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5 09:5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篇1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高校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高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高校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高校在确定其自身发展规模时应重视其规模的质量,即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其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保持合理的比例。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能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权益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精心设计权益架构,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也就是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二、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高校举债规模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高校举债规模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涉及举债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管理水平以及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高校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1)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学校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2)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3)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学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4)通过“银校合作”积极推进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以助学贷款力度的大小作为学校选择开户银行的重要条件。(5)加强贷款管理与财务分析,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6)建立有偿备用金制度,通过有偿备用金的设立和筹措,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三、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要求高校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与事业发展计划的关联性,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的前瞻性,从而发挥预算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通过行政手段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四、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

(1)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学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

篇2

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企业如果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或者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则有可能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严重的甚至出现倒闭。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必须要科学、合理、正确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以减少和防止企业因财务风险带来的各方面损失。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就如何强化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也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都会对其财务风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必须要科学、合理、正确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以减少和防止企业因财务风险带来的各方面损失。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就如何强化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 企业风险意识不足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发生财务活动,就必然会存在财务风险。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认为只要掌管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就不会出现财务风险,这是错误的观点。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

2、 缺乏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根据其资产负债表分为三类。即:固定资产由大部分长期负债和长期自有资金筹集;流动资产购置由流动负债筹集;亏损造成全部自有资本以及部分负债的消失。这三种情况若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不好,就极容易引发财务危机,继而威胁到企业的发展。

3、 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

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务决策的失误。而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正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基本原因。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普遍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使得决策常常发生失误,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危机。

4、 流动资产不足

充足的流动资产是企业在到期偿还借贷债务时的重要保障和物资基础。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变现能力不强、流动速度过慢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则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形象受损,在造成企业过重债务负担的同时还会对将来的资金借贷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引发企业的财政危机。

5、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目前,有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过多,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的进行债务的偿还,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1、 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

企业要在进行业务共享协作时,要注意供应链给企业内部带来的外部威胁,增强对外部风险的抵抗和控制意识,注意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造成的影响和威胁,从而避免外部风险对企业内部造成的冲击,提高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

2、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加大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往来账目进行审计和检查,以避免由于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资金挪用、资金体外循环以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强化业务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科目,要设置相应的辅助措施及时地反映应收账款所含内容的变化与更改。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于业务发生单位的付款办法、资金归还方法、资金归还期限及违约后的责任划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增强企业上下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

3、 加大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展力度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流动周转资金的不足,造成很多大型业务和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严重影响着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和信誉。因此,企业要加大融资渠道的扩展力度,及时的、保量的为企业进行融资,以缓解企业周转资金的紧张。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可以利用所开展的业务项目,选择加速折旧的方式,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行企业债券,针对一些周转资金不足的情况,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解决。此外,企业也可以与业务当事人或投资者进行BOT形式的合作,实现多方面的资金筹措。

4、 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

企业要大力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积极制定企业内部的资金全面预算制度,以防范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风险。例如,在财务业务发生之前,控制好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和金额,预算机制的编制要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为指导,并对业务开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便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和增加,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 加强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企业要加强对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资金结构,达到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的目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1)要在资金结算机构的内部,建立统一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划拨审批制度以及资金管理风险预警制度等等。

2)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业务管理者的设置以及财务业务的分布状况等方面来构建资金结算机构。

3)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以便于管理人员对结算机构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监督和考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6、 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应从上到下的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经营发展的影响,明确财务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要加大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如ERP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统一企业各项管理政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加强全体员工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认识学习和与理解掌握。同时,要注重风险数据的准备收集工作,规划和统一各项财务风险数据倒入和核算等工作,以避免出现财务风险数据收集的失真性、错误性和延时性。

结语:

总之,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预见习和可控性。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平稳、快速、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旭英,陈继纯.也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02)

[2] 海洋.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0(10)

篇3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的未来发展状况及其结果都是不确定的,人们凭借现有的认知无法准确判定事物的未来发展,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是有利因素的,也可能是不利影响。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财务活动密切相关,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在筹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方面都可能存在风险。研究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企业获取更大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铁路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成因主要表现在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项目管理缺乏系统性以及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方面[1]。我国当前的铁路施工企业在财务决策中,存在一定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在财务决策方面这两种思维的存在容易出现失误,进而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部分决策者在重大项目的投标决策中,由于对题录建设项目缺乏可行性和成本研究,对业绩、声誉的认知也不到位,在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投标价格失误行为,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其次是不合理的资金结构的影响,少数铁路施工企业为了获取项目,对自身经济实力的认知不清,过低估计市场材料价格,为了中标而大量购买机械设备,导致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再者,项目管理也会引发财务风险,项目管理水平制约着铁路施工企业的项目收益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二)外部原因分析

施工成本价格上涨与铁路建筑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铁路施工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自2010年以来,我国能源、原材料以及其他修建铁路的必备物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各类铁路建设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从这个方面来看铁路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少数铁路施工企业没能深刻认识到成本波动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轻视了成本波动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使得其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再者,在铁路施工实践中,所签订的大部分总承包合同与分包合同,都是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准的,其没有考虑到后期各项签订内容条款的价格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铁路施工企业还需要承担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铁路施工行业的利润空间。

二、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分析

(一)前期阶段的投标风险分析

根据铁路招标的相关要求,只要有意愿进行竞标,这些企业在投标阶段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保证金缴纳的多少主要由铁路管理部门规定,这也就意味着铁路施工企业无论是否中标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款项[2]。依据相关规定,我国的保证金缴纳数量是:投标价格X2%,并且只能用现金。从相关实践来看,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其在投标阶段需要缴纳的保证金高达上百万。所有参与竞标的企业缴纳的保证金不到招标结束之后,是不能拿回来的,因此,从这个方面老来看,若某一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连续参加项目竞标活动,其在资金周转方面极容易发生问题。并且加上竞标期间所付出的所有时间和金钱成本以及其他一些劳务成本,极有可能会给参与投标的铁路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中期阶段的成本、合同、资金风险分析

合同在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中占有重要地位,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合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得好其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如果使用不恰当,那么将会增加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合同会规定施工企业和承包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这个方面来看,合同适用不当也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3]。从我国铁路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招标是主要的手段,假若在标的执行中出现纰漏,工程出现变更,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那么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并通过成本造价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在铁路施工阶段,假若其具体执行过程与个同规定内容之间存在差距,也没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成本控制方案。或者是方案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那么,也有可能会引发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后期阶段的竣工结算风险分析

铁路施工项目经济收益的全面反映载体是竣工结算,同时,竣工结算也是核定铁路企业资产价值以及办理交付使用的依据。在对铁路进行竣工结算时,需要特别注重其实效性,最好是在竣工后就立即开展验收工作,避免验收不及时而导致其他的财务问题[4]。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铁路施工设计单位经常会存在款项支付拖延问题,部分分包单位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使得竣工结算常常不能及时完成。这表明,施工企业在财务结算方面的行为较为滞后,其付出的相关资金不能被及时收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及项目成本,并增添其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严格财务决策程序

为全面把握铁路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前,要求对参与施工建设的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评估。根据风险预警体机制的相关要求,铁路施工企业需要充分调研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尤其是要及时了解当前环境下的铁路建设投标价格、国家财税政策以及铁路建设行业前景等因素[5]。在控制投标风险时,要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客观评估自身经济实力,科学预测市场风险,做好风险成本分析工作,实事求是。严格财务决策程序需要考虑完善铁路施工企业的决策文化和制度以及加强铁路施工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监督等两方面的因素。在决策过程中,要遵循规定流程,多采用集体决策方案,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科学决策相关事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从初始阶段防患财务风险,严格财务决策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制定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为有效控制其财务风险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铁路施工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发挥主体人员的作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作用,做好内部合同、成本以及资金等的评审工作,对合同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五不签”能够在中期阶段有效控制合同签订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在签订合同时,与招投标程序不符的、未经审查的、不合法的、低于成本的以及显失公平的合同都不能签订。在控制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风险时,应加大对材料物资的管理力度,在采购时要遵循计划、可持续性以及物美价廉、运输距离短的采购原则,以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6]。健全铁路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还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机构,铁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尽可能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观测的业务能力,培养员工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及监控等技能,强化他们及时发现并化解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强化资金管理,对铁路建设资金实施动态、全面管理,能够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在专款专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和正常流转,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方法并将所有责任落实到个体,能够帮助铁路施工企业控制好项目成本管理格局,降低成本风险。

(三)强化竣工结算管理

当工程竣工后,需要及时组织验收工作,然后进行竣工款项的结算,并依据合同结算规定送审。在铁路施工后期,为降低财务风险,需要加快相关款项的结算速度,并加大管理力度。拖延付款的行为一般与分包方和设计变更相关,对于这种问题,铁路施工企业应组织专门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确认,收集好与问题相关的证据并做好记录。在客观分析之后,依照约定程序申请索赔,或者追加相应的工程款,从而加快资金的回笼,尽可能规避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铁路行业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必将更加激烈,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必将更加复杂。强化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严格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管控是铁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俭.铁路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强化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5,(20):235-236.

[2]黄喜雪.探讨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2,(18):63-64.

[3]韩小俊.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86+124.

[4]刘林峰.高铁建设中,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经济,2010,(24):141-143.

[5]徐志勇.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68-68.

篇5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风险防控

新会计制度开始实行后,促进了医院经营体制的改革,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错综复杂,也让医院中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成为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根源。

一、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一)医疗纠纷导致的财务风险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医疗纠纷都难以避免。在出现纠纷之后就会涉及到赔付,而纠纷产生原因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难以进行一一概括。如今,竞争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主流旋律,即使是医院,需要在激烈竞争下寻求生存空间。在竞争环境之下,部分医院过于急于求成,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或者说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够严格,容易导致医疗纠纷,进而诱发财务风险。

(二)医保制度改革带来的财务风险

医保制度之下,医院需要及时调整自身观念,并采用有效自我控制措施,防止因为医保导致过度医疗出现,让医院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因为医保规定的范围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上下限。在上下限的制约之下,医院不仅仅是要针对病人的情况提供医疗服务,还需要获取一定经济效益,这就对其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出现不合理的操作,就会导致财务风险。

(三)医院自身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新会计制度实行后,管理对于医院来讲更加重要,医院要在竞争环境之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管理,合理推进新项目,添置必要的新设备,积极地引进新人才。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例如盲目引进设备、到那时却不能够获得效益回报,就会诱发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诱发的具体诱因

(一)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内部诱因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关系到是不是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虽然很多医院中都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是执行上不够严格。

2. 医院内部人员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在医院中很多人员都只是被动执行各种制度,对于风险控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医院内部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没有将风险防控看做是医院的重要任务,很容易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财务风险。

3. 资金运用不当

因为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医院不得不扩大规模、引进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引进以及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很少就可行性进行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资金回收速度缓慢增加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外部诱因

1. 医院行业特征让医院面临巨大财务风险

医院和企业相比存在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也很难完全根据市场的原则来办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轻则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重则关系到生命安全,不仅仅是会涉及到市场原则,还会涉及到道德层面上的各种因素,这就让医院在客观上存在有擅长财务风险的驱动因子。

2. 经营环境的变化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强,并且现在很多医院都是实行的先治病后付费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风险更容易产生。并且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不确定,因而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

要保证医院财务控制凶能够有效运行,需要将不同层次财务职责以及职权进行合理分配、执行与有效监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需要积极地贯彻《医院财务制度》,坚决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活动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且需要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设置,院长、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领导负责,明确财务部门以及其负责人、财务人员职责权限和业绩考核标准,注重经济核算,改善资金使用效率。

(二)改善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进一步增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要加强宣传风险知识,让医院中的所有财务人员都能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并对就财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建立起财务人员风险考核体系,让财务人员的业绩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挂钩,必须要绷紧风险管理的这根弦,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医院中的财务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风险管理意识。

(三)构建有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要有效监控医院复杂情况,对负债运营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需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实际的负债规模,并结合其资金运营情况,运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建立起全过程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通过所收集到的财务信息来建立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的运营状况以及各项能力和发展潜力等进行动态跟踪,在风险扩大或者是发生前就及时的发出信号。

(四)完善财务核算制度

医院需要构建起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并坚决执行。定期对财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并赋予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的权力,这样才可以更好检查各种财务活动中的违规活动,防止各种违规活动的出现,有效预防风险。同时在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上构建起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控制点,并将各项业务划分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明确其职责。

(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需要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并运用多种方法来对医院各个环节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财务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其次,需要为全面预算管理配备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并制定出具有弹性的预算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预防。最后,需要设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并要消除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抵触情绪,改善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文静.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3(5).

[2] 余丽苗.新环境下医院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13(20).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国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方面,负责大型施工中的铁路施工和道路施工等等项目的企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代的不断发展,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加,伴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得供大于求,垄断已成为历史,市场逐渐向购买方转变,变成了买方市场。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转变,传统的增加员工、增加资金或者扩展项目建设面积等管理方式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被淘汰,现代先进的内部管理逐步转变为提升管理效率,重视工作的细节,管理的规范以及实现企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等,只有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具有优势,不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而在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监控是十分迫切而必要地,财务风险并不仅仅局限于内部原因也存在外部因素,正对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对他进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风险评估是首要,只有对存在的财务风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措施或者方案做到高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新的市场对现今的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新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而运用通过先承包建筑项目而后转给其他的企业的这种模式,同样的,运用这种方式的企业也面临着有内外两方面因素造成的财务监管风险危机,但是这与传统的直接承包工程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差异。以下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国家制定的政策或者制度相应的对企业提出了挑战,这构成了一定的风险,是造成财务监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国家制定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否定、修正、否定、再完善的不断循序渐进的向上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定需要跟随国家政策不断随时进行调整、修正、完善,如果不能的话,可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性的发展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基本上已成为历史,企业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优势,现实是现在是买家挑选卖家,所以某些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竞争优势会忽视自身的经济实力而盲目承包工程造成资金风险,以及由于管理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经营紊乱而不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严重的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很显然,市场竞争也是引起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的一个外部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施工任务时,都是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的工程施工范围、施工内容、造价、安全、质量、工期、主要人员等,会对各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约定,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潜在地风险。如果企业过于低估合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使得企业在管理时过于关注建筑材料成本价格而忽视了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比如:甲方在合同中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有意的潜在地对施工单位设下了陷阱,如果该单位没有谨慎细致地对合同进行分析,一旦签订合同后,很有可能在承包项目以及建筑施工中遭受种种风险,造成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关注合同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内部因素

巨大的危害往往是由于内部原因引起的,比如:管理因素中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人力资源因素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职员工作能力等;自主创新因素包括科技运用、研究开发、信息技术等,这些因素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危害。

企业内部管理的经营方式不良或者企业制度不够完善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上面所谈到的主要转包工程的企业而言,他们尤其需要注意合同签订、信息监控、员工管理等方面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如果企业忽视对合同管理的危害程度、没有严格的员工监督体系,缺乏对市场以及其他企业的信息收集等,都很可能使企业面临失败甚至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现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市场上还是存在许多的企业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不具有完善制度的能力,显然这些企业很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内部因素。

再者,意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要发展,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具备有敏锐的风险防控意识,而不是唯我独尊的霸权思想,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管理者的眼界不能仅仅局限在是否能给企业到来经济效益,而是转而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给企业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能让企业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健康长足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以及责任心,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重视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监控工作,资金是企业运营的根本。财务状况清晰明确,财务制度科学规范,有效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速率以及质量就能最大程度的改善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力。

最后,一个国家要发展,科技要振心,人才才是关键。同样的,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人才的贡献必不可少。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如果不能具备有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监控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其他部门的员工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的紧密的联系,有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高效的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不具备有任何的意义。因此,为了能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各种财务风险,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上文我们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造成的种种内外风险进行分析,也让我们对解决相应的财务风险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

合同签订、信息监控、员工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健全企业的运营制度,收集信息是关键,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相关项目的信息是否充足准确往往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决策以及发展前景,这要求企业要深入调查、仔细区分,才能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改善调查机制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同时,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如果企业过于低估合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使得企业在管理时过于关注建筑材料成本价格而忽视了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步骤的监督和管理,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十分关键,它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醒风险的发生使企业具备充足的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二)培养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的所有员工应该都能具备有财务风险监管意识,不论是管理者或者是普通员工,同时,要能够学以致用,在处理日常工作时,要能够时时提醒自己,风险是可能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步骤中发生的,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

(三)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考核以及培训制度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员工的财务风险监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应该强调对风险防控的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要能够学以致用,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四、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激烈残酷的竞争要求企业要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首先就是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监控制度)、提升员工的专业以及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瑞.浅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3(05)

篇7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一般是在其营运过程中因主动通过负债的途径融资,导致公司盈余资金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保险公司资产主要包括资本金、保证金、公积金等基金和一些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资产。财务风险是保险公司营运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客观风险,虽然无法完全规避,但是通过剖析财务风险潜在的表现形式,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谋划应对潜在财务风险的措施,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一、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依靠集中保户交付的保费承担保户未来不确定的风险,而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比如资本金、公积金和未分配盈余资金数额远远低于外来资金比如准备金、保障基金、再保险基金、未付负债数额,保险公司总资产中负债占比80%。保险公司资金价格转移的高低程度由保险公司负债和营运成本的变化程度决定,资金转移价格变化直接作用于公司资产盈利状况和资金风险状况。在保险公司筹资、投资过程都存在着客观的财务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营运过程中坏账准备金高

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保险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争取保额大的业务而采取保费延缓收取制度,导致保险公司应收保费增长。保户信用良好不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坏账损失,一旦保户信用不良,则会增加保险公司坏账损失。

(二)较低的投资收益回报

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保险公司出现一定资金亏损,递减对保户承保的利润,与一般公司相比,保险公司的特性是公众性,出现亏损不仅不利于保险公司吸收资金展开新业务,也会对公司形象建设产生副作用,使产品销售不畅通,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营运。

(三)资金偿付能力欠缺

资金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在对到期负债的资金支付和对未来责任承担的资金支付能力。资金偿付要求一般公司资金不低于负债,对保户而言,购买保单目的是希望保险公司能及时给予保险金支付,保险公司的负债远高于资产,所以保险公司应该按时履行保险合同,提高偿付能力,维持现有保户,提高声誉。

(四)提存责任准备金不足

保险公司承保业务流程的特点:公司和保户签约保单,收取保户保费,一旦保户出现事故,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及时给付受益人相应的保险金赔偿。在保险合同签订以后保险公司才会承担保险人的责任,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在收取保费时、保户风险发生之前计提责任准备金,在保险公司所有的负债项目中,责任准备金是最高的。如果责任准备金不足,导致无法赔付受益人的保险金,不能合理的显示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由于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不足导致公司财务上显示盈余增加进而产生不恰当分红。为维护保户利益,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部门一定要按照公司规定做好责任准备金计提工作。

(五)经营成本提高

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成本包括责任金赔款偿付、保户退保金、业务人佣金、经营管理费用等,任何一项经营成本都有合理的金额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亏损。

(六)资产负债匹配度低

短期匹配度低的资产负债导致公司经营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长期低匹配度的资产负债比会导致公司资产无形损失。保险公司负债主要来源于流动性高、期限不固定、有预定利率成本的保费,资产负债不匹配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变现能力下降,资金偿付能力变的不足,甚至引发保户大量退订保险业务,从而导致财务出现风险。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举措

(一)建设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在日常营运中对财务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提前做好应急方案,早一步发现风险,早一步控制风险,早一步解决风险。按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逐步构建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指标预警机制。

1.确定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体的指标。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突出资产变现能力,同时确定偿债能力指标作为基础指标,关注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可以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有现金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资金偿付能力、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保户续保率、退保比率等。

2.对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监控,编制现金流量财务预算。保险金以及保险金流动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保险公司而言,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不是完全由盈利决定,而要看公司流动资金是否能够满足用于日常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支出的费用。只有当公司的净现金流量超过了净利润才能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营。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基础是日常保险业务的收入与支出差额,收支差一方面体现保险金使用的方向以及范围,另一方面为日常现金流量管理提供了预警信号。

3.根据保险公司经营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策略。保险公司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以后,要对风险信号进行实时追踪检测,一旦出现了不良现象,比如应收保费增长、日常经营成本上升、保户退保率上升等,应该分析这些不良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潜在财务风险,提出风险防范可行性报告,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风险防范策略。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内部管控机制是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良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内控建设既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手段,也是有效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元素。

1.在公司内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内部控制的环境包括制度和人员两个层次:第一,保险公司管理层要树立内部管控的理念,改进经营管理理念、方式,在公司内自上而下引导建立内控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其次,保险公司要建立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授权和责任分配方法、保险业务日常处理流程等。

2.针对保险公司日常经营业务展开全面风险评估工作。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技术,比如风险因素分析法、内部控评价法、分析性复合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等,找出保险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点,采用恰当方法分散风险。以风险预防为主,通过对风险控制环节进行增加、补充来降低潜在的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机制。事前控制是公司在进行最终方案决策前运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成因分析以和变动过程分析,确保没有风险才开展业务。事中控制是在日常业务营运过程中不仅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还要用定性分析方法对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实施监督控制,就是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和目标的偏差。事后控制是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建立详细的档案,对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解决风险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规避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三)加强保险公司财务预算

1.在保险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成立预算管委会专门负责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制定财务预算总目标和预算政策,同时要制定财务预算详细具体的实施流程,并下达财务预算总体实施计划,平衡协调财务预算的执行步骤,监督完成财务预算制定的总目标。

2.建立规范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结合保险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在全员参与决策前提下制定公司财务预算的可行性目标,每一个执行部门要严格按照财务预算的目标和执行计划制定本部门详细可行的财务预算方案,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各个公司总目标和各部门财务预算的目标进行资源协调与分配,及时调整财务预算总目标和各部门财务预算的目标,目标确定以后再层层传达给下级部门执行财务预算计划。

3.加强保险公司风险文化建设。通过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将风险控制的理念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意识中,在无形中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共同抵抗财务风险。只有以文化为指导,高层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调整公司组织结构,完善风险监控制度,加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才能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天天.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余依娜.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4:21-22.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原因造成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收益下降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财务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只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想确保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首先,是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的不断变化。对企业来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都能够对企业运营情况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环境共同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外部大环境难以进行控制或预测,一旦大环境发生改变,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导致企业面临巨大发展瓶颈。比如说国家政府政策的改变、利率的升降、市场变化形势以及通货膨胀等,均可能加重企业成本负担,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其次,是领导者因信息欠缺出现决策错误。部分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市场形势及大环境把握不准确,没有及时获取全面信息资料,或对信息的分析欠缺全面性,或掌握的信息量不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市场宏观情况,以此造成企业领导者对整个市场形势的评估出现误差,甚至在竞争对手评估以及自身评估上都欠缺准确性,以至于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出现错误,导致企业出现巨大财务风险,进而蒙受较大经济损失,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显著下降。

最后,是财务管理能力低且制度亟待健全。一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制定有完善、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能力低下、出现错误财务决策、财务相关活动记录缺失、财务风险分析能力较低、资产评估欠缺以及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缺失等方面,而很多企业常常都是在发现财务问题后才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预防财务风险出现的有效措施,当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动态性了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财务风险,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警示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问题及风险的扩大,促使企业能够逐渐迈上稳定、可持续发展道路。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为了更好规范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行为,企业可联系自身运营情况及企业管理特点来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资产与负债管理、制定岗位工作职责、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报告与分析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_保各个工作岗位配置科学、职责明确,财务工作者严格依照控制制度开展财务工作,切记不可在授权范围外进行财务业务活动。另外,在进行重大财务业务处理上,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员工或部门分别进行处理,以此起到互相约束和制衡的作用。同时,还应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制度落实的考察,确保制度落实程度及实施效果,防止出现制度流于表面的情况,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几率。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应根据市场形势和大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修整和完善,保证制度的建立能够满足时展需求,起到较好财务风险防控作用。

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对企业经营全程动态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识别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预测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以便于领导者能够准确找出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将企业各个财务指标考虑其中,还要将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纳入进来。一方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全面分析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性能、人力资源情况等,以便于能够准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给企业创设安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3.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一起财务活动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者,而要想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一是财务人员应树立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时展形势,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确保自身专业知识能够跟上时展脚步。二是财务人员应树立终身性、全面性学习观念,除了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之外,还应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审计技能及财务管理等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三是财务人员应具备优秀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业务活动,自觉抵制利益诱惑,同时不断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的防控,切记不可纸上谈兵,而应结合企业实境情况不断整改完善,并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责,尽可能提升财务人员风险防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实际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使得企业出现遭受损失的机会。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而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以导致财务风险演变为企业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三大部分,即资金管理、筹资与资金营运,企业要面对这三种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性,其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全面性,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均存在相应的财务风险;第三,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时期内,财务风险有发生的可能也有不发生的可能;第四,收益性或者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第五,激励性,财务风险会促使企业对自身的管理进行改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类型

对于一家生产型的企业来说,其财务管理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资金管理风险

生产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息真实度的差异方面。一家现代化的生产企业,其管理制度的本质就是信息管理的创新,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多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透露本企业的信息,信息流通相对比较困难,因此企业管理者所获取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对较低,也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此外,尽管很多生产企业都在进行制度改革,但是其资金管理水平却与现代的企业制度发展不平衡,导致财务管理效益差,无法为企业的投资方向提供可靠的、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筹资风险

企业主要的筹资风险来自于资金结构。如果企业的部分资金为借贷款项,一旦企业亏损则贷款的利息与本金均需企业的自有资金来支付。如果企业失去偿债能力,则财务风险就会随之出现。此外,利率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导致企业筹措资金时可能到的损失。如果对收益情况没有准确把握而筹资不当,其所支付的利息就会高于平均利率,不但会受到损件,而且对自身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三)资金营运风险

生产企业资金营运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赊销是普遍采取的营销方式,这种模式会大幅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减少,甚至造成资金断链。由于管理不当、盲目赊销,未针对不同客户建立对应的信用等级,造成应收账款的恶性增加,带来大部分坏账。此外,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资金营运风险还来自于盲目的投资生产,存货过多增加了仓储成本。这些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的作法均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资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根据企业短期的发展目标与年度预算,结合企业实际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跟踪与监控,对企业财务流动进行定期检查,将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出来,及时进行纠正与改善,以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的确定性。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根据市场环境的调整与发展,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实现权责分明,以确保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此外,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费用报销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再做严格的规定与完善,保证企业资金支付业务的办理有章可循,提高入账管理准确性与及时性。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对于筹资过程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要确定出资本的结构,对筹资成本与风险进行权衡,保证成本与风险的比例相适宜,保证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其次,要对筹资过程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加以防范,如果利率处于较高时期或者由高变低的过渡时期,企业要尽量少筹资,如有需要只筹急需资金即可;反之利率的水平较低或者处于从低升高的过渡时期,企业可以利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筹集长期资金,企业的资金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三)投资风险的控制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投资控制。如果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有关,可以采取分权制,即在企业决策中指定制度,执行时遵循相应的规定程序。如果一些应急预案则需要做出果断的决定。如果投资的规模比较大,则要对市场外部环境、政策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

(四)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企业要提高风险控能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十分必要。首先要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辩识;其次风险是可以通过单个财务风险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监控与预测的,比如,资产净利率,即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其所表示的是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果;或者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通过该指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负债的能力进行衡量;最后要编制科学、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经营者可以根据现金流量预算发现问题,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此外,要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良好的内稽、内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言,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好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夏学君.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财税论坛.2011(4).

篇10

[关键词]公司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本质

并购是实现企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其价值在于获取战略资源,从被收购公司的价值低估中获益,通过并购形成新的联盟机制,提升公司价值。在公司并购中存在各种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重要的风险之一。公司并购从经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如果并购决策不当,会造成财务风险。从内容上说,公司并购财务风险来自被并购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并购后公司在资金融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目标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并购中进行价值评估和确定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获取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是成功决策并购的关键。从本质上说,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造成被并购公司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之间发生偏差;以及并购进程中融资、支付等财务环节出现与预期的重点偏差,甚至导致并购失败,使并购方蒙受重大损失。

二、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因素

(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财务风险

并购的成功取决于并购方的能力,

也取决于目标公司的产品、营销能力、财务状况等资源和未来现金流状况等。不仅收集这些信息很困难,而且准确预测未来的信息时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并购方要获取必要的信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标公司也可能提供的资料不真实。如果信息不对称,往往使并购方落入并购陷阱。

(二)目标公司定价产生的财务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并购交易标的价值风险,即由于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估计过高,以致并购出价过高,而过高的并购成本与未来收益不能相匹配所形成的风险。在确定目标公司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是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而不同的定价方法结果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种方法,也会因为计算依据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性使定价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并购时举债过多,融资资源减少,或现金支出过多,而导致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如果是自有资金并购,可能会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如果采用杠杆并购,会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过高,资本的安全性降低。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并购决策会对公司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

(四)资本结构风险

资本结构风险是指采用杠杆并购导致公司资本结构变化所引发的消极结果。并购方借入的大量资金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财务杠杆系数相应增加;偿债风险增加。如果并购后盈利能力达不到预期值,资本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偿债危机就会出现。如果此时增发股票筹资支撑并购,又可能会稀释大股东股权和每股收益,增加本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

(五)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是指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财务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通过财务整合力求使并购后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上统一管理,在投资、融资活动上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在并购后的财务整合过程中存在财务整合风险。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财务整合,不仅是账务、人员的简单合并,更重要的是财务资源的整合。如果整合失败可能造成财务管理失控,财务信息严重失实。

三、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全面进行市场调查,审慎确定目标公司

合理选择并购目标是规避并购财务风险的首要环节,应全面分析影响并购效果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环节,审慎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不仅要考虑目标公司的财务现状、资源状况等因素,还要综合考虑目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市场远景、管理状况等因素。在并购运作流程中,应该进行全面调查并购及整合方案设计、交易谈判、购并决策,这是判断并购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的基础。全面调查对了解目标企业资产负债和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分析盈利能力、现金流,预测目标公司未来前景能够起到重大作用。

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公开的财务报告,要能够发现关键及重大影响并购决策的财务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取得资料的分析,发现异常及重大问题。调查中可广泛进行访谈,与企业内部各层级以及中介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全面调查的专家应有不同背景及专业,以满足全方位分析的需要。

(二)认真进行目标公司整体价值评估,严格防范定价风险

并购是对公司整体资产的买卖,对目标公司整体资产价值的准确估价是重要因素。资产价值与资产未来所能产生现金流量有关,但是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可能偏差很大。认真进行整体价值评估就是控制定价风险的手段。整体价值评估是将目标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背景,对并购目标的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在并购过程中,应该从公司现有经营能力角度或同类市场比较的角度了解目标公司的价值,分析目标公司与本公司整合能够带来的额外价值。

(三)合理选择支持方式.完善资本结构

我国目前的并购以现金支付为主。现金支付通常会造成并购方资金紧张、支付困难。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使用股权支付并购款项会逐渐增加。支付方式选择是并购活动的重要环节,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为防范偿债支付风险,并购方应有充分的融资准备,合理规划并购后各年度资金配置,使现金流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情况。

并购融资时要充分考虑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需要。资本结构优化既要考虑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要考虑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在盈利能力相对强、公司股价相对较高时,应积极用股权进行并购支付;而当经济不景气、利率较低时,可考虑使用负债融资进行并购支付。

(四)科学使用杠杆收购,稳妥选择目标公司

杠杆收购是公司收购的首选方式,收益大、风险也较大。首先,杠杆收购方式中,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所以防范杠杆收购偿债风险最重要环节是选择理想的并购目标,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应当是理想的并购目标。其次,并购方可以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偿债危机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因此,理想的目标公司不一定有稳定的盈利历史,但是一定要有可预见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量;有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具有良好抵押价值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近期不需要重大的资本投资或基础设施投资。

(五)全过程监控财务整合,控制并购整合财务风险

为控制财务整合的风险,企业应进行全过程风险控制。首先,整合前进行周密的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对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审查和对目标公司的审查。通过财务审查可以提供并购可行性分析,也可以发现被并购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整合过程中有所防范。其次,整合后进行严格的财务控制。整合后的财务控制一般包括4个方面:并购公司责任中心的控制、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再次,制定并购整合失败的补救策略。并购后如果不能实现财务的协同效应,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应该果断出售所购得全部资产,或出售部分不符合经营战略的资产,以抵消并购所形成的债务。财务风险贯穿公司并购活动的全过程。预先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控制预案,是并购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在并购中留够充分的成本、收益余量,将风险因素完整地考虑在定价和并购方案设计中,通过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实现并购收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宝宪.公司并购与重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包明华.购并经济学一一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11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类型 防范及控制

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如今,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无处不在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获利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将自身做大做强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简言之,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但是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其中既包含企业外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不同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同。现将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归结如下:

1.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由于企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因此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外部因素,主要由于经济环境、体制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不受企业的控制,因此必须要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避免造成企业的巨额亏损。

2.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

因为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这说明财务活动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财务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再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自身认识的狭隘,缺乏正常的市场风险分析,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现状分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存在的主要的现象。

(2)筹资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不到位

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偿债能力。企业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与筹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但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这种杠杆作用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整个企业也蒙受相应的损失。

(3)投资的盲目性

部分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资产的重组等方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是,事实上过分的追求规模经济很有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人员拥有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以应变突如其来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作为企业主管及以上领导要对单位的经营风险负主要责任,对于企业的重大的财务收支严格把关。会计师是管理者的参谋,需要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对于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

2.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财务风险的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造成的,因此企业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出现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这样也能间接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可以将亏损和盈利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通过各个项目的互相弥补,缓冲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多元化经营,书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具体实施到企业中,需要相关决策人对项目以及市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之后,综合权衡,进而具体的施行。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绿色屏障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用以监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概率分析的基础上,是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运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应对不良情况的发生。鉴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三者的稳定关系,可以就此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一旦三者中有一项出现失衡,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一个规模较大、运营稳定的企业只有短期的预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准备的。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财务人员采取相关的措施化解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对风险企业采用较多的是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等,而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1.控制筹资活动风险

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如若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那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也就加大了财务风险。因此,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渠道拓展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若在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财务分析是造成经营失误的重要原因。所以,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内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整体的监督和管理、对筹集资金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2.控制投资活动风险

在进行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作为决策的依据,以此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最佳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在最终的投资决策中选择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三者最佳的组合为投资依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投资的预期效益。

3.控制回收资金风险

在销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分析客户能否按照约定付款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分析,采用现销的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迫于现实情况的影响,不是所有的销售都可以采用现销方式销售。所以,对于企业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提前做好坏账准备,尽最大可能防范和规避回收风险。

4.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整个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主要分为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因此必须要控制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总之,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财务风险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财务杠杆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元.浅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

2.伊建峰.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11(05)

篇1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研究对策

财务风险受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以及管理措施有着密切相关。

1.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穿于各个财务环节的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下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企业生死存忘,体现企业价值实现的大小。

2、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

2.1外部原因

2.2.1宏观经济的影响,

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经济变化,如原油价格的上涨带动运输企业营运成本增加,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另一方面金融利、汇率的变动,企业利率的预期下降与升高,都会加大财务风险。

2.2.2、政策法规的影响,

国家对各行产业优惠、鼓励与限制的调整,企业活动将受到重大影响,或调整税收法律规范,加大税负,增加现金流出,都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2、内部原因

2.2.1、关系不顺,意识淡薄

企业部门间、子公司间、子公司与集团在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识不足,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流失严重,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2.2.2、制度不健全,营运多赊销

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决策凭借经验及主观意愿,经常发生失误,无法获得预期收益收回投资,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缺乏预警机制、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加重负担。企业赊销产品,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坏账增加。资产到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产生财务风险。

3、防止财务风险资金的控制措施

3.1、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

企业须根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按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出会计核算、利润分配办法。在不影响企业再生产情况下,应每年向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以看得见的实惠。保持企业企业长远利益,控制资金成本,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每年收益呈递增趋势,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3.2、资金筹集风险的控制

须制定出适宜筹资方案,选择最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最佳的筹资结构,合理的筹资期限,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减少风险。

3.3、资金投资风险的控制

科学、合理制定出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具可操作性。在执行中应具有权威性,渗透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审慎评估风险及限额,采取压力测验、情景评价等方法度量企业能够承担的投资风险,及时发现并控制。

3.4、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评估对方财务状况,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最好慎重选择即期结算方式,如支票、银行汇票等,制定折扣政策,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区别偿还期限的长短,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如去函、上门催收等,以控制资金回收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4、防止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措施

4.1、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设计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能部门的公司组织机构,明确各自职责,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的监督体系,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如;董事长与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一套人员所产生的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从而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运用与控制,使得外部技术、情报和内部的技术、管理信息得到安全前提下的及时沟通,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

4.2、建立完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一套现代化的信用管理制度,如: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帐款处理办法等,在较快时间内改善企业信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4.3、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目标激励和利益激励,采用认股权、报酬延期支付的报酬体系,使经营人员的收益与企业较长期的发展相联系,减少短期行为,使投资方利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公司财务内外约束机制,如:政策法规、市场、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约束等,按既定各层次的财务目标要求,从事具体标准的财务活动,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的总体目标。

4.4、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内审控制

通过员工持股,发挥其从关心自身利益出发的,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持续的、自发的、不需要外部激励,效果非常明显。避免外部股东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困难,使得监事会职权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企业内部设立审计部门,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充分行使监督职责。

4.5、健全人力资源制度

保证在聘人员符合严格的招聘程序,时时提醒员工遵守工作、行为规范,并作为考核依据;通过对员工整体、专业、企业文化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学习能力,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明确员工自主开发能力意识与开发方向,培植和强化员工自主开发能力,创造和改善虚拟学习环境;建立企业知识库并对重要岗位员工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把企业分散的经验类知识聚集知识库“蓄水池”变成可共享的资源,避免因人员变动带来大量相关隐性知识流失的现象发生;也通过尊重知识、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构建,主动奉献忠诚、效率、责任心和创造性。这些都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何种行业,管理和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财务风险控制宗旨和总目标,加强管理,提高与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机制,将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蒋琪发,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控制路径L月,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03

[2]许谨良,企业风险管理I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09

作者简介信息

姓名:郭海波 性别:女 学历:研究生出生年月:1962年11月生,籍贯:山东,

职称:高级会计师(副高职),

篇13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41-01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规模还处在起步期,相对的房地产各方面基础可能会薄弱一些,另外,加之以不科学的管理或经营,产业资产多呈现出负债率高的现象。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一、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分析

按期偿债风险。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企业的资金主要由自持有资金,楼盘预售款项,银行抵押贷款,其他借款四部分组成。一般来说自持有资金占总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开发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而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成本收回期相对较长的产业,收益利润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在该方面的财务管理存在极大风险。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收回,银行抵押贷款的利息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利润。企业在面对银行高利率的情况,还有可能选择风险更大的融资活动,这将是企业生存的重要隐患。

土地浪费风险。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盲目扩大,房地产行业也在土地方面采取“粗犷式”开发,导致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收益率不成比例,重复开发,随意建设的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寻找法律空档,过分征地,囤地等行为,不仅对于行业来说是浪费,对于国家资源来说也是浪费。

工程项目管理缺失带来的风险。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对于房地产工程的建设,往往缺少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监督,简单的投资和工程设计之后,交付给施工企业执行,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了断层,对工程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工程质量低于预期,造成后期维修及改造成本的增加,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另外,工程管理的缺失,会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延期预售及交房,使得企业的资金回笼变慢,增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资金成本。因此,工程项目管理是整个房地产项目成功与否的基础与关键。

通货膨胀与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中贷款利率的改变,利率的增加就代表着企业投资缩水,无法完成预期收益,整个房地产项目也将面临无利可图或是亏损的危机。所以,房地产建设之前,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分析往往要考虑到市场信贷的因素,要考虑到项目的市场前景,价格的确定要与市场的供需关系相适应,该类风险往往体现在银行对于项目评估阶段,很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泡沫的影响,导致项目收益缩水。

二、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控制

加强房地产企业建设投资的控制与管理。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一般分为建设投资和销售投资,对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要做到:第一、强化统筹,准确化成本核算,确保投资的最大收益;第二、加强工程施工的管理,确保资金到位,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第三、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防止市场变动对发展的冲击。在项目管理方面,要从实际收益目标出发,采用系统和理论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决策和计划。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规范财务行为。房地产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研究,针对性地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支出特点和管理重点,积极探索适合企业特点,适合市场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并且要保证能够及时地更新和优化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平稳安全的进行。管理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积极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为其制定相关的规范化规定,对于不明财务问题及时查清并消除影响。

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为了获得利润企业就必须进行投入。而成本则是企业最根本、最直接的投入,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获得最大利润,就必须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加强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努力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既要重视成本管理,又要切实搞好成本管理。

(1)强化成本管理体系,完善各部门人员的职能分配。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责任和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明确管理职责、协调成本管理工作,监督成本控制过程,保障项目按照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工作。(2)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先建立―个目标控制成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控制成本来进行监督和控制,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在项目完工后要对项目进行再评估,用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作对比,分析成本增加或减少的原因,为以后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积极创新高效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财务控制能力。首先,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应用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财务数据具有实时性和统一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控制能力。其次,需要管理人员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通过工作经验总结出不断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财务的管理职能。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就必然需要高质量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就必须要求管理工作人员的高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在聘用和设立管理部门时,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员工,并且在后续的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积极组织管理人员的学习深造工作,及时考核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管理部门一直处于高水平管理状态,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稳定发展。

篇14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应对举措

很多企业都在这一个市场当中厮杀,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说对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完善风险财务管理就是节约资本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一、当下建筑公司财务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财务内控制度

虽然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过去不被我们看重的工作都得到了应该有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现在很多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工作都有安排专人来负责,而且也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但是从目前公司的整体结构来说,财务部门的职能还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在负责基础的数据核算工作,虽然说有些公司落实了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职能,但是还不能够达到对于企业该有的控制力度。而且就算是从审计这一部分的工作来说,在很多公司这一部分工作其实是有财务负责人员监管的,而且也是由财务部门的领导直接负责,所以说这样的审计就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因此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就需要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控制制度,让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它该有的价值。

(二)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所以说完善好成本管理工作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动辄上百万的工程如果成本控制机制完善就能够为企业主体节约很大的成本,所以说要想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好相关的成本控制机制,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实际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的运营过程中,这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相关的材料采购人员进行采购的时候根本没有按照预先设定的工作方案,而且很多工程的材料设备供应商都是由采购人员来选择的,所以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私下交易的情况发生。还有就是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相关的物料管理非常混乱,也没有完善的出入库登记制度,因为缺乏制度的约束,所以说一线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去重视这些工作。长此以往,这些额外支出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风险负担。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在建筑公司当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其实是也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的,除了能够应付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以及控制都很难落实到位。而工作的程度也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阶段,根本不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找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就算是企业投资方面,也很难能够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来提出合理的建议。还有就是关于企业开源节流的方面,财务人员是应该从自身的业务出发,立足于企业的相关制度,来对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可是因为专业素质的限制我们的财务人员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更重要的是,很多财务人员都安于现在的工作状态,他们不能够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以及行业现状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也不懂得通过实际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所以说这些现状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完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审计以及监督工作的流程,这样整个公司主体的财务工作也就会成为一个高标准的系统化的工作体系。其次就是需要加强财务工作对于企业预算投资支出的控制力度,提高财务指标在企业进行决策时的参考价值,这样才能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而帮助企业整合资金的运作,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实现财务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有效监督,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在公司内部形成分层管理汇报的工作模式。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发挥财务内控制度对于企业运营的具体作用。

(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工作是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负责的,要在相关的成本目标的引导之下落实好各项工作的细节。对各种材料的供应商严格把关,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来为材料的采购提供参考,而且如果有必要应该对采购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公司主体能够拿到最优惠的价格之下,也能保证的材料的质量最优化。对于现有的库存材料相关的财务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要进行限购,要完善对这部分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材料的浪费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后应该把成本控制的眼光放在施工现场,可以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清理,对于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资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统计,并且根据统计的数据应用到今后的财务监管工作当中,这样也能够为企业节约很大的成本。

(三)落实内部工程会计委派制度

对企业投资进行的项目,财务部门主体应该委派专人对工程的进行进行监督并且这对于其他人员的工作也会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财务负责人员应该单独进行工作,不能够受到其他部门的恶意干扰。还有,项目财务负责人员应该在工程以及企业利益之中寻找共同的平衡点,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四)优化会计队伍结构

企业主体应该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组织必要的思想教育,借此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以及培养机制,不断为自己的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三、总结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取得发展必须要重视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当然这也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想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的工作。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完善我们的工作有所思考。

作者:李连君 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