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

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09: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篇1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空间设计

1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式和思想内涵,其中融合了哲学、科学、空间等多个学科内容,并在历史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文化的精髓。茶文化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集合。其中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了茶生长的环境、生产材料和茶农等,精神财富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茶文化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古代人民在经历了种茶、采茶、制茶等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提炼,在历史的洗涤之后,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特色,并体现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茶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品位。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合,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使茶艺设计更具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文化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和核心,从古至今,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多以茶文化为前提和基础,从茶室建筑到各种艺术纹样,都渗透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虽然对于茶文化的表现手法有所差异,但是设计的核心元素是茶文化,充分体现了茶文化的思想艺术特色。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例如古代图腾、纹样、宗教符号等,这些内容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思想情感的体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集合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这些茶文化元素也得广泛的运用,并在不断的提炼整合更加丰富的艺术特色,既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形式,使茶艺室内空间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气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对茶文化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茶文化符号的抽象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对传统的茶艺空间进行有效整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气息,使文化得到有效的延伸,可谓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首选。由于中国茶文化已经有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人们对茶文化已经构成了既定的印象与思维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变形处理,既使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象征意义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在新旧元素的结合中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体现更加新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最后是茶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茶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底蕴,通过对这些符号的重新组合,能够形成更全新的形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同时也与时展潮流相一致,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除了以上三种设计元素的应用外,还可以利用外来文化元素与传统元素的融合,其中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具有国际审美特色,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风格更贴近国际友人的审美标准,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风格更具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室内空间设计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茶艺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是彰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茶艺室从最初的以满足人们饮茶需要逐渐转变为休闲活动场所,为人们营造一种充满浓厚茶文化氛围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这里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品茶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对于茶艺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满足饮茶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的享受。因此,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也越来越与时展潮流相迎合,从外在建筑形态到室内装饰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强调茶艺室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强调其文化思想内涵,给人以浓厚的茶文化气息,传达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现代茶艺室从外在建筑到室内设计都各具特色,但是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茶文化作为前提和基础,以茶文化作为情感延伸,不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茶艺室中得到展现,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提升了茶艺室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

2.1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审美价值

茶艺室作为茶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一方面,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设计,任何元素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需要与其它元素相结合,以体现整体空间的文化特色和品位。茶艺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是时代文化风貌的体现。另一方面,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与时展紧密相连,历史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文化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源泉,二者只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才能真正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发挥作用。

2.2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对应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文化回归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多。基于文化回归的基础,许多室内空间设计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也没有脱离这一设计理念,许多优秀的茶艺室内设计都充分运用了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但是也有一些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完全脱离了传统文化的,这种说法是难以立足的,首先,任何设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历史发展相关的,无论设计师是否刻意地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但不得不承认,历史的印记总会或多或少地渗透到设计作品中,因为任何设计作品都是在时展中存在的,设计师也同样生活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与他们的设计行为紧密相连的。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历史的体现和延伸,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只有真正在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并对此进行积极的开发整合,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使茶艺室空间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也能够使传统茶文化得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2.3实现了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室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艺室内设计也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优秀的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二者的融合与提升,缺少内容的形式是空泛的作品,没有了实质的文化内涵;缺少形式的内容是干枯的作品,缺少了艺术的灵动与美感。因此,缺少任何一部分的设计作品都不是完美的作品,设计师要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并融入深刻的思想情感,通过对人们生活活动的需求展现,进而体现设计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价值。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隐喻。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美感,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出设计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以传达出作品悠远的意境之美。合理地运用隐喻手法,就需要设计者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并将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能够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基础和源泉,同时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茶文化既是茶艺室内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师理念创新的源泉。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茶文化的运用十分广泛,也为当前人们审美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不仅丰富了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层次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随着设计师个人文化理念的不断提升,他们对茶文化的内涵价值也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运用这些文化元素时,能够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更具审美价值,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的运用能够使茶艺室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入造型、色彩等元素的合理搭配,能够使茶艺室更具审美特色和历史感,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精神体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影响和冲击。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为茶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础,对茶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国内的一些茶艺室内空间设计逐渐被同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民族特色更加弱化。这一现象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使中国茶文化也面临着不小的危机和挑战。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如何使中国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是当前的首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茶文化也必须紧跟时展潮流,融合创新设计理念,使茶文化得到全新整合,在充分发挥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方式,使中国茶文化彰显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魏颖艳.传承、融合与超越———现代包装设计的传统回归[J].甘肃高师学报,2010(1):93-95.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455.

[3](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卡特琳•格鲁.艺术介入空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1.

篇2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概念

作为精神符号的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某种时态下的社会现象。社会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油画中的人文精神不同程度地展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精神文化追求。通过艺术展现社会生活,将社会、个人和自然等内容通过油画形式体现出来,这是现实主义油画遵循的原则。现实主义画家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从社会中的某些真实形象和典型场景中提取意境,进行情感、意向和评价等方面的表现。笔者认为,油画作品只要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或表现某一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内涵等,即为现实主义的油画艺术。

二、我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的人文精神体现

1.中国古典人文精神油画起源于西方,我国的油画家将西方油画和国内文化相融合,进而给这种艺术方式加入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经过不断摸索与探求,汲取其精华,使我国现实主义油画艺术逐渐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单纯描摹大自然,后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得一些山水画更多地融入了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认知,这样的山水画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值得回味的人文精神。油画传入我国后,中国艺术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而通过油画抒发自身情感、表达某种意愿、突出某个主题,这也是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在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的体现。2.技法与人文精神结合在我国,油画不是将西方技法与我国的现实场景进行单纯叠加,而是经过不断发展,实现了中西方绘画技巧与人文精神的有机交融。国人通过不断学习与创新,使得这门艺术形式与西方油画和以往的中国山水画都存在差异。如,刘海粟将中西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其作品线条简明、颜色厚重,散发出独特的民族气息。创作者在进行油画创作时,将本民族的内容进行融合利用,是时代所需,也是必然的选择。我国的油画艺术不是对西方艺术的单纯模仿,而是融入了国人的心理感悟,是对西方油画的创新。3.人文精神是最终落脚点我国的一些油画作品中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融入油画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地追求丰富的样式和风格,而是为了表达艺术的终极人文关怀。如果一门艺术缺失了文化底蕴,即作品没有精神力量的有效支撑,久而久之,就会形式僵化,最终趋于衰竭。近年来,很多画家将普通民众作为创作对象,这种绘画题材的大众化恰恰说明了画家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艺术家需要深入生活,感受世间的冷暖,这样才能具有正确的社会评判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探寻人文主义的真正内涵。画家结合其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绘画技巧恰当地塑造艺术形象,可以更深刻地表达其对于社会的思考。所以,将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油画创作是这门艺术的落脚点。

三、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呼唤

篇3

关键词:武术教育 民族精神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武术,是在中国传统丈化的滋养和哺育下发展过来的,它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武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民族精神的实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文化、性格、信仰及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源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孕含在特定文化传统中,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民族主体意识。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代表传统文化优秀特质的文化精髓。在这个意义上,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注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武术的文化价值

武术是我们的先民在千百年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被人们称誉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崇尚道德的国度中,武术文化不可避免地注入“礼义之邦”的文明。文明的“礼义之邦”,创造了同样古老而文明的武术文化。中华武术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注重武德教化,反映了中国自古“仁义之邦”的优良传统美德。“重义轻利,舍己从人”,“尊师、谦和、忍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思想的体现正是长期占中国文化思想统治地位的中国儒学思想的折射。武术运动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术道并重,内外兼修等思想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在武术教育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1、加强武术历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特点方面,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展现了具有现代体育的文明精神。从锻炼方法到技法原理,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具有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育项目。

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仁、义、礼、勇、侠、忠等密切相关。早在先秦的儒家思想,即把仁爱和侠义联系在一起,认为做人的最高准则是做“仁人”。

2、加强武德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武德,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和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自然经济、血缘关系、宗法家庭、封建等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和生活模式基础之上,并且受儒、墨、道、佛等伦理思想的影响,是社会各种道德理论、观念通过习武者的道德实践转化为社会现实行动的桥梁,使习武者借助于它而以实践理性和实用精神在处理自身与外部社会关系的行为中,表现和存在的共同心理特征。

3、加强武术技术教育,培养意志品质。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武术,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武术动作要求意、气、劲、形四者和谐统一,一动俱动、一到俱到。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武者在坚持不懈的追求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魄不断强健,攻防技能不断提高,这是自强不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强健的体魄能保证机体承受住社会劳作的苦累,抵御严寒、酷暑等对人体的侵袭。防身制敌技能能保卫自己,打败对手,使习武者养成不屈服、战胜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它成形、成长,促进它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武术教育过程中,通过武术历史、武术道德、武术技术等方面阐述武术的文化教育内涵。武术文化思想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武术的教育功能将在学校体育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坚信,武术将会以自身的优势、特有的魅力征服世人,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8。

[3] 葛晨虹:《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文化传统》,《伦理学研究》,2003.7。

[4] 朱瑞琪:《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关 毅: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艺部。

篇4

关键词:精神环境;心理相容;创新求实;暗示渗透

学校的精神环境以学校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

良好的学校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它作为学校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以制度形式,依存于学校校风,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即校风的人格化。

一、选拔高素质的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我们坚信:“只有最差的领导,没有最差的职工。”校长素质越高、越独特,越容易造就学校精神。因此,校长必须文化知识渊博,个性特征完善,思维品质独特,办学思想成熟,管理才能出众。

二、爱国、爱民、爱家、爱校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情操。这首先就要爱国、爱民、爱家、爱校。尊重本国每个同胞和世界上每个诚实人的人格,对劳动人民的友爱,同志和兄弟情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快乐,以及对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的无私享用。一个真正的人不能没有爱心。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做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地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多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

三、勤奋、刻苦、严谨、求实

勤奋、刻苦、严谨、求实应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前提。首先,教师要精通所教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其次,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实事求是,无法做好工作。再次,教师集体要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要有多样化的兴趣,广阔的眼界,顽强的钻研精神和对科学新事物的敏感性。同时要加强阅读,集体的智力财富是个体的智力财富汇集而成的,学校求实的精神赖以确立的基础就是每个教师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力活动,宽阔的眼界,学识上的不断提高和积极主动而又严肃活泼的劳动。为此,学校要尽可能给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图书资料、报刊杂志以及多渠道,多方位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第四,每个人都要讲究工作效率,注重内容而不是看重形式。

四、开拓进取,创造革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首先给他自己带来深刻的美感体验。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愉快。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价值应当成为每一个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其实质是在于教师能够在整个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创造的态度和精神,显示出敏锐的教学感受力,丰富的教学想象力和深刻的教学思维能力,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应当只是一两次偶然的表现,不是某个教学片段,而应当体现于一切教的行为中。

五、民主意识,学术自由

准确的决策只有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真正理解、接受才能变为巨大的创造力。因此,决策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参与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干部、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聪明才智。

学校浓厚的学术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百家争鸣,鼓励积极研讨。

六、生活丰富,心理相容

学校重视主流文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非主流文化。校园里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多种多样的:课余时间、生活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方式,班风,相同或相近年龄段的类似活动兴趣与方式。在学校的不同群体中,教师、学生、干部都有不同的爱好、兴趣或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方式。学校不可只容许主流文化存在,处理恰当的非主流文化不但不会冲击主流文化,而且会用各自的特殊方式折射、补充、丰富主流文化,构成学校文化多彩的生动局面。

丰富的校园生活还可使人的价值观念、校园舆论、集体意识、集体目标、人际交往各方面达到合理、和谐,因此,必须发挥党委、团委、学生会、工会的积极作用。

篇5

【关键词】多福文化 吉祥图案 陶瓷装饰

一、多福文化的产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都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多福文化,多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美好期盼。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福文化内涵延伸为对物质文化富足,精神境界高尚的完美统一。在生活中多福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建筑彩绘、陶瓷、刺绣、织物、漆器、雕刻等载体进行传达。

在陶瓷装饰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多福文化,这些内涵通过艺术上的造型和陶瓷装饰来进行表现,人们通过这些直观的完美形式来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追求与渴望。

二、体现多福文化的传统吉祥图案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着图腾崇拜。人们对于未知的世间万象与各式飞禽兽类、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的形态和特性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祈福求安的图形符号便由此而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手工艺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幻化出的影像渐渐可以用实物来表现了。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多福文化的出现是文化宝藏中最优美、最绚烂的一部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吉祥图案来加以表现。人们巧妙地将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意象融入美好的寓意之中,有的则是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素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将图形与吉祥寓意进行完美的结合。早在汉代织锦上就已经出现文字吉祥图,如“万事如意”、“延年益寿大益子孙”等。富含吉祥意味的的福、禄、寿、喜图案也已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

三、传统吉祥图案的表现寓意

在吉祥图案的创作上,人们常将芝兰同画在一起,寓意高洁的君子之交;秋天的临霜开放,异常耐寒,常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主体,被寄予高尚的情操。在吉祥图案中,则被赋予吉祥长寿之意。还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双成对的鸳鸯,常用来寓意恩爱夫妻。吉祥图案的创作常借物以抒情,借用文学比、兴等创作手法,并综合象征手法,体现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综合手法的应用也赋予了图案更为丰富的祈福祝愿。使得作品更为饱满生动。像由佛手、桃和石榴组成的“三多图”,意在多福、多寿和多男子,这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是人们所憧憬的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

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吉祥图案仍焕发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根据人们在制作吉祥图案时的创作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汉字谐音。逢年过节,大多数中国人都愿意讨个“口彩”。实际上这也正运用了汉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同音不同字。利用汉语的谐音以表达某种吉祥祝愿。这种创作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的图案取“安居乐业”之意――鹌居落叶;又如梅同“眉”,喜鹊代“喜”,枣同“早”,花生代“生”等等。这些谐音就为吉祥图案提供了素材,可制作出“喜上眉梢”、“早生贵子”等吉祥图案。

用最直观的物件来做吉祥图案的素材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人们一看就能获得祈福的印象。像金元宝、宝玉等是属于财富的象征。灯笼是传统节日中最常用的喜庆挂饰。在灯笼上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绘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一些描绘宗教故事的吉祥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寓意吉祥的例子。像描绘道教“明暗八仙”与佛教“八宝”、“八吉祥”的图案都属此寓意。

四、陶瓷装饰中的多福文化体现

陶瓷中体现多福文化的装饰形式,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具有美得装饰形式,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了美好的寓意,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理念。陶瓷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现。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一般情况下需要符合“适用、经济、美观”三大设计原则。

陶瓷装饰中的纹样不同于平面装饰,陶瓷装饰纹样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转化的过程,其纹样的设计必须要符合陶瓷立体外形的要求,让人们能够欣赏立体造型上的纹饰。现代陶瓷装饰的设计结合了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结构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发展创新。使它能在国际大背景下的今天,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立足于现代的装饰设计中。

陶瓷装饰的创新向多向思维开拓型展开,从材料、工艺、技术、装饰手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闪现出新的光彩,材质、肌理等变化创新在陶瓷装饰中体现出来,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

“鱼”是陶瓷装饰纹样表现中传统题材,现代陶瓷装饰中鱼纹的形式或变形或抽象,形象千变万化,以 “鱼”示“余”展现多福文化特征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所以就出现了莲子与鱼谐音“连年有余”等装饰纹样,以“鱼”作为创作素材,来展现当代陶瓷文化特色,传递文化背景,可以看出传统多福文化题材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在陶瓷装饰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体现出它的装饰意味和美的寓意,另一方面使陶瓷作品更具有了文化性和时代性。

陶瓷装饰是中国多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陶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现代陶瓷艺术装饰赋予了新的审美观念,新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的多福文化依然通过陶瓷装饰创新得到了发展传承,体现出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淑兰,中国陶瓷纹饰 [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06

[2]孙秀春,骨质瓷综合装饰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

篇6

关键词:茶具造型;艺术文化;传统文化;和谐关系

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作为茶文化的一个代表,茶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功能。茶具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有不同的分类,这也形成了许多具有特殊用途的茶具,例如商业茶具、专门茶具、生活茶具等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赋予了茶具丰富的文化功能,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在饮茶清谈的同时,也更喜欢将文字刻于茶具上,不仅体现了茶具的文化韵味,也营造出了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除了在茶具上刻字,也有许多文人喜欢在茶具上作画,绘画的内容不仅有山水花鸟、也有人物肖像,十分丰富。茶具在诗与画的融合中,提升了文化氛围,营造了人、茶与诗画相融合的自然之美。茶具是茶文化浓缩的精华,它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与其它艺术形式相融合在一起,无论造型还是内容都需要艺术的配合。茶具的造型中,为了能够更加适应人的身体结构及动作和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为了能够与人类的情感、道德及价值取向相融合,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为了能够提高茶具的产量,降低污染,实现茶具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茶具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愉悦,提升产品附加值,就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多种科学的需要与支持都集中融合在茶具中,这就需要茶具体现其人性化的一面,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对于人们来说,茶具除了它的物质效用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载体。

1我国茶具造型发展概述

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茶具发挥着积极的传承作用。从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发展曾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我国唐宋时期正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从采茶、煮茶到饮茶都展现了丰富的茶事活动。茶具的造型与形态也极具地域特色,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具,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茶具也从最传统的物质用途逐渐转为工艺用途。在古代,茶具最初的功用是饮茶,造型也十分简单,重在实用功能,随着茶文化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茶具也从简单的饮茶功能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传统茶具的造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茶具的外观及造型都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体现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茶具也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如何将茶具用途与其文化内涵相融合,充分体现其“人性”特色,是茶具制造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今文化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许多茶具已然成为流水线上的器具,外观造型相同,没有任何体现当代文化特点的符号,这种现象制约了茶具的发展,对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不利。因此,茶具造型的创新发展首先要从茶具与艺术的结合来进行突破,通过对传统茶具的造型工艺的分析研究,了解传统茶具的造型特点和烧制技术,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现代美学理念,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生活所需要的时尚茶具,体现时代的艺术特性,创新茶具造型艺术的发展。

2茶具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1茶具是茶文化的代表

传统茶具造型艺术的保留和推广,是当代茶具造型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保留精华、去其糟粕是当今茶具造型艺术的一个关键之处,也是茶具创新的难点所在。茶具造型的发展不仅仅体现了其实用价值,也展现了人们的道德原则和喜好,是一种极富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现代陶瓷茶具造型与其特有的文化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在追求创新艺术的现代社会中,也不能摒弃传统艺术造型对茶具的影响。因此,在茶具造型设计中,要保留传统艺术特色,同时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茶具能够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传承。

2.2茶具造型是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茶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繁荣时期,彰显了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对茶不仅越来越喜爱,而且对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茶在古代成为文人创作的灵感来源,许多茶题材的作品都成为传世之作,为后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茶文化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人们抒怀的重要方式。茶具有清新淡雅的品质和意蕴,因此,茶文化也更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重视修身养性,能够减少现代人的焦虑困惑,使人的心态更加平衡。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茶具造型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也成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融合的产物。

3茶具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

3.1提高人文素质

茶具造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无论是茶具赏玩、欣赏茶艺还是品饮茶水,都能带给人们自然闲适的艺术享受。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茶具造型设计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借鉴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茶具造型更加具有现代时尚特点,这种理念的融入也加速了茶文化的推进与传承。在新时期茶具造型的推广与传播过程中,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其更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世人关注。茶具造型文化的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展现了茶文化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因此,茶具造型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茶具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升华为一种人生的信仰。茶文化也不再单纯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与标准,茶具造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3.2保持与时俱进

茶具造型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无论从茶具的形象还是层次,或者是制造技术来看,都应该与时展步伐相一致,这样才能适应当代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茶具的进步与发展。茶具在历史变革过程中,无论从造型还是材料或是烧制工艺上都有所改变,不仅增强了茶具的生产方式,而且使茶具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对于设计者来说,从茶具造型到刻画方式,都要考虑茶具的特点以及收藏价值,这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前茶具造型艺术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审美方式,美的内涵与方式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每一个时代的美都有其独立的一面,只要与时展相呼应,与自然相和谐,就符合美的要求。在当代艺术发展中,新的审美观念丰富多样,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观念产生了不断的冲击和碰撞,使艺术的发展更具多元性,但艺术价值也更难以固有的标准来评判。对于现代茶具造型发展来说,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观念内涵,都可能出现不规则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又蕴藏着潜在的艺术潜能,这种极具生命力的东西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当设计理念出现差异性时,需要在相同的矛盾中选择同样的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去解决这种差异,设计者要把传统与流行的现代思想方式进行选择性的结合,最终在产品的实际效果里形成一定的艺术特色。

3.3内外统一的艺术审美

茶具是饮茶的重要器具,最基础的功能是实用。在传统饮茶习惯中,茶具要具备大小合适、便于掌握、便于饮用的功能,这就对茶具造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手柄设计要合理,壶嘴大小要合适,还能方便于倒水,能够保温等。其次,还要考虑茶具的材质、制造工艺等,使茶具与人的结构以及兴趣能相互吻合。此外,还要考虑茶壶的造型要美观大方,在品茶同时还可以欣赏,突出茶具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内涵。人们在品茶清谈时,能够从中感悟人生,传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茶具的特性,即造型、手感以及文化底蕴在此时得到全面的体现。茶具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也是茶文化所赋予的,茶具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气质及渴望。人们借助茶具所展现出来的精致、大气和脱俗,素雅的颜色以及光滑的质地,赋予了茶具深厚的文化意义。不仅讲究整体的和谐统一,同时融入更多的装饰性,将山水、花鸟等自然之物融入其中,进行不同的搭配设计,茶具也从人物到鸟兽,由形及神,回归自然,彰显出茶具灵气合一的气韵神态,这也是茶具造型设计体现和谐性的重要体现。

4结语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繁荣的发展时期。茶具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流传下来的茶具制造工艺,以及长期的文化洗涤,给当今茶具造型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坚实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造型艺术中来,不断开创更新的艺术品类,是设计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以传统艺术文化作为基础,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引养分,获得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我国当代的茶具造型艺术也是吸取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融入更为丰富的茶文化,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在茶具的造型艺术发展中创新出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的茶具作品,为促进和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雨苍、李兵.日用陶瓷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吴山.中国紫砂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篇7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化;特征;策略

一、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的特征

平面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开始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表现出了一些民族化的特征,经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意象表现的特征

意象表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法,平面设计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开始体现出一些意象表现的特征:第一,加入了较多的图形和符号,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图形和符号开始形成的,例如:我国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开始,主要是通过形态表现出特定的含义;第二,形意结合,文化中有很多具体的图形,同时也有很多抽象的设计理念,设计师经过思考,将自己表达的思想隐含在其中,从而能够让不同的欣赏者,看到不同的含义。

(二)具有中和之美的特征

我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谦虚恭和的特点,从而导致平面设计中民族化的体现中也具有中和之美的特征,使得相关的设计表现没有那么突兀,给人一种平静的美感:第一,图像元素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开展平面设计时,可能会有多个图像,图像之间能够和谐共处,相互之间具有美的关系;第二,文字元素的中和之美,文字能够直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文字之间的排版、字号、颜色以及文字之间连贯起来的意思,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文字之间和谐性的特征,根据这些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平面设计民族化的方向。

(三)具有生命精神的特征

民族化的表现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生命精神的特征:一方面,在平面设计中,很多都采用了大自然的元素,大自然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场所,人与其他生活和谐相处的地方,这也是民族化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平面设计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各种元素,而目前的设计认为是灵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表达了设计者的精神内涵,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得平面设计具有生命精神的特征。

二、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相关策略

(一)语言类型的多种选择

在平面设计中,语言是最为直观的元素,因此在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类型,第一,具体的语言表达,在合适的场合,直白的语言更加具有震慑和感染力,所以语言的具体化是平面设计民族化的重要标志,利用直白的文字能够将民族化更加直接地体现出来;第二,抽象的语言,语言本身带有多种含义,而抽象的语言能够使得这些含义更加丰富。当抽象的语言被解读时,可能会有多种内涵出现,而我国平面设计的民族化具有更好的包容性,因此可以利用多种语言类型,从文字方面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

(二)视觉动力的应用

视觉是人们感受世界和认识世界最直观的手段,在平面设计中,视觉效应是设计师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受。所以,在推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视觉动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民族化更好地发展:首先,综合多种视觉元素,人们的眼睛能够看到平面设计元素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比例等等,有效地利用这些视觉元素,能够使得平面设计带有更好的视觉效应;其次,注意捕捉视觉效应背后的内涵,对于平面设计来讲,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内涵,给予设计更加丰富的含义,才能够使得民族化更加饱满。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注意视觉效应背后的含义,对其进行充分地挖掘和塑造,能够为更好地体现民族化添加动力。

(三)丰富的艺术手法运用

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需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将民族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丰富的艺术手法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间接的手法进行体现,我国是一个谦逊的民族,文化内涵较为注重内在和含蓄美,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族化的特征,可以结合间接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得平面设计的作品更加耐人寻味;第二,比喻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是进行平面设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进行民族化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比喻手法,能够通过一种事物来体现另一种事物的内涵,能够使得表现内容更加明显和熟悉。

(四)运用更多的民族精神

为了使得平面设计更加具有民族化的特征,需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民族精神表现的更加生动,我国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民族精神的内涵较为丰富,因此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艺术手法,使得表现过程更加生动,能够帮助欣赏着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第二,要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统一和变化:一方面,我国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在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这一特性,保持民族本质的东西不变;另一方面,要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才能够使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欣赏和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保持平面设计的青春和活力,通过源源不绝的动力,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

总之,在民族风盛行于艺术设计领域的背景下,作为平面设计而言,也应当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借古开今,在历史文化当中寻找平面设计新的突破点和设计灵感,为我国平面设计的新发展做出深层次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洁. 浅析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对图形设计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09(24)

[2] 张怡帆,张星,秦汉帅. 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回归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7(09)

篇8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之具有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特质。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试就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外化为校风、学风及师生心理状态及群体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及价值核心。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论著《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描述大学的使命:“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应该是有自我辨别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这些都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的确,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2 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文精神[BT)]

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文化特质。中医药院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中医药”三个字所赋予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彰显中医文化特质,散发独特的中医药的精神与气质,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此外,中医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中医学具有的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支撑点的特点也使得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成为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巧合的是,中医人文文化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身)与神(心)的统一,可以说具有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3]。

总而言之,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应以此为核心。

3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文明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应结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从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出发,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资源,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创设一种继承和创新结合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真正达到培养中医药薪火传承人的目的。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 “和”的精神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文化历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人体自身的关系上提倡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在治疗方法上提倡调和致中的治疗观,而在医患关系上则提倡医患信合、同道谦和的伦理观。“和”作为中医文化的根本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3.2 “仁”的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而“仁”则是对中医医德最贴切的概括。每一部中医典籍无不是对“医乃仁术”的解读[4]。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提出了医德标准与具体内容: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纯正,不贪图钱财;严肃认真,不随意调笑;谦虚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医名师大家也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由此可见,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医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内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能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立足于“医乃仁术”的医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热心投入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践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一名“仁医”的意义了。 3.3 “精”的精神 前文谈到,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技―人文”双重性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科学精神也是中医文化不可忽略的价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医术也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具体来说,它要求习医者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6]。”学医者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而言,这不仅指专业上的精,它实际上是做人为医的一种态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贯彻“精”的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有价值的影响。

3.4 “诚”的精神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发“大慈恻隐之心”[7],能抛开贵贱、美丑,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这就是为医者的最高修德。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一直作为一种大修为和大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精神文化内涵,且它对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义也远超其初衷了。

4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4.1 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仅靠道德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之,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4.2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依托 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中,凸显中医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正所谓一砖一瓦彰显大学气质,一草一木尽表师生情怀。让学生在古朴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要进一步做好校训、校歌的征集凝练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最终成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弘扬中医文化并集中体现师生思想情感及价值体认的群体文化,丰富中医文化的现代内涵。此外,在传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传承优秀的中医文化,开展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报纸、杂志、板报、橱窗等文化载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 以行为文化为成果表现 《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曾提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参加的活动质量有直接关系[8]。”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现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学校应秉承中医人文精神,大力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通过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系列人文讲座,传统文化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健康的学术和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仁、和、精、诚”的修养得以展现并得到检验。

5 小结

党的十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高等中医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灵魂,是激发中医院校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医药院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郁的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培养出具备仁、和、精、诚等大学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2]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43.

[3]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4]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篇9

一、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随处可见。一方面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融合了各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化、人文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汲取各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宗教习俗等,作为美国动画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在动画创作中不仅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还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以及深刻的反思。

(一)文化关怀的体现

在动漫文化方面,美国动画不仅坚守本国的核心文化、特色文化,而且也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开放性,注意吸收整合多元文化元素。如:1998年,由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埃及王子》,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为故事蓝本,反映了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故事。该片在制作中有数百位历史遗迹宗教学者作为顾问,人物形象和场景非常到位地体现了埃及的独特文化和历史风貌,主题体现了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成为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情感关怀的体现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动画影片中赋予角色人性的光辉,使影片中的角色具有了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品质,它们善良、正直、团结,具有伟大的亲情,高尚的友情,纯洁的爱情。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人类的情感是一部影片的核心所在,是影片主题的关键和精髓。例如2009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飞屋环游记》中,不仅诠释了对梦想的执着追逐,对爱情坚定的信仰,对承诺的坚守,还能看到对老年人真挚的关怀,甚至有评论家能联想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接受教育的差异。

(三)成长关怀的体现

动画片是上帝献给童心未泯者的礼物,它承载着我们长大后无处安放的童心和深埋心底却未曾放弃的童梦,所以“成长”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在美国动画作品中。如:美国迪士尼在1942年的作品《小鹿斑比》是一部主题强调爱与温馨的作品,故事描述斑比从出生便与森林伙伴们一起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学习成长,但是当人类带着猎枪闯入森林,摧毁了它们的家园,只有爱是抚平伤痕的唯一力量。影片中对森林的和谐气氛与动物们善良的本性,处理得十分深入,展现了纯真的童心及处处有爱的寓意。

二、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特点

美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多年来,美国动画一直处于全球动画市场的领导地位,美国动画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电影的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以各种手段将人文关怀融入丰富的文化土壤中,以此不断发展。

(一)题材来源的多元性

动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对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的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

(二)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美国动画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来自于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进取性和创新性特征,影响着美国动画的文化取向;另一方面作为美国文化价值核心的个人主义精神,同样存在于美国动画中,并促进着美国动画的发展;此外,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也同时推动了动画产业。在美国动画中,经常可以看到蕴含在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爱情、真善美等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在动画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体现了动画影片思想深度上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在讲述爱情的同时,也给人类上了一堂丰富的环保课,促使观众对自己行为和对地球未来的思考;本片中也涉及了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价值观对美国世俗价值观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以及人对机器的依赖。

·电影理论程娅:探析美国动画中人文关怀的艺术体现 (三)关注对象的广泛性

美国动画电影,将人文关怀关注于每个年龄段的受众,在主题内容上寓教于乐。比如《玩具总动员3》激起的怀旧是属于已经长大的80后;《海底总动员》通过“万里寻亲”的亲情故事使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影片通过“大逃亡”的成长故事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勇敢和坚强;《超人总动员》则体现出了对中年危机的关注和关怀;虽然这些动画关注的焦点不同,但美国动画从未放弃最初的受众群体——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童趣,保持童趣的同时给孩子们树立起了真正的美德和品质榜样,这点也是美国动画人文关怀的精髓。

三、人文关怀在美国动画中的影响意义

(一)在美国动画中的温情风格

美国动画以主流动画为主,有较强的主流化倾向。动画题材强调影片的教育作用和民族文化,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的故事构架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影片突出表现了父子之情;而《勇敢传说》是迪士尼与皮克斯工作室首次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动画片,影片以中世纪的苏格兰为舞台,讲述主人公梅莉达抗争传统束缚,为了争取自己获得真爱的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影片对于主人公与母亲经历矛盾与和解过程的细致刻画,使这部影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二)在美国动画中感受到的生活感悟

篇10

关键词:水墨元素;传统文化;现代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8-01

包装设计现在作为一门艺术呈现给消费者,它结合了美术以及自然社会科学,可以说是综合学科要素的交融体现,在实现其科学合理、美观利于销售的必备条件的同时更具有艺术内涵、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成功的包装不仅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精神境界也可以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以此同时正确引导了现代市场消费。

一、水墨元素在插画艺术中的独特体现

(一)传统水墨和插画的现状

中国传统水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质,插画将水墨融入其中,既丰富了插画的表现手法,也为水墨艺术注入了新的命脉。满足了国人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要求。水墨艺术承载着中华名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也承载着历代人的艺术审美。水墨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影响已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精神与感觉之中,它的独特文化气息更渗透到人的内心以及审美理念。传统水墨已失去了现代人对于它实用性的依赖,但是用插画艺术作为媒介载体就会唤起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是不可替代的一种艺术传播媒介。当水墨在插画中有新的体现时就像水墨在宣纸上会有无穷变化,这是艺术之间相互借鉴、融汇的效果,使艺术表达语言上另辟蹊径,无论传统的水墨艺术还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插画都会产生更大的社会认同感。

(二)插画中提取的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从中国水墨的结构中分离、提炼出来的,水墨元素讲究用笔、墨色、构图和韵味,这是水墨丰富的艺术蕴含感受以及精神内涵的体现,水墨精神的本质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和谐境界,历经发展演变更具有雅韵深邃的意味,博大的精神内涵表现在插画艺术中,传统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插画中通过其点、线、面和色彩等元素及水墨形式的变化,可以按照艺术法则和艺术规律搭配组合,浓缩为一种意象复合。由此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表达作品的主题,创作出新的表达理念手法。这不是对传统水墨的单纯照搬,而是对艺术的思考以后进行的加工和再创造,这种赋予新的理念的意象符号,既没有流失传统的韵味,又给人一种现代潮流的感觉。水墨艺术融合了现代化的插花艺术,必将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插画艺术带来长远的发展。能够挖掘中国水墨艺术元素及风格与世界现代艺术更多的融合点。

现代插画中的水墨元素丰富了其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有着诸多方面的结合创新。首先是点的创造,点是造型的基本元素,其表现既丰富又简单。利用水墨形式不仅可以描绘细枝末节,而且在插画中可以大面积渲染气氛。其次,从线条中演变,线条无疑是突出的造型手法,将笔、墨、线条融为一体,讲究一气呵成的笔韵,笔触的自由发挥,线条形象的由繁到简。最后,墨法中的演化:块面是插画的组成部分之一,泼墨技法打破了拘谨的结构,淡墨勾勒、重墨泼洒使画面存在丰富的关系,运用到插画中可以有强烈对比、画面张力顷刻而出。墨的节奏变化通过笔韵所表现,线的韵律美是笔和墨色全面体现,水墨意境在现代风格插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插画中的水墨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作用

传统水墨元素画艺术赋予新的内涵与风格,使其拥有自己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不仅是具有文化韵味的欣赏性象征性符号,也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视觉艺术,多样的表现手法让包装设计思维和创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现代人们对于包装的要求不只是艺术美感,更注重其传统文化内涵。

良好的包装设计除了保护促销手段更显现丰富的是审美价值,突出个性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尤为重要,决定其形式的美感。经过演变的水墨元素符号既赋予了文化意蕴也为外包装奠定了独特的风格,所传达的信息性体现包装的情感性,传递包装的名族性,表明与众不同的品质与内涵,回归名族路线也追随现代的设计潮流,从文化继承来看,强调了传统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彰显包装的时代性,反映与时代相符的精神价值,让其背后的美学、文化等内涵与大众的发展需要相一致。从插画中挖掘的具有创新的水墨元素如果在现代包装中合理应用,那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的相互渗透,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传承了传统,也形成了具有名族特色的现代包装。

从插画中挖掘具有现念的水墨元素,再将纯艺术符号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理念中,融汇贯通了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了其艺术内涵与审美形式,这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也是对于现代风格的呼唤,这是艺术名族之路也符合设计的时代性现代化的创新理念。

篇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这极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思想内涵,是中国独创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将书法元素巧妙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不仅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在家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寄托,于是对所生活的环境越来越追求品味,对家居装潢设计的要求也随之不断上升,来满足对生存环境的精神需要,而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成为了家具装潢设计的关键元素。从古至今,书法艺术在的室内设计中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髓的体现。中国的书法具有传统的历史气息和丰厚的艺术价值,将其加入到家居装潢设计当中更能体现出时尚的、具有民族风情的设计理念,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现代家具装潢设计中,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将中国书法加入到家具装潢设计当中,不仅能够起到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作用,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趣味,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正如古人所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由此可见,书法装饰的意境之美体现在它的气势、神采和风韵,它禅悦了文字,成为一种艺术。

二、书法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除了追求产品质量上的保证,也越来越注重产品包装的而美观。企业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设计出独居特色的产品包装。于是,书法艺术就成了商家设计产品保证选择的关键元素。书法元素线条的流动性和灵活性,给产品包装一种自然的活力与艺术性,更能在众多的商品种类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产品包装设计中采用书法元素也讲究方式,不能随意应用。这是由于商品品牌的定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定位等都不同,使书法艺术所表现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在食品、烟酒等包装设计中,要求书法字体要气势奔放、笔墨飞溅的艺术效果,体现字体的苍劲之美,字里行间还要带有人文色彩,塑造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体味到隐藏在产品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女性物品包装设计的书法讲究典雅柔美,男性则要求粗犷豪迈,儿童用品的包装字体则体现天真活泼等。由此可见,在对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书法元素,前提是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特性以及产品面向的目标消费群体的特性和需求,才能使包装设计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书法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社会来说,服装不仅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民族特有的文化、美学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而书法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将书法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已是必然趋势。书法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线条美,这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正如书法家用线条表现情感,服装设计师也正是用线条来衬托服饰的美,同时传达出设计师们对生活的感悟。无论是书法,还是服装设计,都是对艺术的创作。很多现代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加入了书法艺术元素,借助丰富的形态语言,用饱含意味的衣着去创造美,寄托丰富的情感与韵味,同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人们低生活的感悟。首先,线在服装造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是服装设计结构的基本元素,对服装造型与结构起着主导作用。线不仅能构成多种形态,还能起到局部结构分割和装饰外形轮廓的作用,也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改变人体的造型特点。比如在服装设计中将曲线用于版块的联接,如袖窿、腰节弧等,可以很好的体现动感和旋转感,同时也把书法线的空间感、虚实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次,还有很多服装设计者将书画笔墨的表现技法运用到服装的面料的开发上,除了质感轻柔的真丝、锦缎等面料外,还应用到棉、麻、化纤等多种范畴。在书法笔墨的体现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手绘,还加入了蜡染、吊染、激脑印染、织绣等全新手法,服装面料既有传统书法中水墨的浑厚感,又符合现代服装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

四、结语

篇12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艺术设计;影响与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实质的真实的体现,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笔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曾说过:“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 要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创新与拓展。中国现代的艺术设计不但需要“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同时将它发扬光大,这是中国设计师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更是一种责任。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整个艺术设计始终的灵魂,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儒家“以人为贵”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走向,道家体现出的潇洒和飘逸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也有深远的影响,佛家清净无为的思想也影响着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夏、商时代,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设计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中国绘画中丰富的构图和笔墨技巧中讲究的黑白、聚散、疏密、虚实、浓淡、粗细、曲直、刚柔等手法都已经被后人运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形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还被当代设计师结合新的设计手法频频用于设计作品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来源于我国当时民间流传的手工艺品,这些民间手工艺都带有时代的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风特征,对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最能使设计者的心灵得到触动。我国流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技巧,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的传统造型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的意义,我国民间流传的传统图案的造型与色彩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吸取精华的创作源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图腾崇拜到,从易学兴起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的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中,有精神觉醒,有人文关怀,有道德修养。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必须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丰富的艺术财富,想要让现代艺术设计有更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要想达到有不僵化的效果,必须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反映现代艺术设计的精髓。

三、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的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有不失现代气息。现代设计是当代文化组成的一部分,现代的中国艺术设计师应该保持中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只有这样,世界设计史上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民族风格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是各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的具体体现,设计中如果失去了中国的传统风格,那么设计作品将显得苍白无力。当代设计要在坚持自己民族风格的同时,要在其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风格,色泽,时尚元素和用料中寻求灵感,使得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具备国际性。总之,现代设计就是在坚持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使其更加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如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元素,中国印和书法,采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开放和包容的北京,这个设计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民族元素,开放的构成应用受到的西方设计同行的赞许。所以形成了自己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且完美的奖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当下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被西方的设计所认同,也验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圆地方,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中国银行标志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还是得归功于一直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

(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为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神韵与气质。建筑设计在融合当今世界建筑潮流的同时,恰当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元素。例如建筑外观的颜色采用了不同纯度的几种红组合而成,令人视觉震撼,的栏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图案,49米的大展厅,合理地采用了中国经典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加以装饰,在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博大雄伟的同时,精妙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DD印章作为主体图案,会徽印章中的篆字“京”,代表着古都北京青春焕发,以开放的胸怀、融会古今、吸纳万方的文化凝聚力,热烈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其中印章中的阴文还将“京”字幻化成一个飞奔着撞向终点线,舞动着双臂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整个会徽造型传达了人类体魄与精神的双重之美,神在像外,像在言外,言在意外,完美诠释了体育精神。

(四)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图型中的凤凰纹样,且以中国传统图案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来设计,凤凰,和鸣铿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现代传媒的特色、品牌的立意高远、厚实的文化底蕴。凤凰两两相对旋转盘旋的翅膀极富动感,代表了陆港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与交融,体现了荟萃南北、融会东西的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赵希岗. 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美与时代.2015. 08

篇13

【关键词】戏曲;服装;审美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28-01

一、戏曲服装的产生与变化

戏曲服装通称行头,是我国戏曲艺术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升华夸张为一种物化的行为美学,具有了符号性、装饰性的特征,成为戏曲艺术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

从历史演进分析,我国的戏曲服装早期开始于歌舞杂戏。到了宋代,戏曲服装有了很大的发展,色彩、图案、样式等日u丰富;元代戏曲艺术开始成熟,服装也在前代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的明代,戏曲服装规制更加明确,角色不同服装不同,已成为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清代,戏曲服装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京剧是戏曲服装艺术的高峰,通过服装观众甚至可以知道角色是谁,人物性格刻画和服装紧密结合,成为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我国戏曲表演独有的衣箱制和戏曲演出的发展相互融合。伴随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戏曲服装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戏曲衣箱制度。各个剧种不断演化,不同的地域都有着自己特色的传统衣箱制度。

二、戏曲服装的审美

戏曲服装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欣赏戏曲表演时,对于演员所展示的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的服饰无不叹为观止。通过欣赏这些华丽的服饰表演,观众们深深融入到审美享受之中,获得了极大的艺术满足。

(一)戏曲服饰的写意性。戏曲服饰本质是写意艺术。表演者的穿戴无不体现者艺术家对表演角色的神似追求。戏曲服装发展经历了从生活化到艺术化,所以戏曲舞台的服饰不仅仅是生活中服饰的再现,更是生活服饰艺术化加工,这些都是戏曲服饰艺术写意性的集中体现。比如戏曲中的水袖表演,通过一系列夸张的动作,表现主人公的地位、身份、心理。从简到繁,从无到有,正是戏曲服饰写意性的典型代表;又如翎子,它绝不仅仅是装饰作用,更是表现了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演员夸张的形体表演,通过翎子的节奏韵律的变化,刻画出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

(二)戏曲服装的装饰与夸张性。装饰性也是戏曲服饰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服饰艺术完美地装饰了整个戏曲舞台。2000多年的戏曲服饰历史其实就是戏曲舞台的装饰历史,我们的先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为后辈留下了华丽的服饰文化。服饰文化离不开夸张,各种服饰图案主要体现在上面各异的纹样上,这些纹样无疑都是生活的夸张杰作。它们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是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戏曲服装的符号美。戏曲服饰不是简单的生活重复,而是生活服饰的艺术化,它们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夸张的表现形式,体现主人公的性格地位特征,戏曲服饰更多体现一种符号美学。比如乞丐在现实生活中是破衫褴褛,但在戏曲中穿着却体面异常;又如穷秀才现实生活中估计是粗布麻衣,可戏曲舞台上他们一个个充满书卷气,穿着体面。对于那些神仙将相,更是衣着华丽,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戏曲特定人物有特定的服饰符号,人们从人物的穿戴上可以轻易地辨别出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背景,无论是丫鬟、婢女,还是公子小姐,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寒门学子,都可以从他们服饰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些都是戏曲服装符号美的体现,它不重视生活的真实,更看重艺术的升华。

三、人物塑造与戏曲服装

人物塑造是戏曲艺术的中心任务,戏曲的人物塑造不是生活简单的还原,而是人物的写意塑造,是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的极其神似的抒情形象。这其中服装的作用是尤其重要的,服装完成了生活人物向艺术人物的符号转化。比如,有些知名的历史人物,已经有固定的装扮模式,如人们熟知的诸葛亮、张飞、项羽等。因此可知,它的艺术功能,主要体现的不是人物的身份或者演出规定的情景,而是要表现所表演人物的精神气质,塑造传神的意象化人物。

四、结语

传统戏曲服装依托人物形象造型促成了稳定的戏曲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戏曲表演艺术融合,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传统戏曲服装涵盖古今,浓缩了历代服饰之精华,包涵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传统戏曲服装美学价值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精神家园,它是陶冶人的灵魂、抒发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精神生活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树桃.刍议戏曲服装在舞台中的表现[J].大众文艺,2014(20).

[2]陈玲.传统戏曲服装的现代管理方法[J].戏剧之家,2014(07).

[3]戴明.戏曲服装在舞台中的表现[J].当代戏剧,2008(05).

[4]许静.传统戏曲服装的现代管理方法[J].艺苑,2006(10).

篇14

现代招贴作品需要有独具特色的精妙的构思和设计理念,这样才足以吸引受众的目光,使其实现艺术价值和宣传目的。中国书法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使得招贴作品可以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精准地映射设计内涵的同时,使受众能够对招贴作品过目难忘、回味无穷。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设计者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招贴作品的主题和所要展现的蕴义,在此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融入书法艺术,以达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设计效果。书法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有历史可循的,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典范的民族性招贴设计作品。有关美术展览和书法的海报设计,尤其是展览主题和作品涉及到分量较重的传统文化时,我们时常都能看到书法家的题写或者题词,这些题写或者题词经过些许美化更加内涵丰富,使人感觉到典雅、赏心悦目。可见,设计师恰当地运用中国书法艺术的装饰美特色,可以使招贴作品取得很好的效果,使招贴设计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设计内容的特点。

二、现代广告招贴中的剪纸艺术

中国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其造型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儿女的丰富的设计思想。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也逐渐被现代设计者所关注,而且也被不断地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在传达招贴作品的深刻内涵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师要深刻挖掘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其进行再认识、再发掘,以便将其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设计中,使招贴作品更有深度,更具民族特色。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中国民间的剪纸造型,要对剪纸造型进行有深度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审美精神内涵,将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民族风格。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剪纸造型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现代设计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剪纸造型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物化的艺术符号,剪纸不仅是简单的图形,而且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只有深刻体会和把握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底蕴,并且恰到好处地将剪纸艺术运用到招贴设计中,才能有独具特色而又富于感染力的招贴作品的出现。

三、现代广告招贴中的中国水墨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