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篇1

在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初始阶段,推进素质教育被等同于开设活动课。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一认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课堂也随之凸显出来。素质教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课堂教学开始自觉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突出表现在: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基础、不同籍贯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为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灵魂,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强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教科书和课程文本的简单替换,它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是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根本落脚点,课堂变革和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组成和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当然,强调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人性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对教师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

篇2

【关键词】大学教师素养 必要性 条件 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60-02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的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教育方针是否能贯彻,还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绝不能仅依靠某一个教师的努力,而是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一 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和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并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善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 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1)良好的师德修养。(2)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中,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必备条件。

三 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后,就应从这些条件入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提高。

1.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可见,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在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也要做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其师德修养。然而,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以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第二,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并加以借鉴、吸收,形成一套适合提高

自身道德修养的理论及方法。

第四,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提高教师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作为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学生会把教师的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要专、要深,对其他知识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和综合性,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就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尽管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具有先进现代教育观念及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第三,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呼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培养途径中,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3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 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 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各科教学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中的主渠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斯霞 的母爱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而促使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校级、班级教育和少先/!/队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然而各科教 学和各种班队教育在实施德育时,除考虑自身的特点外,还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 个永恒的主题。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都要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高年级和低年级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思 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就是这种区别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也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对各科教学和班队教育的辐射功 能。临川市小学德育1、2、3一体的整体实验,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 然后结合一课或一个单元的 思想品德课的训练要求,组织开展一次班会或少先队中队活动。经有关专家认定,该实验是有效的。之所以有 效,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对班队活动的辐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还表现在它的突破性。在应试教育泛滥时,思想品德课不被 重视,不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很少有专职老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学校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 文课或数学课,连课本都不给学生订。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思想品德课,但由于只是搭头课,老师把课上得枯 燥无味。因此,选择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突破的力度将会更大。我们萍师附小,在全面 实施愉快教育的改革中,选择德育为突破口,要求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校的拳头产品课,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愉 快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

篇4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化学素质 教育目标 基本途径

一、化学素质教育目标。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现行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应当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直接目标,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根本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开发其潜能,使其具有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化学能力等方面的化学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二、化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1.加强化学概念和规律。

化学教师通常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生获得的化学知识、化学理论画等号。认为只要传授了化学知识、讲清了化学原理就等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只要在化学学科考试中成绩优秀,就能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既包括科学知识理论的掌握,又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而且后者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有更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使学生认清建立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化学事实,深刻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适用条件,并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强化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各种化学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使他们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传统的应试教学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只是很片面的,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与思维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依据、以理论为先导,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概括、综合,以达到形成概念、掌握理论、陶冶情操之目的。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有关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实验事实、运用化学原理,分析、判断、研究、解决化学中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这些基本特征有利于加强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等诸方面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科学认识、科学思辨、直觉思维、大胆想象等多方面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加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等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科学能力的培养。

3.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解答,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学生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就会增强求知欲望。

(3)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全部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化学原理及概念入手来讲授,可以从化学的实际应用或者化学的发展史或是化学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化学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不时地将化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化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是前提。

教师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最终执行者,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之一。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必须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清楚地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兴衰,从而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教师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素质教育要以德育为根本,优化课堂教学为渠道,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认真思考怎样结合实际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相信学生在化学素质教育中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亚兵.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12).

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21-0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素质的理解,基本趋于两种解释: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又指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所以素质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先天生理心理禀赋与后天获得的文化素养的“合成”结构;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合成”结构达到某种质量水平,具有某种价值指标意义。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等方面,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受教育者智力的发展,忽视素质教育,造成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应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而具有独特功能的音乐欣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可以激发与深化受教育者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中审美活动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记忆,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可以用音乐情感培养出具有音乐情商的人。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的教育作用也是其他艺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三、高雅艺术进校园

普通高校都很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过程中,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普及民族音乐艺术的音乐会进行介绍高校中如何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2011年6月3日下午,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庆建党,迎校庆”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在我校多功能馆举行,前来我校的中央民族乐团是由庞大的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合唱队组成,拥有一批卓越的艺术家盛装出席。乐团团员娴熟的乐器演奏技巧,悠扬动听的曲目,令到场观众如痴如醉。整场演出包括管弦乐、二胡演奏、笛子独奏、琵琶独奏等11个国内外经典曲目,让全场师生观众尽情享受了一场民族音乐的盛宴。演出在民族管弦乐曲《庆典序曲》中拉开帷幕,艺术家们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奏技术诠释着乐曲的内涵。由国家一级演员唐峰领衔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国家一级演员张斌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调悠扬,委婉动听,令观众如痴如醉;以西洋乐器大提琴与民族乐器二胡合奏的流行歌曲《台》,新颖又独具风情,引来不少在场大学生的低声合唱; “2009年星光大道无冕之王”陈建强带来的原生态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抑扬顿挫,浓郁的陕北风情使现场气氛一度陷入,高雅艺术以美的形象、美的韵味、美的形式感染了每一位现场观众。一个半小时后,11首歌曲演出完毕,但精彩的演出使到场人员意犹未尽,自发站起热烈鼓掌。曲毕,在观众的邀请下,乐团又加演了《花好月圆》及《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和积淀,蕴涵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教育内容,这此民族音乐的盛宴正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及与当代大学生,并给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起到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同学们在走进民族音乐殿堂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为进一步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自身修养,从而培养和塑造高尚的人格、纯洁的心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以及教育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途径

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和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中职学校要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根据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有侧重地强化某一方面的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通过德育课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点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结合行业特点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 通过文化课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应开设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基础性通识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文化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

(三)通过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突出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切实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为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除应保证学生有较高的文化起点外,还应着眼于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上从面向单一专业工种扩大到面向行业岗位群,体现宽基础的特点。注意与相邻、相关专业课程的广泛交叉与渗透,以利于超越与创新。

(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力求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并重,不论是德育课、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1、重视思维方法训练。一方面提高构成思维诸要素的能力,如理解力、概括力和分析力等;另一方面提高思维的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各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3、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4、力求健康人格培养。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做事”,但最基本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并会与人协作共事的人。5、强化应用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其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的突破口。由于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实施方案、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标准与办法等。对专业所需的最基本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规范、全面、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所学专业的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从而掌握从业必须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职业能力。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可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教学参观,也可选择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地点可以设在实验室、校实习工厂或企业单位;时间上可灵活掌握,内容上可适当安排。这一特点说明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知行结合的关键环节,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如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都应通过实践环节,在现场劳动和实际训练中逐步得到培养。总之,实践教学能够集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于一体,是中职学校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三、 校园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辅佐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巩固和扩大第一课堂素质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导向功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风尚;(二)育人功能,通过独特的潜移默化过程,使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消化、接受,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三)凝聚功能,借助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精神,建立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增强师生凝聚力。

四、职业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桥梁

中职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职业指导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指导实践中,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素质教育:

篇7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并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1.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读了大学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不读书一样可以找工作,在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难以脱胎换骨,计划生育观念淡薄,超生严重,留守儿童普遍,家长没精力管理子女,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在学校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稍有疏忽,就干脆回家,迎来的将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解。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隋唐时代实行科举制度以来,都是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法宝,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另外,从社会就业来看,当前,中学毕业生还缺少适应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导致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教学功能单一,它一般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素质教育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积极的,它与传统教法的出发点不同,它是把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4.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5.教师素质的制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按理说,教师的人选就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受人歧视,教师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挑选的余地。

二、农村(山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根据农村教育现状,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素质相对较弱,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等实际,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自己的实施途径,迈出坚定的步伐。

l.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社会是大前提,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是关键。而学校能否起好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2.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体现素质教育的课怎样上,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现在有些课看上去有了启发提问、大量练习、游戏活动、学具操作,显得热热闹闹,但还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一套框框运行,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篇8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明确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继续重视考试分数,但绝不能将分数定位在起决定性作用的“唯一”位置上,全体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都应该从分数衡量质量的狡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标准。另外,学生能否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都是评价的标准,既看升学率,也看合格率,还看成才率。学校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主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方式的改善,优化各地考试招生制度以及质量评价制度等,切实减轻受教育者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报告要求,笔者从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第三,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一基本道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阐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成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在此,笔者针对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阐述:第一,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第二,素质教育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三,素质教育要求突出育人的功能,在学生严格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鼓励和促进其培养和发展各自的特长与爱好;第四,素质教育致力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的培养。

三、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学生教学管理

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国家、社会以及公民大众都已经将素质教育视为中国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层次。从广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影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质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因此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和改变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改革建立新的学校管理体制。

(一)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明确全面素质教育的总体教学管理目标

校长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则首先要通过其所信奉的教育目标和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来实现。同时,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科学的制定学校的管理目标,并推动管理目标有效地被组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向是向着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全民性,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第二,主体性,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基础性,素质教育要求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第四,整体性,素质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评价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各个组成因素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五,差异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上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充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教育;第六,时代性,不同时代队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不同,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需要全面把握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和当代儿童、少年、青年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探索和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在此基础上将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目标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探索和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积极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积极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和途径;其次,学校应该尽量做到扬长补短,依靠地域差异和区域文化特征,逐渐形成本院校实践和推动素质教育的特色办学思路。第三,学校要整体优化资源配置,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加快构建适应和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层次。

(三)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开放型教学管理体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建立以学校为主的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家庭、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场所,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然要求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的开放型的管理网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因为社会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依靠社区;第二,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多种多样的学校、家长联系制度,例如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教育等;第三,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因为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广阔的课堂,具有取之不竭的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

(四)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育体系改革

课程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教材与教育目标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课程教材体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新课程在课程教材体系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第一,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改革;第二,课程结构的改革;第三,课程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建立一个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学体系,而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第二,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决策。国家要求我们共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其中,科学的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促进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涉及评价思想的转变、评价内容的完善及评价方法的改革等内容。学校应该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积极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四、总结语

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作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19-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1.生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生物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应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1.1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下,特别是在学校德育教育的熏陶中形成并发展起来。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渗透德育,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

1.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生物教学中教给学生已确定的生物事实、生物原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虽不能较大地确定学生创新能力,但能积极地向学生灌输科学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意识到生物的发展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因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源、能源、资源等问题;此外,国防工业与生物有着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所有这些足以激起学生的心智和想象直接朝向未来,使学生潜意识地树立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断地努力学习。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技能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生物学科的内容丰富,生物实验形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会对知识提出质疑,而在教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会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诱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分析、归纳、推理、比较、总结等等。最后由学生自己灵活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将所看到的形态和结构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进行归纳、推理,由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科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在教学中有较多的问答活动,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补充,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基础教育最深刻的改革就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说得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成功,毫无疑问地要求每个生物老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积极参加教师队伍的普通话、多媒体教学培训、新课改教研等各类继续教育活动。每个学期订阅两至三种有关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收集生物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信息,进行知识更新。

篇10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陈旧观念

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要使教师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1.1 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素质教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需要l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2 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能否培养出一代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应试教育”无法实现的,惟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

1.3 其次,教师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依赖于科技进步,又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学校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做好育人工作,这就需要把二者统一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1 教师的素质不仅反映教师个人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创造才能和教育质量上,而且也时刻反映在个人的敬业爱岗、爱生爱校、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和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上。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教育科研素质等。

2.2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既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也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重视学生的成绩又重视人格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 素质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进取的精神、民主的意识、信息的观念、顽强的意志,要有创新竞争的卓越目标,有意接受新事物,发表和接受各种意见,自信而并不盲从。尊重他人,尊重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强健、知识渊博、勇于创造的活生生的人才。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

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人”的大人才观,全面和谐与主动发展的质量观,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观和全方位育人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主动和谐和地发展,以实现群体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寿长。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统一要求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心理和智能上的辅导,使他们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各种潜能。

世界银行在《促进发展的知识》报告中,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形势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如何才能“搭上车”呢?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国民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要适应这个转变。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必修科课程门类过多,与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修科过窄,教学内容过难,且缺乏综合性和实用性,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国家正在进行教材改革,力求使课程设置综合化、人文化。教材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主。当然课程与教材的修改还要与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挂钩。不要出现教材的内容难度较低,需要掌握的程度一般,但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却上升了一定的难度。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泛进、滥讲,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持主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状况,就要解放学生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和身心,让他们去观察、操作、思考、表达和自我实现。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看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讲述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合作、探究、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已见,表现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讨论,能确保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的交流。

例如,小学第十册《语文》的《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关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就不要反复陈述,而对于这次战争东吴为什么采用火攻?为什么文中多次强调东南风?双方胜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就应该交给学生讨论,研究。老师在必要的时机给予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拓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22-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的练习,有利。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一、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事实证明,在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加强对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

3、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

4、加强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配合。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巩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考虑将体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让学生在费力的登山过程中学会坚持与互帮互助。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却是一项难得的机遇。

总之,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注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生综合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体育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为开发学生良好的素质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少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6(4)

[2] 韦谦,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5(1)

[3] 方永军,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篇12

思想政治建设是保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人的精神导向的建设,直接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灿烂的民族文化精髓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这决定了每个民族自己的精神风貌、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的各异。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要实施素质教育,忽视思想政治建设无疑是一句空淡。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离开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无稽之谈。如何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于思想政治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提高民族素质,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先决条件。

首先,应在各种教育中立足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人文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激发民族自强心。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化,更有其人文精华。这决定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景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扬各民族优秀传统、采撷各民族灿烂智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造福人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语言文字和不同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认知接受能力,因而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如不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必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不可能确实起到提高民族素质的作用。只有切实以各民族光辉历程、先进人物、光荣事迹为模范进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走的一条大道。

如何改革民族教育结构,构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由于历史等主、客观因素,民族教育结构单一性现象十分严重,这些直接受制约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大大扼制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程度结构、教育专业类别结构、教育空间结构以及教育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单一性问题上。而这些又受制约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劳动技术结构、产业人才结构、布局结构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同时又反作用在这些经济结构上。因此,如何解决教育结构改革问题是提高民族素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接轨,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新型高科技现代人才,是二十一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接受继续教育难的问题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达标率仍含有一定水份,整体水平让人担虑。同时,教师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大,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难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尤其是“双语”师资更甚于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历史背景下民族传统教育方式不适合于普及。如藏族的寺院教育、贵族教育,伊斯兰教的经院教育,都不能使广大平民阶层的人接受平等的文化教育。现情况下,通过狠抓基础教育和普初工作,该问题基本解决。但由于地域差异、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等主客观因素,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与内地普通学校的差距仍然很大。现代教育手段的推行,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富具操作性的机遇,但具体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仍需要下大功夫去研究。首先,应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利用“双语”教学的地区教材的适合问题。现行的各民族“双语”教材,都是以省区为单位,甚至是全国统一的教材,且知识明显滞后,不完全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不同地区文化层次上的差异,迫切要求各地区自行调研编纂适合本身教育发展的教材。这当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因地区差异而造成的起步不同,最后却必须达到同一标准的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讨论研究。其次,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跳跃发展是21世纪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教育现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通过多种媒体的传播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利用电信网、电视网和模拟课堂录音、录像等不同传播手段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可因省、地(州)、县(市)、乡、村的不同接收条件分类进行。在这一教育手段的具体实施上,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可实行高校对口支援、兄弟学校互相帮携带和以模范学校为样版制做优秀课堂教学录音、录像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难的问题,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提高师资水平,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学历亟待提高,知识陈旧,教学观念、教育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一不能等、二不能靠。如何使在职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无疑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在学校师资宽裕的情况下,通过脱产、半脱产方式参加自学考试、委托培养、进修深造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和素质。分批派骨士教师利用学习、考察等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掌握科学的尖端教学技术技能,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整体素质。

篇1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渗透;课程改革

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正是新课改的终极目标。语文是一项最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一项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法,并时时刻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执着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究,不断更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了解和领略祖国传统。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渗透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农村中学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当今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以前应试教育的缺点而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侧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教育,教师人生观和教学观的不同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区别之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师生双边活动,注重学科能力的提高,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并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力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多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语文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实现优化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目标。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已经规定的很明确,它指明了我们的教学方向,也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今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法,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做到由浅入深,画龙点睛,要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应该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三、更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成为具有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做法,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尤其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引导。语文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学生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积累语音、词汇、语言点,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记忆窍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充满自信,有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消除语文学习的害怕心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果。

四、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培养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初中语文既是一门实践性的语言学科,也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但是学习语言除了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它还必须有一条最佳途径,即需要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如果没有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将语言和学生实际相联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际机会。这样才可能地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语感,并不断深化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目前少数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还相当落后,对语言教学有点吃不透、拿不准,还不能熟练驾驭语文教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所以说教师的素质提高势在必行。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有专业文化素质,做到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和中西文化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从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任务。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篇14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

二、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使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素质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毋庸讳言,在一些农村小学只有三节课,那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课表是写给别人看的,一些学校甚至连“副课”课本都不订,只发书不上课的为数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为追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而占用了其它科的时间;还有就是能真正胜任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很少,课表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开足开齐课程着手。开足开齐课程,对城市小学来说,也许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农村小学来说,却非易事。可以说是,一缺师资,二无设备,三欠精力。有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根本就没有上过所谓的“副课”。一些学校由于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副课”的教学都是由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的老师担任,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上课时都是应付了事。再加上缺少器材,一些在音、体、美上即使有天赋的学生也不能被发现、被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两全方针”之全面发展的原则,便学生主动发展。为缓解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紧缺的矛盾,可让有专长的教师,以某一所学校为根据地,在附近几所学校轮流送教,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也可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或速成班以解燃眉之急。

三、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四、认真开展好课外活动

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与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要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五、加大农村小学专职教师的配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