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也相应的从单一化、片面化扩展为以整体化、多元化为主体的服务体系。这些根本转变给新世纪的护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对护理职能的转变及护理角色的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等,以上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去积累。医院高年资护士经历了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她们转入社区将为提高社区护理起到突破性进展。
随着时代进步,社区护理也正式迅速发展,为慢性病患者及不需要住院的患者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如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都设有依托医院而生存的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中心下属的服务站,但社区护理人员短缺、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使社区护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笔者了解到我院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同程度存在医疗设备短缺、专科人才配备不全的问题。因此,急需一批专业化知识化的社区护理人才。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的范围窄,应向经济落后的地区、基层和农村推广,达到老年人均能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社区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存在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与生理功能退化、躯体疾病和功能障碍以及对人文、事物反应的迟钝,再加上现在家庭大都老年人独居,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由于机体疾病、自力能力下降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给儿女造成不便等问题的发生,心里上产生忧虑感和恐惧感。
2 社区老年人对高年资护士的需求
1993年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要,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老年社区护理,但目前由于资源与人力问题困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情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社区护士在老年健康护理方面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如评估老年人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等,这就更需要一批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有较深阅历、知识面广的护士到社区从事护理工作。如何提高老年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这也需要懂得老年人的特性,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和亲人般的温暖去说服和感染他们,使其感受到社区保健和预防的好处,让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流动频繁,家庭照顾老人的成员和时间急剧减少,无法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欠完善,这就使得老年人不愿进医院,而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提供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护理为主,治疗为辅,这需要护士长期和患者接触。
3 高年资护士对社区老年人护理的优势
高年资护士善于交往,能与各种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临床经验,有耐心、爱心,善解人意,专业知识面广,护理技术周到娴熟,能让患者放心和信任,工作能力强,处理事情胆大、细心、沉着、冷静,有能力和胆量处理突发事件,具有慎独精神,能充分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这对社区老年人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政策措施
1 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护理是指由于疾病或衰弱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的援助〔1〕。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是老年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1.1 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护理需求迅速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4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3%,并以每年平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从而步入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最高行列。不仅如此,在我国老龄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高龄化趋势也非常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以上海为例,至2007年底,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0.24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5%。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并不仅仅在于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根据2005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人仅占20%~5%,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3.9%,是全人群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病和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5〕。这些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肌体正常功能,恢复期长,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即便不是患有严重的疾病,老年人也因为年老体衰常常需要护理服务才能实现正常的日常生活。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20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占老年人口的8.9%〔6〕。在上海,老年人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困难的占8.3%,其中60~69岁年龄组中个人日常生活需要照顾的为6.3%,70~79岁年龄组为27%,80岁及以上年龄组为47.9%〔4〕。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老年人身体条件变化等原因,老年人的生活依赖性需求程度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况且,许多高龄老人往往又是丧偶老人,在生活不能自理、没有配偶可以照料的情况下,就会更多地依赖子女或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可见,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提供长期护理已成为我国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17-01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有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各种理化因素有关,而且与个人的性格特征,情志,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有关。因此,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疾病的护理,还需要必须施以心理护理来配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近年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增多,相继而来,老年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
1、加强精神护理。尊敬老人。防患于未然
在护理工作中,特别应注意尊重老年患者,必须注意,讲话方式和态度,以礼待人,不以床号代替病人的姓名,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职业特点给予恰当的称呼,对老年患者要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不要用命令和强迫的语调,谈话不要怕麻烦,耐心细致的向他们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主管医护人员,征询病人意见和要求,和病人一起制定护理计划,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的过程,使年老患者重新建立价值感,满足感,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增进身心健康。
2、热情周到的服务
由于慢性病的长期折磨,时常感到死神的召唤,认为自己的时间不长,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赖性增强,情感变的脆弱,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情绪消沉,固执,往往对一些小事大发脾气甚至能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女性病人尤为突出,护理人员应更加热情,体贴,用诚恳的语言亲切的话语,增加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老年人怕孤独,应多与其交谈,谈谈他们的往事,并有意识的告诉其家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饮食方面除治疗饮食的需要外,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不勉强改变和制止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怪癖。由于老年人听力减退,在回答病人询问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可采用恰当的手势和表情,当询问病情时,在保护性医疗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以解答清楚。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之,在工作中要勤快,细致、耐心、周到、不怕麻烦。
3、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给病人美的感受及高度信赖
护理人员要仪表整洁,举止文雅、端庄、语言温顺、态度和蔼、技术操作准确熟练,工作认真负责。利用科学的语言,高尚的医疗情操,唤起老年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为病人创造优美的环境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摘要】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衰退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是继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病之后,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第4号杀手。现结合我科老年护理工作实际,谈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特殊护理的体会。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情观察;护理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因各种原因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是大脑功能全面衰退引起的疾病。它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老年痴呆患者往往存在多种潜在危险, 多由护理照料不周导致,为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必须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工作。
1、病情观察
老年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要有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2心理护理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促进病情的稳定与缓解。
3心理治疗与智力训练
痴呆病人除出现智力衰退外,常可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行为散漫或不稳定,甚至出现暴怒等冲动行为,故痴呆患者除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护理、营养补充、智力训练和康复运动外,心理治疗及护理对痴呆患者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全面衰退,接受心理治疗护理比正常人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训练,鼓励病人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其方法有以下几点:
(1)耐心解释。一般说来,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不了解,很想知道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而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往往有思维能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因此就更需要医护人员或家人给予耐心的解释,以减轻病人的顾虑和迷惑。
(2)鼓励与安慰。鼓励就是让患者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目标,安慰就是让患者放弃某些念头去适应现状。鼓励要遵照可行的原则,要使病人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改变现状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使病人善于在不利的因素中看到有利的因素;安慰就是体谅病人内心的苦恼或愤怒的情绪,给予同情和支持。
(3)保证。所谓保证是指充分利用医护人员的社会角色在病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取信于病人,
使他们相信医护人员或家人的认识是正确的,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当老年性痴呆病人表现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感到抑郁时,医护人员和家人应向病人保证:“你的病没有那么严重,我保证只要你自己多动手,完全可以生活自理。”如果病人相信了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话,就会相信自己,从此不再悲观、抑郁。
(4)指导。指导是指告诉病人应如何静下心来养病,教会病人怎样进行自我生活护理,告诉病人怎样去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指导者不是代替病人去做某些事情,也不是给病人硬性规定让其去做,而是启发病人的积极性。例如,让病人整理床铺,教病人怎样去叠被子、扫床、铺平床单等。一次教不会,再来一次,只要病人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病人对所教的内容感到厌倦时,应停下来让病人休息或做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下次再接着教,直到病人学会为止,而不是每次去代替病人整理被子。
(5)暗示。暗示就是通过语言、动作、情景等信息交流手段使病人直接接受灌输给他的观念、认识,甚至感受。暗示时语言要肯定、诚实,有时可以故意安排与别人交谈的情景,使病人感到偶尔地正好听到,这样则容易使病人相信,借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直接的暗示,如当病人情绪紧张而不能人睡时,可以给一些安慰剂(维生素类)代替安眠药。另外,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恰当地利用宣泄的手段,使病人积郁已久的苦闷倾诉出来,一吐为快,也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帮助痴呆病人进行智力锻炼的内容很丰富,如常识、逻辑联想能力,计算分析和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思维的灵活性。①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②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病人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③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病人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④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尽可能地让病人多了解外部信息,不要使其处于封闭的生活环境,鼓励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对于家庭生活中的事情,应当有目的地让病人参与,并给予指导和帮助。⑤常识的训练,所谓的常识中有相当的内容属于病人曾经知道的、储存在记忆库里的东西,伴随病情加重不断丢失,如果能经常提取、再储存,遗忘速度会大大减慢。⑥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抽象的数字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比较困难,更何况有认知障碍的病人,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字概念和计算,只要留意,可以有许多让病人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舒芳,罗缓玲.5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