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7 15:15: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乳腺超声诊断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乳腺肿瘤;早期诊断;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95-0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女性癌症的17%,且近二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1-2]。临床研究发现,早期诊断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3]。目前,乳腺检查方法较多,但无论是CT、磁共振、钼靶、多普勒超声等检查,都有其不足之处,在已有的检查方法基础上,尝试与其他新兴辅助手段联检,倍受临床关注[4]。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breast blood oxygen functional image technology,BOI)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红外成像技术,具有便捷、无创、可同时定性、定量等显著优势。然而BOI无法显示乳腺实质结构,需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做出诊断,主观性较大,易漏诊。因此,综合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联合筛查方法,对临床早期乳癌的诊断意义深远。目前研究中,多普勒超声与BOI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乳腺单发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5岁,平均39.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415 d,平均42.1 d,肿块直径0.3~4.2 cm,平均1.6 cm;肿块位于右侧乳腺者135例,其中外上象限者48例,外下象限者13例,内上象限者33例,内下象限者11例,中间象限者30例;肿块位于左侧乳腺者90例,其中外上象限者25例,外下象限者11例,内上象限者17例,内下象限者21例,中间象限者1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经知情交代,自愿入组。
1.2 入组标准
①初次诊断“乳腺肿块”,既往无同类病史及乳腺手术史,未经过任何治疗。②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既往无乳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病史。
1.3 主要实验仪器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仪(E2SN22型,武汉一海公司;GJM-GT系列型,深圳市国基科技有限公司);活检装置(MC1610型,MAGNUM 美国巴德公司);彩超(百胜AU3探头,频率7~12 MHz;意大利HDI5000及GE VIV7探头,频率为7.5~12 MHz;美国Vivid7探头,频率7.5~12 MHz GE)。
1.4 研究方法
入组病例首先进行临床检查,怀疑乳腺恶性肿块者,进一步经乳腺彩超证实后,进行乳腺血氧功能检查。由主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意愿,行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或肿物切除活检手术,比较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及血氧功能诊断与病理诊断,分别计算出乳腺彩超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筛查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二者结合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
1.4.1 乳腺血氧功能检测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1.4.1.1 仪器的操作流程 ①输入检查者的基本信息。②动态观察正反像图象。③对双乳两次拍照,自动分析,得出18幅图片。④进入修改界面填写报告单打印。
1.4.1.2 检查方法 ①被检查者端坐于摄像头前方55~75 cm处。②暴露双乳。③对双乳的5个象限及腋窝区进行触诊,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④打开探头光源开关,对好焦距和光圈。⑤原则对线打光及遮光办法。⑥动态观察,取感兴趣点采图。⑦拍摄后,探头停留2 s,使图采集完整。⑧进入诊断部分,点击血氧值,输入诊断词汇。
1.4.1.3 检查注意事项 ①下垂,向下,使尽可能半圆重叠。②光源达到亮度最满意为佳,尽可能包括全乳(除外病变)。
1.4.2 乳腺血氧功能检测的诊断标准
1.4.2.1 灰影诊断标准 ①浅灰影:正常乳腺乳晕外区灰度。②中灰影:近似乳晕区灰度。③深灰影:同或大于灰度,乳晕区外组织最亮度为“0”级。一般情况下,浅、中灰影描述良性;中、深灰影多描述恶性(炎症、结核、外伤也会为深灰影,需结合病史);动态影像中如果出现灰影,灰影压指不退色,有诊断意义,多考虑为恶性。
1.4.2.2 血管诊断标准 ①A型:没有血管或仅1~2条血管。②B型:多于2条以上,树枝状、网状、不规则分布。③C型:多形容恶性,表现为:放射型,引流型,迂回型 ,中断型。血管分为A、B、C三型;A、B型基本属于正常组织血管;C型多产生于恶性肿瘤(不绝对,无伴随灰影,没有临床意义)。
1.4.2.3 血氧值诊断标准①高血:血值>1.4(显示为红色,图1)。②中血:血值1.2~1.4(显示为黄色,图2)。③平血:血值0.9(显示为绿色,图4)。⑤中氧:氧值0.9~0.85(显示为黄色,图5)。⑥低氧:氧值1.4,氧值
1.4.2.4 曲线结构图诊断标准 ①增生的改变:轻度:曲线不稳(图1);中度:多同心圆改变,曲线致密,走形较清晰(图2);重度:曲线结构明显紊乱,可有多发单线条小环影(图3)。②恶性肿瘤改变:典型的曲线结构局部致密、结构紊乱或不典型局部曲线扭曲(图4)。③良性小肿物或小结节改变:小于1.0 cm结节,在正常结构内出现的单线条小环影;大于1.0 cm肿物显示局部曲峰上抬(图5)。
1.4.3 诊断分级及报告结论参考标准
①乳腺0级:非特异性改变,建议另作其它项检查。②乳腺1级:未见异常,希望定期作健康检查。③乳腺2级:所有良性病改变(包括轻度增生),建议定期 检查。④乳腺3级:显示明显异常,但良性可能性大(包括中重度增生),按医嘱须短期复查(3~6个月)。⑤乳腺4级:可疑癌(50%),建议其它检查联合进一步确诊。⑥乳腺5级:高度可疑癌(几乎可以定论),建议作钼靶、CT、磁共振或活检等进一步检查。⑦乳腺6级:为病理已经明确诊断为恶性的。
1.4.4 彩超仪器检测的操作流程
①录入检查者的基本信息。②对病例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③观察图像特征。④详细记录并打印报告。
1.4.5 彩超仪器的检测方法
①被检查者仰卧床上。②暴露双乳。③对双乳的5个象限及腋窝区进行触诊,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④双乳涂上耦合剂,探头由乳腺外象限开始至内下象限逐步检测。⑤动态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肿物形态及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血流显像分布、血流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指数值、血管数目等。观察方法:对乳腺肿块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⑥标记并测量肿物大小。⑦记录并打印报告。
1.4.6 彩超检测乳腺癌诊断参考标准
①肿块边界不整,界限不清或欠清,边缘呈锯齿状或蟹足状。②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③纵横比值> 1。④肿块多为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或极低回声,多可见微钙化。⑤后方多伴回声衰减或侧方声影。⑥内部及周边血流多较丰富、可见穿支血管或/和血流阻力高。
1.4.7 病理检测乳腺癌诊断参考标准(浸润性导管癌)
①有原位癌的结构。②间质浸润,癌呈条索状或团块状。③高倍镜下见细胞体积增大,可见核仁,核仁深,比例失调。
1.5 观察指标及标准
对比分析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最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用所得数据统计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筛查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等指标,并与病理结果及彩超结果相比较,以及血氧功能检查与彩超相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该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1.5.1 病例判别标准
①真阳性:检测结果为“恶性”,且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②假阳性:检测结果为“恶性”,但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③真阴性:检测结果为“良性”,且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④假阴性:检测结果为“良性”,但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1.5.2 计算方法
①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②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③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本实验中,血氧功能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1.9%(34/37),特异度为88.3%(166/188),阳性预测值为61.8%(34/55),阴性预测值为98.2%(167/170)。见表1。
2.2 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价
本实验中,彩超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86.8%(33/38),特异度为85.6%(160/187),阳性预测值为52.4%(33/63),阴性预测值为98.8%(160/162)。见表2。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彩超检查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2.3 彩超与血氧结合对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
本实验中,彩超与血氧结合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7.4%(37/38),特异度为90.3%(169/187),阳性预测值为67.3%(18/55),阴性预测值为99.4%(169/170),显著高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P < 0.05),而血氧与彩超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率则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例乳腺癌病例新发,每年大约有50万妇女因乳腺癌而死亡,近二十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癌症中第2位主要的死亡原因[5]。近20年来,我国及亚洲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发患者数已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目前,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已从5年前的17/105增加至去年的52/105,上升超过3倍[6-7]。
乳腺癌是一种自主生长性的疾病,发生于乳腺内的导管系统,一旦癌细胞从导管结构扩散到导管周围组织则出现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乳癌的重要性的理论依据是基于乳腺癌的预后与肿块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受累状况所反映的临床分期有关[8]。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长期随访所发现的预后也就越差,而得以早期发现的大多数乳腺癌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这一事实,足以支持在危险人群中开展普查。但普查采用的检查手段应有足够的敏感性,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由于目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还不能据此预测哪些人会患乳腺癌。能做到的只能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9],亦即对危险人群的大样本筛查。
传统的乳腺癌病灶的发现依靠乳腺定期自检、临床体检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定期的乳腺自检并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而临床体检发现的乳腺癌主要是有临床体征的一部分[10]。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应该依靠影像学手段而非临床体检,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等[11]。在良好操作下,钼靶X线摄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12]。但是钼靶照相对人体具有放射线损伤的危险性,可能诱发乳腺组织癌变。其优点为敏感性较高、有照片结果可供反复观察、比对,对实体瘤及钙化灶的诊断率高。而超声检查的优势主要限于囊性和实质性肿块的鉴别。故乳腺钼靶照相和乳腺超声检查都具有其局限性[13-14]。因此许多国家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新型的乳腺肿块检查诊断方法,其内容主要涉及形态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特别是新的安全、无辐射、无创的检查方法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就包括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是应用乳腺组织中的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具有不同的散射与吸收特征这一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是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15-16]。它的主要特点是无创、敏感,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查,并且对乳腺组织病变的早期变化的检测更为准确。该项技术对早期乳腺疾病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金宗浩等报道乳腺癌的“高血低氧”符合率为85.7%,乳腺增生的“非高血低氧”符合率为83.3%,乳腺良性肿瘤的“非高血低氧”符合率90.2%[17]。可以设想,把两种各具优点的检查技术联合起来研究,会找到一个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但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鉴于多普勒超声与血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的研究尚较少见报道,本项目随机选择未经临床治疗乳腺肿块病例,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及血氧功能成像观察,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校对标准,分析和评价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氧成像技术检查以及两种检查联合运用在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方面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率的方法,为临床筛查及诊断早期乳癌提供可靠依据。
有学者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形成的理论[18],认为当实体肿瘤生长到直径>2 mm时,就需要肿瘤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为肿瘤内细胞的旺盛的生长提供营养,以利于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并提供血行转移通道。实体肿瘤生长可分为两个时期-无血管期(avascular phase)和血管期(vascular phase)[19]。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主要依靠扩散作用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该时期肿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直径不断扩大,扩散作用渐渐地不能满足肿瘤细胞进一步增长的需要,肿瘤开始进入血管期。肿瘤血管生成是导致肿瘤从“缓慢生长”的无血管期状态过渡到“自主生长”的血管期状态的关键。新生的肿瘤性血管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血液灌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从而使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耗氧增加,生长不断加速。肿瘤向周围组织内浸润生长的同时,新生的肿瘤血管也处在不断的生成、生长、退变与重建的过程中。同时新生血管也为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提供通道,经由宿主血管和微循环系统向以及远处周围组织浸润,形成转移[20]。同时,癌肿组织局部坏死、瘤体增大造成内部循环不良、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等原因均可造成肿瘤局部血氧含量降低,故此造成了恶性肿瘤具有高血流、低血氧的特点。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将功能学信息和形态学信息融合,同时具有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特征[21]。既包含乳腺内病变区血和氧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和二维成像,又包含病灶区的结构成像,通过等灰度线、血管显化和边缘检测,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
乳晕区血值“作差”说明:乳晕区灰度次于灰度,因此,乳晕区的血值本身就高于组织血值,所以,乳晕区的病变的血氧值必须经过“作差”加以修正;“作差”是乳晕区病变的血值减去正常乳晕区血值,之后再+1,即是乳晕区病变部位真正的血值[22]。例:病变乳晕区血值2.04、正常乳晕区如果血值1.12,相减之后为0.92+1=1.92这个值为真正的意义的血氧值。
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所获得的信息说明:①动态观察血管信息和灰影信息。②静态观察血图、氧图、增强图信息,包括原图信息。动态图像能够观察整个的全貌,而静态的原图与增强图只是一个局部。原图和增强图是上感兴趣、关键部位的局部拍照图片,它是动态图像中关键点的记录。在拍照的过程中,动态图像中某些信息会出现缩小或丢失现象,因此在报告单中,既要描述动态的信息,也要描述静态观察原图、增强图信息。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拍照过程中的信息丢失。诊断过程中,动态判断标准与静态判断标准是相同的[23]。
血氧图的信息说明:血图和氧图是根据两个波长单色光的原图,计算而得,原图上的许多无用的干扰信息,在血图、氧图上产生干扰,必须人为的加以排除,必须借助原图、增强图的可疑信息,然后再“可疑处点血氧”才是有意义的,也可以在血图、氧图上观察是否有“可疑处”,然后在原图上加以确认。原图为深灰色,血氧图显示红色起到了定位作用,上的血氧值没有意义。乳晕上的血氧值必须经过“作差”加以修正。在血氧图上看到的正常血管因是表面血管为静脉血管,与坐标色相同,可表现为“高血低氧”,不代表有任何病,也不能误取信息。
乳腺癌诊断标准中:①血氧值是主线;②灰影血管是关键;③增强、曲线紧相连。其中有两项以上指标的符合,就有诊断价值。血氧值原则高血低氧是乳腺癌特有指标,但是,肿瘤本身耗氧程度不同,采集的信息会有所不同,运用好三句话的关系,做出诊断会更科学化。准确率会更高。总之,恶性病变以血氧值为主要标准;良性以曲线结构为标准。乳腺增生程度判断,依靠曲线结构图。曲线结构非常紊乱,为重度增生,或有非典型增生可能,此类为高危人群。能为这一类人群提供短期复查的信息,是其它仪器不能获取的信息,社会效益可观。一些良性肿物,在结构曲线上出现为小的单线条影像。
本研究组中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乳腺癌和良性肿瘤的诊断结果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 阴性预测率等指标与乳腺彩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结合,则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等指标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阴性预测率则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在本实验中,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典型乳腺癌,其诊断特征相比较突出,乳腺癌为等灰度线、边缘、血管异常、高血低氧表现者,其诊断乳正确率较高(97.4%,37/38),本组漏诊乳腺癌1例,这是由于此1例未看到灰影,未看到紊乱的等灰度线、模糊的边缘线及新生的小血管,也并无高血低氧表现。另将良性肿瘤误诊为乳腺癌1例,占0.5%(1/187),可能由于该病变新生毛细血管,局部血红蛋白增加,内部结构改变等,致灰度线等发生相应改变,提高了对近红外光的敏感度[24]。
综上所述,血氧功能成像单独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性、恶性肿瘤较乳腺彩超并无明显优势,但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结合则其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提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作为常规乳腺影像学检查的简便、无创、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orter PL. Global trends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J]. Salud Publica Mex,2009,51(2):141-146.
[2] 金宗浩.乳腺增生与乳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9-208.
[3] Jones SA,Bain JR. Review of data describing outcomes that are used to assess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after reduction mammaplasity [J]. Plats Reconstract Surg,2001,108(1):62-67.
[4] 骆清铭,曾绍群,程,等.组织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30(3):157-162.
[5] 姜军,韩晓蓉,张毅,等.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溢液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069-2072.
[6] 黄烨,陈登峰,袁璐,等.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与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51-53.
[7] Petit JY,Garusi C,Greuse M,et al. 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s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 Tumor,2002,88(1):41-47.
[8] 谢则平,王晓芳,张先林,等.近红外光无创伤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癌症,2000,19(2):185.
[9] 宁连胜.现代乳腺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0-978.
[10] 李坤成.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11] 郭晓霞,王雁,边晓琳,等.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2):105-106.
[12] 廖桂英,温赐祥.高频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8,14(1):27-30.
[13] 包明稳,徐晓红.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2):204-205.
[14] 陈雪松,黄海燕,徐晓红.彩超诊断乳腺肿块75 例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2008,17(6):537-538.
[15] 林文妙,周卫国,郁成,等.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及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307-308.
[16] Hong AS ,Rosen EL,Soo MS,et al. BI2RADS for Sonograph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Sonographic Featur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5,184(4):1260-1265.
[17] Evans N,Lyons K. The use of ult rasound in the diagonosis of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of t he breast less than 10 m min size [J]. Clin Radio 2000,55(4):261-263.
[18] Petit JY,Garusi C,GreuseM,et al. 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 Tumor,2002,88(1):41-47.
[19] 冯宪超,孙占和.钼靶摄影结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25-26.
[20] 金宗浩,党云文.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氧及血流微量检测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2):104-106.
[21] 施建华,甄林林,周玉梅,等.乳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8):898-900.
[22] 孙立宏,金莉.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对乳腺癌检查的作用分析-附9000例体检病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1718-1719.
[23] 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N Engl J Med,1971,285(21):1182-1186.
1 二维超声
二维超声最常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从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浸润表现和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典型乳腺癌在二维声像图中的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蟹足状或分叶状,部分肿块的纵横径之比>1.4,边界欠清晰,可呈锯齿状,无包膜;肿块内部回声多表现为弱回声,分布不均,如发生出血、坏死时,则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衰减。“恶性晕”征是癌细胞向周围组织的直接浸润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可作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边界特征,表现为肿块前、侧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包绕。
二维超声可判断乳腺癌肿块的浸润范围,当癌肿未超出腺体层时,皮下脂肪层、乳后间隙和肌层层次清楚、结构完整;侵及皮肤时出现皮肤增厚,回声增强;侵及皮下脂肪层时出现皮下脂肪层增厚、水肿;侵及乳腺后间隙时出现间隙变薄甚至消失;侵及肌层时出现肌筋膜连续性破坏和肌层不规则肿块浸润。
二维超声对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有直观表现,其表现为淋巴结形态异常,常表现为圆形,长径:短径
2 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均已多普勒超声技术为基础。CDFI是提取多普勒频移及其变化来反映血流速度及其变化以及血流方向,由于恶性乳腺肿块的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从肿块四周嵌入内部,并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且增加血管数量,为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肿块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其检测结果常受探测角度及频移变化(主要指血流速度过低)的影响。CDE则以多普勒信号的强度作为成像参数,其优点包括信号显示不受探测角度影响、不受Nyquist极限的限制及提高低流速血流检测的敏感性。目前运用的CDE可显示直径为1mm及流速为1cm/s的微小血管。CDE的缺陷主要是不能提供血流速度信息和容易产生运动伪差。但与CDFI 相比,CDE对乳腺肿瘤血管的血流信号显示更为敏感 [3,4]。
3 三维超声
三维超声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提供了直观、立体的形态学和肿块血供的三维模式特点,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5]。该技术优点是排除周围组织干扰,突出血管轮廓,加大彩色血流的覆盖范围,利于肿块的血流捕获,利于显示癌肿复杂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的 [6]。乳腺癌三维成像的主要表现:肿块边界模糊不整齐,呈菜花状,凹凸不平,周围组织可呈“蟹足样”浸润或毛刺征;肿块有完整的中高回声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呈均质性回声,肿块周围腺体回声正常;肿块形态欠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可与周边乳腺导管相连。
由于良性肿块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恶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在三维图像中良性肿块周边常有完整的中高回声界面,而恶性肿块在冠状切面上可观察到出现在多个冠状断面上的周边呈放射状向肿物聚集的中强回声。
4 超声造影
由于一般的多普勒超声对低流量和低速的血流无法显示,对肿瘤新生血管网无法显示,对血供少的乳腺癌容易漏诊。近年来兴起的超声造影技术填补了这部分空白。其通过造影剂以动态连续方式提供组织或病灶的血流灌注信息、提高低流速、低流量血管的显示力,有利于肿瘤血管的显示。目前应用的静脉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平均直径多在2-5μm,不能透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在低机械指数超声波作用下只产生谐振而不发生破裂,使肿瘤血管的超声评估逐渐进入微血管阶段。
乳腺恶性肿块造影后表现为血管增生而迂曲走行、血管粗细不等、数量较多,绝大多数为穿支血管。同时该技术可利用时间-强度曲线的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该曲线上升支与下降支反映肿块内血管床在超声造影时微泡流速和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平均渡越时间的长短反映了肿块内造影剂稀释过程的快慢;曲线尖端的峰值最大强度则反映了进入肿块血管床的微泡数总量;曲线下面积是最有价值的一个参数,是流速、流量和时间三者的综合评价。恶性者造影剂清除曲线在形态上为多相,主要表现为上升支陡直,峰值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而廓清缓慢呈平台样曲线;良性者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表现为慢上单相慢下型,上升支缓慢,维持一个短暂的平台期再缓慢下降。出现这个表现可能以下因素有关:癌组织内新生血管较良性肿瘤丰富;肿瘤新生血管与正常新生血管不同,其管壁缺乏肌层,基膜渗透性增加;动静脉瘘的存在导致异常的高速血流。
5 介入超声
凡是缺乏乳腺癌典型声像图表现者,均为介入性超声诊断的适应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其诊断的准确率,国内报道为95%-99.37%、国外报道为96.3%-99%[7]。其优点:(1)乳腺组织较表浅,血管少,病变易固定,定位准确,不用穿刺架;(2)操作简便,可动态实时跟踪,快速切割组织,创伤小,无严重并发症;(3)取材充分、满意,组织条完整,便于定性诊断;(4)依据病理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恶性患者可直接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保留手术的机会;(5)在弹射前准确定位后,可避免伤及肿块远端邻近组织造成气胸、血肿及穿刺针碰到肋骨等并发症。因此介入超声对各种部位的乳腺病变,以及腋窝区病变均可进行安全操作及精确取材。
6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体外测定组织机械特性的超声检查方法,本概念提出于1991年,但直至2004年才出现可以在超声仪上使用的软件,其可获得常规成像模态所无法获取的组织弹性信息,弥补了常规超声成像模式的不足[8]。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受到外力压迫后组织发生变形的程度不同,将压迫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实
时彩色图像化。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则显示为绿色,从而用图像色彩较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
超声弹性成像系统通过对肿块加压和释放,引起肿块变形而呈现不同的伪彩图像。目前常用评分标准为:1分,肿瘤整体发生变形,图像显示为绿色;2分,肿瘤大部分发生变形,但仍有小部分未变形,图像显示为绿色和蓝色“马赛克”状;3分,肿瘤边界发生变形,中心部分未变形,图像显示病灶中心为蓝色,周边为绿色;4分,肿瘤整体无变形,图像显示病灶整体为蓝色;5分,肿瘤整体及周边组织均无变形,图像显示病灶和周边组织均为蓝色。弹性图分级1~5级,代表组织的弹性系数从小到大,亦即反映其硬度由软到硬。通常以≥3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评分>4分诊断恶性,
综上所述,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重叠,部分鉴别困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强调多种影像方法的联合应用。由于超生具有实用、简便、无创、准确等特点,随着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治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CA Cancer J Clin. V C201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Inc.2011;61:000000.
[2] 武正炎.国外乳腺癌诊治指南解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2):25-26,32.
[3] Milz P,Lienemann A,Kessler M,et a1.Evaluation of breast lesions by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Eur Radiol,2001,11(4):547~554.
[4] Kook SH,Park HW,Lee.YU,et a1.Evaluation of solid breast lesions with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J Clin Ultrasound,2009,27(2):231~237.
[5] 周世崇,常才.陈敏.等.实时三维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12):906~909.
[6] 白志勇,张武,苗立英,等.三维超声重建冠状断面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4):355~357.
[7] Krouskop TA,Wheeler TM,Kallel F,et a1.Elastic moduli of breast and prostate tissues under compression.Ultrason Imaging,2008,20(4):260~274.
【摘要】 目的 评价和比较乳腺X线摄影、超声成像以及二者联合在微小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对微小乳腺病变的临床。 46个微小乳腺病变同时行乳腺X线和超声成像检查,及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根据怀疑乳腺病变的恶性程度,将术前X线检查、超声成像、二者联合将病变分为四级:Ⅰ级良性;Ⅱ级不能定性;Ⅲ级可能恶性;Ⅳ级恶性。前瞻性记录三种方式的分级,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超声引导下定位切除的46个微小乳腺病变,良性35个,恶性11个。二者联合对乳腺微小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3%,诊断准确率为95.7%。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成像的敏感性分别为90.9%和63.6%,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4.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和87%。二者联合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采用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成像。结论 联合应用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超声成像可提高对乳腺微小病变诊断准确率。超声引导下定位,对微小乳腺病变的切除准确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微小乳腺病变;活组织检查,穿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mammography,ultrasonography and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n nonpapable breast lesions;and to assess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USguided biopsy for nonpapable breast lesions.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nonpapable breast lesions was enrolled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grade of suspicion of malignancy by imaging manifestations,every lesion was prospectively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mammographic and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into four categories as follows:category Ⅰ:benign;category Ⅱ:equivocal;category Ⅲ:probably malignant;and category Ⅳ:malignant. imaging classific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 diagnosis.Results Of the 46 breast lesions diagnosed pathologically,35 lesions were proved benign and 11 malignant.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odalities were 100%,94.3%,95.7%.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 accuracy of mamm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were 90.9% and 63.6%,91.4% and 94.3%,91.3% and 87% respectively.Every parameter of the two modalities had significant increase than that of each single modality.Conclusion A higher diagnostic value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odalities.US-guided biops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localization and qualitative determination in diagnosis of nonpapable breast lesions.
【Key words】 mammography;ultrasonogrphy;breast diseases;biopsy,needle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乳腺癌的诊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1,2]。由于尚缺乏对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方法,降低乳腺癌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乳腺X线摄影是早期发现乳腺癌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我国卫生资源有限,乳腺X线摄影设备在基层普及率不高,而超声成像由于其方便、价廉,深受基层医院的青睐。随着高频超声成像设备的迅猛,超声成像已成为乳腺X线摄影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本旨在评价和比较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成像以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微小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探求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对微小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5年12月1480例患者同时行乳腺X线和超声成像检查,对120例患者共135个乳腺病灶进行了病检查,其中对46个微小乳腺病变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
1.2 乳腺X线检查方法 使用芬兰Sophie Classic高频乳腺专用机,CR为Kodak 900。常规取轴位(CC)及内外侧斜位(MLO)摄影。
1.3 乳腺超声成像 使用5~12MHz线阵变频探头(LOGIQ-5),行双乳及腋窝全面检查。扫查时将探头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自外向内缓慢进行,再以为中心环形扫查,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探测病变内的血流情况,记录病变特征及分级。
1.4 定位方法 进行超声定位前,首先进行双乳超声检查。清晰显示病变后,与临床触诊结果和X线摄影结果对比,确定超声显示的病灶与上述方法发现的病变为同一病变后进行定位工作。定位于手术前30min左右进行,根据病变的深浅,选择1~3寸、32号针灸穿刺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定位针垂直刺入病灶,尽量靠近中心,至最佳位置后,留置针灸定位针于组织中并固定于皮肤表面,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切除活检,视术中快速冰冻结果再确定下一步处理方案。
1.5 乳腺病变的分级 北美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的标准[3],将术前X线检查、超声成像、二者联合将病变分为四级:Ⅰ级良性;Ⅱ级不能定性;Ⅲ级可能恶性;Ⅳ级恶性。前瞻性记录三种方式的分级,并与病理诊断对照。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20例患者共发现135个乳腺病灶,其中46个微小乳腺病变直径在0.3~1.0cm之间,临床不能触及,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46个微小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35个,恶性病变11个。良性病变患者的年龄为27~84岁,中位年龄46岁;病变位于左乳14个,右乳15个,双乳3个;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2.2 乳腺X线检查、超声成像以及联合诊断对微小乳腺病变的分级
2.2.1 乳腺X线检查对微小乳腺病变的诊断分级 46个微小乳腺病变的乳腺X线摄影的分级,见表1。
2.2.2 乳腺超声成像对微小乳腺病变的诊断分级 46个微小乳腺病变的超声成像分级,见表2。
2.2.3 联合诊断对微小乳腺病变的诊断分级 46个微小乳腺病变的联合诊断分级,见表3。将Ⅰ~Ⅱ级视为诊断良性,Ⅲ~Ⅳ级视为诊断恶性,单独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成像的敏感性分别为90.9%和63.6%,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4.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和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9%和77.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89.2%。除超声成像的敏感性低于乳腺X线检查(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指标两者均相仿。而二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3%,诊断准确率为95.7%,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100%。联合诊断对微小乳腺病变诊断分级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采用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成像,见图1。
2.3 超声引导下定位活检对乳腺微小病变的临床应用 46个乳腺病变直径在0.3~1.0cm之间,临床不能触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留置导丝,然后行外科手术切除活检。超声引导下定位切除的46个微小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35个,其中不典型增生5个,囊性增生20个,导管内状瘤4个,血管脂肪瘤2个,积乳囊肿2个,导管扩张2个;恶性病变11个,其中导管内癌7个,浸润性导管癌3个,浸润性筛状癌1个。所有病变均全部一次性切除,无一例残留。 表1 微小乳腺病变的X线诊断分级 个(%)
关键词: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方法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74-01
超声检查因其安全,便捷,在临床上被作为乳腺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现将我院2009年-2011年经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30例女性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现将超声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均为女患者,年龄在25-56岁,发现乳腺包块并行手术切除的患者。
1.2方法。使用仪器:阿洛卡-3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赫兹,平卧位,必要时向健侧卧位,自外向方向各象限逐一扫查,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多点取样测量最高值,流速峰值及阻力指数进行分析。确定病灶后,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病灶内血流情况,对显示最多血管条数的包块超声切面参照Adler血流分级法对其分级,0、1级为良性,2、3级为恶性,然后行脉冲多普勒检查进行频谱分析,测量阻力指数(RI)。
血流分级,参照Adler血流分级法:
0级:病灶内未检测出血流信号。
1级:少量血流信号,可见1-2出点状血流或细棒状血管管径
2级:中量血流信号,可见一条主要血流,其长度超过病灶半径或同时看见2-3条小血管。
3级:血流丰富,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呈网状。
阻力指数以0.70为临界值,0.70以下诊断为良性,0.70及0.70以上诊断为恶性。
2结果
病理结果:30个病灶病理诊断为良性28例,其中乳腺纤维瘤23个,乳腺囊肿5个,恶性病变2个,均为乳腺导管癌。
3讨论
超声是据组织声阻抗差异成像方法进行检查,不同的声阻抗通常表现不同回声,据其成像原理及特点,不同的组织表现为相同二维回声,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信息,通过观察病变内部血管分布及血流指数等判断肿块性质,提高了超声定性检查的准确率。
由于肿块增长的持续性,肿块内血管生长因子不断的刺激肿块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并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分布,增加血管数量有关,并且肿块内血管在形态和功能上出现异常,如扭曲、扩张等,从而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良恶性肿块提供了病理基础[1]。有研究表明乳腺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的检出率与肿块的大小有关系,当肿块较小时可探不到血流信号,肿块越大,血流信号越丰富。
乳腺恶性肿块的典型声像图特征为肿块纵横比多大于1,边缘呈毛刺状或蟹足样,肿块内可见针尖样微小钙化灶,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血流较丰富[2],恶性肿块的新生滋养血管较良性血管丰富得多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分泌的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物质,它使肿瘤部位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肿瘤新生血管增多,结构异常,壁薄,缺少肌层,并易形成动、静脉瘘,故恶性肿块内部表现为多血流型。[3]多数RI.>0.70。
超声诊断乳腺包块,应注意几方面:
(1)妇女的乳腺受年龄、月经、妊娠及哺乳期等因素影响,声像图显示不完全相同。
(2)正确诊断的关键与操作人员的手法及工作经验以及仪器的分辨力密切相关。
(3)当肿块位置太深,太小,血流不丰富或血流速度过低时,当肿块生长过快,超过其内的血流供应,病变内出现坏死和硬化,此时彩色多普勒未探及肿块内有明显血流信号。因此不能仅凭血流信号的检出与否及其内血流分布情况来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综上所述,典型的乳腺良恶性肿块不难诊断,但一些不典型的肿块,其良恶性肿块声像图表现存在着交错现象,也说明单一声像图特征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肿块的绝对指标。超声作为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于乳腺肿块的确认是有效的是一种快捷、简便、显像率高的检查方法,与核素扫查和远红外线热像图及钼靶摄片相比,超声检查目前已可以作为首选的方法之一[4]。
因此,同时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综合分析,可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曼,陈伟国,龚新环.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及相关因素.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1):5
[2]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超多普勒诊断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9
关键词:高频超声;乳腺肿块;诊断;病理
乳腺肿块为乳腺癌常见的症状。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块通常表现为囊肿型肿块、皮脂囊肿、脓肿、脂肪肿块、腺瘤、导管内状瘤、乳癌等。恶性多为乳腺癌。常见诊断方式有X线摄影、超声检查、灰阶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量子点探针技术、MRI诊断等,各种诊断方法有其各自优缺点。据刘永杰等报道,高频超声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准确率达80%,能很好的显示乳腺及其病变的细微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高[1]。陕西省府谷县人民医院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相关疾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5月~2009年8月乳腺肿块者,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对照组采用病理切片检查乳腺肿块性质。患者病程、年龄、孕史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一般状况见表1。
表1 乳腺肿块者病程、年龄、孕史情况
年龄例数病程例数孕史例数15~25岁4<1年15孕7126~35岁181~2年25未孕436~45岁282~3年18
≥46岁25≥3年17
合计75合计75合计751.2 仪器与方法:采用TOSHIBA-Nemio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像仪,工作频率为7.5 MHz。分别取患者仰卧位、侧卧位,乳腺各象限以为中心,放射状多切面扫查,记录包块特点,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有血流显示时,记录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
1.3 诊断标准:参考罗福成主编的资料进行,略作修改[2]。①乳腺炎:探不到彩色血流。脓肿形成时,脓肿壁可探及低速低阻血流信号,RI<0.70,PI<1.30。②乳腺小叶增生:小叶增生型和纤维腺瘤型腺体内血流信号正常或略增加,纤维化型血流信号减少。血管多普勒为低速低阻型,RI<0.70。③乳腺纤维瘤:见肿块内血流少或测不到,肿块较大时可见条状血流,低流速,RI值偏低。血管为低速低阻型,RI<0.70。④乳腺癌:肿瘤血管密度高,表现为长短不一的粗点状、短线状、条状、分枝状、平环状等。参考贾云杰等的半定量法将乳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为四级[3]。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少量血流信号,可见1~2处点状血流,管径<1 mm为Ⅰ级;中量血流信号,可见一条主要血管,长度超过肿块半径或同时见2~3条小血管为Ⅱ级;大量血流信号,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交联成网状为Ⅲ级。以PSV≥20 cm/s,RI≥0.7为临界值鉴定乳腺肿瘤性质。见图1。
图1 乳腺肿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2 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学诊断各种乳腺肿块情况:见表2。
表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学诊断乳腺肿块比较(例)
肿块类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符合率(%)乳腺炎
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纤维瘤5
10
206
9
1883.3
100
100乳腺癌404295.2
75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正确70例,准确率为93.3%。误诊3例,漏诊2例,误漏诊率为6.7%。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分级情况,见表3。
表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分级(例)
肿块直径0级Ⅰ级Ⅱ级Ⅲ级血流检出率(%)<1 cm
1~2 cm
>2 cm2
3
01
6
32
7
131
11
2666.7
88.9
100合计510223893.33 讨论
乳腺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高玉堂报道,女性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2000年中乳腺癌以28.8/10万位居第一,成为危害广大妇女同志健康的第一杀手[4]。乳腺肿块的临床常规检查有很多种,但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其各自优缺点。X线片、CT、MRI准确度较高,但因其具有放射性,很多妇女难以接受。高频超声多普勒诊断,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因其具有下述有点而应用广泛:①浅表组织结构分辨率高,能清晰区别乳腺结构、周围脂肪、皮肤韧带等附属结构。受外界干扰小,诊断灵敏度高;②实时性。可动态观察病灶的活动性、弹性等。位于肿块内的钙化易检出,有利于乳腺癌的定性诊断。
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各种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3.3%,且诊断乳腺癌检出率较高,>2 cm肿块检出率为100%,1~2 cm肿块检出率为88.9%,对于1 cm以下肿块检出率不是很理想。推测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高频超声整体性差,小的回声改变不明显的病灶易漏诊;②无明确肿块而只有腺体钙化表现的乳腺癌易漏诊;③彩色多普勒关于病灶血流供应程度及脉冲多普勒测量RI与PSV诊断缺乏特异性,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因其灵敏度不理想,考虑结合其他方法,如张玮等报道的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联用,显著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5]。
4 参考文献
[1] 刘永杰,连醒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09,49(33):90.
[2] 罗福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7.
[3] 贾云杰,吴晓影,王绍明.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