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范文

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09: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篇1

一、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勘探技术中应用的遥感技术的相关优势点

遥感技术以遥感平台为标准分为三种形式:①航天遥感②航空遥感③地面遥感。这三种遥感技术主要有四种优势点:第一,勘探的范围较大。第二,获取信息的速度较快。第三,勘探技术的信息综合性较强。第四,受干扰影响小。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遥感技术的优势之一

勘探的范围较大。目前的科技技术,要勘探我国的总面积也只是需要500张卫星勘探图,这是由于现有的卫星勘探遥感技术的拍摄范围为3400km2。与之对比的是如果采取

航空拍摄的勘探技术,要拍摄整个中国则需要100万张之多。遥感技术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给大面积分析勘探提供了可能。

(2)遥感技术的优势之二

获取信息的速度较快。采用气象卫星的遥感技术,一天之内可以传回两次地球地面的情况图像,但是如果我们采用陆地卫星来进行勘探,传回地球地面的情况图像则需要17天,这样就有了重大的比较发现,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来收集相关的资料,给出处理事件的判断依据。

(3)遥感技术的优势之三

勘探技术的信息综合性较强。勘探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可以收集和进行多维度,多时段和多波段地球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形成一种较为综合性的信息网。

(4)遥感技术的优势之四

受干扰影响小。由于是卫星遥感勘探技术,这样的技术对于外界的人为干扰是有很好的抗干扰性的。直接受控于卫星的直接控制,将遥感勘探的图像直接整理传回指定的区域。

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重大勘探问题中的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研究

关于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重大勘探问题中的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进行阐述,分别是:遥感技术在区域性构造稳定性的相关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前的水库相关滑塌,泥石流等调查;遥感技术在岩溶调查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前的地质编录。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1)简述遥感技术在区域性构造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中区域性构造稳定性的勘探过程中遥感技术是一种较为关键的应用技术和实施手段,在进行区域性构造构架勘探过程中,可以分析出勘探区域的撕裂体系和勘探区域的活动性,同时还可以对勘探的工程周边区域的稳定构造进行分析和确定。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遥感技术能够很完整的给出勘探区域的地址机构,水文分布和地形地貌等信息,这样就给整个勘探过程提供了较为综合性的判断信息,对勘探是一种保障。

(2)简述遥感技术应用前的水库相关滑塌,泥石流等调查。

在水利水电施工区域的四种情况调查(①库区的坡岸的相关滑坡②库区的崩塌③库区的泥石流④)都是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勘探的。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卫星拍摄或者是红外拍摄进行相应的地质分析。同时结合了勘探区域的野外环境进行相应的实际复查和筛查,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大型的水利水电项目的上述四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水利水电的工程稳定性由一定的帮助。

(3)简述遥感技术在岩溶调查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岩溶调查的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通过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像图片翻译一样对岩溶进行详细的分析,还原岩溶的相应的地形地貌。我们还可以通过红外遥感技术来进行岩溶周边环境的勘探,例如岩溶下步的水源分布和泉水分布等等。

(4)简述遥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前的地质编录。

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对现场相应的设计进行校核和存档,尤其是大型的水利水电项目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前的地质编录过程中,要采用遥感勘探技术。

三、简要叙述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相关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关于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相关工程勘探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在水利规划过程中的应用。第二,在水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第三,在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第四,在水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

(1)应用一,在水利规划过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利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污染水源的确定,通过污染水源的源头的观察来进行相应的水质质量的检测。

(2)应用二,在水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库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还是进行大范围的勘探功能,可以有效的是水库的全貌体现在一张图像中,这样有助于设计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

(3)应用三,在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是以河流中的浮沙做为参照物进行遥感勘探的,这样可以对河流中的泥沙的量进行有效的分析,给出河流治理的初始数据。

(4)应用四,在水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在雷达图像的方面,这种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水资源的相应的位置和水量。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地理检测;测绘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地理检测技术在地质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矿质勘探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地理检测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检测技术要想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更新,测绘遥感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遥感技术是利用远距离的电磁波等手段,向需要探测的目标发射信号,然后通过返回的信号,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形状和组成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发了相应的测绘遥感系统,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只需要把相关的设备安放到指定位置即可,然后通过对设备进行简单的设置,设备就会自行的进行目标的测绘,极大的改善了传统地理检测的难度。

1 测绘遥感技术简述

1.1 测绘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英文名为Remote Sensing,简称RS,顾名思义,遥感就是指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通过一些必要的传感器,进行远距离检测的方法,然后就可以根据对目标探测的数据,对目标物体的特性和性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广义上来说,遥感是指所有远距离探测的方式,而狭义上的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具体的设备,收集探测目标的相关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对电磁波反应灵敏的设备,然后向探测的地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接触到物体时,会进行反射和散射等,同时目标物体自身会进行辐射,而探测的设备就是将这些与目标相关的电磁波都收集起来,通过计算机的特定运算,就可以得出物体的相关属性,测绘遥感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空中拍摄,在上世纪中期时,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迅速的获取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到了第一颗卫星发射时,遥感技术开始走向成熟,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的遥感技术在地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测绘遥感技术的特点

从遥感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遥感从最初的航空拍摄,发展到现在的地质测绘,其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的,因此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现在的遥感技术都是利用卫星进行的,卫星在高空进行拍摄时,可以对很大的空间同时进行探测,而传统的地理检测方式,通常都需要人工的参与,这种方式每次检测的范围非常小,获取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要想完成大面积的检测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卫星遥感的这种测绘方式,可以同时收集到一个地区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也都是由计算机进行,由于卫星绕地球的周期都比较短,对同一地区进行遥感的时间间隔也比较短,尤其是地球同步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位置,就可以不断的对这一地区进行遥感,那么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如果这一地区发生了地质变化,也能够很快的通过测绘遥感,收集到变化后的地理护具,这是传统的地理检测技术无法相比的,从检测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卫星遥感技术也要好很多,由于不需要人员进行实地的检查,就能够节省人员和设备的相关费用,而卫星的存在,遥感通常都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同时对一些沙漠等荒凉地区的地理检测,地面的检测很难进行,如果采用卫星遥感的方式,就可以非常简单的解决。

2 地理检测中测绘遥感的技术应用

2.1 获取相关的地理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地理检测中使用遥感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地区表面的图像,而且随着摄像相关技术的发展,卫星上所带的拍摄设备分辨率越来越高,获取到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测绘遥感技术的这个功能是地理检测的基本功能,已经在很多地理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地图的绘制中,目前大多数地图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由于这种卫星遥感测绘出来的地图,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建筑物等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用户的广泛称赞,除了对地球表面进行拍照意外,遥感技术还能够利用波普获取到更多的地理信息,通过这种卫星的光谱遥感,对地下的情况也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目前我国的一些卫星就配备了最新的高光谱设备,利用这个设备能够获取到很多地理资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水利和矿产等领域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测绘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由于卫星遥感技术是在高空对地理信息的收集,那么在一些地质灾害中,对地理检测工作也可以顺利的进行,例如某一地区发生地震后,地形地质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想很好的完成救灾工作,首先就需要一个地震发生地区的最新地图,这时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很快的获取到相关的地图信息,甚至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也能够做出评估,从而使救灾工作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同时测绘遥感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收集数据的重要组成,由于该系统需要大量地理信息的检测和收集工作,而测绘遥感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随着该系统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数据在保证精确的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而测绘遥感技术刚好符合这点,随着遥感相关设备的发展,收集的数据精确性越来越高,而卫星对数据的收集本来就有很好的时效性,这可以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3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遥感技术已经是现代地理检测中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一些检测技术相比,遥感技术的对地理检测的空间上增大了,检测的时间上却缩短了,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随着遥感技术使用设备的更新,对地理检测将变得更加精确,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测绘遥感的技术将会在地理检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无人机 特点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30-2

0引言

伴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获取遥感数据的新型手段,无人机遥感技术向着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1]。随着人们对地理环境的不断理解和对测绘需求的增长使得无人机与测绘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无人机遥感技术体现了无人机与测绘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供了更高效的测绘方式[2]。

1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

无人机遥感系统由空中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和数据后处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采集数据时,其工作流程为:根据遥感任务的要求对待拍摄地区进行航迹规划,在地面控制子系统中将规划好航线并载入到遥感空中控制子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子系统按照规划的航线控制无人机的飞行,遥感空中控制子系统则按照预设的航线和拍摄方式控制遥感传感器进行拍摄;遥感传感器子系统将拍摄的数据进行存储,无人机平台则利用无线传输通道将飞行数据传输到地面的控制子系统;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在地面监测无人机的飞行航线,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接收的数据更改本次飞行的计划,比如可以马上进行部分地区的补拍;拍摄结束后可以自动切入手控飞行,等待降落[3]。

2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缺点

2.1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点

2.1.1机动、灵活、快速

机动灵活,快速出击的响应能力是应急遥感工作的生命线。缺失了快速响应的能力,应急将无从谈起。无人机能够通过地面运输快速到达指定目标区域[2]。起降场地要求低(100-150m平整马路、平地甚至草地),不需要机场跑道,能够在15-30分钟内完成组装、调试、起飞。对于起飞场地无法寻找到,或者事故常发地点,可以通过车载、导弹或者地面方式从田间地头、空地、山坡、沙滩等多种地域直接发射,通过滑行和伞降的方式进行回收[4]。

2.1.2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

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操作也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可以通过事先设制飞行路线,并在飞行中进行校对和调整以达到对目标的精确测量。无人机通过配备故障自动诊断及显示功能,如果发生故障,飞机会自动返航到起点上空等待排出故障[2]。

2.1.3体积小、经济

无人机因为轻小,运输、保存非常方便。无人机飞行费用低,可做超低空视距飞行,对操作员的培养比较周期相对较短。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简便,同时不用租赁起飞和停放场地。飞行审批手续简单,无人机属于遥控飞行器,基本不用审批。

2.1.4数据处理速度快

无人机遥感技术数据处理速度快,及时性强。例如国内苏州武大影像信息工程研究院打造的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平台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让无人机在处理数据的速度与效率上达到目前数字摄影测量处理速度的8倍以上。特别是大量的数据处理,传统模式一个月才能处理好的数据,借助该软件系统,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解决。

2.1.5获取影像分辨率高

无人机遥感的最大优点是遥感影像分辨率高、成像效果清晰。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数码成像设备,具备面积覆盖、垂直或倾斜成像的技术能力。无人机在200米左右的空中可以准确拍摄到地面上5厘米大小物体,而一般卫星航拍只能分辨地面50厘米的大小的物体,获取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极高,适于大比例尺遥感应用的需求。

2.1.6数据精确度高

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后,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平面和三维场景影像,鼠标点到哪里就能显示出坐标、高度等数据信息,相比传统技术,精确度很高。

无人机遥感技术除了以上的优势外,还具有航摄效率高;可即时重拍;飞行时间基本是有效拍摄时间;工作现场集中,便于统筹安排。同时无人机遥感航空摄影可以抵达许多载人飞行器无法到达的空域、高度或危险地区[6]。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高机动性、低成本和小型化、专用化特点,可广泛用于航空遥感、国土监察、城市规划、水利建设、林业管理、资源勘探、灾害勘查、环境监测、地图更新、以及农业、电力、交通、军事等领域。

2.2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缺点

2.2.1飞行不够平稳

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高空飞行易受风力的影响,飞行姿态不及有人驾驶飞机平稳,常出现飞行航线漂移,飞行轨迹呈曲线的情况[5]。这就使得拍摄的影像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不规则,影像间的重叠度相差加大[7]。

2.2.2影像数据倾角大

与传统航空影像相比,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倾角大而无规律,给连接点的提取和布设带来困难。并且无人机应用于外业勘察时,难于建立野外实测地面控制点。这些特点给无人机影像的几何校正处理带来了困难,进而影响到图像镶嵌和信息的有效提取[5]。

2.2.3对GPS的依赖性

许多无人机系统都比有人驾驶飞机更依赖于GPS系统。例如,某些无人机必须依靠GPS的定位才能起飞。另一些无人机的编程则要靠GPS来实现自动返回。如果说GPS很容易受到动能和电子干扰时,那么同样无人机也会面临相应的干扰,从而无法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2.2.4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

无人机都要依靠卫星通信系统来实施指挥与控制以及将传感器搜集到的数据发回地面进行处理。与GPS一样,通信卫星也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包括动能和噪音干扰。而这些干扰能大大降低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和信息处理中心之间的卫星通信数据率。总之,无人机比有人驾驶飞机更依赖于通信资源,尤其是使用多传感器来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无人机。

3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新疆第一测绘院与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展开无人机遥感系统项目的合作,实施了昌吉、克州、阿勒泰、伊犁、阿克苏等地部分区域的1:1万地形图测绘任务,完成航测外业测图626幅,航测内业测图415幅,测绘覆盖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先后完成了塔城市城市规划地形图测绘工程、甘肃嘉峪关至新疆乌鲁木齐西站GPS控制测量工程、南疆二线电力测量工程、克拉玛依油田建设测绘工程等一批测绘项目。制作完成了各种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面模型、数字地表模型、三维点云等,结束了测量人员翻山越岭、耗时极长的原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工作[7]。

同时新疆第二测绘院于2012年初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完成奎屯市部分区域无人机影像图的生产制作,成图面积达23平方千米,影像分辨率为0.10米,采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PixelGrid软件制作。此次奎屯市部分区域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顺利完成,加之前期已经完成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5团场无人机影像图、鄯善无人机影像图的反复试验生产,标志着新疆在无人机低空航摄及后续影像加工处理方面的技术已趋于成熟,将来可以在无人机应急保障、快速获取影像图方面提供新的测绘服务[8]。

4结语

无人机遥感系统是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的有益补充[9],具有高分辨率图像和高精度定位数据获取能力,是当今重要的遥感数据来源。随着国家援疆工作的大规模展开,新疆迫切需要加快基础建设,特别是地图测绘、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化改造、应急、反恐防暴、防灾救灾、环境监测、矿产资源与开发、土地利用与调查等领域急需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正摄影像图数据成果,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快捷方便的高分辨率影像测绘保障服务[10]。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将从关键技术上保证精度满足大比例尺成图要求,从而推进新疆当地地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UAV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LI He-qing1,LIU Jun-yan2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Urumqi830006,China)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ademy,Urumqi83009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AV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Remote sensing aerial data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UAV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 UAV,Characteristic,Application

参考文献

[1]朱京海,梁婷,徐光,刘家斌,问鼎.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13,39(4):97-100.

[2]范承啸,韩俊,熊志军,赵毅.无人机遥感技术现状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9,34(5):214-215.

[3]洪宇,龚建华,胡社荣,黄明祥.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及后续处理探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4):462-466.

[4]韩杰,王争.无人机遥感国土资源快速监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08(2):4-6.

[5]吴荣华,周茂春,申依薇.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探讨[J].江西测绘,2012,92(2):53-54.

[6]王青山.简述无人机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3):100-104. [7].谷国涛,吴良才.无人机遥感技术数据特点及其应用[J].科技向导,2011(35):57-58.

[7]齐彬.新疆首次引入无人机用于国土监测防灾减灾[N].中国新闻,2010-3-12.

[8]朱建辉.新疆二院用无人机技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N].中国测绘报,2012-2-7(3).

篇4

关键词:地形测量;测绘技术;自动化;测绘地形图;工程施工;土地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1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74

在传统的地形测绘中,人们采用的大多是人工测量和人工计算的测量方式。由于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测量的精度不够准确,计算方法也不完善,因此在人工测量和计算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计算出的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技术快速地发展起来,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形测绘中,可以使地形测绘技术更加先进和完善,逐渐变得成熟,建立起了初步的技术体系。测绘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开始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地形测量水平,使地形测绘技术真正走向智能化、自动化。

1 地形测量测绘自动化技术

测绘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可以将多种地形测量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型的测绘技术,它同时具备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测绘仪器的先进化,地形测量技术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中,3S技术以及其集成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3S技术主要包括GPS定位系统、多时相影像数据自动发现技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

1.1 GPS技术的发展

GPS主要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使地形测绘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测绘技术也更加成熟。GPS是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三军联合制成的一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导航定位。这个系统最早是在1994年建成的,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地球,只有极少数的地方还没有被覆盖,约占全球的2%左右。GPS系统能够对全球的任何地方进行全方位的导航定位,精度极高、效率较高、功能很多,并且具有全天候的优势。GPS较之于传统的测量定位方法,GPS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其测量和观测的时间更短,更便于执行。

1.2 RS遥感技术概述

RS遥感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技术的使用不会直接与被研究的对象相接触,它是通过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等之中提取出人们需要或是感兴趣的信息。RS技术包括卫星、摄影、航空等多方面的技术,在世界的各个领域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遥感技术可以根据其波普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声学、电磁波以及物理遥感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已从最初的可见光发展到了红外线和微波光,并由单波段扩展到了多波段,朝着多时相、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并发展成为时空维和动态监测,对地形测量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3 多时相影像数据自动化发现技术

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监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人工测量时,其投入的资金量很大,且花费的时间较长、工作繁复,而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自动化变化监测研究包括很多的内容,例如利用新的影像来和旧的数字地图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使其自动发现两者的区别和变化,并自动实现数据库的更新。从目前来看,变化监测只要是将新旧影像进行配准,再从中提取目标变化。可以使用的最好方法是使三维变化监测和数据库自动更新,将影像目标三维重建和变化监测放在同时进行。

1.4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应用对象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新型的高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会利用原有的数据库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来处理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其优点在于:能够将地球表面的位置环境与空间事物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使其在计算机屏幕上表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的特征是具有多维结构、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标准化数字化、具有丰富的信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将会朝着数据多维化、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 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地形测量技术逐渐走向自动化,相关的测量仪器也开始智能化和系统化。在地形测量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对测绘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测绘技术自动化趋势在加强,向着3G技术的方向发展,相应的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开发,大大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精确性。

2.1 测绘软件和数据库的不断开发

加强研发测绘软件和数据库的力度,增加测绘软件的功能,使其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和灵活。及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导入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使数据库的信息得到及时的更新,以便于相关人员查询,实现数据的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并使测绘数据更加的多样化,能够朝着社会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使测绘技术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方向。

2.2 3G技术及其集成系统的发展

在地形测绘工作中,3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于地形测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测绘结果的精度,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率,必须要及时地更新3G技术及其集成测量手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3G技术存在的问题。3G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提升测量结果的精度。因此3G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数码摄影测量更加普及和深化,使测绘技术朝着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3 地形测量中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形测量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有效融合,专家和人工智能系统在地形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专家和人工智能系统主要是将专家的知识系统融入到计算机中,使计算机模拟出人脑的思维,并具有人脑的容量和功能,使其能够从事智能化的图形,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处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促进测绘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地形测量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如今地形测量技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始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年来,3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质量,改变了传统的地形测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形测量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庚福.浅议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中

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2] 卢宝建.简述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科

学与财富,2014,(6).

[3] 康艳芳.浅议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城

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

[4] 张笑宇,孙艳超,边莉莉,等.简述地形测量和测绘

技术自动化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

[5] 王超.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篇5

【关键词】:遥感技术;电力工程;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技术被引入了进来,经过科技人员的内化,逐渐被应用到各种工程中去,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的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发展。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不直接与目标物接触而感知其性质和状态的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而将遥感技术用于电力工程,主要是应用到输变电工程前期选线工程、进行对比优选厂址及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立体像等制作站址地形图等等,极大的方便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目前google earth的不断成熟,其卫星影像,并非单一数据 ,而是卫星影像与航拍的数据的一个整合,它是利用遥感技术形成的能为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使用的图像成果,大大降低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遥感技术概述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一般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3、遥感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前期选线工程中的应用

Google earth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其有免费版和专业版两种,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软件,对所需的高清晰卫星影像进行浏览,由于google earth和真实的地球物理信息做了匹配,其所提供的地形、大地高、经纬度信息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因此这种由遥感技术形成的图像成果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输电线路工程的线路选线中。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遥感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选线阶段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选线时,在google earth上截取两个变电站之间的卫星影像,通过图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变电站之间的地形、高度、地物和地貌,能够轻易的避开山地、河流、村庄、工厂等等,而且由于google earth 地图的准确性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用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去进行实地踏勘,就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输电线路的路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二,可以利用google earth的地名标注功能,在其上将对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有影响的地物地貌(特别是避开军事区、规划区、地质不良地区等等)进行标注,可以综合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这样的话,可以让专业技术人员,很明了的看出,线路应该怎么走,怎么走更能节约成本。

由以上可以看出,google earth对于输电线路的选择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输电线路需要通过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复杂、冰雪地区等人员到达困难的地区更是能显示其重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完全依靠google earth,要利用经验及其它相关技术进行复核,还要注意影像的现实性,从而且确定下一步到现场踏勘的重点区域并调绘变化的地物。

4、遥感技术在变电站站址选择中的应用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google earth在变电站站址选择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google earth进行变电站选址的工艺流程为:确定变电站站址的大致范围根据已建好的运行站址、输电电线路等数据库,在google earth上进行备选站址的具体定点调入各个备选站点周边的地物地貌数据,进行室内必选,确定较优的变电站站址结合输电线路的情况,对较优变电站站址进行比选,选择最优站址。第二,建立运行站址和输电线路等数据库。由于google earth使用后缀为kml的文件作为保存地标的文件格式,因此只要把包含以后站址、输电线路等基本信息做成excel格式的表格,然后用一个kml Generator工具将excel的文件转换为在google earth可以打开的kml文件,打开kml文件,就可以任意的缩放地图,也可以将原来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详细信息显示出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备选站址的具体定点。第三,收集备选站址的信息。对备选站址的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第二部分的方法,建立kml文件,对备选站址进行比选,选出较优的变电站站址。第四,结合输电线路的情况及当地的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特别需要考虑的是变电站站址周边的原材料情况,避免最基础的原材料的外调,从而节约成本。依据以上信息,从较优的变电站站址中选择最优的变电站站址。

另外,还可以利用google earth与autocad结合,将站址区域的遥感影像插入到到测量的站址地形图中,能提供更为真实和直观的站址地形地貌。

5、遥感技术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走廊大部分要经过旷野、丘陵、高山,其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界中,十分容易受到雷击,可以将用遥感技术形成的google earth应用到输电线路防雷中,下面介绍作者的一点见解:第一,地形是影响输电线路杆塔雷击概率的重要因素,通过google earth可以从不同高度和不同角度对输电线路杆塔所在地形环境进行观察,便于对典型的雷击地形地貌特点进行统计发现,雷击一般发生在比较平缓的连绵山脉。第二,利用google earth对雷击故障查找。在利用雷电定位系统进行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查找的时候,一般认为雷电定位系统中记录的地闪位于输电线杆塔周围1公里的范围内,这样的闪电才会击中杆塔,因此输电线路杆塔的经纬度坐标是进行查找故障的基础,然而,杆塔的经纬度测量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差错,而利用google earth对这些差错进行查找提供了比较方便准确的方法:将输电线路杆塔坐标转换成相应的kml文件在google earth中打开kml文件结合输电线路杆塔明细表,对输电线路杆塔位置是否错误进行判断如果错误,结合杆塔明细表中档距和转角数据,利用google earth中的测量工作对错误杆塔位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杆塔坐标是实际位置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情况下再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对故障进行精准和快速的定位。

6、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遥感技术进行了简述,随后针对由遥感技术形成的google earth成果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的具体的介绍,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作者深知,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为遥感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54-01

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是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基于地籍调查的重要性,以及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先进的测量技术成为了地籍调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立足地籍调查实际,结合地籍测量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测量新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现有地籍测量新技术的优点,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保证地籍调查取得积极效果。

一、地籍测量重要性分析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获取土地信息、鉴定土地权属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地籍测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地区资源、环境管理或是项目开发都十分依赖于地籍测量的结果,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于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主要包括: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③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④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

三、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1、GNSS技术应用

GNSS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和欧盟伽利略。GNSS技术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可在实时处理两个观测站的载波相位的基础上,测量达到厘米级的精度。GNSS具备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全天候观测且观测点无须通视等优势。

高精度GNSS-RTK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网络RTK的发展,为测绘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RTK在城镇建筑区主要用于与全站仪联合测图,由于GNSS-RTK不受通视等条件的限制、误差分布均匀且不存在误差累积、操作简便、随机性强等特点,在城镇空旷地区用RTK实时可以给出图根点的坐标;RTK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等方面应用较广,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空旷,无高大建筑物遮挡信号,RTK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大大减少实测的难度。

2、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采集数据工作和数控绘图工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外结合的数据收集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自动测图和绘图等工作,自动化图形测绘技术完全得以实现,并且使成图难度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对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的,更加方便了图形测绘作业。

目前数字化测绘分三种方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通过采集地籍数据的重要测量设备,实时地传输资料给电子记录簿,然后按照相应的数据格式和配图要求进行数据存储;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测绘方式,这种测量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③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测量方式与上述的方式基本类似,不同之处主要是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

3、GIS技术应用

GIS技术是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为一体,能够进行空间分析、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具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能力的一门新兴学科。GIS技术的兴起,提高了地籍测量的成图效率,加速了地籍调查的进度。同时,GIS的应用降低了野外测量工作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确度。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IS在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均有应用,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嵌入平板或是PDA的测绘软件取代以往纸质图件,并能有效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工作效率。

4、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是基于卫星或是飞机以及其他飞行装置,以此为依托,来收集地面或者研究目标相关电磁信息,判断地球环境和地籍相关资料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记录大量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数据,并依此判断和识别地籍的相关资料。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观测、探测、监测方面的功能。相比较传统的测绘方法,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成像速度快、精度均匀等方面,并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数字化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5、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新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可以高分辨率、快速获取被测对象的空间三维坐标,真实再现所测物体的三维立体景观。在获取的点云数据基础上进行地物要素的提取,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地籍测绘工作都是在二维地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压力越来越大,迫使向着立体化方面发展。由此可见,三维地籍必将成为今后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籍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准性,而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为我国地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测绘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当中,在未来的地籍测量中,必然会有更多的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更好的促进地籍测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刚,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8).

[2] 殷永俊,测绘新技术在国土测量中的应用[J].技术研发,2013(3).

篇7

[关键词]矿产资源 3S技术 地质矿产勘查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17-2

我国的矿产勘察人员结合已有的勘查技术,不断进行积极创新,不仅能推动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还为矿产勘查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地质矿产勘查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1简述3S技术

1.13S技术的定义

3S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是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1.23S技术的分类

我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已经应用于民用和商业方面;对遥感技术的应用也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在城市UIS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①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高空或者外层空间接收的源自地球表层物质的电磁波信息,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实现对地表物质和现象的远距离控制和识别的综合性现代化技术。

遥感技术应用广泛,例如:应用于调查植被资源、观测气候气象并作出预报、估测农作物产量、预测病虫灾害、监测环境质量、交通线路和旅游景点的分布等方面。具体事例为:在详细的遥感图像上,能够直接统计出烟囱的数量、直径、分布和机动车辆的数量、类型,根据它们和燃煤、烧油量的关系,算出相关系数,联系城市实测资料和城市气象、风速变化等因数,进行估算并分析得出城市的大气状况。遥感图像可以呈现水的颜色、灰阶、形态和纹理等差别,针对显示的影像,正常情况下能够对水体的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面积和污染浓度进行识别。热红外遥感图像的应用可以对城市热岛效应实施有效调查。

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属于对地理信息进行专门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分层管理;实现信息数据的组合、分析、再次组合和再次分析;还可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查询、修改、检索、输出和更新。

地理信息系统具备“可视化”的特殊功能,运用计算机屏幕形象地在地图上再现所有的地理信息,是可视化信息工具,表现信息规律和分析结果的直观性,实现对“信息”变化的动态监测。总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输入数据、对突发事件的预先处理、编辑数据、管理和存储数据、检索和查询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数据信息、输出分析结果和对数据进行更新等。

③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包括: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坐标和相关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反映高精度和高效益的显著特点,在军事、民用、交通导航、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土地利用调查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2地质矿产勘查

2.1地质矿产勘查的定义

地质矿产勘查是以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对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运用地质测量的各种综合地质手段和方法,获取准确的地质矿产资源信息,提供矿山建设的设计依据。

2.2地质矿产勘查的方法

对于地质矿产勘查目的的不同,采用选择性不同的物探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最大效益。地质勘查手段具有多样化,但是无论什么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原有案例,运用妥善、合理的勘查方法,达到地质矿产勘查的目的,找到矿产开发的源地。地质矿产勘查的方法有:

(1)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是矿产勘查的基本工作方法,依据地质理论和相关的推论,收集地质矿产的全部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决定勘查的下一步计划,掌握工作区域内地层和岩石的构造了解矿产的基本特征。地质填图法需要结合成矿的相关规律和信息,确定准确的矿产位置。

(2)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是确定矿源,根据地面被风化后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和冰川活动后的现象,发现矿砾分散范围大于矿床范围,按照这个原理推论,结合地形,在山坡、水系和冰川等较大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研究和探索,最后找到矿源的方法。砾石找矿法,需要勘查人员熟练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具备丰富的勘查经验,并加以运用。

(3)重砂找矿法

重砾找矿法是根据勘查人员对疏松沉积物中自然重沙砾的研究,寻找矿砂及原生矿的一种方法。重砂找矿法,对勘查人员观察力和分析力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及时发现沉积物中的重沙砾,还要及时做出判断,指明下一步勘查工作的方向。

3 3S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领域中的应用

地质矿产勘查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地层构造、矿产、岩石和地下水等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勘查运用了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发现矿床的效率,并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矿产资源大部分在山区或者荒漠中,进行人力勘查难度较大,目前在勘查领域中对3S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地质矿产勘查中的难题。下面以3S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的应用为例,进行探讨和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的对环境地质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作出全天的准确定位,详细记录测试的数据并进行编号,呈现当地的地理空间要素和对应关系的空间现象和过程,主要的应用为:分析构造、进行矿产资源评价与模拟预测,制作矿产资源蚀变图。

3.1构造分析

在对福建某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的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对区域线性构造总密度和线性构造矢量平均方位等的数据分析和构造提取,存入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对等值线进行绘制和三维表面的叠加,根据线性构造图和航磁图与重力异常图的叠加,对线性构造带进行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对某地区的区域地层和地壳构造做综合适感地质分析,证明周围地区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2进行矿产资源评价与模拟预测

运用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用加权法对福建地区的某类矿产和地层构造的异常变化数据进行资源评价,具体的过程为:根据断层和矿床资源的距离,分析控制和影响矿产资源的断层;对矿产有影响的断层进行缓冲区分析,制作数据表格;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提取相应的地层,形成新的图层;叠合新图层与缓冲区图层,得到新的图层;把新图层与化探异常叠加得到最后的图层,共同部分就是最有利的矿产地段。

3.3制作蚀变图

根据矿产地区蚀变矿物的光谱特征进行制图,组合各波段图像进行分析,进行信息提取,成图后存入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新的信息层,便于进行空间分析和更新。

4总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满足生活需要。通过科学的勘查方法,推动矿产资源的勘查,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遥感信息技术;农业;运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目前,在农业发展中有着很大的运用价值。

1 简述遥感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作用

1.1 概念分析

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和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

1.2 整体作用

市场销售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的购销、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农产品营销的主体,从而解决农产品的买卖难题,鼓励和促进增收。信息化市场销售服务平台在服务内容上,是产品销售、资金筹措、技术开发、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在服务的期限上,技术和服务实体无比稳固;在合作领域上,要加强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家用和销售环节。在组织形式上,壮大销售的经济人队伍,拓展销售的信息渠道,划分不同产业、区域的影响组织,尽快建立不同服务内容的网络信息营销系统。

2 探讨基于遥感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方式

2.1 利用“3S”提取农业背景信息参与区划计算

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来进行分区划片的,在某种农作物的气候可种植区内还有不同的地物类型,不同的农作物要求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使农业气候区划对农业生产更具有指导作用,将非气象因子引入到农业气候区划中。农业气候区划对象中往往对土壤pH值要求很高,根据土壤类型分布可以得出土壤pH值的分布,将其作为区划的一个关键指标,使得区划更加有实际应用意义。利用GIS将土壤分类图作为一项数据层参与气候资源数据层集运算,得出包含土壤类型信息的区划结果。譬如,在江西省万安县在全省优质早稻种植气候区划和万安县脐橙种植综合区划中,除了应用1∶25万的地理数据,还结合了TM影像数据,辅助GPS定位抽样,把早稻、脐橙的可能种植区(农田、荒山荒坡)提取出来,排除了山体、水体、居民点、道路等不能种植脐橙和早稻的区域,把可能种植区与农业气候区划图做逻辑交集运算,得到了全省优质早稻和万安县脐橙种植规划图(见图1)。

图1 江西省万安县脐橙种植区划

2.2 大气污染监测管理

无论是点源污染,还是线源污染,其空间分布以及属性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而污染扩散的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同样可以作为GIS的空间数据组成部分,所以基于GIS可以建立大气污染扩散模型,进而GIS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以表现污染物强度空间分布,可以查询强度分布状况,并可以结合其它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价分析。譬如,包头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城市,包头关于大气污染扩散的研究工作较多。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1982针对包钢地区的烟气综合治理规划,利用风洞模拟试验、现场实验等提出了“大气输送气候学模式”(ATCM)。1989年包头市环境监测站,针对包头新市区大气扩散模式和SO2容量计算,提出了基于美国EPA的ISC(工业复合源大气扩散模式)的城市多源高斯模式。这些模式的建立为包头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包头市的研究工作中,利用1月份平均风速、风向、频率,并将其换算为风频表,对包头市的37个高架点源造成的地面SO2浓度的空间变化进行模拟。

将模型预测结果图与包头市环境监测站绘制的等值线图相比较。模型在工业区的预测值比较切合实际,在昆都仑区,预测值偏小,原因应该是由于包头地区在1月份特定风向条件下,工业污染对该区域的影响比较小,相比之下居民取暖燃煤造成的SO2污染就较突出。总体来看,无论从工业区还是居民区,模型预测的SO2的浓度不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

2.3 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

遥感技术具有客观、及时的特点,可以在短期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地面信息,用于农情监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20a,农作物遥感监测一直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七五”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北方11省市小麦估产起步,经过“八五”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研究,到“九五”建立全国遥感估产系统,使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向实用化迈进。目前已经具有对全国冬小麦、春小麦、早稻、晚稻、双季稻、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的估产及其长势监测的能力,在作物收割前2~4周提供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数据,每10d提供1次作物长势监测结果。这些信息为国家掌握粮食生产、粮食储运、粮食调配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服务。 这些业务运行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和计划、调控粮食市场、及时合理安排地区间的粮食运输调度、宏观指导和调控种植业结构、提高相关企业与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做出了积极贡献,标志着我国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已进入新的阶段。

2.4 精准农业

在精准农业作物信息遥感获取理论和方法方面,突破了作物长势、养分等信息的遥感获取关键技术,开发出了作物叶面积指数(LAI)、氮素、叶绿素、水分等系列探测仪器设备,建立了基于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的作物株型结构参数探测模型,提高了作物LAI和长势的遥感监测精度,提出了作物荧光被动遥感探测技术方法和基于红边特征、弱水汽吸收特征的植株水分光谱探测方法,建立了作物冠层组分垂直分布梯度与营养诊断应用模型。为解决农田信息快速获取的瓶颈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平台、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作物信息获取体系,提出了以星-机-地同步观测实验为基础、生化组分遥感填图为手段、作物C/N代谢平衡和优质均一化产品为应用目标的农学参量定量反演综合方法,实现了遥感“面状信息”与地面“点状信息”有机融合,显著提高了作物、土壤信息获取精度和判读能力。

2.5 作物估产

目前主要应用于:

2.5.1 大面积作物环境监测

如通过NOAA卫星遥感影像的绿度值,了解大面积作物的分布和长势,并根据该作物在某一些地区的生长日历(拔节、开花等)和气象卫星所提供的资料,对某一作物地区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土壤水分的保证率和流行性病虫害等发生早期警报。

2.5.2 大面积估产

如利用陆地卫星进行某一作物的生态分区,收集每一生态分区内历年该作物的产量以及有关的气象资料建立产量模式,同时进行与卫星同步的高空、低空和地面光谱观测,然后根据卫星影像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某一作物的产量估测。

3 结语

农业地理信息平台是土壤学、生态学、农业、地理学等基础学科与通信和网络、计算机、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对土壤和农作物宏观和微观监测,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环境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农业地理信息平台突破了信息受到区域限制的局限性,将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提升到快速调查、分析、监测、诊断、决策进而管理的新高度。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进行农用土地资源调查、作物估产和气象灾害、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等方面。农业已成为遥感技术最大的应用部门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新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化体系[J].农村经济,2003(05):23.

[2] 马云峰,陈建,李伟清.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4(05):3-5.

篇9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内蒙古高原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

A.甘肃省 B.山西省 C.湖南省 D.福建省

3.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工程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该工程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东南沿海为市场

C.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但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利

D.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以中亚为主要气源,以新疆为补充气源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图2),回答4~5题。

4.图2中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途经的省区为( )

A.河南省 B.湖南省 C.山西省 D.河北省

5.下列工程或交通线路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不相交的是( )

A.晋煤外运线路 B.京广高速铁路

C.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D.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

2012年11月9日夜间至11月14日,东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中东部出现强降雪天气,黑龙江鹤岗市降水量为55.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达49厘米,为历史同期第一位。据此完成6~7题。

6.中央电视台预报这次东北地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所用的卫星气象云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如果要确定在雪灾中被困车辆的准确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视频传输技术 C.遥感技术 D.人工实测

2013年初,我国北方多次受冷空气影响,渤海海冰发展迅猛。根据国家海洋局利用卫星遥感在2013年1月17日对海冰监测显示,渤海海冰面积约为26 180平方公里,对海上航行、渔业生产和海上作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据图3完成8~9题。

8.利用卫星遥感在监测海冰时能够( )

A.监测海冰面积的动态变化

B.分析海冰发生的原因

C.预测海冰面积发展的趋势

D.控制海冰灾害的发生

9.这种监测技术的特点具有( )

①探测范围大 ②可进行空间分析 ③能够获取监测对象的三维坐标 ④获取信息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2年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十四颗和第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据此完成10~11题。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定位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 )

①授时 ②测速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与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

B.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连续性等特点

C.建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星座是由35颗卫星组成

D.拥有北斗导航信号接收机既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可以知道对方位置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干线和支线总长度为7 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主要气源来自中亚国家,国内塔里木盆地增产气和新疆煤制气为补充气源,可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是国家能源重大干线管网工程,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5 220公里,预计2015年全线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线和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和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缓解国内多个省市的天然气供应紧张状况。

材料三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4)。

(1)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管线相比,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管线有何优势?

(2)说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4)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意义。

13.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示意图(图5),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一期工程的起点是哪里?中线与东线工程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2)分析调入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3)简述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对调出区带来的环境问题。

(4)简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过程中为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材料二 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导航系统除了提供授权服务,还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如要问路,只需将相关内容发短信给卫星,系统就会及时反馈信息,实现人与卫星交流互动。

材料三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示意图(图6)。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能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与美国GPS相比其独特的功能是什么?

(2)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解析与参考答案:

1.解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答案:C。

2.解析:根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道走向可以看出,其经过选项中的甘肃省、福建省和湖南省,没有经过山西省。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走向和气源保证情况。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西跨度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气源为中亚,以新疆沿途气区为辅助气源,天然气需求市场以东南沿海为主;该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有利。答案:D。

4.解析:由图可知,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途经的省区。答案:A。

5.解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是把贵州、云南及广西的水电与贵州、云南两省的坑口火电输送到广东,其输电线路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不相交。答案:C。

6.解析: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所使用的卫星气象云图是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影像,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而得到的。答案:B。

7.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确定被困车辆的准确位置需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答案:A。

8.解析: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海冰灾害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不能够分析海冰发生的原因,也不能预测海冰灾情发展的趋势和控制灾害的发生。答案:A。

9.解析:卫星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获取信息及时、投入人财力少、效率高等特点。答案:C。

10.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具有定位功能外,还具有授时和测速功能。答案:A。

11.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俄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仅形成了覆盖亚太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还不具有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短信功能既能知道“我在哪里”,又能知道“你在哪里”。答案:B。

12.解析:略。答案:(1)气源充足,能覆盖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地区。(2)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我国东部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3)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汽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4)①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②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有效缓解华中、华南地区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保障供气安全;④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和新疆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⑤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篇10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土地调查;土地测绘技术;应用;遥感测绘技术

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土地管理工作,因此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才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现代测绘技术相较于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在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上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和优化。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我国土地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我国目前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相关内容,在现代测绘技术内容阐述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应用,这样才能够实践理论相结合的进行综合性阐述,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

1 简要叙述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对于目前土地测绘工作的主要意义

相较于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现代测绘技术包含的内容更加的广泛和丰富。这主要是现代测绘技术完美的融合了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进行土地测绘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了三项现代技术,首先是测绘过程中的全球定位技术;其次是测量过程中的遥感技术;最后是测量过程中的3S测绘技术。除去上述三种主要的现代测绘技术之外,还有很多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实际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范围以及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没有上述的三种现代测绘技术突出。现代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目前已经基本涵盖了土地测绘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今天,在进行土地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土地调查工作,土地规划工作以及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土地测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伴随着我国土地测绘工作过程中的现代化要求,自动化要求以及智能化要求,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逐渐的呼应和改变发展。根据目前实际应用的反馈来分析,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土地资源测绘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仅仅实现了我国土地节省的目的,还在土地可持续化应用规划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已经给我国的土地测量带来了非常深远的意义,具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潜力。

2 简要叙述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应用调查

2.1 在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实际的土地现状进行相应的勘察

在现代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就是针对土地资源的现状勘察。在土地资源勘察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主要的工作流程为现场的实际勘察,现场的实际测量,对现场测量数据的校正,根据现场测量结果进行图片编辑以及对相应的测量结果的管理以及保存等流程。在实际的土地勘察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流程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地勘察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一环节和流程进行细致的衔接。目前在土地勘察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比例为1:1000,通过这种形式的测量数据在图纸中进行数据体现。在现场土地勘察的过程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测绘解析法。通过对于数据的测量将数据传输到电脑进行保存。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测量数据的分析和绘制。

2.2 在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过程中要针对土地的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

在现场土地测量结束之后,我们就会根据现场的测量数据来进行实际分析,我们分析的重点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土地的可利用空间;其次是土地的数据信息分析;再次是土地的结构分析,最后是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分析。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能够得出土地的开发评估。根据土地开发评估数据同相似的土地资源进行比较得出综合性的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效果,找出土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和办法。特别是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对土地测绘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土地资源的无谓浪费,避免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直接损失或者是间接损失。

2.3 在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过程中要依托现代测绘技术找出土地资源的未来发展潜力

对土地测量数据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能有效的分析出土地资源的发展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扩展土地的利用有效途径。在土地潜力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首先是单指标土地资源潜力评估;其次是综合指标的土地资源潜力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估还能够为日后土地资源升级改造整合提供便利。

3 简要叙述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简述现代测绘技术中3S测绘集成技术的应用

3S集成技术是一项整体技术的综合,由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而来,实现土地的监测、应用分析和管理等内容。随着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日渐完善,其在土地调查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所包含的功能有数据采集、分析和产品的利用等,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高精度调查和动态监测,达到实时化、全方位、精确化的监测模拟。

3.2 简述现代测绘技术中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技术发源于军事领域,由于其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满足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要求,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土地测绘中得到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球定位技术的基础是通过全球定位的24颗卫星,通过卫星数据接收装置获取信号,接收的信号具有全天候、无障碍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土地信息的精确测量。

3.3 简述现代测绘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是计算机设备,通过专业软件对土地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归总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的影响因素比较广泛,如土地的环境因素、地形因素、土地的风土人情、土地的区域地段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处理,可以加快信息获取的速度,经过软件的处理以数字和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刘万利,张伟.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C].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篇11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前言

工程测量是在工程建设中进行的测量设计对于施工的管理,对于施工的监督的各种测量理论的技术的总称。对于工程测量技术的测量涉及到建筑施工、水利设施的建设、交通运输、矿山开采等项目。其中,主要具体的内容包括设计图纸的描绘和比例放样两大部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工程测量的技术发展的也非常迅速的发展起来。本文阐述了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 工程建筑测量具体技术的发展与具体作用

1.1 工程测量技术特点的分析

因为工程测量和其他测量的方法和工具都不相同所以对于沉降仪与测斜仪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与之相关的测量过程中的认真的态度和精确的方法也是测量的准确的保证。(1)特殊时效性在测量工程建筑中的体现。对于基准坑的检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为测量结果是不断的变化的,对于一定是时间以前的产生的测量时间已经失效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对于基坑的测量要具有及时性和24h随时随地可以采取数据的特点。(2)同等水准精度的一致性。工程简述测量实际操作中对于基坑的测量是相对数值,只要在基坑检测中对于同一位置进行检测,对于前后可视距离的误差都可不加考虑。(3)超高精度地确定。普通的工程建筑的测量只是达到了毫米级,但是对于基坑等一些要求高精密度的施工中要求使用高精密仪器。

2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2.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要实现精确的经纬度定位只需要其二十四颗卫星接受地球任意一个区域上四颗卫星的信号信息即可。该技术的精确定位对于提高测绘技术的精准性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海、工程测量和军事等领域。该技术对工程测绘技术的强大作用效果体现在:不受时间限制的全天候监督和测量工程测绘项目,能根据指令为工程数据控制中心发送实时的定位信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运用;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具有科学有效性,这些信息是靠谱的,所以能被放心的应用于各种施工过程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避免信息错误或者误差而导致的工期延长,施工效率降低以及资金回笼漫长等问题。然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虽然能精准的收发相关的数据,但是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不能确保它不会受到恶意的篡改和盗取。也就是说,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测绘部门还需要采取措施对卫星数据进行保护并备份保存重要的数据于主控制室中。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又被称为地学信息系统,简称 GIS 系统。它与GPS 技术、遥感技术 (RS) 合称为 3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测绘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储存以及三维可视化输出输入,还能够进行必要的预测以及辅助决策。GIS 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工作流程一体化,以及对环境的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目前 GIS 在测绘、水利、气象、环境和城市规划中得到大量的应用,用来解决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资源开发、环境监测、地质矿产、水利农林等所需的信息系统建设,帮助实现项目的自动化、实时化和信息化等。GIS 系统可以更准确的进行地理信息的数字化提供与建立,从而加快工程测量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是涉及环境、测绘遥感、空间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科学,它的作用十分强大,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地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保存和管理,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的进行预测预报、空间提示和辅助决策。该技术能够使测绘实现了野外数据的采集。通常来讲,野外测绘由于受到地质状况和环境的影响工作难度较大而且测绘出来的准确度并不高,而地理信息技术正是解决了实地测量的难题,直接通过系统设备就能将实地的数据上传到控制中心,在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性同时也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

2.3 遥感技术

当前,遥感技术 (RS) 能够实时的对大面积观测地带进行测量,而且分辨率较高,投资较少。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地形图各种比例的都有,能实现快速的提供工程测量中所需的基本地形图和地籍图等。

2.4 数字化测图技术

我们也可以用计算机成图技术来称呼数字化测图技术,本项技术有机结合了测量工作和计算机技术,促使测量成图得到有效实现。测量工作如果在野外开展,那么实地测量过程中,通常将大比例尺给应用过来。在构建地理信息系统之前,需要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来处理原图,如果地面数字图具有符合要求的精确度和比例尺,那么就可以直接利用数字化、摄影以及常规方法来采集数据,依据计算机中的成图软件,就可以用数字的形式来形象生动的表现地图中的坐标点; 通过研究和分析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原理,传统的纸面测图原理是其基础,然后将数字图形处理方法和数据库技术给应用了过来,以便对地图的测量数据进行获取、识别、转化和存储,并且借助于处理机来适当的修改绘图;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应用数字化技术来高效处理电子地图,这样获得的电子地图方可以具备较高的精确程度。

3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 用于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建立

采用现代信息测绘技术所建立的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是实现工程测量的重要前提,该技术的优点是作业时间短、成本低以及测量精度高。工程控制网的性质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的测量精度。

3.2 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顾名思义指的是监测物体的形变、倾斜度等状况。因此在高层建筑、水库大坝、大桥等工程建筑中变形监测必不可少的。变形监测因其监测环境复杂、监测技术要求高等以至于常规的测量手段很难满足其测量精度要求。基于现代信息测绘技术的变形监测机制可以得到毫米级甚至亚米级精度。

3.3 用于地质、水电工程中的测量

目前,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 的广泛应用,使其在工程测量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GPS测量技术的先进性,他不但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导航、变形监测,而且还被应用于地质、水利水电方面的测量。传统的地质、水利水电测量受制于地形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往往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点、传算点和过度点,并且控制测量往往还要受到时间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GPS测量技术则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使控制点的选择变的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不受时间、天气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GPS测量技术优势即为明显。在地质、水利水电工程中,利用GPS测量技术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3.4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测量技术日趋成熟,摄影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测绘工程中。摄影测量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它的测量,不需要与物体发生接触,那么将会在外业作业中更加广泛的使用本项测量技术。将本项测量技术给应用过来,可以促使外业作业的工作强度得到减少,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技术本身的质量、精准度较高,在城市建设、水利等工程中,都可以广泛应用。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过来,可以对测量地点的三维空间信息精确获取,之后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适当处理这些信息,对测量需要的数据进行获取。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方法,在测绘工程测量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摄影测量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精确的工程测量时工程建设的保障。一个国家要想造出优质工程、世界级工程与这个国家的工程测量技术的精密与先进与否有着直接关系。随着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技术正在向着数字化、可视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支优秀的测量队伍,不断充实自身知识,紧跟测量技术发展的脚步,引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UAV(Unmanned Air Vehicle)、遥感、国土资源管理

1 无人机遥感简介

无人机遥感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专题化快速获取国土、资源、环境等的空间遥感信息,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能力的应用技术[1]。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从最初的侦察、早期预警等军事领域扩大到资源勘测、气象观测、测绘等非军事领域,且测绘成果又再次应用服务于生态环境监测、国土规划、城市建设与规划、农业生产中的精准估计、森林防火减灾、矿山开采监测、自然灾害期间空间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以及灾情评估与灾后重建等各个行业领域。相比航空卫星和载人机遥感方式,无人机遥感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点。

2 机动快速的响应能力

无人机系统运输便利、升空准备时间短、不需机场,起降受限小,操作简单,可快速到达监测区域,机载高精度遥感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2.1 性能优异

无人机可按预定飞行航线自主飞行、拍摄;航线控制精度高,飞行姿态平稳。飞行高度从50m至4000m,高度控制精度10m;速度范围从70km/h至160km/h,均可平稳飞行。在山区多云多雾等复杂气象条件下,可以进行云下航摄飞行,从而能尽可能保证拍摄工作及时、准确地完成。

2.2 操作简单可靠

飞行操作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并有故障自动诊断及显示功能,便于掌握和培训;一旦遥控失灵或其他故障,飞机自动返航到起飞点上空盘旋等待。若故障解除,则按地面人员控制继续飞行,否则自动开伞回收。

2.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

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数码成像设备,具备地表连续覆盖、垂直或倾斜成像的技术能力,获取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分米级,适于地形图测绘及正射影像制作。

2.4 使用成本低

无人机系统的运营成本较低,飞行操作员的培训时间短,系统的存放、维护简便,还可免去了调机和停机的费用。

3 无人机遥感在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1 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无人机遥感的需求性分析

贵州处于中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地形切割剧烈,相对高差大,属岩溶化的高原山区,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持的省份。地处亚热带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d,是一个兼具卡斯特山区地貌和多云雨季风气候的特殊地区[2]。

为提高我省国土资源动态监测能力,探索复杂地形地貌环境下进行动态监测的新途径,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水平和效率,获取能够直观地、实时动态地反映资源利用现状的多源、多尺度的、对监测范围小而分散、实效性强的高分辨率、低成本遥感影像数据,正成为我省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定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了无人飞行器遥感监测系统,并联合进行了多次验证航拍和示范应用。目的是为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执法检查和矿山资源监测等提供从影像获取、数据快速处理、变化信息自动提取到报告数据自动生成等的全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流程,推进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进步。

3.2 无人机遥感在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2.1 土地利用资源管理

无人机遥感在我省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全省万亩大坝(坡度在6度以下,面积大于一万亩集中连片的耕地坝子)及其周边区域实施监测监管。

根据当前的形势和工作需要,为了抓住全省耕地保护的主要方面,强化基本农田重点区域的监管,贵州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委托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对全省已查明的惠水县涟江大坝等47个万亩耕地大坝开展无人机遥感监测,利用此监测成果能够深化对土地市场的治理和整顿,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实施管理;能够有利于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能够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能够规范发展土地市场,不断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和基础业务建设等各项常态化及非常态化的的土地管理实施。

无人机遥感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无人机高机动、便捷、低使用成本、云下航摄飞行的技术优势便于对矿区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统计监测时段监测区内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及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情况。

3.2.2 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和快速应急响应

贵州省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多发的地区,全省自然灾害损失的50%都是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我省的许多城镇、建筑、交通、重要工程设施,严重制约了我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相应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为我省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重要工作。

无人机机动性强,适应复杂条件下飞行的特点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做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获取受灾地区的影像数据,为抢险救灾提供及时的数据保障。 2010年6月28日,关岭县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我院无人机组马上赶往灾区,对灾区实际情况进行航拍,快速地提供了“6.28”抢险救灾的第一手空间数据资料。

3.2.3 测绘服务

长期以来由于贵州特殊的地形及气候条件,卫星影像获取周期长、难度大,这大大制约了我省地形图的更新速度和更新能力。无人机遥感获取的高空间时间分辨率影像数据破解了这一难题。利用获取的无人机影像数据,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实现1:2000和1:10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工作,且经过检验,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测图要求。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曾利用无人机实现了城镇1:1万”3D”产品的快速更新;完成过福泉市区、黄平县城两城区的1:1万地形图(DLG)的生产;还制作过威宁县烟草土地整治项目的1:2000地形数据测图,且经过实地检验,最大高程误差0.8米,最大平面误差0.4米,满足1:2000航测成图的精度要求。此类项目的成功实施,证实了无人机航测遥感为我省测绘产品的快速更新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是提高测绘应急服务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城市的迫切需求,为全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快速更新保障。

4 结论

无人机遥感的特性决定了它在航空遥感领域里必定会占有一席之地,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提升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说,在贵州省的实际应用中,无人机遥感还处于探索阶段。

国土资源管理涉及面较广,无人机遥感在此领域的应用也呈多样化特点。除了上文所述的应用领域外,还在很多较小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但就目前贵州省的无人机遥感发展趋势来看,在应急救灾、国土资源快速监察、数字城市建设系统的数据更新及新农村建设及规划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总之,以无人机遥感技术为核心,通过"3S" 技术在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形成一套高效、便捷、准确的土地资源监测系统,可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高科技手段。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GIS;GPS;RS;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02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自2007年7月启动以来,在国务院的精心组织和全国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已经全面完成,依据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所建立起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也相继投入使用。在“后二调”时期,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土地整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日常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与技术保障。

农村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点任务,它是指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它需要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航天航空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及互联网等多种技术,建立起相应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2 3S技术概述

3S 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遥感 (R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的统称,因为3个技术名称的英文缩写中都含有字母S,故称3S。

2.1 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字头缩写词 NAVSTAR/GPS 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GPS 是目前最先进、应用最广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由3个独立的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部分,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为所获取的空间及属性信息提供准时或实时的地理定位及地面高程模型。

2.2 RS技术

RS即遥感(Remote Sensing)可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的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也就是利用空中的飞机、热气球、宇宙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面装载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探测地面物体性质,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历经数十载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地质探测、气象预报、军事侦察等领域。

2.3 GIS技术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出空间信息,从而为规划、管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经过了40余年的发展,GIS以其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管理功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IS软件是GIS系统的核心,它可分为系统管理软件、GIS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三种,本文中选用性能优越的ArcGIS9.2作为构建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GIS平台软件。

2.4 GPS、RS、GIS三项技术的融合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者中遥感(RS)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提供了高分辨率的航摄照片和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遥感(RS)信息具有多时相、动态采集空间信息的特点,所以它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信息源;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调查中实地采集最新的坐标高程等空间数据,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并可以精确引导遥感(RS)调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则对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的空间数据和遥感(RS)提供的影像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储存、组织、管理,并为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3S技术各自迅速发展,同时也趋向于相互之间的集成与融合,这三种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不论是单一方式还是综合集成方式,都将极大地提高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和利用的效率,都会对为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等土地管理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3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设计

3.1 数据库体系结构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含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其中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需要通过外业调查、内业数据加工处理、建设数据库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形成,因此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而国家级、省级、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都是在县级数据库基础上通过逐级汇交集成整合而成的。

3.2 数据库逻辑结构

由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元数据、矢量数据元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元数据及其他元数据组成元数据库;由包含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与包含统计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及其他数据的非空间数据库共同组成主体数据库;元数据库和主体数据库共同组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外部接口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内容,系统设计要按照先进性、高效运行、建库与更新有机结合等原则进行。

3.4 数据库建设流程

3.4.1 建库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人员安排、员工培训、数据源准备、制定建库方案、设备采购、软件准备、建立规章制度等。

3.4.2 数据采集和处理

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

3.4.3 数据入库

主要包括栅格数据、属性数据、正射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元数据、其他数据等的检查、处理、入库。

3.4.4 进行成果汇交

主要包括文字成果、数据成果、表格成果与图件成果在内的各种成果的汇交。

4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的实现(以凌海市为例)

4.1凌海市二调简况

凌海市位于渤海辽东湾畔,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黄金部位,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工业基础扎实,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产业发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之美誉。

凌海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覆盖全市21个乡镇(含娘娘宫、松山)、2个街道办事处、1个原种场,354个行政村,人口53.7万,土地总面积为2995.4455平方公里,调查涉及177幅1:10000正射影像图,调查数据量为图斑74983个,线状地物140805条,零星地物13857个。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没有科技手段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必须借助3S技术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凌海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子系统和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应用子系统两个子系统。

4.2 建库子系统

建库子系统包含图像处理、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图层编辑、矢量化采集、电子数据采集、属性数据采集、地类转换、检查与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共九个功能模块。

4.3 管理应用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包含数据库维护与管理、数据库安全管理、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管理、信息查询、专题图制作、统计汇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本农田分析、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分析与管理、日常更新与年度变更、历史数据管理共十一个功能模块。

4.4 系统应用体会

凌海市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是基于Mapinfo7.0平台开发的,管理的是2000年和2006年两个版本的土地利用数据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能满足日常土地管理的工作需要,凌海市现使用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由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是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基于Arcgis9.2平台的以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为数据源的凌海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已经一年多了,总体来说系统表现良好,相比第一次土地详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其技术平台更加先进,功能更为完备,数据更加准确,效率大大提高。不足的地方是极个别图斑权属地类调绘不够精准,须及时启动纠错程序予以更正,这些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日常更新与年度变更功能模块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是数据库的生命,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是其基本的质量特性,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完成后,为了保持该数据库的现势性,使得土地管理工作能够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必须定期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及时更新数据库系统。

5 结语

随着ArcGIS平台的升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维影像、时空回放、云计算等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实现质的飞跃。科技的发展总是给人以惊喜,伴随着3S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系统建设必将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S].

[2]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S]. 2007年12月

[3] 王文卿.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J]. 测绘通报. 2009年06期

篇14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利用多颗人造地球卫星,直接在空中将遥感图像定位,从而能够精确定出探测目标的准确位置,进行对探测目标的实时位移变化的研究,进一步发挥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给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5]。“3S”技术在各自应用领域各具特色,但亦有其局限性。三者融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信息实时,准确,整体、快速、动态的反馈与管理。

2“3S”技术在森林生态旅游上的应用

2.1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基于GIS技术,建立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空间数据库,不仅优化了查询和管理等方式方法,而且还凭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处理能力,迅速完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利用RS技术将高分辨遥感影像图全面、形象直观地反映区域的地理要素,并根据其所反映出的色调、形状、范围、纹理等要素,来营造出森林生态旅游区域内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并采用GPS的导航定位技术,可为旅游资源的分布提供准确的定位。2.2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根据森林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区域性、实时性、整体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其调查成果要求有较高的精准度。因此,应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不但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因耗时过长造成结果不精确,特别是在历史数据的获取、动态监测的时间以及数据的更新等方面无法满足要求。而RS技术可以将历史数据、动态监测以及数据的更新的问题一一解决,并满足了对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大范围、动态、周期性监测的要求,从而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和成果精度保证;GIS技术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和数据库更新的功能,使区域范围内大量的遥感信息和衍生的资源、生态环境专题数据得到有效统一的管理,因此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动态分析,建立动态数据库的最佳手段;GPS技术高精度的定位使遥感信息、各种生态环境和资源专题数据及研究成果的空间精度有了可靠的保障。“3S”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区域性调查和动态监测,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等领域内各种信息由原始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直至成果的多维直观显示等一系列实用性技术难题,为有特色的生态环境提供景观旅游服务。2.3在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在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中,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对生物、水土、大气、噪声等各个因子进行空间评价和分析,并以专题图的形式呈现。GIS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环境影响范围内不断表现其过去、现在以及可预测的将来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运用GIS技术可以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多因子的综合评价,例如污染物数字浓度模型生成、景观视觉效果可视性分析、坡度坡向三维立体效果分析、水文分析、评价图形生成等。GIS和RS技术结合还可生成不同的土地利用专题图,如某一区域的生态系统植被分布图、水体分布图、交通系统图、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图等,可用于综合评价区域环境影响和战略环境影响。2.4在森林生态旅游信息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基于GIS技术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可以方便信息系统的更新与查询,并可以进行多信息源支持下的辅助模拟与决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动态维护的旅游信息系统,更为适合不同需求的游客来拟定旅游方案。同时,根据森林生态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游客可根据某一属性的所有空间特征的位置和分布优先进行选取,亦可对路线、距离和时间等方式迅速检索出所需的数据。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