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工作方向范文

新能源工作方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14:49: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能源工作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能源工作方向

篇1

【关键词】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左房功能;心脏彩超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大,房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以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CPVA)为主要术式的导管消融术能够破坏房颤的触发和维持基质[1];然而CPVA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在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同时,能否伴有左房功能的长期改善,目前研究较少。笔者通过超声测量CPVA患者手术前后左房相关指标,进一步探讨CPVA术对左房功能的远期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符合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分类的阵发性房颤61例,入选标准及一般情况如下:①心电图显示至少2次房颤发作,且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②左房无明显扩大(内径小于45mm),经食管道超声排除左心耳血栓;③一种或一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④排除瓣膜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等原因引起的PAF;

1.2 方法 均采用CRA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

1.3 左房功能评价方法 反映左房辅泵功能指标有左房主动排空分数[2]、左房主动排空容积、左房射血力;反应左房储存功能指标有左房总排空分数及左房最大容积。

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随访, 随访内容:有无症状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量的相关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指标的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术后随访情况 61例均成功完成CPVA及术后随访,复发23例,3例失访。

2.2 CPVA前后反应左房功能指标的变化

未复发组,反应左房辅泵功能、储存功能的指标LAAEV、LAAEF、LAEF及LAVmax,术后三个观察时间段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

3 讨论

目前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主要为预防发作,维持窦性心律。但房颤节律控制即预防房颤发作的药物效果个体差异性很大,且长期效果欠佳。因此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发展迅速。自从1998年,法国Haissaguerre等[3 4]证实了肺静脉内异常电活动在房颤触发机制中的作用,并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取得成功,开创了房颤消融的里程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房功能的远期影响;本研究发现CPVA术后12个月时左房前后径变小,而左房辅泵及储存功能无明显改善,提示术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左房结构即可发生逆重构,而左房功能的恢复明显慢于心房结构的逆重构,说明心房肌细胞的功能在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后短期内不能完全恢复至生理状态,仍然处于顿抑状态,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机械耦联过程。 另外[5]消融能量直接作用于肺静脉周围,形成了纤维样的瘢痕组织,导致心房心肌收缩、储存能力减弱有关。

同时研究发现CPVA对左房功能的近期影响在复发病例和成功病例间无差异,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成功病例左房功能改善明显,提示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对左房功能的影响并不完全依赖于电传导的隔离,还可能与术后随访时间、术前的基础病变、左房大小及手术消融时间等多因素有关;术后复发可能与手术前后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但尚待继续研究。

本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以根治房颤安全、可靠,虽然CPVA对术后近期左房功能有不利影响,但对患者无明显影响;且随着窦性心律的长期维持,左房功能可以逐渐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Go AS.Hylek EM,Phillips KA,et a1.Prevalence of diagnosed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dults:n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rhythm management and stroke prevention:the Anticoagulation and Risk Factors in Atrial Fibrillation(ATRIA)Study.JAMA。2001,285:2370―2375.

[2] 周波,陈鸣,张伟,等。心房颤动复律前后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3) :222

[3]Massaro JM,Levy D,et a1.A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stroke or death in individuals with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community: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AMA,2003,290:1049―1056.

篇2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1.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变成了国家的重要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典型,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经过多年的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的增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奇瑞、天津清源公司等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面向市场、自主创新,研发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创立了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成为我国第一代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基地。

2.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其必然性,全球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石油消费的高幅度增长和产量的低幅度增加,造成中国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石油净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发展汽车新能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未来石油危机的战略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对节能减排还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符合国家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未来石油危机的最有效办法。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减少甚至完全不用石油,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全符合当前我国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它不仅能有效解决中国能源与城市环保的当务之急,而且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应对城市化、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在国际汽车产业在转移和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强国自主转型的最佳选择,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将迫在眉睫,所以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3.新能源汽车技术运用人才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对新能源汽车运用人才的需求,我校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利用寒假和双休日分别对市区公交混合动力、新区公交电动车、康福丰田混合动力进行了市场调研,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和驾驶员以及相关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认识和了解,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作了一个前期铺垫。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对本市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4S店专业技术人员的调研发现:即便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也是一个空白,一些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全都是厂家派技术人员蹲点,在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几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员。根据最新了解,苏州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内将要扩容和增加,所以这方面人才的缺口将非常大。需求岗位有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经理、业务接待、索赔管理、车间主任、技术专员、机电工、质检员、配件经理等,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实际维修中基本上没有,所以一般不特地设置岗位,都由维修电工经过短期培训后兼职担任。在学历上,对普通汽车维修人员的学历要求为高中或汽车专业中专、技校,新能源汽车对维修人员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数年的汽车维修经验,学历要求相对较高。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新能源汽车的运用主要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汽车为主。

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调研

通过市场调研,大家一致认为:①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好,是汽车产业增长的一个新亮点。②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单车使用成本较大,但在城市使用环境污染小,节能效果好,社会效益显著。③新能源汽车首先推广应用在公共事业上,如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并需国家的政策扶持。④通过市场调研,新能源汽车修理人才培养目前需求量不太大,有些技术尚在调试和研发阶段,目前着重要求相应专业教师对新能源汽车理论学习,培养他们的维修技能。⑤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汽车运用类专业准备开设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色专业,即五年一贯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⑥建议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色专业以电动汽车为主要设置课程,混合动力为辅,对其他新能源汽车只做理论介绍。

二、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特色专业建设

新能源汽车维修教学模式可先从学生选修方向开始,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逐渐过渡到开设相应专业。目前可以先开设选修新能源汽车维修选修方向班。

1.教学方向

通过调研认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修理工作以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力汽车为主,选修方向也可以分为两个:①以混合动力为主:主要从事混合动力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并为今后电动汽车方向发展奠定基础。②以纯电动力汽车为主: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电动汽车充电和充电站的维护,并为今后从事混合动力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打好基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是五年一贯制专业,以培养处于技术层面的汽车维修技师一类的技能紧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经过五年连续的专业学习,应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修理、检测和保险与理赔等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

2.课程设置

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基础能力方面应进一步充实电子技术原理、电机控制和驱动技术原理等内容,并熟悉这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在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上,核心技能是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技能和汽车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所以在核心基础课程中除了传统汽车各总成的修理项目外,可以增加电瓶和电机维护和更换;在专业拓展方面,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通过专业选修的方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另外,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职业技能,在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教学中,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的导向性,积极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中最常见的工作任务来确定项目,力求教学的实用性,并将工作过程程序化、规范化,着力提高学生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

新能源汽车教学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录像、实景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内部运动关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以行动为主线、以目标为指向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开展师生的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保证每一位同学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现代汽车修理需要“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诊断人员要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对新能源汽车故障排除同样要有特殊的逻辑推理能力。

4.教学评价

技能考核方法及流程方面,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邀请一线工作人员、专家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多采用现场操作演示评价方式进行参考或进企业现场操作。在评价的内容上,应结合新能源汽车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在原有等级工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交流电工和高压电工证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要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要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新能源汽车教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能力是职业教师专业知识架构的重要一环。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师傅必须具备几项条件:一是具有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懂得如何传授技艺,有能力完成培养计划;五是仍在现场从事本专业的生产工作。因此对于具备基本条件又愿意承担指导学生的技术工人可以授予指导师傅的资格。

要制定本专业教师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的能力培养计划,并经过培训考核;每一、两年分批组织轮训一次,以保证知识和能力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变化。

通过―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分期、分批将部分在校教师送到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去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掌握新能源汽车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直接从企业获得信息的反馈。

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新技术的研究,为维修企业和今后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使学校真正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引领。

聘请行业和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参与教学。

配备好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零件若干,保证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学生一体化的教学工位。

篇3

一、我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状况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总理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想。2010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教育部发文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于2010年首次批准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1所大学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批准了23所大学开办该专业。截至2012年,教育部共批准国内34所大学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中“985工程”大学有7所,“211工程”大学13所,还有3所农业院校。这些大学分布在全国的17个省市,其中,江苏最多有10所,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北京和辽宁,各3所;河南、山东、福建、江西和湖北各2所;吉林、黑龙江、广东、河北、陕西、浙江、上海和重庆各1所。从地域分布状况看,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省份,西部省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只有2所。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

作者对各所大学网上公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收集整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收集到的资料看,各所大学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充分体现本科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原则,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另一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多地体现了“专业化”要求,设有专业方向,侧重于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类。基于上述第一种思想进行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新能源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但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兼顾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不同的新能源对专业基础知识要求的不同。风能的专业基础侧重于机械和电气,生物质能的专业基础主要有热能、化学和生物学,而太阳能的专业基础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因此,由于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做支撑,这样的课程设置对每种新能源专业知识的讲解会存在内容深度方面的局限。基于第二种思路所开展的课程设置强调了专业的方向性,其不足在于削弱了对学生新能源综合知识的培养。表2是国内部分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情况。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培养方案,各个高校之间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别。比如同属于“宽口径”型培养方案的西安交通大学与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课程设置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内容看,西安交通大学的培养方案涵盖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氢能,以及储能和节能等专业内容。而浙江大学的课程内容除了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氢能外,还有三门与环境相关的课程,分别是能源与环境技术进展、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和低碳能源技术。

(2)上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共性在于大部分培养方案体现了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这些课程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这与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0)》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为能源动力类特设专业的要求是一致的。

(3)分析测试能力的培养受到重视。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现代能源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的能力十分重要,因此一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了《新能源过程、状态与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华北电力大学开设了《生物燃料分析与测试》、《太阳电池材料测试与分析》等课程,上海理工大学开设了《动力工程测控技术》等。

(4)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创新性。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充分体现了方案设计者的创新意识,比如浙江大学设置的《低碳能源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课程考虑了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这些课程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再比如一些学校设置的《储能技术原理》则符合新能源这种分布式能源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需求。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技术支柱中“储能技术”是其中一项。

三、国外高校新能源专业开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

美国的一些高校已开办相关专业来培养新能源方面的人才。2005年,俄勒冈州技术学院开设了美国第一个可再生能源工程本科专业,之后,伊利诺斯州州立大学和约翰布朗大学开设了可再生能源专业,埃弗格来兹大学开设了替代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管理专业,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维尔分校开设了可持续与可再生能源系统专业,纽约州立大学坎顿技术学院开设了可再生能源专业。在欧洲,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农业大学、欧洲农业大学综合科研实力排名第一的霍恩海姆大学开设了生物基产品与生物能源专业;挪威阿格德尔大学和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开设了可再生能源专业。此外,美国的一些高校开设有新能源相关的辅修专业,比如,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开设了能源辅修专业,学生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托莱多大学设置了可再生能源辅修专业。表3是国外部分开设新能源专业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表中主要课程为笔者翻译,原英文课程名可登陆相应学校网站查询)

从表3所列几所大学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的新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大学在两个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一是国外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也存在“宽”与“专”两种类型,前者如约翰布朗大学、埃弗格来兹大学等,这些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涵盖了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而霍恩海姆大学则属于后者,其专业名称即是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能源。二是不同大学之间的课程设置同样存在着较大差别,充分体现了每所大学自身的特色。

国外一些大学虽然也有分专业方向的做法,但是这些做法与我们国内的设计有不同之处,国外是按照在共同的基础课程之上,通过专业课的不同来划分方向,这与国内完全根据专业方向对应设置基础课的做法明显不同。比如,纽约州立大学坎顿技术学院设置了10门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专业课程模块,但只要求学生从中选修4门,这其实是为了便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所进行的一种设计。威斯康辛大学普莱维尔分校的培养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划分了专业方向,分为设计与分析方向、开发与管理方向,一个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另一个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从事新能源开发和管理的能力,每个方向单独设有相对应的课程模块。

国外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比较重视经济及管理类课程的开设,并将这些课列为必修课。比如Principles of Management(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Supervision(监督原理),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for 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项目管理),Economics of Biobased Energy Production(生物能源生产经济学),Managing an Alternative Energy Project(替代能源项目管理)等。国内大学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如国外大学。

美国的大学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有Capstone Course(国内翻译为顶峰体验课程),比如Alternative and Renewable Energy Management Capstone Course(替代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管理顶峰体验课程),Renewable Energy Capstone(可再生能源顶峰体验课程),Capstone Project(顶峰体验项目)等。这是一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特定主题、问题或设计的课程,过程包含资料(文献)收集、量化分析、产品设计、小组讨论与合作等,类似于我们的毕业设计。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较大区别,毕业设计是一个必修的、学分较多的项目研究课程,而顶峰体验课程表现出了紧凑多样的课程形式、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人性化的选修制度,具有团队合作、学术整合和产学融合的特点,被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引进。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可见:

(1)我国已初步构建了新能源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在各所大学所制定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既有面向培养具备新能源综合知识与能力人才的方案,又有侧重于培养系统和深入掌握某类新能源专门知识人才的方案。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为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

(2)新能源种类多样且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存在差别,这些因素加大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难度,在“专”与“宽”之间如何平衡和取舍还需要各个大学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广泛深入研究,以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其更符合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

(3)我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新能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在具体内容方面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在体系先进性方面与国外处在同一水平上。但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比如美国大学顶峰体验课程的设置。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就我国的新能源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很多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选用。如果按目前的培养方案,大多数课程都需要各学校单独来编写,而要完成如此多新教材的编写,无疑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而且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角度考虑,应该分类构建面向全国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各大学可再根据各自的特点设置体现自身特色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全国性专业教材的编写奠定必要的基础。

篇4

据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介绍,目前节能汽车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技术突破的潜力也很大,如车身轻量化、发动机系统优化,都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在节能领域,还没有引起许多厂商的足够重视。

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什么叫“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从广义上来讲,指在燃料上除使用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气罐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后来,人们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国家科技部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电池、电机一起运作)、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图1、图5、图6)。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只有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际上,我国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而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计划早在11年前的国家“九五”计划时就已经提出。随着国家七大新兴产业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被作为其中一项而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学科研究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是国内早期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之一,十几年来,他们在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许多优秀成果,并与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重点研究的BMS(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系列产品应用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交大绝杀:成熟的BMS系统研究

电力传动,就是我们要找的专门研究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特性的专业。

孙丙香老师带领的学生主要做的是BMS系统研发。他们研究的内容包括电池的外特性、用各种工况去测试电池、找到电池衰退的机理、针对车上各种各样的工况、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会导致电池怎样的后果、以及估计电池的变量。

下一步交大还要开发一些产品,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实时估算电池的参数,让电池在极限条件范围内快速充电,且又不损害它的寿命。“现在我们做了两款产品,一款充电器、充电桩,另一款电池管理系统。围绕这两个东西,如果想做的越来越好,那我们就要对电池的研究越来越透。”

交大电气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为符合大力发现电动汽车的需求,最近想增加一门课 “动力电池的应用和储能”,电池在车上使用,可以说电池是移动式储能。以后不光是电网可以给车充电,车白天用电高峰时,也可以给电网馈电。这就是移动式的储能。

国内新能源汽车: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国内在研究汽车电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些差距。

首先,国内设备精度不高,加工设备的环境欠佳,影响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其次,国外现在新能源汽车都使用混合动力电池,这种汽车适合出远门,而国内现在提倡用纯电动电池,我们在进行一场“跨越式”发展;再次,目前我国是四个部委一起在监管新能源汽车这项事业,一定程度上导致该行业发展路线不明晰;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电力公司给汽车充电的电网的覆盖范围波及不到小区内,这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度。

说到这里,有同学不禁担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如果将油价上涨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我们的保守估计是8年,而这个时间还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涉及是否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站,国家电力系统通过有序控制充电管得多一些。

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指明了改进方向:从根本上讲,是呼吁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进行完善,只有充电的地方解决了,买车的人才会多;其次就是高效能电池的研发,纯电动车电池的研发;再有就是国家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范围。伴随着电气工程专业强势的就业力带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会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也会研制出更高效能的电池!

考研前景:交叉学科背景下,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研究生报考条件,孙老师认为,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话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常想招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想把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报考。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关于考研,自动化专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他覆盖面广,需要学习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很有优势,他们除了本专业的知识,还学习了其他专业的内容。其次,选择本专业读研也是很好的出路,自动化在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理论,而研究生阶段将会有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会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这些实践经验在工作中都很有益。

学生风采:只要动手能力强,女生也能当汽车王!

男朋友?目前没有。逛街?浪费时间。那平常干嘛?——实验室里围着汽车团团转!

瘦瘦的工科女生张明慧很不简单,从2008年考上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以来,大学四年,她参加大小创新型竞赛无数,其中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2项,国家级以上奖励9项,2010年1月由她设计的“基于自主寻迹智能车控制电路”成功申请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她还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很多人都疑惑:一个女孩子,怎么和汽车较上劲了?而且还是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和别的女孩不太一样,张明慧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热衷科研创新,这是她选择读自动化专业的原动力。

上大学后,张明慧才发现,读自动化专业原来非常辛苦。专业需要掌握电路、计算机、仪表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电类、机械类专业。因为专业知识面广,该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其他学生重很多,一学期差不多开设15门课左右。虽然喜欢动手做东西,但张明慧还是把学习成绩放在了首位,她明白成绩不好,什么都白搭,学习成绩必须保持在90分以上,才有精力把剩余时间用来参加竞赛。

而在竞赛过程中,张明慧常常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比如想用单片机带喇叭唱歌,结果就是不唱。这有可能是时钟频率不对,占空比不对,也可能是中断程序没进去,初始化寄存器有错误等等。

遇到困难时,张明慧总是先自己想各种方法来解决:“参加竞赛,学会自己去处理、解决一些实际的难题,一方面检验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的专业学习能力。竞赛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目前,张明慧正在做留学准备,她打算出国学集成电路设计。

学姐建议: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参加竞赛,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

想报考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在报考之前详细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提前规划安排学习时间,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尽量抓住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前景与就业

说到行业前景,近期有个很大的喜讯,那就是财政部部长张少春表示,今年要着重抓好五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作,首先就是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0~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此外,财政部未来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这表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将加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日俱增。

自动化专业最对口的单位,以东北大学为例,一般对口给钢厂、电厂、烟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或是物流优化、调度部分等。

说到就业,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一直高于学校其他专业。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研究生,15~16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为研究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

Tips: 国家将采取六项措施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1. 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系统、动力电池、小型节能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平台。

2. 合理规划重点和产业布局,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持续跟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依托现有汽车产业基础,建设若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投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建设若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标准技术法规的制订力度,切实加强标准技术法规对行业的指导作用,争取在短时间内基本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

4. 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汽车的推广普及,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扩大公务领域和私人消费领域推广数量,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

5.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引导作用,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引导政策,尽快建立居民燃料消耗量的税收奖惩制度。在汽车购买、使用环节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6. 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探索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建立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和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制定电池和电机驱动系统的售后服务政策,切实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

Tips: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骏、京津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等;

电池储能类:东莞的赛威微电子公司。

Tips: 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篇5

【关键词】广西 新能源 发电企业

高技能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42-02

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提出,广西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新能源产业是作为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广西拥有优越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条件,而高技能专门人才则是新能源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广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势,高起点地培养和提供企业急需的新能源应用高技能人才,为广西新能源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新能源类发电企业状况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生物质能发电厂

生物质能发电是把生物质能转化为清洁便利的电能的发电技术,是一种低硫、低硝、低碳的发电技术。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生物质能源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原料供应充足。根据《广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广西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计划到2020年,平均每3~4个县建设1个生物质发电厂,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典型的生物质发电厂生产过程是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为燃料,通过生物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装置实现电能生产的。生物质能发电厂的主要生产岗位设置与传统火力发电厂基本相同,其中锅炉运行值班、汽轮机运行值班、热机检修及维护、电气运行值班是主要岗位。由于生物质能发电厂单机容量远小于常规火电厂,在同样装机容量下需要的运行维护人员比常规火电厂要多,生物质能发电厂每万千瓦装机容量需要运行维护人员30人左右,可以预见广西未来10年内相关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达3000人。

(二)分布式能源站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在用户附近,以分散的、小规模的方式布置,可独立输出电、冷或热的系统。分布式能源站使用的燃料有天然气、油田气、煤层气、沼气等,其中天然气应用最多。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在广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等地都将建设大型分布式能源项目。典型的分布式能源站采用冷热电联产方式运行,首先通过天然气燃烧推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气生成的高温烟气再加热水产生蒸汽给汽轮机、热用户或驱动制冷机制冷,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使得能量综合利用率可高达85%。分布式能源站的主要生产设备有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等。分布式能源站的主要生产岗位有燃气轮机运行、集控运行、电气运行、热机检修及维护等。根据调查分析,广西未来10年内分布式能源站运行维护人才需求达600人。

(三)核电站

核电是经济性好、可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新能源。由于广西发展火电有本地煤燃料缺乏的先天不足,而水能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将尽,发展核电是解决广西能源短缺的关键。根据《广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未来10年内要大力发展核电。规划到2015年,核电开发总规模1200万千瓦,投产规模400万千瓦。2010年,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站正式动工,规划装机为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预计2015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将要开工建设的还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和华电集团来宾核电项目。核能发电的生产过程是利用反应堆中核燃料裂变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产生蒸汽来驱动汽轮机,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来发电。核能发电除了用核反应堆来代替常规锅炉外,其生产过程与常规火电站相似。核电站发电类岗位主要有现场运行操作员和电站设备维修员等岗位,按每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400人计算,未来几年广西核电人才需求超过4000人,其中发电类岗位人才需求约1200人。

(四)风力发电场

广西风电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广西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属于国家划分的第四类风电资源区,可开发风电装机容量达1300万千瓦以上。规划到2015年底,广西风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目前广西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有金紫山风电项目、天湖风电项目、大容山风力发电项目、桂林昌盛坪风电项目、恭城燕子山风电项目、恭城圆石山风电项目、北海西场风电项目等。典型的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车叶轮、机械传动系统、发电机、电力电子装置、升压变压器等组成。风力发电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轮旋转,再作为原动机带动发电机运行生产电能。风力发电不需要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企业的主要生产岗位有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变电站运行与维护及自动化设备运行与维护等。风电场每万千瓦人员需配备16人左右,未来几年广西对此类人才需求达1600人。

二、新能源类发电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

(一)持证上岗,岗证对应

由于新能源类发电企业技术含量高、操作行为复杂,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特别严重,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安全生产有关键影响,因此有严格的从业资格标准和任职资格要求。从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岗证对应。例如,锅炉运行岗位须具备“司炉工”证。

(二)专业面广,专业性强

新能源属于新兴产业,采用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同时又是多学科的交叉,涉及热动(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电气、自动控制、电厂化学等诸多专业。因此要求从业人员除了有较高超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较广泛的专业理论基础。新能源类发电企业岗位从业人员均要求经过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并需接受一定时间的岗位技术培训,方能达到岗位要求。

(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新能源类发电企业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要求从业人员能够适应特殊工作环境,比如:生物质能发电涉及垃圾处理焚烧;核电站的辐射因素;风电场建在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较恶劣,生活条件差;发电运行岗位的倒班工作制度;发电工作中大多要和高温高压强电环境接触等。同时,根据工作特点企业还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岗敬业,做到做一行爱一行。

三、职业院校培养新能源类发电企业高技能人才探讨

纵观全国,设置有新能源发电类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在广西更是寥寥无几,相关人才供应面临严重不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是广西区域内培养热能动力类人才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专业,多年来为广西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厂和大、中型各类企业自备热电厂、热动力车间提供了大批技术人才。近年来,以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为龙头的热能动力专业群紧密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结合广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的高技能人才需求,设计并实施了灵活开放的教学计划,通过“产教结合”、“订单式”等模式实践校企合作育人。针对当前新能源发电领域人才缺口大、人才需求旺盛的状况,热动专业以服务于常规火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核电站及风电场等企业为专业建设目标,通过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等措施,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培养急需的设备运行、调试、维护、管理等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构建“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突出生产岗位专业性

针对新能源类发电企业生产岗位要求,构建“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运行、热力设备检修、燃气轮机运行等岗证核心课程,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定位跟随主导企业,课程目标跟随岗位能力,教学实施跟随生产过程,教学内容跟随任务项目”的课程开发理念,成立由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通过到企业充分调研,反复分析论证,归纳岗证技能和素质要求,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目标。根据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岗位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证考证项目等加以提炼加工,按认知规律排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课程设置,把职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把证书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等“校中厂”和企业“厂中校”两个课堂交替,做到教学与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通过引入司炉工、集控值班员、汽轮机值班员、检修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确保学生岗位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增设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方向

为满足相关企业人才需求,我们在原热动专业已经开设生物质能发电方向的基础上,拟新增设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面向核电站运行与维护和核电站建设企业,培养学生从事核电站机组运行监督、控制操作能力,电站设备和系统的就地操作能力,以及核电站设备检修、安装和维护工作能力,对应的岗位有核电站现场运行值班员和热机安装检修工。通过对核电站生产和建设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分析岗位设置和技能要求,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有核能发电技术、核电站设备及系统、核辐射和安全、核电机组仿真运行实训等。

(三)增设风电场运行与维护专业方向

拟新增设的风电场运行与维护专业方向主要面向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岗位群,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通过相关企业调研,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的风力发电运行检修相关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技能要求与知识要求,开发课程体系。该专业方向开设风力发电设备检测与控制、风力发电设备检修与维护、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等核心课程,培养风电机组的运行操作与故障处理能力,风电场变电设备运行操作与事故处理能力,风电设备的安装、检修与维护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峤,赵阳.新时期核电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J].国防科技工业,2008(7)

[2]邵联合,于国强.高职风力发电技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

[3]王承煦,张源.风力发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266)

篇6

关键字: 中国;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现状;对策

1. 新能源汽车及其发展意义

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s)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的汽车。包括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综合了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发的交通工具。

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石油不断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从1886年德国人奔驰和戴姆勒制造第一辆汽车开始,各国都争相发展汽车,使得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环保等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教育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约60%,我国汽车产业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约35%,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多少其保有量就会减少多少,而且很多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很高,美国原有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我国原有对外依存度也达到50%,所以很多国家的汽车产业都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另外,汽车尾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包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例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等,这些有毒物质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全球16%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尾气,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导致汽车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污染亟需治理。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改善汽车污染物排放严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世界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能源汽车具备节能环保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目的,所以,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对整个汽车产业,还是对环境保护、国家节能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这样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还能够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提出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方针。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非常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8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新购公务车应当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型能源汽车;2008年11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目标是一万辆,到2012年占新车市场份额的10%;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2009年1月24日,财政部、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北京、上海、长春、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并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公务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201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并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5月,国家为了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决定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将获得10~20亿元资金的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是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以此来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我国的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大力研发,近些年来,国内汽车企业都开始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当中去。例如,一汽集团、比亚迪、奇瑞、长安、东风等大型汽车企业目前都已经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汽车客车、轿车。“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发展规划为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推广使用新能源城市客车、小型电动车、混合动力轿车,零部件企业也会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战略投资,把节能汽车零部件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和多能源混合动力车,而且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也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虽然,中国发展新能源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惊人。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还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我国未来五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将投资至少1000亿元,让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尽快普及。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关键技术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技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办法研发出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在关键技术方面的掌握不足,导致在一些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核心技术,从而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现有技术,才能够生产出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国内汽车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一些技术难点尚未攻克。

3.1.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不明确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才行,科学的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还间接影响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顺利实现产业化。虽然,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支持,也出台了较多的政策,都涉及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和任务,但是,这些政策都没有足够的战略高度,没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3.1.3配套服务滞后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仍然比较匮乏,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例如,没有设置专业的新能源汽车充能站、新能源汽车上牌照难等问题,配套服务滞后也成为了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3.2.1加大技术投入,鼓励自主研发

国内汽车企业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必须要加大技术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可考虑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3.2.2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定位

只有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定位,才能够找到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目前看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可以重点推广使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较大,可以在公共汽车领域推广。

3.2.3大力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选择特定地点建设充电站、制氢加氢站等设施,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网点,提高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水平等。

4. 结束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解决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具有战略性意义,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国新型战略产业,对于提高我国新型战略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需要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从而引导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晓宇,赵海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1,(2.).

[2] 马春梅.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J].学术交流,2011,(12).

[3] 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篇7

日前,记者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与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孙丙香对谈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与前景。

我们日常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指除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燃气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通常业内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近日,在国家科技部所制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据孙丙香介绍,电动汽车一般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这三种电动车中燃料电池的成本最高。因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所研制成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2010年占国内市场50%以上;此外,北京交通大学还设计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以及广州亚运会充电站等国内的大型充电站以及基于多种电力来源(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北京乘用车以及上海漕溪示范充电站。

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对于研究生报考条件而言,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化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北京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想招收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们正致力于将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孙丙香建议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很高,以北交大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硕士生,28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10%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在那里干的工作主要涉及研发、技术支持、销售。有时候,导师推荐就业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就业方式,且导师推荐就业的成功几率会比同等条件下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几率更高。

谈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时间,按电池价格下降和燃油成本上升的历史数据测算,孙丙香估计起码还有八年才能达到油电持平,“四年是电池的一个周期,八年就是两个电池周期,等到第三个周期时,电池成本大概才能和燃油车的成本持平。另外电动车技术有没有很大的突破还需要看比如电池、电机等特别是电池技术会不会有很大突破,但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很值得做。”孙丙香笑着说。

TIPS 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精进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洛阳天空、普莱德等;

电池储能类:北京市亿能通电子有限公司、力高公司、东莞的赛微微电子公司。

TIPS 2:车辆工程专业 VS 电气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关于整车的研究,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研究对象为影响一辆整车性能的主要构成。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面含有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技术、电机与电气、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生阶段,一个专业下面又会分出好多研究方向,比如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又有大功率电源、动力电池充电机、风电并网变流器等方向。

TIPS 3: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系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目前他们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学院主要侧重于北京电动商用车的研究;

篇8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精密程度;风险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高速增长,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交通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快速增加,这使得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汽车尾气既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能源和环境这两个硬约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背景。

二、万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及现状

万得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发展低速纯电动汽车和高、低速相关总成(电动机、变速器),一期投资2亿,规模2万辆,开创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涉足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的先河。万得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低速纯电动汽车最高时速不超过70公里,整车为四轮两座,它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100至150公里,除电池外整车装备质量为450公斤,百公里耗电不超过7度,主要以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年轻职员及摩托车主为潜在购买对象。此低速纯电动汽车具有低速、近距离、低价位、售价不超过3万元,更换电池完成续驶、集中充电使用。

此外万得集团申请锦州市政府特许20辆5人坐电动出租汽车示范运营,整车性能良好,推广效果显著。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技术选择风险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鼓励多种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的策略,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齐头并进,这使得企业面临技术选择上风险。

混合动力汽车是日本发展新能源的方向,典型代表是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其优点①是混合动力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②是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③是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其缺点①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②是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技术难题多,维护成本也相当高。

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其优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缺点是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并且电动车的电池较贵。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展三大方向各有利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方向选择错误就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价格、偏好等因素使市场需求向不利于预期发展目标的变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风险。在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之前,成本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目前国外上市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都高于普通汽车;此外基础配套设施的缺乏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另一大障碍,要把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就必须建设大量的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这又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成本。

2、消费者认知风险。认知风险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认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认知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性能风险、方便性风险等。这些风险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3、市场竞争风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要面对很大的市场竞争风险,面临的国外汽车巨头的强有力竞争。国外汽车业巨头有着雄厚的资金、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要想创建自主品牌,赢得竞争,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资源风险

资源风险是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燃料等各种资源的可获得性。资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由于政府投资的分散性、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风险。燃料(动力)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的重要物质基础,燃料成本的高低和可获得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面临的资源风险之一。

四、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规避机制

(一)政府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规避中起总体协调作用

1、利益上的保障

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拨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日本对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实行50%减税,并给予与同级别传统车差价1/2的优惠补贴。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使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2、方向上的引导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导向、标准制定等来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细化有关政策,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3、主体间的协调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涉及到众多的参与机构,涉及到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从全局上予以协调,产业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涉及到技术、市场等风险,这些风险主要由汽车制造的相关企业承担,而上游的燃料(动力)生产和供应企业、下游终端使用企业(如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等)等单位所承担的风险很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应从总体上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单位协调一致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化的链条中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使各单位都能够积极和高效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薛震.商业时代[J].北京:中国商业联合会,2009

篇9

我于2xx年x月x日加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担任信息调研部助理研究员、试用期三个月.踏着紧张而欢快的工作节奏、我已走过三个月.回顾这三个月来的点滴、我惊奇得发现我的工作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在将试用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信息调研部负责协助本部门主任处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具体的讲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负责编辑《中华新能源周刊》的初稿及定稿的打印发送. 在商会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中华新能源周刊》版式日臻完善、内容日渐丰富、赢得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周刊争取到更多的读者.

二、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新闻媒体信息库等. 新能源商会刚成立不久、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基本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也常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研究国内外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等. 信息研究是我们部门的主要职责、研究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是我们的核心工 作、研究的方式主要是研究网页信息及书面资料、辅助以外出调研.此举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华新能源周刊》及《2xx中国新能源产业报告》上部分信息已经为我们原创知识.

四、参与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负责协会联络后勤服务工作.

五、商会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及日常的维护.

三个月的时间使我顺利从一个应届毕业生转变为公司职员、三个月的时间使 我由新能源行业的门外汉转变为一名掌握新能源行业基本知识并且能就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发表自主观点的助理研究人员.回顾这三个月的工作生活、我能顺利的完成以上所述转变、是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及同事热心指点和帮助的结果、 也是我积极进取的结果.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是积极的做、但还是走了些弯路、 我取得的点滴进步都或多或少的付出很大代价.做事的方式方法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琐事的技巧是我现在和将来学习的一部分.工作能力的加强、英语水平的提高等等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有能力、有信心做的更好.

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14-04

2012年3月,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T28382-2012)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企业单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相应的专业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含义

(一)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二)电动汽车

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电动汽车按动力电气化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称为“纯电驱动”电动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叫作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表明常规混合动力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一种节能汽车,它还没有改变用内燃机作主驱动的形式。

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指出,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技术上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一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目的的同时,为达到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年),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目标。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会、世博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请专利3000余项,颁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56项,建成30多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

三、技术路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在技术路线上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主要目标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认为,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在技术路线上循序渐进,步骤是:(1)确立战略,加快发展。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变革总体趋势,发挥我国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2)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局。“三纵”: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三横”:“电池”包括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四、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国家层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颁布,技术路线已经明晰,而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则、标准也必将随之公布;同时相应地也会有地方版的政策出台。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要与政策合拍。江苏省政府已明确支持无锡尽早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示范城市行列,作为地方汽车职业院校也有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契机。

(二)有序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建设

中国汽车人才网2011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1]所以当前有必要启动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变化不断调整,从开设相应课程开始、从开设特色班开始、从为示范城市培养人才开始,逐步走向开设相应专业,扩大相关人才培养数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与地方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入合作

职业教育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校企合作,了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分类归纳,使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2]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可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江苏常隆客车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为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人才、生产线操作人员。同时学校也与无锡公交公司有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在大客车专业项目上已经投入近200万元,在硬件上已经有大客车新能源方向的教学设备,所以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为无锡公交公司培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

(四)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方向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专业建设要紧跟市场需求,所以要紧密跟踪技术发展动态,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建设,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建设。在近期,要注重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大客车的专业方向,第二阶段(2015—2017年)注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专业方向,第三阶段(2018—2020年)要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专业方向。

五、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专业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意专业方向,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可以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同时也要注意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这是因为当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脱胎于传统汽车,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传统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室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来说,也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大三电——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整车(中央)控制器;(2)小三电——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系统;(3)充电——充电机、充电桩、充电站;(4)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整车平台——车身和底盘。综上所述,除了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室之外,还需重新规划和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室,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82-02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1]。培养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在2010年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1]。《新能源材料》课程作为新能源及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学生今后从事能源材料研发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涵盖范围广,需要支撑的基础理论课多,包括大学化学、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半导体物理等基础和专业课,是一门涉及到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与电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程[2-5]。目前,国内虽然陆续有很多高校开设了新能源相关的专业,但是其课程建设依然滞后。而《新能源材料》课程是新能源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将这门课建设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具有研发和工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作者根据自己在《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经验,针对《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和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思考。

一、《新能源材料》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选择。新能源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不像材料科学与基础、材料工程、材料力学等材料基础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筛选而具经典又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虽然已经有一些新能源材料教材的出版,但由于编者学科背景不一样而导致教材内容和侧重点不一样。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有关于新能源材料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不同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已有的新能源材料教材中的知识点更新缓慢,致使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不能及时地补充到教材内容中。为了掌握该领域新能源材料最新的知识和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教材的出版周期,这也是我们全体从事新能源材料研究与教学同仁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

2.教学课时与内容不匹配。《新能源材料》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涉及半导体物理学、光化学、电化学等学科,每一章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然而,该课程一般只有3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3.课程内容跨度大。目前使用的《新能源材料》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染料电池、生物质能转换材料、储能材料、光催化材和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单独的领域被研究。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其专长一般只涉及到某一个领域,而对于其他领域的认识有限。即使任课老师擅长了某个研究领域,但对于该研究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也难于做到面面俱到。比如在太阳电池研究领域,目前该研究方向涉及到硅基P-N节太阳电池、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等多个研究方向,而同时掌握了这三种太阳电池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较少。因此,《新能源材料》课程内容丰富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1.结合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新能源材料》课程,该课程的学时是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新能源材料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器件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的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几种《新能源材料》教材的对比与筛选,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吴其胜编写的《新能源材料》为教材[6]。该教材不仅覆盖了目前新能源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锂离子电池材料、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相变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同时对这些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应用前景及趋势进行了说明。

2.教学模式多样化。使用PPT课件流水线式给学生灌溉相关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讲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适当地使用板书,逐步讲解,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接纳和理解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数字教学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使学生更容易学习到课本上的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丰富的案例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身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服务于能源动力产业。

本专业涉及的学科及产业方向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方向、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以及新能源应用技术方向等。

本专业着重培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面向能源、动力工程等领域,能够在常规能源转换与利用、动力装置、制冷与空调、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应用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占能源生产总量比例将突破9%

中国常规能源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必须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目前能源结构中9%的新能源份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偏低的,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尽管2008年的最新统计数字尚未出炉,但是综合各方面传来的数据,特别是依托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生产及消费的增长速度等指标,中国新能源生产在总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突破9%。

从政策环境来看,日前结束的能源工作会议确定了以结构转换为主题的工作方向,预示着新能源产业新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的颁布,还是未来新《能源法》的实施,都为新能源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从投资角度分析,国际资本纷纷看好,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仍将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国内资本受政策导向影响,也会纷纷跟进,A股市场新能源板块的持续高涨足可为证。

从新能源内部结构来看,未来优先发展的方向依然是技术成熟度及经济可行性均高的风能、太阳能及核能。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瓶颈是经济可行性,而这一难题将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破解。

山西公布2009年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种征收标准

为了进一步做好2009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工作,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报经山西省政府同意,山西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2009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种征收标准的通知》。《通知》明确:生产矿井生产原煤基金征收标准仍执行2008年标准。基建矿(新建矿、改扩建矿、技改矿、资源整合等非生产矿)“工程煤”、所有不合规矿井产煤、以及所有的非矿井产煤的基金征收标准,不区分煤种和产能调节系数,统一为吨煤40元。

山西省太原市

24个治理项目10月底前完成

近日,山西太原市政府下发了今年首批环保限期治理任务,涉及太钢、煤气化、西山焦煤集团等企业的24个治理项目被列入其中。截至今年10月底,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将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首批项目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烧结机脱硫脱硝工程、加工厂固态渣场扬尘治理、大槐沟渣场封场工程,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13#、14#机电组除尘器、1台锅炉取消烟气旁道烟道试点工程、调整所有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点位、脱硫系统完整改造工程等24个。

山西焦煤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实现开门红

进入2009年,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积极应对由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一月份原煤、精煤产量分别完成计划的105.98%和105.42%,实现开门红。

共抗危机

山西省属大型国企联手发展煤炭产业

近日,阳煤集团、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合作重组山西宁武榆树坡煤业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阳煤集团举行,这是山西省三家大型国有企业在煤炭领域首次联手,也是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

山西宁武榆树坡煤业有限公司经股权转让合作重组后,阳煤集团将以36%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榆树坡煤业公司也将充分利用三大集团公司的能源、销售、电力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扩井下资源、拓宽经营领域,并力争在五年内发展成为集采掘、发电、天然气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今明两年

山西省将进一步加强煤炭和电力建设

据报道:今明两年山西省将进一步加强煤炭和电力建设,发挥能源领域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山西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今明两年将把加强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建设和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发电等新型电力建设,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手段。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介绍说,根据国家和山西省的发展规划,目前煤炭领域建设的重点是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关小上大淘汰落后,今年将着手新建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矿井。

准备建的能力5000万到一个亿,在今后两年现代化矿井投资500亿,另外要改扩建一批现有的矿井,这也是4到5千万吨,投资200亿,加在一起就是700亿,煤炭方面。

篇14

关键词:汽车;节能;减排

【分类号】:TU831;TU201.5

0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总体供应短缺,并且呈现多煤、少气和缺油的特点。汽车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2945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2.6%,预计202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70%,能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据预测2015年,汽车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将达到2.5亿吨,届时我国石油短缺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全世界积极行动,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必须在节能减排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1]。

1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状况

1.1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的相关政策

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与环境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标准,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同时,我们也坚信国家关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破局之年,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进入密集期[3]。这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措施要点归纳如表1。同时,节能减排政策依然在不断加码和细化。

表1:近年汽车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政策一览表

1.2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状况分析

在“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人才储备体系正在日趋完2012年01月 商业营销善。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中心开始向我国转移,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就有30多家。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如表2。

表2:各汽车集团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成绩和规划

1.3目前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内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取得很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加,新能源汽车质量快速提升,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小批量商业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有效地开拓了特定区域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改造研究已处于起步阶段;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等代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研究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

但总体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主要表现在: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基础技术研究仍是制约瓶颈,致使关键部件和材料尚需进口,增加了零部件和整车的成本,等等。

(2)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单凭企业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会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税费等方面出台实

质性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员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同时,随着新能源汽

车示范工作将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4)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一方面,锂、铂、镍、稀土等原材料应用能力较弱,以及提高动力电池能力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等关键元器件缺失;另一方面,充电设备等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2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我国汽车主要工业指标的回顾与预测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即以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根据我国汽协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826.47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8.8倍,完全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2011年我国汽车产量预计要突破2000万辆大关[2]。

(1)汽车总产量预测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以年增长15%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3600,如图1。

图1 :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预测

(2)汽车保有量的回顾与预测

2010年我国以91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现代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1]。

到2015年按报废率10%(废期为10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66亿辆。如图2。

图2: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按年报废率10%计算)

到2015年按报废率8%(废期为12年)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到1.73亿辆,如图3。

图3:2011年~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按年报废率8%计算)

2.2 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新技术分析与展望

基于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应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换汽车两方面出发[4]。结合我国当前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研发方向,分析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下[3]:

(1)传统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汽油机方面,目前国内各类微型汽车及轿车基本上为汽油车,广泛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多气门等技术,可变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一些技术,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发动机本身的结构优化,包括多气门可变进气系统、稀薄燃烧技术等,轻质材料的应用也会得到初步的发展。

柴油机方面,总体来说,国内柴油机高速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和逐步应用,而电控燃油喷射、高压共轨、排气后处理等世界先进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直喷、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想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延伸。未来

的技术趋势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排气再循环技术、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以及均质充气压缩燃烧等。

(2)待用燃料车用动力系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研制、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我国开展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车用替代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

气体燃料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燃气汽车产业化的技术平台,相当于国际上第二代燃气汽车产品的电子闭环控制、燃气供给加三元催化转化等技术在中国燃气汽车上得到普遍应用。当前气体燃料的开发重点是以电控闭环多点顺序喷射为特征的第三代燃气发动机技术。

生物质燃料方面,国内生物燃料研究工作有所加强,应用形成一定规模。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BD100)等国家标准已相继颁布实施,生物燃料的生产工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后,车用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煤基燃料方面,相比与气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汽车的产业化示范的有序开展,我国煤制油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煤合成油CTL尚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煤间接液化合成油进入产业化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煤制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3)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鉴于中国私人轿车和公交车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国情,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起停式微弱混合、ISG轻混合和主副电机中度混合等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产品设计面向市场,EVT等强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业逐步得到关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也是今后我国

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3结束语

环境保护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其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汽车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汽车的节能减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既要有汽车企业的自身努力,又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红燕,王今,刘克强.对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战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9.

[2]刘兰剑.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美、日比较研究[J].我国科技论坛,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