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0:00: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

篇1

【关键词】手;烧伤;功能康复;中西医结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11年3月20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对45例手深度烧伤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其中男36人,女9人,共68只手,年龄范围在20岁至65岁。热液烫伤计30人,47只手;火焰烧伤5人,计6只手;化学烧伤4人,计5只手;电击伤6人,计10只手。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手深度烧伤的病人进行干预后采取定期拍照加手功能评估的方法,分别在入院即刻,入院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病人进行回访,深II度烧伤纳入研究范围。

2手功能康复实施具体方案

2.1实施方法

2.1.1抗瘢痕药物联合加压疗法手深度烧伤后一般10-21天愈合,愈合后即行加压疗法,我科采用弹性布料为病人量身定做大小适宜的手套,压力一般在1.33-3.33kpa[1],并露出指端,以便观察末梢循环。手部有凹陷的部位放置压力垫,使之达到有效压力。同时使用康瑞宝软膏或积雪苷霜软膏进行涂抹,一般每天4次,早,中,晚及睡前。方法:用温水清洗手部后,均匀涂抹抗瘢痕软膏,再轻柔按摩3-5min。应遵循如下原则:①越早越好:在创面愈合后,瘢痕未隆起之前即采取加压治疗;②越紧越好:在不影响末梢血运的前提下越紧越好;③持之以恒:佩戴时间至少半年至一年,且每天不少于23小时[2]。原理主要是通过加压,致瘢痕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反应及血管数量均减少,血管管腔变细,胶原纤维生成减少,使疤痕变平变软,同时康瑞宝软膏起到软化疤痕,止痒的功效[3]。

2.1.2早期功能锻炼①主动锻炼:一般II度烧伤10-21天左右愈合,愈合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每天4-5次,持续6-9个月,可以借助手指肌力练习器,握力练习器,分指板等。主要练习对掌,对指,分指,握拳等功能。据此,我科医护人员为病人专门制作一套手指操,共八节,分别从关节活动,指蹼扩展,肌力练习,精细动作训练等方面开展,并因人而异,有效地指导患者进行手功能锻炼,且已收到满意效果。②被动锻炼:一般为伤后2周开始,3次/天,每次20-30min。对象主要是烧伤程度较深,患肢有循环障碍并手部肿胀的患者,请康复治疗师帮助进行。③功能锻炼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因为刚愈合的新生皮肤较嫩,过度锻炼易引起皮肤损伤,因此力度由轻入重,幅度由小到大,时间有短到长,运动量逐渐加大。顺序:从掌指关节到指间关节作屈曲,外展,对指训练等。

2.1.3借助支具,器械手功能的康复可借助支具,器械。如握力器,分指板,健身球,夹板等。其中夹板分为功能位夹板和抗挛缩位夹板。功能位夹板一般使腕关节背曲0°-45°,掌指关节屈曲30°-90°,近端指间关节取完全伸展位到屈曲45°,拇指取外展位。抗挛缩夹板建议腕关节取0°-70°,掌指关节屈曲45°-99°。夹板的使用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深度烧伤可使用功能位夹板,较轻的可用抗挛缩位夹板。包扎时应分指包扎[1]。

2.1.4作业疗法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开锁,梳头,捡东西,吃饭喝水等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练习手的抓,握,捏,拆等精细动作。②职业训练:是指通过实施某项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达到锻炼目的。可在瘢痕成熟后,且经得起压迫,碰撞,牵拉,做一些锻炼如握笔写字,包饺子,电脑打字,做手工艺品等,加强对捏,侧捏,柱形持握等功能,同时加强手的肌力和功能技巧训练。应注意活动的幅度,力度,强度均由弱变强,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③方法:首先为患者制定一个日常康复计划,比如第一天写字100个,折纸鹤10个,第二天写字200个,折纸鹤20个等计划,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并及时查看完成情况以及手功能恢复情况,使之越来越接近正常功能。

2.1.5中药浸浴疗法我科采用中药汤剂冬菊洗液浸泡手部,冬菊洗液的成分主要是:大黄10g,荆芥10g,野50g,忍冬藤50g。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度50℃-70℃。每天浸浴1-2次,每次15-20min,原理是借助水的浮力、中药的药性及温热作用,使患者在水中完成抓握,对指,对掌,腕关节及掌指关节的活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加强关节活动及皮肤弹性。

2.1.6心理疗法手作为人体重要的劳动器官,很多病人担心回到社会会影响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担心手的外形难看,害怕到公共场合。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多举手功能恢复成功的例子并给予图片向其讲解,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让患者明白锻炼的目的及方法,并持之以恒,越早越好。

2.1.7中医饮食调护手烧伤后期,由于外邪减退,气阴不复,夜卧不安,食欲不振,精神困倦,消瘦,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证。此时饮食上应选用山楂,陈皮等补脾健脾,选用鸡,鸭,鱼,肉,新鲜水果,蔬菜,红枣,桂圆等补气补血食物,以增强营养,促进手功能康复。临床上还可选用八珍汤加味以补气补血,每日一贴,饭前2小时温服。也可用八珍颗粒,归脾丸口服。

3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分3种:优,良,差。主要从功能、外形两方面进行评价。优:指手的各个关节伸屈正常,分指、握拳、拇指对指、对掌功能正常。可从事一般工作和劳动。外形好看。良:指各指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但能握拳、对指、对掌。从事一般工作和劳动较困难。外形上有轻微的疤痕增生。差:指手的各个关节不能伸屈,分指、握拳、拇指对指、对掌功能恢复不完全,不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和劳动。外形上有严重的疤痕增生,关节挛缩畸形。需手术治疗[4]。

4结果

通过定期随访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68只手中,共有60只手获得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优:50只手(73.53%)良:13只手(19.12%)差:5只手(7.35%)。

5讨论

5.1手烧伤康复的重要性手作为人体的劳动器官,小关节多,活动强度大,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创造社会价值的信心。所以康复应越早越好,并要贯彻始终,循序渐进。

5.2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冬菊洗液是我科自拟外洗方,重用忍冬藤,野清热解毒,以清肌肉腠理之热毒脓疡,以荆芥大黄一宣,一降,使邪毒有所出路,水蛭活血通络,终可令脓疡得消。各种成分的剂量应因人而异,经过对体质,病情辩证过才可以使用。有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等不适合进行。中药汤剂的使用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入院初期,一般为火热伤津证,可采用生脉散加味;入院3-4天,一般为热毒血瘀证,可采用黄连解毒汤或银花甘草四物汤。烧伤后期,一般为气血亏虚证,可采用八珍汤加味。具体证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辨证论治。

5.3病人出院后能否坚持锻炼康复锻炼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如果中断,很难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病人在院期间,可有医护人员督促,监督。但在家中,由于缺少监督,很容易放弃,中断。因此在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充分说明康复锻炼连贯的重要性,并告知家属,做好督促工作。

5.4手指操的学习手指操是我科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制定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发放说明册,并指导患者学习。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不适合使用。

5.5康复治疗应因人而异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烧伤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条件等因素,合理地为患者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3]。

参考文献

[1]田晓莹,曹青,夏照帆.手烧伤后的功能康复要点[J].现代康复,2001,5(9):79-80.

[2]邓曙光,曹素莲,曹燕飞.手深度烧伤植皮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61.

篇2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减肥经历:无论当初的决心多么坚决,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食的诱惑?据英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最新研究证实,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能通过促进食欲使我们发胖。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体内携带这种“贪吃基因”,使得人们的节食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边吃边K”有伤胃健康

篇3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40-03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1]。是一门解决内科疾病的应用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动物内科病有难度。《兽医内科学》的教学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最终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期末书面考试成绩,在学生中出现了“理论巨人,实践矮子”的现象,所以,加强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2,3]。研究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按照本校研究性教学要求,本教研室在《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动物医学这一专业是技术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是很好的一种途径。研究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4,5]。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动物内科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兽医内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具体介绍的是这些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该课程介绍的内容是兽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直以来,《兽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拓宽教学思路,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内科疾病诊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精心选择,首先,要选择能体现各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其次,选择的病例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简单,没有争议,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也不能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选择临床发生率高的病例。对于选择的典型病例,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如动物胃肠炎病例,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错综复杂,可作为典型病例进行研究性教学。首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如“胃肠炎的病因”、“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表现的特征临床症状”、“胃肠炎的鉴别诊断”、“胃肠炎的治疗措施”,再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

2.信息收集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由组长向组员分配具体任务,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书籍和报刊等一些信息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到动物医院搜集统计病例(如3个月之内来动物医院就诊的表现胃肠炎症状的病例)等途径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图片和视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交流、讨论形成提纲和讲稿,经老师审阅后制作精美幻灯片。

3.成果汇报:各小组制作精美幻灯片,每组推荐1名同学作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课堂汇报及答疑来展示研究成果。围绕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汇报人阐述要介绍的某动物内科病的具体内容,可全面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也可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只选择某内科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详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临床搜集到的具体病例来加深对该内科病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汇报和讨论, 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或解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兽医内科学知识与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等基础知识的纵向联系,及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相关科目的横向联系。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又加深了其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综合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最后,教师总结该内科病的重点难点,对某些存在偏差的知识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认识问题。

4.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并根据汇报内容和表现,给出该组的成绩。各成员的成绩由组长和教师根据该组成绩并结合个人表现进行评分。研究性教学的成绩计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兽医内科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

1.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问题引导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若干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查找和实践,独立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如何鉴别诊断动物胃肠炎”这一问题,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首先了解临床表现为胃肠炎症状的疾病有哪些,这些疾病还有哪些其他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有什么变化,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动物胃肠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断手段等方面知识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临床病例讨论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可使学生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教学中发现有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即有些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优秀,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证明,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临床病例讨论法在临床课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6]。扬州大学动物医院为兽医专业学生接触和了解临床病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动物医院可以真实地接触到动物内科疾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内科疾病的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治疗,对相关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全面了解疾病的始终,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病例讨论中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内科学知识对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做出的一些结论, 教师可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再查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引入病例讨论,能极大地拉近理论教学和实际情境的距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2.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经营能力、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这些技能是无法直接讲授的,必须从切身的体验中去获得。在基于问题引导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真实、富有挑战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入手,为了寻找答案,学生必须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其上进心及求知欲,产生寻求答案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分析、讨论、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训练,逐渐培养临床创新能力;或通过教师的科研工作把学生带入研究领域,使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直接深入教与学的每个环节,能促成学生养成查阅文献、参与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的好风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改变了学生纯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解决问题走出课堂。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的兴趣,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家畜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6):44-48.

[3]刘纯.“研究型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10,(12):172-174.

[4]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62-65.

[5]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1-23.

[6]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6-67.

Exploration on Research Teaching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YUAN Yan1,2, LIU Xue-zhong1,2, GU Jian-hong1,2, BIAN Jian-chun1,2, XIONG Gui-lin1,2, LIU Zong-ping1,2

(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2. 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Zoonoses,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篇4

1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差异

由于中美两个国家在兽医教育的体制上的根本不同,国内有些人对美国兽医学博士学位的定性和理解比较混乱。我国的兽医学教育设置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大部分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极少能够了解美国的职业兽医博士学位。因此,国内很多人,甚至有些专业人士也认为美国DVM与国内一样为本科学历。其实在国外博士学位有很多种形式,包括研究性博士(Researchdoctorate)、职业性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荣誉博士(Honorarydoctorate)、专业博士学位(Licentiate)等。研究性博士和荣誉博士大家较为熟悉,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农学(兽医)博士(Ph.D.)就属于研究性博士。美国的DVM和人医的M.D.均属于职业博士,专业博士学位仅仅在欧洲少部分国家存在。在美国,DVM和Ph.D.一样都隶属于研究生院(在英语中Graduateschool并没有研究的意思,这也是国内命名的错误造成人们认为研究生院只有Ph.D.的误解)。兽医学院招收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畜牧、生物、生物化学等,4年)的学生(图1)。这里国内对兽医预科教育(Pre-veterinaryeducation)也有一些误解,兽医预科教育并不是一个学位,兽医预科生只是修满一定课程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比如攻读生物学学位的本科生,修满兽医要求的课程后也是兽医预科生(相当于我国的双学位学生),被兽医学院录取几率会更高。这些学生都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面试等严格的选拨,才能进入兽医学院攻读DVM。许多学生在进入兽医学院之前在动物医院做1-2年的助理或兽医行业相关工作,以取得相关经验,所以兽医学院学习DVM的学生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兽医学院的入学竞争相当激烈,兽医专业在美国是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报考与录取比例大于10∶1。兽医学院DVM是淘汰制度,如果课程总分低于70分会被淘汰,要求重读一年或者退学。兽医学院的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临床训练,并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才能拿到DVM学位。若需要经过兽医专科训练,还另需3~4年学习。Ph.D.一般为5年,主要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总的来说,DVM和Ph.D.在学制和选拔的过程相似,但是两者相互独立,在培训内容和最后考察方式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博士学位,在研究生院是并列关系[2]。

width=303,height=402,dpi=110

图1美国学制结构图

注:来源于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

2中美兽医培养目标的不同

我国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低,过去人们认为兽医工作者只需要了解和解决畜牧养殖业的常见疾病和问题,并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合格兽医师,且局限于大动物,特别是使役动物(牛、马)和食用动物(奶牛、猪、禽类),以畜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2]。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伴侣动物和一些稀有宠物饲养数量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兽医人员需要参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还要承担动物检疫、人兽共患病的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不仅确保动物健康,而且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美国培养的兽医学博士并不是仅仅要求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成为工匠一类的角色,同样承担着推动临床兽医学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的承接者。培养的DVM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比较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很多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4年的DVM学习后继续3年的实验室研究,获得DVM/Ph.D.的双学位,主要专注于研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科学上的应用。我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临床研究的发现是后续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基础医学发展,例如在人医的癌症研究中,也是先在临床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首先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更长,后来发现治疗糖尿病药物也可以通过干扰能量代谢来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开创了后续对肿瘤代谢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忽视导致临床兽医学对基础研究的贡献不大。

3中美兽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理论知识的融通式与孤立式教学。中美兽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用较短的篇幅说清楚,在此仅举例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国内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学科都自成体系,按其自身的逻辑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到基础的原理。在国外,更多以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线索,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后,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远超过了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很多都是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学没有材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是来自文献和老师自己的总结。以简单的尿酸结石病为例,我国兽医教育在本科大二的生化课程仅仅很少的提到了尿酸的代谢,在大四专业课程兽医外科学涉及结石尿结石分类时会提到尿酸结石,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而且浅显。在美国教学时以犬尿酸结石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病研究的过程以及犬尿酸结石在临床上具有品种偏向性,以此推断该病是遗传疾病。最初通过基因关联性分析,找到和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发现SNP附近的尿酸转运体的SLC2A9基因发生突变。虽然尿酸代谢后续过程中的酶均完整,但是由于肝脏表面的尿酸转运体无法工作,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这种突变基因的保留是由于转运体基因和犬重要特性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近,连锁遗传,在筛选动物特性的时候也同时将这种不良突变保留下来。类似这种为筛选动物某项生物特性而同时导致突变基因保留的现象也是灰马(Greyhorse)一些疾病的原因。在专题中,老师也详细的介绍了嘌呤代谢途径和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所作用的靶标和原理,以及手术和育种淘汰该基因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专题,老师很好地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比较医学和外科手术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我国,兽医学是本科教育,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深入。美国兽医预科生学习的内容和我国兽医专业3~4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差不多,在进入DVM之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积累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进入兽医学院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因此能在DVM教育期间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接触前沿的兽医学知识,将所学内容和疾病联系起来。

积极主动式与被动灌输式教学。中国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如在介绍疾病时,通常由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按顺序逐一讲解。但是在疾病诊疗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首先看到的是症状,需从症状和病因分析入手,再针对性的选取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最后确定是何种疾病,这和我们教学的过程相反。缺少诊断和分析能力的训练是我国兽医学生不能很好运用知识的重要原因。而美国兽医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十分重视案例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老师给出案例,来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提出诊断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鉴别诊断和分析能力。例如案例分析课程中,老师会详细地介绍病史、症状和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告诉学生每种诊断测试的价格。学生需要使用规定的“钱”向老师“买”诊断测试的结果,再独立诊断疾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减少疾病诊断成本,避免过度医疗。这些能力对兽医临床医师都非常重要。

在实践教学方面,国内很多临床教学仅让学生站在老师身后观察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当中去。在美国的教学动物医院,治疗室和医生的办公区分开,学生分科室轮训学习。学生独自负责接待畜主和病患动物,在治疗室收集病史,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随后返回到医生的办公区向医生汇报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花费大约15min左右提出自己的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可能疾病与治疗方案。老师会对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并进行解释。随后老师和学生再次进入治疗室对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漏掉的病史和临床查检结果进行确认,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学生会按照老师修改后的方案完成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对于住院病例,病历和出院医嘱的书写,与畜主的交流均由学生完成,老师仅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修正,住院医师(Resident)也参与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此外,老师也会经常询问学生病例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每天结束前各科室的学生会和老师集中讨论当天的病例,有时还会需要学生阅读文献和做相关专题报告。牛、猪和禽农场的实习过程也类似,学生会独自或者跟随老师去发病的农场,在独自完成患病动物的剖解、取样和检测,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学生没有固定的实习农场,一般农场在学校3小时车程内,学校提供免费的汽车供学生实习使用。

4中美兽医教育差异对我国兽医教育的启示

中美兽医教育在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兽医教育有着世界较为完善体系,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借鉴美国兽医博士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兽医人才:中国缺乏具有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来推动中国兽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幸的是中国管理层和兽医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兽医教育的差距,不断地进行兽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推动我国高素质兽医人才的培养,改变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升我国兽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进一步改革兽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兽医实践能力的培养:兽医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兽医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均有很高要求的职业教育,这在客观上要求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室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我国兽医教学虽然有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但彼此相对独立,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合格的临床教学医院,没有住院部供病例跟踪研究,没有足够的病例让学生实习,不能真正从“临床兽医”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并体现兽医本身特点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毕业实习时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或实验室,或由学生自己找个实习单位,实习效果也常不理想。由于兽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我国兽医教育应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和应用型实验项目,通过不同形式加强病例教学环节。

(3)改革兽医评估体系,促使兽医教育健康发展:在美国,兽医协会对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资格每年进行审查,不合格的学校无法获得教学资格。我国首先需要对各个学校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的能力设定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作为学院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仅仅以院系老师发表文章的数目和影响因子高低为依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4]。其二,应提高学校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对老师的评价多样化,需要让一部分老师专注于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基础研究。其三,应该在兽医教育中引入淘汰制度,鉴于美国兽医学院严厉的淘汰制度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希望能够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选单独进行高水平教学,无法适应的学生则被淘汰后继续一般的教育。这样严进严出才能保证最好的教育效果。

篇5

1《?F医临床诊断学》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动物医学专业的15门专业课,其覆盖面非常广,考试具有相当的难度,每年的通过率不足20%。《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课程的入门,又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以各种动物为对象,研究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本课程为临床各科如《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等提供诊断疾病的通用方法、原则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和必要的条件。2016年,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察内容包括19个单元、79个细目、270个要点。考试除了要求考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着重考察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综合分析2009年到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的试卷,其中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试内容占临床科目的20%左右。在综合应用科目中也有较多《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可见该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大纲不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农林院校的教学大纲都把牛马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作为《兽医临床诊断学》讲授的重点,对于犬猫禽等小动物的疾病诊断涉及较少。这与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的内容不符。而且很多学校讲授的内容不全面,不能覆盖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所有内容,导致考生考试的时候普遍觉得兽医临床科目的试题难度较大。

2.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和生产密切相关。如果只是老师讲授,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差。而且实验课也多以演示操作为主,真正需要同学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开展的实验很少。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目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视实践和病例的要求也不符。

2.3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核以考试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大,导致同学们普遍在考前进行突击备考,考试成绩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大家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传统的考核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这与执业兽医考试重视实践和应用的要求相距甚远。

3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与考核

3.1调整教学大纲

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应试指南,重新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其内容上涵盖考试大纲的所有要求。当然地方院校的教学还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调整大纲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地方畜牧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

3.2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同学们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传统的大班加45分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效果交差。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多从网络上进行。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课题组与高教出版社合作,建立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在线课程。将教学视频、作业、测验以及其他辅助学习资料都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线下自学,进行测验,教师根据学生测验的情况以及在讨论区提问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延伸。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布置一些研究题目,使大家能够充分的进行资料查阅,研究成果整理和汇报,教师可对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呵呵指导。通过这些方式,真正的是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过程。

3.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我国动物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动物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其综合思考、自学和应试能力,编写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学习精要》。系统介绍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并在每个章节附上导学、复习思考题,目的是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本学科的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掌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和内容的熟悉,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考核过的所有兽医临床诊断学题目纳入题库中供学生自测之用。使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视频观看、平时测验、线上讨论、期末考试等。

篇6

8 月26 日,由兽医导刊杂志社和中国执业兽医网联合主办、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协办的2014 兽医发展高层论坛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兽医系统和兽药企业的代表共240 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这也是自2005 年以来,兽医导刊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兽医发展高层论坛。十年来,每年论坛都会就当前兽医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及专家进行解读。今年论坛的主题设为“防疫模式转型与畜禽屠宰监管”,正是契合了当前我国畜牧业转型时期兽医职能发生的变化与工作模式的创新。

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移交农业部,畜牧兽医系统亟需建立新机制。2013 年12 月,农业、商务两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正式交接,生猪屠宰监管成为了畜牧兽医系统责无旁贷的职能之一。本届论坛邀请了农业部兽医局黄伟忠副局长就权利移交以来农业部针对屠宰监管出台的政策以及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制定印发一系列监管计划与方案,并且积极与其他合作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屠宰企业、行业协会沟通,建立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屠宰统计监测数据等新机制;截至7 月5 日,全国省级有16 个省如期完成屠宰监管职责交接,11 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进行中,其余4 个省尚未开展;市级职责划转率约23% ;县级职责划转率13%。黄伟忠副局长还就生猪屠宰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总结:挑战包括屠宰场点“多、乱、小、散”并存、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难以有效落实、行业规划执行不力、相关扶持和引导政策缺乏;机遇是产业链条进一步整合,发展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兽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最后,他就生猪屠宰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提出“不能‘就屠宰看屠宰’,需要‘跳出屠宰来管理屠宰’”的监管思路。

推广动物福利,建立动物疫病防控新思路。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动物福利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很多的误解与抵触,导致动物福利的推广进展缓慢。本届论坛邀请到长期从事农场动物福利研究的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时建忠副主任就在养殖动物中推广动物福利的意义进行了重新解读。时建忠副主任提出:动物福利是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商品生产,尽可能为农场动物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满足其生理和精神需求,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减少兽药、疫苗的实用,养出健康无药残的动物,最终实现人类的畜产品安全。时建忠副主任就他对当前养殖动物中所能做到的动物福利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介绍。他认为,作为兽医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推广适当的动物福利,这是实现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的最佳途径。

重新明确目标,调整机制,适应畜牧业转型。近些年来,我国兽医行政系统与畜牧业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兽医行政无法跟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在本届论坛上,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长龙主任结合当地实际,同时也代表了我国的普遍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长龙主任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新时期兽医工作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着五大挑战:滞后的疫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复杂的疫病流行现状不相适应;落后的疫病防控理念与养殖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疫病防控能力与严峻的疫病流行形势不相适应;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滞后的畜牧业转型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他认为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针对诸多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新情况和下一步防控工作的新挑战,需要加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明确防控思路。

依靠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日渐成熟,信息技术也开始被引入。陕西省宝鸡市畜牧兽医局就结合当地情况,开发出了一套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本届论坛上宝鸡市畜牧兽医局胥学智副局长就这套软件的应用情况向与会代表作了介绍: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由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构成。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共设置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统计管理、免疫效果评估管理等9个功能系统。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共设置了动物检疫、公路检查、证章管理、电子出证、等10 个功能系统。胥学智副局长表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保证了免疫密度,提高了免疫质量;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管水平;规范了动物防疫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及时掌握畜牧业发展动态。

篇7

1.1增加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内容兽医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动物群体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方面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食品安全、共患病的调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并重点讲述兽医公共卫生关于动物性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相关内容。在授课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及时、正确处理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面对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

1.2调整兽医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由于监测数据在制定正确疾病防控对策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加强了对重要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和具体案例的讲解。近年来动物疾病防控中的风险分析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不仅在防控决策中凸显其关键作用,也是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强案例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1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兽医流行病学各章节有各自的知识特点,可根据其难易程度、实践性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现况调查章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教师做点评,重点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共患病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公共卫生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分子流行病学有关章节,以禽流感为例介绍我国如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数据整理,引导学生对禽流感病毒变异的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2根据疾病流行现状适时调整内容在教学中针对本课程综合应用性的特点,对共患病、生物安全等内容采取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2013年江苏和上海发生的H7N9流感事件为例,让学生对疫情的“三间分布”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把握疫情的总体情况后再应用兽医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对发生疫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兽医流行病学的角度来探讨怎样控制疫情的发展,最终消灭疫情。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还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对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1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多媒体内容时需要优化知识点,细心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框架。编排幻灯片时要注意好衔接,把握住内在联系,使讲授的内容富有逻辑性和推理性。自上世纪90年代开设《兽医流行病学》课程以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各种图片和影像资料,包括共患病的防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与检疫技术等内容,将视听教学和CAI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显得更加生动、灵活,改变了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

3.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兽医流行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共患病学、病理学、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协调应用于教学之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突出课程重点,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难点。流行病学的网络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对WHO、OIE等网站或中国农业部公告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国内外重大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发展情况,结合所授理论进行分析,充分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4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篇8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1-01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兽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的内部器官疾病。课程目标是运用系统的理论、恰当的诊断方法、合适的治疗手段研究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认识动物内科病、分析动物内科病、诊疗动物内科病的方法,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兽医,以达到国家对执业兽医师的要求。

1 调整教学大纲

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给各职业技术院校和各高校兽医类专业的教育指明了方向[1]。兽医内科学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科目中所占比例较高,约占20%。本课程的知识点多,包含110多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分散在临床和综合运用科目中,考点有400余个,非常繁多。另外,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原来在授课的时候没有讲授关于猪的知识。随着执业兽医制度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大纲里增加这部分内容,缩减马属动物所占的比例[2],同时增加宠物和家禽的部分内容,为培养合格的执业兽医师奠定基础。

2 加强实践教学

本课程开设的实验课以兽医内科学所授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动物常见内科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报告重新梳理一遍实验过程,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4]。

学校动物教学医院每年接诊大量的病例,其中不乏动物的内科疾病。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动物医院学习。实验课遇到动物医院的病例时,直接将实验课改为这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了解。教师在值班遇到特殊的病例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等形式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保存下来以便课堂授课时使用。

学生大三结束后,大部分的兽医专业课程已经学完,学校会安排几个月的时间到新疆各地的牛场、羊场、猪场、鸡场、畜牧局、兽医站、动检所以及饲料厂等单位进行毕业生产实习,而且一些实习点还有教师驻点指导,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

3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综合教学楼各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将购买的、网络上收集到的、参加学术会议时收集到的以及自己制作的D片和视频辅助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注意与学生们的互动,避免将多媒体授课扭曲成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板书的时间,使得课堂容量明显加大,授课速度也显著加快。因此,在讲授到一些重点内容时,放慢授课节奏,以便学生们记笔记,保证教学效果。

4 开设“悬疑讲堂”

“悬疑讲堂”是动物科学学院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专题讲座,师生均自由参加。其主要内容为临床病例分析,即通过分析临床上搜集的实际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教师自己的研究结果,讲述病例诊疗的全过程。之所以称为“悬疑”,是讲述过程先以病例整体印象示人,对可疑之处提出多种问题,然后通过细致分析,层层剥茧,最终揭开病例的“神秘面纱”。除了病例分析外,“悬疑讲堂”还将兽医史、兽医哲学、兽医文化和兽医文学等国内外涉及较少的课题开展相应的讲座。目前,“悬疑讲堂”已进行了25期,教师抽丝剥茧针对某一个特定疾病讲授地非常清楚,这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动物内科病,听讲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5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

建立QQ群和微信群等互动平台,邀请各授课班级的学生加入,鼓励其在群里讨论一些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对于有分歧的部分,教师亲自指正;对于在动物医院见到的一些典型病例,鼓励学生将病历在群里分享,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病历记录保存于群共享。

6 结语

因此,应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完善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时俱进,为新疆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7 参考文献

[1] 张辉,崔焕忠,杨春馥,等.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6):61-62.

[2] 刘俊伟,张海棠,李国旺,等.关于更新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农技服务,2010,27(8):1096-1097.

篇9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药理;教学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47-02

一、动物药理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兽医全科类考试科目有基础、临床、预防和综合应用四张试卷,总题量400题,总分值400分。考试内容包括动物生理、动物药理、临床兽医等16门课程。考试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题量大、考点细、通过率低等特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动物药理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知识点分布广,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在2010―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中,动物药理考试知识点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且知识点较偏,占基础科目总分值的15%左右。动物药理是链接基础兽医和临床兽医的桥梁,在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点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并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往一些考生因动物药理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技能欠缺,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据统计2013年执业兽医全国平均通过率在12%左右,可见通过率很低。

二、动物药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动物药理是高职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基础课,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当前高职动物药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存在教学大纲陈旧,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实践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当前考试制度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考核上存在过度单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考察,这与当前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重实践的要求相差较远。动物药理课程知识点烦琐,较难记忆,在以往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以模仿为主,课程缺乏创新力,不能真正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去运用。在课程考核上往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这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旨相悖,也是导致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依据,合理调整动物药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规范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不但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每年5月考试大纲,并组织报名考试工作。因此,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高职动物药理教学大纲做相应的调整,提高实践课的课时,满足高职动物药理实践课教学的需求,确保动物药理的教学内容能全部覆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的所有考点,使教学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接轨,实现良性循环。近年来,本人在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中,每年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及时进行修改。围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动物药理课程中的13个章节,选出10个章节作为课堂重点讲授内容,其余的章节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在课程讲授中,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不同分为“熟练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针对性强。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融入高职动物药理教学大纲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动物药理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适应能力。

2.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特点,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动物药理考核改革。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核重点为方向,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动物药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点,出题思路、类型、难易程度建立动物药理试题库。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真题作为典型例子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并针对例子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达到学习效果,并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特点。通过建立试题库,并在课堂中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真题讲评和随堂模拟测试,使同学们提前了解和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升了学生考试的信心。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动物药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课内外平时的练习,学期中侧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比例占60%。在期中、期末考核中模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式,注重实践的考核以客观题为主,保留一定比例的主观题,适当增加病例分析题型,考核成绩占40%。课程考核改革,使学生适应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动物药理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很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特点,对高职动物药理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加实验课教学的课时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教学实训基地中。如在讲授药物的保管与贮存时,把课堂搬到动物医院药房中进行讲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摆放的各类药物,查阅不同药物的说明书,使同学们对药物的保管与贮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讲授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和使用时,把同学们直接带到校外养殖基地中,结合临床生产消毒要求,完成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等。借助动物医院、实训基地等教学平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当有临床病例时,诊断和治疗过程作为教学材料直接演示给学生看,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药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的教学效果。根据授课内容创新设计几个动物疾病的模型,通过临床现象,让学生按照疾病诊断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治疗,并开出病例处理结果、处方和注意事项,再由教师对病例进行诊治和点评。以问题为导向对整个病例的诊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学生的分析诊断能力,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动物药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贴近生产实践教学,避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发网络媒体教学资源,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动物药理知识点比较琐碎,记忆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影像,对临床病例进行直观教学,可使动物药理教学跳出了文字表达的局限,从而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形象生动、动态地展示药物作用的机理,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过程简单化。同时课程组利用网络媒体,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课程的教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试题库、考试系统等制成网络资源库,建立教学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动物药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5.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义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研发,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攻关等合作。经校企合作锻炼,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案例、图片素材等,回来后,将实践中的案例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拓宽了教师眼界,又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企业部门经理、岗位负责人等定期到校给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专题报告,向同学们介绍课程发展的最新前沿,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思维,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落实。

四、思考与展望

动物药理课程的改革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相接轨,是提高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也是检验高职农牧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之一。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纳入高职农牧院校教学改革范畴,参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考核方案,加强实践课教学,使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靠拢,是全面提升农牧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教学评价的标准、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建设,对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封海波,李前勇,王庆华,张德志.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家禽,2013,(15):54-55.

篇10

关键词:动物免疫学;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14-02

引言:

《动物免疫学》、《兽医免疫学》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免疫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所有学科,而动物免疫学作为免疫学的一个分支,也已渗透到兽医学及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兽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含:

1.免疫诊断。例如,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血清学检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疫病的诊断。

2.免疫预防。疫苗免疫已经成为防控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3.免疫治疗。例如,对发病个体进行抗血清被动免疫的紧急预防治疗。然而,由于《动物免疫学》具有理论抽象难懂、知识点分散繁多等课程特点,加之与《兽医传染病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渗透交叉,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

自主学习教学法基于美国心理学家Carl R. Rogers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引导学习者独立、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免疫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对免疫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主要根据切身经历的中美高校兽医学院《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通过比较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为我们《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通过采用问答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笔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SU)学习工作期间,选修过兽医学院的《兽医免疫学》与生物学院的《免疫学》两门课程。与国内的《动物免疫学》课程相比,美国《兽医免疫学》课程,明显更加强调互动教学。最简单的一点,国内上《动物免疫学》时,虽然老师也会提醒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按教材满堂灌,学生预习与否对上课影响不大,因此,造成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然而,在美国《兽医免疫学》或者《免疫学》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免疫学相关问题的探讨。老师会通过连续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根据预习所自学内容分析、讨论这些问题,这一问答教学方式使得课前预习变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前预习,很难跟上教学进程。因此,课前预习已成为美国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二、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增强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美国本科生学习《兽医免疫学》和《免疫学》课程时,教师主要是通过实例教学完成重点免疫学知识讲解。常用的实例来源包括:

1.最新发表在免疫学相关顶级杂志上的研究内容。通过最新研究结果探讨,讲解课程上要介绍免疫学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2.通过给学生提前发放将要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经典文献或者案例供学生自学,再在课堂上进行特定案例探讨。

3.通过介绍由于免疫学相关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实例介绍免疫学知识点。具体案例如:(1)在谈到先天性免疫缺陷(SCID)时,通过讲述气泡男孩David Vetter因为患有SCID,在与世隔绝的气泡内生活了12年的故事,使大家对SCID留下深刻的印象。(2)在谈到疫苗的作用时,通过讲述1979年天花消灭以及2012年牛瘟扑灭的例子,说明疫苗免疫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3)德国医学家Emil Von Behring因为发现抗体并建立血清疗法而在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免疫学家Bruce A. Beutler与法国生物学家Jules A. Hoffmann由于在天然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与加拿大免疫学家Ralph M. Steinman关于树突状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而共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介绍这些伟大的科研成就,提高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免疫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三、通过任务安排使学生自主完成部分教学内容

KSU本科生在《兽医免疫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与国内学生相比,所需自主参与完成的教学任务明显较多。例如,任课教师会选择部分重要知识点,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安排3―5名学生为一小组,完成某一知识点的自主教学任务,组内人员分工完成相关资料查询、教学课件准备,并以PPT形式向所有学生口头汇报。其他学生可在课堂上提问,由该组学生解答。任课老师需在他们完成自主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帮助,并做相应的补充,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一个较为感兴趣的免疫学相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等资料,写一份关于该问题或者知识点的综述报告,老师会根据综述报告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并打分。自主教学与综述报告都是期末最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兽医专业本科教育需要积极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近几年许多高校都从海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师资力量上,双语专业课教学已经完全可能实现。为推进我校兽医专业本科生的双语教学改革,建议先采用小班试点制,对部分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双语专业课试点班的顺利进行需满足如下要求:

1.试点班学生必须主观支持对《动物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试点班学生还应该具有较为良好的英语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2.专业课教学必须采用双语教材,可以选用较为权威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教材,并辅以现有的中文教材。

3.试点班任课老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与外语水平,可以侧重在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教师中选择合适的专业课老师进行试验性教学。

4.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上教师可多采用问答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部分教学工作,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创造性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五、小结

有效进行问答教学、实例教学、自主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必将有助于提高《动物免疫学》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一方法的有效实施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配合,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同时,对任课教师自身的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切实做好《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根据生源水平、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与中国学生目前更加适应的传统教学法等相互结合,循序渐进地改善《动物免疫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汉春.动物免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9.

[2]朱建中.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科研意识的引导[J].基础医学教育,2002,4(4):299-299.

[3]雷程红,余佳琳,姚刚,等.案例教学在《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66-68.

[4]余祖华,丁轲,程相朝,等.任务教学法在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7):966-968.

[5]李任峰,王三虎,田香勤.动物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3):150-153.

Enlightenment From the Teaching-learning Model of Veterinary Immunology in United States

CHEN Nan-hua,ZHU Jian-zhong *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篇11

关键词:兽医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国际合作日趋频繁,英语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数超过2/5,以书籍、期刊、杂志、专利说明书、内部技术资料等形式出版的科技文献超过80%采用英语[1]。一般召开国际性会议,多规定使用英语,英语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兽医教育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兽医教育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复合型兽医人才,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兽医学科专业素养又熟练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促进兽医科研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我国各个高校兽医专业非常重视学生英语学习,虽然提高了兽医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但却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兽医人才的需求[2]。因此,加强兽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兽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兽医专业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熟练阅读和理解国外兽医方面的文献,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并在兽医专业英语方面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3-4]。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兽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兽医专业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1学: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英语课程多作为兽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甚至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才选择了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一般学:一学期安排该课程32学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选择重要内容进行讲解,或者是加快教学速度,再加上专业词汇及术语难度较大,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5]。

1.2学生英语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差异大

要学好兽医专业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大多数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尚未通过英语四、六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兽医外科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运用方面差异较大,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难上加难。

1.3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处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的状态,配套进行英文原文阅读和翻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获得学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提问,对听不懂的内容也不进行深入学习,认为能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就可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非常少。

1.4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不足

一名合格的兽医专业英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兽医学科相关知识,又要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兽医专业英语包含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3个部分,在整个教学中往往由一个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由于任课教师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只是在基础兽医、预防兽医或临床兽医中的一个方向较为擅长,导致教师对教学中的其他方面不能生动和精彩地展开讲解,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

2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2.1强调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兽医专业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对英语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因此,在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前期的引导,多讲解国外发达国家在兽医方面取得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英语是了解和掌握兽医专业前沿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今后就业的重要能力,提高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学:也要根据教学开展情况,将兽医专业英语调整为必修课,并增加学分,真正将兽医专业英语放在重要的位置。

2.2采用多层次教学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开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引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6]。针对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的差别,可以引入生动的实例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由浅入深的用专业英语加以解释,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少量时间让学生讲述文中某一重要段落的译文以及专业英语常用的句型或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的给予肯定,多用“great,excellent”等语言表扬学生所做出的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

2.3逐步实行双语教学

实行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就要注重引入专业词汇的双语解释,在教学课件中给出基本的重要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比如兽医(veterinarian)、禽流感(avianinfluenza)、血清型(serotype)、免疫学(immunology)等;还有一些特殊的专业名词表达,比如免疫细胞包含的淋巴细胞(lymphocyte)、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单核巨噬细胞(mononuclearmacrophage)等,使低年级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用英文进行讲解和提问,和学生互动,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7]。待学生具有一定的兽医专业英语基础以后,逐渐加大双语教学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2.4注重课堂与学生未来职业的结合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在未来的职业中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应试英语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和兽医专业英语的特点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比较熟悉的某一专题,比如我国研制的兽用流感疫苗的种类和特点、当前埃博拉病毒变异和疫苗研制进展、如何进行动物的肠道吻合术等来做英语发言,引导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配合学生进行讨论式教学。另外,还可以应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后或者参加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可以通过营造各种职业场合,比如公司科研进展汇报、实验室课题汇报、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等,由学生饰演不同角色,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重要手段,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8]。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英语水平和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5]。

3.1教师引导式教学模式

在课堂的前1.5课时,教师通过内容丰富的PPT,先从基础的词汇和句型讲解着手,争取让基础差的学生理解并融入到课堂中;对基础好的学生,则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做深入思考。待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则开始某一专题的讲授和讨论。例如,在禽流感章节时,教师讲解H5N1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以及感染鸡的临床特征,先提问“为什么疫苗不能控制禽流感”,接着讲解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和重组,再问“为什么水禽比鸡对禽流感的抵抗力强”,随后可以结合对RIG-1基因的研究进展来讲解水禽和鸡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差别。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在免疫学章节,机体免疫对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为什么机体的过度免疫会损伤机体呢钥将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以英文的形式简短地写下来,在下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则会对免疫损伤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刻。

3.2学生为主导的演讲式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在课堂后0.5课时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演讲式教学模式,让2~3个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就本次课堂内容做一个简短的英文总结,台下学生根据表述内容提问,台上学生用英文解答,然后教师让台下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加以总结[7]。在整个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做一次互动交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实践表明,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作用。

4结语

学好兽医专业英语是获取本专业在国际上最新信息和研究进展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培养现代化兽医专业人才过程中,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关键。兽医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笔者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式教学加深他们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以学生为主导的演讲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探索更多有效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才能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兽医人才。

5参考文献

[1]牛瑞燕,李宏全,姜俊兵.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4-25.

[2]韦天超,韦平,磨美兰,等.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114-116.

[3]朱兴全.兽医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张家骅,田文儒,李跃民.畜牧兽医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陈红鸟,魏艳辉,张华刚.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教育文化论坛,2015(1):85-88.

[6]张恒,金《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淮阴工学:学报,2003(2):48-49.

[7]戴忠民.《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4):116-117.

篇12

关键词:中兽医学;实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7-0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素质化”教育,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兽医临床教学,包括中兽医学出现了因学时被压缩而形成的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兽医人才,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畜、禽病证防治问题的能力,能应用中兽医理论和病证防治技术,开展相应的畜牧生产服务和科研活动,发挥中兽医学的实践医学特点,是临床兽医学及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课程要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1]。我校作为应用性的本科院校,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兽医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诊疗规律及基本技能,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西兽医诊疗的配合,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兽医职业发挥作用。中兽医与西兽医是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去理解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学习过西兽医理论的学生,习惯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容易对中兽医学产生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感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若能把相对枯燥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将临床实例引入教学、带入课堂,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中兽医学概念不再感到抽象,理论教学也会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中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服务于兽医临床,并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从前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起就要引入临床意识,让学生及早地形成中兽医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受到中兽医学总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学时不足是个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课堂讲述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中药材的识别上,采取开放中药标本室,将中草药在野外的生长形态制成系列图片等,供学生学习和鉴赏;对中药的炮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单个验证性实验的过程,采取播放录像、教学片等多种形式配合教学,让学生能以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的操作规程。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教学效率高、成效显著,有效弥补了总学时的不足,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加强实践、促进教学,利用我校兽医院的有利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出我校的资源优势:一是结合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有选择地把校附属兽医院的门诊病历介绍给学生,并且多渠道、多形式地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诊疗现场观摩、病历回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去验证课堂学习的理论,再把临床中的现象和疑问带进课堂。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兽医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历经几届,学生反映乐于接受这种现身说教的教学方式,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说服力,可增强记忆、拓展思路,有效提高对中兽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中兽医学能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信心。

三、实践中实事求是,施教时有的放矢

中兽医学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兽医临床。中兽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中兽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临床,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有人提出:临床实践与中兽医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2]。运用中兽医从事临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兽医理论、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用药。在开展中、西兽医配合时更需要两种医学知识的兼备,只有在中兽医水平和西兽医水平都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取得理想的配合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配合。有些人也曾学习过一些中兽医理论,临床上却不会用,不按中兽医原理进行思维,只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功效感兴趣。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习惯于把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合用或在使用西兽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些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提取物,误认为这就是中兽医,就是中西兽医结合。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临床实践的环节,或是这一环节教学过程草率、缺乏实效,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理清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兽医学的优势,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也可以作为辅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应当主动放弃,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任务重、难度大,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68-69.

篇13

>> 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兽医公共卫生学》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公共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刍议 《卫生学》的实践教学设计 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 浅谈公共卫生监测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如何提高兽医公共卫生水平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方法 浅谈综合医院中药工作的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中新媒体的运用 浅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韩杰 尹荣焕 韩小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要组成部分,也是利用兽医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 教学改革 兽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58-02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学科,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及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和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门以兽医领域技术和资源直接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动物染疫、动物性食品污染造成的人畜共同患病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使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并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及专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兽医专业学生将来能够担负起利用兽医领域技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学专业以及动物药学专业开设了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 更新教学内容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主要涉及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四大部分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新发现的疫病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0余种,如1985年英国发现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发现的H5N1型人禽流感,2009年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旧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布鲁菌病、鼠疫、流感、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新发和旧发的共患病从发生的病因、症状、病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向同学介绍,同时还针对SARS的防治引入人医和兽医的协同配合共同防治的事例,增强同学们对兽医公共卫生的深一层认识。针对当前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在课堂中增加了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加入药物,如“瘦肉精”、兽医药品和不适当的添加药物等,屠宰过程和加工环节人为制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的阐述。另外,很多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该课程很多内容着眼于大环境的统筹、标准和法制等内容,缺乏专业技术性,对生产缺乏指导意义而放松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就学生在此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中增加了课程讲解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内容虽然宽泛,但知识的系统性、融合性很强,并且代表着时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二 改进教学手段

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内容,需要将目前的很多重大环境问题展现出来;在讲授养殖污染与人类健康时,需要将畜禽养殖的现状展示出来,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了解导致污染的原因。这些内容的展示都需要将现实情况搬到课堂当中,借助图片、多媒体视频、音像等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系统庞大,学科跨度广,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

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络和多媒体已经被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通过影像直接展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动物屠宰检疫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图片、网络视频技术展现了屠宰检疫宰前检疫的内容、宰后检疫的具体部位,使同学们对屠宰检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在讲授食品生产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系统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建立纠偏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和纪录保持程序等分别做出展示,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教材与参考材料、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有关的事件、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及时上传并更新,让学生随时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范围。另外,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内容上传至该平台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只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借助这种手段能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真正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中增加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案例引导下,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教师与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然后,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针对课堂上讲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个议题进行课堂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讨论意见,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讲述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就整个讨论环节进行点评,并最终就某些观点进行纠偏。

此外,在教学中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兽医公共卫生教学中,我们将以人医和兽医协同配合共同防控SARS为案例引出当前我国共患病防治中存在的人医和兽医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兽医的重要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中,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 结束语

篇14

与此同时,引入大量知识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以往几个学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1个学时就可以介绍完,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但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知识,也会随之导致学生的吸收、记忆和掌握困难。所以,要在知识主框架基础上,主要讲解重点、难点,而利用现代化手段展示的信息中的大部分知识,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只作为需要学生了解内容。改革考试方法,以综述及平时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往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合当代大学生教学,因此,该次改革在《兽医生物制品学》的考核过程中,采取撰写专题综述的方式。通过该方法,使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及综述撰写的基本常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科技动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进行考核,做到了公平公正地全面评价学生的水平。实践证明,学生对该考核方式的反馈良好。

《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课程改革

通常,实验课都是穿插在理论课程中进行的,考虑到《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内容多、实验周期长的特点,为确保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该校教师进行了实验课教学改革,采用了连续实验的方法,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下面以常规无菌试验为例,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在《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以及实践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就是无菌操作,它是生物制品生产和研制成功的第一要素[3]。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贯穿整个《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决定产品质量的无菌观念和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前的无菌准备效果好坏的评价标准是实验最终成功与否[4],只有培养的细菌没有杂菌生长、病毒没有被细菌污染、免疫血清除菌后没有细菌生长等,才能称得上真正掌握了无菌操作技术[5]。亲力亲为,使学生在实验员指导下做实验准备通常的实验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员完成的,实验中使用的需要灭菌的试剂、器材都是实验员在实验课之前准备好的,所以,学生只知道所用的材料是无菌的,但并不清楚是如何获得的。该次改革中,尝试由部分自愿参加准备工作的学生协助实验员完成实验前的准备,让学生按照对各种器材、试剂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灭菌,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实验员进行实验准备,使学生真正树立无菌观念和灭菌意识。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应变能力应变就是能够自主克服实验中的困难,比如前面提到的灭菌,灭菌有很多方法,器械不同、试剂成分不同,对灭菌条件要求也不一样,如玻璃器械、金属器械多采用高温干热灭菌,而实验当中如果急用,那么金属器材还可采用火焰灭菌或化学药品灭菌(即酒精消毒)。又如耐高温的溶液在实验准备中可采用高温高压流通蒸汽灭菌,但如果实验中临时需要,则可采用过滤除菌。学生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失误和错误,学会如何挽救就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白实验方法要灵活运用而非教条使用。提高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使其成为合格的动物医学工作者在《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中,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往往选取的细菌和病毒都是安全性较高的,对人无害或危害极小的,但在实践工作中则可能遇到各种病原体。所以,一定要在实验中严格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即使所用材料是安全的,也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去做。在实验中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警惕,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突出《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中的重点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等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避免实验教学内容重复。选择连续性好、涵盖全面的经典实验教授学生,从而确保实验教学的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