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6 16:55: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铁路物流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X7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目前广西物流业进入重要发展时期,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南宁定位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西南出海物流通道纳入全国十大物流通道体系,标志着国家赋予了广西在全国物流体系中突出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目标,明确了广西物流发展的战略定位,广西物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但是,区内铁路现阶段基本上仍然局限在提供简单的运输服务,缺乏将服务向运输两端延伸,在灵活性、便捷性以及“门到门”服务等方面表现不佳,离货主的需求有很大距离;尤其是,铁路货运的大运量、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特点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突出。因此,通过对广西铁路物流通道进行规划研究,实现铁路运输不仅能够带动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延伸服务,方便货主,进而不断巩固和发展货运市场。
一、广西铁路物流通道现状与存在问题
铁路纵向主要有湘桂、黔桂、焦柳、益湛等干线;横向主要有南昆、黎湛、南广、贵广等铁路干线。目前,广西境内铁路运营里程约3239km,路网密度136.25km/104k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区内路网结构不合理,横向交通干线少、各铁路干线间的联络线少,使各铁路干线未能有效发挥协作作用。由于铁路建设年限较早和区内山区较多等因素,区内线路普遍存在技术标准较低、输送能力小的弱点。目前区内各铁路干线大多处于饱和状态,表现为客货车运行速度慢、旅行时间长、服务质量低,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和货物运输需要。
广西铁路物流通道总体上存在能力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铁路干线多为单线铁路,运能运力一贯紧张,特别是铁路的运输能力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此外,铁路运输货物进出不平衡,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不畅、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区域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益。
二、 物流业发展对铁路建设规划的要求
(1)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构建铁路现代物流中心
铁路在社会大流通、大物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铁路是一个庞大的运输产业部门,其本身就是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它的生产过程对社会大物流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目前,区内铁路由于经营方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其市场意识没有适时到位,致使其运输量占社会物流总量的比例正逐步下降,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力在相对减弱。因此,铁路运输业能否以运输物流化为方向,改革铁路运作方式和服务理念,尽早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而结合物流园区规划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不仅具有现阶段的即时经济效应,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效应。
(2)物流园区发展铁路运输,是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竞争的要求
在与公路的竞争中,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上具有很大优势,在短途上则处于劣势,铁路与公路竞争最激烈的就是200km到500km范围内的货物运输。物流园区实现铁路运输后,不断满足货主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必定会吸引更多的货源。这样,不但可以巩固中长途的优势,而且大大增强在200km到500km范围内运输市场的竞争力。
三、广西铁路物流需求分析
3.1 广西重点物流节点的划分
物流业的发展要从提高物流基地物流节点之间的联通程度和提升节点对城市、港口腹地辐射能力的角度,重视物流通道的建设,以便为物流节点的建设,以及节点物流服务潜能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撑。根据《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区域重点建设4大物流区域,1 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6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7个专业性物流中心。
广西重点物流节点划分表
3.2 广西主要铁路物流密度预测分析
广西铁路主要承担对外客货运输任务,同时也承担广西区内的客货运输任务。通过对2013年国家铁路OD交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可以发现,2013年广西对区外发送货物占铁路货物发送总量的77.8%,其中发往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的货物运量排名前五,占铁路出区货运量的75.6%,发往以广西作为出海口的西南四省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货运量占比为56.6%;2013年通过铁路到达广西的货物占广西铁路到达总量的81.8%,其中来自贵州、广东、云南、湖南、河南的货运量排名前五,占区外到达量的78.3%,来自西南四省市的货运量占54.5%。广西与相邻省市间的货物交流量所占比重较大,到达量要大于发送量,尤其是相邻的贵州省,占广西铁路区外到达量的38.2%。根据广西与全国各区域的客货运交流情况,结合西南地区各省市与广东省的交流情况及区域相关研究成果,预测研究年度广西主要物流通道客货流情况如下表所示。
广西主要物流通道客货流情况表
四、铁路物流通道规划的原则
铁路物流通道规划总的来说是铁路运输网络与运输组织管理的优化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已形成或改造扩展的铁路运输网络,在一定的运输组织方式下,分析现有的路网、运输组织方式能否满足物流系统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路网和运输组织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形成满足物流发展需求的物流通道方案。结合广西区内物流节点的发展规划,铁路物流通道规划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应满足广西物流业发展及做大做强区域工业的战略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与城市或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协调一致;
(3)符合现代物流节点、主要港站枢纽对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要求;
(4)与现有的铁路运输网络和运输组织方式相协调;
(5)符合物流节点间的相互衔接优化的需要;
(6)满足行业物流通道畅达的需要;
(7)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五、铁路物流通道规划方案
结合相关规划,区域铁路物流通道建设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海港、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三大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 “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依托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多式联运中转设施,逐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具体来看,铁路物流通道建设规划如下:
广西重点物流节点及通道示意图
5.1 湘桂通道
湘桂通道:湘桂线为解放初期建成,是广西与华中、华东和华北地区交流的主要通道。目前永州至柳州段按新建双线,电气化进行扩能改造,速度目标值250km/h。南宁至凭祥段线路吸引区内运量小,线路平、纵断面等技术条件较低。
对南凭段进行技术改造,由现在的Ⅱ级线路标准改为Ⅰ级线路标准,并规划南凭复线铁路,形成南宁至东盟的快速客运通道。
5.2 南昆通道
南昆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铁路干线,是联系西南内陆地区的重要部分,其运量逐年快速增长,促进了西南各省区与沿海的物资交流,1997年南昆线在湘桂线江西村站引入南宁枢纽。在建云桂线,起于南宁市,止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昆明南站,全长915.8公里,为国铁一级电气化双线铁路,预计工期为6年。建成后,南宁到昆明需5小时左右,比走现有的南昆铁路要节省6个小时左右。规划对既有南昆线进行复线改造。
5.3 黔桂铁路通道
南宁至贵阳通道由既有黔桂铁路、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及新建金城江至南宁铁路组成,主要承担贵阳、川渝及以远地区与广西、粤西及海南地区的客货交流。通道内黔桂铁路扩能改造2009年初完成。规划新建金南线,速度目标值200km/h以上,同时,对黔桂铁路进行复线改造,加强南宁与广西西北部和贵州的联系。
规划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黄桶至百色铁路是川渝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客货交流的一条辅助通道,也是黔西地区煤炭南运又一条通道。
5.4 益湛通道
益湛通道由既有焦柳线和益湛线组成,主要承担华中及其以北地区与广西、海南地区及东盟各国交流。益湛线2009年通车运营。
规划对焦柳线、益湛线进行电气化改造。
5.5 北部湾通道
北部湾通道主要由南防、钦北、钦港、黎钦等铁路组成,主要承担北部湾地区与西南、华中地区的客货交流及港口集疏运运输。一是在建南防、钦北铁路为新建高标准双线铁路,与既有线形成三线格局,能力将大幅度提高,远期规划视客货流增长需求,实现客货分线;二是既有黎钦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提高港口后方通路能力;三是在建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国家Ⅰ级单线铁路,设计时速为160km/h,填补了桂东南地区的路网空白,扩大路网的机动灵活性。
规划建设铁路有合浦至湛江铁路,与钦北线相连,将形成北部湾地区沿海铁路大通道。
5.6 珠三角通道
南广铁路,全面提升南宁与东部地区的铁路联系水平。
规划建设柳肇铁路,线路为国家Ⅰ级双线铁路,设计时速为160km/h。
5.7 国际物流通道规划
一是对既有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新建高标准双线铁路,是构建泛亚快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对在建田东至德保至靖西铁路的延伸,2020年修建至中越铁路口岸龙邦形成新的进出境通路;三是新建防城港至东兴口岸铁路,本线东接南防铁路,向东与沿海铁路通道连接,西与越南相接,远期将形成新的中越铁路通路。
5.8 区域行业物流通道规划
一是新建百色-河池-桂林铁路
主要为加快完善百色、河池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物流通道。
二是新建田东-来宾铁路
主要为建立煤炭和主要矿产品物流通道,结合桂中地区发展(来宾工业)对铁矿石、煤炭等矿产品的市场需求,完善煤炭和主要矿产品物流通道。
三是新建柳州-贺州-韶关铁路
主要为建立重点工业品和煤炭物流通道,完善桂有西色金属工业基地及柳州工业基地与粤西韶关、赣南、福夏等地区大宗生产资料物流体系建设。
四是新建钦州-崇左-靖西铁路
根据既有物流通道建设规划情况,崇左的物流园对外联系将处于单点辐射形态,单点辐射形式一般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的交通枢纽地区,考虑崇左市作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及将来经济发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机遇,围绕建设面对东盟农产品采购配送中心的目标,本规划提出建立大宗农产品、重点工业品、矿产品物流通道:即钦州-崇左-靖西铁路物流通道,使桂西南物流通道处于环形辐射形态,以有效组织货流,实现不同流向货源快速集结,提高物流效率。
六、物流园区铁路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到2015年,伴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加快及物流园区铁路规划建设实施,我区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及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南凭线、合浦至湛江铁路等出海出边铁路物流通道框架基本形成,物流服务网络逐步向外拓展,出海出边物流通道发挥积极独特作用。
到2020年,将建成一批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齐备、引领带动力强及具备国际、国内区域物流组织与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铁路运输在物流园区中的主导作用明显;黄桶至百色铁路、金南线、柳肇线、防城至东兴铁路、柳州-贺州-韶关铁路、靖西至龙邦铁路等铁路通道建成,出边铁路物流通道进一步加强。
到2030年,围绕大宗农产品、重点工业品、矿产品运输需要,适时规划建设田东-来宾铁路、百色-河池-桂林铁路、防城港(钦州)-崇左-靖西(百色)等铁路物流通道建成,区内各地区性物流节点铁路物流通道呈环形辐射形态,物流园货流组织顺畅,物流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我区建设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中心和出海出边物流通道目标将得以实现。
结束语: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健康、集约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铁路物流通道进行规划研究,构建快速、便捷的物资流通体系,是保证物流节点之间,物流节点与外部区域的各项物流功能顺利实施,达到物畅其流的基础和前提。规划的铁路物流通道方案不仅能够完善广西区内路网布局,而且能够加速物流业的布局,实现物流业与铁路运输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的通知[R], 2008.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R], 2009.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R],200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广西铁路发展“十二五”规划[R]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2011.
[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R],2009.
[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9.
[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R],2012.
[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工业的决定[R],2009.
[9] GB 21334-2008-T,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S],2008
作者简介:
1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选址
1.1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要满足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求,即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需要在当前城市建成区的、间隔一定的距离寻找合适地点,以减少铁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阻隔影响。(2)与城市产业布局相协调。合肥规划建立四大产业聚集区,即西部产业聚集区、西南部产业聚集区、北部产业聚集区、东部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位置应尽量靠近物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聚集区。(3)符合合肥铁路枢纽发展规划。未来合肥铁路枢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合肥东站位于枢纽的东侧,它是枢纽内唯一技术站。靠近合肥东技术站建铁路物流中心,符合铁路主要货物流向,保证进出中心的车流顺畅,便于列车的集结编组,可减少货车的迂回运输、折返运输等无效作业。(4)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应能坐落于合肥城区快速公路干道旁,且与城市内部道路有顺畅的通路。(5)节省工程项目投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是基于合肥南货场搬迁而生,新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若定位于合肥铁路枢纽内某货运站,有利于减少枢纽内铁路运输格局的变化和充分利用既有线路、货场设施(包括车站所衔接的专用线),减少工程数量及投资。
1.2选址结果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合肥铁路枢纽货运布局条件,可作为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候选地点有:钟油坊站、桃花店站、合肥北站和双墩集站4个站位(如图1)。设计了城规目标、经济目标、工程目标、交通目标和交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标定(限于论文篇幅限制,过程略),得到了4个位置方案的决策权值向量排序(如表1),方案3(合肥北站)、方案4(双墩集站)、方案1(钟油坊站)和方案2(桃花店站)。首选合肥北站方案的理由:(1)与合肥城市规划吻合度好。铁路物流中心选址于合肥北站位置,由于位于合肥城北庐阳工业园区内,不受场地限制,建设条件良好,硬件环境理想。(2)可充分利用合肥北站大部分原有的铁路设施与设备,铁路物流运作效率高。(3)交通区位较理想。铁路物流中心周边地区有宁西、淮南、合九等铁路线和合徐、合宁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4)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效果。合肥地区包括中部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和商业系统的需求旺盛,铁路物流中心未来易发展成与公路系统联手的货物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并依托上海,开展国际物流服务。成为中部地区出境物资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
2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布局
2.1物流中心功能设计
建设合肥铁路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合肥铁路南货场的货运功能“转移”或合肥北站货运能力的扩张,而是在铁路运输功能的基础上,引入物流理念,提升铁路在合肥物流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为合肥铁路物流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功能可分为:(1)基本功能,包括公铁联运及公路快运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及流通加工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商品检验检疫及口岸功能;(2)延伸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货物调剂中心、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商务功能、车辆辅助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生活办公配套服务。基于上述功能设计,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区可划分为:铁路运转区、铁路运输服务区、公路运输服务区、物流作业区、道路系统和停车场、综合服务区。
2.2物流中心设施关联分析
物流中心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取决于作业流程和功能区之间关联的强弱。如果用A、E、I、O四个等级代表功能区之间的关联重要程度,表2即为基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关联线图底稿表。具体分析如下:(1)“1铁路运转区”是与其他关系密切的作业区数量最多的区域,应首先考虑其位置。铁路运转区的核心是铁路货物列车到达和出发作业区,因此其位置需要结合合肥北站的铁路正线位置一并考虑。(2)当“1铁路运转区”位置确定后,需要再寻求与其作业联系最密切的第二个作业区域。由表2可知,作业区1与作业区2、4、5、6的关联度等级均为A级(绝对重要),其中,作业区4、5除与作业区1关系最密切外,与其他作业区关联重要等级相对较低;而作业区2和6之间却存在着强关联特征。因此,选择“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同为第二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3)当“1铁路运转区”、“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位置确定后,与它们作业关联密切的还有“3公路件货服务区”和“7流通加工区”。这两个作业区都与铁路物流中心功能拓展有关。其中,“7流通加工区”是铁路物流中心未来功能拓展的方向。考虑到铁路物流中心初期规划与建设要求,作业区7可定位于铁路物流中心的预留发展区域。因此,“3公路件货服务区”作为第三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4)“4笨件作业区”和“5散货作业区”属于铁路另类作业货种,不仅占用场地大,而且货物移位不便,对物流中心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这类作业区分布于物流中心的外圈比较合理。分析表2中的关联关系,作业区4较作业区5与其他作业区关联关系略强,因此,应先定“4笨件作业区”位置,再规划“5散货作业区”位置。若以作业关联关系最重要的A级和E级为准则,合肥铁路物流中心7大作业区的位置排列框架如图2所示。
2.3物流中心布局设计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物流快速集散、物流中心内货物流动顺畅等要求,合肥铁路物流规划应利用规划道路、站前路条件,改建通站道路,以物流中心作业区为节点,道路为分割分界,形成作业集中、区域化布局,如图3所示。(1)铁路作业区采用混合式布置,其中铁路件货服务区和集装箱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横列布置,采用整列式装卸线设计,以提高集装箱和件杂货的装卸作业效率与能力;散货作业区和笨件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纵列布置。由于本站这两类货物作业量相对较小,日取送车量不大,调车作业对车站行车作业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散货作业区设于车站最北端,与件货服务和集装箱作业区相隔笨件作业区,有效地阻隔了散货可能对物流中心区的污染。(2)公路件货服务区设于车站南端,近淮北路,便与货运车辆的进出作业,而且因其近集装箱和铁路件货作业区,为公铁中转(联合)运输创造便利条件。(3)流通加工区设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之外,主要考虑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将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该作业区近期可能缓建,从土地有效利用出发,设于淮北路北侧是合理的。另外,该作业区邻近铁路集装箱作业区和公路件货服务区,也为未来物流增值服务的提供预留了条件。(4)物流综合服务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的管理机构、信息中心和为入住的物流企业提供商务、金融、交易服务场所。其位置定为物流中心的东部,远离散货作业区,既保证了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的联系方便,也避免了物流中心的散货最大污染源。考虑到物流中心的发展可以分两步走:先建设近古黄路侧的一部分,根据未来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发展情况,适时增加综合服务区的规模。
3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建设与运作建议
[关键词]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多式联运物流;物流格局;调整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及对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
近期,我国相继对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物流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提出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城市建设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大型集装箱中心站,改造40个大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所在地的集装箱专办站,保留100个左右的集装箱办理站。目前,这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大部分已经建成,成都、大连、西安、上海、郑州、昆明、深圳和青岛等集装箱中心站已经投入使用。最近,铁道部又再次调整了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拟整合全国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建设32个专办站,逐步撤销其他现有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其中,在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三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①。
(二)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对广西物流业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把南宁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及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等目标使得广西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日益迫切。由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为主构架的多式联运物流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作为与全国集装箱专办站的对接点,其必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
2.进一步提升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物流中的地位。铁路在我国物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且随着其功能的发挥,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为广西与全国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对接的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必将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广西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聚集更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其发展的进程。
3.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在广西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其功能必将被相继建立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32个集装箱专办站所取代。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不但要履行现有集装箱办理站的职能,而且还承担着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及办理站对接的重任。不管是区外的货物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运送到广西或者在广西中转,还是将广西的货物运送到区外,都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方能实现。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问题将成为广西物流实现与全国物流对接的关键,而且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政策的推动下,上述3个集装箱专办站在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更加明显。
二、铁路集装箱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目前,广西已经建立的集装箱办理站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技术水平低,且多为综合性的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装卸效率低,短途运输能力和仓存能力不配套,不具备与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对接的功能。要实现广西物流与区外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二)招商引资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物流发展战略 产品运输如何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对接是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后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业也需要有足够的集装箱货源作为支撑。现实中,不管是产品的运输还是集装箱货源充足与否都与地方的招商引资理念密切相关。因为,招商引资战略对企业投资地和项目选择具有引导作用,符合物流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战略既有利于解决企业产品运输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对接问题,减少物流成本,又可以为多式联运物流所需要的集装箱货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广西地方政府必须把招商引资的理念与物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物流发展作为制定、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物流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不管是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并且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适应集装箱衔接的载体为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物流园作为基础。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立及运营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与区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或者专办站对接的任务也将由这3个集装箱专办站来完成。这就要求广西必须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为促进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实现广西物流与我国物流发展的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物流中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广西公铁、铁水联运体系尚未建立,腹地与港口之间铁路运力不足,铁路信息化功能不够理想;项目比较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建设周期过长,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都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二是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在国铁、地铁、港口之间存在交接作业程序复杂、过程重复、流程不畅和港内装车工艺不配套等,制约了车辆周转效率,使本来已经紧张的运能更显吃紧。三是技术装备差,客货共线。速度低、列车运行不正点、运到期限长、交付时间不确定等运输时效性矛盾突出。由此可见,广西现有的运输条件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广西要真正实现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突破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运转效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瓶颈。
三、顺应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广西物流格局的对策
(一)确定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
毋庸置疑,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必将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也将为广西与全国多式联运物流的对接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不但要肩负起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中西亚、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历史使命,而且广西还承担着发展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等战略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经济发展必将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西南和中南地区货物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将承担起上述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重任。由此可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是广西物流发展的必然和唯一选择。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发展要实现满足区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外省区甚至是与国外进行高效对接的目标,必须解决物流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打破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体和多式联运物流效果不理想的物流瓶颈,确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这是广西物流发展的思想指引问题,更是物流发展的战略导向问题。
(二)加快广西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
1.用好国家和地方政策解决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和土地制约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指出,要保障物流重大项目用地需要,自治区确定的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列人工业用地范畴。制定在市区内的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到城郊建设物流园区(中心),实行与市区内原土地置换政策,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企业适当补偿。《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和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要重点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物流业发展的资金和土地政策,把集装箱专办站列入地方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将其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和广西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融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制约问题。 2.加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好与集装箱专办站衔接的公路、港口建设,集装箱办理站内装卸、搬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集装箱运输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建设问题。
3.考虑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巨大的市场也必将给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运输“无缝”对接的实现,必须依靠广西连接作用的发挥。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特别是南宁站的建设必须考虑由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在场地的规划、机械设备的装备、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留出相应的余地和空间。
4.尽快确定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落点。相对钦州而言,防城港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港口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物流集疏等管理与铁路相关部门的对接比较顺畅。如果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确定在钦州,很可能会对防城港港口功能的发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使其成为“死港”或“无箱港”。如果先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在防城港,未来争取在钦州再设立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有可能。为此,广西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铁道部集装箱专办站的整体规划,立足于防城港和钦州各自的优势,尽快确定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具体落点,以便整体推进广西3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筹建工作。
(三)谋划相应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广西的大型物流园区尚属空白,这与铁路集装箱发挥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拥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和依靠大型物流园区以实现集装箱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要求是极其不适应的。广西在加快建设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同时,应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专办站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集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交通便利、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节约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以确保这两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最大程度发挥其集疏功能。
(四)加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与港口、交通枢纽的衔接 广西在推进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全国物流的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及广西的铁路、公路、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一是要加强与港口建设的衔接。结合《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北部湾港、南宁、贵港、梧州、柳州和百色等港口铁水联运设施,突出抓好沿海港口后方集疏运设施建设,通过新线建设和路网改造,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组织和提高广西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疏解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开展铁水联运的要求。二是加强与广西货运枢纽及公铁联运基地的衔接。其关键是要按照《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重点建设南宁、柳州、桂林货运枢纽和玉林、百色、金城江、北钦防、梧州、贵港、贺州等大型公铁联运基地。鉴于公路在连接货运枢纽、公铁联运基地与南宁、柳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较大的特点,在加强区内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现有的承载重量能力不足的公路的改造工作,以增强公路的运输承载能力。三是加强与现有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衔接。
(五)加强招商引资理念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结合
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不但对企业投资地具有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成本及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战略,决定了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要实现与外省区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才能实现。广西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理念或者政策必须随着广西物流发展格局的调整而改变。在引进投资项目时,政府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国家和广西物流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发展的趋势,更多地考虑项目投产运营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产品运输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接问题,从项目生产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政府为实现企业产品的运输而投资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角度引导项目投资,尽可能引导项目在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具有便捷运输条件的地方落户,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六)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广西相关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与铁道部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进一步了解掌握铁道部关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及时做好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接工作,由争抢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点转向通过提前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铁道部主动投资建设铁路集装箱专办站。
[]
[1]黄定嵩,杜新,广西北部湾物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黄晓红,官锡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11).
关键词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大发展、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铁路运输大提速,铁路在运输系统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铁路物流园应运而生。在物流园区列入物流业振兴规划的九大重点工程之后,全国各地铁路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纷纷提上议事日程。
与传统的物流园相比较,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中,用于货物交接、中转的货场是铁路物流园规划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货场配置不仅能有效实现园区的基本功能,还能提高园区内部运输效率。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功能
铁路物流园区(KailwayLogistics Park)是按交通运输方式分类的一种物流园,一般以铁路车站为基础,以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实现铁路车站与物流功能区的结合。它是以铁路枢纽、铁路货场等场所为主的物流节点,是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场所,是通过衔接几种运输方式优化铁路物流的货物集散中心。
传统铁路货场是车站的一个生产车间,是完成货物处理作业的场所,也是铁路运输与支线短途运输衔接的地方。铁路物流园区货场不是传统的铁路车站内的货场,而是与物流园区物流功能区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专门为物流园区内部物流企业、功能区或外部运输服务的场所,主要包括铁路货物线和货物交接场地。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是园区内物流的交接场所,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达园区车站,停靠在货场相应的货物线上,然后把货物卸到指定货位,之后,或者通过汽车运送到园区指定功能区进行相关作业,或者运出园区,或暂时存放在货场。从园区运送来的货物、从园区外通过公路运来的货物也是先到达货场,然后通过装卸机械、人力等装运到货车内,再通过车站运出园区。铁路物流园区货场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货物装卸功能:负责装卸车站、园区各功能区到达的货物。
2 中转功能:负责中转车站、园区外到达的货物。
3 暂存功能:负责暂时存储车站到达的货物,这些货物暂时无法运送到指定地方。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基本可以分为尽头式、贯通式以及混合式。其中尽头式又分为尽头式集中和尽头式分散,贯通式分为贯通式集中和贯通式分散。
1 尽头式货场
(1)尽头式集中货场
尽头式集中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不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不深入到物流功能区,而是集中在一起,货物线两侧规划成货物交接场地。尽头式集中配置模式的优缺点详见表1。
(2)尽头式分散货场
尽头式分散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不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分散延深到相应物流功能区。尽头式分散配置模式的优缺点详见表2。
2 贯通式货场
(1)贯通式集中货场
贯通式集中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并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不深入物流功能区,而是集中在一起,货物线两边规划成货物交接场地。贯通式集中配置模式优缺点详见表3。
(2)贯通式分散货场
贯通式分散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并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延伸到相应物流功能区。贯通式分散配置模式优缺点详见表4。
3 混合式货场
1.国际物流经济发展特点及趋势
1.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而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对物流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2国际物流经济发展具备以下特点:集约化、系统化、市场化、国际化、物流服务内涵继续拓展、专业化物流服务不断壮大、物流服务过程继续延伸、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具备完善的配送中心、物流效率整体提高。
1.3国际物流经济发展的趋势: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中、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2.我国铁路物流经济发展及未来趋势
2.1我国铁路物流的现状: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运能不足,铁路运输总体能力紧张、物流设施的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人才缺乏,设施落后。
2.2我国铁路物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铁路联运将进一步加强、集装箱运输将得到大力发展、物流可视化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物流设备的性能将大幅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二、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1. 铁路物流园区规划特点
1)园区目标市场与铁路运输市场关系密切; 2)物流园区与综合铁路货场紧密结合;3)货物仓库与铁路专用线便捷连接;4)园区路网布局及场坪需要与铁路运输统筹考虑。
2.如何处理好铁路货运量与园区物流量的关系
2.1铁路物流园区货运量预测。“物流量”是物流活动各环节产生的实物在物流活动中数量的总和,是物流园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库存量、货运量、配送量等部分。由于铁路物流园区以铁路运输为重点,因此园区的货运量就成为影响园区规划的最重要因素。对货运量的预测,一方面能为园区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还能为建设基础设施、合理规划物流园区规模、改进作业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2.2控制好铁路物流园区规模:园区建设要跟据实际情况去逐步实施,园区的规划要以园区的“物流量”为依据,当然可以作适当的超前预算。
3.物流园区与铁路货运中心的布局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铁路运输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园区转变,由此,传统铁路货场将发生巨大转变,未来将形成大型综合货运站向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型货场向配送中心发展、规模较小的货场向集货或分货中心发展。整合铁路货运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现代物流理念,与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功能完善、作业高效的铁路货运中心,从而便于实现各物流节点间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布局,优化铁路货源结构,切实发挥铁路在货物运输物流市场中的较强优势。目前,铁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兴起,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物流园区和铁路货运中心是两种互补的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要根据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在相应的空间场所对物流所需要的空间作最合理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物流园区要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环绕货运中心布局,遵循各自功能区域,结合地形地物就近集中设置。
在规划设计中,铁路货运中心与铁路物流园区既要独立规划又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统筹研究,有机抽取两者功能的共同点进行统筹规划,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相得益彰。
三、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的推动
1.铁路的地位
就整个社会物流体系而言,铁路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运载能力强,成本低,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济,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通道;二是有无可比拟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在现代物流体系中,铁路被定位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三是铁路已经成为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骨干,但是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所占的比例不算很高。四是就目前来看,铁路是我国西部开发、东西双向对外开放和促进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物流通道,是支撑现代化物流体系大陆化的主要载体。
2.推动作用
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促使城市物流产业发展。铁路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企业。1)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巨大,一般企业无法独立开发。物流园区通过政府的投资帮助大大减轻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期投入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去,在高质量的竞争优势中,在获得的优势的同时为服务者带来丰厚的利润,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2)加强人才培养既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为园区内企业输送人才,推动物流国际化的进程;物流园区通过企业生产辅助设施,统一条形码、托盘、电子标签等的价格,将标准化的技术综合到物流产业中,推动信息化管理、产业的进程。3)信息化管理物流园区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将企业在能力和管理上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同时也提高了园区的工作效率。4)铁路货运具有完备的物资管理机构和系统。它具备了一定的物流服务流管理基础,具有货运和延伸服务的机构和管理经验,对于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具备一定的物质和组织基础。
关键词:铁路货运改革;物流;人才培养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从而实现货运物流一体化。随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不断的融合、适应与发展,铁路物流人才对于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铁路运输质量、构建铁路运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与之匹配的铁路物流人才的缺乏却制约着铁路物流的迅猛发展。
1 基于铁路货运改革的铁路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一)铁路货运改革的内容
铁路货运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铁路货物运输要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铁路运输组织要由传统的内部生产型向市场营销型转变。
此次铁路货运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简化受理,实现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化。二是改革运输组织方式―随到随办,敞开受理。三是规范收费。明确货运收费的项目、标准和条件,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四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
(二)人才需求的变化
铁路总公司通过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方面希望改变“重生产、轻经营,重安全、轻营销”的传统思维,所以这就需要具有经营和营销理念的高级人才,需要融合电子商务、铁路运输管理知识、现代营销理念、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铁路物流管理人才,包括铁路物流战略规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运营管理人才就会为铁路物流企业所热捧。另一方面,货运改革的目标是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新形势下铁路物流资源不断整合,铁路运输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迫切需要大量的铁路物流作业操作人才。因此,铁路货运改革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需要既掌握市场“行情”又精于物流“专业”的人才。
2 铁路货运企业物流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人才发展规划不足
铁路货运改革虽然是从2013年开始,但是时至今日,多数铁路货运单位仍未建立符合物流市场发展需要的物流人才发展规划,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前瞻性不足,以致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的计划统筹,企业人才断层严重。
(二)用人机制缺乏灵活性
处于转型期的铁路货运组织根据项目的不断拓展需要各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甚至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团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僵硬的人事制度,限制了铁路企业大量引进物流人才的可能性。目前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较单一,只局限在铁路系统内部调配人员或由上级部门统一招聘大学毕业生,这类人员实践性和实用性不强,培养周期较长,成为企业转型期发展的一大阻力。
(三)物流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偏少
物流人才数量不能满足货运组织的需求,严重供需不足。并且多数员工是从铁路系统内其他岗位转行过来,并没有从事现代物流行业的相关工作经验。而对于近三年内接收的物流专业的年轻员工,缺少实战经验,缺乏系统的能力锻炼。况且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年轻员工尚未培养成熟,暂时还不能为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四)复合型物流人才缺乏
现有铁路运输人才普遍过于专注铁路运输而导致思维定式,知识面狭窄、视野不足,创新突破困难。而具有产业链管理、物流服务营销、信息化等现代物流综合管理知识或能力的人才缺乏。
3 铁路货运改革下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措施
(一)制定铁路局物流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铁路货运组织的物流发展规划,从战略的高度上,诊断企业现有物流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并考虑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来分析和估计,对企业的岗位编制、人员合理配置、招聘、选拔和员工教育培训等内容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只有对铁路物流各层级人才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使以后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做到有的放矢。
(二)拓宽渠道,大力引进各类物流人才
1.加大物流类毕业生招聘计划,建立后备人才库。
目前各铁路企业物流类毕业生招聘总量偏低,根据中国铁路人才网各铁路局的2015年毕业生招聘计划统计,各铁路局物流毕业生
招聘数量一般不超过招聘毕业生总量的3%。在当前物流人才引进手段有限,内部培养为主的情况下,只有加大物流类应届毕业生招聘规模,才能充实物流人才储备队伍,逐步改变人才总量不足的现状,方便以后企业选拔表现优秀、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毕业生。
2.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人才的合作
一方面加强在高职院校开设涵盖铁路和物流两个方向技能的专业,为铁路培养实践性、应用性强的铁路物流专业操作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高校培养铁路物流管理人才,例如铁路局可以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学校根据铁路企业的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在企业设立实践导师,学生每学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利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此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同时也能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检验理论。
3.通过社会招聘,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企业最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用战略眼光规划企业发展,又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同时还具备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工作经历的人。这种高级物流人才能够从铁路内部培养产生的较少,但对铁路货运企业的转型却至关重要。企业可以从行业协会或者专业的猎头公司等渠道入手,有方向的寻找高级专业人才,使聘用的人才能够与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相吻合。
(三)多措并举,对物流人才进行培训
1.对铁路物流人才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铁路企业不仅要对物流发展政策、方向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深入国内外市场、了解先进的物流发展情况,再结合铁路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对铁路物流企业需要的人才分层分类,确定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形成需求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培训需求,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客观不足对员工进行培训。
2.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铁路企业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满足物流人才的培训需求。一是普及宣讲,可以在开设集中脱产培训班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师资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营销观念、物流知识普及宣讲活动。二是因材施教,建立与物流人才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针对各层级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教育。三是现学现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让新员工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强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四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员工去物流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观摩交流,学习先进物流企业的经验做法。
3.借助外援,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聘请相关高校优秀教师、物流行业协会专家或知名物流企业管理层担任企业物流培训讲师、特邀嘉宾,定期组织开展讲座、学术交流、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有条件的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各地物流大会活动,开拓现有物流人才视野,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杰.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4):66-67.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logistics nod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ailway station and modern logistics nodes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of railway station, to modern logistics nodes into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the mode and principle were expounded.
关键词:铁路货运站;物流节点;转化;分析
Key words: railway station;logistics nodes;transform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23-01
0引言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的大提速,传统铁路货运正积极构建铁路货运物流网络,向现代物流转化,逐步以既有铁路构筑运输流畅、方便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现代物流环境。物流节点包括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不同层次,它是组织各种物流运转、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在物流网络中起到调度指挥和信息中枢的职能。铁路在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上拥有优势,可以进一步发挥铁路货运营业站的作用,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开展各种物流服务。由于目前铁路物流存在着物流过程、物流设备、物流组织的分割,铁路要发展物流业,必须进行整合才能发挥出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在以铁路货运站为基础,构建物流节点的同时,需要优化铁路物流结构,实现铁路发展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1物流节点的功能及作用
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接处。现代物流网络中的物流节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中枢等职能。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包装、装卸、保管、分货、配货、流通加工等,都是在节点上完成的。物流线路上的活动也是靠节点组织和联系的,如果离了节点,物流线路上的运动必然陷入瘫痪。所以,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2铁路干线货运站的物流功能分析
铁路货运站一般处大中城市、工矿地区和重要港口,专门处理货物的运输,它在组织货源、减少货物在途运输停留时间、保证货物运输及物资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1 货运站与物流节点的关系货运站是运输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物流作业的重要节点,它是实现物流作业的连续有序及物资流动顺畅化的重要保障。货运站有大量的客户和供应商供需以及物资的流向、流量、流程等信息汇集,是物流系统中信息的汇集地之一。货运站承担着货物的装卸搬运、列车的到发、货物的承运及交付等工作,是进行客户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货运站与物流节点的差异货运站作为传统的物流服务站点,与现代物流节点在业务功能上有许多共同点,主要表现在:①它们都是联系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纽带,能够对客户的产品进行空间的转移。②它们都是物流信息的处理者和传递者,会对物流网络的整体流通费用产生影响。③在物流网络中,铁路货运站与物流中心的性质是相同的。
3铁路货运站向物流节点的转化
3.1 货运站向物流节点转化的可行性铁路货运站与物流节点在功能上、区位条件上存在共性和互补性。货运站实现了物流节点的传统货物运输等功能,是为物流节点进行多式联运提供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换装的平台。物流节点则以货运站为基础,发挥其它物流环节功能的衔接作用,对原有的运输过程进行功能延伸和升级。
3.2 货运站向物流节点转化的优势条件货运站作为铁路干线上重要的节点,汇聚了人流、车流、信息流,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有一定的认识,思想观念容易转变,能够用现代物流理念进行管理和运作,并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适合国情的管理和运作经验。同时铁路货运站由于多年的实际运作和相互合作,建立起了很大的客户网络,拥有一批固定客户,并在客户中树立了一定的信誉,拥有发展成为物流节点的若干优越条件,具有进一步发展物流的能力。
3.3 货运站向物流节点的转化模式在区域物流网络中,物流节点是空间经济活动最密集、最活跃的地方,它可以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而区域物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所以物流节点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区域,并且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扩散力,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源。物流节点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附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发达程度、所在城镇之间各类物质相互交换所形成的市场规模以及物流节点的开放性,反映了这些城市的向心力和辐射能力,物流网络节点的通达性、商品交换程度及其发展潜力。
3.4 货运站发展为物流节点的原则物流节点的功能和服务特性决定了物流节点应与城市物流需求与供给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并充分考虑多式联运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整合。铁路货运站发展为区域物流节点需要满足以下原则:①货运站功能要同时满足铁路交通流和区域物流需求的原则。在规划具有物流服务功能的货运站时,要充分考虑铁路沿线和影响区域的物流需求与物流特征,合理设置服务功能与确定建设规模,既要满足铁路交通流的需求又要满足区域物流的需求。②货运站物流节点与区域物流系统统一规划原则。在铁路货运站向物流节点转化时,应把可以作为物流节点的服务区纳入到区域物流节点规划中,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货运站辐射区域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其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的层次和功能,充分发挥货运站在铁路沿线及影响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③铁路货运站物流节点一体化规划原则。由于全国铁路由铁路局分区域进行管理,铁路货运站物流节点一体化可先分段进行,再逐步实现全国货运站物流节点的一体化。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将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面对物流给铁路运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发展物流产业势在必行。铁路应当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占据现代物流的主导地位。以铁路货运站为基础建立物流节点,实现整个运输过程的对接无缝化,可有效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铁路货运站向物流节点的转化不宜盲目进行,而应根据铁路货运站的具体情况,做好货运站场的物流需求预测及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既有设备,并注意加强铁路货运企业与其它物流环节的协调合作。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结构调整态势
2001年5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标志着上海市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总体规划对铁路方面提出了4点意见:一是重点建设高速铁路;二是调整完善铁路网络;三是强化上海铁路枢纽;四是改造调整中心城区货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海的交通资源趋向紧张。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初步形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将使货物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集装箱运输将成为更为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据《上海市“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预测,至2005年,全市货运量将达到63000万t,其中,对外交通货运量40150万t,铁路货运量为4700万t。规划中提出铁路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调整、扩建或新建一批编组站、货运站,扩大上海铁路枢纽能力”。
上海的产业发展政策将以“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为基本原则。未来10年,上海的工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将有很大的调整。
“十五”期间,上海将重点建设和发展三大物流园区,即港区一体化转口贸易性质的外高桥物流园区,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中转园区;航空口岸型的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将形成航空快递特色的物流园区;陆路口岸型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通过陆上交易的集聚效应形成多式联运的物流园区。其中西北综合物流园区选址于西北部外环线附近和沪宁、沪杭高速公路之间,是上海陆路辐射长江三角洲和内陆省份的物流枢纽。
2
上海地区货场概况
上海铁路枢纽货运站的分布现状是随上海市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不断建设而形成的。上海枢纽以南翔编组站为中心,分别沿北线和南线并以弧状向上海市纵深发展。上海枢纽共有货运营业站14个,枢纽地区货场中除安亭、封浜、闵行、金卫西、叶榭几个小型货场外,其他货场都在城市外环线以内,有些货场还靠近城市内环线。2001年上海枢纽完成货物运输3183.4万t(其中货物发送1063.5万t,到达2119.9万t),完成货运收入86905万元,分别占上海铁路分局完成总量的57%和68.2%。在上海枢纽中,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杨浦、上海西、南浦、何家湾、新龙华、桃浦、北郊和张庙8站主要担负了上海地区整车、集装箱、危险品以及大件、石油、矿石和笨零等货物运输任务。2001年,8站年运量达2545.3万t,占上海枢纽全年货运总量的80%。上海地区杨浦等8个货运营业站车站的货场概况见表1。
3
上海地区货场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多年来,上海地区铁路货场进行了多方面的适应性改造、扩建,使上海铁路货运设施的分布基本满足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及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实施,社会对铁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枢纽地区铁路货场在设施装备、总体布局上已难以适应,应该予以调整和强化。
货场布局的调整从总体上看存在以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上海地区货场经多年建设,内部结构已经成熟,货场调整将需要大量投资;
(2)货场搬迁后将造成许多相关的专用线,包括路产的和企业的,其中有许多大型物资企业,搬迁将对这些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3)货场的调整对市政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新建货场则要同步建设相应的市政配套工程;
(4)货场布局调整要符合上海的城市规划,做到与上海的工业布局相结合、与上海币的物流专项规划相结合、与上海市的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相结合、与铁路的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
从建设发展的角度看,铁路货场的调整将会有利于上海市建设规划实施和城市功能的转变,有利于上海铁路适应货源结构变化,有利于铁路运输发展和铁路网的建设,有利于发挥上海铁路的区位优势,拓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运输份额。
现对上海地区有关货场分析如下。
(1)根据上海市的城市建设规划,杨浦站和货场处于杨浦区中心住宅区,因此车站的存在影响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同时机车、车辆的运行和货物装卸等对周边居民以及环境有——定的影响。搬迁将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但搬迁将加大货场与浦东新区的距离,从而增加部分企业的运输成本。同时,搬迁还将会对上海地区铁路冷藏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2)根据上海市物流发展规划,西北物流园区主要建设在江桥和桃浦地区,因此将上海西货场向西、西北地区调整有利于城区改造和建设,也有利于铁路规划建设上海西部地区综合物流企业,在促进铁路自身发展的同时使城市地块的使用更合理。但上海西站搬迁后给车辆等运用技术指标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该站综合功能齐全的石泉路货场、上海铁路局的集装箱修理厂和篷布修理所等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将影响诸如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部分货主的物资到发。
(3)南浦站及货场地处市中浦江岸线边。随着黄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建设,车站搬迁将为南浦大桥以南岸线改造工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南浦站是枢纽内唯一的站内拥有港口码头的水陆中转站,搬迁后在上海枢纽内很难选择新址再建,铁路由此可能流失部分水陆货源。
(4)北郊及张庙站地处宝山工业区的边缘,是服务于上海钢铁企业的2个重要车站,浦东铁路建成后将经由此与沪宁干线连接。北郊站是上海地区唯一的零担运输办理站,经多年建设,已形成规模,配套设施齐全。城市规划中车站周边将建设物流区域,因此近期内不考虑搬迁。张庙站主要是一个为宝钢集团服务的车站,也不宜搬迁。
(5)何家湾是重要的工业编组站,地处黄浦江与长江交汇的吴淞地区,该站不仅是吴淞工业区内多家大型企业共用的工业站,也是服务于港口运输的港湾站,是上海枢纽内唯一与上海港接轨的车站。车站主要办理取送车、调车和交接车等作业,为周边大型企业和仓库提供便利的运输服务。在该站建综合货场不仅能为该地区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而且还能为杨浦货场搬迁创造有利条件。
(6)新龙华车站主要服务于南浦站及货场,也为沪杭线小运转列车担当解编作业,同时为周边的一些专用线单位提供运输服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其功能将逐步萎缩,远期规划该站可与南浦站及货场一起予以搬迁和转移。
(7)桃浦站及货场是上海枢纽内重要的危险品运输车站。随着上海工业布局的变化,该地区的化学品生产已逐步转移到金山的漕泾化工地区,以至该站的危险品运输量日益减少,而普通物资运输却日益增长,因此对该站可作运输功能的调整。
4
货场调整的设想和建议
货场调整总体设想:依托南翔、新桥编组站(近期)、罗店编组站(远期),结合浦东铁路建设,沿城市外环线外侧合理布局,形成上海铁路枢纽圈。货场调整的原则:先建后拆,合理布局。
结合对上海地区有关货场所作分析,货场调整建议如下。
(1)新建何家湾综合货场。办理整车、集装箱以及保温货物运输,主要吸纳杨浦站怕湿、散堆装、机械保温货物以及部分集装箱等,吸纳上海港九区、十区国际集装箱等,原何家湾站性质和运输办理业务不变。建议规划新货场占地20万m2,设计年运量310万t,“十五”期间开工建设。何家湾综合货场投入使用后拆除杨浦站和货场,其拆除地块的使用功能可转换为商业和住宅建设等。拆除江湾站及相关专用线,部分必须保留的专用线接入何家湾站,其拆除地块的使用功能可转换为商业和住宅建设等。
(2)扩建江桥综合货场。该货场建造在江桥物流园区内,主要担负西北物流园区的物流运输。建议货场规划总占地40万m2(新建货场30.7万m2),该货场与江桥物流园区同步建设。
(3)新建桃浦站综合货场。办理整车、集装箱等运输业务,吸纳原上海西站石泉、铜川货场的货源,并规划建设物流功能,溶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圈。原危险品运输业务搬迁至漕泾化工区。建议规划新货场占地36.7万m2,设计年运量350万t,“十五”期间开工建设。桃浦站综合货场建成后,拆除上海西站石泉路、铜川路货场,拆除地块可按规划要求开发利用。
(4)新建漕泾铁路危险品货场并与漕泾化工区区内铁路接轨。办理上海地区及江浙地区等危险品及化工品等运输业务。建议规划车站和新货场占地20万m2,设计年运量100万t,“十五”期间规划。
(5)近期新建杨行集装箱结点站,远期建外高桥集装箱综合货场,结合浦东铁路建设修建芦潮港集装箱结点站。杨行集装箱结点站主要吸纳浦西地区以及上港九区、十区等的国际集装箱货源,预计车站和货场占地约56.7万m2,年设计运量近期103万TEU、远期133万TEU。建议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外高桥集装箱综合货场建设结合浦东铁路的建设一并进行。芦潮港集装箱结点站在浦东铁路及芦潮港支线的建设工程中同期建设。
(6)新建新桥大型综合货场。办理整车、集装箱等运输业务,吸纳南浦站以及市西南地区货源。建议规划车站和货场占地50万m2,设计年运量500万t,建设周期3年。新桥货场建成投入使用后,拆除南浦站,其地块的使用功能可按黄浦江浦西岸线建设的规划转换为商业和住宅建设等。
(7)新建新桥编组站。该站主要承担沪杭线、浦东铁路以及乍浦铁路车流的改编任务。建议该站与浦东铁路同步建设。新桥编组站建成后拆除新龙华车站,该地块可作为移建上海车辆段及相关铁路设施的建设用地。
(8)调整和补强北郊站货场功能,吸纳原上海西、杨浦站部分货源,成为市北地区大型物流中心。建议2005年完成。
5调整后的新格局
上海铁路枢纽货场经布局调整后将在上海地区的四周形成新的格局。
(1)在上海的东北和东南部:杨行集装箱结点站和芦潮港结点站以犄角之势与浦东铁路沟通,分别与外高桥诸港区和芦潮港海港区共同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铁联运的集疏运系统。
(2)在上海的西部:将现有的货场向外扩展,与西北物流园区相结合,在江桥物流园区内扩建货场,组建铁路物流企业;在桃浦地区有桃浦站及综合性货场。
(3)在上海的北部:以北郊站功能性改造、新建何家湾站综合性货场吸纳北郊地区货源,尤其是服务于上海的钢铁基地。
(4)在上海的西南部:随着浦江西岸改造,南浦货场将迁至新桥地区。新桥货场将主要吸纳市南及松江开发区等货源。南浦站原址将建成具有浦江特色、用于商业和住宅的标志性建筑。
[关键词] 绿色物流 铁路物流企业 物流标准
一、绿色物流的涵义
1.绿色物流的提出
物流业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环境产生着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存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运输过程中车辆的燃油消耗、燃油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与此同时,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关注。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绿色物流的概念被提了出来。绿色物流的发展能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尽力推广绿色物流,为物流的绿色化奠定基础。此外,在物流的实务方面,各国也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发展绿色物流的措施。如在物流系统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
2.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目前对绿色物流的定义尚不统一。常见的观点如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所下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笔者认为,绿色物流注重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它不仅强调了对环境全方位地关注,还强调了对物流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物流效率的提高,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
3.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
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一般包括节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的信息搜集和管理等内容。其中,节约资源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绿色运输关注的是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要求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发展绿色物流与铁路物流企业的关系
绿色物流的发展与铁路物流企业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铁路物流企业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中将发挥主导作用。
1.发展绿色物流要以铁路物流企业为依托
作为铁路物流内容之一的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它具有运输能力大、单车运载量大、车速较快等优势。铁路运输具有绿色环保优势,在环境污染方面,铁路所产生的废气、噪音干扰比其他运输方式都要低;在能耗方面,等量运输下,铁路明显优于民航和公路,若高速铁路火车的能耗为1的话,飞机的能耗为15.2,高速公路汽车的能耗为7.6;在土地资源方面,铁路占地少、利用率高,在相同流量情况下,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八分之一。也正是由于铁路运输的环保优势,在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紧张、环境问题突出的国家,发展绿色物流必然要以铁路物流企业为依托。
2.铁路物流企业在发展绿色物流中将起到主导作用
2004年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周转量的 55.7%,但消耗能量仅占交通运输企业能耗的19%,也就是说,铁路用不到五分之一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会二分之一的交通运输量。从煤炭运输数据来看,70%以上煤炭运输总量依靠铁路完成,预计2007年铁路运输量将达到13.7亿吨。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应当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构建以铁路为中心,以公路、水运、航空为补充的绿色物流体系上面。铁路物流不仅在传统物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由于其自身优势,它将在绿色物流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3.发展绿色物流可以壮大铁路物流企业
在铁路物流企业中,中铁快运和中铁物资集团200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38018万元和180504万元,位列我国物流企业的第七位和第二十位。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铁路物流企业仍然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即便是大型铁路物流企业,其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绿色物流是铁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随着人们对产品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符合环保条例、没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将无法参与国际竞争。ISO14000环保标准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我国铁路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必然的。绿色物流导致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流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高效节能、少污染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
三、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制约因素
铁路物流企业在开展绿色物流时,会至少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制约。
1.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相关人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他们对一般物流的认识还不全面,更何况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有人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它不仅不能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甚至有人认为,即便要发展绿色物流,那也是政府事情,与铁路物流企业无关。如此淡薄的现代物流意识必将严重制约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
2.绿色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物流标准不统一
我国的物流技术和绿色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铁路物流企业装备水平仍然较低,物流管理软件的设计更加混乱,铁路物流的分拣,仓储至今依靠人力,无法满足客户时时监控的需求,也无法按照客户需求及时更改计划。在联运方式下,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如未有效地解决我国货物联运过程中托盘规格统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我国铁路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制约着绿色物流的发展。
3.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铁路物流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比较缺乏。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数量有限,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在短期内研究落后、人才短缺的现象不可能改观,这也将制约着绿色物流的发展。
四、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若干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通过铁路企业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普及绿色物流观念,树立全新运作观
绿色物流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当前我们应当加强绿色物流普及知识的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物流的全新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府加强对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支持
绿色物流政策措施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对物流过程中污染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电气化货车,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等。
合理布局、制订适宜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总体规划。在国家层面,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各自都在搞线路和节点建设规划,缺乏有机联系。全国现代物流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应尽快出台,以引导形成以铁路物流为中心的绿色物流体系,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技术改造。2006年,全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605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705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3960公里;铁路部门把重载运输作为挖潜扩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能力紧张的繁忙干线和煤运通道,对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设备实施“短平快”技术改造,采用大功率机车,重载列车开行数量大幅增加,如大秦线在2004年突破1.5亿吨运量的基础上,现在已突破2亿吨,成为我国既有线挖潜扩能提效的范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今后要完成的任务还很艰巨,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更大力度地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促进铁路物流的绿色化。
3.铁路物流企业要积极进行绿色化物流运作
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铁路货运应该积极探索与其他运输方式各种形式的合作,例如铁路、公路联运模式,铁路、公路、水路联运模式等,这样可以克服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开展公路、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从而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还能实现环保的目的。
加快铁路仓储基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铁路企业日前拥有大量的仓库、货物、堆场、货运设施、门吊、叉车等装卸设备,由于功能问题没有充分利用造成闲置。因此,转变铁路仓储基地功能,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举措。
除此以外,铁路物流企业应使用绿色包装、加强物流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做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有效控制资源支出和消耗,提高物流的绿色化水平。
4.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己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铁道部等八个部门联合颁布。这项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原来部门分割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整合。目前,成立国家级物流标准化机构来负责绿色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很有必要。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物流标准,与国际化组织合作。ISO14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成立的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尚未取得认证资格的铁路物流企业应主动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积极采用国际物流标准。在铁路方面的125个国家标准中,已采用国际标准的24个,占19.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应结合我国铁路物流的实际情况选择国际标准。例如,从货运列车载盘效率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节约加固货物的有关费用,我国应该优先选用1200×1000mm这种托盘国际标准作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5.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滞后,除了观念落后,技术装备及物流标准的原因外,还和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有关。为了加快绿色物流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环保,节能经济的物流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只有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才能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注重培养方式的联合化,如大专院校和铁路物流企业联合培养铁路物流企业职工,科研机构和铁路物流企业联合攻关课题等。此外还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的实用性和层次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铁路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物流业在绿色的轨道上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军: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J].铁道货运,2006,(9):1-4
[2]谷中华:浅谈我国铁路企业如何发展现代物流[J].物流科技,2005,(1):14-16
[3]程文明等.绿色物流环境下铁路发展的契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8):15-17
[关键词] 铁路物流 现代物流 发展对策
铁路物流是运输物流的一个分支,是通过铁路干线或相关服务开展物流活动的综合性过程。铁路物流是在铁路基础上发展的物流,是以物流为载体,发展铁路业务为目的的一种运作模式,它的作用在于将物流与铁路更好的结合。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身的优势在“运输”。而“运输”正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活动,是物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随着中国铁路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铁路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现代物流业正是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有挖掘潜力的“第三利润源”。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愈加重要和紧迫。
1 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1 政策优势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几十年来国家一直对铁路的发展给予高度的关心和支持,比如在行业保护性措施、铁路建设融资、技术改造、铁路改革的政策环境等方面都令其他非国有企业望尘莫及。
1.2 网络规模优势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前期投资很大的行业,需要大量网络运营投资。我国铁路不管从总量和密度都名列世界前茅,铁路网遍及全国,统一的全国铁路网体系以及遍布全国的铁路站点、仓储、装卸机械、场地构成了从事现代物流所需的物流实体网络,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多套涉及铁路运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这些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信息管理系统为铁路搭建了一个基础良好的信息网络平台。网络规模优势确立了铁路物流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5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铁路共有中铁快运、中铁特货运输等5家公司入围。这些公司物流起步较早,在物流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金和人才,在物流竞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占有了一定的市场。
1.3 铁路货运场站具备成为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优势
由物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物流(配送)中心设置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比较合适。而铁路货运场站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且有强大的铁路运输支持。因此,铁路货运场站这种优势在政府主管部门规划全国物流中心或区域物流中心时,为其成为规划内的物流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1.4 资源优势
包括铁路庞大的资产优势、技术装备优势、多年营销形成的客户资源优势、某些产品的品牌优势以及良好的社会商业信誉优势,多年来积累的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等。所以,铁路货运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完成由传统的物流企业向现代功能性物流企业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依据规模优势,积极发展物流服务,再把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完成由功能性物流企业向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
2 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布局不合理
我国铁路物流设施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使铁路物流的运行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城市周边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过多。仅在广州地区2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有6个集装箱办理站,北京环城有3个,上海市周边有3个。这些集装箱办理站大部分位于城区,不仅被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包围,而且与城市发展规划存在较大矛盾。
2.2 物流信息不畅
信息在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铁路的全国性大网络在现代化通讯电脑联网设备上具有较强优势,依托铁路基干网,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但这些信息往往只作为内部制定工作计划的参考,而市场上大量供求信息缺乏合适的渠道进入铁路内部,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尤其是没有形成物资市场动态监测和价格监控体系,定期分析需求和价格信息,以形成覆盖全路的物流信息网络,使铁路蒙受巨大损失。
2.3 物流过程间断,条块分割
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输运、储存、搬运、装卸、货物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过程被分割间断,缺乏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同时物流设施配置也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据统计,全路各单位共有300余家储运基地,拥有仓库2000 多座,专用线路500多条,储运设施遍布全国,但仍按传统分属运营、工程、建筑、物资等分口管理。如此局面基本是按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形成,造成许多资源浪费,降低铁路运输利润。
2.4 物流网络运作水平低
铁路是在固定路网上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铁路庞大的网络资源应有高水平的运作与之相配,而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企业的思维定势、思想观念、管理方法还局限于某一地区的资源和市场为轴心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小生产式的管理模式,造成网点不活、线不成网的情况,导致失去网络经营的战略优势。
2.5 物流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企业严重缺少物流规划咨询、物流政策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并且,掌握供应链管理知识、有创新意识的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不高,物流运作效益低下。
3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向物流业发展,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命运的系统工程,既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又要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因素。要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优化营运模式,对铁路物流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要明确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发展方向,利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制定符合国情、路情的发展规划;其次要自觉进行企业规模重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物流运作的制度基础。应对我国铁路物流原有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抓住目标客户,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制定符合铁路物流发展的策略。我国铁路在大宗客户的开发上潜力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宗货物、高附加值、长运距、多功能服务的产品运输会越来越多,应抓住有利时机,制定我国铁路物流结构调整的阶段策略,定期对铁路物流结构进行测评,实行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全程监督。
3.2 找准切入点,构建物流网络体系
在全国铁路当中大多数从事物流的企业是铁路局兴办的多经企业。主要从事与铁路运输相关的现货业务,对物流过程的其他环节如货源组织、加工、存储、配送涉及很少,功能单一,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抵抗政策风险的能力差。铁路要从生产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着手,积极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并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实现连续性、长期性的协作。加速与商品集散地、大型货物配送中心、大型超市集团和批发市场的联系协作。向高新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挺进,加大对新型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承运、配送力度。以大中型货运站为主,以小型货运站和代办点为辅,全方位、多辐射地开拓综合物流市场,构筑与海陆空相联接的立体式“大交通”格局。
3.3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进行物流运作的基本保证。在硬件方面,要以大、中型货运站为基础,建立若干个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完善仓储功能,构筑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软件方面,以现有通信设施为基础,建立全国联网的物流服务信息系统,构筑物流运作的信息平台。
标准化、信息化是发达商流和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发展的基础,高效的物流分配需要统一的标准和快速、准确的信息交换。铁路物流不仅要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运作”的物流标准,还要开发统一的信息平台,注重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物流信息链。要积极引导和整和各种信息流,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特别注意铁路物流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将各种运输方式、各种运输企业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软硬环境。
3.4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铁路货运业向物流业转化,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对外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与路外的单位合作。这主要以吸引资金为目的。二是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这样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可以更快地掌握国际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所以,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是解决资金问题、掌握物流技术和管理技巧的捷径。
3.5 建立与完善法律、政策支持系统
铁路货运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各系统、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和合作,避免条块分割的现象。因此,要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国家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与政策,作为铁路物流改革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需要清理和规范现有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法规、标准等,本着精简实用,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物流法规。但现有的民法和工商注册法仅对运输企业作了若干规定和详细要求,而对物流企业如何运作尚无法律可循。为此要根据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惯例,以符合WTO有关规则为支撑,研究制订《法》,并对《铁路法》没有提及的条款加以补充;在制订铁路改革的政策时,充分考虑运输及物流发展的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迅速成立铁路运输业,物流业发展、规划、运行常设机构,以便在今后国家规范物流管理职能时抢占先机,以利于铁路物流业的发展。
3.6 加快铁路物流人才培养
铁路物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需要大批精通现代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应做好铁路运输对物流业人才的需求规划,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专业教育,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加强物流人才的短期培训,积极与有物流研究实力的科研院所、物流培训机构、国家物流行政专业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物流信息和技术引入铁路物流管理实践中,进而加速我国铁路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4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正确积极的发展对策引导下,当前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趋势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4.1 集装箱运输将得到大力发展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综合性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迅速、方便和经济等特点,能将产、供、运、销系统地联成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货物运输的装、运、卸不协调, 运输费用高、速度慢、质量差的落后状态。同时也为装卸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总量的扩大,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需求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未来铁路物流的生力军。
4.2 铁路联运将进一步加强
联运是国际货运的主要方式。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要求物流运作模式、物流管理与国际接轨。国际上大型生产企业往往通过联运手段构建其反应迅速、运行顺畅的供应链体系,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只有将铁路系统的发展与水运、空运、支线公路以及其他专业的服务支持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考虑,突破铁路封闭式系统运输格局,铁路联运才能发展成为全球供应链支持体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3 物流可视化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进程的深入,物流供应链管理已建立了通畅快捷的信息平台。依靠此平台,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业务管理是未来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铁路系统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共享体系不断形成,铁路物流业务的可视化系统将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供应链企业可以在供应链网络上实现对产品的实时跟踪。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系统开发将是铁路运输物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4.4 物流设备的性能将大幅提高
物流设备的性能大幅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的大型化,为了进一步发展铁路物流的规模优势,铁路货运车辆将向载重化发展,如已出现载重量达7150吨的超重货运列车;二是速度的高速化,铁路将通过提高运输速度,不断缩小与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的差距,如法国在1990年制造了时速513.3km/h高速列车,日本1998年将实验时速提高到539km/h。我国当前正采取多种技术方案实现铁路的提速战略。
4.5 物流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全球性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是未来物流发展的主力军。作为物流系统集成商,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对客户的集成、管理精细、井然有序的“多点停留配送”,在遍布世界的供应商、销售商之间进行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采购与传递等业务。在我国,物流需求主要是境内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他们急切要求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这些都表明我国开展第三方物流潜力巨大。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物流必将发展成为重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
5 我国铁路物流业发展展望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铁路物流的发展必将克服体制和能力上的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取得更大的发展。
5.1 铁路物流的社会责任更加艰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石油需求也稳步增长,从2007下半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飚升,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较大影响。其中,交通运输业尤其是公路货运受到的冲击较大。为了消化油价上涨给公路运输带来的成本增加,国内大多数公路运输企业将运输费用上涨10%左右,这一措施致使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货运量减少、利润下降,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石油供求仍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我国交通运输业将面临极大挑战。铁路物流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因其技术经济特征优势受油价上涨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油价上涨、国内公路运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铁路物流为社会运输需求提供充足的运力保证,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5.2 铁路运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根据铁路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增加17000公里铁路。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其中,复线里程3.5万公里;铁路煤炭外运能力将达15亿吨;快速线路营运里程将达2.2万公里。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线路客、货高密度混跑而致运输队能不能大幅提高的现状,可快速扩充我国铁路物流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便捷运输、通畅、高效的铁路物流网络。
5.3 客户服务水平将大幅提高
铁路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服务行业,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其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铁路物流服务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还处于单纯运输的状态,传统的客户服务方式、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客户要求。且随着和谐铁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主要干线实施客货分线,铁路运能将得到大幅释放,届时必定需要相应水平的客户服务方式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了适应提高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铁路系统将在未来几年内建设全路统一的客户服务中心,建立集中提供营销和售后服务的网络系统,实现铁路物流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旅客货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通过客户服务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大大方便社会公众获取铁路客货运信息,改善铁路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铁路客户服务水平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我国铁路物流的新进展及2008年展望[J]. 现代物流, 2008,(3):15-16.
[2] 赵燕林.中国铁路发展物流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10):12-13.
[3] 谷中华.浅谈我国铁路企业如何发展铁路物流.物流科技,2005,(5):14-16.
[关键词] 铁路企业 铁路货物运输 现代物流 西安西站
一、引言
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经过几次改革后,铁路货运站已具备改组成为完全物流企业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撤消了分局,铁路局直管站段的新体制下,随着铁路企业市场化的深入,铁路货运站不仅要面对其他运输方式、外资物流企业的竞争,还要面临其他铁路货运公司在本地开展货运业务的竞争。铁路货运站在转型为完全物流企业的过程中难度将加大,转型也显得更为必要。本文以西安铁路局西安西站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铁路货运站如何面对竞争,发展为完全物流企业的问题。
西安西站管辖陇海线西安西站、西安东站、三民村站、三桥站和西户线的户县站、马王村站和新西北线路所。主要承担西安枢纽列车编解任务,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的到发、中转以及蓬布回收等业务。
二、西安西站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分析
铁路行业因为拥有铁路网的垄断,而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点,这是由于路网的固定成本比重大且沉淀性高,有极强的网络经济性和较强的整体性。但铁路的垄断不是完全的垄断,运输市场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是有可替代性的。不完全的垄断可以通过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来消除。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基于此而进行的。西安西站所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来自外部的竞争
作为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的物流龙头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已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整体开发建设业已展开,它的建设将直接威胁到西安西站货运业务的开展。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东邻纺渭路,南靠北三环路,西至灞耿路,北临建设中的西安新筑集装箱中心站。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投资总额98亿元,由一个中心(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三大组团(国际物流区、国内综合物流区、物流产业集群区)组成(如图)。
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计划从2006年起至2015年,用十年时间分三期开发完成。建成后,中转量将可达到665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输2800万吨/年、305万个标准集装箱/年,公路3850万吨/年。对陕西省GDP 拉动值到2015年有望达到540多亿元。相比较而言,西安西站的物流业在规模、实力、技术、设备、人才等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竞争劣势。
2.来自铁路行业内部的竞争
正在建设的西安新筑集装箱中心站隶属于中铁集装箱公司,位于西安枢纽北环线新筑车站,是根据《铁路集装箱运输“十五”发展计划》,铁道部集中力量建设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昆明、重庆、乌鲁木齐、兰州、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沈阳、青岛、大连、宁波、深圳)之一。西安新筑集装箱中心站按功能要求,近期设到发场、存车场、装卸场,预留机务折返所。装卸场又包括主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及其他辅助生产设施等。到发线、存车线和调车线近期混合使用,共设7股道,有效长850m;装卸场设于到发场南侧,近期设装卸线8条(其中2条初期用作存车线),有效长850m;远期预留装卸线4条,有效长1050m。车站西端设有牵出线1条,有效长850m;车站东端咽喉南侧预留机务折返所1处。西安新筑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从西安枢纽合理布局考虑,存在着将西安西站集装箱业务向中心站转移的可能性,西安西站的年货运量将受到巨大影响。
西安西站2006年完成的货物发送量是446.9万吨。如果西安枢纽内的集装箱业务全部集中到集装箱中心站的话,到2015年,西安西站流失的运量将接近其2006年一年的运量,到2025年,将超过其两年的运量(如表)。
由于西安西站是隶属于铁路局(以后可能是铁路货运公司)的运营单位,西安新筑集装箱中心站是隶属中铁集装箱公司的运营单位,因此,两者之间的竞争是独立于“网”之外的“运”的竞争。这是“网运分离”后引入竞争的基本模式,将会在铁路体制整体改革到位后普遍存在于全国铁路运输行业中。另外,西安枢纽北环线已于2006年9月1日正式成开通。北环线是陇海线在枢纽内的货物分流线,东起新丰镇编组站,向西经临潼北、新筑、肖家村,至茂陵车站,与陇海线、宁西线、包西线、侯西线、咸铜线均直接连接。北环线建成后,货物列车从北环线分流,陇海线以运行客车为主。这种情况下,今后处于陇海线上的西安西站可能货运功能会最终消失,仅保留专用线业务。加之可以确定的是,在2007年新丰镇车站改扩建成为双向三级七场路网性编组站,西安东站届时被改为高速铁路机车车辆检修基地,丧失货场功能,仅保留专用线功能。此时,西安西站所属的两大支柱性货运功能,将逐步弱化甚至消失,西安西站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西安西站发展成为完全物流企业的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西安西站发展成为完全物流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安西站在今后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1.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发展方向
集装箱业务分离、货场受限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大物流的建设,给西安西站留下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西安西站只有走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道路,转型成为第三服务流供应商。建议西安西站利用运输优势、存储优势、短途延伸服务优势,在专业物流中心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承担大客户的物流外包业务。例如,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原淀粉生产企业,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有90%的产品和20%原材料在户县车站运输,方向主要是成都、重庆、昆明、武汉、广州等地,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而且随着企业即将进行的扩能改造,所需的原材料的本地供应量将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增加外购将是必须的。根据这些分析,国维淀粉存在着物流外包、专业发展的可能。西安西站可以考虑将户县车站逐步过渡到专一发展对国维淀粉的物流服务业务,最终形成以户县车站为基地的国维淀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成为西安西站新的支柱。
2.结合城市规划,各有侧重选择不同发展方向
处于城市当中的铁路货运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规划的限制,如何用好城市规划,趋利避害,是铁路货运站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西安市规划的物流体系中,三桥是物流中心之一。建议西安西站对地处城市腹地的西安西站、西安东站采取保守式发展策略,保证必要的投入和设备更新,以专用线业务发展为主,灵活运用现有货场面积。西安东站可以借助与新筑国际港务区和纺织城物流中心成犄角之势的位置优势,利用延伸出去的专用线,主动融入到国际港务区和纺织城物流中心的发展中,为新筑集装箱中心站和物流中心提供各种服务,盘活、用好专用线资源,争取利益最大化。三桥车站尽管只是个三等站,但由于地处城市,是规划的六大物流中心之一,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三桥车站以及相邻的三民村车站,应当给予倾斜式的跨越发展。应结合城市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完善运输服务设施、设备,扩充实力,铁路运力上给予绝对保证,特别是短途运输能力必须跟上,使铁路物流成为物流中心的核心,尽可能主导物流中心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利益和发展机会。
四、结束语
铁路货运站在完全走向市场之后,首要的是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而不应过多拘泥于战术设计。在战略的选择上,大方向应当是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但具体的物流操作模式必须结合各自实际来选择,第三方物流可能会是绝大多数货运站的选择。同时,铁路货运站应正确对待竞争,对来自铁路行业的内部竞争,要区别对待,认识到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同类的特点,有合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西安铁路局史志编撰委员会.2006年西安铁路局年鉴[Z].2007年3月
[2]罗四维 郑国华 李丹江: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切入途经[J].铁道货运,2006(12):7~10
[3]铁道第――勘测设计院.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可行性研究报告[Z].2007年2月
[4]袁超群: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建成[N].西安日报,2006~7~19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依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二)绿色物流特点分析
绿色物流是依据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广阔性,使得绿色物流必须遵循多种理论基础,比如,生态与经济学理论、生态与伦理学理论等。这些理论都要求:在发展物流行业与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受力与资源的利用率,必须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前提,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物流运输实施规划,进行商品的储藏、包装、运输、配送等工作。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与传统的物流相比增加了许多,除了专业性质的物流企业(如大家所熟知的申通、圆通等)外,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等也被规划在内,另外,等级不同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也包括在内。绿色物流要求整个物流系统都必须遵循“绿色”的原则。首先,商品在生产上必须是绿色化的,生产企业必须控制商品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接受”的,对资源的利用是充分地。当产品进入流通流域后,其运输造成的污染是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最严重的,同样资源的消耗也是最多的。此时,必须想方设法对其加以控制,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采用合理的运输工具,采用清洁的车辆燃料,减少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以达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小和对资源的利用最少的目的。在商品进行运输前所进行的产品包装也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对包装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避免包装材料进入环境,久久不能降解,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物流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考虑到了环境的承受力、资源的利用率及社会子孙后代的发展和利益,并且实现这些利益的统一。
二、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社会物流的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运输设备及运输线路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联合运输等。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最符合绿色运输理念,公路运输中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大因素;水路运输相对速度较慢,相对缺乏安全性;航空运输成本较高,主要用于一些高价、急需物资的运输,不适合推广。铁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也更符合绿色运输的理念,在将来的运输系统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优点分析。节省能量是铁路运输最大的优势。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陆上运输方式,是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铁轨提供给火车的是一种极光滑又坚硬的媒介,可以使火车以最小的摩擦力在上面行驶,相比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极大地节约了火车所消耗的能量。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配置得当,同一重量的货物用铁路运输要比路面运输节省5~7成的能量,这就意味着铁路运输节约了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无论是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于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交通运输工具所带来的尾气污染是构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个污染气体包括CO2、SO2、CO等有害气体是造成现代社会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源。另外,交通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音也是社会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交通运输工具尾气形成固体颗粒物还会造成飞尘污染等。相比公路运输而言,铁路运输产生的废气污染比公路小得多。相关研究表明,每完成单位运输量公路排放的CO、CO2、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分别是铁路的155倍、4倍、2.5倍、36.7倍。另外,铁路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装载量大,运输能力强,匀速速度快,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在成本上占据了优势。铁路运输承运的各种商品几乎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南半岛 “双Y形”铁路 物流大通道 东南亚
[中图分类号] F5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3-0045-04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东至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粤亚铁路快线的线路构建及重大举措研究” (GD14XGL26)。
[作者简介] 陈朝萌(1975 ― ),湖南醴陵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发展战略。
物流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已通过巴基斯坦构建了一条联系印度洋的大通道,如能跨越中南半岛,构建第二条联系印度洋的大通道意义重大。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东盟十国有六国在中南半岛,构建跨越中南半岛物流大通道,可满足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快速增长对物流的巨大需求,促进中国优势产业的转移和过剩产能的输出,对提供中国到印度洋的多元物流解决方案,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中南半岛物流设施现状
物流大通道的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中南半岛现有运输方式的基本情况如下。
1. 铁路水平落后。中南半岛各国每百平方公里内的铁路公里数或者单位人口的铁路公里数均远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铁路基本为米轨,建成时间长,大多比较破旧,时速在50~80公里,运输能力差。按照泛亚铁路的线路规划,中南半岛将建设东、西、中三条国际铁路,使用标准轨距建设。
2. 公路发展不平衡。中南半岛的公路发展水平远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东亚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为100公里,不到经合组织的1/3,高速公路比例非常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公路网比较成熟,而缅甸、柬埔寨等国公路发展水平落后。
3. 内河运输能力有限。跨越中南半岛的水运仅有湄公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怒江)两条。萨尔温江(怒江)大部分河道为峡谷地形,河岸两侧多为山地,多激流险滩,航线开发较为困难。湄公河(澜沧江)航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通航,最大的船舶可以达到420吨。在老挝会晒至琅勃拉邦有300公里河道未实施整治工程,枯水期浅河段仅能通航60吨级船舶。
4. 航空以客运为主。中南半岛目前除中心城市的机场外,其他的机场跑道较短,仅适合支线飞机的起降。目前中国和中南半岛的航空运输主要都是旅客运输,中国到中南半岛的货运量少。
5. 管道运输连通云南。管道运输仅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的运输,我国已有以缅甸皎漂港和马德岛为起点至中国西南部的油气管道。
二、物流大通道的起点和终点
在中国跨越中南半岛联系印度洋的物流大通道设计中,可在铁路线路的基础上,设计国际公路的线路,作为物流大通道的骨干,实现与铁路定位功能的补充与差异化。
珠三角和长三角拥有面向中南半岛贸易物流的经济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因此,可将深圳(香港)、上海作为物流大通道的起点。作为物流大通道的终点,应该是港口。中南半岛符合基本条件的主要港口有:马来西亚的巴生港、槟城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泰国的曼谷港和林查班港,缅甸的皎漂港和仰光港,这些港口均有铁路或规划有铁路线路。
根据影响成为物流大通道终点的主要因素,我们对中南半岛的主要港口进行梳理:主要港口所在国家目前与中国关系均为良好;巴生港、丹戎帕拉帕斯港虽面向印度洋,但是处于马六甲海峡中,如作为物流大通道的终点,对于解决中国面临的“马六甲困局”没有帮助;曼谷港、林查班港不面向印度洋,仰光港儆诤痈郏距离河口连接印度洋有24海里,远期可以作为中缅内河运输的战略合作港口。因此,适合作为跨越中南半岛物流大通道终点的港口为马来西亚的槟城港和缅甸的皎漂港。
三、物流大通道的线路设计
物流大通道的线路,分别以深圳(香港)和上海为起点,以马来西亚的槟城港和缅甸的皎漂港为终点,以铁路线路为轴心,以高速公路线路为骨干,以现有的和已规划正在建的铁路、公路线路为基础,开展线路设计。
(一)“双Y形”的铁路线路
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间的线路,国内部分可依靠现成的铁路线路;中南半岛部分,选择规划中的泛亚铁路作为中南半岛的线路组成,可设计出两条“Y”字形的线路。
第一条(简称深圳线)以深圳(香港)为起点,沿南广高铁经南宁在凭祥出境后,到越南河内。通过规划建设河内到万象的铁路,与泛亚铁路的中线连接。在万象分叉为一条经清迈和仰光,终点到皎漂港。另一条沿中泰铁路即泛亚铁路中线至曼谷,再延伸到马来西亚的槟城。
第二条(简称上海线)以长三角的上海为起点,沿沪昆线到达昆明后,分叉为一条经大理从瑞丽出境,沿泛亚铁路的西线,终点在缅甸的皎漂港。另一条从昆明沿中泰铁路即泛亚铁路的中线,经西双版纳等州市,从磨憨出境,经过泰国的廊开府到曼谷。
(二)公路线路延伸至大通道的终点
公路运输在物流大通道中既承担跨境运输的任务,也具有向铁路运输提供集疏运的功能。公路网的建设重点在跨区域的高速公路,目前物流大通道国内部分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建成熟。
从现有中国联系中南半岛的高速公路网来看,昆明―缅甸密支那―曼德勒的公路,需要向南延长至内比都和仰光,向西南延长至皎漂港。昆曼国际公路需要从曼谷继续向南,接上新马陆上通道,延伸至泰国的合艾再至马来西亚的槟城港。中越公路国际大通道需要向西延伸至老挝的琅勃拉邦、泰国的清迈和缅甸的仰光。
(三)其他物流方式的补充
航空运输、内河运输、管道运输等物流方式是物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双Y形”铁路运输线路为轴心,在轴心上的重要城市可发展航空运输的货运专线。内河运输要发挥干线运输补充和衔接的功能,通^整治湄公河(澜沧江)航道在老挝会晒至琅勃拉邦河段,使全年通航能力提升到百万吨级以上。逐步开发提升萨尔温江(怒江)的通航能力,将仰光港定位为未来的物流大通道的终点之一。管道运输可与我国的西气东输线路相沟通,使东南亚蕴藏的天然气和波斯湾的石油能通过中南半岛运输到国内。
四、物流大通道经济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构建分别以深圳(香港)和上海为起点,以缅甸的皎漂港和马来西亚的槟城港为终点,以“双Y形”铁路线路为轴心,以配套高速公路网为骨干的物流大通道,预期的经济效果主要在提升物流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一)提升半岛物流效率
中南半岛的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偏低,靠近半岛南部的国家物流水平发达,靠近半岛北部的国家物流水平落后,在同一个国家中,沿海地区的港口和城市物流水平相对发达,内陆地区的物流水平相对落后。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2014年《物流绩效指数报告》,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中南半岛国家排名靠后。提升物流绩效最有效的方式是改善基础设施,物流大通道纵贯中南半岛内陆直抵连接印度洋,将大幅提升中南半岛的物流效率。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深圳(香港)和上海所在区域也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处于高梯度区域,具有向内地及中南半岛等低梯度区域转移的动力。通过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可降低区域的物流成本,使处于高梯度的优势产业沿“双Y形”铁路线路向内地及中南半岛转移。中国的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将是世界第四次产业转移的主体,转移的方向主要就是中南半岛。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等产业,则可以输出中南半岛。物流大通道将有效推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使物流大通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构建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和地区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双Y形”铁路线路为轴心的物流大通道,可以与我国中缅油气管道的起点皎漂港和马德岛相连,成为我国西南能源大通道的一部分。
(三)规划物流大通道面临的问题
物流大通道中国国内部分的铁路、公路、管道等建设均已基本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南半岛部分则存在未规划、线路长、投资大等困难,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分段分步实施。
1. 系统的规划问题。铁路和公路的中南半岛部分还未有系统规划。泛亚铁路的中线已开工建设,泛亚铁路的西线随着缅甸大选的结束会产生合作的机遇,泛亚铁路的东线尚未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公路的中南半岛部分需要进一步协商,制定推进的时间表。中南半岛部分的公路需途径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尚需进一步协商,制定推进的时间表。且中南半岛受复杂的地形限制,修建公路的难度和和需要的资金都很大。
2. 巨额的投资缺口。如按设计的物流大通道线路,需要新建铁路3000多公里,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公路修建的投资估计也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基于发展的共同主题,可通过四大资金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组织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来弥补在“双Y形”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长远要吸引各方参与、撬动社会资本来共同投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化的投资机制。
3. 政治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是中美俄等大国战略博弈的敏感区域,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中南半岛物流大通道涉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区域的国家政局动荡蕴藏风险,部分国家还涉及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个别国家存在非常大的政治不确定性。目前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正在转型,“一带一路”既是他们开放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他们在国内争夺政治利益的重要筹码。政治的不确定性给物流大通道带来巨大的风险,“一带一路”对中南半岛的国家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我国需要开展沿线局势风险评估,进行战略预测,处理好与多元力量的竞争与合作。
建设跨越中南半岛联系印度洋的物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规划分别以深圳(香港)和上海为起点,以马来西亚的槟城港和缅甸的皎漂港为终点,以“双Y形”的铁路运输线路为轴心,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跨越中南半岛的物流大通道,将有效提升区域物流效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泗薪,侯蒙. “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中国流通经济[J],2015,(8):33-39.
[2]张良卫.“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财经科学[J].2015(7):81-88.
[3]陈朝萌.海上丝路的深圳机遇与作为.开放导报[J].2015(3):68-71.
[4]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亚洲基础设施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6-27.
[5]曹刚,蒋韵尔.东南亚航空市场简析.科技创新导报[J].2015,(27):252-254.
[6]左晓安.粤港澳合作转型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演进方向协同发展. 广东社会科学[J].2015(4):92-100.
[7]张丽丽,吕靖,艾云飞.基于ISM和AHP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因素分析.工业技术经济[J].201411):38-41.
[8]聂正彦.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经评论[J],2015,(5):92-100.
[9]刘崇献.“一带一路”物流建设障碍及其对策探讨.现代经济探讨[J].2016(1):84-87.
[10]钟春平,潘黎.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一带一路战略.开放导报[J].2015(8):40-42.
[11]陈炳先.东盟研究2013[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5-7.
[关键词] 铁路建设 西安物流 经济影响
西部铁路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西部铁路建设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纪之交,国家作出了新的规划,我国铁路建设的重点也开始西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部大开发中的铁路建设计划。西部大开发铁路建设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加强东西部通道的建设和西部地区之间通道的建设,贯通东西部铁路干线和区域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络线,构建起西部铁路网建设的主体骨架,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通道。第二阶段完善和拓展西部铁路,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改造既有铁路,提高西部原有铁路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西部铁路建设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西部铁路建设全盘启动。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相继建成了青藏铁路、渝怀铁路、宁西铁路、株六复线、宝兰复线、西康铁路、宝成铁路复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从2000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底近3万公里,增长50%,已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
3.铁路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客货运量稳步增长,重点运输得到有力保证。2008年,西南地区(成都、昆明、南宁局)完成货物发送量29458万吨,同比增长7.4%;西北地区(乌鲁木齐、兰州、太原、西安局)完成25218万吨,同比增长10.1%,2008年大秦线运量达到3.4亿吨。为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铁路部门优化了国内大中城市和西部旅游区间的45条运行线,增加了西南地区的旅客列车运行线,使国内游客去往西部旅游有了更多选择。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及保障电煤供应等应急运输中,铁路运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安物流经济发展现状
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提高到2002年的13.5%。虽然西安的物流企业比较多,但是现代物流企业良莠不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传统的运输企业和物资企业的管理方式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比较困难,物流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的水平不高。
2.物流管理的观念和理念比较落后,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遵循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造成物流设备工具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形成强强联合的模式,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3.信息化程度较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配送、仓储和运输等物流主体环节现有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从事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化手段落后,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物流现代企业管理。
4.物流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由于生产和流通企业中的相当企业领导层对现代物流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使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西安物流业专业人才匮乏。
西部铁路的建设对西安物流经济的促进作用
1.西部铁路交通的发展改变西安物流业的格局。长期以来,由于受限于交通发展,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物流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东部省区,物流业发展层次不齐格局混乱,而大规模路网建设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升自身经济实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物流业发展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反之,区域经济增长及结构升级也会扩大物流需求,加速物流业发展。但无论是区域经济或是物流业发展,都需要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支持。
2.西部铁路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西部铁路网的完善,将带动西安钢铁、建筑、纺织品、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物流成本的降低,提升西安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区域经济运营效率。不仅如此,通过铁路网产生的便利通道和辐射作用,还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
3.西部铁路网的建设促使西安成为一个物流节点城市。物流节点城市要求必须具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几大关键要素,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几个西部城市被纳入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建设的行列。要成为物流节点城市就需要铁路网的支持,一方面,铁路建设可促进节点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铁路网的建设可以辐射沿路交通相关城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西部铁路建设连接了西安国际运输水平。西安作为内陆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外向型经济的关键,保税区更是腹地与国际接轨的通道。西安国际港务区建成运营后和新丰镇火车站的连接将西安国际进出口贸易与世界发生联系,西安的国际运输水平和多式联运的速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提升区域优势,铁路部门加大了投资力度,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到目前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年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2]曾宪培,陈鹏主编.物流经济地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