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6 16:55: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法理学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编排;法律适用
一、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体系梳理
学生们的学习惰性与目前高校中的功利主义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有学者指出:“这种功利主义学习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反映论知识观,将知识视为对客观世界正确反映的绝对真理,学习变成了无媒介的人脑被动反映过程,学习活动被贬为以观念为对象的大脑细胞突触联结。”[1]但通过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改进,能够克服这一现象。案例教学是课程改进的重要选项,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但案例教学一直是目前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的短板。由于受传统知识产权法学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同学在学习知识产权法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记忆甚至是死记硬背。不可否认,记忆在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学习中是最为基础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上,不仅是学生们的悲哀,更是整个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的悲哀。记忆属于最低层面上的东西,在记忆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记忆的知识并在记忆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独立思考并进行应用,是衡量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对此,王泽鉴先生认为:“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学知识,而且还要担负起培养掌握各类法律技能、实际胜任法律工作的法律人的重任。”[2]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属于法学体系的两大分类,案例教学主要针对应用法学而言。知识产权法学属于应用法学,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在高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学者认为:“法学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这种认识本身不存在问题,但应用法学涉及的部门法众多,如果整体打包而不考虑不同部门法的属性,机械地联系立法和司法实践,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总结不同部门法案例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案例编排至关重要。在这个背景之下,笔者选择应用法学的知识产权法学这个部门法,针对性地研究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的学科特点与案例编排。
二、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的学科特点
就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的学科特点来讲,其取决于知识产权法自身的特点,与其他部门法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法具有公法性、国际性、分散性、易变性。在这个基础之上,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的学科特点也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跨越了公法和私法
知识产权案例教学虽然立足私法,但仍然有大量的公法性质的案例需要面对和解决。例如,《著作权法》第47条和第48条分别规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其中第47条规定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仅仅承担民事责任,第48条规定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如果同时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承担民事责任的同时,可能还会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由此,在案例选择、分析上,必须要求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民法和行政法,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产权案例法律关系分析的完整性。否则,很难准确、全面地把握案例。
(二)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跨越了国内法
很多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例具有国际背景。这个国际背景不仅仅体现为当事人的涉外性,更体现出的是法律规则本身的国际性和案例处理的国际性。如果还是抱着国内法的思维去分析知识产权案例,无疑会落入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的境地。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知识产权案例教学,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
(三)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应结合主讲教师的特长有所进有所退
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包括《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就基于这些传统的知识产权法来讲,主讲教师也是有所偏重的。有的主讲教师《著作权法》研究得比较透,著作颇丰;而有的主讲教师可能《商标法》研究得比较透,对《商标法》轻车熟路。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任课老师在这三个领域均做得十分出色。之所以这样,就在于知识产权法有分散性特点。虽然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法当中提炼出知识产权法的一些共性,例如智力成果的创造性、权利客体的无体无形性等。但这三个法更多的是个性而不是共性,这就需要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所进有所退。
(四)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知识产权法相对于其他有关部门法来讲,法律修改相当频繁。专利法至今已经修改了四次,商标法也修改了四次,著作权法修改了两次,现在仍在酝酿对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进行修改。我们进行知识产权案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新修订的规则对案例进行分析适用,而不能仅仅套用该案例的当初判决结果。否则,对学生的学习是相当有害的,还不如不进行这样的案例教学。例如商标法修改后增加了在先使用权人在原有商标使用范围内的在先使用权,这就意味着分析此类案例必须依据新的规则,而不能因循守旧、误人子弟。
三、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编排
主讲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之后,应该对案例进行相应的编排。这种编排既包括对案例的归纳总结,使案例描述本身简洁,增强可读性;也包括对案例争议点的归纳和对法律规则和理论知识的总结。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框架。在进行案例编排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炼案情必须忠实于案件事实本身
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是法律适用的过程,而不是事实认定的过程。我国沿袭大陆法系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事实认定、证据收集一般不会在案例教学中予以体现。编排案情的过程中如果事实认定有争议,根据一般举证规则即谁主张、谁举证,应该把法院最终认定的事实体现出来,不应该在案例当中体现出事实争议。此外,案情的提炼应去粗取精,在尊重案情事实的基础上,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案情,能短不长,只要能把案例教学涉及的法律关系描述清楚,就没有必要在提炼案情的过程中花费太多的篇幅。对此,有学者指出:“要使案例教学能被学生广泛接受,教师所用的素材和论据必须既要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要具备相关性和令人信服性。”[4]
(二)准确归纳案件的争议焦点
当事人就知识产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权利诉求存在极大的争议,既然有争议的存在,就必须准确提炼出争议。争议焦点的归纳应围绕法律适用进行,如前所述,如涉及事实认定,则应该回避,直接得出法院认定的事实,千万不要把事实争议归纳为争议焦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在证据缺失或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事实争议,不仅该争议无法解决,而且徒增精力之耗费。可能有人会说可以进行事实推理,进而在事实推理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符合逻辑的事实结果。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有待商榷的。事实推理在事实认定中确实相当重要,但作为一种技巧,这不是作为实体法的知识产权法所能解决的,应该在法律逻辑学等课程中进行学习。
1.想象力的概念及分类
想象是人脑对以后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根据想象的内容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力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按照可实现程度不同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2.想象力的作用
2.1有助于数学学习
想象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对于数学概念、空间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推导规则。这些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2.2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3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校园氛围,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使教师和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质的飞跃。
3.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3.1想象中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从简单复制到独特创造;从具体直观到逻辑概括。
3.2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会由原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为有意注意占主导。
3.3想象符合客观现实。小学生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常常会现实,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会符合客观现实。
3.4幻想的丰富性。小学生的幻想会逐步由肤浅到深刻、单一到丰富的发展。
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4.1教材方面
4.1.1“读教材,想画面”。通过以读教材、积累教材为出发点,让学生心中的想象充分发挥。
4.1.3通过看图,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人的大脑思维是由外界信息的不断刺激而活跃起来的,而外界信息的获得要不断地学会仔细观察,观察是通往想象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画,培养想象力。
4.2家长方面
4.2.1续写故事,让孩子续写故事,或者讲故事结局改编。
4.2.2平时善于假设情境,巧妙提问。
4.2.3比较差别,在生活的情境中,拿具体事物作比,让孩子观察、发现并找出其差别。
4.3教师方面
4.3.1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客观环境,包括课内的与课外的。课内环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有趣、轻松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课外环境则要求学生生活在蓬勃发展、健康向上的的环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快乐和幸福,随之而来的是身心健康,视野开阔。
4.3.2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教师在上课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象,不要把每堂课的内容排得过满,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否则便可能使学生养成惰性,形成光听不想的坏习惯。所谓的空间,指教师提出的需学生想象的问题在课堂上完不成,就布置到课外,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4.3.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该有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有自己的观点,敢于提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自由空间。这里所说的问题包括一些异想天开、异类的问题。对于提问题,教师要给予保护,对所提问题不可求全责备,而应鼓励或肯定,科学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再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提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吃深吃透,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去想象。
4.3.4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常规。突破思维常规往往能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思想,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常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3.5培养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生动、活泼,充满情感,并配以图片、实物、音乐、语势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觉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4.4在阅读中培养想象力
4.4.1品词析句,展开想象。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4.2感情朗读,训练想象。诵读时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
4.4.3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想象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4.5在作文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立足课文是想象的基础 ,要把想象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如语文教材中《落花生》一文,让学生从父亲的话中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随之引导学生以《蜡烛》进行联想:由蜡烛照亮别人,联想到清洁工、老师的无私奉献。创造假想条件,开阔思路。由已知推未知。如《田忌赛马》让大家推测之后的故事。体验生活是想象的源泉。
【关键词】自发性;临床特点;护理;脑出血
临床上,自发性脑出血是在非外伤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自发性的破裂从而导致的脑出血,其主要特点是起病迅速、发展快及病死率高等,是比较常见的急重病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对其临床特点的正确掌握及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可对治疗的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对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了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确诊。所有患者均依据由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当中的自发性脑出血的判断标准诊断,并排除了继发性的创伤出血。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在1-78岁之间,平均(34±5.8)岁。其中1-8岁5例、9-30岁29例、31-50岁20例、51-78岁8例。主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28例、脑血管畸形16例、淀粉样脑血管疾病5例、瘤卒中8例、白血病2例、原因不详3例。经影像学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脑实质内出血23例、并破入脑室8例,脑室内出血12例。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为突发性的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及呕吐29例、偏瘫22例、伴有失语17例、癫痫11例、视力障碍2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发性脑出血的病灶大于等于2个的有8例。
1.2方法所有患者依据具体病情采取手术治疗41例,非手术治疗21例。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给予全面的护理。首先要熟悉掌握该病的病情特点,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并依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及时的心理护理。并在患者入院前后进行BI评分比较。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现将笔者多年来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60~85岁,平均74岁。病例符合1999年WHO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Ⅰ期高血压54例,Ⅱ期高血压42例,Ⅲ期高血压30例。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特点
自觉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因此对老年人定期测量血压是必要的。
精神心理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这都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缺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本组76%的患者对何谓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的危害了解甚少,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长期治疗缺乏心理准备。这些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同时由于家属和患者道听途说,使其产生恐惧感。
治疗依从性差: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因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但是在长期服药中,往往以自我判断而中断用药或减少剂量。不少患者不能认真遵守医嘱,按时吃药,影响效果,与不良遵医行为有关,尤其是文化程度低者更为明显。传统观念认为“是药三分毒”,部分患者担心长期服药其不良反应会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自己感觉不服药也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或医疗费用高而不服药,未坚持规律服药或多服、漏服,对医生指导误解,记忆力减退等,故未能较好执行医嘱,造成不良后果,悔之晚矣。
不注意合理膳食:缺乏饮食对高血压病影响的认识,重视不够。高血压病患者宜低盐饮食,而部分患者因长期饮食习惯,认为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甚远,未能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不注意戒烟限酒:本组74例男性病例中,58例吸烟多年, 44例有饮酒的嗜好。其中92%的患者认为吸烟引起肝损害、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而缺乏烟酒对血压的影响、认识、理解。
结 果
12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血压均控制在较理想水平。无护理并发症发生,遵医行为良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
应用医学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病知识。如: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等等,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患者和家属容易理解和接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疾病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及科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饮食、心理、营养、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为患者更好解除痛苦,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避免情绪波动,减少应急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激动,尤其是生气和愤怒,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心率增快,使血压增高,故而高血压患者应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还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治疗的重要性,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取决于医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坚持规范用药,还要求家属做患者药物服用的监护工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达到治疗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服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这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延缓靶器官损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护理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未明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目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 140mmHg(18.6kPa) ,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 160mmHg(21 .3kPa) ,舒张压大于或等于 95mmHg(12.6kPa) 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 141-159mmHg(18 .9-21.2kPa) 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 .1-12 .5kPa)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73例住院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3例研究对象均是于2009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74岁;男49例,女24例;一期高血压19例,二期高血压31例,三期高血压23例。所有对象均符合WHO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2诊断标准
Ⅰ期高血压:临床上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头重、失眠、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Ⅱ期高血压:血管持久痉挛而致硬化、血压持续升高,舒张压大于97.5mmHg。实验室检查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Ⅲ期高血压:由于长期舒张压升高,动脉硬化,心、脑、肾供血不足而致纤维化,在此基础上出现功能障碍。
1.3方法
对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以及宣教,使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3.1保持情绪稳定。血压的升降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大喜、大悲、大怒都可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主动安抚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治疗情况及预期结果,注重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可适当让患者听一些适合老年人听的消除精神紧张的音乐,参加有趣的活动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恐惧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1.3.2饮食需三低二高。指导患者食用低动物脂肪、低糖、低钠(盐),高蛋白、高纤维素(蔬菜),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多食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食油选用豆油、菜油、麻油或椰子油,避免进食花生油和椰子油。体重超重者则需饮食清淡,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不抽烟,不酗酒。
1.3.3控制体重,根据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体重增加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病情恶化【1】。避免长期静坐或修养,鼓励病人除保证足够睡眠外要多加运动,比如说饭后步行15~30分钟,练气功打太极,调节气血有助于控制血压。
1.3.4定时排便。人体在排大便时腹压升高可影响血压。病人在排便困难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平时应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1.3.5发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如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病人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症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在通知医生的同时,准备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和止惊剂备用。
1.3.6按时、按量、按规定服用降血压药物。端正病人用药意识,遵守服药原则。有些老年病人按自己的意识擅自停药、减药,认为血压正常了后就不用吃药,还有的病人记忆不好,忘记吃药或者晚吃药,护理人员应统一按点发药,督促病人准时吃药。除患者坚持规范用药,还要求家属做患者药物服用的监护工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2】,达到治疗的目的。
1.3.7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停留。不用过热的水洗澡,禁止长时间站立。
1.3.8定时监测血压。老年人血压波动比较大,如洗澡、活动后应静坐30分钟再测量血压,老年人应多次测量血压,并注意观察有无靶器官损伤的征象。
1.3.9避免突然改变,起、坐、站、卧要平稳。老年病人行动比较缓慢,要协助帮助病人活动,睡觉的时候打起床旁围栏,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摔倒。
2 临床特点
2.1自觉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高血压病后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因此对老年人定期测量血压是必要的。
2.2精神心理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这都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2.3缺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本组76%的患者对何谓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的危害了解甚少,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长期治疗缺乏心理准备。这些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同时由于家属和患者道听途说,使其产生恐惧感。
2.4治疗顺从性差: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因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但是在长期服药中,往往以自我判断而中断用药或减少剂量【3】。不少患者不能认真遵守医嘱,按时吃药,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
2.5不注意合理膳食:缺乏饮食对高血压病影响的认识,重视不够。高血压病患者宜低盐饮食,而部分患者因长期饮食习惯,认为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甚远,对医务人员的讲解不理,未能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2.6不注意戒烟限酒:本组73例病例中,49例有吸烟嗜好多年,24例有饮酒的嗜好。其中92%患者认为吸烟仅仅引起肝损害、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而缺乏烟酒对血压的影响、认识、理解。
3 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
3.1药物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选择6大类药物控制血压,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由于降压治疗常需终生用药,因此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4】。联合用药原则:第一线降压药利尿剂,应根据病情联合CCB或ACEI;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心率慢的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而首选CCB或ACEI;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首选ACEI,但血肌酐高者慎用。需要ACEI而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者,选用ARB。
3.2药物选择:
3.2.1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使用小剂量。如氢氯噻嗪每天剂量≤25mg,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
3.2.2CCB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还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如硝苯地平5~10mg每日2~3次,尼群地平10mg每日2~3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每日1次。
3.2.3ACEI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用卡托普利12.5~50.0mg,每日2~3次,依那普利10~20mg,每日2次。
3.2.4ARB适用于需要ACEI治疗,而不能耐受ACEI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副作用者。常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
3.3疗效观察:①治愈: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mmHg以下,无明显靶器官损害和影响预后的并存的临床情况可视为痊愈。但应注意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定,通常需要终身治疗,经过降压药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服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②好转:血压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标准,靶器官损害和/或影响预后的并存的临床情况有改善但仍然存在。③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4 健康教育
4.1一般知识宣教 例如什么是高血压及其临床表现;高血压的诱因和危害性;血压的正常和异常范围;血压控制的目标;高血压各类并发症的预防;饮食要求;适量运动、坚持用药及注意事项;烟酒与高血压的关系等。
4.2减轻体重 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4.3减少脂肪摄入,给予低盐饮食 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忌食肥甘厚味、油腻煎炸之品,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等,高血压患者烹调宜选用植物油,如豆油、麻油、菜油等,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利于血压的控制。在改变食物钠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食物色、香、味,以及增进食欲,这样才能使患者自觉接受低盐饮食,减少酱油的用量,使用代用盐。
4.4戒烟和控制饮酒 每日不超过相当于50 g乙醇的量(男性20~30,女性15~20g)。因为饮酒不仅可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饮酒可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吸烟的消耗量与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系,吸烟者,高密度脂蛋白醇低,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量。
4.5适量运动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或太极剑等有氧运动。
4.6生活起居指导 慎起居,避风寒,防外感。高血压患者起床时应避免因改变,血压突然降低而引起昏厥,发生意外,故改变时应尽量缓慢,尤其是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防风寒,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避免人体受到冷刺激,身体局部毛细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洗脸、刷牙时应用温水。
4.7饮食结构合理 尽量软质饮食,多样化,清淡营养,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定时定量,不宜过饱,忌暴饮暴食。因为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所以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维生素丰富之食物,如菠菜、萝卜、青椒、橘子、葡萄等。
4.8定期检测血压、家属的配合是关键:教会患者或家属测定血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子血压计,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血患者可以自己测知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
4.9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激动,尤其是生气和愤怒,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心率增快,使血压增高,故而高血压患者应心胸开朗、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还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4.10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治疗的重要性,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取决于医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坚持规范用药,还要求家属做患者药物服用的监护工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达到治疗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服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这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延缓靶器官损坏的一个重要环节。
5 结果
73例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 小结
肥胖症患者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体重增加与否是监测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标尺。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食盐的摄入与血压呈正比。血压对盐的敏感性通常涉及种族、精神状况、社会因素、肾脏功能和饮食等方面。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建议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5g/d。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吴锡桂,李莹.减重对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207.
[2] 陈爱萍,张维娜,蔡虻,等. 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 .护理研究,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