通过动态调整来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3.4篮球运动员灵敏度的训练方法

在现代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激烈的比赛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优秀的灵敏素质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攻与防守的先机,为比赛的胜利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优秀的灵敏素质能够为篮球运动员创造良好的空间感,对于迅速的判断篮板球等的落点、防守位置的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运动员场上位置感、进攻防守队员之间的距离感、球感的培养,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灵敏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篮球比赛的需要,为体能与技战术能力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4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4.1提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契合度

需要篮球教练员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趣味体能比赛等活动,来提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与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提升对篮球运动员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方法、评价方式的研究。通过有效的研究与实践,来提升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同时,在篮球队训练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要配置专门的体能教练员,为体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开展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

4.2科学处理专项体能训练与恢复的关系

在篮球运动员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后的体能恢复工作。主要的措施有三个:第一个是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来提升体能恢复的效果。第二个是以积极的休息来提升恢复的效果,第三个是借助心理恢复,第四个是借助按摩、温水洗浴等进行恢复。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基础,实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实现体能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将技战术训练融入体能训练当中,实现体能与技战术训练的双向提升。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时候,常采用的方法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等。例如为了有效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借助中长跑训练的方法可以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肌肉耐力,让篮球运动员血乳酸的清除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篮球运动员赛后体能恢复的速度。这一训练的方法在比赛准备期使用的较多。

4.3提升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性

在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力量训练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分析现代篮球比赛专项特征的基础上,发展与现代篮球相适应的力量素质。在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时候,可以淡化跑的细节训练,将跳跃训练作为提升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主要手段。同时,要提升跑的训练的趣味性,为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篮球运动员篮球体能训练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到篮球队的年度训练计划中,不能存在把篮球技战术训练与篮球体能训练隔离的观念。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在保证训练量的基础上,注重篮球核心力量的训练。加强篮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训练。

5结

总而言之,在当今篮球运动竞技如此激烈的背景下,优秀的体能素质成为技战术完成与否、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篮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篮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安全性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运动员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度素质等等。从而保障我国篮球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进.篮球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J].运动,2015(6):20-21.

篇6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长跑

前言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训练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完善,体能训练已经成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已经被体育的各个项目所接受并推广。中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更需要体能的支持。

1、体能概念综述

对体能概念的认识是确定体能研究范围和内容的重要环节,要达到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和全面的认识,必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感性、知觉、表象上升为概念。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弄清体能的相关问题从而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必须对体能的概念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能”是80年代中后期在各类体育报刊和文献上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词汇,在国内运动训练中和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各种体质研究的文献资料里,对其概念所做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指出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在体育研究中不同的视角,由于任务与目的不同,是对体能的概念从不同角度、研究需要所作的界定也有所差异。

2、体能训练是中长跑提高成绩的重要保障基础

从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来看,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后天的体能训练则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保障。

2.1 身体状态的保障

通过良好的体能训练和对赛前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调整,使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在比赛中能够达到最佳。

2.2 心理状态的保障

良好的体能训练为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打下基础训练中尤其是在比赛中,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如果在比赛前运动员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那么其运动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2.3 技、战术的保障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重要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就是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运动员要的不仅仅是优秀的技术,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战术。体能训练便是要大力发展运动员的各项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运动技术并不断培养自己的战术能力,为获取良好的运动成绩打下基础。

3.在中长跑中科学合理运用体能训练

3.1 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3.1.1 合理处理好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关系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应合理处理好它们的关系,确定体能训练在训练中的比重。

3.1.2 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不怕苦、累的品质在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往往会感到疲劳,又加上某些训练手段比较单调枯燥,以至于使运动员没有训练的欲望,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3.2 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3.2.1 发展一般耐力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3.2.2 改进传统的训练方法

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仅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3.2.3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

运动员跑技术的经济性的实效性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目前中长跑运动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后蹬用力较大,大腿前摆较高,步幅较大,但频率相对较慢;另一种是频率较快,步幅相对较小,这样后蹬力较小,腾起时间缩短,跑起来比较平稳,轻松省力,符合经济性原理。所以现代采用第二种方法的较多。过去的训练,比较重视后蹬用力,加大步幅而忽视了动作速率,由于过分的后蹬和高抬,每一步都消耗很大的能量。况且中长跑选手一般身材较低不提高步频是没有出路的。当然步频和步长也不是绝对对立的,根据跑的距离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步频和步长比例。

3.2.4 坚持以“速度为中心”的原则训练

众所周知,中长跑训练的任务就是达到一个特定的距离内尽可能跑的快,即在一定的限定下发展最大的速度,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考虑,使肌体不断冲击自身的生理极限,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篇7

关键词:专项体能 训练 维度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59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专项体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表现为不同运动素质的优先增长方面。为了能更地理解专项体能手段,本文以不同难度的角度进行论述。

1 无维度只根据训练经验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根据训练经验对球类专项体能训练进行确定就是不考虑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只依靠自己以往的实践及训练经验及书本知识来分析确定球类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这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提出专项体能训练的初期。这一时期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确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没有考虑专项运动本身的运动特点,仅从一般理论、训练原理或以往的经验出发,如陈钊辉、朱性民[1]是通过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对两组训练成绩进行测定,得出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同时根据自己以往对球类运动训练的经验,对专项体能训练所包括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就如何提高球类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训练方法。

2 运用单维度指标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大部分是从生理学、训练学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还有一部分是从解剖学、生理力学方面进行研究确定的。

从生理学上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确定有从运动时根据机体能量代谢特征来分析的,如屈建华、黄敬华[2]根据乒乓球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特征,用休息――中等负荷――短暂大强度负荷不断交替的循环方式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进行体能训练手段界定时,能量代谢特征应与专项比赛时能量代谢特征(尽量) 保持一致。有根据比赛过程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为依据的,如任建生等[3]依据足球比赛过程运动员乳酸浓度的最大值、平均值及不同时间的乳酸的变化来选择确定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有依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确定的,如程勇民[4]根据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心率的曲线图,以此为依据,选择与心率变化相符合的训练方法作为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

从训练学角度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确定,有根据专项比赛时运动员运动的方式、跑动的距离等来确定体能训练手段,如孟宪武[5]根据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跑动的方式及次数来确定;董青等[6]根据运动员一场比赛时快跑距离、跑动的总距离等为依据来确定足球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从解剖学角度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研究确定,有根据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用力顺序来确定的,如杨代明等[7]先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员上肢、躯干、下肢主要技术动作涉及的肌肉群,然后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有目的地对这些肌肉群进行训练。

从生物力学方面来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确定主要是对某一动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严波涛、吴延禧等[8]对网球发球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并针对我国运动员当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3 运用二个维度指标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二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界定既有从一门学科两个方面来分析确定,又有从二门学科二个方面来确定的。一门学科二个方面主要是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明的,如从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能量系统的分配情况与运动过程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比赛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能量变化与运动过程中、后的血清睾酮、血红蛋白等。也有从训练学角度二个维度的分析的,这主要是从运动员在场上运动的距离及运动的方式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用两种学科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主要是从训练学、生理学两个学科来分析说明的,如程勇民、林建成等[9]以羽毛球的动作结构和能量代谢特征为参照标准,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还有根据专项比赛时能量供应特征及运动员在场上运动的方式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

4 运用多维度指标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运用多维度的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有根据一门学科多个维度的,也有从二门学科多个维度的,比如从训练学角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界定,还有从多门学科多个维度的。在当前,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的变化情况相结合,如刘夫力、谭华俊[10]以我国优秀隔网对抗球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论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结合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场上各种运动的次数和距离的分析来确定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还有通过问卷、专项咨询实验、聚类、因子分析等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到,确定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无维度的、一个维度的、二个维度的,也有多个维度的。有从生理学角度为主的来确定,也有从训练学角度为主来确定。但是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时,无维度或仅从一个学科单维度进行,还远远不够。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与训练学理论紧密结合,形成多维度的训练手段,这样才能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优选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钊辉,朱性民.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6).

[2]屈建华,黄敬华.乒乓球专项体能训练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3]任建生,曾丹,凌波等.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定方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5).

[4]程勇民.羽毛球男子双打多球训练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

[5]孟宪武.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

[6]董青.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误区及对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6,(8).

[7]杨代明,程勇民,杨新芳.羽毛球体能训练模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9).

[8]严波涛,吴延禧,苑廷刚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4).

[9]程勇民,林建成,郑宝君.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能训练原理的理论探讨及训练模式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0,(1).

篇8

【关键词】体能 心理特点 运动负荷 强度 身体素质 体能训练

一、前言

现代足球竞技水平突飞猛进,使得青少年足球训练已成为各国足球竞争的战略焦点,任何一个国家都深刻的认识到:唯有抓好青少年足球训练,其竞争才有雄厚的基础;唯有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优质,才有条件参与当代高水平足球队伍的角逐。但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时而快时而慢呈现波浪式地增长,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变化,也有连续性递增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青少年与成人相比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特点,所以不能把青少年看成成人的缩影。因此,我认为在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负荷,才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队员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进而提高他们的足球竞赛水平。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

决定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外部形态结构、运动素质和系统的机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除应遵循该因素以外,其体能训练还必须适应这个年龄阶段的比赛要求,即在平时的训练中,体能训练应围绕技战术为核心展开,并遵循青少年阶段的特点高标准的实施。通过对我市体校足球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其中专项运动素质应是训练的重点:⑴专项速度和耐力。它是保证比赛中完成技战术的基础:高对抗、快速度和技战术的结合是现代足球训练所具有的基木特征之一。⑵整体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特别是下肢肌肉爆发力。它是保证技术动作的速率和突然摆脱、变向的能力;如射门力量或传球速度非常重要。加大或加快力量和速度能缩短防守队员的反应时间。⑶灵敏素质。主要在于快速、协调、准确。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与足球运动所需要的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等专项特点紧密结合,从而促使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⑷协调性和柔韧性。它是完成高难技术动作的保证(如头球技术要求臂、颈、胸和腹部的肌肉强壮,并使这些肌肉群能协调运动)。主要是要加强运动员关节韧带特别是腰、胯、膝、腿、踝关节韧带的韧性强度,这对运动员适应实战技术动作强度、幅度,减少运动员机体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⑸适当的形体和心理训练是比赛中体能合理正常发挥的保证。体能训练应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使机体产生形态、机能和心理上的适应以达到提高整体的专项运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

目前,各国学者和体育工作者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方法研究比较详细,但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理论上,结合日常训练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宏观上(包括训练条件、具体训练方法)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微观上(包括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运动恢复和心理干预)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1.宏观方法

⑴增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应配备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足球体能教练员及其他辅助人员。广泛运用利技成果、制定科学训练计划、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能训练全过程实施最佳调控(如利用各种仪器测试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运动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良好的运动成绩。⑵将传统与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相结合。现代竞技体育中非常重视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并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不仅保持了传统的持续、间隙、重复、循环、游戏等方法的精华,更加重视现代运动训练中较为流行的程序、模式、模拟等训练方法的运用,并逐渐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发展了诸如电刺激法、计算机超等长训练等方法。⑶创造条件,使训练负荷进一步增大。合理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程度,使之更接近比赛实际。既注重“外在”形式的体能训练,又注重“内在”力度专项能力的提高,打破传统的全年双周期模式,提倡训练的多周期和以赛带练的运用,避免片面追求过长的单元训练时间。⑷重视伸展性练习,高效能的恢复训练体系,重视训练过程的科学管理。

2.微观方法

第一,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储备由有氧、无氧和混氧三个方面组成。在比赛中运动员体能的好坏最关键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有氧和无氧储备的体能,因此,现代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首先应强调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进行。在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既要注意有氧供能的耐力训练,又要注意无氧供能和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大运动量、超负荷的训练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来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课。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教练员应科学地掌握好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是当今足坛普遍用以发展无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掌握合理的间歇时间和负荷组合是训练效益的决定因素,可有效改善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研究表明,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和练习方法,如可以选择不同的重复跑和法特莱克快跑和慢跑等方法,可以增进不同能量系统的比例,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第二,现代运动训练将训练与恢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青少年的训练。根据足球比赛特点,如何促使运动员体能尽快恢复十分重要。现代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多采用训练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调整、恢复和提高其体能,同时尽量注意体能训练的专项化特征。其中营养物质补充作为加速体能恢复过程的生物学因素和体能恢复过程的物质基础以及对消耗能源物质的自给补偿作用,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处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青少年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物质作为加快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的同时,确保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良好发育,目前这个双重问题需要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营养补充,一般采取需要或缺失什么则补什么的原则,可通过采取全日适当加餐、药膳强化、营养补剂等膳食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实施

通过观察我市体校足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及在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点,同时,还有运动量的分配以及合理安排训练任务,我们从中得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该如何在合理的训练时间内来有效的安排训练方法。

1.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要根据青少年阶段的不同心理、生理特点,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和球员的运动水平进行考虑。青少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掌握耐力、速度耐力训练的强度至关重要。这就要考虑其发育不完善,不能像成年运动员那样安排强度过大的运动量,但又要给予一定的强度刺激来促进球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更快地发育和心肺功能的提高,从而使心肺具备适应大强度训练的功能。实践证明:13-14岁是人体心肺功能增幅最快的时期,而15-17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其基础心率(指运动员晨醒后静卧2-3分钟后的心率)已接近或达到成年足球运动员水平。因此,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组织一些像田径运动员那样的速度耐力训练,运用重复训练法练习短距离冲刺跑或减少人数、延长时间的分队比赛,这样才有利于足球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耐力的迅速提高。在足球训练中,不同时期和不同周期的任务是不同的。如训练大周期的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队伍,通过小负荷训练、专项多样化训练、短期休假及伤病诊疗等手段,调整好球员生理、心理上的疲劳和紧张情绪,以便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训练阶段中去。球员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不但在承担负荷能力的大小上有所不同,而且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承受能力上也有差异,对增加负荷适应过程的时间长短不一,恢复时间的快慢也不尽相同。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负荷,要逐步有节奏地增加

所谓逐步增加就是在足球训练或比赛中,无沦是运动训练强度还是运动训练量总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当负荷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条件下,机体的应激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应的范围内。这是负荷的量度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应激也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人体竞技能力提高的也就越快,从而提高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如作为训练周期的开端,任务是使球员在技术水平、战术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达到正常训练需要,就应使用一些小负荷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练习,如练习颠球使球员迅速熟悉球性,找到球感,2-3人远距离的传接球练习,分组进行局部战术配合训练和整体进攻战术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球员身体、心理、技战术等方面则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建立了新的更高的平衡。

3.体能训练要注意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分配

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一般呈现一种波浪起伏的状态,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变化通常有三种搭配形式:①既加量也加强度;②加强度减量;③加量减强度。对青少年尤其18岁前如果进行大运动量单调的训练,容易使他们大脑皮层活动抑制,在过于疲劳的情况下容易使尚未成型的动作变形,对训练和提高技术是不利的。只有运动量适宜,在每组训练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这样才有充足的体力和兴奋性来完成下一组的训练,才能保证动作的质量。

4.要根据足球训练的不同任务来安排运动负荷

在足球训练中如果学习掌握新技术,则强度不宜安排过大。由于新技术的学习需要教练的活动在其中,在技术动作被逐步掌握还没有自动化时,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错误的纠正练习影响了练习的密度,从而影响了练习负荷。如果主要任务是发展某一身体素质,则负荷的量和强度都应加大。如耐力素质的训练,应在每组练习后机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就要进行下一组训练。在比赛前期的训练,应模拟比赛负荷的要求突出进行专项强度训练。

5.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水平的提高,但没有恢复,也就不可能安排新的负荷。足球运动是以间歇性、高强度的反复冲刺跑以及在剧烈的拼抢中进行频繁的混合型运动项目,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很高,在运动中体能的消耗尤为显著。只有在机体承担一定的负荷后,体能需要得到适当的恢复,消除疲劳,才能使体能逐步得到提高。所以训练中每次课的负荷安排应在运动员机体能力得到恢复与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课负荷之间的间歇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体能的提高。

6.在足球运动训练课中要达到合理的安排效应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⑴训练负荷的大小与间歇时间的长短是一种正比关系,课的负荷越大,间歇时间越长;

⑵运动员承担负荷的能力和恢复机能与课之间的间歇也是一种正比关系,运动员承担负荷的能力和恢复机能强,间歇时间可相应缩短。

⑶负荷的内容性质不同,所需的恢复时间也不一样。

五、结沦

篇9

关键词:少年阶段;篮球训练;组织系统;优化;重构

1.前言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一种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一项体育项目,它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较好的体能素质,可以在篮球比赛中呈现最佳的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还不高,对于篮球体能训练的规律、技巧等的研究还不深入,体能训练的方法简单化,而且还存在一般化的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脱节的情况等。所以,在加强篮球体能训练之前,要先认识到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深入分析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和对象

2.1研究方法

2.2研究对象职高及部分高中学生

2.2.1访谈法。

走访多所普通高级中学,对相关管理人员、篮球教练、选修课学生就篮球选修课相关情况进行咨询。

2.2.2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有关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书籍,为本文的研究、讨论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1.1训练方法不科学

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及与教练员之间的沟通得知, 现中学的篮球运动队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而忽视体能的训练。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对体能训练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训练的内容上看内容单一,而且训练的内容安排也不是很合理。

3.1.2在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主要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1.3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影响,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中学生篮球训练队的教练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大多数教练员只知道多跑能提高速度素质,而不知道到要用什么具体方法,甚至连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都没有,在训练中很难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所以在比赛中出现了回防速度慢、防守跟不上等诸多问题。

3.1.4耐力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经过调查,中学的篮球训练队的耐力训练基本上都是有氧耐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无氧耐力训练。这也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耐力不行的主要原因。

3.2改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3.2.1训练手段和方法方面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初中篮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在各级篮球队中,建议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逐渐推广,最好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3.2.2关于力量训练方面

根据调查知道,这几所中学的力量训练方面的器材不足。这里根据他们的现有器材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提高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30%-40%的重量起步,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做4-5组。每周2次,每周递增重量,每次力量中间隔48小时。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

第二,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4-6组,每周两次,每周递增重量,每次力量中间隔48小时。

第三,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达到最大符合。

3.2.3耐力方面的训练

中学篮球教练员应该清楚认识到耐力训练的重要性,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这里我建议用5000―10000米匀速跑(每周两次),3000米变速跑(每周2―3次)这两项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耐力和速度耐力。

4.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与实施:

4.1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

通过长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实地考察,经过分析与整理,得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中学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资料知道一些中学篮球体能训练的原则,结合这些原则总结出一些解决体能问题的训练方法,希望对中学生的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提高有所帮助。

4.2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施

4.2.1体能训练要贯彻在年度训练计划的始终,必须纠正那种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体能训练要以量为基础,强度为核心,力量是手段,速度是目标。专项速度,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的专项速度是体能训练效果的唯一检验指标。

4.2.2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和比赛结束后要做到,合理的营养搭配;合理积极的休息;适当的心理恢复;良好的作息制度,才能做到合理恢。复除此之外,按摩和温水浴也对恢复体能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是在快速激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能训练,它能促进和提高中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和各运动器官的功能,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有良好作用。在体能训练之后,要注意营养与休息的重要性。科学的营养搭配可以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充足的睡眠休息也可以促进运动员的体力恢复,都是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的。

教练员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计划时,应该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因为不同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所能承受的体能训练极限也是不同的,所以教练应该深入研究篮球体能训练的理论、注重不同的技术与战术,利用不同的训练手段、方法,创新地、科学地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素质,避免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篇10

过去一部分人认为篮球运动主要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目,错误地认为技术好可弥补体力的不足,然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体能是任何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同场对抗类的项目。只有具有良好的体能才能去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而良好的体能才能使技战术发挥的更好,才能同等条件的对抗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不足且单一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高强度同场对抗型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很好的力量素质。第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会忽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些场地、器械、专业设备。第二: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的配置很不合理,大部分高校都只配置一名教练员,这些教练员不仅要管理训练,管比赛,还要管教学,管纪律,管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教练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进行训练,从而往往会忽视体能训练。第三:我国高校篮球队的训练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工作一般由主教练负责,从而形成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脱节,传统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相脱节,教练员在训练往往会忽视核心力量的训练。

(二)速度素质训练过于简单

高校体育教育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接受长时间系统的篮球专项训练,专项速度素质比较差。高校篮球员在速度素质的训练时,并没有和专项速度很好的结合训练,单独的将位移速度作为整个速度训练的核心内容,训练方法单调,忽视或很少有针对性的对反应速度素质和动作速度进行训练。

(三)耐力素质训练缺乏针对性

篮球比赛场地小、比赛强度大、比赛对抗性强,为了保持战斗力双方换人频繁,这些特点要求篮球运动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无氧耐力,尤其是保持高强度、爆发式运动的能力,也就是长时间反复进行短距离的高强度运动的能力。部分高校篮球耐力训练方法单一,训练强度低只是对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没有很好的结合篮球运动的本身特点,进行专项耐力训练。

三、核心素质训练

(一)加强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的提高身体平衡和控制力

人体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机群。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是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的一种,它利用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可以运用在篮球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传统训练中教练员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轻视躯干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使得篮球专业学生的核心肌肉群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不能有效的提高比赛中肌肉对保持身体平衡和肌肉对身体控制力。

(二)核心力量素质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需要从培养运动员视觉判断等各种能力入手,其中包括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节奏感等。教练员在体能训练时可以有意识的对篮球专业学生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并且结合专项灵敏素质的训练,提高篮球专业学生的灵敏素质。

四、结论

篇11

关键词 空乘专业 体能训练 作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空乘专业是一门培养适应民航运输事业发展,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较高的人文素质,受过专门航空运输技能知识训练的实用型民航高级空中乘务员专业。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空乘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体能训练成为必要。

1体能训练对空乘专业学生的作用

1.1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空乘专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溺爱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更要求其更应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身体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对身体的不断锤炼才能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体能训练不同于其他专业课,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承受着肌肉伤痛、身心疲惫等种种考验,这是培养空乘专业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其他任何手段和方法都不能替代的。

1.2达成良好身体形态促进就业

航空公司进行校招和社招时,分为初试和复试环节。初试时要考察学生外貌、普通话、外语水平、身高、身体形态等一系列指标,学生分组站立未开口介绍自己之前,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往往能够决定学生的去留,而第一印象无非就是外貌、站姿和身体形态。外貌是天生的,站姿和身体形态却可以通过训练后天努力来达成。身体形态是重要的考察指标,具有较好身体线条的男女学生更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口语面试中脱颖而出。复试时男生还需要体能测试,体能测试不达标将没有机会入职。由此可见,达成良好身体形态,拥有较好的体格能够更好地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就业。

1.3延长工作年限

空乘人员常年处在辐射、缺氧、巨大噪音的封闭高空高速飞行空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会导致其内分泌系统混乱、心脏老化、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情绪起伏多变、消极情绪更容易发生、甚至出现轻生等极端思维。工作以站立方式居多,长期频繁弯腰低头等导致颈椎酸痛老化腰椎无力,骨骼系统面临严重挑战。以上是导致空乘人员离职和提前退休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体能训练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新陈代谢;提高、改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技能水平;促进智力发育,提高中枢神经体统技能水平;调节心理活动,缓解生活压力等作用。体能训练能够很好地调节和缓解空乘人员身体、心理不适,延长工作年限。

1.4具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航空安全一直是所有航空公司工作的重点内容,当遭遇威胁、企图打开驾驶舱门未经许可进入驾驶舱;违反规定不听从劝阻,在客舱或者客舱卫生间吸烟;殴打机组人员或其他乘客,故意损毁救生设备等情况时。空乘人员在处置原则上应首先确保航空安全、确定性质,区别处置。然后及时控制事态,防止过激行为发生。最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做到机上看管、强制约束和控制机下处理,空地配合,互相协作。从上述可以看出,遇到这些突发事件时要求空乘安全员不但要有冷静的判断,还要有能果断处置的能力。机上控制是重点,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控制能否成功有效的前提,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只能通过体能训练获得。

1.5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完整的、现代体育思想其基础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其次,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空乘工作枯燥而单调,就业后随着空乘专业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锻炼的机会变少,工作节奏变快,精神高度紧张,生活饮食不规律等对其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只通过一次锻炼是不可能完成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打好身体基础、学会自主学习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自我体育意识的终身体育思想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2空乘专业学生体能训练方法

2.1紧扣体测要求,变被动为主动

空乘专业体能训练不同于普通专业学生,体能训练要紧扣航空公司体测要求,例如男生三千米长跑、一百米、单杠引体向上、双杠屈臂伸、立定跳远等。针对不同测试内容制定详细科学训练计划,不盲目训练。体能训练比较枯燥且见效慢,对初学者有很大的挑战,仅仅被动接受去锻炼很难达到训练效果。只有增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提高其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增强自信心通过比较查找存在的差距,从内心释放出锻炼的欲望变,变被动为主动。

2.2要循序渐进

体能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者要逐渐增加负荷,负荷的增减要看训练者的机能状态而决定。前期基本动作的掌握是高级动作的基础,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逐渐向高级动作演变,这有助于训练的长期发展,从而预防训练过度造成的训练损伤。仅仅采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当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想要提高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反过来说一开始就采用复杂的训练方法和采用较大的训练强度,同样不符合训练规律,只会破坏人体机能,引发训练损伤。因此训练不能盲目进行,切忌急于求成。

2.3训练量安排要科学合理

每次训练的训练量安排要科学合理,检测训练量是否合理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心率计算来判断。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分钟的最高心率可用210(男子可用220)减去年龄的方法来估算。例如,一位21岁女子的极限运动量心率为每分钟200次,其锻炼过程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心率为200?0%至85%的范围,即每分钟140次至170次。假设这名女子安静时的心率为每分钟60次,可用极限运动量心率减去安静时的心率,乘以70%后再加上安静心率的方法来估算其最佳运动心率,即(200-60)?0%+60=158次(每分钟)。

2.4训练和恢复相结合

良好的恢复是训练的保障,只有训练和恢复相结合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在训练中大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合理、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调整训练课内容的排列顺序、保持良好的训练情绪、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采用恢复性的练习手段等来调整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的关系,从而做到训练张弛有度,适时恢复。

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其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达成良好身体形态促进就业,延长工作年限还能够使其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训练基本要求,注意训练事项,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为航空公司输送合格人才,为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京主.浅谈定向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

[2] 李恒.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04).

篇12

关键词:训练方法 训练原则

一、前言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指望自己跑速能胜人一筹,以便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取得最终比赛的胜利。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速度能力,中长跑运动员一定要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和必须的体能训练。本文从理论角度,全面地分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结合训练实践,提出几种中长跑体能训练的方法,期望对提供运动员的成绩有所帮助。

二、体能训练应重视均衡发展的原则

在中长跑训练中,首先必须注意肌肉群平衡发展,偏重于某些肌肉群的发展,将会产生肌肉的不均匀性,导致肌肉损伤。从运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如果驱使运动员身体向前移动的肌肉群经常活动,那么它们的体能就会得到提高,而且也会变得更加结实,反之,如果不经常活动,那么它们便会变得松弛无力。这些肌肉群松弛无力,身体就无法保持正确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跑步技术动作。

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员要注意均衡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我们可以把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和体能喻为三角形的三个均与中心点保持平衡的角,当抬高其中某一个角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较低的位置,若同时提高其中两个时,另一个角也会处于较低的位置。总之,同时抬高三个角是很难的,但却是必须有,通过维持耐力、速度和体能的均衡发展,运动员就能加快提高体能训练身体素质的三个组成部分。认识耐力、速度和体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体能训练课中,应把体能训练、发展速度、柔韧性、灵活性、伸展能力等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动作幅度缩小。体能训练课后要进行整理活动,包括以娱乐活动形式进行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练习,以便能维持高水平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三、体能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体能素质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快速体能是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有大量的资料表明,尤其德国运动专家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中长跑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是骨肌代谢能力增强所致,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中长跑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外,还必须有同水平的体能素质,尤其是速度体能。例如,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在2004年5000M比赛中以12′3735创造世界记录和在最后一圈跑出53的好成绩就是最好例子。由此可见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体能耐力是保障,而要实现这一途径,快速体能训练是其中最佳途径之一。 这就表明,对世界级优秀男子5000米和10000米运动员而言,就是要以不到55秒的时间跑完最后的400米。而对世界级优秀1500米运动员来说,则应以50秒以内的时间跑完最后400米,其中最后200米跑的时间要在25秒以内。中长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及乳酸供能系统供给的。因此,运动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无氧体能。这一事实表明,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专项运动肌群体能好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以较大的步幅跑,而且还能在比赛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原有的步长。在力竭性的耐力和速度训练之后,合理的进行一些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恢复体力。

四、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障

当今世界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以及运动成绩预测表明,运动员只有成功地实施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才可能提高运动成绩,目前常见的训练方法有自然跑训练法、持续性训练法、法特莱克跑训练法、间隙跑训练和重复训练法等等。

(一)“法特莱克”训练法

法特莱克训练法是瑞典中长跑教练员古斯塔•霍迈尔创造发明的,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从本质上讲,它是指在跑步的过程中加速跑与慢跑交替进行,速度比较随意的一种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在平原、森林、田野、沙地、山地、雪地上进行练习,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

爬山跑训练是在一定距离内提高训练成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从字面上来看,山坡跑训练是对身体素质提出的挑战,相当于在跑步的同时还要举起由于重力增加而增加的相当于体重的重量,这使得肌肉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事实上,山坡跑训练增加了肌肉的体能耐力。

综合体能训练,也就是在法特莱克跑的过程中把适合项目特征和个人特点的6-12个体能练习手段组成一个组,再依据不同性质体能之间的相关,给以科学的排序,进行不同次数和不同间隙的重复练习。例如:第一组合 俯卧撑仰卧起坐纵向劈腿双杠双臂屈伸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直坐高抬腿腿外展腿内收爬绳直角坐撑挂臂悬垂等。第二组合: 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单或双足足尖上跳膝触胸双足跳挑起转体180度蛙跳双替跳绳等,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接受训练者可以完成耗时20-30分钟的整个组合,这对运动员整体体能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训练研究结果证明:体能训练与专项能力训练相结合,其每个手段的用力结构与技术结构相一致,对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有非常显著的训练效果。

(二)沙地跑训练法

沙地跑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益处很多,不少世界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曾将沙地跑作为体能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塞鲁蒂手下的运动员就曾在澳大利亚海港的沙丘地赤脚进行大量的跑步训练。因此,沙地跑训练在原男子1500米跑世界记录(3′3506)保持者,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该项金牌得主埃利奥特经历过的训练中占很大的比重。遗憾的是,现在忽视沙地训练的现象很严重。非洲的绝大多数中长跑运动员开始尝试沙地跑训练,并且在环境和体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赤脚进行这种训练,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也是其他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因此运动员只要做较少的练习便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如果运动员谨慎的对待沙地跑训练,那他们还能在受伤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形式进行训练,并且在沙地进行跑步式跳跃练习时,运动员不可能受伤。沙地跑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强壮,从而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一种能使跑步动作产生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而且,在草地、沙地和泥土地上进行的跑步训练具有体能训练的功能。运动员在完成跑步训练后,无须进行太多体能训练来维持各种肌肉体能的均衡发展,只要条件和环境允许,中长跑运动员都应在训练和比赛后,赤脚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一些慢跑练习,因为低强度运动中消除乳酸的速度比静止状态快两倍以上,这一点是及其重要的。

运动员长期无损伤,则必定处于训练和比赛的最佳状态,是恢复跑步运动技能所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柔韧性的练习

柔韧性对中长跑运动员发挥速度和体能水平至关重要,柔韧性差会限制动作的幅度,从而导致移动速度下降,而且还会使神经肌肉的协调减退。不少运动员担心柔韧性练习会使他们的体能受损,正确的柔韧性训练不但不会损失体能,实际使能改善运动员的体能。体能的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肌肉的耐力,特定部位的柔韧性或肌肉体能的发展不平衡,运动员便有可能在比赛中惨败。 一些研究表明,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可改善其周围肌肉弹性和张力。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肌肉能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体能储备,肌肉伸展与收缩能力的提高使肌肉体能增大。最近,澳大利亚大学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一项实验,目的是研究在肌肉弹力能量得到提高后能否提高运动成绩。实验组进行了为期八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而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柔韧性练习。两组都继续完成他们正常的训练计划。实验组在完成正常训练课后用10-15分钟进行柔韧性练习,他们的柔韧性平均提高31.1%,最大推举(卧推)提高5.4%,专项运动成绩平均提高4.45。而对照组运动员柔韧性、卧推能力和专项能力没有显著性提高。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柔韧性练习不仅能提高关节周围的灵活性,而且能增强肌肉体能,由于肌肉的弹力和张力的改善,使肌肉能更好地利用体能的能量,这一发展对那些运动前肌肉预先伸展的项目特别重要,对那些需要增强肌肉体能而又不能增加体重的项目也是很有意义的。中长跑运动员不需要粗厚的肌肉体能,而是需要“肌肉体能耐力”。形象地说,中长跑运动员需要的肌肉体能,要像鹿一样的肌肉体能,而不需要像牛一样的肌肉体能。鹿的肌肉纤维长,横断面小,收缩能力强,弹性好,快速耐力强。相反,牛的肌肉纤维短,横断面大,快速耐力差,绝对体能大。增强肌肉体能,是对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的柔韧性练习是要他们实际需要的动力性伸展,而不是类似伸开手足躺在地板上的静力性伸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越有效,柔韧性 越好,受伤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大多数运动员都利用良好的跑步技术进行动力性屈伸练习提高体能。

五、小结

体能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速度与速度耐力、柔韧性及技术的发挥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凡阅读有关体能训练的研究文章及这方面文献的人,都发现研究所得结论,更加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愿更多的中长跑运动员、教练员、体育老师、科研人员都来进行体能训练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长跑训练方法,提高中长跑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李鸿江等.中长跑[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篇13

关键词:体能训练 基本理论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64-01

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体能问题的研究仍是当前体育理论和教学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1]随着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对运动的影响与渗透,当今世界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化进程也不断的得到加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运动技术、先进和训练方法和手段,同时世界竞技运动的商业化与运动员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方式与速度的日新月异,使得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2]80年代中期以来,“体能”训练越来越被各个运动项目所接受。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日益完善健全,比赛项目和训练中体能这一项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体能训练也逐渐被教练员所重视,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对身体机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运动员在超负荷的运动量下能够承担训练和比赛的一切压力。

2 发展趋势

体能训练能够使运动员的器官系统能够有机协调运转,体能训练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术,在充分发展自身运动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掌握技术。现在的竞技运动越来越激烈。运动员也在为了能够创造优异的成绩获得更大的胜利而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为了达成更好的训练效果,运动员会专门找专业的体能训练教练对自己的进行因材施教。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高效的成绩,同时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有机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增强骨骼、肌肉等运器官的功能,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伤病,延长寿命。

3 对体能训练的探讨

3.1体能训练的含义

体能是人体机能的运动力,是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术水平、获得优异成绩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身体机能和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体能训练是是通过合理科学的动作练习来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发展的训练活动。

3.2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需要遵循的原则

3.2.1适应性原则

从人体的健康角度出发,人体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使内部如体温、体液等生理机能产生波动。因此体能训练需要与外部环境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相适应。

3.2.2科学可行性原则

体能的训练一定要符合运动员自身情况、竞技比赛需求和与专项训练的结合的实际情况的基本要求。

3.2.3训练强度与质量相结合原则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会使运动员在进行下一环节的专项训练时不能完全的投入和很好的掌握,所以需要体能训练的强度与训练的质量统一结合起来。

4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长期的实践中,运动学研究人员对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的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人身体机能的每一个器官都达到负荷的规律性变化,首先,要了解产生人体运动的生理机能的器官,从而一点一点的去实现身体的合理运动。其次,实现过程是通过骨关节和骨骼神经系统的传导和调节以及合理的协调共同完成的。[3]其所需要的基本原理主要有:(1)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肌肉收缩获得力量能力。(2)在体能训练期间通过周期性的运动练习出反应动作速度。(3)拉体能的过程中就是在为持久的耐力训练做铺垫。(4)在体能训练的中加强素质练习就是检验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和肌腱等组织的伸展性。(5)体能训练期间需要完成考察灵活度的环节。

5 体能训练方法论研究

为将体能训练达到最佳效果,体能训练的方法论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体能训练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训练:整体训练、专项训练、康复训练等。

5.1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主要涉及到整个骨干和盆骨的肌肉,很多是深层的小肌肉群。保持身体的姿势正确,重心稳定,将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期间预防动作中产生损伤。

5.2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就是运动员在进行基本的热身、拉伸、放松等动态与静态的训练结合后进行的相对专项的体能训练。田径中的400米与200米的一系列一般体能训练,然后进行放松后再进行专业项目的战术和技巧训练。

5.3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主要是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功能康复学的手段进行的,依靠结合科学营养学采用合理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法来预防训练中运动员的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体能训练主要练习的就是防卫能力、肌爆能力、柔韧性、速度、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和心肺耐力等。体能训练是在一种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能训练中是对器官和机能系统超负荷的适应训练以达到机能潜力的挖掘和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的方法进行提高。在发展最大力量的采取两种途径,一方面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间的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和肌间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是依靠肌肉体积增大来增强力量,训练系统中蛋白质的急剧分解使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再加之训练锻炼的肌肉协调性从而使力量发展起来。在此阶段中需要注意力量练习的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搭配。在发展速度力量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发挥肌肉的力量能力在是力量最大化从而练习爆发力。也就是在锻炼肌肉的收缩速度和量的能力,这一能力的练习需要依靠短跑来达到。在柔韧度和平衡性的练习中,主要是依靠静力的拉伸、动力拉伸、转体练习等等。大多是正压退、侧压腿、前压腿、后压腿来练习肌肉的柔韧度。

参考文献:

[1]田文学,田学礼.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J].论体能训练的方法论,2009(2).

篇14

关键词:美国;体能训练;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80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1-0104-04

Learning from the Global Moder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China’s Physical Training

WANG Fen1, HOU Huisheng2, XU Qinglei1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tendency and requirement of moder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by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in USA, expert teaching and the gains of Chinese coaches so as to offer ideas and references i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in USA includes advancement, systematization, compounding, specification, refinement and normalization. Chinese coaches have to constantly update their concepts and improve training quality to effectively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means of moder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Key words: USA;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scientific application

现代竞技训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就是通过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体能训练作为高水平竞技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得以提高和发挥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对提高运动能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体能训练的理念被引入到我国。但长期以来,我国体能训练理念仅局限于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其训练形式主要是跑步训练和大强度力量训练,不仅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相关运动项目发展的瓶颈。因此,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成为了我国教练员培训的关键内容。在此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我国教练员的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美国体能协会合作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考察美国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与美国体能协会合作项目的系统分析与总结,旨在将其培训成果进行推广和转化,以推动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1 中美现代体能训练合作项目的背景和情况

北京奥运会前,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紧密围绕备战和服务2008年奥运会这一竞技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以为备战奥运会提供人才培训和智力支持为核心,着力提高高层次体育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以“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加强各类高层次体育人才急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中心通过需求调查和科学论证并经体育总局批准,于2006年起与美国体能协会建立联系,选派国家队教练员、科研人员赴美国培训考察,同时邀请美国体能训练专家来华,为国家队教练员、科研人员,后又扩大为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进行体能训练专项系列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体能协会(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成立于1978年,属非盈利性体能训练和教育机构。美国体能协会有两种认证:CSCS和CPT,这两种认证已经

成为体能协会的标志性品牌。美国体能协会会员约34 000名,遍布全球62个国家,其中美国会员27 000名。美国体能协会服务于美国奥委会各个单项体育组织和职业体育组织,大部分职业队和国家队的体能教练必须要拿到其协会认证书才能上岗。经过30余年的发展,美国体能协会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教育、科研、认证体系。美国的体能训练已经形成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的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平台,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

自2006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共组织了4期国家队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能训练专项培训班赴美国体能协会培训学习,参训人员共95人,其中教练员63人,体育科研人员32人,涉及网球、跳水、曲棍球、游泳、体操等23个运动项目。与此同时,培训中心邀请了11批,共计18人、25人次美国体能协会优秀体能训练专家来中国北京、青海等六个地区举办体能训练系列讲座。所有来华授课的专家均为体能协会严格选拔出的著名注册体能训练专家,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 其中9人拥有博士学位。授课专家队伍包含了体能协会主席、副主席、总教练、教育部主任、认证部主任,以及大学教授、美国奥委会体能训练专家、职业联盟体能教练、大学体育联盟优秀运动队体能教练等。其中多人曾被协会授予“最佳教育奖”、“国家力量奖”、“最佳科研奖”等各种奖项。来自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涉及田径、游泳、体操、举重等32个运动项目的约3 600名教练员、科研人员听取了美国专家的讲授,其中国家队教练员、科研人员约720人,高级职称教练员约1 500人,中级职称教练员约400人,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承办地体育局组织的教练员约980人。

2 美国体能训练课程内容和特点

2.1 课程内容 在已经举办的四个出国培训班和十一期国内讲座中,美国专家的授课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体能训练的基础理论、计划设计、方法手段、营养恢复等诸多方面。国外专项班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的科学方法与手段、橄榄球的体能训练、遗传与运动能力、篮球体能训练手段、基因对耐力/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关于跑速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压力性胫骨骨折的研究、橄榄球体能训练课、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体能训练的超量恢复理论/方法、了解器材设备及训练方法、短跑专项速度与力量训练的理论方法、NBA职业男篮的体能训练、当前美国体能训练体系与设计、体能训练课的组织与管理、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训练理论与方法、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训练理论与方法等;而国内专题讲座主要包括:力量训练、爆发速度训练、体能训练计划设计、核心训练、周期训练、增强式训练、灵敏性训练、体能训练测量与评估、器械训练、能量系统训练、提高代谢水平的体能训练、女子运动员体能训练、高原体能训练、耐力项目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恢复与营养干涉、体能训练与运动员长期发展、多方向速度训练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使我国教练员、科研人员的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充实,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力促进了我国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2 特点

2.2.1 先进性 由于美国体能训练起步较早,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领先于世界各国。从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讲座分析看,美国体能训练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四个“新”,这就是美国体能协会提出的体能训练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和新流程。“运动的实质是动作模式(Sport is Movement)”是新理念,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发力顺序要正确,确保动作用力的经济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程序化”是新模式,将准备活动模式具体划分为激活、动态拉伸、动作组合练习、专项激活等4部分,同时强调与当日进行的训练内容相适应;“功能性训练”是新体系,将运动训练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训练、功能性训练和专项训练,并按照动作模式进行训练,实现了一般与专项训练有效的衔接;体能训练的新流程,将体能训练划分为渐进的四个阶段,包括健康状况测试、运动能力测评、整合训练和提高、技战术与心理训练等。目前,美国体能训练的这四个先进方面,引领着世界体能训练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2.2.2 系统性 从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讲座以及与其的交流中可以分析出,美国体能训练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点。其系统性主要体现为纵向研究严密衔接和横向内容全面宽广。从纵向研究看,美国的体能训练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追踪研究,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先进理念、设计出独特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整个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都在梯次研究中实现了无缝衔接,保证了纵向研究的严密衔接。从横向内容看,经过近60年的发展,美国体能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非常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首先,根据性别不同,美国体能训练分为男运动员体能训练和女运动员体能训练;其次,根据年龄差异,分为成年运动员体能训练和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第三,根据体能训练需要,对体能训练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主要包括力量训练、灵敏性、柔韧性、爆发力、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理论与方法,还包括体能训练的恢复、营养干涉、伤后康复训练等内容;第四,从体能训练过程看,又划分为运动能力测量、运动能力评估、设计体能训练计划、制定体能发展目标和体能训练实施五个紧密衔接的过程。可以说,美国体能训练的整个体系逻辑严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2.2.3 复合性 美国体能协会的宗旨是“架起科学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在这一宗旨下,美国体能训练呈现出显著的复合性特点。其复合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二是体能教练专家理论与实践兼备。

因为美国体能训练专家一直秉承“架起科学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一宗旨,美国的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结合的非常紧密,这一点在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讲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美国体能训练专家在讲课中提出了大量的新理论和新概念,这些内容都是美国体能训练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理论讲授的时候他们都会结合实践操作,并不局限于理论讲授,同时,在实践课讲授和示范过程中,美国体能训练专家都会紧密结合相关的理论内容,并根据比赛的实际需求,创造出多种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从所有授课美国专家个人经历看,他们都拥有多学科的运动科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训练经验,不仅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示范动作标准。他们在授课中反复强调,作为教练员,一是要掌握正确的练习动作,在训练中亲自为运动员示范,保证训练质量;二是要有扎实的体育科学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保证科研成果向训练实践及时有效的转化。这一点与我国教练员群体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是我国大规模加强教练员培训的初衷之一。

2.2.4 专项性 美国体能训练非常强调与运动专项的结合。从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个人经历和授课内容来看,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绝大多数具有职业运动员的经历,他们的研究领域都与自己的运动专项实践密切相关。在他们的授课过程中,学员们清晰地看到,很多数据资料都是他们的运动专项多年研究的成果。在实践课讲授过程中,美国体能专家所设计的训练动作都与运动专项紧密结合,而美国体能专家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应与专项动作结合。因为他们认为,每一个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不同的,其实质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动用的运动肌肉、机体系统是不同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只有每一个动作设计都与专项动作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专项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不仅不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甚至会给运动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教练员的共鸣和认同,并且经过培训的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已经开始贯彻这种理念,我国那种“体能训练就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就是杠铃训练”的陈旧传统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2.2.5 精细性 不论是出国培训考察,还是在国内听美国专家讲课,学员们都能深刻感受到美国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精细和深入。目前,体能训练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门科学。在体能训练中,美国体能专家在课程内容、方案设计、训练过程和训练方法与手段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高度精细化的特点,其具体体现就是分工的精细。虽然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绝大多数都有职业运动经历和多学科的运动科学教育背景,但是他们一直是在进行自己专项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方面的工作,这对我国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启示:“对一个研究领域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下,美国体能训练专家才能够对本领域的研究达到高度精细的境界,有些专家数十年仅对一块运动肌进行研究,有的专家多年来仅仅对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有些专家一直对某种训练器械的开发利用进行钻研,正是这样,才使美国体能训练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领先于世界各国,引领着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潮流。

2.2.6 规范性 美国体能专家在授课中反复强调: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这是因为整个体能训练过程都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动作来完成,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不仅会影响体能训练的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从体能训练初期开始,就要反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即使非常细小的错误动作,也要不厌其烦的反复予以纠正,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打好技术动作的基础。在掌握动作后,才能逐渐增加训练负荷。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动作中的额外能量代谢,并且有效防止了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教练员的反思,因为一直以来我国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只注重训练负荷,忽视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练员的一个难题:我国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远远大于国外运动员,而我国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却远远低于国外运动员。通过美国专家的讲解,使我国教练员茅塞顿开,困扰他们的难题得到了解决。目前,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只重视负荷的局面得到了极大改观,而体能训练效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我国教练员及相关科研人员的主要收获

3.1 对美国独特、完整的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体系有了全面的了解 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授课,对于我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参加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听了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讲授,眼睛为之一亮,没有想到体能训练的理论原来如此系统与丰富,与以往的体能训练理念差异如此之大。其中许多训练理念,如核心训练理念、增强式训练理念、辅训练和结构性训练的理念等,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通过美国体能训练专家的讲座,我国教练员对体能训练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世界先进的体能训练体系有了全面了解。

3.2 对体能训练器械的使用有了新的理解 美国体能训练专家在授课中大量使用了杠铃、哑铃、实心球、皮带、吊绳、瑞士球等基础训练器械,并针对实际训练需要,创造出数百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我国教练员对体能训练器械的认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认识到美国高水平体能训练器械虽然科技含量高,但仍以简便、单一、实用的器械居多,针对性非常强,其发展趋势已经从发展组合力量器械转变为强调简单、实用的自由力量器械,从而摒弃了原有的一味追求先进、昂贵训练器械的观念,开始注重简单训练器械与训练实际的结合。

3.3 引发了教练员对我国传统体能训练观念的深刻反思 在我国教练员的固有训练观念中,只要提到体能训练想到的就是耐力训练,就是跑圈;只要提到力量训练想到的就是杠铃;只要进行体能训练就是大负荷。在经过国外培训和国内培训以后,美国体能训练的新观念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体能训练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美国体能训练的专项性和规范性特点,使我国教练员开始对过去的体能训练进行深刻的反思,有些教练员已经吸收、领会并在训练开始贯彻美国体能训练的这些新观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4 开拓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的视野,拓宽了研究领域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实地考察等方式,使我国体能训练的科研人员对美国体能训练的研究有了全新的了解,极大地拓宽了视野。特别是美国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性和精细性,对我国体能训练科研人员触动很大,大家深刻认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要耐得住寂寞。目前我国一些体能训练科研人员已经从体能训练的精细化方面入手,开始对体能训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3.5 进一步明确了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科研人员的素质要求

通过培训,我国教练员、科研人员发现,国外的体能训练专家除了精通运动训练外,还具备扎实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营养、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基础,他们在训练实践中能够很好的依据这些理论制定训练计划,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而反观我国教练员、科研人员,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比较扎实,但是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科研人员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有限。通过与国外同行交流,我国教练员、科研人员普遍认清了差距,了解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科研人员的素质要求。参加培训的每个教练员、科研人员都认为今后要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努力提高执教水平和科研水平,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真正发挥教练员、科研人员的主导作用。

通过近五年中美合作项目的推动,我国教练员、科研人员对美国体能训练的理论体系和执教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传统训练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纠正了过去体能训练中不当甚至错误的认识和方法,促进了我国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的更新。目前,参加美国体能训练培训班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已经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积极应用,大胆借鉴,其执教能力、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使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5.

[2] 王芬,等.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