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经济分析范文

金融经济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4:58: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经济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经济分析

篇1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分析;应用

一、前言

现代金融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在解决实际的金融类相关的经济问题时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方式,逐步由单纯的定性分析方法转变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因此,经济数学当中的众多理论以及方法等都被用于实际的经济领域中,解决了诸多经济难题,例如函数建模方式、极限理论、导数以及微积分方程等,因此对金融经济中应用经济数学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分析相关经济问题

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因此在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时需要广泛的应用到函数,通过对相关关系建立起函数模型,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经济问题。函数模型是基础,建立函数模型之后,能够更有效的应用相关数学理论,进而提高解决经济问题的效率。例如在研究市场环境中的供需问题时,就可以利用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市场的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消费者的消费观、商品替代度以及商品价格等,而其中商品价格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基于这种影响关系建立需求函数模型。需求函数属于减函数,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不断下降,而供给函数属于典型的增函数,随着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供给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供需量的变化会受到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价格决定问题。在成本函数中具有类似的影响关系。

三、极限理论应用在经济分析

极限理论是数学学科当中的灵魂和精髓,有很多的数学理论都是通过应用极限理论而导出的。经济数学当中的极限理论在金融领域、经济分析以及金融管理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经济领域当中相关事物所具有的衰减规律都应用了极限理论,例如在细胞繁殖、生物增长、人口数量增长研究以及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的研究都需要应用极限理论。同时在金融领域的储备连续复利问题中,也需要应用到极限理论,同时这也是极限理论在金融领域最经典的应用案例。例如存款本金为A0,其年利率设为r,如果立即进行生产并立即结算,因此在n年之后,该笔本经与利息的计算问题就需要应用极限理论,如果每年都对本息进行一次结算,那么在n年之后其本息合计为A0(1+r)n。

四、导数应用在经济分析中

经济领域中有诸多问题都与导数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经济数学当中,导数被赋予的新的概念,即边际概念。在边际概念当中融入了经济学,因此将经济学当中的相关研究对象,从常量转化为变量,这也是数学理论应用在经济学中的典型案例,对于经济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边际函数当中包含了边际成本函数、边际利润函数以及边际收益函数和边际需求函数。导数的本来作用是对函数中的变化率进行研究的理论方法,也就是函数当中当其自变量出现了比较微小的变化时,因变量发生的变化。通过导数能够对人口问题、种群变化问题等进行研究。在经济分析中应用边际分析理论,也就是通过应用导数理论对经济函数中出现的相关变化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研究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进行近似计算。

五、微积分方程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六、结语

数学学科中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引出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学科中的诸多理论和方法等都能够应用在经济领域以及金融领域当中,特别是一些难以解决的经济问题,需要借助数学理论方法。同时,通过应用经济数学方法还能对金融领域中的相关变化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因此,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将会逐步扩大,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桑丽楠. 探究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运用[J].商,2016,19:185.

[2]王晓X,张拥萍. 论新形势下经济数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1,03:215-216.

[3]杨海珍,张晓峰. 经济数学在物流经济批量中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1,23:141-142.

篇2

【关键词】金融经济 经济数学 应用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应用高等数学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数学重的统计学以及微积分等模块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经济数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经济数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数学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被拦用,影响了经济数学作用的发挥。基于以上几点,在现阶段对金融经济中经济数学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明确经济数学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为金融经济的今后发展方向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一)经济分析方法的完善和统一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经济学中融入经济数学的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现象进行更为精准的解释的定义分析。同时在经济分析学中所使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再通过数学思想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将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上的转变,从而使经济学中各个不同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机的进行融合,促使经济建设加快进展。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数学能够构架有效的融入经济学,会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进行有效强化,促使整个经济产业的健康成长。在现阶段的经济生活中的供给、需求等经济概念,都是金融经济与经济数学有机融合的具体体现。在金融经济中引入经济数学,在最大程度上使经济分析方法做到了完善和统一,避免了经济定义中定义模糊或者是歧义的产生,使经济学中的规范原理更加规范和统一。

(二)经济数学的应用进行经济分析预测

在金融经济中融入经济数学的思维,能够使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得到有效的指导。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存在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济数学能够通过模型建立以及数据演算等方式对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预估,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方向变得可控。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都引用了相关的数学方程式,从而使经济学数据演算变得更加可靠。同时在经济学中有机融入数学的思维,还能够通过数据演算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预测,从而有效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三)对经济的分析使用数学思路拓展

数学分析法现阶段在经济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分析法,能够使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论和内涵进性科学性的阐述,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产生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现阶段的金融经济现象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数学分析法对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科学化的分析,能够使经济的发展过程具有可控性。同时现阶段金融经济中的数学分析法能够在一定程度山弥补传统经济分析方法的缺陷和弊端,从而使人们对经济的分析思路变得开阔,有效的拓展了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预测与分析能力。

二、数学经济分析法在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一)数据的来源具有不确定性

在现阶段数学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现象的数据来源不确定的弊端。由于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或者实效,因此在实际的数学分析法演算的过程中,一旦使用的数据存在着实效或模糊的情况,就会对数学分析法的结果造成影响,是数学分析法的经济分析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数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因此在运算过程中如果数据出现错误,就有可能回导致整体的运算结果都缺乏科学性。因此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有关研究人员应该对数学分析法的数据来源可靠性进行综合考量,以保证数据的实效性。

(二)对经济现象的分析缺乏综合考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现象在产生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外界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数学分析法在金融经济的总用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处理方面,数学分析法处理数据常用的手法是数学方程式,而一旦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单从数据方面进行经济现象的分析就有可能会使整个经济活动结果的预测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经济生活中应用经济数学时,使用者在运用数学分析法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核算之前应该对所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保证在数学分析法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对数学经济分析法的改进措施

(一)对数据的来源进行系统分析

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在对经济进行分析之前就对经济想象的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C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从而使数学分析法对经济活动的结果预测更加科学。因此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数学分析法的使用者应该在提取数据的过程中对数据来源进行分析,以此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运算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在对某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时,分析师应该针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全方位的考证,在源头方面确定整体数据的可靠性,从而使整个经济活动的结果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二)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过程中进行系统考量

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过程中,分析者需要注意影响经济活动结果的因素不仅仅只有数据,还有其他很多影响因素在对经济活动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分析师在对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时,要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同时结合考量的结果对经济分析的数据进行更新,以此来保证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步伐。例如,经济分析师在对某地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在数据的提取方面不能够只单纯考虑到通货膨胀中的供需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商品的成本、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要素对整个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化的考量,同时再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的形式进行提现。最后再通过数学分析法对存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验算,以此来实现通货膨胀危机的解除和通货紧缩的预防。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分析者如果能够通过综合考量的方式对经济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整个经济运行的结果更加可靠,保证经济建设的进度。

篇3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分析;微分方程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和经济数学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经济学定性分析理论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因此,研究人员应提高对经济数学的关注,促进经济数学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发挥理论对金融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进而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作用

一方面,经济数学应用在金融经济分析中,有利于强化相关人员对金融经济理论的认识与分析。在学习金融理论中,经济数学分析法能够准确而科学地分析金融行为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进而做出正确的经济决定,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差错。由于经济数学具有严谨性和内在逻辑性,其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取代传统的经济分析模式,进而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指导,实现最优的方案选择。

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判断市场经济走向,为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经济活动准备基础条件。利用经济数学理论分析金融经济的实践过程中,数学方程是首选的形式。给定相关变量、结构形式多变的数学方程式可以为人们提供客观而准确的判断,进而实现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形象化认识。例如,当某公司推出某项产品时,就可以采用价格与市场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数学经济模型分析,通过对产品供需函数中需求量的控制,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以此,发掘经济数学模型指导市场活动的实用价值,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贡献力量[1]。

二、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数学的实际应用

(一)微分方程的应用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微分方程的应用较为广泛,相关的微积分、微分学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代金融经济分析中,包含的函数关系与微分方程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函数方程中微分、自变量以及未知求解函数都能与经济学问题进行结合。在具体的应用环节,微分方程的求解较为复杂,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加之利用微分方程解析的金融学理论知识较难,分析人员应关注方程的求解过程和金融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充分发挥微分方程在金融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二)函数模型的应用

在金融市场中,应用数学函数关系对金融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分析,是经济数学应用在金融经济中的重要方式。同时,相关人员也可将函数关系视为金融经济学的基础,进而促进解决现代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供求函数关系应用在产品价格和需求量中,相关企业可根据市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进而促进企业高效的供给和资源分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也可利用函数模型对需求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进而实现收入与分配的最优状态即帕累托最优,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工作人员应根据经济数学模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经济数学理论中,函数是基本的理论知识点,其作用多用于变量关系之间的表达。而应用在金融分析领域中的函数关系更多体现了对供求关系的描述,相关人员可根据市场经济基本知识,构建简单的供需模型,加入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表达式,进而帮助企业在供求模型下合理的改善供给量,进而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最优的市场供给,有效节约资源。同时,经济分析人员也可从企业实际的供求函数模型中,发现企业生产与经营问题,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理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倒数模型的应用

倒数模型是金融经济学中与经济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数学理论,也是一项较为常用的经济学模型,在金融知識的分析实践中,相关人员需要利用倒数关系构建具体的数学模型,并将倒数融入在模型分析中,进而可实现对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变量的转化,通过倒数概念将变量转化为常量,使得金融经济模型分析更加简单化和形象化,可帮助相关人员直观地了解金融理论知识。

例如,企业在成本核算和利润计算方面,都需要倒数模型的有效利用,在实际的应用环节,工作人员可通过产品价格、数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具体联系建立合适的数学公式,然后对相关变量求导,得到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最小成本和最大利润,进而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同时,倒数理论也应用在企业经济方案的选择上,相关人员通过对倒数形式进行精准计算,可明确企业的自身优势和缺点,以此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市场决策。

(四)极限理论的应用

极限理论作为微积分课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在现代金融经济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极限理论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控制与分析,实现了决策的最优化。在具体的应用环节,极限理论可对一个变量进行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假设,以此观察另一个变量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对相关信息的控制,因此在金融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极限理论在企业的年金、复利的定向分析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经济学数学理论的应用中,相关分析人员应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以及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在金融分析实践中,倘若相关的经济数据参数失去可靠性,将会导致经济模型的预期效果难以实现,对企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在模型的构建中,技术人员应综合分析企业经济发展特点和模型结构的应用优势,构建合适的经济模型,进而实现金融经济活动分析的有效性[2]。

篇4

关键词:金融市场;总需求;货币供给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资金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不存在金融市场,企业就不可能具有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权利,也就没有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运用的权利;同时,金融市场还可以加强企业的信用约束,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观念和事假价值观念,晚上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字符盈亏。金融市场的晚上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出正常的功能,完整的市场机制是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客观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变动、价格变动、资金融通以及利率的升降等要素的作用的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客观调节的过程。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资金可以顺利流动,信贷即指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利率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才能自发的形成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没接,是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件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将宏观经济的冲击和政府政策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简单说的,金融市场主要聚敛功能、配置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包括直接和间接调整宏观经济和反映功能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的运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人们为购买房产或汽车而筹资的能力。股票市场的震荡,决定了许多人养老金的价值。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通过对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反馈到商品市场上。正因为你如此金融市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完善使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人们,使得经济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而活动,是一种用于补偿公共物品而提供的补偿支出。政府间的财政转移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与政府间的财政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的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准仪或财政平衡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的形式。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矫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扭曲现象,弥补政府间税收分割缺陷,实现政府间的横向均衡和纵向均衡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制化原则。按转移支付的对象分类,可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相结合的三种方式。按照是否带有附加条件及制定资金用途又可以将其分为一种对称性支付,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即不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也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大致投向,三是专向性转移支付,即规定所拨款项必须转款专用。

三、宏观经济中解释大萧条的原因

篇5

关键词:京津冀;金融业;环渤海地区;金融业协作;金融业体制改革;经济增长;金融合作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5-0063-06

一、京津冀金融业发展及差距分析

在对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发展与协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京津冀三省市在区域金融业布局中的具体定位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京津冀三省市1990—2009年人均真实GDP的对数值、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年度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金融机构总存贷比、保费收入年度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4个时间序列分别构建相应的模型。通过建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模型,从而对京津冀的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分工协作进行分析。

经济增长指标:我们用PRGDP代表京津冀三省市1990—2009年人均真实GDP(1990年人均GDP为1),该指标反映了三省市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绩效,且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因此可以直接应用。

金融发展指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衡量金融业发展状况的指标我们选取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

1. 金融规模指标(SCALE):在对金融规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时,金和莱文(King and Levine,1993)的研究得到广泛的推崇。他们曾提出两个衡量金融规模的指标:①传统的金融深度(financial depth)指标LLY,定义为全部金融中介体的流动负债与GDP的比值。②BANK,定义为各接受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国内资产与该资产和中央银行国内资产加总的比值。虽然金和莱文所提出的指标很全面地描述了金融规模的发展情况,但是这些指标往往都是从总体上衡量一国的金融规模的,且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本文在研究中却很难搜集到这方面的数据,如我国目前缺乏地区层面的金融资产和M2的统计数据。因而,我们在衡量京津冀金融规模时无法应用上述指标。本文中,我们借鉴周立(2003)在研究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与GDP的比值作为衡量金融规模的指标,采用存款和贷款的加总数作为金融资产比较的一个窄的衡量指标。为了增加数据可比性以及连续性,我们在此基础上,把“存贷和”处理为各年度的存贷和之差。

2. 金融发展效率(SL)指标:金融发展中介的效率由配置效率以及运营效率构成。运行效率指的是银行系统用最小的代价可以动员更多储蓄金。但因为在我国管理费用以及利率水平采用的是行政定价,与此同时管理费用的数据较难获得,因此在文中我们并没有应用运营效率指标。配置效率主要指银行把部门中的盈余资金转化成为贷款的效率。因此在该指标的度量中,我们运用金融机构总存贷比(SL)来作为金融发展效率的度量指标。

3. 金融结构指标(INS):我国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保险市场,但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企业的信用状况等因素,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因而,我们在本文中主要考察股票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具体到京津冀区域,股票市场对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肯定的。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无法用数学模型来实证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三省市金融保险业年度增加值与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近似衡量,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结构。

为了防止在时间序列中出现的异方差现象,我们对选取的四个指标分别进行对数处理。这样的数据处理不仅消除了可能出现的异方差现象,同时也不会改变序列间原本的协整关系。研究数据大多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金融年鉴》(1994—2010)、《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2009)、《北京市金融年鉴》(2000—2010),部分来自于网络资源,如中经网等。

(二)实证检验过程与分析

1. ADF检验。所有的时间序列变量均满足于同阶单整,这是在后续的实证中所要应用的序列间的协整关系、因果关系以及VAR模型建立的前提。本文主要采用ADF检验。表1给出了各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人均真实GDP的对数值、三省市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年度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三省市金融机构总存贷比以及三省市保费收入年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这4个序列的ADF都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对于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应该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对它们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伪回归”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运用协整方法对其进行检验。

2. Johansen协整检验。根据上文分析,由于四个变量均服从于一阶单整,因此我们将采用协整检验法来确定四个变量的协整关系。由于涉及到四个变量,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采用Johansen检验法。

在我们的实证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是由四个变量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表2中可以看到,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r=0,r≤1)被拒绝,这就表明通过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表明北京市的金融发展指标以及经济增长指标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天津市的金融发展指标以及经济增长指标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河北省的金融发展指标以及经济增长指标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

3. 长期因果关系的检验以及京津冀三地区协整方程。京津冀三省市金融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在5%显著水平上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在三省市的四变量间分别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虽然大量研究已经论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间存在正向关系,但多停留在国家层面,而微观的论证相对较少。且确定三省市间变量的因果关系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VEC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的显著性来检验长期因果关系(见表3)。

在上述对误差修正项的T检验所列表格中,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区均有显著变量。因此,整体来看,京津冀三地的金融发展在长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并不显著,仍待加强。

由标准化协整向量,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方程:

(1)北京市。协整向量为:β=(1,-1.21,-3.12,-0.17,-0.76)依次对应变量,这四个变量的协整方程为:

LPGDP=1.21×LSCALE+3.12×LSL+0.17×LINS+0.76(11)

协整方程表明了在1990—2009年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北京市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2)天津市。协整向量为:β=(1,-8.36,-3.53,2.52,16.62)依次对应变量,这四个变量的协整方程为:

LPGDP=8.36×LSCALE+3.53×LSL-2.52×LINS-16.62(12)

协整方程表明了在1990—2009年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天津市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河北省。协整向量为:β=(1,-1.43,-3.67,-0.008,0.08)依次对应变量,这四个变量的协整方程为:

LPGDP=1.43×LSCALE+3.67×LSL+0.008×LINS-0.08(13)

协整方程表明了在1990—2009年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河北省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4. 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说明了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实际的经济数据是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过程。以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进行短期因果分析(见表4、5、6)。

两序列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定义为四种形式:(l)X是Y的格兰杰原因;(2)Y是X的格兰杰原因;(3)X和Y互为格兰杰原因;(4)X和Y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根据表4显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北京市的金融规模指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在短期内,北京市的金融规模的发展与优化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其他两方面并没有推动经济的增长,说明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亟待提高。同样经济增长也并不是金融发展指标的格兰杰原因,所以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动金融业的发展。

根据表5显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天津市的金融规模指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总体来看得到的结果与北京的极其相似,说明天津与北京存在着共性问题,亦即其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尚需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年来天津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从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增长对金融业的发展并未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根据表6显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上,河北省的金融结构指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金融规模指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且经济增长反过来又是金融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说明金融结构的优化以及金融规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带动了金融结构的优化。

5. 脉冲响应。协整检验证明京津冀三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长期来看是稳定的,因此可以利用脉冲响应来单独反映两者间的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用来分析动态影响,描述了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时模型系统的动态变化。由于改变变量的顺序可能会导致脉冲响应的不同,因此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对京津冀三地区的几个变量间的脉冲响应予以分析。

(1)北京市。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北京市金融规模指标(存贷款之和/GDP)是经济增长(人均实际GDP)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对两变量进行脉冲分析。由表7结果显示金融规模在开始阶段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随后逐步改为产生正面影响,在3—10期不断增大,并于第10期达到最大。这说明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金融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北京市金融规模的发展。

(2)天津市。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天津市金融规模指标(存贷款之和/GDP)是经济增长(人均实际GDP)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对两变量进行脉冲分析。如表8的脉冲结果显示,金融规模一直对经济增长是积极影响,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虽然第3期后逐渐减小,但是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天津市的金融规模发展问题亦须引起其重视。

(3)河北省。由格兰杰因果检验,河北省金融规模指标(存贷款之和/GDP)是经济增长(人均实际GDP)的格兰杰原因,金融结构指标(存贷差)与经济增长(人均实际GDP)互为格兰杰原因。因此对这两对变量进行脉冲分析。

由表9显示,金融规模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随后在3-10期经济增长因为金融规模而得到改善,并于第6期达到最大。同上述分析,虽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总体来看,金融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其经济增长的发展。

由表10的脉冲结果显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始终产生积极作用,并于第6期达到最大。这说明对于河北省而言,金融结构的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由表11的脉冲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在前6期均对金融规模产生负面效应,在第7期开始由于经济增长而使金融规模得到改善,并于第10期达到最大。虽然滞后期持续较长,但是经济的增长确实亦积极作用于金融规模。结合表9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两者间是互相促进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金融规模的改善还是金融结构的改善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

二、实证分析结论及启示

(一)应进一步推动京津冀金融业体制改革

根据已有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短期)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若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引致经济增长的原因,那么提高金融效率以及改革金融体制的相关政策将会促进经济增长;若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是引致金融发展的原因,那么我们则需要探索其他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京津冀三省市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对各省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虽然结果并不是很显著,但从长期来看,京津冀的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也就是说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使资金的配置较为合理化从而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与资本积累,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就短期而言,京津冀三省市金融发展仍然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通过优化金融发展促进短期经济增长。因为不管是长期内还是短期内,京津冀三地区的金融发展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所以在京津冀三地金融业的分工与协作中推动各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将有利于京津冀三省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京津冀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一方面,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只有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是金融规模的格兰杰原因,也即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规模的发展。这说明河北省人均真实GDP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有所上涨,而这又引致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应不断增加河北省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另一方面,根据因果结果显示,北京与天津的经济增长对于金融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两地的金融机构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甚至已经过量,因此应适当考虑向河北省倾斜或扩散,加强地区间金融合作,以实现三地区金融业的全面发展。

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中,同样可以看到:只有河北省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作用(这里主要研究了保险业),这一方面是由于河北省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保险业越加看重;另一方面也说明应该加强保险业的发展力度。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总部均设在北京,因此,北京有丰富的资源,应该着力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保险业的共同发展。

根据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在京津冀三地,金融规模的发展对人均真实GDP的影响时效相对较长,这表明三地区金融规模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提示我们,最优化的金融规模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发展分析

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三个协整方程,这三个方程对四个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描述,通过三个方程,我们可以看到:

金融规模。从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地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间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北京的弹性系数为1.21,说明金融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经济增长将增加1.21个单位(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同理可证)。可见三地的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京津冀三地对融资的需求旺盛,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成为促进三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金来源。其中尤以天津市的弹性系数最大,这说明天津在金融创新,扩大投融资领域方面效果显著,北京市已经趋于饱和,河北省亟待提高。

金融发展效率。本文的金融效率指标体现了金融中介调度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三地的弹性系数都很大。说明京津冀三地社会资源调度分配比较合理,从而可以引致经济增长积极的回应,同时也说明金融机构资金的丰裕程度直接对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和产业推动资金的投入及经济增长的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结构。本文的金融结构指标主要是指保险业的发展。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到,北京市以及河北省金融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间为正相关关系,但是河北省的弹性系数偏低。天津市金融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间为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及天津市的保险行业还没有对经济的增长起到应有的金融市场功能,保险业在河北以及天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亟待提高,甚至天津市还存在一定负相关性,因此应该健全保险体系,让其作用发挥出来。

三、推进京津冀金融业协作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分层次金融体系,构建地区性金融网络

针对京津冀各地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独立性强、金融部门联系比较松散的现状,根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合作现状的分析,结合京津冀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的模式可以定位为:确立金融中心,建立分层次金融体系,利用比较优势,构建地区间金融网络。具体来说,就是在建立京津冀金融整体性框架下,一方面要发挥京津双核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应根据京津冀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及金融运行特点差异分开层次,三省市要根据其具体的金融发展特点,制定与其他两方的金融合作发展战略,立足于不同的金融特色进行分工与错位发展,逐步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合力。三省市应加强金融资源和金融人才的转移和传导,发挥京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形成有序合理的金融资源和信息传导通道,激发京津冀各参与方的金融潜力,以形成京津冀区域金融的优势互补、多方提升局面。

(二)利用金融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

加强区域金融业的分工与协作,不仅对于金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促进作用,而且金融对于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的合理发挥,也会促进地区内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因为受传统经济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的现象还很严重。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的跨区流动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直接导致了资金配置效率的降低,从而也制约了整体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京津冀区域金融业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将有利于三省市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金融实力。

京津冀在金融业发展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北京集聚了各主要金融机构的总部,是国内的清算结算中心,政策性金融中心特色明显;天津由于其滨海新区和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具有国家“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具有金融创新的政策优势,如其OTC可结合相应的离岸金融业务,从而建立起特有的金融服务体系;河北省的金融网络以及金融企业远不如京津密度大,但是也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利用京津的资金,接受其辐射。就北京而言,则可借助天津的优惠政策,弥补其创新受限这一短板。从天津来看,与北京合作将会有更多资金进入天津,推动私募股权基金、柜台交易市场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在与河北省的合作过程中,京津两地可以利用河北省的市场实现增值,也可剥离部分金融业务给予河北,着力建设优势项目。河北省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在京津的带动作用下实现金融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协调京津冀金融业发展

1. 充分发挥北京作为金融决策中心的地位和优势。北京集中了几乎所有对金融市场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决策和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使北京成为天然的金融决策中心。随着金融业交易技术水平的上升以及机构设置的扁平化发展,金融机构总部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北京汇集了国内各大银行总行以及国内大部分保险证券行业的总部,其金融实力在三地处于“龙头”地位,拥有全国60%的金融资源,无论是存款余额还是贷款余额都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同时,由于首都优势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机构的驻华总部设在北京,较之其他国内城市,北京明显具备为境外机构服务的天然优势。目前,北京的CBD区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在北京市的进入发展规划中也把CBD区域定位北京市国际化的窗口,正在努力完善其基础设施,增强其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吸引力。由于首都优势,北京亦汇集了大量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公司的总部。有鉴于此,为了满足各公司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北京应该利用其金融业的集聚优势,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扶持,强化软硬件环境,提高金融创新力度,从而不断优化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环境。

2. 发挥天津的金融创新优势。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是综合配套试验区。在滨海新区有国内主要的银行以及保险机构设立的分支机构,可以说在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银行保险较齐全的体系。金融业在天津的产业体系中位居前列。而国家对于天津的定位,也使其具有了政策优势。天津市结合自身情况,定位为集中精力发展OTC市场。从国际成功经验看,建立第三板证券市场可以为交易所培养一定的上市资源,不仅可以为业绩优良的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交易所的板块提供条件,还可以接纳退市的一些企业。因此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发展OTC市场是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的关键之举。

天津市正逐步推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滨海新区是我国政策上允许的第三个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地区,也是京津冀地区内唯一的一个。作为金融创新基地,天津应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吸取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放宽眼界,努力融入国际化的市场运作当中,进一步完善离岸市场需要的社会、经济、法律以及金融条件,先试先行发挥其创新主动性,以期不断为京津冀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提高京津冀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滨海新区应以控股公司为核心进行金融机构创新,大力推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行业间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力争把业务的范围延伸至京津冀其他地区的各种金融行业。

3. 积极推进河北金融业发展。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在金融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但是金融机构体系完整且具有毗邻京津的优势。因此河北省应积极利用京津的辐射效应,促进河北的经济金融的发展。

首先,河北省应该争取获得金融权威机构在制度方面的支持。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合作项目都是由金融业发展比较发达的京津发起并主导的,但河北省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表明建立京津冀地区金融协调权威机构的强烈愿望以争取早日获得金融合作及在制度层面的保证和支持。其次,河北省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河北省的资本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开发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中长期贷款。但河北省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积极培育并完善股票债券市场、合理应用资本市场,以有效提升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再次,河北省要不断强化其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机构的建设,并积极推动与京津地区的金融机构合作并探索组建新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为本地区较大项目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经济支持。要学习和借助京津金融市场,健全和规范操作,培育和发展河北省内金融市场。

(四)完善京津冀地区金融合作政策制度

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各国的大都市普遍通过立法为地区间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组织保障。在地区的协调机构设立及调控政策制定与实施上大都做到有法可依。区域政策也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稳定性,政策落实情况较好。借鉴国外经验,在京津冀三地金融合作的进程中,建议制定适宜的政策,协调京津冀共同发展,并给予河北省更大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三省市的特点提出相关政策,以对京津冀三地的金融业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法》《跨行政区经济组织经营法》《区域共同基金法》《市场进入与退出法》《经济主体权益保护法》等法规保护和激励区域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能约束和惩罚有碍地区间经济合作的法规。

(五)强化地区金融系统间的合作

加强京津冀地区间人民银行支行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一是建立京津冀地区间人民银行分支行信息共享体系,为地区间金融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二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内金融生态建设,推进金融改革,维护地区间金融稳定。积极促进京津冀地区间人民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一是研究建立现场检查协调机制;二是研究建立统计信息交流机制;三是研究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和联合调查研究机制。

为了减少行政区划壁垒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地域间的因素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制约,京津冀三省市政府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对京津冀地区内的金融风险进行共同管理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注重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金融机构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促成金融机构间跨地区股权合作,逐步开展以商业银行为重点的与外地金融机构的合作。

参考文献:

[1]Asli Demirguc-Kunt, Ross Levin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M]. The MIT Press,2001.

[2]Blackburn,Keith,Bose,Niloy,Capasso,Salvatore. Financial Development,Financing Choice and Economic Growth[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5).

[3]安虎森,彭桂娥.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天津社会科学,2008,(6).

[4]段瑞君.京津冀地区差距与市场规模[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4).

[5]郭庆平.关于推动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几点看法[J].华北金融,2005,(12).

[6]高铁梅,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马胜祥.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与北方经济中心的构建[J].河北金融,2007,(7).

[8]王景武.加强京津冀金融合作构建环渤海区域金融体系[J].区域经济,2006,(1).

[9]王玲,付建平.北京建立金融中心的优势与劣势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1).

[10]修伟聪.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9.

[11]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篇6

(一)“市场失灵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与金融监管立法

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任何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和自由竞争形成一种强劲的动力,它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市场机制的这种自发调节性也具有局限性,其功能缺陷是内在的、固有的,光靠市场自身是难以克服的,完全依赖于这种自发的市场调节会使其缺陷大于优势,导致“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因而必须借助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即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弥补这种市场失灵。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常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外在效应、垄断和公共产品。所谓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和收益,如果强加的是成本,则是负外部性; 相反,则是正外部性。外在效应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消弱或消除,往往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之外的力量才能予以校正和弥补。因而,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和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对其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管,而政府的这种金融监管职能主要是通过金融立法的形式实现的。

现代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在一般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交易和金融活动逆向选择遇到风险的重要根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完全信息,且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需要花费代价的;行为后果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和组织结构的不完善性,对于任何决策者来说,都意味着非常高的成本,而且通常信息不仅是有成本的,并且是呈报酬递增趋势的,人们常常要为信息进行巨额的支付,而不论这一信息是被用于影响一种还是千种交易。因此一种能够降低信息成本的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二)博弈论与金融监管立法

博弈论是二战后经济学领域里的新兴理论,研究当人们知道其行动相互影响且每个人都考虑这种影响时,理性个体如何进行决策。一个正式的博弈通常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博弈的参与者、博弈的次序、博弈使对弈者可以利用的信息和行动等。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法律规则和制度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有利于我们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从博弈论的著名案例———囚徒困境出发,我们知道单独一次博弈的结果是达到了“纳什均衡”即结果是嫌疑犯都会选择坦白,任何一个参与人都没有理由改变他人的战略决策,没有一个参与人能够在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行为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使得自己的处境更好。但我们知道在金融领域中,资金的融通更多的是强调连续性、反复性和效率性,因而在金融市场中面临更多的是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重复博弈,其中包括有限博弈与无限博弈,在博弈次数固定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与在一次博弈中的结果是一样的,即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做出同样的决策选择,而有时个体做出的相同理性选择却是和集体理性相冲突和矛盾的,在金融领域里主要表现为个体的理性选择与金融业的整体健康与稳定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金融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而且相对于其它行业,由于其经营货币资金的特点所以往往趋利性更加严重,而金融监管总是通过限制微观金融组织机构的某些“获利”机会而达到其监管目标的,这就使金融监管的意向必然与微观金融组织机构的个人理性行为相冲突,这种冲突将促使微观金融组织机构不断通过金融创新及其他方法来逃避监管。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完善相关金融监管法律来达到预防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三)金融监管立法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论认为:“在经济与法律的关系中,经济决定法律,经济对法律是起决定作用的,每个时代的法律制度应该是社会共同的,是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但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决定论却已日渐被近代的制度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所否定。法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法律并不是消极和被动地反映经济关系,而是对经济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法律制度的设计对经济体系和经济效率产生的是直接的重大作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经济问题其实就是个法律问题,任何经济问题的最终解决路径都是通过一种公平而高效的法律制度的安排。众所周知,现实中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而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即非生产性支出)并以此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法律制度的普遍建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当今世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的前提下,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的高效并以此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对金融监管做出具体的规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金融监管法价值目标设计的经济学分析

(一)效率与法律正义

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正义是法律价值目标的核心,法就是正义的化身,但却往往认为正义与效率是相矛盾和冲突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精辟地阐述:“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是法律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他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利益就不是正义的”。但法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充分表明:法律存在和运行的基础不仅仅是正义,效率也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或者说在对正义进行内涵和外延界定时,其概念本身就涵盖了效率。例如当我们说分配正义时,就是指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平等,而要达到这种平等就要对利益进行有效率的分配。因而,对正义的要求决不能独立于这种要求所应付出的代价,如果为了纠正这种非正义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了这正义行为带来的损失,那么这种正义的请求是不应该受到法律普遍保护的。因而,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效率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正义,效率与正义两个概念的外延是相交叉而又不完全重合的。法律经济学将效率的观念导入法律对当代法律的价值目标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从经济学的视野分析法律价值目标的演进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进程的加快,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法律原则与自由竞争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转变为财产权的严格限制”、“契约自由转变为有限制的契约自由”、“过失责任转变为无过失责任”。这说明法律越来越强调社会本位和社会总体利益,从原来重于从微观层面维护社会个体的正义转到从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维护社会总体利益的正义,衡量效率与否标准的“帕累托最优”(社会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在无损于任何人的条件下使任何人的处境更好,这时的资源配置就达到了最优)也逐渐转变为了“卡尔多- 希克斯”标准(即使某种政策的变动,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只要得利者的好处大于受损者受到的损失,这样的决策就是最优的) ,这直接导致了法律价值目标的确立从微观走向了宏观,从保护微观个体的权力与自由过渡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法律作为对权力和义务的一种制度安排,从来就是和利益紧密相连的,从某种角度上说,能够实现社会总体利益高效配置(即能实现“卡尔多- 希克斯”标准)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实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三)对我国金融监管法价值目标设计的经济学评析

一般而言,在金融监管目标的确立上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兼顾安全、效率和存款人利益的三项目标,并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监管目标的侧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而言包括三个:维持金融安全稳定和良好的金融秩序;防止金融业的垄断和提高金融效率;保护投资者存款人的利益。而我国的有关金融监管法规,例如《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却在此方面与西方国家的规定相比存在明显不足。2003年银监会成立,替代人民银行承担主要的银行监管职能,但是人民银行除了行使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职能外,仍然承担一定的金融监管职能。修改后的《人民银行法》第1条规定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保证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只涉及到了前述三项目标中最基础的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同样,《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条也只规定为“监管的目标是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利,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这说明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采取的是单一目标模式,只注重稳定金融秩序,至于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则没有任何的反映,也没有关于防止金融业垄断的规定。在我国的金融实践中,这种单一的金融监管目标模式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健的作用,而且由于其具有保护垄断的倾向,为国有银行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作用下选择高风险经营创设了条件,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剧和累积,影响了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我国金融监管法没有规定效率目标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运行的低效和金融创新的滞后,因而为了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金融监管法的立法目标设计上建议采取多目标的监管模式,增加防止金融业的垄断和提高金融效率的规定。

三、金融监管法实施的经济学分析

(一)金融监管法遵守的经济学分析

金融监管法的遵守是指公民和社会上的其他主体以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活动。按照守法动机的不同,可分为自律和他律两种。从经济学上的“人是其自利的理性最大化者”的前提出发,即每个个体的任何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这就导致了机会成本问题的出现,即每个个体在作出一个选择或决策安排的时候都面临着机会成本,即将资源使用于某一方面而不能用于其它方面时所放弃的收益,因而假定人们对现有金融监管法的规定是熟知的,对自己在一种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清楚的,这时每个个体在作出守法还是违法的行为选择之前,就会通盘考虑违法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并把此代价与因违法而获得的收益相比较,作出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因此,我们通常说人们为权力而斗争,从其本质上说并不是出于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韧性,而都是为了实现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都不自觉地进行着成本收益的核算,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收益越大,其就越有动力进行此违法行为的选择。边沁在其《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中得出了重要的经济学结论:一个人仅在他从犯罪中得到的预期快乐超过预期痛苦的时候,或换句话说,只有在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的时候,才会犯罪。因此,由于金融业其经营货币资金所带来的暴利性的特点,在对其进行监管立法的时候,为了制止高额利润诱惑所导致的恶性金融犯罪,特别要注意使违法行为所受法律惩罚的预期损失和付出的成本大于违法行为的预期收入。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必须对金融恶性犯罪的违法者施加充分的痛苦,保证使这一痛苦与罪犯预期的其他痛苦加起来能超过罪犯从犯罪中预期得到的快乐。否则,可以预见的后果就是一部分金融市场主体由于守法的成本过高超过了其自身的收益而退出市场,而另一部分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而加入到了违法行为群体之中,从而导致金融监管的失效。

(二)金融监管法执行的经济学分析

金融监管法的执行通常是指国家金融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金融监管法律的活动。金融监管法的执行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我国金融监管的各部门在执行金融监管职能的过程中,受政府增长规律“帕金森定律”的支配(即指无论政府部门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或者已经根本没有任何工作了,政府机构的人员数目总是按统一速度增加) ,金融监管部门的预算和开支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必要的和可能不必要的直接财政开支是相当可观的。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关的执法费用采取的是全额财政拨款的模式,较之各级法院民事、经济、行政审判机关实施经济法律所采取的财政拨款和有关当事人缴费的“双轨制”费用模式,前者国家承担的财政费用开支是远大于后者的。下面我们假设在缺乏金融监管立法的情况下所导致的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是L ( loss) ,这种金融风险损失发生的机率是P (possibiliity) ,金融监管机关所付出的执法成本是B ( burden) ,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B大于L与P的积,即B > PL 的话,那么金融执法所付出的成本就大于金融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我们就说这种执法是无效的,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反之如果B小于L与P的积,即B< PL的话,那么就是有效的,也就是我们追求的金融监管的高效率。因此降低金融监管机关的执法成本意义非常重大,在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方面应本着合法、效能的原则对金融监管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从而保证金融监管法实施的有效性。保证金融执法有效性的前提就是要在金融监管法里严格规定金融执法人员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因为,如果执行法律的团体都倾向于利益的掠夺和违法行为的操作,那就会出现致命的危险,其结果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拼命地与金融执法者相勾结、相串通,从而最终变成“掠夺的合法化和普遍化”。所以,我国的《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监管法都对金融监管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例如《人民银行法》法律责任一章中从第48条到第51条对金融执法人员泄露国家和商业机密、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擅自违规提供担保和贷款的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法律责任一章中,第一条就是对金融监管人员违法行为的惩罚。

(三)金融监管法适用的经济学分析

金融监管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由于以国家的名义行使司法权,因此又称“司法”。正如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样,法院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自动地实现法律适用的高效率。按照选择性诉讼的理论,假设被法院适用的法律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且都可能被适用于诉讼,那么结果就是无效的法律会经常在法庭上受到非难和质疑,甚至由于原来的立法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法律被否定和推翻,而有效特别是高效的法律则不会受到异议,只会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判决肯定此法律的可适用性,这样诉讼就如过滤器一样截住无效法律的继续适用,而把有效的法律放过去,经过不断地过滤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有效的法律变得更加有效。但正如“市场失灵”一样,我们知道在诉讼中原告为了能从胜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分配,往往不管法律是有效还是无效,也不考虑无效法律的延续强加在其他人身上的社会成本,只因为看到了诉讼成本与预期判决价值之间的巨大差额,为了得到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分配结果就尽量地寻找各种理由来论证无效法律的可适用性,从而使司法的这种“优胜劣汰”的过滤机制失效,导致现实中法律适用的低效。因此,为了提高法律适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某类案件的预期判决价值比原告付出的代价小时,当事人通常不会选择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和纠纷;随着判决价值与诉讼成本差额的逐渐增大,诉讼的数目会逐渐增加,然而当这种预期价值比一方当事人付出的成本大得太多以至超过一个均衡点时,就会导致诉讼数目的大幅度减少,因为在种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会进行诉讼阻拦,采取其他的非诉讼方式与其达成赔偿协议,从而防止预期判决价值的实现而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利益损失。以上说明诉讼成本和审判预期价值收益的关系是呈现“驼峰型”走势的,不论是前者比后者大太多还是后者比前者大太多都会导致司法的低效,因而只有使两者达到一种均衡才能实现法律适用的效率最大化。金融业由于和货币资金的流通紧密相连,具有极强的风险性并且行业的竞争极其激烈,难免出现大量的经济纠纷和金融犯罪,需要相关法律的适用,因而在金融司法过程中一定要使诉讼成本与审判预期价值收益达到均衡,以实现司法的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①韩德强:《萨缪尔森批判———竞争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

②周英:《金融监管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第7页。

③ 〔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7页。

④姚海鑫:《经济政策的博弈论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⑤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23卷,第399页。

⑦ 〔美〕伦德·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94版,第65页。

⑧ 〔美〕布坎南著,平新乔等译:《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137页。

⑨ 〔美〕约翰·罗尔斯著, 何怀宏等译:《正议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第4页。

篇7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金融增长

1.研究分析的背景以及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金融环境的逐渐发展,金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纵观历史,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状况对于经济方面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的重要。不过,这其中的重点是资金,资金的的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审视阻碍经济的向前。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都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但是,两个的具体影响关系如何,这个就是广大经济学者们所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们任务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方面的发展主要是有三个点:首先就是会对于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数量进行调节,利用商业银行来作为货币支付以及货币流通的方法,如此,便可以有利于买卖交易的完成,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第二点就是给予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信誉度方面的保障。金融机构加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去的话是非常有利于对社会闲散资金进行聚拢的,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第三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政府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政府进行对市场的调控时,金融方面的调控也是各个政府机构所不容忽视的一块,经济发展以金融为核心,金融市场能够健康、稳定、良好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是可以起到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1]。

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发达国家的完善与健全,家庭在金融市场的互动不多,参与较少。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表明,家庭在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为9.0%不到,其中城市家庭在17.0%左右,农村家庭仅仅只有2.0%左右;中国家庭在基金市场的参与率只有4.0%左右,其中城市家庭是7.5%左右,而农村的家庭才只有1.5%不到;在正规的金融市场整体参与率不高,在11.5%左右,其中城市家庭是17.0%左右,而农村家庭只有3.%不到,不过,在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这一块的家庭参与率却意外高,其中35.0%左右的家庭是有借入款项的,还有12.0%左右的家庭是有借出款项的[2]。从以上的数据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的家庭对于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农村人民在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没有城市人民的活跃度高的。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之中,金融学者们认为,家庭最好是将总收入按比例抽出一部分来进行一些风险投资,而投资者的对于自身的资产管理程度是决定投资金额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家庭在金融市场的参与率过低应该是和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关。根据其他的经济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股票、基金、债券等的投资方式,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而迅速额得到发展[3]。

2.中国的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

经济学上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可是,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就会使得经济的到发展。同样,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也适用这样的关系。金融的增长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以及其数量的增长程度;我们说的金融发展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增加,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其金融效率上面的提高,也就是表现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所以说金融发展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一定需要金融发展。

金融学者们在对我国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我们国家公布的金融增长中一直存在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存在,并且从1985年开始越来越多,一直到2000年,这些虚假的数值已经达到了1.08[4]。在去掉这些弄虚作假的成分之后,我们国家金融发展的真实程度并不算高,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2.29左右,这个数值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调控之下,对于我国的金融产业的进步是一直怀有着某种的错觉,不过,我们现在去除了这些,指出并去除了这些错误的所在,那么,就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政府机构清楚明白的认识到现今的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状况。

3.了解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增长与发展根据经济学之上的解释,发展是一种本质的提升,而增长则是一个数量上面的提高,量的增长最终可能会使得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所谓发展就是不断的变化以及进步,并不是单纯的想着增加数量就行,按照学术意义来说,经济制度的改革使得中国的金融有了快速的增长,不过,这种增长只是金融市场中的资产量在进行简单的增加而已。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对我国的金融增长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的部分进行了删去,去除掉那些虚假部分之后所留下的,我们可以看作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由量的积累导致的质的提升,很明显,这样的改变也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发。

综上所述,金融增长主要是体现在金融机构数量上面的增加,而经济的发展则是体现在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上面,这两者的主要作用是:第一,确立了衡量金融市场规模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的标准;第二,向人们展示了金融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所起到了促进作用等等。

4.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对于中国的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增长的前期,要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让金融机构通过扩张还有不断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来刺激的,不过,到了后期就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新金融发展衍生的金融服务来对经济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一些弄虚作假的成分在,所以在我们将这部分去掉之后,再来更客观和直观的看待我国的金融发展的水平。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下的单纯进行量的增加会导致技术相对滞后,最终导致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本文是在我国的宏观经济上的研究,在理论上说明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且通过结合历史来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例如金融发展对于企业投资方面与研究开发等的一些金融领域的影响,包括家庭消费、投资理财、人力资源等等。我们在进行研究证实之前需要准确的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并且,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5]。

文章主要的含义是,如果说金融的发展能够提高与促使经济的增长,并且,金融发展的质变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话,那我们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简单的通过增加传统金融服务来促使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更加的倾向金融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制度规范等的方面入手,来使经济增长。所以,我国的金融如何才能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下带动经济的增长,这是我们所需要积极研究与分析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铁梅,王金明,吴桂珍,刘玉红.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中国、日本、韩国的经验[J].金融研究,2013,(10),20一31.

[3]李泽广.金融结构趋同、经济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模式选泽―发达国家金融结构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4),32一37.

篇8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金融化;视角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设置初期至今一直在不断优化完善,市场竞争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同时为了切实促进社会经济变革发展,政府部门也需要不断增加对经济宏观调调控力度,以上举措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变革具有较大影响。文中主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情况,对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宏观调控进行科学解析,以期可以为我国实现经济有序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一、现阶段我国金融产业结构

据现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整体金融行业产业发展格局在最近几十年逐渐产生变化,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积极作用,不仅有效缓解市场经济就业压力,进一步吸收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带动经济的同时有效促进我国流动性产业的优化升级。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市场内部流动性不断增加,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经济脱离实体经济逐渐向虚拟网络交易形式转换,资产价格逐步向上偏离由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就业、收入水平等实体经济决定的内在价值相应的价格,并往往导致市场价格的迅速回调,使经济增长陷于停顿的经济现象,为我国经济发展稳固性带来危机,商品经济流动性风险逐年增加,进一步违背了我国经济金融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经济金融化的基本带动因素

(一)经济市场传统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

据现有调查结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市场内工业生产的年收益正在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一些经济金融危机问题。以美国国家为例,在90年间以平均每年4.6%的速度下滑,在随后的几年时间,由于受到经济变革的影响,及科技革命的出现,促使美国传统工业生产出现经济效益回弹的现象。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严重引发了金融化问题,导致西方国家部分企业不得已放弃原本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发展主义或者是途径,以此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传统工业经济不断下滑的问题而言,这并不是简单的阶段性经济回弹而是一种长时间经济收益下滑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明显发现,金融化,实质是指一种长时间具备规律性的现象或者是一种持有不变的变化。其中一名著名的专业学家称,经济金融化是资本主义传统工业经济陷入停步不前的状态下,对市场经济供需进行科学调控的一种举措。对金融过度的支付与扩充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国家经济发展脱离原本正确的轨道,经济发展变得十分动态化。经济市场内许多金融企业与现实生产的企业逐渐出现问题混乱的年问题,此种金融发展模式若不及时进行调整,将会为国家经济带来极大的积压问题。因此,对金融化进行创新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经济金融化也象征者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升级到另一个层次,简单的说就是指金融垄断。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加强对其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对其特征进行综合解析,进而挖掘出潜在价值信息,以此来帮助国家更好的发展经济。

(二)开放性范围不断放大

基于现有文献资源中界定的金融经济化各有特点,与国家主流金融界定及金融发展形势呈现出一致现象,而在实际发展金融或是开发金融范围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如:部分专家学者在解析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间的关系时,一再强调经济效益开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经济的发展。随着商品交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当金融产业对市场经济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后,金融产品将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国家方面需要不断扩大对此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进而切实增加我国外部资金的需求,以此来从根本上推动国家经济的有序发展。对外实现经济开发长期以来都是带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现有对外开放对金融机制改革及金融经济格局不完善,必须要站在宏观调控的视角去解析经济发展环境。在建设相关法律机制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交流。当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能力逐渐出现弱化时,金融化需要及时组建跨国集团、企业、单位、机构等,以此增加发展基于,联合相关资金,从根本上强化我国资金发展能力。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家间资产收支的均衡,在实际累积资本过程中,也会选择资金分红、收购、金融投资等形式。与此同时,国家方面需要利用进出口贸易得到更多资金,再将此资金以证券投资的形式重新放置在市场内,以此实现资金循环使用西方发展国家工业生产收益逐渐下降,导致出现经济与资金投资问题,其中进出口贸易与金融经济开放程度的大小则是决定经济效益增加减小的主要因素。

三、均衡金融杠杆率

当前阶段,虽然我国金融化与经济发展来两者存在错综复杂的的关系,但是人们对金融职能的界定却是十分准确的,尤其是在爆发经济危机后,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开始对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解析,促使金融逐渐回归到正常经济生产功能中。市场经济中金融组织、企业、机构作为资金服务的主体,可以广泛收集社会资金,将资金链条以多样化形式投入经济生产中,以此来有效构成非正式的融资,并在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介质作用,专家学者将其功能定义为金融杠杆。一般情况下,金融杠杆是处于比较高水准的形态,这也预示着科学先进金融机制的产生。需要尤其关注的是,金融杠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会成为泡沫,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资金风险。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革,金融杠杆作用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资金整合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变得更为便捷。但是在近段时间内,需要时刻关注其走向,进而从根本上规避金融泡沫问题的产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比较复杂的均衡金融杠杆利率的工作,其主要是指国家内相关金融体制在已有金融环境内,促使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有效的均衡金融杠杆率,可以切实提升国家经济发展能力,这也象征者国家金融机制效率的上升。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金融杠杆率时,需要科学均衡此数据指数,尽可能不要出现因利率数量过高而出现偏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金融杠杆率若是可以一直处于持平的状态,将会切实降低金融泡沫产生的概率。若是金融杠杆率出现问题,将促使经济出现收益率衰退的问题。此问题若不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处理,将会严重威胁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篇9

目前,互联网经济中增速最快的行业是网上支付,近年来交易额规模年增速达100%。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2010年6月份的资料,第三方支付在《非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出台之前,企业数量就已经达到320家。截至2012年,已经101家企业获取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牌照。互联网经济在融资创新主要以互联网借贷平台发展为代表。广义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主要有B2B、B2C、P2P三种模式。B2B市场规模2011年达到了140亿元左右。我国P2P借贷平台2012年已注册成立110家,2012年全年成交量21.14万笔,成交额104.13亿元,潜在规模超过了500亿元。

二、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特点

1.扩展融资渠道,提高市场效率。以往的金融创新主要以金融机构为主体。金融机构虽然依据市场变化会进行一系列产品创新,但信贷产品一般执行国家的利息政策,对借款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借款人为达到银行要求条件会面临较高的资质验证带来的融资成本。由于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使得对不符合资审查的借款人进行信贷配给成为银行的理性选择。一些优质低风险的借款人由于自身资产较少、抵押品不足,无法有效显示自己的信用品质,因而无法取得金融机构的融资。银行选择抵押品和利率的传统信贷合约无法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大量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降低了市场效率。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主体为互联网经济的参与者,通过机制创新,主要通过利率来区别风险,降低了借贷门槛,对借款人条件相对宽松,借款人为达到资质验证条件的成本较低,降低了在等待银行融资过程中会面临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使更多人群享受到了互联网借贷融资服务。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部分缓解,提高了市场效率。2.支付、融资与交易结合,提高了网络效应。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信贷市场迅速发展,网络效应也改变了原来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模式。互联网借贷平台凭借其广泛的易接触性、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友好的操作界面、低廉的费率和差异化的融资利率,促使网络借贷成为重要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并已出现了美国、英国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借贷企业。同时,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基于互联网交易实现,互联网网上支付和融资与交易密切结合,可以从互联网交易中获取大量客户需求信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依赖互联网进行预测和决策,能减少客户融资搜寻次数并满足融资的时间偏好,最大限度挖掘客户需求,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效应。3.完善征信机制,实现信用经济。在传统的银行融资方式中,由于中小企业单笔融资的额度较小,而每笔贷款都需要专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单位资本的监督审查成本过高,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瓶颈。与金融机构信用体系相比,互联网平台可以详实记载会员在平台上的所有交易,将客户的网上交易年限、交易活跃度、交易对手评价等建立成一个信用体系和数据库,形成企业的网络信用。在决定企业贷款时,可以把网络信用体系作为客户分类、准入的参考标准,从而有效弱化融资风险和成本约束。互联网融资在增大企业违约成本、获取企业信息、实行风险共担、发挥规模效应方面可以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平台可以选择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控制企业的违约成本。一旦授贷企业出现坏账,可对其进行“互联网全网通缉”,以“网络公示”和“终止服务”等手段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违约成本。传统贷款模式下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优质中小企业,可凭借互联网平台上的网络信用资本,显示信誉和风险类型,获得资金支持。随着使用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数目的增加,使用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越多,单个企业分担的成本越小,互联网融资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增强,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使更多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得以满足。

三、存在的问题

1.处于监管灰色地带,易发生风险。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一般使用金融市场价格-利率来甄别风险,市场定价较高,由于避开了正规银行监管所带来的成本,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上会引入越来越多收益高的产品,对资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反而可能因为无法给出较高的收益率,而吸引不到资金。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的定价机制会对金融市场的价格体系带来冲击,使得资源错配。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在规范性、透明度、监管度上都远低于正规银行。相对银行成熟的审贷流程来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资金运用并没有完整而严格的制度可循,无法完全识别风险较高的业务,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易产生人为操作层面的风险,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一些互联网借贷平台变相吸收客户存款发放贷款,建立类似的银行资金池,倾向于较高的收益率,并不注重区别融资客户资质。有些互联网借贷平台还开始了资产证券化,将其债权打包转化为投资理财计划卖出,形成批量业务,用融资再进行投资。这样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创造信用,大规模放大资金杠杆;二是没有风险控制,由于没有完全的资金担保机制,一旦出现大规模挤兑,回旋余地有限,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在金融监管之外累积,一旦发生问题,将会是系统性危机,比监管内发生的风险更具破坏力。2.缺乏相应金融监测指标,易影响货币政策。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未纳入货币和监管政策的范围,也没有相应监测指标体系,缺少对其规模的精确统计。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使得非银行融资信贷大幅增加,大规模融资信贷体外循环。这部分融资信贷总量不受中央银行控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货币供应量等政策制定和调控效果,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大了风险。互联网经济金融创新的发展已显现了行政控制与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经济金融创新逐步深化和相应产品日益丰富的背景下,降低了宏观调控措施的效率。如果金融监管较紧,而整体宏观政策较松,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会促使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创新的发展,让风险在金融监管之外累积,加大宏观层面的调控风险。

四、发展建议

篇10

一、宁夏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宁夏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1) 储蓄率;(2)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3) 资本产出效率;(4) 宁夏银行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宁夏经济结构则主要体现在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而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主要体现在银行存贷款总额等方面.银行业通过吸收存款与储蓄, 积累资本, 再通过发放贷款或债券等形式, 为经济实体注入资本,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宁夏银行业各主要指标值绝大多数都说明市场结构目前处在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中, 而且各类指标的集中度都在逐年下降,说明宁夏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加剧,经济保持增长!

2、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以“宁夏生产总值 GDP”为应变量.由表1可以看出:宁夏生产总值 (GDP)从1999年到2010年这10年中宁夏生产总值的变化较大,数据波动也比较明显,都是趋于上升,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增加,宁夏的经济一直在增长.

如表1看出财政支出变化的趋势,自1990年起财政支出一直增加,1995年起财政收入也是逐年增加.虽然前期变化不大但后期反映出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和GDP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

对于宁夏金融业的各项主要指标便是影响宁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就包含有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所以宁夏地区人民币存贷款金额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左右宁夏国民生产总值的因素之一,因此其需求函数要受到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预算的限制. 表1显示出2008 年之前宁夏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变化不大可以看出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相平稳增长,2008年之后却是变化逐渐加大反映出宁夏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是和GDP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

二、经济增长模型的确定

1、模型的建立

结合宏观经济分析并鉴于数据的易得性,选取的指标有: 宁夏生产总值 GDP ;宁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宁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亿元); 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亿元); 人民币存款(亿元); 人民币贷款(亿元); 宁夏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宁夏从业人员数量(万人).数据选自宁夏人民银行近十年金融数据, 取 2009 - 2010年 10年的数据(见表1).

通过用SPSS软件系统对宁夏2010到2020年的上述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算及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由表2的结果可看出,模型总体估计效果比较满意,R=0.98,F=131.67.检验结果非常显著, 将回归系数代入模型(1)中得回归方程 (2)

2预测

我们可以利用回归方程(2)及已获得的数据对未来几年的宁夏生产总值进行预测.利用表1计算可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人民币存款、 人民币贷款、宁夏地方财政收入、 从业人员数量平均增长速度分别约为24.74%、12.10%、10.48%、20.79%、21.04%、 22.15%、和2.11%.根据以上数据通过回归方程(2)可以得到2011年宁夏生产总值y的预测值为1265.884亿元.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出以后每一年宁夏生产总值,如表3所示.

篇11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8501

1引言

近年来,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研究成果是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的状况加以分析研究,并且所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很少有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到某一省市,将该省市划分为若干区域来加以研究。鉴于此,本文选择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将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进行研究,其中,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五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市县;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三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市县;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市县。

2实证分析

2.1指标的选取

(1)经济增长指标(LN)。本文分别以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计量的标准。在数据的处理上,对人均GDP取自然对数,即,LN=LN(人均GDP)。

(2)金融中介指标(FIR)。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参照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文章金融中介指标定义为FIR=(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名义GDP。

(3)金融效率指标(SLR)。金融效率是指一国金融整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效率,从这层意义上说,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市场配置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的效率。因此,我们选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比来表示金融效率,简记为SLR。

(4)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DIM)。保险市场也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保险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到研究中来。在对该指标的衡量上,选取保费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因为它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该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水平,同时,依照前面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将其与名义GDP的比值作为保险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的计量标准,即DIM=保费收入/名义GDP。

2.2数据来源与样本区间

在选取数据时,考虑到各市县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笔者选取了1996到2007年的数据。同时,由于1999年以前南京和镇江隶属于苏中地区,而2000年以后南京和镇江被划归到苏南地区,为了计量口径的一致,故将南京和镇江统一划归为苏南地区进行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1997年至2008年)以及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考虑到数据整理的工作量及整理数据的难易度,数据在整理过程中均按当年的名义值进行处理,没有扣除价格变动的影响转换成实际值。

2.3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

在对时间序列利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平稳性进行分析,以免出现“伪回归”现象。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果数据经分析后得知是平稳的,就可以直接进行回归等分析;如果数据不是平稳的,我们则不能直接进行回归等分析,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继续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

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方法最主要有自相关函数检验和单位根检验两种方法,我们通常采用单位根检验。本文利用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5.0,采用ADF检验法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

(2)协整检验。

经过上步分析可知,序列LN,FIR,DIM,SLR均为二阶单整,这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所以先确立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该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LN=α+β1DIM+β2FIR+β3SLR+εt

根据1996年至2007年的数据,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检验。首先,用OLS法对上式进行估计,然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协整关系,需要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①苏南地区协整检验结果:

LN=4007903-1106283DIM+0620860FIR-0456881SLR+εt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2007008)资助。

t=(3.966524)(-1.544571)(4.154604)(-0.712029)

R2=0.897605,R2=0.859207,F=23.37620,Prob(FStatistic)=0.000259

对随机变量的观测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下表所示:

表1苏南地区随机变量的观测值单位根检验结果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tStatisticProb.*5.9049310.0051

Test critical values:1% level5.295384

5% level4.008157

10% level3.46079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随机变量即残差项序列进行ADF检验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二阶差分平稳,即序列LN、DIM、FIR、SL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而上述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

②苏中地区协整检验结果。

LN=4140563-4361935DIM+0474851FIR0445705SLR+εt

t=(3.880826)(0.465803)(2.392770)(0.661892)

R2=0.869294,R2=0.803941,F=13.30149,Prob(FStatistic)=0.004639

对随机变量的观测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下表所示:

表2苏中地区随机变量的观测值单位根检验结果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tStatisticProb.*

2.3060200.0269

Test critical values:1% level2.816740

5% level1.982344

10% level1.601144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随机变量即残差项序列进行ADF检验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二阶差分平稳,即序列LN、DIM、FIR、SL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而上述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

③苏北地区协整检验结果

LN=1.853357-8.377659DIM+0.999300FIR+0.677677SLR+εt

t=(3.589918)(-1.384457)(2.366220)(5.722037)

R2=0.943858,R2=0.922805,F=44.83234,Prob(FStatistic)=0.000024

对随机变量的观测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下表所示:

表3苏北地区随机变量的观测值单位根检验结果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tStatisticProb.*

3.4281490.0031

Test critical values:1% level2.816740

5% level1.982344

10% level1.601144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随机变量即残差项序列进行ADF检验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二阶差分平稳,即序列LN、DIM、FIR、SL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而上述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

3结论

篇12

【关键词】金融摩擦 金融波动 影响分析

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认为经济处于一种中立的地位,相关的部门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干扰作用。但是在长久的经济发展中,由于许多问题的出现使人民逐渐的改变了这种看法,尤其是2007年去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一些相关的经济学者认为金融市场以及信贷市场的存在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在经济不断的发展中,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发展。

一、金融波动以及金融摩擦的关系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波动能够直接的反映出金融摩擦的变化,金融摩擦对于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于金融危机进行分析所得:相关的金融部门的表现方式有可能是造成经济危机的强化者,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金融中立的理论,在另一种经济研究思路中,一些经济学者认为,金融市场以及信贷市场对于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影响,一些较小的金融摩擦能够造成严重的金融波动,有可能会造成小范围的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金融摩擦正式进入宏观经济的研究框架中,一般来说,信息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借贷情况下,信息非对称中存在的问题最为明显,所以,在进行借贷的时候,双方所采用的金融合约都主要是以有效的降低相关信息的采集成本、有效的缓解委托人的方式进行借贷合约的签订。通常中,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率下降,对于借贷人以及隐性借贷人的相关匹配功能下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摩擦对已金融波动的影响,不能严重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相关学者对于金融摩擦的进一步研究,此次研究主要方式假设金融发展处于中立地位的理论不能成立,把相关的人问题引入到相关的均衡关系分析,所获得的结论是:成本的不断增加速率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于金融摩擦的研究,一些学者又提出一些相关的金融发展理论,例如:“金融加速器”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机制是外部融资成本以及公司发展内部资金机会成本之间的差价(外部融资溢价)和借贷人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所出现的负相关的关系,因此,借贷人的外部融资溢价就会是逆周期方式所呈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融资波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金融摩擦对企业的影响

一般来说,金融摩擦的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金融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一些企业的决策,一些相对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由于缺少资金不能及时的进行融资,因此,就不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金融摩擦现象越明显,相应的外部融资就会越少,相关企业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少,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相关企业的生产活动减少,生产效率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严重的金融摩擦能够促进一些小企业的诞生,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三、通过相应的模型构建对于金融摩擦的研究

案例分析:在金融市场发展中,金融摩擦的产生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例如:企业的税收状况、交易额、监督管理等,金融摩擦的存在具有两面性,虽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通过金融部门的调控,能够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专业化以及信息功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相应的资源配置。以下通过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相关的设定,(银行家的劳动以及相关的银行投资效率呈现正相关),通过对于各个银行的研究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各个银行获取效益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提高银行的收益,银行应该针对某领域进行投资,选择一些合适的进行经营,这样才能保证银行的收益。

案例总结:银行在投资的时候,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银行自只有通过选择合适的领域以及属熟悉的客户,才能有效的降低金融摩擦的影响。

四、金融摩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摩擦对于经济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

(1)金融摩擦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对于经济的积累形成严重的阻碍,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的造价成本高于产品销售额,这就造成了金融波动打破了均衡利率,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金融摩擦对于资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能促使相关企业进行良好的融资,同时,由于一些金融摩擦造成的金融波动,严重影响了进行市场的稳定性;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一些企业破产,形成经济衰退的局面,不利于经济发展。

五、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把各个国家的经济仅仅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保证良好的金融市场,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金融摩擦,一般来说,金融摩擦容易引起经济的波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只有不断加强经济理论研究,有效的降低金融摩擦影响才能更好的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金平,陈汉鹏.金融摩擦/金融波动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2014,(05).

篇13

【关键词】VAR模型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一、引言

金融一方面通过其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和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经济发展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金融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正确认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金融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和平稳性

本文对我国1979-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变量主要有:金融发展(FD)和经济增长(GDP)。其中,金融发展表示为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在10%的显著水平下,LNFN、LNGDP79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一阶差分后,都变为平稳时间序列。DLNFN、D LNGDP79分别表示LNFN、LNGDP79一阶差分后的值。因此,LNFN、LNGDP79都为一阶单整序列,表示为I(1),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为I(0)过程。

(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和VAR模型的滞后阶数都为5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DLNFN、DLNGDP79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P值均大于0.05,可知DLNFN、DLNGDP79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三)VAR模型分析

1.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采用p阶向量自回归模型:

Yt=A1Yt-1+A2Yt-2+…+APYt-p+at

其中,Yt= (DLNFN,DLNGDP79)T,DLNFN表示我国金融发展的对数值的一阶差分,DLNGDP79表示我国实际GDP对数值的一阶差分, A1至AP为待估的参数矩阵,at代表随机扰动项。

2.检验VAR模型的平稳性

通过AIC最小原则,选取VAR模型的滞后期为5阶。

3.VAR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图1)

图1 VAR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4.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经济发展对自身的冲击效应。初期经济发展受到一个自身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后,经济迅速攀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第3期经济增长降到谷底,第6期经济增长再次发力,脉冲响应效应逐渐趋于零。这说明经济过热时政府将采取冷却手段,限制市场经济发展,当市场冷却需要活力时政府又会增加资金活跃市场,如此反复。总之,政府会采取保持经济发展稳定。

(2)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初期经济增长受到一个标准差的金融发展的正向冲击,经济增长呈递增趋势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疲软转为负向效应,脉冲响应效应逐渐趋于零。这说明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系统长期将非国有制经济置于不利地位,使大量资金流向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短期国有企业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长期国有企业经营效率较低又导致经济增长下降。

三、政策含义

第一,营造良好经济增长环境,适度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制定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第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保障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在融资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消除信贷市场上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分割”现象,从而提高投资的有效性。第四,加紧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力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03): 31-40.

[2]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53-61.

[3]袁云峰,曹旭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7(05):60-66.

[4]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 (08):94-99.

篇14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620

摘要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和一些非理性金融的存在,导致高速发展的经济中难免会出现经济泡沫。这些经济泡沫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现代金融经济中涵盖的经济泡沫进行简要分析,找出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泡沫类型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而促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类型

在国家经济中,金融经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泡沫经济,所以,当前的主要课题就是对泡沫经济进行改善,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导致泡沫经济出现的原因

金融经济分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根据经济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的状况,导致频繁地出现经济泡沫。当前,虚拟经济在整个金融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张,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金融经济表面上看似景象大好,但却是经济泡沫,随时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1.1 社会原因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经济的建设也在快速进行着,而且在这过程中还出现了较为宽松的经济建设宏观空间,换句话说,也就是很多人在风险较低且宽松的经济条件下关注资金的炒作问题,同时,也是受到整个金融市场整体下调,银行存款的利益作用下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投资和消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进而一些闲散的资金在整体经济的作用下对市场中最具有保值能力的资源进行投入,导致了经济泡沫产生。

1.2 金融约束机制

虽然我国当前的金融经济发展良好,但是整体上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金融制度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这是导致产生经济泡沫的主要原因。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金融经济中出现的潜在泡沫危机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金融问题并没有做到实际的解决,而是把主要的工作经历放到虚假繁荣的内容上。

2 经济泡沫的类型

现代金融经济中出现经济泡沫主要包含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2.1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且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有小幅的波动,也是暂时性的。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经济人员利用人们渴望获取高收益高回报的心理对房地产进行肆意扩张,以求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一些房地产商对房价进行持续哄抬,导致了房价直线上升。除此之外,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经济泡沫相对来说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人通常会受到“安家乐业”这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才能够真正的安居乐业,事实也无可厚非。但是正在人们为房价发愁的同时,房价却居高不下,面对房价的持续上涨,难免会出现投资买房的现象,通过购买房产以达到高收益的需求,泡沫经济就这样产生了。

2.2 股票泡沫

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相关工作并没有得到落实,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监督能力不够和监督范围有限,同时在证券交易制度的限制下,对证券交易的监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股票市场价值和内在投资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额,除此之外,股票市场泡沫和经济泡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价格规律来说,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是股票属于虚拟经济,难免会出现幕后操纵者等人为因素。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取较大的回报,因此股票陆续的吸引了许多投资者,但是投资者却没有关注这当中所存在的风险,通过最近的股市就可以看到,号称牛市的股市也出现了几百股跌停的情况,这些因素也增加了股票泡沫的产生。

3 现代金融经济中解决经济泡沫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金融经济加强干预

近年来,我国对于经济的发展逐渐放宽了政策,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特殊行业的经济,国家应该运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干预,以便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让其自由发展。针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泡沫经济,靠市场的调节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因此,只有行驶必要的行政手段,才能够保障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对不合理的房价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房地产房价的控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的使房地产经济回归正常,促成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就应该出台必要的政策对房地产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今年刚出台的房产税,针对消费者的第二套房产收取一定比例的房产税,就能够控制大规模炒作房价的状况,最大限度地遏制非理性购房等行为。同时,政府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调控房地产的预期上面。

3.3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约束

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所蕴藏的危机,进而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同时,我国约束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也应该保留一定的空间,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张弛有度,进而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的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经济一味的快发展并非是一件好事,而是要把经济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经济泡沫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出现虚假繁荣,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合理控制金融经济的发展,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霞.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探析[J].时代金融,2014,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