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范文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04 10:00: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意识与传统民族

篇1

关键词:武术教学;养生体育;传统文化;民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洗涤后,变得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在当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中,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去了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更好地去理解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们对传统体育认识的思想转变,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

1.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1.1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影响学生们民族文化意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武术不仅是锻炼人们身体和保持健康的一种艺术,也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体育项目,并且作为中华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象征,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认可。我国国家体育局也于二零零九年对武术体育项目进行了具体的整治,使其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此外,我国的武术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以“制止侵袭”为基本技术指导,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它不仅是人们精神文明的结晶,同时也是人们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在武术的体育项目练习中,以技击为基本训练,其运动的形式主要包括为套路、格斗和功法等,是一种实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而进行的运动形式。此外,以武术为主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都含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在国家体育局的体育运动项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以此,当今时代的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应该加大武术体育的推行,使得学生们对我国民族体育教育有着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从而加强学生们的民族文化意识。

1.2武术作为学校教学提升学生们民族文化意识

当前我国许多院校均开展以中华武术为题材的体育教学,在实现学生们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对民族体育以及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因此,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课程中,教师不能只从武术的技击方法或者套路和格斗方面对学生进行授课,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们传授这套武术技巧中所蕴含的哲理或文化内涵,因为武术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形式,而是一套由意识形态构成的全面系统的运动体系。学生们在进行武术学习时,可以感受到儒学、佛学等思想理念,还有中华传统美学以及哲学等传统理念在武术中都有体现,所以武术学具有很高文化底蕴和价值,我们不能只从拳法、步法等角度去学习武术,要全面把握我国武术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否则,利用武术对学生们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将很难实现。

1.3武术内外兼修思想影响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中国的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的武学就讲究“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这种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此外,我国的武术还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训练中所包含的“自强不息”等思想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当年,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这是象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另外,武德也是我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武术思想以儒家学派的“仁”为核心思想,从古至今,我国各家武术学派中无不贯彻这一思想,这不仅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尚,也体现出我国人民素质的高尚。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多介绍和引进我国的文化瑰宝,学生们在对武术的招式进行练习时,能够从中感悟到中国文化的高尚,从而激发学生们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有利于中华民族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1.4武术中高尚的道德标准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

自古以来,我国的武术精神中就包含宽容谦和、尊师重长的思想,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习武之人不仅仅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还有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但是也不能持强凌弱,这是习武之人的基本素质修养,同时还有注重以宽容谦和的态度去面对他人,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师长,要更加尊重、有礼貌。同样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当今社会中所急需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中的砥柱,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们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素质文化的教育,让学们不仅有高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还要具有高超的个人修养,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学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传授时,要注意结合我国传统的武学教育思想,教育学生们凡事以德为先,先做好自己,再教育他人,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个人修养,还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优良学生,同时,加强了社会的稳定,促进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养生体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2.1养生体育中的“养生保健顺乎自然”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养生问题便成为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然而作为传统养生中最重要的体育养生的关注却一直都很冷淡,并且体育养生在我国传统养生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最为直接的。这可能与人们对养生之道的宏观看法有关。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天运》中对传统的崇尚自然的养生观进行简单表述:“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要求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自然万物的规律,以求得身体内部的平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和谐,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养生意识,使学生们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2.2养生体育中的“动与静平衡”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中,动与静相协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养生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欲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他主张人的养生也要遵循动与静相协调的原则,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对人体进行保养之道,否则恒动必将超越人体所能承受,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而恒静犹如朽木一般,毕将会蠹枢,所以人们应该讲究一种动与静相对平衡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武术学习时,通过武术学习中的动与静,便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一养生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2.3养生体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养生体育中,传统的中医思想占据着很大地位,如《尚书•洪范》已成为人们养生的重要参考之一。通过养生保养一个好的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从古至今,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贫民百姓都希望做的事情。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养生体育教学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强化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健康水平,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国家是一件好事,并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包含着各种学派的高尚思想,如儒家学派、道教以及佛教等哲学思想,这些思想都讲究清心寡欲和修心养性等方面内容,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同时也讲究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将此引入到学生们的大学体育养生教学中,对学生们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修心养性,还对学生的性格塑造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未来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沉着有力,如道家的柔静、佛家的顿悟以及儒家的以理制心等,这些思想使学生们在面对未来的难题时能过学会控制,并且沉下心来去感知事情,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题。由此可见,这些思想不仅与当代的养生学有着极为相似的观点,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部分。因此,在当今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除了利用一些技法对学生们进行体育养生教育外,更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内在的修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体育教学目的,只要将学生们的内在修养工作做好,他们才可以真正静下心来去学习知识,这中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们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也能够静下心来去学习和研究,同时,也为学生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益处。最后,这种哲学思想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养生技巧,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3.民族体育中的民俗体育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3.1利用民俗体育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形式

民俗体育就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发明的体育形式,然后在悠久的历史选择中,被广泛传承而留下来的体育文化。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社会演变的体现,此外,也是我国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最出名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他就是我国传统民俗体育的典型代表,虽然龙舟与当今时代下的划艇有着很大差距,但是龙舟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底蕴确是当代水上划艇远远不能替代的。由于赛龙舟活动始于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因此这种民俗体育活动便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赛龙舟既是对诗人屈原的祭奠,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使得学生们在尽情地进行民俗体育玩耍的过程中,还能很好地理解和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此外,在民间像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包括中国象棋、舞龙等传统活动都属于民俗体育,这些民俗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像最简单的游戏踢毽子、打陀螺等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并且又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投入到民俗体育的学习中,此外,这种活动具有较简单的组织形式,可以使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学习中。

3.2利用民俗体育提高在校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民俗体育,并且每个民俗体育都有着不同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事先对这些民俗教育进行了解,然后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民俗体育的教授以及民俗体育知识的讲解,如果情况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民俗体育的运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少数民族体育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在各民族的交流沟通中,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被政府所保护和重视,并就此特意成立了少数民族体育大赛等活动,可知,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也是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在当今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逐渐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引入到学生们的学习中,这不仅使学生们生活更具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真正理解,这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民族体育作为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枢纽,学生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的了解和学习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此外,在我国的某些高等院校中,已经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体育教育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传统武术和养生体育一样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利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授给学生们,这些文化都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对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结语

总之,传统民族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社会中,某些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民族体育教学时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作者:马莹 郝震

参考文献:

[1]张英.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培训,2016,(22):119.

篇2

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实质

普世价值是已经存在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存在“普世价值”。全球化造成了世界各个国家普遍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所形成共同的信任、价值的认同。从的观点来看,并不笼统地否定普世价值,但是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存在,如无共同的利益,普世价值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存在。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看,不存在抽象、永久不变的普世价值。当面临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的自然、环境、反恐安全等问题时,会形成具体的、暂时的普遍共识。

不存在普世价值。以唯物的、历史的方法看,具有属于全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的历史性继承,同时是与其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所进行的文化改造和文化创新相统一的,从根本上看,其实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与中国的文化的民族性

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观久已有之。老子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不有余”。孔子观点有:“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哲学命题都是认为任何事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自古至今,先贤的思想的历史传承,让我们文化的民族性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在今天,用一个“文化自信”向世界彰显着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命力。

中国艺术文化中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各知识阶层发生重大观念的改变,必须树立民族精神,坚定核心价值观。全球化在改变世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我国由经典的社会主义向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整个进程中,世界性的联系导致世界的改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在此进程中,中国社会各知识阶层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打开国门学习,有这么一部分人,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文化自信方面妄自菲薄,易于丧失传统“真、善、美”的标准,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中所倡导的民族精神亟需传承和发展,坚定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必要保证。

艺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要求。艺术的美,就是自由,创造规则,改变规则,艺术源于人和服务于人本身,人的情感、感悟的析出,可以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在艺术文化领域,现代科技的手段与传统的艺术相结合,创造了不少展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2008名演员击缶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秦就有击缶而歌,加之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向我们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强大的民族自豪感蕴含其中。但在魍秤胂执的融合,科技工具辅助艺术的过程中,艺术价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本主义精神,与工具理性也会出现失衡,科学技术盲目崇拜,追求经济利益,作品缺乏精神主体,形式繁杂,在这样的作品中,人的能动作用降低,工具的使用占主导地位。主体和客体相倒置。艺术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失衡。艺术创造被异化,艺术作品的美感降低,作品无法传承艺术作品中优秀的民族精神。所以,对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在科技革命下,努力实现文化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融合统一的重要保证。

传统艺术文化中传承我国民族精神几点想法

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乐谱是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现在只有部分从事音乐工作和音乐研究的人员能了解和使用工尺谱记谱法为载体的乐谱,大量的传统音乐作品不能译解和传播。目前,已开展对工尺谱的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处理变换,利用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处理过程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转化、识别等,从而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保护了传统剧种如利用工尺谱记谱的昆曲等剧种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结合地方特色,丰富传统艺术素材。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注重地方文化特色,是艺术作品中饮水思源的表现。就笔者所生活的城市一西安来说,文化积淀厚重,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在作品创编中可以将具有典型的西北民族特色的声音以及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声音纳入音乐创作的基本材料。如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曲目,将电子音乐创作与电子乐器的演奏结合,在不违背戏曲舞台规律和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老式新用,使当代科技成果在传统舞台上发挥更大魅力。其次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以电子乐器演奏者为音乐制作人的音乐工作站可以减免舞台道具繁重、传统乐器难以齐备等因素。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通过电子音乐方式创造出来的新声音以及电子音乐与乐器的合作,极大地丰富了音响素材,扩大了传统乐器演奏的影响力,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带入了新的认知领域,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新的音乐效果的审美需求。

篇3

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教学,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道德品质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关键词】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实意义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多样,有很多项目适合在普通高校中开展。但从众多普通高校的开课现状不难看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似乎被武术这一项目代替而已。即便是像跳绳、毽球、拔河这些项目也只是在体育课中作为自由练习的内容而存在。民族传统体育应该走进高校体育课堂,发挥其特殊功能,这对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体育课堂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运动形态存在,在课堂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也为在校大学生增加了选项课的范围。经研究表明,在校学生从心理上对体育课拥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态。目前,大学体育课教学计划并为贯彻四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大学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大三以上作为选修来开展。另经观察,像田径、球类等项目是高校体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中也贯穿些趣味游戏,而且有些高校还以这些项目为此为达标测试的考试内容。根据地域条件,在体育课中增加民族体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化,这不仅能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积极运动的情绪,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另外,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以游戏形式为主,娱乐参与度高,具有较浓的活动氛围。广西民族学院自1993年正式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公共体育和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证实,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极强的心理倾向性,尤其是对陌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诸多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独特,很有必要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

二、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道德品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综合性特点,因其融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为一体,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在流传中将图腾、生活、娱乐融合,而且对后辈具有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从而得以较好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棋戏以开发智慧和思维著称,可以说是民族传统体育中将趣味性和游戏性融合的智慧游戏。围棋是一项高品位、文雅的脑力运动,社会文化性能呈现多样化。其中对立统一和阴阳互生的辩证关系,有助于锻炼人们的智力、陶冶情操。另外,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对参与者的勇气和自信心提出了考验。例如:藏族的押加、哈尼族的打磨秋、蒙古族的摔跤及射箭等。这些活动规则明确,参与者要严格遵守规则,都是在礼让、公平条件下进行,场面激烈,选手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拥有不甘示弱、争强好胜的竞争意识和品质。

三、有利于民族团结意识的强化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利益和共同团结,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我党将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主要任务。普通高校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绝佳场所,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无疑是对民族体育文化文化传播的直接途径。这对大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强化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因地理环境和生活民俗的不同,导致其运动形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群体,具有较高学识能力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接受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这是对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的有益途径。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通过体育形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深入了解,产生认同,进而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四、有利于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目前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出现严重脱节,连续性不够。有绝大部分人是工作之后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寻求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来健身。 课堂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与社会体育接轨,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这是本世纪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新要求。国家教委曾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涉及世界优秀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培养在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可谓丰富,适合在高校体育中开展的很多,而且多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趣味性强,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特殊的魅力,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愉悦身心的健身项目,在参与中体验到体育锻炼的快乐,这也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韩英甲,王焕波.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475-477.

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安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40-41.

篇4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播 浅谈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广西坭兴陶设计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艺术元素在舞美设计上的应用浅析 广西少数民族图案特征及其在本土艺术设计中的演绎研究 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中的应用 湖湘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时尚女性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在家居设计应用中的思考 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发展村寨传统体育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3.

作者单位:1.刘志宏(1978-),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韩国启明大学校建筑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村落保护与建设,传统民居建筑。广西 桂林,541004。

2.李艳玲(1980-),女,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广西 桂林,541004。

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研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研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