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医药的前景范文

生物医药的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5 11:3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物医药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物医药的前景

篇1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柳酸、氨硫脲、异烟肼等相继问世,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化疗时代。在70年代前,对病人的管理主要采取住院治疗,当时的疗程大多是12~24个月,多数病人无力长期住院治疗,因此疗程后期以及相当一部分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治疗的病人不得不在门诊接受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差。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便于管理,迫切需要缩短疗程。60年代,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问世,及基于对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作用的认识,许多研究者开始进行不同抗结核药物组合以及不同的治疗疗程试验,John Corfton爵士、Wallace Fox博士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实验,促使短程化疗的出现,也就是现今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6~8个月的治疗计划,这种有效方案使结核病治疗缩短了一半时间。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结核病控制将继续受分子生物学发展之惠,在结核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易感个体的基因治疗、新型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制、耐药的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将得益于分子生物学之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对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推广普及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作用,着重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有关的基础、临床研究,面对在人类历史上肆虐数千年的结核病,需要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等领域的合作和相互促进。在人类消除结核病的漫漫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将为下一世纪的结核病控制带来巨大效益。

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采用显微镜痰涂片检查为主要确诊方法,凡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及咯血等可疑肺结核症状胸透有异常阴影者,留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三个标本作痰涂片检查,结合X光胸片定诊。根据各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化疗的生物学机制等化疗基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长程化疗和每日用药的方式,创造性地制订两阶段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并根据药代动力学测定和临床实践验证,所用药物全日量一次服用要比每天分2-3次服用显示更好的高峰血浓度和疗效的新观点。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研究结果,证明项目的技术方法科学、有效,对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用含第三代氟喹诺酮――司帕沙星(SPLX,SP)联合其他3种以上患者未用过或敏感药物;并以含氧氟沙星(OFLX,O)方案作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及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

探讨该方案合理性及其疗程、适宜剂量、不良反应,和在控制MDR-TB的应用前景。该方案治疗MDR-TB疗效好,痰菌阴转率高,药物剂量小,疗程短,不良反应少,远期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强,有利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成果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小儿结核病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通过对小儿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的研究,总结出小儿结核病可有五种表现形式,特别是提出的小儿结核杆菌L型特点,减少误诊误治率。检测小儿血和CSFLAM抗体,特别是脑脊液LAM检测,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配合头颅CT、CST动态观察,解决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问题。发现卡介苗接种配用腺苷可提高巨噬细胞抗结核杆菌效能,为小儿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实验研究

产品简介:该产品应用于人群及动物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项目拟建立小鼠结核杆菌感染模型,构建编码结核杆菌分泌性蛋白Ag85B等抗原的DNA疫苗;通过观察正常动物、感染动物体内产生针对结核菌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理改变、器官荷菌量等指标,确定该疫苗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抗结核病新药异福酰胺胶囊

产品简介:该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结核作用,可克服单一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代替单方制剂联合用药,方便患者服用。同时,该药胶囊以原粉直接填充,可长期保持晶型不变,保证良好的生物利用度,确保疗效。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结核病控制项目社会经济学评价

成果简介:该成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比较初、复治病人成本效益比,应用伤残生命调整年(DALY)方法,疾病经济负担分析,边际投入分析。管理学评价发现病人发现率是影响结核病疫情控制的主要因素。世行项目综合效应优于其他项目。世行项目的诊断延误低于其他地区。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中药抗痨散在结核病治疗中应用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旨在观察抗痨散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自拟抗痨散以补益脾肺,扶正杀虫。在同一条件下,用抗痨散配合化疗(实验组)与安慰剂配合化疗(对照组)分别治疗肺结核60例,观察并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表明,抗痨散可显著提高激素免疫抑制小鼠的SRBC-DTH值,明显减轻CTX所致小鼠脾器官充血水肿,降低Spleen index,抑菌实验表明有一定的直接抑制结核菌作用。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说明抗痨散配合化疗治疗肺结核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抗化疗药物的组织损害、改善微循环和直接抑菌作用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成果简介:该研究从采用IS6110 RFLP的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DNA指纹图谱,Gel Compar 4.1软件聚类分析这些指纹图谱;到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MIRU)分型的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学特性,共完成近100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工作。另外还分析了一个结核分枝杆菌家族-北京家族(Beijing family),也称北京基因型(Beijing Genotype),发现该基因型菌株在我国目前的流行程度平均为53.5%(236/441),各区流行程度不同。同时提出了基因分型的策略。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该技术针对在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结核菌分子药敏试验方法、分枝杆菌菌株库和基因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国内外首先采用PCR-RFLP方法快速分析embB 306位密码子特定位点的突变;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rpsL 43位密码子特定位点的突变;采用PCR-RFLP和巢氏PCR-RFLP技术直接检测结核病临床标本中SM和EMB耐药性;发现了7种未见报道的新的突变位点。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成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预防和临床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为国内外首次对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较综合性的预防及临床治疗研究;为国内外首次对HIV/AIDS患者进行异烟肼预防结核治疗,并取得可喜结果。较早提出当CD4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利福喷丁对结核病预防治疗研究

成果简介:研究选择利福喷丁并混用其他抗结核药物,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了解结核病高危人群接受含利福喷丁方案的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而筛选最好的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方案。国际防痨联合会报道单独使用异烟肼6~12个月方案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坚持用药率为30%~70%。由于利福喷丁的长效作用,可以减少服药次数、缩短服药时间,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经研究发现含利福喷丁方案可接受率为83.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7.2%,活动性肺结核2年累积发病率为2.97‰,较未服药组发病率明显为低,可使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减少发病85.93%。其中单服利福喷丁是最优的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方案。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肺结核患者原始耐药监测报告

成果简介:该研究为了解长春市肺结核患者的原始耐药情况,以便对该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评价和今后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该次采用随机抽样耐药物监测报告方法,包括总原始耐药率、耐1、耐2、耐3、耐4药物总耐药的监测,同时与临近省市(沈阳),疫情较重省市(河南)及全国结核病抽样流调报告结果相比较,且进行长春市肺结核患者原始耐药疫情分析。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项监测为长春市或长春地区乃至吉林省防治治病科的防治对策,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项在结核病学科属应用性研究,学术价值高,对结核流行病学及临床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分子鉴定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准确的分枝杆菌属菌种新型鉴定方案,用于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结核病防治。建立了分枝杆菌快速(仅为3天)、简便、准确的分子鉴定方案;首次报道痰标本简化法处理后直接以探针杂交化学发光检测,解决了探针杂交检测临床标本敏感性低的难题;首次报道用PCR-RFLP技术对常规方法种间难区分的结核分枝杆菌、鸟一胞内分枝杆菌、偶然一龟分枝杆菌等3个复合群在基因型上鉴定至种水平,并提出了各菌种有其独特基因型的新见解;首次获得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组IGS序列;从术后暴发感染中分离的两株脓肿分枝杆菌被选为国家标准株。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填补了国内无脓肿分枝杆菌代表株的空白。

新发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及开展DCTS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组对济南市四个县结防机构登记的33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给予6个月不住院间歇化疗,并实施全程监督管理。通过病人强化期、疗种结束量痰菌阴转率、药物副反应率,病人随访2年痰菌复发率,分析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进行DOTS实施性分析研究,总结DOTS取得成效,找出了存在化疗方案效果。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研究为济南制定结核病控制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济南今后更好地推行DOTS打下坚实基础。

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菌株,50例耐RFP(单耐和多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例RFP敏感菌株,35例耐RFP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为:50例耐RFP菌株中有45例PCR-SSCP条带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条带有明显差别,与药敏试验结果对比PCR-SSCP检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12例敏感菌株H37RV条带一致,35份肺结核病人痰标本,21份痰PCR为80%。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传染性肺结核流行趋势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调查全市肺结核患病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痰涂阳患病率、痰涂阳培阳患病率;不同人群及不同地区的结核病流行特征;结核菌素试验;流行趋势研究疫情控制方法。结果显示,我市患病率172.21/10万,涂阳患病率41.89/10万,估算有6165人肺结核病人和1999例涂阳肺结核病人,15个流调点中只有4个点没有病人,即全市99%以上村或相近1500人的城市居民点皆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0%以上农村有传染病人。各县(市)区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差别很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结核患者全程督导化疗微机管理研究

产品简介:该课题旨在研究对结核病人全程督导化疗实行微机管理在结核病临床和防治工作中的价值。它的技术关键在于所开发的微机管理软件,运用微机独特的存储、统计数据,进行大样本资料处理的功能,重点研究开发具有特定程序的结核病人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微机软件,将所设计的结核病人全程督导化疗的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简便、高小,利于DOTS策略的实施,最终达到提高治疗率、减少复治病例、减少传染源、减少结核病发病率的目的。达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影像临床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期CT影像特点以渗出性病变为主,而晚期以脑积水为主。主要病变为渗出性病变、阻塞性脑积水、结核球,其次是脑萎缩,脑血管炎及脑梗塞,硬膜下积液及钙化。该组中年龄小的中重度脑积水患儿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预后较差。说明结脑所致脑积水的程度与病程成正比,与年龄相反。该组死亡8例,均死于脑积水并发脑疝。CT平扫有时较难确认脑实质内早期结核性粟粒或结核瘤。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组11例儿童结脑中晚期和慢性期CT见基底,结核瘤内及病变累及的脑膜处出现斑点状、串珠状及线条状钙化,此征象是辅助诊断结脑较好佐证。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表位疫苗研究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52-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锤炼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在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手段比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重要,掌握学习方法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今社会是知识更新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因此,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研究讨论,养成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这些是提高科学素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为此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创造研究讨论氛围,倡导合作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讨论,辩论,培养合作精神

三、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

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生物医药是国际公认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之一,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以每年约12%左右的增长率向上攀升。

早在1980年,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一小时内,股价从35美元上涨至88美元,创造了生物医药类公司的一个股市奇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安进公司(Amgen)开发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进入市场,该产品随即成为市面上的生物技术明星药品,即使在EPO产品竞争激烈的2008年,其销售额仍然超过13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术与系统生物学不断发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会恐慌。全球各大顶尖制药企业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众和政府部门由此再次认识到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行业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优先扶持的七个新兴行业之一。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年增速稳定保持在25%左右,根据政府规划,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元。目前生物医药企业收入显著增长,但利润增长缓慢,新技术与新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聚焦的投资领域

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这些特点造就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除上市之外,还出现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资等多种融资形式。融资和退出形式的多样化,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机构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机构中有95%投资了生物医药行业。这些明星创投机构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聚焦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并主要投资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等细分领域。

各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各自领域的战略部署已经日益明确,未来在资本市场上会看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身影。下面,针对三个细分领域,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和行业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术

代表机构: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信达生物技术

2015年1月,信达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联资本领投,新加坡淡马锡、美国富达、礼来亚洲基金、通和资本等跟投的C轮融资1亿美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单克隆抗体新药开发和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一条包括10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达生物在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并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链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厂房。目前信达生物已递交了7项临床试验申请,第一个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两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团队核心成员曾在安进(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贵宝(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罗氏(Roche)等国际顶级药企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曾领导和参与开发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达木单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单抗(Yervoy)等多个生物新药。

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总部设在北京,2003年设立上海办事处。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目前,君联资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于运作主体在中国及市场与中国相关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2、医疗器械

代表机构:IDG资本

投资案例:九安医疗

九安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试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及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厂。2009年,公司电子血压计的销售数量已列世界第三位,产品出口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由日本及台湾地区厂商对电子血压计行业的垄断格局,成为行业内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中国大陆企业。

2007年6月30日,九安医疗的前身柯顿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股东Heddington Limited 将其所持有的柯顿公司增资前5.03%的股权转让给IDG控制的龙天公司,转让价款为150万美元,且IDG以溢价方式向柯顿公司增资200万美元,占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的6.27%。股权变更登记完成后,IDG合计持有柯顿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医疗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9.38元/股,对应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计算,IDG差不多获得了10倍回报。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不仅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还在投资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中国”(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建立。IDGVC的投资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迄今为止,IDGVC已向中国蓬勃发展的创业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扶植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医药服务

代表机构:红杉资本

篇4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篇5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8[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国家发改委.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 生物医药 财务管理 对策 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1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1)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非常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生物技术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目前生物技术专利占到世界专利总数的30%左右,利用基础工程技术和细胞生物学方法来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生物基础的研究应用研究一体化等已得到广泛的重视。

(2)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较大的比例,近年来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同时医药创新模式面临着很大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化的合作程度非常高,同时在全球性医药产业并购广泛的发生,主要是大型医药跨国企业,想寻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有针对性的并购,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

2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许多生物新产品、新行业快速发展,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基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前景极其广阔。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的垄断格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基础在高技术领域中差距最小。

自主创新能力弱。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的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产业组织不合理、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因为我国科技经济结合得不太紧密,在中试、放大、集成工程化环节薄弱,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

3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问题

3.1财务管理模式僵化 ,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由两类构成:一类是由政府控股下属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另一类则是由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两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由国企改制而来的医药企业来虽然企业体制已经转换,但延续了几十年的陈旧的财务管 理理做法却难以立刻被改变很难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例如在投资方面,通常以单一的利润指标的高低来衡量进行投资决策忽视风险,单纯依据投资项目收益性进行决策等。而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更显薄弱,这不仅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忽视对于财务的管理的重要性。

3.2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产业发展和经营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生物制药业同其它行业相比有高投入、高收益 、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特别是现代的一些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制药产业。目前 ,我国高科技制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而医药的高技术投资的特点使得关注资金安全的银行对其的信贷政策并不宽松,这就造成医药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资金严重短缺。在筹资管理上缺乏资本市场的观念,对企业筹资信用管理也不够重视,造成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的巨大障碍。

3.3医药企业的资金占用较高

据统计我国医药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约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还多,还有个别制药机械企业的这两项资金的占用比例竞达到企业全部资金的一半以上。

这两项资金近年来始终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制约医药经济发展的“瓶 颈”,并且拖累了企业资产运营绩教,影响了医药企业资金流转和 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4用于市场营销费用过高

近年来由于国家数次调低药品价格,产品销售毛利率下降幅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致营销成本上升,利润下降。2003年以来,医药行业各项资产运营主 要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是费用增长抵消了行业部分经济效益。并且其销售费用的提高并不合理,有些国内企业在科研上投入很多,有的却过多的投入到药品广告宣传上,甚至还有将绝大部分费用。

4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有效促进财务转型。新的环境下,需要我们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地位,建立全 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做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与此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丰富生物医药行业的财务管理和知识体系。

4.2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与银行贷款相比直接融资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因此 ,除了采用传统的向银行举债的融资方式外,医药企业应更多考虑直接融资。适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包括发行短期融资券及其他企业债券,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融资或引入风险投资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融资品种,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融资渠道的拓宽还将有助于医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还可以寻求政府高校的支持,建立于政府合作校企业合作的融资方式。

4.3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所在,也是企务管理的重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更应以预算依据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管理和控制,使其在满足企业自身现金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现金管理成本 ,尽可能提高现金效益并从中获利。企业应合理确定现金余额,加大、加快现金的流人,减少、减缓现金流出,充分利用闲置的资金投资获利。

4.4加强库存货品的管理

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一项流动资产,经常占有大量的劳动资金。为了减轻医药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必强存货管理,降低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在存货的管理上不仅要控货防止存货损失,更要防止存货的损坏,要把存货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业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存量 ,降低存货成以增加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 周拥军.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财务研究,2009(11).

篇7

前景:生物医药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创新性的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中国医药发展的主动力。

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至少10―20年的时间内,国内的生物医药研发大趋势还会继续保持。目前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美国在技术水平和投资上的一国超强局面短期内还无法改变,大量专利非一朝一夕所能追赶。比如生物技术药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单克隆抗体药,中国迄今不要说研发出原创新药,就是仿制都很困难。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正加快融入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力争到2017年上海研发外包达到3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服务外包中心。这无疑将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相关领域对医药研发师,特别是高端医药研发师的需求会持续旺盛。

分析:换句话说,普通大众想要在这个高科技领域实现成功创业,基本没戏。

创业领域之二:老年用品

前景: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我国的老年用品和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涉及养老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旅游、房地产等领域,在各方面的专项产品及服务都还亟待开发。

分析:产业刚刚起步,服务尚未完善,稍有不慎将被万人唾骂,除非你脸皮够厚,运气够好。

创业领域之三:智能家居

前景: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就国内来言拥有着过亿的潜在客户,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他们对智能家电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潜在客户群。

根据数据预估,2016年智能家电产值将达到1250亿元,2020年或将冲破一万亿,成为家电行业发展最快的关键部分,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分析:据权威调查宝报告显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有四个瓶颈:一是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需求;二是购买成本高;三是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差;四是客户服务跟不上。要是能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创业将前途无量。

创业领域之四:农业项目

前景: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新郊区建设,催生了农民的需求,也带动了农村市场的兴旺,同时更造就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高涨,甚至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往农村创业。

如今,城市创业成本高,竞争激烈,农村则生机盎然,优势凸现。农村的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创业成本低;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在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使农村创业成了吸引力最强、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

篇8

【关键词】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集群;政府导向;南通市

【中图分类号】R—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2-01

生物医药产业是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污染等特性,直接与人类健康、食品生产和安全、绿色资源和生产、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是指运用生物医药研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生物医药研发活动提供研发策划、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服务的产业,包括政策咨询、投资咨询、技术咨询、创业孵化、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服务内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现已成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药开发过程的日趋复杂和国际上医药管理的不断完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得到迅速发展。

1.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

南通市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形成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生物药等产业。2010年全市规模生物医药企业90家,实现产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42.8%。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省的产值排名从2009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5位,首次超过了南京、无锡和常州。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中成药系列、西药制剂系列、生物与海洋药物系列和医用新材料四大产品系列,已逐步形成了以南通大学为依托的江苏省神经再生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良春风湿病研究所、江苏省核酸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生物医药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政策导向支持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知识驱动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研发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生物医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药物发展、开发、制造和销售,每个阶段包含着一系列专业化的环节。整个环节以占据支配地位的大型跨国“生产者”为中心,来协调各环节的经济活动,形成全球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

2.2 集群优势推进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现已初具规模。其中,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分布有30多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其中,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作为亚洲地区最具现代化的农药剂型研发中心之一,为我国和亚太地区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化研究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多项新药申请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查,已成功在美国上市或正在通过FDA认证的制剂药品累积达到100多种,并与全球十大著名医药公司之一——美国礼来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仿制药生产和销售。南通联科药业有限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纳人才进行新药研发。百奥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拥有关键技术的自主性知识产权以及10余项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其总公司在美国硅谷设有研发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小片断干扰核酸(siRNA)药物研发公司之一。南通迈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美国知名的分子技术工业公司(MTC)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江苏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重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是中国干细胞技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拥有国内目前标准最高的干细胞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有产业化规模的干细胞GMP制备中心、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干细胞储存库。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直销经营许可,该公司食用菌研发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3.南通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

3.1 借力政策东风,加快南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

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与医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政策性药品降价,以及普药“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价格、强制使用”等措施,都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南通市至今未正式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政府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发展目标,研究重大发展问题,制定相关扶持引导政策,实施战略发展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建立生物技术、医药、临床等研究领域、生产领域的技术专家、产业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战略咨询、技术论证、产业规划、市场研究等,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可靠性。

3.2 打造特色园区,建设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集群载体

集群发展有利于缓解生物医药产业持续不断的高投入,更有利于塑造区域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的市场影响力。比如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已集群了50多家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有300多家公司先后落户,并加大了国际国内合作和人才引进,与全球十大生物产业园区建立了战略联盟。为此,江苏省科技厅专项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休斯顿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医药研发交流合作平台。

3.3 强化政府主导,培育南通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孵化器

篇9

编者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这些内容,是国家发改委对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的发展解读。

为加快生物产业的发展进程,有效解决所面临的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尤其是人类的健康发展,我国通过各方面加强了对生物医药科技优势项目的支持,逐渐缩小了我国生物医药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地方政府的支持、生物医药产品外包的逐渐兴起、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增长,几方面原因促使大量跨国生物医药企业进驻中国。尤其是近15年间,国内也涌现出大批的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大致增长了近100倍。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

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未来的生物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发达国家生物产业方面的增长速度,近些年已达到25%-30%,占了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的重要领域。

2011年光谷生物城生物医药项目投资促进会

2011年1月7日上午8点50,记者走进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2011年光谷生物城生物医药项目投资促进会”的现场,不大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除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内机构,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家机构中,有海外商务机构、百余家风投、医药产业研发机构,如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科技部、苏格兰国际发展局、法国政府投资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商务厅、美国中西部与中国战略经济发展委员会、美国圣路易斯地方商会和经济发展协会、瑞士联合银行集团、Rodman Renshaw投资银行、浦发银行、美国硅谷银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亚商资本、北京信宇资本、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

会议在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主导下,以及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下,以“投资促进、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为主题,重点讨论了建设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联盟,在合作、开放、集约、共享的模式下,形成政府基金引导、地方园区配套、专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各方力量,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大踏步迈进!

武汉市副市长邵为民在开幕式上代表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了欢迎,同时表示了对生物医药产业:“21世纪是生命科学开花结果的季节。近十年来,全球生物产业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平均5年翻一番,呈现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湖北省武汉市将生物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举全省之力、全市之力推进光谷生物城的建设。”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于华副局长作为本次会议主办方向与会嘉宾表示:“CIPA作为中国商务部直属机构和投资政策执行机构,依托中国政府庞大网络资源,运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的投资促进理念,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资促进服务体系。生物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战略性金融产业,CIPA一直在全力支持、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因此,CIPA力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关注本次会议,通过互动交流生物产业发展经验,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的发展”。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积极动员社会各资本方大力推动、发展健康服务业!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宏建说:“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哪些产业投资最多?除前些年的房地产的投资热潮,下一个投资热潮将是生物医药产业。”

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孔士嘉表示,法国一直致力于生物产业的世界创新研究与合作!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集团高级副总裁Rolf G.Werner认为:“鉴于中国的快速增长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将在2015年-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加工的生产基地之一。建议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过程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将创新产业带到真正的国际市场中去获利”。

新生源首席战略官荫俊为现场嘉宾特别介绍了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药开发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将推进我国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现场的其他专家表示:“2010年10月之后,生物产业被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政策、海内外的资金快速地进入了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

部分国外投融资企业反馈:“除了技术优势,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其他市场优势不容小觑”!

地方政府,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湖北省抓住了这一机遇,掀起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又一波新浪潮。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是继成功创办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后,东湖国家高新区重点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光谷生物城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基本建设投资约153亿,目前已建成完善的配套设施。光谷生物城对项目的快速推进建设及自主创新招商引资,实现了产业和研发创新两者的优势互补,使园区形成了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时刻服务的“保姆精神”,使光谷生物城成为一个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

截至2010年底,一批包括国际知名的生物企业,如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制药;世界知名、亚洲第一的基因组研究机构――华大基因;亚洲排名第一的临床前新药研发外包商、全球排名第一的小分子化合物新药研发企业――药明康德;国内前列、中部地区第一的生物技术联合研究机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都已签约入驻了光谷生物城。

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省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等省委、市委的领导曾多次考察、指导光谷生物城的规划建设、招商工作。

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聚合,创造出光谷速度新纪录,其发展速度让国内同行颇感压力!

截止2010年底,光谷生物城实现整个生物产业收入超过140亿,生物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跨国企业10家,吸引高级人才超过500人。预计至2015年,光谷生物城整个生物产业收入超过1300亿。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始基础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美好而可预见性的前景,来自对湖北省有条件发展生物产业的自信。

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物多样性显著,生物资源丰富。9000多种植物资源,893种野生脊椎动物,441种湿地野生脊椎动物,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中心,有承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生物农业方面,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兽用和鱼用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最大的生物农药基地。

在生物技术领域,武汉东湖高新区拥有国内外一流研究开发机构30多家,聚集了生物技术领域的两院院士11名,“十五”以来申报生物技术方面专利200多项,其中化学原料药类专利、化学药品制剂类专利、生物制品类专项申请数量,均居全国前5名。

机会总会留给有所准备的一方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创新服务国内外的生物产业,最大化的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将光谷生物城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运行模式,对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各界如何加快生物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对“光谷生物城”的发展前景及本次会议的召开,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鲍俊华介绍:“适合生物产业创新、创业的集聚地光谷生物城,打造了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引进等六大平台,以支撑国际前沿先导产业及入驻企业的快速发展。入园的企业足不出园就可以同时满足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高水平、高标准的产业化需求。聚首光谷生物城的国际、国内一流的行业翘楚,已开始或将要开始分享光谷生物城高速发展的盛宴!希望本次会议成为为国内外的生物医药产业搭建的一个“国际生物产业资本化发展的综合宣传、互动平台”,让关注生物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的智慧碰撞产生更多的合作交流!”

商业互动平台、产业基金平台的搭建

在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的支持下,2011年1月8日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联盟专题研讨会”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上海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都高新区、大连经济开发区、沈阳棋盘山经济开发区、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武汉光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中部创投、武汉光谷基金、武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天作创新孵化中心、信宇资本、上海张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博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亚商管理投资公司、纪源资本、上海汇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马集团等近三十家机构、基金、资本公司,共同签订了“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生物产业基金联盟”倡议书。

各方在合作、开放、集约、共享的模式下,共同搭建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联盟,形成了政府基金引导、地方园区配套、专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构成的生物产业项目的国内外多元化资本对接,为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聚群发展、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本次会议结束,会议各方共达成合作协议50余项,签约总金额约1.6亿元。

编者手记:国家的经济十年持续高速发展,到2010年底GDP达到40万亿。

篇10

关键词: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发展策略

一生物医药行业涵义及特性

(一)生物医药行业定义

生物制药是指在制药工业过程中主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综合应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先进技术,以组合化学、基因治疗、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高科技产业,是一个由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共同支撑的体系。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性

1.行业进入壁垒高

高技术: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和设备仪器方面。另外,生物制药对医药厂房和设备仪器要求很高,且属于一次性投入,通常需要大笔资金。政策严格管制:药品作为一类直接涉及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其开发、生产、定价、销售、进出口等均受到严格的特殊法律的规范、控制和管理,没有药证和生产许可证、GMP等规范认证的药品和企业不能合法进入医药市场。

2.长周期

生物药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I、II、III期)、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以及监督每个环节的严格复杂的药政审批程序,而且产品培养和市场培养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10-12年的时间。

3.高风险

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产品开发风险:研制开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一节败下将前功尽弃,并且某些药物具有“两重性”,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评价;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5-10%。市场竞争风险:“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也是不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则全盘落空。

4.高收益

生物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开发研究一种新药平均耗资3亿美元左右,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费用不断增加。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复杂、难度高,因此产业化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具有国际专利的新药并不多,大多是买进专利或者生产国外专利已经过期的药物,原创药物的研发非常薄弱。因此,导致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产能相对过剩与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面临跨国制药企业的严峻挑战

外资医药企业逐步加大在华投资、原料药的生产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国、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资转变,是跨国制药企业投资中国的三大新动向。我国生物医药高端市场大部分被外资制药企业所占据。与跨国制药公司相比,由于我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处于劣势,缺乏拥有核心技术与专利的拳头产品,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

(三)仿制药品的威胁竞争

虽然我国近几年已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但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由于国内市场对生物仿制药的庞大需求,仍然推动着我国生物仿制药行业加速发展。在制药行业,一旦仿制药上市参与竞争,那么在一年之内,它就能攫取原研药高达80%的市场份额。仿制药价格通常比原研药低15%,而如果有更多的仿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药价的下跌幅度可能高达60%或更多。生物制药企业将不得不与生物仿制药进行竞争。

(四)人才、资本与知识产权方面的短板

重视生物医药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以形成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成功的关键;伴随当前外资企业并购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造成的最大损失是未来的巨额利润――知识产权。这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保护生物药品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制定针对性的产业化政策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生物医药产业必然将会成为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扶植发展。同时生物医药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知识创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开发)、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各个环节的整合,需要多类学科的合作及严格的准入审批尤其是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建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环境。

(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优势企业建立针对核心、共性、重大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建立为企业国际认证和药品注册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提高政府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效研发体系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拓宽多方位的融资渠道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医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融资形式来满足资金需求。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比如国家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由中央政府出资与地方合作,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引导银行贷款向生物产业倾斜,政府对生物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的政策;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创业板股票市场优先审批、上市。

参考文献:

篇11

一、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高层次精品平台

苏州国际生物医药中心,在具体建设中把握“三高”原则,即共享设施起点高、服务对象水平高、合作渠道层次高。添置了医药开发必须品牌核磁共振仪、液质联用仪、PCR、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建立了孵化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分析测试中心等30多个公共实验室。引进了贝尔达生物科技公司、兴科现代工艺工程中心公司等企业,构筑了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互相配套的大平台体系,成了创业科技企业的最适栖息地。摸索和制定了实验室租赁和使用制度、实验室“三废”管理制度、仪器使用须知和仪器使用收费标准等。

生物医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大学、魁北克生物城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推动平台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产学研结合。

二、发挥作为优化区域科技人文环境平台辐射效应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区域科技人文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作为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的便是营造科技环境和创新氛围的作用。生物医药中心和创业园紧紧把握这个宗旨,在引进项目上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项目具有创新性;二是项目带头人的良好背景;三是项目产业化前景。多年来,生物医药中心引进了90多个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和100多名高技术人员,包括40多个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这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一流人才,不仅带回了项目,带来了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还充分融合和扎根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土壤中,通过横向合作、产业服务、技术开发,带动了地方科技创新潮流和技术变革,使苏州高新区成为生物医药创新技术的源泉。

三、强化风险种子基金与创新型项目纽带作用

苏州高新区始于开发建设早期就相继成立了苏高新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创业科技管理投资公司等。这些公司在扶持成长型企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承认这些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与更为需要资金的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的合作并不紧密,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作为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区别于市场主导型的风险公司,其成立初衷和发挥作用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政府创办型风险公司在对初创型科技小企业的投入上,要起先导和带动效应。另一方面,作为孵化器和公共载体,在引入项目上要注重高品质、高潜力,积极推荐和筛选优质项目,努力构建种子风险资金和项目之间的桥梁。

篇12

2009年1月,凯鹏华盈(KPCB China)等几家投资机构对凯瑞生化公司进行了总额为13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随后,泰格医药与启明创投则联合对专业从事临床研究数据统计的美斯达进行了投资(资金未披露)。2009年5月,凯鹏华盈再次发力,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南京金思特公司(已改名金斯瑞)投资了1500万美元。接连的投资事件, 足以体现生物医药行业潜在的成长性,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基因药物的高科技公司更是获得了风险投资家们的青睐。

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包括医疗服务)获得各类投资机构总额超过1.3亿美元的投资,约

占同期中国所有投资总额中的20%。

历史回顾与发展

从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来看,每一次医药技术的进步都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历史上,他汀类药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抗病毒类药物(90年代初)、以及21世纪初的生物技术类药物的大量上市都强有力地拉动了国际药物市场的需求。

从国际医药市场的总规模与年度增长率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医药市场增速略有下降,而据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 Health的预测,2009年市场仍能超过8200亿美元。

据统计,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30日,国内共有18家涉及生物技术(不包括生产原料药、中药或者综合性厂商等)的企业获得了投资机构的投资。其中专注于某一个特定高科技领域或者在某个细分领域做的比较出色的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例如凯晟科技是专注在核酸与蛋白类药物的研发,北科生物则是专注于干细胞药物的研究。

研究与投资方向

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之后,体细胞克隆、干细胞、基因治疗、生物芯片、转基因动植物等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新兴生物产业群蓬勃发展。其中综合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抗体工程等多种生物技术开发新药,代表了我国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其中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纳米医学、干细胞工程、生物芯片与生物信息技术、微小基因技术(如MicroRNA, RNAi)等都是目前学术与产业界的热点。

一般来说,平均每5000-10000个候选药物最终能上市的只有1个,而目前随着大规模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基因技术的改善,药物研发进程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其中离不开靶点定位、高通量分析等一系列支持。

篇13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路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Q81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009-03

Open innov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path to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

SUN Yanxiang1, XIAO Wen2

1.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jiang Tradi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2. Economic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29, 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re ability of bio-medical industry. Focused on the main factors which hamper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of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open innovation mode and concerned the possibility of introduce the open innovation into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 the impact on the bio-medical industry also be discussed, through which offered a path choice to sustainab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bio-medical industry from four inspects: make open innovation strategy of bio-medical industry, participate global innovation alliance, strengthen multi-level innovation subject and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 support of open innovation.

[Key words] Open innovation; Bio-medical industry; Innovation path;Innovation ability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有700余家,2009年总销售收入约753亿元,是医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然而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以每5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医药卫生相关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2003年就已达到15%,法国占GDP的11%,我国目前只有4.7%,发展潜力很大。在我国,许多省、市已将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知识最密集和研发密度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创新能力是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表征。如何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于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研究,目前学界并没有直接针对性地展开研究。现有国内外文献对现象研究较多[1],但未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作系统的分析,因而,无法提出切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的对策建议。本文将就开放式创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

1 阻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1 生物医药研发经费严重不足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R&D 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产值比重)不断上升。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落后。目前,跨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10%~15%,我国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仅为年销售收入的1.02%。研发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1.2 生物医药科研缺乏广泛合作

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主要靠企业自身,而在发达国家生物医药科研是企业、研究院、高校等组成的一个高效率团体。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科技合作难免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而且,因为不能实行资源共享和集约化规模从而极易导致低水平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的浪费现象发生。

1.3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偏低

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陷入低水平竞争的怪圈,明显缺乏竞争力[2]。企业对生物医药的研发受限于资金和人才,因此相比较于国外的生物医药研发,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更像是“小打小闹”。 我国医药企业也因此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些关键、重大技术始终难以获得突破,产品更新速度缓慢,这是我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1.4 缺乏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机制

目前我国现行的生物医药机制不利于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利于产品的开发和上市、不利于产值和利润的提高,更不利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五个“不利于”导致我国如今仍未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化的良好运行机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瓶颈。

1.5 生物医药产业化人才匮乏

首先是生物医药专业化人才匮乏。由于生物医药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因此对于生物医药的专业化人才如药学信息、生物工程人才极为不足;其次是管理人才,这些年来,去国外学习生物医药的高级人才回国后都选择自主创业,因此一些高素质的生物医药研发管理者、市场策划战略家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不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 开放式创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

2.1 开放式创新的界定

由美国学者Henry Chesbrough[3]2003年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强调企业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与封闭式创新截然相反的创新模式。近几年来,这种创新模式被人们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尽管国内近期创新研究的数量呈现平缓的趋势,但是与国际学者研究一致的是对于开放式创新议题的研究却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4]。

2.2 开放式创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

开放式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被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估[5]。就生物医药产业而言,笔者认为,开放式创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竞争力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一些基础技术很容易从生物医药企业以外获得,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在新技术已被开发出来之后直接通过从外部企业购买或者收购新建企业,然后充分挖掘创新技术的潜在用途或是重构价值链,实现价值突破[6]。这样可以节省前期研发的时间和成本,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从而提高研发的效率,增强生物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2.2.2 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封闭创新条件相比,开放式创新将限制创新资源流动的企业边界打破[7],过剩的资源可以转移到企业外部去,不足的资源可以从外部引进来,进而资源可以在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内跨企业流动。对单个企业而言,这一特征所起的作用也许并不十分显著,但对于整个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其意义将非常重大,并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活动中。

2.2.3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速度在生物医药产业内,企业运用开放式的创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等将顾客集成到创新过程中,使顾客成为企业的合作生产者,让企业充分了解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引导产业创新的方向。这样可以明确企业的创新目标,缩短市场对产品的接受时间,以迅速占领市场,排挤竞争对手,提高企业影响力。

2.2.4 降低创新风险成本快速变化的创新世界使得创新风险大大增加,开放式创新突破了单个企业的边界,不同的创新主体分担了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了成功率。由于不同的生物医药企业其专长是不同的,如有的生物医药企业专长于基础研究,有的专长于产品开发,有的专长于市场化运作,因此,对于各有特长的企业在创新中通过合作的方式扩展了他们的惯域,最大程度提高了创新成功的机会,最大程度降低了失败的风险,这是一个聚集优势的过程。

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创新路径

3.1 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战略

在产业创新范式转变的大环境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必须把握住这一大方向,并主动制定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和应对策略,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创新模式上紧跟世界潮流和步伐,并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2 参与全球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多维的新型国际创新合作体系

主动融入国际,善于向国际先进水平学习。善于向国外先进同行学习,在开放中学习进取。近年来,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带来了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8]。在R&D国际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包括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使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能快速成为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人才资源和研发能力的现代化生物制药企业。

3.3 强化多层次的产业创新主体,推动产业创新资源的集聚

生物医药产品是科技密集型产品,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其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关键因素在于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紧密协作,把大学、研究机构的新技术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善于利用企业内、外部的新技术和新创意,为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节省资金和时间,不断开拓并强化企业研究成果商业化途径和渠道,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空间形成产业优势。开放式创新是当今新的一类创新模式,它要求更多并行、多角度的创新资源整合[9]。通过有选择地与外部创新要素的有效联接,多渠道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以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的集聚,从而促进创新。

3.4 构筑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多向支撑

构筑涵盖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化的开放式创新的支撑体系。通过构筑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多向支撑,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的运行。产业经济的发展、创新要素的集聚、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企业的开放式系统创新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效果往往较国家层面的支撑更为快速和显著。

4 讨论

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近年来以每5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而,开放式创新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进而实现转型升级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中,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式创新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谨就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规范性分析,如何系统地用计量分析工具深入地对开放式创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的分析,显然是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柴金艳.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9):18-20.

[2]黄速建,王欣,叶树光,等.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研究――以天士力集团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24(2):1-11.

[3]Henry W. Chesbroug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Inc, 2003:23-25.

[4]郑小平,刘立京,蒋美英.企业开放式创新理论的研究述评[J].中国科技论坛,2007,23(6):40-43.

[5]刘春香,虞乐安.长三角、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5):60-65.

[6]杨静武.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2):43-47.

[7]刘向东,孙道银.开放式创新理论框架:价值创新思维的实现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4-5,29.

[8]Philip Cooke. Regionally asymmetric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nd open innovation: Exploring ‘Globalization 2’-A new model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J]. Research Policy,2005,34(5):1128-1149.

篇14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 融资 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