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范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17 15:15: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篇1

如何处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已成为当前家庭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稳定情况、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问题行为不仅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成为其成人期心理障碍和适应不良的先兆。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预防儿童发生问题行为、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儿童;因素;问题行为;家庭教育方式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儿童问题行为包括行为和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如违纪行为有:攻击、不听管教、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纵火等;情绪问题又称神经症问题,包括:焦虑、恐惧和人际关系困难等。

儿童问题行为,亦称行为问题,是指不被社会所认可赞同、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更深层次理解儿童问题行为,其具体表现有:情绪、情感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冷漠、焦虑、恐惧、狂燥等;社会行为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攻击、破坏、爱说谎、不能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逆反心理极强,任性等;学习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多动、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等。

儿童问题行为指的是儿童行为,而不是儿童本身。其中,儿童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后天环境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二、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分析

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儿童自身生理和心理特质的作用,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家庭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通过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传达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把家庭变成儿童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导致儿童不同程度地出现各方面的行为问题。结合资料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专制权威型――包含要求、控制和拒绝,重视服从权威,主张严厉惩罚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控制性非常强的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许多规则,并采用惩罚等强制手段迫使孩子遵守。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引发其种种不良行为。

2.溺爱放任型――父母将感情无限制的给予,对子女不做行为的约束,倾向于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理智被感情波涛所淹没的家庭教育。过分溺爱,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唯我独尊、以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这种溺爱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困难和挫折的权利,使他们逐渐地失去了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和能力,一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

3.忽视冷漠型――与溺爱放任型最大的不同是父母对子女缺乏感情的关注

这是一种既不管教也不关心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应酬或是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放弃了自身的教育职责,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在这样的家庭生活的儿童,缺乏被爱的体验,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对抗情绪,导致亲情淡化,进而促使他们到社会上去寻找和温暖。

(二)影响因素之二:家庭的稳定状况(家庭结构)

家庭的稳定状况是指完整家庭还是缺陷家庭,也就是“双亲家庭”或“单亲家庭”。现代社会的发展认为,由夫妇两人和子女所构成的家庭是完整的家庭,完整的家庭一般来说是稳定的,所谓缺陷家庭指的是由于双亲的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持续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儿童行为问题也呈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6岁以前出现行为问题要比青春期出现行为问题更容易导致成年的行为。儿童行为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情绪和社会活动,而且以后的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药物滥用、青少年犯罪现象也与童年期的行为问题有关。

实质上,教养方式反映了一种双向的、相互依存的亲子互动关系。在离异家庭中,单亲母亲经历着重大生活变故,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情绪极度不稳定,环境与情绪导向不良必然降低和破坏家庭正常教育职能。许多研究表明,抑郁型母亲对孩子的控制较多,对孩子不听话现象所做出的反应频率也较高,她们倾向于更多地采用批评方式对待孩子。这些母亲由于自身的烦恼或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通过溺爱孩子来补偿对婚姻的遗憾。无论是母爱缺失或是过度溺爱,都容易诱导儿童问题行为发生,诸如不听管教、霸道、不与人交往、孤独、有较强的攻击性、敌对性等。

如上所述,有可能会使母爱向溺爱型发展,并失去家庭的稳定和减弱家庭的教育职能,缺陷家庭的不幸就在于缺乏这种天然和谐的正常教育。

(三)影响因素之三: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在对内、对外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传统习惯、处事经验和生活作风等。”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影响也许不会像家庭教育那么直接,但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关心是家庭提供给孩子的一个健康的生活场所,家长不能把儿童看成是旁观者,视而不见,要让孩子时刻感到自已的存在,感觉到民主和家庭的温暖。一种轻松、活泼、和谐、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儿童的个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反之,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不休、恶言相击,甚至拳打脚踢,孩子难免会觉得最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波动就会很大,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变得悲观多疑、矛盾恐惧,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缺乏同情心,形成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出现孤僻、冷漠、粗暴、说谎、出走、自杀等行为,并富于攻击性。从这个角度讲,双亲不和会比双亲不全对儿童更有消极影响。以上分析是与前述离异家庭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是一致的,因为离异前的夫妻之间往往有一段持续时间较长、非常激烈的矛盾冲突。

研究证明,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和睦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无明显弊端,而破裂家庭或父母常常敌对的不和睦家庭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明显不利,儿童出现心理障碍及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家庭环境中,最能有助于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是自幼建立起来的亲子感情。有人说,“问题孩子”必有“问题家庭”。这句话也许并不全对,但至少反映一个问题:健康、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可见,儿童的问题行为产生于不恰当、不完善的家庭教育。家教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与愿违。家庭教育也无处不在,需要父母细心、耐心、有恒心,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寓教于生活之中,儿童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肖凌燕.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家庭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4,1:61

篇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

一、转变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

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勤于沟通,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四、信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

五、挫折教育

如果父母总是尽量的避免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甚至帮孩子来承受。这样的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在将来独立的人生路上缺乏对付艰难困苦的经验,容易被困难击倒,再也站不起来。

篇3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教育问题愈加关注。而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隔代教育成为农村孩子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隔代教育学生的比例多大?父母是什么心态?与老人在一起到底有何利弊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的状况,我们着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拾回桥中学七、八年级,共406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主要是家长卷。问卷以长期教学中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涉及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反映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上的影响。

2.操作。《关于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5年10月20日。由班主任发放问卷,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06份,收回406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百分比统计与常规性统计的分析与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分析

通过图1可以得知,现在农村初中生中属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264人,占调查总人数65%,非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142人,占3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属于隔代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主要通过电话、视频聊天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有时候一个月才通一次电话,约定时间进行短暂的视频聊天,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而属于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50%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5%的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2.存在的问题

(1)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还染上了社会不良习俗,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教师的调查,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比值大的班级较难管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普遍偏多,而且无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教育。这部分学生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2)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在教育过程中,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管教和引导,至使她们出现自私、孤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等行为。在受到其他同学欺负后,3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48%的学生会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忧心

大部分接受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学生的祖辈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自身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和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3.原因剖析

(1)工作的性质使隔代家庭教育走向必然

有的学生家长是为了贪图享受,为了自身活得有滋有味,长期外出务工,而不是选择在家务农或者附近工作,将教育子女的义务转让给祖辈。有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外地搬迁到本地,耕地缺乏,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看管。虽然现在党和政府提倡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但是由于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辈,甚至部分家长是把学生托付给叔、伯、姨等。

(2)不当的管理方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由于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祖辈对孙辈往往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照管她们的生活,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学生在校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到校与老师共同处理的时候也认为“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姑息纵容,使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还造成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在父母回家进行管教的时候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须的教育难以进行。时间长久后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

(3)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回家次数偏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无法引导和关心,往往都是用金钱和物质进行弥补。子女由于情感饥渴导致父母回家后也是对父母产生怨恨,从而产生了厌世、自卑、自闭和逆反心理。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隔代家庭教育学生成长档案

1.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摸清”,即摸清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体质现状、有无病史;摸清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摸清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

2.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主动与此类学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监护网络

1.要构建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除父母为法定监护人外,要落实好由嫡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承担的临时监护人,并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

2.要构建以教师为主题的帮扶网。组织全校教师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在学习上面进行优先负担,在生活上面优先照顾,在活动上面进行优先安排,接近时多看一眼,亲近时多问一声,走近时多帮一把,让这些学生在校胜似在家,时刻感受关爱。

3.更新隔代家庭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的特点,同时又要考虑易为老年人接受的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了解孩子教育的方法、内容,更新祖辈家长的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培养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几乎已经成为当今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最高目标。随着我们国家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们从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问题中解脱出来,不再为物质生活上的事情而烦恼,但是接踵而来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是当代父母发自内心的呼声。然而,事与愿违,良好和过高的期望,再加上不良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批批的“畸形儿”。过多的呵护,致使现代的孩子普遍的自私、懒惰、缺乏责任心。错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教子之法,却非如此!那么,我国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溺爱娇纵,重养轻教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的父母,仍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处在儿童期,特别是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是行为习惯、人格、智力最容易塑造的时候,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拥有最佳的时机去影响他,按照他所能够适应的速度,在他最乐于学习的时候,用他所喜欢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去教育他。然而,事实上我们的父母们却把更多的精力和关爱用在了惯养孩子身上,而不是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过多的溺爱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一切问题全部包办,结果只能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磨砺各方面能力的机会。父母给予的是惯养和溺爱,却希望得到教育的果实,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具有这种“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思想意识的父母,实际上就是放弃了教育的义务,而仅仅专注于孩子的物质生活,这种单纯的生活型的父母,很可能会贻误孩子的一生。理智的爱是父母之爱的升华,培养理智的爱,疼爱而不溺爱,是父母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爱的意愿和科学教育方式的和谐统一。

二、父为子纲,任意打骂和体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父母却完全以“家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认为自己百分之百的正确,子女除了服从就没有别的选择余地,更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对于孩子正确的要求和行为父母要给予肯定、支持,错误的言行要坚决反对和制止,不能一味迁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助,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地去克服困难。

三、教子不教自己,忽视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模仿”对象,一旦儿童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某种习惯和处世的态度,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岳母刺字”、“曾子杀猪教子”就是很好的范例。父母不仅要直接教育孩子要怎样去做,而且自己也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榜样的作用却是无穷的。孩子们不仅会用耳朵听,更会用眼睛看,用心去体验。如果父母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如果父母宽容大度,邻里相处和谐而有融洽;如果父母拾到重金,原数奉还失主;如果父母路见不平,倾力相助……总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谨言慎行,塑造以身作则的好榜样,培养高尚的情趣和文明举止。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忽视挫折教育,但求孩子平安

挫折作为人类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不能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往往会使人变得消沉退缩。但是,事物总是具有辨证性的。在挫折和逆境之下,人们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付出加倍的劳动与努力。正是在与挫折抗争的过程中,增长了人的才能和智慧,人们抗挫折的能力才能逐渐的提高,使自己在生活中坚强起来,无所畏惧地直面人生。有人称:“挫折是到达成功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挫折对人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我们的父母才更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使挫折教育成为孩子的“壮骨剂”。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从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才会获得成功,才能在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孩子一点挫折,对孩子的一生将是大有裨益。对孩子进行挫折意识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勇于放手,不怕孩子碰壁、撞钉子、不要退缩,敢于迎着困难而上,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郑中 著.《救救咱们的孩子》[M].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

[2]冯林 主编.《中国家长批判――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

篇5

[关键词]家政管理 家庭教育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215-02

[DOI]CNKI:22-1010/C.20110826.0918.002

导言

家政管理是支撑家庭正常运转的动力之一,包括家庭教育管理、饮食管理、健康管理、金融管理等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精神文化的消费,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全社会空前的关注。然而,时代的飞速前进,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不断给发展滞后的家庭教育提出新挑战。近年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其教育的环境是家庭,主体是家长或其他年长者,客体是子女,表现形式往往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并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即“学前家庭教育”,是指子女从出生到入小学,这段时间内家长对他们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即“终身家庭教育”,是指子女一生所受到的家长对他们实施的全部教育和影响,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有意的或无意的。“学前家庭教育”奠定子女个性、情商等方面的基础,对子女一生的影响巨大;“终身家庭教育”起到纠正、补错、激励的作用,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子女。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片面性

家庭教育观念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片面的养教观上。家长往往把子女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子成材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意识薄弱。[1]很多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子女参加特长班、英语班、奥数班等培训活动,在精神上给孩子施加巨大压力,最终变成“逼子成龙”和“逼女成凤”。在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往往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习惯于填鸭式的被动接受,丧失了探索精神。

(二)教育内容的单一化

家庭教育内容单一化主要表现在家长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强调提高智商、关注身体健康和看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子女在实践、情商、心态和合作方面的能力。

1.盲目注重考试成绩,小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升学压力的日益增大,家长把子女学业上的成功单一地与考试成绩挂钩。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子女考得好,家中阳光灿烂;子女考得差,家中阴云密布。为了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很多家长在购买辅导书、请家教、为孩子报学习班等方面“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在生活中包办子女的一切,为子女提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让子女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在学习上。这些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为孩子争取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考上名校。

2.过分强调智商的提升,轻视情商的发展。家长们以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子女而感到骄傲,而在他们眼中聪明的衡量标准通常是竞赛获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送孩子去学奥数、学器乐、学舞蹈,盲目地让孩子参加比赛,而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他们认为情商没有智商重要,殊不知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如何融入社会的大环境?

3.关注身体的茁壮发育,忽视心态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体魄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坚实基础。很多家长格外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有些甚至给孩子进行大补,而在心态方面不够重视。对于孩子出现的沮丧、郁闷和嫉妒等情绪,不采取有效的疏导手段,反而认为这是小事情。

4.看重个人能力的突出,忽略合作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能力突出往往意味着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薪金。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推动下,家长们很看重子女演讲、辩论、领导组织这方面的能力,希望子女在班里能当个一官半职,而忽略了合作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不和同学共享自己独有的学习资料,做个“低调人”。

(三)教育手段的非科学性

家庭教育手段的非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种教育模式上,即溺爱过度、放任自流和严厉专制。

1.溺爱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缺乏对孩子的管束。久而久之,父母剥夺了孩子正常的生活体验机会,孩子就容易形成好吃懒惰、脾气暴躁、任性自私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点。

2.放任自流。有些父母对子女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样的方式会使子女感到爱与关怀的缺乏,容易产生孤单和自卑感,继而形成冷漠的心态和放荡不羁的不良品行。[2]

3.严厉专制。一些家长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则,对子女管教甚严,子女稍有不对,轻则大骂,重则狠打。他们对孩子高要求、严标准,按照自己的意图绘制子女的发展蓝图。如此滥用家长职权,会导致子女严重的逆反心理。

三、对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它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个角度展开原因分析。

(一)社会角度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同时社会大环境对家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本文主要从社会竞争和多元文化两个方面阐述社会角度的原因。

1.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要靠教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就业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了能让子女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做好准备了,一方面他们要求子女考进名校,另一方面又要求子女样样精通。

2.多元文化的冲击。网络时代飞速发展,公民接触信息的渠道纷繁多样。思想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加之好奇心理,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阻碍重重。

(二)家庭角度

家庭是个人汲取幸福养料的重要源泉,但是以下的几点因素会让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1.家长思想文化修养偏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亦是孩子学习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然而一些家长自身文化修养低,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阴影。比如,有的家长出口就是污言秽语,暴力倾向很明显,在家喜欢打牌、打麻将等等,试想有这样的父母作“榜样”,孩子的素质怎能提高?

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家庭人际关系不和睦会使家庭内部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影响父母在其心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孩子的婚姻家庭观。当这种现象具有一定规模时,就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由于家长管教理念的差异,这种不一致常出现在父母之间、父母与祖辈之间,并且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家庭教育的不一致,一方面会紊乱孩子正常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容易让是非分明的孩子养成只听对自己有利的观点的坏习惯。

四、解决当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家长一方的责任,它是各方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论述解决措施。

(一)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多进行赏识教育、疏导教育和身教教育

赏识教育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疏导教育即说服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孩子辨别是非。不仅孩子易于接受,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3]

(二)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子女参与家庭决策

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而已。家长应该以一种民主的态度,让孩子融入家庭事物中,通过家务劳动、亲子游戏、家庭会议等形式,让子女真正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此外,父母也应当注意培养家庭内的高雅文化兴趣,营造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家庭氛围,这比送孩子学十年钢琴,效果更好。

(三)提高自身思想文化修养,积极和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

家长应该努力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密切关注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不断进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同时,还应该经常和其他家长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家庭之间的友谊,还能将好的教育方法传递下去。

五、讨论与总结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4]

家庭教育是每一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家政管理中的难题。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材来说,犹如雨露,能够滋养一生。错误的家庭教育则像毒药,危害孩子的成长,也会给社会造成危害,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家庭教育面临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杨智军.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1):311.

[2]谯景周.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基础[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