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范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1:1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技术 专利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energy consumption in short supply is more serious, coupled with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more prominent.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the dilemma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order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lve the dual problem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launched new energy vehicles to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ergy shortage of the dual pressures of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Therefore, new energy vehicles launched not only i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wise and also th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towards the road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a smooth and healthy, for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patent research has very realistic significance, pat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to 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lso has very important role.

【Keywords】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patent

随着近些年来,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世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上世界环保组织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受到了行业发展与社会上资源分配发展的重视。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的展开了研发与实践。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种类,以及技术成本,技术成熟度,动力燃料的选用上,就各国的发展水平来看,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故此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研究,制定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发展路线,对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环保节能型能源汽车转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除了我们常见的以混合动力为能源的汽车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类型的其中一种之外,以燃料电池、氢发动机为能源的,还有像用太阳能的纯动力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其中一种类型。目前主要推广和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前许多城市的公交车大部分都是使用混合动力型的新能源汽车,此类新能源汽车依然会采用传统的燃料,但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的消耗还配备了电动机或是发动机,混合动力型的新能源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柴油混合动力型能源车和汽油混合动力型能源车两种。

(2)相对混合动力汽车而言,纯动力型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的电力驱动,在市面上此类型的大部分车辆是直接使用电机驱动,但也有将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或是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

(3)主要以甲醇,氢气等作为主要燃料,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此类汽车称为燃料电池汽车。

(4)以氢气为汽车燃料的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称之为氢动力汽车。

(5)而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称其为燃气汽车。

(6)我们常说的酒精汽车指的就是采用乙醇作为燃料的汽车,故此该类新能源汽车还可以称为生物乙醇汽车。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相比传统汽车的尾气会给环境带来重大的污染,造成能源短缺等弊端,新能源汽车以其具有的可持续性,高度清洁等特低昂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对象。表1,表2是对各种燃料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行驶相同路程消耗的燃料体积的分析:

表1:各种燃料温室气体排放(CO2当量)比

燃料 柴油 汽油 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 液化天然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 乙醇

当量比 100 96-114 96-132 127-129 109-143 109-143 135-155 154-174

表2:行驶相同路程消耗燃料的体积比(MVEG循环)

燃料 柴油 汽油 二甲醚 液化天然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 乙醇

体积比 1.0 1.8 1.7 2.0 5.0 2.4 2.5

通过表1,表2表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性、节能性较传统汽车较优。以下是关于它们运用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的定性分析:

表3:汽车代用燃料的发展前景

燃料 2000-2005年 2005-2010年 2010-2015年 2015-2020年

LPG 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放缓

CNG 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 市场份额增加放缓

甲醇 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增加 因毒性问题发展前景不乐观

乙醇 作为醇燃料有一定市场份额;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的使用量增加 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中使用量继续增加;作为醇燃料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农业水平 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中使用 作为含氧化合物在汽油中使用

合成燃料 进入市场 成本降低 市场份额增加

二甲醚 进入市场 成本降低 市场份额增加

生物柴油 进入市场 发展前景取决于农业水平

表3可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客观。

3 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现状

在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汽车工业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世界汽车格局也将随之大洗牌,纵观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状况,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研究方向,为该新兴领域的技术发展奠定条件基础。

3.1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状况

截至11年的3月份,全球范围内有关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中,混合动力型新能源汽车扎UN离身躯达到了38716项,纯电动汽车专利的申请量则是19812项,而燃料电池类的新能源汽车申请量则为21130项。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混合型动力汽车的专利申请量在持续增长,从90年的71项增长到08年的8656项,增幅达到了122倍,且年均增长率保持稳定,从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的申请量中不难看出目前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阶段。

而纯电动型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从06年起,也迎来其第三次的高速增长期,即使在专利申请公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在2009年还是创下了申请量为1748项的历史新高,向社会表明了纯电动型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在往后的发展中人能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相对前面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发展情况,燃料电池汽车专利申请量的增长在经过了98年到04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面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调整,发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技术瓶颈的限制,故此燃料电池汽车的年专利申请量出现了稳中有降的情况,但大致还是能保持在2500项左右。

3.2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现状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得知,近几年中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飞跃,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11件,与德国、韩国并列全球第3位。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新近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力度,按“十二五”规划、863规划、科技支撑计划,安排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项目39个,投入经费超50亿元,重点支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

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申请面对的困难

根据GSIP在国内的一份调研结果中得知,就目前我国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质量,和专利信息的利用能力,专利整体布局等各个相关层面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导致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发展停滞不前。

4.1专利“含金量”较低

在GSIP的调研中得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其中一项领域里,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远不如国外,即便在近些年里,国家在专利申请这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也推动了国内企业在技术专利申请上数量的增长,但对于国际组织间注重发明专利方面上的申请,我国的专利申请是远远还达不到要求,据分析我国在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方面中的专利申请比例占据了80%,而相对“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仅仅只是占到了20%。由此可以看出,专利“含金量”较低,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申请走向国际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4.2专利信息利用率不高,且专利保护能力相对薄弱

北汽福田是一家很早就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但其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在专利信息利用率的问题上还是指出:“我们希望有关机构能定期提供新能源领域专利数据信息资源,使国内企业更快地了解到国外优势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缩短研发水平距离。”

除了在专利信息的利用能力上有待提高,对于专利的保护能力也是有待加强。因为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投入不足等让企业在专利保护上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阻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发展。

5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保护策略

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条件下,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利研究,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个新兴领域中的自主创新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保护的主要策略:

5.1充分利用专利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专利法新修订中的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实施强制许可的行为,第一种情况是专利权被滥用的行为,第二种是反垄断法规制的行为。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注意,在获得专利后需要技术实施获得专利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专利法律法规对技术专利进行保护,防止被他人提出强制许可申请。

5.2主动研发,以专利去争夺市场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应该从传统汽车行业的跟踪创新模式中走出来,积极研发,以增加原始性的创新成果,提高核心专利的占有率。与此同时管理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以及专利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占在经济前提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多地多国申请技术专利,以专利争夺市场,积极保护自主研发的技术,让创新的成果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5.3建立专利池,以共享机制推动企业间的合作

分析当前国际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不难看出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以及关键技术的掌握上都远远超出了国内的水平,而且部分专利壁垒已渐渐的形成。为了避免国内汽车企业在专利问题上遇到孤军奋战,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池,制定合理的专利共享机制和防御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降低交叉许可成本,为企业面临的专利纠纷提供谈判筹码或应诉武器,达到共同防御国外大企业专利侵扰的目的,同时还能加强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增加专利申请“含金量”和专利申请的技术资本。

6结语

伴随产业向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毋庸置疑会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研究,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的主要保障,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自主创新研发的动力,是维护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利益的主要手段。采取有效的技术专利保护策略,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成果加以保护,提升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提高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健康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叶玲,杨志伟,李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J].北京汽车,2012(06).

篇2

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

2012年3月,国务院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从技术层面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规划提出总体发展路线:“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十二五”将是以汽车电控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相结合为标志的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期。规划还在此战略下,推进“三纵三横”的基本研局,在“三纵”方面,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特殊类型继续独立作为一“纵”;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在“三横”方面,“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下面我们就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业(代表:创业团队清华“科易动力”科技公司)、学业(代表: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大四毕业生张明慧)以及企业专家(代表:“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高校专家(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孙丙香)等四部分,全方位解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电动汽车产业化年代表:

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

篇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9

1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本历经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主要的三大电子技术即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2014年全国共生产8.39万辆新能源汽车,建成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对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应该在资源、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例如在燃料电池汽车用发动机上,国内功率35-50kW明@低于国际水平的90-100kW。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稳步推进中,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与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研发,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考验。

2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知识,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调试和检修、车辆性能的检测,对于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这缩小了学生就业的范围,违背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传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以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单一从事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电子产品,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方面,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基本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内容,当前我们所需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要面向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相关领域,也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定位改革。

3汽车电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特点主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汽车应用后市场,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充电桩检测与维护、汽车配件与物流等相关工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内容知识,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中体现出来。

3.1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适应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生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创新的培养,即授之以渔。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明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是使学生未来能够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还了解甚少,说起某些国产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还嗤之以鼻,因此,让学生认识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所在有很大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憧憬,要满足学生在今后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又要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3.2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要求的深入分析,对于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从业情况来看,一部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人员,他们要求对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一部分成为汽车检测维修售后人员,他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知,了解汽车油改气的原理。对于另一部分成为汽车销售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熟知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新性能新指标,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及特性有所了解。针对汽车电子技术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来设置专业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为例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养计划需要包括:相关机械图纸认知、汽车零部件结构的拆卸组装、电气设备常识、电机构造及维修等方面,此外对混合动力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营销等需要具有一定的常识了解。对相关行业典型知识理论进行符合教学进度的施教,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课程进行由简至难的过程施教,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进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4结论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以就业为导向,与汽车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培养出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苟春梅,吴民.浅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7275.

篇4

裁员减薪、电池“自燃”遭弃传闻、限售股遭高管套现4亿元、A股H股股价双双创出新低,比亚迪在困境里越陷越深。

十几年间,从“电池大王”到“汽车狂人”,再到“新能源之梦”,比亚迪曾一帆风顺。自2008年年底推出双模电动汽车F3DM后,比亚迪开始介入新能源领域,提出了三大绿色梦想,即太阳能电站梦想、储能电站梦想和电动汽车梦想。它也由此成为创新的典范、资本市场的宠儿,其股票被“股神”巴菲特看好并持有。

然而自2011年,比亚迪IT、汽车、新能源三大板块业绩全部下滑,经营再难乐观,而新能源产业迄今未能带来收益。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需要大规模投资,但收入和盈利下滑,比亚迪的财务负担日益沉重。重新审视比亚迪的发展路径,可以得到一些教训:

第一,误判行业发展前景。比亚迪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判断过于理想化,认为全电动汽车技术将很快取代电汽混合技术,从而押宝前者。从现在的行业发展来看,混合动力还是比较主流和经济可靠的模式,而不是比亚迪的“弯道超越”战略所采用的全电动模式。

在行业主流技术发生跨越性变化的当口,对新兴的技术趋势做准确的判断,至关重要,却非常困难。目前来看,全电动汽车的技术范式并不成熟,相对于更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全电动汽车在可靠性、大规模市场应用、产业系统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如果说比亚迪是对新技术太乐观,那么TCL当年收购汤姆逊电视机业务的挫折,则是对平板电视技术的成熟速度,做了过于保守的估计。由于认为CRT技术还将主导消费市场若干年,TCL希望通过收购汤姆逊来获得CRT市场的规模优势。而当行业快速转向平板电视市场时,TCL陷入困境。

第二,“补短板”忽视发展持续性。企业发展强调路径依赖,经营能力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形成的。比亚迪拥有领先的电池制造技术,在王传福看来,移动充电电池的下一个最大的市场,无疑是汽车。汽车能源向电力转移是未来的大趋势,而阻碍电动汽车商业化的问题主要不是汽车制造,而是电池性能和造价达不到要求。既然比亚迪拥有电池技术这把潜在的“金钥匙”,而汽车制造这个能力“空白点”可以用收购来弥补,这样收购秦川汽车似乎顺理成章。但是,汽车毕竟是一个高技术、高竞争、高门槛的行业,希冀用收购一家三流公司就补上短板非常困难。

第三,路径设计步骤太长、太复杂。企业战略强调可实现、可控性,如果战略规划的太复杂,内生性风险会呈几何倍数增加,不可控性也越来越大。比亚迪的战略路径是一方面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快速掌握传统汽车技术,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做好电池业务,继续研发电池储备技术。等待市场机会成熟,将汽车和电池技术进行融合,着力发展全电动汽车。比亚迪的战略路径设计步骤太长、太复杂,最后“成功会师”需要诸多内外部条件的配合,大大增加了难度。

篇5

[关键词]混合动力 排放 动力 过渡

中图分类号:U469.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149-01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的模式,只有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混合动力分为常规混合动力(Hybrid Electric Vehicle 能源来源只有汽油,不可以充电,电力主要来源于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插电混合动力(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既可以想纯电动BEV一样纯电行驶,也可以像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一样电力来源于燃油,不消耗蓄电池的电量行驶,还可以同时消耗燃油和蓄电量行驶,可以看做BEV和常规混合动力的和成品)两类。下面对常规混合动力发张状况进行分析。

1.常规混合动力的现状及优势

1. 和纯电动车相比,没有续航问题,跟传统内燃机车一样,没有油了就要去加。相反,因为更省油,同样的邮箱大小可以比同类的行驶续航能力更长、距离更远。

2. 和传统内燃机相比,油耗低,而且维护费用低(刹车能量可以回收,刹车片的磨损很慢,普锐斯是10万英里换一次刹车片,内燃机因为不一直用,而且多工作于最优工况下,磨损也是很小的),但同时因为常规混合动力车的电力主要来源于随时发电或滑行、以及制动能量的回收,不需要大电池,而且只要浅充浅放,一般保持电池的电量在30%-80%之间,电池的成本降低了,而且质量轻,寿命也加长,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很低,随之电池带来的额外污染也小,更环保。

3. 相比传统汽车,在汽车行驶效率最低,油耗最高、污染最严重而且危害最大的市区低速和拥堵的路段主要以电动机为主,安静、平顺,且大大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4. 在汽车性能方面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电动机成本较低,因此可以通过多增加一个电动机来实现四驱,成本比一般的四驱结构的车低。也可以通过电机和内燃机同时工作而带来更大的动力(因为常规混合动力电池的蓄电量比较小,不能持续的输出电力,所以在汽车提速时有利于加速)。

5. 技术跟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与传统内燃机的相容度最高,使用者基本不需要改变额外的使用习惯,也不需要建立额外的基础设施,容易被大众接受

2.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中的劣势:

1. 丰田普锐斯的目标是每一代降低3mpg(每加仑汽油车行驶的英里数),但是知道MPG的计算原理,就能明白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的油耗只能是越来越低,未来就会达到一个瓶。不能完全摆脱使用化石燃料,只能大大降低,不能完全解决。

2. 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在低俗时虽然也很平顺、安静,但毕竟内燃机还是会不时介入,平顺安静的程度还是无法跟纯电动BEV相比。

3. 电池的容量有限,匹配的电机也有限(防止电量迅速耗光),在需要高强度的时候内燃机仍然需要介入,其响应速度和瞬时的扭矩无法达到纯电动汽车一样迅速;在性力方面,无法持续提供电力,性能上的可能性少于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4. 常规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增加电池组,一是增加了制造成本,二是少了增加重量,增加了汽车的负载,三占用了汽车的体积,相应的减少了空间。

5. 技术上复杂程度,高于传统内燃机,也高于纯电动车。

6. 汽车保养维修方面,结构组成比一般传统的内燃机复杂,因此维修费用和人才的培养的 方面要更专业。

3.未来可能有利的变数

1.化石燃料在其他领域如发电、化工方面可能因为核电、新材料的发展而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减轻化石燃料的压力,使得混合动力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改善就足以将化石燃料的可使用时间延长到不在是人类社会优先解决的问题地步。

2.在全球农业土地利用上出现突破(比如大量非洲土地得到开发,或者部分低产量可以自持的畜牧用草地改为种植业用地),盛值燃料产量增加,内燃机的燃料来源问题得以解决。

3.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受挫折,混合动力因为已经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存留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4.政府政策偏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4.发展前景展望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提高燃料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因而极具发展前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汽车的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同时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分吸取了电力/热力系统中最大的优势:在远途时使传统内燃机,在城市和过渡阶段时使用电动机。如果调配合理的话,电力和内燃机的配合使用,将很大程度地降低汽车的耗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并同时提高驾驶乐趣,改善车辆行为。与传统型汽车相比,HEV 可以确保具有同等的性能和优势,而在节能和排放上胜出一筹。HEV 的电压和功率等级与电动车类似,但蓄电池容量大大减小,因而其造价成本低于电动汽车。就目前来说,HEV 的价格比传统汽车高出20%左右。降低成本是提高混合动力系统竞争能力的努力方向。相信随着HEV的推广和普及,生产批量上去后,其价格将逐步接近传统汽车。当前HEV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还很多,但随着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努力,这些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尽管从长远来看只是一种过渡车型,但HEV 在近20~30 年内会很有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欧、美、日的汽车生产商已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控制策略,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将HEV 产品化,并具市场规模。汽车行业专家预言,不久的将来,新生产的汽车中HEV 将占40%以上。

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单位的起步研究工作正在展开,国家科技部已将其作为“十五”863 重大专项的内容。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有补助政策,如上海市场一律可获‘免费沪牌’”,也许这也为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跑”提供了可能。相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混合动力汽车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万沛霖“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

[2] 孙逢春“电动汽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6

[3] 李槟、陈全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池的研究”汽车技术1999.10

[4] 陈全世“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的放电特性研究”汽车技术1996.8

[5] 宋慧“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汽车电器2000-1

[6] 李槟、陈全世“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刻不容缓”汽车技术1999.5

[7] 宋慧“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式和控制策略”世界汽车2000.7

[8] 于秀敏、宋占伟“混合动力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汽车杂志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