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0:16: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

篇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也相应的从单一化、片面化扩展为以整体化、多元化为主体的服务体系。这些根本转变给新世纪的护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对护理职能的转变及护理角色的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等,以上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去积累。医院高年资护士经历了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她们转入社区将为提高社区护理起到突破性进展。

1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随着时代进步,社区护理也正式迅速发展,为慢性病患者及不需要住院的患者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如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都设有依托医院而生存的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中心下属的服务站,但社区护理人员短缺、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使社区护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笔者了解到我院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同程度存在医疗设备短缺、专科人才配备不全的问题。因此,急需一批专业化知识化的社区护理人才。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的范围窄,应向经济落后的地区、基层和农村推广,达到老年人均能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社区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存在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与生理功能退化、躯体疾病和功能障碍以及对人文、事物反应的迟钝,再加上现在家庭大都老年人独居,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由于机体疾病、自力能力下降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给儿女造成不便等问题的发生,心里上产生忧虑感和恐惧感。

2 社区老年人对高年资护士的需求

1993年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要,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老年社区护理,但目前由于资源与人力问题困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情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社区护士在老年健康护理方面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如评估老年人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等,这就更需要一批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有较深阅历、知识面广的护士到社区从事护理工作。如何提高老年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这也需要懂得老年人的特性,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和亲人般的温暖去说服和感染他们,使其感受到社区保健和预防的好处,让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流动频繁,家庭照顾老人的成员和时间急剧减少,无法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欠完善,这就使得老年人不愿进医院,而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提供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护理为主,治疗为辅,这需要护士长期和患者接触。

3 高年资护士对社区老年人护理的优势

高年资护士善于交往,能与各种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临床经验,有耐心、爱心,善解人意,专业知识面广,护理技术周到娴熟,能让患者放心和信任,工作能力强,处理事情胆大、细心、沉着、冷静,有能力和胆量处理突发事件,具有慎独精神,能充分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这对社区老年人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2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政策措施

1 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护理是指由于疾病或衰弱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的援助〔1〕。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是老年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1.1 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护理需求迅速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4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3%,并以每年平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从而步入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最高行列。不仅如此,在我国老龄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高龄化趋势也非常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以上海为例,至2007年底,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0.24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5%。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并不仅仅在于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根据2005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人仅占20%~5%,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3.9%,是全人群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病和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5〕。这些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肌体正常功能,恢复期长,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即便不是患有严重的疾病,老年人也因为年老体衰常常需要护理服务才能实现正常的日常生活。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20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占老年人口的8.9%〔6〕。在上海,老年人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困难的占8.3%,其中60~69岁年龄组中个人日常生活需要照顾的为6.3%,70~79岁年龄组为27%,80岁及以上年龄组为47.9%〔4〕。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老年人身体条件变化等原因,老年人的生活依赖性需求程度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况且,许多高龄老人往往又是丧偶老人,在生活不能自理、没有配偶可以照料的情况下,就会更多地依赖子女或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可见,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提供长期护理已成为我国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17-01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有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各种理化因素有关,而且与个人的性格特征,情志,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有关。因此,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疾病的护理,还需要必须施以心理护理来配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近年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增多,相继而来,老年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

1、加强精神护理。尊敬老人。防患于未然

在护理工作中,特别应注意尊重老年患者,必须注意,讲话方式和态度,以礼待人,不以床号代替病人的姓名,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职业特点给予恰当的称呼,对老年患者要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不要用命令和强迫的语调,谈话不要怕麻烦,耐心细致的向他们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主管医护人员,征询病人意见和要求,和病人一起制定护理计划,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的过程,使年老患者重新建立价值感,满足感,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增进身心健康。

2、热情周到的服务

由于慢性病的长期折磨,时常感到死神的召唤,认为自己的时间不长,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赖性增强,情感变的脆弱,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情绪消沉,固执,往往对一些小事大发脾气甚至能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女性病人尤为突出,护理人员应更加热情,体贴,用诚恳的语言亲切的话语,增加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老年人怕孤独,应多与其交谈,谈谈他们的往事,并有意识的告诉其家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饮食方面除治疗饮食的需要外,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不勉强改变和制止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怪癖。由于老年人听力减退,在回答病人询问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可采用恰当的手势和表情,当询问病情时,在保护性医疗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以解答清楚。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之,在工作中要勤快,细致、耐心、周到、不怕麻烦。

3、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给病人美的感受及高度信赖

护理人员要仪表整洁,举止文雅、端庄、语言温顺、态度和蔼、技术操作准确熟练,工作认真负责。利用科学的语言,高尚的医疗情操,唤起老年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为病人创造优美的环境

篇4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篇5

【摘要】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衰退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是继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病之后,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第4号杀手。现结合我科老年护理工作实际,谈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特殊护理的体会。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情观察;护理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因各种原因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是大脑功能全面衰退引起的疾病。它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老年痴呆患者往往存在多种潜在危险, 多由护理照料不周导致,为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必须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工作。

1、病情观察

老年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要有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2心理护理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促进病情的稳定与缓解。

3心理治疗与智力训练

痴呆病人除出现智力衰退外,常可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行为散漫或不稳定,甚至出现暴怒等冲动行为,故痴呆患者除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护理、营养补充、智力训练和康复运动外,心理治疗及护理对痴呆患者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全面衰退,接受心理治疗护理比正常人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训练,鼓励病人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其方法有以下几点:

(1)耐心解释。一般说来,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不了解,很想知道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而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往往有思维能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因此就更需要医护人员或家人给予耐心的解释,以减轻病人的顾虑和迷惑。

(2)鼓励与安慰。鼓励就是让患者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目标,安慰就是让患者放弃某些念头去适应现状。鼓励要遵照可行的原则,要使病人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改变现状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使病人善于在不利的因素中看到有利的因素;安慰就是体谅病人内心的苦恼或愤怒的情绪,给予同情和支持。

(3)保证。所谓保证是指充分利用医护人员的社会角色在病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取信于病人,

使他们相信医护人员或家人的认识是正确的,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当老年性痴呆病人表现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感到抑郁时,医护人员和家人应向病人保证:“你的病没有那么严重,我保证只要你自己多动手,完全可以生活自理。”如果病人相信了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话,就会相信自己,从此不再悲观、抑郁。

(4)指导。指导是指告诉病人应如何静下心来养病,教会病人怎样进行自我生活护理,告诉病人怎样去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指导者不是代替病人去做某些事情,也不是给病人硬性规定让其去做,而是启发病人的积极性。例如,让病人整理床铺,教病人怎样去叠被子、扫床、铺平床单等。一次教不会,再来一次,只要病人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病人对所教的内容感到厌倦时,应停下来让病人休息或做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下次再接着教,直到病人学会为止,而不是每次去代替病人整理被子。

(5)暗示。暗示就是通过语言、动作、情景等信息交流手段使病人直接接受灌输给他的观念、认识,甚至感受。暗示时语言要肯定、诚实,有时可以故意安排与别人交谈的情景,使病人感到偶尔地正好听到,这样则容易使病人相信,借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直接的暗示,如当病人情绪紧张而不能人睡时,可以给一些安慰剂(维生素类)代替安眠药。另外,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恰当地利用宣泄的手段,使病人积郁已久的苦闷倾诉出来,一吐为快,也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帮助痴呆病人进行智力锻炼的内容很丰富,如常识、逻辑联想能力,计算分析和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思维的灵活性。①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②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病人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③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病人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④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尽可能地让病人多了解外部信息,不要使其处于封闭的生活环境,鼓励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对于家庭生活中的事情,应当有目的地让病人参与,并给予指导和帮助。⑤常识的训练,所谓的常识中有相当的内容属于病人曾经知道的、储存在记忆库里的东西,伴随病情加重不断丢失,如果能经常提取、再储存,遗忘速度会大大减慢。⑥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抽象的数字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比较困难,更何况有认知障碍的病人,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字概念和计算,只要留意,可以有许多让病人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舒芳,罗缓玲.5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8) 

篇6

1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由于非现役文职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小、多为独生子女、社会阅历浅、临床经验缺乏、学历参差不齐以及在自身修养、理论基础和知识技能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等实际问题。对部队疗养院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规定要求缺乏了解,缺少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有的甚至还存在临时观念。针对以上问题,应当加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考核,强化基础护理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急救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变他律为自律、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只有这样,才能使疗养院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提高疗养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军队疗养员多数是刚刚离退休的老干部,因此,具有同感心是每一位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基本技能。要及时掌握老干部的心理变化及情绪波动,并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尤其不能忽略与其家属的沟通,以取得老干部和家属的信赖[2]。

2.1语言技巧要做到“三声”即疗养员来有迎接声、护患见面有问候声、各种操作前有解释声和出院有欢送祝福声。还经常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2.2面部表情的技巧护士面部表情的运用可左右疗养员的情绪,尽管生活习惯不同,但面部表情却可以传递共同的感情。

2.3倾听的技巧护患沟通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应聚精会神的听,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语,用适当方式回应,保持精神放松,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总之,护士应掌握患者不同的文化模式,缩小与患者文化模式的差距,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3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老年人疾病的特点是: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②起病隐浅,病程迁延,恢复较慢。③易出现并发症。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①固执己见,这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及认知受限所致。②记忆力下降,多为近期记忆力下降。③智力下降。④不易接受新事物,多惯用经验处理问题。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护士应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老年人所患疾病多、反应迟钝、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疗养院与治疗医院的服务内涵决定了工作性质的改变,由被动的执行医嘱到主动的靠前服务。要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稳定的情绪,遇挫折不灰心、有成绩不骄傲;临危不惧,在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能沉着应对;有广阔的胸怀,能虚心向同事请教,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取众所长,补己之短,工作中能互相交流经验。

总之,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员中非现役文职人员加盟将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标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消除其不稳定性、临时性,留住技术骨干,使其形成技术梯次,人才梯次,培养疗养护理高素质、高品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快疗养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源动力,是我们每个疗养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实践与努力的方向[3]。

参考文献

1郑兹阳.谈谈疗养院整体护理的实施.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3

2郝兵,赵秀文.老干部病房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21):216-221

篇7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社区养老照顾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但一些人认为社区养老照顾不是必然趋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B市一政协委员对社区养老照顾关注了很长时间,拟提一份关于发展社区养老照顾的提案,请你草拟这份提案。

3.B市兴星社区的孝老中心在为一老人提供服务时,不慎将老人摔倒,老人家属找到社区理论。如果让你处理此事,你如何才能做到既让老人家属满意,又不损伤孝老中心工作的积极性。

【答题要点及思路提示】第1问,要注意两点:(1)这是对社区养老照顾趋势的理解,不要答其他的认识;(2)这是对整个社区养老照顾而谈的,不是局限于B市。从案例材料可知,社区养老照顾有现实需求(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床位不足),有政策依据(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有实践经验(兴星社区孝老中心案例),所以很容易知道这种趋势是向前发展和势在必行的。此题的答题内容不在于答出趋势是什么,而在于分析为什么有这种趋势。所以,此题要从五个方面去分析这种趋势:(1)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角度分析;(2)从养老照顾的其他形式(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不足角度分析;(3)从社区养老照顾的条件、优势、可行性和必要性上分析;(4)从养老照顾是巨大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幸福工程,社区养老照顾市场潜力、前景机遇角度分析;(5)从老人和老人家属角度分析。此外,还可以从国际经验、老龄事业科研等角度分析。

篇8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围术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776.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086-02

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主要致盲眼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眼科最广泛开展的手术之一[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影响,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还存在心血管、肠胃、肾、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因此在整体护理中有其特殊性,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主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00例,其中,男420例,女380例;年龄58~92岁,平均66岁;入院视力均在0.1~0.3或0.1以下;800例患者入院符合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手术方法包括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麻醉方法均为表面麻醉。

2方法

2.1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介绍,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为其安排床位,陪送至床头,介绍主管医生、护士,住院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及护理制度。使其尽快熟悉住院环境,进入角色,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并配合检查治疗。

2.2术前患者健康教育

2.2.1心理宣教老年人对手术顾虑实际是一种矛盾心理,对它既寄托着希望又怀有恐惧,害怕术中疼痛或意外,对所患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为了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及心理压力,我们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以最佳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

2.2.2疾病常识教育讲解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康复方法,介绍手术的特点、优点与成功病例,让患者知道该手术是利用超声推动原理,将大而硬的晶体核割成碎块乳化成糜状,利用灌注抽吸吸除干净的手术特点。其优点是采用表面麻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痛苦轻、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先进、最可靠的白内障治疗方法[2]。

2.3术前宣教内容

2.3.1术前检查指导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说明必要性,检查结果应反馈给患者。

2.3.2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根据手术方式术前一日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为了预防术后感染,术前应冲洗泪道及结膜囊,进行头部及眼球固定训练,滴抗生素滴眼液,术前应滴散瞳药水,测生命体征,安慰患者使其情绪稳定,以免术中紧张不能合作。

2.3.3术前训练手术前一天,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呵气,以便在手术过程中万一有打喷嚏、咳嗽等可用以上方式分散注意力,能大大提高手术顺应性。

2.4术中配合

告知患者手术中应配合医生,对手术特殊也应积极配合,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要咳嗽、打喷嚏时应先告诉医生。

2.5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2.5.1术后当天注意事项术后当天应卧床休息,少活动,尽量避免低头、弯腰,还应告诉患者勿用手揉搓、按压术眼,预防眼内压增高及晶体脱位,术后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2.5.2术后3 d注意事项术后3 d内进流质饮食,避免用力咀嚼,同时根据老年人以往饮食习惯及原有内科疾病指导饮食,保持膳食平衡,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适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2.5.3术后1周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1周内会有轻度结膜充血,轻度眼胀眼痛或有异物感属正常现象,如出现剧烈性眼痛,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2.5.4避免情绪激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避免术后复明而情绪激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6出院指导

2.6.1出院带药详细指导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家属滴眼药水的方法,保护术眼和注意眼部卫生。

2.6.2定期门诊复查出院后1周门诊复查,以后根据情况半个月至1个月复查1次,随访3个月至半年。

2.6.3配镜告知患者术后3个月至半年内视力相对不稳定,一般为3个月后作验光检查、配镜以达到最好效果。

2.6.4继续用药如果患者还同时存在其他内科慢性疾病的,根据病情继续用药。

3健康教育的方式

3.1计划性教育

以图片、宣传栏、宣传册子等文字形式,有计划、有目地定期编制刊登,要求内容精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专科特色,同时标题要引人注目,能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关注。

3.2随机性教育

护士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需求,进行随机的健康教育。

3.3个别指导

利用和患者接触的一切时间与患者交流、探讨有利于疾病痊愈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4制作健康处方

制作健康处方并将其放在固定处供患者或家属随时取阅。

4结果

在800例患者中,有759例(94%)均能掌握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及出院指导,有41例不能掌握围术期的健康宣教及出院后指导。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5体会

对白内障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避免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还提高了患者视力、缩短了住院天数。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护士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目中的地位和信任度,密切了护患关系,对治疗及护理起到了增效的效果。

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因此,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爱萍.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护理与保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0,(1):36.

篇9

当前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医院里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很注重这个问题,特别是对内科护理人员,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因此医院为内科护理工作设计规范的制度,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尤为重要。作为内科护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水平,掌握各种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有效地避免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以娴熟的护理技术、高超的护理水平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安和紧张情绪,减少护理差错,帮助患者尽快地进入角色,使患者能够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及时进行诊治,以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从而很好地降低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安全率。现结合我个人护理经验,谈谈我在实现内科护理以患者为主方面的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实现以患者为主的理念,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坚持言行一致的原则

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享有隐私权,患者也不例外。作为内科的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隐私要坚持保密的原则,在与患者交流时,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想要被患者尊重、理解和信任,就要做到与患者坦诚相待,投入真挚的情感,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不说假话、空话,不虚伪、娇柔做作,不装腔作势、言语犀利,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自然、真诚地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是作为护理人员最起码的做法,只有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真正成为患者的朋友、亲人,才能实现以患者为主的理念,假如连这个最基本的本事都做不到,那就不必奢谈什么以患者为主,服务第一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接触的人员较少,所以记忆力特别好,对于护理人员说过话,答应的事情会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护理人员由于事情多可能把说过的话忘的一塌糊涂,但患者绝对不会忘记;因为事关患者的身体健康,哪怕是一件很小事情他也会他铭记在心,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千万不要轻易地对患者作出承诺,一旦作出承诺一定要兑现,否则将失去患者的信任。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敏感而且多疑的,但是,对于已经相信的人却深信不疑,所以,服务最重要的是获得患者的信任,信任才是护理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二、坚持以患者为主的理念,内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精湛的技术

作为内科的护理人员想要处处为患者着想,想要帮助患者缓解病痛的折磨,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精湛的基本技能,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随着护理措施的日益健全和完善,生活护理备受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有些疾病比如心血管病,需要?o理人员给予患者生活上的指导。比如心血管患者在饮食上应坚持低盐、低脂的治疗型饮食,但是有些老年人不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总是自己愿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习惯吃清淡的食物,为此作为内科护理人员要明白心血管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要针对心血管患者人群的特殊性,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讲解饮食的重要性,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思想工作,适当地给老年人作指导,尽量给老年人吃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新鲜的多样化食物。在加强生活护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在剂量上与中年人有很多不同,因此,要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剂量,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这些常识性的护理知识都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落实以患者为主的理念,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问题 健康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2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急速推进,老年人口基数庞大。随之而来,老年人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入老年期,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常常面临社会角色的改变、疾病、丧偶等生活事件,老年人必须努力面对和适应这些事件。如果适应不良,常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降低生命质量[1]。为此,本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从症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

1 老年人易患心理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各方面的功能的衰退,加上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明显增多,老年人更加依赖家人及身边的朋友。因而造成了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一些生活变故,如丧偶,生活拮据,一些疾病的侵害,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无法很好的适应,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

由于老年人身理功能逐渐退化,一些疾病的困扰,加上一些生活变故,使老年人变得十分的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惊慌,整天提心吊胆,对生活琐事及其敏感。

2.2 抑郁

由于生理功能退化及一些疾病带来的生活质量减退,加上生活环境影响,使老年人内心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2]。早期表现为心情低落,高度警觉,有疑病症状。严重抑郁症的老人有自杀行为,需要家人高度警觉。

2.3 孤独

有些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发生改变,生活中一些困难增多或身体原因导致的行动不方便,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3]。表现为孤独寂寞,有抑郁情绪,偷偷哭泣等。

2.4 健忘

由于机体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也逐渐的减退。表现为近期的记忆力减退,时常忘记近期所发生的事,对于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时常记不起来,可能会经常找不到东西,或重复讲相同的话。

2.5 其他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除这几点之外,还有自卑,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

3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身心衰老

此时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趋于衰退状态,所能做的事情也比较少,大多已经退休,已不能再从事喜爱的工作。但是他们大多都不谙于过清闲的日子,渴望继续工作,老有所为,但是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胜任,久而久之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

3.2 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家庭人际关系

由于退休等原因,使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但是老年人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渴望继续从事工作,因而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再者,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从工作单位变为了家庭,生活群体从同为了家人,老年人几乎每天与家人相处,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家人对老人的态度对老年人的身心都产生了影响。

3.3 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了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保障,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身心的健康[4]。

3.4 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差,易患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

4.1 心理调适

指导老年人学会应付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4]。让老年人正确的认识身心衰老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正常的现象,应该以正常心态去面对。应该知足常乐,做事应该量力而行。

4.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人际关系

老年人心情愉悦相对心理疾病产生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应该处理好家人与老年人的关系,作为家人应该多体贴,关爱老年人,让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家人的爱,不要让老年人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作为老年人自己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多交新朋友,多与朋友谈谈心,心理有什么事要懂得对身边的人诉说不要自己一个人承担,这样能使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4.3 丰富业余生活,勤锻炼

老年人应该继续学习,勤记忆,多用脑,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例如练太极,跑步,跳广场舞等。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让老年人的生活和内心不再孤单,还有利于老年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身体抵抗力,延缓机体功能的减退。

4.4 饮食指导

老年人饮食需清淡,食盐摄入过多易患高血压,脂肪摄入过多易患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多吃禽肉和豆类,少吃红肉。平时都吃些蔬菜水果,对于食盐应该严格限制。烟酒也应得到控制。

5 结语

如今的中国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对家庭带来了负担,也是对社会的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而对老年人心理方面的护理则是重中之重,心理的健康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作为家人,应该多体贴老年人,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内心有依托,不感到孤独,在生活中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变化,这样做有助于界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关注的内容包括老年人认知是否正常,情绪是否健康,关系是否融洽,环境是否适应,行为是否正常,人格是否健全。而作为社会,时应该多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教会老年人如何调适情绪,如何养生,远离疾病,要懂得自我保健,让老年人心情愉悦,对生活满意。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9-67.

[2] 颜廷健.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03(5).

篇11

1 老年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维护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指导老年人正确评介自我健康状况;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老年人对人生的生与死的恐怖;教育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新观念,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丰富精神生活;指导老年人安排好家庭生活,将“代沟”问题处理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良好的心理养生技巧。

1.2 老年生活卫生知识: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遵循易咀嚼、易消化吸收、防止便秘、补充必需营养素四个原则;按时作息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衣着宽松合体,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鞋袜舒适防滑;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

1.3 健身、休闲指导:

让老年人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长寿的作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体育锻炼的原则,适宜于老年人锻炼的方法和项目,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卫生保健事项等。使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并能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引导老年人从事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养花、书法、曲艺等,使他们在休闲和娱乐中体验人生的乐趣。

1.4 常见老年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合理用药知识:

老年人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如老年痴呆等;威胁老年人生命的各种疾病的防治如心、脑血管病等;以及高血压、腰腿痛、意外伤害等常见老年疾病的防治要点。

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掌握家庭常备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的贮存方法和防止误用的措施;误用药物和用药过量时的应急解救措施;服食补药和药膳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如何识别过期、变质药物等,并要纠正老年人用药过量和克服药物成瘾等问题。

1.5 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

指导和帮助老年人接受死亡现实,解除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冷静、尊严地走向死亡;为临终老人创造尽量温馨的环境,组织亲友探望;帮助老人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协助医生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无痛苦地离去。

2 老年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2.1 国家对老年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有主管老年人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如老干局、老年人协会等,大部分老年人离、退休后回到社区,有宽裕的时间,依靠各级老年组织和各基层单位的支持,在实施老年健康教育活动时,利用这些老年工作部门和老年人群众组织,通过他们来发动和组织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2.2 老年人从事的许多活动本身就有保健性质或健康促进作用如老年合唱团、老年书画社等,通过协调把健康教育活动与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利用这些组织举办老年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培训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2.3 老年人普遍比较关心健康问题,动员热心公益的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保健知识,而且老年人之间更易沟通和理解,让老年人自己参与组织和实施则更有亲和力和号召力。

2.4 对老年人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当老年人行走不便时就需要家人的照顾,让他们学会照顾老人的起居,学习测量血压、体温的方法,学习对老人进行心理调适的技巧,掌握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等。

总之,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问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开展老年健康教育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必过分苛求所传授知识绝对准确。而是突出科普工作的易懂性、易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参 考 文 献

篇12

1 心理护理应该从术前访视时就开始

眼科患者大多由于眼部疾患在生活中造成诸多不便,因此渴望治愈的心情十分迫切。但是由于对医学的不了解,特别是对眼睛这样一个相对于其他器官来说十分精密的部位,他们对如何手术及手术效果如何又存在着极大的恐惧心理。曾经就有这样一位老年患者告诉我们,她听同一病房的病友说,眼睛开刀要先将眼珠挖出来,刀开完以后再将眼珠装回去。听说这些以后,她吓得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直到我们去做术前访视,给她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后,她才算松了口气。由此可见,术前访视时应该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安慰,耐心解释手术中的每个细节,让患者对手术过程有一个初步地认识,使他们能努力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

2 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绪波动随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手术环境的陌生,对即将开始的手术的恐惧,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巡回护士要多和患者亲切地交谈。谈话时语调尽量要放轻松一些,找一些患者比较熟悉的话题,譬如可以和患者谈谈他们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让他们从手术前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同时告诉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情,可以更有利于手术地进行。

手术开始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对于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告诉患者手术进行的步骤,让他们知道手术进行的很顺利,以免因担心手术进程而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如果因为疼痛而使患者烦躁不安,这时可以多和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还可以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尽量使患者安静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如果手术效果较好,可以立刻告诉患者。这样患者可以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后续治疗,从而使患者能更快的痊愈。对于手术效果相对不太理想的患者,可以先将手术效果告诉家属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告知患者。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手术创伤后又立即遭受更大的心理打击。

篇13

由于长期的接触,医患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使我逐渐认识到:做好老年矽肺病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矽肺病人的身心健康.心理护理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日常护理技术过关,而且要有高水平的沟通技能. 从而改变了以往生,冷,硬,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1 矽肺病人的临床表现

矽肺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得了矽肺后最常感觉到的是气短,早期只是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因此工人经常忽视。胸痛、胸闷也是最早感受到的,一般在阴雨天、劳动后或剧烈咳嗽时更为明显,常是能忍受的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加重时在一般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气短,病情严重时在静止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早期矽肺有轻度干咳,晚期或有并发症时(尤其是肺部感染),则有咯痰、咳嗽加剧,痰中带血。患者有心悸、消化功能减退,少数患者可有失眠,,易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矽肺会导致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并发肺气肿和肺大疱的患者,尤其是晚期矽肺患者.肺部感染,剧咳,用力为常见诱因.常见的症状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伴胸痛,也可以无症状.矽肺并发气胸复发率高,局限性气胸多见,体征不典型.因肺组织和胸膜纤维化.破口较难愈合,气体吸收缓慢.

矽肺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长期吸入粉尘使支气管纤毛上皮受到损伤.肺弥散性结节纤维化,使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发生感染,并发慢支和肺心病,严重感染时可诱发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

矽肺会导致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促进矽肺发展,诱发呼吸衰竭和死亡

2 老年矽肺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孤独无助 :老年矽肺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较明显,自理能力变差,处处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在心理上易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病后更加 烦躁,焦虑。同时家人因工作、家庭等方面原因,对他们照顾较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是个多余的人,没 有人来关心,从而怀疑自己的生存价值。表现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忧郁寡欢。

2.2 悲观消极 :由于矽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目前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常并发气胸,肺心病,肺气肿等,久治不愈,患者对治疗逐渐失去信心,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放弃治疗及护理,常有无药可救,悲观厌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3 自我优越感 :患者认为自己曾工作在生产一线,自己的疾病是因为工作所致,年轻时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认为自己是单位的功臣,现在因工伤住院 治疗,医院就该无条件的为他服务,为他创造优越的住院环境及医疗条件,有的甚至提出无理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而且特别需要别人来尊敬他,恭顺他,有较强的自我优越感。

2.4 心存疑虑: 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还有一部分是文盲,从而导致一部分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差。而且老年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本身就有一些常规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对部分药品的疗效、作用机制有一定的了解,有时他们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持怀疑态度,有种久病成医的心态,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诊疗和护理,仅凭身体的舒适状况去要求医生用药。还经常的自以为是,如若违背他们的意愿,有的表现出抵制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3 护理体会

心理状况是是生命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身体功能的重要条件。医学研究证实,心理压抑,紧张等所引起的个体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和预后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根据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是影响矽肺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加上老年矽肺患者又具恐慌,焦虑,敌意等特殊心理,故心理护理在老年矽肺患者的护理上,尤其在提升老年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3.1 交流

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与患者接触时,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面带微笑。经常与患者聊天谈心,谈话时语言要亲切,要有耐心, 听话时要专心,称呼患者时不能用床号来代替,要多用体贴、关切的语言。在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的间隙,与患者聊天,谈谈家常及平时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产生 亲切感,觉得你是真正关心他们,从而愿意把自己的心事、生活烦恼以及身体状况向你倾诉,使我们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病情变化。有时甚至把未向医生告知的 病史告诉护理人员,通过交谈了解,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极大帮助。对听觉和视觉 有障碍的患者,就使用夸大的形体和语言与之交流,时刻注意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及时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与疑难问题。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天气变化时,及时提醒患 者注意添加衣物。嘱咐他们去厕所时,勿穿泡沫底拖鞋;以防滑倒,改变时,速度不宜过快;入厕时给予搀扶,防止摔倒等意外事故发生。并协助打开水、洗涮等生 活护理,尽量帮助解决患者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给于正确的饮食指导。夜查房时,为患者盖好棉被等等。从细微之处,体现真情。在和患者建立感情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其 心理需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3.2 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

向家属说明情绪波动与疾病的利害关系,鼓励患者家属、亲友、老同事看望、精神上给予关心和 关怀。使患者孤独无助的情绪得到改善。对悲观、抑郁者要多开导和劝慰,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本常识,让其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加以 解释说明。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提供所需信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改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以积极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心理支持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其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 、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我价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正确运用解释、鼓励、安慰、指导、暗示及支持性治疗方法,解决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有力支持。教会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氧疗操作方法, 护士必须教会病人和家属用氧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开展非常必要的电话随访,让在家的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真诚与关心,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氛围。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 护士不仅要直接护理病人,还要耐心指导患者家属,教会他们简单的护理常识和生活护理技术,因为家属的陪护是有效的心理支持。

3.4 改善住院环境,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努力创造优越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气温调节在20℃~22℃之间,病房内每日定时清扫消毒地面,用紫外线 空气消毒,每周定期消毒流量表和湿化瓶,每天更换湿化瓶蒸馏水,平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3.5 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后,工伤患者享有的工伤医疗待遇不变。这充分说明单位领导和医疗部门对他们的重视,患者的一切合理要 求都会满足,对于那些有不满情绪的患者,我们特别注重进行心理指导工作,说明医院和公司都有规章制度,不能违反原则、不能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消除患者的忧虑及不满情绪,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14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 思想动态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22-02

绝大多数冠心病病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性狭窄,这是由于斑块的不断进展及逐渐增大之故,至少有一支主要的冠状动脉有一处或多处的管腔狭窄区域;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支血管病变,复杂病变、弥漫病变、钙化病变多;在这些情况下,冠状动脉代偿性扩张能力下降,心肌需求增加,血供便难以保证,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笔者结合实际病历资料谈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思想动态分析及护理的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6月间我院住院部住院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5例,女40例,年龄42-89岁。住院期间因患者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笔者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加强患者思想动态沟通及个性化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 思想动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把一过性的头痛、牙痛、肩背痛、右侧胸痛均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1]。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紧张焦虑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这类患者因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抑郁消极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患者情绪相对稳定的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心理状态。

3 结果

这组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70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5例患者长期反复发作,住院治疗。

4 讨论

患冠状动脉疾病的人,大约99%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2]。所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实际上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这种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实质是心肌缺血。所以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正常动脉血管壁一船分三层:内膜、中层和外膜。内膜是一层光滑的扁平上皮细胞,极为纤薄而光滑,可保证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畅通无阻;中层由平滑肌组成,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外膜比较疏松,是一层保护组织。正常的动脉管壁相当柔软而富有弹性,能随心脏有节动地舒张和收缩。动脉因各种原因失去弹性而变硬,医学上统称为动膝硬化[3]。

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的药物疗法:硝酸酯类制剂其有扩张静脉、舒张动脉血管的作用,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使心肌血液重分配,有利于缺血区心肌的灌注。代表药为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β受体阻滞药可阻滞过多的儿茶酚胺兴奋β受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及速度,减低血压,故而达到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此药还可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改善心肌代谢,抑制血小板功能等,故是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患者的常用药物。同时β受体阻滞药是目前惟一比较肯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二级预防的药物,已证明β受体阻滞药使梗死后存活者的心脏病病死率、猝死率与再梗死发生率均降低;钙拮抗药通过非竞争性地阻滞电压敏感的L型钙通道,使钙经细胞膜上的慢通道进入细胞内,即减少钙的内流,抑制钙通过心肌和平滑肌膜,从而减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效率。减轻心室负荷,直接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同时此药可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及释放等多种药理作用,是目前临床上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艳,韩晓丽,龚世珍.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