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浅谈公民素质教育范文

浅谈公民素质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浅谈公民素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浅谈公民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公民素质教育 公民意识 公民素质

公民作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公民素质”就是指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切素质的总称。从狭义上讲,“公民素质”就是指公民作为民主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与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关系中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独立做出判断与选择并付诸行动的知识、意识和技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是指:国家通过高等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校大学生所实施的,旨在培养大学生适应民主社会所必需的良好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

一、高校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是以相应的公民素质为基础的,只有社会成员具备了现代公民素质,市场经济才能顺利发展,民主法制才能健康运行。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公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2.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政治生活开始向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过去的臣民意识向主体的公民意识转化,从人治意识向法治意识转化。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就要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就必须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3.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但在公民义务意识、公民行为意识方面相对较弱,公民认知与公民实践脱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缺,另一方面还在于目前高校尚缺乏明确而系统的公民素质教育,缺乏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

二、高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并出台了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被确定为大学生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

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人文素养提升功能等,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原则隐含其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公民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而成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

3.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公民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充分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参加社会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程度,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公民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使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培养公民行为,深化公民素质教育。学生社团作为大学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由于社团组织活动的专业交叉性、活动实践性和组织社会性而使其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组织学术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社会,锻炼自己,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公民教育丛书《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1日第1版

2.、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3月2日

3.刘文强,刘蔚然编著.《公民素质教育读本》[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30日

篇2

关键词: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24-02

“机制”一词最初来自希腊文 “mechane”,指机械或工具,后被逐渐引用到各个领域。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要研究教育主体以何种方式、途径、载体对公民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将对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价值。

一、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在构成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一:夯实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进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对公民进行法律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1.完善教材体系建构

本课题所说的教材体系建构,并不是就公民接受教育的某一阶段而言,而是指应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整个教育过程中关于提高法律素质,在教材内容上的合理安排和衔接。因此,此部分内容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新的教材构建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人。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从知识、能力以及责任心和事业心等方方面面加以强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进行。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主题班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都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4.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另一方面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基地。应在充分调查和调研的基础上,切实建立学生实际需要的社会实践基地。希望能够在实践基地中使学生体会和懂得保护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二:拓展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1.充实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杜绝家长制作风和思想的前提下,在学生自理、自立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锻炼。加强对孩子情与法的影响和教育。

2.健全社区教育

社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缩影。社区应在满足社区成员合理需要的前提下,遵循整体性、丰富性和现实性的原则,加强社区教育,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提升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社区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完善社团教育

这里的社团教育非学校内的学生社团教育,而是广义的社团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在社团教育中应加强和规范社团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为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做出贡献。

(三)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三:挖潜法律实践教育。

法律实践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法律素质教育的最直接、最直观的教育方式和载体。

1.有效利用宣传媒体

这里媒体是指电视、报纸、期刊等进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一般载体。对于宣传媒体在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通过调查和调研的结果加以说明。同时针对宣传媒体中直接对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起作用的节目,有意向对电视台的台长、杂志社的主编等进行访谈,了解近些年法治节目、法治期刊等的比例。从而对媒体法治内容版块的形式、内容和所占比例提出合理化建议。

2.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群体、管理层等都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网络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网络应作为特殊实践载体进行研究。应在网络中建立不同群体所需要的有关法律的网站,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3.加强媒体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媒体与法律实践的结合能够贴近生活、走进群众,用典型案例的审理等,生动再现法律知识,加强和强化公民的法律素质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二、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价值

(一)有助于推进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理论建设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对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研究,能够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教育方法、途径等,也可以验证现有的教育途径、方式、方法等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能够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载体等。从而实现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价值,在理论上促进学科建设。

(二)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能够发生或实现教育者所期望的变化,达到教育目标即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人格的塑造和素质提高,不是某一种教育或者某一个学科的教育就能够完全实现的,是综合教育的结果。

公民法律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公民的法律人格的塑造和法律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公民素质。

(三)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社会整体文明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一项主体工程、基础工程。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的法律意识,而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是核心。而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公民进行的法律素质教育。良好的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必然对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实现社会整体文明。

(四)有利于国家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公民素质影响着政治民主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研究公民法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以及效率意识等,能够这些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海燕.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9(5):87-88.

[2]赵利红,韩弘力.浅谈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3(34):226-227.

[3]向述仲.浅谈实施和推行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0(S1):46-47.

篇3

调查人:

学号:

姓名:__

调查对象:

井研县XX小学

调查内容:

关于XX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

调查目的:

通过对XX小学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了解我县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了解现代学生的素质修养,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文秘站 ()帮您找文章]

调查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列表法、图示法

调查时间:

20__、9——20__、1

从今年九月开始,我开始着手调查XX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的调查。通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取证,我发现XX小学的素质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并且非常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立了以教导副主任胡艳铃为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在教师中成立了素质提高小组。

2、课程安排上做到了严格按国家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中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挤占学生素质教育课。

3、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探求,寻求真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力求与生活贴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学会生活。

4、为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该校全体教师牺牲周六休息时间,在学校成立兴趣特长班,教导处期初拟定活动计划,按教师特长成立各种兴趣特长组。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点特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学习特长技能。在周六兴趣特长教育中,该校成立了以下特长小组:

(1)、舞蹈组

(2)、音乐组

(3)、竖笛组

(4)、口琴组

(5)、象棋组

(6)、围棋组

(7)、篮球组

(8)、美术组

(9)、书法组

(10)、习作组

在分组时,该校本着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主选择他喜欢的项目。对于对学校所成立的小组一个也不喜欢,什么也没参加的同学,该校采用把他们分段集中起来,由其他老师组织、根据大多数学生意愿,学他们愿意学的知识技能。

4、该校每年还举行一次冬季运动会,检验全校师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意识,推进该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该校素质教育成绩喜人。

1、教师方面

通过在教师素质提高小组的学习,该校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素质成果:

(1)、毛俊玲、彭会群的论文《提高说话效益》获国家级一等奖,毛俊玲指导学生在现场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市三等奖。

(2)、余江的论文《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浅谈课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3)、李静指导在学生绘画比赛中获得省级金奖和铜奖;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市级三等奖;在“电信杯”美术书法赛中获县级三等奖;在首届“蒲亭杯”中国书法大赛中获得县级三等奖;自编自导的舞蹈《籽呀》在井研县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中作为唯一的一所乡村学校被井研县教育局和井研电视台录像,并在电视台循环播出。

(4)、谭英的论文《略谈作文评改的原则》获市三等奖

(5)、廖书林、邹会铃的论文《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运用CAI提高课堂效率》获市三等奖

(6)、胡艳铃的论文《浅谈训练学生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或市三等奖《浅谈活动课的教学原则》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

(7)彭胜雄指导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8)、曾敏指导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县一等奖、她的论文《让自主、合作、创造充满课堂》获县二等奖。

(9)、李有才指导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10)、李永中被评为“井研县十佳辅导员”。

(11)、聂朝政在“蒲亭杯”中国书画大赛中获得县级银奖。

2、学生方面

(1)、李欣等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

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中获国家级“优秀奖”(2)、廖溪的粘贴画《我与小树一起成长》获得省级金奖。

(3)、熊文凤的剪纸《喜洋洋》获得省级铜奖。

(4)、宋兰、熊文凤、李陈艳、侯思宇、欧雯等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中获省级“优秀奖”

(5)、熊文凤同学在乐山市现场作文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6)、代智慧、梅勇同学在乐山市数学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7)、李玉凯、胡佩君、周杰等同学在乐山市数学竞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

(8)、李玉凯同学在“新华杯”棋类比赛中国象棋小学组比赛中获得县第六名。

(9)、刘毅同学在“新华杯”棋类比赛中国围棋小学组比赛中获来凤区第二名。

(10)、廖琴同学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小学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3、校园文化方面

(1、)走进XX小学,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该校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裱上墙。这些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出自小学生之手。这些作品,让该校充满了浓烈的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氛围。

(2)为了检验素质教育的成效,该校还每月举行一次小型素质教育成果展,将每月各兴趣特长小组的成果收集起来,在校内展示,并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和指教,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每期临近期末,该校还将举行一次大型素质教育汇报演出,不仅展示平时学生作品,还请学生现场表演。让全社会了解他们的素质教育成果。

三、从XX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我县素质教育的开展还存在弊端。

1、周六的兴趣班所开的素质小组没有贴近生活。所谓素质教育,应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包括生产生活技能,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早日适应社会。如,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烹饪小组、营销小组、瓜果蔬菜种植小组、小动物饲养小组、简单机械小组等生活生产技能技巧小组。

2、在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材施教,总是面向全体,因而在技能技巧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

3、由于资金有限,在开设的素质小组中,很多小组设备设施和材料都无法配齐,只能按现有器材施教,因而效果不是很显著。

总之,XX小学作为一个乡镇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确实是难能可贵,也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学,应以何为指导思想,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适应发展,适应生存的新一代的主人?

附:

1、XX小学师生获奖比例统计表:

教师人数

34

教师获奖人数

10

获奖人数比例

30%

学生人数

584

学生获奖人数

105

获奖人数比例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

所谓“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体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完善幼儿的先天素质,进一步提高发展幼儿的后天素质,为完成这一任务,就我园所采取的方法,谈一下如何更新观念,探讨教育方法,完成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基时期。

1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1开展入园测试,建立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该清楚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幼儿在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就要对他们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测试,再为每一位幼儿建立各自的心理健康档案,将每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记录在案,这样不仅可以直观的描绘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态势,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在入园的测试中,可以包括个性测验、行为测验、心理测验与情绪测验等。

1.2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缺陷,追踪溯源,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对自我情绪的调控不当,不能客观地认识外界事物与正常的交流情感。因此,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从问题的症结根源出发,在学会调控与正确运用不同情绪的过程中完善心理健康。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简单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等方式表达情绪,并使幼儿也一起互动起来,培养快乐、高兴、满足等积极情绪,通过示范,使孩子明白应该如何调控情绪,在合理与不合理的事物之间正确对待,以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保持自身与外界之间的良好平衡状态。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小孩,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娇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和合作的意识,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常常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幼儿时期作为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更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时候,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集体协作观念的培养,潜意识的对幼儿贯彻一些简单的社会情感、社会以及社会交往技巧等知识,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合作与分享是基础与关键。然而,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大人们过多的溺爱,在行为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强烈、缺乏集体合作观念等情形比比皆是,无疑对其今后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构成了障碍。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如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处理“人多玩具少”的问题;分糖果时,也由幼儿自行负责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孩子表现出的合作与分享行为进行适当的表扬与肯定,以增强孩子合作与分享的兴趣与信心。

3生活化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时机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育生活化。这一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和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的。

目前,我们的幼儿教育意识中还存在着将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等同于超前的知识的灌输和大量机械的计算、背诵、识字。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也把幼儿能计算多少位数、识多少字、学多少英语单词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而且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第一依据,必须在全社会确立“取法自然”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幼儿素质教育内容很广泛,但不外乎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动手就是培养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动口就是培养幼儿语言及交际能力,动脑就是幼儿智力早期开发。但无论是培养其动手、动口或者动脑的能力,都应尽量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尽量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总是,幼儿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体

幼儿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但毋庸置疑,幼儿的素质教育是其主体。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素质教育是核心目标,帮助儿童在他们生命之初,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因此,做好幼儿素质教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培养教育好下一代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应该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谈幼儿素质教育[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8

篇5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 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 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 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 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课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

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科学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标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很多学校的一些做法还不够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也容易裹足不前,使得新课标的精神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为了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初中教育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对初中教育的一些措施进行优化。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

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制造一个考试机器,这点在新课标中有非常多的深刻论述和要求,因此学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还要锻造学生的人文素质,赋予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各项技能,让他们在教育中深深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才。因此,首先,要转变育人的观念,增加树人观念,不仅要对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等校内学习负责,还要培养学生走向社会、走出学校的生活技能,让他们更加有社会公民责任感,树立他们作为现代公民的各种观念,从而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其次,要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不仅对他们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培养,也要通过体育、美术音乐等人文教育让他们对社会、对教育充满憧憬,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各种问题、对生活充满正面看法。

二、优化学校日常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升学率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是非常严苛的,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力争营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环境,

让师生能够互动和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学校一是要改变之前的管理措施,在作息、课程安排等方面尽可能地人性化、柔性管理,二是要更加注意营造树人的环境,让教师树立教学根本任务是塑造一个综合素质高的现代社会公民的正确观念,三是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优化,创造一个绿色、环保、没有过多干扰的学习环境。

三、重视感情教育和师生感情交流

师生感情是教学关系融洽的基础,学生要在教学活动中感到爱与尊重,才能更容易服从教师的指令,发展出比较完整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勤于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管理要尽可能人性化,不要把学生当成服从命令的做题机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一是要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同样的关心和照顾,通过以理服之,以情感之,使学生在感动中主动配合教学管理工作。二是要对学生的情感和内心进行关注,尤其是初三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最好学校方面能够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对学生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介入干预工作。最后,要充分体现民主治校、尊重学生的参与权,让学生参与到初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将尊重、民主的精神充分体现,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技术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依托,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让素质教育不成为一句空话,才能顺利开展各项现代教学工作。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依托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科研和实践,探索更多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路径,让教学活动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喜.浅谈素质教育下初中教学管理方法[J].湘潮:下半月,2012(4).

[2]金刚.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

篇7

【关键词】 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一、素质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而正确地认识和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应试教学的弊端。一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由于高、中考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成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衡量语文教学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标。二是教学方法失当。其根本的弊端,个人认为是只重视语文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提高。

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组织教学等工作,都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

二、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应试教育的误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言堂,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不外乎是这个道理。课内或课外多与学生勾通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最大可能使学生喜欢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同时还应以良好的师德和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生动性。语文课堂的导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巧妙、语言生动,能起到诱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幽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以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发挥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的作用。

四、高中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以阅读、写作教学的策略为重点作一分析。

1、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内容包括阅读习惯、能力、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的能力。首先,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阅读教学要突出培养阅读思维能力。阅读是读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的沟通。

2、写作教学策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首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写作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为过程。其次,要重视各种文体的训练,将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在训练中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就需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揣摩,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将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多写,在实践中锤炼语言、熟练表达方式、准确地表情达意。高中写作要以记叙文为主,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并重,力求创新。

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一方面是科学培养听的能力。包括听的兴趣、态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要给学生创造多听的机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态度,知道听要尊重对方,集中注意力,对听的内容快速反馈,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另一方面是灵活多样培养说的能力。说是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说是进行沟通的最基本途径,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例如,经常举办小型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课堂上要提倡朗读,结合课文材料,进行口语训练。

4、综合课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综合课的学习与语文素质联系密切。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态。重点在听说读写的综合发展。在综合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完成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教师要科学组织教学材料,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全面提高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交能力提高,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弥补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课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整合教育资源,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联系起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教法,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合作探究,获得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菊荣.浅谈人文素养与语文教学[J].《阅读与鉴赏》,2011.9

2.严天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人文素养[J].《教育革新》,2009.12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创新 兴趣 培养 小学数学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随着我国的教育不断向素质教育靠拢,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保障义务教育在新世纪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又保障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中几点个人浅见,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品德教育是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意识,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办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那一条道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实则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探索创新的时空,要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活的课堂教学起始于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根据对中小学生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与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任课老师是有关联的。如果学生不喜欢、不尊重、不热爱任课老师,对所学的这门课程就没有兴趣,他们的情感就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率的思维活动,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促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是完全平等的社会成员,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把学生当做有自觉能动性和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知识,要鼓励和信任学生。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尊重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等方式去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要通过这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活的课堂教学应让兴趣教学贯穿整个数学教学始终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去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成功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数学学科,如果被单纯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会更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学,主动地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采取老师讲一讲,学生写一写、练一练这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例如,学习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时,就给学生主列举去超市的情景,运用实际生活,让学生解决问题。

(三)活的课堂教学应坚持运用激励教学法为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拍手叫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在人的动力系统中,需要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为此针对这些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中专生进入学校时,由于在数学学习上遭受过挫折和失败,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有些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正是因为基础太差,几乎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因此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所以我们要探索出一些适合像我们这样职校的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诚然,他们有上进心,也有自尊心,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成功,这是学困生的基本心理要求。实践证明,尊重是前提,激励成功则是关键,据此,我们应变强制教学为激励教学。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等。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不是固定的,也并不是以上提到的几种,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加强素质教育,还需要我们广大思想教师不断去探索。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敢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刻苦自励,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精通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地把素质教育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时代需要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就是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完美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汤竹云.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张朝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2007(8).

篇9

【关键词】: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实践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素质教育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一、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

在很多人看来, 初中思想政治课成了“副科”,根本没法与数学、英语、语文等传统的正规科目相提并论,甚至于有的学校出现了压缩政治课课时转让给其它教学科目的现象。这显然是传统应试教育重视显性的“高分效应”而不重视隐性的“能力培养”恶果的传袭。实际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初中思想政治老师在青少年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科目所无法替代的,试想一下: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需要一个人格健全、思想向上、品质良好、行为文明的“合格公民”,还是一个应试能力极强却道德卑下的“邪恶科学家”呢?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基层的教学组织,都必须对初中思想政治老师的教学使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特别是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本身,更要坚守自身的岗位和立场,深刻领会自身的教学任务,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传达出政治课程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让青少年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明确自身使命,端正教学态度,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自己给自己先上的一课,是自身所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基本素质要求。

具备了为人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能力要求以后,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具有表率作用的教师,还必须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特定的稳定性的教师风格。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风格虽然因人而异,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严师风格。这类老师一般具有精湛的授课能力,他们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处事公正,凡事以理服人,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往往能将学生的各类问题处理得当,并在很大程度上能成为中学生心中的偶像。这类教师虽然严厉,但因为其公正的办事能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反而能赢得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的尊敬和崇拜。

(二)和蔼可亲。这类老师以女老师居多,她们往往对学生有着无私的热爱,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哪怕是对于那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她们也能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老师因为有着良好的人缘和亲和力,往往也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传授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儒雅之风。这类老师一般来说,知识渊博,但又不是“书呆子”气质,常常在一些哪怕是日常的生活琐事上都能传授出一定的知识和道理,并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尤其对处在求知欲旺盛时期的学生,这类具有长者风范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尊敬和爱戴。 再配合其本身特有的授课技巧与方法,往往也能将初中思想政治讲好、讲活。(四)诙谐幽默。毫无疑问,一个能将思想政治课讲的风趣幽默的思想政治老师,显然会得到同学们欢迎。这类老师一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教学眼光,快速的反应能力,一堂课经过他的旁征博引之后变得十分精彩。能将含有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一些较为抽象、枯燥内容讲述的如此生动精彩显然并非易事。这种风格为同学们所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在政治课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具体的。例如:人类社会必然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段过程;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各具特点(有的可以跳跃式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用这个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的矛盾运动,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上的作用等观点。进行这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要本着思想性和知识性统一的教育原则,“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用历史知识作为论据,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常识的同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模式下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

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或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结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政治教师要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首先应当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努力开拓创新教育的途径,使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均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对教育工作有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要求。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素质教育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一、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

在很多人看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成了“副科”,根本没法与数学、英语、语文等传统的正规科目相提并论,甚至于有的学校出现了压缩政治课课时转让给其它教学科目的现象。这显然是传统应试教育重视显性的“高分效应”而不重视隐性的“能力培养”恶果的传袭。实际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和初中思想政治老师在青少年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科目所无法替代的,试想一下: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需要一个人格健全、思想向上、品质良好、行为文明的“合格公民”,还是一个应试能力极强却道德卑下的“邪恶科学家”呢?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基层的教学组织,都必须对初中思想政治老师的教学使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特别是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本身,更要坚守自身的岗位和立场,深刻领会自身的教学任务,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传达出政治课程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让青少年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明确自身使命,端正教学态度,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自己给自己先上的一课,是自身所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基本素质要求。

具备了为人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能力要求以后,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具有表率作用的教师,还必须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特定的稳定性的教师风格。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风格虽然因人而异,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严师风格。这类老师一般具有精湛的授课能力,他们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处事公正,凡事以理服人,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往往能将学生的各类问题处理得当,并在很大程度上能成为中学生心中的偶像。这类教师虽然严厉,但因为其公正的办事能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反而能赢得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的尊敬和崇拜。

(二)和蔼可亲。这类老师以女老师居多,她们往往对学生有着无私的热爱,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哪怕是对于那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她们也能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老师因为有着良好的人缘和亲和力,往往也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传授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儒雅之风。这类老师一般来说,知识渊博,但又不是“书呆子”气质,常常在一些哪怕是日常的生活琐事上都能传授出一定的知识和道理,并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尤其对处在求知欲旺盛时期的学生,这类具有长者风范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尊敬和爱戴。再配合其本身特有的授课技巧与方法,往往也能将初中思想政治讲好、讲活。

(四)诙谐幽默。毫无疑问,一个能将思想政治课讲的风趣幽默的思想政治老师,显然会得到同学们欢迎。这类老师一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教学眼光,快速的反应能力,一堂课经过他的旁征博引之后变得十分精彩。能将含有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一些较为抽象、枯燥内容讲述的如此生动精彩显然并非易事。这种风格为同学们所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在政治课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具体的。例如:人类社会必然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段过程;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各具特点(有的可以跳跃式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用这个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的矛盾运动,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上的作用等观点。进行这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要本着思想性和知识性统一的教育原则,“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用历史知识作为论据,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常识的同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模式下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

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或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结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政治教师要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首先应当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努力开拓创新教育的途径,使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均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老师; 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的颁布,广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创新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收尾性工程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仅以初中数学教育为例,提出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端正教学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必须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初中数学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面对这一政策,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深入学习,明确初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配合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德育与智育并重,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是区别与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素质教育宣传了许多年,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成效还十分微弱。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及时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司空见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教育观念更是大行其道,在教学环节中之教授书本知识忽视教学实践更是随处可见。种种现象都表明了我们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和完善。转变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是要求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最为教学水平评价标准的现象,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最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认识上改变,在方法上创新,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热情

数学最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难免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质感,容易滋生学生的厌学情绪。数学又是“一切科学有力的助手,我们掌握了数学才能进入科学的大门,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到处应用数学”。在这看似矛盾却又必须跨越的障碍之间,探索一条将书本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这条道路便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是学好初中数学乃至一切数学科目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必要时还可以用更加形象的动画方式演绎,这些方法不但直观易懂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但往往教师却认为这些手段于考试意义不大,将其束之高阁,错过了一次与数学亲密交流的机会,自然讲授效果不甚理想。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引起注意,尽量采取能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学生从心底树立起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授数学方法 灌输数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生活中是这样,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这样。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所谓数学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定理公式,而是一种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人的意识对世界中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反应,再结合一定的方法而等到某种结果的过程。掌握足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简化,思维更加清晰,避免在错误的时间和问题中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在讲授课程之前安排例如“初中数学初步知识及解题常用方法”类似课程的教育,提早的为学生开启数学奥秘的大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遨游注入强大动力。

四、培养自学习惯 提升自学能力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初中是人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育起来的优良习惯不但可以收益与当下,更重要的是能够受益终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初中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尤为注意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上,从课本入手以基础知识为蓝本,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发相关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运用,自觉的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打牢基础。

五、适合习题补充 适当课外辅导

这里所言的习题和课外辅导并不是晦涩的题海战术以及繁重的课业压力,而是针对课堂漏洞做出的补充,量不在大,关键是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注释和补充;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的锻炼;对捷径思维、创新方法的启发和教育等。这些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不一定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外学习中给予及时补充。

相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的教育内容也能更加贴近生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思想;弱化教师的教授过程强化学生的思索过程,变“填鸭式”为能动式;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以学生为主体,助力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相信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乐趣,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熊尚忠.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 才智. 2010(27)

篇12

【关键词】妇产科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248-01

前言:进入新时代后,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妇产科教学领域。因此,必须了解妇产科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一、妇产科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点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妇产科教学中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沟通能力[1]。相较于其他行业,医务行业对人文精神与关怀有着更高要求。因此,在妇产科教学中,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掌握沟通技巧,以此来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合格医生必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医德医风,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正是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病人,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二、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妇产科教学的措施

(一)了解患者实际需求

目前,随着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产科患者与孕产妇的文化层次也有所提高,其不仅关注身体的舒适性,还对心理与精神舒适度提出了要求,既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具备扎实医学理论基础、娴熟护理技术以及精湛医疗技术,又要求医院有着优美的环境与浓厚文化氛围。同时,患者与孕产妇还想要看到医护人员温暖的笑脸、听到类似亲人的关怀问候。另外,患者与孕产妇还希望及时了解自身情况,并获得医护人员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要想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合到妇产科教学中,就必须深入临床,全面了解患者与孕产妇的实际人文需求,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大力培养,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增强临床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应该努力提高相关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其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并通过对心理学专家的聘请,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学知识讲座或者是人文社科教育,丰富妇产科学教师人文知识储备。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人文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其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并要求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动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渗透,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开展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让教师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到妇产科学教学中。

(三)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人文思想

在具体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素质与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将相应的人文知识渗入其中,如法律知识、社会伦理知识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引导学生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具备正确判断社会事件的能力,以此来为其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将人文教育思想渗入到妇产科专业中,还能够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与母爱,让其进一步思考生命价值,有利于其以更真诚的态度服务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医患纠纷问题。例如,在讲解针对不孕症的辅助生育技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将妇科腫瘤学案例渗入到不孕妇女心理特点讲解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患者心理疾苦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服务。

(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学校还应该通过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方式,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妇产科教学的融合。首先,应该创建良好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并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将学校传统风格与人文风貌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应该构建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统一发展,促进医学生在良好环境下成长。其次,应该积极组织医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积极人文氛围,并在参考医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文化艺术活动,如将人文素质教育加入宣传栏、开展道德情操培养主题讲座等,促进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最后,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如社区服务、义诊等,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社会文化内涵的理解,还能够加深其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认识,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2]。

结论:综上所述,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妇产科教学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通过了解患者实际需求、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结合理论知识与人文思想以及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等方法,有效融合妇产科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艳,贾维宁.浅谈妇产科护理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5(14):70-71.

篇13

【关键词】职业中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极为糟糕,他们不懂得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不热爱学习,不遵规守纪,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导致他们触犯校纪校规,甚至是法律。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灵活的整合学习内容,不能一味的理论讲授教材内容,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文明礼貌,尊师重教,遵规守纪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要紧扣教材,从学情出发,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职业中学教育教学中,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比如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智慧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老师懂得管理学生要从细处着手。文明礼貌是做人的基础,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引导,并落到实处,这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基石。提升学生的德育质量,可以利用常规课、案例讨论课、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等等。教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比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道德法律等等。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团结同事,关心班级,爱护学生,这些都会感染到学生的所作所想,直观的德育情感教育比理论说教效果来的更好。

二、身正为范,发挥榜样的作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讲授的内容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和社会道德情操,认同和遵守法律,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无论是到的的教育还是法律的学习,如果仅仅从教材中学习,其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因为教材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为此,《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授课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就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为范,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影响学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是可以深入到骨髓的,所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授课教师要严以律己,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团结同事,热爱自己的工作,讲究奉献,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做到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积极乐观、宽容大方、兢兢业业、遵纪守法等等这些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如果学生一一具备,显然学生就会获得长足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说教,而是行为示范。作为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教师要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那份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第三,教师在生活中要乐观开朗,亲近周围的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并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成为这样的人。实践证明,学生看在心里,就会模仿老师,也会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提升自身的修为和品德。

三、摆正师生地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新形势下,《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在改革中,要响应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在学习上也会更加的有兴趣和有信心。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喜爱往往受到老师的影响,喜欢老师就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要想提升《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爱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喜欢上任课教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充分尊重学生的老师。那么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了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心理,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一视同仁,全面的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和德育法制意识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嫁接理论知识和德育法制教育的桥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得到教育的熏陶,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才是最为有效的。在以往的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老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讲授什么内容,采取何种方式都是教师自己决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照顾到自己,沉溺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和学情的考虑较少。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当下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监督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所以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的发展和德育法制意识的进步,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的考虑到职业中学学生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强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精神、法律意识的培养,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和爱岗敬业的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赵丽娜.论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2013(06)

[2]罗静.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东教育,2013(01)

篇1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他们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这些)素质教育,仍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兴趣的形成是在人的不断实践和活动当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的时候,才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产生一种肯定、积极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理论曾经提出过“三主”的观念: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环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直接会影响到教育行为的落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首先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理念”,只有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人们常常把“教育”这个词分解为“教书”和“育人”,这种分法事实上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这一门基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认识的提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和提升了。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一些教师要摒弃之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在分数上达到一个具体标准的不正确观点,要力争在课堂设计的总体思想中,体现出一种“大众数学”的理念。在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下,要将数学作为每一个公民都应掌握的工具,而不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标准。要让人人都可以学习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

三、依据教材,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同其他学科重要区别在于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表现在知识系统严密,前后连贯性很强。后面概念往往是前面一些概念的发展,又是再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如加法是乘法的基础,乘法是除法的基础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顺着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依据教材的特性,从具体的感性入手,加强直观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例如:自然数的产生、小数的产生、计量的产生等浅显地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五、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苏联心理学家普捷洛夫说过:“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它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必须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实质性区别。学生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格等,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能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补偿智力因素的不足。比如学生智力一般,但是他勇敢克服困难,敢于探索,勤学苦练,学习效果往往很好并且持久,这就是“勤能补拙”的道理。

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是未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学法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上,而应该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开展,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其次,要化教法为学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的学习策略。如科学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等,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七、结束语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是一个异常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其间隐藏了无数我们尚未可知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挖掘和解决。教师需要为此付出多倍的努力,小心翼翼地探索、实验,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只要教师抓准了“让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目标,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信一定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督促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扎实、稳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西怀.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09)

[2] 赵验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7 (12)

[3] 祁利民.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