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0 16:39: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在短期内还是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为此,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订2004年教学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小组。为使研究结合实际,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聘请当地建筑业界有名的专家(21人),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研究小组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笔者就我院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谈几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突出与市场的结合,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由此,我们的工作思路确定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编写专业教育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
首先,我们从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所在郑州、南阳两地的部分大中型建筑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专业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了解到企业的急需和我们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调研也使我们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他们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吃苦、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下表为调研情况的大致分布:
需要说明许多企业的老技术员、老质检员经验非常丰富,但没有学历(综合归为建筑工程中职毕业),另外,由于高职是近几年才出现,许多技术人员的第一学历都是中专,建设监理专业出现得也较晚,监理员大部分也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
根据调研情况,建筑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应是现场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是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和监理员。根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其职业能力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可见下图。)由此,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确定为: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以能力为依据,加强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新晨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见下表),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能力的要求和“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把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扩展知识四个模块。压缩了传统课程的教学课时,对一些相关连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在《建筑结构》中减少了理论性较强的论证和计算;在《建筑设备》中增加了建筑电气的一些基本知识,删减了《建筑电气》这门课程。同时,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和现代前沿知识,在专业扩展知识这个模块中增加一些课程,如《建设监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我们制订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房屋构造实训、建筑材料实验等)、专门技能实训(建筑测量放线实训、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我们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改革某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施工原理与施工方法。熟悉现代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在项目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它与测量学、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1当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课程的认识,而且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还没有完全认识,对它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清楚,加上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繁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材部分内容落后于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实际工程过程中出现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但是这在教材中却没有体现。所以这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会给学生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使用不上;在实际操作中用到的知识,却没有了解。另外,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内容比较繁琐、复杂,教材中很多的内容与其它的课程都有重复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感觉多学一遍是在浪费时间,从而产生厌恶的心理。
(3)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相脱节。施工工艺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快的发展速度。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听老师讲解,看教材上的图片或是仅有的几次现场参观,但不能到施工现场实际观看体验,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脱离实际,对于一些设备、部件、施工工艺等本应该一看就明白,但是老师常常都努力解释了半天,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课程有消极的心态。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和科研改革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筑施工课程没有统一化,内容单一,从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性。随着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课程内容增加,要掌握的建筑信息量也逐渐的增多,而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黑板、粉笔教学,费时、费力,如果不进行改革将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变化和速度是比较快的,教导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必须更新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必须的,如土方机械施工、桩基施工、模板、试验工程等典型项目,可以录制视频教学或购买VCD CD-ROM,使学生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当视频或者CD录制下来,可以重复利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另一个例子是使用电子教案,这样能够省去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时间,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提高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室,图片、色彩、动画、视频等的效果,这样与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相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多,记住的东西也比较多,这就让很多的学生记感到无聊,不喜欢听这门课。如果在教学过程直接纯粹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学生,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仓库,忽视或是省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积极的思考,做到师生同步,一定能充分调动这门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到的土墙支撑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根据不同的条件要有具体的支撑方法,并且结合国外的技术,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这门课程。对于一些基本的施工工艺,如墙体施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教材讲解,学生无法消化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如果可以购买或现场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及动手能力,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技术上引起的质量问题可以使用一些工程实例和学生进行讨论,如墙体裂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启发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学生要学以致用,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能力,当学生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内部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让学生爱学习这一课,让他们学会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2.3课程内容系统,交叉科目内容整合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建设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架构。在这方面,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仍然分为两部分,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桩基工程、模板、钢结构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砌筑、防水和装饰工程、测试;应用技术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地下建筑设计、资料整理、项目案例等。很多的专业知识之间都有相似性,我们应该注意教师的总结。无论是房屋建筑,装饰或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设计原则和安装方法的基本要求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在结构和(下转第89页)(上接第60页)不同构造规格上。定向应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注重教学案例讲解,案例分析。例如:在建设工程活动,钢材加工,焊接,安装没有区别,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不同。从测试、准备、运输、安置,以及其他建设最终固化工艺混凝土,都在不同的项目现场相似的,并且可以结合不同的工程学科或不同项目的课程讲授,如果将这种相通或近似的施工过程进行统一的讲解,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时间将大大减少。
2.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要求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施工经验。为了学校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每年必须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每隔几年教师发送到建筑公司,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让先进的施工技术达到专业学科前沿。此外,可以聘请高级工程师,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注册监理工程师参加的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地区行业的条件。
3结语
除了上述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努力改革教材,将去除一些旧知识,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让学生及时更新所学到的知识,带施工技术的老师走出课堂,从而提升教师实践的能力。通过这些改革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学生们也加强了他们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吴瑜.谈如何突出职业化教学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地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 李晶晶.浅谈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关键词】高职教育;软件辅助;安全计算
1.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高职教育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后进行该课程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1]。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等重要基础岗位为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以及后期的努力从而晋升管理岗位,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也是本课程的教学重心。
2. 工程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实现工学结合
2.1 资源有限的课堂教学
目前不管是“把课堂搬到工地”,还是“把工地搬到课堂”,前者毕竟资源有限,学时有限,工地现场考虑到安全、效益等也不会时时向大量的学生开放,因此实现有难度。后者也由于搬到课堂的“工地”都是图片或者视频,而现场的情况却是千变万化,因此学生接触到的实际工程也是有限的,有时甚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施工技术中。然而目前的建设工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规范也在不断的革新完善,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安全、进度等的计算也开始不断向更简单、更安全的方向发展。目前已有许多相关的软件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以方便工程成本、安全等的计算。
在这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筑施工技术课堂的教学仍旧以黑板和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多媒体也通常只是用来向学生播放各种图片和视频。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它最优势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于是课堂教学的步伐并没有跟上不断发展的建筑行业。此外该课程与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密切相关,为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熟悉一些相关的工程软件,需要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接触到实际工程中的常用软件。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通过教会学生使用目前建筑行业常用的工程软件,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挂钩,一定程度上实现工学结合。
2.2品茗安全计算软件简介
该软件是将施工安全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有机结合,针对施工现场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相关国家规范和地方规程,为施工技术人员编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管理提供便捷的一款工具软件。包括脚手架、模板、临时工程、塔吊、降排水、起重吊装、混凝土工程、基坑工程、钢筋支架、垂直运输设施、冬期施工、爆破工程、施工图、浙江省标模板等十四个模块。
该软件严格按现行施工及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提供临时工程、吊装工程、垂直运输、基坑工程、塔吊、模板、脚手架、钢筋支架、降排水及其他工程等CAD详图,及垂直运输、基坑工程、塔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安全资料规程CECS266-2009、模板、临时用电、脚手架等工程类检查管理用表。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工程,创建工程文件,添加所需的模块类型,生成各种模块的计算方案的完整计算书,包括计算依据、计算过程、计算简图及计算结果,自动生成弯矩、剪力、变形图等。生成计算书,查看计算结果符合要求后,可直接生成施工方案。可根据工程参数自动绘制标准、完整的方案施工图,导出CAD图形文件,并可直接插入施工方案。另外可以直接生成报审表、技术交底,便于快速审查计算结果,添加相关的节点详图,实例照片等,生成技术交底,同时可选择或自定义危险源类别,采用指数矩阵法和LEC法两种权威评价方式确定危险源等级等。[2]
2.3案例基于品茗安全计算软件运用的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实训
2.3.1 实训目的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应了解施工方案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建筑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脚手架工程,则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而其安全计算和危险源分析评价将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目前高职教育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要求是掌握脚手架的设计、搭设、安全性能的评价,搭设质量的监督等。而对于脚手架的认知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为方便学生对脚手架的理解,需辅以图片、视频、展示扣件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经设置了工种操作的实训项目,其中已经包括了脚手架的搭设及检查,同时1:1建筑模型也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现场的实践场地,学生对扣件式脚手架的基本搭设要求及质量监督验收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然而专项施工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难度较大,涉及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如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引用和查阅的规范过多,计算量巨大,而且许多施工单位的项目部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有施工现场经验的人才,这就导致了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流于形式,甚至个别技术人员盲目照搬照抄。[3]于是脚手架安全专项方案的电算化就成为必然。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掌握之后,可以利用品茗脚手架安全计算软件根据建筑物的情况设计外脚手架,并对脚手架进行安全计算与危险源评定,从脚手架搭设的方式、高度、步距、跨距、连接件的连接方式、连墙件的构造形式等方面层层进入,仔细分析,从而对自己设计的脚手架进行安全性的数据验算与分析,然后根据计算书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软件的时候对存储在软件中的规范手册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学习,达到高职教育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要求。
2.3.2 实训过程
扣件式脚手架主要计算的是脚手架各主要配件的结构可靠性,如强度、变形等;脚手架立杆的整体稳定性;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地基承载力;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脚手架配件用量等[2]。
①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一栋建筑,设置建筑类型、建筑高度、长度、宽度、层高等基本参数。
②根据建筑参数设定脚手架搭设高度,即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规范中规定单排脚手架最高为24米,双排脚手架为50米,超过五十米必须设置双立杆)、计算脚手架材料用量,包括大小横杆、直角扣件、旋转扣件、脚手板等。设置步距、立杆纵距或跨距、立杆横距、内立杆离建筑物距离、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地基土类型即地基土直接承载来自脚手架立杆及上部结构的荷载,所以必须知道地基土类型才能了解地基土的承载力、连墙件布置参数,按照脚手架的步、跨来设置的,一般有二步二跨、二步三跨、三步三跨等。根据我国长期的使用经验,连墙件的设置常采用二步三跨、三步三跨设置。
③按照设置好的脚手架参数生成计算书,根据计算书中有不合格的计算结果的提示进行参数更改,但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脚手架实际情况。
④调整参数至计算合格后生成计算书一份、技术交底一份,根据该计算书编制相应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一份。
2.3.3 实训成果
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上交完成的脚手架安全计算书一份、技术交底一份及施工方案一份,由教师评价学生对软件应用及对脚手架搭设相关规范的掌握程度。
3. 结论
通过对品茗安全计算软件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对工程实际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接触到了工程中常用的软件,并且在对软件的学习练习中学生对建设工程的步骤、建设规范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因而对先修课程进行了巩固,同时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做好了铺垫。由于本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岗位为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设施的计算、监督、验收以及相关规范,而仅仅依靠课堂纯理论教学是不能达到的,因此需要相应的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另外通过对实习生在工地对软件操作以及对实习生指导老师的调查,发现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软件的操作及施工设施安全的检查监督。毋庸置疑,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通过工程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培养,为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胜任岗位基本工作打好基础,而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也实现了工学结合,达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6-8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构建
0.引言
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一般往往呈现出校园人文背景的欠缺性。而这种人文的欠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不论在课程设计、设置、模式,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间的关系均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阶段中。而“课程文化”往往是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与“建筑工程”的关系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扩展到建设工程又可以包括路桥、水利等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解释就是:人们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人文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是做什么的,“人”为什么话着,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目前高职的大学教育指导思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这导致高职教育沦为职业培养场所,直接影响到建筑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回归,人文主义培养在建工类学生中的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点上,与纯粹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目前建工类专业课程,由于对人文教育认识较少,甚至一味的盲目追求工学结合,设置上极少甚至不考虑这块,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显得投入不够。
2.课程改革中的文化研究投入不够
这块主要表现在:
(1)对建筑工程整体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严重不足。文化与课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文化滋养着课程,为课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又制约课程,制约着人对课程的价值的追求,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课程则又以一种特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表达文化,再现文化,传承和创造文化。任何一种课程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课程与文化是一体同构的。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动,新课程的设计等都有其文化的动因和要求。建筑工程类部分课程的设置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部分课程的改革力度也较大,但人文研究的力度始终不够,使得改革后的课程依然显得苍白,人文关怀不足。
(2)对课程实施层面的文化研究不足。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在实施中对新的课程计划的贯彻实效如何。课程设计的再好、再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课程实施领域是制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对课程实施领域的研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建工类部分新课程也实施了一些新探索,但在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宜的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上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文化指标基本为零。
另外课程培养目标中除了能力目标方面,关于文化涵养方面也存在缺失。
3.人文意识淡漠
建筑工程类专业属于理工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只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岗位适应性等联系上,而人文应该与文科类专业有关。这固然与我国历史发展背景不无关系,正就是这个原因,建筑工程类专业关于文化内涵建设少人提及,甚至在建筑文化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空白,即使存在,也是建筑史等报告类,专题类,如蜻蜓点水式在教室里讲授的介绍类课程,其评价体系也非常低,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作用也不明显。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灌输式教学,人文教育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实际行动。基于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不论在单门课程还是在整个课程体系,课程文化的思想以及课程文化内涵基本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前后因果并不十分清晰,任课教师关于课程的文化挖掘力不够,课程实践性不强,导致师生对于课程文化体验不深刻。
由此,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文化构建以及不同建筑文化对于课程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建筑文化为例,从秦砖汉瓦到钢筋水泥,从古希腊建筑到拉丁美洲风格建筑,建筑文化一经产生便在不断的变迁中,不同的建筑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导致文化模式的变化,例如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便产生了建筑文化的适应性问题,而不同课程内容在建筑工程类课程文化体系构架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便顺理成章地必然是文化体系构架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4.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高校工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科技知识教育,二是科学思维(思想)教育,三是科学方法教育,四是科学精神教育,这四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建工技术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应坚持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从理论和实践上规划课程文化构建改革思路:(1)让学生获得胜任的工作岗位并掌握适应当代社会建筑工程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习惯和态度;(2)让学生从建筑工程主导文化典型的道德、理智、精神和艺术的资源中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以作为职业生活的指路明灯;(3)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进行学习,以便发展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并了解感情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即发展自我的精神;(4)培养积极、灵活并具有主见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知道通过研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5)学习并真实地体会参与和保持一个建筑工程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思考能力、知识、信念和价值观;(6)对那些限制自我和他人不合理性进行考察,并向它们提出挑战,同时培养能动地改造职业环境(建筑工程行业环境)所需的信念和能力。
由此改革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将是“师”,而不单单是“匠”。一个有富有思想的建工类技术人员。 [科]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北京: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1).
[2]张文海.加强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03).
[3]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绿色理念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62-02一、绿色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土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该课程是一门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分部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而绿色施工技术正是近年广泛推广与宣传的十大新施工技术之一,是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也正因如此,我国的发展从当初的追求速度转变为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追求健康持续地发展,所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然成为我国的发展方针。在我国整个社会发展耗能中,建筑业占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1]。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体现、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2]。而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践和创新的应用,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建筑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条件,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理念在建筑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将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场革新,它不但对建筑的整体规划、外形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过程和材料的使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还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融入绿色理念,则是我们高职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尽早了解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理解绿色理念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理念技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当前绿色理念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生产实践,掌握绿色理念的施工技术,将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理念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是由太阳城集团投资创办的华商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该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满足当前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缓解当前该行业资源消耗量巨大的现状,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课程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中,不断地推进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建立以绿色理念为主导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授课计划
绿色施工技术包含众多不同方面的技术,有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采暖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技术,绿色混凝土施工和应用技术和绿色施工环境效果检测技术等[2]。要将所有技术都纳入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因为绿色施工技术包含的方向众多,在授课计划设计的时候要对准下药,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绿色技术不同。我系在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授课计划偏向于掌握土建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授课计划偏向于掌握绿色施工技术的施工工序;对于建筑装饰专业,授课计划偏向于装饰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建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授课计划的修改要反映建筑市场人才的需求和对岗位能力、知识更新的变化,做到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动态修改。修改后的授课计划要以绿色理念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强化,把绿色思维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中来,使绿色理念与建设施工技术融为一体。
2.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是新兴的一种建筑辅助技术,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核心的理念是各A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3]。
我院在2016年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根据自生的兴趣好爱,安排实践项目,使学生切身地体验到BIM技术的全过程工作,为今后的在BIM技术下的绿色施工打下基础。学生们对融入BIM技术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取得的了不错的效果。
3.建立实践中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015年,学院新建一间仿真模拟实训室,该实训室中所应用的仿真施工技术软件均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使学生们更加广泛地接触绿色理念运用在各种不同地方的施工技术。仿真模拟实训抛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用一种类似游戏的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下,学习各种不同的绿色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为实践课程打下基础。另外,学院在原有的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上增加配置绿色建筑技术设备,建立校内绿色建筑技术实践中心,让学生们更加感性地掌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具有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研究型人才,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加注重动手能力,课程的实训课时能很好地培养这一能力。我院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队伍在绿色施工技术方面的素质,专门请进绿色施工技术名师担任外聘教师,同时送出一部分专任教师到绿色施工技术试点项目学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将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从项目中带回课堂中,让学生们能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的技术。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载体。绿色建材是指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低能耗制造工艺,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4],是实现绿色建造的物质基础。绿色建材的使用是施工技术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不应该忽视。学院以绿色理念为导向,在材料实训室中加入新型绿色材料,用于辅助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开设,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时中加入绿色建材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绿色建材的含义、种类、基本特征、初步评价标准,引入新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绿色建材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变化,也会发生更替,学院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新绿色材料实训室中的绿色建材,做到与时俱进,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对绿色建材的兴趣,学院会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建材市场,了解最新的绿色建材发展前景。
结束语
如今,绿色理念的施工技术逐步在全世界推广,其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在我国,但由于国内从事建筑行业者绿色理念意识不强、甲方追求速度、绿色技g行业标准未能尽早落实等种种原因,导致在我国开展绿色施工技术遇到困难,所以更好地培养高职土建类拥有绿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在传统的施工技术课程中加入绿色理念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达到对学生在施工过程中拥有绿色理念的应用能力上的培养。首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在保留传统的重点知识点下进行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绿色理念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删减了陈旧和重复的的内容,从而更加满足市场要求地培养拥有绿色理念的建筑人才。其次,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和升级材料实训室,加大实验教学方面的比重和应用,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的机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比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朱艳峰,路浩东.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84~86
[2]段恺,赵文海,梁红兵,单彩杰.《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绿色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40(336):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