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治理的现状范文

环境治理的现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11:1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治理的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 矿山环境 问题 破坏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矿产资源开采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烛光,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却造成了矿山环境的破坏,尤其是部分省、区露天煤矿的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恶化,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束缚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透视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问题,旨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原理,指导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实现固体、液体和气体废气物的零排放,通过长期的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进而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整治双赢的目的。

矿山环境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而相伴而生的大量矿山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安全。

1 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据2004年度《

3 治理矿山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积极开展了一些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础资料还很欠缺。由于我国的矿山种类比较齐全,矿点分布广,采矿企业众多。针对同一矿种,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成分的采矿企业在采矿水平和采矿方式上相差很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调查难度极大,从而导致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基础资料还不完善。

第二,矿山恢复治理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投资主体仍然还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社会资金的投入还有待加强。

第三,在治理项目管理上,除了参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外,还无其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出台,给项目的组织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由于缺乏一套成熟、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一套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治理项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项目技术工程手段与费用定额还亟待规范。

4 进一步加强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历史遗留下的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侵占大量土地;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有增无减;采矿疏排水破坏了地下水系统,井泉干枯,人畜饮水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和科技三部委联合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矿山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努力提高矿山环境治理水平。同时坚持“强化法治,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基本原则,“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加快编制《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鉴于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和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必须着手开展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要根据确定的目标,按轻重缓急提出与治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对矿山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开发利用的“三废”处理、矿山土地复垦、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及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

第三,明确重点。在目前国家财礼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施重点突破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进来。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一大特点是历史欠账太多,治理工作要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为重点,提出具体的包括矿区损毁土地复垦,矿产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防治,矿山废石、矿渣、尾矿等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及矿山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第四,加快全国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努力摸清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家底”。

第五,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和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进一步拓宽矿山恢复治理产业化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

第六,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的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各个恢复治理项目的工程质量。

解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明确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延伸相对资源产业链;全天实行矿山生态经济管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矿产品综合开发;要把矿山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管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矿山废渣、废气、废水的零排放;积极进行矿山环境整治,高标准立体式复垦、恢貌、绿化、美化被破坏污染矿山,达到资源开发效益明显和矿山环境双赢。

篇2

1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正视现实、统一认识是前提

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一行8人来到平江县长寿镇大水村,这里80%的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所有的乡村公路均得到了硬化,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只绿色的垃圾桶放置,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道风景。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塑料袋、纸巾和食品包装袋等废弃物品没有投放到垃圾桶中,它们随风摇摆漂移,就像找不到亲人的孤儿在啜泣;总有一些废旧的农药瓶、化肥袋和生活污水等直接丢弃或排入河流,它们随波逐流,就像一个个肿瘤在慢慢侵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在调查中,调查小组发放并回收了100份“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基层走访;就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环境治理的建议,进行了调查和问询,为了得到更加充分的信息,小组又对县环保局办公室和长寿镇创建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请教。调查小组统计了调查走访的结果:①关于环保对生活的影响方面,有33%的村民认为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最大,有22%的村民认为水污染对环境影响严重。②关于家畜粪便处理方式方面,目前只有3%的村民用作沼气,58%的村民用其作肥料,而39%的村民则放任自流、随意排放。③关于对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只有14%的村民对环境感到满意,52%的村民对环境基本满意,35%的村民对环境感到失望。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产发展与乡村文明不协调,特别是广大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有着强烈企盼。

2有管理软弱、村民生活习惯守旧等多方面原因,提高全民素质是关键

在农村物资极大丰富,人们物质享受优越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仍得不得彻底根治。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农村现阶段的管理软弱、部分村民陈旧的生活习惯、素质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村委会对环境治理不够重视比如村委会对硬件环境改造比较积极,但对制度管理相当缺乏,村委会的环保宣传不够细致,在村委会的墙上只张贴了几幅环保的标语,并没有关于如何做好农村环保的资料,也没有关于清洁家庭评比的表册等。

2.2部分村民的素质不高是重要原因从调查样本中调查小组可以发现,农村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以下学历的村民为50%,环保意识的高低与学历层次成正比,学历越高,环保观念越强。

2.3乡规民约的约束力比较软弱对环境保护、卫生管理诸方面,乡村均有规定,但在实行中大多打折扣,不能完全实施。比如垃圾的堆放处理、鞭炮的禁止燃放、污水排放等等。违规事例时有发生,且很少有人过问。从上面的调查情况分析、提高全民素质、制定村规民约,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相关投放,这是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

3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全面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是根本任务

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那么如何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可通过电视讲话,农村环保专题节目等,来宣传推介新农村建设中的魅力乡镇、卫生村镇等,并介绍居民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污除污方法,以此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增强村民的环保责任感和荣辱感。村委会可以通过组建QQ群、微信群,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开展环保节目巡演,以多种方式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规范居民的环卫习惯。

3.2通过督导奖惩规范居民环保行为政府部门要定期与不定期到乡村进行环卫督导,对环卫工作做得好的乡(镇)、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环境污染严重、环保工作不力的乡(镇)、村要进行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要督导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则要问责并诫勉谈话,甚至是一责到底,予以撤职等。乡(镇)、村要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评比等来促进村民卫生习惯养成,提高村民环保意识,逐步让村民改掉乱扔乱丢的习惯。

3.3规范整治和引导,落实除污治污办法政府部门除了要进一步增加基层环保设施(在公路旁增设垃圾桶,在偏僻处多建垃圾处理站、政府补贴村民建立沼气池等)外,还要给居民灌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倡导遵循利用的原则,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家畜粪便作肥料,并给农村建立一些沼气池。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还可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4从娃娃抓起促进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园、学校要把环境保护、清洁卫生列为重要教育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进行环境卫生宣传,促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4结语

篇3

关键词:环境污染; 治理; 平顶山市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68-001

1.前言

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日渐薄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制约[1]。矿山生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在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等。矿区环境保护存在着环保意识差,公众参与程度低,环境保护监管不力等[2]。解决矿区环境污染问题,政府要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观念,完善矿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大力应用清洁开采和炼煤技术,推行多元综合治理的发展模式。

2.平顶山市矿山主要环境问题

平顶山市是我国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过去一段时期内,矿产资源开发出现“重开采、轻环保”的偏差,矿区环境污染问题一度成为政府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矿区环境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矿山环境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对生态环境直接破坏,危及子孙后代[3]。通过政策优惠,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环保产品。在政府的干预下,使矿产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对矿山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通过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达标生产等途径,使煤炭生产走上规范化开采的轨道[4]。

生态环境问题有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大面积的堆置,矿石、废渣等固体废物中含有的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径流或大气飘尘,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环境。地下水位降低,废水排放,导致水均衡遭破坏,水质污染。

煤炭开采过程中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直接破坏植被和农作物,导致绿地面积缩减。采煤排出的煤矸石、废渣、尾煤也占用大量土地。采矿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煤尘及其他粉尘,对矿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矿井中的瓦斯等有害气体未作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大气层中,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5]。

3.平顶山市矿山环境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中出现的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政府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性制约和因管理目标偏向导致的政府职能工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6]。

在宏观层面上,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政府开展矿山环保工作的具体指导效果很有限。缺少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对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法律法规中。现有的法律、法规中缺乏有效的防治矿山污染与生态保护制度。缺少强制性,难有实效,有些法规太原则化而又难以操作,没有有效的制裁手段。政府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对污染企业采取关、停、并、转,内部整改等措施来治理与控制污染。一些污染企业在被勒令关停后,过些时候又改名换姓,以其他名义重新开业。矿山环境污染在政府追求的效益目标下,变得可有可无,进而导致了政府职能错位,致使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政府的全力监管。

4.平顶山市治理矿山环境的必要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确保矿山环境治理高效运行。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对许多污染现象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此外,执法力度不够,使一些污染事故和责任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今后,要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在矿山开发中,必须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不动摇,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防止矿产资源开发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在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对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企业,限期提出整改和治理的实施方案,坚持实行不定期巡查和监察员督察制度,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实施矿山环境准入制度,加强矿产资源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落实矿山环境污染治理责任。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新的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必须进一步淡化传统的GDP增长主导型的政府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一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因此,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矿山环境的职能,找准政府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把握政府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路径选择,已成为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应红,文志岳等.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研究[J]资源经济,2003,6

[2]郑红等.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J]矿业快报,2001,4

[3]张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5

[4]王志宏,肖兴田.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破坏和污染现状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6

篇4

关键词:企业改制 环境管理 现状及对策

1.企业加强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是我国尽早获取环境标志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由于环境标志制度的实行,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各企业均想获取这一标志,以促进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其次,是绿色消费的发展要求。随着环保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关注起的价格及质量,还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

2.企业改制中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

2.1组织结构的不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虚拟组织日益发展。根据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信息革命的改革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转向开放型的网状结构以及扁平化的结构发展。然而,我国部分企业仍采用以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如企业领导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顾客间的关系等,这些均是金字塔组织结构难以协调及实施的。对此,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

2.2环境管理方式的缺陷及环境治理水平低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以往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也就是“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模式,这一模式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企业仅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将污染物进行排放,忽略了污染物排放后的环境质量。这种治理模式,均注重末端的治理,却忽视了生产过程中各流程的污染防控问题,忽视其所生产出的产品造成的环境问题,企业环境管理的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艺设备较为落后,技术水平及节能指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治理水平低。

2.3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以资源无价为主,认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兼得,从而将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对立,造成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无法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在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企业的经营目标仍以增加产品数量为前提,忽略产品的质量及利益。甚至少数企业认为,企业应注重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无关紧要。这些均体现了企业经营理念的滞后。

3.企业改制中环境管理的应对策略

3.1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及深化,要求企业加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环境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及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极其重要。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利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应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此,将环境管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断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及回收率,有效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促使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首先,做好环境监测,认真分析企业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状况。设立专门的监测区,对企业的环保设备进行监测,认真分析及研究环境的监测数据,准确掌握企业环境污染情况的首要资料,消除污染事故发生的隐患。其次,加强企业环保设备的管理工作,努力作到分工及分区的承包管理,各区的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及考核自身所管理的环保设备,及时解决出现的环境问题,或者签发治理通知单,如期整改,确保环保设备的有序运行。最后,严格管理企业的环保制度,逐步改善企业的环境质量,制定相应的环保经济责任制。

3.3实施合理有效的环境会计制度

环境会计是企业有效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有利于企业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分析及测量环保投资及其获取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管理者作出利于企业执行环保义务及实现财务业绩目标的决策。

3.4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应及时掌握相关技术及市场信息,并在企业内部中准确传递及处理,逐步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近些年来,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及个性化、市场竞争越加激烈、创新要求不断增多、市场信息反馈的时间越加紧迫以及产品寿命越加短暂等,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应对市场进行详细划分,生产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适应市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能有效缩短生产周期,生产更多个性化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对此,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及配套设施,加强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环境管理的水平不高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对此,企业在开展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唯有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以上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以及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等措施,有效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蒋斓.谈企业之环境管理方法[J].魅力中国,2009,(22).

[2]程娇.我国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力模型研究[D].宁波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环境监测形势分析

环境监测是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改善和提高,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垃圾回收及处理再利用率非常低,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幅度较低。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事业,中央早就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使得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同级政府的综合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在执行这一法律条文过程中,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影响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环境管理更加具体和细致,要求也更加量化,使得对环境监测质量的要求更加凸显,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体制问题一直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同样也制约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2.1硬件条件影响质量管理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一些地区环境监测经费虽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只是个形色,环境监测业务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另外,污染源监督监测运行经费尚未制度化,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尚未建立,专项监测经费严重缺乏,经常出现“光给任务不给钱”的现象,导致部分监测站用相当大的精力搞创收,制约了正常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资金有限和技术不过关,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落后于国外,不能满足对污染环境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虽然这种状况近期有所改观,一些快速监测仪器也在市场上出现,但是对快速监测仪器的强制检定缺乏规范,加上快速检测仪器的多样性,使得监测人员在选用何种监测仪器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2.2思想放松,意识淡薄影响质量管理

部分环境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评审后,存在思想放松,认为已经通过了评审就可以少抓、甚至不用抓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监测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3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室内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室内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每个现场千差万别,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方法和要求都不一样,对各项指标监测所需的容器、保存方法和点位的设置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有任何一方面没注意就会出现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影响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4监测规范化程度不够对影响质量管理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虽然有监测方法和监测规范,但是对一些基础性的设备和基本操作程序没有具体规定,造成各地区监测站执行程度不尽相同,规范实行起来也是千差万别。例如最简单的采样设备、样品容器,各个监测部门都是从市场上随机采购,材质、形状五花八门,这不仅不利于质量控制,也影响监测工作的形象;对于分析仪器,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也不相同,在采样—前处理—分析等整个监测过程中,不同实验室同一项目的偏差增大,影响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同时,《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只对各地区监测站配备的仪器进行了规定,并没有对各级监测站必须具备的能力(项目)进行要求,而现场监测、应急监测也没有规范的程序,不同类别样品的质控措施、控制标准都不够规范,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

3如何加强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3.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持续改进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建立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因此,要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机制,经常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的运行,不断发现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2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目标和工作计划,环境监测目标必须体现综合性、可行性、时序性。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关键,是监测机构领导要有深刻的认识,正确决策。具体而言,应以质量管理综合部门为主,挑选精干的工作班子,直接接受领导安排;要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可行的体系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目标要明确,进程要有控制,重点要突出;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防止篡改监测数据现象的出现。

3.3增加财政支持,提高专业素质

政府预算留出支持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经费,不断加大对监测所需仪器、设备的投入,同时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更新。监测单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在业务学习方面,以站内业务培训学习为主,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站内外各种形式的业务训练,进行环境监测方面的课题研究,并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辅导。对新参加工作人员,采取老技术员一对一帮带方式,进行岗前培训指导。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3.4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与否与实验室员工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各站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分门别类地举办各种类型与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操作技术、统计分析等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管理素质和政治素质,鼓励每个监测人员全面通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各个监测专业类别的理论考试,提升监测人员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使各类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4结论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问题仍异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攻克,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检测,2008(4):1-4.

[2]陈家亮.浅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环境保护,2007(6):29-31.

[3蒋燕敏.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