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人康复护理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颤动;临床护理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在维吾尔族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的卒中危险[1]。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NVAF158例,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干预该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8例, 男116例, 女42例, 年龄53-76岁。所有患者经12导联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158例中有既往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病史9例,高血压63例,糖尿病29例,冠心病57例。
1.2服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史,检查肝肾功能,检测血小板数和凝血酶原。服用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d,第5天早晨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2ml,监测INP,隔天复查,根据INP水平调整华法林用量。
2 结果
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根据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无出血并发症,均全愈出院。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有心悸、头晕、疲乏、黑蒙等症状,入院后患者精神出现恐惧、紧张、忧虑、悲观等心理,有些患者服药期间还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针对这些不良因素,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多沟通,耐心讲解有关房颤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远期疗效,口服华法林的目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中断用药擅自增减用药量的不良后果,定期监测PT、INR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密切观察出血是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应指导患者预防出血的方法,如用软毛牙刷和棉球清洁口腔,进食易化、少渣饮食,不食过热、过硬刺激性食物,防止皮肤外伤等,服药期间如出现皮肤黏膜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衄、血尿、柏油样便等现象,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以防颅内出血。女性则应观察月经量的变化。如出现咯血、呕血、颅内出血、眼底出血等,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维生素K,并严密观察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变化。
3.3 用药指导 针对患者对华法林的敏感性不同,注意药物用量的个体化,用药时间、剂量和次数,告知服用剂量的误差,轻者可引起INR波动,重者会引起出血或栓塞。讲解药物存在的相互作用,并明确其影响,如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调作用;水合氯醛、羟基保太松、甲苯磺丁脲、奎尼丁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加强;巴比妥类、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等,应尽量避免与上述药物同时应用,如必需应用,则应密切观察凝血酶原与全身情况,以防出血或抗凝血作用减弱[2]。未经医生许可不得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如果漏服不得加大剂量补服,根据INR调整用药剂量时应严格查对后给药,且不能漏服、重复及延迟口服,确保用药安全。
3.4饮食护理 华法林属维生素K拮抗剂类药物,故给予维生素K含量相对较低食物,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豆奶、棉籽油、蕃茄等少用,如连续进食菠菜250g/d1周以上,可明显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酗酒可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增强患者出血的发生率,告知患者严格控制饮酒量或戒酒。本组1例因食用大蒜50g后次日发生鼻出血1次,量约3ml,用无菌棉球塞鼻腔,监测INR为2.9,考虑大蒜与华法令合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建议患者暂停含大蒜饮食,隔2d后复查INR为2.5。
4 小结
NVAF患者常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一般较好。护理中要正确给药,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正确采集INR血标本,做好饮食指导,强化出院指导,以保证华法林在NVAF患者中安全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5(3):16-18.
关键词: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康复护理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2]屠其雷.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0):134-135.
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为使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高质有效,探讨最佳的护理模式,笔者对居家、养老院及老年公寓的3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跟踪观察1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经综合评价即收集病史、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排除有其他疾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梗死性痴呆19例,阿尔滋海默症13例;年龄66~89岁,病程3个月~2年;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1.1 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对32例老年痴呆患者分别采用MMSE、Barthel表进行护理评估。MMSE共19项,1=回答或操作正确,5=错误,7=不会,9=拒绝回答,全部答对总分30分。量表内容包括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复述、阅读理解等方面。主要统计所有记1的项目总和,文盲组17分,文化程度<6年组20分,文化程度>6年组24分,低于此值的为认知功能缺损。Barthel共10项,进食、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下楼梯、上厕所自理=10,稍依赖=5,较大依赖=0,完全依赖=0;洗澡、洗漱,自理=5,稍依赖=0,较大依赖=0,完全依赖=0;床椅移动、平地行走45 m,自理=15,稍依赖=10,较大依赖=5,完全依赖=0。结果:正常总分100分,>60分为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1.2 确诊后,32例老年痴呆患者采取的护理模式为以下3种[1-2]:居家者为1组,有15例,采用居家为主的护理模式,即患者在家中休养,主要护理工作由家庭成员或亲属承担,部分家属也采用日间雇人护理。康复门诊医护人员接到申请后,上门对其家庭和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订完善的治疗方案及康复护理计划。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护理,对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修改完善康复护理计划,并对家庭照料者进行护理指导。家属在日常如有疑问,也可通过电话和来访咨询求得帮助。居养老院者为2组,有10例,采用功能制护理模式,即主要护理工作由管理人员承担,护士负责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居老年公寓者为3组,有7例,采用扶助照料型居住为主的护理模式,即患者居住在老年人集居的住宅,设备齐全,条件较好。公寓内配有管理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负责老人的日常起居及康复护理,医务人员每天定时查房,动态评估患者的情况,及时实施最新的康复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管理人员和自愿照顾者积极参与。
2 结果
2年后患者的病情转归差异有显著性。护理效果最佳为3组,其次为1组,再者为2组,见表1。
3 讨论
3.1 3组MMES增加了9分,Barthel增加23分。说明扶助照料型居住的护理模式集家庭护理和功能制护理之长,其一,保持了家庭的温馨氛围;其二,老年朋友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交往、沟通、鼓励、监督,尤其是健康的老人自愿扶助患病老人,使他们的生活空间、心理空间得到最大的拓展,生活又产生了动力和活力。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营造了一个积极、安全和富有感彩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3.2 1组MMES提高6分,Barthel提高18分。说明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全面康复及回归社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这种居家为主的护理模式,其一,可使患者保持与亲友的联系,在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康复,身心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3];其二,家属心理和经济负担得以减轻,国家的医疗费得以降低,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3];其三,家属积极配合与参与康复护理,责任心强,对稳定患者情绪,鼓励监督患者坚持训练,配合康复治疗起重要作用;其四,康复门诊的专业人员,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服务水平高,康复效果好,同时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访问,不仅是身体的康复护理,而且成为患者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途径。
3.3 2组MMES降低3分,Barthel降低6分。说明我国此类的社会福利机构人员配备还不能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护理工作还停留在流水作业式的功能制护理,这种护理模式使老年痴呆患者缺少与人情绪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缺少心理上的抚慰,老人精神日渐颓废,依赖性增强,严重影响了自我照顾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Kolan W,Skiam G.对老年痴呆行为给予以理论为基础的行为干预.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02,15(2):81-96.
关键词:老年人 社区护理 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4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社会在经济发展后也迎来老龄化的浪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的过程,对于处理老龄化问题我国没有西方国家的优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比较实用的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样带给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这就需要彻底落实社区护理工作,实现对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护理。
1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 慢性疾病的护理和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很高,极大的伤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慢性病护理是社区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社区护理需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和病后的正确护理,对于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慢性病护理培训,从根本上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专业的指导,对老年人的疾病进行专业的护理。让老年人自身提高健康保健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展几率。
1.2 心理疾病护理。老年人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孤独,也很大程度的威胁到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在全国尚未形成社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责任,要对社区护理人员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护理的专业技能,采用干预人群健康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中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健康护理工作的进行。
1.3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护理过程中,要对每一位老年人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好记录,并将每一位老年人的详细情况报告给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研究出一个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进行持续性的护理,社区护理的特点要体现出来。
1.4 家庭康复护理。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疾病都是需要回家进行康复治疗的,所以,家庭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家人对医护知识并不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所以,要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成为康复医师的助手,帮助医生为老人进行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工作。
2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模式不完善。社区护理服务目前还是不够完善的,很多护理工作还局限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老龄化的社会。社区护理局限在注射、输液、测血压等初级护理模式,主要是重复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和大医院就诊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出社区护理的优势和便捷,社区护理的模式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
2.2 护理形式单一。社区护理的特点是要发挥其作用,对社区的老年人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位老人都有针对性的护理规划,但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仍然局限于传统医院的护理形式,只注重医疗技术操作,忽视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仍然只懂得遵医嘱,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一来,根本不能做出准确的健康护理。而对于整个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问题更是毫无头绪,这也让社区护理进入了死角,并未发挥出社区护理的真正作用。所以,对于整个社区来说,这样的护理形式是单一的,并不全面。
2.3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社区护理中的护理人员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因为社区护理并未受到医疗结构的重视,传统上社区卫生机构被视为养老院。即使将社区护理模式的概念融入社区护理中,但是社区护理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除此之外,社区护理不仅仅只是对疾病的护理,护理人员还要具备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社区内的老年人的护理做到专业而又全面。
3 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的前景
3.1 健康老龄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健康老龄化,就是希望让老年人远离疾病,健康的安度晚年。除了社区护理做到位之外,还要让老年人提高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自我护理,每位老年人都有着健康、乐观的心态。
3.2 老年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对于患病不愈的老年人是十分重要的,家人的照顾往往是局限的,但是社区护理可以通过科学、专业的医护技术让老人在临终前能够减少患病的痛苦,并且能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的享受最后的日子。
3.3 老年康复护理。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还会有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并配备各种服务。对于康复护理的选择性也更多了,老年人可以玄子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护理机构来恢复健康。老年康复护理应该包括老年人保护和老年康复护理,提供日常的医疗、护理、预防、恢复等服务。
总之,中国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应结合国家的条件,基于参考国际社区护理人员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适合中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所以,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有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友燕,王志红.我国老年家庭护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27):18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人工关节1674-4721(2009)12(b)-10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药费用的上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1 临床资料
根据1年的社区工作实际,随机对本社区1000名居民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最后统计比例。其中有14%的居民持反对态度,认为社区康复护理不可信任,没有实际价值;5%的居民持适中态度。可有可无,无所谓,81%的居民高度赞成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认为是群众认可,社会所需。
2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以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理念。
3 社区护理的服务原则
3.1 持续性原则
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每个居民的实际情况都记录在案,做到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持久。
3.2 面性原则
包括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3.3 协调性原则
运用社会、社区、家庭等各种资源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服务。
3.4 可及性原则
要求居民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和护理。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定期下到各社区街道,集中为老年、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进行体检,送去医疗护理服务,使医疗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延伸更广泛的空间,使老百姓得到地理、时间、心理、经济上的实惠。
3.5 负责性原则
社区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有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为辖区居民的相关知识得到提高,特别是慢性病有了新的认识,护患关系十分密切。
4 康复护理
4.1 定义
其是以康复的整体医疗计划为依据,围绕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通过功能训练,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的运动和作业治疗方法。帮助残疾者提高自理能力的护理过程。
4.2 目的
包括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身体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训练。
5 社区康复
5.1 定义
在我国,社区康复是指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民政人员、志愿人员、社团、伤残人士及其家属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病残者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
5.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系统地计划和执行护理照顾,评估护理照顾的结果,达到维持健康,促进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5.3 注意事项
5.3.1 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和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安全、充满希望、鼓励、正性强化的康复治疗环境,有助于检测患者的社会功能,,社区服务站设有康复中心,中心内有许多健身器材,对残疾人及肢体不方便的人群免费开放。同时与市内残联取得联系,还有盲人按摩师为残疾残障患者进行免费按摩,社区配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帮助康复锻炼工作。积极宣传,预防肌肉萎缩、父节变形、僵硬、挛缩等,如用枕防止发生垂足:协助关节运动,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等。
5.3.2 协助患者心理回归、重返家庭和社会。通过察言观色、沟通交流、实验和心理测验(智力、人格、神经心理)等对患者的心理异常进行诊断后,采用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这样不但可恢复其功能。还可使患者在得到娱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及康复技术操作训练,帮助患者适应现有身体状况的生活,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改善身体残障状态,并多介绍一些康复疗效明显的患者与之谈话,一起锻炼,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3.3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社区护士上门进行康复指导,并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护理计划。如老年患者、有慢性胸肺疾患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进行呼吸功能的康复,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卧床患者要进行活动康复锻炼,促进肌肉收缩,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卧床不动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及早接受体能训练,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复原患者的活动及行走能力,使其尽快做到生活自理,恢复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活动康复的基本内容包括:、床上活动、行走及轮椅的使用。
5.3.4 社区康复护理这个新生的产物,不单单只针对患者,对目前很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进行预防保健教育及相关心理咨询。总之就是让患者早日康复,让健康人更健康。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康复 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在延长,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多,老年抑郁症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的7%-10%,且呈上升态势,65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观念者高达10%,抑郁症是威胁他们身心健康以至生命的重要疾病。因此及时有效的做好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提高他们生活质量是精神科护士应该做好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0年-2013年,老年抑郁症的住院患者达80例,男性25例,女性55例,年龄60-82岁,平均69岁。主要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患者开始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焦虑,自责内疚,性格孤僻等精神症状,后来逐渐出现睡眠障碍,头痛,头晕,饮食下降到不思饮食,行动迟缓等躯体症状,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绝望,少数患者有自杀念头、自杀、自伤行为等。
2 护理体会
2.1推行护患共同决策护理措施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个人情况、偏好、家庭情况,那么在制定护理方案过程中,能够体会患者及家属的情感,同时根据患者的自知力和沟通能力,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进来,提出他们的观点及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和护理人员共同进行护理决策,提高患者或家属在护理决策中的参与意愿和责任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内心感受和尊严,使患者处于被尊重的地位,保持心情愉快。
2.2 加强基础护理
(1)提供清洁、安静、温度适宜的治疗环境。(2)专人护理,24小时看护。(3)饮食护理 了解患者的口味,尽量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清淡患者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鼻饲饮食。由少量多餐逐渐转到正常饮食。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4)做好患者大小便的护理。老年病人活动少,加之药物的副作用,经常会有病人有便秘的现象出现,每天一定要了解病人的排便情况,并给与相关的健康指导。 (5)睡眠障碍者,晚上睡前安慰患者,由最亲的亲人陪伴,给予安全感,指导病人睡前勿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协助患者洗个热水澡或温水泡脚,按摩使全身放松,以保证睡眠的质量;难以入眠者,遵医嘱给予安慰剂或苯二单卓类药物。(6)严格按医嘱给药,每顿药都要看到患者吃到嘴、咽下肚,同时要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7)个人卫生 每早起后督促刷牙洗脸吃饭,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期修剪指甲、洗澡,更换衣服。
2.3心理护理
查房时态度和蔼,微笑着和老人打招呼,语气要温软,话题要生活化,最好握老人的手,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其次选择感兴趣话题,去开导老人,做老人倾诉对象且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加老人正向看法,缓解老人抑郁的情绪。最后是有时间陪着他们,说说笑话,让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绪。
2.4专科护理
(1)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床边有护栏,墙上有扶手,地面要防滑,洗澡如厕有人伴等。(2)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护理人员15分钟巡视一次并记录。(3)观察患者的自杀先兆:首先是识别患者自杀的伪装手段,如未经规范治疗症状就消失的患者,要加强防范;其次是治疗效果欠佳,恢复慢,悲观绝望的患者;最后是曾有过自杀、自伤行为的或患者病情好转时,都不能放松警惕。(4)定期对患者和陪护进行安全宣教,定期安全检查,发现药品、危险物品如剪刀、绳索、玻璃等,和患者或陪护共同商讨收藏好,尤其要加强对药物的管理。
2.5适当增加患者的活动
有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与老年人抑郁症有关。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坐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防止因病致残,鼓励并指导正确运动【2】。(1)鼓励并协助患者日常自我料理。(2)合理运动:先是每天按摩患者的背部、双下肢,逐渐引导和鼓励患者起床活动,参加白天的娱乐活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2.6延续护理 有研究显示,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人,管理的延续对预防复发、减少再住院率、提高个体及家庭生活质量尤非常重要的影响【3】。(1)首先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的关系。(2)在患者离院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生活的心理、家庭环境、生活的方式。(3)长期的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提醒来院复诊,告知家属做好药物的保管和监督服药工作,患者或家属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家属要尊重老人,及时化解老人心中的烦恼,给予安慰与温暖。(4)特殊情况时家庭访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孤寡老人或经济困难者,帮助联系社区或村镇,以便切实得到帮助。
结论 通过对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认识到 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品管圈,严格的监管制度,病人及家属的参与决策,各项护理措施执行到位,使老年抑郁症患者提高了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复发率,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疾病的一般护理知识。我们将在此康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探索更好的护理方法,为老年抑郁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符红,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吉林医学, 2009.24(12):3214-3215
[2]宁自衡.Esleves.林中宝等 澳门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杂志.2001,15(5):331-334
[3]Guthrie B,Saultz JW,FreemanGK,et al. Continuity of care matters[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8,26:337
------------------
?
您的朋友 10.09 护理 邮箱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 播放 播放器加载中...
“我们致力于将美国成熟、先进的养老护理经验带入中国,构建中国老人健康的新模式。”持有美国德州和加州专业养老工作执照的李飞东运营总监说,“我们旨在减少老年病患的痛苦,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把长期生活护理、专业医疗护理与先进的康复保健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让住养老人舒心、让其家人放心的专业医疗康复养护机构。”
李飞东回忆当年在美国攻读医务管理硕士研究生期间,曾接触了当地的一家养老机构,对美国先进的养老理念、专业的理疗器械、专业的护理团队印象深刻,他决心投身于养老行业,希望有一天能把知识和体验带回中国,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做贡献。他又谈到目前中国养老市场及需求,指出我国必须提供多渠道、多档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养老机构和运营模式。李飞东及其团队相信,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对中高端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是有市场需求和支付能力的。
凯健无疑承载了李飞东的梦想,从今年1月正式开业至今,凯健以其优质专业的服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走进凯健,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家养老护理机构,而且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
凯健的护理团队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了全天候的服务,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行监护及响应。提供以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为主的专业高端护理及康复服务。更兼配备齐全的居室、专业的医疗服务团队、营养丰富的膳食、开放恬静的活动场所,成为构成凯健高端护理康复服务的基石。“从技术层面来讲,凯健所接待的病患未必一定是上了年纪的,专业的医疗管理团队加上先进的设备,让凯健成为一些残障人士康复的最佳选择。”李飞东无不自豪地说道。
在凯健,环境、硬件设施和居室户型与装修,不仅保证了档次感,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仿居家养老的氛围,完善的生活设施配套带来巨大的便利性,让老人住得安全、舒适。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患者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衰退,老年人适应能力减退,抗病能力底下,易患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
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工作几十年的老年人,一旦从岗位上退下来,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患有老年慢性病,有些老人还经受丧偶的沉重打击,往往使他们产生生活情绪低落、悲观、恐惧、孤独、易激动、固执、任性等各种异常心理。
3 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老年人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了解其病情、思想顾虑以及心理需求,做到面带微笑,称呼适当,服务周到、体贴、热情,举止文雅。通过护士的行为、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方式去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老年病人很自然地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温暖,例如,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与病人打招呼,看见病人行走不便应主动上前搀扶,当病人大小便污染床单时,护士及时给予更换清洁床单,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语言是既可治病又可致病,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生、冷、硬、顶、推的现象,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避免使用那些刺激性、暗示性语言,不要强制责难,应如同亲人一样尊重他们,让患者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2)饮食营养的护理 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常发生紊乱,加上咀嚼不好,故对老年人我们要做到“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食物种类要多样化,选用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饮食要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多吃粗粮;干稀搭配,混合食用i生热搭配,适量生食。食物尽可能做到色香味美、多样性。吃饭要有规律,细嚼慢咽。一日三餐或少食多餐,戒烟酒,不暴饮暴食。老年人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因此,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睡眠的护理 老年人易激动或睡前过度思考问题,同时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较敏感,身体的某些不适都直接影响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为保证老年人的睡眠,应使室温控制在2O℃左右,湿度50% 一60% ,协助病人舒适,关闭走廊的顶灯,开地灯,减少噪音。对睡前用镇静药习惯的病人应遵医嘱协助病人服药。护士应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时间作用时间、副作用及用药后的效果 。
4)运动的护理指导老年患者活动应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体力基础、心理素质等个人特点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锻炼,如散步、跑、气功、保健操等,运动量要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告诉老人锻炼身体时要进行自我监测,其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脉搏、呼吸、体重等)。运动量的适宜标志是:锻炼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Et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当。老年患者除体育锻炼外,还可做一些如听广播、看电视、欣
赏音乐、下棋等休闲活动。
5)康复训练包括基本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坐、立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措施要尽早开始,可缩短病期,减少后遗症,防止或减轻功能障碍,让患者做到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如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对患者进行的被动运动和按摩;对肺气肿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重建生理性的腹式呼吸;对偏瘫患者实施的穿衣、系扣、解扣、进食、人厕等一系列训练护士可先训练其简单的动作,再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循序渐进。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社区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58-01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主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1]。社区康复护理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残疾者家属,义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服务等部门合作,对社区伤残者进行护理[2],脑血管意外致残后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同时社会和家庭负担明显加重,因此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在家庭和社区阶段的康复治疗护理是极为重要的,本人就此谈谈看法:
1 重视心理康复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有孤独感,自卑感,敏感抑郁等情绪反应,他们迫切希望和要求自己缺损的机体功能在短时间完全恢复,不满足现状的康复而产生疑病,焦虑和抑郁,针对残疾人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引导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现有的肢体功能,尽量发挥残余能力,鼓励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使其具备回归社会的能力,最大程度适应现在的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2 观察与沟通
注意观察病人的残疾情况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等,康复护士要与病人及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倡协作精神,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有序进行。
3 纠正残疾人的姿势并进行有关功能训练
根据病人的不同性质和需求,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训练。
3.1 良姿位摆放:软瘫期取良姿位能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患侧上肢取伸展位,患侧下肢取屈曲位以对抗痉挛模式,可以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平卧位,一般每天2小时更换一次,如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枕上,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3.2 抗痉挛训练:大部分患者患侧上肢以屈肌痉挛占优势,下肢以伸肌痉孪占优势,因此训练时上肢训练伸肌如以Bobath式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上举,伸直和加压患臂。下肢训练屈肌,进行髋。膝屈曲训练和踝背屈训练等。
3.3 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首先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约30°)开始,逐渐增大角度(45°,60°,90°)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患者能在90°坐位坐30min,则可进行从床边坐起训练
3.4 肢体的功能训练顺序:功能训练一般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其顺序按照: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直立平衡单膝直立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走进行。
3.5 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用听、说、读、写等方法训练,先易后难,先练习发声后练习说话[3],经常让病人听广播,练习发音,进行语言训练,除语言治疗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病人交谈,使语言训练得以持续进行。
3.6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方法,个人卫生,穿脱衣裤鞋袜, 床椅转移,洗澡等。训练病人进行“自我康复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训练病人进行自理。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患者自身的配合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患者自愿参与康复治疗,并能主动配合[4]。首先将日常某些活动动作分解成简单的运动方式,从易到难,结合护理,进行床旁训练,要按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训练,如拿筷子,端碗,如病人有肌力不足或缺乏协调时,可先做一些准备训练,如加强手指肌力的训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应用自助具做辅助。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伤残者在家庭和社会中,尽量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而完成各项功能活动。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压疮的康复护理:让患者躺在气垫床上,同时保持床单干燥无皱折,避免擦伤皮肤。保护骨头凸起部,脚跟、臀部等易生压疮的部位避免受压。经常更换,对身体不能活动的老人,每2小时要变换,搬动时要把其身体完全抬起来,早期进行下肢、足踝部被动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2 肺部感染
4.2.1 保持口腔清洁,嘱病人早晚清洁口腔,饭后漱口,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进行。对吞咽功能有障碍者,喂饭时应均匀、慢速、抬高床头约30°-90°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5]。
4.2.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勿使病人受凉,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感冒。
4.2.3 每次翻身时轻叩背部,鼓励病人经常变换,以利痰液排出和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及时给予处理。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门诊,由康复专家坐诊指导,在总体康复医疗计划下,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以家庭为单位,通过门诊康复治疗和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相结合,通过功能训练,采取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运动作业、语言康复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患者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石风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
[2]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
[3] 张雯,任正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3(6):194
【关键词】社区;出院老人;家庭访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2011年3~5月从我院内科出院的患者。男4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其中,60~65岁32例,65~70岁18例,70~75岁13例,75~80岁7例。
12方法
121准备工作①建立初步档案资料。健康教育科专门设计了统一的“家庭访视资料登记表”。内容包括被访视者的一般情况及访视结果记录。②人员的确立。医院选派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医生、护理人员、防疫人员各一名进行家访,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设有质量监督电话,以保证家访的服务质量。③其他准备工作。确定家访的对象、目的、住址、访视时间及日期,根据访视目的准备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安排访视路线一般是先远后近、先重后轻、先无传染后有传染有计划地进行。
122家庭访视方法①评估老人的一般情况如面色、精神面貌、饮食、睡眠、大小便及用药、身体康复情况等。②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了解老人对疾病有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及对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认知程度。③对家庭进行评估,如家庭人员、结构、类型及居住环境卫生状况等。
123家庭访视内容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提供基础护理,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心理咨询、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和技能、营养指导;指导用药。
124记录家庭访视结束后及时将结果记录在“家庭访视资料登记表”上,并根据病情的稳定性确定和预约下次家庭访视的时间和内容,若病情较轻一季度一次,病情稳定一般一月一次,病情不稳定随时家访。
2结果
此次家庭访视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70例患者均对访视护士满意。通过本次家庭访视笔者发现出院老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缺乏对自身疾病的康复知识。②失去对疾病治疗、康复及对今后生活的信心。③家属对患者缺少心理疏导、饮食与用药指导,只限于生活照顾。④老年患者存在孤独感。⑤出院后缺乏定期复诊的意识。⑥易忽视家庭现存医疗用品及药品的有效期问题。
3讨论
31家庭访视的重要性家庭访视是我院近几年的主要任务,符合“服务好主业,服务好居民”两个服务的宗旨, 通过家庭访视可以找出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给老人提供一些治疗、护理、饮食、营养方面的知识和建议,有助于患者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药品的性能、有效期、保管等知识以及对家庭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家庭访视已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是医院整体护理的延伸,是临床护理的继续。
32开展家访能体现护士自身价值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知识为出院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及应变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交流沟通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3],也有助于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33可采取多种形式提供连续社区老年人较多,护理人员较少,为了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可享受到优质、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可开展电话咨询、健康大讲堂教育、网上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讲义.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1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8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而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普遍小型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发展甚为迅猛。在此背景下,积极探讨如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选择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社会养老服务的概念
社会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制度、政策、资源投入等方面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它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充分学习借鉴以及对我国现实国情的综合考量,历经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社会养老服务需要在多方面加以系统完善,在推动力量上,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机构建设上,要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在购买服务上,鼓励老年人直接支配政府补贴:在监督管理上,要建立社会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在服务范围上,要力争广覆盖,实现城乡统筹。
二、社会养老服务的模式
具体而言,根据我国老年人居住形态的不同,可以将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大类。
机构养老就是指以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为载体,每月按额缴纳规定费用,就可以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宿、护理、照料、娱乐等服务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托老所等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随着全国范围内城乡社区发展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增强,这一方面的研究被学术界所关注。
居家养老,就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种养老模式。
三、张家港市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张家港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也已率先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队伍,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34%。较为沉重的人口老龄化负担加剧了张家港完善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机构养老
近年来,张家港市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以全面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机制为重点,加快设施建设,落实优惠优待政策,普惠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并逐步由政府包办逐步向社会化养老转型。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9家,床位总数8450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9家(床位数5262张),民办养老机构20家(床位数3188张);千名老人床位数39.6张。
2.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
张家港目前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们还是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随着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成家立业以及城镇化的发展,现在事实上的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学者对贫困落后地区的留守老人研究较多,而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老人研究较少。伴随着这些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的退化,他们对养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而现有的机构养老已经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因此张家港这两年也开始探索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目前来说发展缓慢,而且受到资金的限制,还没有能够形成比较有影响的品牌。在一些拆迁社区,已经在考虑预留社区养老设施。
作为张家港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农村家庭养老院,在创新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同时,又有效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类养老机构一般设在本镇或本村,方便子女探视和老人入住;护工多为本地人,便于感情交流;同时因其收费低廉(收费约为800-1200元/月含伙食),受到农村老年人的普遍欢迎。现全市有“家庭养老院”6家,床位185张,入住率超过85%。
张家港市还积极推动“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2013年印发了《申办护理院和新增老年康复护理床位的有关规定(试行)》,鼓励民营资本申办规模性护理院,支持医疗机构调整现有资源增设康复医学科,增加老年康复护理床位。
四、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虽然政府在养老机构的投入非常巨大,同时也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但是,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养老需求的增加速度。公立养老院的入住率经常达到100%。对于一些失能老人,想进入公立养老机构需要排队等上很久,民办养老机构评估后不愿意接收入院,私立护理院可以接收,但是收费高昂,工薪阶层家庭一般无法负担。
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最受上班族的欢迎,然而老小区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养老问题,现在很难找到合适的用房来安排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这个问题在目前的高房价下显得更为突出和难以解决。
五、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需求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亟需形成合理的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1. 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必要性
1.1 开设康复护理专业是健康促进及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定义体现医学观念的更新和模式的转换。康复治疗技术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介绍,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加上人口老龄化,预测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约有50%老年患者需要康复医疗服务。面对巨大的康复医疗需求,我国具有资格的康复治疗师却少得可怜。李建军说,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名。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鼓励更多的综合大学和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系和康复专业。
此外,由于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问题将更加突出,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者也需要康复。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相应上升,这就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护理人员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否则残疾群体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因此,发展康复护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是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需要,是新医学模式和健康促进的需要康复护理的发展应以教育为先导。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护理专业,可以利用高等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支系统掌握康复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优秀的康复护理队伍。
1.2 康复教育现状人才需要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在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和康复治疗师这种新的职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的活力,反映了医疗和康复市场对这门新的专业及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据有关方面近期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执行理事长汤小泉在第三届全国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会议透露,按估算,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 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全国1.2亿老人中的50%有康复需求。但从“七五”以来,我国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人只有1000万,汤小泉说“这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康复治疗技术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年10万人口仅分摊0.4 名康复治疗师。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因此,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是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需要,是新医学模式和健康促进的需要,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应以教育为先导。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可以利用高等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支系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优秀的康复治疗技术队伍。
1989年12月卫生部办法的《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把设置康复科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为了达标,各级综合医院陆续开展康复医疗业务。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设立康复科,许多二级医院也已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治疗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除了临床康复外,还有许多针对残疾人治疗的专门康复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社区也需配备相应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所以,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前景看好。
1.3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深化教育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使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类各级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寻求深化改革的需要。我院有护理、助产二个专业方向,学科结构简单,与院校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学院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不但可以与国际护理的专科化趋势接轨,还能拓宽护理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值得尝试的改革方向。
1.4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学科特色的需要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与临床医学有共同的基础和相同之处,凡有自成体系,有独特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没有与之接触过的人,即使临床经验丰富也不明白所以,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评定等。在我国,国家认可的正规康复治疗专业的学历教育始于2000年,教育部首批批准了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设康复治疗专业4年制本科教育,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33名,结束了我国没有康复治疗专业学历教育的历史。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开设康复治疗师本、专科专业,并建立了11个硕士点及2个博士点。但由于开设康复教育的时间较短,培养出来的治疗师在数量上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国内专业人士已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学。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近年来刚刚起步,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我国对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病人康复的工作中。
面对21世纪,欧美康复医学界已经开始意识到康复医学必需回应社会上对扩大康复范围的需求,未来的康复医疗服务范围应当扩大到包括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至于艾滋病患者的康复,器官移植病人的康复、职业性康复医学、儿科康复等都将是21世纪康复医学与护理的新领域。迎接挑战,跟上国际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广大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者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
2. 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2.1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2.1.1 各大医院相继开设康复医学科
1989年12月卫生部办法的《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把设置康复科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为了达准,各级综合医院陆续开展康复医疗业务,抽调临床护士担负康复治疗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设立康复科,许多二级医院也已开展康复医疗。按护士与床位配比1:4计算,康复治疗人员需求量较大。除了临床康复外,还有许多针对残疾人的专门康复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社区也可配备相应数量的康复治疗人员。
2.1.2 就业地区对毕业生有一定吸引力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护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多局限在城市大中型医院,加深了就业的难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设立可以分流部分毕业生,毕业生可以不必只把眼光盯住医院,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等也可就业。目前我国康复医院发展较快的地区多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毕业生也有一定吸引力。
2.1.3 我院的地域优势
我院位于巴彦淖尔市,地处经济发展的河套平原,经济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和对健康的需求,康复医学得到蓬勃发展。在我市有好几家医院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康复医学日新月异的地区,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2.2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备的基础条件
我校现有康复专业专任教师9人,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2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型素质结构,就学历和实际能力而言,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
教学设备等硬件齐备,已具有康复治疗专业实训室、康复技术实训课所需的教具、模型、仪器、标本、切片、挂图、CII课件、教学光盘、检查及器械(握力计、系列哑铃、上肢推举训练器、液压踏步器、平衡协调训练器、肋木、木顶板、手指分离板、平衡板、训练阶梯、砂磨台、滚桶、助行器、肘仗、腋仗、功率自行车、上肢悬吊训练、套圈、作业综合训练车、日常综合训练箱、肺活量测定仪、肩关节旋转训练器、前臂内外旋转运动器、关节康复训练器、多功能训练器、功能检测箱、臂力计等);并在陆续更新补充,现已能满足实验、实训课所需的基本设备。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且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更加突出且有着更多的卫生服务需求,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康复教育现状亟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宋玉兰,《康复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于靖,《康复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5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到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186万人,占总人口的24.2%。积极应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现实而迫切,养老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在于住宅,因此,如何依托老年住宅更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与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
二、老年住宅定义及分类
(一)老年住宅的定义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将老年住宅定义为:老年人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
(二)老年住宅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用地性质、开发运营主体不同,可将老年住宅分为以下四类: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地产。其中养老机构指由政府部门开发运营的养老院、托老所等,不适宜商业化运营,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养老地产比较适宜于社会资本进入。因此,本文将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地产作为研究重点。
1.老年公寓。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福利或医卫慈用地,集中建造适老建筑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医疗护理、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服务机构。销售对象限定为60岁以上老年群体,针对中低收入人群。
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内嵌入的养老服务机构,白天为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日常生活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
3.养老地产。在公开招拍挂获取土地的前提下,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保险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业推出的,整合了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运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的老年居住建筑,是养老服务结合地产开发的一种复合地产形式。销售对象包含将老人群与已老人群,产品客户群定位为中高端老年群体。
三、浙江省老年住宅需求分析
2013年5月至8月,浙江省老龄办、浙江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浙江省老龄产业发展研究调查,调查以全省为总体,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方法,分县、乡、村三级进行抽样,在25个县(市、区)中,抽取50个村(社区、居委会),共计对6051个60岁以上具有抽中村户籍的老年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抽样调查显示,81.3%选择家庭养老,8.2%选择老年公寓,5.7%选择养老地产,2%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选择其他。
浙江是国内较早步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老龄人口数量已达857.69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572.69万人。据预测,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到2040年,浙江省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40%。根据2012年浙江省未来人口发展态势研究数据显示,到2014年浙江省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947.23万人,结合抽样调查数据进行静态预测,2014年770万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77.67万人选择老年公寓,53.99万人选择养老地产,18.94万人选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因此,老年住宅商业化运营的市场前景较为明朗。
四、“多主体”参与老年住宅商业化运营体系构建
(一)房地产企业
当前住宅市场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我国房价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连续暴涨之后,中央采取限购、限贷等措施,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成交量大量萎缩,房地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大的调整。毫无疑问,房地产企业在传统住宅地产市场上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这种背景下,开发新的竞争业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房地产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二)保险企业
与房地产企业境况类似的还有保险企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0%,且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仅限于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不动产及自用性不动产 。截至2011年1月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0811亿元,可推断,至少有5000亿元保险资金有机会进入房地产市场。从绿城、万科、远洋、保利等本土开发商,到Columbia Pacific、Related Cos.和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等海外地产公司,乃至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借鉴美国或欧洲模式,或单独或联手在全国各地建造老年公寓这一现状就可见养老地产被当作一个特殊业态门类,已成为诸多房地产企业与险资企业的新型利润增长点。
(三)民营医疗机构
相对于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民营医疗机构投资养老机构具有更多方位的优势。首先,人力资源优势。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都是取得专业资格证的专业医生及护士,这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更及时、专业的照料。其次,医疗资源丰厚。民营医疗机构投资养老机构的突出特点是医养结合,在配备全面的医疗设备与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四)国外养老机构
吸引国外养老机构进驻我国养老产业不仅能够弥补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带来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与运作模式,同时,国外完善的养老服务技术和从业标准更是我国养老产业亟需规范与学习的。尽管目前国内的外资养老机构较少,服务价位较高,但其的存在有助于国内养老从业企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服务理念,更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住宅服务产品。
五、“多层次”构建老年住宅商业化运营体系构建
(一)完善家庭养老社区服务
调研发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提供膳食、家电维修、洗衣服与日常清洁几个方面。所以,可以采取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的模式,为家庭养老的老年人配置老年食堂与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可包含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内容。
(二)老年公寓实行“公建民营”
老年公寓的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运营权到期后归政府所有。运营机构由政府公开招标选择,社会力量、社会团体、社会服务组织都有资格投标,政府对运营机构资质、服务标准、服务团队水平、定价标准等因素进行综合打分,选定运营机构。运营机构以场地租赁的方式取得经营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但是政府应依据合同约定对经营机构拥有监督、检查与质询权。由于此类老年公寓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因此,针对人群应为中低收入群体,且政府应对入住人群进行资格审核。
(三)民营医疗康复机构引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由于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大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在需要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时更需要医疗康复护理。目前,多民营医疗康复机构在老年人康复护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专业化的医护人员以及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方案等优势。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依托政府政策引导、无偿提供用房用地、民营医疗机构出资共建的方式。受众群体应为中低端收入老年群体,对部分特困老人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养老地产纯市场化运作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支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城市42.8%的老年人有存款,预计到2030年退休金将达到7.3万亿元。收入的增长及养老观念的变化,使得很多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期待有较优越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有更多元、更丰富的养老选择。养老地产定位于高端客户群体,主要由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以及外资养老机构投资建设运营,全部建设销售过程采用纯市场化运作,政府主要负责对从业人员资格、服务用房功能等内容进行监督。养老地产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被看作我国老年住宅的有益补充。
六、结语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解决养老问题越来越依托社会资本的引入,同时社会资本进入老龄产业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养老选择。多社会主体投资老年住宅,对老年住宅分层次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模式完善了我国老龄产业,但同时该模式的顺利实施也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资质良好,经验丰富的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老年住宅商业化的健康发展。
2014年2月18日,凯健国际上海浦东苑盛大开业,这是继上海徐汇苑、北京亦庄项目之后,凯健国际精心打造的又一家上海高端养老康复护理机构。至此,凯健国际建立的高端养老院连锁品牌已经初见雏形,这将为更多追求养老品质的家庭带去福音。
浦东苑位于浦东新区华鹏路96号,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有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以及在建中的13号线,左望黄浦江,背靠川杨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颐养天年,对广大老年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浦东苑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计78个房间,以单人间为主。并且在凯健国际原有的专业医疗护理、康复理疗、中医养生及营养饮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的管理,为老人营造高质量安逸的老年生活,给老人和家人带来更优质的选择。
走近浦东苑,褐石外墙的风格大气而低调,穿行进大堂,空间开阔,古朴淳静的装修风格配以各种考究的摆设和装饰,在一片暖色灯光下,尤感温馨舒适。整个建筑呈U字形,半围拢起一个精致庭院,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室外活动区域。
为老年朋友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把长期生活护理、专业医疗护理与先进的康复保健结合在一起,人性化的制度和管理,营造温馨有爱的居家氛围,建立一个让住养老人舒心,让其家人放心的专业医疗康复护理机构,这是凯健国际长期不变的宗旨和追求。
高水准,凯健国际免费初体验获广泛好评
“这里和我想象中的养老院不一样,就像住在酒店一样。”这是84岁的于伯伯参观完凯健说的第一句话,他牵着老伴周奶奶从1楼一直参观到4楼,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说活动室外贴着一周活动的安排,他拿出老花眼镜看了良久,和老伴商量他们要参加哪些活动。因为接下来的四天三晚他们将在这里试住体验,感受舒适、充实的幸福晚年生活。
4月初,凯健国际推出“品质晚年,幸福有约”养老感恩季活动,从4月起至12月,每月诚邀1~2名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参加四天三晚的免费入住体验。活动信息后,来电咨询和报名的老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老夫妻两人一同报名,还有子女甚至第三代为家中老人报名的。
于伯伯和周奶奶已经一起走过了60年的风雨,是一对钻石婚老人。一开始他们还对报纸上说的邀请高龄老人免费试住将信将疑,没想到自己却成了这个活动的第一对幸运老人。入住前,凯健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了两位老人,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再确认老人的身体状况符合入住条件后,又耐心地询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以便在试住期间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凯健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周奶奶的生日是4月25日,她们商量决定为周奶奶在养老院中过一次生日。因为凯健有一个十分人性化的惯例,每个月会为当月生日的入住老人举办一场集体生日派对,让老寿星们一起庆生。
入住当天的下午,工作人员将活动室精心布置了一番,并邀请到了4月生日的老寿星们,大家一起唱生日歌、许愿、切蛋糕。看到周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伴于伯伯在一旁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自己非常感谢这里热情的工作人员,“尽管是试住,但一样严谨热情,照顾周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住过来。”
贴士:“品质晚年,幸福有约”凯健国际养老感恩季活动概况
报名的老人需年满70周岁,且具备一定行动能力,入住前无重大疾病。报名老人必须有监护人或者具体对接人(子女、居委会等皆可)。
活动日期从4月份持续到12月份,每个月20日~23日共四天三晚,安排入住1至2位老人。提供一人一室的私密空间,房间均南北通透,全地暖设计,并24小时提供冷暖空调。配有独立卫浴(每间价格约为500元/天)。活动入住期间,费用全免(除额外要求增加的项目外),并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每天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且有专车负责接送老人。
详情请咨询拨打热线:8008190000(固话)、4006200000(手机),子女也可以为父母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