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的优势范文

会计行业的优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7:38: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行业的优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行业的优势

篇1

一、实践前提

管理会计有一套系统化的新思维,在实践中通常将其作为管理会计与信息系统的结合,因而一方面具备体系化管理优势,另一方面也具备符合信息时展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优势。按照现阶段的应用实践观察,它包括了四大系统,分别是经营决策支持、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因此,在旅游行业所属企业实践应用管理会计,需要了解其基本内容,并为其做好应用铺垫,即为其预设实践前提。具体如下:

(一)构建新型管理体系

在旅游行业所属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应该理解其作为一种新思维,属于模式构建层面,具有系统性构建旅游企业管理的顶层设计要求。因而,在实践前提预设方面,建议先抓住管理会计的管理与信息关键词,从其结合的角度,先对旅游行业的市场数据与旅游企业内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其提供应用的数据依据。然后,再从系统构建的角度出发,以企业管理切入,为其构建一个符合旅游行业本质与旅游企业管理需求的体系。具体操作如下:一是依据数据挖掘具体的管理指标;二是借助指标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三是按照项目管理思路,将旅游企业的诸项目,以大项目与子项目进行分类,然后,在整体项目与局部项目中构建以指标为标准基线的“完整管理体系”。简单讲,即要求旅游行业所属企业在认真分析数据的前提下,构建管理会计模式下的顶层设计体系。

(二)建立信息化系统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特征非常显著,因此,在做好顶层设计体系后,应该借助我国旅游企业实践“互联网+旅游”的发展经验,以其为基础,进一步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内部信息平台,对接到管理会计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使其个具备“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结果-管理依据-管理实践”的闭环流程。另一方面,需要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旅游企业管理??计模式应用中的一个贯穿管理系统的环节,相当于将旅游企业管理串起来的一根红线,使其数据化的迅捷特点、有效特点、精准特点充分显示出来,为企业提供应用某个项目、某种由市场牵引的行业变化而进行改革的基础依据。从而在市场与企业、行业与企业、企业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形成一种信息对称效果,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行业实现新时期的深化改革,保持其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践措施

管理会计模式下完成旅游行业所属企业的顶层设计体系与信息化系统后,即实现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后,需要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之中,根据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分析,可以结合管理会计的其它三大系统,即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开展实践。具体如下:

(一)在预算中的实践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随着社会群体流动性的不断增加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旅游企业属于中介服务机构,其核心价值与利益获得路径集中在服务层面。因而要达到新时期旅游行业的消费升级,提升旅游企业的利润,就有必要在这两个方面增加投入。所以建议在现阶段的预算实践中,一是建立完整的预算系统,将其对接到决策系统与信息系统之中,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以指标评估引导的预算系统。二是抓住预算的本质,使旅游企业的资源管理与资源匹配合理化,可以尝试模块划分法,使预算趋于“一一对应”,形成每笔账都有投入与支持的流水明细,建立起透明、全面、精确的新型预算系统;并根据预算结果给出数据分析结果及管理依据及建议。三是在预算控制中,应该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风险预防,因为现阶段的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既需要把握行业发展动向与市场导向,还应该将企业业务的创新风险评估在内,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可控性及应对风险的可控制性。四是预算的应该紧扣数据与资源两个关键部分,一方面从数据产生科学的预算控制方案,另一方面应该将预算控制方案的目的明确对接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层面,以此形成预算手段与预算目的无缝对接,促进旅游企业预算系统应用的精准性,提高预算管理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配置与之匹配的设备、人才、数据分析部门、信息交流平台,所以,既要注重整体上的体系构建,也应该将这种体系化的构建思维应用到每一个管理系统的局部,建立起以局部为准的完整体系,从而满足管理会计模式下的预算系统应用条件,提高应用过程的操作效率。

(二)在成本控制中的实践

旅游企业在新时期的成本控制实质上要求从成本分配角度进行分析与实践。比如,新时期的旅游企业与传统时期不同,一方面它要完成旅游方案的制作,另一方面还需要诸多旅游体验师提供路线的前期体验与方案优案。所以,在现代旅游企业中增加了基于创新的创造成本,而且,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以此为主要特征。因此,要在成本控制中明确提出创造成本的存在。然后再开展实践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管理会计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系统,使其对接到旅游企业的信息系统。二是从三个层面开展成本控制实践,可以概括为精细化、集中化、优先化。以精细化为例,重点应该从成本细化方面实践,与预算管理系统相同,要将成本细化到每一项存在的成本之中,包括固定成本的折算、创造成本的预期计算等;建议在实践中以多套方案设计并进行比较优化的方法降低这两项成本投入,使其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具体可以从利润预估与投入成本与时间成本进行综合预算。以集中化为例,其重点应该放在采购管理方面,尤其是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多面交叉应该进行具体分析,确保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资源采购始终在最低成本范围内,建议增加单品采购与与集中采购的价格分析,选取较优方案。以优先化为例,依然应该将重心放在采购管理方面,结合国内游与国外游方面所获得的流动性数据结果分析,尽可能在淡季优先采购,提高采购产品与资源的保值率与应用匹配率,在这个方面只要时间计算精准,通常可以达到优先化采购目标。

(三)在考核与激励中的实践

管理会计模式下,有四大完整的系统,而这四大系统均具备指标化与信息化的属性,因此,可以在指标化与信息化的基础上,形成以制度为引领,机制完整运行新体系。落实到绩效管理层面,既先要依据管理会计模式下的完整制度与运行机制,依据岗位责任制度与精细化的评估机制,设计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并借助评估与监督信息,形成考核评估机制,以此对接到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这样就可以以公正、公平的原则使旅游企业员工实现“多劳多得”的目标,促进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

篇2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石油行业,石油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会计工作作为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企业在短期以及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譬如对石油企业的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资金项目进行如实反馈,为日后经济策略的提出提供数据依据。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度是时展的需求,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石油企业能在阔步向前的同时加强会计工作的改善。接下来我将结合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期刊文献就如何促进石油企业会计工作的完善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石油行业会计;现存问题;改进策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一方面体现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序,更体现着企业内部职能是否优化,是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石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计工作存在众多漏洞,无法解决市场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譬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预算工作缺失,会计工作队伍有待优化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我将在论述石油企业会计工作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会计工作的完善进行阐释,希望能为石油企业会计工作的研究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

一、石油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预算工作不到位

我国各大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比如,收支状况日趋平衡;资金预算较为准确;违纪现象日益减少等。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整体经济体制以及企业间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预算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危害。譬如现行企业会计预算管理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债务和收支情况,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实施财政政策,大部分企业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打开国内市场,发行了大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都应当在相应的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由于会计预算自身的局限性,现行的有关条例并不能提供该方面的完整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久而久之,夸大企业可支配的财政金额、造成债务与收支不平衡等现象都会涌现出来。

(二)账目处理方面存在漏洞

石油企业部门众多,工序繁杂,每一个部门与项目的资金往来都应有详细的账目记录,但是在石油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项目的记录存在类目不齐,缺乏原始凭证,会计主管人员印鉴不全,岗位交接含糊不清等现象屡屡存在。在物资购买方面,过量购买,物资积压现象频繁出现,部分材料虽已出库但由于账目处理工作并未紧跟,导致账目与实际不相符合,从而制造出石油企业经营良好的假象。与此同时石油企业会计账目混乱的原因还来自于部门职责混乱不清,部分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初衷,减少人员设置,数职兼并,财务专用印鉴由一人管理的现象更是为腐败的滋生创造了条件。除了部门职责混乱外,石油企业的会计工作程序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与监管,众多业务部门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先办事,后补账”的现象,导致一些事后合同情况,这些漏洞的存在为腐败的滋生提供空间,损害了石油企业的利益。

二、提高石油企业会计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会计预算工作

恰当的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该企业经济的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会计预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该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创新,提出合理、可行的构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力度,确保该工作的有效进行。强有力的管理体制是任何工作有效开展的必备前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以及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对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大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确保收支平衡。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强化监督力度,及时提出会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加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石油企业在账目处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不仅与人员配置、人员素质有关,与石油企业内部监管体系的缺乏有关系。审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部分,与企业自身财务工作具有共同的工作环境,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项目也较为了解,让审计工作来推动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将会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纳入审计范围,进行及时、单独审计,对于工作环节出现的漏洞需要两个部门进行及时沟通,与此同时需要注重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与经常性,实时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发挥督促与补救作用。在内部控制方面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项目资金投出的程序,避免漏账、事后补等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为提高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促使理论与实务共同推动会计服务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素质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石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更制约着公司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好的制度需要落实,需要优秀的工作人员去贯彻,石油企业在改善会计工作方面需要充分把握人才因素,首先增强领导干部对会计预算、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当好团队的领头人。其次严格规范财会人员的入门标准,不仅要求专业水平符合要求,也要职业道德素质达到标准,在进岗工作后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与此同时严格制定责任追究体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做到追责有据,奖惩有度。

三、小结

石油作为高效能源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显著,石油企业要想满足社会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与会计预算工作,积极探索会计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并优化会计工作队伍,让更多专业性人才为石油企业会计工作开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委派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法规,使会计工作秩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会计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监督检查职能弱化,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财经纪律混乱;二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理财不、不民主;三是弄虚作假,搞假报表、虚列成本、隐瞒收入、盈亏不实、多套账等违法违纪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

在此背景下,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深入和极力推动,一种经济领域里全新的概念———会计委派制度应运而生,会计委派制度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对于建立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和重视。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一个有效办法。

1.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上千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会计监督不力。一方面,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很难落实,因为使用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归属所在单位管理,其切身利益与本单位密切相关,单位领导可以直接左右会计人员的人动和经济利益,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无论从地位和权限上都难以维护财经纪律、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能难有保障,会计职能由此而被逐渐淡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不良后果。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人员受纪检监督机关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双重领导,人事等方面不受被派单位所左右,从而消除了对被派单位的依附关系,能够排除各种干扰,依照《会计法》赋予的职权独立开展工作,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抵制,并向纪检、监察、上级财务部门负责,从而有效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堵塞财务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可有效地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1.2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阶段性等特点,财产所有者很难通过有限的已公布的财务报表等信息,来确认经营管理者是否有舞弊行为。而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直接隶属于财产所有者时,这种监督就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掌握着企业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对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委派会计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可以毫无顾虑、客观公正地提供包含着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具体表现为两点:其一,委派会计在例行审核经济业务的入账处理时,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费用,不合规定的凭证、单据等,对经营管理者的舞弊行为当即就予以制止,使经营者的舞弊行为无法掩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之中;其二,会计人员可以随时就重大问题向财产所有者汇报,便于财产所有者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和措施。

1.3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维护所有者的利益。时下,假发票、假账、假报表到处可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普遍,这无疑增加了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难度。企业造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有的企业为了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不借牺牲所有者等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使企业的资产不能增值甚至不能保值,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委派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这也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初衷。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防止虚假的会计信息,防止所有者权益受经营者的侵犯。

1.4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

现代的各种腐败和贪污犯罪等经济案件往往都与单位的财会工作密切相关,抓住了会计监督这一环节,就能控制住源头。在经济领域,很多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都是由领导干部直接干预具体的经济行为造成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存在的漏洞为腐败的滋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土壤。某些企业的领导受不良的社会风气而出现运用资金方面的杂乱,滥用资金、私拿回扣、弄虚作假、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近几年来,借企业改制之机,私分公款、低价变卖单位设施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财务秩序陷入混乱。惟有实行会计委派制,使派驻的会计人员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依照授予之权限,依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会计监督。这就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有效地防治某些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深化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其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

2.实行委派制的具体措施

2.1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专门的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归口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局具体职责为:负责、选定对各基层单位的委派人员,组织安排委派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定期召集委派人员专题会议,听取委派人员的述职报告,研究解决委派人员工作中的疑难,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反映各单位有关问题;帮助委派人员建立正常财务监督的工作环境,保护派出人员的合法权益;跟踪调查了解派出人员适岗情况,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定期考核,提出奖惩和续聘、解聘建议。

2.2赋予委派人员与职责相匹配的权力

对于委派人员在派入单位的身份、定位,公司应在制度上给予明确。为了突出公司委派和监督职能,便于委派人员顺利行使监督职能,根据实际情况,以R财务总监R的名义委派比较合适。规定财务总监属于派入单位领导成员,地位高于一般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派入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参与派入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有权制止单位财务违规行为,在服务于所在单位生产经营的同时对公司负责,对所在单位领导执意要办的财务违规行为直接向上级公司汇报,使派出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2.3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

为了保证委派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他们的待遇必须与派入单位脱钩,由公司负责统一考核发放。可以根据派入单位会计核算复杂程度以及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同,对派入单位划分不同档次,确定基本工资和考核系数,再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发放奖金。这样,委派人员待遇和所在单位档次挂钩,公司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派往工作复杂和难度大的单位,享受较高的待遇,一方面可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可以在委派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所有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建立、健全与委派制配套的制度措施

委派制要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必须不断地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机制,提供保障。如档案管理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报告制度、述职制度、培训制度、轮换制度。仅有完善的制度是不够的,要保证委派制相关制度的落实、实施,只有保证它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并在执行中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真正使委派制落到实处,收到好的效果。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企业领导应全力给予支持,保证其严格履行职能。

3.结语

会计委派制并不是解决所有会计监督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国有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对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遏制腐败现象,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等起了一定的作用,是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而且通过的探讨和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必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前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应放到构建新型的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上来,使会计队伍逐步趋向年轻化、知识化,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会计委派制是建立制衡机制,防止资产流失,规范活动行为,保证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新尝试,体现了对委派单位会计业务进行事前监督的特点,对强化会计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袁晖。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探讨。经济师,2002年第5期

篇4

[关键词]国有非上市公司 企业会计准则 地区特色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共有非上市公司92家,其中包含3839家子公司(含101家境外子公司),涉及行业较广,其资产总额为11142.17亿元,总产值2667.66亿元,营业收入5065.26亿元,实现净利润114.85亿元,上缴利税54.53亿元,是北京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92家非上市公司均为市属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于身处北京,受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又因为均为国企,所以国有体制因素也较为明显,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伴随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背负一些历史包袱,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也会有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在此方面存在差异,因为非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可能会影响准则执行的效果。

北京国有非上市公司的区域特点与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涉及行业较广,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力量,其执行准则的情况与建设北京的三个要求关系紧密。此外,北京作为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其核心地位对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也有重要影响。

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建设“人文北京”的号召,在安置职工等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非常突出。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职工薪酬的范围,并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处理辞退福利。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实现了建设“人文北京”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结合,2008年共,支付不在岗职工经济补偿3.89亿元,离退休员工养老金及福利性补助8.96亿元,支付离退休员工医疗费1.09亿元。

建设“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作为北京市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响应政府政策不断加大科研、创新等相关方面的投入,北京市也在逐年增加对企业科研资金的支持力度。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2008年投入研发费用29.99亿元,新增专利数量212项。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在建设“绿色北京”中也有较大贡献,其中用于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支出3.82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的费用支出2.71亿元等。而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无形资产准则允许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和借款范围扩大,以及新设立的政府补助准则等都有利于营造自主创新的财务环境,鼓励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北京地区显现得较为明显。费用资本化的鉴定及其核算是一个难点,随着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相关投入也会大幅增加,其核算的任务量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进一步规范核算方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其自主创新能力。

国有非上市公司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程度较高

北京是国内外重大活动在中国举办最频繁的城市,这就产生了一些企业行为之外的非市场化因素,会影响到非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比如: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政府要求北京市众多企业停止或减少生产,以创造绿色的奥运生态环境;还有一些公司为了保障奥运会顺利举办而储备物资,由于经济不景气,物资市场价值下滑导致存货大幅减值;除了环保方面的支持还有经济、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这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由于地处北京,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的政治、服务、支援等多项社会功能要比其他地区更多。这也就反映出在市场化因素之外,非市场化因素对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较为明显。

国有企业考核指标多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且多数与利润增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业绩指标挂钩。所以,公司为完成考核指标,倾向于多报告利润,即便是会多上缴利润。再加上这些公司大多数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资金雄厚、有政府支持,并且是国家税收等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完成考核指标、创造利润。此外,国企的管理层也十分看重利润等业绩指标,而业绩考核又与其薪酬、升迁等企业及个人利益相关,随此而产生的便是“书记利润”等一些国企通病。这种情况会导致公司丧失进行资产减值核算的主动性,进而利用准则进行利润操作,背离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利用现有会计政策,接受上级部门或公司援助和拯救方面,国有企业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包括政府补助、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的会计政策援助。

国有非上市公司存在一些原有体制遗留问题

非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原有体制遗留问题,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死账、坏账、呆账等集团公司不良资产和历史包袱。还有因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导致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和职工薪酬制度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等问题。这些特殊情况都会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产生影响。

国有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上市公司存在差异

由于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会计信息质量出现差异,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律法规对其财务报告披露方面的不同,国家对其经营考核的不同,而这又导致两种性质的公司在会计信息透明度方面以及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产生差异。

国家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其信息相对公开透明,而且经过严格的社会审计,使得其信息真实可靠。非上市公司不需要向社会公开其报告,而是将经营、财务等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其经营考核指标是由公司的控股公司或管理部门下达,主观随意性较大,所以其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也就大,信息透明度无法与上市公司相比。正是由于社会关注度不同、受监管程度存在差异等原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要比非上市公司高,这对企业会计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效果产生了影响。

目前,我国的会计目标是以决策有用论为导向,而决策有用论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投资者提供进行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新准则明确指出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未来情况进行评价及预测。上市公司的

外部使用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主要来源就是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投资者人数较多,其报告使用者规模也相对较大,国内研究普遍表明新准则的执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影响较大。非上市公司投资者即为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其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只是针对上级管理部门,会计信息相关性与旧准则规定的“符合国家经济管理需要,满足内部经营需要,其次才是满足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的要求差异不是很明显。此外,要实现相关性就必须满足及时性,因为从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考虑,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是相关的,只有洞察公司近期的未来现金流量、时间和不确定信息,才能够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尽管公允价值的引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但对上市和非上市两种性质的公司所产生的效果却有较大区别。上市公司不仅公布其年报,还有相应的季报,其信息的及时性远高于非上市公司。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决策者使用两种性质公司的会计信息的效率也就产生了差异。

国有非上市公司行政色彩较浓,层级复杂,经营多元

按照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市财政局的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选取15家非上市公司作为试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国有集团公司又存在如下特点:

第一,15家公司绝大部分是在北京市政府的推动下组建、改制和以资产划转的形式设立的,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这一特点对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的准则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影响。

第二,这些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的级次多,合并单位多。2008年北京电子控股集团境内外子企业总户数达247家,其中,二级企业户数14家,三级企业户数15家,三级以下企业户数111家,所属境内子企业总户数241家,所属境外子企业总户数6家。

篇5

【关键词】行政执法;住房公积金;发展

0.前言

国务院自颁布并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来,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纵观执行的现状不难看出,由于该条例并没有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细化,加之各地对建立城镇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视力度不足,远远低于对“五险”的关注,因此导致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行政执法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城镇职工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要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关键是依法加强行政执法力度。

1.正视行政执法难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在公积金制度颁布并实施的阶段中,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不断的实践及探索,经验借鉴及交流对各项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完善与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可以说各项业务在内部管理与归集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在数十年的调查中,也逐步发现了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行政执法难。简言之就是虽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对缴纳公积金单位的范畴做了明确界定,并赋予了其相应的权利及所承担的义务责任,然而,在现实行政执法中,却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合资企业及部分国有企业能按时、按规定交付公积金,而其它单位的缴存情况却差强人意。尽管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加强了催收力度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在住房公积金规定初期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其长期的促进社会稳定及繁荣的重要性、没有以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及归宿点,因而产生了抗缴的不利情绪,这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宣传力度的不强烈、拓展渠道的有限有直接关系。企业管理者们只注重公司眼前的利益却缺乏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再者,《条例》中,对执法条款细化的不明确,应建而未建情况的严重,没有赋予公积金管理中心强制执法的权利也使得中心的管理者们无计可施、无奈至极。与社会保障基金相比,住房公积金的重要性认识普及与宣传力度的强化十分欠缺,未将临聘人员、个别县级公务人员、部分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及卫生医疗部门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范畴;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建立对职工住房的基本保障制度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单位由于出现财政危机因而减少成本投入,未经公积金管理中心批准就擅自停交公积金等现象也凸显出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他们只能被动的追踪非正常缴存信息,却不能主动的采取措施予以规范管理。

2.导致行政执法难以开展的成因分析

导致住房公积金中心行政执法难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前文所述,中心本身没有强制执法行使权,使得部分法律规定与执行现状完全脱节。同时,行政执法与企业的现实发展环境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矛盾,单就对职工缴存的养老保险、失业、医疗保险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职工住房公积金更是令一些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而强制进行处罚又会对其造成更大的影响,导致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形成与建设初衷相违背的不良管理现象。另外,执法机构缺乏技术专业扎实、素质良好的专业人员、行政执法外部环境的发展不利,赋予管理中心权利的有限也是导致行政执法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

3.加强行政执法、促进公积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1明确工作定位、强化归集,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

明确工作定位是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力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扩大覆盖面,使城镇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职工享受公积金优惠政策,发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的作用,使住房公积金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正轨。首先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特色优势加强政策宣传,采取多种宣传渠道并存的方式使企业经营者深化认识,重视住房公积金制度及“低存低贷”等政策的优势,强化他们把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作为一种根本的权利及义务,从而促进住房公积金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当然,在广泛宣传中我们还要讲究方法,突出对办理公积金缴存、职工住房贷款等业务的优惠政策宣传,使之真正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当然,在社会大环境下形成坚固的合力也是强化行政执法的又一有力因素。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主动的加强与工商、税务、法院、劳动保障、社团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及时的获取各单位的建立、登记、重组等信息动向,从而为及时的应缴、尽缴创造有力的条件,杜绝信息滞后现象的发生。

3.2加强执法、完善监督,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

权限法定化、职责明晰化、程序合法化、行为规范化是行政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应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抓制度、抓规范运作上,着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体系并成立完善的监督机构。我们可在汇总执法文件、借鉴国外成功开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具体的政策法规,使住房公积金中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应通过深入走访,听取市政府法制办、两级法院及劳动执法部门的建议,将行政处罚法、复议法、诉讼法与《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充分的融合,遵循地方性建设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规定。另外,规范执法程序及流程,为执法人员提供操作依据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执法程序上,我们应采用案件调查与做出处罚决定和执行处罚相分离的方式,以避免非法执法行为的发生。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我们应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并努力的实行政务公开,通过网上、征集意见、群众测评等方式使行政执法工作透明化、健康化。在监督机构的建立环节,首先应成立相应的执法领导小组,加强执法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内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和使用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并加强对中心住房公积金年度预算、决算的审核。其次,我们应实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共同管理,并将行政执法考核作为管理中心的规范机制之一,严格杜绝 “重归集轻使用”的错误思想,合理的规避风险,使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3.3优化服务、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住房公积金工作管理水平

提高行政执法力度的根本在于公积金管理中心切实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以往陈旧的服务方式,推行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网上登记、委托代收等多种登记缴存方式,以为缴存者提供最大化便利为己任,切实可行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们还应不断的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人才招聘、技能考核,夯实行政执法工作的人才基础,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塑造他们主动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拼搏意识、高质量服务意识的提升。

4.结语

行政执法工作是巩固和壮大公积金制度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从机构、制度、协作等方面着手,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夯实执法基础,秉承执政为民、公正执法的精神在具体执行中加强队伍建设、依法规范工作,用强烈的责任心、以身作则的态度、人性化的管理努力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最终提高执法水平、实现公积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烟草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 措施

当前经济全球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时期。烟草行业作为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行业,近年上缴税利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7%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保障烟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1)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保证会计记录与实物资产相一致,确保企业计划完成与相关财务资料真实而设立一系列会计管理规章制度的总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司治理中,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第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第二,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合理化。第三,有利于维护企业资源的安全,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第四,有利于促使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保障会计人员行使职权,提高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

二、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行业组织机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烟草工业联合重组后企业的资产越来越多,决策链不断延长;烟草商业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分公司成为经营主体,其责任是守法经营、保持资本的质量、使资本增值。分公司权力集中,担子加重,实施管理创新,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就尤显重要。取消县级公司法人也对地(市)级公司的效率和内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客观上即要求企业经营者不断提高主体经营管理能力,更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防范内部风险。

最近几年,烟草行业连续开展了财经秩序整顿、同级审计、清产核资、小金库治理等专项检查,在各级企业设置整顿规范办公室,通过行业内部和外部一系列的治理规范工作,烟草行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较为彻底的整改,重点薄弱环节得到了切实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烟草行业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良好形象逐步树立,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管理大都有章可循,但是行业内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仍较薄弱,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仍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烟草企业是一种典型的国有垄断企业,实行政企合一的高度计划管理模式。由于政企不分、权责不清、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认为内部控制是哪一个部门或哪几个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还有的走捷径、图省事,违反内控制度中对权限的设定,越位代办。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很多烟草企业名义上是拥有属于自己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但是有很多的制度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深入到实际当中去。即使有一部分的企业拥有了很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但是出于公司对成本的控制考虑,很多的企业就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

(3)执行人员的整体认识及素质较低。日常会计记录系统不规范,部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懂得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素质较低,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会计岗位的要求。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把内审、监察部门等同于其他部门,而使其他部门遇到的日常监督缺乏一个超然的地位,往往会造成内部审计、监察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使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烟草行业专卖专营,在烟草专卖法的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思想观念深处仍滞留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全面预算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全员参与性不够,编制预算往往变成财务部门的职责,预算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形成预算年年做,年年都是财务部门做,做出的预算领导签字后,束之高阁。

三、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分析

(1)加快改革烟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烟草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烟草整体竞争实力。近些年,烟草工业企业均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但实际运作与现代企业运行还有差距。在烟草商业企业上还未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烟草公司与专卖局仍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因此,完善烟草工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烟草商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2)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有效控制程序。没有监督的企业无法让股东、员工和消费者放心。它很可能随时出现大问题,而且出了问题后无法控制,最终走向失败。只有实施合理的监督控制才能使内部控制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烟草行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烟草行业应经常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应对其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把关,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和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烟草企业还应经常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调整。烟草行业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四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和收款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程序。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审核等。

(3)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内部审计是烟草行业内部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对规范企业和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和保证作用。积极推动内部审计职能转变,突出内审内向的特点,逐步向以“关口前移”为特点的事前,事中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变;另外,通过政府、社会等外部力量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基本保障。很多烟草企业的人员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取向不是很一致。为了提高烟草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应该从最根本的地方抓起,在人才招聘的时候把好关。企业在招聘时应该严格要求,(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真实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应聘的人员,绝对不能因为面子等任何因素而降低考核标准。招聘入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法律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员工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和对公司进行深入的了解。所以企业要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一要把好人才招聘关,二要把好人才培训关。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也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每一家烟草企业都应该认真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经济学著名的“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其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最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成功还是失败,是由其自身最差的那些因素决定的。烟草企业失效的内部控制就是其一块致命的“短板”。因此,烟草行业应努力去完善其内部控制,把这块“短板”变成“长板”,实现行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作者单位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 夏德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05):86-90+98.

[2] 姚丽.如何提高我国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商业,2014(02):233-234.

[3] 郑浴锋.浅析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J].才智,2013(08):322+324.

篇7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优化策略

一、前言

为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改革要求,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会计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暴露出诸多问题,特别是“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会计体系不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强调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笔者看来,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建设,应以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会计体系、健全会计科学、创新会计核算等举措,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因此,以发展的视野看待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深化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优化政府会计体系,强调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更好地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有的尤为重要,以契合新时期会计工作建设的需求;其次,基于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制度有了新要求。特别是在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领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体系。如何确保财务体系的科学性、规范化管理,需要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夯实基础。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新时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

对于预算会计管理而言,其本质就是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以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改革的进程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域,强调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预算会计体系难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有效反映,过于强调预算的执行情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但随着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总预算与预算进行了合并,优化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提高了社会对公共财政的监督管理。

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水平欠缺的现实情境,强调依托A算会计制度改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执行,进而有效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的改革之后,应贯彻落实相关制度,提高预算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其次,以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提高预算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实需求,进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一直是改革发展的重点,强调优化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就实际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设置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存在的不足,影响内控管理改革的进程。因此,在笔者看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学性不足:预算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不足,资产难以实时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中,多采用“实付实现”制度,这就导致财务会计信息集中,审核多以年度预算为主。这样以来,既难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形成监管空白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决策效果。对于很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固定资产等的管理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这就处理,进而出现单位固定资产流失,或价值“虚报”等情况,这就造成固定资产价值无法在预算会计报表中真实体现。与此同时,单位对资产的实时管理不足,导致财务信息更新、反馈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弱化了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

2.体系不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影响会计工作的开展

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一般由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等构成。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现有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全面而有效反映。首先,在预算会计报表不完善,难以对预算会计信息形成规范的报告制度,进而导致单位领导难以基于报告对资金流向等信息的全面了解;其次,报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从会计报表而言,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反映存在重复性,且财务数据交叉,进而出现资产总额、负债等的“虚增”,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再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而影响预算会计报告体系的优化。

3.设置不合理: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难以形成有效的财务反映

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在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之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科学的优化与调整,是适应新制度的内在要求。但就实际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科学设置不合理,在新制度的实施之中,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首先,国库集中首付制度等的实施,强化了对财政资金流向管理的转变,而会计科目未能及时调整,进而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其次,现行会计制度缺乏了资金来源的变化,进而导致资金预算在预算会计中的真实性。因此,如何在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优化会计科目设置,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是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要求。

四、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应对措施

基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建设,是以发展的视域,抓住改革发展的契机,以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会计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多元化的新环境。在笔者看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建设,关键在于完善预算会计制度,健全会计预算报告体系,优化会计科目设置,进而深化改革发展。

1.深化资产实时监管,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新的改革环境、新的制度体系,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提高会计核算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也进一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对长期资金的有效监督,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中,应严格依照会计准则,避免固定资产流失或“虚报”等情况的发生,确保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体现;其次,资产管理是全面深化实时监管,确保财务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基础。

2.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发展的视域,紧扣制度改革,逐步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以适应新的环境。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制度,紧扣预算会计改革要求,这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次,预算会计报告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要立足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在内容统一、完整的前提之下,建立与国际预算会计制度相接轨的会计制度,从而实现规范化、统一性管理;二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从本质上打破行业壁垒,进而提高会计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建立科学的核算方法与体系;再次,强化预算会计目标管理,提高预算会计的有效性。一是要做好预算外资金、财政拨款的分类,并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细化;二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在现金流量上,建立权责发生制,进而提高制度的约束管理;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在预算编制中,应明确职责,明确部门分工,通过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3.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形成有效财务反映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为确保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情况,应对现有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并进行科学细分,进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制度要求;其次,适应新的制度要求,一方面要对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制度进行修订,并对新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创新,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并对结算项目进行细化;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等的核算,要进一步有优化,并将“基建”进一步纳入会计核算之中,而不是简单的每月汇总纳一次,进而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再次,消除财务数据交叉问题,严格控制资产总额、负债等的“虚增”,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所造成影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深化会计工作建设,是基于内控管理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强调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下,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创新会计核算方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改革发展的视角看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建设,应以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为契机,坚持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以优化调整为抓手,夯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基础,推进会计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清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2(12).

[2]李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分析[J].商,2014(13).

[3]吴毅青.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行政,2013(07).

[4]韩晓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5(01).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特点; 政府监督;有效措施

在建筑行业里,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常常会存在着失真的缺陷。企业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岗位职业素质、工作的道德素养以及对会计准则法制观念的淡薄无知等等的因素全都是造成会计重要信息失真的关键缘由, 除此之外, 建筑企业公司的负责人不注意对财务进行管理控制, 没有关注到对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和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完善也成为了造成信息质量的失真问题的一系列因素。由此看来, 为了减少建筑行业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失真问题的出现次数, 就要好好地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公司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异处, 采取相对有效的一系列措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会被损坏。

一、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政府拖动经济快速增长政策里传导角色的最重点的一个环节, 它的经济利润效益、管理监督控制水平、内部收入合理分工分配、收益效果。建筑型施工企业的会计就是以这个建筑施工企业单位作为了会计主体的一项行业内部信息, 完成工程项目的最优前提的建设。跟其他的企业行业的会计进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拥有了以下不同的特点:

第一点, 建筑型的施工企业它们的会计一般都是分级来管理核算。由于一般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实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施工人员单位的生产也相对分散、施工的地点也不算固定等等的这些特殊点, 为了能够使得会计核算跟项目施工的生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直接反映出建筑施工所带来的经济利润, 得积极采用分级地核算方法、分级地管理策略, 因为集中核算有较大可能造成会计的核算步骤跟施工生产的步骤脱节的后果。

第二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要分开去计算每一项工程的成本和利润。建筑型企业的这个独特的特点严格要求从事会计人员必须要按照每一项施工工程分别去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就是要求每位员工都采用订单成本法来进行计算 , 并且实现实际成本跟预算成本前后一致的目标的, 方便事后会计人员的分析与考核。

第三点,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里, 都是把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以及工程项目价款的结算分开来作业的。由于建筑实施完成工程的时间比较久,如果企业等到所有项目施工工程全完成以后再去进行相关成本的核算的以及项目价款的结算的话,建筑施工企业就得要提前垫付大量的现金与材料购买金, 这样做就会给施工单位在资金的周转带来很大的不便, 并且也不利于准确反映各个项目工程的经营利润。由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得要按照已经完工的进程分期地来计算相关施工成本跟实际的支出费用, 并准确计算出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所消耗的价格费用的结算。

根据上面饿三个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 施工企业会计内部信息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 建筑项目工程施工里所得的收入与消耗成本之间的确认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

二、政府对会计的实行职能,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1.实行企业跟政府相互分离, 建立完善的实质健全的考核制度体系。目前的政府部门要及时变更转换自己的职能, 实行企业跟政府之间相互分离, 科学合理地去设计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业绩考核评价制度, 适当地去增加一小部分涉及到企业稳定持续经营的非财务的核算指标, 建立起一整套全面得、标准的考核体系, 将企业的现在利益跟未来利益、社会成果跟经济利润结合到一起, 改变单位内部的激励手段, 防止经营者发生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行为, 使经营获得的利润跟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 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单位会计的信息质量。

2.加大政府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以及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强度。新设立的会计法则虽然对此作了明确的有关规定, 但是如何正确地来落实这些监督的职能才是真实的关键所在。加强各个监督部门的检查,使它们在会计检查的信息里面互相沟通交流没有阻碍, 就避免了各自作业, 提高了对企业监督控制的效率。

3.强调施工企业对外部的审计监督。一方面说来财政部门、审计单位和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外部监督跟查验,政府监督要围绕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它的质量是否有效合法,是否按法规来得。另一方面规章制度要求所属企业的业务素质比较高,要公开要公平要公正,严格遵循职业的道德规范,依法准确落实建筑企业每个年度会计报表报告作业,提高自身企业所公布的会计信息的可认同度。

三、确保建筑施工单位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一系列有效制度方面的措施

1.加速建立并及时更新完善建筑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的制度

企业内部有关会计管理的一些制度包括了国家跟企业单位部门一同制定的相关会计管理的制度, 还包括了企业为了加强自己本身内部会计管理从而企业自身制定了在自己企业内部实行的管理章程。后者可以作为对前者的补充,更加的具体更加的有效, 但却不能跟前者发生相互制约,不能有相互抵触的地方。企业一般都是健全有关于投资资金、项目最终收入、施工消耗的成本费的用管理章程和内部会计的核算机制, 并要认真地落实并努力贯彻执行这些制度。在执行制度地时候既要坚持法定原则, 又要去灵活地运用相关原则。 对一些经营活动中的特殊状况, 应该要在法律制度的允许范围里实事求是地发现解决解决问题。

2.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内部对会计的控制管理监督制度

先上来第一步, 在企业内部整个建立制约的机制全过程里面, 要明确企业相关业务处理的角色权限以及各自的岗位责任, 对一些重要的会计管理业务必须最好实行双签制的原则, 并重点强调对那些授权批准工作者的监督控制,对会计数据具体记录的有效控制,以及对投资资产的保护措施等等。接着就的要设立工作前、施工时与竣工后这整个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建立一个在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委员理事会,所做的工作就是定期进行内部常规的稽核检查, 监督并严格审核好企业内部的会计数据报表, 对企业部门的会计小单位实施整体内部监控;同时, 要单独新设一个专门的监控职位, 由那些责任心比较强、工作能力比较全面的员工来担任, 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实施全方位地监督、控制。

3.完善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两项有效地责任制度

首先必须得是建立明确的有关承包经营的责任制度。要明确各级各单位之间的责任与权力限制, 加强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以及束缚约束的机制。对施工项目里面需要签订目标管理完工成本的, 要及时地明确责任目标的成本,以及相关负责人等等, 根据各自所负责的成本完成结果,进行对他们的奖罚措施。在项目完工以后对所用成本的实际情况进行概括、分析、核算审计后进行有功者奖有错者罚的制度,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再者就是要完善会计内部监督的责任制度。要进行有效地会计内部的监督,单单依靠会计人员的工作显然是不可以的, 必须要各个业务部门地工作人员都去参加到里面,共同来做好对会计信息内容的监督控制工作。

结语

我国目前正在对建筑企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为了建筑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我国必须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可以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锋. 谈如何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J]. 陕西建筑, 2008,(01) .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缺漏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负债表、经费收支表、经费支出明细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法规不明确、监督不到位、认识不全面等原因,许多会计信息会被人为隐藏,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准确地反映,另外还有部分单位,没有依法披露某些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此种行为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其背后存在的危害及风险,导致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和支持力度。

(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科学

会计信息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完整性,会计信息的完整不仅要求内容上的完整,还包括格式上的完整,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不合理,随意性较强,不仅包括上述的应披露的内容包含不全面的问题,还有例如:中期财务报告和期末财务报告之间缺乏衔接,并且不均衡,造成阅读困难,给内部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以及风险,除此之外,披露过于简单,不符合法律法规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要求等。

(三)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健全

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高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新旧法规的替换,法律法规起草不完备等原因,许多内容没有实现衔接,导致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并且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也有许多冲突的地方,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此外,会计信息披露人员的依法行事意识薄弱,认为自己披露会计信息可以随心所欲,忽视了法律法规的标杆性,造成单位内部会计信息披露风气很差,对于内部管理带来了许多潜在风险。

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披露的路径分析

(一)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一定要有理有据,并且客观全面,要能够精准地反映该单位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情况,对于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各项费用进行准确的阐述,以满足会计信息的提供目的,只要是法律法规中规定需要的报表、内容等均需要完整提供,不能偷工减料,随意更改,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会计工作。其次,在反映本年综合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明年以及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一定的预估,详细阐述未来财务工作或者单位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为决策制定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最后,会计报表的附注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应当用心编写,反映实际的披露情况。

(二)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督

在这方面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负责审计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专业化程度。此外,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宣传程度,让每位公民都有监督权,实现公众监督,通过舆论和公众监督来给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形成约束力,公民通过行使监督权,不仅可以强化自身法律意识,行使应当享有的权利,还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做出贡献,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于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样才能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互相制约,建立透明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三)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进行科学、依法披露会计信息的基础,应当注重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兼容性以及一致性,避免l文的互相冲突,给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带来不便。其次,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应当基于旧法规,否则应当在新法规中做出详细说明,否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失误,力争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的法律环境。最后,在发现违法事项时,应当全力进行调查,突出强调法律法规的标杆性,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除此之外,还应当强化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人员的职业文化素养,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从源头上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三、总结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性质在于公共服务,因此许多单位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很不重视,认为这些是营利性企业才应该做的,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地位非常重要,如同一般会计工作一样,会计信息对于决策者提供了很大的决策依据,有别于盈利性企业的一点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需要公众监督,因为其服务与社会福利挂钩,因此社会人会更加重视单位内部工作的运行以及工作质量的体现。因此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目前,会计人员就业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即使出高薪也难以招聘到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另一种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与会计工作实践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经验缺乏,难以找到找到理想的企业,从事相应的会计工作。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操作技能,是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赢得用人企业青睐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 实训课 有效教学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应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实训课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已开始重视这一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实训教学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几年来,通过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专业操作能力强,上岗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对于一个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教学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实训教学重视不够,实训课程比重偏低

中职学生学习会计,归根到底是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大部分学生要参加高考,学习内容多,任务重,为了应对高考,教学时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技能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即使有也是设备不全,难以使用;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不足,不少学校《会计综合实训》只安排20个学时左右。按照这种模式去培养学生,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很差,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低了,无法适应企业的会计、出纳岗位的需要。

2. 校外实训名不副实

一方面,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企业会借口涉及公司商业机密,不让实习学生接触公司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也不让学生轮岗实习,更难以参与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去,名义上是到企业进行会计毕业实习,实际上是干一些复印、打字及搞卫生等杂活。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表现为学生处于“放羊式”的实习,没有派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过程跟踪管理和指导,学生与企业之间无法就实习技能方面进行协调。虽然会计专业学生有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实际上学生没有真正到企业会计岗位进行见习、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

3.手工模拟实训与电算化实训脱节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设置了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但在教学环节中,两个实验没有相互配合。通常手工账操作是一套经济业务题,会计电算化操作又是另外一套经济业务题,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导致手工记账结果不能通过电算化得到进一步验证,二者的有机关联及相互印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4.会计实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实践经验。虽然学校已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并形成制度,但对会计专业课教师而言,少有到企业会计岗位锻炼的机会,这种现象也就必然制约了会计实训的开展、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的改革

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而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技术,让他们有真正的动手能力。如果把他们按照研究型人才来培养,给他们传授很多的理论知识,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以“够用”为原则,实行理论穿插于技能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降低理论知识难度,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数。理论性强的内容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既直观,又易掌握,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极好方法。

2.注重建立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实训教学也为实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企业会计工作实践活动,改变多年来教学与实践脱节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3.注重将手工账与电算化实训紧密结合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账综合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两个实验室,手工账综合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账会计的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有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同时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就某一技术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篇11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监督 构建 改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尽快建立起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众多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随着国有企业全面推行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举措,不论是企业管理者本身还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企会计工作所肩负的职能更加趋于多元化,而会计监督无疑是其中需要着重强化的重点领域。

会计监督与会计人员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同,它是指以相应的职权地位为基础,通过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对法人经济行为进行的监督。从广义上讲,会计人员以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为规范,提供可用的信息数据,并以会计资料为依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中,也应属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范畴。从会计监督的方式来看,主要包括以会计核算职能为基础,对单位经济活动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单位经济行为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行,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监督性质所限,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成员之一,各方面利益均受到单位及管理者的影响,会计人员和小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较会计人员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具趋同性,因此导致监督效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会计监督行为不具有强制性,虽然理论上会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单位相关行为进行监督,但其监督力度难以受到保证。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时有违规违纪、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爆出,不仅严重损害了相关者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会计监督作为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保障国有经济效益最大化、防止企业内部出现经济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为了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构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在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其中的一些不足,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一、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现状及不足分析

(一)会计监督难以形成体系,监督职能缺位

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是由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社会审计监督这三方面共同构成,缺一不可。就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来说,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管理者的委托来进行监督工作,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这样的状况使得相关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性,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从政府部门监督的角度来看那,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职责划分不明确,重复检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并没有形成预想的行政威慑力。从社会审计的角度来看,一些事务所往往挂靠在各主管部门,因此与主管部门在资金、收益等方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样的体制也难以保障社会审计的客观公正。

(二)一些国企领导法纪观念较差,对会计工作重视不足,会计人员地位尴尬

我国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及其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依法实行会计监督。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家开始赋予一些单位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的企业负责人却无限扩大了这样的自主经营权,认为企业就是自己说了算,完全以个人的意志左右企业,纵然会计人员有实施会计监督的使命,也难以发挥实际效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中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切实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中的各项规定,但是在企业内部,自身的工作岗位和薪酬都取决与单位负责人的态度,会计人员这样的尴尬处境,常常会使他们进退两难。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使得会计监督职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大打折扣

各项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整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会计监督职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财政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会计工作加以规范,然而,由于受到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还未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理念,其对财务监督工作的理解还仅仅局限在企业日常收支业务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不合格等等现象时有发生,给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企业的科目设置混乱,财务报告数据缺乏真实性,也未能做到定期对账,账实不符。可以想象,建立在这样状况之上的会计监督,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素养较低,不能够做到对现有会计制度全面、深入地理解,常常难以辨别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实质,缺乏应有的专业敏感,从而导致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建议

(一)提高国企负责人对财会工作的重视,强化其在会计监督工作中的责任

会计工作有着极强的政策性,因此国有企业的领导需要加强对国家会计政策的学习,只有一个懂财务的负责人,才有可能与会计人员进行有效、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让会计人员始终处于矛盾的焦点。另外,在加强相关学习的同时,还要让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担负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让会计人员能够独立进行工作,不能指使其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对于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的企业负责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相关责任人还应该对相关违法违规事项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增加违法成本。

(二)强化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财务部门作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心,要重视对会计基础核算工作质量的把控,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将会计监督职能融入到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可以说,只有通过发挥日常性的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够有效杜绝一些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事前防范。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岗位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划分会计、出纳、稽核、审核等会计岗位,根据实际情况竞争上岗,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其次,在资产管理方面,一定要做到钱、账分管,对于财务或者款项的收付、结算、登记工作,都需要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分开办理,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相互牵制与监督,防止内部舞弊。最后,还要重视对会计凭证的保管与传递工作,及时建立健全账簿制度,严格执行定期盘点,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做到制度化、程序化。

(三)清晰界定会计监督体系中的各部分职能

会计监督体系中的职能界定不清,会使得企业的监督目标失衡。内部会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他们之间的职责划分、监督目标、监督方式等问题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可以说,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是存进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保障。鉴于此,在新时期下,监督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应该做到充分的资源共享,清晰各自的职能和权限,熟悉各自的监督流程,切实提高执法水平。会计监督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在工作上的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摸索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结束语

俗话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从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重视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体制,是一个不可逆的客观发展需要。加强对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视,尽快构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已经逐渐成为国企管理者的共识。然而,这一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解决新发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国有企业,会计学界也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经济效益的不正常流失,需要尽快研究出一整套会计监督措施来保证国有企业日常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淑慧.关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 (10)

篇12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台背景

 

县建工局所属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陆续出现几例经济诉讼案件:一个工程队长以公司名义赊欠工程材料套取现金,挪做他用,导致该工程大量亏损,引发了经济诉讼;一个驻外办负责人利用委托法人权力私自为他人担保赊欠,引发连带赔偿;在公司内部审计时发现,某驻外办负责人利用一支笔签字报销的权力,侵吞公司财产,中饱私囊,瞒报、漏报收入,脱逃税款,少交行业管理费。

 

另外,2015年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进行小金库检查时发现,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收取租金、承包费等不缴存单位账户;一些开支无任何报销事由就报支,单位无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报销业务多由单位负责人或会计一人完成,既无内部监督也无外部监督;个别企业保险柜中存有十几万的白条;不建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经县国资部门审批,擅自处置公有房屋;过期发票仍然入账等财务混乱现象。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及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主管部门行政干预,甚至个别企业成为分管领导的小金库等现象。

 

在对部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量应收账款超过2年诉讼时效,企业怠于追收;盲目投资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国有资产无法收回;产品质量引发的诉讼赔偿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管理责任无人追究等等。

 

这些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县属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延伸检查,发现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缺乏内部有效的控制机制,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就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们建章建制,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经济诉讼,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预防小金库,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

 

(1)资金控制.对货币资金收支作出严格规定,每笔收入要及时入账,纳入财务监督使用。支出审核推行职工理财小组制,对每笔支出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要经职工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后,由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并加盖职工理财专用章,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账务流程完成后,按照程序进行财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现金收支绝不许可一人办理全过程,票据、印章要分开保管。通过职工监督,杜绝虚报冒领和小金库现象。

 

对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筹资、投资、担保的控制,要在操作过程中予以控制,控制方法主要是增加控制环节,不应由一个科室、一个人或一个领导签字办理全过程。对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做到债权要保住诉讼时效,债务要清清楚楚。

 

(2)工程项目决策与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系工程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有时会上当受骗,因此企业在把握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应当特别慎重,要设专门科室专门人员从事此项活动,严格投标工程的立项、考察、可行性分析及集体决策制,同时,要建立工程合同台账,保证建安工作量的统计、工程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耗费即工程成本的控制,要着重建立施工中期各种耗费的控制制度,特别是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要建立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价格成本等多环节的严格的控制制度,确保成本降低计划的实现,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二是建立资产台账制度。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特别是国营场圃的土地、林地、荒地、河滩、沟渠等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1.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筛选任用

 

如果一个单位领导层处于自由状态,要么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么建立的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取而代之的是‘‘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一言堂的家长制”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任何控制制度都有可能因领导一句话或一个批示化为乌有。所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实施关键在领导。通过竞争上岗,一批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同志走上企业领导岗位,他们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决定力量。

 

2.建设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氛围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的原则是对所有涉及会计工作的人员都有控制约束力。对一个单位来说,既对单位上层领导有控制约束力,同时对中间运营层和末端操作层也有控制约束力。上层控制状态决定运营层和操作层的内控状态,运营层的内部控制状态直接影响到操作层的内部控制状态,另一方面,末端操作层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好坏又反作用于上级层面的内部控制状态。如何能使各个层面都沽身自好,在单位内部建立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能否顺利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

 

江苏省丰县财政局多年来推行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为创建这一良好环境提供了制度范本。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由委派会计负责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委派会计的编制、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均不在单位,独立于单位,不受制于单位负责人。委派会计定期轮岗制又有效地规避了长时间在一个单位的弊端,因此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在这种模式下,各项财政改革,如政府采购、国库直接支付,得以快速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整个运行体系中得到了规范,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3.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1)日常内部检查监督。职工理财小组可以随时对内部会计控制程序、货币资金的管理、项目决策、工程台账、工程成本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会同有关领导及内部审计机构共同处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2)外部财政、审计监督。县财政监督检查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进行阶段性审计,一般是由财监、审计、国资管理等部门人员进行审计。如,2015年财监部门安排的国有企业和社团小金库“回头看”整改检查,以及丰县财政局国资股与丰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实行的对导致国有资产遭受严重损失的民事案件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制度,都有效地起到了震慑作用。

篇13

1、在教育事业单位中实施集中核算所具有的优势

1.1、有利于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单位在运行时的成本

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使得在工作之中各项报账性的工作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系统来进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使工作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之中解脱了出来,不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进行了保障。在结算工作中,就能对名单上的资金结算工作直接做转账形式的处理,也就不必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有关手续的费用开支,还能提高单位对资金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对单位的管理成本进行了控制。

1.2、使财务监督工作和单位资金流动过程变得透明

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单位之中的每项支出都是由相关核心中心在经过审核之后才得以支付,这就使得能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改正,使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和更具合理性、真实性。为各单位和有关财务部门准确地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从而为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另外,也能保证单位能对预算的过程进行严格执行,使得其支出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顺序性,真正做到执行有力度、预算有依据。

1.3、提高对资金的利用率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能使得在教育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金都能在唯一的账户上进行集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相关财政部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管理的力度,还能使资金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流动。在未实施此核算制度之前,在一些教育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出现多头开户和重复性开户的状况,使得部门对资金的管理过于分散,甚至还会出现挪用公款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金的使用率。现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正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好地解决,提高了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2、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之后,如何加强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在教育单位中实施会计集中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之后,使得财务的核算工作的管理中心进行了变化,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向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转变。使得现在的财务管理机制包括有财务的全面管理以及单位性的经济活动管理,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教育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年度预算收支情况、财务管理等机制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具有的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对资金的管理权力却在向核算中心进行转移,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2.1、健全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依照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有关规程之后,要在会计核算中心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控制制度,对相应会计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将资金会计和财务核算的工作进行了工作上的分离,从而提高专业化的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平稳地运行。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使得对教育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进行完善和考评,对核算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2、积极进行沟通,加强与各单位间的管理

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之后,要经常与各单位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从而对一些政策性的法规进行理解,对各单位间的相关业务情况进行不断了解。另外,要对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加强,进而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相应的基础。于此同时,教育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进行全额性质的拨款,而且,相关的财政部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拨款都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例如对业务的经费、对人员的经费等等。因此,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有关原则,不能对资金进行随意挪用,防止对教育事业单位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核对之后,要对单位的用款额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在事前就做好控制。

2.3、加强对资金的支出监督管理力度

在教育事业单位中实施会计核算制之后,能对各部门间的资金预算工作做好事前上的控制,使得会计中心在对有关单位发出的预算申请之后,再确定其申请是否能进行支付、应该如何支付,最后再向银行通知,进行付款操作。会计中心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进行转变的过程中,要在根本上扭转核算机构的单纯扭转管理的理念,使得其在源头上对预算工作进行了管理。

篇14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困境;优化路径

[DOI]10.13939/ki.zgsc.2016.22.178

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变得日益紧密,很多国际大型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市场中本土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一些没有走出困境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 企业会计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的企业,将会面临无情的淘汰,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地革新自身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在传统方面财务管理仅仅是对公司的资金进行结算管理,但是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变得非常的丰富,它包括企业的融资管理、投资管理以及权益分配和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2 转型时期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困境

2.1 财务成本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理念及方法不尽科学。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加有利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可见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当下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目标成本法,另一种是计划成本法,这两种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例如再利用目标成本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需要划分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可以划分很多种类,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及可控或不可控成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费用归入不明确的现象。

(2)成本管理方法手段未成体系。应该渗透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应该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审查,把各环节中不应该出现的费用进行精简,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控制决策,同时在后期的生产管理中还需要加强监督,控制成本审批。形成一种体系化的管理流程,如涵盖成本预算、决策、计划、控制、核算与分析等环节的成本管理体系。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财务管理部门职能现存问题分析

(1)企业的财务机构职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财务的职能落实情况对于企业财务功能的实现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对当下企业财务机构功能的调查发现,当下很多的财务机构功能还比较原始,没有在新的形势下担负起其本应该具有的功能,比如财务机构中的价税科,很多企业其财务价税科的工作内容还停留在基础业务方面,简单地进行企业税收的核算申报等方面,不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出相配套的税收筹划方案,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再如,价税管理的日常工作仅限于税金核算或汇总、纳税申报等,并没有针对某项政策或专门投资项目的税收筹划方案,无法从税收管理的层面去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撑。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我国企业中,这是我国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项重大的问题。

(2)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够协调。企业财务部门所制定资金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一些重要方案制定的时候应该要求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只有将各部门的意见要求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出的决策才能更好地落实,才是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决策,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在现实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制定一些资金管理方案时,不能够及时的采纳各部门的意见,造成企业运行困难的现象,例如企业商品定价方面,就需要财务部门与企业的市场部门与销售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首先由财务部的价税科根据成本科提供的基础数据,再结合企业的管理费用制定出产品的初步价格,然后再由企管部市场管理科结合市场中的实际需求状况对产品进行二次定价,最后由销售部营销管理科结合销售中的实际状况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从价格的制定过程来看,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企业的销售部门和市场部门应该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实际情况是企业财务部门制定的产品价格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2.3 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上市公司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对财务数据过于依赖。在当下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功能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由于其自身职能的原因所制定的预算并不十分的科学,财务部除了要制定企业的预算还要负责企业财务报表的制定,这两项职责由于要求的不同,所制定的财务数据不相吻合。

(2)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预算编制完成以后的落实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把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真正的落实下去,才能够起到控制企业成本、助力企业目标实现的作用,要想使企业的预算真正的落实就需要加强对预算落实状况的监督,当下很多企业把预算落实情况的监督功能交由财务部负责,而财务部门并没有把企业各部门的预算细分到月,或者细分到季度,这样在对各部门的预算使用状况进行监督的时候就变得非常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