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关键与物质基础,对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只有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常,身体素质指的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各种能力,如柔韧性、灵敏度、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越好,越能更快地掌握技术技能。如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学习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时,不能很好地踢腿且快速踢出,导致整体动作不规范。第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体质的强弱可以成为身体素质好坏评定的依据,有效衡量学生的体质状况,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增强体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器官系统技能,改善身体形态,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运动器官功能,如韧带、肌腱、肌肉、骨骼等,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运动成绩。[1]第三,为社会提供健康的人才。身体素质训练能保证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有序进行,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所取代,身心压力不断增大,致使现代文明病增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高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实施路径

首先,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要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思想认识,让学生对身体训练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加以理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训练活动,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实践课来提高学生认知,培养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对身体素质训练的身心愉悦进行体会;或者是利用定期的理论课来增强学生认知,根据心理、生理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意识到身体素质训练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意义。

其次,贯彻落实身体素质训练。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加以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如在每周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高校主管部门应贯彻落实身体素质训练,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对其作用及意义加以明确,使其成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2]另外,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定期培训教师,量化要求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时间等,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更新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双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提高身体素质的形式与内容相对丰富,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组织适当的身体素质练习,练习时间可为课后的20分钟。当然,每单元的练习内容需要多样化,采用竞赛、循环练习、分组游戏、综合练习、转化练习、辅助练习等方式,并以学生的锻炼能力、体质、性别、年龄为依据,有计划性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3]此外,安排与选择身体素质练习的强度和内容时,必须要注意区别对待,遵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问题。

三、结语

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身体素质状况方面不够理想,这与体育教学中忽视身体素質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普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终身体育意识,更新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这样才能满足高校体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彩彩克.体育教学中举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及其战术训练要点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2]孙健.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训练[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态势中,国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答案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现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一代青少年,进入社会之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传递到他们手中。因此,他们的责任重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自身素质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教师的肩上同样承载着不同寻常的使命。

自从1999年国家准备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走上了新的改革之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先相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是教育一代新人――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不只是局限于知识方面,而是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样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素质,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高度集中向灵活务实转化。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引起原有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分化和重构。由于心理、认识和情感的原因,分化和重构的结果往往会发生与原有定势相异的某些逆向型倾斜,产生“主体性”迷失现象。因此,近年来,对教师素质的质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追求物质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以及责任心淡化、公德心消减和个人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一些老师对待工作态度马马虎虎,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觉得有编制就行了,一点进取心和学习的意识都没有。还有一些老师对待自己的事情很积极,对待学生的事情却不闻不问。近年来的“范跑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折射出老师素质下降这一问题。因此,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内在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不健全,人格有偏移,就会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三观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亲其师,信其道。”此语道出了师生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那就是情感教育,也就是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影响。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在教师中树立“平等尊重、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观念。我们要宣传校内外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优秀教师的实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导者变成教学的指导者,由课程的指导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破除“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摆脱书呆子的称号,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开展合作性教学,启发性教学,自主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更新知识结构

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用正确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的精湛。最后,教师还应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教学法、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修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四、提高个人能力

教师能力结构中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的主要表现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在语言的表达上力求准确通俗,深入浅出,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能不分重点,语无伦次。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帮助语言表达。最后,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构成为一个集体的班级,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要做好计划和安排,确定班集体共同的目标,同时要维持良好的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同时要组建优秀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3.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教师不可忽视自己性情的陶冶,要学会遇事能够镇静、安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能轻松而准确地判断情况,谨慎而迅速地做出反应,满腔热情地进行工作。

4.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篇3

关键词: 小学生 身体素质 主体

身体素质是指通过身体活动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小学体育课堂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误区

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正常发育,而且能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机能水平。多年来,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多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运动项目训练、教师以传授各专项动作技术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主,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体能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方法,只是把各种运动项目更加深化和技术细微化,具有明显的竞技化特征,使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事实上这就造成了实际教学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匀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成为片面的和暂时性的。这种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教学的手段,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教学过程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和错位,也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身体锻炼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二、身体素质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必要性

学生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再好,如果不能通过自身合理的运动完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在训练中,如果以教师为主体,全程安排训练内容和组次,那么教师更多的是要照顾“全体学生”,即“平均水平”的大部分学生。但是,毕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身体素质条件都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教师的照顾“全体学生”在理论上说就成了不适合任何一个学生了。因此,学生面对教师安排的统一训练内容和运动量进行选择和创造,从而变成自身合理的运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身体素质训练效果的暂进性和迟效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锻炼的主体性。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决定了身体素质训练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性,把课堂的影响延伸课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长远效果,更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期增长。

三、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和措施

1.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十分重要。要能够做到坚持身体素质训练,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广大学生参加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教学与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身体素质的乐趣。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体育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工夫,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健康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上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的技术细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学有所得。

(1)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选择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可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广泛,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如加强腿部力量可安排:深跳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三级、五级、七级等多级蛙跳,让距跳,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跳起摸高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强调非同步化教学,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给学生制造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其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信心。在素质训练中,有些练习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也就会自觉地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4

目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无序的,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学校体育缺乏科学认识,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学生 南昌市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对学校体育进行了新课改,主要针对体育新课标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而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相反,课外体育活动却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原因,现就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观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目前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较好,但家庭体育工作由于受到世袭观念的影响开展的较差,这也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每周两节体育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体育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几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没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体育课仅仅能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锻炼,这是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加上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学生及家长重智轻体的思想更加严重,淡化了以体育促健康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原因之一。

篇5

关键字: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引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可提出的概念,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综合素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体育教学中蕴含着非常多的素质教育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1.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素质教育是一个焦点问题。在教育界中,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寻找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人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在高校教育中,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从本质上看,体育教学可以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心灵更加美好。从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它是师生之间相互互动协作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

2.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所以应尽快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对于高校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染,这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3.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3.1高校体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道德素质包含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与道德修养,是人们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水平的反映,它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和道德水平。对于大学生来说,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认知的重要阶段。而体育运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和文化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有效的的规划大学生行为。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道德素质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如公平、公正、公开和务实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竞争,既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学生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道德品质。

3.2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成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对于人的各个器官的机能在肌肉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经常表现在人们的劳动、学习和生活当中,而在体育方面表现得更多。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都遵照将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宗旨。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是很好,据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这个趋势也对我们的大学生体育教育敲了一个警钟。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素质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它对人们生活、工作、劳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上。而体育教学课堂上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最佳机会之一,需要教师有效的把握住大学体育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健康水平。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如篮球可以训练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协调素质、健美操可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长跑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等,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合适他们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对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是有非常有利的。

3.3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后天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扩大起来的,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而体育教学是后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做专门性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坚定成功的信念。如在球类课上,组使学生进行比赛,参与双方学生的目的都是赢得比赛,所以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去拼搏,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敏捷思维、合理的战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素质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并有所提升。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已经从单一的增强体质转变为向竞技、教育、生活、娱乐等多功能融合的教育发展。而大学处在身体发育的最后阶段,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教育,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又能增强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伟平.论高校健康体育观的树立与终身体育[J].教育与职业,2010,2.

[2] 秦建.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8.

篇6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1、引言

体育课程是高校中各种专业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而产生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体育课程本身学科价值的深入提炼和丰富,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重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2.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因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体育技能与体育只是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引导学生重视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想当然的会认为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范畴的,体育课程中用不上。其实,体育本身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活动,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体育就与道德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发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包括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测,恶意犯规的惩罚,不公平裁判的处理等等,一切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环节来逐步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培养“德技相长,文理兼修”的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1,2]。

2.2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关系是由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另外,心理素质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着人们的交际能力,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交际圈[3]。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这些运动决定性的要素往往不是某一个队员能力有多强,而是要看整体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的配合是否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就来源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队员之间的良好感情。所以,教师需要在集体运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的沟通,另外也是促进队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比如在比赛遇到逆境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不成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就放弃了,但如果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则会顽强的挺过去,最终还可能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2.3 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因为受到身体运动天赋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某些体育项目。但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有的人身体强壮,适合力量型的运动;有的人小巧灵活,适合技术型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适的人要配给合适的体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才能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学生有过哪些运动的背景,身体天赋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运动潜力如何,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兵乓球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并且通过这种发展还有效的调动了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

2.4 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肯定认为,体育部就是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吗。其实未必,我们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还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身体素质能达标即可。比如每年体育课程都要检测男生1500米,女生800的训练成绩,看是否能达标。但测完以后也就是给个成绩就了事,至于说学生为什么达标,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又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运用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上,恐怕没有教师去认真对待。而恰恰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中每一项运动都科学的转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上,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的情况,让体育课程真正有效的服务于高校的素质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的都是培养学生有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定期的考核一下学生的身体状况即可。很少有学校在继续深入的探讨体育课程的其它作用,导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始终无法有效被开发出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基于,把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体育与人文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

篇7

随着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种种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推广的重要性也还有待人们探究。

一、素质教育对于中小学体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且注重人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既包括心理和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文化和生活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这其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实现身体和心理的素质教育就要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来实现,而实施的对象就是学校里的青少年。所以,为了使中小学生对体育更有兴趣,就要使体育活动更加的生活化,使体育锻炼与家庭更深入地融合。

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文化课成绩逐渐提高,但是身体素质却留下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学校并不重视全体学生的体育发展,使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其原因无非是学生缺少一定的体育活动导致。

大多数教师完全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而一味追求学习技术上的提高,完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学生的素质,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以及自身体质的下降,严重阻碍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自身的健康。

三、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法

(一)使体育教育不只是针对部分学生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现在部分老师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而忽视了整体的体育教学,这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为了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观念的形成,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社会型人才。

(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三个方面。现在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不去,应全面执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三)树立体育观念,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活动对于自身的基本认识,并且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所以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较重要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体育内容变得更有趣味性、多样性,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

一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竞技类运动为主,例如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比赛,有一些并不会篮球的学生就会失去对篮球的兴趣。所以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要以原有的竞技为基础再添加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等新内容,同时依据各地区的不同差异自主选择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方法,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推进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

(五)使原有的体育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

在以往的体育课中,往往忽略了体育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评价的统一,在新的体育教材改革中除了要更加注重以上几点之外,更要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针对此方面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体育测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只是针对个别学生,之前的体育课在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只是针对固定的几个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展开,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足球教学,让学习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

(六)扩大师资力量,加强师资培训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全面素质

一、素质教育的具体定义

正如民间通俗概括的那样,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方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与注重教学硬性效果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素质教育重视每个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个性塑造、物理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心理人格健全健康等全面发展。

二、当今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状况

在新课改进程逐渐深化的今天,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对我国学生长期综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状况仍存在许多问题。

1.体育教学时长不足

许多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应试教育水平,尤其是初中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中考录取率对于学生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育并不在中考中占有有效分数,因此,许多体育课被迫“让位”。有些地方体育课经常被考试主课挪用占用,体育教学时长不足。

2.师资队伍与硬件建设不足

很多学校在挑选文化课教师时精挑细选,再三考核,但是对于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却相对宽松,导致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教学的难度远不如文化课难度,体育老师只要能够示范标准的体育动作,能管住学生,就可以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看法。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与否,对于学生的课程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与之相对的,许多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采购也不重视,这进一步限制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3.教学模式枯燥单调

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陈旧、单调、死板、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上体育课最大的盼头就是自由活动时间的玩耍,这样根本无法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4.对于体育重要性的意识不足

体育意识不足指的不仅仅是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重要性的意识不足,也包括学生自身对体育重要性意识的不足。初中阶段文化课学习压力增大,尤其是初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将学习生活的重心转向文化素质教育,轻视了体育素质教育的重

要性。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优秀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去为理想目标而奋斗。体育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舒缓学习压力,增强精力与集中力,能促进文化课学习效果效率的提高。在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增强意志力,获得自信心,增强自主能力,促进学生拼搏精神的养成,锻炼学生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日后长期发展与人格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1.加强学校体育建设

硬件上,优化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及时补充体育教学所需器具,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增加专用的体育空间,比如篮球馆等各类球馆、游泳馆、田径场等。软件上,要提高学校体育教师水平,除了提高教师招收的门槛条件,严加考核,对于现存教师团队,要积极开展培训进修,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鼓励他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

2.优化体育课程模式

采用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与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比如,针对男生和女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3.培育正确的体育意识

对于教师来说,除了体育老师自身要重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学校也要向文化课老师强调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制定相关制度,杜绝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冲突。对于学生来说,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使其明白体育的重要性,增强其体育意识,使其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参与。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素质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必须重视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如何完善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林.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篇9

关键词:高中 体育 身体素质 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禁锢,不仅学生自己不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就连教师对此也是抱以应付的态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是现今所有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呢?本文总结出以下三点策略。

一、准备活动是前提

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适当的准备活动。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将体育课视作“玩乐课”,以为上体育课就是可以随便打闹随便玩耍,不仅对体育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缺乏对自身身体保护的意识。适当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身体,避免学生在激烈的活动中受伤,还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让学生明确热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准备活动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其先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扩胸运动、徒手操、伸展运动等,以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唤醒学生的身体器官。此外,必要的准备活动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度,从而更好的保护学生身体免受拉伤。在徒手操做完以后,教师还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参加400米或800米的慢跑,以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活动他们的关节,为其完成最后一步的预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学生再进行剧烈的运动时,其表现也就要好得多,而且更不容易受伤了。

准备活动可谓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提高其运动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预热的重要性,保证准备活动的充分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并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训练技巧是根本

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之事。许多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他们也都很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训练技巧,这些学生往往一上来就进行超负荷的激烈运动。这种行为不仅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意义,还会造成学生身体机能的破坏,严重者更有可能受伤。如此一来,学生的身体素质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会因为受伤而变差。岂不得不偿失?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技巧,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下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就十分重要。

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足球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学生缺乏相关技能知识但却做出超负荷的行为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我先是严格规范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行为和活动,避免学生因为参加超剧烈的活动而受伤。其后,将学生按兴趣分组,比如喜欢足球运动的分为足球小组,喜欢篮球运动的则分成篮球小组等,并在这些小组中选出组长。因为学生数量一般很多,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便针对各个小组所属运动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的传授各个组长技术动作特点,然后再要这些组长传授给小组的学生。在指导学生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自主活动时,只需要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不合理、不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就可以了。这样做,不仅大大简化了教师的工作内容,还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很快。

技巧的传授不仅是保证学生安全健身、科学锻炼的根本,同时还是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学习训练技巧的过程中,会逐渐获得成就感,并从自身的变化中获得激励。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的体育教学而言,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所以,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持之以恒是关键。教师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的锻炼量,避免出现太大落差,绝对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曝十寒”,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反而还会使其厌恶体育课,从而产生消极厌学的态度。

我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我尽量每次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励志故事、小知识或是趣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能参与体育运动,还能像其他课堂一样学习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言传身教,不少学生都明白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即使是在体育课结束之后,或是课余时间,也会有不少学生自发组织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得到了提高。

篇10

关键词:思想素质 身体素质 教学改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21-02

素质教育意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求知、办事。我国大多数高校往往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学生未来社会生存的依靠,而忽略了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1]。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亦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只有培养出具备健康思想和强劲体魄的接班人,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求[1-2]。

1 素质教育现状与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状况喜中有忧。大部分学校较为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认为这是未来谋生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学好,因此学生的专业素质普遍较高。然而,高度重视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却忽略了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学生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1.1 思想素质现状与原因

现今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受到多元文化及各种新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越来越关注,这些新问题、新矛盾错综复杂、互相交错。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素质与多元文化背景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出现了针对性弱、实际效果比较差的状况[2]。究其原因,是家长们大多希望通过上大学实现让子女“鲤鱼跳龙门”的愿望,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这种偏差的心理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影响,导致现在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唯一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另外,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学生自己也不太注重思想素质的提高。导致整个教育体系都没有形成育人为本、德才双修的根本观念[3]。

1.2 身体素质的现状与原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不行,学生便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负担。在当代高考体制中,并没有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察,因此学校相关部门不予重视。是因为高校大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高,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追根溯源,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趋于紧张状态,然而学校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又过少,体育设施与学生人数严重失衡。体育教师对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落后,不能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4]。加上学生自身缺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多数学生在闲暇时间就是上网,他们宁可在网上购物、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也不愿意抽出一些时间进行体育锻炼[1]。有的虽然进行体育锻炼,但缺乏坚持和自控能力,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

2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思想素质的措施

加强高校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素质教育理念十分重要。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当前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可发现,高校教育系统在目标定位上出现了偏差,长期以来一直以是以传授知识理论的方式来推广思想教育,而忽略了思想素质的养成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精神引导[2]。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能仅仅依赖于在课堂上教,或是靠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来造就,而是要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在一定的文化教育环境中,不断地熏陶、感染、体验促成。如果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相关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不免走进教条主义、空讲道理的“死胡同”。这种培养模式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育效果、质量都将受到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3]。另外,良好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情操陶冶、心灵净化及思想品德形成,因此社会和学校应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提供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各大高校要依法治校,在法律引导下制定相关政策,合理解决这方面的教育问题,并培养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协调好各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合理有序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学习、成长在一个纪律严明的氛围中[5]。

2.2 提高身体素质的措施

首先,高校需要多途径增加体育建设资金,按照学生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同时可增设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新型体育项目,如攀岩、户外拓展等。在健身咨询、校园文化和活动组织等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咨询。只有拥有这些物质保障,才能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1]。其次,必须将健康教育渗透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力。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向学生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提高身体素质的认识。倡导健康的体育观、生活观,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最后,大学生自身应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重视体育锻炼。学生要正确认识对网络的利用,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和使用习惯。合理使用网络,可以更深入地学习体育基本技能,得到在体育课上得不到的信息,突破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不依赖教师的指导,以单独或者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6]。

3 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高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培养责任意识的观念,启发学生从新视角去看那些原来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现象和观点。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建立自己的r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3]。身体素质教育方面,以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中心,帮学生建立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高等院校只有从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两手抓,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的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曼.当代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策略探究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83-85.

[2] 金建萍.多元文化中大学生思想素质养成的范式转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2(5):62-64.

[3] 孙兴民.素质教育是教改的战略主题――评《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J].出版参考,2014(22):38.

[4] 李海兵.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关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70-72.

篇11

关键词:学生 身体素质 提高 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中枢神经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当然,身体素质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学校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场所,而体育运动则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方式。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身体素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近两年国家也加大了对学生体质锻炼的物质投入,把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上议程。从《全民健康条例》到“学生阳光体育计划”等,这些举措都对提升学生健身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是采用不同方法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美国学者布切尔也指出:体育课程应基于参加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上,促进终身体育。学校对人的培养应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好处,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要想让学生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在思想上教师应正确引导其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思想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真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1]。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教育课上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解,学生听得烦躁,不愿学、不愿动。所以在教学时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难以保证当前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继续升学和将来的工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体育项目,大多数学生都会对竞赛或游戏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恰当地采用竞赛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活动,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死板地以教材为主体,以个人为中心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更加凸显的是教师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在教学上,基本采用以教师讲为主,练习、复习为辅的教学方法,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因此,现代教学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时要时刻把学生放在主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使其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

五、改革体育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的需求,我们在体育教材内容上应实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如在体育课理论部分,可增设运动健身的方法,身体指标的评定,体育保健知识,运动项目的观赏等;在体育课实践部分,可在保留原教学大纲教材中的健身性、娱乐性内容的同时,减少难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练习内容,而选择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够终身从事及提高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这样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够积极地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参加兴趣提高了,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2]。

六、体育学习与文化学习并重

当下大部分的学生的身体状素质都极其低下。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在校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的锻炼项目与锻炼强度。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总之,我们应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要努力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今后体育锻炼教学中,我们要加大改革力度,使体育个性化、多样化,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文化知识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小学 体育教育 教学理念

一、前言

为了能够使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只是一种期许,并没有改革教育方式、付诸实践。新课改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课程中,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现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应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学生方面来说,中小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能够全面地了解、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学生从小并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极度缺乏,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对体育教学上的思想认识不够充足,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仅仅空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受到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体育教学模式渐渐的单一化、简单化,形成了固定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的脑海中只是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对于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却毫无头绪。除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之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并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因此,导致教师不够上进。

除了学生和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首先,单凭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或者在社会方面单方面促进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够,而需要这三方面共同促进。但是如今,能够实现这种教育模式的体育素质教育并不常见,在中小学时期,教育与家庭两者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但是这些交流的内容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相符,仅仅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在校表现。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估体系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体系的总体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认识教学方法的不足,学生也可以借助他总结改善学习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这种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一)对整体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有时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体育特长的学生,相对于此,教师忽略了对整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导致了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能力相差越来越悬殊,使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够强大,也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不够准确,因此,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实现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使学生教师具备对体育教学的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使教师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得到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型人才。在学生方面,学生也应该从小树立体育意识,对体育活动有基本的了解,选取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应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总结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现如今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刚刚实行不久,并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因此,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不完善,评估只是针对教学结果,可对素质教育的过程并不能科学、全面地被评估。传统的体育教学,经常通过成绩被直接评定,这样的考试机制经常导致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同,学习成果也不同,如果仅仅通过学习结果来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下定论,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这种模式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错误的体育观念。因此,建立健全成绩考核体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实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促进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的联系,从三方面促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将制定的措施真正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正在变得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实行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人们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人们对体育的不重视,不管是课内抑或是课外,体育都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现代人的体育意识薄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是不受重视的科目,要改变这一现状,当务之急就得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在体育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创新体育教育形式,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民族地区因为人力物力的因素教育水平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要根据和民族地区特色找到适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临夏地区的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及教师的不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教育目标是?浴⒅恰⑻濉⒚廊?面发展,但是现状是只有对?院椭堑闹厥樱?轻视体和美,在升学考试中不会对它们进行书面测评,以至于教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体育被认为是副科,开展的课程相比于主科少得多,课时少加上教师的不重视,自然学生也不会对它加以重视,甚至会出现教师占用体育课去抓文化课的情况,这样学生一周能得到体育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身体素质自然会呈下降趋势。而对于民族地区,本身条件不好,师资物资的缺乏就更没有保障,学校也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都是其他科教师兼扮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体育课的质量就自然得不到保障。

2.体育设备的缺乏

虽然国家对素质教育日益重视,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体育教育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体育课上所必需的体育器材的缺乏,导致临夏地区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体育器材是教学中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成功的因素,不过少数民族地区条件缺乏,没有专业的运动场,更别说体育器材。所以要落实临夏地区的体育教育,前提是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专业运动场,要有专业的跑道、草坪、篮球场、足球场等,但是对于临夏的现状来说,对各临夏地区的学校落实还是困难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期间会遇到各种问题。

3.少数民族的观念落后

临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落后,完全不能与发达地区相及。生活水平、文化观念的落后,在教育上是落后的。少数民族陈旧落后的观念,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自身对教育重要性的意识不足。目前少数民族都还是传统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都认为上学是男孩的事,女生是没有必要读书的,这些陈旧的观念会导致对体育的不重视,也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改革增加障碍,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就要转换人们的观念,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需要时间、精力落实的。

三、临夏地区体育教育改革

面对临夏地区的体育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从根源上解决这些困难问题,才能真正让体育得到改革,得到重视。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意识上重视,加强临夏民族地区对体育的重视。其次可以结合回族自身的优势:大多喜欢篮球和武术,所以体育课上可以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他们所擅长的项目进行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临夏地区四季分明,教师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项目,例如:春天选择风筝,冬天选择滑雪等。临夏地势不平坦,但是也有他们的作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总之,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它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有创新,传统模式已不适合当代的体育教育,只有适合的才能达到目的,使学生爱上体育,并提高身体素质。

四、终身体育意识及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中的新概念,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教育。时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终身体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体育作为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在学生成长中占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各种观念都尚处于形成阶段,这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及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今天,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终身意识,是目前教育的趋势。学校要适应这一转变,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学校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上,兴趣培养是关键,学生缺乏兴趣,自然就不会形成体育意识,对体育的态度也是不积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兴趣,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做铺垫。临夏地区受地势条件、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开展较艰巨,不过他们也具有自身优势,有山有水、四季分明这样都可以与体育课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就地取材,可以自制体育设备,做简易的篮球筐,乒乓球台等,例如昆明的一名山村教师,31年来自制的体育器械多达8000多件,用塑料管、破皮球、废铁丝制作而成的,训练学生的协调性与弹跳力的弹力球,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自制体育器材,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14

【关键词】初中体育 现代教育 教学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考试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而学校也更加愿意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时间放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这样的想法使得一部分学科的价值大打折扣,体育就是其中之一。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受到的教育会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应该强调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及时采取科学的办法解决好这些问题,给学生的成长真正提供可靠的助力。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现代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是有问题的。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让学生拥有让人满意的身体素质。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问题,肥胖的问题、体能的问题甚至还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问题的。现代体育教学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

2.学生和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

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了比较大的阻力。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对体育教学的轻视是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和家长还有学校、教师等都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更愿意学生去学习文化知识,甚至有不少学校取消了体育课。这使得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也不重视体育锻炼。这种思想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的影响。

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一些建议

1.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真正的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校、教师还有家长和学生等都真正的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学生也才会真正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才会有机会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讲,为了让学校和学生以及教师真正的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要求学校定期举办全校规模的、规格比较高的运动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举办校际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加强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提升教学质量。应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应该监督好教师。举个例子来讲,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监察队伍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打分,对于得分比较低的教师,学校要给予提醒,而对于教学方法不适当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学习和进修。

2.将学生当成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

在现代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学生当做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只看学生的考试能力的提升,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中的体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人的地位,而学生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的地位。这样教师工作才能够正常的开展起来,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语气、方式跟学生交流,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应该以交流和探讨为主。为了更加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一些比较有意识的视频。这些都能够极大的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跟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不应该觉得自己比学生高一个等级,而是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思想,探索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体育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景学. 浅析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