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4 18:23: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程地质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项目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以及使用全过程都能都达到安全、经济以及合用的标准,使项目工程的场地、结构、规模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能够相互的适应,就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地下水对项目工程基础的影响,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工程地质勘察概况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技术,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时间也比较紧,任务量也比较重,相应的困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的开展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应该加强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力度,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使用技术,使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保障项目工程能够安全施工。
二、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当前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是岩土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对于项目工程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少会直接应用到水文地质参数,从而会被认为这项工作不重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其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了提升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应该查明和岩土工程有关的水质的问题,评价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且还应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的资料,以此来减少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1、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应该查明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气象资料,比如:年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河流的历史最高水位和常水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关系等问题。其次要了解相应的含水层储水构造资料,比如: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和水量,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以及流向,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此外还应该了解到岩土体的构造对于地下水储水的影响以及地下渗流等。
2、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首先需要根据测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实际工程的特点,评价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的基础以及岩土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工程勘察。此外除了要明确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应该着重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人们日常活动对于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情况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质情况变化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第三应该根据项目工程实际的特点,提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着重评价的方面。
四、地下水引起的工程的危害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地质灾害中因地下水的变化所引起的灾害占有很大的部分,同时其造成的灾害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注重地下水的变化引发的危害,加强地下水所引起的工程危害的预防和防治。
1、地下水升降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此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岩土工程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水文方面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增大以及气温的变化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灌溉以及施工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地下水对于地下项目工程腐蚀作用加强;河岸以及斜坡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比如:滑移以及崩塌等现象,这会对项目工程造成破坏;容易受到水的作用,而导致岩土体出现软化以及强度下降现象,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其次是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危害,地下水下降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原因产生的,比如:开矿活动、对于河流进行治理和改道等,地下水位下降后,相应的岩土变硬,诱发地面发生裂缝和沉降等现象,这样就会对地质条件产生比较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质量。第三是地下水位反复波动造成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容易造成地上项目工程的基础产生变形,造成项目工程开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会对地层中的胶结物产生淘洗的作用,当土层中失去了相应的胶结物,土体的强度就会变低,给项目工程的处理带来施工困难。
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
天然的地下水很少会产生动压力,但是人类日常的活动,比如:地下空间或者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就可能会使正常的地下水压力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会使局部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粉土层的时候,会产生流砂以及管涌等问题,从而会引发基坑的变形和隆起,严重的会导致边坡失稳现象的发生,引发项目工程安全施工事故现象的发生。
3、地下水对基础的危害
在项目工程选择基础埋深的时候,则需要认真的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埋藏的特点。在进行工程项目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保障项目工程基础的地面埋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否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降水的措施,同时还应该对于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做必要的防腐蚀措施。当相应的基础伸入承压水层内的时候,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防止在基坑开挖的时候承压水喷出,危害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沿着河岸建设项目工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以此来避免地表水对于项目工程基础的冲刷,危害到结构安全,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结
随着项目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对于项目工程的持力层进行关注,方便在设计的过程中满足项目工程的地质条件的需求。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于地下水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够使工程地质勘察真正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万海,尹洪峰.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2,02(12):157-162
[2]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07(04):34-42
[3]段凤华.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华章.2013,15(03):241-247
[4]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7(08):124-127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关系分析
前言:
现如今,岩土工程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基于工程地质基础之上,结合土木建筑,应用于城市建设项目实践中的学科。技术人员对岩土工程的内涵持有不同的观点,然而对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界限加以正确的区分,对于适应岩土工程教学、及科学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概念区分
1.1 岩土工程
把岩土体作为建设环材料、环境和建筑物组成部分,并对其加以科学利用、整治和改造,我们称之为岩土工程科学技术。而这项科学技术在我国只有较短的历史。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工程地质学、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学、岩石力学等,其作用在于解决所有与岩土体相关的技术问题,是一门结合工程和地质而发展形成的新专业学科。岩土工程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之中,包括场地调查、分析论证、施工治理、环境监控及信息反馈等。岩土工程在遵循有关技术规范、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经验,借用新时代下各种信息技术和各种勘测技术准确反馈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等信息,以及反映其对岩土体性状的影响,再结合工程设计、工程要求以及施工条件,找出岩土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岩土工程设计着眼于地基加固处理、桩基、排水、边坡等得整体设计。治理方面有地基加固处理工程治理、地下工程的加固或防渗工程基坑、边坡或岸坡的支护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治理。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也是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而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也是建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体在地质形成过程中,在经历多种复杂的地质作用之后,其工程性质复杂化、多样化。程地质的知识对于熟悉岩土体材料的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而土木工程知识对于处理好建筑物和岩土工程之间的关系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 工程地质
国内外众多学者认为工程地质学是用以研究和处理于工程地质体中发现的各类地质问题,这些地质问题和工程建设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不良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我们把工程所涉及的岩土体和所在的地质环境成为工程地质体。应在同时研究自然因素作用以及人为因素作用前提下,在地质历史时期和工程建设时期,研究其对岩土体性状的影响。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的相关研究中对于这一学术观点有不同程度和深度的论证和阐述,并已被工程实践证实。而“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存在的不符点,即相互排斥的矛盾。不相同的工程建筑物,鉴于工作方式和其对地质体所产生的负荷大不相同,会出现繁多的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建筑场地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及变形问题,地下工程和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降水、及土体回弹等,不良地质问题主要是指地震、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这些都是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们破坏着自然环境,而且成为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城乡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工程地质的工作是通过工程勘察来实现的,具体就是了解工程地质的条件,解决工程地质相关问题,选择场地,预测工程在完成后会对地质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防护措施和建议。
二、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2.1 关系归纳概述:
对于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之间关系的论述国内学者给予不少的关注和研究,其研究结构大体上可以归纳如下:
(1)岩土工程包含在在工程地质之内,是其一个单一分支;
(2)岩土工程是岩土力学在岩体工程的应用和其在土体工程上的应用的结合;
(3)岩土工程是把岩土体既作为建筑材料,用时也将其也作为地基、介质或者环境的结构工程,更为明确的表达是岩土工程是一种基础工程和地下结构工程。
2.2 关系分析
(1)不难看出,这三种归纳观点分别由工程地质专业人员、结构工程专业人员和岩土力学专业人员等研究提出,纵使上述观点有其论证依据,但非全面,会给人带来一种“专业偏见”、各居一方的感觉。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出现的众多岩土工程实例中客观反映出的事实表明以上对岩土工程的定义出现偏差、严重不符合实例反映。需要强调补充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结构工程之间的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存在区别性又存在联系性,即共性和个性的融合,而不是所谓的从属关系;需要更为明确地指出岩土工程的学科范畴,其特点在于多种学科性是包括多种技术和方法的土木建筑工程。也就是说,岩土工程是一种综合技术方法,融合多种技术和方法于其中。它是多门学科相互渗透、互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这就决定了岩土工程不可能被某单一学科主导。
(2)基于上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定义的基础之上,在此尝试给出岩土工程的补充解释:岩土工程学科目的在于为某项专门目的工程提供服务所做的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基础、基础和地下结构施工和地下结构的方案选择与设计等。而补充解释中的“专门目的的工程”则是指和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建筑工程项目。狭义地来说,也就是指单一具体项目,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铁道工程、矿山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应岩土工程学则是岩土工程的学科群,它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结构学科、程地质学科、岩土力学学科。从上述补充后的定义可以发现,工程地质学为岩土工程学提供了在地质方面的理论基础,与岩土力学和结构学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二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性又相互紧密结合。之所以,岩土工程学作为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和结构学上述三门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不能将其笼统地划为工程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3)岩土体既同时是工程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学两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并且作为岩土力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特点有:研究对象,即岩土体的特殊性;地质环境因素、岩土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和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工程力学的特点包括: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即各向同性、连续性、均匀性特点;计算答案的唯一性。之所以,岩土力学与其它力学在学术范畴上存在着区别性,该学科不能直接引用工程力学的公式和结论,如弹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的公式和结论,而应该依照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工程地质调查、工程模拟试验和计算,有选择地利用这些相关力学的公式和结论。之所以,严格地来说,岩土力学是工程力学与地学学科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这也是该学科与工程力学学科最本质的区别所在。而现实中我们常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是对于岩土工程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即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之间存在的联系的生动写照。显而易见,地基与结构物是不同的,岩土工程并不等于结构工程。
结束语:总结来说,岩土工程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互相渗透性的一门边缘学科,而工程地质学科属于岩土工程的地质理论基础。正确区分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技术和学术界限是为了满足岩土工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技术人员首先应当做到基于实践,不断地对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体系加以完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学科的建设工作,更多关注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晨.《岩土工程施工》[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奎华.《岩土工程勘察》[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吴继敏等.《工程地质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著.《工程地质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建设;客观问题;勘察方法;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地质问题存在的客观性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能适应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的要求,其矛盾不会激化到对建筑物造成危害;而工程地质条件往往有一定的缺陷,而对建筑物产生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危害。由于工程建筑的类型、结构形式和规模不同,对地质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多样。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问题;地下洞室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围岩稳定性和突水涌水问题;露天采矿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最需注意的是坝基渗透变形和渗漏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问题而导致的建筑事故不乏其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坝为一高70m的混凝土坝,修成蓄水后两年,于1928年被冲垮。原因是坝基部分存在泥质胶结,并含有石膏脉的砾岩,遇水受溶蚀崩解,成为坝基岩体的软弱部位。如果做好地质工作,查清隐患,工程地质问题是能够予以妥善处理的。
意大利瓦伊昂水库总库容1.69亿立方米,坝高265.5m,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水库左岸为潜在滑移区,施工中已发现边坡不稳定,并做好一定稳定性研究工作,发现有蠕变现象,蓄水后又出现了局部崩塌,滑坡征兆明显。但研究人员认识不足,而且做了错误的判断,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水库蓄水三年后的1963年0月,左岸2.7亿―3.0亿立方米岩体突然下滑,巨大的滑体速度极快,冲击力大,落入水库击起的涌浪超过坝顶100m,水流溢过坝面冲毁了下游的5个村庄,死亡近3000人,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地质灾害。水库被滑坡体填满,成为石库,水库完全失效报废。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工程地质工作没有做好。
二、勘察方法的选择
2.1 勘察方法的选择
勘察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勘察阶段,地形、地质条件和勘察对象而定,大致分两种类型:
宏观控制。一般采用遥感技术,从宏观上观察全貌,对区域地质条件进行大致了解,可发现大型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根据不同时期的资料,还可以掌握不良地质发展趋势,进行地质单元的划分。山区公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进行地质单元的划分。地貌就是从地质的角度去论述地表形态,不同地貌的地质成因和历史不同。
微观分析。通常采用地质调绘、物理勘探、钻探、挖探、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方法,其中地质调绘及物理勘探可以定性或半定量地判定地质条件;而钻探、挖探、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则可以对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2.2 路段勘察
一般路基。一般路基工程勘察主要按沿线微地貌特征分段,查明各段的地质结构,岩土类别、土的密度和含水状态,基岩风化情况,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活动情况;确定路基基底的稳定性,边坡结构形式及坡度;确定设置支挡构造物和排水工程的位置,划分土石工程等级。
高路堤。高路堤作为陡坡路堤的一种特例,也属于重点路基工程(即地形起伏大、路基填挖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高路堤边坡必须进行稳定性验算,其参数的选择是稳定性验算的关键,需要对地基土及路堤填土提出准确的物理力学参数,因此要针对高路堤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陡坡路堤。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包括纵断面方向)就应视为斜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就视为陡坡路堤。根据斜坡路基病害调查,公路陡坡路基常见病害是纵向裂缝和路基滑移。影响陡坡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1)陡坡覆盖层土体与基岩接触带为透水软弱面,地下水活动引起陡坡路基下滑;(2)陡坡路基岩层软硬相间,其软弱面顺路基倾斜,由于风化强弱差异或地下水侵蚀,地基和路基顺软弱面滑移。
三、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所以其研究方法应是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等。即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要查明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工程建筑作用下的发展变化,首先必须以地质学和自然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周围其他自然因素和条件,了解在历史过程中对它的影响和制约程度,这样才能认识它形成的原因和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查明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为进一步研究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
例如,对斜坡变形与破坏问题进行研究时,要从形态研究入手,确定斜坡变形与破坏的类型、规模及边界条件,分析斜坡变形、破坏的机制及各影响、控制因素,以展现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而分析其形成、发展演化过程和发育阶段。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上揭示其内在的规律;预测其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下的变化,为深入进行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奠定基础。
又如研究坝基抗滑稳定性问题时,首先必须查明坝基岩体的地层岩性特点、地质结构及地下水活动情况,尤其要注意研究软弱泥化夹层的存在和岩体中其它各种破裂结构面的分布及其组合关系,找出可能的滑移面和切割面以及它们与工程作用力的关系,研究滑移面的工程地质习性,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坝基抗滑稳定的基础。
对工程建筑物的设计和运用的要求来说光是定性的论证是不够的,还要求对一些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量预测和评价。在阐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和预测,例如地基稳定性分析,地面沉降量计算,地震液化可能性计算等。当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时,还可根据条件类似地区已有资料对研究区的问题进行定量预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论证地质问题时都需要采用实验测试方法,即通过室内或野外现场试验,取得所需要的岩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数据。通过长期观测地质现象的发展速度也是常用的试验方法。综合应用上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才能取得可靠的结论,对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属于公益性、基础性的工作,事关国家生态管护、环境保护、资源安全等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顺应国际大趋势,多学科综合研究,依托高技术,解决、探索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难题,为此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必须要向着科技化方向发展。
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概述
(一)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是地理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各种运动和变化的现象。对于水文地质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任务:治水、找水。目前在找水方面,主要利用岩溶裂缝水和第四系含水层,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对于碎屑沉积岩、深浅变质岩、新老火山岩以及碳酸岩分布的研究,对导水、容水构造方面的寻找都取得不错成绩。例如,利用激发极化衰变场法,确定玄武岩裂缝含水区井位,利用电场选频法找水、确定井位,对全国地区水资源运用起到巨大作用,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
(二)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这一词最初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为了解决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滑坡等方面而提出的。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对大面积灾害地质的调查、对国民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进行评价分析,采用科学的环境地质探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目前来看,我国环境地质研究在地面水源、土壤污染、以及地下污染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为日后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大量研究资料。
(三)工程地质
对于工程地质的研究主要是为工程应用而服务,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地震、岩体稳定性、地质灾害等等。在建筑中,对于地基土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对于工程地质的研究显得非常有意义。目前来讲,对工程地质的勘察探测方法是多样的,具体包括:地质雷达测量、微震测量、井中和地面测温以及声波法等等。在工程施工中,工程地质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路基地基压实检测、隧道衬砌检测以及桩基质量无损检测、地质构造检测等等。
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
(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所要遵循的线索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条线索:
1 科学化发展方向应该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据,具体包括,南水北调、西北水资源三峡工程等等。
2 科技化发展应该以为政府职能服务、为履行政府法律作为方向。政府职能服务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监督利用等等。政府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法等等。
3 科技化要向多学科延伸。对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利用地质学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以及土木工程学上的应用,由于在工程建设中所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向多学科延伸。
(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具体发展方向
1 隧道工程。军事工程、地下铁道、采矿工程、水利工程、公路以及铁路等等都包含隧道工程,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铁路建设来说,我国已经有60年余年的历史,其中在隧道建设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岩溶地层止水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大瑶山隧道建设,其隧道长度为14.925km,通过岩溶区深埋为400m~500m左右,长度在1km左右,曾经在20世纪90年生过一次重大的涌水涌砂事件,造成铁路瘫痪,因此国家提出了关于隧道深层岩溶治水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相关知识,此课题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科技化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充分突出这一主题。
2 岩石边坡。边坡问题在水库回水、水利工程坝基、水运航道、公路沿线、铁路工程中表现的非常普遍,影响岩石边坡的主要因素包括,河谷外鼓、河谷卸荷回弹、采煤活动对上覆地层的影响、硬岩地层中软弱夹层的风化以及长河谷下沉对边岸的影响等等。
3 填海造地和围湖造田。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实施了大量填海造地、围湖造田的项目,由于缩小了胡泊的实际面积,从而促使泥沙积累速度加快,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发生变化,水灾严重、洪涝不断,为解决此问题,应该加强这一方向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
4 干旱地区地下水开发。我国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等等。当前的水资源系统主要模式是,雪山融水进入水库,然后从山前沿着河道向地下渗入,最后从平原地区溢出,最终形成绿洲,在今后发展上要从农业灌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人工改进上做进一步的调节。
5 为规划服务。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工作,更多是为规划服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具体包括,中国地质灾害图、全国环境地质图系以及图文结合的中国重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等等,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资料,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要以此为方向。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缺陷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59-011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地质勘察的特点
城市的构成中,大部分的建筑物为浅基础类,仅仅有十几米的影响深度,基础的砌置深度一般都在五米以下,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为静载荷,有基于此,在考察勘查此类建筑物的地质的时候,主要有如下三个主要特点:①勘察过程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有:泥土的剖层面、物理与力学性质,具体的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埋藏深度、动态特性。②具体的勘察过程中,需要予以大量的分析和观测的方面主要有土样、地下水,这些分析和观测是建立在大量的浅孔勘探的基础之上的。③通常的勘探方式可以描述为,坑孔勘探具体按照方格网布置和勘探线进行,勘探深度局限于整个活动层。
2勘察建筑工程地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地质勘察作为一个行业,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必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背景下,迅速增加的地质勘察单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外加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这些使得市场的竞争显现的非常不良,对于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地质勘察单位作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一方参与者,要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帮助政府和社会一起搭建一个合理、有序、公平的行业环境。
2.2 没有充分的认识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和重要性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主要的方面,一地质构成,二土体力学指标;对于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来说,地质构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工程的造价来说,力学指标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因为地下本身所处的难以触摸和探知的环境因素,使得钻探勘察成了场地建设的唯一性判断依据,对于勘察成果,也难以找到其他可以比拟的因素,所以勘察单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专业,还要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操作也要尽可能的严禁规范,勘察单位的工作结果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以及资本的节约意义都显得非常的重大。
2.3 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与地质勘察中存在的系列弊端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所有工作中,基础设计有着其独特的要求和特性。在地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作为设计人员,就需要非常地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基本信息,按照实际的工程建设要求,确立最终的科学合理的方案。尽管如此,在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地质勘察重要性认知的缺乏,地质勘察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不匹配,地质勘察开展的深度不能达到要求,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等等。
2.4 对地质勘查报告,基础设计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的思路在当前的环境下,受制于现有建筑工程技术模式与基础设计理念,对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人员也仅仅是将其视作简单的参考资料,具体的参阅使用的时候所关心的数据也只是自己需要的各项水文地质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和重要的专业技术参数被忽视,设计人员的思路也引发了勘察人员在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力及工作重点集中理论性和专业性,少关注可行性和具体的实用性,这样整个勘查报告阅读起来就更加的困难重重。总结起来,在当前中国的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并没有充分有效的结合地质勘察工作,地质勘查工作本身也没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留为一种形式,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浪费和损失。
3不健全的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
2009年,颁行了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但是相对于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来讲,勘测技术的应用和勘测程序的设计真的已经明显的落伍了,即使这个新的规范,也是非常不合乎时代的发展要求的。除此之外,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来说并不完全适合,但是让人觉得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是建设部的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质量检查的依据则是这部规范,这样的不切合实际的操作方案使得勘测单位的工作非常难以开展,为了解决审查和检查,他们不得不准备两套地质报告。除此之外,当前的规程规范本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规程规范进行修订,需要的周期也太长,这些不同的缺陷性就使得部分单位对勘测设计报告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非地质师撰写地质章节,整个报告的编制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专业的地质负责人,完成的报告中存在诸多的错误等等,这就必然加深了地质工程勘测的不规范性和低质量性,也助长了技术责任心缺乏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现象。
4缺乏监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首先工程地质勘察地进行因为职能发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所以对于勘察单位的选择,也多由建设单位自己决定,建设单位本身因为不是专业做勘查工作的,相关的专业人员就比较缺乏,对于进行地质勘察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会使得他们选择的勘察单位可能距离真正的工程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可能存在为了费用的节省,对于勘察单位的要求也不会很高。第二个方面,地质勘探的环境多为野外,作业的内容多为进行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这样对于勘测单位的工作,就必然缺乏相关的监管,没有监管的作业肯定或多或少都是存在漏洞的,只是依据“良心”来进行相关的工程,保证性就会过于缺乏。即使时候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施工审查,相关的效应也不能达到原本过程中的监控所产生的优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