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5 09:5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高校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高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高校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高校在确定其自身发展规模时应重视其规模的质量,即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其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保持合理的比例。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能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权益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精心设计权益架构,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也就是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二、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高校举债规模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高校举债规模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涉及举债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管理水平以及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高校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1)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学校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2)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3)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学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4)通过“银校合作”积极推进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以助学贷款力度的大小作为学校选择开户银行的重要条件。(5)加强贷款管理与财务分析,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6)建立有偿备用金制度,通过有偿备用金的设立和筹措,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三、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要求高校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与事业发展计划的关联性,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求提高预算的前瞻性,从而发挥预算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通过行政手段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四、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
(1)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学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企业如果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或者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则有可能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严重的甚至出现倒闭。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必须要科学、合理、正确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以减少和防止企业因财务风险带来的各方面损失。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就如何强化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也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都会对其财务风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必须要科学、合理、正确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以减少和防止企业因财务风险带来的各方面损失。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就如何强化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 企业风险意识不足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发生财务活动,就必然会存在财务风险。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认为只要掌管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就不会出现财务风险,这是错误的观点。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
2、 缺乏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根据其资产负债表分为三类。即:固定资产由大部分长期负债和长期自有资金筹集;流动资产购置由流动负债筹集;亏损造成全部自有资本以及部分负债的消失。这三种情况若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不好,就极容易引发财务危机,继而威胁到企业的发展。
3、 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
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务决策的失误。而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正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基本原因。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普遍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使得决策常常发生失误,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危机。
4、 流动资产不足
充足的流动资产是企业在到期偿还借贷债务时的重要保障和物资基础。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变现能力不强、流动速度过慢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则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形象受损,在造成企业过重债务负担的同时还会对将来的资金借贷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引发企业的财政危机。
5、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目前,有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过多,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的进行债务的偿还,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1、 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
企业要在进行业务共享协作时,要注意供应链给企业内部带来的外部威胁,增强对外部风险的抵抗和控制意识,注意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造成的影响和威胁,从而避免外部风险对企业内部造成的冲击,提高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
2、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加大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往来账目进行审计和检查,以避免由于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资金挪用、资金体外循环以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强化业务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科目,要设置相应的辅助措施及时地反映应收账款所含内容的变化与更改。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于业务发生单位的付款办法、资金归还方法、资金归还期限及违约后的责任划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增强企业上下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
3、 加大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展力度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流动周转资金的不足,造成很多大型业务和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严重影响着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和信誉。因此,企业要加大融资渠道的扩展力度,及时的、保量的为企业进行融资,以缓解企业周转资金的紧张。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可以利用所开展的业务项目,选择加速折旧的方式,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行企业债券,针对一些周转资金不足的情况,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解决。此外,企业也可以与业务当事人或投资者进行BOT形式的合作,实现多方面的资金筹措。
4、 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
企业要大力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积极制定企业内部的资金全面预算制度,以防范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风险。例如,在财务业务发生之前,控制好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和金额,预算机制的编制要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为指导,并对业务开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便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和增加,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 加强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企业要加强对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资金结构,达到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的目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1)要在资金结算机构的内部,建立统一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划拨审批制度以及资金管理风险预警制度等等。
2)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业务管理者的设置以及财务业务的分布状况等方面来构建资金结算机构。
3)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以便于管理人员对结算机构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监督和考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6、 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应从上到下的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经营发展的影响,明确财务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要加大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如ERP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统一企业各项管理政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加强全体员工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认识学习和与理解掌握。同时,要注重风险数据的准备收集工作,规划和统一各项财务风险数据倒入和核算等工作,以避免出现财务风险数据收集的失真性、错误性和延时性。
结语:
总之,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预见习和可控性。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平稳、快速、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旭英,陈继纯.也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02)
[2] 海洋.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0(10)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的未来发展状况及其结果都是不确定的,人们凭借现有的认知无法准确判定事物的未来发展,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是有利因素的,也可能是不利影响。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财务活动密切相关,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在筹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方面都可能存在风险。研究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企业获取更大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铁路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成因主要表现在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项目管理缺乏系统性以及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方面[1]。我国当前的铁路施工企业在财务决策中,存在一定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在财务决策方面这两种思维的存在容易出现失误,进而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部分决策者在重大项目的投标决策中,由于对题录建设项目缺乏可行性和成本研究,对业绩、声誉的认知也不到位,在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投标价格失误行为,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其次是不合理的资金结构的影响,少数铁路施工企业为了获取项目,对自身经济实力的认知不清,过低估计市场材料价格,为了中标而大量购买机械设备,导致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再者,项目管理也会引发财务风险,项目管理水平制约着铁路施工企业的项目收益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二)外部原因分析
施工成本价格上涨与铁路建筑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铁路施工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自2010年以来,我国能源、原材料以及其他修建铁路的必备物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各类铁路建设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从这个方面来看铁路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少数铁路施工企业没能深刻认识到成本波动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轻视了成本波动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使得其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再者,在铁路施工实践中,所签订的大部分总承包合同与分包合同,都是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准的,其没有考虑到后期各项签订内容条款的价格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铁路施工企业还需要承担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铁路施工行业的利润空间。
二、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分析
(一)前期阶段的投标风险分析
根据铁路招标的相关要求,只要有意愿进行竞标,这些企业在投标阶段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保证金缴纳的多少主要由铁路管理部门规定,这也就意味着铁路施工企业无论是否中标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款项[2]。依据相关规定,我国的保证金缴纳数量是:投标价格X2%,并且只能用现金。从相关实践来看,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其在投标阶段需要缴纳的保证金高达上百万。所有参与竞标的企业缴纳的保证金不到招标结束之后,是不能拿回来的,因此,从这个方面老来看,若某一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连续参加项目竞标活动,其在资金周转方面极容易发生问题。并且加上竞标期间所付出的所有时间和金钱成本以及其他一些劳务成本,极有可能会给参与投标的铁路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中期阶段的成本、合同、资金风险分析
合同在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中占有重要地位,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合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得好其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如果使用不恰当,那么将会增加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合同会规定施工企业和承包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这个方面来看,合同适用不当也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3]。从我国铁路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招标是主要的手段,假若在标的执行中出现纰漏,工程出现变更,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那么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并通过成本造价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在铁路施工阶段,假若其具体执行过程与个同规定内容之间存在差距,也没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成本控制方案。或者是方案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那么,也有可能会引发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后期阶段的竣工结算风险分析
铁路施工项目经济收益的全面反映载体是竣工结算,同时,竣工结算也是核定铁路企业资产价值以及办理交付使用的依据。在对铁路进行竣工结算时,需要特别注重其实效性,最好是在竣工后就立即开展验收工作,避免验收不及时而导致其他的财务问题[4]。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铁路施工设计单位经常会存在款项支付拖延问题,部分分包单位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使得竣工结算常常不能及时完成。这表明,施工企业在财务结算方面的行为较为滞后,其付出的相关资金不能被及时收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及项目成本,并增添其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严格财务决策程序
为全面把握铁路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前,要求对参与施工建设的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评估。根据风险预警体机制的相关要求,铁路施工企业需要充分调研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尤其是要及时了解当前环境下的铁路建设投标价格、国家财税政策以及铁路建设行业前景等因素[5]。在控制投标风险时,要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客观评估自身经济实力,科学预测市场风险,做好风险成本分析工作,实事求是。严格财务决策程序需要考虑完善铁路施工企业的决策文化和制度以及加强铁路施工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监督等两方面的因素。在决策过程中,要遵循规定流程,多采用集体决策方案,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科学决策相关事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从初始阶段防患财务风险,严格财务决策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制定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为有效控制其财务风险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铁路施工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发挥主体人员的作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作用,做好内部合同、成本以及资金等的评审工作,对合同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五不签”能够在中期阶段有效控制合同签订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在签订合同时,与招投标程序不符的、未经审查的、不合法的、低于成本的以及显失公平的合同都不能签订。在控制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风险时,应加大对材料物资的管理力度,在采购时要遵循计划、可持续性以及物美价廉、运输距离短的采购原则,以便最大限度降低成本[6]。健全铁路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还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机构,铁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尽可能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观测的业务能力,培养员工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及监控等技能,强化他们及时发现并化解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强化资金管理,对铁路建设资金实施动态、全面管理,能够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在专款专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和正常流转,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方法并将所有责任落实到个体,能够帮助铁路施工企业控制好项目成本管理格局,降低成本风险。
(三)强化竣工结算管理
当工程竣工后,需要及时组织验收工作,然后进行竣工款项的结算,并依据合同结算规定送审。在铁路施工后期,为降低财务风险,需要加快相关款项的结算速度,并加大管理力度。拖延付款的行为一般与分包方和设计变更相关,对于这种问题,铁路施工企业应组织专门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确认,收集好与问题相关的证据并做好记录。在客观分析之后,依照约定程序申请索赔,或者追加相应的工程款,从而加快资金的回笼,尽可能规避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铁路行业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必将更加激烈,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必将更加复杂。强化铁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严格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管控是铁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俭.铁路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强化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5,(20):235-236.
[2]黄喜雪.探讨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2,(18):63-64.
[3]韩小俊.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86+124.
[4]刘林峰.高铁建设中,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经济,2010,(24):141-143.
[5]徐志勇.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68-68.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风险防控
新会计制度开始实行后,促进了医院经营体制的改革,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错综复杂,也让医院中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成为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根源。
一、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一)医疗纠纷导致的财务风险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医疗纠纷都难以避免。在出现纠纷之后就会涉及到赔付,而纠纷产生原因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难以进行一一概括。如今,竞争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主流旋律,即使是医院,需要在激烈竞争下寻求生存空间。在竞争环境之下,部分医院过于急于求成,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或者说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够严格,容易导致医疗纠纷,进而诱发财务风险。
(二)医保制度改革带来的财务风险
医保制度之下,医院需要及时调整自身观念,并采用有效自我控制措施,防止因为医保导致过度医疗出现,让医院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因为医保规定的范围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上下限。在上下限的制约之下,医院不仅仅是要针对病人的情况提供医疗服务,还需要获取一定经济效益,这就对其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出现不合理的操作,就会导致财务风险。
(三)医院自身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新会计制度实行后,管理对于医院来讲更加重要,医院要在竞争环境之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管理,合理推进新项目,添置必要的新设备,积极地引进新人才。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例如盲目引进设备、到那时却不能够获得效益回报,就会诱发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诱发的具体诱因
(一)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内部诱因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关系到是不是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虽然很多医院中都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是执行上不够严格。
2. 医院内部人员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在医院中很多人员都只是被动执行各种制度,对于风险控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医院内部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没有将风险防控看做是医院的重要任务,很容易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财务风险。
3. 资金运用不当
因为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医院不得不扩大规模、引进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引进以及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很少就可行性进行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资金回收速度缓慢增加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外部诱因
1. 医院行业特征让医院面临巨大财务风险
医院和企业相比存在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也很难完全根据市场的原则来办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轻则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重则关系到生命安全,不仅仅是会涉及到市场原则,还会涉及到道德层面上的各种因素,这就让医院在客观上存在有擅长财务风险的驱动因子。
2. 经营环境的变化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强,并且现在很多医院都是实行的先治病后付费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风险更容易产生。并且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不确定,因而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
要保证医院财务控制凶能够有效运行,需要将不同层次财务职责以及职权进行合理分配、执行与有效监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需要积极地贯彻《医院财务制度》,坚决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活动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且需要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设置,院长、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领导负责,明确财务部门以及其负责人、财务人员职责权限和业绩考核标准,注重经济核算,改善资金使用效率。
(二)改善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进一步增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要加强宣传风险知识,让医院中的所有财务人员都能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并对就财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建立起财务人员风险考核体系,让财务人员的业绩与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挂钩,必须要绷紧风险管理的这根弦,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医院中的财务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风险管理意识。
(三)构建有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要有效监控医院复杂情况,对负债运营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需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实际的负债规模,并结合其资金运营情况,运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建立起全过程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通过所收集到的财务信息来建立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的运营状况以及各项能力和发展潜力等进行动态跟踪,在风险扩大或者是发生前就及时的发出信号。
(四)完善财务核算制度
医院需要构建起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并坚决执行。定期对财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并赋予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的权力,这样才可以更好检查各种财务活动中的违规活动,防止各种违规活动的出现,有效预防风险。同时在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上构建起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控制点,并将各项业务划分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明确其职责。
(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需要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并运用多种方法来对医院各个环节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财务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其次,需要为全面预算管理配备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并制定出具有弹性的预算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预防。最后,需要设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并要消除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抵触情绪,改善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文静.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3(5).
[2] 余丽苗.新环境下医院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防范分析[J].现代商业,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