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交通概论范文

智慧交通概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11:37: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交通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交通概论

篇1

>>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市政平台研究与实现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农业温室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水务系统研究 物联网\云计算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关键技术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综述 关于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来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浅析 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关系 基于物联网与GIS的城市排水防涝智慧管控平台 融合平台解困物联网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物联网云的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型物联网实现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浅谈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行业应用与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3]智慧城市网.智能交通的崛起能否拯救堵在路上的中国[BO/LD]..

[4]毛光烈.智慧城市需“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BO/LD]..

[5]崔逊学,赵湛,王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领域应用与设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Intelligent City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Platform

ZHAO Yan1,SU Yu-zhao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Zhengzhou,Henan 450015,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Zhengzhou,Henan 451191,China)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 物联网 网络技术

1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1.1 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of Things)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将计算机网络、电子射频、感应、无线、人工智能、条码、云计算、自动化、嵌入式等技术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及应用,目的让所有的东西都相互联起来,它将孤立的物品如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等接入到网络世界中,让它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这样就可以让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能感应并处理信息,通过传输的网络传送到指定的地方或人那里,反过来还可以进行控制和指挥。

1.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包括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感知层具有物体识别和信息采集功能,它由摄像头、GPS、终端、传感器、传感器网络、二维码标签与识读器、RFID标签与读写器等元件构成,它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层进行传递及处理;网络层由信息中心、智能处理中心、网络管理中心、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构成;应用层是物联网和行业专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与行业需求结合以实现行业智能化。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技术,其中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为物体贴上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几米至几十米物体、穿透能力强,可以透过包装箱直接读取信息、无磨损、非接触、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非接触式智能卡已广泛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以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

2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2.1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运用无线通信网络为城市的各行各业提供无线接入与无线服务的集合,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目的,由于物联网覆盖更多地要依赖无线技术目前的通信网络,所以移动物联网将会更加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智慧城市是涵盖了深度感知、深度智能、全面互联的综合系统,它最为关键的元素就是物联网。整个指挥城市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发展而来,它涵盖了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交通等一系列模块,并且在未来十年会使居民的生活状态及出行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2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使智慧城市的感知能力和智能化逐步深入,通过环境感知、水位感知、照明感知、城市管网感知、移动支付感知、个人健康感知、无线城市门户感知、智能交通的交互感知等,智慧城市才可以实现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是物联网的发展规划之一,它的技术研究及智能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智慧城市服务。可以说,物联网的“靶心”就是智慧城市,就是利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高速的无线网络。智慧城市能使互联网逐步实现有线传输向无线传输的转换,结合手机的普及和应用,配合其他移动手持终端,使其功能发挥到极致。智慧城市的构建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加速了城市信息化进程,二者的完美结合大大缩短了人类社会与无线网络融合的差距,在智慧城市中物联网的应用可渗透到方方面面。

3 物联网的应用

3.1 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与物联网应用息息相关,已经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成为“水、电、气、交通”之外的第五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打造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无所不有的内容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城市。例如,人们乘坐公交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公交车的最新运行情况就能确定最佳的出行路线;使用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等业务,可以轻松完成账户查询、转账、缴费等银行业务,还可以进行交易买卖;在车站、机场或者西餐厅,拿出手机看电视、看“两会”视频聊天,实现随时上网冲浪;想看病时通过网络就能预约挂号,免去排队等候之苦;想上影院看电影无须排队购票,手机支付就能搞定;可以用手机实时监控、关心孩子在校情况、老人在家情况等;还有噪音监控、紧急指挥等一系列创新业务也层出不穷,借助移动定位系统,现代物流方面,如在淘宝网上购买东西,通过物流公司平台对物品实施运输过程的全面监控等,物流公司可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就近调派车辆,通过电子地图跟踪和查询车辆的运行轨迹与运行状态,无线网络服务处处可见。显然,以上各种物联网应用案例向我们证实了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在建筑智慧城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公共交通查询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体系的构建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行困难的问题,城市中的每条道路都会增设路面感应装置,随时随地监测道路上行驶车辆的状况,利用物联网技术随时提供整个城市道路运行整体状况信息,智能交通体系可以通过路面采集的即时信息,实现道路管理的智能化,街口的智能红绿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根据路面拥挤状况,随时开启或关闭关键路段的入口,缓解拥堵,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每辆出行车辆提供道路建议,合理对车辆进行分流“掌上公交查询系统”是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的目的,也是“无线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更是政府为提高城市品味、提高市民感知的重要一步。首先在每辆公交车上安装好射频感应装置和GPS,在公交站台两端也安装好射频感应接收装置,公交车和站台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公交服务器和公共交通调度室。以福州市某乘客从师大到火车站为例,乘客在手机交通智能软件中选择“线路查询”栏输入起点福建师大,终点火车站,系统会将检索到经过该路段的所有公交信息,显示在查询手机屏幕上,乘客任选一路,比如乘客选择20路,然后在手机上选择查看该线路公交的详细情况,手机会通过网络将命令通过公交服务器发送给20路所有公交车,然后20路公交车通过GPS和网络回复信息到乘客手机上,GPS回复公交车的具置信息,网络快速支撑地图下载到乘客手机上,这样乘客就能知道,刚过去和下一辆经过该站点的公交车。另外站台的射频接受装置的作用,还有当每辆公交车在进站时都会发送该公交车辆的具体信息,站台两端的接受装置收到信息后通过网络将公交车辆的进站信息发送给公交智能服务器,这样公交调度室的工作人员就随时可以知道每辆公交车有没有不进站上下客和不按顺序进出站等不文明行为,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突破相关技术和产业链,加快终端产业、软件平台的应用,推动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是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也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拥有美好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发生在身边,可以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物联网的应用,或许人们正在通过物联网的应用案例来探索,相信它的爆发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1.

篇3

>> 高校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构建初探 基于SOA架构高职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部署分析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异构系统集成 GIS平台在校园数字化中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研究 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 校园数字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数字化校园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如何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 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策略研究 中职校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智慧校园数字化建设 浅析高职数字化校园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现状 基于Discuz!构建校园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论坛 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及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基于需求驱动的数字化校园数据架构研究与设计 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唐・E・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4]余明阳.媒体广告的奥秘[M].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3.

[5]赵凯.解码新媒体[M].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6]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

[7]栾轶玫.媒介形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

[8]中国毕业生网.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电子收费系统

0 引言

说起交通,应该是与日常生活最贴近的。每天去单位上班,都要与公交车、地铁、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等打交道;如果出差,有可能乘坐火车、轮船、飞机,也可能驾车选择高速公路,以上都是交通工具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经常面临的情况却是乘车拥挤、交通堵塞、驾车受阻,等待难耐,在这种情况下,改变现在的交通状况,减轻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制止交通环境恶化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智能交通应运而生。

1 智能交通的概念

在20世纪80年代时,智能交通的概念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欧洲高效安全欧洲交通信息通讯系统(PROMETHEUS)、欧洲车辆安全道路结构计划(DRIVE)、日本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整个交通的服务、管理和控制上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从而形成一种广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以便可以解决目前出现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智能交通是一个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最大的特点是将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交换、分析、利用,最终为交通的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换句话说,就是在高科技的支持与帮助下,让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

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无线信息将成为车辆与交通设施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桥梁,未来的交通技术将利用电力化、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来实现城市交通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完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让车流就像海中的鱼群一样,在马路上快速的游动但却又彼此不会相撞。

智能交通在中国主要应用于以下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主要是指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领域。公路收费是现在的热点项目,而这个项目又以软件为主。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是公路收费的两个组成部分。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是兼容和整合,所以,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就是选择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对兼容和整合。

(3)城市公交信息化。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交系统信息化在国内城市中应用的比较少,也比较落后,而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的发展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不过在一些一线城市以及南方沿海地区,都已经开始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了。

2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问题是国计民生问题,而交通拥堵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提高交通的智能化功能是当前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是通过将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检测识别技术、GPS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控制和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布设各种传感器,获取需要的交通信息;然后使用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通信技术;将获取的交通信息进行传输和汇集;最后将所有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从而达到监控和管理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交通流量的目的,为交通使用者及管理者提供服务。

3 智能交通的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作为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遵循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智能交通系统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是:交通信息采集、互联通信、交通状况监视、交通控制和信息。要想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交通系统,实现车与路之间、车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连通,那么必须依靠智能交通前端的感知技术、中间的传输技术以及后端的信息处理技术。

ITS系统使用大量的嵌入式设备用于雷达测速、运输车队遥控指挥、车辆导航等方面,同时通过大量的传感器采集、存储公路城市交通各个路段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显示,以供交通管理部门了解交通状况,对拥堵路段进行疏通,也便于司机进行合理的避让。如在有些路段,常可以看见一些大的LED显示屏,显示某路段车流拥堵或者交通事故,请绕行之类的提示。同时ITS系统内集成的GPS车辆监控子系统,将各种交通、天气等信息在中心站和各子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使得各子站的GPS接收机能够接收到车辆当前的位置、时间等数据,然后再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中心站;中心站将汇总的各子系统位置信息,送往电子地图,显示各子站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无线通信调度指挥各子站,利用系统监控软件完成对各子站的状态监控。这样就实现了对各子站的监控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典型的物联网架构,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智能处理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包括信息采集和末梢网络两个子层。传感器、条形码、二维码、RFID、智能装置等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末梢网络上传给网络层。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出行者、车辆和道路等多方面的交通信息,然后通过末梢网络将采集到的这些交通信息传输给网络层。

传输层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承担着数据传输、汇聚功能。在物联网中,要求传输层能够把感知层感知到的数据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在智能交通系统的传输层中,目前主流的电话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各类专网等网络都是重要的核心网络;主要使用的应用技术是接入技术以及各种延伸网等交通信息传输技术。

数据智能处理层是要对多种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然后组合出高效、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的过程。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这一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

4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又称不停车收费系统,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ETC系统一种能实现不停车收费的全天候智能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处理系统,是电子技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交通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综合产物,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当车辆通过拥有ETC系统的收费站时,ETC系统将在车辆通过的瞬间自动完成所过车辆的登记、建档和收费的整个过程,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收集、传递、处理该车辆的各种信息。

高速公路ETC系统由车载单元(OBU)、路边装置(RSU)、ETC管理中心及后端的银行结算系统4个部分组成。车载单元一般使用IC卡加CPU单元组成的“双片式”结构,其中IC卡存储账号、余额等信息,CPU单元存储车主、车型等物理参数并为车载单元与路边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提供保障。路边装置负责完成与车载单元的高速通信,实时读取通过车辆中车载单元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判断后,发送控制信号,并将车辆通信信息发送到管理中心。ETC管理中心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与银行收费系统进行通信和业务处理数据交换。后端的银行收费系统对收到的扣费请求进行结账和对账处理。

图1所示为利用RFID技术实现ETC的一个实例,射频模块采用CC1101芯片,单片机采用STC89C52芯片。有源的电子标签放在车辆上,当车辆通过ETC收费口时,电子标签就会把车辆的ID(身份标识)发送给收费口的读写器;读写器会通过串口将车辆ID传送给计算机上的程序;由该程序查找相应的数据库,找到车辆的对应信息,计算出所需缴费的金额,完成扣费后将缴费信息发回给读写器;读写器收到扣费信息后再通过射频模块将缴费信息发给车辆;车辆中的电子标签收到缴费信息后会在其LED七段数码管处显示出所扣费用。

5 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程度也将会大幅度提升,从而全面提升了道路管理部门对智能交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以及信息服务水平。物联网技术将使城市的智能交通朝着大规模网络化、集成化和面向服务化发展,最终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田景熙.物联网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福乐智慧》;商人;传播者

传统农业文明时代,商人因为职业的关系,往往需要东奔西走,走南闯北。频繁而长期地四处经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见多识广、信息灵通的特点。商人们带给途经各地人们的,不仅仅是各种生活必需的货物,还有关于外地异乡的天文、地理、物产、人文等等各方面的奇闻趣事、诸般新闻。可以这样说,在当时那样一个信息传播极不便利的时代,商人既是商品上互通有无的运输者,也是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按照现代传播学的观点来讲,除了“商人”这个本职身份,商人们还同时拥有另外一个兼职身份,即“传播者”身份。

对于这一点,我国维吾尔族古典名著《福乐智慧》早在11世纪便有所论及,当然,有它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历史局限。

《福乐智慧》约成书于11世纪,是喀喇汗王朝时期我国维吾尔族著名学者优素福・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部长篇诗歌巨著,全书85章,共6645诗句。此书内容极广,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哲学、文化、教育、外交、语言、天文、数学、地理、婚姻、伦理道德等等,皆有涉猎,称得上是一部有关古代维吾尔族及其他突厥民族基本概况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世纪回鹘以及突厥诸民族的历史,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作为一名知识渊博、见识敏锐的学者,优素福在《福乐智慧》中单独开辟了一章,第五十八章《论如何对待商人》,借助主人公“贤明”告诫另一主人公“觉醒”之口,集中论述了商人的两个身份:“商人”的本职身份和“传播者”的兼职身份。这两个身份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前者的“职业”行为,最终衍生出了后者的附加功能。

书中首先论述了商人经商的本职工作:“4419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商人,买进卖出而追求利润。4420为谋生他们周游世界,向真主献出心智和一切。4421你要和他们接触来往,买卖中尽力满足其愿望。4422天下的异珍都在他们手上,能把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4423他们从东方周游到西方,会助你实现美好的愿望。4424世界上无数的珍宝和绸缎,全都来自他们的身旁。4425世间倘无商人奔走四方,怎能穿到紫貂皮的衣装?4426,倘若契丹商队的路上绝了尘埃,无数的绫罗绸缎又从何而来?4427,倘无商人在世间东奔西走,谁能看到成串的宝石珍珠?”[1](p574-575)在这些诗句中,优素福明确指出了商人职业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为了“谋生”,也就是经商的需要,必须“周游世界”、“从东方周游到西方”、“奔走四方”、“东奔西走”。如此以来,时间久了,商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变成见多识广的消息灵通人士:“4434请听周游世界之人来讲,他曾奔走四方,见多识广。”[1](p576)

接着,优素福顺理成章地引申出商人的第二个身份,即作为“传播者”的兼职身份。在诗中,他这样论述道:“4429 所有的商人都是这样,敞开大门,和他们交往。4430 对待他们应该慷慨大方,你的名声由此而四处传扬。4431 世人的名声由他们传遍,好名声坏名声他们都传。”“4435 倘若你想使自己名扬四海,就应将异乡人好好地对待。4436 倘若你想在世上扬名,对商人的回赠千万莫轻。4437 男儿啊,你想获得好的名声,要好好对待商队和异乡之人。4438 和商人就应该这样交往,你将生活欢乐,名声传扬。”[1](p575-576)这些诗句中,几乎句句提及商人可以“传扬”人的“名声”的这一特点,并且“好名声坏名声”都传,而且传播范围是“四处”,“四海”。

古代农业文明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极其困难,商人经商的同时亦能够将人的“名声”“传扬”“四海”,兼职“传者”身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优素福对于商人“传播者”身份的论述是有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的。

现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者,主要指的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具体到现实环境中,尤其指的是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他们是分布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片场中专门从事传播职业的人,如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等等。”[2](p145)优素福所处的时代,当然无从谈起专职从事新闻传播的大众传播者了,他所论及的商人“传者”身份,更多的是指“传扬”人的“名声”。而人的“名声”虽然本质上也属于信息,但却更接近于宣传性信息,而非新闻性信息。在这一点上,优素福甚至不如同时代的另一位维吾尔族学者麻赫穆德・喀什葛里阐述得更明确,更具体。在成书略晚于《福乐智慧》的《突厥语大词典》种,麻赫穆德・喀什葛里解释“商队”词条,便有这样的明确说法:“ark?x,商队。这个词在言语中是这样用的:‘y?rakyrsav■nark?xk?ldürür。远方的信息由商队带来。”[3](p25)很明显,麻赫穆德所说的“远方的信息”,就不仅仅只是人的“名声”了。

然而不管怎样,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能够早在11世纪便明确认识到商人“传扬”人的“名声”的“传者”身份,还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究其原因,我想是和当时喀喇汗王朝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以及都城喀什噶尔重商的历史传统分不开的。

首先,优素福生活于公元11世纪,正值喀喇汗王朝的鼎盛时期。当时,“作为喀喇汗王朝东部重地,尤其喀什噶尔城一度为王朝首都,文人汇聚,文化昌盛”[4](p1488)。喀喇汗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属不同文化,操着不同语言的商贾、使臣、学者等人,纷纷群集于此。作为土生土长喀什人,优素福虽曾因为求学的关系而长时间在外颠簸流离,但在写作《福乐智慧》的关键时刻,却又重回喀什定居,“1068年到喀什噶尔后继续写作”[1](p3)。喀什当时繁荣、开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无疑会对他产生重要的影响,体现在《福乐智慧》的写作中,便是对商人等各色人等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其次,喀什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丝路南道和北道在此交汇,造成喀什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商业重镇,有着浓厚的重商传统。早在汉唐时期,大批粟特等中亚商人在喀什生活。元至元八年(1271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可罗兄弟及马可・波罗在喀什噶尔一带从事探险和交易。明朝以后,不少俄、英、阿富汗、印度商人在喀什一带经商。清末,俄国、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喀什噶尔等地辟为“商埠”,免税经商,享有特权,大批英、印、俄籍商人遂纷纷涌入,于此同时,喀什商人也纷纷走出家门,外出经商,足迹所到之处遍及内地、中亚。史载:唐长安城南一条长九里、宽百步的朱雀门大街两侧各设有大市,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其中就有疏勒、朱俱波等地商人。宋代,随着喀喇汗王朝的兴起及征服中亚各地,喀什噶尔商人的足迹亦开始遍及中亚。叶尔羌汗国时,叶尔羌等地商人往来于明朝及中亚各地,行商贩运。当时,叶尔羌有商人1400多户。商人们的纳税成为汗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清代,随着清朝统一新疆,有许多内地商人随军来到喀什、莎车等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莎车城,其“规模宏伟,甲于回部”。“山、陕、江、浙之人,不辞险远,货贩其地”,“克什米尔等处,皆来贸易”。[4](p718)作为喀什人,优素福很可能会受这种重商传统的影响,从而对商人赞赏有加,并孕育出自己对于商人“传者”身份的先见之明。

综上所述,在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环境下,虽然避免不了自身的局限性,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能够早在公元11世纪便界定出商人的“传播者”身份,还是值得我们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借鉴,并给予必要的肯定。

参考文献:

[1]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2003.

[2]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麻赫穆德・喀什葛里.突厥语大词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超时空理念;超时空思维;形而上思维;超时空哲学

中图分类号:B01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252-05

十前后的系列讲话,有两次是关于“精神跨越时空”、“文化超越时空”的论断,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的关键词“超越时空”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融贯性、穿透性,具有高深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实践意义。

2009年4月,同志指出:“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同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上又指出:“我们认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标志拥有超时空思维的这两个论断,实质上提出了“文化、精神在本质上是超越时空的”,这一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时代性国际性前沿重大课题。

一、超时空理念在农行的实践应用与理论探索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真正的哲学来源于自然存在、社会实践、时代精神、民众生活。纯粹的书斋生涯提炼不出真正的哲学。长期以来,超时空理念在农行的实践运用、理论探索,足以证明超时空思维的诞生符合自然客观存在、紧扣时代前进脉搏,具有雄厚的社会实践根基和广泛的民众生活基础。

1.1996年6月,超时空理念通过农行河南省舞阳县支行路松杰设计的《电子汇兑存款明白卡》推向了农行网点进行营销实践,又通过农民工携带《明白卡》传遍了大江南北:“电子汇兑,全国联通,方便快捷,超越时空。”

2.2003年11月10日,《江门日报》发表文章《超越时空的农行网上服务》,提出:农行为方便顾客,向社会全面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功能超越时空,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只要你上网,就能办理网上查询、支付、转账、交易等多项业务,让你足不出户,尽享运筹帷幄的潇洒。

3.2006年2月20日,中国电子政务网发表农行总行文章《电子公文在农行的应用与推广》;指出:过去我行发送文件发邮政快件一般需要3―5天,而边远地区(如)则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到文件。自从使用电子公文系统后,全国各级农行不论地理位置的远近,都可以做到所有文件全部在当天接收,完全跨越了地理上、空间上的距离,超越时空,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4.2007年6月6日,《烟台晚报》发表文章《超越时空,轻松办理银行业务》,介绍农行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转账电话、贷记卡等多种具有超时空功能和特征的电子金融产品。

5.2011年2月25,农行河南省分行互联网站文章《转账电话:超时空的结算利器》。转账电话是农行新推出的超时空、快速高效、安全准确的一项现代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同年8月1日,《洛阳日报》也发表文章《农行转账电话:超越时空的结算利器》。

6.2012年9月25日,新华网发表农行漯河分行路松杰文章《浅谈电子金融产品的基本常识》:提出现代交通、现代通讯超越时间空间局限,缩短了各地之间、各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让我们的星球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特别是光电磁技术、芯片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在银行系统的推广普及应用,让客户充分享受到了电子金融产品超越时空的便利。光速工具是指以现代光电磁技术为手段,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将全球或局域内各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达到光速的系统设备、传输介质、收发装置、信息载体等,光速工具又称超时空光速工具。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卫星、雷达,手机、传真、互联网、POS机,发射塔、电脑、U盘、光盘、银行卡等。光速超时空工具是现代经济、金融、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和核心。现代银行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是以光速超时空工具为核心的全天候、立体金融服务。

随着各类电子金融产品的开发应用,“超越时空,轻松办理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全体金融银行业的时尚理念和主导趋势。但从根源和实践层面来说,超越时空绝不是现代人的专利。透过货币银行发展史来看,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从金银通货到法定纸币再到电子货币,货币演进的总特征、总规律、总趋势就是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节约空间和时间,不断提高交易、融通的质量和效率。从古代钱庄到现代银行,都是借者与贷者的集中,本质上是货币资金财富闲散的空间与时间的集约化经营。从柜台服务到ATM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体现出金融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拓展与渗透。现代金融银行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超越时空。超越时空是金融银行业诞生发展过程中更一般的更内在的本质与规律。宇宙万物相对于人类社会和思维,在空间上广袤、深邃、精密、多样,在时间上先在、持续、短暂、永恒,普遍超越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时空局限。超越时空是普遍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思维现象。无人不超越,无事不超越,无处不超越,无时不超越,宇宙万物皆超越。仅仅金融银行业诞生发展过程中的超时空现象和规律,就为构建超时空哲学、超时空金融银行学说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素材。其实自古以来,各行各业的诞生发展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思,无不超越着时空同时又被时空局限。

超时空理念、超时空思维不是一个人的独立创造,而是中华民族、地球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存发展实践基础上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智慧在民间。民间智慧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先例不胜枚举。最经典最著名的莫过于姜太公、孔明以及改革开放之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超时空思维是民间智慧与高层智慧、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碰撞、融合的产物。2009年,同志提出有关文化超越时空、精神跨越时空的两个论断,恰逢其时,以超时空思维来提炼、概括、冠名这一中华民族、地球人类的集体智慧,实至名归、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二、文化精神是如何超越时空的?为什么文化精神具有超时空性?

(一)文化精神以传播、传承、升华的方式超越时空

文化精神的载体是社会历史事件。人是事件的主体,物是事件的客体。主体、客体本身都具有社会历史时空的局限性。文化精神的超时空性是指文化精神以传播、传承、升华的方式,从空间、时间、时空流程三个方面不断突破、超越社会历史事件主客体的时空局限。一是在空间上从事件发生地向外传播、扩散,持续突破、超越事件主客体的地域空间局限;二是在时间上从事件发生的时代向后代传递、传承,持续突破、超越事件主客体的历史时间局限;三是后来者在文化精神传播性、传承性的基础上,对连绵不断的社会历史事件时空流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出共性与规律,更加有利于文化精神的传播、传承、升华。文化精神的超时空性具有传播性、传承性、升华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延续至今,就具有很强的超越时空的传播性、传承性、升华性。

(二)宇宙万物皆具有超时空性,决定着人类文化精神具有超时空性

相互隔绝的不同人类文明族群,从森林莽原时代开始皆有相类似的发现发明创造。原始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被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尖刺划伤、扎痛时产生灵感,发明了骨针、投抢、弓箭等尖锐锋利的工具,提高了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使生产力逐渐发达起来,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尖锐的投枪、弓箭具有更强的穿透力(空间优势),能够提高狩猎的效率(时间优势)和军事战斗力(时空优势),一旦发现发明创造之后便得以不断传播、传承。直到今天,减轻阻力的流线型子弹头造型仍然得到汽车、火车、飞机、飞船、导弹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文化精神的超时空性,取决于自然物、人造物本身具有内在的超时空性,即具有某一方面的空间优势、时间优势、时空优势。宇宙万物皆具有超时空性,超时空性的本质是宇宙万物之间相对的空间差、时间差、时空差。空间差、时间差、时空差是万物运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创新的摇篮、智慧的核心、文明的灵魂,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宇宙万物的超时空性还泛指宇宙万物相对于人类社会和生命个体,具有空间上的普遍性、广泛性、广袤性、深邃性、多样性、复杂性、宏观性、微观性和时间上的先在性、久暂性、持续性。超时空性是实在性与虚在性、超越性与局限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体。人类社会的一切发现发明创造,皆源自对宇宙万物之间相对的空间差、时间差、时空差的发现、认识、创新、利用。没有指南针,人类不可能实现超越近海时空的远洋航行。磁铁是指南针的特定材料,这是磁铁相对于其他金属的超时空特性。没有火药(电力、磁力、核力等新动力),就没有火箭,就没有超越时空的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太空技术、深海技术、军事技术。纸张记录语言文字,相对于竹简、丝帛,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誊写、容量大、便携带、利存储等不可比拟的空间、时间、时空优势,提高了语言文字记载的质量和效率,加速了文化传播、传承、交流、升华,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活字印刷术相对于雕版印刷术、铅活字相对于泥活字皆具有不可比拟的空间、时间、时空优势。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本身的超时空性,决定着四大发明超越时空的传播性、传承性、升华性。宇宙万物皆具有超时空性,决定着人造物具有超时空性,决定着人类文化精神也具有超时空性。以一个个发现、发明、创造、社会改革创新为亮点的诸多社会历史事件,其共同体现的文化精神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统一性。事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具有超时空性,其文化精神传播、传承、升华的过程具有超时空性,其智慧方法推广应用的效果具有超时空性,即借用前人他人的智慧方法提高自身生产生活思考的质量和效率,节约空间和时间即超越时空。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就是要学习掌握运用前人他人的智慧和方法解答解决面临的诸多生产生活课题和思想困惑,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人生境界和品位。可以说学习应用的过程就是与古圣先贤、前人、他人的真理、智慧、心灵进行对话的过程,也是超越时空的过程。文化精神的内在同一性、统一性即超时空性。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蕴含着“道法自然”的真理性,充分体现着物质决定一切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人类文化精神的超时空本质与宇宙万物的超时空本质是同一的、同律的、相通的、统一的。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内在本质与规律与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与规律是同一的、统一的。为什么说“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因为他面对艰难困苦、病魔缠身的顽强意志具有超越时空的心灵震撼力、感染力,具有一般人达不到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因为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风沙、斗盐碱的智慧和方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传播性、传承性、升华性。在新的时代,面对全球性环境生态危机,我们需要焦裕禄超越时空的精神和意志、智慧与方法。

文化精神因其在本质上揭示客观真理、蕴涵自然规律、预见社会趋势、彰显公平正义、引领人生航向,才具有超越时空的无限价值和穿透人类心灵的恒久魅力。

现代意识是超越时空的意识,现代思维是超越时空的思维,就是说人们的意识、思维已经不受一个人、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地域、时代的时空局限,若没有前人他人的意识、思维、智慧、方法的超越时空的传播、传承、升华、应用,现代人类、国家和民族就无法更好地生存发展。“名可名,非常名”,你是你自己同时又不全是你自己。现代科学技术是超越时空的科学技术,现代交通通讯是超越时空的交通通讯,离开地球人类一次又一次对时空的超越,就没有现代社会的一切。但人类对超时空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和水平,还没有公开的公认的高度理论化、系统化的超时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超时空思维抓住了宇宙万物、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碰撞触动了我们这个时代超越时空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总特征,点拨叩响了我们这个时代超越时空的主旋律,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生存发展持续不断超越时空的总规律、总趋势、总方向,已经为中国人率先实现辩证唯物主义现代哲学思维新革命、构建地球村时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超时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即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开启了智慧之门。

三、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在对话、碰撞中引发的一系列哲学追问

发现揭示宇宙万物、文化精神的超时空本质,对人类宇宙观、时空观有何深远影响?标志同志拥有超时空思维的这两个论断,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在国际性学术高端前沿上空的灵感光芒的闪现。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新文化走向世界的睿智先兆、难得机遇。中国学术界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文化智慧灵感光芒的闪现,深入探索研究超时空现象的内在本质,进一步提炼揭示出超时空规律,在超时空思维智慧启迪下,坚持从自然的客观存在出发,通过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的碰撞、对话、交流、升华,发现空间时间自然形态及其体系,确立新自然时空观,为构建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即地球村时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超时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时代性国际性学术高端前沿原创性理论基础。

中西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碰撞、冲突中实现交流和对话,是因为中西文化皆以自然为基础。面对着同样的自然界,包括同样的星空、太阳系、地月系、地球环境生态系统等等,缔造出大同小异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自然形而上思维、理性辩证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与数理逻辑思维等等),并且随着交通、通讯的高度发达,地域地形差异造成的时空局限,已经阻碍不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古圣先贤给世界万物总体起的名字“宇宙”充满着超级智慧,充分证明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宇宙观。“古往今来(一维时间)谓之宙,四方上下(三维空间)谓之宇。”这是最古老、最通俗、最朴素、最自然的关于空间、时间的概念和定义,合在一起又彻底、恰切地解释定义了宇宙。直接自然切入,不需逻辑证明,却妙到毫巅。宇宙之“宇”由“宀”、“于”组成,“宀”有集合、囊括、总括之意,“于”即“在于”,是“于是”之“果”,指存在的空间基本形态,“宇”是“于”的集合,是对空间、“果”的囊括、总括。宇宙之“宙”由“宀”、“由”构成,“由”即“由来”――“由过去到现在指向未来”,是“原由”之“因”,指存在的时间基本形态,“宙”是“由”的集合,是对时间、“因”的囊括、总括。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只有空间时间二因素,就是说宇宙除了空间“于”和时间“由”,以“原由”、“于是”的因果关系存在之外,什么都没有。“形而上者谓之道。”中国古人之所以能够高度抽象地概括宇宙,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是自然形而上思维。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形而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是一种哲学流派。例如,机械唯物主义也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绝大多数中国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批判,而忽略、遗忘、放弃,甚至惧怕、拒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形而上思维方式。形而上思维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精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达到真知规律之后还要形而下,转化为具体的器皿,即工具和方法。道是目标,器是目的。探索的目标在于揭示规律,揭示规律的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形而上之后达到形而下,才是自然、全面、彻底、系统、科学的形而上思维方式。

恩格斯经典自然时空观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1]是对当时西方优秀文化成就、文明成果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恩格斯经典自然时空观,是对西方时空观的提炼与升华,可以代表西方唯物主义经典自然时空观的主流、核心、精髓。以下提到的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与恩格斯经典自然时空观是指同一个论断。若认真参阅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关于时空观的论述,您就可以得出同上述一样的结论和看法。

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宇宙只有空间时间二因素”,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完全达到内涵和外延的高度同一、统一,有殊途同归之感、异曲同工之妙。完全相通、吻合的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充分证明,宇宙万物具有更内在的简单的道的同一性、统一性、唯一性,只要坚持从自然的客观存在出发,不同的文明族群都会有探索发现宇宙万物更内在的同一的统一的唯一的简单的道的智慧和能力。中华思维方式从自然出发,对世界万物总体进行形而上高度抽象,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思维方式也从自然出发,而对具体的一切存在进行逻辑概括归纳,达到辩证统一的高度。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共同指向“道法自然”,且得出同样的结论:宇宙只有空间时间二因素=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中国学术界认为,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自觉地构建完整的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只是在著作中包含了其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而自觉地构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苏联完成的。苏联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的观点构建起这一体系(简称苏哲体系)。中国哲学教课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及其时空观基本上是从苏哲体系引进的。运用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和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来考察、透视苏哲体系及其时空观、分析西方哲学的两对经典范畴,会引发一系列追问,产生一系列与时空观有关的课题。

1.当运动着的物质把空间和时间“独占”之后,人类意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

苏哲体系的缺陷和不足突出地表现在时空观方面,即苏哲体系的时空观与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与冲突。请看苏哲体系给空间时间下的定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2]认真将此定义与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推论:当运动着的物质把空间和时间“独占”之后,意识便没有了空间和时间方式,意识被排除到了空间和时间之外,取消了意识在宇宙时空系统存在的“合法性”,从而让人类意识变成了无空间和无时间的“非常荒诞的事情”。人类意识存在吗?如果人类意识没有空间和时间形式,人类意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人类意识当然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应当有空间时间存在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尚未发现就给予否定。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在于苏哲体系用“运动着的物质”替换了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中的“一切存在”,而实际上一切存在并不仅仅指“运动着的物质”,精神、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都是有别于物质运动的一种客观存在。这是明显的偷梁换柱、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这是标准的只看到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存在方式,而看不到精神、意识的空间时间存在方式的“独物主义”时空观。

2.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作为有别于物质运动的一种客观存在,其空间时间形式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者及其继承者,并没有全面科学解答论证恩格斯概括的这一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他们仅仅科学阐明了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存在方式,但没有找到意识和思维的空间时间存在方式。没有人能够否定地球人类社会自身的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的客观存在,虽然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是有别于物质运动的一种客观存在,但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且在宇宙存在。既然“宇宙只有空间时间二因素”、“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那么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作为有别于物质运动的一种客观存在,其空间时间形式是什么?找不到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客观自然的空间时间形式,如何证明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呢?如何证明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的正确性、科学性呢?找到人类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的空间时间存在方式,且不与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存在方式发生冲突,是论证人类意识“合法性”存在的关键。这的确是一个人类有史以来的世界性难题。

3.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是什么?宇宙有没有共性与个性?

物质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意识、思维、文化、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毕竟不是同样的客观存在,两种客观存在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这一追问本质上涉及意识的共性和个性课题。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给物质下了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独立性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既是物质的共性,也是物质相对于意识的个性。那么,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是什么?宇宙有没有共性与个性?这是列宁完美解答物质的共性个性课题之后,迄今无人能够解答的课题。只有解答意识的共性和个性课题,才能解答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差异。《大学》曰:“格物致知。”意思是说,只有对研究对象进行时空界定、时空分析(格物),才能达到真知(致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找到意识的空间时间自然形态,确认意识的客观存在,才能解答意识的共性和个性课题。

4.在人类社会和思维诞生之前,什么与存在对立统一?什么与物质对立统一?

西方哲学界普遍地把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列为两对重要的哲学范畴,而这两对非全息对称的哲学范畴,正体现了称霸世界的西方哲学的智慧盲点、文化软肋。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一般、最普遍的基本规律。那么,在地球人类社会和思维诞生之前,什么与存在对立统一、什么与物质对立统一、什么与万物对立统一?并且这种对立统一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成立,就是说地球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诞生与消亡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事件或过程,并没有打破宇宙自然界的对立统一。显然,在地球人类社会和思维诞生之前,思维不可能与存在对立统一,意识不可能与物质对立统一。从时间上分析,存在、物质先在且恒久,思维、意识后生且短暂;从空间上分析,物质的存在无限、广泛、广袤而深邃,思维、意识目前来说仍然是地球人类社会的特殊属性,相当有限、狭隘、浅显、幼稚。因此,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根本不能成为相提并论、时空全息对应的哲学范畴。假设思维、意识是地球人类社会特有的属性,但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在地球人类社会诞生之前的自然界中,应当客观存在着与思维和意识具有共性的东西。如果没有,思维和意识是地球人类社会诞生之后才突然出现的吗?而思维和意识若是突然出现就不符合量变质变规律。把自不量力的思维和意识从自然的存在和物质的身边挪开,探索发现地球人类社会和思维诞生之前与存在、物质全息对应的哲学范畴,也就是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中找出与思维、意识具有共性且有别于物质的另一类客观存在,恢复自然的本来面目,形成全面的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新自然时空观,是创新重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开端,即构建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开端。

专家们认为,未来几十年,地球人类在宇宙演化、粒子调控、人造生命、意识本质等基本科学问题方面将可能会产生重大突破。其中,意识的本质是当代最具挑战性的基本(自然)科学问题,一旦突破将极大深化地球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引起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新的革命[4]。以上四大追问,实际上从意识有没有空间时间方式、意识的空间时间形式是什么、意识的共性与个性是什么、人类社会和思维诞生之前与意识具有共性的东西是什么等四个角度,对意识的本质问题发起了轰击和冲锋。

文化精神是人类智慧劳动创造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意识参与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精神与思维意识同根同源同属性,皆是离不开物质运动的非独立性客观存在。“文化、精神在本质上是超越时空的”,肯定了文化精神具有空间时间方式,若文化精神没有空间时间方式如何在宇宙存在且能够超越时空呢?超时空思维用文化精神的超时空性贯通了物质精神客观世界和意识思维主观世界,贯穿了中华传统自然宇宙观、恩格斯(西方)经典自然时空观,点化了意识的本质问题。我们只要找到文化精神、思维意识的空间时间自然形态,意识的本质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说,运用超时空思维提出“文化、精神在本质上是超越时空的”这一科学论断,击中了意识本质问题的核心、特征,撞击了西方哲学的智慧盲点、文化软肋,当之无愧是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时代性国际性前沿高端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49.

[2] 卫兴华,赵家祥.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2-43.

[3] 列宁选集第2卷:(中文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0.

[4] 赵永新.中国不能再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N].人民日报,2009-09-08(9).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and theory exploration of the super space-time concept in the ABC

LU Song-jie

(Luohe branch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Share Limited co.,Luohe 462001,China)

篇7

[关键词]西方电影;东方文化元素;交流融合

西方的导演们不断地将东方的文化元素通过不同的形式搬上银幕,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从最初的无意识地掺杂到有意识地模仿再到真正地理解以及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并现,体现了西方对于东方以及整个世界走向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道路的今天,以至未来,西方电影将会出现更好的更深的东方思想内涵。

一、西方电影表现的东方文化价值

东西方的思想不同主要是存在于价值观的不同和人生观的不同中。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在任何电影中都存在着善恶分明,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一面,大团圆结局。但却并不妨碍其在电影中表现出与东方文化思想相契合的一面。

1 仁者无敌、义存心间――《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中阿甘在其人生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仁与义.充分体现出了在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阿甘的感恩之心、心存仁义为他带来成功的同时也让他更多地体谅别人,安慰别人。

在影片中阿甘是一个智力较低的人,可是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体现出他本质上的善良、纯朴,可以看出阿甘是一个懂得如何去爱的“仁者”。导演在通过阿甘和珍妮的命运的对比.通过丹中尉命运的变化告诉观众一个哲理: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即便我们有各种缺陷,承受着各种不幸和灾难,但是只要能坚定一种信念,就能创造出奇迹。

阿甘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不聪明,但是绝对认真和诚恳。所以他的人生,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关注和反思。这部影片,导演用他娓娓道来的画面语言告诉世人,无论是谁,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有什么样的人生缺憾,都要好好把握人生的方向.努力的生活!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成功的真正原因。有着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思想观、人生观,将身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想集中在一点,在某一时刻真正的同化。

2 智勇团结、忠义俱全――《南极大冒险》

《南极大冒险》是一部人类与无语的狗群的故事,狗群所展现的英勇无畏以及团结一心都让身为主人的人类感到汗颜。同时与恶劣的环境作战也让它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它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南极大冒险》充分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的“义”主题。因为有“义”.所以狗狗们不畏寒冷坚守阵营,忠心地等在营地希望自己的主人有一天能够来把自己接走,因为有“义”.所以男主人公在离开了南极营地之后,义无反顾地到处筹集回南极的资金,因为他要救那些他的“救命恩人们”。

影片所阐释的内在涵义旨在让人理解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的温情。人类的价值观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对待生命要尊重,对待友谊要真诚,对待承诺要信义。同时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于尝试,用智慧去战胜一切困难。

3 正义为先、勇敢向前――《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则是在一只中国国宝熊猫的寻梦旅程中让人体味人生百态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快乐。美国式的励志故事.换上了中国味十足的外衣,编剧及导演深厚的中国元素演绎让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出了美妙的视觉盛宴。

《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打元素,是一部延续了梦工厂一贯的夸张与搞笑作风的美国励志动画片。它采用了动画片的制作形式,展示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影响力与感召力.选用的诸多形象本身就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功夫熊猫》中阿波以东方侠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一开始这个面店里贪吃懒惰的学徒除了它憨态可鞠的形象引人发笑之外。还有一颗喜爱功夫的心。正是由于他内心存在的正义之心和那执著勇敢向前的梦想,使它最终走向成功成为了“龙之勇士”。侠之大义在它身上得到了完满的解释。在影片之中,作为一个有仁义之心的侠者,以保护群众和家园为已任的强烈责任感,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全影片来看,除了中国风的运用成功以外,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把握导演做到了理解而合理杂糅并用。

而这三部影片《阿甘正传》《南极大冒险》《功夫熊猫》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让中国人.乃至于世人都了解到了在不同的国家文化当中,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寻求共通点,让影片在主题明朗、健康的前提下,表现出更多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其又是在交流与碰撞中寻求并存与发展的。

二、东西融合并存发展

电影作为人类主要的艺术传播形式之一,除了娱乐大众之外.更是让人们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的平台。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形式更是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导演互相了解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的手段之一。

1 西方电影中展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按照中西双方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我们可以把中西文化分别概括为伦理型文化与功利型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总体取向是重义轻利。“利义之辨”是贯穿中国文明史的一个基本问题。主张义利兼顾的墨家由于失去生存的土壤以至中道而亡。作为支配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提倡义利发生矛盾时.应当舍生取义。泛道德主义的中国传统.用道德解释一切,导致国民乐于言义耻于谈利,重道德修养,轻外在事功的价值取向。

在西方,尽管我们说,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其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样,但是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个人的权益的实现,并且认为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的。趋利避益是个体的本能,事功求利是生存的目的,在追求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不需负任何道德责任,可以不择手段。故此,功利主义始终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西方人表现出求新奇、好创新、重功利的人格精神。

2 西方电影中表现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尽管东西方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等等因素造成的价值观的不同取舍,但是在这三部电影中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与交流中的完美结合。在影片《阿甘正传》中突破了以往美国式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的提倡。而是让阿甘以一个愚者形象出现,他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大事,并且过程传奇。这是当时的美国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对亲情的依赖,对爱情的执著,对友情的守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东方式的价值观,亲情、友情、爱情的和合,不再是崇尚个人主义,重视自身的想法,体现了一种重义轻利的中国式价值观。

影片《南极大冒险》是一部以动物为主人公的题材作品, 在影片中那群雪橇狗们勇敢地救出了考察队的队员们,但却因为困难的到来而被迫分开,考察队的队员们虽然拗不过良心的谴责,却也得不到社会上的有心人士的支持.在一次次的无奈中最终人还是回到了南极去接这群他发誓要接回的狗们。社会人士的冷漠表现,重利轻义的价值观念,与主人公杰里的重义轻利、信守承诺相互对比,更能体现出真情的难能可贵,信守承诺所获得的默默温情和心灵洗涤。这种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对比,在电影中的和谐共存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即使是不同的文化,也有同样的温情存在。

《功夫熊猫》通过不同角色与形象间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其间既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迹,又显露出现代西方价值追求的端倪.在融合与对比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乌龟大师作为片中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他的言语与思考问题在不疑难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他用“试图阻止既定的命运,经常会适得其反”规劝浣熊师傅接受熊猫阿波是上天赐予的“龙之武士”的事实,这其间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命定论”的色彩。与此同时,他又用“如果不试试,永远不知道结果”来鼓励浣熊师傅和熊猫阿波,大有挑战现实、挑战自我、挑战命运的慷慨气概。

这三部电影通过不同的题材反应了各自的主题,艺术上无疑是成功的,在思想上,它们也是相通的,它们通过了借鉴或者是无意识地揣摩和体会,让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经过交流中的碰撞之后完美融合.更能让人们贴近生活的本质和道德的内心。

三、西方电影表现东方文化价值的发展前景

东西方文化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这就造成中西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的旨趣各异。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表现东西主文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交流与融合,并在融合中遇到的问题碰撞中,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阿甘正传》《南极大冒险》《功夫熊猫》这三部电影无疑就是做到了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富有趣味性,而且还非常的成功。当然,从这三部影片的成功我们也看到了东方文化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发展前景。

文化先行――以纯西方式的电影表现形式、拍摄手法.再到电影的编剧为主,西方式的理智性情感表现主题中渗透东方的主观性情感表现,如坚持不懈、正义战胜一切,在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夹杂东方的集体主义、团结一致、整体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在儒家文化传承并发展的现今社会。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仁、义、礼、信、智的提倡不仅能够保证影片内涵的艺术深度,更能让观众在西式的拍摄效果下欣赏着不同于文字带给人的精神粮食。作为观众对于一些浅薄的表象在欣赏完之后很难再回想其内容,更不论其艺术效果的如何。因此,这种文化先行的基奠更能让东西方的观众从内心上得到价值观的统一归属。在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形式不仅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也更能够上升为思想领域的正面传播。这也将是现今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众望所归的前景之一。

符号与内涵的合并――每个不同的地域都有其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去借鉴、学习,但不能不懂装懂地加以利用,这样做不仅是一种对文化的亵渎,而其后果也将会遭受非议的。如西方电影以往的影片中对东方尤其是在对中国的不了解的情况下拍摄的一系列对中国严重误解和扭曲的影像中“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是象征着自然界最高力量的生物;在封建时代,龙则是帝王的象征;在佛教中,龙是守护世界的战将之一;而在西方神话中,龙却是彻头彻尾的邪恶化身。但是在表现东方的“龙”中西方仍然将其表现为邪恶的,凶狠的动物。这不仅引起了中国观众的疑惑不解甚至是排斥,而这种对于文化不了解,只是为了亲同引起观众兴趣或者说是出于商业目的的引用.其造成的结果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功夫熊猫》与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2008(18)

[2]白如祥.从儒家思想看全球化的问题[J].管子学刊,2007(03).

[3]张专.西方电影史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4]张蓉,马西平.电影艺术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黄琳.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秦皇岛市海港区迎秋里实验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 美术;学生;兴趣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1 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2 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 ,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3 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 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 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育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陷入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如,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躺着的线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成功的美术教育中得到的,将是审美艺术的熏陶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物联网 应用 RFID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29-01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过来就是物和物连接的互联网。它可以看作是互联网的延伸,延伸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对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观点,物联网主要是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

二、物联网的应用实例

(一)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百度百科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智能家居的技术已经产生。比如针对家庭成员安全的安全防盗系统。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庭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安全防盗技术系统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已获得专利权的卷帘窗安防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入侵。该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卷帘窗上采集外部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和与之相连的家庭安防主机,当外部输入环境的信息与家庭安防主机内预设参数匹配不成功时,就会进行联动报警。该技术有效地阻止了窗户的入侵者,保护了家庭成员的安全。

(二) 物联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孕妇最大的特点就是行动不便,尤其是到了孕晚期,但是这个时候由于临近生产,反而需要对一些指标进行频繁的检查,比如对胎儿进行胎心监测检查,监测胎儿的胎心音信号与胎动信号。频繁的去医院对孕妇来说是一件很大的麻烦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辐射母婴健康监护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系统方便之处还在于它是依附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进行的,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对胎儿进行监测获得胎儿的监控评估。

(三)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电子商务时代已经轰轰烈烈的到来了。网上购物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浏览丰富的商品,这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而言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购物方式,重要的是送货上门,从选购到拿到物品,人们无需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主要的购物方式。而这大大刺激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的管理当中,可以实现物品的地点和状态的实时追踪 。一方面对物品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明确了责任;另一方面,方便了买家的查询,做到心中有数。而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物流产品储存芯片中的无源电子标签进人磁场后会向阅读器发送信号,被解码后在主机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完成对物体识别的信息传递过程。

(四) 物联网在大规模畜禽业中的应用

随着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农业污染的严峻形势,大规模养殖也面临新的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将养殖场得到的信息:温度、湿度和粉尘弥漫度等实时传递给远程服务器,并通过对养殖场内相关环境控制设备的操作来实现智能管理。不但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还防止了疾病的传播,而且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记录畜禽生长的每一个阶段。

此外,物联网在电力、交通、环保、校园、图书馆、林业、企业、煤矿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展开了应用,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已经在许多领域初见成效,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展开了对物联网的研究,将其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信息化的大浪潮中,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而周期越来越短。我们有理由相信,物联网技术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智慧地球的时代正在到来。

参考文献

[1]宗平.物联网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B2C;RFID;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物联网产业是一项新兴信息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等。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技术人才需求迅猛增加,各层次大专院校争相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由此,各个院校构建符合产业实际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而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则是判断人才培养是否顺应产业需求并与行业紧密接轨的关键。

1 物联网应用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来自于行业应用实际,最后通过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回到行业应用实践,因此,对行业应用项目案例的分析无疑是指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

这里以B2C电子商务智能仓储为例,分析一下物联网应用项目的主要技术构成。B2C电子商务智能仓储应用的业务描述如下:

(1)向货物RFID标签中写入货物基本信息;(2)将贴有标签的货物集中放在RFID读写天线托盘上,一次性读取所有入库的商品的信息,登记到库存管理系统中;(3)智能货架实时读取货架商品的数量,同步到网络商店前台;(4)网购订单确认后,仓储区打印机自动打印订单,等待拣货。(5)拣货时条码枪扫描订单条码,拣货商品仓位指示灯亮起,显示需要在该仓位拣货的数量;(6)订单及货物送达时,用数码笔进行订单签收,数码笔的蓝牙传送签收信息到智能手机,再通过2G/3G网络传送到服务器上;(7)通过无线网络摄像头对仓储环境内的视频信号进行监控,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仓储的基本环境进行监控。

在应用案例中,所涉及的技术归纳如下:(1)射频识别及条码技术;(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4)无线通信技术及协议(Zigbee通信技术);(5)软件开发技术;(6)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这些技术的学习与实际验证都需要通过一系列课程来支撑,这些技术也自然就成为这些课程的实验项目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组成员已经给出了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这里给出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根据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训一般包括两部分,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训,这里也给出两部分设计,分别为:课程实验项目设计和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2 物联网核心课程及实验项目设计

由于计算机组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的实践项目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非常成熟,不再赘述。这里只给出物联网技术实验相关的课程简介及核心实验项目:

(1)物联网系统概论。本课程全面地介绍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EPC电子编码体系,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项目:参观和操作体验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

实验内容:智能家居对码过程实验;通过互联网控制房中各种家用电器;通过遥控器控制家中各种家用电器;通过手机控制家中各种家用电器;手机一键布防实验。

实验目的:理解物联网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构成,对物联网应用系统具有宏观的认识。

(2)RFID原理与应用。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物联网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工作原理,设备构成,并了解RFID在交通、安全防伪、供应链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项目:写卡实验;读卡实验。

实验内容:实现RFID射频卡信息写入;实现RFID射频卡信息识别。

实验目的:掌握读卡器与网关的连接,熟悉无源标签(也称无源卡片、无源卡)的读、写操作。

(3)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本课程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Network,WSN)的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了解软硬件开发平台和仿真环境。通过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无线传感网的具体应用。

实验项目:无线传感网组网实验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监控实验项目(温度、湿度、光照等状态监控);Zigbee无线网络通信实验。

实验内容:使用Zigbee无线网络和相应设备设计和组建无线传感网络;通过Zigbee通信协议的无线传感网实现对诸如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远程状态的监控。

实验目的:掌握无线传感网的技术组成和设备结构,能设计典型联网方案,并能通过无线传感网获取远程状态数据。

(4)3G数据传输技术及移动开发技术。课程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高速数据无线传输技术EV-DO技术与HSPA的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介绍基于移动手持终端(Android或IOS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

实验项目:3G模块HSPA联网数据传输实验;Android和IOS系统平台下数据处理、传输软件开发实验。

实验内容:在特定开发板上接入3G模块实现3G高速网络连接;在Android或IOS系统平台下开发客户端软件,实现与服务器软件平台数据通信,从而实现远程状态监控。

3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综合项目实训一般在学期末或在最后学年离校实习之前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时间一般为半个月以上,要求在实训项目中要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应用项目。本题组设计并选用了五个典型案例项目作为综合实训项目,这里仅给出一个典型案例的描述。

实训系统简介:本实训方案采用沙盘进行智能交通部分应用的模拟展示。沙盘分为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两部分。沙盘以模型地形地貌、模型植被、模型建筑、模型轨道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动态模拟控制系统,实现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功能,体现了城市交通智能化和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的情况。

实训系统功能:(1)城市交通模拟功能:有车辆闯红灯时,LED灯闪亮模拟车辆拍摄;车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应停到停止线后。(2)流量统计功能:通过RFID读写器,监控每条道路通过的车辆数,从而可统计每条道路的流量。(3)快速公交交通模拟功能:Led屏显示车辆与站牌之间的距离和到站时间;到站后系统能展示LED屏与语音广播的联动功能(即LED屏显示的内容与语音广播一致);体现安全门开关与车辆进出站的联动功能,车辆到站后,安全门自动开启,车辆在站台前逗留多少时间,安全门就一直开着直到车辆驶离站台;自动报站功能,车辆距离站点还有几十厘米距离时,车辆能够语音播报车辆到站信息;站节牌采用LED屏显示,主要显示车辆距离站点的距离和时间。(4)停车场车位监控模拟功能:设置6个车位,每个车位安装地感线圈。系统可对车位进行监控。控制台上可显示当前的车位空闲情况。(5)车辆定位功能:为每辆车贴上一张电子标签,沙盘上有20个RFID读写器,通过射频技术对车辆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实时显示到控制台上。标签中存储车辆的信息,可在定位到车辆后,显示出该车辆的属性信息。

实验内容:(1)熟悉沙盘构造及操作;(2)RFID接口协议实验;(3)智能交通控制软件模块开发;(4)车辆订位软件模块开发;(5)停车场车位监控软件模块开发。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来自于行业,回归到行业,从行业应用案例出发构建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能够与产业发展紧密接轨,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体系来自于行业实践,对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84-02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及音乐家孔子非常重视“乐”的作用,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之中,“乐”位居第二;而在古希腊,音乐作为七艺之一,也备受重视。

一、民办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充分体验到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现在,各大院校均提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往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说教式的,让学生感到乏味不堪。然而,有了公共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公共音乐让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去享受艺术的美好,而不是强迫型、被接收的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愉快自愿地去接受这种教育;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更有公德心、更加善良。公共音乐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个时期也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公共音乐教育用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去了解其中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同时也是大大提高校园整体文化品味的有效途径。

4.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功能。在高等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分析与教学改进对策建议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五年制大专、本科生的选修音乐课、艺术团都是公共音乐教育的一部分。首先,针对五年制大专的情况,笔者详述如下。

1.五年制大专。课时:五年制大专的音乐课,针对课程时间的设置,笔者认为两节课比较合理,即90分钟,每周一次,十六周或十八周课时。教材:配备材,笔者建议使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音乐基础》,虽然此教材为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但同样适用五年制大专学生。上课地点:上课地点需要配备钢琴,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一间固定公共音乐教室,钢琴不需要搬来搬去,老师音乐设备也不需要移动,对音乐教具也具有保护作用,利于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这样,一来课程既规范,又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二来学生有了钢琴后会学到基本的音准、节奏,甚至合唱等音乐基础知识,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听音乐而已。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很渴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的,而现在的音乐课成为了学生的休息课或者自习课,这样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价值。

2.本科。笔者认为,本科学生音乐选修课的设置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公共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选修课来进行的。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1)知识类:如音乐理论基础、中国音乐简史、艺术概论等;(2)赏析类:如音乐欣赏、交响音乐赏析、民乐欣赏等;(3)参与类:如声乐、器乐、合唱艺术等。结合各门课程的特征,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可分为四类:表演实践、鉴赏评论、音乐创作、演出观摩。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刚升本,很多课程是初办,学生生源有限,师资力量也有限,课程类型不一定要开设这么多。笔者认为,知识类可以开设音乐理论基础,赏析类可开设音乐欣赏课(可分为民族音乐及当代流行音乐,还可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影视电影,欣赏其中经典音乐),参与类可开设声乐、器乐、合唱艺术。

3.艺术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艺术团刚刚成立,现成立了歌咏队、舞蹈队、礼仪队、舞美队等专业队伍,其中大部分是艺术特长生。笔者有幸成为合唱指挥艺术指导,但有很多艺术老师由于课时太多,没有时间来排练,不愿参与进来。笔者认为学校研究生艺术老师不应以上课为主,因研究生教师在科研、艺术活动的开展上面也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要想做好艺术活动、科研等其他事情,上课的课时量必须减少。

三、关于公共音乐课程课内的改革

篇12

关键词:包装设计;卡通图形;儿童;生态文明;民族特色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卡通形象成为经济发展的宠儿,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中。特别是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卡通造型更是司空见惯。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活泼可爱的卡通造型相当于企业代言人,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宣传媒介,可以拉近食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赢得消费者的好感。[1]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卡通图形成为儿童乳品包装设计不可缺少的元素。起到促进销售、宣传品牌文化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儿童乳品包装中的卡通图形有待进一步民族化、个性化,同时应注重生态文明的宣传。

1刺激消费与迎合儿童心理的卡通造型

卡通造型具有刺激消费的商业性特点。卡通造型的视觉冲击力与文字、普通图形相比要强烈的多,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更易于传递情感。卡通造型能引起信息接收者视觉上的刺激,将信息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由感觉到知觉的过程,在感知中获得印象,通过思维活动将信息加工,进而使视觉主体得到,同时形成一定的情绪意识,引起观者较强的兴奋感知欲,并再次进行视觉信息摄入,用较长时间观察值得玩味之处,引起人们内心的感染与持久的兴奋[1]。卡通形象作为儿童乳品包装的设计符号,更容易识别,更能给人带来,给信息接收者留下更深刻印象,通过唤醒人们的记忆符号激发其对产品的好感并产生购买欲。看到蒙牛卡通造型人们会自然想到蒙牛企业的系列产品,蒙牛企业通过活泼可爱的蒙牛卡通造型在品牌市场上树立、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卡通形象幽默、夸张、生动、通俗,易于接受,亲和力强,受众面广,大人小孩都喜欢,恰当地运用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为设计元素,能更好的引发人们的好感,增加家长、儿童对乳品的喜爱。儿童由于审美意识缺乏、视知觉不稳定、思维方式尚未完善,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持游戏的心理态度,游戏对他们的生活极为重要,并成为其审美动因[2],而卡通形象本身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特点,十分符合儿童的游戏审美标准;同时,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一般仅限于自己熟悉的平面形象中,而卡通造型恰恰是儿童最熟悉的平面形象之一,容易引起儿童注意,诱导儿童的占有欲望,趣味化的卡通造型可加深儿童对产品的印象,儿童对卡通造型具有浓厚兴趣,他们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看到可爱的卡通形象,一旦看到亲切的卡通造型,脑海中就会自然联想到动画片、广告中的卡通形象,产生占有欲,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如伊利儿童酸奶包装造型采用能够给人带来梦想、带来快乐的迪斯尼、维尼熊形象来吸引消费者,不论家长、儿童一看到可爱的卡通形象,就会产生占有欲、购买欲;另外,好奇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视角模仿、看待身边的趣味性事物。当电视广告中出现某一有趣的卡通图形、并对某产品进行宣传时,他会很自然的跟家长说“妈妈给我买这个”之类的话语,进行简单的模仿性消费。当进入超市、食品店,儿童看到广告中的卡通造型出现在儿童乳品包装上面时,便会让家长购买。儿童乳品包装上的卡通造型恰恰迎合了儿童喜欢游戏性、趣味性、平面化图形的特点,迎合了儿童善于模仿的个性特征,从而达到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

2儿童乳品包装卡通形象的教育性特点

卡通图形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教育性是动画影片中卡通形象的主要特色,通过生动的卡通形象,简单的故事情节,自然地传达、寓意某种做人的道理。如《三个和尚》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3],该影片对中华民族心理作了深层次挖掘,启示普通人在生活中为了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心态,而一旦共同利益受到侵犯时,会迅速团结起来,战胜困难;《雪孩子》告诉孩子雪遇热会融化成水的道理,教育孩子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许多设计师也把卡通形象的教育意义渗透在乳品包装图形设计中。如在伊利乳品包装中的熊维尼卡通造型,不但活泼可爱,看到小熊维尼形象时,人们会想到它纯真可爱、善良、阳光、好奇的性格,小熊维尼时刻启示着人们要客观、自信、阳光,要善良的对待我们身边的人、事,要乐于助人,这样才会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奶酪”。还有,吉百福棒棒奶酪的包装,设计人员把“科学家”、“建筑师”等画成卡通形象,设计在“棒棒糖”模样的包装上,儿童在打开包装时,便会主动识别包装上的卡通图形,猜测卡通人物造型是谁,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卡通造型所代表的职业,帮孩子解释不同职业的性质、特点。儿童不但可以享受到吃的幸福,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家长会很情愿的选择这种乳制品。设计师也可以把具有正义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卡通造型设计在乳品包装中,家长可以通过包装中的卡通图形告诉孩子,卡通图形是谁,与孩子一起学习、了解卡通故事,从小培养孩子正义的好习惯,设计师可以把具有诙谐幽默的中国传统故事,设计成卡通图形,来表现单纯的乐趣,延续中国文化。

3儿童乳品包装卡通形象的生态文明宣传功能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可爱的家园遭受着工业发展的破坏,“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新的文明”[4]。设计师在着手设计之前,要对其面对的设计任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判断他的设计将会有利于社会利益,还是损于社会利益。[5]是否能促进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儿童包装设计师不仅要面向市场,考虑经济利益,还要面向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尽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社会、为人类生态文明服务。早在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设计师理论家威克多・佩帕尼克(victor papanek)就提出绿色设计理念,把设计对生态问题的重视上升为道德的规范[6]。然而,绿色设计不但要考虑有效资源的再生利用、包装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装设计师在设计图形内容时也要考虑环保的宣传问题,起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儿童包装更应该在设计中融入环保主题的图形信息,让儿童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这方面蒙牛公司做的就很好,该公司全面推出生态化牛奶包装,以六个国家城市的标志形象为背景。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生态卡通形象,活泼可爱、亲和力十足;包装上还加有“少用一度电”之类的生态文明标语,在突出城市自然风情的同时,还与消费者一起分享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通过生活化的寓教于乐传递出生态文明的正能量,推动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起到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作用。然而这一系列的生态包装并非针对于儿童设计的,儿童乳品包装的卡通图形有待于向生态文明宣传的方向发展。另外,儿童包装设计师应该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卡通造型,如包装设计中借鉴动画片《熊出没》的卡通形象,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光头强”之类的形象,以免导致儿童不良的消费行为、不良的文明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设计者可以借用雄大、熊二等保护自然环境的造型进行宣传,让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4呼吁民族特色卡通形象的儿童乳品包装

包装设计反映着国家、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包装设计应该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艺术特征。好的包装源于历史,源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图形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它不但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还给人的精神带来对吉祥、团结、和谐的寄托与向往。蒙牛公司在虎年的庆典包装设计中,把老虎的剪纸形象、卡通形象用在包装设计中,把传统元素、新年与牛奶进行有效结合,突出新年的喜庆气息,从民俗文化――民间图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找寻传统与卡通图形的契合点,使民俗文化、民俗图形升温、再现与传承。儿童包装的卡通形象设计,同样要选用中国自己的卡通造型,突出中国民族文化色彩。中国有许多经典的、生动活泼的、符合中国儿童审美的民族卡通造型,如葫芦娃、哪吒、孙悟空,中国“民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7],而这些现有的中国特色的卡通图形却可少出现在我国的儿童乳品包装中,儿童乳品包装大都选择“洋卡通造型”米老鼠、唐老鸭、维尼熊、芭比等。设计师应当不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了解企业历史及人文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更多的发展民族化的卡通形象,来满足儿童的求知欲、传承中国文化。

5突出企业特征的卡通形象

中国本土卡通造型不像西方卡通造型那样长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自己的卡通形象缺少生活内容,缺乏创新。[8]艺术作品趣味的生成,取决于主体在作品创造过程中审美的思维方式、独特的兴会与创造精神[9]。而包装中趣味性卡通图形的产生,依赖于设计者的创新精神。要想吸引消费者、刺激其购买欲望,不但包装外形需要创新,儿童乳品包装的视觉图形同样要富有个性。如:旺旺的牛奶包装中,设计师把旺旺公司可爱的吉祥物、卡通造型“旺旺狗”的形象放大,生动活泼的卡通“欢乐笑脸”造型深受小朋友喜爱,提到“旺旺”,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旺旺狗”的卡通形象。而看到具有这一卡通造型的食品,小朋友们也会情不自禁的想要去拿、去喝,从而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许多乳品包装都在挪用动画片中的正义、智慧化身的喜洋洋、哆啦A梦的卡通图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侵权、违法行为,侵犯了卡通形象的发行权、使用权,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更不能突出产品本身的特点,设计师在进行卡通造型的选用时应根据企业、产品本身的特点进行定位、创造。

6结语

儿童乳品包装的卡通图形具有娱乐性、商业性、益智性特点,但中国儿童乳品中的卡通造型设计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乳品包装的卡通形象要体现企业自身特征,要设计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为人类、为生态文明服务的、融合“娱乐性、商业实用性、文化性、民族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卡通形象。

参考文献:

[1] 佟海丰,杨涛,王忠.包装设计[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53.

[2] 王倩.论卡通形象的审美接受心理[J].科协论坛(下),2008(12):119.

[3] 宫承波,王大智.动画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47.

[4] 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9.

[5]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6.

[6] 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16.

[7] 诸葛凯.艺术设计学十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291.

[8] 潘鲁生.匠心独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18.

篇13

关键词:徽州 聚落 仿生

“道法自然”是古代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然而在古代传统聚落的规划上也有得以应用。明清以来,徽商遍及全国各地,俗有“无徽不成镇”之说法,反映当时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徽州民居建筑风格,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地位。本文拟从仿生角度对徽州聚落进行探讨,尝试发掘其仿生性的生态意义。

1.仿生思想概况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一直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而到1960年美国第一届仿生学研讨会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才标志着系统的仿生学的诞生。从古代的聚落布局到现代的城市规划都有着很多运用到仿生思想的的实例。向自然学习,以仿生的思想来指导人们的建造活动便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仿生学是以生物体的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指导和丰富人类的建造活动,以求优化人类的居住环境。仿生思想在规划布局上的的研究课题有功能结构、构图、建筑生态、建筑环境等等。仿生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建筑生态,无论是建筑体还是建筑群以及区域规划合理地利用仿生的设计手法可以取得一定的生态效果。

2.徽州聚落概况

聚落是人类居住的生活的场所。它是在一定的区域经过一定历史时期渐渐发展形成的,包括了建筑,人文,自然条件,场所等因素。不同的地域决定了聚落的地域性,而不同地域的聚落布局反映出设计者的智慧和价值观,这也正是聚落的特色所在。徽州古村落保存得比较完整是我国传统聚落中的宝贵遗产。它在聚落的选址布局,空间营造,景观组织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春秋时期,徽州地域先后分归吴、越、楚。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徽州聚落逐渐形成。外来的中原四合院平房与当地的干栏式建筑相融合渐渐形成了后来的徽州民居建筑形制。徽州村落在其统一的建筑形态下通过建筑体的不同组合、排列形成多样、流动的聚落形态。徽州聚落在建设初期由风水先生占卜,选择依山傍水之地。即按照“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衬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风水师根据不同的地形提出不同的村落规划。其中很多一部分是将其比拟成一具体生物,而且在规划建设中将其逐步实施。在徽州的传统聚落中就有鹤形、海螺形、牛形、蟹形、龟形等。其形态上也只是一种象形,而我们所要发掘的是更深层次上的徽州聚落结合地形适应环境的一面以及其生态价值所在。

3.徽州传统聚落的仿生性实例

3.1. 鱼梁

3.1.1.鱼梁概况

鱼梁坐落在歙县城南,练江北岸,其核心部分占地5公顷。纵观这段练江,建坝蓄水并不用于灌溉。建坝的主要用途是拦水,能蓄上游之水,能缓下游之流。有了它,整一个徽州古城便是背靠了问政山,面临着练江水,枕山面水,一个庞大而绝美的风水宝地。渔梁坝,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它凝结着古人的勤劳与智慧,自唐代起就在此地垒筑石梁,但是多次被水冲毁,可谓是垒而毁、毁而垒。

3.1.2鱼梁聚落形态的象征性

从空中俯视鱼梁,这个水边的小村落呈现为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子形,其形似鱼形,这条“鱼”不仅有“鱼头”,“鱼腹”,“鱼尾”,“鱼骨”,甚至还有“鱼鳞”。其主街是一条两端低

中间高的弓形路。鹅卵石铺成了鱼鳞街,仿佛水中浮起的一条大鱼。只要练江水不断,这条大鱼就永远有生机。这对村落的稳定性,村民的追求有着积极的影响。用现代的眼观来看“鱼”形和村落功能十分合适。它便于居民的相对集中,尤其是对居住人口最为密集的“鱼肚”,练江水刚好在此拐弯,使村落大部分区域直接受洪水冲击的影响减小至最小。因村头和临江面地坪离常年水位仅5-7米,枣核形的村落剖面对临江河易受洪灾的鱼梁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

村内的街和巷构成了这条大鱼的骨骼。村落的东西向仅有一条也是全村的主街――鱼梁街,该街仿佛大鱼的脊椎骨,垂直其街衍生出十数条巷子,则是肋骨。这样一个清晰的街道结构,长期服务着村落繁忙的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

3.2. 宏村

3.2.1宏村概况:

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的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最初名为弘村,取宏广发达之意,清乾隆年间改名为宏村。北靠雷岗山,可挡北来烈风,西依西溪,东山位于左,羊栈岭居于其后,三面环水有着较丰富的人文和地理景观

被喻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其占地28h㎡,其中古村落面积19.11 h㎡。宏村建设初期,”枕雷岗,面流水,一望无际。”而后历经数次变迁和发展,在清代宏村已经是“烟火千家,栋宇麟次”古聚落发展成为“牛”结构布局,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奇迹之一。

3.2.2宏古村聚落形态的象征性:

宏村的“牛”形仿生规划可谓是大气磅礴:以巍峨苍翠的雷岗山为“牛首”;山侧西溪河水上的碣坝石碣头作“牛舌”;村口处约20 m高的古红杨树和银杏树则似“牛角”,成为村落入口的生动标志;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人们在西溪河上拦河筑坝,将河水由村西北处引入,形成长达1 268 m的水圳,象征“牛肠”(其中552 m水流平稳,

为“小肠”, 716 m水流较急, 为“大肠”) ,九曲十八弯,盘绕在“牛腹”内,利用自然地形的落差,使水流保持一定的流速,穿庭入院,贯穿村落的家家户户,并与村中心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半月形的池塘,面积为1 200多m2 ,名月沼 ,其形酷似“牛胃”; 渠水最后注入村南的面积达20200多m2 的人工湖泊———南湖,俗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的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这样,一幅“牛”的图腾在皖南大地上跃然而出,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悠闲斜卧在山前溪边的青牛. 这种别出心裁却科学严谨、因地制宜的村落水系规划设计,使水系成为整个村落空间的纽带,并巧妙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使水始终处于流动、飞溅状态,一年四季这里水涨不溢,天旱不竭,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解决了灌溉、消防用水,而且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村内、村外处处可见山水与屋宇交相辉映。

4.结语

徽州传统聚落规划上对自然生物形体的模拟,体现了徽州规划思想上对自然环境和宇宙生命所传达的意义的重视 ,它不是强制地征服自然,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进行亲切对话,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处处可见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规划理念。

参考文献:

1许祖华.《建筑美学原理及应用》[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陆 坚,杨国清.《中外著名建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3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M].合肥:黄山书社,2000.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朱永春.《徽州建筑单体形态构成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

6时滨、舒育玲编著.《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黄山书社,合肥,1997

篇1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教育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不少高职院校亦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如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大学的工具理性被过度夸大,而人文精神及素养却日渐萎缩。

1 我院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以来,迎来送往一批批的专业学生,虽有不同,但共性也比较明显,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当谈及你为什么上大学?大多数的同学都会说: “找一个好的工作,多多赚钱,好好享受生活,有一个好的家庭。”,并把能拿到毕业文凭作为上学的最高目标。同时,他们重物质利益、经济实惠。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把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精神世界空虚、迷惘。

1.2 学习劲头不足,思想趋于片面

相当的一大部分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面对现实社会中局部的阴暗面,他们常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要么过分夸大 ,要么遇事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质,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 、极端化。

1.3 奉献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

一些学生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实用,重视现实,恪守 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 ,而忽视个人对集体 、社会的义务,缺少群体观念,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行为上表现出无私奉献少,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强烈。如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不是选择到“祖 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到能“赚钱最多的地方去”。

1.4 文化素质低下,责任意识缺乏

大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简历造假 、考试作弊、忘恩负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一味放纵自己,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2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1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文化的内容和样式,其主流是儒、道、释三家文化,主体是儒家学说及其思想。儒家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样式等等。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往往与其传统文化修养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对祖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不仅是莫大遗憾,还可能被人看做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2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 学习越多,历史底蕴就会越深厚,犯错误特别是重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也就越多,面对挑战时也会更沉着,更有信心。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的事情,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理性。失去这些环节,也将会丧失解决现实生存困境的智慧、能力和方法。

2.3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

2.4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人格失衡,一切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至上追求,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如能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3 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尝试与效果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对旅游行业和企业大量走访调查和毕业生反馈基础上,结合生源变化的趋势,我们将着眼点放在提升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角度,从传统中汲取养料,并以2012级新生为试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在入学教育阶段,延长军训时间,进一步加强半军事化管理,利用间休时间,以《弟子规》为突破口,进行传统经典的诵读。为了让学生能融入这种文化氛围,全体教师先行示范,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开展诵读经典比赛、“为妈妈洗脚”等一系列活动,将经典学习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读、做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升华、进而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2、邀请区域内知名的国学大师,为学生解读经典,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在自身的人格塑造、素质提升方面的影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强化学生日常礼貌礼仪的训练和养成。使学生在站、立、行、走等个人形象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正如其他专业学生和老师的评价那样:“人文科学美女多、帅哥也不错”。正是学生们的坚持和老师们的努力的真实写照。

3、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训中。为了使传统文化的学习能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我们从行业特点和学生“出口”分析入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重新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并鼓励教师勇于探索,开发出有特色、有新意、有效果的新课程,借鉴和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生们“动起来”,在“做中学、学中思、思后做”,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普遍反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并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积淀和蕴涵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会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进 高校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I]成 人教育,2004,(9)

[3]王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I].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4]马延龙.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