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1:41: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慧城市和轨道交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013年发展状况总结
1. 通信信号方面
通信系统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高效、舒适运营的基本设施,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通信的需要。信号系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技术和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称ATC)组成。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系统分为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公共无线通信系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包含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列控信息车——地无线传送系统、移动电视系统、公安无线、消防无线应急系统、导乘信息及视频监控车——地无线传输等。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广泛使用的是TETRA数字集群系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代表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未来主流制式。中国大陆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使用了CBTC系统,如武汉地铁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的8号线,北京地铁(除1号线、5号线、13号线、八通线),广州地铁(除1、2、8号线)等。其中,国内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陆续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SIL4认证。这是目前功能安全完整性的最高等级要求,也是进入欧洲及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 调度指挥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调度指挥控制中心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行集中管理的所在地,凡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部门、各工种都必须在调度指挥系统的统一组织指挥下进行日常运输生产活动。目前我国的调度指挥系统主要有TCC(Traffic Control Center)系统和OCC(Operating Control Center)系统两种。OCC是一线一中心的管理模式,目前除北京外的国内其他城市主要由OCC担任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调度指挥工作。即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由一个调度指挥中心控制,线路间的调度指挥互不影响,如广州、成都、南京以及沈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均采用这种基本的轨道交通指挥控制中心。鉴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集程度高、乘客出行人数众多等因素,构建实现应对多条线路、多运营主体的调度指挥系统十分必要,故“多线一中心”的TCC控制模式应运而生。即在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由一个调度指挥中心控制的基础上,设有控制全网的指挥中心,对全网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全局性调度指挥。
为支持路网的运营协调指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城轨路网指挥中心等单位自主联合研制了面向城轨路网运输组织与安全保障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客流预测分析、运输能力计算、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编制、运营安全综合监控预警、路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功能,并成功支持了北京城轨路网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和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工程的顺利建设,为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3. 综合监控方面
综合监控系统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型计算机集成系统。系统集成和互联了多个地铁自动化专业子系统,在集成平台支持下对各专业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各专业系统的信息共享及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提供信息化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轨道列车的可用性,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广州地铁与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套城轨列车运行状态全息化检测、在途预警与应急系统装备,突破了轨道交通列车状态全息化实时获取与在途预警的技术障碍,提出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状态获取传感网优化、多模信号检测与评估、基于数据融合的嵌入式故障诊断、运营安全综合监控CMS-T、列车关键设备状态评估与在途预警以及应急联动处置核心技术。形成了覆盖列车走行、牵引、制动、辅逆等关键设备安全状态网络化检测的成套车载设备,以及列车运行综合监控预警、维修评估调度与应急联动地面系统平台,实现了城轨列车的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跟踪以及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提高了城轨列车实时安全预防和主动维修能力,并在广州地铁的15列A型运营车辆上进行了规模部署。
4. 客运服务方面
客运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愈来愈重视乘客资讯系统PIS的建设和发展。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采用全封闭的运行方式,以及计程、计时的收费模式。以非接触式IC卡等作为车票介质,通过高度安全、可靠、保密性能良好的自动售检票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地铁/轻轨运营中的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等票务运营的全过程、多任务自动化管理。目前包括轨道交通清分中心层、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层、车站计算机系统层、车站终端设备层、车票层五层架构的AFC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城市的主流设计方案,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
乘客资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提供列车时间信息、政府公告、出行参考、媒体资讯、广告等实时多媒体信息;在火灾及阻塞、恐怖袭击等突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指示,充分提高地铁或轻轨运营总体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所采用的乘客资讯系统在信息传播及安全保障方面有突破性的改进:可以通过广播、CCTV、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为乘客提供全程乘车指引及咨询服务;可在列车上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及电视直播,列车行驶在隧道中地铁控制中心也能为乘客实时输送信息;在延误或突发事件中,乘客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了解实时信息并据此做出反应。
2014年五大发展趋势
1. 数字轨道交通
数字轨道交通是对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轨道交通建设目标一方面是实现轨道交通各业务系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规范轨道交通基础信息和动态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方式,另一方面是建立轨道交通地理信息平台为核心的轨道交通化服务与共享体系,最终实现轨道交通各系统间的系统充分共享,全面提高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展示服务水平。
2. 系统整合、资源共享和系统架构的集中化
目前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众多,存在资源重复、信息无法共享,各城市信息系统建设不规范。下一步修订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总体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核心是要整合信息系统,构建面向专业的大系统;规范基础信息及编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逐步趋于集中的信息系统架构,建设双活大数据中心,实现灾难备份。
3. 主动安全保障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被动式安全保障已无法支撑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实施主动安全保障的先进技术和系统已成为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长期的安全运营经验和深痛的事故教训,使行业内形成了共识,提出了运营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识别、移动装备安全保障提升三大核心问题。三大核心问题急需解决。三大问题的逐步解决,既可满足我国轨道交通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快速发展之急需,又可在工程实践总体世界领先的基础上,实现安全保障技术的世界领先。
4. 运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轨道交通固定设施、移动装备等运力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运力资源维护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轨道交通竞争力的核心,建立静动态履历台账信息,重要故障及状态维修信息、寿命预测与维修优化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实现轨道交通所有资源的实时跟踪,支持维修维护的实时状态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银江股份是30成分股,自2013年5月31日停牌,9月6日复牌涨停,公司公告收购北京亚太安讯。按照公司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北京亚太安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其中,以发行股票(每股发行价21.33元/股,发行23441162股)购买资产方式购买亚太安讯83.3333%的股权、以现金9400万元购买亚太安讯15.6667%的股权,北京银江以现金600万元购买亚太安讯1%的股权。此外公司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000万元(每股发行价不低于19.20元/股,发行不超过10416666股)。
从收购标的来看,亚太安讯质地优良,是北京的行业龙头,毛利率达到 45%,在轨道交通领域极具竞争力,并购有助于银江正式切入轨道交通安防监控这一高景气领域,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领域,未来几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2011-2020年十年间我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合计将达6158公里,按照轨道交通每公里平均造价4亿元进行测算,2011~2020年总投资有望达2.46万亿元。视频安防监控作为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也将迎来新一轮投资高峰。
银江股份扎根智慧城市产业,做深领域技术,做大区域市场。其智慧交通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115个城市,智慧医疗系统已进入379家以三等甲级医院为主的大型综合和专科医院。预计到"十二五"末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公司将分享行业景气盛宴。借助亚太安讯渠道优势,银江智能交通业务在华北地区的弱势格局有望改善。目前,华北区是银江全国布局中的短板,而亚太安讯在北京地区具备极强的渠道优势。此次收购后,通过渠道整合,银江有望借助亚太安讯在北京的渠道优势拓展公司原有业务,从而改善公司在华北的弱势格局。
亚太安讯13-15年业绩承诺为: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5750万元和6613万元,且双方制定了严格的补偿协议。此次收购价对应2013年PE为12倍,收购价合理,并能增厚公司2013年每股收益15%左右。根据项目收购方式和最低业绩承诺预计2013年和2014年每股盈利0.8元和1元,公司所处行业仍在高速增长期,公司估值处于提升的趋势中,估值倍数将随着公司业绩的兑现不断上调,公司股价有望涨至30元以上。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发展需求
无线通信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志,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网络逐渐复杂,给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主要使用TETRA、LET、WLAN等无线网络技术,对于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和质量具有良好的优势。在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以无线通信需求为依据,以保证较高的可实施性、高速移动性和较大的带宽传输能力为基本要求,以合理选择应用方案为前提,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一定的信息宣传的作用,宣传的对象为车厢内部的乘客,宣传的内容主要有安全知识、各种类型的新闻和一些非票务信息,而类宣传也被称作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实施主要依靠地铁乘客信息系统实现,在目前多采用DVBT、RairView、WiMAX等技术实施。
(二)列车控制信息CBTC是当前轨道信号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系统,主要依靠CBTC和ATC这两个系统的移动闭塞来实现车地之间的列车控制信息传送。其中,WLAN技术主要用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并由通信系统和轨道信号单独建立无线通道,从而实现列车控制信息的传送。
(三)无线集群调度信息城市交通轨道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调度员、驾驶员和值班员之间的无线调度语音通话,无线调度语音通话的使用以维护人员和司机最为重要,是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主要采用800MHz的数字群系统为主的地铁无线集群调度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了数据传输功能和调度语音通信功能。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要求
(一)较高的可实施性较高的可实施性指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隧道、高架等特殊场所。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需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应用初期,该阶段需要具备司机乘客室画像信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息以及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基本通信需求。第二阶段即近期阶段,该阶段主要以车载广播、无线集群调度、CBTC列车控制等功能的应用为主。第三阶段也就是远期阶段,这一时期需要城市轨道交通承载各种无线通信功能。
(二)高速移动性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速度不断创新高,这也就要求其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高速移动性,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城市轨道运行需求。对高速移动性的具体要求为:在满足不同时速的轨道运行无线通信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并具有剩余发展空间。其次,该技术的应用还要保证一定的先进性,具有更为明显的系统标准化,确保不会在短期内淘汰,并满足产业链的发展需求,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
(三)较大的带宽传输能力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需要保证各种类型的视频和语音业务满足无线通信的服务需求。该需求主要依靠较大的带宽传输能力,使轨道交通系统的带宽需求与各类型业务相适应。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划分不同的业务等级,做到主次分明,使信息传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总之,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以无线通信需求为依据,在应用中将信息划分为服务、语音、数据、控制等,现阶段该系统的应用除了满足可实施性、高速移动性和宽带传输能力之外,还要不断寻求更多的应用需求,为后期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满足不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需要。
(四)较高的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是保障乘客个人信息、财产安全的必要条件。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往往会用到WLAN技术,该技术有着较强的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即使我国当前对开放的无线网络安全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黑客入侵、伪装攻击等非法盗窃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无线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防护一直是轨道交通运行中的重点需求,相关部门应将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充分重视起来,全面打击危害网络安全的违法行为,修复当前网络系统中的漏洞,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切实保证轨道交通乘客的信息安全。
三、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现状
(一)网络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主要通过TETRA、LTE、WLAN这三种无线网络技术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这些无线网络技术分别承载着无线语音集群系统、TC-MS、Wi-Fi、PIS、CCTV等业务,发挥着提高运营、提升服务效率、维护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网络性能差的问题,难以满足正常的服务、语音、数据等信息的无线通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WLAN无线技术的抗干扰性差,当前一般采用5.8GHz或2.4GHz的公共频段,很容易被外界的民用无线通信网络干扰。同时,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会对WLAN无线技术传输速度、时延等指标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时速120km/h以上的快线轨道交通中劣势更为明显。其次,TETRA无线网络存在较强的局限性,传输的速率只有700Kbps,属于2G网络,仅支持对一些文本信息和语音数据的传输。最后,LTE-M无线技术不能同时支持多项业务,受到有限频率资源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多网并存多网并存指的是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三张及多张WLAN无线网络,分别承载Wi-Fi、PIS、CBTC等业务,也有部分路线对CCTV、PIS、TCMS等业务由LTE-M无线技术所承载,造成了多网并存的现状。无线车地网络系统多网并存的现状对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具有维护成本高、运营管理难以落实等缺点,对新业务的开展和后期业务的整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运营业务的需求变革
针对当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来看,车地无线网络承载着P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集群调度系统、车辆信息检测等业务。不同的业务对网络传输有着不同的性能要求。其中,PIS视频直播以及视频监控对网络传输的干扰性和时延要求较低,但需要大带宽。无线集群、CBTC等系统要求无线网络不干扰,极低时延,也对带宽的需求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自动驾驶、智能化运营、智慧车站、智慧列车等各种新业务不断出现,而这些新的业务也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铁智能维护、高速运营的环境下,性能各异的车地无线网络将面临发展的瓶颈,无线网络技术的变革是应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新增业务需求的必要基础。在智慧运营的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将面临更多的新需求,实现地铁列车的全自动驾驶必然需要更智能和高清的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维护和管理对车载设备状态信息的实时回传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轨道交通运行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提高地铁服务质量,增强乘客乘车的舒适度则需要适时、高清的PIS视频直播。综上所述,这些新需求的实现必然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考虑接口拓展能力、建设、维护成本等因素的同时,不断建设能够承载多项业务、稳定、高速、广覆盖、大带宽的综合性无线通信网络。
五、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系统方案
(一)总体方案以四架结构为设置形式,以TDLTE为系统设备,四架结构分别为车辆级、区间级、车站级和中心级别,分别担任TAU设备、RRU设备、BBU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采用合路的方式进行区间覆盖,使民用通信区间泄漏电缆与区间覆盖相结合,提高隧道区间内部TDLTE车地无线信号的覆盖率。
(二)车载与车辆段方案分别将三套TAU设备安装与车顶所处位置以及两端司机室内,使TAU设备与车载视频、车载乘客信息、车辆控制总线等相连接,将视频画面和车辆的检测信息上传至控制终端。其次,对所有列车设置RRU、BBU和反馈系统。
(三)车站与隧道方案车辆的TAU信息可以通过BBU接受,由专用信息传输系统和BBU乘客信息系统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至控制中心。以此为原理,在车站设置一套BBU,将数据交接机与乘客信息系统相连接,对载体利用光纤连接,使区间RRU与车站乘客信息系统相连接,将合路器置于隧道内,整合各电信运营商和TDLTE车地无线信号,通过民用泄露电缆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对整个区间内实现全面覆盖。
(四)控制中心方案在控制中线中设置TDLTE核心网,将数据交换机与车站的乘客信息相连接,利用专门的通信传输系统连接每个车站的BBS,并对控制中心PIS和控制中线AS进行互联接口,以TD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将列车的检车信息和车辆内部的FAS信息传输至中线核心网,对中线核心网上的信息利用PIS转发至控制中心FAS和车辆维修中心。
(五)车地无线通信新技术的应用车地无线通信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移动新、高速率、大宽带的无线网络技术新需求的必要的条件。如使用1785-1805MHz专用频段的LTE-M技术具有更强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支持高速移动;5G技术以及LTE-U技术具有高移动性和超大带宽,在PIS、Wi-Fi等业务的应用上有着良好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轨道交通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
一、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人才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除了便捷的轨道交通外,公路网络化、公交智能化、城市智能化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的迅速发展,未来社会急需面向城市道交通方向的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一线的高职技能人才。目前,该专业人才缺乏,社会需求缺口大,未来就业市场十分巨大。
二、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运营、通信设备施工与维护、通信设备制造、铁路局、城市轨道通信信号等就业单位,主要就业岗位有网络管理、无线通信核心网管、现场设备综合维护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围绕现代产业建设,高职毕业生要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本科教育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全面性,而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既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操作经验的累积。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能够在轨道交通管理行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适应社会所需,培养服务型人才
1.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就业岗位的需求,同时应充分调研行业最新情况。考虑到行业水平和高职院校教师实际岗位技能有差距,学校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校内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以及骨干教师共同完成课程设置。
例如在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笔者学院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设置了通信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数字通信系统分析与测试、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分析与维护、光传输网络组建与维护、数据通信网络运行维护、传感器及检测电路分析与测试、智慧交通系统管理等专业课程。
2.教学方法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教学综合采用讲授、项目教学、互动教学、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讲授通信设备维护和通信信号检测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也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在讲授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教师多来自通信、计算机专业,对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不精通,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专业发展要注重教师培训和学习,可以派相关老师到该专业教学有特色的兄弟院校学习和交流,也鼓励教师参加该行业的职业技能考试,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4.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和交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研讨,也可以定期邀请一线技术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笔者学院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与京港地铁、北京地铁通号公司、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除校内实训、课程教学环节外,安排学生参加相关企业现场实习与实践,聘任企业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开发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作为学生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和校内学习实现双师制。
5.双证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