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理论范文

地理教学理论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15:2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理教学理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学理论

篇1

第一,“案例教学(case method )”于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最终推广到了全世界,在不同学科教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案例教学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1)对象要素。案例是关于某种情境的记录或是描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常应包含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案例不含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仅是对事件或事实的描述。

(2)目的要素。最早倡导案例教学的先驱人物,哈佛大学Charles・I・Gragg教授曾撰文指出,正是“因为智慧不是经由别人直接告知而得来的”(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所以才有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这一信念决定了案例教学首要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才是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里的具体知识。

(3)过程与方法要素。案例教学通常应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 ”、“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和“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第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实践性等特点,但是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对象是现成的知识和总结,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训练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可任意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及研究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案例教学因此而具有主体性价值、教育学价值和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典型的地理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剖析,达到对地理原理规律的深刻理解,进而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性,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相关技能。

地理案例教学基本上遵循以下流程:

教师:精选案例---讲解案例---重难点及学习方法分析---介绍学习资源、组织引导探究---改造扩宽案例---案例制作及实现---评价教学

学生: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并取得成果---参与教学评价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包括案例选择、知识储备、表达陈述能力、机制保障等等。但是,在高中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探究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旺盛,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只要能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课堂必将变得更加高效。

四、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地理案例教学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①材料的独特性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地理案例的可选择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都可以用作案例的素材。地理案例应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有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必要,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像图形、数据或者景观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习“北大西洋暖流和西北欧气候”这一案例时,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北大西洋地区的洋流运动,同时用图片展示北大西洋东西两岸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拉布拉多半岛和英国的气候示意图,呈现降水和气温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更多与北大西洋暖流以及大西洋两岸气候有关的内容。以上多种呈现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和专注。

②启发性和主体性。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找出关键词,厘清逻辑循序,明晰相关概念,在此,要注意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和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例如,在学习“地中海式农业”这一案例时,先展示地中海地区的区域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植被、交通、城市、人口等,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将这些景观图与地中海式农业景观进行对比,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问题确定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各组可以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讨论不同的问题,最后汇总,得出结论。

篇2

学生们学会画图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学会记图,地图分为剖面图,地形图等等,引导学生们对图形轮廓和特征进行记忆,以便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如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比如,黄河和长江在地图上的形状,还有南北分界线的位置等等,都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然后根据地图可以分析出一系列的问题。

二、强化地图能力分析

在学生们自己学会了画图之后,还要学会分析地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要掌握一些读图的技巧,还要看清地图的类型和各种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读坐标图时要分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当然还要看清图标的内容是什么,通过图标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图标的有关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最后要注意图表中的注释和图例信息,这些对分析和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地图使用简化过程

学会了画图,分析图以后,最重要的是使用地图,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放一些图文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完这些地图的基本要素以后,教师要学会转化,学会有技巧的记忆一些地图的轮廓,例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候转换成几何图形,在讲述太阳的直射点变化的时候可以将课本的图形变成平面的示意图。同时教师还可以学习利用多图结合来解决问题,例如利用等高线示意图与等高线模型图、地形图素描结合做出对比,就可以很形象的具体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样多图结合以后,使抽象的地图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利用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思维,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加涅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

罗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e 1916.08.21-2002.04.2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集中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并因其教学理论而闻名。教学理论是指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从而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以下三点是其教学理论的基本要义:①设定教学目标;②分析学习阶层:③掌握教学历程。他的教学理论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三者的交互关系而构建的。因此一般公认加涅的教学理论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运用加涅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设计。以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要义为指导,即在教学目标及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三者交互关系构建基础上,作者对高二地理《南亚概述》(以下简称《南亚》)一节进行了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1.1厘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之前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条件所预定的目标,希望经过教学活动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及身心等各方面可能产生的改变。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5方面:发展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获得语文知识、学到运动技能、培养良好态度。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属于情感领域。加涅的三种教学目标分类与新课改理念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异曲同工之效。如表1:

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设计的要求,结合加涅学习理论,笔者对《南亚》一节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南亚范围,能将南亚主要国家、临海、河流和主要城市正确填入填充图中。

②了解南亚是人类文明中心之一,印度教及佛教发源地。

③掌握南亚地形区概况,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地形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孟买气温与降水图及南亚季风图进行分析,简述南亚季风性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季风性气候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欣赏南亚自然及人文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2策划教学过程,调节教学。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历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学习,都产生在教学历程之中。传统教学的缺点是教学后才检查学生成绩,此种做法只能评定学生成绩高低,对教学改进无大助益。针对此加涅根据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与内部过程相应的、对内部工程起促进作用的九个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InstmctionalEvents)。这九个教学事件依次呈现,构成了加涅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九个阶段的建议是:提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注意使之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城活原有的知识,确认学生已经学到相当程度;呈现刺激材料,提供联系机会使学生将所学得的知识输入长期记忆;以问答方式检查学生能否将记忆中的知识检索使用;设计新的问题情境考验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引发学习行为;根据教学目标综合检查;以回馈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予以鼓励,借以对其学习产生强化作用,促进记忆与迁移。以本节南亚季风讲解为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为基础的教学过程设计。如表2:

1.3分析学习阶段,指导学法。加涅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中推论出八个重要而有序的阶段,他称之为学习过程。这八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准备、操作和迁移。加涅认为,将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相联系对有效的教学设计来说,有深远的意义。“准备”包括注意、预期目标和提取原有知识。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指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和提示回忆原有知识;“操作”包括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和强化。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和提供反馈;“学习迁移”包括提取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运用到新的不同场合。对应的教学事件就应该是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在《南亚》一节中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

1.3.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音乐,同时投影本节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课堂。在学生明确本节讲述内容后,提示学生回忆前面讲述区域地理的方法即空间定位、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等,告知学生本节同样以此方法来研究南亚概况。

1.3.2在实际教学阶段,采用自主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孟买气温及降水量图,从而探究南亚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成因。学生结合已有的季风性气候知识储备,相互之间合作探究后,能在讲台上较为完整的讲解出南亚季风性气候成因,并能与东亚的温带季风进行对比。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相互合作,自我展示,加深理解,实际效果很好。

1.3.3南亚教学小结由学生来完成,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自己也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并且发现了南亚地理特征中的“三多”,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格外感兴趣,记忆深刻。

完成阶段性的学习后,引出作业和提供反馈,出一些层次不同的相关练习题以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需要,实时引进高考题,进行拔高。

1.3.4在学生完成南亚季风知识的学习后,投影南亚水旱灾害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季风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解决措施。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即提取知识和技能并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新课改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地理为生活”。

2、运用加涅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启示。

2.1教学氛围要愉悦化,促进学生思考。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地理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地理信息加工的主体、地理知识意义的主动学习者。只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实现以上教学过程,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2.2教学手段信息化,创设地理情境。教师应依据地理学科的特征――区域性和综合性,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搜集一些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地理图片、地理模型等制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地理学习创设尽可能多的真实情境。

2.3教学过程问题化,促进学生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抛出一个个大小、深度不同的问题,以问题引领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问题的呈现,与教学事件相联系,依据加涅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即准备、操作和迁移。层层深入叠加,刺激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篇4

二、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教学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现在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教师谁都能胜任,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超的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目前全区33名地理教师中,大学本科21名、专科12名,但毕业于正规国民教育院校的并不多,而且有19名是非地理专业毕业。且不说那14名教师的毕业院校,就这19名转行的教师而言,纯粹属现学现卖,只不过有的卖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的是现卖。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有相同之处,但各科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33名教师的课都听过,从听课的过程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实在不敢恭维,有的连最基本的知识都能讲错,而对于那些较难的知识点,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所以讲起来是一锅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不够,地理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不像大科目教师那样更加迫切地关注教学的新内容、新动态、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地理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再加上教师素质的因素以及相互交流的欠缺,导致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普遍落后。在全区各学校中,只有少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能够跟上时代的最新潮流,大部分教师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徘徊,主要表现为:照本宣科式,照着书本讲课,生怕离开书本就会出错,没有课外知识的补充,结果是教师念念有词,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理解了要听,不理解也得听。与生活实际联系少,一方面没有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实践活动少,没有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知识只是留在了脑子里。不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好多学生学习了地理不会看地图。不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运用地理知识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课讲得不深,只讲知识,不进行分析探究。轻重不分,抓不住知识的关键,抓不住重点、难点,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装了一袋子东西,学生却不知道轻重。多媒体运用不科学,有的觉得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不管讲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也用,用得太乱太滥;有的以为多媒体是万能的,在课堂自己不讲课只当放映员。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等互动活动,一味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教学方法的落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地理课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开始便被列入教学课程,即使在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年代,虽然遭遇冷落,但仍与数理化一起坚持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这说明地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逐渐地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中地理课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对实现科学发展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势在必行。

首先,学校应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认识地理课的重要意义,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地理课的课时设置,对地理教师的引进、任用和培养,对教学设施和仪器的配备,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都应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去陈旧的想法和做法,在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做文章,促进地理教学开创新的局面。其次,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作用无可替代。而作为地理教师,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好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优秀学生。

篇5

随着初中课程的不断变革,课堂教学教学的改革逐渐被人们重视。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成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同样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建立个性化地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下,个体独自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找到通往这一目标正确的路线。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全面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智能组合体,并且每个人都至少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节奏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这一理论为传统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并随着多元智能学校的成功开办,被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是多种智能有机组合的整体,因其不同的组合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各具特色。这些智能在学生的身上有强势和弱势的体现,但每一方面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因此,学校里不应该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个体。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3.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3.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关系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初中地理课程《中国的疆域》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中国的疆域图,并能够在空白地图上标注我国的重要邻国、海峡、岛屿。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分为学习中国疆域图和借助疆域图辨别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的智能、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

3.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系针对地理学科“借助中国地图辨别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对于地理教材上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相关文字说明以及课后的活动题,学生应该把位置图的学习作为重点,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特点。

4.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

4.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缺点,运用多元教学理论,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有意识地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和关心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特点为基础,拟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智力组合特点,寻求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2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认识到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和看待问题的多角度性,但其认知过程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结构是不同的,将教学设计多样化,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动态化、多样化地展现地理信息,营造地理学习的氛围,记录并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并理解地理知识的不同途径。例如,教师在坚守麦哲伦航海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世界地图了解程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地球仪,动态展示麦哲伦航海时的航线,或者是组织小组竞赛,询问航海的起点和终点,从而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对证明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重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