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完善公共卫生设施范文

完善公共卫生设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11:1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完善公共卫生设施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爱国卫生工作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第三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创建卫生城镇、健康教育、除“四害”(鼠、蚊、蝇、蟑螂,下同)、农村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所需专项补助经费和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爱国卫生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第六条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县爱国卫生和防治疾病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规划、部署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动员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爱国卫生活动;

(三)组织开展创建卫生城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和卫生先进单位及评比、表彰活动;

(四)对本辖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六)组织动员全县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除“四害”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七)组织实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爱国卫生工作,督导、协调有关部门对健康危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八)承办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爱卫会的日常工作由爱卫会办公室承担。

第七条爱卫会实行成员部门分工负责制,各成员部门按照下列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

(一)县发改委负责把爱国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

(二)县卫生局负责贯彻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农村改造厕所规划,开展除害灭病的技术指导、科学研究和卫生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负责对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以及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实施行政监督,对社会性重大疫情和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以及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突发事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并依法组织开展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以及对药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四)县城管局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组织推广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管理城市公共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五)县农粮局负责组织推广沼气运用等农业技术,加强对农田和农舍灭鼠活动的指导,对动物饲养经营场所环境卫生进行监督,负责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与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六)县环保局负责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废渣、废水、废气及噪声等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行政监督,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七)县教育局负责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卫生设施的改善,学校环境的整洁和绿化;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活动。

(八)县财政局根据县人民政府预算,负责为爱国卫生事业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

(九)县水利局负责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控制地方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传播。

(十)县体育局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十一)县文广局(新闻出版社),广播电影电视新闻中心和各新闻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健康和遵守社会卫生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

(十二)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车、车站的卫生监督管理、废弃物收集处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重大疫情的管制工作。

(十三)其他成员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八条县爱卫会每年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解决本辖区爱国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城区党工委、社区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单位,应当明确人员,负责本辖区或者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条加强城乡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投资兴建各类基础卫生设施。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将健康教育列入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学生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和农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教育和引导公民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质。

(一)县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有计划地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食品安全、疾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技术规范;

(二)各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安排健康教育专题栏目,适时宣传报道爱国卫生先进典型,批评不卫生行为;

(三)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

(四)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场所以及广场、车站、机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和宣传专栏应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等爱国卫生内容。

第十二条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禁止在会议室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立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

第十三条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县城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分步实施,使县城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等国家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规范。

第十四条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禁止下列行为:

(一)城区的街道、广场、绿地、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口香糖和食品包装物等废弃物,在建筑物、公共设施上随意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随意张挂、张贴;

(二)城区内饲养的鸡、鸭、鹅、鸽(以食用为目的的)、兔、羊、猪等家禽家畜,携带、遛放的宠物随地便溺不予清理;

(三)携带犬(猫)等宠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室内公共场所。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妥善收集、处理渣土、垃圾、粪便和污水,清除建筑工地内“四害”等有害生物的孳生场所,建筑工地的宿舍、厨房、厕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六条县城管局应对县城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公布结果。

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辖区内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使各项环境指标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第十八条县城内饮食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等有害物质对附近环境的污染。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十条旅店、理发美容、歌舞厅、公共浴室、游泳场馆、网吧等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按规定健全卫生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落实清洗、消毒、通风等卫生措施,使公共场所室内外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城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公共场所(包括学校、托幼机构),必须把卫生基础设施纳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审批,确保建立完善的垃圾、粪便、污水收集处理和供、排水系统。各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垃圾箱等基本卫生设施。

第二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定期开展杀灭“四害”等有害生物,清除其孳生场所的活动,使其密度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指标之内。杀灭“四害”等有害生物所需的药械费用,由受益者负担;受益者不明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负担。

第二十三条梅林镇、茅店镇、储潭乡、爱卫会应当组织城中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完善卫生基础设施,落实除“四害”措施,杜绝违规饲养家禽、乱搭乱建、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现象。

第二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整治村庄环境,治理脏乱差,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条件,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设施,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农村居民新建住宅应当修建符合卫生要求的户厕,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已建户厕应进行改造,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每年四月份为全县爱国卫生月,集中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居民委员会及各单位应实行周末卫生日制度,组织动员社区、单位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第二十六条县爱卫会每年组织一次爱国卫生工作检查评比,命名表彰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卫生先进单位和控烟先进单位,并对受表彰的单位定期进行考核、复查。未获得卫生城镇、卫生村或者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不得评为文明村或者文明单位。

第二十七条爱卫会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爱国卫生督查员,对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爱国卫生督查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相关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有关资料,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扰。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县爱卫办对单位和个人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未处理的,爱卫办或者督查员有权督促该部门依法处理;拒不处理的,由爱卫办建议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条未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履行相应职责的,由爱卫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者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行为,爱国卫生督查员有权进行劝阻,由县城管局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清理或者清除外,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03-02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基地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履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公众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读者流通量大幅增加,各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化相当重视,加大场馆、信息资源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读者服务项目,美化环境。但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对这个特别公共场所的管理中,公共卫生安全被忽视了。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必须要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不仅是环境优美,我们应当提高对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明确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现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措施,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一 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现状

1.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公共卫生的认知更偏向于干净整洁、绿化美化,对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安全及相关危害因素的认知不足。笔者对某校300名大学生和50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的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主要包含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知晓率抽样调查中发现,公众公共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仅为69.29%,其中传染病知识正确知晓率(66.11%)和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知晓率(64.69%)均低于环境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77.06%);而按人群分类调查中,图书馆工作人员正确知晓率(65.27%)又低于在校学生(69.96%)(见表1);该知晓率略高于国内部分高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调查知晓率,估计与笔者调查大学为医学院校有关。

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未真正形成公共卫生安全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

2.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作为公共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履行教学、科研职能的同时应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性、突发性及难以预测性,也需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获取整合信息,分析形势,准确选择应对策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在笔者调查的5个高校图书馆均未设立专门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机构(科室),亦未引进专职的公共卫生专业管理人员,通常由办公室管理一般卫生清洁工作,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应对工作的开展。在美国,通常一个州中会有1~2个大学具备较完整的公共卫生学院承担与本州卫生部门共同进行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非典疫情之后,复旦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开始探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试点。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缺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难以实现。

3.公共卫生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在对5个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其公共卫生设施仍以清洁类的工具为主,不能满足消毒、防尘、净化及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有1个高校图书馆使用中央空调通风换气,但无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及卫生监测工作,设备科通常只负责机械维修工作。

4.公共卫生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第一,空气中公共卫生危害因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等是公共场所室内常见的污染物,部分高校图书馆因设计欠缺,缺乏公共卫生设施和人员,空气净化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发生。笔者对某高校图书馆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发现甲醛浓度测定最大值(书库:0.11mg/m3)已经接近国家标准(GB9669-1996)的限值(0.12mg/m3),甲醛是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使人头痛、头晕、厌食、烦躁、郁闷。空气中含量在0.01~2.0mg/m3时,人的眼睛就会产生刺激,当甲醛浓度在5.0~30mg/m3时,就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反应。监测同时发现细菌总数监测最大值(书库:21个/皿)和二氧化碳监测最大值(书库:0.12%)也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细菌总数≤30个/皿;二氧化碳≤0.15%)。说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第二,书刊及公共用品的危害因素。高校图书馆人流量大且健康状况各异,书刊和各类公共用品(如键盘、鼠标、代书板等)在使用中常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对某高校图书馆抽样检测发现,书刊合格率为65%,其中26.67%的书刊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公共用品表面合格率为60%,其中15.83%的公共用品表面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菌检出率高达36.67%(见表2)。

受污染的书刊和公共用品如未能及时有效消毒,可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交叉传播,其传播危险性随使用频率增加而增大。

此外,书库中病媒生物防控不佳也可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

第三,人流服务的卫生危害因素。读者和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永恒的主体,二者之间服务的交流不可或缺,可造成危害因素循环传播。1995年广西师范大学红眼病流行,图书馆60%的工作人员被感染,其中流通台人员无一幸免。

二 对策

1.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完善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对现阶段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现状,完善应对措施,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应对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非典”期间,香港中央图书馆1名工作人员感染非典型性肺炎后,图书馆立即组织疏散了馆内2000多名读者,并闭馆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由于应对得当,未发生疫情蔓延。

2.提升公众公共卫生安全理念

公共卫生安全是一个长期工程,高校图书馆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优势,促使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共同做好应对工作,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在对某高校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后抽样调查,公众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21.5%,其理念初步形成。

3.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建设

第一,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安全设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分析,针对性配置消毒,防尘、净化、监测等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第二,落实消毒措施。一是书刊及公共用品消毒。定期对归还书刊和公共用品进行常规消毒。书刊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环氧乙烷熏蒸。公共用品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喷洒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可在图书馆闭馆后开启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照射消毒。二是馆内环境清洁消毒,对于地面、楼面和墙面进行湿式清扫,可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再采用含氯制剂喷洒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间,可在门口放置浸有有效氯溶液的消毒脚垫,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三是人流消毒,科学有效地洗手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要求流水洗手30秒以上,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可定时使用70%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溶液擦拭消毒。

第三,改善空气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等具体情况定期除湿、通风、除尘,这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通风换气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加大自然通风面积;对于自然通风不好的,应安装机械通风设施。

第四,加强卫生监测。定期对图书馆污染源、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公共卫生安全状况,并根据监测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各项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效监测还可及时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

三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满足教学及科研需求的同时,客观分析评价公共卫生现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消除危害因素,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谭晓东.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科概念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21

[2]马海龙.武汉市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4):40~42

[3]师建国.警官学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杂志,2010(32):37~38

[4]杨维新.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名校top 10[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0(05):68~71

[5]刘樱.以人为本 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99~102

篇3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公共卫生; 卫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92-01

1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概述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就是指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地区配套开展的一系列能够保障公共设施卫生、安全,保护公共环境整洁、干净,确保对农民健康不会因此造成任何污染和危害的工作。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应当受到一定重视和妥善对待。可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公共“四害”、地方传染病、垃圾等问题的频频出现,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俨然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并成为了受到人们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焦点问题。

农村公共卫生的完善,是农村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根贯穿始终的生命线。如今大部分农村的公共卫生设施,都还十分欠缺,在对公共卫生的检查中,时而严格、是而疏忽,“事前不防雨,事后诸葛亮”的情况频频发生,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监控的源头上来,切实保证农村公共卫生的高水准。

2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切实引导农民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很多公共卫生问题,首先是农民自己造成的,其原因一是为了逐利,二是缺乏科学的知识。农民为了获取高产量和最大化利益,在缺乏一定科学知识的情况下,盲目破坏公共卫生环境,导致公共卫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安全因素,因此,从源头上对公共卫生加以控制,就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农民科学种地,科学使用公共设施,而不是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不顾整体公共环境进行有害操作。

2.2 深入开展农村公共卫生运动 当前,依托创建文名新村镇、卫生新村镇的活动,响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号召,需要我们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综合整治。在活动中,尤其是要加大力度对厕所等农村公共设施和“四害”的政治力度;要学习城市推行垃圾的分类整理和集中处理,减少垃圾乱堆放对农村公共卫生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大力培养农民的健康意识,在家家户户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3 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法治化治理 目前,我们对有农村公共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至少说是不够多的,在具体的实施落实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阻碍因素,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对今后新的农村公共卫生标准修订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对公共资源进行法制化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吸收国内外立法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来完善适合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法制化治理道路,并伴随各项具体标准的实施,加快步伐将其转化为可见的、可落实的防治方法和整治措施,切实提高对农村公共卫生的科学防控水平。

2.4 加大对农村卫生的监督执法力度 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的执法力量,就要求农村卫生部门协调公安、工商、质监、食监、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付诸行动,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舆论、传媒的监督、宣传作用。面对食品卫生,药品卫生、医疗机构卫生、学校卫生等农民群众重点关心的问题,要全面加强执法的严格性、及时性,从强制力角度切实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水平。

2.5 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防治创新机制 适应农村工作改革形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也在不断改革,也给我们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和挑战。适应这一发展形势,需要我们推进对农村有害污染防治的创新机制。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建立起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联动机制,即一般公共卫生场所和设施的管理工作和一些重大危险性公共卫生场所和设施的管理工作相融合,且后者主要由政府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责任制度与实际投入、实际效果相适应。此外,还要全面开展对一些重要公共卫生防治项目的设计审批制度,以及对相关的事前、时候审查制度,推行防治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等。

2.6 不能忽视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在农村,难免还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那便是农村的流动人口,加强对他们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公安要与计生、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及政府之间对农村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及时的交换和交流,重点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接种、体检、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对那些患有重点传染病的患者要采取额外的措施,以保证农村整体的卫生和农民集体的健康。

3 总结 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目前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峻,不仅给有关部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今,我们只有综合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农村公共卫生的高水准,才能真正做到杜绝有毒有害污染,减少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真正做到让农民安心生活,让农村放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秀凯.关于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思考[J].现代预防科学究,2008(1).

篇4

阜新市新邱区卫生监督所,辽宁阜新 123005

[摘要] 目的 推动新邱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效率,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方法 加强领导,组织动员;加强培训,广泛宣传;摸底调查,自查整改;耐心指导,检查评价; 动态监管,调整监督频次; 统计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了卫生意识,改善了卫生状况,提高了卫生监管水平。结论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现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动态管理,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工作,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经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05-02

[作者简介] 孙慧姝(1973-),女,辽宁阜新人,公共卫生主管医师,本科,学士,从事专业:卫生监督,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近年来新邱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卫生管理、卫生设施和设备等进行量化,督促业户增设消毒、保洁设施,投入补充用品用具,并树立示范单位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推动了量化工作的发展。量化管理使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更规范、更系统,防止了以往工作中的一些随意性,突出了工作重点。现将2011—2013年公共场所量化情况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新邱区内住宿业、美容美发业 、沐浴业等公共场所为重点进行量化评分。

1.2 方法

1.2.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确保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该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及《公共场所量化分级评分标准》[1]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有序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推行了此项工作,然后推广到其他公共卫生场所。重点从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管理、功能间要求、公共用品等入手,客观公正地反映其卫生状况。

1.2.2 加强培训,广泛宣传 ①积极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多次学习“《指南》、《标准》”。使卫生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检查方法,正确把握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合理标化。②为提高经营者的认知及防范能力,加强自我管理意识,2011—2013年卫生监督所精心组织开展了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员等重点人员的培训班共18期,以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提高经营单位的热情和认识。督促各业户加大、完善各项卫生设施的投入、加快整改步伐,积极响应量化工作。在监督员耐心地多次巡回检查、指导下,经营单位逐渐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局面。

1.2.3 摸底调查、自查整改 ①为了更好地开展量化工作,对辖区内公共场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以全面了解基本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及时向业户公布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与程序,方便其对照进行自查。

1.2.4 耐心指导、检查评价(分为初审和再评) (1)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并定期主动约谈经营单位负责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收集工作进展情况,使经营单位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目标明确。(2)通过添加公共场所量化QQ群,及时沟通,指导业户,帮助经营单位排忧解难。(3)评定标准。按照各类公共场所评分表评分,经100分标化处理后:①得分超过90分的,为优秀,核定为A级;②得分为70~89分的,为良好,核定为B级;③得分为60~69分的,为合格,核定为C级;④总得分低于60分的,不评等级。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评定后,将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标识粘贴于公示板上[2],增加了社会透明度。

1.2.5 动态监管,调整监督频次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评审经认定级别后,量化分级随即转入常规运转和动态管理,监督频次随量化评价结果做相应地调整。A级监督频次为不少于1次/2年,B级不少于1次/年,C级不少于2次/年。对经营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关键监督项目达不到标准的业户给予降低等级处理;对认真遵守法律法规、自身卫生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卫生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的 B、 C级单位,可根据评分情况在下一年度提高信誉等级。工作中,采取了量化分级管理、日常监管及卫生许可结合的办法,在办理许可时实行先核查打分,取得C级以上的业户,才能办理卫生许可证;建立健全综合评价制度,由综评小组负责大型重点单位的最终核查;严格按照“受理、现场审查、分管领导审核”这三项程序进行,做到了分工明确,高效快捷。

1.3统计方法

①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情况五个工作日内录入国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②数据采用Excel录入,然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比构成比[3-7]。

2 结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比较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综合卫生管理及等级评定情况,卫生状况有了显着的提高,得分率显着提升。由C级逐步晋升到B级甚至到A级的比率逐年增加,尤以住宿业最为显着。例如住宿业中A级的评定情况:2011年A级4户,构成比为5.13%;2012年A级8户,构成比为9.20%;2013年A级15户,构成比为15.63%;逐年递增。C级逐年减少,由此看出,此项工作取得了成效。见表1。

3 讨论

3.1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卫生管理、卫生设施和设备等进行量化,督促业户增设消毒、保洁设施,投入补充用品用具,并树立示范单位典型,推广先进经验[8-10],推动了量化工作的发展。量化管理使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更规范、更系统,防止了以往工作中的一些随意性,突出了工作重点。

3.2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洗浴、美容美发业规模相对较小,卫生设施的投入不够,卫生达不到标准,人员流动较快,新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相对缺乏,对卫生问题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行进步伐。针对以上问题,要加大对以上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巡回监督检查、督导,更应该坚持不懈地运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通过对新邱区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工作实践经验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必要的、可行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工作方法,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Z],2009.

[2] 杨克敌,郑玉建.环境卫生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9-341.

[3] 张国平.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5):126-127.

[4] 崔丽萍,陆建华.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2013,15(6):37-38.

[5] 丰素绢,2010-2012年深圳市公共场所监管量化分级管理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3,20(6):562-565.

[6] 黄楚标.东莞市住宿业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6):542-545.

[7] 吴立斌,姚定红,高茗.安徽省2012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情况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2):129-131.

[8] 冯夏云.潜山县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5):647-649.

[9] 肖蕾.浅谈某市开展公共场所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95-396.

篇5

1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1.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从广州市整体医疗资源现状分析,已达到供需平衡。全市整体水平与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较,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资源居中,医生数量居于高位,护士数量居低位。本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水平暂时仍低于北京,水平与上海相当1)。但从城市中心各区来看,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老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密度较高,将医疗服务的区域更为集中化。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及医务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位于前列;而新兴城区由于功能区及居住区相对发展缓慢而造成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导致偏远城区的居民无法及时就近的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品质较高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和社区诊所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剧老城区大型医疗院所的服务压力,使得中心城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发展势头更为猛烈,空间发展的矛盾进一步突显,而偏远城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因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止步不前。从目前状况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远远未能达到解决居民就近解决小病治疗及预防保健的设置初衷。

1.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

1.2.1以诊所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在高雄市政府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协调与区域统筹下,诊所作为最基层、最适宜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已经在高雄市住宅区得到良好发展3)。高雄市中心城区内,90%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均为诊所4)。由于开设诊所的限制较为宽松;医疗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服务对象的针对性较强且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服务半径尽管有限但普及率较高,这也是拥有医师执照的医务人员愿意开设诊所,以及民众愿意选择诊所作为投医问药首选地的原因。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一旦新流感疫情大流行时,民众可以就近到诊所接受初步的治疗及快速筛查。

1.2.2严格控制数量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台湾地区整体的医院医疗服务量因2003年SARS之故皆有下滑趋势,各大综合医院的门诊数、急诊量也大不如前,加之台湾本土居民生育率普遍下降,呈现负增长态势,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选址、设计、建设时更为谨慎的考虑其今后发展的可行性。

2广州与高雄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分析

广州与高雄两市从地理上看都为南方较发达大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良好且相对稳定。由此形成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分布的格局是顺应各自背景的:无论是由政府和规划部门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还是经济导向为主随市场体制而较自由态势发展形成的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都有各自空间分布的规律可循。

2.1按人口数量及密度分布两市中心城区的各行政区域中,医疗卫生设施的比例在历史悠久、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城区中明显高于其他各区。如广州市的越秀区、荔湾区(人口密度达到3~4万人/km2);高雄市的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人口密度2万人/km2),前镇区、前金区(人口密度1万人/km2)等。上述行政区中的的人口较多且密度较大,居住环境成熟,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足以满足区域内居民需求,甚至某些城区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出现医疗卫生资源过剩的情况而导致浪费。尽管两种分布现状和布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市的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及周边人口,总体上看布局密度不相上下,但医疗卫生机构的类型分布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2.2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欠合理广州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数量及布局上集中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中,整合了人口密集区的资源。病人的流向也随之集中于此类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设施中。高雄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与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由于私人诊所极具竞争力,使得患者优先选择此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病人流向成正三角分布。广州市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阻碍了较低级别的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高雄市诊所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但同时增加了患者就诊次数,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2.3两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

2.3.1广州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广州市大型综合医院密度较大,仅越秀区数量就达到25间。其中不乏医技精湛、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机构。通过医院综合水平评级的方式,考虑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护理质量,医院规模及设备等条件将其划分级别。在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升级的同时,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也在努力通过对健康保护、疾病预防等方面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尽管现状服务水准未能达到满足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标准,但政府正透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等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基层卫生中心、卫生所能够上升到新的服务水平。

2.3.2高雄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台湾地区的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不仅医技精湛可与发达国家媲美,并且医疗保险制度因较为健全而享有美誉,更甚,医院建筑的设计也处处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能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品质,令医患双方在就诊过程中减缓紧张情绪,从而减少病患的痛苦,提升医师的看病效率。高雄市中心城区内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密度较低,特别是兼备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仅为两间,并且其中一间(高雄荣民总医院)还身兼南台湾地区紧急医疗救护的职责5)。尽管如此,医疗服务品质的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会通过医师技能的提升,医疗器材的更新,医院空间的完善等来不断使自身的水平保持在较高层次。两间医疗中心的教学、研究、医疗相互推动、不断进取,使大型医疗机构的实力日渐强大,逐步巩固自身千床以上医学中心的地位,这是范围大且覆盖面广的诊所不可替代的,其最终收益者是患者。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高雄市诊所的医技和服务质量同样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由于规模小、医师与护理人员人数较少,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更易于管理,医师技能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之下也会不断提升自己,推出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患者。#p#分页标题#e#

2.4两市配置优劣势

2.4.1广州市配置优劣势(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广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配置由规划部门及卫生部门共同协调各部门统一完成,具有良好的规划层面的组织架构。能够从具体现状条件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一部署,做出较为合理的配置规划。其次,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民生方面的建设,关于医疗卫生等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多次出台有关医疗保险、医患关系、医药政策等方面的法规、方针,还在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在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的良好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现状基础,完善设施配置网络,从而更为完善医疗保障的体系。(2)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基础,既是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在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疗体系下的基层卫生设施难以发展,成为棘手的难题,需从基层医疗的特色入手,注重医疗人才的保留。同时,政府需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卫生部门应更加重视不同区域间配置的合理性。

2.4.2高雄市配置优劣势(1)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高雄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得到更为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在经济效益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和更新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材、医疗环境等同样也是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吸引之处。其次,小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及时的疾病治疗和护理。使得医疗救护流程更为完善,使患者能够有更为低廉且快速的医疗服务享受。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中,健康保险制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效督促了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在某些区域中体现出了过于偏重经济因素的导向性,存在着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及健康保险制度保障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其配置布局的合理性。

3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发展趋势建议

3.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1.1处于两极的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鉴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过于集中的局面,在对未来的布局规划中,应该优先从患者角度考虑,加强引导居民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概念。针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质量,出行时间等因素逐步完善(图1)。在医疗水平上强化水平高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分化两层就诊群体,为各级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图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善自身应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的同时,可以适当参考高雄市诊所的配置形式,不仅在数量上满足服务人口的需求,并且能够协调临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特色,将不同医科的基础服务融入到整个区域内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3.1.2中间地位的医疗机构在大型医疗机构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中间层艰难前行的中层医院应视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及时分化和转型。参考高雄市处于中间层的区域医院、地区医院的规模和运作模式,强化和完善某些科室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在患者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够突显自身的特色。并且能够与区域中其他医疗机构达到协调和互补。

3.1.3新建医疗卫生机构新建综合医院在选址上应考虑到同级医院的布局状况,在参考人口分布的同时,需有对未来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预见性,兼顾周边现有医疗机构的服务特色,注重与老城区的设施拉开差距,避免在临近区域重复建设。其次,社区卫生设施通常服务于该社区中的居民,但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在考虑本居住环境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入商业竞争的概念,成为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面向社区及周边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3.1.4医院内部营建部门的强化高雄市除诊所以外的各类医事机构均设有医院内部的工务处(工务室)。其具体职能为负责“医院机器”内部从设计、施工、装修,以及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改扩建等所有医院内部工程问题,并能及时与政府规划及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以维护医院持续发展。广州市内仅有少数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设有管理医院建设的基建科,但此类科室多为解决内部建筑及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相关事宜,多数医院内部并无设置功能齐全的基建科,且各医疗机构之间并无关于医院规划及建设的横向资源共享。设置管理医院建设的部门,这在未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中是十分必要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够减少医院营建的成本开支,更能够在日后医疗体改扩建的过程中发挥不可磨灭的功用。与此同时,该部门掌握着医院内部建筑使用状况、运营状况和供需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与城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关系紧密,能够及时与政府卫生部门及规划部门协调工作,达到更好的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目的。

3.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2.1加强政府导向高雄市医疗卫生机构多为私营和财团法人的性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居少数。高雄市卫生署直接管辖范围内的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对于医事机构的规模和服务内容,卫生署给予指导和建议,经核准后的建设及运营归医院自身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和商业竞争保证体系的运作,受政府相关部门调控的影响较少。但此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过度的商业竞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商业服务转变。这种发展模式看似适应台湾地区的社会环境,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为社会各阶层人群,过度的商业模式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失去了公共的意义。政府在出现过度竞争的时候应作出适当的干预手段,对未达到开业标准或服务品质下降的医事机构采取限制服务的措施。

3.2.2完善健保制度,控制医疗卫生设施数量由于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在台湾地区的实施使患者减少就医支出,患者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面对价格下降时自然而然会增加医疗需求,但直接导致了民众频繁进出医疗机构,造成全民健康保险支出的巨大负担。因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拿药、看病,甚至是领取检验报告结果都需经过挂号环节,按照健康保险规定都需支付医师费用,这就导致了一病多看、长病短看的结果。许多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如诊所的快速发展与此类政策不无关系。卫生署在制定和执行健康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宏观调控影响,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统筹。#p#分页标题#e#

3.2.3医学中心仍需不断完善高雄市著名的医学中心包括有荣民总医院、高雄医学院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长庚纪念医院等(图3、4)。此类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照护服务,促进了区域医疗的水平与合作,培育了德术兼优的医疗团队。他们将医学教学与医疗救治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6)此类大型综合医学中心常常面临因医疗普及化、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引起的亏损难题7)。因此,可以借鉴大陆大型综合医院的经验,善用自身的优势项目并重点发展,努力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发展特色医疗,争取政府资补助。

3.2.4中间层医疗机构需合理布局高雄市中间层医疗机构包括有区域医院和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多为有政府资金资助的医疗机构,而地区医院大部分为私人营业的医院,因此在规模和软硬件配套上弱于区域医院;8)但由于政府资助与私人财力的差异性,区域医院较重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品质。由此可见,高雄市中间层医院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医学中心,但此类医疗机构的配置情况多集中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区,缺乏政策导向性和规划指引性。政府及规划部门需及时对此类医院作出区域的统筹发展规划。更好的发挥中层医院的资源优势并合理分配。

3.2.5诊所的适量发展高雄市诊所类型的设施配置较为完善,诊所类型涵盖了所有医疗科系,在每一个行政区均有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诊所的私人化,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诊所商业化的模式。诊所建设同样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划及配置,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有效的调配,避免某些城区没有诊所配置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而某些区域过度发展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图5)。

篇6

关键词:南山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20-2

一、九江市南山公园整体概况分析

南山公园地理环境优越,位于九江市庐山区骡子山上,园区气候湿润宜人,空气清新,园内植被丰富,层次分明,四季皆景。南山公园其名源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经典诗句,这里的南山,也就指的是庐山。同时,南山公园设计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园内建有市民广场、山体公园、德化楼、五柳湖、广佛寺、净居寺等园林景观,整体设计融合了园林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是一座集行政、休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公园。

二、南山公园公共设施使用概况分析

南山公园被十里商圈、双峰小学、九江学院和周边众多居民区围绕,是许多九江市民闲暇时休闲的好去处。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南山公园的公共设施种类配套相对较为齐全,园区内建设有公共休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公共照明标识设施等几类公共设施,设施造型、材料及风格等与公园的整体环境基本相协调。公园服务对象主要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这就使得南山公园的公共设施建设需要更多地考虑人机性和人性化等因素。但园区部分设施设计上还有很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如座椅设施、卫生设施没有考虑到多功能和无障碍设计;健身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老人小孩的使用需求;垃圾桶分布不均,管理维护功能有待改善。并且根据不完全调研结果表明,南山公园公共设施在服务人群、人机工程及人性化设计上满意度分别达72%、75%、74%,依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三、南山公园公共设施存在的总题及对策分析

(一)休息娱乐设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个好的公共设施建设不但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而且可以作为独特的城市景观,给人以视觉和精神的享受。南山公园的休息设施包括石凳、石椅、木凳、配套桌椅及辅坐具等,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设施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座椅人机尺寸设计不合理。例如,在南山公园广场入口处,一组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米奇型、马车型等趣味性座椅,外形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但设计没有考虑到特殊人群的身体尺度要求,“儿童石凳“的坐高为350mm,而一般小孩(以5岁小孩为例)的小腿长度为280mm到300mm之间,使得大多数孩子使用过程中需要大人帮助,否则容易摔跤,而且大多石质座椅没有靠背设计,长时间坐着容易致脊椎受累,造成使用者使用困难,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同时,大理石凳给人的感觉是重、硬、厚,存在夏天石凳过热而冬天较凉等不利因素,亲人性较差。所以,公共座椅的设计在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还必须考虑使用新兴材料,将太阳能发光材料等新兴能源应用技术与休息设施相结合,强化节能措施,提高设施利用率。

第二,部分座椅布局不科学,后期维护较少,使用率较低。南山公园部分公共座椅以木材为主,多选用橡木涂上防水漆制成,由于九江雨水天气较多,即使做了防水处理,经过雨水的冲刷还是容易腐蚀,使用年限较短,同时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南山公园地处山区,地势较高,周边无遮挡建筑物,且在放晒功能上设计考虑的也较少。改善方面可以多考虑与树池、水景等景观设计相结合,同时综合考虑环保、美观、经济等特点。

第三,娱乐设施方面,南山公园缺少为老人儿童专有的安全娱乐活动区域,并且无障碍设计较少,没有根据周边人群状况进行区域化和针对化优化设计。改善方面应该适当增加老年人喜欢的健身器材和孩子的游乐设施如滑梯,荡秋千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公园的景观,还能给公园带来一丝欢乐。

(二)公共卫生设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公共卫生设施设计中,南山公园垃圾桶的设计多采用常规的金属材质镀锡板,表面静电喷漆处理,利用不同颜色形状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标识,具有防锈、防潮、耐高温和易清洁的好处。烟灰缸设计在垃圾桶的最顶端,防止明火,也方便吸烟者熄灭烟头。但是,多数被访者认为垃圾桶的色彩及造型设计应进一步丰富,当前存在数量不足,功能设计不合理、过于单一化,投掷口和容量桶太小,大件垃圾无法投入,需要较大幅度姿势才能将垃圾顺利地投入等问题。同时,环卫工人也反映清洁垃圾较为困难,造成垃圾箱周围垃圾较多,影响南山公园环境美观。所以,在垃圾桶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造型和材料选取,注重结实、耐用等性能,而且要考虑垃圾回收的隐蔽性,如地下式垃圾桶的设计等。

此外,根据调查发现南山公园的户外洗手池较多,但是洗手台没有考虑到特殊群体要求,都制成了统一标准的高度。如洗手池的高度为800mm,成人手臂自然抬起的高度为900mm,年轻人可以轻松洗手,但是残疾人、小孩洗手非常困难,导致家长只能接水给小孩洗手,用过的水倒在卫生间的地下,造成卫生间地板湿滑,容易使人摔跤。同时,洗手池镜面的尺寸较小、粘贴尺寸较高,使用率较低。所以,设计时要考虑使用群体的区别,根据成人、残疾人或小孩的高度,设计出两种高低不同的洗手池,这样就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体现了无障碍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三)公共标识设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个较大的公园,没有路灯和路标是万万不可的,路灯设计可以帮助夜间路况照明,标识设计可以提前让人们知道前方的路况,以便做好相应的选择,南山公园的公共路灯和路标设计有许多,它们的共同的优点就是功能合理,清晰,明了,而且摆放的位置显眼,基本满足使用功能。如南山公园正门入口处的残疾人通道指示牌,高度为820mm,而残疾人所用的轮椅高度为920mm一低头就可以看到,而且标识上选取了使人醒目的红色,配有残疾人士的简易图形,图形和文字。但是,在造型方面没有统一,形态过于五花八门,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性,无法系统化地体现九江南山公园的文化特色,设计时如果考虑将其结合九江南山公园景观元素及传统文化,将造型、材质、色彩等因素融入设施的设计之中,会达到更加实用、美观、经济的目的。

四、总结

一个好的设计是不能与周边建筑孤立开来的,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公园内的设施设计中只有充分考虑人的身体尺寸、心理尺度、物体的尺度、颜色及材质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等因素,才能创造出强烈的地域感和认知感,为南山公园划分出尺度宜人、边界丰富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林达里,李房英,吴少华,高宝明.乡村公园公共设施现状调查研究―以福州市闽侯县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2]蒋昊,胡茜.公园公共设施设计[J].艺术科技,2013,(04).

[3]刘海英.公共设施设计中人性化的表达[J].大众文艺,2011,(11).

作者简介:

皮文君,女,江西南昌人,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学生,本科,研究方向:环艺设计;

篇7

关键字: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在细节上就可见真章。诚如朱莉·霍兰“粪坑-文明”所言,作为文明古国,我国人民的“尚洁”之风越来越重, “卫生间文化”逐渐成了一种“软实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城市公共建设日趋得到重视也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公共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宏观层面来看,它反映一个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从微观方面来看,它刻画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城市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但由于它的特殊性,经常不被人所重视,因此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间数量不足

大庆全市总面积21494平方千米,现有人口有290.45万人(2010年末六普数据),其中包括流动人口50万人,城区有公共卫生间261座,本文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用人口分布分析法来对大庆市的公共卫生间总体数量情况进行分析。按规定:城镇卫生间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1座。

卫生间数量最大标准值=常住人口数/2500;卫生间数量最小标准值=常住人口数/3000

据此可以计算出公共卫生间的数量的预测值范围在968.2—1161.8之间,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大庆市公共卫生间的统计数量还达不到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而且,公共卫生间的有效数量比真实数量要少,更加加剧了其数量上的紧缺程度。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大庆流动人口增加,使用卫生间变得更加不方便。

2、公共卫生间分布不均

(1)由于大庆东部和西部人群密集,住房小区和旅游景点较多,而卫生间建设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这就导致了需要卫生间的时候找不到卫生间,不需要的时候却经常能碰到的尴尬现象。

(2)根据《城市公共卫生间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各类公共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其他街道和区域都应设置公共卫生间。

而在大庆一般商业区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地方确实有部分区域设置公共卫生间,但是在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其他街道和区域很难找到公共卫生间的身影,这也就导致很多公交车司机集体反应开车过程中遇到着急如厕却没办法解决的情况。

3、公共卫生间管理不到位

首先大庆重建轻管,公共卫生间建成后,管理跟不上。

大多数公共卫生间卫生不达标,有的卫生间很长时间也没人清理,有的即使清理,也只是敷衍了事。尤其夏天由于无人看管,一些卫生间成了垃圾死角和蚊蝇孳生地,厕内蛛网吊灰多,地面污迹多,少数旅游卫生间让游客毫无立足之地。

一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未能发挥其作用,部分公共卫生间设施设备遭遇破坏如墙灰脱落、垃圾桶设置不规范、水龙头损坏、灯泡开关损坏等问题普遍存在。而且部分公共卫生间还存在乱收费的问题,管理有待加强。

其次大庆公共卫生间管理没有标准可以参考,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支撑,也就显得薄弱,甚至无力。法律上的缺失也使得管理出现很多问题。

4、男女厕位比例失当

《城市公共卫生间设计标准CJJ14—2005》3.1.8条规定:根据女性上厕时间长、占用空间大的特点,增加了女厕的建筑面积和蹲(坐)位数。卫生间男蹲(坐、站)位与女厕蹲(坐)位的比例以1:1~2:3为宜。据悉,2010年上海世博园内男女厕位比达到了1:2.5,这样的比例基本保证了游客不需要花很长时间排队上卫生间。而爱知世博会上1:1.5的男女厕位比则造成了女性如厕难的大问题。

然而,目前大庆男女厕位比大部分为1:1,有的甚至大于1:1。以前,卫生间男女蹲位往往是男多女少,比例约为3:1。在一些人流集中的商业区、景区内,一到节假日,如厕矛盾就显现出来,有的卫生间甚至会出现女士“借用”男厕的现象。

二、完美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的对策

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当然也不失有很多优点。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大庆的城市品味,结合当前社会公共卫生间建设和大庆市的发展现状,对大庆市公共卫生间建设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1、增加公共卫生间数量

针对大庆公共卫生间总体数量过少的问题,大庆市政相关部门应该按照人口数量分布,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增设公共卫生间个数;同时还要加强公共卫生间的管理,增加其有效数量,保证公共卫生间这一基础设施的实际可用性。并且大庆市规划部门应该对城区公共卫生间进行专项规划,规划中要对公共卫生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已有卫生间的使用情况、公共场所对公共卫生间的需求量,并对附近居民进行访谈。在实地考察后再进行改造、新建的统一规划。规划应该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公共卫生间的需要。

2、合理规划公共卫生间的布局

公共卫生间的布局和选址要合理化,针对公共卫生间的建设数量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政府应该组织编制公共卫生间规划,让公众也参与进来。这样也能避免出现公共卫生间选址不合理以及新建公共卫生间用地难以落实的现象。规划公共卫生间应该严格按照《城市公共卫生间规划和设计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在布局和选址中应该把握“方便群众”的原则。

3、改善对公共卫生间的监督管理

在每个公共卫生间的指示牌上都标明举报电话,使群众对顶风收费、卫生糟糕、设施损坏等的意见都得到反馈,以更好地管理好公共卫生间,服务群众。

制定关于公共卫生间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对恶意损坏公共卫生间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对有些恶意损坏公共卫生间设施,或偷用公共卫生间水、电的人给予严厉处罚,并切实管理好,使公共卫生间为“公共”服务,而不为少数人谋私利。

4、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女性厕位

篇8

一、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农村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历史形成的。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卫生投入一直集中在城市,社会医疗和救助制度建设的重点也在城市,城市人口享受着卫生服务的优先权。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却只享受了政府对卫生事业总投入的20%。“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效益轻人才”的思想,使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缺乏可动员的资源。主要反映在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层公共卫生设施落后以及农村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低下等方面。另外,农村在面临着急性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双重威胁的同时,还面临着地方病、寄生虫病等疾病的威胁,再加上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破损,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大了传染性疾病控制的难度。

齐齐哈尔作为农业大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尤其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更为突出。目前,全市县级综合医院30所、县级疾病控制中心13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46个,县、乡总床位数4779张,共有医疗技术人员7562人;村卫生所2529个,从业乡村医生4011人。这样一组数字从表面上并不能看出什么样的问题,但深入调查就能够发现,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受到了极大削弱,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医疗卫生领域逐步走向市场化,乡镇卫生院所获财政补助相对减少,农村医疗人员也不再吃“皇粮”,村级卫生所无基础医疗设施,要么承包给了个人,要么名存实亡。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缺少专业卫生人才,医疗服务质量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里,中专毕业生占多数,无学历的卫生人员也不少,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人才机制,现在不少乡镇卫生院,存在后继乏人的现象。这就使得一些没有行医资格,不具备行医条件的人受利益驱动,无照无证行医,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阻碍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医疗费用的迅速攀升,超过了农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1990年到1999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0.34元,增长2.2倍;同期医疗费用由人均484.2元增长到了2970元,增长了6.2倍,齐齐哈尔市的增长比例也大体如此。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给原本贫困的农民造成了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民陷入了不敢生病、不能生病但又往往多病的困境。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以保证最基本的卫生健康。

二、新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发展定位

有关专家认为,下一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转变管理模式,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处理好预防与医疗的关系;二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效率。这方面,近年来不少地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有三种模式我认为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宿迁模式”:实行医防分离,建立独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其主要做法是:医疗机构,管办分开。乡镇卫生,医防分设,医卫分离;公共卫生,重点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即:改变乡镇医防合一体制,建立“一乡两院”(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医院)新格局;鼓励民资进入医疗领域,建立社会办医新机制;进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卫生行业依法管理职能(重点是将卫生系统内原属于医政、防疫、妇幼保健等部门的监督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综合执法);加大投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实施“521”工程,即建成市级五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公共医疗卫生救护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血液采供中心)和市、县、乡、村配套网络,完善两大监督体系(医疗卫生和药品监督体系)和一个医疗保障体系(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洛川模式”:通过筹资和支付机制创新,实行基本卫生服务统筹,打捆提供农村公共卫生和“小病”治疗服务。基本卫生服务统筹简称小统筹,以区别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为主的大统筹,其目的一是探索帮助农民解决预防保健和小病医疗问题的有效办法,并与大统筹互补;二是试图通过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建立更加灵活的农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行重组。主要做法是:建立村、片、镇三级农民医疗合作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服务中心;以乡镇社区为统筹单位,组织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缴费建立统筹基金(每年每人10元)。

“赣榆模式”:又称“滚动筹资”的合作医疗新型收费模式。概念是:农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用报销所得的费用向所在镇合管办预先缴纳该户次年参合资金的制度。也就是“先受益,后续保”,通过实现大病大受益、小病小受益、无病也受益,增加农民的信任度。该模式的成功,被归功于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即镇村融为一体,卫生院院长成为村卫生室的实际法人,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药品统一管理。这样,把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这一对潜在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基层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通过逆向分析也能够看到,各模式的运作都有其前提条件,比方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全面调整,政府从医疗领域全面退出转而投入公共卫生领域,普遍实施有较大难度;小统筹试点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等等。但就其发展定位上来讲是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三、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几点想法

综合各地的实践和经验,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应重点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从齐齐哈尔的现实来看,采取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让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预防职能,所需经费由政府筹资保障(也就是“宿迁模式”)较为合适,即: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提供,而包括大小病在内的医疗服务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来提供,但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办法要鼓励农民和医疗机构充分开展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活动。

1.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机制。农村公共卫生改革应该改变以往对服务提供方的不按绩效补贴的方式,改变财政养机构或人员的方法,制定公共政策补贴需求方的可操作性政策。一方面,建议改革农村公共卫生资金投入方式,对部分政府能够承担群众受益明显的纯公共品,实行免费服务,以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的形式,对承担机构实行定向补助。“公共卫生服务券”是政府对符合一定资格的人群发放的卫生凭券,持凭券可到公立或私立的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就医,费用由政府支付;农村居民可以拿公共卫生服务券去消费,政府为公共卫生服务券筹资,并通过非营利性的机构来管理,将资金直接补到需方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引入非政府组织资本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资金缺乏问题。改变公立医疗机构单一公有制的产权结构,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领域。既可以以合资入股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也可以以设备租赁收入分成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这样既解决了公立卫生机构的发展资金问题,又可以解决公立卫生机构效率低下、成本虚高等弊端,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其相对于民办医疗机构在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上的比较优势。

2.逐步确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的实践充分表明,农村合作医疗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形式。现阶段,当务之急一个是要保持实施办法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保持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因政策因素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流产;另一个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筹资、管理、报销、审计等环节的监督机制,要让农民对政策放心,对管理人员放心,对自己享受政策放心。同时,要借鉴“赣榆模式”,积极稳妥地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有效经营形式和增值途径,通过探索入股、信托等方式,使资金增值,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发展。此外,目前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承担的医疗费用还比较低,今后应逐渐建立以县级或更大区域范围的“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保障形式并逐步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农村,充分分散农民的健康风险,并大力促进卫生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加强有序竞争,降低医疗价格,争取更加彻底的解决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

篇9

【关键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建议

众所周知,搞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是我国目前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几乎占到整个国家的80%左右。农村公共卫生体制的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的政治问题、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更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在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那么,究竟如何完善我国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保障服务公平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可知,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部分付费或者是全付费的准公共卫生产品;(2)人人可享有的纯公共卫生产品。针对纯公共卫生产品,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提供的时候要充分保证其公平性,要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位农村居民都可以获得应有的健康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在向个人提供付费的准公共卫生产品的时候,要尽可能使每消费一个单位的农村公共卫生产品所获得的满足等于每生产一个产品的成本。如此一来,就可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村居民对健康的需求。现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中还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公平问题,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具体范围进行具体的规定,尽可能的保障社会公平。

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把收费医疗服务于农村公共卫生保健完全区分开来。专门设立公共卫生服务部门为农村居民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

2 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获得资金的唯一来源就是国家的直接投入,且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陈旧的投入机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必须要拓宽融资渠道。

笔者建议政府可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向一些社会组织、企业融资,使这些组织可以成为公共卫生产品的提供主体。例如,目前湖北省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来建设农村公共卫生设施。不过,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引入市场机制的时候,应该首先区分公共卫生产品属于纯公共卫生产品还是准卫生产品。假如是纯公共卫生产品则不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因为纯公共卫生产品其特征是人人可以享有的,对于这样的公共卫生产品引入市场机制的话会失去其原有的本质。

3 健全卫生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所建立的三级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在原有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功能和结构性的调整。因地制宜的重新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例如,县级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与医疗服务的上级领导者。我们可以在县级卫生机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其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并进行一定的资产和功能重组,最终把县级卫生服务由多中心管理变为一个中心管理。重新发挥县级卫生机构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中的带头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改革现行乡、镇卫生管理体制,将乡(镇)卫生院统一由县级人民政府管理。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其经费、人员选拔、业务水平评价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要改变现有的改革方式,不得再向私营医院方向发展,通过撤消、转制、合并的方法,以优化和重组原乡镇卫生院的资源。而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的基础村级卫生所,应该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从而让农村居民可以在村级卫生所享受到安全可靠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4 加强队伍建设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就需要从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入手。笔者建议,对于已经在岗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对于没有通过考试的工作人员应该让其继续进行进修,直到培训合格之后才允许其上岗工作。对于新进人员,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最终择优录取。另外,还可以组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到一些农村公共服务较好的地方进行参观和学习,让他们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除此之外,城市卫生机构应该定期选派一些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帮助建设。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帮助,帮助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提高其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上述措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5 结语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必须要在改革中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农村改革卫生体制,让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上述措施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在写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不足之处还请相关专家和同行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汪金鹏.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及宏观改革措施[J].中国卫生资源, 2006(02) .

[2]曲江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2007(06) .

[3]章也微.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政府职责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上海市徐汇区256家住宿业进行普查,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26家,经济型商务酒店75家,普通旅店、招待所155家。

1.2 方法

1.2.1 现场基本情况调查 了解住宿业基本情况,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单位数、设置符合要求的饮具专用消毒间、棉织品清洗消毒方式、从业人员在岗情况、空气调节方式及清洗消毒情况。1.2.2 现场卫生管理情况调查 了解住宿业卫生许可、卫生管理、工作记录、卫生设施、消毒产品、从业人员体检和培训情况。

1.2.3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情况调查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中公共卫生用品的采样部位要求, 分别对床上用品、毛巾、茶具、拖鞋、浴 盆、脸(脚)盆进行采样 ,送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

1.3 评价标准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旅店业卫生标准》《住宿业卫生规范》《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56家调查对象中,251家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8.0%。符合要求的饮具专用消毒间有190家,符合率为74.2%。32家设置有洗衣房,占12.5%。调查在岗从业人员5 982人,持有效健康证者5 836人,持证率为97.6%,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为97.6%。46家单位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86家单位采用其他空气调节方式,24家单位不使用空调。

2.2 卫生管理情况

256家住宿单位中,各项卫生管理项目的合格率差异较大,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的合格率为54.2%~100.0%,经济型商务酒店宾馆的合格率为33.3%~96.0%,普通旅店、招待所等的合格率为20.0%~98.7%(表1)。

2.3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情况

在256家单位采集样品1 483件,其中床上用品615件,毛巾473件,茶具288件,拖鞋44件,浴盆、脸(脚)盆等63件,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0%。

3 讨论

本次对我区256户住宿业的监督检测结果显示,三星级以上宾馆卫生管理状况较好,均持有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上岗,能提供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大多数单位能提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公共用品用具消毒监测结果良好。但检查中也发现一些卫生问题,如部分企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作记录不完善,未经许可擅自改变卫生设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体检制度未落实,集中式中央空调未清洗消毒等。针对住宿业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对住宿业的卫生管理提出如下建议,以迎世博为契机,探索以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督为基础的公共场所长效监管模式,培养企业主动管理的积极性,规范企业的卫生管理行为。

3.1 加强宣传指导,帮助企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对卫生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指导,有计划地组织管理相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培训,从管理的源头上下功夫,大力提高管理相对人的自身卫生管理意识,帮助企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管理相对人卫生管理水平。

3.2 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记录

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 、采购索证制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日常卫生检查工作、公共用品用具清洗工作、空调滤网清洗工作等记录。

3.3 规范验换证工作,严把卫生许可

加强对住宿业硬件设施的监督检查,尤其是检查消毒专间设置情况,通过验证许可,发现未经许可擅自改动消毒间,把消毒间挪做他用的企业,责令其整改到位。

3.4 加大检查频次及处罚力度,强化法制意识

篇11

一、总体要求

(一)设定各类市场商业用房面积和基础配套设施最低标准,应当遵循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从我县市场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既要坚持适当的前瞻性和导向性,又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节约土地、集约用地,引导市场加快改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向现代流通业态发展,加速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市场建设应当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食用农产品市场还应当符合我县食用农产品市场设置布局规划。

(三)市场建设应当达到适用、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其建筑、给排水、电气、消防、人防、道路、绿化、停车场等应当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工程建设标准》以及消防技术规范等国家和专业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二、商业用房面积的基本要求

各类市场商业用房面积按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的建筑面积计算。分类要求如下:

(一)农贸市场。

1、农贸市场商业用房面积根据规划区域的居住人口、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因素确定。其中,一主一副四极集镇的农贸市场商业用房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辐射半径1500米,其他地方的农贸市场商业用房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

2、场内布局。按蔬菜、肉类、豆制品、水产、熟食、活禽等商品分类进行划行归市,合理布局交易区。食品经营区域与非食品经营区域分开设置;经营鲜活畜禽、水产的区域与其他食品生产、加工或经营区域隔开,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生食品摊位与熟食品摊位分开;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摊位相互分开;经营餐饮服务应设置在专门区域,并相对集中,周围不得有污水或其他污染源,20米范围内不得经营鲜活畜禽。家禽经营区、活禽及水产宰杀区要相对独立、封闭。

农贸市场应当在市场内根据需要设置农民自产自销交易区。新建农贸市场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已建成市场在经营权招投标时,应按规定在市场内划出一定区域(必须占总市场商业面积10%以上)作为自产自销交易区。

(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1、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业场地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2、场内布局。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划行归市设置交易区。货物出入口一般应设在次要道路上,设置专门的货物装卸区域和通道,保证运货车辆进出畅通。

(三)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1、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商业用房面积,建制镇(街道)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他地方的市场不低于1000平方米。

2、场内布局。按经营商品的特点,划行归市设置交易区。批发市场货物出入口一般应设在次要道路上,设置专门的货物装卸区域和通道,保证运货车辆进出畅通。

(四)设置商品交易市场不得占用道路(但不包括政府规划设置并定时开设的夜市、集市等),不得占用绿地、林地,不得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三、基础配套设施的基本要求

各类市场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与市场商业用房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物业管理用房、消防设施等。分类要求如下:

(一)农贸市场。

1、商位设施。按照整洁、美观、实用的要求,充分考虑经营户的经营需求、市场卫生管理要求和商品的特性,借鉴超市功能的设计经验,科学设计市场商位。根据商品陈列需要和防水要求配置相应货架(柜台)和专用水产、肉类柜台。在每个商位的显著位置设置证照悬挂设施。配备良好的照明设施。

2、停车场。配套设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地。建制镇(街道)农贸市场应达到商业用房面积的20%左右,其它地方的市场应达到10%左右。

3、公共卫生设施。食品卫生设施应当符合《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配置完备的通风系统,设置公共厕所、垃圾集中设施。每个商位设置加盖的垃圾筒(箱),配备必要的卫生保洁设施。

4、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保安、财务、卫生管理、设施维护等物业管理用房,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置投诉处理点,并配置复秤设施。500个商位以上的市场应当安排监督管理用房。

5、消防及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配置防盗设施。地面应当使用防滑材料。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监控设施。

6、给排水。通道地面、商位设计应当突出防水的要求。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科学设置给排水管道,采用沉井式暗渠排水系统,窨井间距不宜大于10米。

7、宣传设施。设置市场招牌、导购牌、商品区域标志及商位号牌,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有条件的可设置广播、公用电话等服务设施。

8、检测设施。200个商位以上的农贸市场应设置检测室,安排相对独立的检测工作间,配备检测项目所需的快速定性检测设备。

9、储存设施。根据需要配备冷藏保鲜设备。

10、绿化。根据建设项目规划要求设置。

(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1、商位设施。大开间设计。在每个商位的显著位置设置证照悬挂设施。配备良好的照明设施。根据经营户的需要配备电话、宽带入网设施。

2、停车场。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用停车场地。商业用房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含)的市场应达到商业用房面积的30%左右,5000平方米以下的市场应达到15%左右。

3、公共卫生设施。食品卫生设施应当符合《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配置完备的通风系统,设置公共厕所、垃圾集中设施。每个商位设置加盖的垃圾筒(箱),配备必要的卫生保洁设施。

4、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保安、财务、卫生管理、设施维护、档案等物业管理用房,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置交易结算、信息交流、交易统计等服务设施,设置投诉处理点,设置磅秤等称重设施及复秤设施。根据需要设置监督管理用房。

5、消防及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配置防盗设施。地面应当使用防滑材料。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监控设施。

6、宣传设施。设置市场招牌、导购牌、商品区域标志及商位号牌,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设置广播、公用电话等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价格行情电子显示屏。

7、检测设施。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设置检测室,安排相对独立的检测工作间,配备检测项目所需的快速定性检测设备。

8、储存设施。根据需要设置商品短期周转的储存库房和冷藏、冷冻仓库。

9、服务设施。根据可能,市场周边配套设置饮食、住宿、运输、银行、邮电等设施。

10、绿化。根据建设项目规划要求设置。

(三)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1、商位设施。根据市场经营户的需求设置商位模式,可按柜台式、商铺式或商务楼式设置。在每个商位的显著位置设置证照悬挂设施。配备良好的照明设施。有条件的市场可在商位内设置商品展示、商务洽谈室等。批发市场商位内应配备电话、宽带入网设施。

2、停车场。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地。建制镇(街道)的市场应达到商业用房面积的20%左右,其他地方的市场应达到10%左右。其中批发市场应达到商业用房面积的30%左右。

3、公共卫生设施。配置完备的通风系统,设置垃圾箱、垃圾集中设施和公共厕所,配备必要的卫生保洁设施。

4、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保安、财务、卫生管理、设施维护、档案等物业管理用房,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置投诉处理点。批发市场应设置交易结算、信息交流、交易统计等服务设施。500个商位以上的市场应当安排监督管理用房。

5、消防及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配置防盗设施。地面应当使用防滑材料。安装自动扶梯、客货电梯的,应当符合安全要求。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监控设施。

6、宣传设施。设置市场招牌、导购牌、商品区域标志及商位号牌,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设置广播、公用电话等服务设施。批发市场应设置信息服务室,建立市场网页或网站。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电子显示屏幕。

7、储存设施。根据需要设置商品短期周转的储存库房。经营大宗商品的市场应当设置必要的商品堆放或停放场地。

8、服务设施。建制镇(街道)的市场应合理布置顾客休息处,总面积不小于商业用房面积的1%。批发市场可设置物流系统。根据可能,周边配套设置饮食、住宿、运输、银行、邮电等设施。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置中央空调、自动扶梯、客货电梯。

9、绿化。根据建设项目规划要求设置。

四、实施要求

其他类型商品交易市场商业用房面积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最低标准按上述分类要求分别掌握。非实物现场交易的市场和信息、人才、房地产、产权等市场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本《意见》出台后,凡新建、改建、扩建市场都要按照标准实施。县工商、发改、经贸、公安、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按各自职责,把好市场建设关。达不到标准的,不予开业使用。对原有市场,要引导其对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建设水平。

篇12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现状

1.卫生网络日趋完善。坚持把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稳定乡医队伍和强化预防保健作为重点工作,铺摊子、打基础、抓规范。一是狠抓村级卫生人员业务培训。举办培训班5期,专题讲座13场次,通过省级乡村医生资格考试54人,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出台《县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在全县191个行政村建成卫生室166个,投资55.3万元为达标卫生室配备了医疗器械和用品。三是改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560万元实施了诊楼和店头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主体建设以及县中医门诊住院楼改造等工程,为店头、、田庄3所中心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

2.疾病防控不断加强。一是加强疾控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快疫苗冷库、生物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苗覆盖率达98%以上。免疫规划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使各类传染病在我县得到了有效防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肺结核防治项目进展顺利,肺结核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免费检查和治疗。四是地方病的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对碘缺乏病患者实施免费治疗,完成克山病监测、线索调查和免费跟踪治疗任务。

4.执法监管力度加大。整顿医疗市场,打击无证行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等行为,保障了广大患者的就诊安全。加大对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对学校及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饮食卫生进行专项治理,取缔了一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摊点,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卫生安全。卫生监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投入不足,整体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负担沉重,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普遍存在,职工收入低,医疗水平低,整体发展与农民群众健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2.人才缺乏,队伍结构不优。农村卫生技术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在岗人员业务深造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有的乡村卫生院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岗位短缺专业人才现象普遍存在。

3.基础较差,防病意识不强。农村自来水常规消毒不到位,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甚少,“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等观念严重。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协调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快“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为构筑农村卫生保健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

2.坚持统筹发展,构建监督体系。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逐步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3.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基本医疗。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严重疾病不同程度地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篇13

【关键词】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问题

公共场所是人们进行购物、娱乐、生存交往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场所,这里人群集中,人员复杂,如果卫生监管出现漏洞,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完善了旧版《条例》中的一些缺陷,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社会在发展,人民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的要求也更高,新法规在具体立法范围的滞后和执法力度无法平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法规存在滞后性 《细则》只规定了7大类28种公共场所,没有对公共场所给予明确的定义。大型建材超市、地铁、网吧、足浴、健身房、婚纱影楼等新兴行业具有公共场所的特点,却未被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造成无法可依的监管空白,监管局限性仍然存在。若不能依法对这些场所进行定期卫生检查,这些公共场所则会成为监督监测的隐患。大型公共场所一些行业,容易与其他法规的实施出现交叉管理。现行《条例》中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职责、义务及卫生管理等要求不够,不利于经营单位自律经营和诚信体系的形成;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不够明确,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和公正执法。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卫生管理的有效性。

1.2 处罚不具体,力度不够 根据新旧法规规定,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实施的行政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等4 种,无详细的罚款幅度。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公共场所设施不健全,如旅店无消毒桶、无消毒柜、或拖鞋数量不足等,却不能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给予行政处罚。《条例》和《细则》规定有些违法情况可以处以2 万元的罚款,但对许多常见的违法行为罚款金额明显偏低,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 擅自经营的,处200-800 元罚款,这对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如星级宾馆等处罚力度太弱,起不到教育和惩戒作用,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造成执法威慑力偏低,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发展。

1.3 预防性卫生监督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预付性卫生监督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从业行为、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建设项目设计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新改、扩建的公共场所的卫生执法监督权并未得到认可和落实等问题。我国各类公共场所在选址、设计时主动申请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的为数极少,多数是在待竣工并正式营业后,这时所建公共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也难以改造。行政干预卫生管理现象也很突出。各地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等干预正常的卫生监督工作,预防性卫生监督覆盖率偏低。因此政府重视不够、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力、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法规和卫生标准不完善、业主的卫生法律意识淡薄,都直接影响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如不及时解决这类问题会给以后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带来隐患。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不足 首先,监督手段落后。由于经费有限、基层卫生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陈旧不齐、人力和物力短缺,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全面监测与评价很缺乏,影响了卫生监测进度和质量。其次,卫生监督员数量不足与素质偏低。公共场所监测现场点多面广,人员少,一天监测的场所有限,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难以实现公共场所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频次。监督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在繁重的监督任务中更缺少时间来提高专业知识和整体素质。同时,部分监督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专业法律知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监督监测效果。随着我国各类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共卫生执法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却不是很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不足的重要原因。

2 对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法律法规,查缺补漏 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健全公共场所法律法规,统一执法主体,理顺执法体系,明确职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交叉执法的现象,以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更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和公共场所卫生现状,扩大应监督监测的场所范围,将新出现的公共场所纳入监管范围,以行业类别、经营方式、人群聚集程度为规范对象,补充和修改卫生指标,同时修改罚则,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升罚款额度。在此基础上,将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尽早纳入人大立法议程,通过基本法的形式加以确认,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提供法律的执行力。

2.2 严格执行预防性监督工作 制定严格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批程序及相应处罚措施和处罚条款,使过去可操作性不强的含糊其辞的内容进行修订,保障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卫生监督机构更应严格执行其职责,把预防性监督工作作为城建前置审批的必要条件,未取得《建设项目许可证》的一律不予许可,确保卫生设施投入,消除公共场所安全隐患。

2.3 提高监督、监测人员素质,加强卫生监督建设 加强对卫生监督、监测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建立合格的、顺应时代的、具有较高法律素养和诚信可靠的监督、监测队伍,使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公众卫生意识与法制观念,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宣传工具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卫生监督、监测条件,政府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顺利的进行。

3 总 结

随着公共场所的不断量化和多元化,不只需要相应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应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健全,还需要从业人员增加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坚决遵守国家法律规定来进行公共场所的营业和获得,更要求执法监督人员能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到依法履行自己职责,严格规范和处罚违法行为。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才能顺利开展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公共、大范围的危害等特性,对于社会造成严重的恶劣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到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它会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也拉低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采用合适的应急方式去应对这种情况,当出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那就是构建公共的应对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我国的应急机制形成时,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情况。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行程中出现的情况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支出少。根据一份科学的卫生报告资料现实,我国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而且我国对于公共卫生给予的经费不多,致使疾病的预防机制迟迟未能建设好,尤其是基层卫生部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还有待提升,这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卫生部门给予的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卫生需要之间存在问题,需要调和。

(二)应急制度不完善。因为卫生投入较少,基层卫生部门的应急设备存在不足,设施还有待卫生单位的更新,公共员工应该受到专业的训练,而有些单位也不能满足员工的工资,并缺少专门的组织带领,有些药品还是处在急缺的状态,便不能凸显出基层应急系统的影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及时。中国当前的病疫检测体系,存在监督制度不完善,对于病疫的观察与汇报慢,报告不准确等情况,不具备承担突发卫生事件的预告的能力。而且在应对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缺少一个实用的指挥协调制度,还存在责任与分工不清晰的情况,有关单位与对应的处理单位缺少合作的意识,体系之中需要汇报的内容很多,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快速工作的操作系统,致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及时。

(四)缺少标准的应对方案。我国各级的卫生行政单位与病疫管理中心,对于突发的这些案件都做了研究,也制作了很多的应对方案。可是从实际的操作而言,目前的制作方案都在各个方面有待完善。而关于规范的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方案与检测环境艰难区域的应对处理方案,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五)缺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意识。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帮助人们树立安全意识,我国开设了一门公共教育。借由教育教学的方式,可以让社会人员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与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技术与水平,还可以形成科学的危机观。可是笔者觉得,当前中国对于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还有待提升:我国还没有制定科学的安全教育的书籍,来处理公共卫生案件,许多的高等院校也还没设立科学的安全教育,安全组织还在等待建立;大量的卫生单位对于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视,也没有落到实处,致使社会人员还没有对公共事件形成安全意识,那么在危险来临时就没有科学的手段来应对。

三、改进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方式

(一)增加卫生经费支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对于社会人员的生命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当前这个时期,尽管中国增加了卫生方面的经费支出,可是总量还没有达到,不可以适应社会人员的卫生需要,对于经济的进步也造成了约束作用。所以,中国要依据个地方的现实情形,增强卫生设施的配套,加强基层卫生单位的卫生支出,对于应急的职工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优化相应的应急制度。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公共事件,维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要建立与现实符合的应急制度,各个卫生部门也要构建相应的指导体系。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各卫生单位要清晰地知道自身的目标与责任,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的任务,除此之外,政府单位也要使用出他们的职能力量,根据属地化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共同构建起科学规范的应急制度。

(三)构建公共卫生的应急信息平台。借由高科技的方式,将我国各个管理层级的疾控信息体系进行合作,可以构建起一个卫生的应急指导平台,来保证国内疾控组织所知道的卫生信息进行很好地整理,还和各个卫生监督单位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互利互助的卫生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地反映卫生事件的出现,做到及时处置。同时,还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来检测某些疾病的传播情况与社会人员的总体改变情况,进行适当的统计,也能够用于平常的卫生管理,整理检测的情况,来优化这个应急的信息平台。对于突然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认真监控,紧接着使用预警机制,认真观察事件发生的来源,及时抑制,研究它接下来发展的方向,来尽快处理病情,并且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别与层级,有助于在突发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及时制定科学规范的处置手段,制定合适的策略,来减少由于突发事件而造成的严重的后果。

(四)及时制定应急方案。要及时制定应急方案,来控制突发卫生事件的出现,保证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出现后更加科学的处置,还可以管理与安排妥当,那么方案的制定就要更加详细与科学可行,将突发事件出现后的经济消耗与公众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除此之外,方案中还要进行科学的控制,要做到医疗治理、病疫检测等基本手段,还需要员工、技术能力与经费的帮助。

(五)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团队建设。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团队建设,支持人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应急控制人员,还要增强应急团队的能力训练,让他们不断积累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为他们往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条件支持的时候,能够聘请一些本单位的优秀员工,让他们来指导应急人员的应对情况,有助于构建起一支强大的应急团队,来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

四、结束语

我国人民一直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也十分关注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而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常出现,各种病疫的出现使人防备不过来。总之,我们建立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当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才可以很好地应对,为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毛慧.浅议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卫生软科学.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