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设施调研范文

公共设施调研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17:2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设施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设施调研

篇1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与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持续永久地服务农村、惠及农民,是一项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几年来,共完成改水52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8500户;改厕1918户;改用沼气灶试点1500户;新建村卫生所15所、武装中心村卫生所35个,新上医疗设备120台(套);新建村文化活动室21个、“万村千乡”农家店55个;新改造有线电视光缆18公里、通讯光缆15公里,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73%;完成重点绿化村屯51个,栽植绿化树280万株;新建村内公园5处、2.8万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11个村,安装路灯530基杆;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总数的62%,有65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占通村通畅公路任务的79.3%。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西胜、大古洞等5个村村内道路建设工程5个,道路总长10024延长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个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20个,道路总长53963延长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设。全县改造泥草房2800户。三是路边沟建设。建设东胜、富林等5个村水泥路边沟总长34990延长米。四是村屯绿化建设。绿化浓河、富强等村屯10个,栽植绿化树11.75万株。五是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亮化长兴、东胜等5个村屯,安装节能路灯171盏;改造庭院栅栏林胜、清茶等6个村,总长度43900米。

二、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管护情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管护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等问题。

一是管护不利、使用不善。少数村对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层土、雨天一层泥、冬天一层冰的现象;个别村没有调动起村民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文化活动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资金,路灯不能经常使用,由于没有专人看管、维护,公园内的休闲、锻炼设施损坏严重;等等。致使公共设施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管护意识薄弱、不到位。个别镇村领导干部重建设轻管理,将主要精力用在争项目、跑资金、搞建设上,忽视公共设施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部分群众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尽义务。

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不成熟。虽然各村有关基础设施管理有所考虑,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级机构自行组织人员,利用政府拨付的农村公益资金解决设施维护费用问题,但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个别村管护所用资金由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但集体经济出现困难后,导致设施无人管护的后遗症;受长期使用公共资源、设施不交费的习惯影响,部分村民没有形成公共设施需要交费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收费机制,使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负担加重。

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着眼,从农村公共设施长远永续使用的目标出发,深入研究探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和管护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建管并重意识。一是在镇村两级干部中,应切实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管并重,同步安排部署,确保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护、运营均衡发展;二是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应切实摒弃缺少资金不好管的畏难情绪,切实把公共设施管护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着力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三是在农村群众中,应切实摒弃只享受不管护思想,强化主体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向农民群众讲清“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民受益,农民自然也应成为管护的主体”这个道理,使农村群众彻底摒弃“大家都在用,但都没当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断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公共设施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

篇2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度会议精神,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动员各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认真抓好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上午大家参观了县、区和县的几处工程建设现场,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受到了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会议精神,同志通报了全市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区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总的感觉,大家能够全面落实省上和市上的决策部署,工作目标实、措施强、力度大,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全面研究分析,继续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加快推进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调度。近期,省委、省政府将到各市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情况进行观摩,其中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观摩的重要内容。市政府也将结合“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对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搞好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全市农民住房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刚才通报的情况看,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启动农村住房建设15766户,占全年任务的144%;启动危房改造2943户,占全年任务的74%;其中启动农房集中建设项目10862户,占全年任务的98.8%。廉租住房建设完成省下达任务的75%,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87%,棚户区改造完成52%。除棚户区改造没有与时间同步外,其他基本与时间同步。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单项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的县区是:区、县、利津县经济适用住房开工率达到100%;县廉租住房开工率达到100%;利津县棚户区改造完成率达到100%。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从省政府8月30-31日在召开的调度会通报来看,我市情况是一好一差、好中有差。“好”是指农村住房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9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差”是指各类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2146户,占全省下达任务的4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本周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了年省委、市政府对我市的科学发展考核成绩,涉及住房保障工作的有两项指标:一是年度住房保障任务完成率,权重为12分,我市得分为9.62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1分;二是累计住房保障户数占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比重,权重为8分,我市得分为5.97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7分。这些说明我们的一些工作与先进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市委常委会决定,从今年起,如果列入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科学发展考核的工作低于全省平均分,相关责任部门不得评为先进,不得受到表彰。今年省委、省政府仍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年底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要根据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以及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对每个县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到9月底成效还不明显的,由市政府约谈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各级也要认真分析原因,拿出强力措施,争取这项工作得到快速提升,确保在今年的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确保拖全市的后腿。

从当前的具体工作来看,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经过我们积极地实践和探索,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用地、信贷等支持政策都已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也很清楚,之所以有些县区、有些环节的工作上不去,关键原因还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落实不够。二是各县区工作进度不平衡。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方面,从这次调度会的通报来看,县和区任务完成较好,在全省139个县市区中排名分列第2位和第19位。但也有个别县区列全省倒数第一,被郭省长点名批评,市政府被责成向省政府作出书面说明,提出改进措施。这其中有该县区偏远村庄较多、人口偏少、布局分散,实施农房集中建设难度较大的客观原因,但更多还是由于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实、办法不多造成的。该县区要尽快查明原因、找准对策,向市政府作出专门报告,经市政府批准后尽快报省政府。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也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有的县区廉租住房项目尚未开工,有的县区廉租住房项目仍未落实,有的县区棚改解决廉租住房项目仍未落实;全市还有11个去年和前年的中央投资廉租住房项目没有竣工。三是工作方式方法不够多。影响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金紧张、土地指标利用、建设手续复杂等。面对这些问题,部分县区的思路还不够宽,方法还不够灵活,制约了工作开展。对于上述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坚决保证完成全年任务。

二、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住房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为重点,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方针,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面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今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是:新建农村住房1.1万户、改造危房4000户。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必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工程进度。对于已开工的项目,要抓住雨季结束后施工的黄金季节,增上施工器械、力量,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过程控制,确保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对于未开工的项目,要及时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各类手续的办理搞好跟踪服务,力争尽快具备开工条件,9月底前全部开工。

(二)要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政策是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扶持政策及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细化资金、用地、信贷、户籍政策、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构筑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支撑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力度,抓紧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规划编制和报批,扩大增减挂钩范围和规模。要逐步简化工作程序,缩短挂钩资金兑现时间,保障农房建设资金供应。#p#分页标题#e#

(三)要抓好重点推进。要按照“点上出典型、片上创模式、面上保总量”的原则,重点抓好城中村、园中村、城边村、乡镇(街道)驻地村、大企业驻地及周边村和经济强村率先整体改造,带动工作全面协调推进。区重点抓好城中村、镇驻地村和镇驻地村村居改造项目;区重点推进镇镜湖花园、镇社区和街道村村居改造项目;县重点抓好新城花园、同悦花园、盛通花园和同心花园农房集中建设项目;县重点抓好黄河南展区合村并点及街道办民丰佳园农房集中建设项目;县重点抓好小区、新村和水城农房集中建设项目。

(四)要做好分类指导。要坚持“多策并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思路,多角度、全方位探索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路子和方法。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要逐步完善各类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对乡镇驻地村改造项目,要采取合村并点的办法;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广泛运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建设农村住房,探索组建市、县区城乡建设投融资机构,作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改造项目的土地转换平台和投融资主体;探索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整村改造项目捆绑贷款或进行投融资,同时鼓励镇级建立以土地、固定资产等财产资源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建立担保反担保机制,广泛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住房建设。要坚持典型引路,结合正在开展的试点项目和试点村镇创建工作,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走出我市的特色路子,逐步在全市推广。

(五)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要搞好社区设施配套,统筹安排道路、供水、供气、供暖、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幼儿园、敬老院、警务室、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周边环境建设,实现与农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切实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对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基层党建、社区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物业管理等新问题新情况,要认真研究解决,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要抓好质量安全。要把农房集中建设改造项目纳入工程建设程序,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管,在项目选址、地质勘察、建筑设计、施工组织、材料选用等环节严格把关。要组织农民选派代表参加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不出问题。

三、全面完成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市政府确定的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是:年底前建成或基本建成的项目要达到年度建设项目的60%以上。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狠抓施工进度。要对列入今年建设计划的项目,逐个进行检查督办。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施工速度,争取提前竣工;未开工的项目,要逐一进行调度研究,落实责任到人,抓紧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办理。尤其是在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方面,近日国家和省下达我市的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奖补等资金即可分解下达,各县区要抓紧落实到项目,确保前年和去年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年内全部竣工,今年的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6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计划任务,住房城乡建设委要迅速分解和下达,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年内新建600套公共租赁住房。

(二)要加快货币化补贴步伐。我市今年的货币化补贴工作已全面展开,但均未补贴到户。各级要进一步健全制度,明确标准,严格程序,组织搞好保障对象资格认定,确保让那些真正需要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尽快拿到补贴。区政府要尽快组织所属街道、社区设置专门窗口和专职工作人员,对居民家庭的住房保障申请实行日常化受理,按照“社区受理、街道初审、区有关部门复审、市级审批”的程序,完成保障对象认定工作,确保市级住房补贴工作顺利完成。

(三)要多渠道解决房源。各级要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目标方向,科学合理编制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城镇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通过努力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实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以后新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按照商品住宅建设规模的一定比例搭配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作为政府住房保障房源。

(四)要强化责任意识。10月份,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联席会议将对各市进行检查考核,对完成情况不好的地方实行约谈、通报批评直至实施问责;对完成情况好的,将给予表扬奖励,并追加补助资金。希望各级领导同志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确保不被约谈、不被通报、不被问责。

四、确保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在当前来看,也是直接考验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必须要全面加强组织调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农村住房和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由市政府负总责,县区政府是具体责任落实主体。各县区主要领导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重大事项要亲自抓,重点项目要亲自过问;分管同志要靠上盯上做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搞好综合协调调度,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督查调度。市政府继续把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列入对县区政府的政务督查考核。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要建立定期调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有关情况直接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抽调专人到各县区进行实地查看,对进度缓慢的,现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责令整改,全市通报。要建立领导同志包点制度,对每个县区都要抽调一名县级干部负责,点对点进行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对工作落后县区的指导帮扶力度。

篇3

根据市文化局《关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今年3月底、4月初区文体局对辖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区辖区内设有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共有基层综合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8个,村文化活动室9个。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区按照“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一)实施精品文化社区创建提升公共服务档次。

一是制定下发《区创建精品文化社区实施方案》和《精品文化社区考核验收细则》,按照“社区申报、街办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创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文化社区。二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2012年共投入250万元,为社区配置文化活动设备。三是将区政府八件实事办理与小区环境改造整治和创建优质文化服务窗口相结合,整体推进实施,新增12处群众性体育设施。

(二)全面落实“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

一是认真落实《省文化厅关于印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坚持两馆公益性作用,根据群众需求,强化公益服务,新增设了艺术体操、书法、绘画等项目,免费开放项目11个,免费服务群众3万人次。二是延伸服务“链条”,丰富服务内容。按照各级文化部门要求,结合“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的公益服务作用。文体局与各街办先后联合举办了“童乐书法”公益性培训班、“钢琴进社区”文化普及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一致好评。

(三)大力打造三级图书资源服务品牌。

一是充分发挥区图书馆平台作用,突出文明创建活动主题、组织开展青少年阅读调查、为青少年读者送书、小志愿者服务、绿色上网免费阅读、优秀爱国主义影视节目展播、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争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开展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工作,重新盘点农家书屋现有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并启动“创建模范农家书屋”、“争当优秀管理员”活动。三是完成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网上信息核报工作。积极引导图书室和农家书屋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培育一批生命力强、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书屋,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点网络资源优势,建成便民高效的服务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不想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尚欠完善。按照区文化建设的要求,部分作为重点项目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精品文化一条街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一些已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也存在问题,如基于设计水平和财力,部分街办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布局不尽合理。

(二)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甚合理。这些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原因,从总体上看,葛洲坝、夜明珠、西坝、经济开发区等片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偏低,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待强化。一是经费投入亟需增加。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目前,虽然各基层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已建成,但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更新必要的文化用具和书刊。二是管理激励有待强化。近年来,虽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场所管理缺少财力的支持和长效管理机制,以至于有些文化活动场所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三是投融资体制有待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四是人员力量有待充实。目前,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方面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基本上街道和社区文体专干均同时负责其他事务,这导致日常工作上出现滞后或疏漏,这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效。

(四)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有待整合优化。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社区图书室藏书更新、流转速度太慢,无法满足群众借阅。但同时,辖区行政单位较多,大型企业、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多,体育设施齐全,却没有做到真正对外开放。

三、相关建议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当前,应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当前,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上,应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群众需求相适应、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大格局,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调整文化设施布局。如可以考虑将市区的文化区块、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中,一方面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必须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

篇4

丰润区包家坎村的公共事业建设现状

包家坎村隶属于唐山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小张各庄镇是唐山市丰润区所辖的经济文化重镇。辖10个行政村总面积31.12平方公里。耕地33262亩。位于唐山市西部南与天津宁河县接壤。唐通公路从镇域穿过,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小张各庄镇现有企业300多家,初步形成钢铁,水泥,运输,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其中钢铁、水泥工业是小张各庄镇的支柱产业,钢产品近百万吨,小张各庄镇全年工业产值达到165000万元。农业发展上,奶牛养殖成为主导产业小张各庄镇投资环境良好,各项事业发展迅猛。

由于农村居民对文化的认知水平较差,大部分村民只有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包家坎村,村里没有幼儿园和小学,三个村子的孩子要到一个村子上学,这难免有些不便,但是由于现在孩子少,所以大部分学校都进行了合并。我所注意到的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会收到学校发来的入学通知书,而且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教育,孩子们的上学更加有了保障。文化机构建设方面,该村村一级基本上没有文化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文化活动室,只有一些临时文化娱乐场所。农村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系统,农村电视已全部覆盖,大部分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都是从看电视获得的。通过看电视,农民可以获得大量农业科技知识和商品信息。

包家坎村公共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

村里虽然名义上有文化站,但没有独立职能部门,发挥不出文化职能。村里负责文化工作的人员,不能认真组织文化工作,导致村中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地方上的农村,无法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地方基层也很难参与市里组织的文化活动。

2 农村服务性公共事业举步唯艰

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后,他们对文娱活动、医疗保健、社区教育等具有明显服务特征的公共事业更加渴求。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他们更加需要服务性公共事业,为他们提供现实利益保障。

3 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资金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和城市相比,无论在区域位置、还是自然条件,抑或是本身的积累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相比,供给成本相对较高,资金投入不够还难以呈现其产生的规模效应。资金不到位,致使城乡经济社会难以达到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对策

1 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结合国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力度的投入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使广大农民直接受益。应更大力度的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更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2 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农民的生活和心间已经深深存在。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势在必行。只有把民族文化精华不断吸取,去除其糟粕部分才能创造民族新文化,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3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依法确保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财政性经费投入依法落实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财政性经费的增长。如果政府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加大就无法满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所必需的财政经费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无法落到实处。合理调整政府财政投入在农村公共事业内部的配置要重新配置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加大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财政投入。

篇5

北京西客站于1995年9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1996年1月21日开通客运列车,使用已将近20年。随着城市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西客站作为交通枢纽和城市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功能需求的增加,原有功能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使用上的不便日渐明显,原有设施的破损既影响使用,也影响交通枢纽的形象,新设置的出入口导向不够清晰等问题有待完善。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所在单位受西客站委托,着重针对西客站的出站大厅,即西客站地下B1、B2层出站系统,进行调查并提出改造建议。

2现状调查

2.1 B1、B2层出站厅交通分析

对西客站地下B1、B2层出站厅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诸多问题。如图4所示,楼梯、扶梯数量虽多,但不成体系,彼此相距甚远,之间无导向性指示,设计的位置也有待于调整。同时,由于北2出口紧邻地铁出站闸口,使得B2层出地铁闸口处人流交错,人群不能及时得到疏散:从地铁出来的人流不能迅速地由地下到地上一层进站大厅而完成换乘;另外,从北1出站口的人流如果选择换乘地铁,也将在地铁闸口处造成拥堵现象。

B2层东侧的高铁北1出站口疏散距离较短,到达人流只能先出到室外的下沉广场,再坐扶梯直接上地上一层换乘地面公交。如果选择换乘地铁,将沿横穿通道向西并向南穿过大厅,路线过长也会与地铁北侧出站人流相逆行,造成拥堵。

同样B2层南1出站口,虽然可以迅速地从南侧地铁口疏散,但现状人群大多选择地面公共交通,但面向南侧疏散的距离过短,又有通往B1层的台阶形成高差阻碍,使得此处也成为造成异常拥堵的原因之一。

2.1.1盲道问题

(1)只是在B2层地铁出口北侧、B2层东侧高铁北1出站口通地上北广场,以及B1层南侧通往南广场处有集中的三处盲道布置区。三处相对孤立,彼此之间没有盲道连接,缺乏连贯性。

(2)B2与B1层都有大面积无盲道引导区域。

(3)盲道铺设路线上有的地方有障碍物阻挡,不能保障盲道的通畅。

(4)盲道有残缺处,如盲道端头(转换到楼梯、电梯处)无触摸式盲文提示导向。

2.1.2垂直交通问题

(1)楼梯过多,增设的爬楼车只设在B1层。

(2)扶梯位置隐蔽,通道过长。

(3)缺少垂直电梯贯通整个立体交通,且缺少从B2层直接到达地上一层的垂直电梯。

(4)从地铁直接到地上一层进站层,没有明确路径及导向标识。

(5)南侧B2与B1层之间高差大,只有楼梯,无坡道及扶梯连接。

2.1.3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是大型公共交通综合体的一个重要系统,现在已经有被大家广泛认可并使用的国际通用标识符号及通用颜色的标识标准。在同一空间存在的标识应明显区分出不同的功能种类,让人能快速地从很多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并迅速做出选择,这样才能有效地疏导人流交通。

例如,西客站地下B1、B2层出站大厅的标识系统可以分为:进站导向、出站导向、换乘导向(公交及地铁),以及服务设施导向(包括无障碍系统)这四大类。当同一区域里几种类型的标识同时存在时,建议用醒目的颜色来区分各类功能。

除了以上导向型标识外,还有信息类标识栏。此类标识摆放的位置十分重要,既要放在醒目的地方,又不能阻碍人流交通。在整个建筑室内外交通体系里,应使用同一种标识底图系统,这样使用者才能在连贯的信息提示下,识别自己变化的位置,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方位,以便达到最快的疏导效果。

2.1.4无障碍系统标识

无障碍系统标识涉及的范围广泛,有通行指示、服务类信息指示、提示类标识等。目前无障碍系统标识已经在国内规范上得到标准化确认,同时与国际标准相统一。如图9所示,是常用的15种无障碍标识的符号。西客站目前使用的无障碍标识,需要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

2.1.5无障碍设施系统

无障碍设施系统应在遵循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与舒适。西客站的无障碍设施在硬件与管理上都有待改善。

2.2出站系统调查

2.2.1 B2层出站系统

(1)B2层的3个火车出站口,可直接与地铁相接,能很好地疏导人流;但是如果选择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就会造成B2层北侧通道拥挤现象;而3个出站口中,只有北1号口可通过室外下沉广场的扶梯直接到达地上一层乘坐公交车; 其他两个出站口需要先上到B1层再到地面层,在B2及B1层会形成流线交错,人员混杂现象;尤其是火车出站人流会和从地铁出站的人流交汇。

(2)从B2层地铁出站的人流,去地上一层的公交站或火车进站大厅转乘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现状没有从地铁出站直接到地上一层的垂直电梯或连贯的扶梯。

(3)B2层北侧通道上的私家车及出租车等候区,过于接近出站口,会造成拥堵;而西侧下沉广场及B1层北侧的出租车等候区使用率不高,到残疾人坡道处也无导视标识及盲道连接。建议可以调整等候区域位置或者范围,来解决功能分区不合理的现象。

2.2.2 B1层出站系统

(1)连接B2、B1层的扶梯位置隐蔽,人流都集中在两侧的楼梯上,造成人流移动缓慢。

(2)同样从B1到达一层进站大厅的扶梯位置也不明显,且无明显指示标识,建议整个扶梯向南侧开敞处调整。

(3)B1层通往北广场通道及两侧商业店铺使用率低,并缺乏休息座椅等设施,建议重新调整业态及设施。

(4)南侧通往B1层的楼梯及扶梯,离B2层南1出站口过近,旅客出站就要上台阶,尽管有扶梯仍不能很快疏散人流,是造成南侧楼梯口前拥堵的主要原因,此处的管理也存在着问题,有待改善。

3改造及建议(设施改造及标准)

针对西客站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我们做出了改造建议,除了增设盲道、改造破损设施以外,还建议增设语音导视系统等各类设施来完善西客站整体的无障碍体系。

本报告书及设计改造建议,通过对西客站B2、B1层出站大厅的现场调查、实地踏勘,提出了西客站出站大厅交通疏导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着重考察了出站大厅无障碍系统与设施状况,一并作为问题点,作为设计上所要改造的内容。

通过对无障碍系统的研究,以及参考了国内外无障碍设施案例,我们针对西客站现状,我们提出需要对以下四个系统进行改造:1)信息标识系统;2)平面交通系统;3)立体交通系统;4)无障碍设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