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5 11:36: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粮食生产;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07.11;F326.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398-03
Main Problem and Strate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Pro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U Jin-r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refore, deeply exploring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grain production existed in Hena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and seek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which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not only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Hena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but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whole natio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Key words: food production;development; Henan province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愈来愈向主产区集中。就河南省而言,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8.99%,产量占全国当年粮食总产量的10.15%[1]。因此,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不仅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中提出的“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关键,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依靠。为提高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探求有效的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2010年10~11月,笔者到位于豫北的滑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和豫南的遂平县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当今粮食主产区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水利灌溉设施损毁严重。滑县30多条干渠全部都有通水不畅的问题,其中1/4完全不通水;200座水闸中90%存在漏水等毛病,有的已无法提水;全县2 600座桥梁中的半数承载能力不够或损坏;全县36 000眼机井每年报废约4%。该县作物灌溉几乎全靠机井,然而目前很多水井没有通电,只能用其他动力进行灌溉,如此一来灌溉成本比用电增加180元/hm2。二是农业综合开发进展缓慢。2005年河南省耕地面积792.63万hm2,其中水浇地309.26万hm2,占39.02%;到2010年水浇地面积324.18万hm2,占40.98%。5年来的综合开发治理仅增加了14.92万hm2,提高了1.96个百分点。三是小流域亟待治理。遂平县位于河南南部,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当地农民基本靠天吃饭,没有主动进行小流域治理,区域内的小河流难以发挥作用。
1.2 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受阻
河南是人口大省,向来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土地的保障功能明显,农民担心把土地流转出去以后会丧失土地的承包权。根据调查发现,在流转的土地中农户自发流转的占85%以上,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土地不足15%,且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多发生在村组内邻近的农户之间,流转到种粮大户的比例不足30%。即使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单方面停止承包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此一来,种粮大户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可持续性经营受到严重阻碍。
1.3 农业机械化进程难以推进
由于土地流转困难,现行的农民购置农机补贴政策又没有体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科技的要求,因此,河南农业机械化存在“三多三少”、“三高三低”问题。“三多三少”是指农机数量方面:小型农业机械多,大中型农业机械少;耕种环节机械多,其他环节机械少;农业机械拥有数量多,单台机械使用时间少。“三高三低”是指机械化水平方面: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夏粮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秋季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低。在遂平县一个拥有3 634人、266 hm2土地的行政村,2010年底全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586台,联合收割机2台、玉米收割机1台、玉米脱粒机15台,耕地用小型机械572部、小型旋耕机57部、大型1套、小型播种机131部、喷灌机20台。平均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45 hm2,每台机械每年使用时间平均不到50 h。这种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投资不仅严重浪费了农村稀缺的发展资金,而且制约了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和一些关键农艺措施的推广,对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造成了障碍。
>> 山西省苹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山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思考 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博白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遵义市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山西省A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河北省粮食生产的集聚研究 山西省钙果(欧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山西省煤炭清洁生产问题研究 郎溪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富顺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祥县粮食生产现状、做法及存在问题对策 信阳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山西省投资现状与经济增长研究 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3-01)[2013-03-11]..
[3] 2012年山西省粮食外购情况点评分析[EB/OL].(2013-04-20)..
[10] 高铁生.发展现代物流增进粮食安全[J].中国流通经济,2008(6):12-15.
关健词:粮食生产;生产标范化;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S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15-1
1 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随着粮食丰收,粮食市场供应压力趋缓,群众家中存粮比较多,农民群众对粮食安全的警惕性降低,认为粮食多了,够吃就行了,生产积极性也有所降低。农村劳动力外流,农忙时节缺劳现象突出。象邓州市的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有些乡村,青壮劳动力60-70%都外出务工,并有部分人举家外出几年才回来一次,他们的承包地都由留守在农村的老弱劳力或非劳动力人员经营,每到农忙时节,这些户常常成为困难户,影响生产,贻误农时。
1.2 传统耕作方式
从总体上来讲,当今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的粮食生产还是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牛耕马拉耕地;人工撒种,人工插秧,人工收获粮食作物;人工整晒粮食产品,肩扛背驮粮食商品出售。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粮食生产耕作方式,不可能促进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1.3 生产标准缺失
在我国农村土地由农户承包长期不变政策下,农户种植粮食有了高度的自,种植什么品种农户说了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几亿农户种植的粮食品种多而杂的现象。很多地方一家几亩地,一个季节同一品种的粮食作物,就种植几个不同的品种。在土地耕作、肥料使用、农药喷施、田间管理等诸多方面,不同的农户有不同的作法,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就造成生产的粮食品种杂乱,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1.4 产品质量不高
由于上述诸多原因,我国现在农户生产的粮食产品质量不高。主要粮食产品如稻米不如泰国,小麦不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不要说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就是在国内很多城市居民都不愿意吃国产的粮食,就连农民生产的粮食也将品质差的粮食出售,而将品质好的粮食留给自己消费。所以,我们一方面说粮食产量增加了,但是另一方面粮食又大量积压,难以销售。主要原因就是质量差,产销不对路。
2 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生产
2.1 促进土地集约化,有利于规模经营
一家一户生产粮食投入大、产出低,既不利于农民获得适当的利润,又占用大量的劳动力。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植粮食收入太低。在此情况下,我们就要因势利导,促进土地合理合法流转,发展粮食规模经营。让农户将耕地出租、转包、转让、入股等,农民暨可以得到土地流转收入(租金、股金等),又可以离土外出打工,或者给土地经营者打工。土地经营者由于有了规模化的耕地,就有可能以规模经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获得规模经营利润。
2.2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和推广
对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知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农民群众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新品种,近距离培训、零距离指导,手把手地教,真正使农民朋友融会贯通,运用到粮食生产上。
2.3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扶植力度
财政除了对种粮大县奖励外,还应增加对种粮大乡(镇)的奖励。增加种粮补贴,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种粮补贴政策,改按种粮面积补贴为卖出给储备粮库的粮食补贴或购买的种子补贴,确保种粮补贴真正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不种粮的农户得不到种粮补贴。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一年补贴一次为一年早、晚稻补贴二次,真正做到种一季水稻得一次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种早、晚稻得二次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真正发挥国家种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修缮好山塘、水坝、渠道、排灌机埠等水利设施,修缮好机耕道,创造有利于种粮农民的劳动条件。
2.4 促进生产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粮食商品率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于粮食的消费就出现不同的变化。在我国人民进入小康水平的阶段,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更侧重于吃好。这就要求作为主食的粮食生产要达到标准化。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粮食产品。土地集约经营后,经营者就可以实现统一耕种、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出售。标准化的生产,必将提高粮食的商品率。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统计局.衡阳市粮食生产状况、问题及对策初探.
关键词:甘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84-1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越来越少,加之历年来对几大粮食作物良种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已基本达到极限,甘薯的生产并没有引起各级粮食生产部门的重视。而甘薯是高产、耐贫瘠、适应性强的作物,只需栽培技术,品种更新,加大推广力度,甘薯单产就能有很大突破,对东川粮食生产安全,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甘薯生产对我区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及现状
甘薯在我区栽培时间很长,常年种植面积在三万亩左右。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按2013年大春粮食作物生产指导计划,甘薯占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6.38%和18.25%;是坝区、半山区主要饲料作物。它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和用途多三大特点。甘薯是碱性食物之一,抗氧化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自从栽培以来,甘薯一直都被视为懒庄稼,基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从1984年以来,水稻,玉米已推广良种良法,产量大幅度上升,马铃薯近年来也逐年地推广脱毒马铃薯和加工型、高淀粉型等优质品种,但甘薯仍然沿袭已往的种植方法,从根本上影响了东川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和产业调整战略。从生产性和适应性来说,甘薯比玉米高产,且稳产性较好。我区干旱、风灾天气较多,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受8月份低温危害。其他作物产量长期不稳定,起伏性较大,而甘薯产量相对较稳定。从潜力上来说,全区水稻、玉米经过近20多年的推广,单产已跃进一大步,甘薯生产潜力相对来说就比玉米、水稻大得多。目前甘薯单产还比较低,只有200~300公斤。仅从单产这个环节上也有大有潜力。为此,提高我区甘薯单产将对我区粮食生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甘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地品种基本灭绝,现有引进品种又比较混杂,种性退化。栽培技术落后,多数地区不施农家肥、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多数采用单垄栽培,而且密度都只在3000~4000株。部分秧苗都是采用老藤越冬繁殖苗;一些地方还存在翻秧提藤现象;忽视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也不够重视。以上诸点阻碍和制约了我区甘薯生产。
3促进甘薯生产,主要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3.1政府部门、粮食生产部门、技术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甘薯生产
相关部门应当像抓玉米、水稻、马铃薯高产创建那样来抓甘薯生产,争取省市粮食增产推广项目的支持,同时必须引起东川区政府部门的重视,把甘薯生产列入等同的几大作物对待。
3.2改进栽培技术,推广良种良法
3.2.1选用良种选用徐薯18或当地现目前推广的高产良种。如红红1号、农大红、华北52-45等。
3.2.2改老藤苗为种薯苗老藤越冬(老兜红薯)是导致种性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种薯苗当年可比老藤苗增产11.8%,连续坚持数年后效果更好。
3.2.3改用下段苗为尖苗我区普遍惯用下段苗扦插,反而把尖苗丢掉,理由是“尖苗娇嫩难成活”,这与甘薯的生长习性恰恰相反。据试验,尖苗亩产2749.1公斤,比二段苗每亩多收225公斤,比三段苗多收451.1公斤,比四段苗亩多收599.5公斤,这就是说苗段越向下,产量越低,证明使用尖苗是甘薯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3.2.4改迟插为适时栽插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只要条件成熟就能生长,薯块发芽最低温度为16℃,但发根缓慢,17℃~18℃发根正常,温度增高发根加快,茎叶生长宜在18℃~35℃,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低于15℃停止生长发芽,10℃以下持续时间长或霜冻造成地上部份枯死,地下部份受冻害,早插更能利用增加有效积温,多长薯块。
3.2.5施足底肥,N、P、K配合据试验,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2000公斤、3000公斤分别比不施的多收甘薯147.1公斤、223.4公斤、306.7公斤。甘薯一生中需钾最多,其次为氮,再次为磷。据有关资料,每生产500公斤薯块,需吸收纯氮1.75公斤,磷0.75公斤,钾2.75公斤(1∶0.5∶1.7),根据N、P、K比,施钾肥对甘薯增产最明显。
3.2.6合理密植,改单行为大垄双行一般每亩6000~8000苗最适宜,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垄距1米,株距0.2米,每个大垄插植两行,两行间距0.2米,对空插,成45度角插植,深度入土两个薯节为宜。
3.2.7改露地栽培为地膜覆盖栽培甘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温、利涝的特点,同时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薯块的积累膨大。
摘要: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粮食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是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我省粮食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对策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粮食安全是全世界各国政府与机构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2]。我国应尽快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和积极性,以避免世界粮食危机的困扰和影响。
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状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全省耕地1151.6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10亩;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平均亩耕地水量468立方米;天然草原面积约433.3万公顷[3-6]。
其中,主要耕作土壤为黑土,典型的黑土面积约为7万平方公里[7],属世界性的稀有资源,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全;地势平坦,并且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优势。200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92.5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4132元,比上年增长16.3%,再创历史新高。
1.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我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2007年,粮食总产量为396.55亿公斤,夺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7]。
我省2007年粮食生产具有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面积扩大。
二是高产作物增加。
三是投入增多。
四是标准提升。
五是品质提高[8]。
1.2粮食人均占有量提高
我省的粮食人均占有量提高,2007年达到1037公斤[8-10]。黑龙江省的部分农业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布见表1[9]。
1.3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省级各部门以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发展高效作物为重点,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099万公顷。
2黑龙江省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困扰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以温度上升为主要特征,与气候变暖相伴发生的气候变率的增大,则明显增加了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及病虫害和杂草等灾害的发生几率,致使我省成为我国粮食单产波动最大的区域之一。
2.2水资源缺乏,威胁粮食安全
据权威气候变化专家警告,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我国农业的最大威胁。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5月27日,黑龙江省受旱面积已达到9254万亩,为耕地面积的53%。干旱将严重影响我省粮食产量。
2.3土壤退化加剧,影响粮食安全
我省土地开发过度,耕地扩大过多侵占了湿地、林地与草地。另外,开发方式不合理,如顺坡承包、顺坡耕种等加速土壤侵蚀。此外,有机肥施用量普遍减少,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土壤养分亏缺严重。
2.4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我省龙头企业少,数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的稻米质量优良,除“五常大米”“方正绿宝石优质米业”已形成品牌外,其他水稻加工企业小而分散,经济效益差。
2.5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粮食安全的隐患
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32元,绝对差距达到6113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到了2.48:1。
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制约粮食安全
目前,生产资料上涨和相关利润被流通环节攫取,这种状况倘若持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来源于/
据统计,黑龙江部分地区种一亩大豆的成本已涨到143元,按亩产150公斤,每公斤售价2.4元计算,毛利只有360元,除去人工费几乎无钱可赚。
3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3.1提高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程度
近年来不少干部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早已过关,“粮荒”是很久远的事。从国际经验观察,日本政府宁愿让农田抛荒,给农民补贴,也不愿将土地挪作他用。从国际上进口粮食,就相当于进口一部分稀缺的土地资源,还可缓解国内耕地和房地产开发之间的矛盾。
3.2重视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
我省要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粮食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土壤培肥技术体系,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民科技和农机合作社。还应引入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3.3发展物理农业,实行环保补贴
发展物理农业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即以物理的技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量,达到保持作物稳产、增产,恢复耕地质量,阻止环境恶化,实现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粮食增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3.4提高水资源利用,构建节水战略
我省首先应制定防治水土流失政策。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法》;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政策体系。其次,增加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另外,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中水灌溉。
3.5政府调整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
为了适应农村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应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另外,应完善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同时,还应调整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3.6鼓励龙头企业,加快物流建设
政府应对粮食生产、流通、储备等各环节的产业链进行规划,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建立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最终构建面向全球的粮食市场竞争体系。
3.7建立预警系统,关注市场动态
粮食安全预警是指跟踪监控粮食运行态势,在发现粮食不安全运行状态下,政府能根据预先预案,采取相应干预粮食运行的手段和措施。据预测,东北地区提供的粮食可满足中国50%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11],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省的耕地进行预警研究。
总之,粮食安全——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应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生产和加工,促进我省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明建,叶文琴.发达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6):74-78.
[2]宁哲,王兰,韩微.粮食安全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4).
[3]黑龙江省统计局.2005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内蒙古统计局.2005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吉林省统计局.2005吉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辽宁省统计局.2004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7]刘兴土,阎百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粮食安全[J].中国水土保持,2009,1:17-19.
[8]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2008:168.
[9]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省统计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