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2 15:48: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物细胞的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为:分裂间期:G1期S期:DNA复制时期G2期分裂期:M期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的两个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当着丝粒分裂后,两个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粒的数目,无论一个着丝粒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个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粒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2、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间期:动物有中心体的复制而植物没有。
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3、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4、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意义:普遍存在的。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核)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5、(A)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6、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变化: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等。
§7、细胞凋亡
注意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不同。
本章实验:§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据统计,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胎儿生长障碍的危险约为无牙周病孕妇的两倍。因此,孕妇的口腔健康关乎两个人的健康。
孕妇保持口腔健康,须做到以下几点:
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孕妇在孕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其中包括治疗龋齿,治疗牙周疾病,彻底洁治(洗牙),拔除不应保留的牙齿及无保留价值的残牙根、残牙冠等。
孕期注意口腔保健。孕妇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局部敏感,刷牙时可选用刷头小的保健牙刷;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上的牙菌斑;少吃可致龋齿的食物并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 (李丽)
生活中被忽视的钙
我们平时吃的补钙食物一般是牛奶、酸奶、豆类等,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被我们忽视的补钙“边角料”,都可以为我们很好地补钙,也更为有效和安全。
蛋壳 蛋壳含有极高的钙,可以把蛋壳磨成粉末后放进白开水中饮用,这样人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钙。
骨髓 骨髓是动物体内的造血工具,对人体钙质的补充有很好的作用。做骨头汤时,把骨头敲碎,让骨髓溶入汤中,能有效地帮助钙质被人体吸收。
鱼骨 鱼骨含钙很高,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安子)
手脱皮吃点胡萝卜
有的人手和脚一到冬天就脱皮,开始时刺痒、起小疱,接着脱皮,脱皮面积逐渐加大,并向深层扩展,最终露出鲜色。由营养缺乏引起的手脚脱皮一般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的,对皮肤的表层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的话,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为了防止手脱皮,手要保持干净,尽量少沾水,洗手最好用温水;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牛奶、奶酪、鱼类、贝类、胡萝卜等。这些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此外,每天洗手后应涂抹护手霜,或用维生素E丸擦手,可一边抹一边按摩。(美华)
午餐吃红薯钙质吸收好
红薯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养生食物,它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钙、钾、铁等十余种微量元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营养学家也称赞红薯为“营养最均衡食品”。红薯除了具有减肥、抗癌等功效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骨钙流失,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红薯中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两种物质可以维持人体内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钙质流失。
营养学家建议,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因为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刘铭)
做菜加点酒,可减少油脂摄入量
中餐用酒烹调的传统源远流长,如啤酒鸭、绍兴醉鸡、香糟毛豆等,都别具风味。做菜时加点酒,好处远远不只是调味,还能减少人体对油脂的摄入,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最多不应超过30克,但做菜时油如果放得太少,做出的菜肴口感较差,炒菜时也易粘锅。如果做菜时加点酒,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炒素菜加些味道清淡的酒,不仅可以提味,还可减轻某些蔬菜的苦涩味,如苦瓜、菠菜、西兰花等。
炒肉、炖肉时加点酒,去腥的同时,还可减少肉本身的油脂。因为酒与肉会产生脂化反应,可以帮助脂肪溶解,同时生成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酯,使菜肴香而不腻。
用酒做菜还会使菜肴更有营养。因为比起油,很多食材的营养更容易溶解在酒精中,有利人体吸收。此外,从中医角度来看,适时适量摄入点酒,能健脾补胃、帮助消化。 (刘铭)
常用电脑的人吃什么好
常用电脑的人会经常感到眼睛不适,视力下降,还易有疲劳的感觉。常用电脑的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
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奶酪、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
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注意增强抵抗力:多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能够排毒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苋菜等。
吃一些抗辐射的食品:银杏果及黑色食品。
吃一些养颜的食品:如樱桃、美肤水果等。
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豆芽、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小光)
喝豆浆八项注意
1. 忌不彻底煮开: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2. 忌冲入鸡蛋:鸡蛋中的黏性蛋白(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鸡蛋和豆浆均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3. 忌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营养成分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
4. 忌放红糖:红糖里有机酸较多,如醋酸、乳酸等,它们能与豆浆里的蛋白质和钙质结合,产生变性物及醋酸钙、乳酸钙等块状物,这不仅有损豆浆的营养价值,而且影响豆浆里所含营养素的吸收。
5. 忌用保温瓶储存豆浆:把豆浆装在保温瓶内,会使瓶内的细菌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3~4小时后,豆浆就会变质。
6. 忌与药同饮:有些药物如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生副作用,危害健康。出于安全考虑,喝豆浆与服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最好在1个小时以上。
一、引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细胞生物学主要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以及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生长、分裂、分化、遗传变异、运动和兴奋、传导、衰老和死亡)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来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和个体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一起同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并广泛渗透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和农业、医学、生物高新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1]。
目前,国内已有过百所高校开设了细胞生物学专业,细胞生物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既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前沿领域,又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受到基本科学思维训练,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开拓可获得知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各细胞器间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和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热点课题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命信息流和细胞信息网络的研究、信号传递与细胞识别、神经活动的细胞及分子基础、蛋白质的加工与分选、发育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细胞增殖、调控与编程死亡等,使学生对认识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强烈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善于从生命现象探求其内在规律,能够运用现有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去研究生命科学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课题。”[2]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细胞生物课程,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同时,缺乏专业性与系统性。本文针对本校细胞生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学校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探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优化细胞生物学教学体系,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二、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优化
《细胞生物学》的内容涵盖植物、动物、细菌等多种生物,并且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渗透广泛,因此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主线不清晰,层次紊乱,内容繁杂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较为牢固的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网络,这就要求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更多地考虑授课的内容。
(一)突出重点,避免重复
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普通生物学等学科,这些专业课的内容在授课的时间上不一致。为了有效避免与先行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出现重复,并且游刃有余地突出本课程在此知识点上特有的重点,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每个章节的内容与哪门课程的知识点重复;其次应了解与此知识点重复的课程的授课时间是否早于此知识点。若是,则在教授此知识点时,与细胞生物学不相关的内容则一带而过。若否,则建议在传授此知识点时,即使此内容与细胞生物学的内容相关性不强,但为了方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此知识点,则应简单介绍。比如在介绍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时,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内容在生物化学课程中是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因此,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若学生已经具备了此知识点,则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简单提及此知识点,而重点阐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其上蛋白的定位、代谢自主程度,核基因对其控制及其起源等。又比如细胞核与染色体章节中,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内容中,都重点阐述了此部分内容,因此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仅做简单介绍即可。这样,使本学科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紧密衔接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在有限的学时内,将重点内容最大化地传授给学生。
(二)贯穿前沿内容,贴近时展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我们的课本却并不能时刻地更新以顺应科学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细胞生物学的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只顾及课本的基础知识点。我们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掌握本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并将此动态转化为知识点的内容,及时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吸引其注意力。近年来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绝大多数都颁给了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例如今年的奖项颁发给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赞扬其在细胞的自噬作用方面的卓越贡献。当我们在传授“溶酶体的自噬作用”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将此例先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将要讲授的知识点加以阐述,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牢固。
(三)启发引导,对知识点适当延伸
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僵化做法。在传授学生知识时,我们教师应该多用“问题导入法”来引出知识点,并让学生根据他们现有的知识,在脑海中搜寻相关的解释。这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比如在讲授“细胞的大小及体积恒定”这一小节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人和小鼠相应的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比如心、肺、脾脏等,但是人的这些器官都比小鼠大很多,那么这到底是由于细胞的数量造成的,还是由于细胞的大小不一造成的?另外,每个知识点发?F过程的背后都是有很有趣的小故事,在传授这些知识点之前,我们教师不妨先讲述一下这些小故事,从而激发起学生发现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学会预测、预见和构想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
在慕课和微课逐渐发展壮大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整合网络上优秀的资源来进行授课。虽热目前慕课和微课的资源并不能完全涵盖整个细胞生物学的所有知识点,但部分已经成型。在上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先对知识点进行预习,通过上课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教师“填鸭式”的授课让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惰性”。在上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学―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以及探索的热情。
四、改革考核方法
??下,各个院校最常用的考核方式局限于期末考试,这样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就算学生平时不怎么学习,只要在期末前几天突击一下,也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当改变考核方式。考核应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之中,如布置课程论文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在部分知识点或者章节讲授完成之后,给出一个研讨题,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查阅相关的文献,最终以PPT或者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专题交流研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论文查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对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备课中的使用
备课是生物教学的前提,有效的生物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备课.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具备联系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是环环相扣的.通过概念图的使用,教师可以归纳整理出教学思路,将生物知识结构展示给学生们.同时,利用概念图还可以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在生物备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活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细胞结构”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目标,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展示给学生们.细胞结构大致可以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对于各个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将各个细胞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们.对此,教师为学生们制作了如下的概念图.
[JZ][HT6]细胞膜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功能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成分功能
细胞器(功能)
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细胞核核膜:双层膜有核孔核仁:功能染色体:与染色体的关系
通过对该概念图的使用,教师首先将细胞结构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给学生们,即是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三个主要内容.在细胞膜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和功能.对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部分,同样利用概念图将其主要教学要求罗列出来.同时,对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进一步细分,按照不同类型阐述教学要求.在此概念图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教学要求也是十分清楚.如此一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简洁高效,有利于生物课堂备课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概念图的备课应用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们,更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程度也介绍给学生们,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
二、概念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生物知识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生物课堂需要学生对生物知识做到全面的认识.通过生物概念图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生物知识的细节内容,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将生物知识的层次和意义展示给学生们,从而不断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围绕DNA结构的组成,为学生们制定了如下逐层递进的概念图:元素组成:C、H、O、N、P基本单位:脱氧核甘酸单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单链结构双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双链,即是DNA的平面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在进行DNA分子结构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按照以上的主线,进行该章节的教学.首先是介绍其基本组成元素,即是碳氢氧氮磷.然后是其基本单位,在介绍其基本单元时,教师再进一步介绍其分类,即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绘制针对脱氧核苷酸绘制列表式概念图,帮助学生认识其分类.然后依次是单链结构及其双链结构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双链结构教学时,按照双链结构、盘旋方式、碱基配对、单链排列的顺序展开平行教学.此时,教师必须详细向学生们介绍DNA的双链结构,反向平行、脱氧核糖与磷酸碱基的交错排列、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等,这些详细深入的生物知识点必须在此时进行渗透教学.最后,为了帮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师可以将其螺旋双链模型展示给学生们,帮助学生得到感性上的认识.在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小概念图的交错组合,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各个概念图体系中,从而绘制出层次清晰、内容全面的概念图.
三、概念图在生物复习教学中的使用
在传统的概念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学生们绘制好概念图,学生们只需要记忆就好.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将概念图绘制的工作也交给了学生们.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复习课堂上,学生们在概念图的自主绘制过程中,实现了对生物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此,教师必须明确对学生的概念图绘制要求,包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清晰明了的概念图结构以及准确合理的绘图思路.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展示生命体的美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规律时感悟生命所存在的深刻的内在美.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所蕴含的对称美,DNA采用边解旋边复制的复制方式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差错率的严谨的科学美.
学时最少的维生素相关内容却是目前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最常用的知识点(图1)。经典的三大代谢不仅常用也是临床工作者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社区医院最大的患者群是退休的老年患者,患者群中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所以糖代谢、脂代谢等基本原理在社区临床应用中占很大比重。其次常用的是与生理相关的水电代谢及酸碱平衡,与生理学内容有交叉与重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医学专业工作者目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点。肿瘤的高发,肿瘤标志物检验技术在社区卫生院的普及与开展,使临床工作者迫切希望学习癌基因、抑癌基因这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及时编入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抗感染免疫是社区医生最常用到的知识点(图2)。社区医院处于传染病、地域性疾病、突发疫情的前沿阵地,对传染病和突发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地域性疾病进行筛检和治疗,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而比较出乎教师意外的是即使是在农村,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寄生虫学这一章节临床医生并不常用,对其要求不高。抗体与补体是临床医生最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临床上不少检测手段都需要用到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免疫学的应用和技术需要做些概括性的讲解,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不至于太茫然。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细胞生物学最常用的和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均集中在细胞的活动上,即细胞水平的增殖、分化、衰老、坏死和凋亡。这些知识点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也与不少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总体而言细胞生物学与基层的医学工作者并不是很密切。
课程整合初步大纲。
根据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对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知识点的需求量,我们拟针对临床专业(社区医学方向)学生开设实用医学生命科学课程,涵盖以上学科部分知识点,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点。
传统的课程结构将临床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一模式系统性强,但各课程各自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由于面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够用、适度的原则,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设置。目前的趋势是社区医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课程的重组,整合。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推行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其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对课时进行了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占67学时(理论55+实验17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占66学时(理论54+实验12学时)、细胞生物学占20学时(理论14+实验6学时);遗传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程。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72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81学时,细胞生物学未开课。由此,我们在社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拟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并适当增加遗传学的内容,形成一门贯穿一学年的153学时的实用医学生命科学。
从而有效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相互重复的内容可统一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除了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还要根据培养目标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如本次课程整合过程中,弱化生物化学相关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等电点等,加强三大代谢的讲授力度;即强调基本概念、生理意义等,而不是代谢步骤和调控。
同时增设代谢相关疾病的检测等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强调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其次,不能一刀切地取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课程,或者只作为选修课,而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比如在蛋白代谢章节中强化分子病。有研究表明88.1%的人认为,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值得改进,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和大病发现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四川省;生物;高考;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整
一、研究背景
四川省自2006年起开始高考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实行使得我省能够按照自身的教学情况和需要进行高考试题选材,试题的编制更具指向性。目前,对高考四川生物试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某年高考试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高三复习提出建议的相关文献,或分析四川历年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但是,尚无总结高考生物四川卷各知识点被考查的差异性和趋势的相关文献。
对四川省自主命题试卷进行知识点的差异性和考查趋势研究,可为高中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指明方向,提供参考。2017年四川将使用全国卷考试,可以使教师清楚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别,从而调整、确定复习方案。同时,本文对研究和分析其他地区试题或全国卷提供了参考。
本文以2006~2015年高考四川生物试题(共11份,含2008年延考卷,2008延考记作2008*)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调控”模块在历年试卷中所占分值的百分比;使用 SPSS 17.0中的曲线估计得出了三个模块的考查趋势和拟合度最高的曲线模型;再由SPSS 17.0中的非参数检验分析每个模块中知识点的差异性及计该模块及其知识点的变异系数。
二、研究方法
1.编码试题
根据2011年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可分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控”和“其他”四大模块。“其他”知识模块主要指选修内容,此文不做讨论。其他三个模块的内容分又为以下17个知识点,如表1所示。
2.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了历年高考生物四川卷对“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调控”三个模块各知识点考查的分值,计算出每个知识点被考查时赋分的变异系数(C.V=SD/Mean*100%)并使用SPSS 17.0对各知识点的赋分值进行了非参数检验,最后使用曲线估计拟合了三大模块的考查趋势。
三、结果与分析
1.“分子与细胞”模块
(1)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百分比
对历年“分子与细胞”模块在试卷中的所占分值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分子与细胞”模块在2014年试卷中所考分值最大,为51.85%;在2012年时最小,为17.28%。在其余年份中,该内容的分值百分比在25.00%~51.85%之间。该模块被考查的分值比例平均值为33.06%,大于25.00%,说明此模块考查力度较大。
(2)“分子与细胞”模块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百分比的趋势图
对“分子与细胞”模块所占百分比进行曲线估计,并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曲线图(图2)。
■
图2 2006~2015年中“分子与细胞”所占百分比的趋势图
注:数字1~11分别代表2006~2015年(数字4代表含2008年延考卷),下同。
由图2可见,在2006~2015年中“分子与细胞”知识点先保持相对稳定的百分比,2010年突然升高,但是2011和2012年出现明显的回落后呈上升趋势,Cubic为该知识点的最佳拟合模型:Y=20.14X-3.68X2+0.20X3,R=0.97。
(3)“分子与细胞”模块各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差异性
对“分子与细胞”模块中5个知识点的被考查分值进行非参数检验表明,各知识点被考查分值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P
由图3可知,知识点A3在2006~2015年中所占百分比的平均值(17.83±2.33)与其余知识点差异极其显著(P均=0.00,P0.05)。
(4)“分子与细胞”模块及其各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变异系数
对每年“分子与细胞”模块及其各知识点被考查的分值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最小值(Min)、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和变异系数(C.V),如表2。
从表2中可见,模块A的变异系数为32.60%,各个知识点中,知识点A3变异系数(43.39%)最小,知识点A4变异系数(164.87%)最大,除知识点A3外,其他各知识点的变异系数均在90%以上。因此,该模块及其知识点在历年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不稳定。
2.“遗传与进化”模块
(1)“遗传与进化”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百分比
对历年“遗传与进化”模块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进行统计,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遗传与进化”模块在2012年试卷中被考查的比重最大,为29.02%;在2009年中最小,为12.35%。每年的分值百分比在36.13%上下波动,远大于25.00%。说明该模块被考查的力度一般。
(2)“遗传与进化”模块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百分比的趋势图
对“遗传与进化”模块所占百分比进行曲线估计,并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曲线图(如图5)。
由图5可见,“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在2006~2015年中每一年都有涉及,虽然所占比例有高有低,但是最低也大于10%,最高比例不大于30%。该知识点的最佳拟合模型为Quadratic:Y=6.27X-0.40X2,R=0.92。
(3)“遗传与进化”模块各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差异性
对“遗传与进化”模块中6个知识点被考查的分值进行非参数检验表明,各知识点被考查分值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P
知识点B3(8.63±1.65)在2006~2015年中所占百分比的平均值与其余知识点差异极其显著(P均=0.00,P0.05),但它们显著高于知识点B1(1.12±0.40)(PB2-B1=0.00,P
(4)“遗传与进化”模块及其各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变异系数
对每年“遗传与进化”模块及其各知识点被考查的分值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最小值(Min)、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和变异系数(C.V),如下表。
从表3中可见,模块B的变异系数为28.39%,各个知识点中,知识点B3变异系数(63.28%)最小,知识点B5变异系数(331.66%)最大。该模块的知识点在历年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不稳定,尤其是知识点B5和B6(227.46%)。
3.“稳态与调控”
(1)“稳态与调控”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百分比
对历年“稳态与调控”模块在试卷中的所占的分值进行统计,结果见图7。
由图7可知,“遗传与进化”模块在2012年试卷中被考查的比重最大,为49.38%;在2014年中最小,为18.52%。每年的分值百分比在36.13%上下,波动远大于25.00%。说明该模块被考查的力度最大。
(2)“稳态与调控”模块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百分比的趋势图
对“稳态与调控”模块所占百分比进行曲线估计,并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曲线图(如图8)。
由图8可见,在2006~2015年中“稳态与调控”知识点先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百分比,在2010年和2014年有所回落后呈上升趋势,Cubic为该知识点的最佳拟合模型:Y=25.40X-4.33X2+0.20X3,R=0.97。
(3)“稳态与调控”模块各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的差异性
对“稳态与调控”模块中6个知识点被考查的分值进行非参数检验表明,各知识点被考查分值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P
由图9可知,知识点C3(16.19±2.82)显著高于其余知识点,(P均=0.00,P
(4)“稳态与调控”模块及其各知识点被考查的分值的变异系数
对每年“稳态与调控”模块及其各知识点被考查的分值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最小值(Min)、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和变异系数(C.V),如下表。
从表4中可见,模块C的变异系数为24.31%,各个知识点中,知识点C3变异系数(57.80%)最小,知识点C6变异系数(331.55%)最大。该模块的知识点在历年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不稳定。
四、结论与讨论
(1)“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和“稳态与调控”模块是每年的必考点。三大模块在历年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的平均数均在25.0%以上。其中,“遗传与变异”和“稳态与调控”两个模块的分值平均数达36.13%,这和被考查的知识所在的题型有关。“分子与细胞”模块大多只出现在选择题中,而其他两个模块既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又可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的能力。
(2)曲线估计表明:“分子与细胞”和“稳态与调控”模块的最佳拟合模型都为Cubic,且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有上升的趋势。最适合“遗传与变异”模块的曲线拟合模型是Quadratic,它在试卷中的分值有下降的趋势,此模块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很难将其与其他模块的内容整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3)每个模块中各知识点的考查都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细胞与代谢”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力度最大,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也分别是其他两个模块的重点,它们在历年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同一模块中的其他知识点。
(4)“分子与细胞”与其他两个模块相比,其变异系数最小,表明该模块在历年试卷中的分值比例较稳定。三大模块中,最不稳定的是“遗传与变异”模块,它的变异系数最大,“稳态与调控”模块居中。
参考文献:
[1]刘娟,苏雯,黎云祥,等.高考生物四川卷(2006-2012)试题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5(7):19-22.
[2]董文慧.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理综试卷生物试题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提高高中 生物教学质量掌握方法做好拓展及时梳理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生物,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方法,梳理如下:
一、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根据教学板块,及时总结梳理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比较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 实验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
Common used review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bstract】 review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forming the basic skill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earning, accurate answers to all kinds of question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review are: 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 summary review method, 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 experiment review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Summary review method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Experiment review method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研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寻找高考命题思路,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教学效果[1]。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是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要把高中生物学的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实践应用、典型例题评析和实验设计与探究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方法[2]。即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加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清楚,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对前后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等,可进行横向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等等,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可列表如下:在应用比较法进行复习时,教师只起一种引导作用,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掌握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比较法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归纳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就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若干方面,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加于归纳整理,使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点面关系,溶为一体,并加于条理化[3]。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可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契领的总结和概括。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的规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具有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生物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规律;生物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规律;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规律;生物物种形成过程的规律等,都可用归纳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糖类的种类、分子式、存在、分布、生理功能等可归纳如下:
3衍射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4]。发散思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此法借用了物理学中的“衍射”一词,表明的是对某一重要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展开、延伸和放射。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点知识为核心,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将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图示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复习有关“细胞”知识时,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①细胞的概念;②细胞的发现;③细胞学说的建立;④细胞的化学成分;⑤细胞的分类;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⑦原核细胞的结构;⑧细胞的分裂;⑨细胞的整体性等等问题。图示如下;
4实验复习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5]。对实验的复习,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自由观看生物实验的录像或课件;把书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并按类收集相应的习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习题的同时给予正确的点评等。在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复习中,首先,应重点培养和复习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实验对照的设立、如何减少试验的误差等;其次是精练,多渠道收集有关实验设计的题目,精选部分开放性较强的好习题给学生训练,在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学生修改题目,对于丰富多彩的答案,只要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都给予肯定。特别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和同中求异。至于在实验中涉及到的文字表达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综合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方法很多,可以由点到面地复习,即扩散复习;也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即串联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往往需要通过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例题为载体,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复习。
5.1扩散式复习法。扩散复习法是指从一个知识出发,发散性地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使书本知识重新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复习方法在生物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整个生物界是互相联系的,生物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的知识由于内容的需要分散在书本的各个章节中,因此应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复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时,可以把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及生物的变异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但能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规律来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传递情况。另外,由于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来源。
5.2串联式复习法。所谓串联式复习法,就是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将多个知识点像电路中被串联的电阻一样被“串联”在一起。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知识体系的分类要求,书本中对某一知识的叙述,往往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因此在复习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的知识时,可将以基因为中心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图示如下:
细胞核 染色体(DNA)或染色质 基因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氨基酸 蛋白质 性状 中心法则。
串联式复习法的特点是: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容易把握住各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化比较快,容易在一节课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知识的迁移。此方法适用于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在构建如上知识体系时,应先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安排知识的串联顺序,在两个知识点间建立一个“关节”。
以上两种综合复习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本来分散、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各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选择,一节课可以只用一种复习方法,也可以合理使用多种复习方法。其中比较复习法和实验复习法在第一轮高三复习时使用较好,而综合复习法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适应于第二轮复习中。另外,复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生物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多地应用启发式和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把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数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千秋.教师管理心理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10;2(5)
3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10;2(5)
【摘 要】高中生物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多而杂且细碎。所以,要想获得高中生物总复习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然后再是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在下文中,笔者着重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别从三个小方面入手来论述如何实现高中生物的总复习教学。
关键词 高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方法;提升
高考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向标,甚至也直接关系着整个高考成绩的取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亦不例外。在高中生物总复习教学之中,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任务中轻松而有效地开展复习是当前生物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下文中着重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重视概念复习
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有不少的知识点是建立在论证的基础之上,但是也有不少知识点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而这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往往是该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基础的建立也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的取得,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生物总复习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并且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有关的概念进行区分性的复习。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认识、去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例如:《细胞》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就有“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细胞的衰老”三个概念是重点需要掌握的。与此同时,这三个概念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三个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的区分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化”、“癌变”、“衰老”这三个特征。
此外,加强高中生物的概念复习,其实也是一个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的机会。因为对概念的复习是遵循教学的内容编排进行逐章逐节的概念梳理复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也必将有效地建立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在对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的种类与作用、脂质的种类与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等这些概念进行复习教学的同时,其实也帮助学生对“细胞的分子组成”这个部分的内容脉络体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在很多学生的认识中,高中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公式比较多,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而这也在客观上对学生的记忆以及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因此,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复习教学之中应该借助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来提升学生的记忆和牢固、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具体的实施之中,这种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开展复习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适当地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毕竟是学生参加高考,也是学生在开展学习。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自己去回顾所学知识,而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发现进行一个把关和纠正。这样的复习教学方式一方面将有效地节约复习教学的时间,也将有效地提升复习的教学效率。此外,这一教学方式也可以让教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能够在自己的思维基础上开展自我复习。
例如:在《细胞》这个方向的关联性知识点总结时,有些学生就找出了: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细胞质的基质、细胞质的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有丝和无丝分裂、细胞的衰老、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把关。
这样教师在复习教学之中就会注意将学生遗漏的几点与“细胞”这一个大类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而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下对已经找出的部分自然是掌握了的,同时对教师指出的部分学生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
三、挖掘考点导入教学
高考是一个综合考察,对生物的考察更是一个对细碎考点进行考察的一门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走向,更好地掌握复习教学的实施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高考,去解开高考的面纱。也就是带领学生去挖掘高考的考点,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将这些考点在知识中的表现导入到教学之中。
这样的复习教学无疑让学生离高考更进一步,同时学生对高考的陌生感也将逐渐消除。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到位,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
所以,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高考真题中发现考点并且将发现的考点进行有条理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对这个题目进行考点归纳和分析为: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的概念、特征、意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在实战中看出知识点的考察,此外,在真题之中学生也可以去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而这样的方式也必将有效地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迎战高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万亮.“应用—原理—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尝试[J].生物学通报,2007年第9期
[2]邵国典.高中生物专题复习教学模式[J].大江周刊·论坛,2011年第2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技巧;教学质量
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紧张而宝贵,如何帮助学生减小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索的课题。一个客观的限制就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能够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更大的提升,因此,学习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就高中生物这一门课程而言,它兼具文科的文字性和理科的逻辑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不少,需要计算和推理的东西也很多。因此,对于生物的学习就有了更高的难度,对于技巧的重视更加至关紧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学习生物是相当痛苦的,不仅是因为生物不好学,而且他们对生物提不起兴趣。试想一件事既不是自己喜欢的,又不好操作,那么对它的态度必然是敷衍且不耐烦,这样的话又怎么能把生物学好呢?所以说掌握好技巧,让生物学变得轻松易懂,学生们自然就会有学习兴趣了。
一、生物知识条理化
有很多学生觉得生物不好学,并不是因为生物的知识有多么艰涩难懂,恰恰相反,他们学习的时候很是如鱼得水,课堂反馈也非常出色,但是经常是到了大型考试就会抓瞎。仔细了解之下,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大型考试一般是综合性考试,不管是内容的涉及范围还是题型的包含深度都是很广的,可是这样一些学生恰恰不会应付这样的题目。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不够条理化,以至于使用的时候完全无法联系不同章节的知识来解题,直接导致了学得好考得差的后果。
生物学的知识点很多,知识体系也非常复杂,如果对生物没有一个结构性的掌握,那么是没有办法把不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生物是一个整体,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遗传学的问题常常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微观机构和变化也会杂糅其中,这个时候在考虑的时候就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不像课后习题那样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说对生物学的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生物学变得有条理,自然是要对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目录索引。很多学生借口耐性差而从来不看目录,也不读序言,直接就进入到课程学习中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种东西高度概括了整本教材,是快速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最佳途径。除此之外,每一章节后面的章节小结中也是对每一章的具体概括,可以通过这个更加具体的把握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整本教材的了解,就可以自行整理出合适自己的提纲来。
二、知识点的对比学习
生物学的知识点太杂乱了,因为很多知识点相似,所以让人难以区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平行结构,但是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此处相似彼处不同的状况常常会让人极易混淆。就拿细胞膜的种类来说,不同的物种细胞膜的成分是不同的,动物的植物的微生物的都有细微的差别,即便是在同一个细胞中,细胞器膜的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线粒体是两层膜,但是高尔基体只有一层,至于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而微管蛋白的膜成分和其他的还不一样,就这么一个点就会有好多区别。
当然,这样的知识点用易混淆还是能够解决的。在学生们的记忆习惯中,总是喜欢纵向记忆,即把属于一个名词的所有知识记忆在一起以防疏漏,这固然是个好习惯,但在知识点比较多的时候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有时候适当的调整会让事情更加简化,记忆也是如此,在要记得东西相似度高而且很多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横向记忆的方法来完成任务。比如在记忆细胞器的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有没有细胞器膜以及细胞器膜的层数来将众多细胞器分类;再从细胞器的成分比如有没有发生碱基配对或者是否能主动运输又将细胞器归属在不用的分类中,这样的记忆便捷高效还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疏漏,对于喜欢总结的学生来说记忆效果还要更好。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还是有所侧重的,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对应不同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习惯了一种方法就不容易改变,这个时候就考老师来提供他们不同的思路作参考,这样学生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三、知识点的迁移串联能力
在学习生物的时候还有一种隐藏性比较高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掌握,那就是闻一知十。老师们常常说某某学生学得很死,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好,看到一就是一,丝毫没有往深处多想想。但是在很多时候,遇见一个探究性很强的题目,一般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对题中所提到的东西很陌生,他们就会想这什么玩意儿学都没学过,不会!然后直接就放弃掉了那道题。其实出题的老师也是拿着大纲在出题,对教材的熟悉绝对不比任课老师差,所以说这类型的题都是有隐藏的信息在,如果学生们能发现其中的信息就会知道其实都是在课本中提到过的知识,并不难以解答。
【关键词】高中教学;生物学科;概念图
概念图主要为学生梳理一些生物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物概念,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记忆。高中生物考核主要是考察的是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原理、规律和特征的掌握,因而使用概念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促进其生物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本文先分析了概念图相关内容,然后介绍了概念图的制作步骤,最后重点讲述概念图的应用。
一、概念图简述
概念图是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的联系起来的以展示概念间层级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1]。值得注意的是,概念图中展示的是各个生物知识点的概念名称,而非一个生物系统的完成过程,必须要将概念图与流程图。模式图区分开。
二、概念图制作步骤
概念图的绘制比较简单,主要是区分清楚概念和流程,找准生物知识点的概念层级。
首先,要选中自己需要制作的主体概念,并罗列出与之相关的组成概念;
其次,确定组成概念的层级,将这些概念按照一层、二层、三层等划分好;
然后,制作框架,概念图框架可以选择的样式有很多,通常的几种有椭圆、长方形、连接线、连接词。框架确立之后,按照层次级别将概念填入;
之后,需要在每一次蛹斗掷嘀间标注连接词,连接词一般都是精炼的概括性词语;
最后,需要按照之前的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归类错误层次的概念。
三、概念图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设计
生物教师借助概念图设计课程能够起到简单有效的整理效果,概念图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方向,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图或者是框架图概括出生物知识,可以节省教师课程设计时间。概念图的设计可以承前启后,如果新学习的生物知识与上节课的生物知识属于同一种模块,生物教师还可以接着上节课的概念图直接完成教学设计,这样不但为教师减轻负担,还能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使前后生物知识连接起来[2]。
例如,教师在上节课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生物膜系统概念,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只讲述了细胞膜和核膜两个部分,所以下节课之前教师需要继续进行细胞器膜部分课程的设计。此时教师可以将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复制出来,并且完善细胞器膜部分。细胞器膜主要分为了两大类,在细胞器膜区域后面再分成两个模块,分别写上单层膜和双层膜,单层膜与双层膜又分别由不同膜组成,教师可以再一次进行细致分类画图。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按照概念图展示的思路流畅的进行讲解。
(二)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讲解
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讲解知识的重要工具。我们知道概念图的特点就是直观、简要,能够以最简化的结构体现出生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利用概念图可以将生物知识进行分解,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也会增加,教师通过概念图向学生讲解与提问,学生就概念图展现出来的知识点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回答。教师与学生们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会产生深厚的感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述《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内容时,可以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向学生展示出细胞与分子之间的关系;还有在讲授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章节中,教师可以逐层绘制概念图,向学生们介绍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包括哪些具体的信息系统。
(三)学生利用概念图复习生物知识
学生在课后可以先回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分析出生物知识中的重点,然后自行绘制概念图巩固生物知识,加强自身对生物知识的记忆。高中生物内容相比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要更加复杂,一些生物学概念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使得高中生难以记忆和理解[3]。因此,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自行绘制概念图,利用概念图进行复习,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细胞模块时,有关细胞的知识点涉及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部分都有什么特质,或者三个部分的结构有哪些如果是单纯记忆的话,经常会混乱,对此学生们可以制作概念图。先利用一个大框架,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填入其中,然后将这三个部分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再围绕主要研究的细胞部分进行设计规划,将重要的知识点内容体现出来,相信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就已经加强了学生们的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概念图是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也是高中生自行巩固和复习的重要方式。充分的运用概念图,可以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有助于简化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概念图的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借助概念图能够促进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大家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莹.试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图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03:250.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发散思维 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中明确的将学生生物各种能力的考查做了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对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立体。有更强的创造力。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也就是说在知识点的延展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增强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这里笔者就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个人的经验和方法,以此共免。
一、相似知识点的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有相似性的知识点是学生很难区分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区分这些知识点,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就是一件很让学生头疼的事。此时我认为培养学生画维恩图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既省事又省时。
如:蛋白质,酶,激素,抗体等之间的异同。
由于酶,激素,抗体的公共点是都有蛋白质成分。而酶的实质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激素有的是氨基酸的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雄激素、雌性激素);多肽及蛋白质类(生长激素);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激素)。抗体的实质则是球蛋白。由此可画维恩图如下:
在课本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维恩图:如应激性性在动植物方面的表现;生物的不同种类(有细胞结构与无细胞结构,真核与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均可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区分。
二、大小概念之间的排序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将大小概念混淆。因此在学生完一个章节后,教师要适时的让学生理清头绪,让他们进行排序工作。切忌教师包办这一过程。排完序后要让学生动嘴说出原因。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给予肯定和指正。
如:在《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中,生态系统、生物圈、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如下排序:
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研究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以后新问题的分析提供前提。同样,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遗传物质中各物质的排序。
三、用中心知识点的幅射图来整合知识,增强知识之间的整体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中心知识点来幅射的方法将许多与之有相关性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增强,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中心知识点这一纽带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让不同章节的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自己在某些知识上的盲点。深入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各个方面搜集有效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以“细胞分裂”这一中心知识点为例,就可作出如下幅射图:
由图可知,在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过程中均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而且在生物工程中,也可运用这一知识点来解决转基因植物和动物的相关问题。教师此时要做的是让学生在此图的基础上自己搜集知识点,细化图中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会完成这一环节。
当然,要想让学生熟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要有一定知识广度作为前提。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适时的指导,帮其完成能力拓展。
四、一材多用,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触类旁通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题目,学生们在不久前已经做过了,讲过了。但是当这一题材经过变形后再出现,学生却很陌生。有的甚至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没有深入的挖掘题目的本质。认识它所涉及潜在知识。我就以如下两题作为例证来说明以上问题。
例1:为了测定某鱼塘群落中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气浓度变化,采用多对“黑―白瓶”(即不透光―透光瓶)的方法,从不同深度取水样,将水样密封后,分别放回与原取样深度相同的位置中。24小时后取出,测定瓶中氧气气浓度,再与取样前同等深度水中的氧气浓度进行比较,提到下列数据:
水深(m) 瓶中02的变化(g/m2)
白瓶(透光) 黑瓶(不透光)
1 +3 ―1
2 +2 ―1
2 0 ―1
水底 ―3 ―3
不能从表中得到的的信息有:()
A该实验方案建立在白瓶和黑瓶中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相等的基础上
B白瓶中测得的02变化,反映了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积累的氧气量
C黑瓶反映了生物体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D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气的量与消耗氧的量的比为4:3
此题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在透光瓶中氧气的量是指植物光合作用与所有生物细胞呼吸积累的氧气量。而不透光瓶中只能表示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很轻易的找出此题的答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题中找到更多的潜在的信息。教师不妨在此时,将此题的头尾倒置,对此题进行改装,让学生进一步的进行思维拓展。可作如下改装:
例2.为调查太湖某一水层是否有自养生物存在,及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可用黑白瓶法测定该水层生物昼夜平均代谢率来判定。白瓶为透明玻璃瓶,其水中溶氧量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02与呼吸作用消耗的02的差值(以WDO表示);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氧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呼吸消耗的(以BDO表示)。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步骤:
①用采水器取该层水样,分别注满怀500ml黑白瓶并密封,剩余水样用于测;
②将黑白瓶;
③。
(2)设计记录所测数据的表格。
(3)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在此题中,将例1中所考查的内容进行了倒置。主要注重考查学生设置实验,分析现象和制图能力。其中例1的题干及图形是例2组织答案的依据。只要在分析例1时,让学生适当挖掘此题的潜在信息,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分析得更全面,更快的解决当前问题。
参考答案:
例1:B
例2:
⑴①溶解氧浓度
②放回原水层
③24h后取出黑白瓶测溶氧浓度
⑵黑白瓶溶氧变化记录表:(mg/L)
⑶若WDO-BDO>0则有自养生物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读图能力 基础图形 创新题型 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生物学习不仅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结构、知识迁移,生物学习还已改注重读图、识图能力的发展。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就是在强调形象化的重要性。生物课本上到处可见各种插图,图形也是一种语言,教学用图就是知识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而学生读图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提取、分析、综合的过程。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读图能力。
从历年生物高考可以看出图形以多种形式高频率的出现在考题中:系谱图、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示意图、流程图等。系谱图,大多是遗传系谱图,是解决遗传学问题的简明手段,由方框、圆圈和线段构成,用以直观显示各亲子代的遗传性状,这是形式极为简单的一种生物图形,但也是最典型的一类题目。高中生物的考试命题大多是将一种或两种遗传病放在一个系谱图中,题目给定几个限定条件,学生推算亲子代里某几人患病的概率。曲线图、柱形图和表格主要以数据传达信息。
示意图简洁的描述生命过程或现象,比如基因重组的题型就会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流程图使用简洁的文字通过箭头连接,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过程,选修的基因工程方面的题以流程图为典型手段来出题。图形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验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所以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大关键。以2015年山东理综试卷为例,除了前四个基础选择题没有图,其余题型均带有各种类型的图形,可见图形题在生物试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说明提升学生读图能力是生物教学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读课本基础图
往往试题中的图形题并不是课本上的原图,那么教师要想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就要对课本基础图形熟悉,以下是几种读课本基础图的方法:
1.运用学案专题训练法。教学学案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预习、检测、总结等,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那么老师可以出一份生物用图的专题学案,涉及各种带图的生物题型和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还可以有补图的题,比如给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图,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自己补足后面的图,这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看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否混淆。这样学生做学案时不仅可以复习知识,还可以发现自己在图形题方面的不足,如知识点是否清晰、难点是否突破、易混淆的地方是否能区分开,同时学生要自主总结图形题题型以及重点知识,在老师讲解的过程抓住重点,做好笔记标注。
2.自主绘图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也适用于生物读图能力训练。学生看图十分钟不如拿笔自己画一遍记得多。在用笔自己画图的同时会加深印象,再加上对图形的文字描述,对读图能力的提高必然有所帮助,并且老师可以把课本上的图形简化画在黑板上,旁边标注重点知识,这样也有助于新课的传授和讲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图画做笔记,在课下复习的时候用虽然简单但覆盖全面的简笔画,边画边整理文字知识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更有助于记忆。简洁形象又不失重点的图形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对以后的复习也非常有益。
3.联系对比法。在学习完各个图形的知识点后,如何清晰的记忆各个图形的知识点更加重要,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对于图形的学习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尤为有效,比较出两个图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联系对比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以真原核细胞结构为例,真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顾名思义,原核即原始的细胞核,真核就是真正的细胞核,所以真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真正的细胞核,这也正是本节知识的重点所在。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它有一个特殊的拟核,而拟核和真正的细胞核的区别是拟核只是的环状DNA分子,真正的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点,看给出图形中细胞里是环状DNA分子还是细胞核,就可以很轻松的区分真原核细胞,读图能力自然也会相应提高。而通过真原核细胞的关系,又可以联系到真核细胞里的动植物细胞,同理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也有区别,就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以及动物细胞特有的中心粒。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轻松的联系到四个图,并且对比了彼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可以清晰的记忆,训练读图能力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训练
对课本基础图形的熟练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提高:
1.教师创新。老师不要仅仅局限在往年试题中的题型,适当的开发自己,创造新题型,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可以数形转换,之前总是以表格或图表形式出现的数据可以转换到坐标图上,训练学生的灵活应对能力。加以在坐标图上隐藏点对该题重要的信息,发掘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题型起码不会紧张害怕,能从容应付,仔细分析,逐个攻破。
1 第一轮复习:复习要广泛
1.1 复习要广,力求涉及全部知识点。第一轮复习要尽可能的力求全面,要捕捉到考纲中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还要适当拓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胰岛素的知识:
1.2 构建知识网络。对任何内容的教学,都不可忽视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纵横联系,都要注意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类,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
例如:糖尿病患者病症“三多一少”:
1.3 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现在市场上的一些习题集中的试题鱼目混珠,真正优秀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试题并不多,也包括我们学校为每届高三订的练习题。因此,我带每一届高三都要将学校订的练习题全部做完,从中筛选出基础又新颖的试题让学生练习。对练习题或试卷的讲评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分析考查的知识点、明确答题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解析、整理答案的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叶绿体产生的一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相邻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这一过程葡萄糖分子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 )。
A.3B.4C.5 D.6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的地点及叶绿体、线粒体是双膜细胞器,细胞膜是单层膜等知识。
2 第二轮复习:主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
2.1 确定专题。
2.1.1 按知识体系分:①生命的物质与结构;②生命的更新与延续;③生命的遗传与进化;④生命的健康与调节;⑤生命的稳态与环境。
2.1.2 按实验专题分:①验证性实验;②探究性实验;③设计型实验。
2.1.3 按训练目标分:①曲线坐标题能力训练;②图形、图表解题能力训练;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训练;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训练。
2.1.4 按知识重点分:①蛋白质专题;②核酸专题;③激素专题;④细胞专题。
2.2 专题复习的原则。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分开的,复习时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
3 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
第三轮复约在高考前40天左右进行,这是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
3.1 适当缩小复习的范围。生物高考范围涉及必修本和选修本,对必修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应用、融会贯通,对选修本主要是记忆水平的要求。在第一、二轮复习时已经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都复习过了,在考前冲刺阶段,要把精力放在三处:①历年高考出题频率最高的知识点;②一些难点知识;③学生掌握最为薄弱的知识。例如:新陈代谢、矿质元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细胞的物质基础等知识属于历年高考考查频率最高的部分;免疫、调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工程、生物膜系统等知识是比较难的知识;细胞分裂图中所处时期的判断、DNA碱基比例的计算等知识是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要着重给学生复习。