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范文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成人本科英语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

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成人本科生;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08-02

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成人英语教育的难点在于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适应性。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英语教学普遍套用的是相关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课程制定的教学课程目标和结构模式,造成了英语教学上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重叠和浪费。

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就面对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院成人本科生的特点,谈谈大学英语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学时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为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奠定基础。

一、成人本科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成人英语培养目标

成人英语教学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学主攻方向,抓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实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工作业务的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人才。在应用性这一目标上,ESP教学与成人英语教学是一致的。对几所我市成人高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开设情况不同,有的学校面对成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有的学校则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对工科生开设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课时分配情况不同;任课教师也有差异,有的是专业教师,有的是公共英语授课教师。总之,大部分学校成人英语教学模式和ESP 模式相差较大,没有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配套教材缺失,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综合英语课程,教材所选的课文侧重于文史题材,强调趣味性、情节性,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显然,全日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使大学生英语学得扎实,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和配套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而且在毕业走入社会后,还能在参加对他们职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来说的重大考试,例如在研究生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出国考试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在对成人本科的学生调研中显示,成人本科的学生已经专科毕业,大部分进入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时,普遍发现应试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道理非常简单,全日制大学英语和成人本科英语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根据成人本科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向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很难,配套教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三)成人本科英语教师队伍水平欠缺

成人本科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成人英语教学规律。调研中显示,我校教授大学英语的都是英语教师,但ESP教师既有专业课教师,也有英语教师。现实是专业课教师不懂语言学习规律且英语能力欠缺,英语教师则专业知识欠缺。学生反映,专业课教师能把原理、图等讲解得很明白,但讲课文就是翻译,教师并不在意语音面貌。而英语教师讲解行业术语时也很勉强,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再者,我校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语教师是兼职的,他们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成教的英语教学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欣慰的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英语教师已经发现,如果不考虑成教的学科特点,即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学科相关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相结合,教学效果一定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四)成人学生在时间、态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差异性大

调研中发现成人英语学习存在很多特殊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不能接受教师用英文授课,听说挫折感强,而少部分学生却希望在课堂上有听说训练。其次,经历过传统英语考试洗礼的成人学生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依赖教师上课讲解和演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并不理解,他们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没能很好的主动学习。再次,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可支配学习时间少,无法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看似学习英语动机明显,但主要是工作需要导致的外部动机,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毕业条件、学士学位考试和工作需要,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学科。并且,学生整体年龄偏大,错过了英语学习的最佳时间,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自我效能感较差。最重要的是,学生英语基础、可支配时间、学习目的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进行细化。

二、课程建设探索及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用性得到重视,ESP作为实用教学法,应用到成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工作已有开展。但我们一线教师仍然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科研工作,力求尽早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学习领域中。成人学生希望学到实用专业英语,这与ESP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一致。目前,ESP课程正在我国全日制高校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得到推广,但由于成人本科授课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为有效地完成工作的成人学生开设了此课。开设的结果显示尽管教师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花费了大量心血,但教学效果都不大。在理论和阶段性成绩的指导下,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对英语这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都系统而完整,适合学生全面培养。如果将这种体系不加调整地应用于成人学生,就会导致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结合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全日制大学英语的教材多,教学方法多,而适合成人学生的教材却很少,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际。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成人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学习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就成人学生学习目的而言,是学习相关学科及工作领域的英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英语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从语言教学法角度设计教学,目的是帮助成人学生掌握他们所选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虽然专业英语兼有专业课的特点,但仍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继续教育能不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通常,任课的教师尽管也意识到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却很少有教师采用需求分析的方法主动改进教学的方式。成人本科英语教师应当做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思想上有转变,还要花时间研究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多看成人本科类教学论文,甚至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自己的教案、教学活动的安排。

(四)成人学生的特殊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个新的课题

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中面向的是成人本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英语本身知识的连贯性强,易混淆,这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不易掌握,随之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造成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去组织课堂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要帮学生转变学习思路,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成人学生的“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成人学生的学多都采取面授、函授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集中面授时进行反馈。辅导答疑、作业对成人本科学生来说与宝贵的课堂学习同样重要。通过反复在课堂外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通过测试及时为学生反馈掌握程度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笔者在教学过程和前期调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成人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研究、去改进。配套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成人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顺应实际,转变全日制本科的课堂教学观念,尝试易使成人学生掌握、理解英语知识的方法,用心对待每一名成人学生,让成人本科生不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机会,更能胜任他们的工作岗位。

[ 参 考 文 献 ]

[1] 阳玲英.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223.

[2] 于风军.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优越性[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 李艳雄.以自主学习中心为平台培养英语自主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0(18):98-99.

篇2

【关键词】转变角色 学生为中心 兴趣 自信

现代的初中英语新课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不可能代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不可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一个规律。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那么怎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学生又能接受不至于感到困难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时间要有效地利用就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他们视为主动地、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让学生能主动、自愿、自主地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意识。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更重大的改变,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词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以及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立足于课本内容设计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令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且从中获得参与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信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发言的学生,还应该重视其他学生听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讲英语时都缺乏自信,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受到他人的嘲笑,很快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应该给学生听的榜样,表情要真挚,态度要诚恳。教师的经常性的积极性点评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课堂教学如能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乐此不疲”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初中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对此应充分利用可以让学生表现的课堂来展示他们学习的进步和成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份自信。

四、利用多种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文中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课文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内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2.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录音机等手段导人教学,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手段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3.利周学生的表演。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和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通过交际,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语言的感受性;能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五、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要适应学情

篇3

【关键词】人本教育 高职英语 课程设置

引言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也要进行调整。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英语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与此同时,对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当社会对职业能力产生变化时,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也要与时俱进,合理调整。

一、人本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的职业目标规划为基本原则。人本主义教育要求尊重人的自身需要,针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来说,人本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必须以人的职业目标规划为基本原则,即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应保障基于职业规划的课程目标明晰性,课程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标准为依据,反映出与本科专科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相区别的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特色。

2.以人的技能发展需要为实践方向。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育课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进行社会性辐射,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体系整合交互的逻辑结构,因此针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来说,应重视相关学科的社会实践性,以学生技能发展需要为实践方向,增加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实用性课程比例。

3.以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为重要内容。人本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与心灵成长,因此,在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中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英语知识体系,以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为重要内容,保障学生在人文熏陶中健全人格,完善智能结构是人本教育理论的基本体现。

二、人本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要点

1.明确专业课与选修课的设置目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目的是有差异的。所以,在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对两类课程的设置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专业课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让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的发挥专业技能。高职英语选修课开设,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设置。这样可以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能够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凸显出自己的优势。

2.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联系。高职英语作为文化课并未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基础薄弱,在英语的学习中有较强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因为英语学科知识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具体工作没有直接联系。这种情况下,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英语课程一门难学且没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因此学生就不会在其课程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此,在高职英语改革的过程中,要将英语学科知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最终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工具助力其事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会大幅度增加。这就意味着各个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都要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实战能力。所以,在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找到英语语言运用和相关工作的联系,最后应用教育学的手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实用价值高职英语教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个行业的特点有非常大的差异,各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所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商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某一种或几种专业英语。

3.优化高职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英语教学在本质上同语文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运用文字来进行思想表达,最后完成社会活动。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人文素养以课程的方式纳入到课程设置当中,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人文素养在高职英语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第一,英语语言的学习要融入到一定的环境下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运用,即有利于学生熟练而地道地使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第二,人文素养的提升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充实学生的大脑。通常情况下,人文素养的培养课程都是以不同形式的阅读和写作来完成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写作的过程中,丰盈了学生的心灵。高职学生的年龄和高中生相同,其思想意识形态还需要学校通过教学手段来不断引导和优化。

4.英语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英语课程设置之所以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其教育手段已不能胜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工作。这就反映出了高职英语教学反思工作有待于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教育工作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思想。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在各个行业中始终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要保持动态的改革,使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服务社会。

三、结语

人本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主流教育理念。高职学生在年龄上与高中学生相近,在校园生活模式上与大学生基本相同,这就需要对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职业目标的设定既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学习负担。课程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是一个矛盾体,两者相互影响。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提升促进了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得到优化之后又能够为企业培养优质的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观来与时俱进地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篇4

关键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 影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是“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这种教育目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具有积极向上人格的学生。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上,这种人本主义教育目的与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具有相似之处。在指导理念上,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充分地展现于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课程改革中,以下试从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新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健康的人格是学生积极学习、自我实现的前提。诸如马斯洛所说:“健康的学生是乐于发展、前进,乐于提高技术与能力,乐于增强力量的。”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如果在教学中把学生视为“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或“较慢的计算机”(认知心理学),学生的人格将得不到尊重,其潜能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发掘。在我国长期的语文课程目标设置中,往往最终的指向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夸大了教师的职能,认为教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质疑的“权威”的地位,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过于偏重结果性目标而忽视过程体验性目标,致使语文教育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没有权利去质疑、去追问。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大胆扬弃,重塑自我,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语文教育应使学生在以语文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态度。它突出强调树立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性情,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看出,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渗透的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着重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倡导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能动地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外部压制、灌输、塑造而进行的,而是主动地自我建构、自我创造。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所说:“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艺术在于引导激发,而不在于硬性的知识灌输。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树立,在语文新课程中,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显得更加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师生之间往往是压制与屈从的对立关系。“权威统治是被接受的政策,最明显的是教师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更加广泛―不信任教师的动机、诚意和能力。师生之间可以有真正的关心,也可能存在对教师的钦佩。但是,相互信任并不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成分,钦佩仅仅是针对教师的学识”。[1]实际上,师生间的不信任即是暴露出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把师生关系视为教学的先决条件。新课程改革中展现了这一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和学生平等的交互主体,是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对话者。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被置于人际交往的大背景中来对待,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彰显彼此意义的新型教学关系,“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不断学习,不断使自己成为人,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2]很显然,在语文课程中倡导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充满意义情感的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学习,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发发挥。

二、激发学生潜能,注重提升语文能力

重视潜能和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关于人类潜能的认识,西方心理学界已得出一些研究成果,诸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一个正常人的潜能只在后天被利用了10%。人本主义教育家吸取了此类认识,将开发潜能,注重人的自我实现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如“马斯洛博士关于人类动机的普遍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相信人类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通过对全人类中不足百分之一的精英进行研究,我们知道了人的潜力究竟为何物。马斯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然而,尽管事实上好象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潜力,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达到自我实现。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他们的潜力全然无知,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有可能做到的,也没有理解自我实现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3]人的潜能通过自我可以实现,强调“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对当代教育的重要贡献。展现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自我主动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才是个人发展的根源,一切靠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而传统的教育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征,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中心,对学生的主动性重视不足,往往导致学生一味地追求对概念、原理等的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的简单运用,无法展开创造性的活动。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纠补以上弊病。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说:“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程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将传统教育中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语文潜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实现,最终把学生培养具备高质人文素养的人材。

三、注重知情结合,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功能

传统教育深受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的影响,在教学的考察评估上,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评估标准,很少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心感受、审美能力、社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渗透和统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强调每个人与他自身内部和独特性之间的整体性,进而竭力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识等各方面的成长,即通过教学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加以沟通。对传统教育过度关注知识世界,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学生的情感世界这一弊病,人本主义教育家给予严厉的批评。诸如罗杰斯说:“今天的个体可能比以往的人更多地意识到他们内心的孤独。当一个人为生活挣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么就没有时间或者无意去发现人与人之间某种意义上的疏远。但是随着财富的敛聚,随着流动性和暂时性的人际关系系统与日俱增地发展,并取代了古老家园的拓荒生活,人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他们的孤独。”[4]虽然罗杰斯这一批评是针对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中精神文明匮乏的现状而言的,但是也适应于当前各国的教育现状。同时,他还指出了人本主义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的塑造,在教学中将知情结合,从身心、智力、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等方面培养学生。

在以往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中,对语文课程功能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诸如过于注重语用的学习,在读写技巧上下功夫,忽视对语感、对语言的审美等方面的要求。这种与学生个人情意、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的教学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地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就特别注重引导语文教学中的知情结合,转变课程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时代呼唤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语言教育受到批评的大背景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正式确认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应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创造语文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协调起来。这种对课程功能的新认识和理解改变了以往基础教育的诸多弊病,有利于营造生活化、生命化课堂。

综上所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广泛地吸收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自我实现,注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重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自由平等的教学生态,有助于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深化,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6.

[2]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次意义.教育研究,2002,(2).

篇5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实训操作;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社会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结构工程师、土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对培养具备职业岗位和工种要求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培养“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大胆的实践,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1.服务企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混凝上结构课程受本科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围绕培养设计、兼顾施工和管理的人才目标制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重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轻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岗位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就业要求是懂得设计的基本原理,会正确应用规范、图集、能进行电算操作、直接承担施工图绘制,编辑的工作任务。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建筑设计单位对一线设计人员的需求,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

2.校企合作,构建“教、学、做”的教学模式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不仅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及配图的绘制,而且涵盖了大景直接涉及混凝土结构细节的构造、大样方面的内容。显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仅由专任教师在学校进行教学足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学生完成混凝上结构工程设计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据,共同构建“教、学、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工程基本技能的训练贯彻到教学的伞过程,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从事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并获得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同时,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职业的认识,正确地选择就业岗位。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一般是先讲授受弯、受剪、受扭、受压及受拉构件的截面计算,然后再讲授相应的结构设计,最后集中时间进行课程设计。这种体系不仅使构件的截而计算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不连续,不利于学生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真实工作过程中系统地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实践教学只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少,内容仅为设计手工计算与施工图的绘制,缺乏对学生进行所从事的PKPM电算和平法施工图表达的训练。为此,我们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的组成和受力特点,本着便于工学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和序化,构建了对不同受力类型的构件及其组成的相应结构为工作任务载体的6个学习情境(见下图)。对每一个学习情境,除了讲授学生必备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知识外,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情况,按真实设计过程进行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的实训指导,形成了混凝土结构原理性知识―平法电算―施工图绘制“三位一体”的“教、学、做”教学模式。

三、教学环节的组织

根据建筑设计类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情境,采用下表所列的两阶段四步教学法组织教学。通过每个阶段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条件下,正确地选用结构工程材料,能够进行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混凝剂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灵活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采用现场教学、工程实例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相互评价教学等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现场教学

在进行楼盖结构、单层厂房排架结构、框架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教学时,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现场,由兼职教师讲授结构的组成、布置、工程构造要求以及施工工序。直观的现场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工程实例教学

通过外伸梁、雨蓬、楼盖结构以及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等工程设计计算实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提高结构施工图的绘图和识图能力,并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3.动手操作与相互评价教学

在专、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项目工程资料进行梁、板、柱、基础等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绘制,同时组织学生分别对绘制的施工图开展相互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学生乐于实践,能够较好地了解工程设计过程,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的实施

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我们与多家建筑设计院本着合作育人、共享资源的原则共同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从设计一线聘请了技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善于教学工作的校外兼职教师,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完成典型的框架、剪力墙等具体结构形式,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职业性知识的理解,了解了工程设计类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教师在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同时,可帮助单位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篇6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65-02

数据库管理技术作为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计算机三大热门发展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之一。当前,数据库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各个层面和各种实际业务的数据管理中,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1]。根据本科课程教学特点,改革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化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院把《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社会需要的数据库应用型人才,既培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管理技术。作为数据库应用型人才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快速融入企业、适应行业业务的能力,与同事沟通的能力和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于对教材知识点的讲解,不能与实际工作应用结合。我院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偏重课堂教学,不能与实际工作应用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技术,无法真正体会到这些理论什么时候应用、应该怎样应用,达不到具体应用的要求。

2.实践教学力度不大,限制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工商管理类、电子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但目前我院工商管理类、电子机械类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教学计划里对实践课仅安排了18个课时,又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在这种只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目的性不强,实验任务不够明确,不能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巩固,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多媒体电子课件+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多媒体电子课件+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通过“口授+板书”讲授知识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只是通过耳听、记笔记来接收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4.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虽然我院也为本科教学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组建设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随着网络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充分利用上网设备在不同网络平台中无缝浏览学习和下载资源,实现教学活动网络化,更好的满足学生移动学习要求,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数据库技术人才,因此我院在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我院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当前社会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强化技术应用特色,注重素质能力培养,深入贯彻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教育方略,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上更加注重技术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与工作应用相结合来调整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当前社会行业与企业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利于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3]。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系统设计等内容外,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内容和工作应用结合在一起,把教学内容按工作项目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设计大量的工作案例,把课程内容与工作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3.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构建新型课程教学体系,以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实验项目模拟为主体,构建一整套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实际工作案例的应用,将工作案例和数据库实际应用技术相结合,把数据库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整合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课本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应用能力。课程全程执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课程内容融入项目形式之中,学生受项目任务的驱动,积极参与数据分析、程序设计、项目设计与实施,形成“项目学习、项目实训、项目实习”三阶段递进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和项目任务有机融合、教学案例与项目教学有机融合、课堂与实习地点有机融合[4]。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引入基于工作项目的案例教学方法。把数据库知识点优化整合后形成一个工作项目,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开发完成数据库教学。例如引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项目来贯穿教学过程,通过设计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工作项目,把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查询数据、创建报表、宏设计、窗体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等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案例任务来实施教学。每个案例都规定了教学目的、方法、实践步骤和考核验收方法。学生分组完成自己的案例任务后交换分组,并分阶段讨论交流,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加强分析、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处理真实案例的能力。(2)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来自工作需要的真实项目任务和案例,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教学重点、难点并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达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通过任务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深度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5.充分利用“网络+移动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活动网络化。借助网络在信息交流和共享中的优势,课程组建设了完善的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把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延伸课外教学,将师生引入“网络课堂”。网络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视频授课、网络自主学习、答疑、讨论、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搭建了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移动学习的要求。

6.改革考核机制。改变传统的“考试+平时成绩”的考核机制,采用“过程化”+“项目化”的考核评价形式。课程的最终成绩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对项目案例的实践应用能动性,评价形式采用“过程化”和“项目化”考核,“过程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质量)占40%,“项目化”(学生完成各个项目案例的设计、实践)占60%,评定成绩时考虑学生的主动学习因素。

四、结语

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数据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课堂设计,整合与改革教学内容,以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库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为民,周光宇.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开展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06:65-67.

[2]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3-114.

[3]刘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4]李志梅.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the Courses on Database Management in the Mode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LI Zhi-meia,HE Jin-huab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a.Practical Training Department;

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篇7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 过程学习模式 必要性 基本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72-02

一 英语专业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英语专业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90%的学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或目前工作的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但由于工学矛盾,部分学生无法按时参加面授,出勤率通常低于50%。因为英语课程的连续性较强,一段时间以后,这部分学生发现自己不能完全跟上教师的步伐,而且已经落后于班上的其他同学,他们的学习热情受到很大打击,不能出勤的原因也由客观转变为主观,即因为长期不能参加面授而感到学习吃力,即使有时间也不敢来上课。这部分学生逐渐成为流失生源,或即使坚持到毕业,也不过是拿到一纸文凭。对于这些急待拯救的学员来说,合理的过程学习模式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二 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的英语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都在尝试增加形成性考核内容,也就是设置过程学习任务,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务设置随意性强、不够科学合理、奖惩措施不明确、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对这些任务视而不见,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差,一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二是因为不按时完成影响不大,只要在考试前一次完成整个学期的任务,就会有考试机会;三是因为题目多为重复内容,只要抄袭他人的就能完成任务。这样的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设置缺乏合理性,且没有科学的监督机制。教师各自为战,学习内容具有随机性,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缺乏规范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建立针对每门课程的较为合理的过程学习内容和监控措施。

三 加强过程学习理念

美国教育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过程学习”的理论,其理论要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工作者对于加强过程学习做了诸多相关研究,但内容多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没有针对课后学习过程的研究。李春霞老师在《如何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初探》一文中提出“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过程管理意味着什么呢?薛翠丽老师在《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文中指出,加强过程管理就是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具有实用性的学习任务,以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又加强监督和督促,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要建立合理的强化过程学习模式,学习内容的合理性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督促手段是关键。

四 创建过程学习模式的基本方案

创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过程学习模式,包括设置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手段。

第一,设置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使不能出勤的学生也能通过有效可行的手段跟进学习内容。(1)随堂录音。这种Lily思维英语的使用方法就是教师录制随堂录音,并在课后2~3小时内将随堂录音以及对本堂课内容的中文概括和相关录音问题上传到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学生必须在录音上传后的一周内下载录音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这样,学生能在课下再现课上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上所学。实践证明,Lily思维英语教学是成功的,通过Lily思维英语教学,学生综合英语水平都会有较高水平的提高。那么Lily的成功经验能否用于成人学生呢?答案是肯定的。长期无法出勤的学生和偶尔不能出勤的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和完成录音作业跟上课业进度,同时取得形成性考核成绩。出勤的学生也可以把录音当成巩固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2)形成性考核作业。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作业,原则是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但有较强的实践性,内容量不要太大,难度适中。(3)每学期两次课堂展示。(4)实践作业。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任务,学期末提交。

第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手段。(1)班主任逐一向学生说明该模式的测评机制以及意义,尤其是长期不出勤的学生。(2)通过测评机制加以监督,即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才能得到形考成绩。(3)在学生中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学习机制,即将经常出勤的学生与长期不出勤的学生进行绑定,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督促。

五 创建过程学习模式的基本预期

第一,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需要录制课堂录音,因此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课。

第二,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因为工作等客观原因不能出勤的学生可以通过听课堂录音及完成录音作业、形考作业来补充形考成绩,同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每位教师形成自己课程的过程学习模式,并逐渐在英语专业课教学中形成统一的过程学习模式。

六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惰性选择不出勤。这就要求老师要向学生说明只听随堂录音是不能取代面授的,录音只是不得已的替代手段。

第二,部分学生可能会不及时完成任务。这就要求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向学生说明考核情况,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学习基本同步完成学习任务,以顺利通过考试,顺利毕业。

第三,部分经常出勤的学生会感到心理不平衡。教师应该努力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让出勤的学生感到面授的魅力。

通过对比出勤率、考试通过率、毕业率以及教师评价水平提高,我们可以确定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在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成人教师应彻底转变观念,从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到把教育放出课堂。而想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实现课堂外教学,建立合理的过程学习模式就成为一种必须。

参考文献

[1]肖健、王学山.“过程学习”教法实验简报[J].中学数学教学,2000(1)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 14-0144-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7. 14. 054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与多媒体技术日益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网络技术逐渐被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引起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深刻的变化与影响。海南师范大学从2004年开始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一定教学成果,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高校也逐步开展英语网络课程教学,使得我省教育体制与英语教学模式以新型网络课程教育形式推广。海南省英语网络教学的开发与运行是靠稳定的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开发商、网络教学系统、强大网络主机、网络教学软件共同维护。从近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海南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了解到,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目标是培养有个性发展的人,海南省高校希望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英语学习和适应新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变化而成为自主学习的个体。美国教育家代表罗杰斯和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目标是培养有个性发展的人,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适应变化而自主学习的人。海南省各个高校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把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转变为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海南省高校大学英语网络系统采用比较多的是上海外语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点

美国教育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潜能很早就出现,可以在适当的环节中激发出来学习的欲望,当学生的求知欲与本人自身知识的需求相关时,最容易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罗杰斯倡导人本主义教学观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教师是引路人,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去寻找知识,激励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主动学习,具?w学习的方法手段有学生自由选择。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学中有三个方面体现。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为中心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知识,反对传统方式的死记硬背模式,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第二,培养学生成为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人本主义核心,通过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第三,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师生平等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叙述作为学习主体,和教师一样是平等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人本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英语教学理念的核心,在英语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全面指导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技能与知识,在计算机与学生学习交互过程中,通过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潜能,教师与学生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愉悦学习中学到新知识。陈坚林( 2006)以计算机网络生态学角度阐述网络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开发结合的理想学习环境;关于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的角色与生态问题,张立新和张丽霞( 2010)表示计算机网络教程需要提供良好的师生学习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计算机系统与稳定的网络学习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英语学习系统;对于英语网络课程的指导保障,陈兴莉(2010)和袁红(2012)表示需要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创立一个生态环境下人机互动模式促进英语教学发展。

四、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发展现状

海南省高校大学英语部教师通过不同方式尝试使用英语网络课程辅助教学,主要表现的教学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教学局域网在线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教师通过同步在网络上播放授课课件、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教授英语知识内容,教师在同步讲解中给学生答疑,学生可以通过网页同步浏览到教师授课内容,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网站《在线课堂教学模块》,就是采用这样直接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其最大优点就是师生双方或者学生与计算机实时交互,操作简单方便,教学效果较好。

(二)人本主义下的学生自主英语学习模式

英语教师把授课的内容或者布置的作业、网络资源链接等相关信息存放在网络课程资源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索浏览相关英语知识,进行英语自主式学习,通过以学生主动探索与钻研英语知识内容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课程师生讨论区就是采用人本主义英语教学模式,针对英语网络课程中学习出现问题与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邮件或者在线问答形式、解决英语学习困难,起着引导者、协助者作用而不是主导者。

(三)合作式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合作式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中,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学习模式,让不同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模式。一般合作式英语学习者,需要经过以下程序:教师布置任务一学生角色分工一计算机辅助查找资料一学生合作整理网络资源一学生汇总成果一教师点评学生成果。在英语网络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教师教学目标和任务、团队间合作责任明确、采取网络获取资源方式、程序合理,归纳总结信息方法正确等。

五、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挑战与效果

在海南高校使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过程中,归纳教学管理的问题,发现网络课程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科研提高有一定提高的效果。

(一)部分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的计划和安排从思想上不重视

有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学校学时的计划而到网络中心进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学习,并非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加强英语的学习和强化。针对网络课程的单元测试,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寻找相关答案,利用网络中翻译软件的帮助,完成测试中的英文翻译习题,学生从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习态度不认真,很大程度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

(二)网络课程平台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海南省的高校普遍推广《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两个网络课程设计模块和平台开发技术不同,需要专业人员管理各个高校的使用平台。目前,海南高校外国语学院一般招聘1-2名网络平台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学生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管理。但是,面对网络平台除了日常学习使用之外,还有大学生口语比赛,英语阅读大赛,英语作文大赛等大型项目运作,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掌握相关网络课程运用技术有限成为英语课程开发的瓶颈,影响了英语网络课程快速稳定的发展,建议学校配备足够的网络技术人员,解决课程平台运用问题。

(三)有利于教师科研项目开发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推行至今,海南省高校英语教师使用网络系统进行日常授课,举办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职称英语考试、英语网络口语机考、大学英语选修课考试,是科研开发项目中教师能够及时获取的宝贵资料,相关资料例如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英语口语录音、单元测试结果分析等。教师可以收集这些网络学习资料,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目前海南高校关于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科研项目立项超过20个,通过相关项目研究,提高海南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对今后教学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专业英语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观点提倡要让学习者发现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学到新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习的主动性才可以最大发挥。很多学生学习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掌握基础?Z法知识,但是不能够阅读相关专业英文书籍文献,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研究工作。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优点就是平台资源丰富,而且平台的研发单位我国几大外语教育出版社都有经验丰富的多媒体开发资源与专业英语课程开发人员。网络平台开发人员把专业英语资料引用到学习平台,例如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教师利用课程原有资料结合新的专业英语资源,布置和辅导学生完成专业英语学习,对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有极大帮助。

六、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发展趋势

(一)英语网络教学智能化

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学生成为完美的学习者。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认为手机、计算机智能化发展,可以使得网络辅助英语学习上升到新阶段,各大英语教学教育出版社开发手机只能APP软件,根据网络强大的英语学习资源,构建功能齐全的英语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家用计算机学习,在外用手机网络智能化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协调每个学生学习计划与完成目标,通过教师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个性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心态与激励学生学习态度,指导水平相近学生更多沟通交流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式研究学习完成任务。海南省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在网络智能开发平台上大展身手,开发各自高校特色,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英语APP网络智能学习系统。

(二)平等的英语教师交流网络平台

海南省各大高校英语教师平时教学任务较重,面对面交流机会比较少,未来能够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一个教师教学交流网站,让教师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模块使用问题、学生使用问题、网络测试问题等各方面能够进一步交流。网络平台不但有利于教师间交流日常教学问题,而且方便科研工作者收集相关英语网络教学数据,分析系统平台学习资料与教学素材。网络平台有利于教师间教学知识经验分享,教师通过教学交流也可以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发展。

(三)创造和谐的人机学习氛围

在英语网络教学中,人本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提倡教师给学生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还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教师通过视听说各方面的强化和声图并茂的语言输入,给学生一个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海南高校英语教师在网络课程中,帮助学生认真对待人机互动的正确学习观念,鼓励学生为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自信心和毅力。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航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69-06

一、引言

美国专业发展工程师会(ECPD,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的前身)定义工程学为是有创意的应用科学定律来设计或发展结构物、机器、装置、制造程序、或是利用这些定律而产生的作品,或是在完整了解其设计下建构或设计上述的物品、或是在特定运作条件下预测其行为,所有所做的都是为了其预期的机能、运作的经济性或人员及财产的安全[1]。工程学包括非常多的子学科,然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利用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针对工程学的传授和学习过程,我们称为工程教育,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的特性[2]。目前的大学阶段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育特别强调工程教育,这类院校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除具备一般高等教育人才的素质之外需要更加突出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素质既包含技术性素质,也包含非技术性素质[3]。一般来讲,工程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广博的工程知识、良好的思维方法、工程实践操作能力、耐心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培养的工科学生动手能力、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是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突出的问题。因此,以现代工程教育为导向,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实践为依托,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它的基本原理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简单说来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而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解决教师给出的实践性课题等,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同学交流,随时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工程学科的学习具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因为工程类学科的特点是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的能力,以至将来能够胜任工程师的角色,也就是在有了想法以后,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工程类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过程性知识不能直接陈述,例如可以通过实践作业来获得。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实践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也可得到教师的更多时间的补充指导。

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一种改进的针对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模型,其中融入了任务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的优势,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适航与航空安全》课程教授过程。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在工程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本科工科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其具备基本的工程能力,为日后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对未来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表述为三点:(1)具有宽广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2)具有大工程观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3)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知识与能力。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做到“在工程中敏锐的发现问题,深入的分析问题,快速的学习知识,准确的解决问题”。事实上,工程类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也就是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过程性知识不能直接陈述,只能通过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而且也不能像通过记忆来获取陈述性知识那样来获取过程性知识。通常学习过程性知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吸收知识。这是一个习得的过程,通过感知、理解和记忆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即陈述性知识),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这也是我们古人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第二阶段,转化知识。这是一个深化理解和知识转化的过程,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贮存于知识体系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第三阶段,应用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取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与陈述性知识相比,过程性知识的习得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如果长期运用过程性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许多经验性知识,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知识,而且还有个人的技巧,是一种个体性知识。

目前我们本科工程类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与概念和基本方法上面(如图1所示,基本属于陈述性知识),对于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属于过程性知识)却重视不够。在这样的教学内容驱动下,我们的授课方式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课堂上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为主,学生们则以听讲和背书为主要学习手段。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内容一天之后就会忘记大约74%的内容。然而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所需要的知识内化过程通常是在课后通过复习和作业来完成,这个环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薄弱点,所以经常导致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学生头脑中就已经没有多少知识的储备了,更不要说在毕业之后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了。另外,学生通常认为学习是学校内的事情,毕业之后就是工作,再也不用学习了,由此可见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方面是非常欠缺的,而这项能力恰恰是优秀的工程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它的基本原理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简单说来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而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解决教师给出的实践性课题等,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同学交流,随时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工程类科目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了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了课前。在工程类学科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可以获得许多优势。

1.有助于延长了课程的有效学习时间。

2.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三、融入任务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的引入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9]。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实施,因为在课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陈述性知识的自主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而在课堂上利用任务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自身能力参与和体验实际任务,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过交流与合作,解决任务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换为过程性知识的过程,而且有趣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案例式教学的引入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之后迅速成为一种为全球培训界为全球培训业公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案例式教学有效地促进了陈述性知识向过程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任务型教学一样,案例式教学非常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学生们在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会不断运用课前自主学习的陈述性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不断的将陈述性知识向过程性知识转化,力求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与交流。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极好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一种适合工程类课程的融合任务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learning Using Task and Case)。如图2所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课程的学习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

1.课前自学。课前教学阶段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原本一直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传授阶段翻转到了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来完成。根据工程类学科的知识构成,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这个阶段我们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资源、技术支持和学习方法与习惯。(1)学习资源。由于在这个阶段学生采用的是自学方式,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料。①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课前学习资料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它的形式可以是PPT加音频,也可以是视频短片,还可以选择网络上开放的相关课程视频。教学视频的内容、形式、时长等方面是影响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教学视频在内容上应该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个知识点录制一段视频,时长一般1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这样既可以保持学习注意力,又不会给学生构成太大的学习负担。另外每个视频还应配有相应的文字副本,方便学生查看,避免观看视频时忙于低头做笔记而使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学视频通常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目标是达到对基本概念的熟知以及对基本方法的深度学习。②辅助学习资料。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是工科类学习经常参考的资料之一,另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③课堂任务的准备材料。因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融入了任务型与案例式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以完成特定任务或者自主分析案例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前阶段将课堂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案例提前交代给学生,会让学生的自助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更高。(2)学习方法与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是工科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阶段恰恰是培养工科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和所学课程的自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建立自我学习的方法继而树立自我学习的信心。

2.课堂教学。翻转课堂通过课前阶段的深度学习实现了对课堂活动的时间的延长。由于课前已经把课堂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自主学习,这样也就减少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就多了。所以在课堂教学阶段通常会采用合作式和交互式学习方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了任务型和案例式教学。课堂活动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环节。(1)知识回顾与现场答疑。尽管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是在课堂上我们通常会首先进行本课内容的简单回顾,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疑问与困惑进行答疑。该环节的时间比重应该控制在整堂课的20%以内。(2)任务活动与案例分析。将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总结,形成任务让学生完成,或者将工程中的实际案例提供o学生供其分析,这两种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培养工科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素养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贯彻了翻转课堂所提倡的“做中学、用中学、体验中学”的特点。任务活动阶段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工作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课堂任务活动的实施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教师根据本讲的知识点设计出相应的子任务以及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的综合任务,每个任务都要设计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具体的任务成果;②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进行子任务活动,充分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充当参与者、监督者、指导者、或协调者的角色,实时把握活动的进程,并对活动进行动态调整和指导;③汇报交流。任务活动完成后各个小组选出一名或几名学生进行成果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报告、评审等。

课堂上案例分析活动的实施通常包含以下环节:①教师根据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并基于案例提出附加问题;②学生独立对案例进行分析,回答附加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惑;③教师随时解决和回答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疑惑,并适当地穿插讲解相关知识和部分提示;④完成案例分析后,教师选择部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结果汇报,并做点评。

3.考核评价。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通常我们将对学生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课堂考评,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一个是传统的期末考评,即总结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情况并结合在任务活动实施过程中观察了解到的各组的整体表现,对汇报的学生及所属小组在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参与度以及协商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意见。(2)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末会通过考试的形式完成本课程的考评,考试内容以课程大纲为主线,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及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实例

(一)《适航与航空安全》课程背景

《适航与航空安全》是系统安全性工程里面的一门典型工科类课程,该课程以系统安全性理论为基础,主要讲授飞行器的适航性与航空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航空安全的基本知识框架,掌握适航性与飞行安全相关的技术手段,了解相关的标准与法规,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的简单问题。

如图3所示,该课程内容围绕航空安全的核心展开,包括针对飞行器的适航和安全管理两个主要内容。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上述的课程知识体系,并结合航空安全工程的实际工作,制定出该课程的授课大纲,讲全部课程内容分为13讲,每次授课3个学时,共计3时。

根据3.3节中提出的教学模式,我们以“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这一讲来说明我们的课程设计,如下图所示。

“航空安全的人为因素”这一讲的翻转课堂教学主要须做到安排课前自学和案例式课堂教学。

1.课前自学,教师通过在公共邮箱或者是课程中心中上传航空安全人为因素讲义及相关案例视频,并给学生提供查找相关知识的资源,鼓励去寻找讲义中没有的知识,如查找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案例或补充讲义中覆盖不全及不详细的知识点,同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2.课堂教学先要回顾这一讲的知识,并解决学生仍存有的疑问,接着给出一到两个相关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案例,让学生分组根据目标任务分析,最后进行分析情况汇报。

对于课程教授完成时的考核评价是对整个课程而言的,因此在图4中并未体现考核评价这一部分;考核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形成性评价和总结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各组的整体表现,对汇报的学生及所属小组在逻辑思维、任务分析程度、活动参与度以及协商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意见,并放入学习档案袋中;总结性评价是通过期末考试的来考核,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及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在本科工程类科目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不仅符合工程类学科的学习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是一种值得研究与推广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工程类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尚有以下方面需要继续探讨与研究。

1.授课教师的思维转换与能力提高,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在课前阶段教师要录制授课视频,使得教师的授课方式需要有很大的改变,在课上阶段,教师与学生需要合作式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交流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教学方式的技术化支持,目前的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如何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捷的网络工具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领域。

3.评价考核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的教学特色在于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而传统的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和考核的方式显然不在适用,我们需要新的方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评价考核。

4.教学效果的长期观察与改善,翻转课堂的提出和使用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将其真正的应用于工程类科目的教学中还缺少案例研究与长期的使用观察,只有在长期(一个或两个学期以上)的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才能通过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来进行效果的评估和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https:///wiki/工程学.

[2]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6.

[3]张晓东.简论机电工程类学生工程素质培养途径[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4]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5]邱然锋,陈拂晓,张柯柯,郭俊卿.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R怠白吭焦こ淌ε嘌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C].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ICASSR 2014) Shanghai,China 2014.

[6]李燕.基于任盏某跫逗河锟谟锓转课堂教学模式[J].数字化汉语教学,2014.

[7]张永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106-109.

[8]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9]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1.

[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11]https:///wiki/%E8%BF%87%E7%A8%8B%E6%80%A7%E7%9F%A5%E8%AF%86.

[12]https:///wiki/%E9%81%97%E5%BF%98%E6%9B%B2%E7%BA%BF.

[13]J.L.Bishop,M.A.Verleger.The flipped classroom:A survey of the research[J].2013.

[14]Bates S.The inverted classroom in a large enrolment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a case study.[C]// HEA STEM Conference.2012.

篇10

论文摘要:以教师素质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基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方面切实展开课程改革,进行了高职教师教育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教师素质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高职教师教育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将认识理性化、系统化,提高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目前,此课程教学的问题有二:一是教师教育学校转轨和提升。由师范性向综合性发展,从而使此专业课程的地位明显下降。二是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它的开设和教学的价值一度受到教学界、学术界部分人的怀疑。有人认为接受过良好母语基础教育的大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现代汉语的语言素养.无须在大学重新开设一门学习母语的课程。也有人认为现代汉语作为母语,已为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和运用,教学必然因教学内容没有新鲜感,缺乏新的刺激,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与文学课相比,现代汉语课似乎更枯燥、单调,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没有感人的艺术形象,课程的教学又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对学生语言状况的改善又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实效,因而常常使课程处于难教、难学,又难听(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不受学生欢迎。因此该课程在目前各科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我作为本课程的专业教师,清楚地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坚信只要师范教育、汉语言文学这阵营地存在.就不能少了这样的专业课;而且在提高全民综合素养的过程中,作为人文素养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理论指导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者,2001年7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试行,中小学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力度、规模之大,可谓空前。作为与一线教学联系紧密的理论运用学科——汉语言课程,也面临着重大改革和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自本课程从2006年申报获准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课程伊始。我们就特别注重课程建设,在原教学基础上.以教师素质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积极开展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的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众多的肯定,2008年通过校重点课程建设的评估验收,并通过2008年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遴选。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一、明确教师培养目标和目的

根据我校“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有‘高尚人格、扎实基础、较强技能、鲜明特长’的合格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师”培养目标,本课程安排三个学年完成:第一、二学年以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为入口,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将认识理性化、系统化。提高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第三学年在一般口语训练的基础上,以教师口语为归宿,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风格。这样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基础、能够初步掌握教学的技能、具备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二、多方面切实展开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紧扣目标,不断完善。

根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素质要求,我们特别注重该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我们整合了现代汉语和教师口语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如普通话语音教学。我们在现代汉语中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实践多放在课前活动——推普中解决,教师口语则以普通话为基础,从一般口语人手.以教学口语为归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最终形成个人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风格。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文字、词汇内容,我们梳理有关知识内容,尽量避免重复现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学生语言感知为基础,结合语言研究新成果,注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精选教学内容,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我们加强了和中小学教学的联系,如讲授语音、语法、修辞时都重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知新课程对教师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要求,形成能力训练的自觉性和韧性。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通过优化选择的方式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现代汉语知识》属于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职业技能培训类教材,比较实用,我们将它作为普通专业第一、二学年的主要教材,根据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的特点我们为语文教育专业选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提升了教学的层次。教师口语教材原先采用《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目前改用《新编教师口语》,这是新课标下的教师口语教材,它既充分反映课程教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又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崭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另外,为适应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我们还选择了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资料,用于充实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我们试图通过网络逐步建立起本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档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本身的性质、学生能力形成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这门课程有着明显的技能性,所以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同时,我们形成了自身的基本方法——训练学习法.采用“举例子一发掘问题一引导解决一总结并上升到理论一实践训练”的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司空见惯的表层的言语实例的分析,挖掘出深层的一般性的语言规律。并通过实践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我们针对学生基础比较差的实际,不强求知识全面性和体系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同时本着吸收借鉴、推陈出新的精神改革现用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1)参与式教学。一改传统的填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及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保留教师讲解的主要模式的同时.尽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索。互动的模式包括:①进行短语结构类型的教学时.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事前收集的专题资料来进行小组讨论,推选记录人,负责将本组讨论或活动结果记录在纸上;推选报告人,负责向全班报告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在听取之后自由点评,而后由教师点评、总结。②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就不同的立场展开辩论,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③公布教师的电子信箱、博客,学生在课后有任何疑难问题。可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2)探究式教学。如多义短语歧义的消除的方法,我们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国家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授课时有意识地多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质疑、互相质疑,达到最终解疑之目的。(3)自主式教学。建立《现代汉语》专题学习网站,把讲义、课件、理论考试和技能训练题库、相关网络资源、学生优秀作品整合优化后放在学习网站上,逐步建立完善现代汉语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追踪报道热点.展示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范本,为学生创建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或者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需要的内容学习。(4)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如选择经典的九年义务制教学案例进行教师口语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的状况.提高了教学效果。

2.规范考核制度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制度上力求科学规范,我们主要采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采用三种方式和三种方法的考核办法。三种方式,即试卷方式、口试方式和撰写小论文方式。其中:试卷方式主要采用开卷和闭卷形式考核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口试方式主要考核实际教学的操作能力(百分制计分),在学习过程中考核;小论文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研究语言现象能力和进行教学实践探讨。三种方法,即统一命题综合考试的方法。完成小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鉴定的方法(等第制和百分制结合)。另外,本课程建设完成了一套“试题库”,试题选题合理,分布平衡。另外还建立了专门的技能测试考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正确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转移至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实践,组织社会调查、见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讲教师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电子教案、课件、理论和技能题库、名家示范、学生实践展示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实践教学:科学规范,注重实效。

1.积极创造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学条件。教师每人配有笔记本电脑,每个班级教室配有有线电视、影碟机,系部有2个多媒体教室,1个音赏室,共享学校的机房、语音室.可以充分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及《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的学习资料,校外建立了稳定的紧密型实习基地14个。

2.用实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重视学以致用。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通过加强和中小学教学研究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如进行语音教学时,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学生训练,以测促练;进行一般口语教学时我们和丹阳电视台合作制作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对普通话、书写技lf~,tJll练、考核的制度化规范,教师技lf~,tJll练落到实处。我校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文件.还建立了技能考核题库.规范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3.充分运用网络。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把资源整合优化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提供给学生交流的电子信箱、教育博客、师生交流论坛相关网址,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建立专题网站,为学生创建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体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4.多元化的活动拓展了课堂。根据现代汉语明显的技能性,我们采用了“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方式,组织了各种语言文字类技能比赛如讲故事、朗诵、演讲、说课、书法、主持人比赛等,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依托,充分运用课前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社团、课内外专题研讨、学科讲座拓展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素质为魂、能力为本”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了示范性、师范性。

(一)体现示范性。

要提高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团队结构必须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较强的示范能力。现代汉语课程主讲教师中有镇江市科技骨干、校级专业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副高职称比例近60%,具有研究生学位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50%。拥有3位原镇江市中青年教学骨干,5位省级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oo4~F以来参与了三个有关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的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目前均已结题。青年教师锐意进取,学历提升、职称晋级、教学科研佳绩频频.教科研成果不断见诸刊物。王春香老师开设的公开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获2007年校教学比赛二等奖。同时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明显。

(二)突出师范性。

篇11

论文关键词:成人大学英语学习 成人学位英语考试 反拨作用

论文摘要:测试对教与学有极大的反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反拨作用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及数据来探讨了其对成人学生学习产生的反拨作用。文章指出应当正确处理教学与测试的关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 引言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是成人教育水平质量的标志。成人教育学士学位授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我院近几年成人教育的学位授予情况来看,学位英语合格率是影响成人教育学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成人英语教育水平质量是每一位成人英语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影响(Hughes 1989),这种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Alderson & Wall (1993)对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15个反拨作用假设。Bachman &Palmer认为,对考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加考试的体验或备考的体验;二是对其考试成绩所提供的反馈;三是根据其考试成绩所作出的决定(1996:3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成人学位英语考试对成人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反拨作用,以期对成人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Alderson & Wall 提出的15个反拨作用假设和Bachman &Palmer认为对考生的影响主要体现的三个方面为基础制定了调查问卷。200份问卷以随机的形式发放给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7级、08级本科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87份,占发放率的93.5%。

三、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将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目标、方法等方面产生了正面反拨作用和负面反拨作用。

1. 正面反拨作用

首先,这一大规模的考试使学生开始重视英语学习。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5%的学生认为学位英语考试是促进自己学好成人大学英语的主要因素,因为,他们想取得学位英语合格证进而获得学位。其次,有53%的学生认为考试还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课余学习热情,花不少时间和精力自觉地钻研有关考试的书籍。

2. 负面反拨作用

首先,60%的学生认为学位英语考试无助于素质教育。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客观上导致学生应试学习现象的产生,并导致学习目标或学习范围越发狭隘。尤其到考前,全副精力集中于大做模拟题,搞考前复习、强化训练。这不仅影响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冲击着了学生英语后续学习。其次,调查结果表明59%的学生认为通过了学位英语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学位英语考试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会猜会蒙也有幸运通过考试的。再者,58%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觉得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毫无乐趣可言,也没有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并且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工作联系较少。最后,61%的学生课余学习活动还较为单一。因为成人学位英语考试不考听力,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做练习题。

四、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讨论:

1.应当正确处理教学与测试的关系。测试只是检验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成人的学习是一种业余学习、在职学习,他们的学习受社会的干扰很大。因此,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师应提高课堂讲课艺术,提高学生语言和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也只有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再者,教师应指导学生课余学习活动呈多样化比如听英语广播看录像和电视节目读英语报刊等,这不仅提高了他们通过考试的能力也有助于巩固他们的语言基本技能。

2.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人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大,并且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工作环境、学习动机等个体差异明显,使得成人学习者群体结构具有复杂性。而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有影响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之一。Brown (1987)根据学习动机的原因,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如兴趣,求知欲;外在动机受外部因素的约束,如学习外语是为了取得高分,或为了拿到一张文凭、证书等。根据学习动机的长远性,动机还可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远景动机是为了达到一个长远的目标,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近景动机是学习活动与结果相联系的一种学习动机,它起作用的时间短暂而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因此,成人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成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拟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加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树立远景动机,引导学生扩大语言信息,尽可能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其持久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其应用英语的能力。

五、结束语

成人高等教育直接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成人英语教育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结合成人的特点,找准成人教育的定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士学位授予质量奠定基础。应加强成人学位英语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优点,克服其对教学的负面作用,使测试与教学的互动关系良性循环。

篇12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改革

一、引言

在我国,“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基本可以互换使用,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简言之,成人教育指的就是那些已经脱离正规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已参加工作、走上社会的群体接受的教育,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和非职业导向的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参加完全国统一成人高考后在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接受系统学习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知识文化交流日益紧密,这就使得全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英语教学方面,虽然成人高等教育距离全日制的本科高等教育在学苗质量、教学效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补充,提高成人教育英语教学水平同样非常重要。并且很多省教育管理部门规定,顺利通过英语学位考试是成教学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本科院校普遍进行公共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也是非常紧迫的。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持续扩招和受教育群体的职业特殊性,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凸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于课程方面的改革,因此针对医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如何进行医学成教英语课程改革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呢?需进行深入探讨。

二、医学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

1997年,教育部成教司颁布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专科)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该文件提出成人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点突出“成人、实用、业余”的特点,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通过不断摸索、改进,确实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太让人满意。就医学院校的继续教育状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与普通本科医学生不同,成教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这个群体中既有刚从卫校毕业的学生,也有在医院上班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年龄跨度较大。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的可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而对于那些离校多年的在职医务工作者来说,英语对他们来说非常的遥远。因此学生在英语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课程过于依赖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设置,在学时、教材、授课方式等方面没有针对自身实际体现出继续教育的特色,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医学成教英语教学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医学院校成人英语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应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材。而本科英语教材起点高,词汇量大,语篇难。对于大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基础普遍较差的成教学生来说,教材难度与他们个体的英语综合水平相距甚远。因此,教材的不合适在无形之中就大大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压力,打压了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因此,在成教的英语学习中,不是同学不想学好,而是课上听不懂,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差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目前医学院校成人教育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传统授课模式,老师在台上“填鸭式”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很难主动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去,普遍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再加上医学成教生本身个体差异就比较大,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底子差的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差。说不出,听不懂英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三、医学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举措

由于大部分医学成教学生以后将要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经常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进行无障碍的学术交流。因此医学成教英语课程的改革要以此为学生培养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课程设置

各学院应该改变以前英语教学中重阅读、轻听说的教学现象,应该着重加强翻译和听说方面的教学和练习,以教学的实用性为前提进行课程设置。医学成教学生大多希望学以致用,即把所学的英语应用到医学上,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共同促进他们本职工作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各高校应该从实用性这个角度出发。英语精读课,作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课程要继续保留;英语听说课,对于提高学生听力、口语应用能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时应该大幅增加;由于医学生自身的职业和科研需求,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程,把医学专业和英语这门手段完美结合;在英语翻译和写作课中,适当增加医学英语论文的翻译和写作方面的练习,使医学成教生对于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的几大部分和英文摘要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材

目前全国并没有医学成教英语的统编教材。因此,要想真正的“实用”,相关部门必须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能体现医学成人教育特色的英语教程。新教程既要符合医学成教生的专业特点,内容新颖,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要做到难度适中,适合医学成教生英语的整体水平。同时最好配有一些辅助教学资料,包括光盘和练习册,满足不同层次医学生的需求。对于翻译和写作部分,除了基本的翻译与写作教科书,教师还可以选取几本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方面的书籍进行补充讲授医学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式

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应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翻转课堂这个全新载体进行英语教学。2008年慕课在美国兴起以来,对全球的教育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以“慕课”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获得了我国教育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课前,首先由教师创建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或者介绍网上相关的英语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看视频中的讲解,自行学习知识点。课上,教师通过学生的小组陈述来检查学生对课前视频中内容的掌握和完成情况,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采用启发和协作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而学生在课堂的宝贵时间内,能够针对之前遇到的疑问更专注地学习,从而对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这种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载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对帮助学生创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语

医学院校成人教育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耗时、效率低的状态。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满足医学成教学生的自身需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需要,进行全面有效的英语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因此,各成人院校应该对英语课程进行全新的设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变革,不仅要注重英语和医学知识的紧密结合,还要着眼于学生们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全方位改革医学院校成人教育英语课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继续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波.医学院校成人本科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医学综述,2008(6).

篇13

摘要:成人教育脱产生是成人高等教育主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成教育脱产生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对今后提高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作者将工作中接触的成教脱产生的情况加以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梳理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成教脱产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成人教育脱产生;现状;成因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除了函授、自考、夜大等业余形式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成人脱产班,脱产班学生既不同于普招全日制高校学生,也不同于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函授自考夜大生。他们在高校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只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成教脱产生的现状,深刻的分析其成因,才能在今后有针对性的改革成教生的教育与管理,才能实实在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以完成成人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

一、成人教育脱产生的现状分析

1.思想教育方面

成教脱产生大都来自工作岗位,“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充电”“加油”、业务上再提高的思想在他们中间比较普遍。他们往往只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较积极,肯下功夫,希望尽快拿到毕业文凭,但对政治不够关心,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唱高调、讲空话,远水不解近渴,因此不愿意上政治理论课,每逢政治学习或德育必修课时,精力就不集中,在课堂中看自己的专业书籍,甚至根本不参加。

在组织发展方面,很多成教生没有追求或不敢追求,从来没有想过要写入党申请书,有些成教生在入党指标受限制的情况下觉得入党只是活跃在校内的学生干部和成绩优秀同学的事,高不可攀,自己“没希望”。在递交申请书的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往往是为了考研或找工作时可以加分,以此作为将来追逐名利的一项“资本。”

2.教学管理方面

有些成教生在社会上已经工作多年,如今重回校园,很难再以学生身份度过校园生活,依然我行我素,带来许多往日的习惯动作。有些成教生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专业知识或为了考研,因此他们只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课程,而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和政治理论必修课就不愿参加。有些成教生已结婚成家或在单位还担任着某些工作或出于经济原因课余还继续打工,当学习与家庭、工作出现矛盾时,他们往往会首先处理家庭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成教生上课出勤率较低,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普遍。与普招生相比,成教生请假问题也比较严重。

由于平时学习中的放松与散漫,大部分成教生平时很不扎实,考试时只得临时抱佛脚,在觉得复习不充分无法过关时,就报侥幸心理,考前打小抄,考场上传纸条、对答案、交头接耳,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绝。

3.生活管理方面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常常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但这些活动中一般看不到成教生的身影,他们大多数参与的热情不高,认为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宁愿把时间用在休息、打工、上网上,有些则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可能和普招生比。有些则因为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还想借此机会办些私事。因此成教生在这些活动中常常成绩不佳。

在寝室管理中,成教生的管理难度也很大。他们大多数学生已经成了家,或在工作后已经独立生活过一段时间,很难再适应集体生活。有些成教生认为校园生活条件艰苦,食堂饭菜不可口,生活受约束,常常出现违规使用电器或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的情况。由于成教生的年龄跨度大,生活经历差别大,同寝室的学生生活习惯与作息都有很大的区别,在寝室内往往比普招生更容易产生隔阂和矛盾。这些都给寝室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

二、成因分析

1.成人教育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特点决定的

成人教育面向社会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成教脱产生的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在现有成教体系下,成教招收的对象广泛,既有高中起点的本科,又有高中起点的专科及大专升本科层次。学生来自应往届初中、高中、中专毕业生的落榜学生、专科毕业考入成人本科的大专生或者已拥有本科学历的二学历者,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学历或获得知识的在职进修人员。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影响不同,来校学习的目的不同,加之年龄差别大,导致思想多样化,共性少,个性多。学校往往没有很好地把握成教生生源结构、心理特点、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工学矛盾等具体情况,以管代教、以罚代教,出现问题以堵代导。使得成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进入头脑,不能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

2.成人教育的门槛越来越低造成的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进入普通高校的门槛比前些年降低了许多,随之成人高等教育的录取分数线也一直在下降。以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为例,2004年专升本英语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210分(满分450分),同专业2008年录取分数为150分(满分450分)。分数线的降低,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重新走进校园的机会,但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更加薄弱,而且这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课堂教学很难开展。学生学习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平衡。

3.管理中常忽视成教生没有激励机制影响的

篇14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它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中,用目的语完成交际任务,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意义协商等交际活动,对语言材料进行了意义的生成和赋予。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任务型教学本质特征赖以存在的基础。维果茨基认为课堂是真实社会一定程度上的微缩后的“小社会”,强调师生、生生交往,互相汲取经验和教训。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也关注学习者体验和扮演社会角色。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同化、顺化和平衡的过程,使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者如何对目的语进行认知习得以及建构目的语系统有了理论依据。而维果茨基关于学习是学习者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逐渐靠拢和过渡的过程,使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任务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和学习压力有了理论的支撑。

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 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个事情有目的的活动,即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操练某些词语和语法项目。

2. 任务应尽可能模拟真实任务,以利于课堂英语教学。这要求对任务的设计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体现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3. 任务可能涉及听、说、读、写等多项技能,并侧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

二、任务型教学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我国应用任务型教学,我们从任务型教学与《英语课程标准》关系和在中国现阶段英语教育现状两方面进行研究。

1.任务型教学与《英语课程标准》的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各阶段均能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它是以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目的语使用者习得母语的环境,让学习者大量地接触并全面地感受和体验目的语。这也就决定了任务型教学成为《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与现阶段中国英语教学状况

当前中国普遍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及广大农村。教师和教材仍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教室多媒体设施缺乏,基本的语言图书音像资料得不到保证。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仅限于课堂几十分钟的英语教学,且被标准化考试等的评价手段所束缚,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多地指向与考试有关的某些语言项目训练。

以上状况,让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变得有些尴尬。如: “语言意义第一、兼顾语言形式”、“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验,建构起对目的语系统的认识”等理念,恰好是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瓶颈”。严重缺乏语言习得环境以及课堂无大量的语言接触,很难让学生能全面的体验习得目的语。

三、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要适应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较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求知欲望强,兴趣范围广,意志主动性、目的性增强。教学模式要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才能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在初中英语教学起始阶段,活动主要形式应有:①词汇和短语分类(classifying words and phrase)②短语与图片配对(matching phrases to the pictures )③挑战瞬时记忆(memory challenge )④头脑风暴(brainstorm )等。

在教学的中心环节(相当与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环阶段),对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在不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前提下,教师应宽容,以鼓励为主,不必强调立即纠正。例如,我们可以再课堂上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说:“Come on!Keep trying!”,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说:“Good!You are right”,对水平较好的学生说:“You are excellent!”。

在教学的终了阶段,即对语言点的整理和梳理阶段。本环节集中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练习,强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复杂多样性。

2.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真实化”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把在初中班级教学中,通过真实交际场景的创设,模拟真实社会交际场所:如车站、机场、宾馆、商店等作为完成交际任务,解决问题的目的语的环境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如利用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增强参与性,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学生对目的语意义的理解都是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小社会”所模拟的社会交往活动,并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对交际接触的目的语材料通过解释(clarification)、证实(confirmation)、修正(modification)、重构(restructrue)等交际手段变成可理解性的语言材料。

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倡导“双主体”原则

传统课堂的教师以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秩序的监控者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语言知识的接收者和被监控者的地位。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倡导“双主体”原则,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化互动教学。即: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以完成任务的课堂交际活动,在学生对语言输入和交际任务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帮助、指导的时候,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对语言材料进行可理解输入以及继续交际任务,以致完成。如我们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引导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

参考文献

1.蔡兰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心理语言学基础[[J].外语界,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