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范文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0:18: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说阅读教学反思及对策

篇1

试论中小学教师科研培训平台的建设

浅谈中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非理性与理性的归附——微型小说荒诞创作手法略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寓教于情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突破的分析

把高中政治课“推入”生活——浅谈时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浅议政治课导入新课方法

如何设计英语“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做好基层研训工作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身教重于言教——从日本中学教师的言行中所体现的

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新突破——评高教版“语文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

语文活动学习探讨

收获是成熟在心里的——《都江堰》同伴互助教学之反思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理解的方法

侧目窄门以里品味境外人生——《代号:SBS》阅读笔记

论《诗经·小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物象承载情感创设说话平台——《小中见大“说”故事》作文课感受

《念奴娇·过洞庭》意象的审美文化意味

化虚为实将诗歌意境教学落到实处

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试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及方法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之我见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判断方法

图形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育强烈呼唤“爱”

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谈“绿色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给语文一双轻灵的翅膀——语文课程解读的一点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浅谈阅读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的创设试探

浅谈小学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听、说、读、写出快乐——快乐课堂教学实感

《童趣》教学实录与反思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探微

在语文有效互动教学中活用课程资源

语文知识性预习小议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开阔思绪——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与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设计作文教学

初中新生作文写作指导四步曲

篇2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拓展对策

课改实施多年来,拓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课堂更是走在前列。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教学曾一度在视导检查听课评价活动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拓展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就抓住文中某一点进行拓展,这样的课完全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理解“语文”两个字的内涵。词典解释:(1)语文就是语言文字;(2)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认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其次是文学及文化的学习。

一、语文课堂上的拓展教学的现状

(一)文本弱化。

语文阅读教学源于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的拓展只不过是为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注重拓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我就有一次失败的教训,在上《水浒传》专题阅读课上,我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集放给学生看,学生的确享受到视觉冲击,但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学生与文本对话丝毫没有涉及。这就是只注重拓展而忽视文本的结果。就文本阅读而言,任何文本的意义都只有通过文字的阅读来实现。连文本都不读,怎么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怎么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此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

(二)文本泛化。

我曾经听过《甜甜的泥土》这节课。课上教师先针对课文提了几个问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问题的答案,教师点学生回答问题。但后半节课,教师通过谈“离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话题,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的感情,又以“亮亮”同学的角度劝他要离婚的父母等。这样拓展文本,对语文教育来说是可怕的,完全泛化了文本。

(三)文本的偏差。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然而学生因缺乏生活的阅历,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文本朗读的方法,对于文质兼美的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的了解存在明显不足。然而大多情况是,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拓展,反而背离学生,背离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结果,有了形式却没有效果。有位教师在上《小石潭记》时,花很多时间对“贬谪”的话题进行深刻探究,而这篇文言文的重心应是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这才是文言文教学重点,更为严重的是,把本应在课堂上的诵读漏掉了,这也是教文言文的致命伤。

脱离了文本去拓展,热衷于搞游离于文本之外花哨的教学技巧,这样的阅读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说得好:“拓展是为了回归文本,拓展是为文本服务的,它是调味的,不是主食呀!”

二、改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措施

(一)扣住精彩文段,获得语言。

围绕文本的精彩语言作一些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积淀、获得语言的意识,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重视学习修辞。修辞用得好,说话写文章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在教《老山界》一文时我扣住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间夜景及山间独有的声响,据此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写的拓展训练。

(二)扣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可以以句子作为切入口,去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地把握作品重点。扣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读懂语句,进而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我曾听过《散步》这节课,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这样一个拓展环节: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你母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有差距?从学生的内心体验来感受世界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于是教师问道:“文本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说说你的感悟。”有相当多的学生谈到了“在作者的心中,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是最重要,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关注”。这位教师的拓展既是文本主题的自然延伸和深入,又给了学生触摸心灵拥抱感情的机会,是一次人文的教育和熏陶。

(三)扣住悬念,训练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扣住文本的空白是进行拓展教学创造性训练的一种好形式。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教师应紧扣住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1.续写。情节是表现人物、体现情感、反映主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抓情节进行续写的拓展,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窗》这篇小说时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小说最后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并没有病友死前为他讲的美丽的公园,湖里漫游的天鹅,一对对情侣,玫瑰花,牡丹花,网球场……这时,让学生去想象,续写“他”这时的心理活动,“他”的结局。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中加深了对真、善、美的理解,对假、丑、恶的唾弃,从而更好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改写。对课文的改写也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目的。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假设:在游船上遇到的是发财的于勒叔叔,菲利普一家会怎样表现?让学生根据这对夫妇的个性合理地想象,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扣住主题,归纳拓展。

篇3

关键词 新课标 阅读教学 高中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1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EFL learners to learn Englis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to do a 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is not a small challenge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lthough reading teach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backward teaching concept, the lack of interesting reading materials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new the teaching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ding materials by using a variety of materia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ading teaching; high school; optimization teaching

0 引言

阅读是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阅读在英语高考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特别强调了高中阶段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语感,以及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明确要求学生要具备略读、精读、预测上下文、推理判断、了解细节信息等阅读技能。然而,现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重视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 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和建议

1.1 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将阅读能力分为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四个级别。从总体上看,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获得语言知识,也要掌握阅读策略和技能。具体来看,不同级别对阅读能力又有不同的要求。

六级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测文章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七级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八级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九级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或杂志并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1.2 新课标对阅读的教学建议

新课标(2003)指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互动、交流、反思、顿悟和自省,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建议把阅读教学过程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读前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目的、熟悉话题、预测内容、激发兴趣等;读中活动包括略读、精读、补全信息、细节查找等;读后活动包括扮演、辩论、改写、续写等。这三个阶段衔接紧密,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课标建议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切忌脱离生活,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题材、体裁多样,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时代性。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并非掌控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和参与者,负责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仍受应试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这部分教师将阅读材料视为讲解语法知识的载体,认为材料中运用到的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才是学习的重点。其教学过程也十分简单:先将完整的文章分割成若干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再翻译课文,最后做练习。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受到约束,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2)忽视阅读技能的指导。现在有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认为学生能看懂文章、能做对题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正因此,阅读教学通常依靠翻译,即先将文章中的每一句都翻译成中文,再对答案,忽视了学生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阅读方法获取有效信息,也无法从容面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若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说明文,学生由于缺乏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仍按部就班地翻译每一句话,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焦虑情绪产生,从而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学生的自信与学习兴趣。

(3)阅读材料内容缺乏时代性。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内容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求、能否如实反映现代生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然而,现在学生广泛使用的阅读教材,虽然是新课改后出版的新教材,但发展到现在,有些话题或内容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没能做到及时更新。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常会因为缺乏时代感和实用感而感到读而无用,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阅读材料来源、体裁单一。目前高中生使用的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和练习题,且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虽然这些阅读材料有很多优点,但是都比较有针对性,是为英语教学和测试而设计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不强。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如小说、广告、说明书等,仅靠教科书和试题这些材料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学生阅读量小。高中生因学业压力大,没有充分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绝大多数学生只有上课或做练习题的时候才会接触到英语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由于阅读量不足,阅读技能没能得到足够训练,积累的背景知识也不够,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阅读质量。

3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3.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目前不少教师还习惯用翻译法教阅读,但这种教学法无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无法实现新课标阅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阅读技能,而非学习语法知识。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需求,教师应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或小组合作学习法,给每位同学布置任务,并帮助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3.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包括略读、找读、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中的线索理解作者观点等,由此可见,阅读课实际上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讲解词汇和语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会用到不同的阅读技能。例如,小说不能以看广告的方式浏览,专业书籍不能以浏览报纸的方式来看。因此为了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材料,帮助其跨越阅读障碍,训练阅读技巧,获取有用信息。

3.3 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是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提高的,所以除课文和阅读练习题外,学生还需要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扩大课外阅读量。但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应注意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认知水平。另外,还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切实提高阅读技能。面对学习负担重的学生,教师还要选择适合学生理解的材料,如《书虫》系列。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实践,主动扩充自己的课外知识。

3.4 注重阅读材料的质量

阅读材料的质量既包括文章本身的质量,也包括印刷的质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有些阅读材料用词超出学生的水平,篇幅过长,逻辑不够清晰,所讲内容不够有吸引力或印刷不清楚、不够美观,学生都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质量,用词要恰当,篇幅要适中,印刷要清晰,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同时还要注意所选取的文章题材和体裁要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不会因重复的话题而产生厌烦情绪。

4 总结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阅读材料本身。从教学层面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提供多方面资源。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影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自主自觉地阅读,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 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2):94-98.

[3] 李春艳.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2):46-47.

[4] 王秋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2005.7(5):50-53.

篇4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观;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实施建议

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及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价值曾作过这样的论断:“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1.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从我镇几所小学校中、高年级选取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镇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状况是:①阅读内容单一。大多数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就是教辅类书籍和作文选,也有个别学生书包里装有一些漫画书。②阅读效果不佳。82%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处于娱乐性阅读、快餐式阅读、浅表性阅读的层面。69.4%的学生仅读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少数篇目,没有人读过整册书籍;而对于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仅通过影视途径有所了解,对于少儿版的《西游记》、《水浒传》,84.4%学生从未读过;对于《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格列佛游记》、《童年》,92%的学生根本没有读过。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外阅读距《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尽人意。

2.关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

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座谈,认为导致当前阅读现状的原因有:①教育思想功利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一度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众多老师的观念滞后,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其目光只局限在课本上,为考试而教,反复讲,反复练,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丧失了生机。另外,家长功利思想亦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升学,阅读故事、小说等“闲书”肯定会耽误孩子时间,影响孩子成绩。他们全然不懂得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视野、塑造孩子心灵会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②阅读引导不得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买作文选,学生也只认得教辅类书籍。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著、当今流行的风靡校园的一些名家小说,学生根本不去买或不去想法借阅。知道郑渊洁、杨红缨、曹文轩这些当今作家姓名的同学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通过调查,发现日常教学中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能鼓励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并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18%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根本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③阅读氛围未形成。由于受整体社会文化环境及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成年人对读书不感兴趣,许多家长在闲暇之余,其休闲方式往往沉迷于看电视、打扑克、玩麻将上,这种行为给正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的吸引力渐渐地也被电视节目或电脑游戏紧紧牵引,课外读物无缘得到学生的青睐。④课外读物太匮乏。当前课外读物价格较贵,许多家长舍不得买。农村小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图书室藏书较少而且陈旧,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这样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三、改变当前阅读现状的对策

针对当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师应大力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大阅读教学”之路,引导小学生以书为友,努力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加强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①借课文搭桥,向学生推介课外读物。如学习上《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课文,可鼓励学生去读一些民间故事;学习《伊索寓言》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集》、《克雷洛夫寓言集》等。关键是教师要抓住课文这个引子,打开相关链接,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②以故事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定期在班级里举行故事会,一人讲,大家听,轮流讲,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热情转移到读书上来;对于未讲完的故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利用这种心理,每每给学生讲故事讲到精彩处便戛然而止,用“且听下回分解”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③开展名著知识竞赛,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小学生好胜心强,读书竞赛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学习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在班里开展《水浒传》知识竞赛活动,设必答题、抢答题,分小组进行。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必然要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名著,查阅资料。

2.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传授。学生不仅要爱读课外书,而且要会读课外书——这有赖于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或书籍,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筛选等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初读感知,然后精读鉴赏,最后评议摘录。还要辅导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做好课外读物的推介工作。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①有益于巩固课堂学习的读物。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可以让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向学生推荐《呼兰河传》。这样可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补充。②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可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类读物,中年级可增加科幻类读物,高年级学生可推荐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③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主要包括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地理环境、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并辅以适当的实践活动。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语言习得 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我们培养的是人,因此,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唯一。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笔者在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产生了一些疑惑,下面谈谈看法。

一、对“文字功夫”与“口头功夫”的反思

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一个人语文功底不扎实,往往是由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所致。文史学家周汝昌先生读了《一屋子大学生写不出“钥匙”二字》,感慨良多,写了篇短文呼吁教育专家“多动动脑筋”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问,学生答读颇为忙碌,但一堂课下来往往很少用笔,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对“习得”过程与讲析过程的反思

我国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在他一岁半到六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己获得的,这就称为“语言习得”。这种习得过程,一无专职教师,二无专用教材,三无专课讲授,四无强化训练,其习得的迅速、高效与进入学校后“学得”书面语言时的困难重重形成了鲜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反思。当然,儿童学前期的“习得”与上学后的“学得”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无定的,自然而朦胧的;后者是规定的,自觉而明确的。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两者对立起来,儿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学得”因素;儿童在“学得”过程中,更应当借助“习得”的规律,借鉴“习得”的经验,即应当注重自主的实践演练,在生活中运用。现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了母语的习得规律,如课堂教学过程以讲解提问分析为主,割断了与生活交际的联系。学生在瞄准考试的题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体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语文实践。

三、教育是永远指向未来

技术化、国际化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关注的是现实性、技术性和一大堆没有与社会整合的知识,而不是人,这是教育的悲哀。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一语中的:“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不断花样翻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于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学习,掌握丰富的语言,传承精神遗产。学习语言的形式应该是教师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进行口语交际。新的小学语文大纲出来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好,重主体、重整体、重感悟,确实道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就操作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却处于“失范”的状态,怎么“整体”,怎么“感悟”,早自习读,晚自习读,回家读,上课还读,读什么,怎么读。我认为,抓住“读书”就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古代童子“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练就了语言的童子功,而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弊端时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造成了多年来语文教育的极大浪费。读的目的是训练语言的记忆力、语言的感知力,强化语言鉴赏力。大量语言信息的贮存及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和对文章技巧、逻辑修辞的敏感是生成语言的关键。没有丰富的语言信息贮存,怎么谈得上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呢?然而我们今天是在肢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习题式的语言点的训练,这是舍本逐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在读书问题上应该思考三个问题: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

具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也就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那么,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就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师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我认为阅读教学如果有序,就是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和思想深度,而不是各种能力的人为的琐碎的逻辑划分。每篇课文都要整体感知,都要理清思路,都要筛选信息,都要理解关键语句,都要体验思想感情,都有许多思维的训练,但不管怎样,对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成块语言的记忆是核心。这样,我们就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大胆选材。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的古诗词、古希腊的神话、各国的童话、一些适合孩子读的小说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等都是极好的阅读教材。我曾经向小朋友推荐过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语言亲切自然,如涓涓的溪流,童趣盎然,其中有一种理想的东西在引导孩子。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编了一套“新世纪教育文库”,儿童部分选了《宝葫芦的秘密》、《草房子》等好的作品,广大教师可以关注。

在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语文课堂教学要化繁为简,追求简单、纯朴,强化目标意识、训练意识,有效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目标;阅读量;阅读书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0-02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也成为题中之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应积极扩大阅读视野,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如何自主、正确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外阅读并未真正引起高中生、家长及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高考负担,大部分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均将目光集中于语文教材的W习及相关练习上,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极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变得纷繁多样。这些变化,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使得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重新被认定。基于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需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一、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想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必须确立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目标,一般可分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与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两大部分。第一,学生课外阅读目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为: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应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逐步总结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要稳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设立上述课外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二、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切实、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怎样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呢?第一,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唯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提出一定要求,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广泛、有效的指导。教育局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一定重视,并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二,要提高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大对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提醒高中生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稳步开展与实施。

三、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假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大,无疑会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不利于高中生正常课业学习的开展;若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课外阅读成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字,每年至少要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或者其他文本。因此,高中生应严格依据该要求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方面,也应给予科学指导,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至少阅读半本书,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每周单独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时间与任务安排上看,高中阶段抽出少量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具备条件的。

四、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从古至今,优秀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优有劣。为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一些劣质书籍影响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阅读的二十部作品必须积极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荐其他一些优秀书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时,应与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执教《边城》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执教《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雷雨》小说;执教《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朱自清散文》等。这种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介,诸如《围城》《文化苦旅》《冰心文集》等。与此同时,还应向高中生积极推荐一些知名报刊,比如《读者》《意林》。

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对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上,学生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指导高中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尤其应做好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比如,阅读《红楼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应快速浏览;在理解人物塑造手法时可逐字阅读、细细品味。只有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目前,很多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或仅采用粗读方式,或仅采用精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均是不科学的。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高中生做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与精读,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

(2)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积极做好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效。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名句对高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若能在阅读时将这些经典句子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进行反复阅读、揣摩,定然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提醒高中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

(3)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为高中生搭建课外阅读的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交流课外阅读方法。在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对于一些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经典句子,也可与大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可以及时指导高中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高中生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必将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产生理想的阅读成效。所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均应做到持之以恒。

(5)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督促高中生写课外阅读心得。学生写的一些较为优秀的阅读心得,教师应将其张贴在班级阅读栏或学校的公告栏中,让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体悟,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对那些阅读心得写得较好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可以鼓励他们在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鼓励其他高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写课外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6)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报刊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积极鼓励高中生根据课外阅读所得,撰写文章发表在相关报刊上。学生在报刊成功发表作品之后,他们无疑会增添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动力,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会更愿意将读书心得写出来形成文章,这势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更多高中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教师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只要能认真完成上述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必然会不断提升。事实上,有效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具体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和把握。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反思与开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06).

[2]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3]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4]张健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学资源;学用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17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的涵义可以被描述为“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引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表述,然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却鲜见系统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灰色地带”和薄弱环节。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巧妙渗透,将各种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引领进教学进程中,为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落实全面培养与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一、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起源于国际PISA测试,一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使用说明书以及索引等要素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日常场所、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上极其常见,使用频率很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往往要求在众多零散、跳跃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这就更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培养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既是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生活的阅读、贴近生活的阅读,在生活中阅读”的响应,也是适应当代现实生活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合理整合课本中可用的教学资源

1.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渗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二者相辅相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给学生对“连续性文本”材料进行快速阅读的方法,训练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读全文并准确地提取关键词,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中有价值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评价等各项能力。如在学习《奥伊达的理想》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提取“理想、变化、爱心”等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结尾“妈妈欠奥伊达”与“奥伊达欠妈妈”的两张账单,进行信息的提取、比较、分析、综合并做出解释,从而最终得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价的”的体会。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渗透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应更侧重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

2.尝试训练“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二者之间的转换。如学习《三峡》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对课文的插图进行阅读并提取插图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再对提取到的信息做出汇总:有巍峨高耸的连山,有湍流不息的江水,有挺立悬崖的松柏,有激流而下的孤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阅读原文,去感受三峡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意图,训练从“非连续性文本”向“连续性文本”的转换。又如在学习游记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游记内容编制相应的导览图,训练从“连续性文本”向“非连续性文本”的转换。

(二)适度地拓展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优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这种拓展,可以超越语文课本范畴,一般是指课外读物等材料,当然也可以与其他课程资源实现跨学科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渗透。语文教学中还可适当选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材中的图表材料来让学生阅读,重点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评价的能力,这是培养与强化他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

(三)活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程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因素,多接触、多阅读形式丰富多样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公交车路线示意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地图、产品(药品)说明书、调查问卷、存折单据、广告、合同等,锻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图文信息提取以及整合的能力,强化他们对信息资料的应用能力。

(四)学用结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需要,创设情境或任务驱动,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如在古文复习中,指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对知识重点进行复习分类、归纳摘录、提炼积累,既能把关键的内容要点呈现出来,又可以训练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如指导学生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解说某种家用电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实践练能,让学生既懂语文又懂生活。

三、反思与建议

第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学段目标。教师应先明确《课标》中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一内容的含义,合理分解学段目标和要求,循序渐进,注重方法指导,以有效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第二,培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需要将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引入到课内来,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策略,解决困难、疑问,互相借鉴,以此强化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能。

第三,“非连续文本”阅读不等同于“读图”,不是“碎片化阅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第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水平的评价仍需不断探讨、摸索。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没有得到较好的运用

在一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从而导致学生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大多数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启迪。

合作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从而产生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实际上却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二)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是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仍以讲解语法、词汇知识为主,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内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讲不出”。在教学内容上,许多教师只侧重课文内容的分析,未能结合课题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性话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缺少实践的环境,导致一些高中生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口头形式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英语阅读范围狭窄

目前,大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以阅读短篇文章为主,而阅读中、长篇文章和英语原文小说节选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拓展知识与积累词汇的空间。同时,学生阅读长篇文章所需的耐力也得不到磨练。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上述不当做法导致众多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偏小,听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达不到与之相应的水平,这与现代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改革发展极不协调。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重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目的,加强运用英语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但自主学习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当前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其次,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再次,要交给学生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并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计划。最后,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正视自己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习惯和经验,利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评价自己和同事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澄清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和想法,以便更好地、经常性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

(四)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创设学生听、说、读、写的语用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在放磁带录音之前,可先确定任务要求,学生明确了任务要求,自然会专注捕捉所需的信息。同时在进行听的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熟悉的事物,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共同编排符合语言规范且有创意的对话,然后选优秀者到台前表演。最后,教师还可以以写的方式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相关情景。这种形式的训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开设固定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小说节选和紧贴世界脉搏的科技文章等,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领悟文化的内涵及变化着的世界动态。同时,也能以此磨炼学生阅读长篇文章的耐心和提高学生加工、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多看电视英语频道,多上网浏览交流,重点研读国外新闻、国外教育以及历史传记、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书刊,通过多渠道涉猎各国文化,使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逐步具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裕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2).

篇9

2010年12月17日我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和采访的形式,对一所中学初中部的学生进行了“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抽样调查。共发出600份问卷,收回595份,11份作废,经有效性检验,获得有效问卷共584份。

一、主要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绝大多数学生(占83.1%)表达了明确的喜欢阅读课外书的态度。

2.学生的兴趣多样,但喜欢纯文学的较少。多数学生喜欢看卡通动漫类、穿越类网络小说等书籍。

3.绝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易受他人影响。

(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阅读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动力,它萌生于阅读的准备阶段,属于阅读的始动力。初中生的整体性阅读动机不高,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特别是到了毕业年级,随着升学压力增大,阅读的应试功利意识增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浮躁心态对学生的影响及学生突出的功利性学习目的。

(三)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1.学生在回答“你每周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时,49.1%的学生选择“1小时以内”,还有8.2%的学生选择“不看书”。

2.课程负担过重和图书来源成了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据笔者调查, 在回答“影响自己课外阅读的因素”时,有42.4%的学生认为“课程负担过重”,有37.8%的学生选择书太贵。

二、实施课外阅读的对策

1.端正阅读认识

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应转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常抓不懈。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激发阅读兴趣

学校、班级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读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阅读习惯

笔者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强制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目标、拟定阅读计划,并且检查落实情况。其中的关键,就是教师必须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由不自觉地阅读慢慢地向自觉阅读过渡。

第二个阶段,是自主阅读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制订阅读目标,拟定阅读计划,注重积累,特别是让学生自己“积少成多,积流成河”,从而把阅读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

4.指导阅读方法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初中生进行科学的课外阅读:

(1)课内外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摘抄在笔记上,鼓励初中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点滴发现和感悟写下来。

(3)采用反思和探究的阅读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自己探究性阅读的对象,并在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作家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4)及时反馈交流。及时交流课外阅读情况,可以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如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剪报、读书报告会等活动。

5.搭建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的瓶颈主要是“书源”和“时间”。

针对书源问题,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办法解决:

(1)创建班级图书角。每班捐书,创建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举行“好书换着看”等图书漂流活动。

(2)创建“书香”家庭。利用一切机会与形式(家长会、校网、校讯通、致家长一封信等)向家长宣传阅读活动的意义和影响。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

针对学生的读书时间问题,可以采用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办法:他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二分之一的时间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教材外的内容。教学时优化作业设计,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十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6.完善阅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1)每天坚持早自习晨读经典和至少10分钟的下午自由读活动,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进行督促、检查、评分,每周将检查情况汇总交德育处,德育处每月对各班的读书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各年级的一、二、三等奖给予表彰。

(2)每个班级实行小组捆绑考核制度。由班主任带领班委,对读书纪律、读书效率、读书心得等进行督促、检查和评分,每周小结,每月公示,列倒数第一的为班上捐献一本书。

篇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着、探索着。新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不愿放弃已有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浓,只是机械的听教师的讲解分析,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使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字面认识上,而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寻找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不同体裁“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

(二)语文学科“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三)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探究式”教学的意识。“探究式”教学既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把这种观念贯穿研究的全过程,有利于外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探究式”教学推动力的关键。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发动广大教师,调动其积极性,营造一种“探究式”教学的氛围,把“探究式”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每个环节,并努力使思想转化为实践活动。

(二)新老教师结对子,搭建研究的阶梯。学校语文组有三位教师是有着十五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题组的年轻老师刚刚工作,她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定期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使新老教师教学理论与经验得到交流与补充。

(三)定期举行专题研究课,展示研究成果。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特殊情况,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组织开展“小说教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实验展示课。

(四)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促进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提升。

每学期组织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流程具体安排如下:先有实验教师说课、上课,接着其他教师听课、分组议课和执教者作教学课后反思,最后由主评老师集组内议课的集体智慧评课。通过此项活动教师的新课改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教学中教师逐步转变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创建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充分发挥博客的交流作用,课题研究中创建“妍妍芬芳”博客,实验教师不定期上传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探讨进行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四、课题进程说明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

1.结合学校实际及课题指南选择研究的课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施这一教学理念,为此确立了《“探究式”教学在各学科中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探索出适合农村的“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与规律。

2.课题方案确定以后,组织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为此,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及研究小组。

(二)实施阶段(2010年9至2011年12月)

1.对课题进行重新界定。研究之初的课题范文过大,因此课题申请下来后,又重新确立研究的范围,既将研究的范围由“探究式”教学在各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改为“探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应用的研究。

2.实验教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寻求理论支撑。

3.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课题计划。

4.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研究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总结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

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2.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通过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音乐容易激荡起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迅速接近或投入特定的文学情境,能让课堂形成感人的氛围。例如在教学《空城计》、《美猴王》时,教师通过播放《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主题曲及影视片段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真切的、长久的共鸣。

2.通过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3.通过研究,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爱好,组成四个学习小组:“文学常识”小组、“课文翻译及注释”小组、“剧本改编与表演”小组、“艺术分析”小组。经过准备,学生进行展示时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及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改革之理想选择》.

[2]陆《探究性学习》.

[3]李建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篇11

        经济分析

        (3)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赵梦洁

        (4)浅析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裴浚淞

        (5)四川民族地区产业协调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黄蓉 王满达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刘佳

        (8)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看金融风暴的必然性 窦书河

        学术探讨

        (9)论塑料包装袋与环境保护之和谐发展 刘爱萍

        金融研究

        (12)浅谈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林智鹏

        (14)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反思 贺杨

        (15)qe3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郑光才

        (16)国有企业产融结合效用分析 王小强 蔡智鹏

        (17)浅浅析中国保险经纪行业 郭影

        (20)浅析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运用 程超 孙婧祎

        (22)浅议网络银行 刘海明

        农村天地

        (23)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探究 安瑞瑞 杜玉山

        (24)浅析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沈扣林

        (26)“鸡尾酒调制法”实现农村人口在城镇体面就业 华玲

        (29)浅议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梁刚

        企业管理

        (3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姜日领

        (32)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浅谈航空公司安全和效益的点点滴滴 王丰

        (34)企业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郑新

        (35)浅论大型连锁超市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利与弊 杜娜

        (36)浅析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岗位——培训督导岗 胡凯 商丽媛

        (38)浅议油气田企业原油拉运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娟

        经济学

        (40)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分析 赵占兵

        (42)消费的影响因素——从收入角度分析 于小钧

        (43)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旗标

        建筑机械

        (44)论工民建中的防渗漏技术要点研究 胡春

        (45)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花爱云

        (46)如何做到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互动式教学 黄度丽

        (47)交流伺服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黄加明

        (48)基于kpi的工程项目绩效管理 梁颖

        (49)浅谈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 花爱云

        (51)浅析施工升降机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张浩亮

        (52)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监理主要工作内容 延晋阳

   &

nbsp;    教育探索

        (53)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涉农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常体斌

        (54)课堂分层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为例 邢方方

        (56)《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建宏

        (58)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闫海香

        (59)试论新世纪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策略 尹雪莹

        (61)新课程背景卞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宋小明

        (64)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实践 刘晓艳

        无

        (66)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涉农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常体斌

        小说评论

        (67)被掩埋历史话语与生存本相的再现——评英国作家德拉布尔的《红王妃》 杨建玫

        (69)文学与全球化:舒曼·格普塔新书评介 王宁川

        电力工程

        (70)多级配电网零序故障的研究与治理 高峰 周少金

        社会视野

        (71)商品二因素与消费者权益保障——基于有害“商品”的分析 吴海燕 霍江川

        (72)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我国近期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窦强刚

        (74)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殷倩

        (75)浅论我国古代女子之社会地位 方圆

        (78)浅析我国传媒资本运营的特点 刘俊荣 杜向涛

        (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刘正君

        人力资源

        (82)印度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蔡承荣

        (84)浅析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孙婧祎 程超

        (85)科学管理视角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李伟

        (87)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李飚

        管理创新

        (89)东风精铸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韦春莉

        (92)乘用车企业的体验营销策略 凌潆

        (93)中国移动“走出去”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王彦力

        (94)宝洁品牌营销战略 匡宸郗

        (95)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宋扬

        (96)如何拓展产品市场 姜日领

        财务管理

        (98)资本运作、并购整合与核心竞争力 李浩

        (100)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约束因素分析 陈彩霞

        (102)基于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探讨 郑

        (103)浅析工程建设中财务风险措施 吕丽云 朱琏

        教学方法

        (104)浅谈如

何指导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张引

        (105)浅析怎样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严地奎

        (107)“针对式教学”在军校任职教育中的应用 张奇雯 杨泽刚

        (109)别出心裁教photoshop 金威

        (110)服装专业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 丁跃红

        旅游天地

        (111)旅游景点名称英译探究 张婧

        (113)论我国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 肖炜 秦坤

        党政建设

        (115)刍议发挥国企人事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曹长斌

        区域经济

        (116)江苏泰州蝴蝶兰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霍江川 吴海燕

        (117)海南房地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杜佳娟

        (118)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活动空间影响——以上海为例 宋培臣 林涛

        (121)浅谈陕西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张丽娜

        (123)浅析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杨光祥

        (125)关于四川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彭昌茂

        水利工程

        (126)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朱庆宏

篇12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且陆续有相关文件出台,也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的展示、评比等活动。这样从上到下的行政推动,的确让各校领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并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但是,由于只关注轰轰烈烈的校级、市级、省级层面的读书活动,没有日常的、细水长流的读书活动,没有切合实际的阅读计划、目标及呈现系列化、阶梯式、螺旋上升式的有效指导、灵活指导,儿童课外阅读出现了以下问题。

1.儿童课外“被动”阅读。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去深入儿童群体,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行、神情,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儿童在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一脸苦恼,情感外露的男孩甚至会当场叫嚷:“啊?!怎么又要读那么多啊?!”课间,说不定还在相互发泄着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课外阅读的抵触情绪:“×老师真讨厌!”“我一看到那书本就头疼!”“我也是,一捧起书本就想睡觉!”“就是啊!老师要求的书有什么好看的!我要看电视!我要玩电脑!”“为什么老师不布置些漫画书给我们看啊?否则,我肯定会超额完成任务的!”“倒霉啊!我又没得玩刺激的电脑游戏了。”……这些孩子也就鲜有在课余主动捧起书本阅读的,如果在校的午习课、放心班上作业完成得早,值班教师让孩子们自由阅读课外书,他们是“充耳不闻”的;而如果“不巧”,正好是语文教师当班,他们拿着个书本也是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模样。在家里,如果教师要求家长每天负责检查签字,他们是能拖则拖,拖不过了再懒懒散散、无精打采地打开书本阅读。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休眠状态,是带着任务观点、“被动”地在进行课外阅读,没有主观能动性与积极主动性,阅读效果与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2.儿童课外“任意”阅读。儿童如果没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电视瘾,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对课本以外的、新奇、陌生的书籍应该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兴趣,但是他们这种兴趣是不持久的,而且也会出现兴趣指向偏差导致书籍选择有偏差。

一部分男生天生的好奇心与猎奇心理,青春期荷尔蒙过早分泌,使得他们对富有感官刺激、充满惊险情节冲突、甚至是充满暴力元素的低俗漫画书、图文版笑话书、小人书等爱不释手,如《蜡笔小新》《哥玩的不是贱、而是寂寞》《四裤全输》系列书等等。而一部分女生,特别是相对较早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女生,则对校园言情小说情有独钟,如《初恋之吻》

《惹我你就死定了》等。这些孩子虽然课余也在看课外书,但是阅读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人误入歧途,还蒙在鼓里。而实质上,他们的阅读是被那些“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的作者、出版商、销售商等牵着鼻子走的。

笔者长期以来通过对自己孩子以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孩子的询问、观察,并于近日对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也访谈了一些一线的语文教师和一些小学生家长,还关注相关的文章、信息等,发现不少儿童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与有效的方法,普遍存在“蜻蜒点水”“囫囵吞枣”“舍本求末”式等阅读现象。

笔者就曾看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班级读书会上,师生一起讨论《土鸡的冒险》这本书中主人公“中国土鸡”的形象,大家都说这只土鸡勇敢、富有智慧,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然而,当让孩子们从书中举例说明土鸡富有智慧时,一个男孩却讲了这个故事:另一只鸡名叫“白毛”,它平时一直在主人面前排挤中国土鸡。有一天,它看到主人床单上有污迹但很像一朵朵花,问土鸡是怎么回事。土鸡就骗它说,这是屎花,主人故意让它弄上去的。如果它也能把自己拉的屎弄到床单上,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奖励。愚蠢的“白毛”信以为真,照着中国土鸡的话做了,结果正好给主人看见,挨了主人一顿毒打。

这个孩子说完,教室一片笑声。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们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所以记忆深刻的是文中的恶作剧情景,还误认为这就是“智慧”,而实质上这种阅读是“舍本求末”。

再如一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虽然课余时间也会读书,但细细一观察、一交流,会发现他们有的极少把书从头读到尾,有的今天看看这本、明天看看那本、后天已不知道前两天的书放哪儿了,也有的是根据同伴的介绍挑出搞笑、滑稽或刺激的片段、章节,匆匆浏览一遍就了事,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评析人物形象等等,常常一问三不知,或者只能回应一些形式化、标签式的词句。如果家长与教师根本不重视课外阅读,孩子的这些现象就尤为突出。

3.儿童课外“浅显”阅读。这种现状就是指儿童在师长的要求下,按部就班或饶有兴味地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书籍是师长布置的书目。虽然他们也会定期完成师长布置的阅读摘记、读书笔记等,但是,他们在阅读时,只关注或唯一记忆的只是故事的情节内容,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不重视,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段落、文本内容等总是懒于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师长等,基本上都是“跳过去接着往下读”“糊里糊涂往下读”;阅读时缺乏想象、联想、判断、辨别、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对于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没有理解、感悟。在师长检查阅读情况时,能记得的是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只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细心、爱探究的师长应该能发现这样的阅读是浅表化的,儿童的思维是滞后的,精美语言的积累、人文素养的积淀明显不足。

二、原因分析

政府、社会、学校、师长们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并不意味着儿童课外阅读质量一定会高。儿童课外阅读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几种不良现状,笔者以为除了课本知识容量大、要求高、任务重,以及课肉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造成儿童大量课外时间被挤占,儿童在沉重学业负担之余需要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寻求感官刺激因素外,主要有三大成因:

1.师长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与家长没有明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与功效,对其内在的长远价值没有准确把握,片面追求阅读的量,偏重于形式化的种种阅读任务、展示及评比活动等,唯以各类阅读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为重,且对儿童阅读心理特征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所以就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并且有的阅读任务跟儿童现有的认知、理解水平及兴趣需求等相距甚远,也有的违背儿童阅读心理发展规律,最终导致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缺失。例如,调查问卷中就有孩子反映“师长推荐的书有自己不怎么喜欢、甚至讨厌看的,主要有:《史记》《法律知识读本》《红楼梦》《水浒传》《论语别裁》《悲惨世界》《大西南战争》《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战地钟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等,主要原因是:枯燥、难懂、没兴趣等”。

2.师长缺乏课外阅读书目的合理推荐。一些师长虽然知道孩子应该要多读课外书,但是对于孩子现时段该看什么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制定怎样的阅读书目计划及根据事态变化怎样进行书目微调等等都没有关注和思考,平时只是空泛地说教,“作业做完了多看看课外书!”“不要只顾着看电视、玩电脑,去看看课外书吧!”“不多看课外书,你怎么能提高语文成绩、写作水平啊?!”……同时,这部分师长自身的阅读也是“任性而为”,甚至平时几乎不读书,业余时间的爱好无非是电视、电脑、麻将、“红五星”之类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在课外也就难免出现“任”读现象。

3.师长缺乏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新课标”、新闻出版总署等都对中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有书目推荐。而且,有关绘本教学、阅读指导课、“师生共读一本书”指导活动等信息,在网上也能轻松搜得。所以,一部分师长就依样画葫芦地给孩子定阅读任务、推荐书目。在孩子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一教师只是阶段性地了解一下孩子读了多少页书、多少本书,稍微负责点的教师也只是定期批改孩子的阅读摘记本,在表扬学生或向学校申报阅读之星时也以阅读的量为主要的评选标准,有什么读写方面的大赛也总是直接布置给几个尖子生而己。平时,课内阅读也没有良好的方法指导,“读、读、读”“说、说、说”“做、做、做”是常用的三大法宝。他们既不去持续、动态地观察、分析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力等发展状况,自己也没有去认真阅读需要重点指导的课外书籍,在按学校或上级行政部门要求进行阅读指导等活动时也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如有时学校要检查或评比课外阅读指导课时,有的教师就临时从网上搜一个教案,在班中走过场了事,甚至由于自己没有完整、深入地阅读那本书,对于课堂上学生交流理解有偏颇或出现错误都浑然不觉。那这样的指导势必是不成体系、不会螺旋上升的。孩子们的阅读就只有“量”没有“质”。

三、对策思考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儿童课外“被”阅读、“任读”、“浅读”等三种不良现状,就得从儿童课外阅读“兴趣”人手,在儿童课外阅读“书目”计划上动脑,在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上用心。这样,我们儿童的课外阅读才能从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走向实实在在的主动阅读、日常阅读、深度阅读。

1.从“兴趣”点入手,激励“好读书”。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的确能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促进儿童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但是,它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让孩子的心灵在经典的浸润中成长,逐步涵养“真、善、美”,给他们的一生打好精神的底色。而且,儿童的阅读心理特征主要有三个特性:一是接受的阶段性;二是感知的直观性;三是想象的活跃性。所以,我们不能布置“拔苗助长式”“高压式”等阅读任务,那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引导孩子开启课外阅读大门时,首要关注的是兴趣的培养及维持。一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本切合孩子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的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跟他们一起阅读,每天布置适量的阅读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入书中的世界。家长可以利用每晚亲子阅读的时间发现、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共同来对书籍内容质疑问难,让孩子体验成功阅读的乐趣。教师每周设定一段课外阅读互动交流的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开展乡元的对话,让孩子享受到这个过程中产生“共鸣”的快乐与幸福。慢慢地,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与方法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切实可行的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阅读,互动传递阅读(也可谓“漂流阅读”),还可让孩子们互相推荐书目表中没罗列的好书。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评比,分享阅读活动等等,来强化、维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与育儿经历中,发现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有:新蕾出版社的图文版《兔子坡》(罗伯特・罗素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调皮的日子》(秦文君著);适合中年级的有: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的《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等系列丛书(9本)(罗兰・英格斯・怀特著),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蓝色的海豚岛》(斯・奥台尔著);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E.B.怀特著)、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等。这些书都能在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由于当今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等原因,现在的一些儿童原发性的阅读特点己跟师长们孩童时期有不小的差异了。所以,师长只有在明确认识儿童课外阅读的核心价值和儿童阅读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着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想方设法维护他们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的阅读之路走得更远,阅读质量得以提高。

2.在“书目”上动脑,引领“读好书”。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激活后,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合作,制定、执行课外阅读活动方案(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计划、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收获展示等等),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其中,帮助孩子选择书目是首要的任务。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事,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生活经历、人文素养的局限等等因素,造成他们在书籍选择上出现偏差、阅读行为不持久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师长要做个有心人。

师长对孩子要明察暗访,确切了解孩子们是否在看“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书籍,分析这种不良阅读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情境引导他们认识到这种阅读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同时,通过“名家、名人小时候的经典阅读故事会”“身边的榜样(如“阅读之星”“小书迷”“小书虫”等等)的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引领他们迷途知返,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向。

当孩子们的“读好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们师长一定要在课外阅读书目计划的制定上多动脑筋。教师们可依据新课标、新教育实验、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列出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等,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每个学期制定一次基础性的课外阅读书目计划,可以儿童文学为主。家长则可以在配合学校督促孩子进行基础性课外阅读的同时,带着孩子进行“拓展性”、“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理想的境界是,师长在对孩子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特点等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后,要共同研讨、制定阶段化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且要将每一个阶段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分“基础”“拓展”“个性”三大块,使得每个孩子既能完成基础性的阅读任务,又能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拓展性阅读,还能依据独特的个人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这就好比开出了一张促进每个孩子身体都健康成长的科学、合理、全面的食谱。

3.在“方法”上用心,确保“读书好”。有了兴趣、有了书目计划,并不代表着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与收获就会逐步上升,这还需要师长们动态、持续地关注孩子的状况,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必要时还要灵活调整措施、改变方法。

(1)“亲子阅读”法。“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在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也反映出:家长平时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跟孩子一起看书报的,他们的孩子也普遍喜爱课外阅读,也爱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时,请教爸爸妈妈。而笔者女儿的课外阅读成长经历也说明了在家有效指导的重要性。她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逐步养成了课余时间爱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读初一,每天有空她都会捧起书本津津有昧地阅读。她的基础性阅读以儿童文学为主,期间随着年级升高,每阶段都会有拓展性、个性化阅读,如三、四年级的图文版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年级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等;六年级的原版《西游记》,巴金的《家》《春》《秋》等。笔者作为家长,在她低年级时,注重每晚的亲子阅读,跟她一起读、一起对文本内容质疑问难、互相交流理解感受;中年级开始,配合学校引导她边读边圈,点点划划乃至批注,读后做阅读摘记,读书笔记等等,有时还跟她一起朗读、背诵唐诗、宋词、元曲、古文中的精妙的句段等;现在,我会抓住有利时机询问她的阅读进程、阅读内容、阅读感想、阅读评论等,有时我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两人还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探讨有效的阅读新方法等。所以,晚餐桌上、睡觉前、周末散步时等等,都是我俩沟通的好时机。

(2)“教师指导”法。当然,学校教师在取得家长密切配合的同时,也应在校内既要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让孩子逐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又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等。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后的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之星”讲讲自己阅读的好方法等,让孩子们掌握浏览读、略读、跳读、精读等方法;阅读摘记本每一两周上交老师批阅、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活动,让孩子逐步掌握运用“提要式”、“列表式”、“心得式”、“索引式”、“剪辑式”等读书笔记的方法。

另外,如果教师在刚开始启动课外阅读工程时,发现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状况良莠不齐、或是“三分钟热度”,那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在家阅读状况记录表》,一开始,倡导“亲子阅读”,且请家长每天记录下阅读的起止页码,还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共同记录阅读感想、收获等,长短不限,最后家长签名;等到孩子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后,可以开展“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文活动”等等。

(3)“对症下药”法。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师长固守原有的经验、现有的方法,只注重阅读活动的“预设”与各种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不关注“生成”与阅读深度、厚度,那有时难免会导致各种各类阅读活动的形式化,孩子阅读时思维的浅表化等结果。因此,师长们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启动儿童课外阅读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反思,总结提炼出好经验、好方法,深入分析阅读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探讨解决策略,及时调整指导措施。

如笔者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事例:有位教师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她说自己在前几年发现在班内实施的指导、检查反馈等措施,虽然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基本方法、良好习惯等,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文本内涵的厚重,一些孩子却还停留在“浅表阅读层”。于是,她又在班内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每次带着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后,自己就从“孩子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度”、“孩子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梗概的记忆度”、“孩子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度、鉴赏度”、“孩子对文本思想、情感等的体悟度”、“孩子对文本表现手法的领悟度”等方面入手来编制一张阅读检测卷。每次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既褒奖优秀学生,又表扬进步学生,还分别颁发奖状、纪念品等。同时,她又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班级主页,在上面开设阅读主题博客,自己和孩子们定期上传好书推荐、读后感等内容;有时还在上面开展“主题讨论”;对一些经典电子读本进行链接;在班级相册栏目里上传有意义、有特色、有成效的阅读活动的影视资料;鼓励孩子建立个人阅读主题博客等等。慢慢地,孩子们的阅读从量变走向质变。

当然,如果教师能做到向孩子推荐的课外书自己先完整地读、深度地读,也坚持高质量的摘记、笔记等,对于儿童课外阅读的评估方式方法大胆创新,设立体现阶梯式、螺旋上进式的星级制称号,根据孩子突出的兴趣、能力类别,组建各类阅读小组或文学分社(童话分社、科幻小说分社、儿童诗分社、小木屋分社、散文分社、动物小说分社等等),让孩子们的阅读在团队的力量中从表象走向内涵、走向文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境界。

篇13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策

一、前言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进入21世纪之后,英语这门语言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校的英语教学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中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在教育系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自制力差,要想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英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充分挖掘语言教学材料。目前,中职院校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好教材――既有中国学者的独立之作,又有外国专家的原版论著,或是两者合作。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关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让学生评估他们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否与教材中的陈述相符合。比如《中职英语教程》教材中就有许多谈论文化内容的文章,如“culture shock”“transnational marriages”等,该教程中每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culture talk”,针对一个特定问题由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谈论在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现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将其利用到极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介绍外国节日的内容,为中职生讲解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Christmas tree(圣诞树),Christmas card(圣诞卡),Santa Clau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等相关文化。针对中职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围坐一圈,放着Silent night(平安夜)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或让学生自制圣诞卡、装点圣诞树,让他们真正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利用英语传统媒体和文学作品。英语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小说都可以用来作为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材料载体。例如文学作品就被广泛用作语言学习材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内化”跨文化交流能力。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地利用原声英语电影作为语言教学的媒介都是国内外学者积极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包含中国元素的电影作品更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学的绝佳材料,例如《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雪花秘扇》(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等。这些电影以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其中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例如,《功夫熊猫》是中职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电影,其以中国国宝――熊猫作为主角,本身就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电影中有很多中国文化元素,比如中国风建筑(阿宝居住的房子是木质镂空窗户、黄色瓦片屋檐,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中国风服饰(阿宝父亲穿的是对襟唐装、龟真人穿的是类似袈裟的服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外国人是如何认识这些中国文化的,以此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都是信息技术带给英语教学的一系列便利。这些资源除了可以像传统资源一样使用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使用者参与到了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他们能够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这种亲身参与式的体验教学形成跨文化意识并且根据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反省。中职生可以通过给其他同伴(尤其是处于非中国文化语境的)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聊天来实现上述过程。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中职院校通过引入与教材配套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了使用信息技术促进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这套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学生之间可以使用英文完成互发邮件、即时聊天、互评作业、自学英语文化等任务,并且将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最终计入期末成绩。

4.探索地方文化多样性。对于缺乏海外经历的中职生来说,以国内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为例子来诠释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强,更能与中职生的亲身体验产生共鸣,并且更经济。中职生发现不同地方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注意到这些群体之间是怎样沟通并和谐相处的。以云南技师学院英语课堂教学为例: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有26个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的特殊因素,各民族之间的习俗千差万别,文化丰富多彩,因此汇聚在一起学习的各民族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各种文化也在冲击碰撞和融合,它们之间是如何发生冲突的,又是如何调和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例子带入课堂,由教师条分缕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行为,并将其中可用的经验、技巧最终推广到不同语言(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云南作为一个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意味着跨文化交流的素材也相当丰富。地方的、民族的、宗教的群体(如丽江纳西古乐)以特定的主题(音乐)和国际群体(纳西古乐爱好者)开展跨文化交流并取得巨大成功,这给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大启示和鼓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因地制宜,通过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引入文化使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经历的教师都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往往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鲜活例子,这些经验可以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我国中职院校可以尝试开设由外教主讲的英语层次课程;笔者也尝试着将自己较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系统化,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这种与外教或者教师面对面地交流的过程提供了将跨文化交流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又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反思,进一步发展跨文化意识。即使这样的机会不多,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经验带入课堂以供讨论和反思,例如在多文化背景下协调关系、化解分歧的能力――当我们与来自不同背景下的同事伙伴合作时,出现误解、分歧甚至矛盾都是非常正常的,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化解矛盾,增进彼此的关系,什么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成功的做法,什么是不成功的做法,我们自己感受如何等等。

三、结语

不管是国际交流,还是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甚或日常交往,跨文化交流现象都无所不在。因此,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我们每个人有关。通过中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有着重要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传授具体的文化知识、沟通技巧以及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这些因素与在总体上理解文化、语言和沟通密不可分,同时也决定了参与者在特定情境中能否在足够程度上注意到英语和多样的社会文化背景间的动态关系。“教好”沟通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对英语使用环境中的多元语言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中,中职生、教师实际上参与到了一个多元语言文化实践的互动环境中,教师将在这个环境中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以便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在全球化时代中使用英语作为国际沟通语言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蒋珏Z.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英语广场.2016(04).

[2]刘桓瑜.商务文化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6(05).

[3]张秋桦.试论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J].科技展望.2016(09).

篇14

关键词: 盲校 数学阅读 调查 实践

一、提出问题

提到阅读,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很少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在盲校数学课上,由于视障学生客观存在的视力缺陷,数学课本中生动活泼的情境图变成了大段的文字描述,所以盲校老师上课采用较多的是讲述法。即教师通过语言表述传授知识,利用语言说题意,说分析,说概念,甚至说图形,说实验,然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接着总结并记下当天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课本只是起了一个习题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还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解不出题时,只要老师把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半截,他就会叫起来:“哦,知道了,知道了”。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这对视障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但是,数学阅读在盲校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师生是如何看待数学阅读的?视障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方法知道多少?教师是如何指导视障学生阅读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对本校部分学生和数学教师作了数学阅读情况的调查,并根据实践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

二、调查方法

我对本校三年级以上97名视障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收回有效问卷91份,并且选择了本校8名数学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调查及洽谈结果分析

1.认同数学阅读的作用,但对其功能认识模糊、肤浅。

在调查中,54.9%的视障学生认为数学阅读有用,33.0%的视障学生认为基本有用,只有3.3%的视障学生认为根本无作用。另外,我根据访谈了解到,8名教师均认为数学阅读有用,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数学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记住概念、重要结论和某些例题的解题过程,可以帮助其加深对数学所学内容的理解。

2.数学阅读缺乏内部驱动力与主动阅读意识。

从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仅仅是老师要求或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仅有4.4%的学生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而阅读,42.8%的学生不喜欢读数学书。其中的原因主要有:读不懂占25.3%,阅读资料太少占8.8%,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讨厌数学老师而不喜欢数学阅读或干脆就是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即使在教师要求下进行被动阅读,也明显缺乏内部驱动力,当然阅读成效也就不高。没有主动阅读意识,这种动机是被动的,低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3.阅读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差。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能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36.3%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提醒下才会去思考阅读内容;只有13.2%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做到经常提问,86.8%的学生很少或从不给自己提出问题;83.5%的学生从未想或很少想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这说明他们不能对阅读的理解情况作出适时的反应与调节。可见,在教学中做适当的训练,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4.缺乏教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从相关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8.3%的学生“像语文一样阅读,不懂处就跳过不读”;从没试过或很少试过利用图形图标来帮助理解和把重要内容作笔记来记忆的学生分别占30.8%和34.1%;91.2%的学生在读数学书后,没有或很少有总结概括的习惯;86.9%的学生在阅读后从来没有或很少与人讨论。这说明现阶段,绝大部分视障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策略。因此,盲校数学阅读教学当务之急是怎样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

5.课外阅读情况不理想。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58.2%的学生课外时间从不阅读或很少阅读数学书,能经常自觉阅读的学生仅占14.3%。通过洽谈我们还知道绝大部分学生阅读教科书,是由于教师布置了预习或复习,或者是由于作业中遇到了困难。至于课外材料的阅读,对视障学生来说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有81.3%的学生从没买过课外数学读本。主要原因是视障学生的家长绝大部分很少带他们外出,更不用说逛书店了。而且现实情况也是适合视障学生阅读的盲文课外数学材料几乎等于零。16.5%只买过很少几次视障学生有点残余视力,但也只认识汉文的数字。可以说视障学生手头就只有一本教科书,阅读材料如此单一,何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如何得以提高呢?

6.教师的观念有待改进。

调查表明,视障学生能完全读懂数学阅读材料的仅占3.3%,49.5%学生只能是读懂一半,这充分说明了视障学生不懂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盲目、机械地套用一般语文式阅读法,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从而导致其对数学阅读失去信心。问卷与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很少给学生指导阅读方法,能做到经常指导视障学生阅读课本的仅占20.9%。在“你想不想得到有关的数学阅读指导”的调查中,很想与较想的学生占69.1%。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科学有效地阅读指导是多么地迫切。

四、视障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调查结果表明,视障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认识方法与能力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的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培养视障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课本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的数学语言,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形象生动,因此教师不能只简单地要求视障学生去阅读数学课本,而要结合数学这门课的特点激发视障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他才能积极地去进行这项活动。比如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你知道吗?”栏目,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是一些很好的阅读材料,就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师还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而通俗的课外阅读材料;在教室里学生摸得到地方经常张贴一些有趣的教学材料加强课外阅读。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从调查情况来看,教师首先要转变视障学生目前的学习观,即学习数学就是听老师讲,就是做题目。这种观念下的学生会全然没有看书的意识,读书的习惯。更何况,很多视障学生包括家长对学习数学的目的定位在只要在生活中买东西时会算钱就可以了。教师要让视障学生认识数学阅读的价值及重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效果,比如当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他通过看书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作用,获得一种阅读成功的愉悦感,他们的观念就会转变,就会自觉地进行数学阅读,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当然,视障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和刺激。只有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相结合,才能消除学生被动听课的消极现象。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演算后,教师再重点讲解,才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生动,活泼,使阅读成为视障学生出自内心的需要。

2.指导方法,使视障学生学会数学阅读。

(1)阅读过程中,为了让视障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可适时停顿进行对比、回顾等思考。在数学阅读方法指导上,教师可以要求视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在适当的地方暂停下来,进行主动思考,力求作出一些个人猜测、估计。如对后面的内容作出预想,对新概念,公式,结论的猜测等,然后再阅读,把自己的想法与书中内容相对比。对诸如“根据……可以归纳得出……”“……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就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想一想”“一般的有……”等短语的含义,视障学生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在阅读时,教师要在他们思索的前提下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明确意义,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让数学阅读过程充满探索性。

(2)口、手、脑有机结合,促进理解。

在数学阅读中常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认识一般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字、词,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有视觉障碍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训练学生除视障外的其他感官的功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达到补偿视觉缺陷的目的,要调动他们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调参与,促进其对阅读的理解。

①要动口,数学阅读不同于阅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要反复咀嚼,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动口还包括引导视障学生“说”,指导学生“议”。提供机会让他们说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总结;读读议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例如我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合适。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②阅读要动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促进思维展开。

一是做笔记。对要求记忆的重要概念原理,公式等重要内容通过书写来加强记忆,也便于以后复习巩固,这点对视障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视障学生阅读是用触觉完成的,触觉的知觉广度远不及视觉的知觉广度。

二是动手操作。教师应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拼、折、摆、摸、比较、体验来感悟新知,深入理解。视障学生的操作经验非常缺乏,一般人往往处于同情心或怕麻烦,大家不愿让视障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些事情,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活动中会失去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再加上由于视觉的缺陷,无法看清他人的动作,也就无法模仿他人的操作,于是也无法对环境中有意义的视觉刺激作出积极的反应,从而失去了许多从具体操作中认识环境和事物的经验。而且,凡是无法直接接触或听到的信息,都无法同旧有经验结合,也就出现了认识上的困难,这是视障学生由于视障缺陷所带来的不足。因此,对于阅读材料中的某些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条件引导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把买来的钟面教具进行加工,在钟面12个数字处,各钉上一个图画钉,表示1到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再钉上四个大头针,表示每两个数间有5个小格。然后指导视障学生触摸这个改制的教具,让他们观察钟面的形状、结构、特点,学习计时规则。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就能脱离教具正确地说出几点几分时,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关系。

比如理解“平行线”概念,我指导视障学生触摸觉观察桌子、盒子、尺子窗子、书本等物的两条对边。在此基础上,视障学生就容易抽象出一切平行线的本质特征,定义的理解也迎刃而解了。在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垂直状时,我指导盲生用筷子或手指头作十字状,这样学生顿时就领悟了。

又比如“用彩带把两个礼品盒捆好,长方形盒子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正方形盒子棱长是40厘米,都要留15厘米用来打结。捆这两个盒子分别需要多长的彩带?”像这样的题视障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又不能进行多媒体演示。我给学生两个这样的盒子和一根绳子指导他们动手捆一捆,问题马上就解决了。

三是动笔演练。教材有些内容推理的步骤,运算过程常常简略。视障学生在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就需要用纸笔验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促进理解以便顺利阅读。视障学生应在阅读中演练,尝试演算推理;读后再练习,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

(3)灵活转化三种教学语言,领悟本质。

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标语言之类。数学阅读常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视障学生不能读懂数学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正确把握三种教学语言之间的联系,更难以进行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特别是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对视障学生来说更是难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先摸整体,有一个大的概念印象再去摸局部。教师应让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每部分内容所表述的数学问题,再说说自己理解的意思,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又比如可以请学生说说6÷2=?这个算式怎样表述,可以说成6除以2等于多少?2除6等于多少?6分为2份,每份是多少?6是2的几倍?多少的2倍是6?6与2的比值是多少?等等。教师可通过训练使学生领悟数学问题本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做到手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真正学会阅读数学书。

3.转变观念多种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调查表明,视障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非常欠缺,这一方面是由于视障学生自身缺陷而导致的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教师不重视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结果。所以,盲校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视障学生的数学阅读,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1)阅读要有具体的目标。

在盲校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书都不让学生翻一翻;有的在主要内容讲完以后,虽然也会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但这一要求并不具体,没有对阅读提出具体的要求,使视障学生的阅读活动缺乏目标,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例如在教学“解简易方程”之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方程?它与等式有何区别?②你能举出几个方程的例子吗?③下面哪些是方程:4+3x=10,6+2x,8x=0.17-8=9,为什么?有了这些问题,学生阅读就有了提纲,有了方向,就会积极地去阅读,去思考。同时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阅读信息,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阅读指导更具针对性。

(2)阅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应将阅读活动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将其作为课堂剩余时间的填充物。教师应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进行读书整理。教师要少布置一些作业,让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内复习阅读,将这两个环节作为一个任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阅读,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为有准备的听课和听课后的阅读整理能促进完善和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

在课上,教师应保证时间让学生有阅读的机会,如将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通过看书进行自学;又如对于重要的概念定理法则在学生理解后最好也让其通过阅读来规范表达,进而巩固学习,有的还要做笔记;在进行习题教学时,也不要题目一出就进行读题分析,而是要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思考完成,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学生常常在独立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就可以获得更多阅读的机会,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3)拓展阅读渠道,开展专门的数学阅读活动课。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视障学生除了数学课本外,可以查阅的数学资料几乎等于零。虽然本校图书馆内的藏书量达到了一万两千册左右,可以说把国内所有的盲文书籍都买全了,但涉及数学方面内容的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专门的数学材料了。可见适合视障学生的数学阅读教材是多么贫乏。开展专门的数学阅读活动课,可以丰富视障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其体验阅读的成就感。除了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而通俗的数学阅读材料外,盲校老师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宽广的网络世界为视障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视障学生运用读屏软件就可以轻松上网,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知识。教师可指明范围,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阅读材料,在阅读活动课中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材料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其阅读能力的一种促进,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人阅读过程的同时,又可以改进自己的阅读,相互促进,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盲童心理学.盲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钟经华编著.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学.华夏出版社,2006.

[3]牛文如主编.盲生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美国费城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