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1:16: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饮食的调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Zhongshan City pregnancy eugenics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in the health examination.Method:A total of 1000 cases of registered population and transient population family planning couple were selected from Zhongshan City,referred to“about undergo pre-baby eugenics health education for pregnant couples questionnaire”,pre-baby eugenics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ealth exam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98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totally recovered,the recovery rate was 98.60%(986/1000).Health education in pregnancy health inspection object were mainly in 20-40 years old,professional,high school or above,eugenics health education existing way of promotion werelectures,Internet,television and newspapers,understand and accept to eugenics health education project consciously or passive consulting service check,to gain higher expectation eugenics health knowledge,attitude toward the experience in the family planning personnel,professional and obtained satisfactory evaluation.Conclusion:Through health knowledge lecture,personalized health guidance,video health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n publicity column,outpatient health counseling and follow-up education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family planning couple's concept of eugenic and superior nurture,reduce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
【Key words】 Pregnancy eugenics; Health examin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Survey
First-author’s address:Population &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52845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38
国内每年出生缺陷新生儿约有90万,占全部新生儿(1600万)的5.63%[1]。中国出生缺陷的发生比例接近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比例[2]。中国出生缺陷发生呈增高的倾向,其中广东省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地区[3]。为了预防出生缺陷与改善出生质量,2013年全国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本研究探讨中山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方面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夫妇500对,同期选取广东省中山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夫妇500对,共1000对夫妇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广东省中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统一标准化设计制定的关于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待孕夫妇的调查问卷,全部调查员均经严格统一的培训,调查前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详细解释调查表各项内容,并嘱咐调查对象需在彻底理解调查表各项内容后独自填写。全部调查对象自填或自述代填方式实施现场调查,共回收986份有效问卷调查表,回收率98.60%(986/1000)。
1.3 护理方法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健康知识讲座,个性化健康指导,视频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栏,门诊健康咨询与随访教育。
1.3.1 健康知识讲座 根据孕前检查人员的不同需求,每4周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讨论、提问与多媒体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科学减肥、乳房保健与月经期保健对优生的影响。
1.3.2 个性化健康指导 根据育龄夫妇的年龄、职业与文化程度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准确与耐心解答育龄夫妇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孕前健康教育指导。
1.3.3 视频健康教育 孕前检查者可于孕期检查候诊期间免费观看优生优育视频,循环播放,定期更新视频内容,使孕前检查者熟悉掌握孕期的全过程。
1.3.4 健康教育宣传栏 在候诊大厅处建立孕前健康教育宣传栏,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与宣传小册子,及时更新与补充健康宣教的相关内容,使孕前检查者熟悉掌握孕期的相关知识。
1.3.5 门诊健康咨询 为育龄夫妇设定孕前健康咨询门诊,并提供专门的咨询电话,护士针对性解答孕期健康相关问题,使育龄妇女形成优生优育的观念。
1.3.6 随访教育 通过采用不定期问卷调查、学习与电话回访等方式追踪孕前健康检查者的情况,确保孕前健康检查者获得充足的孕前与孕期保健知识,并耐心听取孕前健康检查者的意见,纠正不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孕前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以20~40岁、有职业、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且孕前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对象均对优生健康教育现有的宣传推广方式了解并接受,对优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自觉或被动咨询检查,对获得优生健康知识的期望值较高,获得优生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为讲座、网络、电视与报纸,对基层计生人员经验、专业与态度的评价较为满意,见表1。
3 讨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健康教育是通过不同途径向计划生育夫妇提供科学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强化育龄夫妇对出生缺陷的预防意识,协助育龄夫妇建立“健康环境、健康行为、健康饮食、健康婴儿、健康父母”的预防观念[5-7]。通过健康检查、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与健康知识讲座等途径逐渐完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健康教育[8-9]。
关键词:银行员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由于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势必给银行工作人员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市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现对我市银行员工进行心理普查,旨在为提高我市银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给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选取我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银行400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14岁。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本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划分为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饮食,这十个因子能较全面的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以总分、阳性因子均数及各因子分作为检测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3.数据处理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P< 0.05或P< 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德州市银行员工在SCL-90各因子项目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n=3844)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银行员工除强迫因子、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并且差异显著(P< 0.05或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论
参与调查的德州市银行员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四、讨论
1.银行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差
本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银行员工除强迫因子、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从事此项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这可能驱使银行员工越来越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对于自身的头痛、失眠等身体不舒服的症状越来越关注,从而使躯体化这一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和银行的考核制度让员工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由于工作环境和考核制度的特性使得员工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疏导,这就可能影响员工间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员工的睡眠和饮食;(3)畏惧心理,部分员工对于银行的快速发展、任务重、高指标感觉困难多、压力大,力不从心,心理不能适应,感到畏惧,进而产生敌对和恐怖情绪,这也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4)厌倦心理,部分员工长期从事柜台一线工作、业务管理或者业务推广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与数字和同一业务打交道,感到工作和生活单调,枯燥无味,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进而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科疗养在职干部346人,均为男性,年龄30~55岁。经体检评定为亚健康状态者117人,占总人数的33.8%。
1.2亚健康诊断标准①躯体症状:头疼,失眠,脱发,常感疲劳乏力,休息后不缓解。②心理症状:容易激动、烦躁或抑郁,记忆力减退。③各种能力与活力下降:工作能力、生活能力降低,办事无激情、无热情。④抵抗力降低:易感冒。⑤各种检查数值处于偏高状态,如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肝功等。其中有任何一项异常者,即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
1.3饮食与运动特点调查对117名在我科疗养的部队在职干部发放“饮食运动习惯调查表”,主要内容:①对健康和亚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②平时的饮食习惯与特点。③喝酒与抽烟的情况。④每天运动情况。⑤自觉症状。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表1~2)
3讨论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如脂肪肝、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早期状态。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症状, 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免疫功能低下[2]。本文调查中发现,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在亚健康人群中占比例较高,与其他症状比较P
本研究旨在观察生活方式在亚健康人群中的特点。一般认为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在亚健康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长期暴饮暴食、酗酒、抽烟多、运动少,易使机体的代谢机能受损,从而导致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升高,严重的将影响心、脑、肾、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进入不可逆转的疾病状态[3]。我们调查结果发现,以荤食为主的高热量饮食、参加宴请多、酗酒、抽烟多、缺少运动锻炼等,在亚健康人群中的比例要高于一般人群(以上因素两组对照P值均小于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提醒我们在对亚健康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时,要重视对生活方式的干预。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对亚健康人群的护理工作重点是早期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亚健康人群健康的饮食,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根据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强度计算出合理的热卡摄入量,并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应用。二是教育亚健康人群要学会调整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正确对待压力等。三是及时调整工作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四是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都要保证一定强度的运动量,并持之以恒,形成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五是指导亚健康人群戒烟、限酒。吸烟对人体各系统有害,嗜酒、醉酒、酗酒也会损害心、肝、胰、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上几点在亚健康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护理与早期健康教育,阻止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强.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4-2515.
[2]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9):758-759.
【关键词】 饮食习惯;流行病学因素;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 817(2007)10-0920-02
中学生的饮食行为不仅与其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健康。为 了解南京市青少年饮食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笔者于2005年对南京市21所中学开展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现对其中饮食行为资 料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区县、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南京市抽 取初中9所、高中9所、职业中学3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级,选中的班级所有 学生均参与问卷调查。共调查中学生4 018名,获得有效问卷3 879份,问卷有效率为96.54% ,其中男生1 951名,女生1 928名;初中生1 621名,高中生(包括职高学生)2 258名。
1.2 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 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后,调查对象匿名自填,并当场收回。
1.3 内容 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父母亲学历、家庭成员组成、学习成绩等; 过去30 d内喝汽水饮料频率、过去7 d内在西式快餐店吃饭的天数、过去7 d内至少喝了1杯 牛奶的天数及吃早餐的天数等饮食行为。
1.4 数据处理 资料整理分析前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问卷。不合格问卷指 问卷中有关性别、年龄未回答以及有逻辑错误,或回答项目缺失20%以上者。
将过去30 d内每天至少喝1次汽水饮料、过去7 d内至少有3 d在西式快餐店吃饭定义为不健 康饮食行为;将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牛奶和吃早餐定义为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数据采用Epi Data 3.0软件录入,并用SAS 8.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学段和性别中学生饮食行为 见表1。
过去30 d内每天至少喝1次汽水饮料的报告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16.9,P <0.01),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χ2=36.9,P<0.01);过去7 d内至少有3 d 在西式快餐店吃饭的报告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5.20,P<0.05),初中生显 著高于高中生(χ2=7.12,P<0.05);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牛奶的报告率 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χ2=67.66,P<0.05),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中生显著高于初中生(χ2=5.20,P<0.05 ),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中学生饮食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2。
2.2.1 饮食行为与母亲文化程度的关系 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增高,中学生 过去7 d内至少有3 d在西式快餐店吃饭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和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牛奶的健 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均显著上升(χ2=28.3,303.6,P值均<0.01)。母亲文化程度 初 中及以下的中学生过去7 d内每天至少喝1次汽水饮料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最低,为15.5 %;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中学生最高,为19.2%。中学生母亲不同文化程度过去7 d内至少 有5 d吃早餐的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饮食行为与是否寄宿生的关系 寄宿生2种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均 显著低于非寄宿生(χ2=10.9,33.3,P<0.01);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吃早餐的 报告率寄宿生显著高于非寄宿生(χ2=4.8,P<0.01),但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 牛奶的报告率显著低于非寄宿生(χ2=177.7,P<0.01)。
2.2.3 饮食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饮食行为较学习成绩 差的学生健康,随着成绩的好转2种健康饮食行为的报告率均呈显著上升(χ2=24.9, 26.0,P<0.01);过去30 d内每天至少1次喝汽水饮料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显著下降( χ2=25.2,P<0.01),但不同成绩的中学生在过去7 d内至少有3 d在西式快餐店 吃饭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4 饮食行为与学校类型的关系 重点学校中学生2种不健康饮食行为报 告率均为最低,其中过去30 d内每天至少1次喝汽水饮料报告率显著低于普通和职业中学( χ2=26.5,P<0.01),2种健康饮食行为重点学校中学生报告率最高,显著高 于普通和职业中学(χ2=59.6,13.3,P<0.01)。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学生各种 饮食行为报告率相差不大。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中学生膳食营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汽水饮料和 西式快餐的偏好等不健康饮食行为已引起大家关注。汽水饮料和西式快餐是高能量、低膳食 纤维食品,经常食用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 行为较为普遍,初中生每天喝饮料的比例已高达20%以上,1周内至少有3 d在西式快餐 店吃饭的比例达6.1%,明显高于1999年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食用西式快餐现况调查结果(每月 食用4次以上的占2.9%)[1]。说明城市儿童少年食用西式快餐的频率呈快速上升趋 势。
多喝牛奶和吃早餐对青少年健康有益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 学生食用牛奶和吃早餐的比例尚可,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牛奶的比例在50.0%以上、吃早 餐的比例在90%以上,但1周内吃5 d及以上早餐的比例仍低于李艳平等[2]的调查结 果。 因此还需重视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喝牛奶和吃早餐的比例,保证 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促进健康。
饮食行为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母亲在孩子食物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3-4] 。调查结果表明,母亲文化程度与中学生饮食行为关系密切,有大学或以上学历母亲的中 学生尽管喝牛奶的比例最高,但吃西式快餐的比例也最高,达9.1%,喝汽水饮料的比例 也不 低,说明西式快餐和汽水饮料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还未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家长营养知识 普遍缺乏,需加强营养教育。
调查还发现,学习成绩好及重点中学的学生饮食行为总体上较学习成绩差及普通和职业 中学的学生健康。一方面说明学习成绩好及重点中学的学生各方面的行为更为规范;另一方 面,健康的饮食行为对青少年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寄宿生由于学校管理较多,饮食行为容 易 引导规范,不健康饮食行为显著低于非寄宿生,但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牛奶的比例偏低, 仅为36.7%,因此,学校还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供应,提高学生 的奶类摄入量。
根据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饮食行为问题,应提高家长对西式快餐和汽水等软饮料健康危害的认 识,重视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重点针对普通、职业中学开展有效的营养干预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吴瑾,马冠生,胡小琪,等.我国4城市儿童青少年食用西式快餐现况调查.中国学校 卫生,2000,21(4):244-246.
[2] 李艳平,胡小琪,马文军,等.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度和肥胖率关系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0-12.
[3] 李晓玲,黄振辉,谢国辉,等.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调查.预防医学 情报杂志,2002,18(2):134-135.
[4] 范新宇,龙.儿童饮食行为与其父母的影响作用.中国校医,2005,19(3):328- 330.
【关键词】 饮食习惯;饮行为;乳制品;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G 4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582-03
中学生的饮食行为包括不健康饮食行为(主要指可导致超重、肥胖的饮食行为,包括喝软饮料、吃甜点和西式快餐)和健康饮食行为(主要包括喝牛奶和吃早餐)[1]。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过多而健康饮食行为过少的形势不仅在发达国家流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也不少见[2]。这种变化随我国经济增长和都市化速度加快,已引发城市中学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3],如超重与肥胖、营养缺乏症、不良饮食习惯[3-5]等。近年来,我国城市中学生饮食行为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6],本文对北京市和河北省城市中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中学生饮食行为的差别,为制订相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5年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在北京市及河北省分别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共18 259名城市中学生,不记名自填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主要指标包括不健康饮食行为(喝软饮料、吃甜点心、进出西式快餐店的频次)、健康饮食行为(喝牛奶、吃早餐的频次)、社会人口学指标(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等)。其中北京10 233人,河北8 026人;母亲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的分别为1 592,4 762,7 597,4 193人。
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中学生饮食行为比较 见表1,2。
北京中学生每天喝饮料1次以上、每天吃甜点1次以上、每周吃快餐1次以上不健康饮食行为和每天喝牛奶1次以上的报告率都高于河北城市中学生(P值均
2.2 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母亲教育程度不同,中学生各种饮食行为报告率也不同(P
3 讨论
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河北省,但在地理-生态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两地差别不大。对比研究北京市和河北省城市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可大致了解我国北方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提示,北京市中学生早餐行为与河北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他饮食行为报告率北京均高于河北。这与发达国家研究结果相反,与其他经济转型期国家一致。国外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中学生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少,健康饮食行为多[7]。在经济转型期国家,发达地区无论不健康饮食行为还是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都高于欠发达地区[8],这种差异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9]。在发达国家,市场化商品生产链使得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种食物都很丰富,价格相对较低,易导致超重肥胖的饮食行为泛滥[8]。这种情况下,健康饮食意识对人们的饮食行为影响非常明显。而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人们饮食行为的制约作用更为直接。西式快餐、牛奶等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起来的食物价格相对当地收入仍较高,各种饮食行为在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人群更常见[10]。虽然这部分人群各种食物的总体摄入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但增幅很快,尤其是易导致超重肥胖的饮食行为更为明显。但与此同时,健康意识没有同步提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健康饮食行为不断增加的同时每天吃早餐等健康饮食行为却没有得到强化。社会优势群体的这些行为通过榜样作用对欠发达地区人群产生影响[11],使不良饮食行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向更多的人群蔓延。这种形势下,在转型期国家全社会开展健康饮食干预,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工作非常迫切;否则,不健康饮食行为的泛滥将影响人们的健康。
本研究还发现,母亲文化程度越高,中学生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饮食行为也越多。按母亲文化程度分层,北京中学生各种饮食行为报告率高于河北(早餐除外)。这与发达国家研究结果不同,但与其他转型期国家一致[12]。母亲文化程度对孩子饮食行为的正面影响作用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证实[7],在发达国家表现尤其明显,如在哥斯达黎加,母亲文化程度越高,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越多[13]。但是在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中学生群体中,母亲文化水平的影响力变小,甜点、软饮料等饮食行为普遍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中学生多,健康饮食行为少[12]。母亲高文化水平与高社会经济地位有一定关联,但母亲文化程度对中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不如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大[12]。这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单纯针对中学生或家庭的饮食干预是不够的;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随社会经济发展而致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饮食干预应结合目标人群的特征进行,目标人群为中学生的干预措施尤其如此。研究提示,初高中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比较普遍,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不同地区,重点干预的对象应有所不同。在河北,城市初中男生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饮食行为都比高中常见;初中女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报告率高于高中。河北城市初中生比高中生更应引起重视。北京的情况则不然,男生很多饮食行为都不存在初、高中之间的差别,女生不健康饮食行为也没有显著年级倾向性。北京初高中生饮食行为都应重点干预。这种差别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在不同社会环境影响下,社会化进程不同[14],而体现于不同的饮食行为。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增加,但健康饮食行为没有强化。在转型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城市中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大于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国家应该尤其注意加强对人们饮食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具体干预措施应结合目标人群的特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相应措施,以提高全民健康饮食意识。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 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2005调查综合报告.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1-62.
[2] SCHNEIDER D.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adolescent nutrition. Soc Sci Med, 2000,51(6):955-967.
[3] DOAK C, ADAIR L, BENTLEY M, et al. The underweight/overweight household: An exploration of household sociodemographic and dietary factors in China. Public Health Nutr, 2002,5(1A):215-221.
[4] 陈春明. 对儿童肥胖问题不可坐失良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5-96.
[5] WANG YF, BENTLEY ME, ZHAI FY, et al. Tracking of dietary intake patterns of Chinese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over a six-year follow-up Period. J Nutr,2002,132(3):430-438.
[6] LIEN N, JACOBS DR Jr, KLEPP KI. Exploring predictors of eating behaviour among adolescents by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Public Health Nutr, 2002,5(5):671-681.
[7] SERRA-MAJEM L,RIBAS L,PéREZ-RODRIGO C, et al. Determinants of nutrient intak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ults from the enKid Study. Ann Nutr Metab, 2002,46 (Suppl 1):31-38.
[8] BARRY M, POPKIN. Urbanization, lifestyle changes and the nutrition transition. World Dev, 1999,27(11):1 905-1 916.
[9] KIM S, SYMONS M, POPKIN BM. Contrasting socioeconomic profiles related to healthier lifestyl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m J Epidemiol, 2004,159(2):184-191.
[10]ADAIR LS, POPKIN BM. Are child eating patterns being transformed globally? Obes Res, 2005,13(7):1 281-1 299.
[11]PRTTL RS, GROTH MV, OLTERSDORF US, et al. Use of butter and cheese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A case of contrasting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Eur J Public Health, 2003,13(2):124-132.
[12]da VEIGA GV, SICHIERI R. Correlation in food intake betwee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depends on socioeconomic level. Nutr Res, 2006,26(10):517-523.
[13]MONGE-ROJAS R,NUNEZ HP, GARITA C, et al.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Costa Rican adolescents'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J Adolesc Health, 2002,31(2):2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