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1 10:00: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德育专题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在此,首先,我要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天津大学和我校党委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为本次培训的辛勤付出。接下来,从思政教师的角度,我与大家分享几点学习心得:
一、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也是一门常讲常新的常青课。通过李文长教授等的系统讲述,让我深深地明白:上好思政课不仅要多读原文原著,更要做到与时俱进。
二、思政课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几位专家的精彩讲授,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时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的热点、成长的痛点、发展的难点,充分利用节日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文化浸润,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不断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
三、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良好的心理调适,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的幸福感。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特殊的职业压力。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要正确看待压力的来源,有效的调试心理,努力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
“ 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思政课教师同学校各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 体育教师 师范技能 职前培训 有效性
[作者简介]关北光(1963- ),男,河南郑州人,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论;童文学(1964-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科教学论;毛加宁(1960-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生物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科教学论。(四川 乐山 614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四川省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三、三整合模式’建构”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er2009-02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76-02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职前培训更多地重视体育课组织方法与形式,而对教学规律、教学研究等重视不够。随着教师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标准》对未来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在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在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的提高,致力于培养教育教学理念、能力和技术水平过硬并举的方针,以造就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名师”。
一、高师体育师范生职前培训的现状
1.强调教育实习环节,忽略教育见习过程。高师院校把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历来都很重视,并以固定的时间、内容加以强化。但是对教育见习却重视不够,没有相对的内容和内容安排,导致实习生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持续性、辛劳程度等方面的认识,出现青年教师入职后过早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关注教师技能实训,忽视教师素养体悟。多年来高校把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评价师范生的显性指标加以强化,而忽视了对师范生内在素养的培训。表现为教学基本功较好,但学科知识、问题探究意识不强、知识结构不全面的现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3.关注课堂教学体验,轻视德育工作感悟。看课、听课以及评课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同样上课、说课也是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十分关注的是师范生如何教好的问题。而对如何进行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与中小学生沟通、教育学生等方面却缺乏培训与指导,以至于师范生在实习中暴露出与中小学生交流能力较差,在面对学困生,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上显得束手无策。
二、职前培训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
由于体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的培养、培训工作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要求,职前培养、培训是教师入职前的重要过程。虽然说是初级阶段,但是它一方面承担着转变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专业道德、专业的服务精神等作用,是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加强职前培养、培训工作的改革。
1.重视体育教师职业属性的体验。通过“三年不间断”的教育见习,包括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研见习、主题报告会、教育演讲等形式。要求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深入中小学感受教师职业属性,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行为,以及课堂教学规范、班级管理、中小学工作机制与过程;大三、大四高年级要求深入学生与教师中间,参与指导学生学习与各种活动,同时还要参与各种教师活动,体验教育实践全过程。引领师范生体验体育教师职业属性,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性,培养热爱体育教师职业的精神。
2.通过大学第二课堂的形式,不间断的强化体育师范生的各种能力。在入学初期不断通过普通话培训、朗读、讲演等方式,提高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通过才艺训练、音乐基础训练、美术欣赏等,培养学生艺术表达的能力;通过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以及教师的礼仪训练,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通过大学四年不间断的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以及板书设计训练,实现课堂板书的逻辑性、有序性和美观化要求,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课堂感染力。以此提高体育师范生从教的基本技能。
三、创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是以大学为基础的专业化教育。《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了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准、职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大学应该在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设计中体现,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心;在内容结构方面构建“知识探究课程+能力训练课程+教育研究课程” 的新型课程体系;达成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智慧、专业情意)的目标。
1.重视体育师范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理性认识。改革传统的“老三门”课程内容,注重教育学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教育方法。
2.不断完善大学公共通识课程内容。学校必须提高体育师范生媒体使用技能、心理辅导技能、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从而提高体育师范生从教的职业能力。
3.改革学科教学论教学内容,完善学科教学论课程标准。增加微格教学、教育技术的应用、班级管理等课程。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观察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会设计、组织教学技能、说课技能等强化培训,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
四、实施体育教师职前有效性培养的方式 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应该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关注学生的起点与终点,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1.案例式培训。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身临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教学、管理以及沟通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教学机智、沟通技巧或教学方法。达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知识的目的。
2.专题式培训。在专题式培训中,应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邀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进行剖析点评,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
3.研讨式培训。培训过程中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在培训中,应结合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讨活动的主题,邀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围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不追求培训内容的系统与全面,而是强调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一种过程,是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观察、修改、再行动的循环过程。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活力,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培训更适合于教育见习,让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学校,学习与中小学生沟通以及与实习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培养师范生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时,这种方法也使用于教学设计、主题班会、板书设计、教师礼仪等课程中,师范生通过体验性参与能够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培训效果较显著。
总之,为了提高体育教师职前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在不断学习理论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标准》出发,认真研究了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整合了我们相对分散的教师资源,建立了稳定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同时,在体育教师职前培训方案、体育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大大提高了体育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实习学校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全球各国教育迅猛发展,中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各学科相继出台了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教育发展的转型期,国家又出台了《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教师任职标准,掀开了中国体育教师进入全面性培训的新篇章。2011年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并在全国全面推开,新一轮各个层级的培训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为了让广大体育教师进一步明晰新课程方向、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避免机械培训、重复培训、虚假培训、无效培训的发生,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对提高培训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现实期待
(一)从受训者的成长类型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参培体育教师的构成复杂,从成长的类型看有普通体育教师、训练型体育教师、成熟型体育教师、优秀型体育教师,不同成长类型的体育教师对培训有着不同的期望需求,具体见表1:
(三)从受训形式的分类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目前培训的组织形式基本不外乎讲授式培训、讲练式培训、观摩式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这五种形式,不同的培训形式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都不一样,同时体育教师对培训的期待也不相同,见表3:
(四)从施训者的分类看体育教师培训的期待
近十年来,各层级的施训者有顶层设计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每次培训请什么人作为施训者全凭组织单位喜好与关系主观臆断,施训者既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有的培训内容并不是施训者的研究优势,有的培训内容也不是来自受训者的需求,施训者往往不能满足受训人需求,体育教师对施训者的预期是什么?具体见表4: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创新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强调学习者的积极性、建构性和探究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习者构成的合作性的互动活动过程。在教育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培训同样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创新培训思路,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一)设置“准”条件,明晰培训的目标方向
设置参训者的报名条件,进行分层、归类培训,使培训的目标方向更明确一致。如:以工作年限为界,把工作年限相近的人集中培训;以职称为界限,把高级教师组织在一起培训;以工作性质为界,把抓课余训练的教练归类一起培训。又如:以体育科研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培训,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骨干教师培训等,这样完全可以避免笼统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从而解决因培训对象的参差不齐而使授课者感到困难,导致培训效果低下。
(二)调查“根”问题,解决教师的教学疑惑
问题能够让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究,发现自我认知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化为自我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组织者在培训报名时,针对教师需要研制一份问题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筛选出相对集中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工作难题等,再将这些针对性的问题交给有相关特长的专家答疑解惑。这样的问题是来自于体育教师一线工作的“根”问题,这样的专家是有指向性的研究专家,这样的培训是来自教师内需要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结果一定是专家、教师双赢的结果。
(三)关注“真”需要,补偿教师的知识空缺
目前体育教师的培训“真”需要是什么?通过调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的专业态度与专业成长;2.体育教师的岗位标准与胜任力;3.教师的结构分类与专业成长;4.当代中小学学生的心理与体育教学;5.体育教材序列与目标分解;6.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与突围;7.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与目标达成;8.阳光体育的有效实施;9.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法;10.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程;11.中小学体育科研基础;12.新鲜项目的培训等。
(四)培训“多”途径,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
体育教师的动手能力远比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重要,他们更愿意接受不同形式的培训,要重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如: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同事互补的研修方式,论坛与沙龙、实践反思、考察观摩,讲座与实践、案例与研究、创编与创新、展示与分享等方面。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现有的专业化程度,以任务驱动、合作互动、实践带动三种培训模式或采用一人多课、多人一课、同课异构、三课一评、互动观摩等途径,搞好校本教研培训,这样就更贴切体育教师对知识接受的实际。另一方面在“E”学习时代,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培训。
(五)评价“严”要求,保障培训的实际效果
培训的评价是恒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员对组织者的评价,要从组织者对培训的时间安排、内容确定、地点落实、交通食宿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价。二是对施训者的授课评价,要对授课内容严格把关,在培训前所有培训者要形成培训讲稿,不能自由发挥,受训者要对授课者进行评价。三是对受训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仅对学员进行表面形式上的考勤,更要对学员每天的培训反思重点考量,做到不合格不发证、不报销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周荣宝等.关于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1,(5).
[2]尹志琼等.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8).
2007年4月8日至12日,我到广州参加了由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XX省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班”学习。本次培训班,是XX省护理学会举办学习班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700多人参加,来自深圳、珠海、佛山、江门等地的学员分为a、b两班,会场设在华山宾馆和眼科医院,授课的教授象明星一样两会场来回穿梭。本次学习班涉及的内容较多,现总结如下:
一、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介绍了六个专科的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血液透析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助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和产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各专业又分为三大模块,包括核心能力模块、训练模块和评价模块。通过培训,各专业护士不仅具备了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还具备了独立护理常见危急重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各专业护士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护理评估的能力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评估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掌握评估时机,任何的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措施都必须从评估开始。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整体的评估,每次技术操作前必须评估,每个操作步骤之间也必须评估。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解释评估的目的、方法与程序。
3、在安静、私蜜性好的环境下进行评估。
4、评估者应态度和蔼、耐心,评估过程处处关心患者。
5、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6、评估者注意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与评估对象保持必要的目光交流,用清晰、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必要时协助患者使用助听器。
7、根据评估的对象、目的、不同的护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评估的内容和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方法有交谈法、观察法和身体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评估量表、疼痛量表等。
8、评估发现用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
9、保证评估资料的完整、客观和真实。
10、及时、准确记录评估结果。通过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提高了护士的评估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病人的病情变化得到及时的发现,使护理技术做得更好、更到位,从而评估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三、心得体会
1、规模大:参加人数达700多人,是XX省护理学会举办学习班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2、师资雄厚:有XX省唯一一个护理博士生导师李亚洁教授、XX省卫生厅医政处研究生导师彭艺刚教授、香港玛俐医院护理硕士江国仪先生等国内着名专家亲临授课。
3、形式新颖、内容前瞻:是全国护理界首次有关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班,反映出随着专业护士的成长,能力逐级递增,工作内容、专业内涵由浅入深的拓展。
4、体现了管理上的意义:护士长在管理中可考虑护士不同能级的搭配,起到团队组合的效应。
5、减少护理相关的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
6、专业护士就是今后“专科护士”、“护理专家”的基础。
7、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护士的合作与协调、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及特定领域中的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均得到提高。
8、对护理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培养,是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9、二十一世纪护理人才应具备以下的核心能力:
(1)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
(2)护理干预和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3)评判性思维能力。
(4)沟通交流能力。
(5)解决问题能力。
(6)跨文化护理能力。
(7)信息利用能力。
(8)循证实践能力。
(9)实际操作能力。
(10)自主学习能力。
10、实施护理核心才能的好处:
(1)个别职员:自我检讨及发展;更了解专业角色及有更佳的发挥;作为基本及深造护理教育的指引;新入职护士及护士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的参考。
(2)管理层:职员发展路向;职员选择的准则;职员考试大纲。
根据公司工会开展“群监员素质提升 岗位尽责做贡献”主题活动的工作安排,工会决定在五月份举办群监员素质提升、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班,使本单位群监员熟练掌握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业务知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本周三开始每天上午和下午( 预计持续一周 )
二、培训地点:工会二楼会议室;
三、培训对象:全体群监员
四、要求与说明:
1、 参加培训所有人员须自带笔和纸,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
2、群监员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培训期间实行严格的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凡发现替代他人报到者,取消群监员资格。
3、学员因病、因事需要请假者,须由本人向群监站负责人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休假。
4、学员要自觉维护教学秩序,遵守课堂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