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园艺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艺术活动;学生;审美;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26-01
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艺术指各种技艺,即指人们在完成物质生产、社会活动,精神领域中所提出的任务的高超、熟练的技能、技法和技巧。而现代意义上的狭义艺术则是指精神文化或心态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表演、造型、语言、综合的现代意义门类的艺术。如摄影、书法、绘画、舞蹈、歌唱、表演等都是狭义的艺术。本文所讲的艺术活动就是指狭义意义上的艺术,即以精神为主的各种艺术活动。
艺术在现代教育教学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活动的参与也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艺术活动的参与。
一、 参与艺术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性。我国学者曾认为:“借助教学活动过程的审美观,可以给艺术这样的定义:教学艺术活动时通过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和气氛中或得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可见,艺术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参加艺术活动,学生的审美观将得到升华。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如唱歌,在歌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被歌词的动人所感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歌唱,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感受到了乐府的动感和节奏感,进而培养了其灵动性和对音乐的热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审美观也进一步被提高。还有如学生通过舞蹈和体操等艺术活动,可以使肢体的协调性得到锻炼,也使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运动的意义和乐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肢体美和动作美,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鼓励作用。在这些艺术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动作美和肢体美充分展示在了观众的面前,对于追求学习的学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其未来更进一步地学习,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之间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最终有利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 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艺术活动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创造性。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的一种表现过程。艺术的创造是艺术家对现实人与物的一种升华和塑造。因而各种艺术活动也就相应地被赋予了创造的功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艺术活动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实践,同时也是学习主体的实践对象。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从中悟出了一定的规律。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给予了学生创造的源泉,也提高了其创造能力。如通过参加艺术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当前表演的一些技能,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此动作或技能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去联想到另一相似或更好的表演动作,从而使其表演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丰富的表演增强了学生对美的评价和判断,也培养了其创造力。例如,书法活动是一种精神化的典型的校园艺术活动,,学生在学校参加校园书法大赛,即是对艺术的敬仰与实践。敬仰是对观赏和审视者而言,他们感受到了书法所蕴藏的那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感与宏伟气魄。实践性是对于书写者自身来讲,则是提升了他们对书法的认识,结合各种字体,书法者创造了适合于自己的书法形式,体现了其对书法的重新认识与热爱。可见,学校组织的书法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书写者的创造性,增强了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自我认识。
三、 参与艺术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活动不仅是指在校园内所进行的活动,还有一些对艺术本身的欣赏,也是对学生审美力培养的一种表现过程。通过各种野外的艺术品鉴赏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时祖国的栋梁,对其及早地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位社会服务。因此,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艺术活动的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到野外活动,对现实艺术进行鉴赏,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对我国名山名水、宏伟建筑物、精美雕塑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力,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因为这些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引领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对于其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高尚爱国强草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艺术源于生活,它是艺术家们创造力和智慧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创造性、美感性等特征决定它对我们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的审美性和鉴赏力,学校还要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通过对我国传统艺术品的欣赏,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美和创造美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加强其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1996.
关键词:园艺疗法;健康;园林;应用
引言:人们的健康受到病原体、环境、社会、心理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态度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的治疗方式。园艺疗法是指利用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开展各项活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的一种手段,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实施以城市园林为重点的园艺疗法战略,既可改善城市环境,又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还可节省大量医疗费用。本文对园艺疗法的作用、应用形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我国改善市民健康状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为城市园林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园艺疗法的概念
当前对园艺疗法概念的认识,长期以来的观点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对其下的定义: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园艺疗法的概念不断拓展,对象不仅限于上述特定人群,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治疗的方法除园艺操作外还包括利用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健效果。广义的园艺疗法是指利用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的疗法,是治疗与康复的有效手段,包括芳香疗法、森林浴、色彩疗法、景观疗法、光疗、氧疗和声疗等。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
2、园艺疗法的功效
2.1 具备药效作用
由于植物的“尖端放电”和“光电效应”可增加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空气负离子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兴奋和抑制过程正常化。促进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康复。空气负离子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和体液免疫力。某些植物能产生挥发性芳香物质,被人类嗅感之后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可以使神经体液进行相应调节,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分泌系统。许多芳香植物的挥发油本身就具有药效作用,现已被证明,芳香油分子同药理活性物质一样具有确切功效,可被人体吸收并转移进血液中,对人体产生显著作用。
2.2 保健身体方面的的功效
园艺疗法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而且对人们的身体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刺激感官。植物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另外,园林中的虫鸣、鸟语、水声、风吹以及雨打叶片声也对听觉有刺激作用。强化运动机能。在园艺操作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可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退化状况,减少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
2.3 改善市民精神状态
园艺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绿地会给人以安全回归的感觉,有镇静安神作用,消除紧张与急躁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园艺操作可抑制冲动,气味也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美的植物景观激发起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精神境界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利用城市绿地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促进市民间各种交流的产生,可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
3、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应用
多学科、多途径研究园艺疗法养生疗疾的实践体系,将导致人体科学划时代的革命。目前,园艺疗法在国内外应用于庭院和医院等单位附属绿地。笔者认为,园艺疗法可推广至城市园林绿地中,既可改善城乡环境,又可让普通大众保健、疗疾。以下就园艺疗法在园林中应用的意义、应用形式、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3.1我国城市园林中实施园艺疗法的规划策略
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城市园林中,涉及到城市规划、园林、园艺、医学、体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必须由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和规划,为建设这种新型园林形式提供新的规划方法。城市园林应成为保健益体的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的健康状态也应成为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疗养院、医院、居住区附属绿地中,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医学知识、普及园艺疗法的功能及应用,促使市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促进市民充分利用城市园林来改善自身健康状态。
3.2园艺疗法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规划设计方法
(1)改善城市大环境。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创造有效防治和减少各种污染、能对某些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绿地系统,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
(2)创造保健小环境。营造保健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多采用防病、强身、祛病的保健植物,从而使城市绿地成为市民健康的绿色空间。在该类绿地中,使市民消除疲劳,疗病化疾,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来获得身心的和谐健康。如上海徐汇区爱建园住区的环境绿化运用生态学理论建设,以业主的生活、游憩、交往、健身、养心等行为方式为根本。以保健植物为基调树,按照中医五行学说与现代功能、技术相结合,使植物挥发有益健康的气体,形成有规律、有功能的系统,提高保健效能。
(3)创建双重保健场所。户外活动是一种能明显改善健康状态的治疗方法。目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将室外活动空间与城市保健绿地结合,可发挥植物和活动的双重保健作用。该类活动空间的设置以恢复和提高人体机能为目的,使用的对象包括各年龄段、病人和残疾人的全部市民。该类场所一般应选择在与周围服务人群有良好的连接关系,满足一定的服务半径,且背风向阳处。在城市公园、滨水景观带和居住区、医院等附属绿地中应作为设置该类活动空间的重点。活动的安排包括休息、娱乐、交往、运动、健身、观赏、园艺操作等。完善的无障碍设计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某些病人等参与该类场所的前提和基础;活动空间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市民的可达性、人性化尺度、安全性、活动多样性,尤其要注意保健性。同时,要设计好进行各种活动必要的服务设施。
(4)多方面改善市民健康状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对各种疗法组合应用。通过嗅觉吸入芳香物质和负离子、观看自然景观或有疗效的色彩、聆听疗效音乐,配合进行园艺操作或开展健身等活动,在多方面调节人体机能。在进行森林浴时,可结合日光浴、景观疗法、氧疗并开展散步等轻微运动,能增强嗅觉、视觉、听觉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使人心情愉快,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并可增强人体骨骼、关节部位肌肉的灵活性和延缓衰老过程。
(5)科学进行植物配置。植物应重点选择改善环境作用强和具有防病、治病和健身等功能的植物,包括释杀菌、吸收有毒气体、降噪滞尘能力强的植物,释放负离子、芳香物质的植物;同时,植物选材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多应用抗性强、生长健壮、管理粗放的植物;不选用妨碍人们进行活动和对人身体有害的植物。注意保健效果与景观效果相兼顾,通过观光与保健,观光与环保兼优的植物种类,注意不同季相植物合理搭配,不同形态的树种合理搭配,达到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保健功能的显著性。
4、结语
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广大市民服务的。园林主要功能是创造与改善人居环境,必然要担负着改善市民健康状态的功能。人们健康更多依赖于综合利用周围的环境,而城市园林中的自然环境、活动空间必将成为市民改善自身健康状态的重要场所。应用好园艺疗法对改善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艺;昆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99-02
园艺植物昆虫学是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覆盖知识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1~2]。课程理论知识繁杂,园艺专业学生没有昆虫学基础,不容易掌握课程内容。加之大学生们的务实观念剧增,他们认为昆虫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应用性不强,比较枯燥,所以容易产生厌倦,不够重视等现象。
一、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特点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特点。园艺植物昆虫学的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等特点,课程内容包括前期的基础理论内容(总论部分)和后期的实践内容(各论部分)[2]。总论部分从认识昆虫开始,了解昆虫学基本知识,昆虫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昆虫的种类划分以及生产中常见的害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各论部分针对具体的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上常发生的害虫逐一介绍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此部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践性较强。
2.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1)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改革使得园艺植物昆虫学的课时不断缩减,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没有昆虫学基础的园艺专业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全部知识不切实际,加之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内容繁杂,难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2)非主修课,专业认同度不够,学了没用。大多数园艺专业的学生心存该门课程不是园艺专业主修课程的心理,以及对课程内容实践性缺乏认识,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3)不喜欢昆虫。个别学生不喜欢昆虫,甚至害怕昆虫,因而对昆虫课程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即使对昆虫感兴趣,但只是一时兴起,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掌握方法,死记硬背,甚至看热闹。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授课积极性降低,影响教学效果。
二、园艺植物昆虫学课堂教学思想需要改革
1.教师思想改变,知识更新。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3],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培养学生的方式和目标。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教师要本着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观念,讲课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地传授,要结合当前的生产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加强生产实践锻炼,积攒生产经验,课堂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师的思想要时刻以学生的行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分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学生培养观念,为学生的将来考虑,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动手动脑能力。要结合学生特点因人施教,个人志向不同学习的动机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课堂改革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中心,掌握学生的心理,把握尺度,既要有形式的变化又要有内在教学质量的提高。
2.转变学生思想,因人施教。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也在发生着强烈的变化,呈现多方位发展的状况[4]。教师在这方面要引导学生本着学有所用的原则,努力提升专业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学好理论知识为基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引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价值取向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不同,决定学习态度和效果,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都会顺应教师的引导,而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用的才为有用,而认为没用的如何引导也没用。例如有的学生准备考研,他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他考研所考的几门课程,其他课程能混就混,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们要费一番心思,让学生在不耽误考研的前提下对其他所学课程也要重视。
三、园艺植物昆虫学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改革
1.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是前提。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严于律己,上课时注意强调学生的课堂纪律,坚决不允许学生的迟到、早退、缺课等现象。大学阶段,学生自主能力较强,业余活动较多,但是不能无故缺课,要让学生充分重视该门课程。课堂上坚决不允许学生出现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等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这些事情在第一次上课前就要强调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很严厉很不好说话的老师。当然严厉不等于严肃,与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尤其是心理沟通,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
2.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基础。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养成课上充分学习的习惯,是学好课程的基础。教师在上课时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定期检查听课效果。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单独做思想工作,有这种思想的学生说明对课程不够重视,不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此时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关键是自己对学习知识方法的掌握,以及将来专业上的造就,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园艺植物昆虫学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认真掌握课程内容,才会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要占有一部分比例,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好时间,重视课堂学习,可以节省课下学习的时间。
3.培养学习主动性是关键。教学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是重中之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5]。虽然以往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善,但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高校课堂改革的程度还有必要更深入地开展。大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活力,要适时地运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课堂,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主动性,课程的内容才能记忆深刻。面对教学效果下降的现象,教师不要教条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与授课的形式,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互动的方式、方法多样,结合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经验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师生互动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1)提问式。课堂上学生们带着问题听课,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记忆深刻,教师在课上多设问题,如提问学生“毛毛虫如何变成美丽的蝴蝶?”“我们吃的美食有哪些是昆虫?”等等,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对提出的问题不用急着回答,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去寻找答案,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绪动起来,就会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感兴趣的话题,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可以随时举手提问,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提问,这样可以增加课堂师生互动。(2)互换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当一次老师,老师坐下来听听学生的讲解,当然这样的互换次数在整个教学中不能过多,只有一两次就可以了,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上课的用心。这种互动主要是针对书面上浅显易懂,又要学生理解掌握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课下提前预习准备,课上随机挑选学生利用十分钟时间给其他同学讲授。经过几轮课下来觉得效果较好,这种办法可以避免老师布置课下学习的内容,学生逃避学习的可能。(3)探究式。结合生产实践,教师课堂上多举与生产相关的例子,如哪里发生虫灾,如何治理?让同学们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生产上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注意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如到秋季蚜虫数量会增多,穿黄色衣服的人很容易招蚜虫,课堂上可以与同学们探讨并解释这些生物学现象,培养同学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引导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各种引导方式让同学们对课程感兴趣,如将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害虫为害的生产实际问题,而受到领导赏识的例子讲给同学们,可以引导学生重视该门课程。
四、结语
当代的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具有开放性、适应新事物能力强,勇于创新,但情绪变化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个人主义倾向突出,具有依赖性[6]。对待学习会表现出: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去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转变看法,充分引导,课堂上多费心思,培养学习主动性。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改革多年,方法手段不断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收效[7~8]。但理论与实践教学手段仍需不断改革,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园艺植物昆虫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仙红.提高《园艺昆虫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6):60-61.
[2] 徐艳聆,吴利民,吕文彦.论园艺昆虫学的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119-120.
[3] 刘剑,谢妙.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2):125-126.
[4] 全思懋,方鹏.当前高校学生成就动机实证研究[J].人才培养,2003,(5):21-23.
[5] 曾建军.提高植物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1,(6):104-108.
[6] 欧阳霞,汪晓莺,张发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3):261-265.
关键词:园林艺术;城市绿化;意义;作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园林绿化苗木的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当前种植面积巨增,有些品种出现过剩的情况,因此,不可盲目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1.1城市果树的绿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令其对城市绿化的美化标准也逐步提升,不但注重树种的观赏价值,还注重树种的经济价值。城市果树绿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抑制污染,通过其优美的姿态、芬芳的香气、各种硕果、成荫的绿叶,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1.2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1.3庭院的绿化
小区、庭院是人们生活与居住之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庭院中种植观赏苗木,能够为人们营造健康的氛围,而适宜种植的果树包含了月季、桂花、红梅、黑松等。
1.4改良城市小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化的枝叶构成了浓密的绿荫,将太阳的辐射阻隔在外,降低了地面、墙面乃至其它相邻物的反射热度。城市绿化地段具有较强的蒸腾效果,能够耗费掉60%~70%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可以令城市温度明显下降。
2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2.1烘托城市的文化氛围
通过当地景观特色,有效解决生态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因地制宜,打造出具备地方特点、人文性与历史性的景观。将自然环境置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不但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城市文化,还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更加具备城市特点及历史文化的内容[1]。在植物景观园林艺术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本地树种。这是由于本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有利于生存,而且还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有利于加快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园林艺术城市绿化透过种植与管理大量植被,实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自然植被的生长,加快了自然环境的构成,人们通过有意识的种植及造型管理,改善了所有植被的生存环境,加快植物、生物、动物的多样性循环发展。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引进了不同物种,依据其生长特征、根系发育情况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循环,令空气、水、土壤实现了更新氧化,控制了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的恶性状况,抑制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2.3调节温湿度
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大厦,人口尤为密集,令空气流动迟缓,总体温度提高,而绿色植物恰恰可以调节气候的温湿度,为人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园林植被透过树枝与树叶蒸发的水分及庞大树根吸收的水分,构成大量水分气流,降低了四周的环境温度。在气温变低时,由于园林植被树荫的覆盖,降低了风速,阻隔冷空气流动,温度提高。由于植被的覆盖,调节了气候的湿度,令植被周围区域的气流湿度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效果尤为明显[2]。
2.4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经由其浓密枝叶的覆盖,错落有序的排列,过滤掉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灰尘,有效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可以将大气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有效阻隔噪音,通过规划设计,令园林绿化的配置能够更加科学,以此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艺术中的绿色植被而言,不仅需要考量到其外观,还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符合当地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云,李小红.试论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1(13)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其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城镇化后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城镇化后的幼儿园从建园标准到教师配置、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努力向着城市幼儿园看齐。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新市民的家庭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如城市人一样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像城市家庭一样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及艺术熏陶,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改变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而幼儿园既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办园质量;更期盼借机提升办园声誉,发展幼儿园自身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多种现实因素使幼儿园把艺术教育当作跻身市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于是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乱象: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受限而引起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是搞好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城镇化内涵发展标志之一。教育提升城镇的品质。而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城镇文化内涵和人口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一个距离省会城市28公里,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内,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要地的县镇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引发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
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美的环境。特别是幼儿,他们最初的对美的体验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是自然乡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天地是幼儿艺术审美的最好源泉。农村那种无功利、无效益、无专业技术技能的生态艺术最适合幼儿的艺术成长。因此,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村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园质量差、师资水平较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艺术教育无法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这是农村幼儿园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城镇化给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有利的契机,使得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城镇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由于办园体制多元、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1.随着城镇化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农村幼儿教育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办园的单一现状得到了改变。政府对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幼儿园投资渠道更多,城镇幼儿机构体制多元――公办、民办、私立等几种体制并存,由于资金投入渠道不同、预期收益期望不同,因而功利性和盈利性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浮躁和商业。
2.城镇化后,幼儿园办园基础各异、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无法尽快达到标准。大多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小学的转岗教师或者临时聘用教师,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一般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花费时间短、见效距离近的城市幼儿园作为观摩和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的直接结果是“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选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做法――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技术、艺术方法的标准训练上,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评判来评价幼儿的艺术技能,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城镇幼儿园把这种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严重背离――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技术化的艺术教育直接当成经验学习传播,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使得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也倾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而丢掉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自由生态的优势。
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农村幼儿园原本生态的环境是滋养艺术的优良土壤,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天然课堂。虽然城镇化的要求使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以及培训手段多样等方面等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在保持原有本色的同时回归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使处于发展中的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一)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的本义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从原始人驱魔媚神的歌舞,到原始洞穴壁上留下的绘画以及成人为儿童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等来看,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
艺术和艺术教育相伴而生。中国古代先哲特别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艺术审美来引导人的精神。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的认知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功能及情感影响。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于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幼儿园是建立在乡村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多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大自然生活和环境天然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城市居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城镇幼儿园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本地区,独具小城镇有淳朴自然的生态感受,尽管艺术专业技能较弱但是在艺术教育资源内容、方式方法上没有禁锢,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他们更容易回归艺术的本质――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有它的局限:城镇化的新市民离开了原本充满乡村野趣的环境,进入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工业化、集团化的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农村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处,更加社会化,人们对空间与时间、经验与事件、身体与灵魂以及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这个艺术的真谛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有局限的特殊的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就要认清艺术的定位,回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为艺术而教育。以艺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意志智力、情感情趣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和技能。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
城镇化后,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首先经济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幼儿园在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下把艺术教育当成融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下一代人身份变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需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粗糙,又要区别于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功利化,立足城镇化后的现实,紧贴城镇幼儿的真实生活,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既来源于城镇生活又充分反映幼儿的城镇生活,不能脱离城镇生活照搬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所有。
首先,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确立源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城镇生活的所有内容就应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点,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以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点,以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能力为中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体验审美感,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快乐的自我表达,让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
其次,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真实的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城镇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要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教师要充分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才能教会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
最后,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立足于幼儿生活。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标准训练上,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城镇化后,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生活是艺术教育多样性的基础和来源。
(三)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上升到对幼儿生命的重视
人作为一个完成的生命体,一生中最大的价值体现是生命的高质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区分的那样,我们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也需要那些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东西。
人生的目的是人的自身。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感情的方面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围,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获得只有人才有的,不仅能生活而且能观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就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高度。
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促进个体发展,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他与艺术本身的技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重要的关系。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手段,生命活动才是根本的目的。艺术教育实际就是对生命审美永恒的追求。
首先,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个性、尊重自主、尊重创造。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内容及方法的确立以及对评价标准都要遵循幼儿个人特点,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特别是城镇化刚开始的幼儿园,渴望成为新市民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和归宿,强调唤醒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特性,探寻生命意义,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的生命化价值取向,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