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规范范文

图书管理规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15 10:0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图书管理规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图书管理规范

篇1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建成了设施一流的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我校藏书量8000多册,人均达26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多。图书室实行计算机管理,各种陈列设施、办公设施、保护设施、自动化设施、照明设施等配备到位。新书到库及时编目上架、出借和流通,每天收到的报刊杂志及时登到。在内部管理方面,我们建有各种规章制度,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借还制度》、《藏书和资料管理规则》、《阅览室规则》、《图书丢失和损坏的赔偿制度》、《图书剔旧和处理办法》,并一一上墙。平时,注意图书阅览室的整洁和卫生工作,责任落实到班级,并统一纳入学校的卫生评比考核。

二、学校领导重视,管理措施规范

一所学校,它的真正魅力应该来自于对人类优秀文化的追求,让所有师生在这个不懈的追求过程中提高精神修养、规范文明礼仪、习得技能、技巧,成为一个有博爱之心、博学之力、个性健全、主动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个追求,“读好书、好读书”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为此,学校领导层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工作,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对图书馆管理、运行的要求。学校对图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对建设、管理目标逐条细化,对图书馆工作进行商讨、检查。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导处向各年级公布推荐书目,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要求,并开展各类评比和各类读书征文、展示活动等。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我们将各班借阅情况统计后,以此作为考核学期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依据,此举确保了图书的周转效率,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的目的就是既要管好图书,又要用好图书。作为图书管理员,我们重视培训,经常参加相关培训、考察,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为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1、明确读书宗旨,落实管理措施

我们的宗旨是以书育人,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全开架借书服务。我们利用早晨、中午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借阅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教师能全天出借。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在晨读、午间管理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学校领导经常巡查,并在升旗仪式和有关会议上进行总结、反馈。全体语文教师能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己任,积极组织学生作学习摘记,撰写读后感等。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还明确要求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书源主要由语文教师到图书馆挑选部分图书和学生自带图书组成,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出借工作。

篇2

[关键词]图书馆 规范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18-01

21世纪是知识、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人们获取新的信息知识,进行理论和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最重要的一个传播媒介就是图书、报刊、杂志等。对任何科学理论以及党史的研究都必须从收集、掌握、熟悉图书资料开始,就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做出新的总结,谋求新的发展。因此,推进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有相当多的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觉得图书馆管理工作就是整理图书、收集材料、保管文件,认为图书管理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也不能为单位创造效益和业绩,不足以体现工作人员的价值和地位,这种轻视图书管理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必须加以改变。

(二)图书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没有受过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培训,以致这些人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不能保证投入足够的精力,对图书的分类管理知识也不甚了解。在一些单位图书管理还存在着分类混乱、首页目录与文件内容不相符等问题,尤其是图书存在缺页挖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调阅图书或档案费时费力的情况发生。

(三)图书管理交接手续不严密

在一些地区,由于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对于移交过来的图书不仔细检查数量和规格,检查过程草草了事,新增的图书和档案不能及时、准确登记。在原图书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图书移交手续不合制度规定,对于必须检查和清理的过期图书没能按制度进行清理,有时甚至连移交人、监交人的签字都没有,从而导致图书的数量不足、材料缺失,事后追究起来无法确定责任人和责任界限。

(四)图书管理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包括一些地方上的图书馆、党校、档案馆管理过程中没有引入计算机以及图书管理软件,查阅档案文件和管理图书的方法单一且效率低下。此外,一些单位储存图书的设备比较陈旧,原有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图书管理需要,一些图书馆管理中心亟待设立专门的综合图书管理室和图书储存设备。

二、实施图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图书管理相关单位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单位和个人进行理论研究、调阅参考文献、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科学规范化管理图书和档案,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有利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知识理论水平,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有利于图书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有效发挥文化服务功能,促进部分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整体提升。

三、加强图书馆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要增强责任感

通过开座谈会、举办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图书管理人员详细讲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流程,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认识,重新看待图书馆管理工作,将该项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图书馆管理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人定岗,分清管理责任人。其次,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选派图书馆管理人员到高等专业学校学习,进修图书馆管理课程,也可以请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再次,在努力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严把质量关,充分提高管理水平。

(三)规范图书管理程序

图书移交是一项重要、细致而又严密的工作,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办理图书交接,首先要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分拣清理,保证账实相符;其次要对以往未曾整理的文件分类存放,按时间先后及时归档;再次要建立移交档案,对移交的图书资料必须记明移交的时间、地点、移交清册、图书数量、监交人、移交人和接交人,主管领导出面监督交接,监督过程要细致,做到对交接双方负责。

(四)完善图书管理硬件设施

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图书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意识,加强对综合图书管理库的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库房面积,购买空调、干燥机、图书柜、档案架等必要设施;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图书馆未来发展必然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使图书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为积极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进程,必须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购买新式计算机和引入图书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图书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篇3

 

一、图书信息化是图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图书信息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整体资源的作用。纸质图书通常是摆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但有些或因出书年代久远,或因书架容量限制而被忽视,它们的价值被埋没,成了一堆可有可无的死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运用电脑网络等载体和手段,把馆内多年汇集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图书变为信息资料上传电脑,把零碎的图书信息变成系统的现代信息,并通过电脑网络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通道,把这些经过整理的图书信息非常流畅地输送给读者。如此,一些曾经的所谓的“无用”的图书资源一切就重新发挥了作用,成为图书资源共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从而可以使整体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其最大的社会价值。

 

(二)图书信息化可以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图书馆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源,但由于纸质的图书资料不能满足进入现代化阶段的的急切需求,再加上它分类有可能不科学等原因,常常使需要查阅资料的读者无法找到急需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科研的发展。图书信息化之后,按专业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加强信息服务鲜明的专业特色,便于读者准确快速的查找资料。

 

二、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借阅服务的快捷性。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建立,特别是信息技术引入图书馆领域之后,图书信息化成了当下的发展趋势,大大的方便了读者。读者只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快速、高效的浏览图书。图书信息化所带来的效果,不仅减轻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二)容量增容的无限性。现代的科技手段为图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图书馆图书增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个有条件、信息化程度高的图书馆可以存储巨大的图书目录、图文和电子图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

 

(三)网络服务的便捷性。图书馆管理网络化的实现,使图书服务突破围墙的限制。人们通过网络,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查阅到图书资料的信息,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这对推动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进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咨询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掌握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图书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内容服务。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在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图书馆资源体系中各要素的联系,注意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二是实用性原则。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服务任务是不一样的,各类型图书馆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各类读者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及服务对象的需求着重发展某一方面的数字化馆藏。三是协调合作原则。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图书馆只是网络整体的一部分或一个节点。各图书馆可以联合议价、 联合采购,同时,要注意协调与共享,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要有娴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既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信息的本领。因此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补充专业或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图书管理工作,尤其要专门组织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促使图书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由事务型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型转变。

 

(三)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投入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非赢利性质的服务,发达国家图书信息化进程较快,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入多,要加速图书信息化进程,必须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硬件方面的投入,如网络建设,设备购置等。此外,软件开发与引进也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因此,各级主管领导部门了解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及当前图书馆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提高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在经费上向图书馆倾斜。同时应多方筹措各类社会资金,积极推进图书信息化进程。

 

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图书信息化建设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图书馆适应信息时代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要求,又是知识经济和创新性国家建设对其服务对象素质的要求。因此,图书信息化建设应当以图书馆自动化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发展方向,结合图书馆自身实际,进行全面调研、论证,确定发展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进而实现图书信息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洁图书信息化管理探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

[2] 胡芳信息化提升图书管理现代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3] 马述平图书资料信息化:提高院系图书资料使用价值的关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

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安全管理 IS027000规范 评介

[分类号]G250.76

目前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解决之道是依赖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等技术措施进行防范保护,虽然近几年也有学者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灾难恢复制度、人员培训、法律法规等角度进行探讨,但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领域“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与信息安全领域“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黄金定律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在危机四伏的信息和网络环境中,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管理的改进大幅度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等级,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体系标准以规范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已成为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领域的重点课题。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黄水清教授的新作《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是基于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完成的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此书较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论著,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作者在深入对比分析一系列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将在企业和政府机构广泛应用的IS027000系列标准引入到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领域,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防范体系,对于推动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水清教授指出:“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即保持数字图书馆各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使得数字图书馆传递给用户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和可靠性。其中,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完整体系和内核,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和可靠性是数字图书馆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服务的质量标准。”该书的所有研究紧紧围绕这一定义展开,从标准选择、方法选取、模板制定、实践验证4个部分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其他国际标准规范相比较,IS027000是一个通用的、普适性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族,核心是IS027001和IS027002,分别描述了组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流程,适用于任何规模和行业的组织。将IS027000采用的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措施(PDCA)过程模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可以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实践持续地被文档化、加强和改进。而数字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具有趋同性,与IS027000从业务流程人手进行资产、威胁、脆弱性识别以保障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过程的要求相一致。同时,IS027000的控制措施涵盖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各种可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只需根据其行业特点从中选取即可。通过比较,作者确定IS027000是适用于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依从标准,能够用于指导建立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且,可以通过制定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模板的方式减少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难度与成本。

《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一书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着力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的选取问题。信息安全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两大过程,两大过程整体遵循PDCA的过程模式,不断循环评估~控制一再评估的过程。其中,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资产、威胁和脆弱性三大要素,作者分别用模糊数学、构建威胁场景和通用缺陷评估系统(CVSS)的方法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的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威胁等级识别模型和脆弱性等级识别模型,然后以IS027005中的风险矩阵模型的一种变形为基础,综合三个子模型,得到数字图书馆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控制模型主要包括资产、业务和控制措施三大要素,作者提出基于投资约束和风险防范策略的风险控制决策模型,将资产、威胁、脆弱性与资产、业务、控制措施两个坐标体系联动。该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模型是本书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具有相同或高度相似的业务流程的特殊组织。作者选取了全国30家数字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总结得出数字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以此为基础,分别就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识别与估值问题展开多次深入调查,并采用上述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形成了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模板。另外,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作者从IS027002中总结分析得到适用于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控制措施集合,并根据风险控制模型的计算和分析,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模板。数字图书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模板的制定过程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全过程,但是模板的形成降低了风险管理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就达到了本书的研究目标:大多数数字图书馆可以采取查询资产报表的方式评估组织各项资产的风险等级并采取有效措施。

篇5

【关键词】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文化的普及,理念的开放,国家和地方的图书出版、发行量迅猛剧增,而且内容繁复,更新迅速,瞬息万变,于是21之世纪被誉为“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发展形势在给以专门从事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行业带来无穷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的规范化建档。本文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概念、现状出发,以思维、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思考。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概念范围和现状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概念

图书馆业务档案是指图书馆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并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被查考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集合。作为图书馆业务档案,它既具备一般档案“反映同一个具体单位不同时期的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的条件,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原始记录性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性”等普遍属性,在分类上,它又属于专门档案的范畴,在内容和管理上自成体系和特征。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范围

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建立既要遵循一般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又要按照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来完成。图书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繁多,内容广泛,既有直接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指导性、指令性文件材料,也有业务对口的上级单位、横向单位过来的业务性文件材料,还有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情况材料及业务工作统计材料等等。具体工作则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检索、统计、保护、修复、复制、利用和研究等等。

(三)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属于完善性工作或善后性工作,一些图书馆领导或一些人员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过于强调眼前效益,对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档案资料的连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图书馆整体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了档案资料的考察、评估等应有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为:1.从事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缺少再学习的动机,客观上不胜任档案管理工作;2.业务档案管理架构不科学,体制不规范,过程无秩序,导致档案资料流程无序、建档不合理,人员工作效能低下,难以与外界业务单位接轨;3.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等环节上存在疏忽、脱节、失真、混乱、浪费等现象;以致档案资料不能起到对图书馆自身工作的考察、评价作用;4.形式化地建立档案,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利用,致使档案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实用价值。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首先表现于信息的创新。图书馆是信息的收藏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因此,图书馆事业是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时代在创新,作为支撑社会创新体系重要力量的图书馆尤其需要创新。然而,创新虽然在形式上以“新”为名,但是这“新”的核心要素却是“科学”和“进步”,否则单纯的形式创新是没有任何实际生命力的。现代图书馆藏书众多,业务纷繁复杂,管理千头万绪。信息创新则意味着作为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对象――信息资料将会向着更加迅猛、繁复的形势发展。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进行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业务档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科学的、规范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对于图书馆的业务开展、工作研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一)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图书馆业务档案本身就是图书馆业务内容之一,而且它对于图书馆工作中的采购、编目、布局、保管、服务等其他业务环节都具有记录性、指导性、提纲挈领性的作用。

(二)建设好业务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实现图书馆业务的科学管理,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文献状况、业务流程状况、服务社会状况、工作效益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这就需要以内容真实,取用便捷的业务资料为依据。

(三)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

一个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是否规范,需要对其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其中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一份小小的业务资料,在眼前看起来只不过是吃力不讨好善后工作,可是过后就有可能成为某个时期发展所依据的重要开端。此外,规范化的业务资料初管理、流转、保存还可以积极地促进图书馆业务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各项业务都按设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实现前后连贯,相互衔接。

(四)业务档案建设是保存图书馆重要资料的手段

由于业务资料及时、翔实地记录了一个时期图书馆的业务往来以及生存、发展状况,反映了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巩固、发展、改革等历史状况,通过对这些业务资料的合理化分类、科学性建档、规律性存档,就可以“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使图书馆工作发展有凭,改革有据。

三、如何进行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优劣将从宏观上影响到一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转播。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乃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正确策划和引导,在完整的理念贯彻,统一的思想指导,充分发挥图书馆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档案资源循序渐进地进行。要使业务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两项兼顾;使眼前效益和长期发展目标全面统筹。

(一)提高领导层的业务档案管理意识

一切业务问题、效益问题都是人的问题,首先是领导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在图书馆的当家人这一环节上把好关,把懂图书馆业务流程,重视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调配到图书馆从事领导岗位,并对现代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工作进行学习、调查和研究。

(二)通过外部借鉴和内部评价,完善业务档案总体框架

在组织专门人员去业务档案建设的先进单位参观考察,进行横向借鉴的前提下,对本馆现有的业务档案管理框架、流转程序、操作效益、研究和利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和缺陷,按图书馆业务档案学的原理和要求重新调整和完善本馆的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

(三)建立明确可操作的业务档案工作执行机制

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按既定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的要求,对今后的业务资料流转和建档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日常指导、把关,并做好明确的与前期档案的阶段性截止和有机衔接;落实相应的工作效益考评制度,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效益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使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处于日常性状态。

(四)利用全员力量,共同促进业务档案建设

对所有可能产生业务资料的岗位人员进行档案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使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做到人人懂档案,人人都按照档案建设制度开展业务,人人都会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档案。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管理。为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先进图书馆经验,评价自身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按现代图书馆业务档案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使图书馆真正肩负起“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图书馆业务研究与业务指导[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1.

[2]梁继宏.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兰台世界,2002.

[3]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

[4]司敬新.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