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9 17:24: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冶金工程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实际执行QHSE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将以上四个基本目标针对班组、职工、项目、设备系统等管理节点进行分解。QHSE虽然是一个体系化管理模式,但是,针对每一个目标,QHSE都有着完全独立的监控管理模式。其PDCA循环可以概括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方面。计划是对单一目标的QHSE目标给出总体的评价指标和实现方式。其中,QHSE并不是简单的下达目标和考核目标的管理模式,而是就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作出分解和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对分解目标进行合理的论证,防止项目中不可完成节点的存在。实施过程也是根据既定的计划目标和分解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因为QHSE提供了逐步考核的管理模式,特别是QHSE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执行团队的执行考核更加客观。检查过程是指对于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的每一个分解目标进行逐一的监控,对于已经出现的管理事故和实施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他问题进行汇总和研究,以便及时发现整个项目目标的问题,以便在出现更加严重问题前给出适当调整,防止企业因为管理问题蒙受损失。改进是紧随检查过程之后的重要过程,也是QHSE管理模式的管理原动力所在,通过对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使整个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
2管理实例分析
某冶金工程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85亩,为一年消耗赤铁矿石180万吨的大型高炉式炼铁厂,该炼铁厂拥有550立方米高炉4座,设计年产量150万吨,建设阶段,需要安装高炉4座,粉磨机8台,常温空压机12台,高温空压机8台,风选机4台,布袋除尘机8台,给煤分离器4台,排烟风机4台。各类皮带机、链板机及风槽设备若干。此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转载点较多,控制系统较为复杂,设备联合运转难度较大,牵扯的施工单位也较多,所以,文章项目管理过程中的QHSE分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梳理如下。
2.1业务量化和细化程度不够
QHSE的最大难点在于常见业务的分解上,如果能够将常见业务制定完全量化的评价目标和完全细化的目标分解,就可以保证QHSE管理落到实处。但是,冶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业项目。目前大多数冶金建设单位的董秘办公室或者行政办公室的文书中,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整个作业流程的足够的细节。而工程技术人员多数对于管理业务和管理实务并不熟悉。这就造成了整个项目中缺少可以编制企业整体QHSE目标和计划的责任人。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的QHSE管理分解工作是直接下发给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技术负责人分别制定的。这个过程相当于整个项目的QHSE都是由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员编制,使得其管理效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甚至很多基层单位的QHSE目标分解不具备可执行性。使用这种业余人员制定的QHSE目标管理整个项目,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所以,建议在项目管理中QHSE管理采用合同责任制。因为承包单位对于项目管理的细节较为熟悉,在施工开始前,由承包单位在竞标书中提出QHSE分解方案,直接将该目标写入分包合同中,会更加有效的实现QHSE的目标贯彻。
2.2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水平不足
因为QHSE管理系统的业务操作十分复杂,目前的项目管理技术公司已经将整个流程封装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即便是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也有很多企业难以找到足够的管理技术人员对该系统进行完整的部署。不少承包单位更是不能充分意识到该系统的重要性,对于“额外增加”的管理内容抱有负面情绪。这些现象较为严重的影响到了QHSE管理模式在冶金企业的推广。
2.3项目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不少项目目前已经开始通过较为严厉的行政介入手段推行本QHSE的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冶金建设项目内部绝大多数管理部门的人员都存在类似的执行困难,所以,基于法不责众的原理,项目几乎不可能因为QHSE管理模式推进的不作为撤换所有的承包单位。所以这种矛盾状态使得单纯的行政施压的方式无法有效的促进生产单位完成QHSE的执行。因为项目承包单位对于QHSE的推进难度主要来自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所以建议项目在推行QHSE的过程中,执行QHSE准入制,使得进入项目的所有执行和承包企业在参与项目之前就紧密围绕QHSE的四个要素的要求进行。
2.4顽固问题被搁置
以往的QHSE推进工作中,存在了很多因为QHSE的超前性,特别是QHSE对于环境和健康等难量化问题的量化难度带来的实际工作问题被大量搁置,因为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使得QHSE的推进工作没有办法得到切实落实。建议企业在QHSE的推进工作中,首先将此推进工作作为一个重点管理项目来进行研究,积极的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使得QHSE推进的阻力被最大程度的解除。
3结束语
【关键词】冶金工程;项目管理;钢铁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了多家钢铁企业,它们的增长计划与全球钢铁行业的兴旺及终端用户的高增长率保持一致。除了对老厂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建,各地区还出现了许多新建钢铁项目。然而从目前的执行角度来看,在项目管理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能够对此类工程中的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容应对新的挑战,将会驱动钢铁企业运作效率的持续提高,降低新项目成本,最终确保项目目标按时保质地达成。
1. 项目管理在钢铁冶金类工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早期想法是让工程设计公司和项目执行人员对拟建钢铁厂进行工程设计和建造。而业主的项目管理团队则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实施。一旦项目竣工,项目团队即转变为运行团队对钢铁厂进行运营和维护。这种方式产生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项目人员的经验有限,要对项目进行不断的学习,这就需要有较长的培养期;并且在项目逐步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如:项目范围会发生变化,需要实时对成本、时间、质量、风险或项目其他可交付项进行调整;因经济和组织结构不断变化,且组织优先权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下,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的效率会较为低下,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化可能会改变项目目标、可交付子项、预算或时间线;整个项目管理培训课程忽略了职能管理部门、项目发起者、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诉求,也没有按照项目管理的各种特征,提高项目管理各要素的技能和技术,这就往往会造成项目的一些重要特征缺失(持续监督的执行,管理团队的动态表现、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对相关知识的保留策略);组织机构将项目本身与公司战略计划相联系,导致项目进度被延误。
1.冶金建设工程一般由多个子项目组成,每个子项目既具有独立性又与其他子项目相互依傍,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工程质量不过关,还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影响其它工程的如期进程。而且效益是冶金工程最主要的目标,如果不能按时获得效益,那么对企业来说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建设工程的各个项目如不能相互配合,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势必会造成整个企业的。因此,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2.冶金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难题
项目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属于组织管理范畴[1],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它的体系还是不健全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去完善。冶金工程建设中,一个项目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项目的启动、规划或设计、执行、监督控制和竣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对其作出周密的计划,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目前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冶金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还存在着重重困难。
2.1 因事先把握不准而导致项目范围发生变化很多钢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发生“超出项目范围”的问题,一般项目经理会尝试对其加强控制,从而减少对项目质量的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目标以及执行原因在合同中并不是定义得那么明确。项目管理人员也从未与项目参加方明确沟通过这些模糊的目标。
2.2 同质资源的相互竞争
项目本身通常要与其他项目和方案争夺各种资源(人力、金钱、时间等),这就往往将项目经理置于竞争地位。实际上是设置项目优先权时,对其优化组合的一种缺失。
2.3 没有对项目风险做全面考虑
项目管理团队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到了一些风险,然而大部分只是仅仅简单将其列出,而没有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审查,也没有制定发生风险时的应急预案。
3. 如何应对钢铁项目在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除了上面所述的问题和挑战之外,预计钢铁行业新项目面临的实际困难更多。按照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些问题和挑战可综合归纳为以下三大类,项目开始期间的挑战、项目规划期间的挑战、项目执行期间及竣工后的挑战。
3.1 如何应对项目开始期间的挑战
(1)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咨询公司和工艺技术。就钢铁行业而言,每天都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这就需要编写切实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研究并确定适合本项目的工艺技术,选择合适的冶金咨询类公司在初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及时的咨询和策划。
(2)对传统的项目操作模式要加以改善。以往许多钢铁企业一直致力于借助自身资源去实施项目,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现阶段对于新建项目,一般提倡采用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EPC)总承包的模式来执行,即使这种方式比过去采用传统方法产生的成本要高。这是因为考虑到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需要改变传统的项目操作方法,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以及人力资源的培养周期来换取项目竞争力的增强。
(3)钢铁企业在扩充产能时,如果产品结构的设置不合理,将会导致供应过剩的状况发生,从而引起恶性竞争。因此,在制定产品大纲时,要重点关注市场范围适应较广的产品,并强调增值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资源规划(ERP)之类的IT接口也应该考虑如何与现有的业务和管理体系对接。
(4)在考虑启动新的钢铁项目前,要能够确保原材料的不间断供应。由于原材料来源有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应该相对透明化,以便优化铁矿石和煤之类的主要原材料分配,并在国外对铁矿石类原材料进行战略性投资,确保原材料的持续供应。
3.2 如何应对项目规划期间的挑战
(1)应对项目投入资金进行风险控制。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成本高。考虑到钢厂的平均盈利能力,银行和金融机构应该及时跟进项目,对钢铁项目的前期融资至后期资金投入做全方位风险分析,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流畅,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2)在项目规划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条件、各种能源介质的供应情况;并以此作为基本依据对项目整体做出正确判断。
(3)根据项目规划条件,确定合适的项目参与方以及合理的技术装备水平。由于钢铁项目的快速发展,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设备制造商的订单量很大,并且有可能会和著名钢铁企业巨头达成排它性的战略合作协议。因此在一般性项目规划中,需提前考虑因对项目参与方选择不妥而带来的风险性。
(4)对于综合性的冶金项目,应适当简化与之相关的采购和合同签订步骤,赋予项目经理更多的权限,从而促进此类工作的及时完成,不延误项目进度。
3.3 如何应对项目执行期间和竣工后的挑战
(1)人接触项目的关键是能够成功管理项目,项目管理以人为本的特点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明显,因此,在项目执行期间应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例如应该为大型项目配备专门的资源调配工程师和进度控制工程师,否则在一次执行多个子项目的情况下,是否有人可用将成为一个对项目的实际约束。
(2)在项目执行期间,必须做好项目控制以及账目资金进出记录。这需要由相关责任人编写具体报告,并让专人按照项目进度跟踪监督。除此之外,在项目实施阶段,还要完善现场例会的组织工作和现场例行检查工作;明确项目的关键节点,及时指出潜在问题,并制定应急预防措施,这些做法在关键时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完善项目控制的本意是要找出与制定的项目计划之间的固有偏差,而不是利用项目控制来对原始计划做重大改进和节约成本。
(3)项目竣工后,要计划好对新员工的招聘工作。完善项目周边城镇、学校和其他配套生活福利设施,制定相应的政策让员工得以正常生活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4)做好项目竣工后的审查和回顾工作也是完善项目管理过程、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根据各种里程碑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行评价和竞争力分析。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得大环境下,相信我国的冶金工程建设项目会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冶金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方面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我国的冶金行业无论是在产业结构还是在产品结构方面都会获得顺利发展,项目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玉清.国际EPC工程投标决策历程探讨[J].现代商业,2010(5):45-55.
[2]王继东.投标报价的编制与确定技巧[J].山西建筑,2009(7):67-69.
[3]白晓光,杨安文.建设工程项目投标分析与对策[J].中国招标,2011(6):81-82.
前言
建设工程竣工资料是施工阶段由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设计文件、验收标准、规范形成的应归档留存的原始记录、检测、鉴定报告、验收记录、表格等的总称。是施工过程中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将施工蓝图转化成建筑产品的文档记录。它是竣工验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大修的重要依据。它的规范与否既体现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的优劣,也体现了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 竣工资料形成的主要依据
竣工资料的归档依据,除依照合同和设计文件外,最主要的是依据国家、行业验收标准、规范。对于冶金工程除遵循国家标准、规范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遵循冶金建设工程的规范体系标准。
二 .如何规范冶金工程竣工资料
1. 国标及冶标发展和比较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已于2001年7月20日,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与其配套的14项验收规范也陆续实施。这套验收系列规范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与以前的(GB―300―88系列标准)校准比较修改的内容多,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技术要求都有很大的改变。本套验收规范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上已形成系列,覆盖面基本全面。
现行冶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颁发,为冶金工业工程建设的行业标准。此系列标准与国标88系列基本一致。
2 .国标和冶标在工程建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标GB50300―2001及其配套验收规范,此标准体系与冶标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但目前两种标准体系,又互相并存,互为合法。这就给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对冶金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具体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施工单位,尤其是资质等级较高的施工企业,往往是跨地区、跨行业施工。各省市均根据2001年系列国家标准出台了竣工资料归档整理要求,作为地方标准强制施行。冶金建设工程由于行业特点,专业性又较强,只能遵照冶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评定标准。尤其国家新标准的出台实施使冶标和国标差别加大,使许多施工单位面临两种或更多的不同要求。此种情况对建设、监理单位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对冶金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应遵照执行的标准,在此特定时期予以明确和规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冶金工程质量监理单位,既要领会国家、行业等有关方针政策,又要熟悉和掌握国标和冶标的精神实质,才能熟练驾驭新时期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任。
3. 新形式下如何对建设工程竣工资料进行规范和统一,我们根据冶金行业工程建设的特点,围绕竣工资料形成的依据等几方面开展工作。
(1)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工程施工,依据国标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体系来规范施工和验收。贯彻“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总体原则。
(2)根据行业特点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对于房屋建筑专业新规范体系不能涵盖的其他专业,尤其是冶炼专业中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专业安装工程,仍执行原冶金部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3)对于冶金各专业工程,在执行冶金行业标准、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国标GB50300―2001的主导思想,并认真学习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下发的文件来规范工程质量验评和资料管理,使其更加充实完善。
近几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冶金行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在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领导下正发生着变化和提高。
总站根据此两项法律专门对全行业下发了〈〈冶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和〈〈关于加强对冶金工程质量责任行为监督的规定〉〉等指导性文件。第一、明确了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质量负责。第二、规范了从事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第三、强调了工程建设过程的全过程控制。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控制工艺,对原材料进场必须验收和检查。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不符合程序和质量要求的要随时发现,随时纠正,加强工序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原材料不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不得用于工程。上道工序不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第四、明确了强制性条文和监督实施要点。对于桩基工程、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以及机电设备安装中涉及安全、使用功能的重要工序作为质量监督要点,加大检查力度。对以上文件的贯彻实施并遵照执行现行冶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使冶金工程质量的验收符合国标GB50300―2001体系的制定原则。
(4)竣工资料的规范与否,人是关键因素。根据新形式的要求必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在冶金工程建设处于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感觉监督站的思想必须首先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要有超前意识。这就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掌握国家及上级主管的方针政策,熟悉2001国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精神实质,同时冶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必须掌握冶金工程各专业规范特点和冶炼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监理规范及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因此我们不失时机地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学习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学习工程监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所管辖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既有行业特点又符合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
(5)对于工程竣工资料,我们根据冶金工程的特点,按照国家及上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了竣工资料管理规定,作为宣钢冶金工程资料管理的框架性文件,下发至相关单位。给对冶金工程行业标准不甚了解的人员和单位解除了疑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交工资料的内容和整理要求
交工资料整理原则上按照现行国标并结合冶金执业标准执行。按照单位工程单独立卷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合性资料
1、开工报告
2、竣工报告(交工申请)
3、交工验收证书
第二部分:主要报验资料
1、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资料
2、 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资料
3、 分部(分项)工程报验资料
第三部分:质量验收资料
要求施工单位预先进行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监督、监理审查认可。
1、 单位工程综合评定(验收)记录
2、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验收)记录
3、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验收)记录
4、 检验批验收记录
5、 单位(分部)工程观感质量验收记录
6、 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核查及抽查结果
7、 质量保证(控制)资料核查资料
第四部分:管理资料
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2、 施工方案、图纸会审、技术交底、重要技术质量会议纪要等(设计变更划到竣工图整理范围)。
3、 施工单位质保体系审查登记
4、 施工单位特殊工种人员审查登记
5、 施工中所用对工程质量有重大直接影响的施工机械、衡器、量器、计量装置等审查登记
三、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0引言
随着国家对冶金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大,各冶金企业发展均需要借助规模扩大得以实现。各冶金企业均采取联合方式,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以此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诸多要求,为确保冶金企业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则需要注重管理。鉴于此,本文对“冶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最终目的在于能够实现项目目标,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组织、策划、激励以及控制等活动。然而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个组织或者是单位,亦或者是机构来实施。当前项目管理过程中,常采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是目标管理方法,涉及到知识范围较为广泛,可谓是包括了管理学当中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而言,项目管理体系中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目前最为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主要有网络计划技术、资源平衡技术等。项目管理工作的应用,能够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并且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2几种模式分析及PMC管理的必要性
2.1几种主要模式分析
随着规模大、投资多元化的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然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为此,有必要对建设工程项目加强管理。接下来对国际上多种新型管理模式加以具体分析。①设计-建造模式:主要是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也可被称之为设计与施工总承包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模式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均由一个单位承包。②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从建设工程的开始,到各参建单位参与到具体施工中的过程,同时设计人员需要为具体施工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在整个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负责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的日常管理工作。③建造-运营-移交模式:主要是东道国政府在特许权协议中,将某个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移交给私营企业进行建设,待合同时间一到,或者是协议时间一到,则需要将该设施完整、无偿交还给国家。④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就是具有相应的资质、人才以及经验的项目管理机构,受到业主的委托,作为业主的法人代表进行项目策划,具体包括项目制定、项目计划、融资方案的制定、相关设备与材料的采购等,并且需要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此确保工程项目质量。⑤业主委托承包商承包建设模式,也可称之为全建设工程采购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业主在选择一家具有资质的承包商之后,由该承包商进行项目全过程的总承包服务,具体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设备与材料、施工以及试行等。⑥伙伴合作模式。该模式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组织。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预期效益,通常会进行长期约定。约定的建立,则需要多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具体为多方在综合考虑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制定共同目标。同时需要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及时进行问题沟通,避免具体工作中出现问题,以此确保参建单位各项利益的最大化。
2.2PMC管理必要性分析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引进与推广应用,促使总承包企业对应的项目管理模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我国冶金行业企业一直以来采取的是业主自行管理,具体就是业主与设计、施工单位直接进行签定合同,业主不借助外来机构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PMC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程承包形式,便于业主与承包商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工程效益,最为主要的是能够大量节省项目投资,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为此,当前冶金企业在新建工程项目时,有必要注重PMC管理模式的应用,以此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冶金企业新建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基本思路是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战略为指导,以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目标,以“按照一条思路、坚持两个结合、树立三全理念”(即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形成产业的思路;坚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有机结合,坚持研究开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树立“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的三全理念)为宗旨,突破核心技术,研制关键标准,拓展规模应用,构建产业体系,力争使天津市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为天津市全面发展农业物联网产业积累经验。具体目标任务是集成示范物联网感知、传输、决策及应用相关技术和设备,实施农业物联网“一二三四五”工程,即构建1个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重点建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农业物联网核心试验基地20个(推广示范200个);建立研究开发、集成示范、应用推广3种类型农业物联网展示窗口;探索产学研用创新、农业企业运作、合作组织示范和区域整体推进4种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取得包括探索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物联网产业研发和经营主体、技术服务队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协同体系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天津模式在内的5个方面的成果。
2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自2013年实施以来,遵循“科学规划、重点突破、行业应用、整体提升”原则,紧密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1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与机制创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建设工作加强和创建推进机制,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制,保障了区试工程的高效开展。2013年,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先后6次来津就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建设进行考察或座谈指导。春兰书记、兴国市长在2014年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东峰副书记和宏江副市长对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给予指导支持,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13年9月,天津市政府与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就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建设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由农业部、中科院有关司局和天津市有关委局组成的部市院共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集成各方资源优势,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保障了区试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各方面都把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领导高度重视的氛围已经形成。2.2构建了适合天津特点的农业物联网建设总体框架在“按照一条思路、坚持两个结合、树立三全理念”思想指导下,编制了天津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实施方案,得到了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和有关专家领导的直接指导和肯定。在建设内容上开展“一个平台、三个工程、两个体系”建设,即建设一个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应用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3个工程建设;探索符合天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需求的理论体系和标准体系两个体系建设。2.3研发了国际先进的天津农业物联网支撑平台黄兴国市长在2014年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水平建设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天津市与中科院合作,建成了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平台涵盖了农业生产、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农资农机服务等领域数据库17个,集成各类农业应用系统113个,实现了25个基地传感数据的在线采集和9个基地共17路视频接入。2013年9月24日,农业部组织汪懋华院士等9位专家对平台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平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2.4研究储备了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天津市在农业网联网区试工程实施伊始,就明确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工作定位,注重应用技术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大力开展了针对环境、生命信息感知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创新,重点中试和熟化动植物环境和生命信息传感器,重点开展了设施农业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特征信息提取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2.5开展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典型示范区试工程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已有的50多个农业物联网相关试验点或基地进行了充分调研,系统掌握了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建设的基本状况,明确了主要实施内容。建设了10个核心基地,核心试验面积704hm2,进行了1262栋节能温室、76.5万m2养殖水面示范应用,涉及设施蔬菜、种羊、种猪、海水鱼、淡水鱼、南美白对虾等种类。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建立了电子生产档案、企业管理、质量监管和消费者查询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了农业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开展了千余种名特优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活动,探索了冷链宅配模式、线上线下模式、会员定制模式以及农超对接模式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2.6加强了标准建设与理论研究天津市将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地方标准重点编制计划,分步骤制定、完善一系列的天津市现代农业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与对策研究”列入2013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计划项目,组织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4个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制定了行业物联网应用规划,正在抓紧制定天津市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物联网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3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的重点工作
本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立足点,阐释工业园区建设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 岳普湖县工业化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岳普湖县工业化的现状
岳普湖县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421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1.08亿元,年均增长35%,工业园区建设正全面推进。虽然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工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发展新型工业化使命仍然艰巨。
(二)岳普湖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
光热水土及各类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巨大。岳普湖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度变化大,夏、冬季气温相对稳定,自然光照条件充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32天,日照年平均2780小时,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县域及周边100公里半径内有棉花、玉米、红枣、各类果品、小茴香、秋甜瓜等各类作物蔬菜的种植、各类牲畜家禽的养殖,特色优势明显、品质优、数量多。此外,岳普湖小茴香颗粒饱满,品高质优,畅销中亚各国;“小尾寒羊”、“疆岳驴”享誉区内外,享有“中国小尾寒羊发展之乡”、“中国毛驴(疆岳驴品牌)之乡”的称号。同时境内有甘草、枸杞、大芸、麻黄等430多种中药材资源,具有开发价值,同时,这些特产显示岳普湖特色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交通区位优势
岳普湖县地处喀什地区腹地,处在喀什半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半径80公里范围内辐射周边伽师、英吉沙等8个县市,是喀什地区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地、东联西出的商品出口加工基地和观光旅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从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卫星城市的功能区域定位看,岳普湖县作为喀什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物流配送基地的地位逐渐显现。喀什特殊政策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将对岳普湖形成有效辐射。
3、人力资源
岳普湖县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万人,近年来通过加大对劳务输出人员“双语”、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全县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三)岳普湖县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1)自我发展能力弱。总体来讲,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水平仍然很低,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合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经济规模和实力有限,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较弱,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不足。
(2)工业发展缺乏资源支撑,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发展水平低、总量少,企业规模小,起点低,产品附加值低已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决定性制约因素。岳普湖县地处喀什腹地,境内至今尚未发现任何矿产资源,工业发展缺乏资源支撑;加之企业融资难等瓶颈的制约,招商难度大,企业落户少,工业发展缓慢。
(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无论是水利、电力还是交通、信息网络、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财力不足,明显滞后。工业园区建设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差,住房简陋,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级阵地、卫生室、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严重不足,难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4)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人才匮乏。农民致富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严重滞后,导致全县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致富技能和职业技能;从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看,不仅在人才的数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尤其是工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再加上长期缺乏系统的再教育、再培训,造成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经济急需的工程技术类、农业技术类、科研类人员少,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开发经营人才更是短缺,以至于开展某些重点行业领域建设时,严重缺乏专业型人才。
二、 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推进岳普湖新型工业化进程
(1)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加大对入园企业的用工、用电、用地、厂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使工业园区成为融资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基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集中力量加快完善园区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聚集和带动能力,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和污染集中处理。
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建立有关土地、信贷、项目审批、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以主导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集聚,增强园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能力;加快建设园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吸引人才、促进成果产业化的创新载体。
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建立有关土地、信贷、项目审批、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以主导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集聚,增强园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能力;加快建设园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吸引人才、促进成果产业化的创新载体。
(2)积极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坚持贯彻执行国务院、自治区、地区有关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加快发展工业企业各项政策措施,在税收征缴减免、退返、银行信贷、担保、财政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厂房、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等方面,开展对企业支持帮扶工作,全方位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以人才强县促工业发展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迅速提高。但我国传统工业体系存在的弊端,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相协调。本文探讨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寻求生态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路径,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载自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关键词: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初期,以工业化来推进城市化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发展方式。然而,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仍采用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却是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导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快速的工业发展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超过其正面效益。
生态工业是一种兼顾环境与发展的新模式,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在工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标志着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即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用生态工业来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人口众多、资源贫乏、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我国,尤为重要。
生态工业的基础理论
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其主要思想是把工业系统视为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高低级生物间、非生物与生物间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生物链。每一种非生物与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能量与物质逐级传递,由低级到高级,又由高级到低级循环往复,形成一个互相关联和互动的生物链,从而维持自然界各物质间的生态平衡,保证了自然界持续不断的发展。人们受自然生态系统的启发,对多工业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的工业系统之间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相互关联作用。20世纪9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把自然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工业体系的建立上来,使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
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
(一)生态工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化质量
传统工业化带来粗放型的城市化。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产业迂回的工业化道路,这种工业化依赖大量的资源消耗,其工业化中期是以“烟囱工业”为主导的,不管是原料工业,还是能源动力工业,都要有大量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发达国家在早期的工业化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以空气和水污染、噪音超标等为特征的“城市病”。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将对环境与资源产生很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同时,国际上的环境标准越来越多,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只有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品,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也是促进工业化进程所要求的。
城市是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是工业生产的集中区,城市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制高点和发源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在广泛的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也在深刻的层次上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工业的建立,使一定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形成了互动的产业链,把污染物消解在生产过程中,既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又实现了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由于废物的充分利用带来经济效益,使污染治理变成了企业在经济利益趋动下的自觉行为。因此,生态工业体系的建立,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城市化战略就是要协调城市增长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维护城市发展与城市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工业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生态工业体系,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传统工业的生产活动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以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工业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是一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质都得到了循环往复利用。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恢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循环传递、多级利用,在生产过程的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形成共生互动的循环产业,从而推动循环型社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三)生态工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工业的发展并不只是立足于单一的工业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而是建立在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联、互动发展基础上。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在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产业结构构成,进行多个企业或产业间的链接和组合,建立起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有助于该区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城市化本身就是从区域着眼观察城市现象的,而且任何城市都离不开区域的支撑。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依据区域规划,从整体考虑,发挥各城市的优势,着眼于大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规模化、集团化、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将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四)生态工业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城市圈或城市连绵区,可是目前一些城市之间不是协调发展,而是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发展与布局的不合理,削弱了我国城市总体实力,降低了我国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其中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在该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并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相适应,符合耐受性原理。按照生态工业理论,城市依据自身的资源、区位、市场潜力、历史文化等条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的城市定位,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态工业体系。由于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个城市之间既存在差距,又具备各自优势,如沿海城市具有技术、人力及区位优势,而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又有着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每一座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无序竞争,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通过科学的城市定位,正确发挥每一座城市的优势,对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工业的实施路径
(一)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概念
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指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使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它是高新技术工业园的升级和发展趋势,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城市化的过程。首先,工业园区地域上的农村人口失去农业用地,从户籍上转化为城镇人口,而随着生态工业园经济的发展也使这部分人口的生活方式迅速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其次,生态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遵循的是高起点的城市建设标准,划入生态工业园的土地在硬质空间上已不可逆地转变为城市化地区。第三,生态工业园经济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具有标准的城市经济特征,而由于生态工业园是产业聚集区,它必然会引起外部人口的聚集,使城市化在人口规模上迅速扩大。因此,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可逆的城市化过程。
(二)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模式
1.企业主导型。以原有某一或几个企业为核心,吸引生态链上相关企业入园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以企业集团为主,集团内部企业根据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原理建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如我国鲁北石化企业集团建设的生态工业园。
2.产业关联型。将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相关产业以生态的观念联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互补效应的园区。如以加强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主的农业生态工业园,我国广西贵港的生态工业园就是按这一模式建设的。
3.改造重构型。在原有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重新构架,创造生态企业集聚的升级生态工业园。
(三)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思路
1.改造重构原有工业园区及高新技术园区。我国以前的园区成长是依靠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政策起步和发展的,随着入世的成功,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而我国人多地少和城市化的压力也需要有更为严格的土地管理来控制城市蔓延对耕地的占用。因此,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如果重复以前园区建设的老路(重新圈地,重搞基础建设),不但不经济,而且也困难重重,在原有园区的基础上改造重构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国家级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有100多个,这些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己初具规模,一些园区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基地。这些都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了众多的可选择空间。利用原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市场环境,调整招商战略,由政策优惠转向废弃物交流、共同获利、共同管理环境等成本节约的利益驱动,重新定位竞争优势,将会赋予现有园区新的活力。
2.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园区内的企业能够构成生态链,达到能源的多级利用,是生态工业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较高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技术,但技术开发水平不高和国外的技术限制使我国在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较为落后。如果不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则必将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自我研发的过程中,应重视无害环境技术,充分利用我国高校科研资源,研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实用技术;同时也不应忽视一些地方和企业在长期处理环境问题中形成的特色技术,最终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体系。
3.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体系。生态工业园是依托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开发模式。一些发达国家在兴起产业生态思想和循环型经济理论的同时就提出了重构市场规则的思想。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生态园的建设上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减免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税收、征收污染税、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等,以此完善我国的环保市场调控体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变革时期,城市化的建设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依据城市的产业优势,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市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使农民有序地转移到城镇中来,逐步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整体效益优化的城市化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钢铁渣;城市建设;高附加值应用
Abstract: Iron and steel slag is the main solid waste metallurgic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basic cyc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slag in construction of cit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resources of iron and steel slag in the city building reuse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Keywords: Iron and steel slag; city construction; high value-adde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F407.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以年均2位数增长。2012年,国内粗钢产量达到7.16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3%。随着钢产量的大幅增长,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短缺和环保要求逐渐严格的制约。钢铁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道路。而作为冶金工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钢铁渣,在钢铁冶炼生产过程中的产生量最大,其中高炉渣产生量为生铁产量的25%~50%,钢渣产生量为钢产量的12%~20%,如何提高钢铁渣的有效利用率,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着重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而随着钢铁渣处理工艺的不断创新,综合利用途径不断增多,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钢铁渣在城市建设中得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为冶金工业固废在非工业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开辟了新天地。
钢铁渣的组成及应用概述
钢铁渣主要包含高炉矿渣和钢渣。高炉矿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来的固体废物,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熔渣。
钢铁渣按照物质性质可以分为两部分:金属物及非金属物。目前,钢铁渣的利用途径大致可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 内循环是指钢铁渣的金属物部分在钢铁企业内部循环利用,作为烧结矿的原料或炼钢的返回料。钢铁渣的外循环主要指钢铁渣中的非金属物部分用于冶金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详见表1 钢铁渣主要利用途径)
表1 钢铁渣主要利用途径
2. 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建设中,钢铁渣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其中主要涉及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既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高楼、大厦、场馆等民用设施建设,甚至还包括绿化场地、污水处理厂等功能性设施建设。
2.1 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1 高炉渣
(1)生产矿渣水泥。矿渣具有潜在的水硬胶凝性能,在水泥熟料、石灰、石膏等激发剂作用下,可显示出水硬胶凝性能,是优质的水泥原料。矿渣既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料使用,也可以制成无熟料水泥。
①矿渣硅酸盐水泥,是用硅酸盐水泥熟料与矿渣再加入3%~5%的石膏混合磨细,或者分别磨后再加以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为矿渣水泥。在磨制矿渣水泥时,高炉矿渣的掺入量对水泥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而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更小,所以其掺入量可以加入到占水泥重量的20%~85%。这样,对提高水泥质量,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是十分有利的。
②石膏矿渣水泥,是将干燥的矿渣和石膏、硅酸盐水泥熟料或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磨细或者分别磨细后再混合均匀所得到的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在配制石膏矿渣水泥时,高炉矿渣是主要的原料,一般配入量可高达80%左右。这种石膏矿渣水泥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和抗渗透性,适用于混凝土的水工建筑物和各种预制砌块。
③石灰矿渣水泥,是将干燥的矿渣、生石灰或消石灰以及5%以下的天然石膏,按照适当的比例配合磨细而成的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的掺入量一般为10%~30%,它的作用是激发矿渣中的活性成分,生成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硅酸钙。石灰掺入量太少,矿渣中的活性成分难以充分激发;掺入量太多,则会使水泥凝结不正常、强度下降。石灰矿渣水泥可用于蒸汽养护的各种混凝土预制品,水中、地下、路面等的无筋混凝土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砂浆。
(2)生产矿渣砖和湿碾矿渣混凝土制品
①矿渣砖,用矿渣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等胶凝材料,经过搅拌、成型和蒸汽养护而成的砖叫做矿渣砖。用87%~92%矿渣,5%~8%水泥,加入3%~5%的水混合,所生产的砖其强度可达到10MPa左右,能用于普通房屋建筑和地下建筑。
②湿碾矿渣混凝土,是以矿渣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混凝土。通过将矿渣和激发剂(水泥、石灰和石膏)放在轮碾机上加水碾磨制成砂浆后,与粗骨料拌和而成。湿碾矿渣混凝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耐疲劳性能和钢筋的黏结力均与普通混凝土相似。而其主要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抗水渗透性能,可以制成不透水性能很好的防水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可以用于工作温度在600℃以下的热工工程中,能制成强度达50MPa的混凝土。此种混凝土适宜在小型混凝土预制厂生产混凝土构件,但不适宜在施工现场浇筑使用。
(3)生产矿渣微粉。
高炉矿渣的潜在活性通过磨细机械激活,粒度越细,活性越大。当矿渣粉碎至超细粉(矿渣微粉),即比面积在4 500 cmz/g以上,能充分发挥出水淬矿渣潜在的水硬性。因此用作高强、超强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掺合料时,矿渣必须为微粉,使用时添加高效减水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制品能产生高强度或超高强度的效果。矿渣微粉的应用在国外已十分广泛,它不仅仅局限于水泥、混凝土范畴,其它工业领域如沥青胶凝材料、工业填料、涂料、肥料等等也能应用。高炉矿渣经过超细磨,可作为生产矿渣微粉的主要原料。
关键词:冶金工程 实习实践 订单式 双元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38-01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持续、快速、高效的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加速冶金行业的转型升级。新型的现代冶金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当前冶金工程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需求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冶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大趋势下,探索适应时代特点的新型冶金人才培养方案业已成为目前冶金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工作[1-3]。而本文拟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新办冶金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冶金实践教学新方法、新创意,以期为加强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理论参考。
1 冶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脱节
现代化钢铁厂生产与过去相比较已经发生了的巨大变化,过去绝大多数的手工操作,经验操作,已逐渐被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等自动化操作、计算机控制的现代炼钢所取代。而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冶金工程本科生的教学与传统的冶金本科院校一样,大多还停留在专注冶金理论的讲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与现场接触少,造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深度与广度远远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此外,从周边五大钢铁集团(沙钢、永钢、新澄、中天以及龙腾)的反馈信息来看,真正毕业以后能马上从事生产的学生微乎其微,一般都要经过至少半年实训,给企业正常的生产造成一定负担。
1.2 实践教学的老师人数少
江苏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的实习方式:指导老师1~2名带领两个班学生到事先联系完的钢铁企业(烧结厂、炼铁厂、钢铁厂以及轧钢车间)等参观学习。首先,企业指派一位工程师傅对其所在分厂的工艺流程进行讲解;然后以班为单位,由师傅带领实地参观,师傅顺着工艺流程对每个工序重要的设备逐一介绍,在轰隆的机器声中只有3-5名同学能听清楚师傅的讲解。这种循规蹈矩实习模式,学生往往只看到了表观现象,根本不了解钢铁厂布局、功能区域划分、各区域主体设备、基本原燃料的种类,达不到实践教学预期目的。
1.3 企业不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现代型的企业不再以前那样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尽管我们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对生产现场管理越来越严格。冶金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接收学生实习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影响现场生产的调度,上述问题导致冶金企业不愿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新时期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手段方式如何应对教学对象、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必须对传统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2 丰富冶金教学实践内容
鉴于以上冶金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充分调研相关兄弟院校(东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以及苏州大学)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如下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2.1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传授现场经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积累实战经验,通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作专业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丰富教师的实际现场经验,如要求新进教师下厂实习半年培养“双师型”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以及相关教师的科研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小班选修实习
冶金实习实践采用学分制,必修8学分。冶金实践课程实行多样化选课,按学分分类:认识实习两周1学分、生产实习三周3学分、生产实训四周4学分、虚拟实习(世界炼钢大赛)4学分、创新计划(冶金相关且学校认证)4学分,以及学生自主或者学院指派下企业实习(利用假期且企业盖章),实习半月为1学分,该实践环节最多4学分。
2.3 依托大型钢铁集团,建设“订单式”培养计划
利用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毗邻周边五大钢铁集团交通便利的条件,强化校内实习基地与各钢铁集团的实习示范中心衔接的紧密程度,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自己的特色,扩大学校的双师人才库,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强化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
2.4 建立和完善冶金数值模拟与仿真实验室
引入东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学校的冶金教学辅助软件CAI,建立包括烧结机、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LF炉、RH炉等典型冶金工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利用冶金模拟仿真平台,直观表现冶金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创建实践模拟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实践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构建持续的“双元制”冶金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冶金教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好坏的关键在于“双元制”的建立与应用,20多年前,德国纽伦堡技术大学所提出的“双元制”(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教学模式,强调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从自身的办学实际出发,利用张家港产业研究院技术力量以及毗邻周边五大钢铁集团的交通便利条件,已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10余处以及相关的研究生工作站20多家。学院充分理解“双元制”冶金实践平台的真谛“双元互动,校企双赢”,即钢铁企业为学院提供资金、设备模型、技术师资、管理经验、培训实习教师等,学院为钢铁企业提供员工学历培训、输送冶金毕业生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学院的办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培养实践能力与理论功底并重的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培养战略,达到一种对企业、学院、学生都有利的“三赢模式”,争取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通过重视和加强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性环节种类与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江苏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特色,才能培养出 “实惠、好用、全能”的现代冶金行业急需的创新实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雪娇.冶金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71-172.
关键词:工程实践人才;冶金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01-03
苏州大学与世界500强的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联合办学,于2010年5月成立了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并于2011年首届招收冶金工程本科学生。苏州大学非常重视与世界500强的沙钢集团合作的机会,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要求来制订冶金工程的培养计划。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三方面。
一、面向工程实践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苏州大学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要求来制订冶金工程的培养计划,以培养工程实践人才为出发点,制订的冶金工程培养计划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富于工程实践的工程科技人才。
1.通识课程平台——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化教育课程,即通识课程。针对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通识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通识课程平台占总学分的23%。
2.基础课程平台——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基础课程涵盖无机化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工实习等课程。上述做法使学生基础扎实,具有冶金、材料、化学、化工、机械兼顾的知识结构。基础课程平台占总学分的45%。
3.特色课程平台——接触学科前沿,注重设计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平台为本专业方向的支柱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特色课程平台针对本方向的技术发展,选择接触学科前沿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特色课程平台占总学分的17.5%。
4.选修课程平台——鼓励学生交叉选修,注重专业拓展能力。选修课程平台有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反应工程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冶金厂环保、热工仪表及自动化、金属压力加工等课程。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拓展了冶金工程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特色课程平台占总学分的14.5%。
二、面向工程实践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专业实验教学打破按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和集中实验的格局,专业实验教学课全部开设成独立实验课程。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层次,设置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达到30%以上。
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注重将实验内容、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及时将科研引入实验教学中去。以工厂实际问题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工艺处理,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并且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确保实验课的年更新率达到10%。充分发挥仿真实验的载体和平台作用,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全过程。现代化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实验教学更加完善,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该大型仪器之前对该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操作实际仪器的学习效果。
3.开放实验室。通过学生自选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参加工厂的技改项目和解决来自于工厂的实际问题,自己动手解决自身提出的问题。
4.实验教材建设。为了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实验教材编写方式,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实验教材的编写,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自编实验教材。
5.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主要实验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并在网站上提供仪器使用手册、设备操作方法等。学生可以在网上开展专题讨论、课程疑难问题以及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向学生实时公布各课程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和实践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冶金工业信息化
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冶金行业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对冶金行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冶金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将不断加大,尤其是软件人才。目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冶金行业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现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计算机在线监测与控制、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快速成长期。由于冶金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专门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因为他们对所从事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了解不够,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未来冶金行业迫切需要高校大量培养一批熟悉软件工程技术,具备软件系统分析、软件整体开发设计和项目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冶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三、面向工程实践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应该由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梯队组成,以苏州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和其他教师与管理人员为主,同时,聘请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高级专家和技术人员。为了做好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措施是:
1.首先要保证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都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在中心工作的正、副教授要通过相关程序的遴选。
2.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冶金企业培训,回校后在中心工作或兼职一段时间;或者选派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以老带新。
3.鼓励广大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工程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鼓励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学,互相融合,形成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理论扎实、技能全面,同时,又具备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冶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因而,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祖国蓬勃的建设事业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专业人才,众多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等都是学子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就要逐步接触并掌握到丰富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对学生外语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初茉,解强,许德文,等.研究型本科教育中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7,(2).
[2]黄江丽.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6).
[3]蔡璐,王章忠,巴志新.衔接专业资质认证通道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10,(7).
[4]张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关键词: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模式;风险控制;管理层次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工业建设出现了很多工程项目,其中就存在大量的冶金工程。从我国多年的工程建设经验来看,这些工程建设必然会为我国经济腾飞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工程建设承包单位都采取了单一的建设承包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施工单位只负责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单位只负责采购与安装,这就会导致各个工程建设单位无法协调配合,业主协调工作也会因此变得十分困难。而EPC总承包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工程项目设计、采购安装以及施工试运行等阶段实施总承包,使工程建设管理能够具有统一性和全局性,便于后续冶金工程项目优化设计、建设的协调工作,减少了重复沟通。但EPC项目往往是由设计单位牵头进行总承包,对工程实施的管控力度和经验较少,引起工程的延期、质量的控制等风险,如果对风险的管控不到位,也会引起较大的事故,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EPC项目中必须重视各风险的控制,才能保证项目的安全建设,建成后能可靠运行。
一、风险控制的重点分析
风险控制指的就是管理人员利用各种方法来消灭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是在风险出现之后尽可能地减少所出现的损失。在风险发生之后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必须要利用风险控制的方法来减少相关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确保冶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稳定的开展。同时,风险管理也是一门系统科学,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必要的时候不仅要展开风险规划和识别,还需要形成完整的风险处置方案,减少评估风险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其中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一)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要求冶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出详细的风险管理方案,从整体上分成两部分,一是在风险造成损失之前,为了消除风险而提出的处理方案。二是在风险发生之后,利用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冶金项目管理目标可以顺利实现。所以,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将以上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体现出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性。
(二)风险识别
通常情况下,风险会存在于冶金企业的各个项目运行阶段,而风险识别则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快速明确风险影响因素,并针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事故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解决方案如图一所示
二、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所存在的风险
(一)风险产生原因
在冶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在EPC管理模式下也同样会存在风险。因为EPC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环境与其他模式条件相对复杂,在项目条件下,人员、技术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在不同条件或不同形势下,这些风险因素都会对项目造成影响,进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和以往施工总承包模式有多不同,EPC模式所存在的合同风险有所不同,除了承担分析之后的风险之外,还要承担合同中没有明确指出的风险,所以风险管理难度也会变得更高,成本和最终的质量都会受到牵连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工作范围风险。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主要负责涉及、采购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如果业主有明确要求,那么总承包商还可以对前期的工作展开规划和试运行。在这些工作内容中,总承包商可能对某些工作并没有详细了解,所以管理难度也有所增加。此外,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开展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冶金工程项目上存在风险,同时项目实施难度也会明显增加,EPC管理项目中所包含的一切复杂环境和不确定因素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冶金工程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一是要尽早识别风险。在冶金工程项目中,总承包商需要深刻意识到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针对还处于潜伏期内的风险要尽早进行识别,使其能够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进而实现风险掌控的目标。二是要有效规避各种风险。EPC总承包管理人员要能够提前识别、规避风向,避免潜伏的风险事件发生,从而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保证冶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EPC总承包管理风险矩阵图如图二所示
三、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风险管理特点
(一)整体性与目标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EPC项目总承包商必须要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质量以及造价进度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发包人通常只是签订最初的合同,定期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查看项目各方面质量是否满足签订合同的基本需求,最终要求所完成的项目必须要符合全部规定要求。此外,发包人还要根据合同内让那个来支付所结款项,合同双发在验收完毕之后根据合同要求来完成最终的结算过程。
(二)管理层次清晰
在EPC总承包管理状态下,发包人一般都会采用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来进行管理,前者指的就是发包人通过聘请第三方监理工程是,来对总承包商的采购以及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在此基础上签订制服证书。而后者指的是发包人在冶金工程项目结束之后,对EPC项目和竣工验收进行审查,但是在实际施工期间并不会过多的参与。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的风险流程控制如图二所示。
四、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验收管理风险控制
从冶金工程项目角度来看,通过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小验收风险,即使发生了风险,也可以将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但是,风险也会存在演变的可能,对此EPC总承包人员需要结合冶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比如杜宇冶金工程项目中的验收管理方案,可以采用风险环节方法,在验收方案形成之后明确验收的基本流程,再采用任务分解的方法来进行验收。在冶金工程项目验收环节当中,各个组织负责管理人员需要结合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完整验收,全面落实各项质量标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将其上报到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改进。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冶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验收和材料报告复查等工作,保证实验报告以及材料设备出厂设备质等重要资料的完整性。而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则需要排专门工作人员去寻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工期延迟风险控制
在冶金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筑物往往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而且很多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具体施工中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很容易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交叉工序进行合理优化,并采用有效措施来转移风险,避免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比如针对某一工程的工期拖延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要对EPC总承包项目工期管理方法进行完善,以此来优化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严格的工期管理制度,利用甘特图等相关措施来确定冶金工程项目的工期安排。在此基础上对施工人员的工期问题意识进行加·企业管理强,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采购风险控制
在冶金工程项目采购风险控制过程中,EPC项目中所拥有的采购合同必须要具备集思广益的特点,对采购期间所有工作人员的权益和职责进行确认,进而形成严格的追责条例。与此同时,针对抵达现场的原材料,也要确保在质量验收合格之后再允许入场、EPC总承包商可以按照风险规避的基本要求,对原材料设备供应中信誉程度较差的合作对象进行规避,以此来消除风险隐患。
(四)施工质量风险控制
对于冶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施工质量风险,必须要加强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并且还要在施工之前加强一线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所有参与本次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都能够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在冶金项目进行过程中,还要定期对关键项目和分项目进行质量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可以满足预期标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三检”的方法来加强施工效果。除此之外,EPC总承包公司还可以利用投保的方式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在实际施工期间制定出科学的技术路径,在各项工序施工结束之后,积极组织自检和互检,最终保证施工质量可以满足预期工程项目标准,减少隐藏在施工当中的质量风险。
(五)设计质量风险控制
冶金工程项目设计除了要包含建筑设计这个层面之外,还要对项目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当设计方案与预期要求不相符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总承包商设计方案与之前合同签订要求存在出入时,就必须要完成设计变更,那么这样就会使总承包商承担着工期延误以及成本增加的风险。同时,当设计出现质量风险时,EPC总承包项目会对整个缓解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设计质量存在高低出入的情况,那么施工质量的好坏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对此设计质量风险处理需要设计人员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清晰的管理流程。而总承包商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以此来处理日后的设计变更问题。
(六)安装风险控制
在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很多大型设备,如图一所示的环冷机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此设备的体积较大,安装难度非常高,而且很容易出现很多安装风险问题。此外,在此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配电网和排水项目施工,这些项目都会对最终冶金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造成影响。为了消除安装质量风险对工程项目所带来的影响,EPC总承包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在具体安装过程汇总,必须要选择资质较高的施工人员,做好上岗之前的证件检查和岗位培训工作,使全体施工人员都能够掌握关键设备的具体施工方法。二是在安装环节中安排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通常在每道施工流程结束之后进行验收和检查,对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要及时提出,监督整个整改过程,一直到施工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为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很多风险因素,为了能够有效消除这些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相关单位必须要结合冶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掌握冶金工程项目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做好风险分类与划分,利用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来优化施工管理过程。此外,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规避EPC总承包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来就可以满足动态风险管理的要求,保证EPC项目的安全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章睿.冶金工程项目EPC总承包管理风险控制分析[J].冶金管理,2020(21):125-126.
[2]梁杰.冶金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价值链分析[J].冶金管理,2020(09):185-186.
[3]张建军.冶金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价值链分析[J].冶金管理,2019(05):98-99.
一、抓培训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教育是基础工作,培训是必要的手段,通过培训教育才能提高人员素质。阳煤集团五矿十分重视设备改造和新技术应用,逐步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能耗大的生产设备,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为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环境注入强大的活力。但面对企业发展所需,职工队伍的技能实力,职工技能素质的参差不齐,成为充分发挥新设备效能的“拦路虎”。为此,他们将提升职工素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培训当作对职工的最大福利来做,以“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阵地资源,发挥现有各类培训基地的功能,探索职工文化教育终身化,技能教育市场化,岗位培训企业化的教育培训新模式,不断给职工“充电”,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素质的层次和水准,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坚持“包保”教育。各级干部包保帮教职工,实行理论传授与岗位培训,通过考试看效果。开展全员岗位培训。以面授讲座、观看教学光盘、卫星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分层次、分系统、分专业进行培训,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加大技能鉴定的力度,采取内外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工种职工的需要,提高职工技能等级,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善于发挥技能带头人的作用,通过现场请教、课程讲解、经验传授、教材编写、导师带徒等形式和方法,带动更多的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参加全国、省(部)级等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分别给予破格晋升职业技能资格和工资晋级的奖励。提高技师、高级技师技能津贴,及时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实行低职高聘,享受不同岗位工资待遇,树立职工的荣誉感,给予职工成就感,激励职工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个人同步发展。
二、抓劳动竞赛,注入竞争活力
以劳动竞赛活动搭建平台,增强活力。阳煤集团五矿每年根据集团公司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专业系统和相关单位中开展各类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开展“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中,明确总体思路,精心设计劳动竞赛项目,在原有“四大杯”竞赛的基础上,增加党员创新岗竞赛活动,使劳动竞赛流通领域延伸。为激发不同生产经营类型单位职工的创新、创效热情,针对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专业部门设计降成本、增效益等多个重点单项劳动竞赛。定期对竞赛进行检查、分析、评估,促使各项竞赛取得显著成效,提高了劳动竞赛在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和提升职工素质的贡献率。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各级工会共开展劳动竞赛389项,参加4.833万人次,投入劳动竞赛经费 180.5万元,估算产生经济效益2700万元。
三、抓技术比武,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强企”是现代企业立足市场竞争的战略要求。建设一支应对严峻形势和市场挑战的高技能职工队伍,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人才支撑。阳煤集团五矿每年制定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方案,深入开展技能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有效地调动全员参与比武活动的积极性。广大职工本着“掌握一流技术,争创一流业绩”的宗旨,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努力实现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考核升级“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
四、抓先进操作法推广命名,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经过数年的发展,总结推广、应用命名先进操作法活动已成为阳煤集团五矿广大职工参与的特色工程,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效率、企业创效益”作为大力开展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活动的主攻方向,以“选拔技术尖子、推广先进技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企业发展”为宗旨,把蕴藏在职工中的绝技、绝活、绝招挖掘出来,提炼成先进操作法,把握申报、推荐、评审、推广命名和表彰各个环节,促进了职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对推广应用先进操作法作进一步完善、提炼和论证,表彰了以创造者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同时,还召开先进操作法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共同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77
1 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措施
1.1 建设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建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林业资源,才能体现社会、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要按照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有效计划。真抓实干的进行林业规划建设,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能有序进行。当前生态农业的基本保护区域有原生林带、自然保护区、风沙地带等区域,其中森林系统还包含着道路、居民区、水区两边等地区的防护林。它们通过线、点、面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网络状分布。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的、有目的的林业规划,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变的需要。
1.2 稳定的生态林业性和各式各样的形式
根据各个地方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我国的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林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合理地、科学的、有效地使用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
1.3 生态农业要发展均衡
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地区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形成完备、有序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林业生态链。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确保生态农业的均衡发展。
1.4 建立林业生态一体化以及多方面的生态建设
要和周围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等现象进行治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能,逐渐形成促进生态发展的优势循环。同时要进一步端正思想,明确态度,治理生态农业,并非完全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的,而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社会和人们的长期工程。
2 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顾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历史,是由于森林资源经受严重破坏的前提下,逐渐进行恢复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并逐步发展起来。也使人们在经受自然界的惩罚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意识,让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体的林业建设思路逐渐转化为对森林资源的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上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原料需求到林产品的加工制作等多方面的需求,使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
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做到以下3点:要实事求是,按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确保林业生态工程的有序进行;坚持管理与建设、养护与利用、自然与发展相辅相成,以改善人们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为目的,在保证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实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再利用;使林业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和生态化,保证林业生态质量,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把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4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4.1 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除了政府投入的资金以外,通过多方面、多种形式从社会各个层面搜集资金,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增加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提高对生态建设项目的支持。增加对公益林之类的补偿资金和面积,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
4.2 有重点、有目的的提高生态工程建设
加大对小土岗或丘陵地带的植被养护,对沙化的土地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进行封禁建设等。对已经生成的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提高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增加其利用率。对城市绿化、郊区公园、退耕还林等的项目构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生态工程建设水平。
4.3 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水平
对一些植被难以恢复、植树造林困难的工程,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改造,做好良种育苗、丰产林的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和攻关。并积极采用一些先进的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进技术,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还必须做到有序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建立多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节自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作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节水型农业;水土保持;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205-01
一、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经济意义
1.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4]。近年来,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虽已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用水大户,特别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比重占60%以上。从农业灌溉发展来看,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必须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4]。
2.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从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外观和上市时间等,就对灌溉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5]。如灌水的位置、时间、数量、营养成分等,还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情况进行自动监控和科学管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型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洒药,使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发生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转变[5]。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尽量做到少种或不种耗水量大的作物,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节水型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立一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水高效农产品基地。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满足“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市场调活、民调富”的要求,更要满足“面积调小、耗调低”和削减用水高峰的要求
二、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务必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隐患。
三、合理规划水利施工过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工程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石漠化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草)相结合、与科技兴农相结合、与农村改厕改灶改圈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在选点上,一是考虑项目区所在村(台子村)的贫困因素,使水保项目真正发挥扶贫效果;二是考虑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变对应治理为条件治理,真正达到生态和谐;三是考虑流域治理典型示范推动作用,将治理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在全县推开,扩大水保治理范围;四是考虑有利于县内各单位资金、人力、物力的整合建设。基于以上考虑因素,在小流域的规划选点上,从粮食主产区的角度出发,减少泥沙冲压,增加土地单产量,使农民增产。同时规划在经果林地块发展林下养鸡,广种绿肥和优质牧草,通过绿肥的转化利用发展养猪和养牛,继而推开沼气池建设,实现“水保-种草(绿肥)-养畜-沼气-沼液还田”的生态链,以此实现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治理与开发并举,近期与远期并顾。推行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互促进,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互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实行梯级开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治理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在施工中,按照地区研究课题原则,从尽量不占用农民土地的目的出发,在设计坡改梯砌埂、蓄水池的修建和排水沟的修建上,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少占用农耕地。特别是在水池的修建上,利用天然石壕进行围砌,形成假山形的蓄水池,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另外,在小流域治理中,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治理中,从改善人居环境角度出发,对旧院组进行建设,修建了通组的水泥硬化公路和农户间的串户便道,对农户庭院进行水泥硬化,彻底改变了村民晴热臭气熏天、雨天泥泞满地的脏乱差局面。通过治理,使治理区内旧貌换新颜。
参考文献
[1] 杨再月.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J].魅力中国,2010(8):120-121.
[2] 徐溧伶,李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J].中国水土保持,2010(1):12-13.
[3] 张玉荣,华丛丛,周红.浅议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机遇[J].山东水利,2009(10):55-56.
作者简介:王甜 水利专业 大专 河南教育学院 初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