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0:18: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学能力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不难看出,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本身就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培养与训练。
一、创设反思性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反思性教学情境,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激发反思的动机,组织有效的反思教学活动。
以一位教师的《找规律》“猜图导入”教学为例。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把它们摆排在黑板上,分别是圆、三角形、正方形。(当排列出这样的二组后提问。)谁来猜一猜,接下去老师会摆什么图形?
生1:接下去老师会摆圆。
生2:再接下去老师会摆三角形、摆正方形。
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呢?
生3:这些图形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都是三个一组。
生4:每组都是按照圆、三角形、正方形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
一句“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呢?”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不仅使学生明白这里的“猜”是带着思考的、有依据的,不是乱猜、瞎猜,而且直接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重新探寻与深度思考,使学生的视角直接指向对“规律”的探索。
二、抓住反思契机,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必要手段。缺少了反思,探究就很难深入,学生对问题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要抓住反思的契机,使学生学会反思。
还是以该教师的《找规律》教学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算式17÷3=5(组)……2(个)后追问:谁来说说17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3?商5是指什么?余数2又是指什么?
生1:余数2是指超出了二个。
生2:余数2是指超出部分的第二个。
生3:余数2是新开始一组的第二个。
师: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
生4:第6组的第2个。
师:第6组的第2个应该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你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的?
生5:因为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
生6:因为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师:我们来摆一摆,看看是不是三角形。
验证以后,师继续提问第18个、第19个图形又分别是什么图形。
……
有效的探究活动,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群、问题链组成。从以上片断可以看出,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讨论交流,到验证,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探究过程,不仅有效解决了“怎样算”与“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还成功突破了“余数是几就是第几个图形”这一教学难点,实现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感悟,并顺利地运用规律解决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从问题的结点回到问题的原点,又从问题的原点走到问题的结点。整个过程,反思起了关键作用。
三、渗透反思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等进行反思
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反思,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的过程、运算的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以及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教师适时有效地渗透一些反思性教学内容,能较好地优化学生思维的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例,该教学可重点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性教学活动。
在教学例1时,当学生完成填表后,可引导学生反思“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个答案与通过操作得到的结论是否一致?”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对错进行甄别与反思;在教学例2时,当学生完成填表后,可明确要求学生反思“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使学生充分体会“不重复不遗漏”这一要点的重要性。
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的心理状态往往只关注具体的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目标,以找到正确答案为成功标志。他们常常会倾心、倾力于找寻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或结论,而一旦找到答案或结论就有了大功告成的满足,很少再去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作策略性的反思与再认识。以上两个反思性教学活动的渗透,则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既解决了策略的“方法性”问题,还有效解决了策略的“科学性”与“严密性”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策略的“全面”认识。
四、在错误处加强反思,养成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时,会经常性地出现诸如“6.48—(4.48+0.9)=6.48—4.48+0.9”的错误。一些教师常常感言“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运算规律的运用,但学生还是会屡屡重犯这样的错误。”事实上,导致学生屡屡重犯的原因,除了学生对运算规律理解不透,不检验以外,主要还是学生在计算时不能自觉反思。可以说,越是容易的问题,学生越容易忽视反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过失多作反思,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就此题而言,教师可从算式的基本意思着手,引导学生反思题目的基本意思是从一个数中减去两个数的和,而不是一个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算式6.48-(4.48+0.9)、6.48-4.48+0.9、6.48-4.48-0.9的不同意思,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五、做好“评价与反思”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自我反思
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自我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置与安排是不可或缺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从五年级开始,就在“整理与练习”的收尾处设置了“评价与反思”的自我反思性教学评价活动,比如五年级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整理与练习”中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得几颗,就把几颗涂上颜色。
“评价与反思”这一自我反思性教学评价活动,它不再是数学知识的直接教学,而是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回顾与反思,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反思来理解消化学到的知识,提出新的看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不是随意提出一个问题,而应该多方式、多角度地来设置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化学的知识已经相对比较专业,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现实问题,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出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有哪些成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二、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变式,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理解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而在变式教学中,常常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情况,这种题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反思哪种方法能够最快捷地得出答案。比如:24molH2S在30molO2中燃烧能够得到多少量的SO2?对于这个题目,大多学生会用比较常规的解决方法,先计算O2的量,再计算SO2的量,但是还可以用原子守恒法、配平法、待定系数法、关系式法和按得失电子数进行十字交叉计算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更加便捷的思路。
三、提供自主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因此,化学教学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多进行观摩类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法来重复实验步骤。比如,在讲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并观察具体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总结,并引出下面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更加轻松。
四、利用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但是,就现在的人才选拔、考评机制来看,还不能完全摆脱考试,当然,在国外来看,考试与评分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经过考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有哪些内容没有吃透,并通过回顾式学习来解决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通过考试测评来进行反思的习惯,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作为竞争的结果。总之,化学教学中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反思教学通过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自动思考、敢于怀疑、善于发现、优于总结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风雷.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关键词:校本教研;数学教学;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徐树富,任教于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人,也是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者。教师需要在组织、参与和监督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收集有关教学以及自身在课堂扮演角色的资料,通过内省(回忆、分析)教学过程,对自我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力求教学更臻完美。
这种观察、分析、评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行为有着极强的推动力,能够促进教师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及特点
1.反思
反思即元认知,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知活动。作为对认识的认识,反思较一般思维活动层次要高。通过反思,人们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认识得以升华,使自己的实践行为趋于合理,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特别是形成一种反思的能力。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作为教学参与者对自身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是教师通过实践深入观察,反省自身教学,评价教学经验,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改进教学的假设,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假设加以验证的活动或过程。概括地说教学反思具有以下特点:
(l)教学反思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和参与教学,以教学为基础,从观察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行为和过程出发对教学进行研究,大胆提出新的教学设想,建立和发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学理论。
(2)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但这种研究不同于专家的理论研讨。教师对教学的新构想、新方法是通过他们对教学的省思而产生的。
(3)教学反思中教师研究的课题须从教学中挖掘,是亟待解决并对教学有实际改进意义的问题。
(4)教学反思周而复始,伴随教学始终,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系统观察、思考、假设、验证。
3.数学教学反思
一般说来,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通常,可以从两个层面去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首先是对教学实践中的策略、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其次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假说进行反思。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数学教学反思,特别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重新认识、再评价和经验总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弥补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次,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转换。当代教育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所谓“学者型”主要体现教学研究和反思上。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
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增强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学科的教学测量及评价的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最后,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发展学生。
四、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从多角度进行。
可以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也可以对蕴藏在数学表层知识下的极为丰富的数学精神、思想、方法、原理、规则、模式等深层知识进行挖掘。
可以从历史角度反思数学知识,主要是探究数学知识生动活泼的产生发展过程,搞清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取有关数学知识的历史材料;也可以从文化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数学知识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它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性。
可以从方法论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反思数学知识本身的方法论意义,其次要能从方法论角度去解剖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活动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数学教材角度反思,数学教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数学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特点,教材变迁,知识的呈现形式,教材的加工处理,例题习题的选择和功能等进行反思。
2.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反思
对学生及其数学学习活动反思,不仅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数学学习基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数学学习结果评价方式等进行反思,而且还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反思。
3.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过程,教学行为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技能与技术有效性的反思,也包括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五、数学教学反思的途径
1.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包括对自我及对方的观察,当教师组织、参与教学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对自我提出疑问。
一方面,对课堂整体情况提出疑问:“本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态度反应是否热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教师的自我疑问实质上是基于对教学双方的观察而进行的教学反思,因而教师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他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感受进行观察、审视、总结教学,实质上也是对自我进行观察。
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以供课后总结教学时使用。
2.写好日志
日志就是把观察时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与学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写出来,是分析的根据,认识的来源。写日志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给自我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对教学经历作书面描述和反馈,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新的认识。
写日志既要详细又要及时。当天的见闻必须当天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过便印象不深,追述不全。随后想到的也应在日志中及时追记下来,标明时间。行文中一定设法把听到的话与自己的感想或评论区分开来。
3.评析交流
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校本教研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并请来教育专家、教研机构专家或大学学科教育专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这是要求更高的教学反思。
4.自我评估
通过反思,教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所评价,然后会努力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当教师的努力获得成功时,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同时批判性反思通常能给教学和教师专业进步带来更深刻的变化。
教师们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估,以确定自己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形成改变的策略,监测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教学,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探究教学过程所得到的情况在许多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教学的设想,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它可以导向对教学更丰富的认识和对教学及学习过程更好的理解,它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因此,它是专业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行动改进
教学行动改进是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后,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针对某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步骤或某一具体方面展开的小规模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独立操作,也可与他人一起学习先进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观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共同探讨、审议一堂课的设计,其中不乏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然而正是通过经验与理念的共同作用,在交锋、协调中才得以完成经验的重新整合。
参考文献
[1]吕文模.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策略研究[J].创造教育,2000(1).
关键词:反思 提升 教学工作
为什么要教学反思?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表明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反思已获得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是促进一部分教师成为专家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骨干教师认为反思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认为反思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新教育理论下,倡导教学反思的教育理念已走过一段时间了。刚开始时,我对上级要求的写教学反思当作是一种任务来看待,没有积极行动起来,甚至对太过频繁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持抵触情绪。直到自己遭遇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后,我才越来越理解反思的重要性。
一、课前反思,是更新自我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
教学作为一种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反思的实践立场就很自然地建立在师生的沟通之上,把沟通看作一个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的过程。记得我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年,就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很有兴趣的,因为我不喜欢上你的课,所以现在对思品课不感兴趣了。”我听了,刚开始又羞又怒,差点跳起来骂人。心想:我为了备好课已经买了好几本参考书,并且每次把上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有些控制不住地恨起那个学生来。一意孤行的教学历程可想而知,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幸好有骨干教师的善意提醒和帮助,我放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近学生,走近课代表,了解不喜欢我上课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因后,我开始积极充电:经常买有关教育或教学专业书,或是眷恋于教育网站如“教育在线”,或是主动与同行们交流、探讨有关教学问题。在教学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拓宽知识和信息收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爱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课前考虑好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恰当组合,教学环节如何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如何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课堂鲜活起来,以调动起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终于慢慢开始喜欢上我的课。
二、课堂冲突反思,是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反思型过程中,我学会用一种真实的、言行一致的方式来检查自己的实践。寻找自己的问题和倾听他人的谈论,不是为了外来赞同的声音,而是为了学生内部认可的声音。
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有点不太在乎这“小三”科目,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学生的表情有着的是惊诧,更多的是不服的眼神。在继续讲述内容的过程中,我看着学生的变化不断反思,这些学生为什么不爱听课?我的行为符合为师之道吗?学生怎么看待这件事?明白了是自己粗暴的手段替代了爱心教育,把学生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课后与学生谈话中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在下一节课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的学生不理解,我解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就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再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老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三、课后反思,是帮助自我在教学中获得理性的升华。
面对各种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需求,我们老师会不知不觉地被学生的各种爱好所牵制,为了防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知识和社会的联系,分清主次。这样老师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与新课标联系在一起,是否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我每天上完课后,我常常对自己一天来所上的课进行回顾,特别是在上课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情景,仔细反思成功的是什么,失败的又在哪里,本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下次上课时该怎样解决,上课期间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我都很留意。
四、同行交流反思,是提高自我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观摩其他同事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此外,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和问题,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通过同行之间的对话、讨论,可以深入探索,扩展教师的知识面,面促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使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一、教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让他们敢说肯说,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即使说错也要鼓励而不是责骂,只有犯错才会不断的进步。
二、加强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教师积极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三、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种死板教条、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获取知识,整节课下来很疲惫,而新课程则要求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颗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个研究课题或让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实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高超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五、让爱走进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一、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反思
教学中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就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掌握了通过拼、移、转化的方法去思考,在后续的《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正向迁移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地教授,通过学生内心重组已有的知识,反思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得到新知识,这就能更深刻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己发现新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灌输获得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二、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让学生试着分类,有的认为分2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看看最后谁能说服谁。结果,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认为按约数的个数分为3类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反思,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三、在出现错误后及时反思
在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能包办错题分析,可以留足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由此得到启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上,可以给出这样一道练习题:“做一个不带盖的正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受了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许多学生求的还是6个面的面积,他们往往还没有意识到解法是错误的。我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很快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无盖的正方体当成有盖的正方体来算了。”另有学生说:“我是受了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没有看清要求就套用公式计算了。”其他学生听了频频点头。
我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解法进行反思,有哪些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从而讨论得出无盖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我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甲说:“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看清楚。”学生乙说:“不能因为课上教了什么,做作业时就不动脑筋地照课上学的去搬。”……学生们一个个若有所悟,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体验到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苦口婆心地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可收效甚微,而经学生自己反思得到的体会,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经验总结时培养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反思的对象,而且是反思的主体和主要收益者。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的。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稳性和自动化特点,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老师提醒或分析时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低、效果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的意义方法之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能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自己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1.在纠错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有许多错题,要思考解答中易错的地方,通过引导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扫除或纠正思维中的盲点和错误,使我们能从错误中悟理,借以发展思维能力。失误既有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以及表现在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的心理调控、应试技巧等方面。解题后应反思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过程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表述是否简明、准确、严谨、完整,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数据是否简洁。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请学生一起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同学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2.设计变式题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解题后要把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则有利于提高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
3.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还有在每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反思性问题,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和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对比、反思,深刻领会在有机化学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产物不同,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站在如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角度上,对实验的原理、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法设计,让学生进行动手思考,从现象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解题技能的反思指导,如:这个问题以前碰到过吗?此题在考查什么知识?此题中的条件如何有机地串联起来?还能有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吗?“题后三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长期坚持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学反思就是教学设计的后设计.是教师在前设计和中设计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审视自己,以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和完美性.积极做好课后反思是自我改造的最有效的方法,后反思会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熟,也会让老教师重新焕发青春,让教学中的遗憾越来越少,让精彩越来越多,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学反思应立足于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其依据的回忆、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以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本文初步探究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1利用教学日志,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反思最突出的特点是寻找假定,假设是我们所持有对世界和自己处境自以为正确的观点,如果没有反思习惯,我们将会做出缺失的决策和判断,我们就会用未经检验的“常识”来判断我们所做的事情,认为尚未检验的假定总是合理的.但是未经检验的“常识”是行为极不可靠的向导.利用教学日志,可以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快乐、困惑或痛苦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能.教学日志是对教师的生活事件进行每周一次的记录,通过聚焦这些事件,让教师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假定,这能验证教师的假定或向假定提出挑战.物理教师的教学日志可以通过设计如下的一些问题来完成:在本周里:我在物理教学中所做的所有事情里,如果有重试的机会,哪些我会做的更好?我感到最自豪的物理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让我感到最惊奇或最有感触的事件是什么,等等.
在回答上述问题的时候,你要将事件的细节写下来,同时还需要写出你的反应和解释.当你回过头分析自己数周或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日志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回答里有某种模式,就会发现是你快乐、痛苦或困惑的情境,这些情境就会给你暗示,让你在实践中注意防范;还会让你对消耗精力、精神不振的情境,提高警惕;这些情境更有助于你去进行专业学习或努力去做你想做好的工作.
2运用反思清单,创设教师对话氛围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害怕别人谈论自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下意识地认为那将会让他们感到难堪,而不是给他们启发.如果教师对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不能进行正确理解,就会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困境,而与同事进行对话探讨,是促进物理教师对问题成因正确理解的重要途径.利用教师反思清单,可以有效指导物理教师学会用一种方法进行反思,促进跟同组教师去质疑他们想当然的假定,在批判反思中,让教师感到是可接纳的,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是受指责,把自己看作是在物理教学中不断被塑造的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我当物理教师的体验”的反思清单,可通过设计如下一些问题,在专题研讨中与同学科教师进行对话.
(1)在物理教学中:①我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②我最想了解的是什么?③ 我最需要获得帮助的是什么?
(2)我能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的教学是最有效吗?
(3)我上完课,离开教室时,希望学生如何评价我?
(4)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最困难或最担心的是什么?
等等.
让每一个参与研讨的教师,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来介绍自己.让每个教师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叙述开始加入探讨,使他们感到反思讨论不是充满焦虑的痛苦经历,而是用真实且言行一致的方式来谈论自己,从独自一人反思开始,最终实现集体反思,信息共享,共同提高.
3利用学习审计,优化教师知情决策
物理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关键因素是教师知道“如何教”,了解自己需要学习哪些有关的教学知识,用什么方法去学.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利用教师的学习审计.教师学习审计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审查过去的教学情况.教学审计一般以一年或一学期为基础来完成,它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反思习惯,了解自己一学期来进行的学习有多少,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有助于教师做出更加知情的决策――决定自己在实践中需要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教师在回顾初二第一学期的物理教学时,尽量真实完成上述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陈述,要对自己的回答打出分:有多少是对已知或已做过的事情的提炼、反思:有多少对你有代表事情的思考受到了挑战;有多少对你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你在新领域学习有多少;是个人反思、观察同伴、还是其他方法等等.从而能够帮助物理教师识别自己近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洞察力.
4搭建反思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此,开展以说课、研究课、专题研讨等活动,给教师搭建反思平台,让教师透过观察、模仿、讨论、研究、互动参与等做中学的方式,获得实务经验,从而构建与创造内隐知识,切实发展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4.1说课
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指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重点在解说、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说课时,既要注重说理,还要注意理念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如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策略方面的反思交流,则一般可用课前说课;而侧重于运用教学策略后的效果反思,一般安排在课后说课.
4.2研究课
研究课是采用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切磋课堂教学,侧重于研讨与反思,促进教师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类问题,从而进行深入探究.利用研究课可以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如物理教师普遍感觉到初三复习课难上,且教学效果不佳.我们就用教研课为载体,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互动评议形式强化复习课的反思性教学,每次教研活动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选派一名教师上课,听课时,选取平时复习教学中关注到但较难处理好或关注不够的有关问题:(1)复习课的引入、学生兴趣的激发.(2)学生在复习课中参与的时间、参与的面、参与的形式.(3)教师的问题意识,侧重提问形式与典型例题的选择.(4)教与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形式与效果.(5)复习课的容量、课堂气氛的营造.(6)反馈强化的情况、目标达成度等;在听课过程中重点关注相应的问题,互动评议时,先由上课的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然后就相应的问题抛出观点并加以阐述,再大家共同探讨反思.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能开动脑筋,交流碰撞,在不断地反思与研讨中,生成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复习教学能力的提高.
4.3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能加强实践与反思活动,可以强化实践与理论联系,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挥,有利于教师经验的总结等.开展以研究专题、观点碰撞、问题研讨、个案诊断等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发挥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鼓励在自审、反思基础上提升教学能力,形成主动的反思习惯、重建良好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
5利用教学录像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5.1课堂教学录像有着其他媒介不能比拟的直观性与真实性
它记录的教学过程完整,有利于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分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论是身体、精神还是大脑思维运转,都处于紧张状态.由于教与学的过程都属于''现场直播''式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无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即使是课后回忆,也很难将完整的教学过程重复,因为有些细节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己根本觉察不到,如果我们是借助于录像资料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就可以克服上述影响反思效果的弊端.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的对照自己的课前教学设计,重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它,就可以清晰地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5.2过程再现性强有利于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一环节的研究与探索
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自己觉得特别满意的教学亮点,也有自己感到很不满意的败笔之处,这些正是我们特别需要反思的地方.我们可以浏览自己的课堂录像,在播放中找出这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或反复播放.感觉特别满意的教学亮点,说明教学方法应用合理,我们可以仔细观看此录像,悟出其中的教育原理与教学经验,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感到很不满意的败笔之处,肯定是准备不充足或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更应该反复地观看此段录像,真正找到造成败笔之处的本质原因,思考为何当时会如此的教,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当然,过程性再现不仅仅只是如上所述.如,可以用课堂教学录像专项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风格、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板书情况、语言表述情况、体势语言运用情况、例题评析情况、学生活动情况等.如果我们反思得当,且总结与分析都能深入精髓,则我们的教育理念就会逐步形成与完善,课堂教学水准就会迅速提升.
5.3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进行纵向反思与横向反思
所谓纵向反思,指的是将自己不同时期的录像(最好是课堂教学内容相同)在一起播放,进行研究与反思.其目的是原来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是不是得到了彻底解决,看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提高了还是停滞不前.经常进行这样的纵向反思,有利于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历程.
所谓的横向反思,指的是将自己的录像资料与其他教师的录像资料一同播放,然后分析比较进行反思;也可以观看一些优秀的教学光盘资料,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经常利用课堂教学录像进行横向反思与纵向反思,有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能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一、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反思
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不仅是提供直观素材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各技能的手段;通过实验问题的解决,不仅为概念和发展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在实验教学中,检验、问题、反思与调整是实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学生在“依样画葫芦式”的实验中很少体现出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在问题解决模式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真正置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在实施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遇到障碍时更能够积极地思考,保证实验问题的顺利解决,从而提高反思能力。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到底是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溶液呈蓝色的?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是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溶液呈蓝色的。其中一个学生用硫酸钾溶液来做实验,观察到溶液是无色的,这样就可排除了硫酸根离子让溶液变蓝色的可能,得出了正确结论。而这个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完成之后就在那边浪费时间了,而其他同学做完实验后也有类似现象。他们并没有在成功实验后进行反思。此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学生又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去了,继续探究,随后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方法,然后我及时地加以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实验课要放手学生去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多种方法去解题,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些都在学生实验反思中得以升华。
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反思
这里所说的“问题”不同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无需较强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指需要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才能解决的问题。“变中求同”、“同中求异”的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科学知识的灵活迁移。教学中教师要倡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精心设计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境,启发探究,诱导反思,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对科学解题的反思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这道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反思思维过程,明确解题关键,使思维更加精练、概括。例如:“下列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有哪些?A.MgCl B.FeCl C.FeCl D.CuCl”在学生把问题解答后,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反思:解题的关键是转化关键句。把“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转化成“哪些金属与酸可以反应,生成物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有条理、重点突出。
2.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结合科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使学生掌握科学基本思想方法。例如:在学习了质量分数之后,让学生反思:学了质量分数各种类型的习题,你在解答中有什么心得体会或有什么经验可以向大家介绍。总结使学生获得一次基本科学解题方法的熏陶,使学生切实体验了应用策略对解题的指导作用,这就超出了题目本身的意义。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后,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从中寻找知识之间的交叉点,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举一反三,让反思具有迁移性。例如:判断物质能否反应(引导总结方法)到物质能否共存(迁移方法)到除杂质(再次迁移)。实例:试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共存:(1)NaCl Ba(OH) KNO;(2)Ba(OH) NaCO HCl。这类题其实就是对于复分解条件掌握情况的考查。找规律:H+OH――HO;H+CO――HO+CO;各种离子结合成沉淀,这几种情况就都可反应,也就是不能共存。如果复分解反应条件不具备,也就能共存了。回到题目中(1)能共存(2)不能共存。而除杂质就是把多出的离子反应掉,最终也是要考虑能否反应的问题了。在这三大类题目中,学生只要搞清楚一类题型,同时就可以把另两类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找寻有效方法和规律,让学生轻负担,高效率。
3.还有别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及解题的规律。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只要做对就心满意足。因此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等不足,表现出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应适时提出如果适当地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问题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并同时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反思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三、让学生在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
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教师不应简单地以对、错判断,而应“将错就错”,要求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即不仅“知其错”,更要“知其所以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深刻认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课堂上结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避免重蹈覆辙。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问学生: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在哪里?如:判断: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此溶液中肯定有硫酸根离子。很多学生认为是对的,因为硫酸钡确实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教学中引导学生:
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我们学过的有哪几个?
生1: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我们学过的有氯化银和硫酸钡。
生2:我忽略了氯化钡中也有氯离子,白色沉淀也有可能是氯化银。因此,溶液中不一定就是硫酸根离子,而有可能是氯离子。
关键词: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98-02
在我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同,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不能仅像技术操作员一样,完全按照固定不变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是让教师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能力,并明确影响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因素。
一、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中很早就有关于反思的论述。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洛克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者是对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他把自己认识论的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可见,反思作为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个体头脑对问题进行的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美国学者舍恩认为,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构,分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申继亮提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评价、探究和升华而获得的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和理论。它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重建,它能使教学状态更优化、学生发展更充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积极、主动、持续的反思和分析的能力,是在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很多,有客观的、主观的,有外界的、自身的。一般认为,学校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学校环境因素主要有:1)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使教师无时间和精力去反思;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不利于教师增强自身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3)学校整体的环境氛围及人际关系影响着教师的反思行为。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自身因素主要有:1)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相对薄弱;2)教师缺乏全面、合理的知识基础;3)教师缺乏反思活动所应具备的技能、策略和方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因素、方法因素、动机因素和环境因素。
1 知识因素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础是知识。教师的反思会受到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影响。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反思,运用教育理论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自己尽快地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师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从事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教师应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和建构者,可以使自己从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变成专家型教师。
2 方法因素
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教师要想进行教学反思,必须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要依据标准的操作规范,去掉某些不合理部分,以使方法的运用准确高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同阶段一般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反思的开始阶段,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运用提问法、叙事法、文献分析法、观察法等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阶段,则要通过写反思日记等方式对本反思周期进行总结,得出初步的结论,从中找出问题,并开始下一个反思周期。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原则、过程、内容、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师在反思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做到会用和用好。
3 动机因素
教学反思过程是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等情感因素,这些都属于动机因素。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管理学认为,激发、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行为有两大途径,一是针对个体的动机提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条件,满足个体的动机;二是设法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行为动机。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真正需要,就能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动机。有了教学反思的动机,每一名教师都会乐于反思并主动反思。
4 环境因素
环境是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因素。教师工作在学校中,必然会受到学校文化、人际关系等学校环境因素和教育规章制度等教育系统大环境的影响。梅奥的霍桑试验证明,人工作的环境对生产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员工不仅仅单纯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满足,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烈文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也是教师自身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学校的组织制度、文化环境、同事间关系等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建议
1 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用先进的理论促其反思
教育理论知识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基础。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具有这样三个特征:知识的表征方式、结构经济性、结构的效力。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促进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要把学习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反思可以运用教育理论对教学经验进行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丰富的知识、阅读理论书籍或是学历提升、知识培训等来提高理论水平。培训对促进教师反思具有重要意义。要改变当前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忽视教育理论知识和反思技能培训的倾向。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系统化培训,加快国外先进教育理论本土化进程。要增加对教师的反思技能、方法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快速掌握正确的教学反思技术。
2 加强教师反思方法和形式的训练,提升其反思的科学性
绝大多数教师都进行过教学反思,但因反思方法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反思效果。即使是同一种反思方法,也会因为教师不同的操作方式而产生不同的反思效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教师反思的方法能够通过教师的学习重新建构。加强教师反思技能的训练和学习,能使教师熟练地应用反思方法。一是在已有的同伴研讨、教学日记、学生作业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出适合教师的反思方法。二是建构反思方法的操作办法。反思要有明确的步骤,对反思的时间及应用范围要细化。虽然教师的教学反思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但我们更强调科学性。因为许多教师的反思行为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反思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所以要特别注意提高教师反思的科学性,让教师学会反思方法的科学操作流程,快速正确地掌握反思方法。
3 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引导其主动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的动机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真正的需要。首先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让教师认识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责任。责任感强的教师在遇到教学困境时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增强教师的成就需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让教师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其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审视和调控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也指出,人有达到目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良好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必须进行主动、积极的教学反思。要把教师从被动、常规性的教学反思行为中解放出来,允许教师以一种深思熟虑、目的明确的方式自觉主动地进行反思。
论文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从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系统学习、多方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和加强指导五个方面来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3]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 2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 .3 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 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 3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 4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关键词:提升 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11-01
1 教学反思概念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在教师实践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在头脑中再现,进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地主动的探索,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下,反思已经成为教师自觉地一种行为,这既能促进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
2 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多种途径中:(1)记反思日记。对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事件进行详细、忠实的描述,记录个人的看法和体验,提出改进的教学建议。(2)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进行反思。教师在学习、进修的过程中,因为此时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就可以多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要和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这样有助于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是更好的体现学生的需要。(3)与同行老师和教育专家的交流中反思。同事和专家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他人的观点、想法、建议等对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建构,教师会积极地思考,消化具有真正建设性的意见。(4)与学生交流互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师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会较少出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意识,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 有助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3.1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组合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时,通过选择用新的思维角度去发现问题,对之前教学内容进行认识、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的体系。
3.2 开发或者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通过同其他教师或者专家进行教学讨论之后,通常教师会继承、借鉴前人或他人的先进经验及成果,而且还体现在善于形成运用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
3.3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不同衔接或者组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积极探求新的教学程序,重视研究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普遍规律,使课堂结构合理,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4 有助于教师发现新问题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然后为了使教学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利用创意性的方式和方法来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课程的完成和发展都需要教师对教学提出质疑,不仅用来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确保本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要使以后的教学效果更好。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存在的问题有持续审视和思考,待到有契机的时候,提出改进,付诸实践行动,并且在行动过后进行系统的反思,又发现新的问题。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本身进行重新的认识,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找出问题行为背后的理论,将之与新理念进行比较,寻找改进的途径,这必然导致教师寻找新的理念来指导实践。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系统地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形成一般性假设,教师的职业环境是基本上每一位教师都是经常在一起能够交流的,且具有凝聚力团体的,便于教师们相互之间公开地获得建设性意见,然后教师慎思,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付诸实践并进行改进。
5 有助于提升教师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学经验主要是教师在经历与体验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者技能以及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规律性方法的总结,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升华与结晶。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实践,不断反思、体悟,逐渐塑造和生成的一种建构体系。我们国家历来崇尚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高质量的教学有赖于高品质的教师,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是高品质教师的重要构成因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够进行得更加顺利;知道课堂重、难点的传授,容易使学生掌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着相对出色的课堂管理能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对象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教学过程是在随时变化的。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因材施教,还要注意针对学生的随时变化,创造性地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不确定的事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能够适应、掌控课堂教学局面的能力。然而,教学经验的获得并非一次生成的,它体现着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的一种总结和积淀。而且教师在与同行同事和教育专家等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调节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对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建构起了一定作用。
一旦教学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相应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也就形成稳定。教师教学风格和模式的稳定,容易造成教师经验定势,也就是无论固有的教学经验是否适合新的实际教学情境,教师习惯性的对新事物产生排次,然后对旧事物的维护习惯。不仅如此,还造成了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教学中容易产生以教师为中心。实际上,教师的反思过程就是教师在重组自己各种教学经验的过程。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探究、思考,将零散、孤立存在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整合在一起,除去原有经验中无益甚至是有害的成分,经过提炼,形成精华,完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解剖、质疑自己的教学,不断搜寻隐藏在自身教学活动中的落后或者不适的思想观念,不断对自身教学行为作出评价反馈,在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教学经验,改进后续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展经验。随着这种经验的拓展,教师对自己的临场实践具有越来越强的操控能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就会逐渐丰富和提升。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从经验中获取知识,提炼与提取实践性知识,并且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总之反思的作用就是将经验中含糊的,质疑性的,甚至矛盾的实践行为转变成清晰的,条理清楚的,具有逻辑性的实践行为。
参考文献
[1] 姜广运.浅谈教学反思的内容、策略及作用[J].教育探索,2010(10):50-51.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标志。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既有赖于教师的主观努力,包括对教学反思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对教学反思的深度广度的拓展,同时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也应为教师反思创设有利的环境。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教师只有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人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笔者认为以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正确看待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层。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认识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明确有效的教学反思对于自身社会道德水准、精神品质和人文内涵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教师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者走向教学者、研究者的阶梯。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动思考外,还应多多学习和接受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做指导。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登高远望,高屋建领,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够从教学工作的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樊笼中走出来,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开阔视野、从“怎样教”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研究方法等诸多宏观、微观的问题进行探讨;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思”三者一体化。这是一个漫长的和持续的修炼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人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教师应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努力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将教育教学视为科学和艺术。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积极拓展反思的深度广度
教学反思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教学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的结构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嗦,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师生观、知识观、评价观,也表达着教师的智慧素质。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则是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随着反思在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
四、为教师反思创设有利的环境
一、以“广泛阅读”为载体,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这样评价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这句话略显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读书少。体育教师读书少,眼界不够开阔,理论水平不够高,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读书多了,眼界开阔了,理论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多读书,广泛阅读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和源泉,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1.读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事件的深入分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同时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比如,读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来解读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品名师课堂艺术
除了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体育教师还要读人,品各类刊物中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等。
我市的体育学科教育相对于体育教育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杭州……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培养的学生素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们设计的课堂,才能在本质上迎头赶上,减少差距。笔者几乎用心研读每期的《中国学校教育》《体育教学》等刊物,书本比较全面地展示各地优秀教师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教材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无论是现在教师极少关注的广播操教学,还是似乎早已被遗忘的队列教学……还有耳目一新的创编游戏。书本以名师视点阐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接着以精彩的课堂案例加以点破,最后通过专家“深度对话”为我们作引领。令笔者爱不释手。
体育教师如果能长期接受先进理论的熏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就会游刃有余,进行反思时就会更加精辟、独到!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增强体育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
体育课堂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因此,提倡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小学体育教师打好课堂成功战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查缺补漏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一个微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效果等都了然于胸,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顺利而且高效地进行。
初步撰写完教案后,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仔细自我发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通过备注的形式标注在教学设计空白处。如,教师在前滚翻教学时,课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团身紧、滚动圆”的技术动作掌握上有难度。教学时,设计了“看谁最有本领”为主题的夹绳子练习,要求作一个前滚翻同时绳子夹在腹部、下颚不脱落,此时,孩子们兴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领,练习时自然地团紧身体,既减少学生无效、盲目作前滚翻的过程,又使整节课融会贯通,充满新知学习的巨大快乐。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体育教师课前所思、所想。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反思,也是极易被忽视和不值一提的环节。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一个微妙过程。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课堂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地,教学中的“意外”更是层出不穷,因此,给体育教师的课中反思意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怎样应对策略与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开课上,李老师在场地上用小垫子摆成了一个半圆,准备课堂练习用,正在做准备活动时,忽然来了一阵风,把摆好的垫子全刮乱了。听课的老师想上前去帮忙,都被上课老师婉言拒绝了。只见他用口令指挥学生两人找一块垫子围成一个半圆,并把刚才的准备活动全部改成坐在垫子上做,虽然动作有点简单,但学生对这种新的练习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李老师在突发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着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彰显了李老师过人的课中反思能力。
3.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想的小学生。教学内容的完成高效与否,往往由小学生身心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所以,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教师预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课授完后,做到每课必思、每课必想,需要教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课堂出现的闪光点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剖析、思考,设计新教学,以增强实际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水平的目的。A.反思成功之处:一节课上完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情境创设;有效的课堂组织;及时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B.反思不足之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对待。如:教学时比较顾及离教师比较近的孩子,而那些离教师比较远的孩子就会被忽略;教师的示范面没有充分考虑全体学生;队伍的调整很繁琐;各环节时间上没掌控好;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手段不恰当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C.反思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反思一下自己对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课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对学生学情和已有知识是否了解。抓住学生的困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判断问题难度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然后对症下药,今后教学效果定会十分明显。D.反思教学中学生创新性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体育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独特见解,并将学生的好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可打破教师固有的思维定向,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E.反思教学再设计: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就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各环节下次的教学思路,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教学艺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以“教研活动”为纽带,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随着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区里区外大大小小的教研会轮番上演着,以教研活动为纽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交流等,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1.专家引领,共同反思
专家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们的课堂,他们的阐述不仅在理论上支持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体育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细心体会,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取其精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在平时的区内各种教研会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一线专家,如体育教研员、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需要教师自己学会多请教、多学习,才会有专家和教师的语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长。如每次的区内体育教研会,教研员会前布置教研任务并安排几位有着非常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观察团。观察团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练习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练习时间和次数等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要求每位听课老师撰写听、评课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进行总结和引领。这样,课堂中存在我们教师心中的疑难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烟消云散了。看来,我们的想法毕竟粗浅,离不开专家的引导。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光靠个人的独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同伴交流时的表达可以让思考的问题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从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和再思考,又可以随手记在课本或者教案的旁白处。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对教学反思的提炼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