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范文

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4 10:52: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育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篇1

[关键词] 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a)-0173-04

Impact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the dialysis adequacy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SHANG Qin HU Dengke LI Jingjing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anyungang 22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dialysis adequacy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60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of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in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hospitalized sequence. The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plan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and a period of 3 months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ath was appli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dialysis adequacy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knowledge score of hemodialysi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1). After intervention, urea reduction rate and urea clearance index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or P < 0.01). After interven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1). Conclusion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ath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crease the health knowledg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dialysis adequacy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ath; Hemodialysis; Dialysis adequacy

S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透析可以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的目的[1-3]。透析充分性是评价透析效果的主要指标,它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转归密切相关[4]。健康教育是加强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改善透析效果的重要方法,但在目前临床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5]。每日目标化是引用于国外的一种工具,它是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指导医护人员及患者知晓每日需达到的预期目标[6],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将这一理念与健康教育路径相结合,建立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3~69岁,平均(48.52±16.3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I病13例,梗阻性肾病5例,多囊肾2例,其他疾病7例。透析时间3~118个月,平均(48±4)个月。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透析指征;②规律透析后,每周透析3次,4 h/次;③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透析时间

1.2 透析参数

所有患者均使用贝朗DIALOG+透析机,德朗16P聚砜膜透析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低分子肝素抗凝。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及患者不同时期的健康需求随机给予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的具体时间、方式、内容不固定由责任护士自行掌握。

1.3.2 实验组 实施为期3个月的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成立科室健康宣教小组,依据血液透析相关文献,结合对本中心透析患者的健康需求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将血液透析基础知识、血管通路的维护、检查化验的指导、饮食用药的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内容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并设定每次应达成的目标,制作成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表。该表格包括透析日程、宣教内容、预期目标、效果评价及日期签名五项内容。具体包括:透析前访视宣教内容为透析环境及制度介绍、收费项目结算方式,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透析制度及自身费用结算方式。第一次透析宣教内容为血液透析基本原理及透析中自我观察要点,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血液透析的作用及透析中自我观察要点。第二次透析宣教内容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自我护理及注意事项,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自我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三次透析宣教内容为内瘘的自我护理及锻炼方法,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内瘘的自我护理方法,患者能演示内瘘的锻炼方法。第四次透析宣教内容为透析常用药物的作用及服用指导,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自身服用药物的名称、作用、注意事项。第五次透析宣教内容为干体重的概念和维持方法,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自身干体重,知晓维持干体重的方法和意义。第三周透析宣教内容为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方法,预期目标为患者知晓评价尿素下降率及尿素清除指数的方法。第四周透析宣教内容为各项常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两项常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第五周透析宣教内容为各项常用化验的目的和正常范围,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自身血红蛋白、肾功能、电解质的化验值。第六周透析宣教内容为控制水盐摄入的重要性及技巧方法,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控制水盐的意义和控制水的技巧方法。第七周透析宣教内容为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高钾、高磷食物的危害,预期目标为患者能知晓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说出高钾、高磷的危害。第八周透析宣教内容为透析营养指标及营养自我管理方法,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自身营养指标并知晓自我管理方法。第九周透析宣教内容为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的原理和利弊,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的利弊及原理。第十周透析宣教内容为透析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三个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第十一周宣教内容为合理锻炼的目的和方法,预期目标为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制订合理的自身锻炼方法。第十二周宣教内容为常见负性情绪的干预措施,预期目标为患者能说出三条干预负性情绪的方法及措施。制订表格后,对健康宣教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每位成员都能熟练掌握健康宣教的日程安排、每次宣教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法[7]进行质量控制。计划(P):对患者每次透析的宣教内容及目标进行评估,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计划。实施(D):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安排及目标,运用宣传手册、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完成每次健康教育内容及目标。检查评价(C/A):从第二次健康教育开始评价上一次宣教的目标达成情况,目标达成则在表格上予以记录签名,如评价的结果为未达成,则当次的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顺延,继续上次的宣教内容和目标,直至达成目标,对于患者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标准,应经过培训,统一衡量标准。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及规律透析3个月后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透析充分性评价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1.4.1 血液透析知识知晓情况 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患者知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涉及患者对透析的基础知识、自我照顾、检查化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等5个维度20个条目[8]。各条目均设置三个评价标准为知晓(5分)、部分知晓(3分)、不知晓(1分),最高分为100分,总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本调查问卷经评价得出内容效度指数为0.86,重测信度为0.88.

1.4.2 透析充分性评价 运用NKF-KDOQI推荐的采血方法留取血标本[9]测定患者透析前后尿素氮,采用Daugirdas推出的第二代公式[10]计算出尿素下降率(URR)及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价透析充分性。

1.4.3 护理满意度评价 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血液净化中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和1个问答,各条目评价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各指标相对应分数为5、3、1分,总分值为100分,分值的高低与满意度高低成正比。本调查问卷经分析,内容效度指数为0.91,重测信度为0.9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透析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液透析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血液透析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勺榛颊吒稍で昂笸肝龀浞中员冉

两组患者干预前URR及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URR及KT/V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项长期的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患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健康知识和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研究显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获取知识,树立健康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能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提高透析生活质量[11-13]。然而,目前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依赖于护士的个人知识及临床经验,存在宣教水平参差不齐,内容缺乏针对性、预见性及系统性等问题[14]。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制订的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表,正是一种统一规范的、针对性强、系统化的表格式宣教手册,在工作中可明确指导护士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避免了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健康教育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等所导致的低效教育,减少了护理人员的重复劳动,节省了护理资源,提高了健康宣教的质量和效果。

3.2 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

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路径化及目标化的特点。路径化是通过制订健康教育路径表,加强对宣教者的培训,使其掌握具体的教育计划安排,在宣教中有据可依,避免了健康教育的盲目无序和片面性,提高了护士的宣教水平[15]。目标化是通过患者当次透析反馈上次透析的宣教目标,在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将质量控制融入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率[16]。本研究通过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制订每次宣教的计划,将每次透析需要掌握的内容及达成的目标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切实参与健康教育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具有严格的培训程序,系统的宣教计划,规范的宣教内容,客观的评价目标,使患者能获得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服务[17]。本研究显示,实施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透析充分性

透析充分性是指患者通过透析能达到并维持的良好临床状态[18],是决定患者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KT/V、URR是被用作评价透析充分性的主要指标,通过测定透析前后尿素氮的下降情况来计算KT/V和URR,从而评价透析充分性,已成为临床共识[19]。目前,对于提高透析充分性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频率、应用高通透析等方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受到局限[20]。实施目标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及时反馈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持续跟进和督促患者,加强其治疗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养成控制饮水、按时服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维持干体重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研究证明,控制超滤量、适量的运动疗法可显著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KT/V、U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3.4 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人员通过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表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按照步骤耐心讲解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加强了护患间的交流,建立了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表为患者提供了丰富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在保护血管通路、正确锻炼内瘘、合理用药、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目标化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宣教方式,可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加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1-129.

[2] 孙秀雯,孙仕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6):40-42.

[3] 罗成建,冯玉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72-74,99.

[4] Maoujoud O,Bahadi A,Zajjari Y,et al. Assessment of dialysis adequacy guidelines implement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J]. Int J Artif Organs,2012,35(2):156-157.

[5] 李洪雁.住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76-78.

[6] Rehder KJ,Uhl TL,Meliones JN,et al. Targeted interventions improve shared agreement of daily goal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12, 13(1):6-10.

[7] 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8] 朱礼阳.健康教育路径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9]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Hemodialysis adequacy [J]. Am J Kidney Dis,2006,48(Suppl 1):S6-S90.

[10] 李寒,王世相.KT/V的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局限性 [J].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5):302-304.

[11] 刘凤芹,肖俊男,叶白云.优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624-1625.

[12] 马康瑛,陈林,曹晓翼.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知识掌握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539-540.

[13] 李兰凤,高秀珍,李坤芬.网络访视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 13(9):9-11.

[14] 全英玲,叶志弘,徐群利.每日目标化健康教育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疾病知识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8):787-790.

[15] 蔡晓芹,罗金华,张碧泉,等.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5-37.

[16] 陈建敏,赵晓丹,沈怡.健康教育路径在肺癌围术期患者家属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6(24):69-72.

[17] 肖玉华,高燕玉,胡永林,等.健康教育路径对社区老年性耳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6, 11(32):4070-4072.

[18] 李龙.血液透析中超滤对血液透析充分性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2):174-176.

[19] 段小婷.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影响的探讨[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20] 徐英,赵智芳,詹云凤,等.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41-42.

篇2

关键词: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 关系形态 关系特征 中国情境

研究背景

伴随外界环境的变化,领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团队绩效不再完全取决于领导,协调团队成员关系、激发创新动力成为领导工作的焦点。而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质量会对领导绩效、成员绩效,乃至团队绩效产生更为关键和长久的影响(Hannah等,2008;Sean等,2008),相关研究也受到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极大关注。

西方情境下的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研究成果很多。有关概念属性、影响因素和结果效应的研究大量散落在国外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文献中。中国情境下的类似研究始于2002年前后,在概念导入、理论阐述和实证检验等领域,成果也越发丰富。

然而大量研究并没有充分考察特殊情境下的文化背景和人际特征,只是简单地沿袭西方的理论和模型。情境差异必然造成东西方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内在特征的不同,完全照搬西方概念势必会影响中国情境中研究成果的解释力。因此本文旨在引入中国文化传统和人际互动特征,剖析中国情境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的关系形态与特征。

西方情境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形态辨析

西方学者认为,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是一种异质化的“二元体”结构(Dansereau等,1973 Bauer和Green,1996),基础为工作导向的角色承担和利益交换(Raymond等,2009)。领导不可能给予团队所有成员以相同的关注程度,对熟悉的、积极的成员给予信息、资源、情感支持始终很多,这些成员回馈给领导以绩效和情感,双方默契度不断增强,因而他们之间的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呈现一种基于信任与感激的高质量的关系形态。而领导与一般成员之间交流有限,双方的互动停留在工作层面,成员得到的领导支持也仅限于任务范畴,渐渐地领导与成员形成了只是基于任务和契约的低质量关系(Graen和Uhl-Bien,1995)。

无论质量高低的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其实都是双方行为互动的结果。如果领导和团队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即使不是第一次接触,领导和成员间的亲疏远近已经发生,关系质量的高低就先行存在差别。),领导对成员的了解甚少,人口特征与领导相似的成员将赢得初期的信任和支持。接着,伴随任务的进行,初步展现绩效、与领导互动次数较多的成员将得到多一些的信息和资源分配,甚至会获得超过他人的授权。一个工作周期结束时,取得高绩效结果的成员,将会获得更多信任,从而在下一个工作周期中赢得与领导更多互动机会、情感依赖和任务授权(Bauer和G reen,1996)。相反无法与领导增加互动的成员也就不能得到更多的额外支持(Mueller和Lee。2002)。由此可见,人际互动频次与程度是强化双方认知、进而导致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高低的关键。

然而人际互动实质会受到文化情境的深刻影响。西方情境注重个人,领导和成员的工作身份和角色身份是平等的。而中国情境下企业领导和成员之间不仅表现为职务层级关系,还掺杂着一定的人际伦常关系(樊景立和郑伯,2000)。因此,文化情境的差异也将影响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质量形态。

文化情境对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形态的影响

西方文化讲求平权主义、普遍主义和权利(Hofstede,1980),遵循“天赋人权、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中领导责任、成员责任用制度和契约进行清晰地约束,彼此角色塑造和行为互动集中于绩效结果和任务互动范畴(Rupert,1990/2007)。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实质是一种工作和交易关系,关系质量高低的感知也多建构于制度化工作规范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理性评价基础上。

东方文化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强调家族主义、权威主义和义务。“君臣有义、长幼有序、父子有亲”的伦常观,强调人们在人际互动中应该“下尊上、长爱幼”。于是中国情境下的领导和成员之间的关系除了基于工作的层级关系外,还含有基于角色的伦常关系,领导带有“家长”的角色,有慈爱下属的本分;员工带有“家人”的角色,有“孝敬”和“服从”领导的义务(凌文辁、陈龙和王登,1987)。基于角色的人际互动,使得双方常采用“人际思考”而不是“组织思考”的方式(Hui,Lee和Rousseau,2004),以关系为基础的人情法则甚至会超越公平法则(黄光国,1988/2006)。于是,中国情境中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是角色身份关系和工作身份关系的混合体,且前者的影响力远大干后者。

人们对角色身份和工作身份的理解并不依照相同的标准。对工作身份的理解,可以建构在任务责任、业务流程、层级关系的基础上,责任、流程和层级确定后,要求该工作的参与者(成员)、监督者(领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并遵照执行,由此对“我(他)该做什么、怎么做”的认知基本一致。但对角色身份的理解却非如此简单,一般来说,其关键的原因是每个人“角色”标准和尺度无法固定,既要依赖自身价值观念和个人追求的认同和遵从,又要取决于外在文化传统、社会规范的追加和赋予。

儒家传统对个人行为和成长的要求强调“内圣”与“外王”的兼顾(李泽厚,1999/2004)。“内圣”关注的是“修身”,即内在修养讲求“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外在交往秉承“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兄良弟悌”的道义和规范,而“外王”推崇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内圣”与“外王”对人们行为和成长的引导本身就呈现两极的歧义关系(李泽厚,1999/2004)。对成员而言,“内圣”的追求使其遵从“尊亲孝悌”;但“外王”的追求,曾推崇“出人头地”、“光耀门楣”,自我、挑战和创新则成为必然。因此处于从属地位的成员为了自身的成长并非完全听从尊长地位的领导,即使是完全听从,会可能是只是迫于角色身份和权力地位的表面听从。

中国社会规范结构以差序格局为基本原则。人们在人际互动中,当目标人物与自己的亲近度不同时,会用区别的方式加以对待,家人与非家人之间,熟人和生人之间显著不同(李美枝,1993)。于是领导

总是以“亲、忠、才”作为角色的归类标准,对成员形成一定的差序认知结构,进而导致对成员的差异管理与差异领导(郑伯~1995),但成员并不一定都清楚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角色类别。

就领导和成员互动而言,双方对角色标准理解,以及对对方行为合理性的认知就将出现差异和不一致的现象,一方认为对己有利或有害的行为,也许是另一方表面或被迫所致,也可能源于己方的误解或夸大,而不一定是对方的真实意图。既然中国情境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是角色关系和工作关系的混合体,且角色关系的影响效应更大,其关系形态应更趋复杂。领导和成员对双方关系质量的感知可能是一样、都高或都低,也存在双方感知的关系质量是背离的,即一方感知到的关系质量高而另一方感知到的低(如图1所示)。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形态不同,其内在特征和形成原因也存在极大地差异。

中国情境下不同类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形态的特征

图1显示了中国情境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四种形态。一般来说,双方融洽型关系和双方冷漠型关系形态中。领导和成员感知到的关系质量高、低一致,呈现均衡性特征;而领导错觉型关系和员工错觉型关系形态中,领导和成员感知到的关系质量出现背离,呈现非均衡性的特征。

双方融洽型关系形态中,领导和成员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双方都认可与对方保持的是一种高水平的互动,都能感知到高质量的关系。依角色归类标准,领导把团队成员看成为“亲、忠、才”中的一种,即“自己人”。“自己人”不仅可以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和回报,还能够有直接参与决策的途径,领导对“自己人”的授权程度更深、范围更广。成员也把领导视为“家长”或“倚赖”,成员不仅在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在社会角色中也能积极为领导出力。双方沟通充分、互动频繁,对各自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双方融洽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形态一般在双方长期接触、相互了解后形成,信任、体谅以及人际取向是其主要特征。

双方冷漠型关系形态中,领导和成员都无法获得对方更多的信赖和支持,仅有的互动也只维持在纯粹的工作过程中,双方同时认为和对方保持的是一种低质量关系。领导视成员为非“亲、忠、才”的“外人”,除开工作职责范围“外人”得不到领导额外的授权。领导与这类成员的互动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依托任务布置、执行监督和结果考核而进行。成员视领导为“威权”和“报酬的提供者”,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为自己的报酬而努力是其工作的动力,少有对领导的义务感,双方沟通生疏、互动单一,低质量的关系水平无法持续推进各自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的提高。双方冷漠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形态一般在双方接触的早期更多出现,另外在长期接触并深入了解后双方始终无法“投缘”时也会出现,契约、严格以及工作取向是其主要特征。

领导错觉型关系形态中,领导高度认可双方的关系质量,成员感知到的关系质量却是低水平的。造成领导和成员对关系质量的感知出现背离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各自对对方态度和行为理解的扭曲。一方面出于对儒家“尊亲孝悌”的秉承和对领导权威地位的服从,成员需要遵从于领导的指挥和命令。但个人成长和超越的发展动力使得成员内心并不愿完全“臣服”于领导的所有安排,于是就存在被迫接受和被动执行的可能,导致成员对领导产生误解或厌烦;另~方面领导给予的机会、授权,以及回报可能不符合成员自身的预期要求。从而使成员觉得自己未能得到公平对待,公平感的失落也容易导致成员对领导产生曲解和愤恨。但是上述心态为成员所隐藏,领导无法得以觉察,由此引发领导依然根据成员表面的默从行为而产生对关系质量感知的错觉。这样的关系背离势必将影响各自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员工错觉型关系形态也是一种非均衡性关系,成员认为与领导保持着一种高质量水平的关系,领导的评价却相对消极。究其原因,造成对这类关系质量的感知出现背离主要同样源于对对方态度和行为理解的扭曲。一般来说,中国情境下,领导表面上出于制度的要求对所有成员都采取公平的行为对待,但内心还是会以“亲、忠、才”的标准,将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归类,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然而成员并不能够完全明晰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真实地位,当领导有意或无意中给予的机会、授权或回馈大于其心理预期时,成员将夸大领导带来的信赖和支持水平,从而高估与对方关系质量。同样,关系背离也将对双方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的实现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中国情境下的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四种类型形态中,双方融洽型关系形态表现为领导和成员相互默契、彼此认同,领导给予的信任和支持被团队成员充分地觉察,从而滋生出“感恩怀德”的情感回报。双方冷漠型关系形态表现为领导仅和团队成员发生工作上的互动,不会提供更多的情感、资源和机会的帮助,而团队成员自然也无从觉察到来自领导的额外支持。领导错觉型和员工错觉型两种形态都表现为领导与成员曲解了对方的态度和行为,未能觉察其真实意图,或一味地被默从而招致领导高估关系,或夸大领导动机而招致成员的过度评价。由此可见,领导给予成员的支持方式和程度、成员对领导支持的觉察方式和程度将对双方关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情境下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形态与特征的管理启示

组织支持理论认为,当员工觉察到组织愿意并能够对他们的努力进行支持和回馈,员工将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投入和回报(Elsenberger等,1986)。Wayne等(1997)、Lee(2001)和Aselage等(2003)的研究也验证了可觉察的组织支持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以及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积极影响。陈同扬(2005)、吴继红(2006)以中国企业员工为样本的研究中也同样发现类似的结论。就中国情境而言,领导就是企业的象征(Chen等,2002),对领导的信任就是对企业的信任(Wong等,2003),员工觉察到的来自企业的支持,都会视同为是领导的给予。相反当员工无法感受到来自领导的信任和帮助,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与领导的关系恶化和绩效降低。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提高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质量,或减轻双方感知到的质量水平的背离,需要领导给予团队成员切实有效、且得到员工觉察和认同的支持。研究发现,员工可以从参与团队决策、获得公平报酬和拥有发展机会等管理举措中感受到组织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对自己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支持(Allen等,2003),为此领导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成员的支持性工作。一是鼓励广泛参与。无论是规牵制度的推行、工作目标的制定,还是绩效考核的实施,都允许团队成员反映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够感受自己得到重视、拥有展示的机会是坚持公平对待。按照既定的规则、流程和标准,对团队成员的成效和能力进行公开评价,并依此发放报酬、分配资源;三是引导职业发展。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要求,帮助其进行自我分析和有效定位、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其能力不断得以提升,设置合理的晋升机会满足其职业生涯追求,从而让成员能觉察到领导给予的多方面支持。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东西方文化传统和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对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的形态与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领导和成员感知到关系质量的背离程度,中国情境下的企业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可以划分为双方融洽型、双方冷漠型、领导错觉型和员工错觉型四种形态。而领导给予成员的支持方式和程度、以及团队成员对领导支持的觉察方式和程度是四种关系形态产生的主要动因。因此中国企业的领导不仅要给予团队成员切实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更应该促进下属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篇3

【关键词】 行业环境分析;内容;方法;SCP分析模型

行业是由企业构成的群体,它们的产品有着众多相同的属性,它们为争取同样一个买方群体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行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与企业关系最为直接、密切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是企业进行战略选择的基础,因此行业环境的分析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通过分析行业态势,可以预测行业与获利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获利能力的变化;也可以了解行业投资回报能力,评价行业吸引力;可以寻找利用机会,缓解企业间竞争;分析顾客需求,明确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

行业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的确定、行业历史和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结构分析、行业内企业行为及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分析内容:

1、行业的确定

确定企业经营业务、行业归属是行业环境分析的首要内容,也是战略选择的前提。

2、行业历史和发展趋势分析

确定了企业所处行业后,要通过对这些或这个行业的历史、现状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行业演变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威胁,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

3、行业结构分析

在行业结构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要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供给结构(厂商集中度、企业间竞争程度、市场占有率、进入壁垒大小等)、需求结构(产品差异化和多元化程度、产品需求增长率等)、产业链结构(行业内纵向一体化程度)等结构性要素及行业结构的变化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4、行业内企业行为分析

对行业结构分析后,还要对行业内企业历史上和当前的策略、行动以及应对行业结构变化的反应等行为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处于同一战略群体中的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行为是分析的重点,它们的战略博弈过程体现了行业特点及行为模式。

5、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在行业历史和趋势、行业结构等分析的基础上,要总结出企业所处行业内企业实现成功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对行业内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

二、行业环境分析方法

行业环境分析主要采用SCP分析和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两种方法。

1、SCP分析法

SCP分析是一种产业组织分析方法,也是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对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环境影响战略的因素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S代表着结构(Structure),C代表行为(Conduct),P代表绩效(Performance)。结构是指行业结构,以行业中的竞争者数量、产品的异质性以及进入和退出行业的成本为衡量标准;行为指行业中具体的企业活动,包括价格接受、产品差异化、串谋和利用市场势力等;绩效指企业的绩效水平。

SCP分析模型: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行为的变化——企业绩效的变化。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等外部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行业结构(S)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

企业行为(C)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

经营绩效(P)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从SCP模型可知,一方面企业所在行业的结构特性限定了企业所面临的选择和约束的范围,并最终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行业中企业的行为和绩效水平又对行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并使行业结构不断发生动态变化。此外,外部的冲击也会对行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在对企业进行SCP分析时,通过对行业结构中供给、需求和行业链的分析,对行业结构的变化做出评估;通过对行业中各战略群组企业的营销、容量变化、垂直整合情况和内部效率分析,对它们的行为做出评估;通过对各战略群组企业的财务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分析,对绩效水平做出评估。经过上述评估过程,将会对企业所处行业和企业的现状有一个基本判断,但还需要考虑行业结构、各战略群组企业行为、绩效水平以及与外部冲击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再对行业结构的未来变化、战略群组企业未来的行为变化和绩效水平的变化做出动态评估。

2、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

丹尼尔(Danie1)于1961年首次提出关键成功因素法可作为确定决策者信息需求的方法,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有一些特定的因素对其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如果同这些因素相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话,组织将失败。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判别矩阵的方法定性识别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然后设计出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表。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分析影响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然后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各不相同。即使是处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差异和内部条件的不同,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尽相同;最后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采用集中讨论的形式对矩阵中每一个要素进行打分,一般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如果A要素比B要素重要则打2分,同样重要打1分,不重要打0分。在对矩阵中所有格子打分后,横向加总,以此进行科学的权重分配。一般权重最高的要素就成为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蔚,韩钰.行业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初探[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7(2).

篇4

职业计划书范文一在人生的路途上大学就是一个转折点,只要把握好了人生的船舵,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好的人生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好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我们就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发向上,有目标,就有动力;下面来谈谈我的职业规划书。

自我盘点

一、个人兴趣爱好

业余爱好:文学类书籍,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打羽毛球、长跑;喜欢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喜欢的歌曲:《爱拼才会赢》、《义勇军进行曲》;心中的偶像:比尔盖茨、刘谦。

二、个人优缺点

1、本人做事情很有恒心,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在心中早就有了理想,有了理想必定有了追求的方向;对事业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很有原则,处事沉稳,考虑问题全面周到;面对问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点内向,交际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它使我少一分张扬,多一点内敛,但最好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少一分沉默、怯场。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本人是学初等教育英语专业的,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很端正,

职业环境分析

根据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能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走的路,什么时候开展规划计划书、怎样发展自己的规划书,评估环境因素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不能脱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下我周围的环境因素。

一、家庭环境

本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是一般,并不富裕,并且经济状况也是不稳定,对于我这个专的费用来说还刚刚好能支撑得起,生活过得一般,

二、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费用不多,生活学习的环境还算好,学习的氛围还算行,教学的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对于学习英语课来说,上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偶尔看看英文版的电影,教学师资力量还算强。

三、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来讲已经是普及全国了,并且也将近饱和状态了,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

四、职业环境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讲,形势虽然还是可以的,但是挑战不断,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满足了,因此对子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的十分可观了;其次,英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它不仅仅适合小学儿童,同样也适合青少年、中年、老年等等,因此发展空间巨大;再次,商业界的各行业也要依赖于英语知识,这样一来英语专业的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结论

1、 目标

估摸自己的实力,量力而为地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和个人强项来做,努力成为一位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2、 路径

自己先在学校学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职业规划方案

一、短期计划

首先,在校期间,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普通话要拿二甲、计算机要过一级,所有的证件拿到,最重要的目的是拿教师资格证书,有可能的话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好拿个英语六级。

其次,能很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见习、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再次,暑假期间,可以当家教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多接累经验。

最后,如果在毕业时成绩优秀的话,就打算考研。

二、长期计划

在学业结束后,去外面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小学教师做起,积累经验,借用学校这个很好的平台来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逐步来实现我的目标计划:先当小学教师,再当中学教师,一层一层往上爬。

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放眼未来找准位置

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本人特对未来五至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a)、20xx-20xx2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

b)、20xx2-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 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毕业前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考虑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硕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计算机一级、二级过关,英语四、六级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普通话过级、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意志人格的进一步配培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加强沟通,虚心求教,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对身边复杂的社会以及人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敢于坚持自我但要学会先听取别人意见。能够坚持正义,坚持自己的原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还有必要的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如积极参加救助贫困人群的捐助活动,献血活动等等。

c)、20xx-2059年: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在自己的热爱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尽忠职守于自己的岗位,拥有很多莫逆之交,怀有感恩社会的情感去回报祖国人民的厚爱,拥有能和我顺境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且逆境时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可爱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样生活美满的亲人朋友。

结束语

我的整个职业规划计划书固然完美,但更主要的是看重自己的具体实践和最后的成效。无论事情,如果只说不做的话,到头来都会是空忙一场。什么都没得到。但是,现实生活是变化多样的,谁也料不到半路会有什么绊脚石,自己拟定的规划书必须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变,不能顽固不化,也不能要求非常完美,并且要求头脑清醒。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印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抱负;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抱着成功的收获。

人生道路上,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十足的勇气,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拼搏、奋斗。那么,目标就离你不远。当你成功时,你会会心的一笑。再回想下一路的走来,一路的困难都踩在自己的脚下,很有成就感。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职业计划书范文二目录

总论(引言)

第一章 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4.职业价值观

5.胜任能力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第三章 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第四章 评估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正文

总论(引言)

第一章 认识自我

结合相关的人才测评报告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 型(分)、 型(分)和 型(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能够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 能力得分较高(分), 能力得分较低(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 取向(分)、 取向(分)和 取向(分)。我的具体情况是

5.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本人的影响

2.学校环境分析

如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

3.社会环境分析

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

4.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职业分析

(如 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发展前景)

(3)企业分析

(如 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

(4)地域分析

(如 工作城市的发展前景、文化特点、气候水土、人际关系等,人城匹配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第三章 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综合第一部分(自我分析)及第二部分(职业生涯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得出本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弱势因素(W)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威胁因素(T)

分析

结论:职业目标将来从事( 行业的) 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 类型的组织(到 地区发展)

职业发展路径走专家路线(管理路线等)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把职业目标分成三个规划期,即: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并对各个规划期及其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

职业生涯规划总表

计划名称 时间跨度 总目标 分目标 计划内容 策略和措施 备注

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20xx年20 年 如大学毕业时要达到 如:大一要达到大二要达到或在方面要达到 如专业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实践计划等 如大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大二以专业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为主,或为了实现 目标我要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

中期计划(毕业后五年的计划) 20年20年计划 如毕业后第五年时要达到如毕业后第一年要第二年要或在方面要达到 如职场适应、三脉积累(知脉、人脉、金脉)、岗位转换及升迁等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

长期计划(毕业后十年或以上计划) 20年20年计划 如退休时要达到 如毕业十年要达到二十年要达到 如事业发展,工作、生活关系,健康,心灵成长,子女教育,慈善等 方向性规划

第四章 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1)职业目标评估。(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假如一直那么我将

(2)职业路径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当出现的时候,我就

(3)实施策略评估。(是否需要改变行动策略?)如果我就

(4)其他因素评估。(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的及时评估。)

2.评估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篇5

关键词:课程群;环境分析与监测;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英柳(1977-),女,湖北京山人,常州大学环境学院,讲师;严文瑶(1965-),女,江苏张家港人,常州大学环境学院,高级工程师。(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jj1002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56-02

一、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建设背景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从对口专业教育转变为有适应性的专业教育,朝着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广泛性和通用型人才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也带来相应的变革,专业课门数及学时大幅精简,教学内容要求精选优化,推陈出新。面对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压缩而教学内容有增无减的矛盾,相关课程内容缺乏纵横协调联系,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知识陈旧;综合知识与单科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明显失衡等问题,迫切需要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融合,而这恰恰属于课程群建设与研究的范畴。

课程群是由若干门内容密切相关,前后承接连贯一致的课程集合,一般属于同一学科甚至同一专业。[1]以常州大学为例,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涉及环境分析与监测内容的三门课程,即“水分析化学”、“现代检测仪器与分析技术”和“环境监测”组建为一个课程群。“水分析化学”和“现代检测仪器与分析技术”构成环境分析方法体系(包括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而“环境监测”依赖于环境分析方法,各课程在内容上密切相关,前后衔接相承,内在逻辑性强,作为课程群可构成环境分析与监测学科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群的大课程整体设计中,通过内容整合及合理的课程衔接关系可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或前后脱节,使之前后连贯、内容融合;同时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课程之间相互配合与促进,教学中获得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整体效果,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建设思路

课程群建设是以课程群为对象,对课程群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2]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环境工程技术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课程群建设必须瞄准专业定位,与行业现状与发展相适应进行长远规划,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程优化整合为重点,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主要内容,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为保障进行课程群建设。

本课程群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内容,也有实践性强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才能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上来,建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由三门理论课程和一门实验课程组成,在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上,依照大课程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打破单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建立大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删除重复及陈旧知识,填补空白,使群内课程由相互隔离变成相互贯通,由相互重叠变为相互补充,由相互矛盾变为相辅相成,[3]真正做到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相互关联与照应。群内各课程虽然相互联系紧密,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做到界限清晰,层次分明,各具特色,顺序合理。[4]

环境分析方法是课程群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熟悉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理清课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间知识点、方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结合点,在大课程的层次上连贯统一起来,将理论和技能融合成一个面向问题和应用的知识空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浅入深,先基础再综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递进和拓展延伸,以整体、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群是教学目标的载体,本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污染检测与监测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重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故新课程体系突出了课程群的实践定位,通过扩充实验内容和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实践教学,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为1:2。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知识理解提出问题实际操作总结分析实习应用深化学习的路子。

三、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的课程体系

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污染进行分析与监测的方法和技能,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课程群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数据分析与质量保证,酸碱、络合、沉淀、氧化还原四大滴定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包括电位分析、伏安分析、库仑分析和电重量在内电化学分析方法,以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为主的色谱分析法,以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红外、分子发光为主的光谱分析法,利用上述各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使用的仪器,开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物分析,同时掌握噪声、放射线监测方法,生物监测和简易的自动监测技术。在原来各门课程中均包含相关的课程实验,在实验内容及分析方法上均有重复,因此在课程群体系中,将原先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抽取出来,经过重新设计,整理综合为独立的实验课程,即“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课程群设置体系以及内容分解和课时分配见表1,实验内容及课时分配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