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15:2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篇1

关键词:时尚产业升级;模块化经营方式;五大时尚之都0前言

时尚之都的发展通过时尚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并反映出了城市的特点和发展的水平,在时尚之都中每个城市都有自身时尚的特征和优势,所以在明确了产业发展的结构之后,更容易完善模块化的经营方式。在我国,上海就是时尚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城市,并把时尚产业列入城市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中,上海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时尚产业的升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综合经济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

1加快时尚产业升级速度的措施

1.1发掘时尚产业价值创新

在五大时尚之都当中,模块化的产业价值创新是其提高经济收入的重点也是其发展时尚产业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在时尚信息流传的初期,就应该及时地掌握时尚发展的前景,从而定位发展的目标,实现产业价值的创新。同时,时尚产业价值的创新也有利于产业的升级,会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方法,通过时尚信息的引导逐渐形成全新的流程体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时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发掘时尚产业价值的创新,及时调整产业生产的方式,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这样才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产业结构的变化,确保稳定的经济收益。

1.2网络信息的捕捉

随着时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五大时尚之都逐渐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来获得产业发展的信息,这种现象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信息环境,既为时尚之都提供了新鲜的时尚信息,又加强了五大时尚之都之间的联系,加快了时尚产业升级的速度。时尚产业逐渐朝着模块化的形式和方向去发展,统一了产业发展的结构也创新了产业的价值,充分地展现出五大时尚之都的领导作用,网络信息环境的介入使得人们可以及时地了解到时尚前沿的信息和发展,提高人们对于时尚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时尚追求的兴趣,加大了五大时尚之都的影响力。因此,五大时尚之都必须及时地捕捉到新鲜的网络信息,及时的完善产业结构,明确时尚产业升级的目标,向着时尚的最前沿发展。

1.3强化时尚品牌资产的运作结构

随着季节的更替,时尚品牌的产业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对于五大时尚之都来说,其面临的消费者是面向全球的,所以五大时尚之都必须确立起自己的时尚品牌,同时具备鲜明的品牌特点,这样才能稳固品牌的资产运作结构。五大时尚之都应该针对每个季节的流行趋势去设计自己品牌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提高产业的资金收入,同时也要对品牌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明确的定位,通过宣传来加强品牌产业在消费者心里的印象,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环境去宣传自己的品牌特点,这样会加快品牌信息的流传速度,品牌设计者也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时尚设计灵感和品牌的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强化时尚品牌资产的运作结构,加快时尚产业升级的速度,稳固资产结构的同时也会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实现更远大的发展目标。

2加快时尚产业模块化经营方式转变速度的措施

2.1有效的处理信息传递效应

在时尚产业模块化升级的过程中,有两类信息影响到升级的速度,分别是:系统信息、个体信息,在模块化产业链中这两种信息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所以五大时尚之都必须有效的处理信息传递效应,以便加快时尚产业模块化升级的速度。在处理信息传递效应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判断信息传递的特征,观察其是否独立的存在于产业链之中,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来调整模块化的经营模式。通过系统信息的传递来明确时尚的概念和时尚样品的选择,再经过设计师的设计和技术的生产来完成产业链的创新过程,通过个体信息来进行时尚产品的宣传和消费体验,从而及时地掌握时尚产品的销售情况。

2.2及时的处理结构优化效应带来的影响

在时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其传递出的时尚信息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模块化经营的影响,五大时尚之都经过对时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并可以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设计出广受欢迎的商品,提高时尚品牌的影响力。所以在产业升级之后,五大时尚之都必须及时的处理结构优化效应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通过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来适应时尚产业的变化,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对时尚信息的分析,要制定出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的内容,并能提高品牌生产的质量,这样才能与日新月异的时尚信息相吻合,找到发展的方向。

2.3及时的处理知识溢出效应带来的影响

经过时尚产业的升级会呈现出密集的知识溢出效应,五大时尚之都要加快时尚产业模块化经营方式转变的速度,就必须及时的处理好知识溢出效应带来的影响。随着时尚信息的传递,人们对于时尚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改变,对时尚商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就会体现出密集的时尚知识,所以五大时尚之都应该明确信息传递带来的影响,改变自身的模块化经营方式。知识溢出效应既带来了很多的考验,又为五大时尚之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处理好知识溢出的效应就会使其更好的应对时尚产业结构的变化,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收益。

3结语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社会进步的信号都有可能引起时尚信息的改变和传递,所以五大时尚之都要想领先全球的时尚产业结构,就必须确立起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立完善的产业结构链。通过时尚产业的升级来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利用有效的系统信息和个体信息来实现模块化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并从实际的品牌经营情况出发,探索可以提高品牌销售情况的方法,为五大时尚之都带来更丰厚的经济利益。参考文献:

[1] 赵磊,常弘扬,李天奇,等.上海时尚产业政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0,32(12):110113.

[2] 徐红玲,张红艳,马淑丽,等.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原理、机制及理论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2011,51(14):152156.

[3] 雷如桥,陈际阳,李琴,等.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32(16):201203.

篇2

[关键词] 商业地产 主要特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房地产作为房地产开发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近年来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传统的住宅项目开发转向商业房地产项目开发,以期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之间的竞争日显激烈。本文以零售批发商业经营场所地产项目为例,阐述其主要特征。

总所周知,房地产项目有位置的固定性、项目的差异性、资金需求大、开发周期长、建设环节多等特点,而商业地产除此之外,因其用途和客户群体的不同,而有其不同于其他类房地产的特征,以下主要从顾客构成、项目选址、目标定位、经营方式、资产经营、竞争风险、城市功能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顾客构成的双重性

商业房地产项目与其它房地产项目的显着区别之一就是其顾客构成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承租或购买商业用房的经营商户,这个层次的顾客是开发商的直接顾客;第二层次是前来商业区购物的终端消费者,这个层次的顾客是经营商户的直接顾客、开发商的间接顾客。

这两个顾客层次与科特勒将营销环境中的市场分为业务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相类似。对于开发商来说,第一层次的经营商户固然重要,毕竟项目收入直接来源于承租或购买物业的经营商户,但项目整体的发展还是有赖于第二层次的终端消费者,因为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经营商户承租或购买物业的行为,进而影响项目收益。

二、选址分析的渐进性

所有房地产项目都存在项目区位的分析与选择,包括地域与具体地点两个层次的分析与选择。对于商业房地产项目来说,尤其要重视这项工作,并需按层次进行渐进分析。

商业房地产项目的运营直接面向购买商品的广大消费者。不同城市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社会发展、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项目可达到的市场目标。项目所在城市或地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项目运营所可能面对的主要消费群体的总体状况,包括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对项目发展影响巨大。

一个城市或地区选定后,就需考虑项目的具体地点。顾客在选择商店进行购物时,店铺的位置往往是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优越的项目区位是商业房地产项目获得其他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目标定位的多方需求与整体性

对于商业房地产项目来说,潜在的直接顾客包括百货公司、连锁超市、专卖店、个体经营户等不同的经营主体,另外往往还有配套的餐饮、休闲、娱乐等机构。各经营商户的经营内容、经营特色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对物业的需求呈个性化。同时,商业房地产项目还要面对广大的终端消费者,这一层次的顾客结构更加复杂。因此,项目的开发建设需尽可能考虑多方面的需求。

另外,在已基本设定市场目标前提下,商业房地产项目的规划更加追求整体性,体现在项目前期的策划定位、中期的开发建设和后期的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整体定位、统一推出,尽可能避免零散租售,否则会破坏整个商业项目的完整性、协调性及对外形象。

四、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不同于住宅等主要采用开发销售的模式,商业房地产项目采用的经营方式更为多样,在出售和出租两种基本模式基础上,包括整体出售、整体出租、租售混合、出售自营混合、出租自营混合、出售出租自营混合等多种方式,另外还有售后包租、售后托管等其它形式。实际上,大中型商业房地产项目很少采用直接销售,而以混合型运营居多。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经营方案的比选成为商业房地产项目决策分析和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出租获得持续收益,还是通过出售获得一次性回报,以及各经营方式如何有机组合,需要综合考虑资金压力、自身经营能力、市场接受程度、近期与远期利益等各方面因素。

五、资产经营的长效性

商业房地产项目建成后,不再仅有物业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资产的经营。对于开发商来说,住宅开发销售的模式决定了其资产难以实现增值,而商业房地产项目具有长期经营的市场需求,既可以通过出售获利,还可以通过出租或其它经营方式获得长期的利润回报,在长期经营中实现资产增值。

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好了,可以满足企业在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如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保持一定稳定的现金流、增强融资能力等,并能以此固定资产作为更多机会发展的基础,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比如大连万达集团和世纪金源集团在开发项目中都建有自己的五星级酒店和大型卖场,其目的就是基于以上所述。

六、高风险性

总体而言,商业房地产项目相对于其它一些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回报较高。但是,商业房地产项目建成后,项目本身没有明确的租约保障,没有固定的消费对象,项目的发展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项目运营收益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环境条件、营销策略,还取决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的重心、人们的收入及消费水平、需求变化等将直接影响项目效益水平。基于商业本身竞争的激烈性,商业房地产项目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投资风险相对较高。

七、可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点作为城市功能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反映,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还能促进人口集聚和资源流动,催化城市新区的建成。成功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对所在地域区段的城市功能、结构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具有显着的辐射带动效应,直接体现之一就是往往可以带动周边房地产的增值。

此外,商业房地产项目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商业本身具有对劳动力较强的吸纳能力,商业房地产项目建成运营后,能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所在地区充分就业。

综合以上商业地产特征的分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项目策划和定位,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意义

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给全球工业化带来了飞跃性发展,网络建设已给全球企业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推动力,它使企业产品的各项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使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过INTERNET互联网络均可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地区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纷纷建起的网站,并已进入了电子商务阶段,使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迅速转变为全球性网络化的电子商业经营模式。在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也建起了网站,然而,这些网站大多是在网上一下产品信息、政府消息而已,而能在网上实现在线即时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海关申报、货物保险等的网站还为数甚少,距离网络化商业经营方式——“电子商务”这一更高水准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最先进的经营模式,将为企业大大的节约金钱、时间和资源,并将对整个行业的商业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初步统计,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比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所能节省的资金大约是营业总额的5%~7%以上,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甚至能超过15%。

交易费用降低:电子商务免去了一切烦琐的手续,所有的商务活动均在网上一气呵成,诸如海关、商检、外贸、外汇、工商、税务、银行、保险、货运方式、费用、货物保险、合同签署等都能在网上完成,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费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与国际接轨。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市场”。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信息流动带来的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促进了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其次,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把众多公司相互联接为公司群体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功能似乎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再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

三、电子商务带来网络贸易的优势

网络贸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贸易将会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由于Internet是全球性开放网络,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网上直接传递电子单证,既节约了纸单证的制作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

2.网络贸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标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单、发票等)即时传送和交换,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缴税、支付结算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方便,从而带动了金融、海关、运输、保险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3.网络贸易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地位。

公司和厂商可以申请注册域名,在Internet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网络贸易无时间、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以进行“全天候交易”,把产品推向全球,增加贸易机会,同时又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密切同客户的业务联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

总之,全球化的结果形成了地球村,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地球村各个不同成员间之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贸易为电子商务之驱动力量之一,而电子商务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交易与信息传输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世界市场的重新构造,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深化,对每一个国家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保持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商业网点管理

1.序言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的传递、传播和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

大学校园是大学师生员工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师生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物质性条件保证,因此,大学校园里的商业活动与大学校园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学的扩招与新校区的扩建,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生活越来越丰富,原有的后勤服务己经不能满足这种增长需要,后勤管理也逐渐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大学校园内的商业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规模上还是业态上,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状态,其商业的系统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学校园商业活动的发展势头更呈上升趋势。正确分析大学校园商业活动的特点,避免其在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加强校园商业活动的管理对校园商业活动的良性发展与大学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校商业活动的特点

高校的人口密度大,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少者几千人,多数都是几万人,其商业活动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纯后勤经营行为转变成为社会行为,形成市场化,但总的来讲,高校校园的商业活动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2.1消费群体特殊且稳定。随着大学院校的后勤管理逐渐步入社会化,校园商业也在逐步进入市场机制,越来越多的娱乐、消费设施走进了校园,一改往日那种商业设施简单,经营范围单调的状态,形成现有的独特商业空间以及特定的消费群体,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大学校园商业经营范围、品种都有很大的变化,商业设施在校园分布的密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递增。而高校的商业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学生,在校园这个“小社会”内,消费群体相对比较单一和稳定。

2.2消费需求面广且量大。由于大学校园人口集中,数万人在其中消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文、体、娱等各个领域,且面广、量大。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一方面校园商业的潜力得到认可;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管理者和经营者转变观念,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3消费观念时尚而超前。由于消费群体是面向教职员工及学生,尤其是学生,群体年轻,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追求新潮,消费心理倾向明显,许多新的东西都会成为校园的抢手货。

2.4消费追求物美价廉。消费群体就决定了其消费价格追求物美价廉。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庭,但大学生活其所有的必需品是不能没有的,所以,这就决定了销售方式等就必须随着销售对象和销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美价廉的东西在校园才有生存空间。

3.高校校内商业活动的方式及作用。

3.1校园商业活动的主要方式。商业活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但对于高校校园商业活动,由于受高校校园特殊环境的影响,一些特殊的商业活动不允许进入校园,因此,大学的校园商业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引入社会大型商业实体;B.社会商业实体和学校联合;C.学校经营; D.中小型社会实体招租; E.学生自主经营;

3.2校园商业活动的积极作用。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学校园开展商业活动,这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生活秩序、方便教职员工的需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能较好的满足师生员工日常生活的需要,方便师生的生活;

2)能推动校园经济的发展。学校资金主要是用来发展教育,而校园商业活动实体的出现可以补充学校用于改善与便利学生生活资金的投入,同时,商家提供的奖学金与助学金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待遇,节省了学校这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不足带来的困难,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的投资环境,由于大学校园的区域特殊性,必然在校园周围带动一个巨大的商业圈的发展。

3)丰富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才。文化商业实体进入校园,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也能将一些社会上的优秀文化产品引入校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一些商业机构进驻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能增加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能有更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

5)校园商业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学业是比较重的,尤其是远离闹市区的学校,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校园,可以说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商业设施由于其建设方式的不同,其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可能也会不同,许多学生也介入了商业活动,而这些活动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锻炼会有积极的影响。

4.高校商业面临的问题及管理的建议

以前,高校的商业经营主要是独家经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商业市场的开放,原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经营思想、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内部商业的要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高校她不同于社会,商业经营必须为培养人才服务,必须适应学校的育人环境。

4.1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

1)商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应该采取点线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来进行商业空间布局,更高效、方便的服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

2)存在与学校育人环境不相适应的商业活动。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她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有不同于社会,其商业活动必须适应育人这一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高校商业活动都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才培养。

3)由于其建设模式的不同,其经营和管理比较混乱,国营与私营经营观念的不同,甚至影响学校正常的管理和校园环境,使得学校不像学校,师生怨声载道。

4)商业经营户的参差不齐,垄断经营,甚至违法经营,不仅损害师生员工的利益,严重影响校园稳定,而且对学生价值观也造成极大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学生中滋生。

4.2管理措施及建议。

1)树立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理念,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校园商业管理办法。

2)在现有商业运营基础上,针对学校的规划布局,妥善调整和完善商业点的设置,使其更加规范和合理。

3)引入市场管理的概念,制定校园商业准入机制,规划适合高校的商业经营范围,采取市场化管理理念,规范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4)不论建设投资的主体是谁(学校投资、BOT方式、联合投资等),商业机构的引入怎么样,都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领导,制定统一的管理和淘汰机制,对不服从领导的商业机构坚决予以淘汰。

5)要坚定树立校园商业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它既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不仅仅是单独的商业行为。

6)完善劳动合同及安全责任书,尤其是针对校园餐饮业、文化传播业等,涉及学校安全、稳定的商业行为,必须严格予以规范。

7)引入大型超市,取缔、合并一些无证,无安全许可等三无商业网点,使校园商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聂鑫,王鑫.大学校园商业活动的利弊分析与管理应对.[J]价值工程,2011.

[2]罗念安.高校校园商业空间规划研究.四川建筑研究,2006.6.

[3]孙毅颖.对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思考[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C].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篇5

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通常为,以知名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龙头、以百货零售为主业的单元核心型企业集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商业经营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经营环境的变迁,我国商业企业集团在从事百货零售经营的过程中,组建配送中心及大型物流中心,开拓小批发业和配送业;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结构由原有的单店经营形式向连锁经营形式逐步地转化和演变,其经营业态从单一向多元不断地进行着创新的尝试。在商业企业集团追求保持竞争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的努力中,其成本控制战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商业企业集团战略态势分析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商业呈现出空前繁荣与活跃的局面,社会投资大量涌入,外商外资也相继进入,商业设施四处兴建、改建,社会商品零售额连年大幅度增长。但是经过几年强劲的超常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商业转入了竞争激烈、效益滑坡、经营惨淡的状态。1997年下半年我国的买方市场形成,物价持续走低,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家打折、降价,用尽营销策略,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无法从根本上摆脱“难卖”、“卖难”的困境。销售难于实现,利润自然下降。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200家大型商场的调查显示,1998年1月—10月份,29.3%的商场亏损,66%的商场利润比上一年同期下降。国外一些大的商业机构对国内零售商业的冲击也是商业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国外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技术,充分利用着最新的通讯信息技术,同时又经历了长期的竞争经济洗礼,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因此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外国大零售商的进入,确实对我国的商业企业构成严重的威胁。宏观商业经济环境的变迁固然对零售商业提出了挑战,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业过于集中、过于趋同、商店过剩、竞争过度,也是商业企业集团外部经营环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利因素。北京曾经有个在全市建一百家大商场的规划,然而一百家店还未建齐,已经建成的一些店就开始纷纷倒闭,其他的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店过于密集、数量过多的情况也很普遍,以致于我国某些城市的人均百货商场面积竟然高达发达国家的十倍。商业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中的外部威胁(Threats)是明显而严峻的。

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劣势(Weaknesses)也不容忽视。一些商业企业集团经营战略不确定,盲目地涉足于与商业经营无关、自己并不熟悉的其它领域;一些商业企业集团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不做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认真地进行新的营销策略的探索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尝试,似乎“老字号”的商誉可以永享不尽;一些商业企业集团没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特色,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邯郸学步,只有模仿没有创新;而商业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则是管理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差。

采用战略态势的SWOT分析方法,我们分析了影响商业企业集团竞争地位的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因素,即外部的威胁(Threats),但是从辩证的角度看同样也存在着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零售业的开放,国外商业机构的介入,对我国的本土商业确实产生了一些冲击,但也为我国商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商业向正规化、连锁化、顾客导向化以及商业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舞台和背景,创造了环境和机会。按照现代商业的竞争规律,分析我国商业企业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对测度,可以认为在开放的零售商业的市场中,商家经营的好与差、商场的开张与关张是极其自然、极其正常的事情。1998年初商场“开业大挤”,“1998年是大型商场的倒闭年”不幸被言中,而1999年初一批大型商场又卷土重来。虽然商业竞争加剧,但有的商家却并不怕与别人挤市场;虽然都在搞连锁、搞超市,但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狼来了”,但有的商家却能够与狼共舞;虽然大型商场过量而又集中,但“错位经营”却使商业的良性竞争初露端倪。对于商业企业集团来说,关键的问题是确立科学的企业战略观,在战略态势分析的基础之上,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环境中的S、W、O、T,合理地设计和构建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有效地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适当地确定经营定域、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竞争优势、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战略管理框架可简略地图示如下战略态势分析是商业企业集团进行战略构思与设计、战略的选择与评价、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的基础和手段。前述的战略态势分析中所识别的因素: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外大零售商的进入,行业的成熟与集中,消费需求的变化,价格竞争的加剧等不利因素;以及国际竞争舞台的初步形成,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引入,商业经营的连锁化、信息化、自动化趋势与前景,商家良性竞争策略的选择、自发、自觉的良性竞争行为的出现等有利因素,共同构成了商业企业集团的外部战略态势。由上图可知,认识和把握这种态势将有助企业的主要战略问题的识别,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战略资源的利用与配置。二、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战略重点的确定

商业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应力求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较高的附加值,使企业的价值活动产生尽可能多的溢价,从而保持和提高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战略态势分析,商业的行业结构的特征,包括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新加入的外商企业的竞争威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等决定了商业的盈利潜力,以及商业企业集团的低成本战略或差别战略的必然选择。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可采用差别战略,而其财务战略则必须采用低成本战略。零售商业的差别战略要求企业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提供顾客满意的商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低成本战略则要求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与其竞争对手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较典型的例子,国外Nordstrom公司采用差异战略,强调为顾客提供超高质量的服务,而Filene公司地下商店作为打折零售店则纯粹凭低成本竞争,国内的燕莎搞高档精品商店实行差别战略,而1998年12月开张的国内第一家主题折扣店则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以有保证的质量取信于消费者。传统的企业战略观认为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但近年来企业战略倾向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特别强调成本领先战略对于差别战略的支持作用。商业经营技术的进步和经营业务的革新,使得低成本追求与差异化追求的目标有可能趋于一致,使低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别化经营战略有可能形成最佳的战略组合。国外的大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成功地取得了高质量的商品、优良的服务与低价格的有机结合。基于前述的商业企业集团的外部战略态势,差别经营战略的实施,差别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其成本也应当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其价格也应当表现出足够的竞争优势,即以追求经营差异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战略也必须密切地关注和严格地控制成本,只有在企业可承受的成本的基础之上,在低成本的企业的价值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差异战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