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5:36: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园德育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园德育教育对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年级:幼儿一开始入园,离开生活了三年的温暖熟悉的家庭,孤身一人踏入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保教人员对待孩子要有五心:爱心、耐心、细心、安心、放心。小班上学期,我们重点要求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受纪律,能与小伙伴互相友好相处,并学会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如早上上幼儿园与爸爸妈妈说:“再见!”上午到园看见老师会说:“老师早!”中午看见老师会说:“老师好!”别人帮了你,要会说:“谢谢!”你不小心碰撞了别人,会主动说:“对不起!”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针对小班小朋友在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普遍现象,我园采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方法,我们因人而已,利用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开展:“好吃的点心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一起玩”等活动,要求幼儿每人回去带一样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与同伴相互交流着玩,通过活动,让幼儿逐步以自我为中心,转化为关心社会,帮助他人,讲究人与人间的相互协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从而体会集体的力量,感受到集体活动中的喜悦。
我们的老师们都能碰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中班有的小朋友上课的自控力很差,老师提问:“他常常一边举手,同时人已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嘴里还一个劲地喊“我,我……”还有几个本来就好动的小朋友常犯插嘴的毛病,为了增强这些孩子的自律,我们要求老师首先要向孩子讲解上课时要求大家举手发言,不插嘴,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头,学会静心倾听,不但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为了能清楚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了解其他小朋友的见解,看法。同时向幼儿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多嘴的八哥鸟》,让幼儿在笑声中懂得八哥鸟为什么不受欢迎,我们不能学八哥鸟,使幼儿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根据德育教育的坚持正面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原则,我们提出的要求都是相同、具体可操作的。通过个别谈话或用眼神语言,来帮助提醒幼儿,以表扬为主评价幼儿的行为,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到了大班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比较有主见了,喜欢打打闹闹,你追我逐,容易闹小别扭,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协作性强,交际面广的需要集体力量才能完成的活动。如:音乐活动中,相互交互舞伴;开展自主性游戏、区域活动,如:娃娃家、花店、绿色菜场等,使幼儿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增强信任,让幼儿懂得互相帮助,还有如:午睡起来穿好衣服互相检查等。结合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解决一个问题,人多就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知道团结就是力量,慢慢地,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大班孩子已有了初步的是非观,我们就把德育教育重点放在教育感恩父母亲、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上,教育幼儿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内容上,培养他们的五爱感情,首先从幼儿爱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班级集体、自己的家乡开始。我们带领大班孩子三八姐为妈妈做件事,知道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重阳节为爷爷奶奶锤锤背,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条个舞,唱首歌曲,省下零花钱为爷爷奶奶买些水果,知道要尊敬长辈,孝敬长辈。领孩子们参观我们周是镇的新貌,开发区大桥、周市新的问题站、涠洲公园等,让他们从家乡的巨变中,感受到我们周市镇更文明、更绿色、更生态,周市的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幸福。周市镇不愧为周市的后花园,感受到了家乡的可爱,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 幼儿教学 语言活动 师幼互动
《纲要》对师幼互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怎样改变这现状呢?下面谈谈这两年我在领悟《纲要》精神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要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获取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也就是说此时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更多地趋向于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实现师幼活动协同。所以,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解决。
二、即时引领,促进师幼互动
1.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关系。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使教育更适合幼儿,在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教育能力、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发展。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动物谜语》中,让幼儿按意愿选择里面的角色,随情节模仿表演。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谜语中的角色:“老师,我不想演谜语里的小动物了!”我耐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呀?”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出一个小难题:“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交流讨论后说可以自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做准备,动脑又动手,既激活思路,又触发创新语言,让幼儿愉快创编出谜语。
2.理解幼儿,把握兴趣点。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是倾泻式的灌入。
3.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在语言活动中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如果老师对孩子的表达及看法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就能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观察理解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发展观察与理解能力。
三、重情感交流,促进人际关系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更好。
总之,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应既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又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应该既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又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又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他们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自信与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常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等等。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应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安徽教育,2000(05).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就是说,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得到发展。作为幼儿园物化环境之一的电教媒体是我们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环境因素,是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环境因素。电教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具有生动、形象、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因此,电教媒体在环境教育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促进了幼儿主动、和谐的发展。
一、运用电教媒体深化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由于幼儿受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对新奇、富有动感、色彩艳丽的环境十分喜爱,这种环境易于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以获得丰富的环境信息知识。电教媒体能使事物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远为近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电教媒体引导幼儿认识环境,深化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促进幼儿主动、和谐发展。
(一)再现式引导。
就是在幼儿初步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利用电教媒体再现已感知的事物,加深幼儿对事物及环境的认识。
如我们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领略秋天丰收景色的基础上,利用flash制作了动漫《美丽的秋天》,进行了散文诗欣赏《秋天多美好》,幼儿在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画面中再次走进“秋天”,亲眼目睹“红叶满山、盛开、瓜果成熟、丰收在望”的秋色,使他们再次欣赏到 “秋天”的美景,既理解了诗歌内容,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感受到劳动与收获的意境,体验到硕果累累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二)情境式引导
主要通过各种电教媒体的运用为幼儿创设一个融声、像、形为一体的“真实”情境,将远离幼儿生活环境的事物逼真地呈现在眼前,使幼儿身临其境,如闻其声,激起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愿望,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那些难以直接接触和观察的事物。
1.利用摄像、录像的方式,发挥电教媒体新、奇、快的功能。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获取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因素,通过教师的组织使其成为教育因素,从而使幼儿获取有关环境所提供的多种信息,增长见识,发展能力。如秋天来了,公园里、马路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盛开的,为了让幼儿感受、喜爱生活环境中的美景,我特意用摄像机将各种盛开的录制下来,做成《我是美丽的》的课件,画面上的色泽美丽,娇艳欲滴,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可爱的拟人动画,一下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不但聚精会神的看,还不住的说、讨论,情绪非常高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在主题活动“我爱美丽的家乡——济南”的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济南的近期城市建设和发展变化,通过录像观看经过加工的电视片“快速发展的济南”,使幼儿身临其境,情绪高涨,当他们看到碧波荡漾的大明湖、泉水涌动的趵突泉、影色迷人的千佛山时,心情格外的激动,当看到一座座低矮的小平房变成了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拥挤的马路上架起了雄伟的立交桥,高档快捷的BRT公交车带着乘客悠闲的观赏美景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跳跃欢呼“济南真美,济南人真了不起!”由此,激发了孩子爱家乡的情感,为自己是济南人而骄傲。
2.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热点。
由于电教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大众化、多层次的特点,某一时间、空间,公众关注的焦点可能是同一话题,关心同一问题,易于形成信息交流的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教幼儿逐渐学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培养和激发幼儿对社会环境的关心和爱护,如通过幼儿观看“嫦娥一号的实验成功”“了不起的农民科学家袁隆平”等电视节目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对科学家的崇敬;通过观看 “抗震救灾”“感动中国的十大英雄人物”等节目,培养幼儿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通过“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盛况”,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二、运用电教媒体让幼儿参与、创设环境
《纲要》要求我们,在为幼儿布置和创设环境时一定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与环境互动起来,才能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动手动脑实拍实录,是幼儿介入创设环境的有效途径
由于生活经验及身心特点的制约,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事物往往熟视无睹。因此,我们采用实拍实录的方式将幼儿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拍摄下来,借此开展教育活动,幼儿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形象,容易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师生间易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在这样的“场景”中,也容易使幼儿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我是勇敢的小兵》时,我们将幼儿活动的整个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重新进行回放。有的幼儿看到自己的形象在电视中出现,非常兴奋,而有的幼儿则为自己的某些言行表示很难为情(相互间在追逐打闹、总是在不停地说累等等)。有了这样深刻的亲身体验,孩子们在与教师一起布置了活动区域“打靶实验场”时,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从家里带来了饮料瓶、纸箱子、旧布头等,做“手榴弹”“城堡”“机枪”……各个忙得不亦乐乎。所以,电教媒体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善于观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课件在教学中的恰当使用,是幼儿参与创设环境的有效手段
科技的高速发展给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挖掘电脑课件的教育功能,让它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伙伴。如,大班美术活动折纸——热带鱼。教师将热带鱼的“折法示意图”制作成可活动的幻灯片并配上相应说明,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边看电脑边学习,很快就折出了美丽的热带鱼并将它贴在“海底世界”的背景墙饰上进行讲述。再如,绘画《有趣的面部表情》,我先用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幼儿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如柯南、樱桃小丸子,并配上笑声哭声等,幼儿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电脑课件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三、电教媒体在环境教育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根据教育内容选材
电教媒体是教学方法之一,只有当服务于环境教育内容时,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因此,只有选准角度,明确运用电教媒体所要达到的环境教育目标,才能与环境教育内容、目标相融合。如在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我们把因河水污染大量的鱼虾死去了、人们把生活垃圾倒进河里、工厂流出的废水把河水变成了彩色的……等照片或图片用实物投影仪让幼儿观看,这样教育目标就很容易达到了。
(二)课件制作与使用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本质特征
电教媒体的优势虽然明显,但注意要让幼儿动眼、动耳、动脑,不能单纯以娱乐为目的,要有一定的深度,否则会阻碍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教学活动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因此,电教媒体在环境教育中运用时,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本质特征,如:常识教育活动《走过四季》,将四季明显特征的图片颠倒顺序制作成课件,让幼儿按春、夏、秋、冬的顺序重新排列,这样就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要有效度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由此可见,兴趣是孩子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幼儿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许多实践证明,幼儿的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语言学习活动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探求书本中的知识。例如,语言活动《春雨的颜色》的教授,我运用视频让幼儿感受春雨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场景的真实再现,然后提问:“在视频中出现的是什么天气啊?春雨都滴在了哪些事物上?春雨滴在蓝色的蝴蝶上它穿上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对这些问题,幼儿能很直观地从视频中寻找答案,这就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组织大班语言活动《我家门前小池塘》的时候,往往只利用几张简单的图片来讲解,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没有多长时间,就会东张西望,说起悄悄话了……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巧妙运用电化教学,以多媒体课件导入,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先出示小池塘的动态背景,引导幼儿看一看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紧接着,教师依次出示小池塘白天的热闹场景和小池塘晚上的安静场景,孩子看到会动的场景,兴趣更高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就发现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还绘声绘色地将故事完整地讲了出来,学得轻松又愉快。
二、利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在突破重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许多的幼儿有时仍然似懂非懂,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电教媒体的鲜艳色彩、生动形象、逼真画面,大大吸引了幼儿的眼球。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幼儿创设出更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新年礼物》这一课,主要是要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合适的礼物能带给别人快乐。通过大家相互赠送礼物,懂得关心和体谅别人。另外还要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让幼儿尝试用“邮递员熊伯伯给谁送来了什么礼物”和“我想送给谁什么礼物”这两个句型来说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利用PPT逐图展开故事图片,采用分段理解的形式进行。首先,理解故事的前两段。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邮递员熊伯伯、大松树和小松鼠的图片,讲述完之后教师提问:“熊伯伯给小松鼠送来了什么礼物啊?”让幼儿学习讲述句型“熊伯伯给小松鼠送来了小绒帽”。幼儿在图片的引导下,在视觉的刺激下更快更直接地学习讲述句型。
关键词:体育活动尊重幼儿学会等待
教育应当以儿童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教师要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他是儿童天性发展的辅助者,是儿童信任与热爱的对象,而绝不该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绝不该高高在上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幼儿园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纲要》还旗帜鲜明地倡导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儿童观和终身教育观,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呢?在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做了几点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天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天生的主动积极学习者,教师是儿童天性发展的辅助者,是儿童信任与热爱的对象。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在教育儿童时首先应学会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所想、所需。
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在跳绳之余还喜欢用跳绳在地上拼摆出各种形状进行跳跃游戏,或是将绳子变成某种形象进行模仿游戏。于是我又准备了很多短绳,投放到活动中,幼儿都很感兴趣,一段时间内短绳成为幼儿户外活动的首选材料,他们还给短绳起了很多名字:小小绳、小短绳、可爱绳、迷你绳弟弟等。在幼儿分散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一次集体体育活动《有趣的迷你绳》,活动中幼儿用喜欢的称呼和迷你绳打招呼,他们用各种不同方式玩迷你绳游戏,如:有的把迷你绳当成猴子尾巴跳来跳去;有点把迷你绳当成大象鼻子甩来甩去;还有的摆出“奥运五环”、“田字格”、“房子顶”、“风火轮”、“铁轨”等进行单脚跳、双脚跳、并脚跳、单双脚分合跳等等。小小的迷你绳竟然发展了幼儿这么多跳跃技能,这是我意料之外的,随着他们兴趣的增加,还用迷你绳展开了一系列竞赛活动,发展了更多的能力。
因此,教师一定以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尊重幼儿天性,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地进行活动,自作与发展。
二、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学会积极的等待
教育专家关鸿羽提出"三分教诲,七分等待",要做到"不教而教"。关鸿羽解释,三分教诲,指教诲要适量。儿童是有选择地感受外在信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并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教育应适应儿童感觉器官与内部能力发展的自然程序,成人对儿童的行为应少加干涉。教师应该在自然状态下对儿童进行研究、观察、照料和跟随。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一幼儿模仿学习一练习巩固,而是注重耐心充分的等待教育,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例如:进入到大班后,我在材料区投放了许多易拉罐,目的是让幼儿能通过这些自制材料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创造出各种玩法。可是我发现在每天的户外活动中幼儿还是选择熟悉的体育器械进行运动,如皮球、沙包、绳等,偶尔也会有个别幼儿拿起易拉罐看看摆摆。就这样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他们还是对易拉罐丝毫没有兴趣,我并没有着急,而是在想办法如何去引导幼儿去探索这些易拉罐,于是我把这些易拉罐用彩色纸当着孩子们面包装起来,引起很多孩子的围观,但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易拉罐可以玩。第二天,我发现几名男生拿起易拉罐按照颜色的分类在地上进行拼摆,然后按照他们摆的“图阵”高兴地跳起来。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发现有更多的幼儿也一起加入到玩易拉罐的行列中,并摆出各种各样、新颖奇特的“图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数的不断增多,新奇的想法也越来越多,有的幼儿甚至提出:“玩单个的易拉罐没有意思,能不能把多个易拉罐捆在一起玩踩高跷的游戏呢?”幼儿的想法立刻得到了我的支持,在我的协助下,幼儿试着将易拉罐三个三个捆在一起进行游戏。慢慢地幼儿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又想出了将易拉罐和别的器械结合在一起玩的方法,例如,把易拉罐摆成三角形,配合皮球玩保龄球的游戏等,后来他们还自发的从家里带来一些其他的废旧材料投放进来,慢慢地户外体育活动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
这充分说明教育是一个延续的,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足够耐心的积极等待幼儿去尝试、摸索和实践。
三、通过活动过程让幼儿感受结果,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所谓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纲要》指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而在教育方法上,教育家卢梭不赞成“和儿童讲理论”的做法,他分析说,让幼儿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的法则。
例如:在大班体育游戏《小小搬运工》中,游戏内容是让幼儿通过跨跳场地内的障碍物把河对面的“西瓜”搬运回来,并以击掌为信号让下一名幼儿进行搬运,游戏中大多数幼儿能较好地进行游戏,但是也出现几名幼儿为了速度,没有完全跨跳完障碍物而是避开障碍物跑过去,于是我和幼儿展开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由他们自己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即没有跨跳直接跑到终点的将被淘汰出局,不能进行游戏。结果在第一轮比赛过程中,仍有三名幼儿犯规,这时,有些幼儿提出要遵守比赛规则,他们应被淘汰出局,这三名幼儿很不情愿地站在了场地的一边。在后面的比赛环节,我暗中观察这三名幼儿,他们一边着急的观看比赛,一边讨论,其中一名幼儿说“以后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再也不能被淘汰出局了”。课后的评价环节里,我请这三名幼儿谈谈感受,他们说“不能参加比赛很难受,心情很不好,以后不会再违反游戏规则了”,果然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大大减少了。
关键词:国学经典;幼儿园;整合
某种意义上,幼儿园教育质量决定了个人未来的学习生活质量。幼儿园阶段幼儿的模仿能力与可塑性较强,是幼儿树立良好品行与人格的关键阶段。中国历史悠久,在五千年发展历史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幼儿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有效陶冶幼儿的情操、提升幼儿的涵养,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幼儿园教育中整合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文化涵养
国学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总和。国学囊括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整合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文化涵养,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储备。现阶段,许多幼儿园提倡幼儿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幼儿徜徉在国学知识的海洋中,自身的文化修养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也为幼儿进一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无论是《菜根谭》还是《三字经》,无论是《论语》还是《千字文》,千百年来国学经典都在不断地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引导国人不断地完善自己,锻造优秀的人格。幼儿教育对个人人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显著的,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让幼儿在遭遇挫折后依旧能勇敢地爬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国学中有太多经典的语句激励着、鼓舞着人们不断地克服苦难、勇敢攀登。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整合国学经典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质。
3.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绝大多数人只是在幼儿阶段学习国学经典,步入社会后便再也不主动学习国学知识,究其原因是国人普遍缺乏继承、发扬传统文学文化的决心与毅力,对国学的热情不高。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幼儿园教育中整合国学经典教育是极为必要的,其有利于传统文化继承事业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国学经典教育,能够培养更多国学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人,从而实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大繁荣的目的。
二、幼儿园教育整合国学经典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应当看到,幼儿的年龄较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具有爱好新鲜、趣味性事物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要提升教学语言与课程设计的趣味性,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
2.思想性原则
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材工作极为重要,客观上看,并不是所有国学知识都适合幼儿教学,教师应当选择一些能够启迪人们思想、提升幼儿思想素质的国学教材,进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由于幼儿具有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为幼儿树立优秀的榜样。
3.参与性原则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应当严格遵循参与性原则,即让幼儿积极、深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如此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充分融入集体学习生活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提问,尽可能地提问到每一个学生,力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班集体学习活动中。
4.整合性原则
对幼儿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幼儿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靠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扩充幼儿的国学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遵循整合性原则,创设多种多样的国学知识学习环境,教师应当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将国学经典教育整合至学科教学中,整合至环境创设中,整合至家庭教育以及幼儿日常生活活动中。
三、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整合国学经典教育
1.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国学经典中有大量广为流传的诗词语句,这些语句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与文化研究价值,幼儿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够不断地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在幼儿园围墙彩绘经典的诗句与文明礼貌用语、习惯。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教室墙壁、走廊楼梯等处张贴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国学人物警句,从而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环境,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地学习了解国学经典知识。
教师应当带头活跃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氛围,例如可以在幼儿入园后、活动前带领幼儿诵读有关的国学经典,在此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答疑解惑,从而促进幼儿的不断进步。在活动后,离园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复习一遍日前所学的国学经典知识,并要求幼儿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遇到不懂之处向父母寻求帮助。
2.组织传统经典故事表演活动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突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笔者所在幼儿园定期组织传统经典故事表演活动,其中包括“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幼儿在经典故事演绎活动中非常快乐,虽然表演动作稍显稚嫩,但是态度十分认真。以往我园存在一些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较低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在参加传统经典故事表演活动后对国学的兴趣陡然上升,开始主动地学习国学知识,遇到疑惑也会积极地向相关教师寻求帮助。
3.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国学经典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不仅要有理论学习阶段,还需具有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此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认知、认同、践行国学经典中的思想价值观。笔者所在幼儿园要求幼儿在遇到教师、同伴后主动用礼貌性用语问好,每周必举行升国旗活动,在升旗活动结束后,相关教师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向幼儿普及爱国教育故事,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怀。应当要求幼儿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吃饭,自己动手穿衣叠被,尊敬父母、孝敬长辈。《三字经》与《弟子规》是国学代表之作,要求幼儿定期诵读上述经典,积极践行优秀的价值观。家长应当主动地帮助子女学习国学经典知识,在为子女答疑解惑的过程中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让子女形成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优良的学习习惯。
4.组织传统体育活动
当前,许多幼儿不热爱体育锻炼活动,这些幼儿一般身体素质较差、缺乏坚韧的学习毅力。为此,幼儿园借开展国学教育的机会组织一些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结合幼儿生理特点,组织开展了抖空竹、跳绳、风火轮等传统体育活动。通过让幼儿参加传统体育锻炼活动,既能让幼儿感受到传统体育器械的魅力,又能增强其身体素质,为国学经典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国学经典在幼儿园教育的整合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广大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地为幼儿解决国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为幼儿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从而不断地提升幼儿的文化涵养与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国学经典教学模式研究[J].牡丹,2016(8).
[2]陈燕.浅谈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教学[J].好家长,2015(28).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 激发兴趣 理解记忆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
交互式电子白板简称电子白板,是一种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的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
1.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应用倒计时、骰子、擦除、图层、透明、探照灯等效果和技巧,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如利用“倒计时”功能开展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比一比哪个小组或是个人最先胜出,既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又培养了幼儿的时间观念。又如,在活动中利用“擦除”功能设计一个“显示镜”。把“显示镜”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幼儿可以透过一样东西看到其内部特征,也就是说可以看到外表看不到的东西,原来呆板的教学一下子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再如,当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不出示问题,而是在幼儿举手后,利用交互式白板的“骰子”功能随机抽题,这样,新奇有趣的提问形式能调动幼儿情绪,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会空前高涨。
2.促使幼儿更好、更快地理解和记忆故事。
在交互白板教学系统中的活动挂图、桌面注释和桌面操作3种工作模式的支持下,教师可更灵活方便地在活动挂图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随意切换,方便快捷地打开应用程序和调用各种媒体资源,直接在桌面上书写、标记、突出显示、擦除等。
例如:在语言活动《小蜗牛》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视频”功能,向幼儿展示小蜗牛记性差,出门后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后来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随身带着一只蜡笔,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画线”功能,一边走一边画,也可以让幼儿自愿来画,让小蜗牛顺着自己画的线回家。憨态可掬的小蜗牛形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一边播放视频,教师一边演示、标记,将故事顺理成章地融合在游戏里面,不时地停下来让幼儿重复小蜗牛的话,提醒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幼儿一边玩一边就记住了故事,互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
3.组织互动语言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
新《纲要》的理念确定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让幼儿在探索中亲手做、耳闻目睹,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全面提高素质。交互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白板技术本身的互动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对教师而言,可以利用交互白板的书写、画线、移动、旋转、工具、容器等功能,根据活动目标设计出基于白板的教学策略,创设精彩的互动情境,让白板成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的互动平台,为幼儿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对幼儿来说,有了更多的到白板前展示、表象、练习和合作的机会,这就在教学中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这种优势,即幼儿与白板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中班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交互白板的移动功能与幼儿进行了互动。当要理解诗歌内容时,教师将小鸟和大树的图片并排展示在白板下方,请幼儿欣赏歌曲。当诗歌朗诵到某一场景时,幼儿自主来到白板前,拖动他认为的场景图(小鸟或是大树图片),最后展现的就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轨迹,交互白板将活动自交给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应用中的不足
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为了用白板而用,这样既不会起到好的效果,相反还会让教师和幼儿都很紧张;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不熟练,就会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失去课堂的新鲜感,让幼儿在等待中度过……
由此可见,教师要多参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培训,才能结合教学内容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游刃有余,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给幼儿一个自主的空间,突出一个“活”字来组织语言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2008,8.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安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把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放在了首位。但家长的担心、忧虑,使得教师也心存恐惧,更使得让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开朗、意志顽强……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大家的重视下没有开展起来。怎样既安全又有效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争取家长的配合,减轻老师的心理压力
总结以往涉及需家长配合的文章,总是把家长的配合工作放在了最后,我认为幼儿园的工作首先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配合,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指南》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有的家长怕孩子摔跤碰伤,找各种理由和借口阻止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进行,今天肚子不舒服,不能剧烈运动,明天咳嗽不能奔跑,后天天气太冷怕感冒等等,此外,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强烈,动不动就要讨个说法,从而导致教师也不敢放手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害怕出了事情不好向家长交代,因此也抱着多动多危险,少动少危险,不动不危险的想法,把幼儿的户外活动换成了看图书、玩拼图、画画或看动画片等室内活动。殊不知,成人的想法不仅剥夺了孩子吸收新鲜空气和阳光的照射,使得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的速度减慢,骨骼发育迟缓,适应自然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还忽略了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可见,取得家长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是必要的。
首先,幼儿园通过召开全园和班级家长会,座谈会、主动听取家长对孩子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来缓解和逐步消除家长的顾虑。
其次,通过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最后,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园利用趣味运动会、户外区域等活动,要家长帮助搜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体育活动器械,建立有效的常规,增强幼儿的自护能力。
户外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尤为重要,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长期地教育和熏陶,在各项活动中针对性地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户外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穿着很重要
我们常说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着装也要符合运动的需要,不能太随意。幼儿的年龄小,协调性差。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要检查幼儿的口袋,收好并妥善保管危险物品。有些孩子喜欢把玻璃球、小刀藏在口袋中,如不注意,在进行活动特别是垫上运动或摔跤后,就会发生危险。二是在活动前要先脱去外衣,或后背垫上棉质毛巾,活动结束休息时再穿上或拿掉,幼儿不会因出汗而着凉。
三、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的安全指导很关键
户外体育活动中,由于场地较大,幼儿活动时比较分散,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到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教师要向孩子交代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要领、提要求,如:刚入园的幼儿,活动能力差,不会使用材料、器械,教师要对其各项活动做具体指导,如:正确、有序地使用和拿放器械、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增减衣服等,还要四处巡回走动观察幼儿,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也要随之移动,最大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同时,要聆听幼儿的交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安全指导和教育,使幼儿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
四、户外体育活动中合理使用器械、场地
要依据场地、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合理划分区域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如户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过小、不规则且多障碍物可以进行攀登、平衡类练习;还可以采取年龄组错开锻炼的方式,以免因场地狭小而发生安全事故。如果面积较大而且柔软的草地可以进行跳远类等的练习。对于一些较大的器械活动,为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在活动前应认真检查场地的安全性。器械的不当使用也常常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合理的使用器械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器械拿放环节混乱导致幼儿受伤。二是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少,因争夺器械而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在窄小的场地内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教师无法合理指导而出现器械伤人现象。四是投放的“新器械”种类过多,导致幼儿使用器械不当受伤或伤及他人。新器械就是幼儿还不会使用或还不能熟练使用的器械。要减少或避免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合理地投放器械是关键所在。
总之,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一项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孩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放手去玩,去获得那些在条框传授式教育活动中所难以习得的经验和能力,在健康的道路上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建霞.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01.
[2]潘桂英.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9).
[3]王晓松.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新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1998(2).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今天,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为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成为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由于幼儿在区域中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发展,因而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目前,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
(2)材料投放缺乏探究性和引导性。
(3)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和层次性。
那么,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如何进行取舍呢?
1.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虽然活动的形式是自主的,但仍能通过投放的材料体现预设的教育目标。材料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并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以现阶段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教育内容相关、对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从而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直接的、完整的经验,如小班幼儿好模仿、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在操作区投放“喂娃娃”、扣纽扣、串串珠等活动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发展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又如,科学探索活动后,教师将活动延伸到区角中,并预设了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滚动的条件;探究与瓶子滚动距离相关的因素;物体滚动轨迹与形状的关系等区域活动目标,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形状、大小的瓶子和罐子,其他形状的物品,斜坡(可调节坡度),纸笔,让幼儿通过探索实现教育目标,并在不断的探索操作中进行生成性学习。
2.根据幼儿能力不同,提供层次性与多样化的材料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必须考虑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让材料具有暗示性,推动孩子的发展。如:在动手区投放利用鞋材自制的各种形状、颜色的轻泡材料,让幼儿练习按规律排序。教师可以投放多种颜色的轻泡图形让幼儿自由选择,可以是AB型,也可以是AAB型。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如:教师为中班幼儿提供一个用皮革缝制的六面体,六面体分别钉有拉链、纽扣、子母扣、线绳等。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使它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发展。再如:“学习10以内的数”这一活动,根据活动中的情况教师投放了“分类盒”和“给水果宝宝找朋友”两件材料,其中“给水果宝宝找朋友”加深了些难度,适合已掌握的幼儿玩;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掌握的幼儿可以通过“分类盒”继续巩固,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3.提供的材料要层层递进,难易不同
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而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为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环境。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是能够让幼儿经过探索和尝试后,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进而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并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提高,并且随着孩子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挑战。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科学区“小灯泡亮了”探索活动中,最先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由探索如何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孩子学会操作、记录后,有些孩子可能会发现还有别的材料可以导电,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供导电与不导电的材料,让幼儿将导电体放在电线与小灯泡中间,进一步探索电流能否通过导电体使灯泡变亮。再如:在开展“有趣的透镜”这一科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感受和体验光和影子的各种现象,刚开始教师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平面镜、凹凸透镜、三棱镜等不同镜面的镜子,让他们操作、探索镜子的形态特征与成像规则;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又为他们投放了花片、钥匙、小钢圈等有圈的物体,让幼儿玩“镜面成像”的小实验,引导孩子感受镜面和成像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第三阶段,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次性纸杯、透明薄膜、小图片等操作物,让幼儿制作“好玩的透镜”来进一步感受、体验镜面和成像的关系。这样通过材料的逐步递增,自主的操作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需求,保持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区域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幼儿本身就是区域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他们对于新鲜、好玩的操作材料往往兴趣浓厚,但时间久了,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减退,以至无人问津,这也失去了材料的价值功能。因此教师投放材料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能一下子投入进去,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动态性,以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区域永远保持新鲜感。如小班的动手区,教师一开始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小纸球和瓶口合适的瓶子,让幼儿练习将小纸球投放进瓶中,以此锻炼幼儿手眼的协调性。几天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基本都能完成这一任务,于是增加了大小不一的纸球,幼儿必须选择大小合适的纸球才能投进瓶中。随后,教师又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将瓶口大小一样的瓶子更换成瓶口大小不一的瓶子,幼儿必须要双向选择才能准确将纸球投进同样大小的瓶子,促使他们不停探索。这样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材料,由易到难,始终能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保持新鲜感,促使他们不停探索。
区域活动这一学习方式正在被各幼儿园普遍接受并运用,成为一种幼儿进行特定学习的活动,在区域学习过程中,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活动形式是让幼儿自主操作。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力求做到投放材料永远是个动态的过程,更应关注在投放材料之后,给与孩子更多的创造的空间,成为他们发展的支持、合作、引导者,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大门!
参考文献
一、实例:中班综合活动《找小鸭》
(一)设计思想
本活动是中班综合《找小鸭》,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通过幼儿找一找,说一说,猜一猜、看一看、数一数,以及动手的操作,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积极探究的能力。通过活动,幼儿都能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并加强幼儿的判断、推测等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与情境积极互动,尝试课件与课程的美妙整合。
(二)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由物体的局部推测整体,并感知小鸭子的数量。
2.学说“小鸭躲在……”,巩固方位词,培养幼儿主动表达、积极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说“小鸭躲在……”,巩固方位词。
2.难点:由物体的局部推测整体。
(四)教学过程
1.猜测导入
鸭妈妈怎么了?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来帮助鸭妈妈呢?
(评析:点击动画哭泣的鸭妈妈猜测鸭妈妈为什么哭,激发幼儿兴趣;插入动画小鸭跑到农场的情景,不仅增加情节性,又调动幼儿一起去农场寻找小鸭的愿望。)
2.观察寻找
(1)交代任务:找小鸭,找到小鸭告诉我:小鸭躲在……
(评析:通过“聚光灯”效果,教师通过移动“望远镜”,引导幼儿由慢及快地寻找躲起来的小鸭子,并引导幼儿由小鸭子的局部推测整体,并学说“小鸭躲在……”,巩固方位词。然后把“聚光灯”拉到最大,把整个农场场景展现出来,伴随着插入的照相机“咔嚓”的声音,制造形象生动的声音,请幼儿自主寻找并记录。)
(2)幼儿自主寻找并记录:先找一找,找到小鸭画个圈,都找到了要数一数,几只小鸭就圈数字几。
(评析:通过“形状识别器”来画圆,示范把找到的小鸭圈出来;并用选择工具把“数字条”拖出来,示范圈数字;为幼儿操作起到铺垫作用。在幼儿操作的时候点击音乐按钮播放音乐,为幼儿创造良好操作氛围。)
3.经验分享
(1)交流:你找到了几只小鸭子。
(2)讨论:为什么大家找到的小鸭子数量不一样?谁来说说小鸭躲在哪里?
(评析:当幼儿说出小鸭子的躲藏地点时,教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达成共识后点击画面,运用“选择”工具,拖动并呈现小鸭。通过运用“放大镜”功能,把“放大镜”放在奶牛下面的“小鸭”上,起到放大功能,幼儿能清楚判断到底是不是小鸭。)
(3)师友共同确定小鸭子的数量,总结记录方法。
鸭妈妈说:我只有六个宝宝。到底哪六只小鸭子是她的宝宝呢?
(评析:通过点击播放录音,引导幼儿知道鸭妈妈只有六个宝宝。)
红色嘴巴的小鸭子有几只?橙色嘴巴的小鸭子又有几只?
(评析:通过“选择”工具,拖动功能,把六个鸭宝宝送到鸭妈妈的身边,让幼儿与课件互动,最终帮鸭妈妈找到孩子。)
4.游戏:瞧,鸭妈妈终于找到她的孩子了。小鸭子们要跟着鸭妈妈回家啦,我们一起跟着小鸭子们动起来吧。
(评析:通过导入视频音乐,幼儿跟着小鸭子一起舞动起来,提高活动气氛,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分析
(一)插入动画效果,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中通过插入动画哭泣的鸭妈妈猜测鸭妈妈为什么哭,从而激发幼儿愿意帮助鸭妈妈找小鸭的兴趣。然后播放声音,传出鸭妈妈的话:“我的孩子不见了”,创设真实情景,知道原来是鸭妈妈的宝宝不见了,既丰富了活动的情节,又调动了幼儿一起去农场寻找小鸭的愿望。
(二)巧用白板功能,彰显独特魅力
1.运用聚光灯效果,强化观察
通过“聚光灯”效果,教师通过移动“望远镜”,制造悬念,增强了幼儿的视觉效果,强化观察,激发兴趣。引导幼儿由慢及快地寻找躲起来的小鸭子,并引导幼儿由小鸭子的局部推测整体,并学说“小鸭躲在……”,巩固方位词。然后把“聚光灯”拉到最大,把整个农场场景展现出来,伴随着插入的照相机“咔嚓”的声音,制造形象生动的声音,请幼儿自主寻找并记录。
2.运用拖—拉功能,直观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倡导的是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能动地学、自主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就如当幼儿说出小鸭子的躲藏地点时,教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达成共识后点击画面,运用“拖拉”功能直观呈现小鸭。
还有最后请幼儿把六个鸭宝宝送到鸭妈妈的身边,让幼儿与课件互动,最终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就在这一拖一拉间,孩子们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他们真正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加强了孩子和教师、孩子和活动之间的互动。活动中,无不体现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利用放大镜效果,突破难点
通过运用“放大镜”功能,把“放大镜”放在奶牛下面的“小鸭”上,起到放大功能,幼儿能清楚判断到底是不是小鸭,引导幼儿由物体的局部推测整体,突破活动难点。
(三)操作简便快捷,老师应变自如
在幼儿自主寻找记录前,老师先通过“形状识别器”来示范把找到的小鸭圈出来,并示范圈数字,不仅幼儿能直观形象地掌握练习方法,而且为下面的操作起到铺垫作用。这样随即性比较大,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回答随即圈出数字,如果不对,就直接可以用撤销或者橡皮擦除。
还有活动中有两处声音效果,老师可以随机点击音乐,如果孩子们没有听清楚还可以随即播放一遍;如果孩子们操作好了,老师就可以直接停止播放音乐,不会影响课件效果。
因此,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学更具有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活动质量和幼儿的主动性。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应结合现代化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优化幼儿园教育过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 策略
一、设计意图
骰子是幼儿在日常游戏中经常用到的道具,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玩一玩、做一做等形式来发现骰子的秘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结合我园的课题研究《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性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同时也有效地化解了活动的重难点,优化了教学结构,使活动具有新的生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策略体现
1.调动感官,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动力。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现代化技术的掌握也逐渐娴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融入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能够充分增加教学的视听觉效果,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化解难点,提升效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新热点,它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展现,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的优势在于以电子白板为互动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在电子白板上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随时进行直接书写和操作,不仅能让每一个幼儿直接参与集体活动之中,还能进行反复演练、修正,记录幼儿自主探索的动态和细节,必要时可以回溯和重现操作过程和细节,能有效地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如在共同讨论猜得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时,老师与幼儿进行了对决,比比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记录藏在下面的数字,并将结果记录在了白板上,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看到的数和下面藏起来的数,说说自己的发现。暗藏了一个“+”号,当孩子一时说不上来时,可以利用白板拖拽的功能,移动“+”号,答案显然就出来了,原来上面的数字和下面的数字合起来是七。并进行提问:“那如果上面的数字是一,下面的数字是几呢?”将数字拖动到相应的一栏中,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原来骰子相对面的数字合起来是七。在这个环节中随机性很强,因为每一次掷骰子的结果是不同的,利用白板能较好地辅助数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效能。
3.人机互动,激活思维。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进开创了新的教学结构,打造了新的教学形式,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真正地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新的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幼儿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成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幼在“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教学法体现
1.游戏法。《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真正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得发展。如“猜猜看不见的数字”这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先是幼儿之间比赛,比比谁先猜出藏在下面的数,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同时还播放了流行的《江南style》,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接着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比赛,把活动推向了一个,在游戏中也寻找到了更快、更准确的方法,只需看上面的数字,就能猜到下面的数字,发现了骰子的秘密,原来骰子相对面的数字合起来是七。再如“刮刮乐”的游戏,也深受幼儿的喜爱,一张张的刮刮卡,难度随之递增,在一个个的游戏中,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
2.练习法。练习法是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如,在自制骰子这个环节中,采用了练习法,引导幼儿根据骰子的秘密来进行制作,操作要求交代明确。幼儿完成后,可与同伴玩一玩“猜猜看不见的数字”来检验一下自己、同伴的骰子做得对不对,达到了一个相互检查的作用,发挥了孩子的主题能动性。就是在这样一个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巩固了幼儿对已有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电子白板 幼儿园 数学活动 价值 运用
一、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价值
1.电子白板的应用能让数学活动化抽象为形象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于多种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数学活动的参与度受兴趣与爱好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直观感受紧密联系,所以数学活动的展示形式应更为形象生动。借助电子白板的应用幼儿园教师能够将数学活动的主题进行具体详细化的展示,活动情境的营造能够使儿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数学活动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进行。同时,电子白板这种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展示,能够帮助儿童形成基本的数学观念,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培养儿童基础性的数学思维,对于儿童智力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2.电子白板的应用提升了数学活动中的交流水平
电子白板功能丰富全面,除了直观教学内容的展示外,其互动交流功能的应用能够全面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水平,不仅能够让儿童在交流中进行分享学习,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加及时的获取教学反馈。在电子白板上展开幼儿园数学活动,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将数学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可针对电子白板上儿童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提出建议。此外,电子白板应用过程中,能够帮助儿童形成相应的合作意识和求助意识,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办法。
3.电子白板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设计选择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设计环节中,幼儿园教师的选择较少,能够有效应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具和内容相对单调,儿童能够直接动手实践的对象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图形剪纸或者几何积木等。应用电子白板后教具和展示模式实现了全面化的拓展,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全面拓展了幼儿园数学活动能选择的形式与内容。在电子白板上,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活动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视频、照片、3D图形等提供给儿童进行操作,实现数学活动目标的途径更为多样化。
二、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1.制作生动的课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但关注度和兴趣的持久性不强,而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相关知识要点则有一定的难度,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乏味而不愿意继续学习。因此,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首先重视白板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此唤起学生的共鸣;在表现特征上,应综合调动声光电等多种元素,为儿童营造立体化的数学情境,将学生有效代入活动主题,持续吸引注意力,让儿童的目光和思维始终追随活动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
2.巧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新知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中白板的应用,应注重游戏性的体现,这是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收获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儿童对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面对数学知识的时候想到的不在是枯燥的数字或者图形,而是欢快活泼的游戏活动,学习有了持续的动力,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儿童在完成数学活动后,往往能够将游戏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运用动态演示,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白板课件以其本身的直观形象性特点具备了最佳的视听效果,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常规教学手段所难以达到的,它会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师作为执教者可直接站在电子白板前,利用手中的笔在板面上进行操作,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儿童也可以亲自走到电子白板前面,留下他们探索学习的痕迹,让幼儿收获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成功感。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中,“捉迷藏”“变魔术”“找宝藏”“进小屋”等环节,可请个别儿童进行连线、送图形进小屋的方式,来动手操作,进行练习,儿童兴趣十足,能从中发现一些小问题,并加以改正。当然除了预先设计的操作环节,还有许多生成的内容可以及时地在电子白板上显现,使儿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给予了儿童实践参与的机会,体现了儿童与教学内容的有效互动,为教学活动增色不少。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数学活动是教师将数学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之中,通过实践参与的形式提升儿童对于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能力。在当前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电子白板作为重要的教具,实现了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为数学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展示的生动化,儿童针对活动主题在电子白板上直接实践参与,活动过程双向互动化,有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大大提升,数学活动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玉娟.巧用“新技术”,激活“新课堂”――以课例为载体谈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绘本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229.
[2]冯仙.电子白板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粗细的改进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9-10.
一、 组织落实,规范行为。
幼儿园德育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性地碰头,交流经验,反馈德育阵地第一线的信息。及时总结得失,制订措施,确保德育工作上新台阶。教师经常召开有重点进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高教学水平。
二、 常规工作,常抓常新。
幼儿园每天清晨,利用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每周一句话,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重点围绕季节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思品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晨谈有目标展开,力求发挥德育阵地主渠道作用。同时幼儿园制定了幼儿日常行为目标,做到日常规范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寓教于乐。
三、 抓住契机,开展活动。
幼儿园紧紧抓住创建市文明单位的契机,开展“树师表”形象活动。有教师自律宣言、“跨世纪求索”、“爱的奉献”演讲活动;开展“党在我心中”座谈会支部紧抓师德建设,一年中发展了两名预备党员,两名中层干部参加区青年党的知识培训班,周雅静论文获一等奖,张永红被光荣评为市又红又专青年教师,“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园风形成了。
四、 创建文明,从小抓起。
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广泛地宣传“无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好了责任区的工作。幼儿积极地参加了市创文明城市在八佰伴广场的大型文艺演出,获得好评。童话剧《猫捉老鼠》在商业大厦门口的崇安区创建文明城市文艺演出中,受到热烈的欢迎。幼儿的活动也使幼儿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五、 各岗各位,从我做起。
围绕争创无锡市文明单位的活动,从教师到幼儿,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荣誉感。对照标准,寻找差距,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益。促使教师在你追我赶中,锐意进取,积极向上。
二0XX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区、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累累硕果。
1、幼儿园被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园。
2、崇安区安全文明单位。
3、无锡市青年文明号。
4、无锡市女工先进集体。
5、崇安区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6、崇安区优秀家长学校。
7、钱韵幼儿在市少儿粉蜡笔比赛中获一等奖。
8、袁梦格格、张帆、薛起宏在市沙画比赛中获二等奖。
9、包峥阳在“背背佳”杯少儿卡拉ok比赛中获二等奖。
10、童话剧《猫捉老鼠》获市一等奖。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46-02
德是人的立身之本!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可见,教育机构、人民教师切实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人品形成是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积累而成,幼儿就是人一生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中之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域不同,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德育教育观念陈旧、机制不健全、施教过程单一、家园合作不够等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品德行为涵养,是面临的重要工作。
一、幼儿园实施德育的重要性
作为“性本善”的幼儿,是接受德育教育的人生起点。幼儿园作为接受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亲人的育人场所,好似细心培育、精心管理破土树苗的园丁,在呵护中树苗才能更好扎好根,为日后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根基。这归根结底离不开幼儿园扎扎实实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并贯穿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明确指出了德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引导性、可塑性,对其思想及行为习惯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幼儿园,要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结合幼儿体、智、美、劳教育,围绕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培养目标施教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有一定的感知,初步形成道德行为。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有缺失,可能会使幼儿养成自私、不礼貌、说谎等不良习惯,影响甚至会延续一辈子。
二、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
应考和不要输在读书起跑线上的传统观念,不但影响着广大家长的教育观,也冲击着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行为。虽然在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德育教育为重点,但一些幼儿园怕幼儿成绩差了而影响生源,只注重开展音乐、书法、画画等特长教育,教学活动基本是安排识字、计算、唱歌等课程而没有安排全方位德育活动;由于独生子女难于管教而怕得罪家长,在教育、活动中过于溺爱迁就孩子而任由其发展;个别教师还认为,幼儿尚小,对其实施德育教育尚早,教与不教无关要紧。
2、机制不健全
确保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正常开展需要良好的保障机制。目前,不少幼儿园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德育评价上。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德育评价局限于主观性,没有综合幼儿成长认知规律、幼儿园的管理发展需要等各项指标进行长期性测评,导致未能准确掌握幼儿德育状况。另外,针对幼儿园及教师的德育教育成果,教育管理部门考核时忽略了这方面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更加疏忽德育工作。
3、过程简单
幼儿德育工作,是一项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有些幼儿园在德育教育过程,选取的内容比较古板,有时进行概念教育,有时照本宣科,有时带有应试教育,如到了母亲节就开展尊重母亲主题教育活动,到了教师节就开展尊重教师主题教育活动,而平时很少抓常规行为教育,更匮乏对德育活动的进行科学的规划。个别教师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如幼儿出现不好的情绪和行为,动不动就批评,缺乏耐心教育和循循善诱;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没有认真观察,未能从孩子表现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如玩上车游戏时,个别幼儿不遵守上车排队的纪律,教师未能细心发现和教育。
4、家园沟通不够
对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离开家庭的配合,尤其是缺少幼儿园的敢为和教师的积极配合都会事倍功半。一是幼儿园没有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导致教师疏于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园表现而没能有针对性教育孩子;二是家长没有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没有甚至不及时将孩子在家的行为向教师报告,使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三是沟通方式单一,家园沟通只限于电话、家长会,而幼儿园与家长、幼儿三方进行互动的机会很少。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
首先是幼儿园长要正确把握相关法律、规定条款,引导园中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正确领会文件精神,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与文化素养;其次是园中领导干部要同心协力、多管齐下,在言传身教中转变全体教师教育观,使教师明白不能单纯以知识教育为主,要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于体、智、美、劳教育中,使孩子在无声的滋润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三是提高幼儿的学习观念,让其在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人要讲文明、懂礼貌、勤学习、爱公物、肯奉献!
2、健全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估机制,彰显评估体系的科学、客观、可操作性,用其检测与评价老师的教、幼儿的德,并长期跟踪;其次是完善考核机制,对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纳入绩效考核,鞭策教师不可丢弃和忽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三是建立德育教育长效机制,对幼儿的德育状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形成信息共享机制。特别是幼儿转班、转园、入学后,其德育信息要及时反馈,让新老师掌握幼儿的品德行为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四是形成家园沟通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家园共育是关键。制定教师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下接第148页)
(上接第146页)情况和举办节日、亲子等一系列活动制度,使家园沟通变成常态化和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